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旅游方案十篇文化旅游方案十篇

文化旅游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0:00

文化旅游方案篇1

为展示田凤坪村生态环境、乡村风貌、人文景观及投资环境,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驻田凤坪村工作队拟于近日开展以“观油菜花海,享乡村农乐”为主题的第二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观油菜花海,享乡村农乐

二、活动地点

田凤坪村

三、活动时间

2018年3月31日--2018年4月30日

四、开幕式

2018年3月31日

五、主办单位

田凤坪村委会

六、活动内容

(一)摄影作品征集

邀请摄影协会成员或其他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征集10幅左右优秀摄影作品用于田凤坪村乡村文化旅游推广。

(二)健身徒步

组织观光游客沿特定路线进行健身徒步,一边沐浴阳光,一边观赏花海,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享受健康与美景。

(三)花海狂欢

游客在油菜花海中赏花、拍照、放风筝等,参观无人机飞行展示,体验民族服饰,嘻戏狂欢。

文化旅游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遏制、防范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各方联动”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府对旅游安全工作的监管和强化旅游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旅游行业不出大的安全问题,为旅游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一)为确保第届中国文化节旅游安全工作责任的落实,成立由分管旅游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林伟牵头,抽调市安监、交通、消防、卫生、林业、技术监督、旅游、文物、宗教、园林、体育等职能部门组成市旅游安全综合监督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旅游局副局长李振奇同志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第届中国文化节期间的旅游安全监管。督促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确履行旅游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

(二)各县(市)区政府是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旅游安全工作方案和预案,成立旅游安全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本辖区内旅游安全工作的领导,实行包干负责制,确保旅游安全。

(三)各县(市)区旅游局,要迅速启动完善各种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对辖区内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的安全隐患排查,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三、职责分工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内的旅游安全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旅游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要成立相应的旅游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协调辖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旅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

(二)公安、消防部门:负责旅游治安、旅游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及旅游景区(点)实施监控和安全保卫工作。强化客车源头管理,对道路旅游车辆驾驶人员资质的监督检查和安全培训教育;重点打击超速、超载、超时驾驶等行为。

(三)交通部门:负责旅游公路设施的规划、建设、旅游客运行业管理和道路旅游客运车辆资质的管理;旅游车辆、船舶综合性能检测和旅游运输驾驶人员、船员的培训管理;重点打击无证(牌)非法从事道路旅游客运;查处不签订旅游运输合同,不按规定路线行使或擅自改变团队运行线路和停靠点,不按规定配备双驾,不按旅游客运服务质量规范提供服务等各类旅游客运违规行为。

(四)安监部门:负责督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履行监督检查职能。负责组织对旅游生产经营单位、机场、车站、码头、民航、铁路等单位和场所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各类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五)卫生部门:负责全市旅游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组织对旅游企业餐饮食宿卫生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经营餐饮食宿等违规行为,防止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依法对旅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的安全认证,对与质量技术监督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实行资格认可和监督管理;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的客运索道、滑道、大型游乐设施、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质量管理及安全监查;查处擅自安装、使用特种设备的违规行为。

(七)林业部门:负责森林公园及林业部门管理的旅游景区(点)安全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做好森林防火和通往景区道路及景区内道路、景区内容易发生人员拥挤的步行道路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查处破坏森林安全设施、设备、违规私带火种上山等违规违法行为。

(八)宗教部门:负责旅游景区(点)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对各种宗教活动的安全进行监督,特别是对香炉、殿堂文物的消防安全保障。

(九)旅游部门:负责代表本级政府监管旅游服务质量和行风建设。受理旅游者有关旅游安全以及服务质量的投诉,并妥善处理。

(十)文物部门: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全市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开放的文物景区(点)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实施监控,出现人员大量聚集、拥挤危险情况时,立即进行疏散,确保旅游者安全。

(十一)体育部门:按照《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强化对我市从事水上漂流项目企业的源头化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监督检查和安全培训教育;对滑雪、攀岩、滑翔、攀岩、蹦极等特种旅游项目的设备进行安全管理;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违规经营、超范围经营及敲诈游客等行为。

(十二)新闻部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从正反两方面报道我市旅游安全工作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不按时整改到位的单位坚决予以曝光。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辖区内旅游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督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第届中国文化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值班工作的部署,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督促本辖区内旅游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依法查处发生旅游安全生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以及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逃匿的行为。

(二)深化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整治。各相关部门要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完善道路安全设施,确保道路安全。特别是快速通道、通往景区道路及景区内道路、景区内容易发生人员拥挤步行道路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各道路旅游客运汽车公司要严格落实“两险四证”,加强以客运司机为主的驾驶员管理,依法打击“黑车”,严格查处无道路旅游客运资质从事旅游客运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驾驶员的违章驾驶、疲劳驾驶以及“三超”(超员、超载、超速)等违规行为。确保水库、湖泊等水上旅游安全措施齐全、安全状况良好。

(三)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旅游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确保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良好、设备运行正常、客运电梯安全可靠、紧急疏散通道畅通。星级饭店要严格落实《食品卫生法》以及健全“三防”措施和制度。

(四)加强对景区(点)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地点的隐患整治。各旅游景区(点)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制度,严禁景区(点)内使用无牌无证车辆和报废车辆;对景区(点)内游览设施设备,特别是大型游乐设施、索道、滑道、游山道路的安全标识、防护设施、技术标准、观光车和旅行社团队运行安全等进行专项治理,依法查处辖区内旅游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行为。

(五)规范旅游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旅游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及旅游景区(点)实行时段流量控制,出现人员大量聚集、拥挤危险情况时,立即进行疏散。按规定设置相应的停车场所,确保旅游车辆和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六)加强旅游安全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第届中国文化节期间的各种大型集会活动要坚持“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必须准备足够的人员、物资、装备(包括可移动发电机、卷扬机、手动倒链、钢丝绳、千斤顶、气割、安全绳等),如单位不具备以上物资的,必须知道以上装备的具置及数量,以便随时调用。完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检查方法。

1、企业组织自查。时间:3月18日——3月20日。各旅游经营单位要对影响旅游安全生产及景区(点)周边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各单位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逐部位,逐岗位查找薄弱环节,积极整改,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空档。对本单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整改到位前必须安排专人24小时严密监控,严防事故发生。各星级宾馆、旅游景区(点)、道路旅游客运公司等人员密集场所要逐一进行自查、排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县(市)区组织检查。时间:3月21日——3月26日。各县(市)区政府要依法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组织相关部门,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并填写《安全检查记录》或《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要责令落实整改,并及时上报。

3、市督导组督查。时间:3月27日—4月4日。在各企业自查和各县(市)区政府检查的基础上,由市旅发委办公室组成6个督查组,每组至少3人,各组长单位要派一名副局长带队,协同新闻媒体对各县(市)区的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安全工作扎实有效的县(市)区进行表彰,对存在旅游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曝光。

(二)督查方法。

实行分组包干责任制。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听取各单位检查、自查情况汇报及第届中国文化节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部署,查看相关资料,现场检查,反馈检查情况。并于4月6日前将第一次督查情况报市旅发委办公室。

(三)督查分组

第一组组长单位:市旅游局

第二组组长单位:市交通局

第三组组长单位:市技术监督局

第四组组长单位:市安监局

第五组组长单位:市消防支队

第六组组长单位:市卫生局

六、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生产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底线底线”。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旅游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积极行动,细化责任,扎扎实实做好第届中国文化节期间的旅游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二)制定方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旅游行业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把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目标落实到每个具体单位和具体岗位,迅速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认真整改。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确保安全制度到位、安全设施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责令立即停业。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要从严追究责任。在4月10日——5月10日期间,各县(市)区要加大检查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各督察组要及时督察,确保节期间的旅游安全,真正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

(三)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团结一心,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第届节期间的旅游安全工作。

(四)强化责任,把旅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旅游安全、消防排查责任双重追究制,强化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决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旅游安全。

(五)履行职责,加强值班。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第届中国节期间的值班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重大事件专报制度。各类应急救援机构必须保持战备状态,保证救援设备、设施性能良好,确保接到险情后能在第一时间组织有效救援。旅游行业各单位的值班名单必须于3月25日前报市旅发委办公室。

文化旅游方案篇3

一、目的以举办全国乡洽会暨第二届“天马”旅游节为契机,通过旅游产品展销,进一步促进全区旅游商品研究、开发,扩大生产规模,丰富商品各类,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我区旅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

三、主要工作

1、文化旅游产品征集创意设计要求:①体现武威历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②紧扣全国乡企贸洽会暨第二届“天马”国际旅游节这一主题。③产品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美,并有一定收藏、鉴赏、使用价值或纪念意义。

征集范围:

①凉州文物精品及其复、仿制品:凉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收藏品以及不同质地、规格的文化、文物产品的复、仿制品。

②服装、生活用品:具有凉州历史文化特色的服装产品及生活用品(主要是亚麻、地毯系列产品)。

③工艺品:具有纪念意义和鉴赏、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纪念品(包括纪念币)。

④印刷品:反映凉州历史、文化、文物的旅游画册、书刊、邮票、明信片等。

⑤民间刺绣、剪纸、各类手工工艺品。

征集办法

①向全区各旅游商品生产厂家、销售点和个人征集。

②以筹委会提供宣传,相关单位和个人无偿提供方式运作。

2、产品布展产品布展坚持“美观大方、办出特色、经济节俭”的原则。摆放能够展示我区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

①布展内容:旅游商品、书画作品、文化旅游书刊、民间手工艺品等。

②布展要求:进入展区展示展销产品的单位或个人,按统一要求,印刷反映企业和产品的宣传材料,包括需招商引资发展壮大的项目推介材料,在展示产品的同时,分送区内外客商,扩大宣传,寻找合作发展的商机。由参加产品展示展销的单位负责,准备一定数量的产品在会节期间现场销售;各类产品应配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及相关产品售后服务承诺的材料,为展销提供优质服务。

③讲解员:从“会节”已培训的导游、讲解员中选拔2名。

四、工作进度:

1、7月1日—7月4日拿出文化旅游产品展销方案,确定参展产品,并报区产品展销组;

2、7月5日—7月15日面向社会征集参展产品;

3、7月10日—7月23日组织布展;

4、7月24日—7月27日预展;

文化旅游方案篇4

一、活动时间

2020年4月26日—4月30日

二、活动内容

(一)春风十里芳菲地寻梦“醉”美柴窝堡活动

活动时间:4月26日11:00—14:00

活动地点:达坂城区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

活动内容: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100个国家公园,也是乌鲁木齐唯一的国家公园。湿地公园以浓郁的新疆风情为特色,将柴窝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相结合,重点维护柴窝堡湖生态系统的健康,恢复湿地生态、展示湿地功能、体现细石器文化和古丝绸之路文化,让游客亲历湖滨湿地,感受迷人的柴窝堡湖风光。

计划组织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基层干部职工参加“春风十里芳菲地寻梦‘醉’美柴窝堡”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

(1)柴窝堡“春风十里芳菲地寻梦‘醉’美柴窝堡”杏花美食花季游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4月26日12:00

(2)柴窝堡湖湿地木栈道徒步活动。

活动时间:4月26日13:00

对接人员:吴晓遥

(二)达坂城东西沟“健康徒步,快乐行走”活动

活动时间:4月26日—30日

活动地点:达坂城东沟河谷次生林景区、西沟乡磨合田园综合体景区

活动内容:组织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基层干部职工到达坂城东西沟景区参观游览,健身徒步。

在皑皑白雪的博格达峰脚下,绵延着12公里的河谷次生林,博格达峰流下的雪水和奇尔陶斯山脉的地下水汇集成河在这里流淌,东沟乡次生林栈道依势而建,成为“天然氧吧”。木栈道两侧是河谷次生林、百年古榆、红柳,目之所及皆是翠林碧草。溪水宛若绸带,木栈道向深处延伸的方向横亘着数座凉亭,仿若踏进仙境。

磨河景观项目徒步道总长约5公里,沿磨河流域贯通水磨村、陈麻子村修建了“磨河古榆氧吧园”步行道,对水渠的偏坡局部进行加固,并配套道路两侧的花草花卉栽植、树木绿化、小景观、桥廊等;对北侧湿地进行保护及适当旅游开发,修建木栈道、观景台等,形成新的旅游景点怪榆河谷。

对接人员:李晓玲

(三)Guhya·盐湖景区观光游+白水涧古镇汉唐文化体验游

活动时间:4月26日—30日

活动地点:达坂城盐湖景区、白水涧古镇景区

活动内容:参观有“中国死海”之称的Guhya·盐湖景区,游览“风车广场”、“盐山”、“盐海”、“玻璃栈道”、“心灵之浴”,“五彩滑道”、“盐雕艺术群”、“干滩雪景”、“遇见最美的自己”等特色景点。

游览乌鲁木齐市新十景之一的白水涧古镇景区。景区内举目即是白水镇城门楼,仿唐代西域风格建筑。护城河、吊桥、烽燧、兵器台,再现当年“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的大唐盛世边关军镇的威武雄姿。站在城门楼上远眺北部有巍峨庄严的博格达雪峰,近观附近水草丰美,湿地连片,绿林密布,溪流淙淙。景区还有湿地园区、军屯人家、唐白水涧古城遗址。

对接人员:李晓玲

四、活动安排

1、达坂城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活动行程安排,对接车辆,做好各参观点游览活动。

2、各区县自行决定活动时间及线路安排并提前告知。

五、活动要求

1、各区县安排一名联络人员提前做好活动对接和参加活动人员的体温测量等相关工作。

2、所有参加人员全程佩戴好口罩及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3、各区县自行安排大巴车前往观光地点。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153XXXXXXXX

文化旅游方案篇5

为深入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应急管理部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学习、参与消防安全工作,不断推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增强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夯实社会面火灾防控基础,按照XX区防火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通防安办〔2020〕27号)要求,结合文化和旅游行业消防安全工作实际,特制订《XX区文化和旅游行业“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下面是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文化和旅游行业“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策划方案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新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应急管理部关于应急宣传工作的新部署,着眼“全灾种、大应急”的形势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宣传形式、打造宣传品牌、立足资源整合、提高宣传实效,开展一系列具备引导性、具有警示性宣教活动,不断树立风险防范和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重要思想,为实现XX城市副中心发展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活动主题

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

三、活动内容

XX区文化和旅游行业“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从1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根据活动安排,开展以下四项活动。

1.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工作(11月1日至11月9日)。各基层单位、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要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月宣传活动,在本单位内开展消防教育宣传活动,普及防灭火常识;各单位要利用新媒体、公示栏、LeD屏等宣传资源,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张贴悬挂海报横幅,营造浓厚的消防宣传气氛。

2.开展参观体验活动(11月10日至11月16日)。充分发挥各单位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队的作用,加大开放频次,在本单位内组织开展参与性、趣味性强的灭火和逃生自救技能体验教育活动,主动邀请单位员工、社区居民,就近参观学习、互动体验,树立本单位消防应急队伍良好形象,大力提升群众认可度。

3.开展应急演练活动(11月17日至11月22日)。坚持立足实战、注重实效原则,针对本单位火灾特点和消防安全薄弱环节,主动对接不同群体消防安全需求,开展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演练。在演练中检验完善消防联勤联动机制,检验完善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增强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

4.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1月23日至11月30日)。结合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自活动”专项工作以及冬防工作实际,开展隐患自查自改。重点检查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消防安全组织及制度建设,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微型消防站运行、管理等情况,大力提升消防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火灾风险防范意识和化解能力,推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四、工作要求

文化旅游方案篇6

关于开展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

根据《关于开展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2020年9月14日至20日为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普周)。做为推普工作成员单位,为做好我市第23届推普周的相关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二、活动主题及宣传内容

本届推普周主题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通过举办诵读、书写、演讲、写作等多种语言文化实践形式,充分展现语言文字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大力提高普通话普及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强助力,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三、组织领导

**市的推普周和“双推月”活动在市政府领导下,我单位接通知后,迅速开展工作,首先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由**,成员**负责工作的安排落实。

四、工作安排及要求

围绕全国推普周的宣传主题,开展好我市“双推月”活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我市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宣传国家和省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宣传新时代国家和省语言文字事业的主要任务;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方言和繁体、异体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外国语言文字的关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广大群众不断增强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一)做好本部门的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推普周和“双推月”活动的宣传报道,展示推普成果,扩大传播影响;要以加强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为出发点,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工作质量为落脚点,釆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本系统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并积极配合语委做好社会宣传。

(二)因地制宜组织宣传活动。要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协调联动,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准确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推普周整合引领作用,将推普周宣传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特别是要与疫情防控、推普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加大贫困地区推普工作力度,精准推普助力脱贫,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促进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

(三)大力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报道,局机关及各下属单位要以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为阵地,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及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打造全方位、全媒体、广覆盖宣传矩阵,扩大传播影响,在全社会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我局将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全市发出同讲普通话倡议书。

文化旅游方案篇7

关键词:旅游档案开发利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55-02

1引言

旅游档案是是旅游业的衍生产物,是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具有不同的形式记录载体,主要对旅游业当中一些价值高的活动进行记录了。

2旅游档案的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旅游档案具有开放性

(1)旅游事业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产业,它是具有经济性质的特殊经济行业,这种行业的一切活动根据特定的规律所形成的旅游档案,则必然是其活动本身的缩影,因此它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不带有特殊的科技成分,完全可以对外开放。(2)旅游事业本身就是让旅游者来知悉其旅游地的所有文化、习俗、历史、设施等等内容,故其有必要对各个旅游地作出各种推销和宣传。故几乎所有的旅游景区都会把关于景区的人文、自然的内容,及旅游设施、环境、交通等内容以书籍、传单、彩页、网络等传播形式极力向社会各阶层推销,让他们认识并了解该风景区的景色特点、风土人情等,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人流量。所以景区各种宣传必然会与旅游档案的内容达到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旅游档案本身必须是开放的,才能使旅游景区获得收益。

2.2旅游档案具有综合性

这主要表现在其形成的范围广、种类多。旅游档案作为一门专门档案,在旅游事业发展的特定环境中记录的范围也极广,涉及到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如交通、住宿、饮食、穿着等方面。为了能让旅客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必须是依靠一些文书、声像及实物等旅游档案来进行展示。这使得旅游档案进一步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因公务旅游、蜜月旅游、民族风情观赏等旅游档案随之多空间、多领域、全方面地产生。

2.3旅游档案具有复杂性

(1)部分个人享有零星的旅游档案。由于旅游资源从被发现到被推向旅游者,都要经过一个周期较长的考证到推出到保护的复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形成零散的旅游档案,这些零散的档案就会被一开始认识浅的人收集部分、被其他经手的人再收集部分,直到很久以后才正式被推出和保护,这一过程中都会被不同的人收集到部分档案。(2)不同的保管单位会收集到某些重要地考察、论证旅游材料。因为从旅游景点的发现到对其进行考察和可行性开发论证,需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委派的专家学者先对旅游景点进行考察证论。但是这些专家学者来自不同的单位,故当他们记载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之后就会被带去不同的单位,以至于被考察的单位不能及时全部地收集其档案。

2.4旅游档案具有经济文化性

旅游事业既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经济性的文化事业。(1)旅游事业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产物,必然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影响,表现在旅游产品及服务也随着市场行情起伏,因此衍生的旅游档案不可避免也受到影响,从而表现出经济性。例如,旅游景点制作出的景点介绍册被旅游者购买时就体现了明显的经济价值。(2)旅游产品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商品,也受到商品生产规律的影响,既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拥有商品的生产性,二者受市场消费需求状况的制约,并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性。(3)旅游档案带有很强的文化性,因为旅游者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对文化的消费,从而使这一全过程衍生的旅游档案具有了文化性。

3旅游档案的开发及利用措施

旅游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深度开发旅游档案的形式,为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正确开发利用旅游档案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发利用旅游档案:

(1)强化建立旅游档案意识和素质,健全旅游档案的工作机构。

旅游档案的管理部门,即旅游档案部门,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集中的部门。旅游档案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事实求是的建立起旅游档案管理机构,来开发旅游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旅游档案部门应该开发一个信息资源研发中心,主要是为旅游景区监理信息通信平台,负责对外宣传和信息管理的工作。同是建立健全的工作机构,分配好各方工作,并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开展相关档案工作。

另外,由于旅游档案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处在一些实际问题:如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员紧张或者管理人员缺乏旅游档案相关知识等。所以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旅游档案资源,另一方面还必须在旅游档案管理方面进行人才引进和合理配备知识结构健全的人员队伍,这样才能去慢慢地把人员的数量及质量培养出来,才能适应旅游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局在业务上可以对基层的旅游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可以多途径、多渠道、多组织培训课程培训现职人员,并结合实情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结构、思路、规划等内容进行培训,组建高级旅游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在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方面,尤其需要选派高素质的领导成员分管和计算机能力够强的工作人员实施工作,切实加强对旅游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工作规则制度。

依法治国同样要求我国旅游档案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切实地执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坚决不让档案材料分散在个人手中保存,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全国各种档案中,旅游档案是一门新兴的专门档案,但目前旅游行业却缺乏统一的档案工作规章,在这一方面尤其需要得到完善。笔者认为,各个旅游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专门建立本地的《文件材料收集制度》等,以形成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方法,使档案人员有章可循。

(3)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弥补现状的不足。

面对旅游事业起步较晚,旅游档案管理方法正在探索阶段的现实,我们必须做好旅游档案的基础建设工作,比如:可以根据旅游档案的特点、形成规律,针对所有的旅游文件材料的成分,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旅游档案管理的科学的分类体系;可以进行系统的整理、编目和管理工作,完善旅游档案的基础建设,满足旅游事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弥补旅游档案现存的不足,比如,档案的收集范围有限,对信息的收录不完全、缺乏规范的档案的整理制度、档案管理的形式陈旧单一、档案管理结构不够合理、档案的机构不全面。旅游档案部门必须扎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步,加强旅游档案现代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工作。

(4)建立旅游档案的横向联系制度。

旅游档案工作正走在改革、更新、开放、活跃的道路上,必须跟上经济体制改革横向经济联系加强的步伐,故,旅游档案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横向联系制度。建立旅游档案横向联系制度主要是通过加强旅游经营部门之间、经营项目之间、旅游地区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在这一方面,需要旅游部门从上级到下级的贯彻,实现除了上下级档案联系之外,还要实现同级档案联系。在旅游档案中实现横向联系,可以发挥不同地区的旅游部门以及各经营单位等的档案优势,扩大旅游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进一步繁荣旅游档案事业,这也使得旅游者获得了最大最好的服务。

(5)打造数字化旅游档案平台。

现代技术的发展足以让我们建立数字化旅游档案平台,它不仅有利于档案部门的管理,也有利于旅游者的使用,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不同区域整理自己负责区域的档案之后再进行集中和交流。同时可以采用缩微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等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冲破时间、空间对旅游的限制,在计算机中录入各种类型的旅游档案资源。之后,再由各地政府、旅游局或者档案馆专门开辟旅游信息专栏,予以更新旅游资源动态。

文化旅游方案篇8

旅游留言档案凭借着自身的特质赢得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欧美地区旅游留言档案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尤其是意大利海神庙旅游留言档案馆的成功更使其得到了广泛关注。旅游留言档案对于档案和旅游业的双重作用也使得其在我国的建立更加迫切。

关键词

旅游留言档案;可行性分析;实施对策

一、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虽然十分迫切,但是在建设之前,政府部门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其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留言档案在我国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留言档案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留言档案在三个方面满足了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可行性:(1)旅游文化。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旅游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且经验尚显不足等导致我国旅游文化较为单一。而旅游留言档案内容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特点有利于景区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文化从而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旅游地旅游文化发展。(2)旅游活动。景区开辟专门留言区域并鼓励游客留言的活动是典型的旅游活动。近年来众多景区出现乱写乱画的情况,这些不文明行为使得景区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游客对于景区留言这一旅游活动的巨大需求。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满足了这一需求。(3)旅游资源。旅游留言档案除了丰富旅游文化和旅游活动以外还保护了景区旅游资源,避免其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使得旅游在景区有了游客留言的空间,他们不必再自己寻找留言区域,这就减缓了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的程度。

2.档案事业建设需求。旅游留言档案的出现为档案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体现了其在档案事业建设过程中的可行性:(1)旅游留言档案丰富了档案内容。旅游留言档案内容涉及广泛,包括人文、地理、历史等,且这些留言大多是由民众所形成,内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档案一般是由机构、组织和个人形成且主要为社会组织服务,所以其内容大多较为官方,且与民众相关的档案内容少之又少。旅游留言档案的出现补充了档案中与大众百姓生活相关的方面。(2)旅游留言档案改变了档案事业发展单一的局面。旅游留言档案的出现改善了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过于单一,鲜少与其他领域合作的状态。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需要档案部门与旅游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这一系列的合作促进了档案事业与其他事业的协作,并为档案的多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旅游留言档案促进了档案馆的特色发展。旅游留言档案不仅新颖而且极具地方特色,它的建设在极大丰富档案馆馆藏的同时也给档案馆添加了地方特色,对于档案馆的特色建设帮助很大。

3.我国符合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基本条件。(1)技术条件。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是一项重大且复杂的工程,在它的建设过程中涉及了档案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技术等许多高新技术。因此技术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需要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就目前来讲,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时间较长且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其中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索引、检索等技术已经符合了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需求。其次,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需要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不仅是为促进档案信息在馆际间的互换,并传递给利用者,还有保护档案原件的目的。现今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虽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略显不足,但是我国目前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状况已经基本满足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需求。综上所述,我国基本满足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技术条件。(2)人员条件。旅游留言档案涉及多领域知识,其建设工作所涉及领域更是无所不包。比如旅游留言档案的建档和管理就需要大量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其在景区的收集和在景区的建设就需要旅游管理知识;其留言区域的选择和日后的经营管理不仅需要经济学还需要地理等学科的协助,这些都需要各方面专家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的积极参与和密切合作。目前我国旅游留言档案方面的专家学者虽然较少,但是档案学、旅游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人数众多,且在旅游区有大批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密切合作应该可以解决旅游留档案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如果在旅游留言档案建设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工作人员还可以咨询国外专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所以我国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有大量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3)资金条件。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从旅游留言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建档再到旅游留言档案的管理,实现旅游留言档案馆在景区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资金来源很广:第一,政府支持。政府的资金支持包括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如档案部门和旅游部门。第二,招商引资。由于旅游留言档案的经济性,它的建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点使得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更加容易吸引商家的投资。第三,公众集资。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护旅游资源,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它的环保性鼓励民众为其建设捐款集资。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成本和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旅游留言档案建设主要资金运用于档案初期的收集整理以及留言区域的建立。在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初期并不需要大规模地建设旅游留言档案馆,而是可以借用景区的档案馆或者展览馆对其建立的反响进行观察和评估,在日后反响强烈且资金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旅游留言档案馆的建立。旅游留言档案从多个方面产生经济效益,如旅游留言档案卡、旅游留言纪念册、留言区域所收费用、旅游留言档案查询费、服务费以及其他相关附属产品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看出,旅游留言档案产生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成本。综上所述,不管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资金来源还是其建设的成本以及日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在资金支持基本上是足够的。(4)设备条件。旅游留言档案建设需要大量专业设备的支持,从其收集整理到档案的录入和之后的档案数字化都离不开专业的档案设备。在档案收集整理之时需要大量的档案装备、档案装具如档案盒、档案架、档案柜等;到后期这些档案需要去湿机、吸尘器、温湿计等档案设备对其进行保护。在档案数字化阶段更是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设备如网络服务器、专业计算机、扫描仪、声像处理器等。上述这些设备在我国都较为齐全且大多都已经被广泛应用,所以在我国档案设备条件已经基本满足旅游留言档案建设的需求。

二、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实施方案

在确定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在我国建设可行后,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以确保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

1.协调档案部门与旅游部门合作。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需要档案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密切合作,且确定两个部门谁为主导部门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以旅游部门为主导部门,档案部门为协助部门。这是因为旅游部门及景区管理部门对景区状况和景区客源情况有深入的了解,且对于旅游留言区域的开发以及后期的保护利用工作更加专业,所以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应以旅游部门为主导。由于档案部门对于档案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深入,在收集整理留言档案时档案部门可以进行协助。只有协调好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才能保证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健全政策法规。健全的政策法规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成功的基本保障。由于旅游留言档案在我国尚未建立,所以我国也没有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政府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建立这些政策法规,其建立后如何与现行法规相协调等问题。首先,政府需要加强旅游留言档案立法工作、提高旅游留言档案立法质量。要做到这几点政府需要具备旅游留言档案的定义、特点、性质和产生背景等相关的基本知识。其次,档案部门、立法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保持密切合作,为旅游留言档案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储存丰富知识和经验。这三个部门的合作在立法时可以为立法部门提供旅游留言档案现状分析,有助于提高立法部门立法的合理性与精确性。再次,立法部门应该借鉴国外现有法律,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留言档案相关法律法规。

3.加强宣传力度。档案意识是旅游留言档案建立是否成功的关键,宣传力度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的档案意识。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留言档案进行宣传:(1)开办旅游留言档案展。开办与旅游留言档案相关的展览是对其进行宣传的传统方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景区或者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开办展览,扩大宣传面对其进行宣传。(2)举办旅游留言档案相关讲座。旅游留言档案相关的讲座可以让民众深层次了解旅游留言档案,但是由于参加旅游留言档案讲座的大多是在校学生和学者,所以其受众面较其他方法窄。(3)电视节目与网络相结合。电视节目对于大多数民众有较强的吸引力,且电视节目以动态的方式对旅游留言档案进行了介绍,使民众更容易接受。民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同步互动,也使其受众面扩大到了年轻群体。(4)举办与旅游留言相关的旅游活动。在景区举办的与旅游留言档案相关的旅游活动是宣传旅游留言档案最直接的方法,大众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对旅游留言档案进行深入的了解。

4.确定详细工作计划。(1)现状分析。在进行旅游留言档案建设之前,政府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对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相关的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这些调查包括相关部门有没有与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相关的组织保证、有没有建立与旅游留言档案工作相关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以及整体规划等。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调查研究。基础设施是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这方面的调查包括档案柜、除湿机、档案架、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基础实施配备是否完善。再次,政府部门应该对技术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旅游留言档案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技术支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技术水平量力而行。在进行旅游留言档案建设之前,政府部门应该客观地分析自身档案管理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水平。最后政府部门还要对现有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需要大量不同专业、部门的人才。这些人才包括档案专业人才、旅游专业人才、经济人才、管理人才等。政府部门通过对现有人才的分析可以更加确定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2)制定目标。在明确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可行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其他相关部门形成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小组并且制定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目标。目标的确定为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制定了长远的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使得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3)明确实施方案。在明确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目标后,为实现目标,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案。首先,成立独立部门负责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该部门由专家学者领导且不受任何部门制约,对旅游留言留言档案建设工作具有绝对领导作用,其他相关部门应协助该部门完成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其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保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政府部门应该聘请相关专家对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环境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协助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协调各部门合作协助旅游留言建设工作。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合作来完成,如果各部门合作不力将会影响将来工作的进展。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确保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完成。(4)确立保障体制。旅游留言档案的保障体制是为了保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的支持,所以说旅游留言档案的建设工作离不开保障体系。因此,为了方案的顺利实施必须确立旅游留言档案的保障体制。旅游留言档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档案,不仅丰富着档案事业还协助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作用不可忽视。我国政府需要重视旅游留言档案,鼓励并支持旅游留言档案建设工作,使其建设工作尽快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姚坤.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档案,2013(3).

[2]刘海霞.浅析档案开放与利用工作[J].才智,2013(35).

[3]范德华.旅游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探析[J].思想战线,2013(2).

文化旅游方案篇9

最早的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的西欧国家,目前在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的发展使大陆地区的乡村旅游形成了田园农业、民俗风情、农家乐、古村落等典型的旅游发展模式,近些年火爆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以地方性或民族性的乡村民俗、风土人情为核心内容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特色的异域或异族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进行民俗文化消费,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民俗文化中藏有丰富的档案资源,历代的档案资料中也有不少有关民风民俗的记载,关注乡村民俗文化是档案部门作为国家文化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档案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档案宣传是提高档案工作知名度,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档案宣传工作融入到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去,是新时期档案部门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创新之举。

一、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以纯净自然的生态环境、淳朴原生的民风民俗为依托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对我国的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乡村记忆的唤醒与缅怀同样意义非凡。

(一)满足精神需求

旅游休闲,对现代人来说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内容,长期生活在钢筋丛林中的都市人面对着每况愈下的生活环境,不断攀升的生活压力,更是向往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休闲生活方式。清新的乡野环境,朴实的乡风民俗,闲适的乡村生活是乡村资源最大的吸引力,其中的文化资源,尤其是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文化更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和核心。

“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需求中最高和最深层的愿望,这种愿望集中表现在旅游者的文化动机和文化倾向上。”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承载着民族认同感,乡村民俗中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独具一格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等,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体验农家生活,享受自然风光的休闲度假需求,同时能够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求新,求异,求知”的精神文化需求。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民俗紧密结合起来,使游客在欣赏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风土人情,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寻觅古老的乡村文化与习俗,享受一席原生态的文化盛宴。

(二)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速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乡村旅游中那些具有可参与性、可体验性的民俗文化容易引发旅游者的兴趣和爱好,这也是开发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原始动因。

乡村中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传承,开发利用这些民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例如,北京密云县大力发展民俗村旅游,从事民俗旅游的商户2300多户,综合收入1.4亿元,人均收入为开展旅游前的8-10倍;昌平区麻峪房子村在开发民俗旅游前,人均收入不足800元,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人均收入可达到6000元,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陕西关中地区的袁家村,利用物化民俗中的代表产品,如饮食、服饰、住宅、特产及生产交通工具,打造了一条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突出展示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作坊: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等,通过几年的发展,袁家村在关中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开始逐渐体现,如今已成为陕西乡土旅游的主要名片之一,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使当地民众多了一条致富路。

(三)传承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和传承的民俗文化浩如烟海,如婚丧嫁娶、泥人、皮影、剪纸、祭祀、年节习俗、礼仪等,它们就像一颗颗明星,闪耀在东方文化的璀璨夜空里。由V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取得辉煌。藏于民间丰富多彩的优秀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弘扬优秀民俗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应担负的责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宝贵的民间民俗文化遗产逐渐被淡忘、被忽略、被毁坏,有的甚至已经灭绝了。老艺人人衰艺绝、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艺失传掺假,即便是幸存的年画、皮影、剪纸等经典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也已日渐衰落。”

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保持和突出了乡村民俗文化韵味,是一种将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民俗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发展模式,让各地区各民族迥异又精深的民俗文化在每位游客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四)唤醒乡村记忆

梁漱溟先生曾说:“原来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和主体的,所有的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法制、礼俗、工商业莫不如是。”记忆中的乡村有欢天喜地的节庆表演,有热闹非凡的庙会集市,有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有不能打破的禁忌规矩,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些曾经融于血脉的影像却越来越模糊。2014年,山东省正式启动“乡村记忆工程”,通过因地制宜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彰显山东民俗文化魅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发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是紧跟国家政策,顺应时展的必要之举。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中“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民俗风情项目,整修或者仿建的原始民居建筑,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等,无不唤起游客“回归乡里、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当过往的场景真实的在眼前重现,当遗忘的记忆被唤醒,那么旅游的意义已不仅仅止于休闲娱乐,更多了一份心灵的触动与慰藉。

二、档案部门参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2003年作家冯骥才在著作《紧急呼救》里呐喊“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间里,都有一些民间文化及其遗产死去,都有一些风情独异的古村落转眼不复存在。如果我们不动手去抢救,再过二十年,至少有一半民间文化会化为乌有”。面对着逐渐消亡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档案部门作为历史原始记录的保管者和开发者,有义务也有责任抢救乡村民俗中具有档案性质的部分,为国家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代档案机构保存的资料中,也有很多有关民风民俗的记载,对开发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一)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古代档案是历史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我国几千年文明传承积淀的硕果,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原始的乡村历史资料,而古籍档案中多种多样有关各民族习惯风俗的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民俗资料。如:宋朝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该书详细记载了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风俗及各种典礼仪式;1920年出版《瑷辉县志》中有边瑾未定稿的《鄂伦春纪事三十韵》,全诗记载了鄂伦春族婚嫁、殡葬、育儿等民俗,是极其难得的了解鄂伦春族的史料;清末民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沈兆裎为官北方时,创作了很多记叙吉林民俗的诗歌,其中一首描写了东北农村一种名叫“嘎拉哈”的游戏“投壶遗制戏罗丹,兽腕盈堆掷中难。偃仰侧横分胜负,一声帕格众人看”。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记载了很多原始的风俗习惯,有一些经过不断的演化流传下来,有一些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挖掘并利用相关档案,不仅能重新找回流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民俗资源,而且提高了乡村旅游中民俗文化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种原生态且具有历史可考性的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二)有利于开发保存珍贵的民俗档案

那些浩如星辰的民俗文化,若得不到完整的记录与保存,将很快在现实中消逝,保护珍贵的民俗档案,是每一个档案人应有的觉悟。“民俗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民俗文化及民俗文化保护相关工作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献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民俗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材料;民俗的留存状态材料;民俗的标志性物质载体和表现方式材料;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全景式记录及各阶段成果材料等。”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选址一般都是较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民俗文化相对集中,开发者及村民对于民风民俗的挖掘比较完整,为档案部门宣传和保护乡村民俗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云南红河州“箐口民俗村”,以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红河哈尼梯田为核心资源,实现对遗产的整体和动态保护,民俗村里的资料中心保留着大量哈尼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原始资料,而整个“民俗村”本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展馆,记录和展示着哈尼族自身的档案。

(三)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是档案客观现象在人脑中的反映,使人们对那些具有考察利用价值的资料加以保护和开发的意识,社会档案意识的高低影响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从古至今,我国政府官方保管利用档案的意识并不薄弱,但对于普通民众尤其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居民来说,档案是高高在上与自身无关的事物。乡村生活中有大量的档案资料被忽视,那些珍贵的民俗档案仅仅依靠档案人员来保护是远不够的,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守护。乡村旅游因其大的拉动地区经济功能,使得民众具有较高的支持度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背景下,档案部门进行民俗档案、村级档案等的宣传工作更易得到村民接受和认同。同时,系统、完善的档案工作也是促进乡村旅游的强大推力,譬如浙江省天台县九遮村开展的乡村记忆示范基地,结合九遮村的历史原貌和民俗特色,建设了亚父庙、古民生器具馆、乡贤先贤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展示厅,为九遮村的旅游增添了人文气息,游客通过参观,不仅对该地的风土人情有了全面了解,对档案及档案工作也产生了新的认识。

(四)有利于增强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

档案部门是社会生活的服务部门,档案工作要想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更好的发挥服务群众价值,就必须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融入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与建设,是档案部门增强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州市逐渐形成了“景区+农家”、“生态+文化”、“农庄+游购”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东衡村的赵孟\专馆和历史文化综合馆,荻港村的荻港名人馆、渔乡风俗馆和农产品展示区,高禹村的室内文化展示馆等,都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打产品,呈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双重效益。绍兴县的“越地记忆”档案文化建设工程,充分挖掘各村落的宗族历史、民俗风情,将记忆文化与乡村经济有效对接,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这些成效充分证明了档案部门参与甚至主导乡村文化旅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论对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还是档案事业的推进,都将是有益的尝试。

三、借力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加强档案宣传

档案宣传工作是是公众获取档案信息、加深档案认知的重要方式,是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当今社会信息数量急剧增长,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样便捷,档案宣传应突破传统模式,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宣传效果,将档案宣传工作融入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样的经济项目中,是档案部门树立文化事业单位良好形象的亲民工程,也是档案部门响应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号召的必要举措。

(一)建设乡村记忆基地

乡村记忆是民族的记忆,建设乡村记忆基地是扩大档案宣传力度的重要工程,开展“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建设能够“展示古往今来,感受发展之美;拾掇历史碎片,留存人文之美;构建心灵家园,共享精神之美”。如浙江省平湖市龙萌村“乡村记忆馆”展出了许多从村民手中收集来的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具有档案性质的资料,展现了该村旅游节庆、民间技艺、地方民间戏曲等特色,大力弘扬当地优秀历史文化;临安市上田村借助创建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着力宣传特色记忆文化和村落民俗;德清县“和美乡风馆”依托行政村原有的村史、村落文化因素,充分挖掘特色民俗文化,传承民风民俗。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为档案部门建设乡村记忆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首先,开发地是该地区特色民俗文化的集中区域,为乡村记忆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许多优秀资源。其次,乡村旅游会吸引大量游客,以真实的历史素材展现当地民风民俗、人文资源的乡村记忆基地是游客了解村落文化的必游之地。

(二)加强传统媒体建设

档案宣传工作的传统媒体阵地主要指广播、电视、报刊、出版文献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宣传档案的方式有了更多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失,我们在关注新媒体的同时还要加强传统媒体阵地的建设,在新时代给予传统宣传手段新的活力。

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宣传工作,档案部门可以借机联合开发商制作相关宣传片,以真实可靠的档案资源为核心,展现本地区本民族曾经遗忘和得到传承的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工艺、节庆活动等,既使旅游景区得到全方位展示,又能扩大档案的宣传范围。在旅游区内,可以向游客散发当地民俗资源指南、民俗档案知识手册等简易又有趣的小宣传品,使游客对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及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同时加深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还可以依据历史档案资料,编纂与该地区、民族特色有关的刊物,如浙江省磐安县档案局以口述档案的形式,编辑出版了以林宅村历代流传的“大话”为主的故事集――《状元故里的传说》,有效保护了濒临消亡的民间记忆。

(三)利用新型网络媒介

互联网、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媒体宣传影响范围小、形式单一的局面,借助高速准确的网络传播,公众可以及时了解新的档案信息,新媒体的普及便于大众参与交流,增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拓展了档案宣传的途径,提升了档案宣传的效果。

档案网站是宣传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有效工具,档案部门可以在门户网站上推送参与建设民俗文化旅游的内容,既可以让民众通过丰富的档案史料了解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又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让更多人进入实体档案展厅如“乡村记忆基地”参观学习,对档案产生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具有形式简短、方式随意、随时共享的特c,充分利用社交网络是扩大档案宣传的重要途径,如陕西省渭南市档案局自开通“双微”平台以来,转发关注量数以万计,得到了市民群众的热烈反响。档案部门可以结合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通专门的微博微信平台,及时旅游区民俗文化、人文资源的挖掘、整理情况,还可以设置如:依据档案描述快速找到某处原始遗迹、民俗档案知识小考等趣味性、参与性强的小游戏,使游客在娱乐过程中增加对档案的理解。

(四)微电影里的大世界

“微电影是高科技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由‘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衍生而来,是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在移动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得到完善的策划和制作体系支持,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档案部门紧跟时代步伐,也尝试利用微电影的形式进行档案宣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寻找逝去的记忆》是全国档案系统中的首部微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揭示了档案在传承历史、维护记忆方面的特殊作用,得到了拍摄人员和观众的诸多好评。

乡村民俗文化中有许多富有趣味的档案素材,如具有地域特色的族谱家谱、少数民族服饰制作记录、乡贤名人的生平档案等。档案部门可以协同开发商、旅游局、文化局等相关部门,以真实档案信息为依托,制作以宣传当地文化特色、展现地区风土人情为核心的精品微电影,并及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跟进拍摄过程,加强与媒体部门的合作,做到实时宣传。

文化旅游方案篇10

   关键词:体验经济红色体育旅游营销

   前言

   随着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对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偏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休闲时代,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使得红色旅游产品自身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将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置于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综合能力和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绝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例如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利巴雅,有一座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自1997年被关闭,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如今,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游客们走过两层楼内阴暗的走廊,依次参观前克格勃监狱内部牢房,沿途可以感受到混合着血腥汗渍和悲惨过去的气息。如果额外消费,还可体验“遭受虐待”,体验严刑拷打的感觉,参与模拟处决,体验被处死的感受,也可以在牢房内过夜,不喝水、不睡觉。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体验文化,就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对所经临的环境与过程,进行体会与感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学习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旅游者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产品中的各种体验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红色旅游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对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更真实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将会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和振奋民族精神,他们将会为革命老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红色旅游角度看,若旅游者可时常参与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红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红色旅游的文脉,充分展现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二、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不足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工程。它融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教育性、观赏性与一体,具有很强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和文化功能,是一项专项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中,将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红色旅游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可观性差。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中对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着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令旅游者难以尽兴。2.时效性强。由于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受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内容的解说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吸引力差。

   4.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学习考察,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三、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

   1.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塑造。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培育红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红色旅游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红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着名红色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如开发如“重走长征路”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2.注重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因此同类题材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在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景区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以高科技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如群马奔驰的蹄声、嘶鸣声、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通过高科技都是能艺术再现的,而且更逼真,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在纪念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以色列政府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场面,使参观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震撼。

   3.为旅游者创造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经济中,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新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注重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在产品设计上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通过设计“四渡赤水”、“打游击战”等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利用多种旅游资源形成复式开发。由于组合型红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在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绿、古、蓝、俗、新相结合。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等拓展市场,如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结合,红、蓝(海洋)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红、新(新都市风情)结合等等,形成优势互补,打造综合性产品,产生叠加吸引,从而参加旅游者的多重体验,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