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十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十篇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21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律;管理原则;控制体系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企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在进行价值创造的同时控制风险,这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财务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中最集中的职能领域,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外界对这个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财务业绩也体现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效果。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经常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也劲儿可能产生最终的财务风险。可以讲,财务控制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线和方向,风险识别重要,而对风险控制和预防更重要,风险是蕴含在业务流程之中的,所以如何建立企业风险控制体系,运用内控的有力工具,无疑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的四大规律

企业风险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笔者对搜集到的企业风险案例进行了深入解剖和科学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产生和发展的五大规律,无疑是对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的产生和有效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规律一:风险产生符合“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本义是一个木桶成水量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无论风险点的出现还是风险的出现,都符合此原则。即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风险点或者风险一定实在最薄弱的环节中出现的。根据研究显示,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为九个子系统。

在这九个子系统中,不同的企业薄弱环节表现不一样,绝大部分企业是资金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市场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团队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从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开始。

2.规律二:小细节产生大风险

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汪中求先生提到了多个因为小细节导致大失败的例子,这与规律基本一致。这个规律的得出,任何企业风险的发生,其风险爆发都有一个促成爆发的“临界点”,就是这样的细节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但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决定成败,只有关键细节才能决定成败。比如,某建材厂生产企业破产了,一个关键的细节是因为一个预期中的信用证由于圣诞节的原因没有及时开过来,导致该企业资金链条的最终断裂。

所以,引起企业产生大风险的小细节,其发展演化也是有规律的。

3.规律三:小规模企业容易产生风险

从媒体上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4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成立之日起3-4年内就消失了。这个比例如果按50%计算,那么每年消亡的企业家数在20%左右。但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经营的稳定性就高得多,产生风险的机会也小得多。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风险分析及案例

1.资金断裂风险的提出

在我们见到的企业出现的所有风险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风险表现为资金断裂,资金断裂就像人患了“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如果不及时疏通极易出现“风险”,导致生命危险。这是企业在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防范的第一风险。

2.案例是证分析

南京盘龙金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资金断链,其原因就是该公司董事长的资金运作模式引起的。

民营企业一般的运作模式是以小博大。本案例中非常明显,企业自有资金太少,由于资金运作成本太高加上房地产运作的周期太长,很多运作环节企业不可控,因此,这类规模较小的中小房企非常容易资金断链。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1.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

当前,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不断扩大,企业对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内部控制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管理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成长和风险管控相联系,从而在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讲奉献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增长,最终的表现则是企业的三维现金流量平稳提升。

2.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一个完善且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体体系,企业将逐步形成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控制平台,形成对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内控长效机制,杜绝企业资金链过于紧张的风险,这样一来,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5-68.

[2]王盟,吴家泓,陈文龙.温州企业生命周期调查[J].都市快报,2007(9):46-49.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出口制造型企业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始终,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汇率风险、存货管理风险等。财务风险的形成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市场等环境的变化,又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如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制定、财务风险重视度等。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企业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管控,避免因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二、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筹资决策不当导致的债务危机

我国出口制造型企业普遍具有技术水平低、劳动力密集及资金密集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中多以买方市场为主,企业的议价能力及收款方式等均处于弱势。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多方面进行筹资,企业举债经营,却缺乏完整的筹资战略规划作指导,缺乏对目标资本结构的清晰认识,很容易导致盲目筹资,使得企业资本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利率结构等处于频繁变动中,特别是在国际汇率不断波动及国家存款准备金率调增的前提下,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的资金链断裂

投资决策失误是出口制造型企业最大的失误,投资风险也是财务防范的最大的风险。由于决策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仅凭主观热情和爱好决策。对投资项目及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对投资方案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甚至不经集体研究,个人盲目拍板,造成决策失误。大型投资决策失误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或造成投资项目的使用效率低下,给经营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影响。

3、资金使用不当导致企业的财务困境

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无视企业实际经营需要,为获取存款利息,将大量资金甚至流动资金存为定期存款,由短期转为中长期、由动态转为固态管理,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保障;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低下,供应渠道不通畅,资金调度不合理,资金预算不准确,有时会出现大量闲置资金,有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4、汇率波动方向不明确导致的财务管控风险

汇率波动会给企业带来交易风险、经营风险、折算风险及税务风险,交易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折算风险体现于企业经营结果里,经营风险反映在企业的预期经营中,税务风险则在企业税收中体现。汇率的单边波动所产生的影响,企业是可以控制的,但目前人民币单边升值信号较弱,逐步呈现多边波动走势,不利于出口制造型企业的财务管控,财务管理难度加大。

5、内部监管不严导致的财务资金风险

一些出口制造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纪律观念不强,自控力差,面对收入反差和利益的驱使,极度不平衡,钻公司内部控制的空子,挪用、侵占资金。有的欺上瞒下、转移资金;有的将公司收入不做帐,据为已有;有的与他人勾结共同犯罪;有的无视法律和财经纪律,在非法定银行及投资性机构储蓄;有的将资金以高利率高风险方式借出;有的采用抽逃欺诈资金方式形成犯罪。

三、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所谓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预警指标,同时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用科学的手段、精确的数据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出口制造型企业预先设定财务指标的警戒值,当达到或超过这一警戒值时,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醒财务人员及经营者注意。同时,出口制造型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还要将总体财务预警机制和部门预警机制结合运用,促进部门间的相互沟通及问题的解决,促进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可研分析,降低筹资和投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筹资方案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同时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境外筹资还要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因素。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经营规模。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因此投资计划要在可行性研究的论证下,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明确投资目标、规模、方式及资金来源,投资计划要以主业为主,谨慎从事股票投资及金融衍生产品等高风险投资,加强过程管控,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外汇管理,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为规避汇率波动方向不明确导致的财务管理风险,出口制造型企业必须加强外汇管理工作。企业在做好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前提下,在出口外汇结算过程,采用财务折扣等多种方式,加快帐款催讨,降低坏帐发生比率。企业在外汇工作中还可以采用金融衍生业务、信用保险等规避汇率变动风险。金融衍生业务包括应收帐款保理业务、远期结售汇等,企业应将金融产品提前研究透彻,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帐款,可将企业应收帐款坏帐损失进行转移。同时,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加强汇率走势的研判,及时做出抉择,选择最佳方案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4、做好财务预算和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即为事前控制,财务分析即为事后控制。出口制造型企业财务部门要组织编制一套完整的预算考核体系,既能体现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趋势,也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把趋势绝对值和相对值紧密结合,把生产经营预期与财务指标紧密结合。同时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在损失发生前预提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按经营及预算的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加强监管职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做好定量管理和定期监测工作。同时,财务部门应强化财务分析职能,及时的分析财务数据,将多种指标结合起来,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判断,并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指标的变化,洞察财务状况变动的本来面目,及时进行整改,及时建立风险档案,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5、做好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口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如果财务人员职业道德陈腐失真,对工作缺乏责任心,迫于领导上司或私人亲朋原因,做假帐,挪用、侵占资金,定会给企业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惨痛的经济损失。出口制造型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岗位继续教育,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使财务人员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到企业中,并时刻提醒财务人员,勿以薄利而乱德,切实做到清正廉洁,明确责任,坚持准则,保证财务资金安全。

总之,财务风险是出口制造型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出口制造型企业应在较准确认知财务风险的前提下,做好财务风险的规避工作。出口制造型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筹资和投资决策水平,加强外汇管理,做好财务预算和分析工作,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育新,顾寿仪.浅谈企业财务风险[J].财会月刊,1998(12).

[2]唐晓云.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上海会计,2002(2).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多样化,企业竞争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加剧。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探讨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对于解决好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和成因

1.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而造成企业所期望达到的财务收益与实际的企业财务收益存在差距或产生背离的一种现象。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伴随企业发展而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要对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完整、详细的了解,才能真正透彻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外部环境成因,二是企业自身的运营问题。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它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法规、税收的变化情况、企业发展的定位和企业发展的宏观走势、人民币的汇率、银行利率的浮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这些经济行为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财务收益,进而带给企业一定的财务风险。而从企业的内部成因来看,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只是单方面重视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收益情况,而没有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规范,导致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错误,财务部门在财务决策上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往往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凭既有的工作经验和常规模式来进行财务决策和评估活动,没有从整体上来判断财务活动的价值,缺乏财务决策的精准性。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是度量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的运营情况。而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是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同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为企业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可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1.加强企业筹集资金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现代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要做好筹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要在相关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和一定的行业标准内进行,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经济原则。企业的筹资活动要按照这些原则和法律的规定科学、合理、合法地进行,尽可能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筹资活动要把握的原则主要包括:一是企业筹集资金额度要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实际生产收益、产品类型、销售利润等真实需求来确定,要防止企业资金筹集风险产生和扩大。二是要将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相结合,要充分考虑企业投资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明确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把握企业需要筹资的数额和规模。三是企业的筹资结构要与企业实际的资产结构相适应,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最终依据企业的资产结构来确定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渠道以及企业负债的构成。

现代企业筹集资金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1)按照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运营情况,确定企业筹资的规模;(2)对企业筹资结构的成本进行评估,然后选择最符合企业财务状况的筹资活动;(3)企业要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选择合理的筹资时机,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4)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之前,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筹资数额、筹资结构以及筹资时机和期限进行规划,制定完善的筹资方案。

2.加强企业资金使用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资金使用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就必须要明确资金在使用时的风险成因。企业资金投资风险成因主要包括:(1)企业的投资活动没有进行科学、完善的投资计划,投资决策不合理;(2)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没有很好地利用投资风险分散组合,导致投资风险和收益相背离,承担的投资风险性高;(3)企业在投资管理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许多企业的金融投资已经逐渐脱离了企业的实业投资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和成本;(4)许多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都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思想,而缺乏一定的理性,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

现代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主要有:(1)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原则和风险投资控制策略;(2)企业的投资活动要遵循审慎性原则,对投资活动开展详细的事前风险测评和投资回收测试;(3)企业的投资活动要把握创新和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原则,不要盲目跟风,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平衡方法、风险管理和控制办法等;(4)企业的投资活动要将投资风险进行分类和分化,减小投资风险的压力,最好能选择不同的投资主体来分担风险。

3.加强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使企业的资金回收达到投资的目标,最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尽可能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拥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点,是把握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与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1)注意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依据企业的成交数额和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来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2)详细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有效掌握对方的信用情况,减少信用违约风险;(3)采用一定的折扣手段来提高企业资金回收效率,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折扣政策,加快货款回收;(4)分析应收账款账龄,针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采用不同的催款措施和手段。

4.加强企业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在资金分配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而为了降低企业在分配收益时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并且要积极处理好企业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差异,使得企业的利益分配模式能够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而又能起到调动投资者积极性的目的。企业在资金收益分配活动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并且结合企业预期收益的要求,合理制定会计核算与利润分配的有效方法。(2)企业还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保证企业的再生产活动不受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3)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投资者的积极性,要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投资方案使投资者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有信心,并且要使投资收益得到有效保证、及时兑现和增长。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内部控制机制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项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化解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机制。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能力。同时,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必须是针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起到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目前,国内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1)有效回避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投资风险小的决策投资方案,并且在风险决策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对方案作出调整和修改,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2)选择科学的降低企业风险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是企业通过付出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开展专门的投资风险监控,及时掌握风险变动,迅速反应和采取措施,提高企业风险主体(产品质量、方案设计、抵御风险的模式等)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减少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3)选择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必须加强与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采用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策略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并且通过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来达到转移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4)企业的债务重组。如果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并且有可能会引发负面效应时,企业就必须按照相关的政策和协议,对企业的资产债务进行清算,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企业债务转资本的重组等,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因内部控制机制需根据企业发展不断更新,其构建成本和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大。企业要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各级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树立上下统一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观念,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联系,共同为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服务。目前,比较好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方法主要是依靠企业自建,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类生产经营流程的梳理,清查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流程和关键措施,定期组织对流程执行和风险控制检查,开展评估和实施整改,从而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降低财务风险成本,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内部控制机制,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

[2]黄长江,田裕英.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6(01).

[3]林轩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探讨研究——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与可能。由于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产生企业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盈力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企业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以期降低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对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单位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调查。

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通常包括:行政领导体系,包括行政领导的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置等;构成要素体系,包括人、财、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的所属系统;经营体系,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系统;管理体系,包括会计、统计、审计、电子信息和网络监控等系统。

第三,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系统运行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同时制定每一关键环节控制要点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操作规范,特别关注高风险环节风险控制点的控制,防止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具体业务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对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控制,要特别关注重要业务事项的控制,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不相容岗位实行分离控制、相互牵制。对财务风险隐患较大的业务(如担保、对外投资)制定专项业务操作流程,并对相应岗位进行特殊培训;对重要的担保业务、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并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测,防止财务风险的产生。

对内部控制执行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缺陷,适时进行修订完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二、实行预算管理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所要控制的就是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目标)的偏离程度。财务预算是财务目标的细化,财务预算作为企业预算的一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定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企业整体是一个责任中心,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的责任中心。这些责任中心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目标、任务),也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向下层层分解细化、下达预算目标任务和赋予权力,将预算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甚至每个人。然后实施预算的事前、事中控制,一旦发生偏差,及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预算目标。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管理者应当对企业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一般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定期计算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并不意味着完全预防或消灭财务风险,而是指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或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应对策略和补救措施,减少损失的程度和范围。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种:

第一,风险规避,即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或在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对超出企业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风险降低,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

第三,风险分担,即企业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第四,风险承受,即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轻损失的策略。

企业应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风险应对策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5

关键词:施工财务风险致因策略

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具有特有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等,投入到施工项目上的资金和资源由于项目施工的时间长,资金无法得到正常的运转,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结构,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因为这个形成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在施工企业在进行各项活动时,由于存在许多难以控制的状况或突况,资金运转很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的状况,这就很可能出现企业的财务支出与计划收入、实际收入之间存在差异而损失资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历的时间长、队伍庞大、结构冗杂,加上项目施工现场距离施工企业总部较远,施工企业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特有的自身特点就决定了施工企业将要面临许多不可以控制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企业自身财务存在的风险,工作人员才能树立财务风险的观念,完善自身的财务制度和风险防御体制,才能抵抗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一)企业投标风险

现在的建筑市场施工承包企业大都是由于压低价格来从发包人手中来中标,这就会引起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中标,不管自身的财务情况而使劲压低价格。在此同时,施工单位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就会向银行贷款来筹备资金。但是,一旦施工项目的报酬率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那么企业就会面临财务风险。

(二)资金回收风险

施工企业相比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资金的回收或者是资金的运转周期会相对长很多,施工过程就要求施工企业提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完成这个工程项目,只有当施工项目竣工或者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才会回收到资金。另外,还有一部分的质保金是要等到项目完成后一段时间后才能返还给施工单位。对于施工企业,投入资金在整个企业的运转资金所占的比例大于任何一个企业的比例,资金长期不能回收到施工企业手中,这就给施工单位造成了更大的资金风险。

(三)施工成本风险

施工企业对一个项目施工的成本是企业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企业能否按照施工前制定的成本计划来实行,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等的使用是否按照成本计划进行的、各种费用能否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施工企业部门能否对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出详细准确的花销计划,这其中的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施工项目的经济收益,这些成本的计划和实际花销只要有一项处理不合适,都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

(四)分包施工风险

有些施工单位在中标到工程项目后,存在由于单位本身的力量不够,就会采用分包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这就是分包施工。承揽到施工工程的企业通过招标和审查后又将工程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承包给其他的施工队伍,这其中就不乏出现一些施工队伍拿到工程款后,就不翼而飞的事件,这就很可能给施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和资源损失。施工企业对承包队伍的施工经验和资金能力、社会信誉等等不甚了解,加上施工单位自身的分包财务管理混乱,这就很有可能给施工企业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融资风险

一个企业如果只用自己拥有的资产竞标和开展施工项目,很难将企业做大做好,这就产生了一种方法,那就是融资。各个企业在扩大收益的驱逐下纷纷采用企业融资来扩大施工规模,融资带来了利益的同时也带给企业很大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的融资风险基本都是因为企业具有债务面对的,一般企业只运用自身的资金进行运转也不会面临融资风险。融有其他多个企业的资金只有在资金收益大于融资成本时,各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另外,企业自身的债务偿还能力、资金的数量、各项目的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致因

(一)施工市场的管理体系不到位

随着施工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上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到位,建筑市场的管理也不完善,这就给一些施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压价的机会。另外,施工单位将中标的项目不负责任的分担给其他的承包单位或个人,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运行,施工企业没有计划的购进材料或者使用钱款,甚至有的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后拖欠工程款,这就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盈利,并且造成了资金严重的周转不开,企业难以运行,最后导致亏损现象的出现,这就大大的加大了施工的财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不到位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企业在这个项目上能否获利或者是对这个项目财务风险的控制程度。一些施工单位本身对这个项目的计划和设计不是很合理,存在很多漏洞,施工方案也不科学,另外还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施工项目的困难度,延迟工期、大规模改动施工方案、施工质量跟不上、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项目的复杂、施工环境的险峻将会产生额外的费用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单位资金的支出和投入的成本相继增加。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购进的资源设备,管理人员不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人力、物力、材料机器等造成严重的浪费,这就直接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整个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远远超出了成本预算,收益严重下降就很有可能导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财务策略不合理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多数的财务风险多多少少都是因为施工企业错误的财务决策才出现的。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施工企业在制定一系列的财务计划时并没有结合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没有结合市场和行情的发展来做出施工决策,这就导致了施工企业的财务策略缺乏必要的客观性,这些问题就导致了施工企业的财务策略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形成了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企业在对待工程项目时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就进行招标工作,盲目投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严重流失。加上企业的财务决策者在受到业绩等因素的影响后,就会引起投标价格错误,造成更大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应采取的策略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施工企业要想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一个合理的全面的认识,让员工在思想上认识到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思议的财务的严重损失。培养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企业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使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很有必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承揽工作,完善企业的招标投标的风险体系,提高自身的信用,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进行投标和建设。

对于押金施工的项目工程,要做到对施工单位全面考察,将自身的资金状况、分包方在行业内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免某些招标方骗取押金。企业在投标前,应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全面的考虑企业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工程量和合同书进行过认真的校对和研究后,决定是否投标或者决定投标的价格。

(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施工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也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综合性的风险控制体系。施工单位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要进行积极地调整,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自身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企业在进行项目投标前,要对这个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企业在投标成功后,财务部门和施工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施工环境、社会因素和自身资金的变动等方面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当一个工程竣工后,财务人员要认真的总结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积累到的资金管理经验,以及总结可以改进的地方,方便进行其他项目的财务管理。施工企业要将应对财务风险积极地结合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来,对于容易出现财务风险的地方要加倍关注,控制好企业的财务风险发展,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一个加强。因此,加强施工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记录体系、财产保护控制体系,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担保业务在内的等具有潜在风险的财务事宜。同时,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培训和考核,考核财务人员对于施工环境、资金状况等因素对施工造成的不确定性的影响的预测和应对能力,财务人员要能在预测到财务风险后针对风险的致因较快的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将企业的财务损失降低到最低。另外,企业还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风险转移体系对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转移,将企业的财务风险消化掉或者转移到别的地方进行分散,完善企业的应急金体制和企业的风险分配体制,增加企业自身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提高工程分包管理体系

为了避免工程项目分包带来的风险,施工单位要在拥有一定的资金合适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施工队伍,重视自身企业的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建设实力。在工程很大,自己的施工队伍无法正常完工时,可以采取分包的方法,对于特殊地段的施工作业可以分包给专业的施工队伍,要对这些分包施工队伍进行详细的了解,有没有法人资格、承包工程的经验是否丰富、施工队伍的信誉等等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分包施工队伍的管理,对分包施工的财务情况要详细记录在案,在工程招标中要选择那些施工质量好、社会信誉度高的施工队伍进行合作,切勿选择那些有关系、以为压低价位的施工队伍。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施工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更深刻的认识,施工企业要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总结财务风险的致因,在投标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认真对待每一次投标,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的进行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动员所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加入到控制财务风险的队伍中来,这样才能将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企业获利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隰亚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务与会计2005:11

[2]王二龙.也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6:03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6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简称m&a,并购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并购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营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并购后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按照并购风险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产业风险、信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财务风险。由于各种风险因子的作用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综合性风险,可以看作是并购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指由于并购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从风险来源看,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来源既具有系统性特征又具有动态性特征。系统性特征决定了系统性风险因素和非系统性风险因素同时作用于并购过程中,而动态性特征决定了这些风险因素伴随着企业并购的全过程,并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从可控性来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可分解为可控性与不可控性财务风险。可控性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政策制定和决策中的道德风险、行为风险和技术性财务风险等;不可控性财务风险包括与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财务风险等。不可控性财务风险与可控性财务风险之间并不是绝对分离的,而是存在着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所以财务风险控制途径必须依据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因素的变化实施动态控制。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

动态风险控制包含动态过程控制和动态决策控制,动态决策控制集中体现在交易执行阶段的定价、融资和支付决策中。

定价主要是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不确定性风险控制具体表现为风险贴现率的确定。较小风险贴现系数的变化会导致较大评估价值的波动,因此风险贴现系数的确定成为评估风险控制的着力点。而风险贴现系数的确定又集中体现在对β系数的估计上,这就使反应资产收益水平对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变化敏感性程度的β系数成为评估风险控制的关键。在评估价值控制中还包含以信号博弈为手段的价格谈判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风险控制。在信号定价博弈条件下,处于信息劣势方的收购方会根据处于信息优势方的被收购放所发出的报价信号不断调整自己的还价策略,使得价格谈判的空间变为在真实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价格谈判的底线变为真实价值。而真实价值一定低于评估价值。信号定价博弈的底线低于正常谈判条件下的底线而起到了定价风险控制的作用。

企业融资按照内源融资债券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方式,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债务风险。从动态控制角度看,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优资本结构决策逻辑地表现为股权成本与债务成本的均衡决定,风险控制的途径应以最大化地减少成本为依据。但是,由于受市场和企业自身条件的约束,在信息选择和传递过程中,收购方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企业自有资金、成本和并购方案成功的概率等因素,从而使得融资风险控制落脚于自有资金约束条件小的最优融资结构设计。从风险控制角度看,在资金需求总额为i、自有资金为a的并购项目中,收购方的最优债务融资水平为:

(其中:r为企业的固定利率;r为并购成功将获得现金流收益;p为并购成功概率;cd1为成本)

在企业并购历史演进中,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和衍生金融工具是常用的支付方式类型。每一种支付方式类型都有其利弊。所以,并购研究选择哪一种支付方式,需要经过风险收益利弊的权衡,收购方选择支付方式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风险回避的过程。从动态看,并购中的支付方式是由并购双方基于各自的利益和风险权衡而达成的一致妥协,这一妥协的结果是经过了并购双方信息博弈而产生的。

在单一支付方式条件下,支付信息博弈的效用函数是以效益和风险分担为基础,收购方通过概率修正来调整支付策略从而实现风险控制。可见单一支付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并购双方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要求,因此,现实的支付风险控制必须通过混合支付结构来完成。收购方的最优支付组合为:

(其中:vb为目标企业价值;db为现金支付债务融资额;a为自有资金;eb为现金支付权益融资的股票数量;p1为支付的股票数量;em为可转换债券支付额;cz为认股权证支付额;cr为经营债务额;dc为合并公司总权益;e为合并企业价值经营利润)

参考文献:

[1]王会恒高伟: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第7期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对策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

目前,目前理论界对财务风险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存在,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环境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预期财务收益与实际的收益有所差异。财务风险包括了企业财务活动本身各方面所具有的风险,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资金分配、供给、使用、调整、回收与偿还,以及对资本成本与经济效益的测试等。此外,资金回收活动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因此,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所以财务风险可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具体形式。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客观性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环境或客观条件变化的产物。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人们主动去揭示引起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二)不确定性

风险发生就是因为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和概率事件有联系,也可能是随机发生。风险发生的后果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不确定。尽管风险有其不确定性,但企业也要谨防风险,在不影响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或者规避风险。

(三)双重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损失的一面,又有收益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财务风险,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避免风险损失,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准确把握时机,进行科学决策,谋取风险报酬。

(四)复杂性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企业从全局出发,既要探寻各种财务活动中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表征及度量和控制方法,又要对企业财务风险整体进行全面管理,同时正确地权衡企业各种财务关系。

三、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复杂的外部环境

企业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财务活动外部环境是企业难以改变的财务决策外部约束条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内部财务活动却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财务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财务决策更多地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

(二)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不同权利主体彼此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进而解决公司内部的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公司治理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内部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的核心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安排权利的分布和激励约束问题,而这又与财务风险密不可分。

(三)筹资决策失误

企业筹资规模的选择不当会引发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来确定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投资规模大则筹资就要多,投资规模小则筹资就要少,如果置企业的投资规模与不顾,就会引发财务风险,有时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另外,资金来源结构不当也会引发财务风险,资金的来源结构是指企业筹资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恰当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四)资产的流动性差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事实证明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息相关,资金匮乏、存货积压、“三角债”严重等这些问题是资产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也是引发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所持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二是企业能否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现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筹得期限匹配的资金,必然会引发流动性风险。

四、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提供有利于培养员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环境,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产生的动因和维系的纽带就是产权关系,产权明晰是责权明确的基础。责权明晰,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正常进行,否则企业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就谈不上财务风险的防范了。目前我国众多企业仍然存在产权不明晰,或产权形式上明晰,实质上不明晰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国有企业存在,民营企业也不乏其在。这是诸多企业财务风险显现,进而导致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更大程度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健全企业财务决策机制

企业财务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等,财务风险是财务决策的结果。企业的决策者应本着“成本一效益”原则进行科学的决策,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而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借助于定量计算方法并运用科学的财务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投资方案。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它主要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并根据该系统事先发现的迹象或征兆,以警示决策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工具,其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的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经营者,就能越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规避财务风险。

(五)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内容涉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权利和职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等方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本身就己经消除了一部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难想象在一个企业,如果体制不清,组织机构重复,权责不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健康、良好。所以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六)建立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制度

企业对外担保也是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依据我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审查被担保单位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程度。如企业的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对外担保,必须报母公司批准后,才能对外担保。企业应严格控制对外担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担保的或有负债风险,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七)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的经营风险和竞争也日益激烈,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风险意识薄弱,因此培育企业的风险文化具有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风险管理哲学,使员工逐步认识到风险管理是他们自己的“必修课”,从而使他们明确自己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在企业风险文化培育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沟通、培训,建立企业共享的企业风险管理语言,让每个员工了解企业的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使员工认识到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使他们能够积极沟通他们所面临的风险,这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论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看,认真研究我国的风险管理现状,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提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是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国民经济跟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及其所在行业的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一个合理的风险水平,在维护企业的财务信誉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海.公司治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会计师,2008年第8期.

[2]李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国际商务财会,2008第年4期.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导致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财务危机发生,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当前企业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效益和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负债筹资已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的界定

近几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工作者对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范围的确定各执一词,观点不一。综合起来主要有两大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主要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是指由于企业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该观点所定义的财务风险不能揭示财务风险的本质,相反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能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比较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讨论意义。这也是本文所讨论财务风险的主要观点。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由财务风险定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相对股权资本,债务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财务杠杆收益等积极作用。反之,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例如前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郑百文重组事件,就是由于过度负债而导致财务风险过高,至该公司清算日,资产负债率高达216.76%,总负债金额为24.75亿元,总资产约为9.7亿元,已是严重资不抵债,濒临绝境。显而易见,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如果一个企业完全不负债,从财务风险内涵来看,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等于零。

(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企业筹措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如一家企业资产总额较多,账面利润也不少,但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大量存在,导致企业资产流动性差、现金流量不足,此必将使企业偿债能力大打折扣,因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生存。

(三)企业经营不善、投资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一般用于生产经营或通过项目投资来扩张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与投资效益获得是到期还本付息的保证。如因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使财务风险加剧。对用于项目投资等深层次的开发而借入的长期负债,投资项目是否运作成功,投资效益是否大于融资成本,将关系到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直接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四)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出现最为综合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率,一般以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来表示。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综合和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所谓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类型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少,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债务融资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甚至出现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如: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1995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但时隔不久,于1998年6月25日新华社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财务严重危机……”。仔细推敲秦池“昙花一现”的缘由,主要是因为该公司由于靠负债来承担大额广告费,而致使资本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营杠杆的负效应,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五)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对企业自身不利的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对其生存发展造成威胁,同时有利变化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机遇和挑战。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汇率及汇率的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或缓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就不能负债经营,只能用增资方法筹资。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充分获取财务杠杆效益,避免财务风险是企业一种两难的选择,如果过分强调财务杠杆作用,举债过多,则会增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息税前利润率就会下降到负债成本以下,就会加重企业的危机,出现财务杠杆反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上述分析看,利用负债融资具有双重作用。合理使用,可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反之,则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为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预算是企业运作的核心,预算的概念范围已经从传统的财务预算上升到全面预算管理层面。全面预算是用货币来计量、规划与控制企业未来的全部经济活动,具有预期性、全面性、目标性、指令性的特点。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控股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公司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与标志。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的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昆明卷烟厂最高借贷44.1亿元,经过多年的积累后,不仅归还了全部贷款,截止到2003年末账户上的存款已达10多亿元,从借款大户到要求银行办理委托放款,是企业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实现良好效益、注重自我资金积累的充分体现。过去企业的领导发愁的是缺乏发展建设资金,现在则考虑的是如何使用企业的闲置资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们提出了由过去的向银行申请贷款,变为请银行办理委托放款,将过去的向银行支付利息转变为向银行委托收取利息,这一正一负对企业提高经营效益产生着重大影响。

(四)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风险费用损失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风险接受策略。为获取更大收益,减少企业生产设备、技术落后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库存。

2、风险转移策略。这种方法是不少企业,特别是那些规模不大而管理水平又一般的企业所乐于采用的。它是指以一定的代价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其它单位的合法行为,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企业在转嫁风险时应该基于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决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他企业蒙受损失。

3、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而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或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

4、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此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看,不同行业或产品的利润率、更新换代周期是独立的、不完全相关的,所以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损益上是相互补充和抵消的。所以完全可以用来防范、化解或缩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这是一种积极的方法。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依据这种策略,企业在筹资时,应选择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最佳组合;要注意分期借款,陆续归还。在投资时,可针对各自经营项目分散投资。

(五)树立风险意识,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承认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

1、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1)事前控制。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便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2)事中控制。即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3)事后控制。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

2、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措施,使企业具备风险预警机制,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使企业能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3、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必须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首先明确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其次应给予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权力,再次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得到的报酬,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

(六)转变观念,探索规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入wto,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其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和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相关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综上叙述,财务风险的不可回避性、其成因的复杂性、效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运作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前面讲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实际上是一柄双刃剑,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国际化、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正是由于这种风险,使得一部分企业(主要是管理者素质差,管理不善的企业)破产倒闭,退出其占有的市场份额,从而给另一部分企业(主要是管理者素质高,善于驾驭风险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带来了机遇,这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在经济界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改进我国企业会计报告的建议.广西会计,2002,(5).

[2]刘玉廷.当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02,(2).

[3]张鸣,贾莉莉.财务分析入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李佳明,安同良.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现代管理科学,2004,(2).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9

关键词:交通建设;财务风险;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新时期我国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通建设企业。交通建设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其财务风险方面的控制成为每一个交通建设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从而为提高交通建设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我国交通建设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我国交通建设企业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产生的,因此交通建设企业虽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其管理模式等都比较落后,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管理。

首先,交通建设企业财务人员文化素质低。我国交通建设企业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因此企业内部仍然存在这大量的老员工。这些老员工一般是由企业底层提拔上来的,因此他们的文化素质偏低,并且对于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等都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影响到了交通建设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其次,交通建设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过低。在过去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的财务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因此对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普遍地应用于财务工作,因此由于财务人员的年龄较大,对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并不精通,这样就影响了交通建设企业的工作效率,不利于交通建设企业的健康发展。[1]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低下影响了交通建设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交通建设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2.交通建设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建设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但是目前来说我国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仍然受到了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财务预算不全面,会计数据不真实、准确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交通建设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制度,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另外对于财务进行管理的仍然是人,我国交通建设企业不能够摆脱传统国有企业的人情问题,导致我们在用人的时候竟然仍然维持着任人唯亲的现象,这种不以实力人用的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2]

3.资金管理不善

我国交通建设公司目前仍然处于转型期,因此在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交通建设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资金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然而由于国有企业体制的影响以及市场环境的复杂性,都使得在转型不完善的交通建设企业中资金管理出现了混乱。对内表现在,交通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一是指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部门的工作缺乏规范性,程序性,增加了交通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二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执行力度较低。过去国有体制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引进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交通建设企业目前处于转型期,因此不完善的监督机制导致了财务方面的风险横生,并且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导致公司内部资金混乱,如,账户随意开办,借款、贷款混乱等,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我国交通建设企业的发展不善。[3]

二、我国交通建设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

意识对于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首先,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只有管理人员强化了风险控制意识,他们才能够制定有效地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加强整个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另外,根据我国目前推行的《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可知,企业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控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即时性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因此为了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我们应该不断地增强交通建设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2.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

规章制度是交通建设企业财务部门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凭仗,因此要想控制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首先便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不断的完善。另外,管理人员应该带头遵守这种规章制度,这样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从而不断地形成一种文化,有利于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切实落实,也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复杂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转型中的交通建设企业,因此交通建设企业财务部门的规章制度应该在调查的基础上,强调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程序性,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务管理的风险。

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地传入我国,我们在借鉴优秀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可以根据交通建设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我国的国情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4]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预警以及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主要是风险预警系统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于市场前景的把握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对于企业发展的财务状况的风险进行预知,从而促进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准确性,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另外,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根据财务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然后对于出现的财务风险制定损失最小的最佳措施,这有助于我们对于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4.强化交通建设企业的资金管理

从上文中我们知道在企业转型期我国交通建设企业的资金管理混乱,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交通建设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对于交通建设企业的资金管理。首先,对外,我们应该确立融资的目标,这样围绕着交通建设企业融资的目标展开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合理的估算,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行全面的预算,然后利用政府等的企业金融扶持政策,通过自己手中的砝码不断地加强融资的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

另外,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交通建设企业还应该不断的对内部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这样就有助于交通建设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明晰化,以及透明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对于企业的资金进行统筹、有效地分配,对于贷款、借款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做到财务状况的清晰,从而优化交通建设企业的产业结构,增强交通建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良好的控制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

5.加强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内部监督,是会计人员对于工作进行的反省,这是保证财务数据有效性的根本;另一个是外部监督,主要是财务部门进行的监督,这有助于财务部门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审视会计工作,有助于发现会计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从而促进会计部门不断地完善自身,更加的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同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会计部门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平衡,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控制,促进交通建设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当今时代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为了促使交通建设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改善,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建通建设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针对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因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有助于交通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孙智信,王志明.创优质工程树企业丰碑――记吉林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J].建筑,2010,12(01):12-13.

[2]黄镇东纵论重庆交通建设大提速[J].重庆与世界,2011,05(Z1):05-06.

[3]张荣华,赵刚.适度超前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中共广东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谈交通建设[J].珠江水运,2011,16(02):16-17.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篇10

一、勘察设计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和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而言,由于其业务主要是提供勘察设计咨询等劳务服务,能否及时完整地回收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因而其主要的财务风险是资金回收风险,即勘察设计服务完成以后,所形成的货币资金收入在收回时间和金额上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勘察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另外,勘察设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成本所占比例较高,只要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奖金,分配过多利润给投资者,就会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收益分配过高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可能无法保证企业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勘察设计企业的经营决策有赖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市场信息。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育程度越高,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市场信息透明度偏低,勘察设计企业又面临买方市场、同行业竞争、会计信息失真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这将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同时由于取得信息的成本过高,或者因为有些信息根本无法取得,使得勘察设计企业管理者在做出经营决策时对许多情况不甚了解,从而导致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误差,产生财务风险。

二是国家政策的复杂多变。国家政策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风险涉及到相关政策的稳定程度和完善程度。勘察设计企业承担的多是投资大、时限长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相关政策的变化会影响资金回收的确定性。例如,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在建工程后续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项目业主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此外,有些地方的政绩工程、地方保护主义也会影响顺利地回收资金,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是企业的决策者不能控制客户的未来状况。例如,客户的违约。客户拒绝按照合约规定履行支付,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但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勘察设计企业不是被没完没了的官司缠身,就是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为难境地,并且有可能造成与区域性客户关系僵化,影响后续工程的承揽。此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客户经济状况恶化、丧失支付能力,这也是勘察设计企业所难以预计和控制的。

二、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无论企业处于生存、发展、盈利的任一阶段,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控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必须深入调查、分析和判断风险程度,采取各种措施,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和规避由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和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经营的有效性。

1、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职能管理和监控。

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职能管理和监控既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风险责任制。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注重风险管理,重点把握重大财务收支决策。二是发挥财务经理的监控作用,防范财务风险。财务经理作为第一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财务管理是财务经理的重要职责,要严格履行职责,注重调查研究,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完善财务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开户,统一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增强防范风险意识。

2、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

信用标准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要求所规定的标准,通常用坏账损失率作为标准。在应收账款成本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是客户拒绝支付或者客户由于无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坏账。如果企业财务部门能根据实际,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将会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要注重评估对方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有效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通常采用5c评估法:品德,指客户的信誉,有没有按期支付勘察设计款的诚意,这是信用评价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户的支付能力,主要通过对客户以往经营活动中的支付行为,以及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判断;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主要根据资本金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和比率来判断;抵押品,指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一条尤其适用于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主要了解在经济状态发生变化时或一些特殊的经济事件发生时,会对客户的付款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3、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收款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控制度。首先,建立合同审查签证制度,每份经济合同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和法律咨询单位审查签证后,才能加盖合同章。严格签约资格,严格法人委托制,严禁无授权、无资格签约。其次是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收款项并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将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单位领导。再者,建立内部责任考核制度,相关业务人员必须对所发生的业务承担责任。对以前年度的欠款,要加大清欠力度,组织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实行承包催收责任制。

第二,制定适宜、有效的收款政策,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应定期分析应收款项帐龄,紧密跟踪应收款项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特点制定收款政策。例如,应收账款拖延时间越长,发生坏账损失的概率就越高。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回收方式,如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账发生的风险。

4、合理制订利润分配率,防范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客观的控制标准。既要使投资者满意,又要控制资金成本,考虑扩大再生产,是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矛盾,其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有计划地建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坚决制止短期行为。二是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三是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四是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5、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