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十篇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十篇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38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1

(菏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菏泽274000)

摘 要:以2012年-2014年山东菏泽口岸办理的60例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案件为调查对象,从行政处罚案件违法数量、违法主体、违法类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就如何更有效地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职能,降低违法案件发生的几率,防止和减少进出境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维护进出口秩序、国门安全和国家声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处罚;调查分析;检验检疫;行政执法

中图分类号:D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72-03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谢京国(1980年-),男,山东菏泽人,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硕士,菏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贯彻法律法规规章,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1]。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担负着出入境人员、进出口货物及集装箱等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对违反检验检疫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其工作内容之一[2]。本文通过对山东菏泽口岸2012-2014年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案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找出原因,为明确检验检疫行政执法重点,提升案件查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同时,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促进检验检疫依法行政,实现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性,保证国门安全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维护贸易公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2012-2014年菏泽检验检疫局办理的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60例行政处罚案卷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在调查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近三年来的60例行政处罚案件资料再次进行了评查,所有案件真实可靠、程序正当、资料齐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并且全部案件均没有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为。

2结果与分析

2.1从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分析

近三年来,办理的案件数量逐年下降,间接反映出检验检疫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让企业切实体会和认识到了违法的严重后果。同时,检验检疫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服务措施,以及实施的诚信管理等,切实让诚信守法企业感受到了检验检疫服务的便利,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的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多样,而检验检疫执法人员的调查水平和手段受到制约[3]。

2.2从行政处罚案件违法主体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出口企业是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主要对象(占全部行政处罚总数的83.33%),这可能与案件发生地是以农副产品出口为主,进口为辅的产业特点有关。尽管进口企业违法案例较少,但却具有代表性。如查处的进口工业品未如实申报木质包装案件,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检疫意识的缺乏。木质包装作为法检物,但相比货物而言,为包装物,价值低,导致企业申报时随意填写“包装种类和数量”栏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报检企业存在的违法情况,一些报检员没有认真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存在漏报或错报行为,甚至伪造报检材料,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2.3从行政处罚案件违法类型分析

出口货物报检信息与实际不符占全部案件的55.00%,其中一大部分是企业对相关的检验检疫政策规定了解不够,存在怕检验检疫流程时间长,影响通关的思想顾虑,就采取了一边生产一边报检的方式,无意间造成了违法。骗取检验检疫证单占25%。均是检验检疫人员在专项督察和日常监管中,通过对企业各种记录、单据审核分析汇总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说明强化企业后续监管的重要性。尽管擅自使用进口商品案例仅占全部案例的5.00%,但反映出一些企业对进口法检商品须经检验检疫合格方可使用的规定没有足够重视,有些是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相关条文中“检验”的涵义,有些是一定程度上存在侥幸心理,受经济利益驱动实施违法行为。如果违法成本较低,企业宁愿选择受罚。这种淡漠意识也给我们检验检疫人员敲响了警钟。

2.4从行政处罚案件违法企业类型分析

在60例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出境非食用植物产品类的案件占到75.00%,而出口食品类和机电轻纺类等产品较少,除了与企业数量和行业所占地区比重有一定关系外,也反映出企业规模的大小与守法意识有一定的关系。据统计,仅出口木草柳制品就占全部案例的53.33%。一些木草柳制品出口企业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理解不到位,当事人不懂法、不知法,以致出现违法事实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的现象。

2.5从行政处罚案件发现方式分析

从表5来看,56.67%的行政处罚案件是检验检疫执法人员在执行现场查验工作时发现的。目前实施的电子监管模式,实行的是抽批检验检疫。一些不诚信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无视检验检疫法律制度的权威,出现了故意不申报,蒙混过关,凸显了其法律意识的淡漠和诚信意识的缺乏。而30.00%的行政处罚案件是检验检疫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专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体现了开展业务工作质量督察的必要性,尤其是根据业务流程,运用逆向追溯验证的模式开业务质量督察,能及时排查出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退运调查、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发现案件较少,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检验检疫监管人员发现案件的敏感性,以及调查手段的薄弱。

3讨论

行政处罚案件的数量越多并不代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做得越好。从根本上讲,检验检疫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不仅在于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在于依法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职能,降低违法案件发生的几率,防止和减少进出境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维护进出口秩序、国门安全和国家声誉。

3.1以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为前提,强化普法宣传。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的法治意识尤为重要。一方面应注重普法工作的全面性。这就需要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向行政相对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检验检疫工作规定的重要意义。重点对相关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条文进行解释,避免理解不到位而违法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应注重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结合实际情况,对典型案例进行解析,从法律和专业角度,深入阐述违法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后果,听取违法行为人的认识和体会,促进其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另外,还应开展政策及相关服务措施的宣传,避免行政相对人因不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服务措施,而无意违法的情况。

3.2以健全机制为基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持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基础框架。把所有工作纳入法治的法治的轨道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集体讨论制度等,避免行政处罚的随意性,防止权力滥用和玩忽职守,切实维护诚信守法企业的利益。建立合作机制,增强内部工作的协作力。发挥绩效考核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关检协作,形成合力,实现有效信息和资源共享。不断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确保检验检疫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主动接受监管、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评议和监督。

3.3以深化检验检疫人员的法治意识为核心,严格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检验检疫人员的法治教育,强化在职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和考核,把考核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提任的重要依据。着力树立法治思维,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转变不适应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严格检验检疫人员执法资格管理,实施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以证管人,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定期对执法证持证人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年度审核。

3.4以增强违法案件发现能力和手段为重点,深化业务培训。检验检疫执法人员应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敏感性,发挥日常监管、国外退运调查等工作的作用,主动寻找案源,对案件发生较集中的的产品、行业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发挥风险分析的作用,提升检验检疫监管的针对性,重点对多次出现同类违法情况的行业、产品、企业及、单件重量较大的货物、首次进口的货物等进行查验。大力发挥业务工作质量等专项督察的作用,进一步丰富违法案件举报方式,拓展违法线索来源。同时,增强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工具的配备,以便及时收集、保存证据,提高办案效率。

3.5以推进行政处罚在检验检疫监管中的运用为关键,严格执法力度。检验检疫人员应将行政处罚工作自觉融于各自的实际工作中,坚持批评教育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切实把好检验检疫监管关,对于故意或屡犯同样错误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起到震慑作用,切实让失信违法企业感受到检验检疫依法行政的严厉,以提高各进口企业守法的自觉性,维护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同时,还应把企业内部的法治培训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督促企业和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3.6以完善诚信管理机制为辅助,实施行政引导。检验检疫部门作为管理机构,应持续完善与之相关的诚信管理体制,构建诚信环境,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让企业自身不断完善和净化,树立诚信意识,有效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以身试法,明知故犯,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于那些非恶意的违规行为,应考虑以失信行为加以处置。同时,检验检疫部门的服务工作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也能促使企业更自觉地强化守法意识。

参考文献:

[1]孔繁岭.如此违法该当何“罪"[J].法制与社会,2013,(24):290-291.

[2]罗霄,王伟,何德雨.常州口岸2010-2012年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案件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3,(5):125-127.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2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地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是重要的北疆生态屏障和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4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476.89万头只,其中牛129.58万头,羊1321.25万只。盟府锡林浩特市距离北京和呼和浩特均为600余公里,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

《兽医导刊》:请简单介绍锡林郭勒盟兽医体系建设情况。

朝格图:锡林郭勒盟的兽医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现已形成了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兽医机构、人员队伍得到明显加强。全盟13个旗县市区均成立了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各苏木乡镇建立了畜牧兽医工作站(动物卫生监督站)。全盟兽医系统在岗国家工作人员共有763名,其中盟级46名、旗县级288名、苏木乡镇级429名,聘用嘎查村防疫员1605名。

《兽医导刊》:锡林郭勒盟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其中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动物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目前,锡林郭勒盟的疫病防控工作如何?

朝格图:(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负总责的防控目标责任制及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控工作原则,采取“散养户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20~25日为补免周,规模养殖场实施常规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100%,做到“五不漏”即“旗县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全年共免疫畜禽9598.95万头只(口羽次),其中春季集中免疫5707.01万头只(口羽次)、秋季集中免疫3891.94万头只(口羽次),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布病等强制免疫密度均达到100%,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连续14年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好成绩。

(二)布病网报病例上升趋势有效遏制。近年来,我盟把布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动物疫病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行署主要议事日程,从上而下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检测范围,采取“免疫、监测、消毒、监管、扑杀”及溯源灭点行动等关键措施,2009-2013年,全盟共检测羊320.73万只,其中阳性率从2009年的2.39%,到2013年下降到0.86%,呈逐年下降趋势;人间网报病例从2009年的5105例,到2013年下降到1216例,取得了连续四年下降的好成绩。2014年1~10月份,全盟网报病例779例,同比下降24.37%。(三)保持小反刍兽疫非疫区。我盟高度重视小反刍兽疫等外来疫病的防控工作。全面开展疫情排查,实行周报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消毒检查站,禁止活畜调入,堵止我盟之外,严防疫情的传入,有效防止外来疫情的传入。

(四)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盟委、行署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体系,每年都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技术水平。2013年9月17日,我盟成功承办中国-蒙古布鲁氏菌病防控联合演练,受到农业部兽医局、蒙古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这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与国际合作的第一次演练,成功展示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

《兽医导刊》:锡林郭勒盟作为典型的畜牧业大市,从疫病防控到产品质量检测,是如何有效保证食品安全问题的?

朝格图:(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每年多次召开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由2009年的布病防控经费100万元到2014年提高到1000万元,有效保障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二)狠抓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近年来,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盟从上而下加强组织领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取得了连续14年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好成绩。特别是布病网报病例2009年的5105例到2013年下降到1216例,取得了连续四年下降的好成绩。

(三)以开展电子出证工作为契机,全面开展了检疫工作。今年,我盟出台电子出证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业务培训,狠抓督促检查,以产地检疫为基础,佩带免疫耳标的动物才能进入屠宰厂或市场,并对出县境动物及其产品出具电子出证,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四)完善防疫小组模式,保证免疫密度。以防疫小组模式免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每个防疫小组4~5人组成,对散养户畜禽逐村进行拉网式免疫,1~2天内完成一个嘎查村防疫工作,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做到分工明确、相互监督、责任到人,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五)建立健全羊肉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自2013年以来,我盟开展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我盟在去年的3个试点旗市(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个试点地区(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正镶白旗、阿巴嘎旗),加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打造锡林郭勒羊肉品牌建设、农牧业安全生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走出可喜的一步。

《兽医导刊》:目前锡林郭勒盟的疫病防控情况已经处于平稳态势,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有什么打算?朝格图:(一)继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锡林郭勒盟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规划》(2014-2020年》要求,继续坚持“预防为主”方针,采取“规模养殖场按程序免疫,散养户春秋集中免疫与每月补免”措施对所有应免动物实行100%强制免疫,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挡”,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并建立补免日,定期补免。进一步加强小反刍兽疫等外来疫病的防范工作,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3

1951年,武汉商品检验局设立植物病虫检验组,执行对外检疫任务。1955年省农业厅根据农业部(55)农政检字345号文件精神,成立湖北省植物检疫站,主要工作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法规、规章,制定和实施稻、麦、棉、果树等无病原(良)种繁殖基地的检疫操作规程,开展植物检疫对象的调查及室内外检疫检验。1960~1961年,省植物检疫站组织华中农学院,省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师生对全省70多个县市主要农作物病虫、杂草种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查清了植物检疫对象分布情况。1964年,根据国务院(55)国农办字第86号文件精神,武汉商品检验局将对植物检疫任务移交湖北省农业厅。为了便于执行对外检疫,根据农业部委托,又成立农业部武汉植物检疫站,与湖北省植物检疫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原植物检疫站编制5人,外检合并后增加到7人,并及时筹建了检疫实验室,进行检疫鉴定工作。地、市、县植保站分工专人抓检疫,另在有关单位聘请兼职检疫员,全省对内植物检疫工作全面展开。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种子大调大运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的可能性,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对保护农业生产安全越来越显得重要,这一段时期植物检疫工作获得健康发展,在全面开展检疫对象普查,防止植物检疫对象扩散蔓延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期间植物检疫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从1966年开始“”期间,植物检疫工作也受到严重冲击,除因外贸出口农产品检疫的需要,全省对内检疫工作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在全省普查了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二是开展了棉花产地检疫工作,日常工作主要是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其他工作则无法顾及。这期间我省水稻白叶枯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毒麦等在各地迅速传播蔓延,面积不断扩大,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31979~2009年植物检疫工作迅速发展

3•1建立健全植物检疫机构。1979年7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湖北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和湖北省生物防治实验站,并增编充实原湖北省植物检疫站,三站共定编60人(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植检站),隶属省农业局植保处领导,在武昌南湖马家咀购地26•67hm2,建实验大楼、养虫室、温室、培训楼及宿舍等。1986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为正处级事业单位。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汉动植物检疫局成立,负责外检的武汉植物检疫站合并到该局;1992年至今,省植保总站内仍保留湖北省植物检疫站,负责国内植检工作。目前,湖北省17个市、州,68个县、市、区和沙洋农场均设有植物检疫机构。

3•2检疫法规不断完善。国内植物检疫工作最重要的法制依据是国务院1983年1月3日、1992年5月13日修订的《植物检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条例》的规定,农业部1995年制定并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997年农业部令第39号和2004年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湖北省人民政府1986年10月14日、1996年12月30日修订的《湖北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2009年5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此外国务院有关部委、我省有关厅局和植保植检站为了做好植物检疫管理,在权限范围内根据有关规定制定的一系列植物检疫规范性文件也是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的依据。除了以上规定外,植物检疫人员在开展植物检疫行政执法时,还必须遵守国家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普遍规定。主要有全国人大颁布的《刑法》、《农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种子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农业部的《农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办事指南》等。

3•3加强培训与学术交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每年对新增专(兼)职检疫员进行岗前培训;对在岗检疫员不定期轮训。1988年11月,湖北省植物检疫协会成立,这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专业协会,协会成立后组织多次学术活动。1992年12月,湖北省植物检疫学术研讨会召开。

3•4适时调整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录。1985年3月,省农牧业厅根据国务院的《植物检疫条例》和农牧渔业部颁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当时除全国规定的16种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外,结合湖北情况,印发《湖北省农业植物检疫对象补充名单》。经1996年和2000年两次调整,湖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有19种,其中病害16种,虫害3种。2009年11月,湖北省农业植物检疫对象调减为8种,蔗扁蛾、谷象、花生根结线病、茶饼病、药材紫纹羽病、烟草蚀纹病毒病、小麦全蚀病和十字花科根肿病。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录经2006和2009年两次调整后,现有29种。其中真菌6种:黄瓜黑星病菌、香蕉镰刀菌枯萎病菌4号小种、玉蜀黍霜指霉菌、大豆疫霉病菌、内生集壶菌、苜蓿黄萎病菌;细菌6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柑橘黄龙病菌、番茄溃疡病菌、十字花科黑斑病菌、瓜类果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病毒3种: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线虫2种:腐烂茎线虫、香蕉穿孔线虫;虫害9种:红火蚁、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蜜柑大实蝇、苹果蠹蛾、美国白蛾、葡萄根瘤蚜、菜豆象、四纹豆象;杂草3种:假高粱、毒麦、列当属。

3•5全面开展疫情普查。1979年,省植物检疫站组织华中农学院师生对湖北省外贸、粮油食品、土特产、烟草、茶叶、中药材等单位仓库进行调查,采集标本100多种,发现检疫对象有四纹豆象和咖啡豆象。从2000年起,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疫情普查,湖北省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萝卜细菌性黑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黄瓜绿班驳花叶病毒、棉花黄萎病菌、烟草蚀纹病毒、桑黄化矮缩病、四纹豆象、稻水象甲、丹参紫纹羽病菌、茶饼病菌、假高粱、毒麦等;危险性杂草一枝黄花、紫茎泽兰。未发现红火蚁、葡萄根瘤蚜、大豆疫病菌、香蕉穿孔线虫等。

3•6疫情的扑灭与控制。疫情是指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及省、市、自治区补充检疫对象、国外新传入和国内突发性危险性病、虫、杂草的发生分布情况。由于“逃检”、“漏检”及其他难以预料的原因,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新区是不可避免的。如发现得早,趁未扩散之前,争取当地政府支持,通过行政法制手段,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制执行封锁、控制、铲除措施,是完全可以扑灭或基本控制的。2004年,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首次了《湖北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扑灭、控制预案》(鄂政办发[2004]56号)系统地解决了这些难题。根据省级《预案》,各市、州、县都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政府《预案》。《预案》规定各级发改、财政、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科技、出入境检验检疫、广电、气象、民政等部门在发生疫情后,迅速组成疫情应急防治指挥部,指挥扑灭疫情行动。由于及时启动植物防疫《预案》,有效控制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柑橘溃疡病等疫情。

3•7建立无危险性病、虫、杂草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立无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如良种场、原种场、苗圃等,首先要确保繁育基地的安全,防止基地外的病、虫、杂草特别是检疫对象的传入;其次,基地繁育出来的种苗是真正无检疫对象和危险病、虫、杂草,而且一般病虫也尽可能少的健康种苗。生产健康种苗,能把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堵在源头,有效防止其随种苗传播。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农业部植保局指导下,全省建立12个棉花无枯、黄萎病良种基地,收效较为明显

3•8产地植物检疫、调运植物检疫和市场检疫。产地检疫是对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在生产期间由两名专职检疫员调查是否发生有植物检疫对象,对调查未发现检疫对象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在调运时不再检疫,只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换取《植物检疫证书》;调查发现检疫对象的,采取检疫防疫处理后,检疫合格的控制使用,不能进行防疫处理的停止调运。调运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规定应实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由调运单位或个人申请,由植物检疫机构实施的检疫检验、监督处理和签证过程。省间调运《植物检疫证书》由省植物检疫站授权的植检部门签发。省内调运《植物检疫证书》由县级以上植检部门签发。市场检疫是在掌握疫情动态和了解上市或调运的农产品种类及其来源去向的基础上,把来源于疫区的相应农产品确定为应施检疫的重点,植物检疫人员深入市场进行检疫。同时,严禁向非疫区调出和销售带有疫情的农副产品。在市场检疫中应针对有疫情隐患的各类农产品,不论强调何种原因,必须依法强制施检(或复检),发现检疫对象时应立即采取封锁措施予以扑灭,并进行彻底除害处理。

3•9公路铁路设站(点)检疫。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第五条“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或者木材检查站;发生特大疫情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植物检疫工作。”1997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设站封锁美洲斑潜蝇传播蔓延的报告》,同意设立麻城市福田河等17个植物检疫临时道路检查站。199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向省农业厅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置部分临时动植物检疫监督检查点的批复》,同意在黄梅界子墩等设立18个临时植物检疫监督检查点。由于个别检查点违规操作,1999年元月,一度恢复的“路检”工作暂时停了下来。2008年,省农业厅和武汉铁路局联合发文,在全省铁路货运站设立植物检疫签证室,开展植物检疫工作。2009年,经请示省政府同意,全省恢复了10个临时植物检疫监督道路检查点。

3•10执法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处执法检查分为对植物检疫系统内部的执法检查和对管理相对人的执法检查。内部执法检查主要是纠正一部分植物检疫部门存在的“八不”,即“执法主体不明,证书管理不严,证书签发不清,疫情普查不搞,疫情防控不力,检疫案件不查,检疫着装不齐,执法形象不好”等突出问题。对管理相对人的执法检查是由植物检疫部门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和《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检查种子市场流通的种子有无种子标签、有无植物检疫证号、有无《植物检疫证书》;检查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经营单位或个人检疫手续是否齐全。对弄虚作假、伪造或使用过期植物检疫证明的,或无证擅自调运的种子、苗木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经营单位或个人,依法严肃查处。对立案的植物检疫违法案件要按《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规结案。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4

一、2013年关于羽绒服装等11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近期,质检总局组织对羽绒服装、电热毯、室内加热器、儿童家具、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冷水水表、钾肥、快热式电热水器、轮胎式装载机和液压挖掘机等11种产品质量开展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1种575家企业生产的601批次产品,结果显示,有95家企业生产的96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有2家企业违反《产品质量法》,拒绝接受冷水水表的监督抽查,分别是沈阳华美仪表有限公司和开封市鑫泰阀业有限公司。

羽绒服装共抽查了13个省(市)60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产品,重点对产品的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羽绒含绒量、羽绒绒子含量、羽绒微生物等项目进行了检验。其中,依据2012年2月开始实施的新标准GB/t14272-2011《羽绒服装》,较以往抽查增加了羽绒绒子含量项目。经检验,羽绒服装面料的重要安全性指标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pH值等3个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羽绒服装填充物的重要卫生指标羽绒微生物、羽绒清洁度和羽绒气味等3个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4批次产品的羽绒含绒量和绒子含量低于明示值、1批次产品的面料纤维成分实测与明示名称不相符、1批次产品的面料耐水色牢度低于标准规定要求。

电热毯共抽查了11个省(市)80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对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机械强度、结构、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等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抽查的6家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均合格,抽查的74家小型企业的产品中,8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输入功率和电流、机械强度、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室内加热器共抽查了5个省(市)70家企业生产的70批次产品,包括了辐射式加热器、充油式加热器、风扇式加热器、对流式加热器、板式加热器、浴霸等常见的室内加热器产品。重点检查了产品的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发热、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等电气安全项目。经检验,有13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涉及的不合格项目有输入功率和电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接地措施和结构。

儿童家具方面,依据2012年8月开始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28007-2011《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首次组织对儿童家具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国家标准定义儿童家具为设计或预定供3~14岁儿童使用的家具产品。本次抽查了7个省(市)61家企业生产的61批次产品,包括了柜类、椅凳类、桌台类、床类等4种产品,对结构安全、有害物质和警示标识等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结构安全项目中,有23批次产品边缘和尖端不合格、2批次产品孔及间隙不合格、3批次产品力学性能不合格、1批次产品其他结构安全项目不合格;有害物质项目中,除甲醛释放量有1批次产品出现不合格外,被抽查产品的表面涂层可迁移元素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警示标识有17批次产品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未提供使用说明和未标明产品使用年龄段。不合格项目中,产品边缘和尖端、警示标识是主要不合格项,分别占到不合格项目总数的48.9%和36.2%。

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共抽查了5个省(市)61家企业生产的70批次产品,对产品的放电性能、低温性能、过充电保护性能、短路保护性能等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发现6家企业的6批次产品不合格,主要问题是放电性能和低温性能不合格,表现为放电时间不够即容量不足,实测值不符合产品明示技术指标或标准要求。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共抽查了3个省29家企业生产的29批次产品,重点检查了电气(常温)性能、安全性能、电磁兼容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项目。与上一次抽查相比,本次抽查依据的2012年12月实施的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比旧标准提高了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等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经检验,被抽查产品的环境适应性项目全部合格,抽查发现的12批次不合格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电气性能、安全性能和电磁兼容性等3个方面。

冷水水表共抽查了17个省(区、市)89家企业生产的89批次产品,重点检查了示值误差、压力损失、连续流量、静压力等4个项目。经检验,有6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4个检验项目均有不合格项。

钾肥共抽查了12个省(区、市)36家企业生产的55批次产品,涉及了氯化钾、农业用硫酸钾和农业用硝酸钾等3种产品。重点检验了产品的养分含量、水分指标、标识等项目。其中,抽查的11批次农业用硫酸钾全部合格,有4批次氯化钾不合格,有1批次农业用硝酸钾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质量问题是氧化钾含量不达标、水分含量超标、包装标识不合格。

快热式电热水器共抽查了48家企业生产的48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4家企业生产的4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项目涉及非正常工作、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接地措施,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方面。

轮胎式装载机共抽查了29家企业生产的29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3家企业生产的3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项目涉及发射噪声、报警装置、司机操作位置、保护措施及装置。

液压挖掘机共抽查了10家企业生产的10批次产品,抽查发现,有1家企业生产的1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项目为电气和电子系统(防护等级)。

针对本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在下一步工作中,质检部门将继续开展产品质量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和用户的健康安全。

以上抽查结果中涉及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主要不合格项目等具体情况,公众可以登录质检总局网站查询。

二、2013年11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3年11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2944.28万人次,同比下降20.27%。其中,发现传染病例462人次。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8.56万人次,同比下降5.91%。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8.63万人次,同比下降1.57%。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3年11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1934种47076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33种4046次,一般有害生物1801种43030次。

按检疫业务类别统计,截获的有害生物主要来自货物检疫,占截获疫情总次数的70.55%。其次是运输工具检疫占12.13%,旅客携带物检疫占5.88%,木质包装检疫占5.55%,集装箱检疫、邮寄物检疫等占5.89%。

按有害生物类别统计,截获的有害生物主要是昆虫,占总截获疫情次数的49.02%。其次是杂草占31.29%,真菌占11.12%,其他检疫物占4.32%,细菌、病毒、螨类、线虫占4.25%。

按有害生物来源统计,截获的有害生物主要来自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越南、加拿大、泰国、俄罗斯、阿根廷、韩国、日本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针对发现的疫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中禁止进境物截获情况。2013年11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入境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中共截获禁止进境物3.3万多批次,其中从入境旅客携带物中截获植物种苗、种子、肉干、新鲜水果、野生活鳖等;从邮寄物中截获濒危物种红豆杉、植物种子、多肉植物等;从禁止进境物中检出有害生物3000多批次,包括果实蝇、香蕉穿孔线虫、扶桑绵粉蚧、美澳型核果褐腐病等。这些非法携带、邮寄的未经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极易携带疫病疫情,一旦传播将给我国畜牧业、农林业、生态环境甚至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如香蕉穿孔线虫侵染香蕉后,使其根部组织变黑腐烂,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叶片小,枯黄,坐果少,果实小。除严重危害香蕉、胡椒和椰子外,还危害大豆、玉米、高梁、甘蔗、茄子、咖啡、番茄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及红掌、竹芋、棕榈等观赏植物。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3年11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63批、化妆品3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4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糖类、酒类和糕点饼干类,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和证书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涉及2类化妆品,分别是口腔类化妆品和香水类化妆品,来自2个国家,微生物污染和证书不合格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3年11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30.32万批次,同比下降5.79%,发现进口不合格0.69万批次,批次不合格率2.28%。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3.16万批,计456.18万吨、30.99亿美元,检出不合格18批,计16281.85吨、763.44万美元;检验监管进口危险化学品0.91万批,计3256.20万吨、253.58亿美元,检出不合格348批,计96.11万吨、7.89亿美元。2013年11月,处置进口汽车缺陷10例、其中召回44598辆,口岸整改2252辆。

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均依法采取了退运、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

三、2013年11月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013年11月,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16起,死亡24人,受伤26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4起,上升33.33%;死亡人数减少2人,下降7.69%;受伤人数减少29人,下降52.73%。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16起事故中,锅炉事故2起,压力容器事故2起,气瓶事故1起,压力管道事故1起,电梯事故7起,起重机械事故2起,大型游乐设施事故1起。

四、质检总局“质检利剑”行动总体情况

2013年,质检总局按照突出重点、重拳打击的思路,强化违法案件查处、区域整治、联合执法、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围绕百姓关心、社会关注、涉及安全的重点产品,以打好白酒、化肥、儿童用品、建材、汽配等五个战役为重点,全面推进“质检利剑”行动深入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73万人次,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11.1万起,涉案货值金额达45.8亿元,查办大案要案2877起。

五、关于2013年1-11月份全国口岸传染病检出情况

2013年1至11月份,全国口岸检疫查验发现有传染病症状者2.5万人,传染病25种共计3164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季节性流感1166例,甲型H1n1流感829例,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549例,其他数量较多的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造成的感染性腹泻242例,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211例,病毒性肝炎50例,水痘32例,梅毒性病等29例,手足口病21例,开放性肺结核17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有症状者和传染病病例均按照规定程序妥善进行医学处置,保障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2013年7至8月,新疆检验检疫局妥善处置了新疆地区可引发人间鼠疫流行的鼠间鼠疫疫情,有力保护了欧亚大通道卫生安全,维护了我国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对欧贸易及社会稳定。

2014年元旦、春节将至,入境和出境人员较为集中,为保护出入境人员健康出行,质检总局提醒广大出入境人员在旅行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畏寒、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淋巴结肿大、持续性腹泻、水样便、呕吐等症状,应停止旅行,及时就医。

入境时有上述传染病症状或其他传染病症状的,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和咨询;入境后出现上述传染病症状或其他传染病症状的,应当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动物接触史和蚊虫叮咬史等,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元旦和春节期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加强体温检测、医学巡查等工作,对主动申报或现场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出入境人员,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排查措施。

出境人员可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有关国际旅行健康知识,或登陆国家质检总局网站(http://)国际旅行健康与疫情信息专栏查询相关信息。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实施

为防止境外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传入我国,保护我国畜牧业、渔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质检总局和农业部近日第2013号联合公告,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名录根据动物疫病危害程度分为三类,共计206种疫病。其中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15种,具有危害严重、传播迅速、难以扑灭、根除,可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或公共卫生后果的特点。二类和三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分别是147种和44种。206种疫病按照易感动物种类细分为:人畜共患病、牛病、马病、猪病、禽病、羊病、水生动物病、蜂病以及其他动物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简称原名录)于1992年予以公布。原名录实施二十多年来,在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入,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保护我国农业生产与动物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动物疫情流行形势与控制情况的不断变化,原名录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当前动物检疫工作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启动了名录修订相关工作,历时四年多时间修订完成。

修订的名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前瞻性的原则制定的,既立足于原名录,又顾及行政执法的现实需求,体现了连续性和实效性。既充分考虑了面向国内动物防疫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又跟踪分析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动物疫病名录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情,遵循国际惯例,有利于疫情防控,也有利于促进进出境动物和动物产品贸易。另外,名录既关注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变化及新发动物传染病,积极参考新的技术依据,又将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名录实施动态调整,体现了前瞻性和灵活性。

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将按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严格做好进出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切实履行职责,保护国门生物安全。

七、质检总局公告防止巴基斯坦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传入我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报告,2013年1月1日至9月29日,巴基斯坦爆发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共确诊病例77例,包括15例死亡病例(病死率为19.5%)。为防止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传入我国,保护前往巴基斯坦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57号),质检总局公告要求:来自巴基斯坦的人员,如有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入境时应当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入境后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来自巴基斯坦的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邮包等应当无蜱、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媒介。承运人员应当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开展现场查验和卫生监督工作,发现有蜱类、鼠类等媒介嫌疑的,需按有关规定实施卫生处理等控制措施。

来自巴基斯坦的入境人员和交通工具负责人应当配合入出境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工作;当发现有上述症状者,须做好防护,并按规定采取必要医学措施。

前往巴基斯坦的人员,可以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或登陆质检总局网站(http://)卫生检疫与旅行健康专栏,了解该地区的疫情和有关预防方法。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口岸利用显示屏、广播和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告知出入境人员有关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疫情信息和防病知识,增强出入境人员防病意识。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又称为克里米亚―新疆出血热,是一种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引起、经蜱媒传播的病死率很高的急性病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热、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皮疹和出血(如鼻、口腔等黏膜出血)。前往流行区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与鼠类等啮齿动物接触;注意个人防护,防止被蜱叮咬;接触病畜或患者的血液、排泄物时应带手套;不要喝生奶等。旅行中或旅行后,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并在出入境时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

八、质检总局积极推进建立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简称“C-RapeX”)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今年以来,质检总局积极推进建立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简称“C-RapeX”)。该工作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口岸,在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运行。通过全面系统监测,开展科学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我国进出口产品中的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科学分析与评价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状况,针对性采取有效检验监管措施,有效保护国家安全和消费者权益。2013年11月,各级检验检疫部门累计截获进口质量安全不合格商品2918起。进口的不合格商品主要涉及矿产品、与食品接触制品、服装、机械设备及成套设备等,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已经依法对129起不合格商品采取退运或销毁措施,其余不合格商品经整改或采取其他措施合格后予以放行。

九、2013年度缺陷产品召回情况

1、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情况。

截至12月26日,2013年度全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130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375.97万辆,同比增加17.37%。其中,受质检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数量为196.13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52.17%。共实施轮胎召回1次,涉及产品47.18万件。其中,国产汽车召回58次,涉及车辆327.75万辆;进口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48.22万辆。

2、儿童玩具召回情况

今年以来,质检总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儿童玩具召回管理工作。

根据2013年5类儿童用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经缺陷调查,认定31家企业生产的31批次儿童玩具产品存在绳索、小零件、锐利尖端等方面的安全隐患。2013年8月,质检总局第113号公告,责令上述31家企业立即召回存在缺陷的31批次儿童玩具,及时消除了产品安全隐患,保护了儿童健康安全。同时,我们根据玩具市场购样检测结果,发现86种玩具产品涉嫌存在小零件、突出物、锐利尖端、危险夹缝、制动装置等不符合玩具产品安全标准的情况,立即部署天津、河北、福建、广东等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上述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产品开展了缺陷调查。涉及的38家玩具生产企业对41批次玩具产品实施了召回。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5

近年来,__办在__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行政,科学监管,便利通关,创新发展。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防控了埃博拉出血热等一系列传染病疫情传入传出__口岸,截获了地中海实蝇等大量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濒危保护物种,确保了供澳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了珠澳两地的繁荣稳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的主要经验是:把握三个抓手,推动__口岸检验检疫事业新发展。

__办坚持“抓好一套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的工作思路,从严要求,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班子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队伍战斗力和执行力,促进全办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抓班子建设,打造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

__办从领导班子做起,把“理论学习好、精神状态好、团结协作好、自身形象好、工作业绩好”确定为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坚持理论学习以提高班子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坚持民主集中制以保持班子昂扬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廉洁自律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率先垂范以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通过“四个坚持”促进了办领导班子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2015年初,__办设立了中共__办事处党组,在__局党组的关怀下,本办领导班子充实为5人,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更进一步提高了群体效能。

2.抓队伍建设,打造有执行力和向心力的干部队伍。

__办重视干部职工的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采取集中学习、党总支委扩大会、党支部会、党小组会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全办干部职工在学习中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人生观。在2014年底的延关工作中,我办干部职工响应上级号召,攻坚克难,坚决落实并圆满完成延关任务,体现了__办检验检疫人忠诚、担当、奉献、拼搏、团结的延关精神。

同时不断摸索创新科学管理模式,重视人才建设,建立以提高业务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机制和人才选拔、激励、交流机制,形成了积极进取、“能干事,干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大家精诚团结,聚精会神谋发展,在工作中想办法找出路,使检出率不断攀升,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

3.抓基层建设,打造群众满意度高、有公信力的检验检疫形象。

__办多年来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重视“群众满意窗口”,开展“巾帼文明岗”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积极推行“绿色通道”、“电子报检”、“直通放行”等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实施24小时预约报检,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服务;推行行政权力阳关运行,制定规范窗口制度,加强依法行政、依法施检的监督,设置投诉和咨询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开门搞活动,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努力塑造国门卫士良好形象,取得了较好成效。

__办一直积极探索创新检验检疫工作新方式,牢牢把握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努力实现监管服务效能的提升,并用维护珠澳两地稳定发展、服务社会经济繁荣进步的新成果来检验监管效能的成效。

1.科学把关,严防传染病疫情传入。完善以“体温监测为主、医学巡查和主动申报为辅”的查验模式,以入境检疫查验为重点,抓住“有效测温、系统排查、科学检测”三个关键环节,组建保健中心口岸工作部,聘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充实口岸现场医学排查,着力提升口岸传染病检出率,防止传染病疫情从口岸传入传出。

去年以来,国内外疫情形势严峻。__办承担了__口岸95%以上的来自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旅客的疫情防控工作,面对这样的压力,在国家质检总局和__局的部署领导下,我们科学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紧急部署,组织工作到位;部门合作,联防联控到位;平战结合,演练培训到位;落实检疫,监控措施到位;后勤保障,防控装备到位;做好服务,宣传提示到位。同时根据防控传染病疫情的要求,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建成入境负压医学隔离室。截至今年6月,我办共查验埃博拉疫情防控重点旅客6854人次,对其中1463人次来自疫情流行国家(地区)旅客进行排查。共排查来自或途经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发生国家的旅客1369人次,妥善处置了2例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和1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

2014年度__办共排查有传染病可疑症状患者825例,检出传染病确诊病例266例,其中检出登革热8例,占全国各口岸检出病例数的1/4,有效防控传染病传入__口岸。

2.改革创新,完善提升携带物查验手段。对旅客携带应检物和有害生物的特点进行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检疫工作。主动与海关沟通协调,提高旅客行李抽查比例。统一了查验设施、标识标牌和宣传资料的制作,规范了文明用语和执法行为,推动了动植物检疫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为提升检验检疫人员的业务能力,总结精选有代表性案例,圆满完成了《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查验工作典型案例汇编》的编制工作。积极探索“人-机-犬”查验新模式,配备生物物种资源查验操作台、植物检疫工具箱等,全面运行旅邮检电子管理系统,检出率大幅提高,真正做到了“查得出、查得准、查得快”。

近五年来,__口岸共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357批20种,仅2014年就截获了121种。包括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苹果异形小卷蛾、全国旅检口岸首次截获的可可豆象和__口岸首次截获的南亚果实蝇、灰豆象等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特别是2015年2月,__办截获了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果蔬“杀手”、检疫性有害生物——地中海实蝇。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中,酸豆黑脉斑螟为全国口岸首次检出,罗汉松赤枯病菌为__口岸首次检出。

3.科学监管,服务社会经济繁荣稳定。__办始终把供澳食品农产

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去落实,并不断探索监管新模式:深化供澳食品农产品风险分析分类管理,落实货物直通放行新模式,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同时,不断提高通关效率;着力建立和完善与产地局的沟通联系机制,形成完整监管链条;加强关检合作,与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大幅提升通关速度的同时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积极探索监测新模式,实现了验余样品100%返还,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切实为出口企业减负增效,促进了外贸发展。自澳门回归以来,__口岸连续无间断保证供澳食品农产品稳定供应,确保了重大质量安全问题的零发生,被誉为保障澳门食品农产品的“绿色生命线”。

__办组建了__局分支机构的首支法制工作队伍,积极组建业务督察人员库,建立基层法制工作制度。增设现场调查室、更新现场录音录像监控设施、购置执法记录仪,不但实现对现场执法行为全程化智能化的有效监督,也为对外稽查调查取证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组织人员编写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应知应会”知识,以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内部执法人员培训,制定年度法制培训计划,以化解执法冲突为切入点开展法制培训,规范执法用语及执法行为,提升依法行政形象,《国门时报》和__市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对外强化宣传,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多渠道宣传检验检疫法律法规。首次设计制作了全彩宣传册,全面涵盖了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行政处罚等宣传内容;积极联合多部门共同开展3.15法制宣传日、国门生物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在出入境通道增设了动植物检疫宣传展示柜,每年有数百万人次旅客驻足观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6

我市是霍乱的历史流行区,曾发生过中高强度的流行。近年来,虽然我市采取了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已连续多年没有确诊病例报告,但影响我市霍乱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加之近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o139型和o1型霍乱的散发疫情,在我市随时都可能发生霍乱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霍乱在我市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一是外环境中霍乱弧菌普遍存在。二是霍乱流行菌株复杂多变,多种亚型并存,不仅o139群霍乱发病地区不断扩大,o1群稻叶型和小川型近年来均有发生。三是改水管粪等治本措施进展尚不能满足控制疾病的现实需要,水环境污染严重,传播途径不易切断。四是农村地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难度较大。五是气候变暖导致该病全年都有发生。六是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其居住卫生状况和卫生习惯较差,更易于感染发病。七是霍乱疫情监测方面存在差距,个别单位肠道门诊流于形式,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样品采集后不能及时上送检测。这些情况的存在,提示我们要严格采取各项防控措施,不能存在麻痹松懈的思想,确保全年霍乱防制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控制目标

2016年,我市霍乱防制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的流行;力争将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三、对策措施

霍乱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主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一)流行前期的对策和措施

流行前期,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本地霍乱防制工作方案,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培训、药械和经费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1、制订方案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全市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制定好2016年度霍乱防制计划或方案,要科学分析本地区的疫情形势,特别是要针对气候变暖对霍乱流行规律变化,流动人口病例构成增加,食品和饮用水卫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2、加强领导,健全防控组织

各地必须加强霍乱防治工作的领导,由政府统一组织和协调,迅速成立或恢复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情处理小组,后勤供应保障组等组织,落实好有关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明确岗位责任制。其组成人员必须熟悉业务,有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市人民医院及其它市直医院要建立抢救指导组,负责全市危重病人的抢救和会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掌握全市疫情动态并做好现场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

在市、乡(镇)成立领导组织的基础上,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防治领导小组,以便迅速组织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处理和扑灭疫情。

3、逐级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霍乱防治是一项要求高、业务性强的工作,各单位要在上级培训的基础上,在4月1日肠道门诊开诊前,对本院和辖区内所有医护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乡村医生(包括厂、校医),组织开展以《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更新的技术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专项培训。培训要讲究实效,要将疫情形势、防制对策、技术措施及有关业务工作要求等作详细讲解。在培训全,全培训的基础上,对受训人员进行书面考核,以便真正掌握相关要求。通过培训,以统一思想,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各项工作,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4、药械准备

各地应当根据霍乱疫情形势的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病人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5、开设肠道门诊

各级医疗机构应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根据防制工作的形势和需要,可以提前开设或延迟关闭。各地应严格按照原省卫生厅印发的《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开设肠道门诊,开诊之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明确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的棉签和放置标本的碱性蛋白冻增菌液,制订严格的工作制度及隔离消毒制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治疗病房,开诊后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调查处理、消毒以及疫情报告和信息汇总等工作。市疾控中心加强对肠道门诊设置的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

6、开展外环境霍乱弧菌检索

根据《市外环境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方案》的要求,市疾控中心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4至10月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积极开展水、海(水)产品及食品监测工作,至少检测70份外环境标本[水体10份、海(水)产品(包括甲鱼、甲壳类、贝类、蛙类)50份(整体标本20份、涂抹标本30份)、食品10份],外环境及食品监测的细菌分离培养由市疾控中心完成,分离菌株及时上送至市疾控中心。

水系监测按照“水系霍乱弧菌监测技术规范”(附件2)进行监测,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填写“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附表5)。市疾控中心每月将监测结果整理录入“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月报汇总表”(附表6),每月3日前上报市疾控中心(未开展作零报告)。

7、做好预防性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省疾控中心的工作意见,在霍乱的高发、易发地区,可适时开展口服霍乱菌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

(二)流行早期的对策和措施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防病意识

在霍乱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各地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要突出宣传饮用水消毒、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有病到正规医院治疗等卫生常识,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做到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等。

2、强化疫情监测,力争早期发现病人,并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

(1)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全市各级医疗机应实行预检分诊制,保证腹泻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治,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肠道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在《市腹泻病人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腹泻病人(包括饮服人员,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年终总人口数的1‰。

(2)检索要求:各医院采集腹泻病人的粪便或/和呕吐物一律用碱性蛋白胨水保存,并及时送达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样便)必须用药前立即采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所有病人标本要同时作o1群和o139的病原检测。

(3)霍乱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的同时,必须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以上时,同时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市疾控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在以最快方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对病例或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署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等。

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及时按规定发出协查通报,进行跟踪调查,直至疫情解除,同时相互紧密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②疫情处理。

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治疗的同时,要迅速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卫生部门应立即按确诊病人进行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等职责任务,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力争霍乱病人就诊后不发生死亡;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填写“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1)、“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2);及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填写“密切接触者登记表”(表10),对疫点内相关人员采样并填写“疫点内相关人员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除按上述要求开展抢救治疗以及疫点处理外,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乡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腹泻病人主动查治工作,及时发现及时调查处理,村级卫生室不得截留霍乱疑似病人,应及时护送至乡(镇)卫生院;开展具有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

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外环境和食品检测阳性标本填写“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将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和及食品检测内容和结果整理录入“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

疫情结束后,应继续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以及重点人群的检索、外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辖区内的首例或局部暴发,市卫生局领导应到现场组织指挥疫情处理工作;首例病人由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组共同参与调查处理。

从4月1日起,市、乡(镇)均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畅通,以争取防治工作的主动权。

3、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扩散蔓延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地应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规范,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程工地以及船只集中的码头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并设立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4、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进一步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发现因延误疫情报告时间,主动查治腹泻病人怠慢,疫点疫区处理不严格等引起疫情扩散蔓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依法追究责任,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乡(镇)、村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水消毒措施。要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各种宴席、个体饮食摊点,食堂卫生管理,各地要做好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流行季节要落实禁止生食海产品的措施,严防霍乱经食物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蚊蝇孳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视灾害性气候的预报,提前做好抗灾防病的应急准备。

(三)流行高峰期的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在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力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病人应就近隔离治疗,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疫点内人群给予服药消菌治疗。疫区内要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卫生部门要组织医务人员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和治疗腹泻病人,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

2、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市卫生计生委要派出工作组和医疗队,协助当地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必要时请上级部门派员支持,以便进一步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严防扩散蔓延。流行季节市卫生局将组织人员检查各地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严肃查处。

3、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地区对分散式给水开展饮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以控制水型和食源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源型霍乱爆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依法严肃查处。

(四)暴发疫情的处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地各单位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时,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并随后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开展传染源追溯调查,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同时加强主动搜索。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录入个案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附件1: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5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四、保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霍乱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经多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各地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夺取夏秋季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建议各级政府以及村委会把传染病防治的任务和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2、经费保证。以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实施为契机,确保今年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实现防治目标所需的宣传、培训、发动、疫情监测、疫点疫区的处理以及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等工作经费。

五、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防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指标:

1、控制指标: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市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2、工作目标:即落实预防控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⑴组织领导:有组织、有预案、有部署、有检查。

⑵流行期间的准备:有培训计划和培训总结等相关资料,有防治药械购置,分发和领取资料。

⑶肠道病门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的肠道门诊应当布局合理,符合隔离消毒要求,按时开诊,登记报告及时准确,检索标本数大于登记数的10%、总人口数的1‰,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⑷疫情调查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传染源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疫区内查治腹泻病人有记录,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处理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确诊病例要立即在网络上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7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1、年上半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1-5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353例,发病率为171.3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265例,发病率为128.60/10万;丙类2种88例,发病率为42.70/10万。列前三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116例,占发病总数的32.86%;病毒性肝炎84例,占发病总数的23.80%;其他感染性腹泻63例,占发病总数的17.85%;

2、手足口病疫情情况:今年我县自4月5日发生首次报告病例后,我中心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管理,严格晨检等制度遏制疫情的播散,没有积聚性病例发生,上半年共报告25例确诊病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3、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甲型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县疾控中心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面防控。以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制定预案、强化应急技术及物资储备、增强疫情的监测报告等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了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截止6月30日全县排查登记出国人员56人,疫区入境人员12人,疫区入境人员居家医学观察管理12人,居家医学观察7天后,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已解除居家医学观察。甲型流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人,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已经解除医学观察。全县无甲型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报告。

4、肠道门诊工作

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年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家侧计划》的通知(卫疾控[]46号)文件精神,全县自5月1日起,4家县直医疗机构和6家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开设有肠道门诊。截止5月31日共登记腹泻病人50例,其中县直医疗机构共登记43例,检索41例,检索率95.35%;乡镇卫生院共登记7例,茅坪场镇中心卫生院送标本到疾控中心检索1例,检索率14.29%。

(二)免疫规划工作

1、免疫“冷链”运转工作。今年常规免疫“冷链”运转2次,“九苗”接种757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5907人次,加强免疫1665人次。“九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100.00%、脊灰糖丸99.66%、百白破三联疫苗99.48%、麻疹疫苗100.00%、乙肝疫苗100.00%、麻风疫苗99.47%、乙脑疫苗99.74%、流脑疫苗99.48%;乙肝第一针及时接种率为99.39%;加强免疫接种率为:脊灰糖丸99.67%、百白破99.74%、麻疹疫苗99.44%、麻腮疫苗100.00%、白破二联疫苗99.41%、流脑疫苗99.36%、乙脑疫苗100.00%。“九苗”实际接种率均在95%以上。

2、全县医保人员乙肝筛查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态势,使我县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节约医疗开支,根据《湖北省卫生厅2006-2010年乙肝防治工作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劳社()53号]批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批准,疾控中心承担对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员进行乙肝筛查和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上半年完成乙肝筛查4784人,乙肝疫苗接种4100人次。

3、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根据《预防接种管理规范》中的《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方案》具体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上半年共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10例,无预防接种差错事故发生。报告的预防接种副反应进行个案调查10例,及时上报10例,及时率100%;及时审核10例,审核率100%;卡片填写完整10例,完整率100%。

4、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资格认证工作。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人员每年要通过县卫生局考核、考试合格方能认证。今年4月县卫生局对全县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免疫规划知识培训、考试,考试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共培训57人,考试合格57人,合格率100%。根据《县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方案》对全县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点进行了考核,8个预防接种门诊和3个产科接种点考核均合格,合格率100%。

5、生物制品管理工作。根据《疫苗流通与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县生物制品进行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县疾控中心建有冷库,专人管理,确保全县生物制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全县“冷链”运转疫苗由县疾控中心用“冷链”运输车统一配送,专人负责,整个运输过程建立有温度监测。年我县一类、二类疫苗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入库和下发均在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和金卫信建立的《生物制品系统》按要求进行了数据录入,疫苗种类、入库、出库录入率100%。做到纸质账目、信息系统和仓库实物相符。冷库无过期失效疫苗。

6、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县预防接种门诊在完成了2005年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及安装完成预防接种刷卡系统后,年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也实行了金卡管理。今年4月金卫信公司为各接种门诊客户端软件进行了升级,所有预防接种信息均能上传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器。我县真正实现了目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微机化管理。

(三)艾滋病防治工作

1、艾滋病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今年4月份,县政府与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使相关部门明确目标明确和责任到位。

2、1-5月对2396人开展HiV抗体检测,检测出1例HiV感染者。

3、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娱乐场所195家,从业人员475人,均实施了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4、我县自年以来累计发现7例HiV感染者,目前管理的HiV感染者有5例,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每3月一次的随访,并对新发现的1例aiDS实行了抗病毒药物免费治疗,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四)结核病防治工作

1、县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了今年的财政预算,对我县今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了有力保障。县疾控中心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病治疗政策,使我县结核病防治政策与技术策略得到了全面落实。

2、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得到很好实施。年上半年,共接诊登记疑似肺结核病人583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4例,完成全年发现任务的55.83%(134/240);对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严格按照《指南》规定的化疗方案落实了免费抗结核治疗。年登记治疗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3.24%,疑似肺结核和肺结核病人报告率为100%,转诊率为98.61%,转诊到位率为77.93%;病人追踪率为100%,追踪到位率为96.42%。

(五)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查螺。开春以来,春季查灭螺工作便已展开,上半年螺情监测调查了两个乡镇,调查钉螺村7个。共完成查螺122.38万平方米,查螺任务完成率81.59%;调查环境786处,调查框数17740框,没有发现活的钉螺。

2、灭螺。对历史钉螺点旧县村肖家院子和安鹿村何家榜进行一次药物灭螺,灭螺面积共7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70%。

于5月份对旧县镇安鹿村何家榜历史螺点进行了水利工程灭螺,历时近1个月,投入资金15000余元,建U型渠72米,硬化地面20平方,彻底改善了钉螺孳生环境。

(六)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1、按照《湖北省碘盐监测方案》认真开展碘盐监测。我们随机抽取花林、旧县、茅坪、荷花、河口5个乡镇300户居民食用盐进行半定量检测,未发现非碘盐。共抽样300份,碘盐合格率100%。同时在抽取碘盐的五个乡镇共抽取尿样100份送到市疾控中心检验。

2、疟疾监测。在全县9个医疗单位开设发热门诊,于5-10月份开始,对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5月发热病人323人,血检322人,血检率99.69%,占全年任务的10.73%。

3、消毒杀虫工作。今年4月共对我县手足口病疫点荷花慧心幼儿园进行了终末消毒,环境喷雾消毒面积达750平方米,消毒后经采样送检均达到合格的消毒效果。

(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切身权益,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疾控中心职业病体检工作专班,按照体检程序认真检查。上半年我们对67家有职业危害的煤炭、磷化、硅石、铜矿企业共4134名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通过体检发现尘肺观察643人,检出率15.55%;疑似尘肺待定276人,检出率6.68%。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目标管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县政府在年初与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防治工作纳入到年卫生目标责任管理。一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免疫规划、应急物资储备等专项经费,并逐步拔付到位。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医疗基层,督导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明确提出防治甲型流感是项政治任务,要高度警惕、严密防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各个环节做到无缝对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确保全县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强相关部门联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我们建立了重大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和配合。每年我们与公安、民政、教育、农业、水利、工商、财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特别是与农业部门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上,更是紧密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掌握疫情。在与相关部门配合的同时,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疫情,相互通报疫情和信息,随时掌握周边县市疫情动态,必要时采取联合行动。由于我们措施得力,防范严密,如手足口病未在我县大流行。

(三)合理划分任务,定期督导检查

在年初,CDC就将各项任务科学合理的分配到相关单位和科所,在分配任务的同时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进度。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采用不同的督导方式。如用电话督导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场督导免疫规划、传染病、结核病等,以文件形式督导疟疾防治工作等。年县卫生局和县甲型流感防控指挥部组织由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组成的督导检查专班对全县医疗机构、学校和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三次,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随时督察。做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留漏洞。由于不同形式的督导,促使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普及防病知识

一是结合创卫工作,全方位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心健康教育所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承担起全县健康教育业务技术指导工作职责,全县现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40多人,按照《省级卫生县城标准》,结合贯彻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县全面展开。如各级学校均开设有健康教育课,各级医疗单位、社区、各行业及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经认真考核评选表彰出10家“无吸烟单位”。

二是县疾控中心根据季节性传染病发生特点办有宣传专栏四期;在甲型流感防控期间发放《致全省居民的一封信》共9万份、甲型流感预防与治疗手册100本,在网络上发送2篇宣传资料,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甲型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以及可行防护措施,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告诉大家甲型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了我县广大群众对甲型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是利用卫生主题宣传日广泛宣传防病知识,增强民众的防病意识,提高防病能力,让他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在“5.15碘缺乏病宣传日”,由卫生局组织疾控中心、县盐业管理局、经济商务局联合在中百仓储门前举办了一场以“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同时荷花卫生院、茅坪卫生院也分别在荷花镇凤翔宾馆和茅坪场镇中学门前设有宣传点。宣传活动中,市民踊跃观看展牌、展品,索取宣传资料,并现场进行碘缺乏病知识问答题答题活动,发放了活动礼品(碘盐、手提袋、围裙等),赠送碘盐200余公斤。我们还将80年代拍摄的碘缺乏病人的黑白照片20张贴上展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加强应急工作领导,提升应急队伍能力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应急组织。县疾控中心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与应对工作专班,加强对各类应急工作的领导。应急应对处置工作专班下设流行病调查组和疫情信息组、疫点疫区消毒与消毒技术指导组、检验检测组、宣传教育与后勤保障组。分工明确、责任到组、各负其责。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24小时疫情信息收集和及时处理,专班工作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是制订预案,加强应急知识培训。为保证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科学、规范、有序处置,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县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制预案》、《县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县突发人间禽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县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县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县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县血吸虫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县甲型流感防控工作预案》等一系列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并将各类预案汇编成册,发放各医疗机构组织学习,保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做到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处置科学。

为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疾控中心以例会、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县直医疗机构及乡镇疾控人员、个体医生及福利院院长开展应急知识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共培训160人。培训内容包括《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甲型流感诊疗方案(版)》、《甲型流感预防控技术指南》、《甲型流感疫情报告管理》、《甲型流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甲型流感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同时对各乡镇公共卫生人员进行了应急演练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专业人员应急技术水平,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的要求,及时科学规范处置,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县疾控中心在原有物资储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针对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储备了防护用品、消毒药品、消毒药械和应急箱、采样箱等。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应急演练,一旦发生疫情,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疾控中心着眼长,从安全出发,投入近4万元,在鸣凤镇双利村的孙家岗原血防站院内,新建一栋消毒药品专用仓库,建筑面积120多平方米,共3间。按照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标准,该仓库具有防潮、防盗功能,同时消毒物品可分类储藏。

四是建立完善网络直报系统,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了覆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医疗机构的突发事件和疫情报告信息网络系统,按村卫生室向当地乡镇卫生院电话报告,县直医疗机构和卫生院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制度,实现了县、乡(镇)、村准确快捷三级信息报告联网。

县疾控中心配备一台专用电脑、2部移动电话和1部固定电话用于突发疫情处置,各医疗单位均配备有电脑。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如何进一步强化乡镇公卫部枢纽作用、村卫生室的基础地位和网底作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疫队伍有待探索和加强。

(二)疾控队伍急需充实

随着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期望不断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发生的任务不断加重,目前我县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工作职能不断增加状况下,如何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是目前重要的困难之一。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8

由于气候变化异常和畜禽的流动性增加使疫病的传染源越来越复杂化,实行免费防疫后动物防疫人员的责任不到位,防疫工作出现漏户、漏针现象,加之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防疫意识不强,防疫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致使畜禽免疫率下降,我旗个别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疫情。为扎实有效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促进全旗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根据自治区和通辽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安排,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抓好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主的疫病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和工作责任,保证重大动物防疫工作有序、有效、有力进行,确保我旗不发生疫情,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各(场)要认真组织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消毒等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旗农牧业局要积极组织动物防疫站、嘎查村级防疫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逐村逐户逐畜进行防疫,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原则,做到“不漏嘎查村、嘎查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禽不漏针”,坚持做到“一畜、一针、一证、一标、一档”,建立免疫档案,为产地检疫工作奠定基础。全面落实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的免疫密度和建档率全部达到100%,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动员。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群众防控自觉性,提高防控能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和印发宣传资料、书写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群众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发挥养殖户为防疫工作的主体作用。

(二)确保疫苗安全。采取向上争取项目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基层动物防疫站建设,配齐防疫的相关设备,确保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

(三)杀灭病菌隐患。组织养殖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彻底清除圈舍周围易滋生病菌的垫草、垫料污物。同时加强消毒灭菌、通风和清粪工作,为畜禽创造一个洁净良好的环境,保障畜体健康,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四)做好疫情普查和疫病监测。各(场)要对每个行政嘎查村派驻疫情监测员,对养殖大户派驻疫情联络员,及时发现并按规定程序报告疫情,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五)加强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规定,即对病死畜禽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要在动物防疫人员的指导下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牲畜交易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管理。旗工商、商务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整顿,规范牲畜交易行为,使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市场检疫,严禁患病牲畜和染疫牲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要防止外疫传入。从当前全旗疫情发生的特点看,疫情大多是外地进入,购买牲畜不加隔离措施而引起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购进的动物必须隔离观察15天后方可混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防控责任。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政府负责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和组织,要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基层动物防疫站人员包嘎查村、防疫员包户制度。在搞好宣传动员工作的前提下,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普查登记和动物免疫协调工作,确保防疫密度,确保当地不发生疫情。制订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9

一、预案适用范围

县交通运输系统

二、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领导

县交通运输局成立病毒肺炎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二)主要工作职责

设立病毒疫情检疫站点,对乘坐车、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旅客进行疫情检测,全力阻击疫情传播途径,发现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时,迅速留置隔离了解疫情,及时提出应对方法,做出紧急避险措施;保障疫情防控应用物资(防护用品、防护器具、样品等)、应急处置通道畅通;做好汽车站、码头等人员紧密区域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配合县卫生部门疫情防控工作。

三、预案启动

当发现病毒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县交通运输局应对病毒肺炎领导小组,立即向县病毒指挥部报告并按照要求,在卫健委的指导下,启动预防病毒肺炎应急预案。

四、应急处理主要措施

(一)发现病毒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县交通运输站点负责人及员工应镇静、不慌乱,及时向县交通运输局病毒肺炎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拨打县防疫站电话:0550-5011337,配合防疫部门做好隔离和防护工作,最大程度保证旅客的安全。

(二)县交通运输局病毒肺炎应急领导小组视情况对车站采取继续运行、部分运行或停止运行等措施。利用车站现有设备做好疏散工作避免二次感染。

(三)做好后续免费退票换乘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旅客的出行。

(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消毒清洁工作,卫生部门确认相关场所达到卫生标准。利用官方媒体向公众发声,恢复运输站点的运行。

五、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和日常运营工作

(一)系统各单位要做好行业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场所、设施通风、消毒和清洁,尤其做好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确保一线服务人员身体健康。

(二)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引导工作,对于进出车站、通过检疫站点车辆上人员旅客体温测量,发现超过正常人体温度的人员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及车站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手套,并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对于旅客和工作人员的发热情况,县汽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公司必须每日向交通运输局病毒流感应急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在客运过程司机发现有旅客感觉不适应,应及时停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拨打相关电话;对公共交通工具、候车室等要进行消毒保洁,要严把关,阻击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做好公众健康的宣传教育,做好个人卫生,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六、工作保障

(一)根据卫生监督机构要求及时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理小组立即投入工作。

进出口动物检疫案例篇10

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我国的影响尚未消除,牲畜w病又在部分地区有所抬头,畜牧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了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现就做好20**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今春全区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从2月27日开始到4月20日结束。其中,2月27日至3月8日为宣传动员、组织准备阶段,3月9日至4月15日为集中防疫阶段,4月16日至20日为查漏补缺、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工作目标是:继续以“一疫(口蹄疫)、二瘟(猪瘟、**城疫)、五病(禽流感、家畜布鲁氏杆菌病、牛结核病、狂犬病、羊梭菌病)”为防治重点,其它疫病因病设防。种禽场、规模养禽场、养禽密集区、候鸟迁徙栖息地、水网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家禽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城疫程序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二、工作重点

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和《**省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全面抓好基础免疫工作,确保免疫效果和免疫密度。

(一)全面抓好基础免疫工作。各镇、乡、办事处和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执行《动物防疫法》,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组建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机构,做好疫苗的组织调运,派驻防疫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做到组织领导、疫苗药械、技术队伍“三到位”,努力提高免疫密度,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强制免疫任务。特别是要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w病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要对辖区内所有禽只全面免疫,要确保种禽场、规模养禽场、养殖密集区、候鸟迁徙栖息地、水库、渔塘等重点区域的家禽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牲畜w病防控要坚持“五强制二强化”(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强制封锁、强制检疫、强制消毒和强化疫情报告、强化防疫监督)综合防治措施,积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实施强制免疫,同时加挂免疫标识耳牌(耳标),填写免疫档案。同时,要积极推行猪瘟、**城疫程序免疫和狂犬病的免疫工作,确保区内不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二)抓好疫苗供应,提高免疫质量。春防期间,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做好疫苗的计划、组织和供应工作,要把好关口,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区畜牧兽医部门要及时做好疫苗的计划、组织、调配和供应工作,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加大对兽用疫苗的监管力度,确保组织供应的疫苗是农业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确保疫苗按时保证质量足量供应到防疫第一线。

(三)强化防疫档案管理,加强疫情监测监控。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一律使用全市统一的《**省动物免疫档案》和《**省动物免疫登记册》,认真登记,加强畜禽免疫标识、养殖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达到“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目的,将动物疫情控制在源头。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监控,特别是在高致病性禽流感、w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两个不动摇”:即坚持动物疫情观察员派驻制度不动摇,密切监控疫情动态;坚持依靠群众监测不动摇,广泛宣传普及动物疫病防治知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准确掌握疫情信息,做好疫情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提高预警预报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四)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各镇、乡、办事处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健全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认真贯彻《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的职责,做到有总体要求、有具体措施、有明确责任、有物资保障,做好应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有疫情发生或外埠疫情传入,要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原则,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五)加强检疫监督,严防疫情传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畜禽及其产品流通和输入的监督检查,严格按规定查验动物免疫标识和《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采取以“查、堵、处”为主的综合管理措施,规范检疫程序,严把入口关,严防外埠疫情传入。同时,要切实加强动物检疫和防疫监督工作,对集中出栏或调运的畜禽,要到场、到户检疫,不得漏检,发现染疫畜禽及其产品,必须依法处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区农业局要积极配合工商、卫生等部门,对集贸市场、养殖场、冷库、畜禽类产品加工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对逃避和抗拒检疫以及贩卖病死禽的,要依法处理。

(六)规范管理,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各镇、乡、办事处要认真贯彻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汉台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范疫情报告和疫情处置工作。特别是对疫情监测工作中发现的可疑情况,要立即上报区紧急动物疫情控制委员会办公室,由畜牧中心派专家组到现场临床诊断,初诊为疑似病例的要按规定程序采样送检和上报。对按程序确认的疫情,要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坚持“早、快、严”的原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果断、规范处置疫情,切实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确保动物防疫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加强领导。各镇、乡、办事处及区、镇、乡畜牧兽医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增强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做好春防准备。畜牧兽医部门要备足疫苗药械,培训好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工作暂行规定》,落实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干部分片包干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夯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基层兽医站要全力以赴深入村组、养殖户逐户逐畜实施防疫,兽医卫生监督部门要做好动物防疫监督和市场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确保春季防疫顺利开展。

(二)落实防疫经费。各镇、乡、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对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按照畜禽存栏和动物防疫计划,合理编制动物防疫经费预算,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正常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