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十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十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6:3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1

在新型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不断产生、新的医学观念与研究模式不断涌现的今天,王辰认为呼吸学界在敏锐、积极地运用新办法、接受新观念、实践新模式等方面仍显迟钝,学科发展仍显薄弱,研究欠活跃,以致在新形式下与其他先进学科的差距似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据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重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长期居我国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之首,疾病负担巨大,已成为国家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另外,由于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新病原与耐药病原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呼吸疾病发病形式将更加严峻。然而,现阶段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于应对日趋严重的发病趋势,整体防治能力亟须加强。这一严峻形势赋予了我国呼吸学界重大的历史使命,也为呼吸学科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机遇。

建多学科交融体系

在呼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王辰认为,呼吸学科的发展方略应构建多学科交融的立体架构的学科体系,合纵连横。“多学科交融领域的‘游戏规则’是哪个学科能够以更积极的姿态与作为投入其中,更多地承担起发展该领域的责任与使命,哪个学科就会更多地‘主宰’该领域的业务与发展。”王辰说道。因此呼吸学科需努力体现自身优点与优势,倍加重视与其他学科有广泛交叉的领域,承担建设与发展交叉领域的主导责任和使命,努力深化研究,提高预防与诊疗水平。

首先,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pCCm)有机结合、捆绑式发展才符合呼吸学科的良性发展,才能培养更专业的人才。而人员队伍建设是内科iCU建设的关键之所在,应切实推动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2013年,上海市已开展pCCm专科医师培训,作为全国第一批pCCm培训单位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翟介明认为,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推动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学科的发展,形成专科医师培训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培养具有呼吸病学与危重症专业素养的青年医生,形成全国呼吸危重症专科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育。

其次,提高肺癌早诊率也是呼吸学科努力的方向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找到更理想的肺癌早筛方法,让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疗的希望所在,相关研究值得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其中。此外,为避免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成为影响“桶中”生命之水积聚的“短板”,“我国呼吸学科被动、消极的文化必须要改善。我国呼吸学界应当清醒认识自身承担的重大任务使命,以呼吸学科发展带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王辰如是说。

学科防治需携手基层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仅依靠三甲医院之力无法有效防治全国慢性呼吸疾病。需携手基层医生来共同完成。“我国很多社区医生连慢阻肺这样基础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搞不清楚。”王辰说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迟春花同样也这样认为,她反馈我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现状堪忧。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已建立近70年,目前用于医疗支出的费用占GDp的9.4%,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一个面向全面、看病免费的初级卫生体系,即全科诊所。全科诊所只用20%的总医疗资源,却提供了超过80%的总诊疗人次的服务,日均住院成本足够全科诊所为一个患者服务一年。全科医生的职责包括解决轻症、自限性疾病、慢性病管理等,还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相关的预防手段,以及与综合医院进行合理转诊。从英国对基层医疗考核的项目来看,哮喘、慢阻肺等均占比重很大。

相对而言,我国呼吸疾病防控方面,未得到足够重视。首先在卫生层面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里没有涵盖呼吸疾病;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里没有将呼吸疾病纳入管理;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标准里没有呼吸疾病的内容。其次在基本用药和医保层面上,缺乏呼吸疾病常用药物。常用药物中没有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雾化吸入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药物。呼吸疾病未列入门诊慢病。再次从基层医生诊疗层面上来看,基层医生知识观念陈旧。我国10省市农村基层慢阻肺诊治现状调查显示,门诊及住院患者常用检查中没有肺功能检查,疾病早期诊断不足、误诊和漏诊率高。同时,公众对常见呼吸疾病认知不足,疾病知晓率低。

所幸,中国已开始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疾病,已将慢阻肺首次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同时被写进国家慢病防治工作规划中。提升基层医生呼吸疾病诊治能力,指导基层医生搭建呼吸疾病诊疗体系将是今后非常重要的工作。

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

对于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国外已有多年丰富经验。以瑞典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发现许多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控制不佳,原因不是医生没有诊断,也不是医生没有恰当的药物治疗,而是没有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随后瑞典设立了慢阻肺和哮喘门诊,由专职护士负责,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肺功能筛查和监测、控烟知识宣教、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等。卫生经济学评价显示,将有慢阻肺、哮喘门诊和未开设门诊的地区进行比较,前者总的医疗花费为3万多瑞典克朗,后者则需要5万多瑞典克朗。在医疗资源使用方面,包括患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急诊就诊次数、非计划门诊就诊次数等均有明显差异。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2

【关键词】穴位贴敷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2-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很多都是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上一种重要的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可用来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文章对11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情况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16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哮喘33例,过敏性鼻炎18例,肺气肿11例,慢性咽炎3例。本次所选病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糖尿病患者、处于疾病发作期患者、孕妇。

1.2治疗方法入选病例均用“冬病夏治”疗法,采用穴位贴敷法,自制药膏,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将其研成粉末,然后用稀释的姜汁做成膏状,每次取2g,先将患者背部的汗液擦干,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因为腧穴是内脏主要的经气输注之处,因此要对腧穴按摩数秒,当患者感到麻、酸、胀的时候,将药膏敷在患者双侧心俞、肺俞、膈俞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连续治疗3年。

1.3护理方法①贴敷前护理:在穴位贴敷之前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机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明确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在治疗中会出现局部热、麻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让患者对此有心理准备。②贴敷护理:在整个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对患者病情密切监视,尤其要防止患者受凉。对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耐药性较差,在贴敷中应该严格全面考虑这些因素。③贴敷后护理:药膏贴敷后患者局部会出现烧灼感,如烧灼感非常明显,直接取下药物即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贴敷部位烧灼感明显,出现水泡,要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抓挠,小水泡切忌弄破,要让其自行吸收。当水泡直径过大,需要做特殊处理,首先要对局部消毒,然后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中的渗液吸出,最后将止痒粉和湿润烧伤膏直接涂到上面,3-4d后痊愈。皮肤愈合后早期会有色素沉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色素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瘢痕。④生活护理:在药膏贴敷过程中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1个月内禁烟酒,禁止进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在贴敷4-6h内不宜洗澡,局部不用肥皂。患者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感冒。

1.4疗效评价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在冬季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本组110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显效5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7%。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未坚持治疗。

3讨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症状冬重夏轻,这部分患者属于阳虚性体质[2]。因此,治疗时间应该以夏季为宜,需要通过春夏养阳,改善患者阳虚体质,让患者阳气充沛,恢复到健康状态。在本组研究中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此种治疗方法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对患者肝脏以及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作用能充分发挥[3]。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是1年的阳中阳,而午时是1天中的阳中阳,在这个时候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贴敷药膏后,药物会通过穴位、经络等渗透到体内,产生较强的作用。

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能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陶香梅.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170-17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3

【关键词】老年人;疾病分类;死因序列;预防保健

科笔者对2002年8月~2007年7月我院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疾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的易患疾病及其分类序列,为临床制定老年人主要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依据和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内科在2002年8月至2007年7月间,共收治内科住院患者3607例,其中老年住院患者2702例(再次住院除外),占74.9%,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病例479例,占同期住院人数的18%。男1409例,女1293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9±3.2)岁。

1.2统计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的规定进行分类,1例患者患有多种疾病时以第一出院诊断为统计对象。

2结果

2.1疾病分类见表1。

2.2死因分析479例死因按疾病分类(见表2)。

2.3恶性肿瘤序列见表3。

3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老年患者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多,且以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为主,呼吸系统疾病占本组系统疾病的第一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占老年病种死亡的第二位,与国内报道相似[2]。从内在因素上,看这可能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增生、纤毛减少、肺泡弹性下降,胸壁顺应性下降有关。肺容量以及通气换气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环境刺激而损伤,从而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外在因素还有日益增加的城市工业废气、烟尘、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与老年人活动减少、血管硬化、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肌顺应性下降、心脏储备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本组老年患者第一死因是恶性肿瘤,占死亡总数的30.48%,恶性肿瘤前四位死亡序列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占肿瘤所致死亡人数的87.67%,其中肺癌比例最高29.45%,由此可见,肺癌是致使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综上所述,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仍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特别是恶性肿瘤,仍是第一杀手,应高度重视。内科医生应充分认识到老年肿瘤不典型,易被慢性疾病症状所掩盖的特征,避免误诊,应重视检测手段的更新和使用,以便使恶性肿瘤能够早发现、早治疗。重视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减少发病的最直接途径,提示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身建康。积极而有计划的开展社区宣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向上的心境,定期健康普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降低死亡、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4

在呼吸内科就诊的患者是不是普遍年龄较大?

不一定,其实就诊的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老年人,往往带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者是有其它慢性疾病,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另一部分则年轻人也很多,年轻人外出活动多,接触人群广,容易患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

冬季多发雾霾天,空气质量低下,面对这种情况,人们特别是本身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该怎样应对呢?

不要外出,尽量呆在室内。在雾霾天很重的时候,即使戴口罩,其防护作用也是有限的,像pm2.5,一般口罩几乎是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当然,在一些无可避免的外出时,戴口罩还是要更好,因为尽管它对于雾霾的作用收效甚少,但是它可以遮挡一些颗粒比较大的灰尘、污染物,以及阻断一些病毒的传播。冬季流感易发,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置一些高质量的空气净化器,对人们的健康还是有好处的。

戒烟是保卫肺功能的第一步

戒烟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戒烟是保卫肺功能的第一步,也是目前改善肺功能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吸烟对于呼吸系统的危害是极大的,不吸烟的人很少得慢阻肺,慢阻肺主要是由吸烟引起的,而慢阻肺病患者同时再得肺癌的几率也很高。吸烟致死中,慢阻肺占45%,肺癌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CHD和肺结核各占5%~8%。此外,吸烟对于家庭成员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在我们门诊寻求戒烟帮助的人,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准备生育,戒烟以避免对孩子和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关于戒烟,你有什么建议?

最重要的是决心,这是成功的基础,一些戒烟药,或者戒烟工具都只能起辅助的作用。现在,已有一整套用于减轻戒烟所致痛苦的辅助疗法,例如尼古丁替代疗法,即用含用微量尼古丁的产品,来帮助吸烟者缓解戒烟过程中易怒、失眠、焦虑等戒断症状;药物辅助治疗,最新临床使用的一种戒烟药是尼古丁受体拮抗剂酒石酸伐尼克兰,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他药物治疗还有可乐宁、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但是药物的作用都是暂时的,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所以关键还是在决心。

在给患者做戒烟指导时,做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咨询、引导,在决定实施戒烟计划之前,你必须对戒烟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和心理准备,并学习一些有用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做操、冥想等。

我会给他们详细讲解吸烟的危害,明确告诉他们,如果你决心不大,就算短期戒烟成功了,最终还会反复吸烟。戒烟最终还是自己的事,大家要充分认识这点,不能妄求依靠某种外来方式解放自己,要自己从心而发拯救自己。当别人向你敬烟时,一定要委婉而坚决地说:“不,谢谢。”

加强体力锻炼改善肺功能

加强锻炼对于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明确吗?

明确,一定要加强体力锻炼,这是改善肺功能的重要方法。以慢阻肺为例,目前研究证明,呼吸康复对它是肯定有效的,锻炼肯定能恢复一定的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得病以后,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目前,除了药物治疗,防治措施也是治疗中很重要的部分。

我们经常提到的呼吸操,是康复过程中的内容。但呼吸操的作用是局限的,其实更重要的是有氧运动,锻炼体力。在呼吸功能以及体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患者可以选择快走、慢跑、骑脚踏车等方式锻炼身体。这些都是一些全身运动,也属于肢体运动,对于全身基本体质的改善都有作用。我们知道,慢阻肺患者绝不仅仅是肺出了问题,身体其它部位肯定也有影响,所以选择这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效果要更好,这也是慢阻肺康复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除了体育锻炼,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平时生活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戒烟,这在上面已经提到;第二,可以在易感季节打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第三,规律用药,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程度;第三,均衡饮食。营养不良其实也是患病的重要因素,同时饮养不良本身也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如营养不良就是慢阻肺病患者的一个合并症状,再加上肺功能不佳,营养状况堪忧。患者不要太过忌讳发胖等问题,保持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各项营养素补给充分。

宜用化痰药慎用镇咳药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经常会有排痰的问题,如果患者出现排痰困难时,该怎么办?

遇到长时间的咳嗽,有些患者可能会担心把嗓子咳坏,其实这倒不必过于担心。咳嗽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一个重要保护措施。正常人是不产生痰的,当呼吸道发炎时,呼吸道内的黏液细胞在炎症的刺激下就会分泌黏液,在应对炎症的过程中形成痰,然后通过咳嗽这个动作,把痰排除体外,同时把体内的病菌也带出来了。

所以咳嗽其实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我们不应该抑制它。如果你的咳嗽严重,说明炎症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咳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我们应该去控制炎症这个病而不是咳嗽,炎症好了,咳嗽自然也就停了。

患者在痰很多的情况下,建议患者使用化痰药,因为它能稀释痰液,使排痰更轻松。如果患者的情况是干咳,并极其影响生活甚至睡觉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镇咳药。

按医嘱使用激素药物安全且有效

很多人是谈“激”色变,你对激素药物的使用是怎样的态度?

事实上,我们对于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使用是比较安全、成熟的,该用的就用,不要太过担心副作用。在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纤维化这三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中激素应用的情况都比较多,但是在用药途径、用药疗程和用药原则上又有所不同。

我们建议支气管哮喘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激素,能够控制症状,缓解病情,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按医嘱使用,对身体其它部位的影响微乎其微,比较安全;对于控制比较困难的哮喘,也可以短期内口服激素,尽管对身体其它部位有一些影响,但是利大于弊;慢阻肺患者我们一般建议长期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部分慢阻肺病患者由于频繁发生急性加重,则有必要联合使用使用吸入激素,这是没问题的;肺纤维化患者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口服激素,因为肺纤维化的种类很多,有的用激素治疗效果好,有的则不好,具体要看病情来定。

专家提醒

老王(化名)是一位慢阻肺患者,因为要去外地,好几年没有随访,再见他时,身体变差了很多,一检查,已经得了肺癌,而且到了晚期。

在门诊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患者,他们本来有机会健康生活,却因为一些疏忽而与健康失之交臂。所以,为了守卫健康,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患者要加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不要对疾病产生畏惧心理,坚信疾病不可怕,同时坚持治疗,时刻监测病情变化。

选择正规治疗方式不要轻信虚假广告现代信息流通方便,也使得虚假信息泛滥。病人必须理解任何疾病都有自己的规律,不要亲信非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在看到“根治、包治好、不复发”等字眼时,一定要理性判断,因为基本上这样的宣传大多都是谎言。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5

关键词: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管腔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改变;最终导致气道不可逆阻塞。常并发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衰竭,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因此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意义重大。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y。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社区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1]的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42~81岁;病史3~35年,其中单纯性慢支29例,合并肺气肿19例,合并肺心病10例。

1.2方法调查该58例患者在社区经2年康复护理后的护理效果。

1.2.1一般护理

1.2.1.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家属开展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情的发展,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作用及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等。

1.2.1.2预防诱发因素,避免呼吸道感染。劝导患者戒烟;保持室内湿度、经常通风换气,避免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吸入;注意保暖,增强抵抗力。

1.2.1.3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多饮水,保证大便通畅。

1.2.2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过长,且易反复发作,所以对患者的身心都造成巨大伤害。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组织家庭成员给患者关心和帮助,使患者避免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同时争取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协助社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康复锻炼。

1.2.3康复护理在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呼吸功能的康复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1.2.3.1呼吸肌功能锻炼社区医护人员亲身教学,保证患者及家属能掌握动作要点。①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呼;呼气慢而深;吸气时间短、呼吸时间长。此种方法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练习。②缩唇呼吸:又称撅嘴呼吸,常以这种呼气方法配合腹式呼吸。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缩唇呼吸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到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体排出。此方法用力过大会导致呼吸道凹陷萎缩,因此可以通过吹蜡烛来训练,在距离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用鼻吸气、缩唇呼气,吸呼比率1:2~3;呼吸频率10次/min。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改善呼吸深度,使二氧化碳有效的呼出体外。③传统的"运纳吐气"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呼吸操等,都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练习与应用。

1.2.3.2保持呼吸道通畅①胸部扣拍震动:指导家属将五指并拢,掌心成杯状,在引流部位的胸壁上叩击30~45s,按压患者胸部嘱其深呼吸并进行震颤,连续3~5次,如此反复2~3次,促使粘稠的痰液脱离气管壁。②咳嗽训练:要求患者先缓慢深吸气后,屏住气道,身体前倾,弯曲手臂向两肋下加压,突然咳嗽2~3声,咳嗽时使腹壁内陷,咳嗽后缩唇将余气尽量排出。③雾化吸入等。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回访,观察病情,指导锻炼。

1.2.3.3全身运动锻炼一般采用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体力锻炼形式,如行走、登楼梯、慢跑、踏车、家务劳动等;运动时注意呼吸、心率变化,逐渐增加运动量,感身体不适不可勉强,要及时停止休息。坚持每年2次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1.2.4长期家庭氧疗主要针对有呼吸困难及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疗原则: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为1.0~2.0L/min,吸氧时间15h/d。氧疗有效指标是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1.3疗效标准显效:2年内基本没有发作,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有效:2年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及发作时病情明显减轻,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无效:发作次数及一般状况与原来无明显改善或在2年内死亡。

2结果

显效34.5%(20/58),有效51.7%(30/58),无效13.8%(8/58),总有效率86.2%。其中2例在治疗期间死于急性发作。

治疗及康复护理后患者平均体重及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测定均有提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易反复发作,给患者无论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带来极大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文献表明[2],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甚至医生,只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而忽视了稳定期的防控,因此稳定期的有效防治,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尊严。而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减轻了社会的经济负担。

社区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2年的正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急性发作次数减少、营养状况好转、生命质量改善,说明社区康复护理对改善和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6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真菌;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开展,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但是临床上一方面对肺部真菌感染认识不足,易被医生忽视,另一方面肺部真蓖感染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咳痰标本分离到真菌不足以诊断。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67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液进行真菌培养,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本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7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19例。年龄53-86岁,平均69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3例,肺肿瘤70例,慢性支气管炎44例,肺源性心脏病36例。肺炎43例。以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使用过抗生素治疗,抗生素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的头孢菌素(尤其三代头孢多见)、青霉素类及新型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其中应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患者182例,同时联合2种以上抗生素者136例,肺肿瘤化疗4-8个周期,267例住院后继续治疗时间≥2周者251例。

1.2诊断标准:痰涂片找到真菌菌丝和芽生孢子,或同时痰真菌培养同一菌种3次以上阳性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一次真菌阳性者作为入选条件,结合以下标准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导致真菌感染方面的诱因。②胸片或胸部Ct提示有渗出性改变或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如曲菌球的X线表现[1]。

1.3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1)真菌感染情况,267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71例,男52例,女19例,平均年龄69岁(53-86岁),2008年、2009年、2010真菌感染者的比例分别为17.65%(15/85)、25.61%(21/82)、35.00%(35/100),可见呈逐年上升趋势。(2)真菌感染患者的疾病分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肿瘤发生肺真菌感染分别为34.94%,28.57%,高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

表1真菌感染患者疾病分布

(3)真菌感染的菌种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图表2

71例患者感染真菌种类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分布情况

由图中可见,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真菌(X2=93.17,p

(4)真菌感染患者的抗生素及抗肿瘤用药情况: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51例非肿瘤患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生素且时间>2周以上,而20例肺肿瘤患者在肿瘤治疗的同时也不同程度使用抗生素。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2010年我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①临床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掌握不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机体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导致真菌感染。②恶性肿瘤放、化疗治疗,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减少,也是真菌感染的一个原因。③滥用激素,在一些基层医院,激素成为了常规用药,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真菌感染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其原因是,Copo患者长期反复感染,气道有不同程度破坏,粘膜纤毛脱落,肺功能受损,削弱了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加大真菌感染几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7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aeCopD;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114-02

thenursingresearchregarding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respiratoryfailureby(aeCopD)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

tanJunhua,tonGJun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CentralHospitalofBazhongCity,Sichuanprovince,Bazhong6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nursingmethodandeffectof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inthetreatment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emphysemaacuteexacerbation(aeCopD)inpatientswithrespiratoryfailure.methods:50aeCopDpatientswhowereadmittedwithrespiratoryfailurefromJune2007toJune2009inourhospital,thecontrolgroupwerecarriedoutunderthecareofcommontreatment,randomly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erecarriedthe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andthecare,comparedtheheartrateafter24htreatment,respiratoryrate,bloodpressureandarterialoxygensaturationandeffectbetweentwogroups。Results:observationgroupheartrate,respiratoryrate,bloodpressureandarterialoxygensaturationofobservationgroupsignificantlyimproved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non-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aeCopD;Respiratoryfailure;Care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主要的手段,无创正压通气是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而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其在不对患者产生创伤的基础上,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1]。本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5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50例,均为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54岁,病程为5~23年,平均病程为12.6年。该组患者均为非激素依赖的患者,排除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音、慢性咳嗽、咳痰、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肺气肿并肺部感染。将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类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并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无创通气护理

通气前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检查呼吸机性能,使用德国产西门子Servoi呼吸机,呼吸机各管道连接及运转是否完好,经面罩给氧,患者取低坡半卧位,头略后仰,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狭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开始时吸气相正压(ipap)为8~10cmH2o(1cmH2o=0.098kpa),呼气相气道正压(epap)为6~8cmH2o,依据通气和氧合,最大可调至ipap≤24cmH2o、epap≤20cmH2o。呼吸频率(RR)为12~16/min,流量为8~10L/min,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氧流量。

1.2.2生命体征监测

护士勤巡视病房,认真、细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呼吸、指脉氧饱和度、皮肤色泽、气道压力、通气量、氧浓度、心率、血压的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变化,预防出现脑损害[2]。开始每15~30min测1次并记录,以后30min~1h测1次,平稳后每4小时测1次。观察机器运行情况,人机是否同步,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1.2.3营养支持

肺气肿由于病程长,患者胃肠功能弱,容易缺乏营养,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康复治疗期间要少量多餐,予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热量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补充微量元素和水,少吃产气食品,预防肠内积气和便秘。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心力衰竭患者要注意忌盐。

1.2.4气道管理

保持气通通畅,指导患者多饮水,1500~2000ml/d。通气间歇常规翻身,拍背,帮助排痰。排痰不畅者可采用口咽吸引法,使用吸痰器将痰液吸净。加强气道湿化,湿化器内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使吸入的气体湿度达到60%~70%,设置温度为32~35℃。

1.2.5并发症的预防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消化功能减退,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排便、排尿困难,指导患者适应在床上大小便,便秘时可给开塞露栓剂或缓泻剂[2]。做好各种预见性护理,如预防感冒;控制呼吸道的感染,面罩固定松紧适宜,其罩内潮湿时应用纸巾或纱布及时擦拭,产生皮肤的压伤或破损,可在面罩与脸面部之间涂金霉素眼膏以防止皮肤损伤[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24h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4效果评价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肺部音基本消失,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明显改善。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好转或恶化加重,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无好转。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囊泡和肺泡)隐含气量过多,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该病多由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且病程缠绵不愈,经常反复发作,难于根治[4]。CopD急性加重即aeCopD,常因感染等因素诱发,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护理衰竭,氧疗目前被誉为是改善CopD预后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可防止动脉血氧急剧变化,使Spo2升至生理水平,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耗氧量,缓解组织缺氧,缺氧的改善更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减慢心率、降低升高的血压,进一步降低心肌耗氧量。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非侵入性通气方式,其护理方便,吸入气体经上气道温热、湿化、加漏气补偿功能,能满足面罩机械通气的需要,能有效避免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及气管损伤的发生[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无创通气护理能够节省患者治疗的时间,增加舒适度。严密的生命体征观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紧急处理,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损害;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气道管理能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并发症的预防,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并发症带来的痛苦,结果表明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胡国萍.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2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5(8):453.

[3]粱建忠,李小玲,潘陶涛,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2):2079-2081.

[4]吴志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与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下半月刊),2008,1(12):995-99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8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CopD;Ⅱ型呼吸衰竭;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常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1]。但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本文特选取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定时翻身、饮食、、口腔及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现相应病症通知医生并协助护理。

1.2.2护理干预方法①带机过程中的护理:首先根据患者舒适度选择合适,如坐位、半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翻身取舒适不会影响无创通气效果[3]。根据患者脸型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调节好松紧度,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幅度、呼吸机参数及心电监护、基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的动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查出原因并迅速给予处理;②气道护理:保证有效湿化,避免建立人工气道后导致呼吸道粘膜脱水干燥;协助患者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但是病情危重或痰液过多的患者不宜一次性将痰液吸净;③心理护理:因病史较长并反复发作及长时间佩戴面罩带来的憋闷感和使用呼吸机时的噪声也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因此,给予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护理后可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④并发症护理: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胃肠胀气、口咽干燥、误吸、皮肤损伤等并发症。针对胃肠胀气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以鼻吸气,以口呼气来避免;对于口咽干燥可者可加强雾化湿化力度来缓解;注意通气时间,避免饱餐后使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也可有效防止误吸的发生;有研究表明使用口鼻面罩压力过大时阻碍了组织灌注会导致皮肤坏死[4]。因此在使用口鼻面罩时应首先应选择合适松紧度,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可预防性增加纱布衬垫以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皮肤损伤。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率比较见表2。

3讨论

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其患患者数多,病死率高,并且常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尤以无创机械通气为首选。而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取得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2]。

参考文献:

[1]肖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40例临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9,15(1):75-7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30(1):8.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9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稳定期CopD;慢性呼吸衰竭;6min步行实验;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09-0025-03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reatmentofCopDcomplicatedwithchronicrespiratoryfailureinstablestage.methodsClinicaldataof51caseswithstableCopDcombinedwithchronicrespiratoryfailurefromDec2012toDec2014wererespectivelyanalyzed.allcase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whetherusingof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afterdischarge.Bloodgasindex,6mwt,nearlyhalfthenumberofhospitalizations,andthelungfunctionafter6monthsoftreatment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paCo2ofobservationgroupafter6monthsoftreatmentwaslowerthanthatbeforetreatment,pH,pao2,6mwtwerehigherthanthatbeforetreatment,andnearlyhalfthenumberofhospitalizationswasless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whichshowedsignificantdifferencewith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p

[Keywords]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StableCopD;Chronicrespiratoryfailure;6mwt;Bloodgasanalysi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可能需要长期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者,有呼吸中枢反应低、呼吸肌疲劳等情况,导致Co2体内潴留,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不能提高夜间中枢反应性,难以纠正呼吸肌疲劳情况[1]。无创通气技术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2]。我们将该方法用于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1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均因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而在我院进行治疗,痊愈后出院,进入稳定期,并仍然合并有慢性呼吸衰竭。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肺大泡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无法佩戴面罩的患者。根据出院后患者是否接受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购置有家用呼吸机,可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1.6±8.1)岁;24例患者出院后未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53~78岁,平均(60.9±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无创通气相关知识教育以及操作方法。在监护下,佩戴面罩,面罩长度要保证硅胶垫上缘接触鼻根部,下缘在下颌骨骨体部,宽度保证硅胶垫在口裂外缘;佩戴固定后能插入1~2个指头为宜。设置潮气量,潮气量达到或者超过预期潮气量,最低Spo2保证在95%以上,单纯正压通气不能达标者,可联合吸氧。起始压力ipap10cmH2o,epap4cmH2o。初次使用,医护人员要在旁边观察,逐渐上调压力。调整压力时遵循首先保证潮气量,适当上调呼吸压力,保证呼吸机动用评分1分及以下。呼吸机动用评分方法:胸肌乳突肌无明显收缩为1分;胸锁乳突肌有收缩,但无三凹征为2分;出现三凹征,但是无胸腹矛盾运动为3分;有三凹征,伴胸腹矛盾运动为4分。一般初始压力范围ipap16~26cmH2o,epap在4~8cmH2o。所有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均行睡眠呼吸监测。一般情况好者行pSG检查,不满足条件者进行睡眠初筛仪检查。所有患者在晨起及夜间睡前检查血气。合并有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在pSG监测下手动压力滴定Cpap/双水平呼吸(Bipap)或者自动Cpap,然后Bipap治疗。ipap参照上述方法调节,epap依照滴定压力下调2~4cmH2o。患者回家后,多在晚上佩戴无创呼吸机,不间断进行无创通气,根据病情,调节每天使用时间。

1.3并发症防治

呼吸机检测到60L/min以上的漏气,导致人机不协调,影响潮气量计算,要经常检查面罩与患者连接部位是否有漏气,调整面罩位置,固定带张力,保持漏气在40L/min以下。部分患者因张口呼吸出现严重腹胀,分析腹胀与无创通气的关系,告知患者尽量闭口呼吸,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或放置鼻胃管引流减压。部分患者会因为面罩压迫,轻度压迫较常见,一般不需要处理,对于压迫感强烈者,调整面罩位置以及固定带张力。必要时可以使用皮肤护肤贴保护。

1.4评价指标

患者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检查及随访动脉血气(paCo2、pao2)(aBL90睿逸血气分析仪)、肺功能指标(FVC、FeV1)(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肺功能检测仪S-980ai)以及6min步行实验(six-minuteswalktest,6mwt),选择平直坚硬的场地,记录患者行走6min的最大距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H及pao2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随访6mwt以及6个月内住院次数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6mwt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近6个月内住院次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肺功能比较

两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FVC及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CopD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期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严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肌肌群负荷增加,呼吸肌疲劳,睡眠相关气体交换紊乱[3-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睡眠时中枢动力下降,潮气量下降,paCo2增加,单纯的氧疗不能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的情况,并且不恰当氧疗还会导致患者paCo2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6-9]。与传统正压通气的差异主要是患者与通气机的连接上。传统的正压通气需要借助气管插管,或者需要气管切开等操作,建立人工气道,这种侵入性人工气道的操作必然造成一些相关的并发症,破坏呼吸道正常防御功能,损伤上呼吸道,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率。无创正压通气使用面/鼻罩代替气管插管/切开等,患者感觉更舒适,减少侵入性操作相关并发症,较少使用镇静剂[10-12]。无创通气技术可用于多种场所,可以在家庭使用。在国外,无创正压通气已经用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家庭治疗,在我国关于无创正压通气用于家庭治疗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

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是患者出院后在家庭进行的无创通气治疗,能够缓解慢性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改善血气指标,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的恶化[13-20]。在本研究中,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显著改善,pao2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6mwt是目前评价CopD患者活动耐量的常用方法。长期家庭无创通气能够改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困难情况,因此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6mwt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并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内住院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肺功能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对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血气指标、6mwt,减少住院次数,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可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道斌,黄清平.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7):1305-1308.

[2]蒋燕红,卢月飞,王建华,等.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及药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17):2399-2401.

[3]季勇,陈宇清,周新.适应性支持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5):343-347.

[4]乔吉艳.不同给氧通气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4):2138-2140.

[5]汪利华,何玉萍.无创通气联合福莫特罗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重度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7):117-119.

[6]王淑琴.家庭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3):89-90.

[7]赵贵清,曹红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101.

[8]陈莉,王凤英.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3):3172-3173.

[9]罗晓.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2):2525-2526.

[10]刘洁.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5):104-107.

[11]徐月清,王晓玲,方红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农垦医学,2015,37(2):133-135.

[12]飞,安福成,台娜.无创性目标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ii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1):89-91.

[13]刘姣艳.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疗效的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2):166-167.

[14]曹在新.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96-97.

[15]孔维香.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合并肺大泡的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10):836-838.

[16]刘忠强,王丽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89-91.

[17]李成玉,夏晓东,方益峰.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19-22.

[18]赵红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2):35-36.

[19]劳锦波,刘晖,曾韵萍.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183-185.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篇10

【关键词】Bipap呼吸机;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2-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较严重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气喘,且症状会随着病情的恶化逐渐加重,慢阻肺病病情复杂,治疗时间长,一旦患上该病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慢阻肺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了Bipap呼吸机的护理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分布42-79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为5-30年。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选择合适的气囊垫面罩以及硅胶垫鼻罩。

1.2.2护理方法①在采用Bipap呼吸机对患者进行辅助通气时,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呼吸机护理的有效性,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同时宽慰患者焦躁不安的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②治疗前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中异物,吸出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③治疗前仔细检查Bipap呼吸机是否有管道脱落、受压等情况,保证氧气管连接正确。④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一旦出现心律加快、呼吸浅快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急救。⑤此外,要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及时帮助患者翻身,保持病房空气畅通,勤换床单,防止出现褥疮、口腔以及肠道疾病。

1.3统计学分析[2]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软件实现。p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见表1。

2.2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显示,56例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治疗均恢复出院;另外有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采用有创机械进行通气,其中死亡3例。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上较严重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症病严重,治疗时间长,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4]。因此,采用有效护理手段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通常情况下,采用Bipap呼吸机对患者进行辅助通气时,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患者呼吸机护理手段的有效性,同时宽慰患者焦躁不安的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另外,Bipap呼吸机治疗护理还包括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从而达到有效缓解病情的目的[4]。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有56例患者症状以及血气分析结果得到了显著性改善,经护理治疗均恢复出院;另外有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采用有创机械进行通气,其中死亡3例。综上所述,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协作组.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0):680-684.

[2]徐迎春,王婵.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