首页范文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十篇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十篇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6:55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儿童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儿童画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地说儿童画是一种由儿童创造的特殊的绘画形式,只有儿童创作出来的才叫儿童画,成人画的就不是了。因为儿童作画的特征是自然、不规律、幼稚、发自内心的感受,画出来的东西有趣、不造作。而成人思想成熟,绘画作品反而无法达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纯朴境界。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儿童画也成为广大家长关心的一个话题。

一、学习儿童画的目的

学习儿童画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其次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前提是要对儿童画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多将提高审美修养、激发绘画潜能、培养绘画人才作为培训宗旨,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近年来,随着国外儿童美术教育观的渗入、影响,随着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教育界、美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学习绘画技巧、绘画形式不应是儿童培训的主要目的,儿童画培训应将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根本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要求教学者必须改变培养小画家的教学思维,要求教学者将过去的重画面形式转变为现在的重训练过程,要求教学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素材和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在训练形式上,要求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寓教于玩的乐趣。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发自儿童心灵的闪光,不可因为天真幼稚、不合常理而责怪。儿童画中的想象力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儿童画中的观察生活可以想象,内容情节可以想象,物体形象可以想象,图案可以想象,色彩也可以想象。

1、生活与想象

儿童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特点和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这是生活与想象。

2、形象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物体形象并不和生活中的一个样子,而是把生活中的形象根据想象,画成自己喜欢的艺术形象来表达。

3、内容与想象

儿童画是有内容、有故事情节的。这个故事是可以自由想象发挥的,而且想象得越新奇越好。

4、色彩与想象

儿童画中的色彩也可以想象,它走出写实色彩的范畴,你想怎样画就可以怎样画,这就是创造性颜色。

5、图案与想象

儿童画中要添加美丽的装饰图案,这个图案也要发挥儿童的想象。开发想象力的方法是认识生活心灵的方法。具体的方法也是运用“问号”这把金钥匙。对着儿童的心灵,进行定时、定向、定量的启发引导。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心灵的觉醒,达到想象无限、创意无限的艺术效果,而表现儿童巨大的潜能。

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也富有情感。他们有强烈的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并以各种自发的方法作画,编故事、画画是孩子们经常采取的方法。

三、描绘形式和训练方法

按照一般绘画的规律,绘制一幅画,在明确主题后,必须考虑构图形式、造型处理、色彩配置以及表现方法(包括工具材料),上述四点构成绘画的基本要求。但当我们走进儿童画的世界,却发现在这里不需要求构图形式的变化,强调的是儿童随心所欲、大胆任意的挥笔;不需要求色彩配置的完美,强调的是儿童想象之翅自由自在地飞翔;不需担心造型处理得可笑,强调的是儿童心灵之窗毫无顾忌地敞开;不需担心表现方法的稚拙,强调的是儿童全心投入、乐在其中地玩耍。总之,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信手涂鸦,而不必按照绘画的要求来处理画面艺术形式。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2

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接手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对装饰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装饰画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大有裨益,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比其它画种更强。而小学教材中,只有第七册有两节装饰绘画课,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加强装饰绘画教学。

进行美术教学的改革与研究,首先要熟悉我们的教育对象,要研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在这个基础上反映出来的儿童美术特点,把美术教学法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我们发现装饰绘画适合高年级儿童的美术特点。

装饰艺术是以点、线、面为基本要素,通过对物象的夸张变形,分割重组,运用构成要素,将东奔西走要素加以组合构成,创造出无数理想的抽象图形。它的主要要点就是运用造型的基本元素对物象进行随意的组合,从而创造一个新物象,是嬉戏中的深刻,是顽皮和严肃、天真和智能、直接刺激力和惊人暧昧性在想象力支配下的奇妙结合。装饰画的图案千变万化,点线面的位置变化,就会产生另一个新的物象。它将轻松和愉快得以纯化,天真和幽默自然诞生。因此,装饰画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易于学生接受。

装饰画那种充满超现实的幻想,抛弃文明的一本正经,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与儿童那种富于幻想和天真无邪极为相似。装饰艺术是把具体简化到抽象,从无以伦比的复杂性到极有魅力的单纯性,从几何形到有机形,从微观到宏观,从经验世界到超验世界。通过对物象进行变形,抽象或虚化的处理,使具体实在的生活场景变成了有机体象形符号的形色关系,确定的空间趋于含糊,不定形体的生动感代替确定事物的呆板性,一本正经的经验式构图成为动态明确的标志指向,达到锻炼儿童想象力的目的。装饰绘画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弥补儿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性想象差的缺点。

装饰画讲究构成艺术,遵循构成原则和审美法则,点、线、面的分布,黑白灰的运用都按照构成原则进行,色彩搭配要求和谐和美,与各画种一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传统美术绘画教育以培养儿童写实能力为主,注意技法、技能的培养,将人们观察事物局限于一个可视的空间之内,局限于身边或人们熟悉的环境之中。强调透视法则、明暗等规律知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观察事物的视角范围窄小,分析问题的方法单一。对涉猎现代知识的现代艺术不理解,更不能接受。有人在评论现代艺术时,用画家画得越怪越好来概括。这是原有教育审美观的局限,因此原有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更大地发挥美术教育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特点。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美术教育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改革,培育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绘画艺术突破传统艺术框架的同时,美术教育也应突破传统美术教育的框架,紧跟时代的脉搏,加强装饰绘画教育。因为装饰绘画适合高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在这个基础上反映出来的儿童美术特点,易于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装饰画观察物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更有助于儿童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装饰绘画观察物象时,抛弃了万有引力、透视法等规律知识,从地球进入太空,观察物象的视角范围扩大,因此装饰画没有地平线,没有地心吸力。从人体最微小的细胞活动,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线所拍摄的图片,海底微小的生物,对宇宙的奥秘增加感受认识,扩展了视听官能的范围。引用复数消失点的一种空间结构表现,没有故事情节,代之以数学、物理的内涵,具有装饰性格,是浮游于太空的一种点、线、面的几何学无机形态,使学生在观察对象时不受视觉的限制,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因此装饰画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例如动物装饰,就需要学生不仅要认真观察,找出动物的形体特征和习性,还要观察其它物象,如大象身躯庞大,四肢如柱,长鼻大耳,习性是以其鼻子摄取食物和“工作”,设计大象外形图案时,多以夸张其鼻子为主。内形图案根据外形图案填充纹样。纹样可以是与大象有关图案,也可以是记忆中的图案,还可以是现场观察或通过科技知识语言的描绘自己设计出新型纹样。又如狮子的威猛异常;老虎的斑纹,神秘而独具魅力;公牛的双角,犀利而矫健;长颈鹿修长的颈项,高傲而挺拔;猴子可爱的面相和动态,轻巧而稚气。要使所画图案画面生动、具体,形式新颖,学生就需多观察物象,扩大观察范围。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3

一、幼儿绘画的主要特点

幼儿绘画的主要特点是纯真性和独创性。一些学者将美术教育的价值分为本质价值与工具价值。以幼儿绘画为例,儿童作品的完整性、作品技巧水平以及通过作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本质价值;而发展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创造力,促进幼儿开创造性思维等都属于工具价值。显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不是培养艺术家,所以它不是追求内在价值;幼儿绘画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它强调儿童绘画作为一种快乐追求,只是为了娱乐自己,自我陶醉,它无疑突出的是工具价值。如果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一定要他们有过硬的技术和要掌握多少形式,他们就会兴味索然,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他们只对自己的内心负责,对外界强加的标准几乎不作反应。因此,儿童绘画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有那一份的纯真。

幼儿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因为他们个人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就没有成人的深刻和全面。幼儿常常从一个单一的层面和角度反映他们的思想,很单纯,他们常常将复杂的东西,层层剥离,用他们的眼光表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感受,这样的绘画作品却出人意料地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幼儿对美术独具匠心的创意很值得我们去呵护,很值得我们去培养,这种独创性如能在幼儿心中扎根,对儿童的未来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米罗的作品天真无邪,就很有幼儿式的那一分独创性,他用这种独创,成就了他西方著名画家的美名。

二、幼儿绘画教学的主要策略

1、运用美术作品素材,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笔者在孩子们的绘画教学中,常常先将那些和创意主题相关的各类美术作品展示给孩子们看,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共鸣,通过对孩子们的感染,引起孩子情感冲动和创作欲望。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出示同龄小朋友的优秀绘画作品,这样他们不仅在欣赏佳作中接受了美的熏陶,扩大了艺术视野,更重要的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孩子们的创新思路,诱导他们的联想。在教学中,我总是先安排上届小朋友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们欣赏作品,体会作品的丰富内容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然后对这些作品作简单介绍,接着引导幼儿绘画创作,这时,所教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兴趣。

2、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情绪情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绘画创作必须有原材料,学龄前儿童绘画表达的是他们的看法和情绪化。作为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平时注意帮助儿童选择不同风格的书籍和电视节目,向他们解释,引导他们去看。教师要多和孩子谈家庭生活,谈他们的小伙伴,让他们回忆丰富的生活,以此来丰富创作主题。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财富,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儿童的想象力,探索创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可以根据内容想象,可以根据图像想象,即使色彩他们也能作出一番想象。笔者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发现幼儿常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创意绘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添加绘画方法。在原来的设计造型上添加:首先画出图案的造型,然后依据内容添图案及场景,就是我们常说的“加”法。2.提炼、夸张。就是我们常说的“减”法,孩子常会盯着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最有特点的主体部分进行夸张,这样主体更加突出。如画兔子,他们常会将兔子的耳朵画得超长,三瓣嘴作特殊的变形,就像卡通画一样。3.变形组合方法。幼儿常会把自然形状根据画面需要变形,画出对物体的再认识,并根据需要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片。科学是求同的艺术,艺术是一门求异的科学,孩子们的画更多是求异,在求异中往往会出现奇异的和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儿童绘画的稚拙、纯净,充满乐趣,他们的画,包含生动的艺术生活。我们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的以一颗好奇心去探索,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扩大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给孩子创造空间,让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展天想象,多加创造,让他们在创造得到快乐。

3、教师少做鉴赏家,多做做评论家。《纲要》指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绘画是锻炼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受儿童喜爱的表现手段,幼儿的想象力尤其在绘画中可以得到反映,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做的,充分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在一次题为《我的家》比赛中,有一幅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有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张“天堂”的画面,他的绘画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在美丽的彩虹一建立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儿童乐园,孩子们在玩各种玩具,彩虹上画着漂亮的房子、树木。可见,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由于幼儿的画有其独特性,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多肯定,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否则会扼杀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因此,对于儿童的绘画,我们不要先做鉴赏家,而应该做幼儿想象力的评论家。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70-02

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日文当用汉字为“}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被视为艺术的一种,无论意义或实际运用,都给人更加精致细腻的艺术感受。其功能包括提供有意义的背景情境、建构基础能力、提供情感的抒发、提升学习兴趣、经验学习的媒介。优秀的绘本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其想象空间,提升其审美能力,培养儿童情感。因此,绘本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需要通过不断的绘本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能力,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工作的必要性

对儿童而言,读绘本就是轻松愉悦的文学生活的开始;是对艺术的感知启蒙;是对世界与生活的认识与体会。因此,在欧美、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及地区,绘本阅读早己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主要手段,形成了成熟的推广模式,甚至成为全社会共同推动、参与的常规活动。例如,在美国,连总统、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都会加入到绘本阅读推广的行列中来。我国相比其他国家,绘本阅读推广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绘本才正式进入中国。公共图书馆作为培养少儿阅读兴趣、提升综合素养的教育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开展、探索绘本阅读推广,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由此可见,研究与建立国内公共图书馆以绘本促阅读的阅读推广模式迫在眉睫。

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蒲公英”主题绘本馆以“开启绘本,播散爱的种子”为理念,开展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绘本、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现有馆藏绘本1万余册,形成了包括“亲情・友情”、“心理・成长”、“自然・科幻”、“生命・艺术”主题绘本,外文原版绘本、100本优秀绘本、分级绘本为特色的馆藏。

二、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实践

长春市少儿图书馆“蒲公英”绘本阅读活动不论从阅读环境的创设、案例绘本的选择、活动流程的设计都独具匠心,融入了创意的元素,倡导开启绘本,润泽童年的理念。

1.阅读环境创设自然亲近。阅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想要让孩子爱读书,就要让他们在读书之前先爱上阅读的氛围。因此,我们要为儿童提供自然、亲近的阅读环境。在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内,专设亲子绘本阅读区域,洋溢着阳光、温馨的氛围。这里的绘本种类丰富、摆放错落有致,铺着柔软的地毯,放置着色调鲜艳的小圆桌椅,手指书、洞洞书随意堆放,儿童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自由自在度过一个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时光。

2.绘本讲读科学分组。为了保障活动效果,绘本馆实行免费会员制管理,公开在媒体上招募会员40余人,按照年龄段分为3~4岁组、5~6岁组、7~8岁组,不同组别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心策划组织会员活动。

3.绘本讲读老师专业化。“蒲公英”绘本馆由4位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硕士研究生讲读老师组成,分别是教育学、图书馆学、播音主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四位老师通过参与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并通过考核获得了“全国阅读推广人”资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4.案例绘本选择独具匠心。国内外很多绘本书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为儿童提供了一片快乐阅读的天地。优秀的绘本书蕴含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着丰富的人类情感体验。准确选择案例绘本,毫无疑问,是图书馆开展绘本阅读推广活动的首要条件。在选择案例绘本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标准:(1)题材生动广泛。从儿童生活到科普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历险探索等都可以成为绘本阅读的题材。《幸福的种子》这套绘本中蕴含了多种题材的故事,其中《花园里有什么》是一本趣味性很强的知识性绘本,引导孩子感悟大自然的丰富、体会人与自然融合的美好。《团圆》、《爱心树》等绘本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向儿童传递亲情的可贵,让他们学会感恩等。(2)文体丰富多元。绘本阅读活动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因此,我们在为儿童提供绘本时应考虑文体的多样性。绘本中阅读中不仅有各种国际绘本大奖获奖绘本、童话故事,而且有儿歌、童谣,可使儿童接触到语言的多元风貌。《白雪公主》、《小红帽》等中外著名的童话故事,《儿歌大全》、《童谣大全》等系列丛书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不仅能充分调动儿童的好奇心,而且能激发少年儿童极大的阅读兴趣。(3)外形鲜明奇特。艺术表现的独特性使儿童绘本书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除了在色彩、造型上注意切合儿童心理之外,有些作家还善于创作奇特的游戏绘本书。喜欢安东尼・布朗《形状游戏》这本书的孩子,肯定对其外形设计印象深刻,封面正中央是一个正方形方框,框内是该书故事主人公形象,四周布满各种形状,符合儿童的探求、好奇心理特点,促使儿童很想知道故事内容。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一书,通篇都是插图,是本无字的绘本书。

5.活动流程设计活泼生动。(1)活动内容富于创意。要求儿童的阅读过程充满创意,教育者应当使儿童阅读成为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引导儿童在阅读中充分想象和创造,最终将儿童培养成能自主阅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创意阅读对儿童的价值在于学会阅读,学会想象,学会创造。(2)活动形式注重互动。积极创新“蒲公英”的活动形式,采用多形式的互动,多媒体手段,融入游戏、歌谣、手工等互动元素,将绘本的情景演绎与真实活动相结合。图书馆绘本阅读活动通过举办少儿故事会、儿童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小朋友的阅读兴趣,创造艺术氛围。在分角色扮演的互动环节,激发了小朋友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3)活动组织加强合作。长春市少儿图书馆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合作,先后与市委机关幼儿园、民间团体“小陶子”等合作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绘本阅读活动,图书馆通过合作活动更有效地推广绘本阅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邀请到高校教师、中学校长等举办亲子讲座,讲座内容实用贴近孩子实际,让绘本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更延伸到家长,收到了家长的欢迎和好评。(4)活动内涵培养情感。不断探索“蒲公英”的活动内涵,通过以“对妈妈大声说爱”、“拥抱秋天”、“会唱歌的故事书”、“奥斯卡获奖短片欣赏”等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小朋友的感知能力,培养其体验生活的情感,为其提供一个寓教于乐、培养能力、健康成长的平台。亲子游戏,如“找妈妈”通过观察妈妈的手来寻找自己的妈妈,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引导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儿童绘本阅读推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绘本阅读对于发展儿童观察力、想象力等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3~8岁正是儿童好奇、探索的阶段,此阶段80%的儿童是通过感觉知觉从外界获取信息。对于神秘的未知世界,儿童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借助于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等来认识世界。而绘本正是把握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使他们在绘本世界中乐于观察、善于想象。由于绘本阅读集图画、文字于一体,能给儿童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儿童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同时,儿童通过对绘本图画的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图中的环境、人物及情节,能有效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2.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绘本里的文字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朗朗上口,很适合孩子朗读和学习。儿童通过不断朗读、模仿绘本中的语言逐步发展其语言能力。儿童在阅读绘本时会很自然就绘本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乐于与家长或同伴讨论,无形之中,不仅丰富累积了自身的语汇量,而且还能将绘本中原有语言进行加工创作,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儿童的语言能力。优秀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儿童在视觉上感到愉悦,而且能将其中语言、情感、思想等丰富的内涵传递给儿童,使儿童能够体验阅读乐趣,与书为友。

3.促进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绘本书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具有结合色彩、线条等巧妙构思的外在形式美,同时又有作品内容的内在意蕴美。儿童的审美心理是多次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绘本以其充满想象的画面、优美简洁的文字,引导儿童艺术审美意识的发展,使儿童在阅读中体验审美的快乐。绘本给予儿童更多的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需求,儿童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对其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涓.论图画书阅读与儿童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9).

[2]李文华.对深化少儿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思考[a]//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冯莉.如何进行幼儿自主阅读[J].少年儿童研究,2011,(6).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5

关键词:绘本;亲子;阅读

绘本也就是俗称的图画书,在英文中叫“picturebook”,在日文中叫做“绘本”。所谓“图画书”,文和图之间有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只是文字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绘本的编制以图画为主,辅以较少的文字甚至没有文字,通常强调画面的精美与趣味。具有独特的节律、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叙述技巧。其中图画是其最主要的表达媒介,叙事性是其本质特征。[1]亲子阅读就是父母和幼儿共同阅读图书的活动。

一、亲子绘本阅读的意义

1.锻炼口语能力,丰富口语内容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幼儿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口语,口语的不断发展成熟为日后形成规范的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书籍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规范性,都是经过精细的加工才能成为幼儿的读物,幼儿在家长的讲述阅读过程中耳濡目染地学习到许多正确规范的口头言语,包括家长口语表达的顺序、方式、语气、词汇等,有利于他们自身口语的发展。

2.了解书面语言,为正式阅读做准备

学前幼儿的识字水平还比较低,通过早期的阅读,能让幼儿学习到许多知识与文化,认识丰富精彩的未知世界。研究发现,幼儿早期阅读和以后的读写水平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的技能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慢慢培养,如果家长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培养幼儿阅读能力,那么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式的阅读活动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享受阅读乐趣,培养亲子感情

绘本通常以精美的图画为主,配上简洁的文字,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儿童在翻阅的过程中身心感到愉悦放松,激发起幼儿内心的情感态度,亲子阅读是增加幼儿与父母感情的良好途径。“幼儿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与家长、教师共同游戏的过程……既让幼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让幼儿享受到父母、老师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父母和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共同创造的。阅读活动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都由大脑诊释为安详、惬意、深切的亲情。”[2]

二、亲子绘本阅读的策略

1.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幼儿在这个时期刚开始接触绘本,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培养阅读兴趣是关键。根据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论,0~2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家长应多选择几乎没有文字的纯绘本,色彩明亮鲜活,质感上舒适平滑,内容方面多以温馨缓和为主,图画精美细腻同时也不宜过多。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泛灵论感知着周围的世界,家长应选择图画为主配以一定文字的绘本,随着年纪的增长可以适当增加任务的难度。

2.物质环境的创设

许多家长在布置儿童的房间或者儿童活动区域的时候没有单独设置一个供他们阅读的区域,“能够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书房、书橱、书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3]而这是让幼儿学会阅读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阅读开始的时间以9个月到12个月为宜。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有阅读活动,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才开始阅读活动。家长可以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放置一个小矮柜,保证幼儿都够安全方便地拿取图书,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图书。阅读时间的选择、时间的长短、阅读的环境设置都应有一定的计划性、根据性。

3.自主阅读的培养

(1)认识绘本。成人要教他们怎样握书、绘本的结构有哪些以及如何翻阅,一本普通的绘本有封底、封面和内容,看书也应该有正确的顺序:从前往后翻按顺序翻页。绘本的叙述方式就是通过图画的连载把故事串联起来的,但图画书的版面设计不尽相同,有时在一页纸的左右两面可能是前后不同的两段情节,有时又是用一个对页表现一个故事场景,这就需要儿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4]

(2)自我参与。鼓励让儿童自我复述出来,或者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儿童通过多种途径去理解绘本的内容,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兴趣,又让他们真正地参与阅读活动中。

(3)善于提问。“成人要尽量鼓励孩子进行思考,而不是对他们的回答做出迅速判断,成人过于果断和权威的判断会破坏孩子进行思考的动机,或者阻碍他们说出那些处于试探阶段的答案。这样,孩子会把时间用于考虑这个回答是不是家长所希望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去思考所有可能的答案”。[5]

参考文献:

[1][4]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6

关键词:民间美术学前儿童绘画造型

一、造型完整性的应用

民间美术造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崇尚完整。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讲究人物的完整性,因此很少看见残缺的人物形象。儿童在象征期这个过渡时期,构思不稳定,“无逻辑绘画”是这个时期一个典型的表现。这时孩子开始画人物,画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这个人在桌子旁边唱歌,便又画了一个桌子,桌子的几个脚还没画完,又想到人和桌子都在饭店里,就画了房子。实际上在画房子的时候,人物还缺了两只胳膊,桌子还缺了两只脚。

在这一时期,民间美术的完整性,恰恰为孩子的无逻辑绘画时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朝阳实验幼儿园大班主题美术活动《神气的老虎》,为儿童展示了民间布艺《布老虎》(图1),在教师讲解期间,鼓励儿童说出老虎几条腿几条尾巴,几只老虎都分别什么样,几只布老虎有什么地方时一样的,如头上的“王”字,再或者身上的黄颜色等,并在儿童绘画期间着重提出这几个特点。这样,儿童在绘画期间就能够有顺序且顺利地绘画出这只布老虎(图2),并同时体现了老虎共同的特点。

二、造型概括性的应用

民间美术造型上的概括,也是其一大特色。民间美术的概括性上力求“舍其形而求其神”,为突出主体而大胆取舍。如苗族神话剪纸作品《兄妹成亲》,作者省略了很多人物的细节,但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表情,且更注重场景的表现,展现了欢愉的场面,剪纸更似剪影。

在儿童绘画中,概括是儿童常用的方式,但儿童的概括有时是儿童无意识的,我们力求能把儿童无意识的概括变成有意识的归纳。市委机关幼儿园在美术活动中,把剪纸概括造型的形式应用于儿童创作画之中,大班主题绘画活动《大黑猫,大黑猫》中,教师要求儿童以毛笔、墨、宣纸为主要材料,只绘画出大黑猫的大致轮廓,像剪影一样。儿童画的有些黑猫是一个剪影,有些黑猫是简化了鼻子嘴和爪子,只有头和身体及尾巴,但这并不影响观者对猫的辨认,相反一看便认出儿童想要表达的就是两只大黑猫。儿童在背景上加以修饰和装饰,让主体大黑猫更加突出。这种剪影形式绘画,大大增强了儿童对于形体的概括能力。

三、构图随意性的应用

民间美术构图存在随意性的特点,随意性不等于杂乱无章。有些人物或动物并不是事先安排好或是构思好的,而是在绘画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但看似随意的构图,却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内容丰富,富有可看性。

构图的随意性,我们在儿童画中也时常见到,但儿童画构图相对较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事物。在儿童绘画过程中,可以参照农民画的构图,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想,再通过欣赏民间美术的造型,画出自己的生活与心情。结合民间美术,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局部特征表现出来还能多角度观察到一个整体的几个的特征,做综合表现,它们又能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合在同一画面中,表现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例如,朝阳实验小学学前班的一节美术活动《辛勤的劳动者》,向儿童展示了多张龙门农民画,每张画面展示的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场景:有俯身割麦子的、仰头说话的、趴在牛车上的、挑担子的等,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除了讲解每张画面人物的动态造型之外,还让一些孩子模仿劳动景,加深儿童对动势的印象。

民间美术习惯于不分空间、时间、把事物全部的内容体现出来。如之前所以提到的“露出一半籽的石榴”“肚子里有小牛的老牛”,都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透明性。透明性,是儿童美术发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从4岁延续到7岁,仿佛又“透视眼”似的。通过这个特点,高新区红黄蓝艺术幼儿园学前班的贾老师上了一节《小鱼吃了什么?》的主题美术活动。教师列出了一些大物体包含小物体的民间图案,让儿童说一说图案中包含了什么,还能在图案中添加什么呢?在儿童绘画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儿童在画面上画出一条有着圆圆肚子的鱼,之后让儿童填画肚子里的物体。孩子们展开想象,没有限定条条框框让孩子画起来更加无拘无束,这让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有的画了蛋糕、水果之类的,有的画了鸡鸭鱼肉,有的画了人,有的甚至画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瓶瓶罐罐,很富有童趣。

四、造型夸张性的应用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7

【摘要】本文以“85思潮”、国外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为切入点,着重研究了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对中国儿童审美的影响,总结出中国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并以个案为例重点分析中国儿童读物插画的种类及特点,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艺术风格的发展及变迁。

【关键词】儿童插画;形成原因;艺术风格

儿童读物插画具有几百年悠久历史,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图书,对儿童而言,儿童读物插画是最浅显易懂的,它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书籍无法代替,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使其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具有教育引导的独特作用,而且在提高儿童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丰富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读物插画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它是通过童趣、童真、童心表达出来,绘画师在绘画过程中通过童心勾勒出生动的构图,用童真带来明快的色彩,通过童趣创造出活泼的造型。目前国内儿童读物插画很难找到以儿童角度来研究其艺术风格的文献和书籍,主要是儿童插画作品缺乏专业性,很难满足不断提升的儿童审美能力要求,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其类别、艺术特点等;对儿童读物插画的艺术特征,只是笼统地进行阐述,没有从时代特征、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经济体制等因素进行透彻分析,没有发现中国儿童读物插画实质性的问题。对儿童读物插画的研究必须以时代背景、外来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总结出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种类、特点及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中国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一)美术界“85思潮”新艺术思想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美术界受“文革”及左倾路线影响,在绘画上以严谨、工整、黄金分割法为代表的苏联学院派成为当时的主流派系;在这种情况之下,青年们在美术界发起了“思潮”反思,反击苏联学院派绘画风格,将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想引进中国,试图挣脱“文革”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传统价值观、学苏风气,这一时期思潮被称为“85思潮”,受其思潮影响产生的艺术被称为“新潮美术”。“85思潮”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文化、生机与活力,艺术家在这一时期主要接触一些中文出版物和译文资料书籍,对国际艺术舞台艺术学思想与逻辑的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视觉审美刚刚起步。艺术家运用西方的现代艺术理念和绘画手法在儿童插画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儿童读物插画的艺术风格发生转变,否定了“艺术为政治服务”“艺术是阶级斗争工具”的理念,绘画方式上批判了“三突出”“红光亮”,将艺术回归于艺术本身。“新潮美术”是用西方现代主义对过去传统儿童艺术进行反思、反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真正的民间艺术之魂,将长期制约儿童插画艺术创作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排除在艺术创作之外,不再受到制约。

(二)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儿童读物插画

1.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对中国儿童读物插画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前出版社引进一批优秀的国外儿童读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英国童话故事》,其精致的画面、丰富的内涵,将儿童带到画面里搜寻线索,从找到的线索去探究其中奥妙。国外儿童读物中的精彩故事,其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富有拟人化、幽默感的绘画方式,迅速受到儿童读者的欢迎。为了迎合当时儿童审美的需求,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动脑筋爷爷丛书》。这套书至今使“80后”依然记忆犹新。

90年代后,日式卡通凭借极具亲和力的卡通人物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对儿童极具吸引力;像《樱兰高校》《超时空要塞》等日式卡通画,在市场上其销售量巨大。而中国儿童卡通读物当时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几乎没有原创的独具特色的儿童读物,只是对国外童话故事稍作修改后,重新绘制插画或者照搬国外原版图画进行出版。受国外儿童读物的冲击,中国连环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时国内创作较成功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小说,成为90年代国内具有标志性的儿童读物。

2.欧美、日本动画及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对中国儿童审美的影响

自1990年11月颁布“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它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各大电视台引进多部欧美、日本动画片,像《蓝精灵》《机器人瓦力》《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数码宝贝》《聪明的一休》等。欧美、日本动画特点:欧洲动画擅长以睿智犀利的思想来表明主题,在视觉上创造出内敛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人物塑造上采用拟人、夸张、变形、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美国动画主题弘扬积极向上、邪不压正的思想,人物塑造活泼幽默,视觉上营造出艺术细腻的效果;日本动画着重于用镜头语言来讲故事,多采用生动的主题、极具趣味性故事来吸引儿童,在绘画艺术上采用线条简洁概括、人物帅气美型、眼睛透亮程式化、服装华丽、色彩鲜明的插画风格,创造出极其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由于受“文革”影响,中国动画出现断代,当时动画片很少;在整个充斥着欧美、日本动画的大环境下,少年儿童受其耳濡目染,逐渐地被西方、日本艺术所吸引,审美方向发生了转变,偏离了正常审美方向;同一时期大量的欧美、日本儿童读物插画涌入国内,欧美、日本儿童读物插画极具有动画特点,欧美儿童读物插画具有精致与丰富的内涵,而日本儿童读物插画极具甜美、可爱与强烈的亲和力,其内容与表现形式具有童趣、幽默,极大地改变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趣味;因为受“85思潮”、欧美及日本动画和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影响,中国艺术家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为了迎合当时儿童的审美特点,逐渐摒弃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表现形式,在绘画技巧上向西方和日本卡通靠拢,在人物的造型上由原来的写实转为概括,这与传统的造型出现了偏离;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儿童读物佳作,例如:由麦荣邦、蔡康非绘制的《牡丹公主破奇案》,吸收日本漫画家平田昭吾的艺术特点,以动情语言讲述剧情,绘画线条简洁,绘出的人物形象夸张、动感十足、自然亲切,涂色上吸收了欧洲漫画涂色特点。

二、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艺术风格特点

(一)抒情写实风格

在80年代后中国的连环画及儿童插画受伤痕美术的影响,绘画题材上人们将个人崇拜转向了对普通社会的关注,绘画表现形式和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与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期间的写实风格差别巨大;儿童插画更注重具象写实,不再是只注重西方绘画技法、明暗、肌理等,艺术家更加注重绘画方式、方法的创新。当时的连环画抒情写实风格已具备了现代绘画艺术风格的萌芽,绘画的最终目的是抒发人物思想、情感及心理状态,反映社会的现状;在绘画方式上,追求不同绘画所体现的艺术美感,形成各自的艺术趣味和驾驭艺术语言的能力。1987年陈延在《中国连环画》刊登的《第四十一》作品,其绘画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充分表达了人物情感,使画面更具张力,这与他在1973年绘制的《紫曲河畔》、1983年绘制的《就是你》有了很大的改变。

1987年《中国连环画》刊登了曹辉绘制的《征服死亡的人》,此作品在人物写实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人体解剖知识,并配以阴郁低沉、灰暗的画风,充分体现了绘画的语言艺术和绘画材质美,并给以视觉的强烈冲击。在画面构图上打破了传统的结构,力求变异、构图更具独特。80年代抒情写实绘画风格充分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理念,并不断探索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将外部世界、内心思想充分融入儿童读物插画中,使画面给人以多层次的立体感受。

(二)可爱卡通风格

因受欧美、日本动画及国外儿童读物插画的影响,中国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通风格。最为经典的人物有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其相关的儿童读物也受到一致好评。当时中国卡通动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它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特色,像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年画、木偶等,同时又吸收了国外卡通动画先进技艺,塑造的人物形象既贴近中国传统,又具有卡通动画的特点。绘画主要表现人物表情与动作,而立体感与光影变幻只做简略处理,颜色鲜艳明快。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剪纸动画《葫芦兄弟》。

在90年代中期,《北京卡通》是中国最早的儿童卡通画月刊,其中连载了大量的中国原创卡通画作品,如《过招》《露露》《光头小霸王》《燕落平沙》等。同时期的儿童读物《科普画王》中胡蓉绘制的《白秋练》(图1),其既继承中国传统绘画,又吸收日式卡通画优点,以生动主题和故事情节为主线,绘画上采用淡墨、白描等中国画的技艺,运用白色、黑色为背景来渲染主体人物,在当时拥有相当大的知名度;90年代主要的卡通画创作方式:具有浓厚的小人书特色,其绘画方式主要通过肌理变化和淡墨晕染,极少运用网点对卡通画进行处理,形成了独特的带有中国风格的漫画作品,如皇名月的《李朝·暗行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图2)《桃花源奇谭》;此漫画风格并被日本漫画家学习借鉴,在日本掀起一股风潮。

(三)幽默漫画风格

漫画风格在这一时期被儿童读物广泛应用,这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的漫画风格有着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出现了歌颂性漫画与讽刺漫画,这两种漫画虽然反映的内容不同,但起到促进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80年代中期漫画题材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变化,不仅重视漫画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而且强调娱乐性、传播性;这时期具有娱乐作用的幽默漫画、世象漫画,具有传播理念、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的科普漫画得到发展,首次出现了广告漫画。幽默漫画风格在儿童读物插画中占主导地位,其具有讽刺、幽默、机智、夸张、滑稽、怪诞、诙谐等喜剧特征,对儿童极具吸引力,在儿童读物插画中得以充分体现;在绘画的风格上更加注重用人物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情节,动作表情更夸张,表达感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注重调动读者的兴趣;像《下次开船港》《儿童时代》《伊索寓言300篇》《木偶奇遇记》《儿童读物新世界》《学与玩》《科幻故事365夜》等。幽默漫画的幽默风格在幼儿、小学的课本插图和大街小巷发的宣传画都会出现,成为当时儿童读物插画中的主流漫画。

(四)水墨国画风格

水墨国画风格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儿童读物插画中比较常见,其插画艺术以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生动的艺术造型,让儿童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去探寻知识的奥妙,而儿童纯净天性不受时空限制,这一点正好符合水墨国画特点;水墨国画特点:不受客观世界色彩存在的限制,以宣纸为主要绘画形式,画家通过水和墨的变化,不求形似,只求神似,意在笔中,通过镜象、意象、悟象三者表现出来;艺术家通过心灵、精神来创作绘画,绘出人物意境、思想境界,从而达到线有神采、人物有结构、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效果。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其封面大多以水墨国画插画为主,如1988年第42期《儿童文学》,封面是一幅线条简练概括、运笔潇洒自如、晕染浓淡层次分明的水墨画;而在1994年出版的第193期《儿童文学》,封面插画虽也是水墨国画,但其风格与80年代末的水墨国画相比增加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包括人物造型的严谨,其色彩设色淡雅且变化丰富,形体富有立体感,画面自然浑厚、灵活多变,具有浓厚的现代艺术绘画风格,是80年代至20世纪末儿童读物插画作品之上乘佳作,应该被现代儿童读物插画家所重视和借鉴。

三、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艺术风格述评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这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这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发展也是十分巨大的。抒情写实风格、幽默漫画风格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写实风格更加注重艺术表现,漫画风格与之前相比,其形象更加夸张;受日本动画的影响,中国的卡通艺术风格在20世纪末90年代初逐渐形成,创造出富有中国艺术风格的卡通画;水墨国画风格仍以传统水墨绘画占主导,曾在20世纪末90年代初大量出现,但到1995年之后逐渐减少,水墨国画风格不再被人重视。受儿童的审美观的影响,在儿童读物市场上卡通风格、漫画风格开始占主导地位。从这一时期开始儿童读物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越行越远。

四、结语

儿童读物插画随着市场的繁荣昌盛,插画家从儿童的感情、趣味和色彩来创作儿童绘画,儿童插画的风格、种类越来越多,有部分插画风格缺乏艺术之审美,缺乏专业性,很难满足不断提升的儿童审美能力要求,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插画家不仅要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而且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及内涵,不断吸收国际先进儿童图书的优秀绘画理念和艺术特色,拓宽中国儿童作家、插画家的眼光,完善、改进儿童读物插画中的不足,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插画艺术风格,儿童读物插画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茂丹.简论形式革命与“85思潮”美术运动的之因果[J].现代装饰(理论),2012(6).

[2]王超.对当代儿童插画设计视觉传达的分析与思考[D].长春:吉林大学,2011.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8

一、关注最简单的快乐――真切

美术活动是孩子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手段,它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对个体进行审美、创造美的教育。儿童画画的年龄越小胆越大,此刻的涂鸦画就是孩子最大的快乐。涂鸦就是把想象力画出来,不去在意画得好不好、对不对,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到哪画到哪,或者是画了前面的,不知道后面怎么画,事先是不会“胸有成竹”的。拿出画笔,孩子们就喜欢画树、画花、画草、画人、画小动物,只要他想到的就会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成×是个特别的孩子,每次他的想法总会跟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有次美术课,我让大家画秋天,好多孩子画了秋天的落叶、秋天的红枫、秋天的稻田,还有秋天的大苹果……成×交上来的作业就是一棵大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有苹果、橙子、香蕉、桔子、桃子等等,还没等我发话,成×先开口了:“老师,我喜欢吃水果。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都熟了,就像这棵树一样。”好特别的想法,好奇怪的答案,不过成×的脸上却是一片灿烂笑容。儿童的画反映着儿童本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的经验,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我们不应该拘泥于孩子画得像或不像,应该关注孩子能不能突破惯性思维,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中开创新意,得到快乐。

二、感受最直接的生活――真实

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嗅觉上,我们闻到花儿的芳香、空气的清新、衣物的清香;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可以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一年级的《洗澡》这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孩子们不停地展示着自己洗澡的样子,东搓搓西揉揉,还不停地抬着头,似乎在等待,问及孩子怎么回事时,得到的答案就是:“我在等着喷头向我冲水。”多么有趣却又合乎常理的回答,这就是生活给孩子的印记。在要求大家动手绘画时,很多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洗澡过程”,乐×却举起了双手:“老师,是画光着身子洗还是穿着内裤洗呢?”“当然不能光着身子。”没等我回答,同桌的玲×抢着说了。“你洗澡不脱衣服吗?”乐×马上反驳。“那怎么画?”两人同时看着我,我笑着看着他们,“你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表现洗澡的呢?”再次把问题丢给他们。“是用泡泡挡住的。”“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我把问题给了其他同学,让他们也跟着一起思考回忆,“用毛巾挡”“坐在浴缸里”“用浴帘”“还能用手”……这一系列的答案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孩子们会在生活中感受、寻找艺术,他们也会毫不顾忌地大胆表现着自己身边的艺术,这往往也是生活的最真实体现。

三、体验最轻松的表达――真情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9

如果试着把儿童画,西方现代派绘画,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摆在一起,你会发现:无论是从审美风格上的比较,还是从发生,发展去看,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不知哪位先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某个意义上说,儿童也是真正的艺术家,决不过分。”在这里我们暂时不论他所说的是否完全正确,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点:对儿童画不可小看,认为是小孩子气,没有欣赏价值,其实他具有成人作品所不可以比拟的独特形式,独特风格,独特的创造性。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心世界,他们不是大人的附属品,也不是缩小的成人,而有其独立的完整的世界,在他们的画中充满稚气,似乎是下意识创作的即兴之作,往往令人惊奇不已,那奇特的想象,简朴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率真而随心所欲的艺术表现,不能不使人叹服。

其实,只要把儿童画和原始绘画,民间美术、西方现代派画仔细的分析一下,你会发现他们的相似亦不足为怪。

1.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

原始艺术与儿童绘画从审美特点来看,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最突出的相似之处在于艺术的稚拙和奇特的风格以及对时空的忽略。

原始艺术的稚拙是由于原始人所使用的材料的局限和控制能力低下,再加之原始人所使用的绘画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他们只是用一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并没有考虑到现代绘画中的艺术规律,因而他们的绘画是人类最早期的稚气,这样,导致了原始绘画的稚拙效果,而这种稚拙效果跟儿童画中由于儿童的幼稚、天真而表现出的稚拙有很大程度上的类似。

你看过“人面含鱼纹”吗?人面含鱼纹的绘制是这样的幼稚,仿佛出自儿童之手,整个纹的图案没有严格的比例,且所有的物体全部平行展开,特别是人边的鱼网,四角分别画上小三角,真令人想起幼儿画中向桌面四角处散开的桌椅,体现了儿童式的幼稚天真。

原始艺术的奇异,则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界的现象不理解而产生神秘、恐怖心理,正是由于神秘心理发生作用,加之把客观事物本身扭曲变形,再加之现代人与原始人心理差距而产生的陌生、惊奇,从而形成原始艺术的奇异风格。

在儿童画中,由于儿童的心理上的不成熟而对自然界没有正确理解,于是,他们只能用他们自己那种奇异的想法来代替,在绘画当中也就表现出一种奇异的风格,这与原始艺术的奇异没有很大的区别。

再看,由于原始人对神灵的崇拜,对自然时空尚存恐惧、回避心理,所以,他们只能用线这种富有装饰性的手段,然而又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富有感情色彩的手段去表现神灵的意识,从而忽略时空的存在。

在未经训练和开发的儿童,也常把时间和空间关系混在一起,时间的流动便是空间的体现,因此儿童便天真地使用线的流动性来表现物体的形象。

例:原始人的洞穴壁画,房面和儿童早期绘画一样。都很简单,头,躯体,手,脚,只是几根简略的线就表现出来了。

2.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

民间美术中最原始艺术的早熟,因而他们保捧着原始艺术的神灵崇拜,原始艺术的稚拙和奇异在民间美术中也就表现出来了,这种艺术稚拙和奇异始终是儿童绘画的重要特点。

常言道:“童言之忌”,儿童画常以期天真率直的心态每每使成人拍手叫快,正如黑格尔所说:“儿童是最美好的,一切个别特殊性在他们身上好象都还沉睡在未展开的幼芽里,还没有什么没狭隘的东西在他们胸中激动,在儿童还在变化的面貌上,还看不出

转贴于

成人繁复意图所造成的烦恼,因而在儿童绘画里所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对事物的无意识的、天真率直的看法,”民间美术在这个方面也表现得令人陶醉:真诚是心声的自然流露,唯有真诚才是感人的。民间美术就是饱含那些民间艺人所特有质朴的爱,它处处渗透着真诚,有时它所表现出来的率直,自然美及没有半点浮华的艺术语言,会令人激动不已。

民间美术的“青蛙形耳枕”,是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耳朵不受压力,就在枕的中心挖一个小洞,这个小洞再一加之几组图案构成一幅令人发笑的形象,这种形象就饱含着母亲的祝福,是母亲心声的流露,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雅致的艺术格调,把母亲那个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3.西方现代派与儿童美术

在西方现代派中所表现的荒诞和随意性跟儿童画中的荒诞和随意是一致的。

“怪诞艺术比起优美、崇高的艺术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生命力。”这是西方一些画派对艺术的看法,也是西方现代对怪诞艺术的推崇,现代派大师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就从古代非洲的绘画和雕塑中吸取那些怪异而又荒诞的特点,在我们的眼中是不合常规,是荒诞的。

十七、八世纪流行一时的巴洛克主义,他们本义是不整齐,扭曲,怪诞,使人眼花了乱,这与儿童画中无意识,加之对事物的荒诞想法而制作的画面惊人的相似。

西方现代派中的塔奇主义,又叫“涂抹主义”其主要特征是随心所欲地用各种物质材料任意涂抹,其主要代表是美国画家杰逊波,洛克曾公开称“当我画画时,我不知道要画什么,只有画成以后、我才看到了我画了什么”,恰恰由于儿童生理特征,形成的儿童美术特点。儿童时期涂鸦期,象征期的美术特点实际上是一种乱涂,是不受视觉控制的动作,这跟洛克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因而,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荒诞的随意性在儿童画中成为突出。艺术大师毕加索曾经这样说过“我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象孩子那样绘画”这就是艺术大师对儿童画画的看法。

儿童创意绘画活动方案篇10

随着绘本广泛地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图画的敏感程度胜过文字,每个孩子都是“读”图的天才,根据画面形象,孩子们能讲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绘本中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想象与创意,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为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我们开展了绘本集体教学的探索。成立专门的教研小组,选择适合孩子的、经典的绘本,参考专家导读、借鉴名家的教学方案,采用互动教学的方法,从学会观察、大胆想象入手,引领孩子学会欣赏画面、关注细节、推测情节进展,理解故事内涵。通过绘本教学活动,孩子们从中得到了知识的浸润和情感的启迪。然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们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孩子共同享受绘本中语言、艺术的味道,发挥文字和图画带给孩子的双重美的熏陶?

一、走进绘本,感受图画

我们的阅读节活动,使绘本一次次走进孩子的生活:流动小书包、故事爸妈进课堂、班级故事会……我们创设良好的绘本阅读环境,利用室外环境,将绘本的不同类型、经典绘本封面插图制作成主题为‘绘本伴我成长”的幅幅画面,在感受绘本就在我们身边。利用幽静的拐角创设了亲子书香阅读区,定期更换绘本,便于家长在来园、离园时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每班设置了阅读区,开展“好书伴童年”,供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园的绘本馆,投放大量的早期阅读丛书,每班每周阅读一次。利用流动小书包,在家进行亲子绘本阅读。孩子们接触了大量的绘本,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发现孩子们对绘本图画“情有独钟”,往往对绘本的画面吸引涌现了一个个“读图”天才。于是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开始了探索绘本和美术的整合。

二、从读到画

如何挖掘绘本中的美术元素,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帮助孩子寻找绘本中的美术教学点,让孩子学习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形式表现文学之美,用五彩的颜色,将大胆的想象通过笔尖流落到“童画”上?

首先,环境创设熏染幼儿。环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创设幼儿园绘本美术大环境,使幼儿在多种美的艺术熏陶中提高美的欣赏能力。如:在每层的楼梯走道上进行绘本美术创意画装饰;庭院围廊上进行创意美术作品展;幼儿园的三楼主墙体墙壁上进行有关“中华传统艺术”师幼互动主题装饰(青花瓷;民间剪纸;中国国画、书法等),“经典绘本”绘画展示及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表征;每班活动室走廊都以幼儿作品进行装饰悬挂,供全园幼儿进行评价欣赏。

(二)以集体教育活动为渠道,挖掘绘本美术元素体现幼儿园以绘本为载体的绘本创意美术课程导向。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挖掘绘本中蕴藏着的大量可供幼儿欣赏的价值及多元化美术形式。如:大班绘本《一园蔬菜成了精》中,运用彩纸卷画进行形象构图;绘本《小蝌蚪找妈妈》中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文本展示;《母鸡萝丝去散步》,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全书仅有非常简短的8句话,所以图画是此书的精华所在。“用图画来讲故事”是这本书的主要特点,绘本里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构成了的华美的图案,狐狸身上的如绣花似的花纹和灵活的身段让人着迷,柔和艳丽的黄色调如温暖的阳光,这些美好的因素都被一个幽默的故事串连在一起,成为我们良好的美术活动教材。引导幼儿听完绘本故事后,回忆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然后再讲一讲,在幼儿熟悉绘本故事的情节后再提出要求让幼儿作画,从读到画,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也活灵活现、富于创造性。

(三)绘本与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有机结合。

针对如何将幼儿园绘本活动与美术活动有机结合,体现多种形式的美术创意活动的理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尝试。如:小班《好饿的毛毛虫》老师挖掘美术活动元素,孩子们用太空泥塑造出各具形态的毛毛虫。凸显幼儿在阅读绘本后实际操作中切身体会绘本画面的乐趣,大班绘本活动《我爸爸》,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纸袋制作可爱的爸爸形象,诙谐幽默地表达出对自己爸爸的爱,和绘本中的诙谐元素相容,让孩子们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爸爸”的瘾,借助绘本巧手创作,从中体验快乐。

三、从画到读

绘本中的图画激发着孩子的灵性,孩子们从绘本的图画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灵动的创造火花。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引导孩子从画到读,让孩子用手中的画笔展现多彩的世界,读出自己的“绘本”。

创意写生,点燃创作激情。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洗礼,春天用它最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尤其是在我们幼儿园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瞧!那百果园里花红柳绿的一片繁茂景象,不仅吸引了美丽的蝴蝶,也吸引这孩子,快乐农场里的各类蔬菜也在春天里发芽、焕发着无限生机……这一些都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在一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孩子们带着画笔和画板,俨然一副小画家的范儿。在幼儿园的百果园中、小菜园里,认真地画着他们眼中的春天。孩子们的创作思维是相当活跃的。那一棵棵绿油油的小草,在孩子们的笔下仿佛都有了生命,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孩子们的笔下仿佛都在窃窃私语,那一片片鲜嫩的小叶子,在孩子们的笔下,仿佛新生儿哇哇落地……尤其是那一园子的青菜真真是《一园青菜成了精》,门厅外的两棵柿树,成了孩子们的创作源泉,他们把自己的写生画,相互将给同伴听,还请老师帮着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两棵树的情谊》《两棵柿子树的故事》《美在春天》《春天的花秋天的果》等等,把自己的画创作成“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