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十篇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十篇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6:46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衔接 创新

一、认真解决好过渡性教学

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1.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开学初由学校领导与实验班教师向学生、向家长讲清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在于增长才智,自学是时代的要求、四化的需要,使学生愿意自学,让家长支持自学。

2.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

3.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层次学生的辅导,以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二、做好课堂环节性教学

常规环节为: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贯穿全过程。

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地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再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画龙点睛的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三、狠抓开始阶段的实验性教学

1.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程序。

首先明确要求,了解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对比统编课本,介绍实验教材的特色。

然后,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可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

接着,让学生掌握做题和核对答案的工作,指出做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核对答案应做到的几点。

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

在自学的开始阶段,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拟好读书提纲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好方法。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有了读书提纲,学生就能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握住一节课的内容;有了读书提纲,学生为了搞懂教材内容,就不会走马观花地阅读教材,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

开始阶段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最初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能抓住教材的要点和中心;逐渐对阅读教材中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收获、体会,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都要有所反映。

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

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总结:

(1)按读书提纲进行总结,概要地讲解说明或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读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议一议,再总结。

(2)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在阅读教材中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和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注意引导、分析。

(3)就一堂课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先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

(4)引伸性的总结,即把教材内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还可作适当提示。

5.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2

“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养成了阅读课本的习惯,掌握了阅读课本的方法,自学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即学生的“先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

1使学生明确阅读物理课本的作用

学生只有明确了阅读课本的作用,才能树立对阅读课本的正确认识,教师应该在物理序言课的教学中,就要有目的的强调阅读物理课本与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课本能丰富我们已有的感知,通过阅读课本可以矫正我们平时形成的错觉,通过阅读还可以使我们弄清各个知识点的真正含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再通过实例说明使学生懂得“理解物理知识需要认真阅读物理课本.”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主动地阅读课本,提高预习的效果.

2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预习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当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教师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预习问题,恰当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预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时,可提出:听自己的录音时,往往感觉不象自己的声音,可是别人听着就是你的声音,为什么呢?在预习《运动的快慢》时可请学生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在预习《大气压强》时可请学生做一做“纸托水杯”的小实验等.初中物理几乎每一节都可以讲个故事说句俗语、或提几个有趣的问题、或是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本.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急于讲解答疑,而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启发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自己再去课本中寻求答案.如果很快得出答案要适时加以表扬,如果还不能得出答案,教师再给其设计几个问题作为台阶,直到得出答案.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阅读的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

3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不是学习不努力,是因为他们不会学习”.“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就需要多阅读,就象敏感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的暴光时间一样.”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发.以前一直觉得阅读是文科的事情,和学习物理好象关系不大,事实上阅读既是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定律、实验原理等知识的认知、理解、应用的重要要求,也是考试审题的最有效手段最基础方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物理课本中,有作解释、说明的文字语言,有表达公式、计算的数学语言,还有由插图、照片和图像等构成的图像语言,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反复阅读物理课本.一般要按“粗读――细读――精读”的方法去研读课本.对于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了解”或“知道”的相应预习题,学生往往通过粗读的方法就能基本解决.而需要学生“理解”或“方法类”的预习题就要学生进一步去细读,结合预习题,仔细的阅读课文,细心的体会得出物理概念或规律的逻辑推理过程.对于重要的概念或规律中的关键字句,要不惜咬文嚼字,弄清它的含义、成立的条件、适用的范围等等.一些“应用”要求的问题还需要学生再次精读,与前面学过的相近的知识进行联系、对比.如:在学习《电磁感应发电机》一节时,我在前一天布置了三道预习题,(1)看书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如何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写出需要的器材和方法.(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有关?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可以看出,第一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解决,因为只要看书,就能找到答案.而第二题有不少学生只写出了实验结论(通过查阅其他学习资料获得),并没有真正去看懂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没有去思考探究过程,探究需用到的方法.第三题教材也只给出了探究方法,结论要通过实验现象才能得出,但学生也大都通过其他资料找到了答案,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其实,学生如果在预习时,能够联系一下前面刚学过的“如何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的两种方法,就不难得出了.

4加强阅读的检查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3

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的教学工作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初步学会记叙文写作。引导学生逐渐更新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二、学生状况分析

班里的学生原有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因此新学期中,应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

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主题单元的编排结构,就是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文学常识、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栏目的开设等,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四、教学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阅读教学:

1、朗读、默读并重,提高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

2、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其感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二)口语交际:

1.尽力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

2.注重实效演练,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习得交际的技能;

3.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学生交际的潜能;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不断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

(三)习作:

1、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中成文。

2、在主题单元中获取信息,借鉴写作思路和方法。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能力,“评——改——评”相结合,使学生养成了自改、互改、讨论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风气、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继续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方面,培养本册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以往所提的习惯要常抓不懈。

2、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3、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来。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要求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语文素养。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4

一、理论依据

1.学习认知理论

人的认知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不同的认知通道进行加工、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它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帮助他们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活动影像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为阅读教学创设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听的、可视的动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构建主义理论

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参与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3.学习兴趣理论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兴致勃勃,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产生满足感。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运用视频、声音、图片等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中,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产生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步骤

本文以牛津英语7a“Halloween”Reading第一课时为例,探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有利方面。

1.有利创设教学情境

人们总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环境中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不同的语言对词、语言、语调节奏及说话方式都会产生不同影响。在英语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而且多媒体的声音、图片等信息又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课堂导入阶段,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美国儿童庆祝万圣节的短片或图片介绍。结合新课内容,提出问题:

(1)whendoamericanshaveapartytocelebrateHalloween?

(2)whatdotheydotocelebrateHalloween?

(3)whydothechildrendressupatHalloween?

短片、图片的呈现,符合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很容易就被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上,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的提出,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把现实生活和语言知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为阅读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增加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里,教师只是依纲靠本按部就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运用,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而且其逼真的画面、清晰的文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继而引出每段的细节与内涵。教师可以利用Flash的形式把每段内容分批次呈现给学生,并根据每段内容提出更为深入的问题:

(1)whatdoeswendythankmilliefor?

(2)whenisHalloween?

(3)Howdochildrenfeelaboutthisfestival?

(4)whatactivitiesdotheydoonthefestival?

(5)whatdotheyenjoyattheHalloweenparty?

Flash的播放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由于生动的动画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记忆效果也相对增强。相比过去的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另外,学生不仅可以跟着屏幕上的句子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同时Flash的图片、动画效果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动画效果的朗读辅助,问题由浅入深地提出,可以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学到知识,加深对整篇文章理解。

3.有利进行分层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个性发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中等生,以至于出现接受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现象。而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进行同步分层次教学,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课文的复述。鼓励a层次学生脱离课本,看图片或关键词(如Halloween,october31,dressup,shout,trickortreat,give,specialday等)进行课文的复述并加上自己的个人观点;对于B层次学生,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以pairwork和Groupwork的形式自编简单的对话进行课文复述,给他们足够的表演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读英语,让他们模仿Flash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操练,使他们真实地参与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从而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应用思考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多媒体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切忌形式主义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性的运用。避免一会儿用这个片段,一会儿又用那个片段,表面上看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主导地位。如果教师过分地依赖就有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切忌走马观花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增强英语课堂的容量。但是,教师必须要量力而行,不能不顾实情把收集到的知识点全部带进课堂塞给学生,造成课堂容量过大,学生负荷太多。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实效,善于捕捉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并加以黑板笔记形式,让学生牢记教学内容。避免一节课下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图片、影像,而真正的重点反而印象不深。

3.切忌学而不思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5

一、学案课前预习分层

教师在每一次授课之前,进行详细的分层学案预习设计十分必要,每一次的教学目标都需要让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事先做好不同的课前预习准备。分开来看,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自学完课文之后,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除此之外,还可以试着发展课外兴趣爱好,例如在完成预习作业之后进行课外拓展,查阅相关资料等。但是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就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其能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并且思考课文后的问题,如还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但是对于后进生,则要求他们把课文初步阅读几遍,达到增强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的效果,并且能够努力完成预习环节的基础题目。

二、学案课外辅导分层

1.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辅相成

集体教学主要面对占大部分的中等生,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学习目标,仔细地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会感觉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而个别辅导主要针对的是优生和后进生,因材施教。如在古诗诵读的课程中,优生不仅需要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而且需要了解诗歌的背景等相关内容,并且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背诵并能够正确流畅地默写。而后进生一般只要求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能做到背诵和默写有名的诗句。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辅相成

教师不但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单独的启发和教育,不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且对于课堂上一下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在课后及时为学生解决,并且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课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型的练习和与课内有关的阅读,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拓展练习,方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

三、学案作业设计分层

由于所有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如果在学生有差异的情况下,但是所做的作业却没有差异,就势必会造成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但是程度较差的学生却难以接受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并处理好这种差异性,在作业的设计上体现出难易的差别,从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且较为轻松地完成作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在《春的消息》一课的教学中,不同的作业体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1)摘抄你所看到的描写春天的词语。这样的作业重点在于巩固语文基础知识。一般来说,比较传统的作业都是让学生进行反复抄写,学生通过抄写机械地加深记忆,难免觉得乏味。如果能在做这一类作业时,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自主自发地寻找答案,阅读后再抄写,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课文中摘录与春天有关的句子。这属于开放式的作业形式,目的在于在无形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时,必须自己主动地去收集和诵读有关春天的诗句。把课堂上狭窄的语文教学空间无限制地延伸到课堂以外,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而且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有帮助,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学案评价分层

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倡“进步就是一百分”的激励方法。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都应该恰当地给予一定的鼓励。而学案分层评价,就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促使他们不断肯定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最终更上一层楼。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关键。它集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的表达、思维分析和创新思维、写作、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教学指导于一体的重要教学过程此,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上下了一番苦工夫,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批阅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语文阅读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

1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定义

语文批注式阅读具体来说,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让学生与文本正做到亲密接触,边阅读边思考边批注,可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法,也可以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精彩段落,还可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对某段落进行改写,或者与其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等等。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可太过统一,在必要的方法指导下,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形式可不拘一格,随意性可以强一些,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批注式阅读教学为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阅读对话教学理论提供了实践指导性。课前学生批注作品,需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教师备课时批注作品,也需要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课堂交流所作批注的时候,又会有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课后的反思批注阶段,对话主体在彼此的思想碰撞之后,重新审视自我、认识生活,又会有学生自我的对话、教师自我的对话等等。那么建立在对话理念基础上的批注式教学,注重合作性的学习,注重平等交流中学生主体性的加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精神,无不彰显对话理念的精髓。

2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作品的阅读者、欣赏者,是作为独特的个体而存在的,作品中的空白点,就应该是他们批注的切入点,就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作品新意,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作品的多元解读。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认真研究,为改进阅读教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发展,但由于课改仍在初始阶段,摸索阶段,各方面经验不足,阅读教学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

2.1忽视研读,流于形式

批注式教学是对课文进行非常精细的加工,由于一些学校注重加快完成教学任务,进而一些教师将批注阅读教学归于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揣摩研读时间,以深入理解文本,切不可满足于阅读形式之后便施教。但事实上却是,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忽略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研读文本,不让学生读好课文、深入思索就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是无视学生存在的表现,是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无法激起他们的创造性,只能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阅读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

2.2极力求同,排斥“异说”

在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极力追求所谓“标准答案”,虽然口头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最后仍会统一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之下,对不符合预设结论的表述则干干净净地剔除,最后造成一种千人同声、万人同言的教学局面。这种所谓的标准化答案删除了学生对文本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过程,扼杀了学生鲜活的个人情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很难体会文学鉴赏的乐趣,也感受不到审美所带来的精神的愉悦,最终结果势必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原动力。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还未广泛使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每一节课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在使用批注时,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3.1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更是要拾级而上,层层推进。否则会欲速不达,收效甚微。例如在初中阶段教学期间,初一阶段,重在知识的储备,宜多阅读,多背诵,拓宽视野,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文学文化常识,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的各自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做一些简单的批注,教师只讲方法,印发范例,不做过多限制,学生批注的随意性可更大一些。初二阶段,可确定相对具体一些的目标,哪些文章要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提前圈定,每一课重点训练哪一种批注方法,也要做好预设。当然,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提高。初三阶段,教师再次放手,让同学自由批注,鼓励自创新的批注方法,批注范围也可由教科书向课外读物延伸。总而言之,就是由“放”到“收”再到“放”,将教学目标和批注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批注习惯,激发其创造性,力求一课一得、拾级而上、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3.2多元辅助,灵活运用

与任何一种阅读教学方法一样,批注式阅读教学有自身的优越性,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虽然这是比较贴近文本的一种阅读教学法,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批注式阅读教学也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它真正施行起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批注的话,势必使学生疲惫不堪,或失去新鲜感,所以必须与别的阅读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有时以批注法为主,有时以批注法为辅,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会使整个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局面。

4结束语

好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导之有方,授学生以“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这种良好习惯,弥足珍贵,效果亦佳,相应的教师的辛勤付出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阅读,是与人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阅读教学最质朴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喜欢读书,并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取最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7

课题研究方案

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是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初中改造教学过程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是其研究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全面落实《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贯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提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特制定此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宏观领域)

2001年,我国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以来力度最大、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新课程实施至今,许多难题、瓶颈问题亟待攻关,特别有待于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与验证、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面临着系列新问题。尽管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了这么多年,许多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新课程开辟的新的教学领域。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这类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基本点。

2、教学的实际情形(微观领域)

考试的内容和样式成为强有力的隐性目标,怎么考试就怎么教,教育的功利目的太强势,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和考试之间到底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矛盾逻辑关系,要认真研究。

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主要受高利害的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师在这个领域严重失语,而这类高利害的考试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听到一线教师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建议和诉求。

3、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形

一是同类型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试评价方面,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多数人能够认可的实施方案和示例性成果。第二是缺乏整合,缺乏以实践为基础、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认真研究与实验的平台。

4、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的要求

2008年8月,历城区教育局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试行)》,规范初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提出:让教学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基本理念,要求塌下身子改造教学过程,继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规程》的引领下,全区开始了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探索。

2010年8月区教育局开始建设规范的学科教学活动,在修订《规程》的基础上,颁发了新修订的《济南市历城区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体,将规程落实在学科教学的过程,目标是建立各学科教学的规范体系。区域初中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方案强调:教学过程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考试评价与反馈五部分构成,因此,对“考试评价与反馈”的改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1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初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为规范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其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2012年3月30日,在教育局规程和语文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的引领下,“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方案”制定,为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的可行性上提供了保障。

纵观历城区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适切的学习目标来科学命制试题,试题难度过大,科学性不强。

2、检测试题命制粗糙、随意,形式单一,内容单板,缺乏创新性和探究性。

3、试题结构模式化,试题材料陈旧化,题型设计单一化,试题答案标准化。检测试题很少根据学生实际设置选做题。

4、许多试题没有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不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5、阅读试题的考查中出现考点重复,试题设计不科学,开放性试题没有处理好“放”与“收”的问题,出现了毫无边际的主观试题。试题形式只要以简答的形式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不够。

6、阅读试题的设计中也严重出现了“就此文出此题”的情况,缺少对学生迁移拓展能力的考查。在试题题干的设计引导上缺少语文特有语言魅力,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上述问题,影响了教师检测所应该达到的效果,不利于更好地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提高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意义

语文教学与评价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一对矛盾。按照新课程精神教学,又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迎合考试又阻碍国家新课程的实施。这对矛盾,长期困扰着学校、教师和学生,引起无数家长的不安,也是社会对基础教育意见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研究,目的在探究语文新课程的教学规律,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并在二者之间寻求能够缓解矛盾、两全其美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之路。从而为区域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造画上圆满的句点。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对语文教学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根本属性是人类智慧复演的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教与学统一和学科规律。对语文学科而言,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定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同时规定: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即教会学生会读书,能写作;丰厚其文化和精神;构建起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课堂要尤其注重学生对教学重难点部分学习方法的构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语文思维的培养;尤其注重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语言的品味和赏析,形成个性化体验。语文教师要努力把握整个学科规律,自觉敬畏课程标准。

(二)研究目标

基于对课题“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的理解,本课题研究力图达到以下目标:以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为指导,基本建立语文新课程标准统领下的语文教学过程规范体系,研究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学生合作学习中薄弱环节的改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对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带动对中考语文试题的研究扩展到对初中语文考试命题的性质和作用、结构和功能、程序和要点、原则和导向等理论层面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我们教师平时测验和考试命题的科学性,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命题的“科学性”界定为试题设计的情境性、层次的基础性、智能的自觉性、题型的开放性、选材的规范性和教育的综合性。如语文试题的教育性不能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在测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考查其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水平,即命题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是环环相扣的,对考试试题的研究必然会引起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其他四个环节的审视和研究,这些研究是相辅相依的,该课题的研究是以考试试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四个环节质量的提高,以之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使教研组成员的专业自身发展更上一层。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评价改革进行综合研究。包括中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和平时学业合格性的考试、诊断式考试、过程评价式考试等等,如何科学实现科学评价,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什么样的评价内容,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语文课程教学起到正确导向、积极督促的作用,使考试评价客观有效,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

根据本课题的实践性质,列出如下10个子课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

这些子课题从教学和考试结合的角度切入,较为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总课题的基本研究领域,主旨明确,提出了一线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冲击力,受到老师们的普遍欢迎,觉得做这种课题是在做自己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这个课题的最大特点,是与常规教学同步,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到目前为止,以上10个子课题,都由本校语文教师专项承担,定点突破。

现在的问题是,课题立项后,该怎么做。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进行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和研究层面上要着重注意哪些问题,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探索,才可能让这个课题做得有意义,这需要我们共同思考。下面我列举一些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内需要重点探讨的系列问题。

(1)检测如何体现对过程的评价,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诸多难点的有效的钥匙,如何测评阅读过程、写作过程,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等等,都应作为研究重点。

(2)写作教学要把写作教学做成学生发展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生命的需要,这样的目标只能通过有创意的表达、个性化的表达路径才能达到。研究和实践如何把作文同学生的理性世界、感情世界真正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把写作文做成一种技术活,只在作文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3)综合性学习是新的教学领域,要研究怎样设计和实施才能接近课程设计的理想状态。

(4)语文知识教学怎样走出误区,怎样使这种过去的无效教学真正能够具备支撑学生阅读和写作功能,能够发展学生智慧。

(5)什么样的考试是合科学、合人心,真正实现考试功能的?

(6)怎样兼顾语文测评中显性的近期效益和远期的隐性效益,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行方式及步骤

(一)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辅以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资料分析和比较法、调查问卷法、经验总结法等。

实证研究法即通过试题命制过程中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在教学事实中发现问题,然后对教学事实的分析归纳,寻找改造教学问题的规律、方法,在新的教学事实中运用得出的规律和方法,验证改造的效果,这是本课题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

行动研究法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使研究与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落实于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上。

(二)课题研究的运行方式。

1、全区维度。教研室从全区的层面基于学科对教学过程改造进行研究;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员以突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进行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学科建设的评价系统。

2、学校维度。学校以语文学科改造教学过程系统策略研究为主线,进行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构建学科教学过程的行为系统和评价系统。

3、级部维度。以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的研究为主线,研究适合各级部学生特点的维度,以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总负责人:陈允红陈法国赵延勇王孝珍

负责:(1)设计总体计划、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机构,保障经费开支。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3)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情况,撰写阶段性成果或研究报告。

2、各年级负责人:谷立华王元勋张甲芳

负责:(1)督促本级部人员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3)整理并总结本级部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数据成果教育随笔论文等)

3、阶段实施者:谷立华王加梅宗西涛梁伟马长英陈允红李善红王燕伟王元勋

冀翠萍陈法国庞立莲王孝珍赵延勇王英张立华孟祥国张甲芳王吉东

负责:(1)按照分工开展语文命题的课题研究

(2)整理并总结所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成果、教育随笔论文等)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

内容及分工

序号

子课题名称/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

1、语文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张立华

2、语文古诗词积累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梁伟王加梅

3、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谷立华赵延勇

4、语文名着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马长英陈法国

5、语文古诗词赏析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王燕伟王元勋

6、课内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陈允红李善红

7、课外文言文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冀翠萍宗西涛

8、语文说明性文章阅读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庞立莲王吉东

9、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检测试题(可按体裁进一步分类)的命制研究王孝珍张甲芳

10、写作教学检测试题的命制研究孟祥国王英

(四)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2、17---2014、3、2)

(1)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规程(2013)》和《历城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14)》中对试题命制的相关要求

(2)全组认真学习近五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试卷试题,研究学考动向,学习市统一阅卷情况及评分细节处理和注意事项。

(3)各子课题明确研究任务、方向,形成可预测的系统的研究策略。

形成各研究子课题规范的策略,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验证,各子课题进行阶段性报告。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8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自从《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一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五年前涉足语文导学案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课前发给学生语文导学案并完成,的确具有可取之处。

1.学生课前预习任务明确

近几年来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能提前预习。尽管教师提出预习要求也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了导学案,学生就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就能够识词认字、划线批注,对课文作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成为学生课堂展示的舞台

课堂教学中,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学生主导、教师辅导,学生纷纷崭露头角主动投影自己预习字词、作者作品常识等,脸上洋溢着成功与自信。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配角也随之体现出来。

3、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

以往教学中字词教学、作者作品常识介绍起码需要十五分钟,实施教师强化灌输,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写不好汉字,记不住词语,导致写作文时错别字连篇。

语文导学案的落实,填补了学生在语文课外学习中留下的空白。用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就无法躲避,必须完成。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

由于不少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课前根本没有预习课文;课堂上,再加上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时间有限,不少教师常常是在学生没有阅读课文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这样的讲解能有多大作用,值得思考。

语文导学案,正是把“先学后教”这一教学原则具体化,落实到了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语文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尽管这种思考不够正确,不够深入,不一定真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写作意图,但只要阅读了,思考了,学生与作者就已经进行了初步沟通,进行了对话与交流。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阅读的效果取决于读者自身的阅读储备。再经过课堂上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的点拨讲解,学生的认识自然就得到了修正与提高。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没有学生的“先学”,只靠教师的“后教”,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吗?中考课外现代文如何去阅读分析?文言文将如何吃透?

例如:文言文教学中,导学案要求学生归纳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学生在书中注释、工具书上能查到,教师何乐不为?许多教师认为讲后积累,这就使先学后教大打折扣,阻碍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因而为实现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则有效拓展了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4、便于资源共享

许多学校使用导学案,各年组形成资源共享,这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去钻研教学、辅导学生,以提高教学质量。这不意味着导学案一成不变,要不断修正,达到更精。

学案导学是以教案为载体,引领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那么如何设计导学案?

1、符合学生学习基础

教师要抓住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针对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独立自主

学习。学生是导学案的直接使用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自身的导学案是至关重要的。

2、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编写导学案一定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课标集中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定格了语文导学案教学设计的中心点,因此,设计导学案不能脱离新课程标准。

3、准确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符合一节课导学重难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来,引导学生掌握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4、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方法的掌握,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专门拿出具体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实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让学生明白采取这些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аО干杓朴ψ⒁獾奈侍猓阂皇鞘寡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展能力。三是问题或任务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四、突出文本重难点,质疑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9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学辅导教学法与讲解法的差异;内容有:㈠在教学特点上的差异;㈡所使用教材的差异;㈢在教学环节上的差异。第二部分: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效果。第三部分: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几点思考。内容有:㈠自学辅导教学法对高中数学内容的适用性;㈡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局限性;㈢不同的性格特征对自学辅导教学法的适应性。

普通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起点低、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法,不容易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我校于1998年始,首次在高中数学课使用自学辅导教材。下面,本文就来谈谈对自学辅导教学法进行的一些初步探讨。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与讲解法的差异

㈠在教学特点上的差异

讲解法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较突出地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其优点是能保持教师讲授知识的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时间易被老师控制,但亦有其不足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基础条件和认识条件上的差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

自学辅导教学法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于本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程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较突出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较好地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反馈调控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㈡所使用教材的差异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统编教材一般较适合于采用讲解法进行教学。此套教材在课文内容、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力求精简、有代表性,故每篇课文的编写都较短小精悍。与自学辅导教学法相应的自学辅导教材由课本、练习册、测验本组成。为了让学生的自学过程能相对顺利,自辅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择的例题数目比统编教材多。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见多时广,帮助学生多见“典型”,培养学生学习的模仿力;第二,注意对例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因此,自辅教材每节课文的内容均比统编教材的篇幅长;第三,注意对一些典型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及时进行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第四,注意结合小步子原则,在每节课文适当的位置插入练习提示,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的练习并自行核对答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第五,配套的练习册提供了比统编教材更充足的练习题,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总的来说,自辅教材的编写比较着重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编写。

㈢在教学环节上的差异

讲解法一般分为新课引入、教师讲解新课、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小结等若干个教学环节。其中“教师讲解新课”是讲解法教学的核心环节。于学生而言,听讲解法的课,能连续地、流畅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较自如地越过自己的知识盲点,因此也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过程。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由于教师一人独占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导致学生由于课堂上练习机会少而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听得懂但当独立完成作业时却觉得困难。

自学辅导教学法其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分为回忆(3~5分钟)、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约30分钟)、教师讲解(约10分钟)等几个环节。易见,在自辅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这种授课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有更多的时间去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最后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知识,因此对知识的印象也会较为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较牢固。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速度、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满足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

㈣讲解法教学与自辅法教学在备课上的差异

备讲解法课型的课与备自辅法课型的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前者的着眼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听得懂,而后者则着眼于怎样让学生能读得懂,这就导致两者在备课时考虑的方向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备讲解法的课,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教师本人对定理推导、例题解答过程的分析理解、例题引申出来的新变化等转换成一个个有条有理的步骤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能听得懂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这种做法,往往是将教师本人的思维过程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是相对顺利的。

备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课,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更多地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心理活动角度出发来设计教案,且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贯穿自学辅导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回忆这一环节虽只有短短的3~5分钟,却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环节的备课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读”的愿望,因为此时学生刚由课间休息状态回复到上课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状态较松弛。因此,课题的引入就必须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宜采用看图说话、问题悬念、直观投影、以旧引新、实验操作、课前检测等多种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在备自学辅导这一环时,要注意考虑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怎样引导学生自学?要正确引导学生,首先就必须正确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悉课文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个性特征、智力水平、阅读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等作出恰当的估计,并依此编写好适当的阅读提纲。为避免学生因阅读量大而产生厌烦情绪,阅读提纲的数量不宜太多,题目不宜过长,力求能突出重点内容、层次感鲜明、符合大部分同学的思考习惯、体现常规方法和常规思路、能帮助同学们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此外,在阅读提纲中还应对整节课的阅读范围、练习内容等作出明确的指引,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怎样辅导学生?这主要包括指导优生、辅导差生两部分内容。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作好差生的辅导工作,因为他们大部分都存有畏师畏难的心理。故在备课时要注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特别照顾----在学习内容上对他们降低要求,让他们也能战胜困难,获得愉悦感;预计在课堂上,他们会产生哪些心理活动、哪些题目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应该怎样去引导帮助他们、这节课主要帮助哪几个同学等,这些都应在备课时有所考虑。在备讲解这一环时,除了要熟悉课文外,还必须认真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每一道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估计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在讲解时做到语言准确、精炼,达到帮助学生释疑的目的。

由上可见,在备自辅教材的课时,除了要反映教师本人的思维过程外,更多的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类指引。另外,备这种课型,对教师的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解题能力及课堂上的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促使任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二、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效果

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一年来,实验班在各次大考中各科的对比成绩如下:经过一年的学习,两个实验班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这表明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从表二,可以看出,使用自辅教材的两个班的其它科的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在自辅教学法中所用到的一些学习方法,如:写读书笔记、划重点、做眉批等,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学习的注意力、记忆力等有较大的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学习方法,并对其它科的学习产生了正迁移的作用。

三、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在使用自辅教材初有成效之时,亦给我带来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自学辅导教学法适用于高中数学的每一个内容吗?对一些较深、较难、较抽象的内容,如映射的概念、函数、反函数的概念,学生在自学时往往会感到较为吃力,用讲解法的效果似乎更佳。又如,当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课程时,若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只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想象,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似乎不太有利。

第二,自学辅导教学法的局限性何在?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自辅法亦不例外,也有其局限性。事实上,自辅法主要通过模仿和记忆行为获得解决数学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这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和常规的解题能力确实有帮助。然而,大量的模仿性练习,似乎会使学生较易墨守成规,对非常规的求异思维、对未知领域的较深程度的探索能力显得较弱。

第三,自学辅导教学法对不同个性的同学有何影响?由表一可见,两个实验班的成绩亦有所差异。实验(6)班与实验(7)班的同学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前者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对老师的倚赖性较强;后者个性沉稳、不喜言语、喜独立思考问题、不太倚赖老师、有自己的见解。实验(6)班的个性,导致在课堂上同学间的相互议论多,依赖老师点明重点的同学多,但这却减少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降低了解题速度和学习效率,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相比之下,实验(7)班的性格特征似乎更适合于使用自学辅导教学法。我想,如果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同学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实践表明,自学辅导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较好的教学方法。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教学方法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所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自学辅导教学法亦然。在使用自辅教学法的时候,也应有一个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最佳组合,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

[参考资料]:

1.王兴华,《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论文集》

2.林国泰,“读练辅导教学法”课题实验初探,《中学数学研究》(1999.6)

3.陈德崇、吴汉明,《中学数学教学论》

4.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

初中阅读辅导课教案篇10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数学自学辅导

一、做法

1.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1)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的开头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

①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②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③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2.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3.实验的开始阶段狠抓了以下工作

(l)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实验课本,适应自学实验课本的学习。(2)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3)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4)认真做好课堂小结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

4.教学中注意对学法的研究、指导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简单原理,介绍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5.自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形成在实验后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自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后,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概括、归纳、小结。结合课本,首先指出:自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远大的学习目标,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顽强的自学毅力,坚定的自学信念,还决定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怎样自学,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怎样读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怎样做练习?怎样进行独立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检查?善于求师等问题分别地进行介绍,以便完善自学方法,进一步形成自学习惯。

二、几点体会

1.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学习心理学理论指导实验,搞好实验

实践中我体会到,这项实验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领导下的实验,要以心理学作指导才能对九条有效的学习学原则和七条教学原则,运用自如。掌握教育机智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素养,因此应加强教育科学的学习,研究,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善于灵活运用。

2.传统教学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的关系

任何创新都要有合理的继承,不能一概否定,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就是在总结继承传统教学中许多合理的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项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如果能巧妙地动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实验是会取得成效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也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关于自学辅导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讲

我认为,教师应讲其精华,讲其所需,不是罗列、复述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应通过讲,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本身并无过错,从孔夫子开始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老师的讲,现在的问题是讲的太多太杂,重点不突出,学生实际不甚了解,只好罗列书上已有的知识,泛泛而谈的讲,大黑板大黑板的写,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本来学生已经懂和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老师还在反复的讲,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真正希望讲的有时又一带而过,中、差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现在的教改实验,就是为了改变上述不合理、低效率的局面。在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中教师要把功夫花在约十分钟的精讲、巧讲上。

4.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初探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恰到好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形式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它符合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心理原则。

(1)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其它心理活动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外界事物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理解速度快,灵敏性高,因此接受知识既较快又较牢固。

(2)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容易接受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有益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自学以视觉器官为主要手段,刺激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消失,便于学生对接受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比较,也就是说,对所学的知识可以有一个消化巩固的过程,能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