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十篇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十篇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02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1

红色资源班级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优质教育资源。它内涵丰富,是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爱国主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它形式多样,可以让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借助多种载体形式,创新教育方法;它功能独特,对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资源的定义

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逐渐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红色资源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从一代代革命前辈传承的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精神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等;二是物质层面的内容,比如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和故居、革命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等。三是信息层面,比如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民谣等。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和载体。

二、班级建设的内涵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参与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阵地,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班集体建设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班级建设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班级计划制订、班级集体建设(班主任最基本的任务)、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文化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协调、班级危机管理、班级管理评价。

班级建设的主体――学生,从出生时间上来说,他们多为90后,出生在和平年代。他们对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历史只能从书本上获取,无法身临其境地进行深入了解,与历史有“代沟”;从成长环境来说,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要较以前优越许多,少了一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责任意识、奉献精神……这样一群特立独行、自我意识较强的个体组成的班集体,自然成为教师进行班级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三、红色资源对班级建设的影响

1.红色资源明确班级建设的价值体系

班级建设需要一个积极、健康、正确的领航标。这就像前进中的火车,如果方向错了,过程再怎么调整,都到达不了目的地。党和国家在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带动社会发展。班级建设的主体和参与者――大学生,一方面,他们会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社会和学校各项改革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政治热情。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事物的变革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会有一些曲折的过程,也会受到一些干扰。他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对这些现象不能做到剥丝抽茧、发现事件的本质。难免会有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迷茫和困惑的倾向,在班级建设过程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忽略班级建设的意义,甚至错误引导班级建设。

红色资源具体而形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较好地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班级建设往正确的道路前进和发展。

2.红色资源丰富班级建设的载体

以往培养学生,较多地关注他们的素质教育,比如加强文艺特长,在班级建设的载体多是些开展拔河比赛、元旦晚会、圣诞party、才艺表演等内容单薄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班级成员的交流,增进他们的感情,但在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建设和培养却显得较为苍白。

红色资源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精神内涵,稍加利用,即能丰富班级建设的载体。以赣南某高校为例,先后建立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成为大学生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红色地名为班级命名,引领红色资源进校园;创办“红井水”网站,宣传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编辑《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红色故事教育丛书,深化红色资源的育人功效。在这一系列措施中,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大大加强了班级建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红色资源充实了班级建设的内涵

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红色诗词、红色人物、红色箴言等等,可以作为班级形象的装饰,也可以把这些红色资源融入到班歌、班训甚至班规的制定中,使班级建设具有时代号召和感染力,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热情和政治信仰,将满腔爱国热情投身到学习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去。组织班级成员到纪念馆、博物馆参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祭奠缅怀烈士,追忆烈士的光辉事迹。通过这些具体而强烈的红色资源,能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和学习目的,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班级建设。

红色资源所蕴含浓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震撼力,在班级建设中应当灵活运用它,从而创新班级建设,培养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云,叶桉,金春.试论区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江西红色资源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2,(6).

[2]张岚岚,魏代强.深度开发红色资源丰赡校园红色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6.

[3]张颢.论红色资源开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前沿,2007,(12).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2

摄影比赛

一、活动主题:

传承五四薪火,展现青春风采

二、活动背景:

摄影是一门让广大学生既陌生又好奇的艺术。它能形象地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各项展示学院风采的活动不计其数,但这次的摄影比赛却能展示学生们最真实的、最丰富多彩的生活。再加上如今樱花盛开,科大美丽非凡。一张小小的图片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同学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关心的、关注的关于生活、校园、社会等话题,一张图片就可以很自然优雅的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无限的活力。而这正是五四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开展摄影比赛,本次活动的主题,旨在发现校园生活之美,发现生命之美,发现青春之美,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以“聚焦飞扬的青春,感受别样的生命”为重点,着重展示我们身边的美和“五四精神”。活动形式为征集不同的数码摄影作品,作品样式分为单幅作品、组图、图配文等。数码摄影作品需原创,突出青年时代精神,视觉效果强烈,反映我们当代青年活力朝气的一面,积极向上,大胆创新,知行合一。;例如大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还有举行成人仪式的照片,科大的生活照,同学们上课自习的照片,进行科研竞赛的照片等等都是记录的我们活力的最真实最有效的记忆。所以请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比赛,活出自己,活出精彩,活出活力。

四、活动流程:

1——4月20号,在食堂门口及宿舍门前等人多的地方拉上条幅——“传承五四薪火,展现青春风采”与此同时,在全院贴出海报,宣传五四精神及其活动计划。2——4月25日至5月1日,在全院征集以“传承五四薪火,展现青春风采”为主题的摄影稿件。

3——5月3日晚由院宣传部及老师组成的评委团统一评分,并向获奖者颁发比赛证书。

4——5月4日公布比赛成绩并将在宣传栏内展示优秀作品。

五、活动安排:

1、征稿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准抄袭,或挪用他人。

(2)作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反应青年精神内涵主题,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作者的班级、姓名。

(3)将作品名称附在作品背面,照片可配各类说明性文字。

(4)每人参赛作品在五张以内。

2、评选规则:

(1)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性强。

(2)创意独特,构思精巧,富有艺术感。

(3)技术运用得当,视觉效果好。

(4)注重内容与形式多样性。

(5)优先考虑有纪念意义或教育意义的作品。

(6)真正体现五四精神的价值和内涵作用。

六、奖项和奖品设置:

各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及优秀奖若干名。凡是获奖者一律颁发证书及相应奖状

七、活动主要负责人:

活动主办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文法系学生会

活动协办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院文艺部

八、活动预算:

获奖证书:12个奖状:36张条幅5条海报10张比赛颁奖晚会用水一打九:活动宣传

摄影是艺术中特殊的美,体验美、享受美、感受美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因而用摄影方式能更好的记录我们的青春活力,传承五四精神。实质上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青春主义、爱国精神。所以,纪念五四青年节最主要就是践行我们的青春主义,弘扬我们的爱国精神,以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十、预期困难

1、活动参与人数较少,导致没有高水平的摄影作品

2、参赛的作品不符合活动主题的规定

3、因气候变化,校园景致缺少春意,导致作品缺乏美感。

十一:解决方案

积极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使活动得到各年级组的支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摄影。

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策划二

——纪念建团91周年团日活动

一、活动背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立即着手正式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至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91周年的光辉岁月,2013年是共青团建团91周年,行政管理10-2班团支部举办以“纪念建团91周年,凝聚青春力量,传承共青团优良传统”为主题的纪念建团91周年团日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纪念建团91周年的活动,让同学回顾历史,坚定信念,学习团之精神,拥护团、团结党

2、以纪念建团91周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深化同学们的爱团情怀,成为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3、让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习党和团如何为我们建设祖国的春天。

三、活动主题

纪念建团91周年,凝聚青春力量,传承共青团优良传统

四、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定能提高我班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深刻感受中国革命人物的风光伟绩,学习艰苦奋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更加牢固地记住中国革命历史,永远向前奋斗!

五、活动时间:2013年4月25日18:30

六、活动地点:2305教室

七:活动对象:行政管理10-2班所有共青团员

八:活动相关组织

活动组织单位:行政管理10-2班团支部

活动总负责及策划:团支书张志萍

活动主持人:文艺委员刘新硕

活动组织:组织委员董文敬

九:活动开展形式

背诵入团誓词、唱团歌、学习共青团章程、共青团历史知识竞赛、观看历史影片十:活动安排

1、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召开班委会议,讨论并预定本次活动的具体方案;

2、要请班主任参加次次活动,并做好点评工作;

3、通讯委员负责照片拍摄和通讯稿的写作;

4、宣传委员负责做好宣传板,并做好班级宣传工作;

5、组织委员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此次活动,并组织学生布置活动会场;

6、团支部成员在活动结束后做好活动总结;

7、班长、团支书对此次团日活动做安排工作;

8、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写一份活动感想,交给学习委员。

十一:活动主要流程

(一)参加活动人员进入会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主持人宣布全体起立,由行政管理10-2班团支书带领团员背诵入团誓词,重温当年入团感觉;入团誓词背诵完之后,所有参加活动人员一起唱团歌,感怀团之精神,之后主持人宣布坐下。

(三)组织委员组织所有团员学习共青团章程,了解共青团常识,熟悉团员的义务和权利,增强团员的历史使命感。

(四)班长事先预备好的共青团知识竞赛题目,班长每念完一道题后,团员竞相回答,答对者给予奖励(奖品是一个小纪念品)。答错者必须学习共青团知识。

(五)团支部成员组织条形码观看有关共青团的历史性影片,看完之后,每人写一份观后感,并交给学习委员,评选出优秀作品。要求观后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雷同,不得上网百度。

(六)由辅导员对此次团日活动做点评,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和改进之处。

(七)由团支书做此次团日活动的结束工作;由班主任做此次活动的点评,通讯委员写通讯稿,送至广播台。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3

1.全面实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围绕“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的主题,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一是区域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孝敬教育、美德校园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各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爱心奉献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有道德的人。

二是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和引导作用。

三是要建好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形式,用朴实的道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学生道德内化水平。

2.推广青少年德育讲堂模式,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全区各校要积极推广青少年德育讲堂模式,在九峰小学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听、看、讲、写、评、行”的德育教育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传播道德新风。“听”就是要通过主题班会、大讲堂、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听革命传统、历史故事、先进典型的事迹。“看”就是要利用视频设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传统历史文化专题片和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和z地域文化的动漫,组织观看学生团队自主创作的反映校园道德建设的文艺节目和主题班会等。“讲”就是要通过读书演讲、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际,讲述发生在身边的道德典型事迹,一起谈看法、谈感受,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议论,通过正确的引导,形成思想共识。“写”就是要组织学生开展写读后感、观后感及其他有关道德建设的体会文章,对好的文章定期在z新区时刊、东南商报“小作家”栏目刊出。“评”就是每年组织全区“美德少年”评选。“行”就是组织德育讲堂广泛开展活动,并把活动延伸到“春泥计划”实施点、“四点钟”学校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及家长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抓德育工作的局面。20xx年争取新增青少年德育讲堂4所以上。

建好德育讲堂,各校要结合学校文化创建工作,在校园环境布置时充分结合实际,整合资源,把道德教育功能寓于形象的校园环境之中,使德育讲堂逐步成为“学校景点”之一。在精神文化提炼时注重师生道德品质培养与内化,铸造文化育人氛围,提高学校文化内涵。同时要加强制度设计,增强文化底蕴。组织有档次的德育讲堂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先进道德理念。建好德育讲堂要结合学生社团建设,要在原有的“十有学校”建设基础上,不断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炼社团精神品质,培育精品社团,促进学生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

3.广泛开展“学雷锋,修身律己讲道德”的实践活动。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词。4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最近,中央确定,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全区中小学今年要以“雷锋精神实践年”为主题,大力倡导师生践行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大学习活动。通过学习“雷锋日记”、“雷锋语录”等宣传小册子,订阅《雷锋》一书,播放《雷锋》、《没有雷锋的日子》等电影的形式,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让“雷锋的故事”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广为流传,营造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大讨论活动。就是要积极参与区文明办策划组织的“‘雷锋精神’在当前过时了吗”等讨论话题,组织中小学师生广泛参与讨论。通过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撰文谈看“雷锋日记”和听“雷锋故事”的感受和心得,并选择在z新区时刊“雷锋精神在我心中”专栏上刊载,进一步增强学习“雷锋精神”的舆论氛围。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大实践活动,就是要以评选“万名z好人”活动为载体,开展区校两级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形成“万名好人美德档案库”,倡导引领道德风尚。大力引导全区中小学生树立先进道德理念,修身律己,长好心、做好人、干好事,营造“尚善行、讲诚信、行孝道、强自立”的浓厚氛围。

4.全面提升社团文化,积极培育精品社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落实《z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原有的“十有学校”建设基础上,不断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炼社团精神品质,培育精品社团,促进学生个性而又全面的发展。学生社团要有正确的文化定位,独立的章程,完善的组织机构,规范的工作机制,有固定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和必要的活动经费,有内容、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活动,而社团与一般的兴趣小组或竞赛队最大的区别在于,社团除了教授一些必要的活动技能外,还要对本社团所涉及的领域有较深的历史文化研究,能从中提炼出优秀的精神品质并能指导和影响社员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比如足球社团,加入足球社的学生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踢足球的技术,还应该对足球文化作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社团成员能从中凝炼出足球人应有的健康、活泼、拼搏与朝气;比如心理研究社团就可以对区域或本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对学生心理预警作出分析;比如摄影社团可以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变迁进行相片纪录,对审美观、注意力进行培训。全区中小学社团建设要以多样化课程为支撑,以体艺科“2+1+1”为载体,以文化研究为引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印社团刊物,成立社团文化展览馆,设立社团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室。区教育局将通过十大精品社团评比,社团成果现场展示活动提高学校社团发展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社团化。

5.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铸造文化育人的氛围。

探索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社团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各校要高度重视现代化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生命和核心。不断提炼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积极探索教育哲学发展,使学校理念深入每一师生言行。广大学校在校园环境布置时要充分结合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特别是提炼本校的特色项目的精神内涵,把极高的德育教育功能寓于形象的校园环境之中。区教育局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凸显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和制度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持久影响作用。进一步做强做大特色项目,提升拓展特色学校,并不断地从特色中挖掘育人的品质,真正融学校德育于校园文化之中。

6.搭建z区优秀班主任大讲堂平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全区各校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不断强化校本措施,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优秀班集体建设。搭建z区优秀班主任大讲堂平台,积极培养青年骨干班主任队伍,提高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提高优秀班集体创建水平。加强班主任区校培训效度,坚持实施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开展名班主任评选与考核制度,不断壮大区级高级德育工作者队伍,形成人人争当名班主任、人人关注学生管理的良好局面。

7.深入推进慈孝文化进学校、进课堂,广泛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

慈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为人之本,立德之根。一是要充分利用关工委编写的《知孝礼、学孝德、践孝行》简易读本,每年安排9课时进行课堂教学,其中6课时为教师讲解,3课时为学生完成作业或交流心得时间。通过教育活动旨在让学生明了孝的含义和本质,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情感,在倡导人人践孝的漫长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区关工委、区教育局要通过师资培训、课堂教学评比、主题活动开展、孝顺之星评比等积极推进我区中小学孝敬教育;二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以“节日教育、艺术熏陶、经典诵读、课堂渗透、实践体验”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中小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滋养和引导作用。三是引导未成年人发奋学习,勇于承担责任。倡导青少年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业教育,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觉培养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敬。四是要大力倡导正确的慈爱文化,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教育局要通过家长学校、母亲素养提升行动、文明家庭评选、书香家庭创建等载体引导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关爱意识,形成家庭文明风尚。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4

关键词:优良传统;继承;创新;管理提升

一、关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几点认识

(一)形成背景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于石油会战时期,是大庆石油人学习和运用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开发和建设大庆油田的产物,是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意志在广大员工中扩展而形成的群体意识,是中央几代领导人精心培育的结果。多年来,大庆油田始终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坚持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二)主要内容

从会战时代开始,“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是大庆油田的基本功;“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五条要求”是石油职工的行为规范;“三个面向、五到现场”是领导机关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进入新时期,特别的是80年代后期,油田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油田的物质条件好了,工作环境变了,但是大庆人艰苦奋斗、严细认真的优良传统没有变,始终坚持高举“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旗帜,坚持“宁要一个过得去、不要九十九个过得硬”的工作标准。

二、继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凝聚力作用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产生于石油会战的艰苦时期,石油工人拥有共同的信念,有共同的追求,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共同的理想。这个过程是人们心里归属感不断满足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实现的过程。如今,大庆精神的“爱国”理念,要求每一位员工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期立足石油事业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多做贡献。也正是在“大庆精神”这种共同价值取向中,石油工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光辉奇迹。

(二)激励作用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激励人、鞭策人,时刻给人以时不我待,催人奋进的工作激情。二是召唤人、鼓舞人,时刻给人以必胜信念和坚强意志。三是感动人、激发人,时刻给人以勇于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正是大庆精神的感召激励作用,才能够把人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把人的力量和潜能挖掘出来,使之成为推动石油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三)导向作用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导向作用是指大庆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引导作用的意义表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通过规范行为,提升精神境界,培育优良工作作风,提高素质及能力等多方面引导人,使人们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养成求真务实、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特车大队管理提升中的实际应用

(一)强调主旋律,凝聚力量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要求我们在人生价值上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在创业过程中独立自主、奋力拼搏;在工作及处事上,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践行“三老四严”。它的理念和要求如同一股绳,将员工凝聚在一起,是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大队上下一心,步调一致,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

近年来,特车大队通过开展“建设职工小家”、“兴趣班组”、“民主管理”、“巾帼建功”、“重访铁人井”等各类文体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深化“四个一样”、“三超”精神等优良传统的宣贯。同时,结合青年特点,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学铁人建新功”、“青年文明岗位”、学“巾帼”等活动,以高尚精神塑造人格,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员工一起参与的“大政工”局面。

(二)选准结合点,抓点带面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一内涵要求为我们树立了典范的标准,同时也是在道德上约束了全员。

通过开展“首席服务明星”的评比,在员工中营造了“人人争一流,人人当明星”的学习氛围,加快了“明星”与员工在情感上的对接,将先进人物的优秀品格传播给每一名员工,解决了员工队伍新老交替过程中出现的断层问题。实践中,大队采取岗对岗、人对人的办法,选择工作性质、管理形式相近的车队、班组,组织新、老员工结成对子,互帮互学,抓点带面。

(三)激发内动力,整体提升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的形成,必然会使每名员工都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进而形成工作中的强大动力。

结合实际,特车大队提炼出适合自身的“内部模拟市场化管理模式”,将大庆优良传统与现代化管理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全员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即变考核机制、比工作量、算效益成本账。该模式运行以来,将大队的生产、管理重心下移到各基层队、班组、个人,把班组组建成一个机制健全的管理实体,突出了班组的生产和管理作用,强化了班组人员的总体规划、指挥协调、配合服务的只能作用。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四、结束语

在新时期,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新课题。只要我们善于继承优良传统,求真务实,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5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达学院的校训“忠、诚、勤、和”与之非常契合,践行校训,同时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校训精神渗透到班级建设中,将之日常化、具体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纵观目前对于校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校训名称的翻译、校训内容和含义的解读、校训理论的阐述、名校校训的罗列分类、校训功能及意义的静态分析等方面。纵观目前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理论探究,较多地使用逻辑推理和描述法,聚焦于普遍性,个案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前辈的结论,抓住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途径,了解学生对校训的认同和践行意愿情况,运用可行性措施加强学生对校训的认同。以一个班级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把校训精神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是本文的重点和创新点所在。

二、立达学院校训的内涵

校训是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可通俗地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上海立达学院校训“忠、诚、勤、和”具体解读为“忠以持志、诚以待人、勤以治事、和以处众”,以为全校师生立身处事之标杆,培养具备责任感、勇气诚实等兼具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的优质立达人。

忠以持志,倡导所有师生应当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心态中正。从宏观来说,要求所有立达人忠于国家,忠于共产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奉献力量,从微观来说,要求所有师生忠于自身的志向和目标,并为此不懈努力。

诚以待人,要求全体师生把诚信作为个人的生活准则,诚实守信,待人要真诚老实,言必行,行必果。因为只有坚守诚信,大学才能称为充满信任的美好校园。

勤以治事,倡导全体师生要勤劳勤奋,反对好逸恶劳,在从事学习或工作时,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尽力多做。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遇到事情不推诿,具备勤恳的道德义务。

和以处众,倡导全体师生善良地对待他人、他物。与人为善,谦虚礼让,帮扶互助,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三、班级文化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师生在一定规范下创造的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方式。它是班级成员在长期学习生活中发展而成的独特体系,能正确反射出班级成员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是一个班集体区别于另一个班集体的重要特征。

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形成一种团结进步的精神风貌,班级学生感受到同学间的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相互关心,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能有效引导班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班级学生构建更完善的人格;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规范准则和制度,能柔性约束班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用校训引领班级文化建设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是立达学院2014级会计专业的一个班级,共计55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43人。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52人,群众3人。录取形式方面,参加全国秋季高考统招的有32人,自主招生入校23人。

高职院校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会计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天天与金钱打交道,如果心术不正,容易犯下严重错误;会计部门一般是企业的综合性管理部门,要和企业内外方方面面的人接触,友善热情待人是基本素质。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结合学生的职业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忠于?守、坚持原则、踏实勤恳、诚实朴实、细心谨慎、友善热情等优良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二)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班级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这个微社会里完善自身人格,毕业之后做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充分融入校训“忠、诚、勤、和”。如:组织“校训解读”主题会,向学生推送校训的基本内容“忠以持志、诚以待人、勤以治事、和以处众”;组织“故事讲演会”,分别以“忠、诚、勤、和”为中心词,以历史人物为缩影,讲述精神可贵;组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视频学习会,他或她曾倾一己之力,践一生之诺,触动学生心底的柔软,形成一股高贵的精神力量。充分利用学院学生德育工作节点,以活动为载体,以校训为精神支柱,促进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

加强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以校训精神为导向,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把校训“忠、诚、勤、和”融入实际学习生活中,以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呈现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面貌。

(三)物质文化建设

所谓“环境造就人”,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集体的硬件,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客观存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要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该班级的固定教室是学生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场所,班容是班集体所有成员的形象代言,优秀的班级物质文化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室内卫生干净整洁,桌椅摆放齐整。此外,板报制作、墙饰设计、公布栏、卫生角等方面,需要精心策划,并及时更新,静态不变的板报信息基本没有育人功能。在班级环境布置中,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成就。以校训为基调,凸显实时变化的主题板报,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室前方张贴校训“忠、诚、勤、和”字样,教室两侧悬挂校训精神的名人标语,后方板报实时更新。

(四)制度文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得以实施的制度保障,要求班级师生在个性发展的前提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守则”,让学生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必须做,哪些鼓励做。在建立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班会、寝室走访、个别了解等途径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班级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能一味坚持原则,需要灵活开展落实。

为了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和落实,提升制度管理的严肃性,需要班委干部以身作则。因此,班委干部本身素质需要过硬,有良好的自觉自律意识。组织学生对班委干部开展定期的检查、考评,从而优化班委队伍结构,可进可出,促进制度建设良性发展。

以校训精神为班级制度建立的依托,对应“忠、诚、勤、和”四个方面,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建立党、团员发展考核制度、诚信考试制度、上课出勤管理制度、文明和谐宿舍评比制度等,把校训精神融入班级管理的各方面,以期作为学生优良素质养成的目标。

(五)行?槲幕?建设

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显性形式。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从基本的文明礼仪抓起。在校园里见到师长主动招呼问候;在课堂中有事主动举手示意,获得老师同意后从后门轻声出去;不讲话,不随意玩手机,不带早餐进课堂;同学间不乱起外号;需要别人帮助时,主动说“请,麻烦,谢谢”等礼貌用语;自觉保持教室、寝室整洁、卫生,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不抽游烟;不随地吐痰;公众场合不大声说话。

有意义的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中重要的育人载体和有力抓手。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娱活动对形成良好的班级行为文化能起到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活动要有教育性、趣味性和自主性,让大家在愉悦轻松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比如在学习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用实际行动接受挑战、完成挑战,营造竞争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志愿者服务”、“献血”、“学雷锋”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落实校训精神;主动担当重要任务,比如负责校运会开幕式节目表演,在集体排练过程中,班级行为文化逐步提升;组织学生为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传送加油语,增进彼此情谊。

五、学生对班集体反馈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检测用校训目标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形成对比数据,再次对抽样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实际回收51份,其中有效卷为51份,有效回收率为92.7%。根据班级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编制了问卷。问卷共有18道题,目的是摸底学生对班级的满意情况。

在班级精神文化方面:

请问你热爱你的班集体吗?你清楚校训的内容内涵吗?

你认为班内同学团结吗?你信赖班委干部吗?

你认为班级整体风气是在不断优化中吗?遇到困难时,班内同学会关心帮助你吗?

在班级行为文化方面:

你会主动参加班级、学院的活动吗?在校园遇到师长,你会主动招呼吗?

评选优秀班级时,你会为之努力吗?毕业之后,你会主动邀请同学聚会吗?

在班级物质文化方面:

你对班级教室环境满意吗?看到教室悬挂的校训标语,对你有指导意义吗?

在班级制度文化方面:

你同意你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代表班级形象?你认为班规对你有约束作用吗?

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有班集体归属感,其中一半学生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另外一个家,这充分说明了该班级具有强烈的凝聚力,班级目标明确。在争创班级利益时,71%的学生态度坚决,表示当然会为之努力。84%的学生认为班内同学很团结,39%的学生表示在遇到困难时,总是能得到班内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因此,通过这一年来师生共同努力,以各类活动为契机,80%的学生对校训内容和内涵有了清晰的理解,自律性和自主性更为突出,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优良风貌,班级同学间关系融洽。班级上课出勤率在兄弟班级中排第一;在学校班级年度评优中获得“先进集体”、“红旗团支部”;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入场式表演,获得“第一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日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学院主题板报设计中获得“第二名”。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

abstractinrecentyears,inthefieldofvocationaleducationtosetoffawaveof"craftsmanspirit",vocationaleducationasanimportantpositiontocultivateandspreadthespiritofcraftsman,itsimportanceisself-evident.thispaperexpoundsthemeaningandthefourbasiccharacteristicsofthe"craftsmanspirit",andputsforwardsomemeasuresforcultivatingthespiritofcraftsman.

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spiritofcraftsman;cultivation

0引言

中目前处于经济转型、产品更新换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要求从供给质量的提高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迫在眉睫。2016年3月,中国政府首次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5月,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的全国职业教育活动也顺利召开,在职业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它的养成则势必要以学生教育为抓手,以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切入点。

1“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1.1“工匠精神”的内涵

说到“工匠精神”,人们总会联想到瑞士做工精密的名表、日本一丝不苟的行业标准、德国严谨慎微的思维模式,然而“工匠精神”一词并不是舶来品,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相关阐述:《诗经》里写道“如琢如磨”、“如切如磋”;《瓯北诗话・七言律》里写道“精益求精,密益加密”,都是对“工匠精神”的阐述。登录知网搜索主题词“工匠精神”,可以看到近几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比较丰富,大多数对“工匠精神”定义及必要性进行了相关论述。王丽媛(2014)认为,“工匠精神”应归为职业精神范畴,是一种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对品质的高标准追求,其目标是打造行业内的精品。李宏昌(2016)认为,“工匠精神”是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精益求精、对服务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并从“工匠精神”之于工匠个体、产品和服务两个层面阐述了其表现形式。孔宝根(2016)则从学生个体、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论述了影响培养“工匠精神”的因素,并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设置了三个阶段。

1.2“工匠精神”的基本特征

(1)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即做事认真仔细,丝毫不马虎。严格参照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作业,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放眼于长远发展。只有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产出的高品质。

(2)工作精神:持之以恒。古语有云:“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其依靠的就是主体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工匠精神”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持之以恒,能定心、静心,不轻言放弃。很多受世人敬仰的工匠大师日复一如、年复一年地重复做着同一件事,从不言弃,最后成就了一件件流传永世、万众瞩目的艺术珍品。

(3)工作细节:尽善尽美。工作细节上追求完美,把所有经手的工作都尽可能做到趋近完美,在细微处下功夫,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极致,对细节的处理不吝时间和精力。瑞士的手表制造业就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在细节上追求极致才使得瑞士手表享誉全球。

(4)工作成果: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现有条件下将事情做到最好,孜孜不倦,不怕麻烦,反复改进;二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再创造、提升、创新,发现新方法,与现如今国家推崇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是一致的。摆脱思维定势,以新思维寻求提高品质的新方法,让产品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实现由优秀到卓越,现如今“互联网+”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2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养成途径

2.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工匠精神”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当前社会形态下应该延伸表述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在思想层面上渗透“工匠精神”,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加强职业化改造,从思想上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正确的、明晰的认知。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线上宣传,现在是互联网信息时代,每个学院甚至每个班级都设有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这些传播工具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新媒体进行“工匠精神”的传播,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势;二是线下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内部宣传载体,例如校园展板、校报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畅谈“工匠精神”的意义。

2.2“工匠精神”养成计划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首先以教学大纲为导向,将“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导入教学规划中,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与各科目教学特点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将“工匠精神”养成计划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其教学策略可以涵盖学生实践“工匠精神”相关内涵要求的考核办法等。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率先践行“工匠精神”,秉承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亲力亲为、追求极致,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专业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单位通常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然而事实证明大班教学模式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多为16至21岁,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和督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因人数过多,使得教师不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有效关注,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从而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工匠精神”养成更是无从谈起。基于以上现象,将高职院校教学单位“由大化小”,o疑是促进“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大量实践研究证明,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加以时刻关注,教师可有效掌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互动,从而进行反馈和再指导,此种教学模式无疑对“工匠精神”的养成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2.4通过“集中实训”、“校企合作”等途径培养“工匠精神”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45%,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是91.93%,其中有超过80%的毕业生从事互联网行业,其就业单位中不乏百度、新浪、京东等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有少数同学继续读书深造,或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等机构就职。相较于其他专业,软件学院就业率的持续居高与软件学院大四阶段进行的“集中实训”有很大的关联。软件学院前三年设置的课程大多为操作性强的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及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技术等课程,大四阶段除开软件+英语班,其他所有班级举迁至北京或深圳的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实训。实训过程中,学院按照学生自主选择培训方向进行分班,坚持小班化教学,由项目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项目的实施,教师时刻掌握着每个小组的项目进度以及编程代码的准确性、规范性,对小组遇到的困难予以及时指导,确保每个小组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在整个集中实训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与实训前相比较有了极大的提高,可见开展集中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实训只是呈现给学生模拟的项目开发环境,其与真实的工作情境还是有所区别,不能完全等同于企业实习,所以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研二阶段由学院统一安排至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省医药学校等单位工作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到工作岗位实践沉淀、感受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综上所述,“集中实训”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途径。

3结语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我们在了解“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和外在延伸的前提下,通过将“工匠精神”养成计划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将专业课教学单位“由大化小”、“集中实训”和“校企合作”等培养途径,致力于培养职业教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蓬勃发展,重现辉煌。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96.

[3]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53-56.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7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徽;育德;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徽”是体现班级文化的最佳载体,其设计活动的开展既新鲜又有意义,使得班级成员积极踊跃地投入,为每位成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展示个性与才华的舞台和潜能开发的空间,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选用一则机电班的班徽,其设计含义为:“班徽外形由一双手、一个齿轮以及机电班的汉语拼音缩写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为长方形。寓意:由父母双亲的双手,各位老师的双手,59位同学的每一双手共同托起的机电班――这是一双勤劳的手,是可以创造美好未来的双手;中间的字母JD代表我们所学的机电专业;齿轮表示我们机电班的同学勇于克服各种阻力,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愿望,同时蕴含着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道理;长方形是团结的象征,表明我们的班级是健康向上的集体,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由此可见,开展“班徽”的设计活动在构建班级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育德作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我国历来相当重视“德”,提倡“以德治国”。古代中国特别看重道德的教化作用,如《论语》强调“以德为政”;《三字经》里有“教之道,德为先”的说法。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较高的内涵,“班徽”最能体现健康的主流思想。

因为学生集体就是社会的缩影,而我们正处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带来某些负面影响的特殊时期,再加上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交往频繁,使得每个人的思想品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经成为人们事业成败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班徽置于班级最醒目的位置,它时刻提醒学生:“立业先做人”。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着受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美好理想完全可能以此为契机,充分体现“班徽”的育德功能。

二、育美作用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与智育者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学生在设计“班徽”的活动中能真正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如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思考了这样一系列问题:我要倡导的主题是什么?如何体现我们的班铭:“与时俱进感恩惜福”(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老师教育之恩,对今日学习机会当思来之不易)的内涵?如何从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体现机电专业的特色?等等,学生会主动查资料、提问题,在追求人生的真、善、美的同时,享受创造的乐趣,使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得以提升。

三、对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学生集体并不是通过简单的道德说教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应当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内容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当有助于教育学生,有助于建立团结友爱的和富有工作活力的集体。”(1)班徽的设计活动挖掘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牵动着集体成员的心,在人人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其理念无不蕴含了集体主义的成分,班徽的定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它所体现的巨大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奋,愉快合作,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十分融洽。(3)它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这种集体向心力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亲和力上,即班级的凝聚力,它表现在班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上,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得到鞭策和鼓舞。

四、培养对所学专业感情的良好途径

对职业中专学生而言,刚刚走出初中的校门,既没有社会经验,又没有专业知识技能,对专业的认识是很有限的,他们初来乍到,对于目前所学的专业几乎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由其父母、亲朋代劳的,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会造成为什么开学初要求调换专业的学生较多的原因之一,甚至个别学生因此退学……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适时地开展设计班徽的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通过设计“班徽”时所要体现的专业内涵,比如:选用“齿轮”代表机电专业,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很能体现出那种克服阻力才能前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及时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感情,确定专业理想……这不失为一条良好的途径。

五、融洽师生关系

参与班徽的设计活动能帮助班主任树立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增加教师的亲和力,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是育人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心理相融的纽带。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道德修养、人格风范,将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教育活动最讲言传身教,教师给学生的及时指导和关心,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得到了加强,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达到信其道的目的。

综上说明了“班徽”在构建班级文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著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校成功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而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舞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虽然班级文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建设,遗憾的是现实的学校中设计“班徽”这项活动并没有被每个班级所重视,我只是想借此尽心尽力地做一次“唤醒”,愿这项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劳凯生.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李尚卫.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8

风雨飞雪@2007-01-1412:53:13

班组是企业的最小基层团队,是最前沿阵地,是企业生产,经营

方针,目标的具体执行者,班组是企业的组成细胞,和谐的企业离不开

和谐班组的建设,班组的首要任务是按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计划保质,

按时,按量的完成各项生产和工作任务.要发挥好这块阵地的凝聚力

和战斗力,就必须搞好班组建设,而搞好班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要加

强班组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功能,教

育功能,导向功能,大力弘扬老兵工精神。增强班组员工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构建和谐班组,从而激发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有

创新性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责任心是影响生产施工的关键因素,构建和谐班组是增强员工

责任心的有效方法。公司电修车间按装二班在实践中,以人为本,积

极开展班组民主管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增强了员工责任心,形成

了班组员工共同的思想理念和工作行为,造就了优良的班组精神文

化。

电装二班,给人感受最深的是浓厚的民主氛围。工作安排、奖金

分配、先进评选,依照的是管理制度,依据的是贡献大小,依托的是

共同商量。班里决定的所有大事小情,员工都有权力发表看法,提出

意见。班组民主管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刚性的管理人性化,营

造出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凝聚出了较强的向心力。

遇到问题沟通在先,处理问题公平在先,与人相处诚信在先,遇

到困难帮助在先。他们的“四先”工作法,在班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沟通,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公平,营造了和谐氛围;诚信,

赢得了相互尊重;帮助,激发出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这些优良

的品质在实际的工作中都得到很好地体现。

电装二班的主要工作是承担我厂的电气安装工程,由于工作的

性质决定,工作环境条件很差,经常加班加点,很少休节假日,工期

紧了要经常加班,很多时候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

班组员工克服家庭,自身的各种困难,坚持工作。

去年12月份,按装二班承担了特材厂废催化剂回收利用,仓

储系统的电器安装施工任务,工期紧任务重,按装二班全体同志冒着

严寒,工作在高30余米得料舱顶部,北风呼啸,寒冷异常,他们下

电机保护管,按控制箱,安装电缆桥架,好几个同志都冻得生了病,

感冒发烧,小耿、李军,白天坚持上班,晚上去医院打吊针,党员小

尹发着高烧工作在现场,因呕吐被大家发现,强行送回家休息。

一次李军因晚上加班,对象也上二班,孩子放学回不去家,无

人照顾,他也顾不上,等下班回去,孩子还不知去了那里,害得他找

了一晚上。

李军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同志,他承担着班组的标准化管理和

经济核算工作,为班长分担着很大的一份担子,他善于团结同志,主

动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班组质量员小谭同志具有电器专业的大专学历,是技术比较全

面的一个同志,他长期担任项目的施工负责人,他工作细心,考虑问

题全面,具有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他承担的施工项目很少出现质量

问题,很好地完成了承担的施工任务。

班组员工小张,吃苦耐劳,工作细心,善于学习,经常提醒班

长管理上遗漏的问题,对工作具有很强的责任心。还有老孙同志,是

班组年龄最大的一个,腰椎有病,但还是坚持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做

好分配的各项工作,汽车司机小耿,女儿才几个月大,由于工作也不

能照顾家庭和孩子,他不但开好车,还要在施工现场做好工作,他多

次被评为优秀团员。还有班组的材料管理员阿敏,是个女同志,工作

认真一丝不苟,只要现场有人工作,她就要坚守岗位,常年也不得休

息,女儿在外地上学,也没时间去看望,一心为了工作,坚持上班。

班长,工作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论技术,是比较最突出的;

是电工技师,论文凭,只是初中毕业;但他善于学习,具有较全面的

专业理论知识,他积极做好班组员工的思想工作,与班组员工相处融

洽,他在班组管理上用公心,日常工作讲细心,员工生活常关心。他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书写了“公”和“平”、“情”和“理”,“沟

通、尊重、责任”,赢得了班组员工的信任。

一年来,该班先后承担了特铝8车间3号变电所,二铝60万

吨赤坭分离洗涤高低压变电站,粗液液虑变电站,特材厂,等工程,

很好地完成车间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先后被评为“无伤害班组”、

“合格班组”,和先进职工小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总结起来,这个班组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团队,具有很强的向心

力、凝聚力,员工讲团结、讲奉献、和谐相处,是一支技术素质高,

思想过硬,敢于打硬仗的优秀团队。

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内涵探讨zwoffice.axhu.cn2007-3-9安徽新华学院总务处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总经理刘德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战略是党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党在科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在当前,用这一伟大战略决策作指导,进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以人为本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推进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深入,精心构建高校和谐后勤,既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同时也是们后勤工作者面前必须展开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近年来,尽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要问题如:如何使后勤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后勤的自我造血功较缺乏,职工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资产、人事尚难进行剥离,用工成本和管较高等。这些问题,既说明了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紧迫性,也说明了构建高校和谐

务的艰巨性。

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其本质含义是什么?我认为是协调与发展。协调是前提和发展是根本和核心。因此,协调和发展就是我们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内涵的基本要求从外在形式看,高校和谐后勤构建,要展现出来的应当是环境优美,即和谐境;服务周到,即和谐的运行机制;人际和谐,即服务与被服务主体之间的渠道通解和友善;技术和谐,即后勤基础设施和学校的生活、教学、科研等需要基本相适从内在形式看,高校和谐后勤构建,要展现出来的应当是服务理念先进,即后务理念符合以人为本,服务过程体现顾客至上;价值观念科学,即后勤服务要讲大奉献,讲优良传统,讲职业道德;员工积极上进,即激励机制科学,学习氛围浓郁精神明显。

构建高校和谐后勤中的内在表现形式和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统一体。统一在协展这个大的内涵之中。但外在的形式必然受到内在形式的制约。内在的形式是构建勤的本质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后勤,我们必然要抓住本质的方面,争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把后勤的社会化改革,按照和谐的标准稳步推进深入,为构建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构建和谐后勤的外在形式到内在形式,再由内在形式到本质要素进行探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构建和谐后勤基础,使构建高校和在理论上明确其理念,在实践上找到其有效途径。

首先是人际和谐。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就际的和谐。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要在构建过程中,进行和谐情境创设,通过教育使我们的每一个后勤职工的身心和个性全面

展,让和谐后勤由和谐的人组成,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人还是构建和谐后勤中的关键因素,因为所有的工作和经济的过程都是由人来计划、参与所以,构建和谐后勤必须先从做后勤的人的本身的和谐抓起。对此,现有一些不正应当澄清。如:认为后勤是个“筐”,什么人都可以装,其他部门是引进人才,进行和优化,而那些被改革和优化下来人员,最后都“装”到后勤;后勤工作虽然重要,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要求可以较低;后勤干部选拔和配备可以比其他岗位上的同的职务要求低等。这些在实践上对后勤的工作是弊大于利的。理清了认识后,我们何来抓人的和谐建设呢?本质就是抓后勤队伍素质,改变后勤队伍结构,这也是关住了这个关键,就抓住了构建和谐后勤内涵建设的核心。

后勤队伍素质建设作为我们构建和谐后勤的关键内涵因素,同时也是后勤职工常规性建设问题。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从构建和的高度来看,我们还要更加提升这一理念,把它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放更重要的位置上来重视。不能只顾埋头做事,不注重素质培养。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下主要途径来加强职工素质建设:在职工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充分发掘高校自在后勤管理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特色和精神,比如后勤的服务精神,不怕苦和累的精于奉献的精神等,要不断地提高全体后勤职工对高校后勤地位上的认识,自身职业念,服务的价值观念的认识,有意识地进行教育,保持和发扬高校后勤工作者的优传统和奉献精神,真正地把后勤的优秀文化内化到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去,融化进的后勤服务工作中,真正做到管理与服务,能以后勤先进的科学的后勤文化为统领管理与服务最高境界,形成构建后勤和谐的前提基础;在职工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人机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一方面要抓好现有后勤队伍的素质提升,另方面要制定

人政策,以建立充分吸引人才的机制。要真正地做到能够把一些有管理经验、能力后勤服务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后勤队伍中来。引进高素质人才到后勤,可以说是一种队伍素质提高的最快捷、最显效的办法。这最关键就在于我们的用人政策和机制。外,还要在建立学习型组织方面做文章,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用贤举能,让工能够用己之长,让他们看到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空间,更要让他们在工作中感争的同时,感受到有更好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拓展前景。一句话,要真正地通过各使整个的后勤队伍从外到内活起来,动起来,为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地、主动地去去适应,形成一个职工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要提倡协作,发挥后勤工作团队精神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具备一定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后勤工作团队。也只有在这上我们所倡导的后勤团队精神才能真正由精神层面转变到物质层面,由理念指导层工作实践层面。团队的精神是一种在共同价值取向、共同奋斗目标基础上的团结、共同推进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身就是一种和谐。在工作实践中,它表现为相互的支持,表现为上级对下级的支持,同事对同事的支持,下级对上级的支持等。抓住神培育,以工作目标协调工作行为,以团结、支持、奉献为工作态度,为构建高校勤进行内涵建设。

其次是后勤管理和运行机制和谐。和谐的后勤构建离不开机制的和谐与建设,制建设及其和谐是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内涵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机制和谐,是个后勤运行系统中,系统的各个要素与关系设计应当实现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中和效果的最大化。在目前的后勤管理和运行机制中,在系统要素和关系设计上,按准来衡量,应该说还存在着缺陷。有一些现象,如资源的无效耗费,时间的衔接失任的推诿扯皮,反应和反馈和滞后和迟钝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们的后勤工

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在后勤的机制方面,离我们构建和谐后勤的要求还有差距。们经常说的体制不合理,机制不灵活,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不和谐。由此可见,我建和谐高校后勤,就必须要在如何激活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主要应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来考虑:一是围绕如何提高后勤“三服务两育人”水平和提高社会个效益;二是围绕如何用建章立制,保障管理和运行的科学与规范;三是围绕如何级的职权和责任,促进整个后勤机制活力充沛。通过机制和谐建设,实现系统各要组合,整个组织的活动有利于组织目标的结果。

再次是技术和谐。后勤的和谐建设,一要有人员素质,二要有机制保障,三要配套。技术和谐说的就是这个基础配套的问题。在和谐后勤的构建中,如果没有基的和谐,我们的一切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我们的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物质的载体没有什么意义。可以这样说,人际的和谐,机制的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后勤两个化层面的内涵,而技术和谐建设,则说的是构建和谐后勤物质技术层面的内涵。而的内涵建设又都要服务于整个和谐建设的要求,这就是前面说过的协调与发展。从角度看,这协调与发展是可以互为目的手段的。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根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协调,而协调也就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社会和发展的一的境界。为此,精神文化层面的和谐,最终必然要在物质技术层面被物化,被反映淀。而物质层面的和谐也必然地要求精神层面的和谐与之相适应。两者相互促进,中发展进步,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进步。为此,高校在构后勤的过程中,必须在抓职工素质建设,抓后勤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抓好后勤的基要不断地增加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改造和淘汰那些不适应、落后的物质和技术,对一些老学校,这方面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而言,就更加要引起重视。比如在占地面

学、实践科研等条件的配套,后勤管理的现代化手段、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上,都应个跨跃式发展,否则后勤服务及保障中的矛盾不但不能克服,而且还可能带来更多谐,最终也必影响高校和谐后勤的构建与建设。

综上所述,高校和谐后勤内涵建设的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说明校和谐后勤,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推向深入,把构建高校和谐后勤推向前进,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构建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和谐后勤的内涵进行重点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后勤

齐峰时间:2007-11-0110:00光明日报

机关后勤是保障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正常运转的职能部门。机关后勤

队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构建和谐机关后勤、促进机关后勤

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机关行政后勤事业发展过程中,“人”

始终是关键因素。因而,坚持人本管理,以感情凝聚人、以岗位锻炼人;注重公平,倡导和谐有序的良性竞争,并强化团队

意识,营造关爱氛围,让每一名职工在集体中有“家”的归属感,使之产生“以奉献为荣,以建功为乐”的欲望,才会实现“促进和谐、加快发展”的目的。

管理科学化是构建和谐机关的立身之本,也是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管理体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来推进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这是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构建和谐后勤的有效途经。身为后勤管理人员,就要身在后勤,心想后勤,干好后勤事业。在工作中要把科学管理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发展后勤事业。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就要综合分析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利益要求,及时解开群众思想上的疙瘩,着力化解利益矛盾,这是推动和谐机关建设最有效的方法。要关心干部职工,提供高质量的后勤保障和服务,把领导对群众的关怀通过后勤工作体现出来,这对于凝聚人,团结人,融洽干群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切实为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把机关的后勤工作做成暖人心的工程,这是建设和谐机关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人是一个单位的主体,要使不同类型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组织在一起,为单位的目标共同奋斗,不重视他们的利益问题是不行的。我个人觉得,强化后勤管理工作,构建和谐机关后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有为才能有位”;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方式;三是要善于搭建新的创业平台,开辟尽可能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四是从办公条件到生活环

境,为机关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并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9

[关键词]团队精神素质教育人际关系

大学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和探讨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培养,不仅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而且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理解大学生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它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的整合及其在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素质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大学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学生感到呆板,缺乏生动性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的促进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转贴于中国论文下。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3.通过班会(团学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团学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团学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团学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团学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因此,在整个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始终贯穿这一内容,而且民族精神也在近几年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案例描述

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渲染气氛,

(一)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1.播放歌曲《红旗飘飘》,配以视频“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瞬间,通过播放这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歌曲,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生1:心情很激动,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生2:中国真了不起,中国真棒,我爱中国。

生3:很激动,很兴奋,感到非常自豪。

师: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感到无比兴奋。其实,中国的伟大成远不止这些,请大家再举一些例子。

生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生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生3: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

师:成就使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大家可曾想过:中国是靠什么精神支撑才有今天的成绩呢?

学生齐回答:是靠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合作学习,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1.多媒体投影课件:主要从中国的服饰文化、戏剧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饮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师:想一想,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不中断?

生:中华文化中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并且在组内讨论“什么是民族精神的内涵?”

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填写下表,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补充下面表格:

学生交流完成后,各组派一名代表本组展示,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出3名做得最好的同学。

【教学思路:通过情境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的更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民族精神的特点;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共同感悟民族精神的作用

播放视频: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片段。让学生思考,而后提出问题。

师:抗震救灾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有中华民族精神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积极的、向上的,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师:既然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一分钟讨论时间)

生:培育民族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师: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导入达到了预期效果,播放了歌曲《爱我中华》,利用汶川地震救援视频,给人震撼的力量和振奋的精神,顺势导入课题,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2.对于本课的重点解读的到位,让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通过收集和交流,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3.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2008年“地震”、“抗日战争”、“神舟七号”无一不展现着民族的伟大精神,学生历历在目,恰恰能加深对民族精神内涵与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课前可安排学生搜集更多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

2.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作用时,语句欠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