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想象力的方法十篇提高想象力的方法十篇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41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1

【关键词】手绘场景动画创作教学方法空间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85-01

一动画产业中手绘场景的发展与需求

动画产业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并且在未来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产业发展对于动画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很多职业院校开设了相应的动画专业,致力于动画人才的快速输出。手绘场景是动画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想象力的培养是高素质动画人才培养的核心组成。手绘场景的想象力对于动画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是动画产品内涵和文化价值表现的潜在支撑。想象力的培养是学生动画素养的有效切入点,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动画创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从多个层面入手,提高学生手绘场景的想象力,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提高学生手绘场景想象力的教学新方法

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开发自身的想象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鉴于此,笔者从实际的动画专业教学出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任务。

1.从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现实的空间想象力

从创作本身分析,动画的人物以及情节都是从实际生活中而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手绘场景的想象力,从生活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要想达到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目的,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的过程:(1)现实场景的特定刻画。这一层次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场景刻画方法,教师以某一生活实际的场景为题,让学生利用个人的直接认识将其用手绘方法刻画出来,以此达到对现实生活真实描述的目的。(2)虚拟场景的想象刻画。经过第一个层次的锻炼,学生能够达到真实描绘场景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虚拟场景的描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手绘刻画。(3)事件场景的想象刻画。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第三个层次的描述更加困难和复杂,即事件场景的想象刻画。强化这一层次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无限的延伸,最大限度地发展空间想象力。

2.从情感入手,提高学生画面创作的情感表现

对于手绘场景而言,没有情感的人物、事物、环境是没有任何表现力和说服力的,从创作的目的性而言,画面的创作情感是创作者场景想象力的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画面创作的情感表现是提高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必须要从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画面表现三个部分展开。(1)情感的激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微电影等形式,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接受情感的表达,在情感激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2)手绘场景画面的情感故事分析。当情感激发训练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某一手绘画面的场景表现来让学生进行情感变现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向来表达情感。(3)文字描述的画面情感表现。通过一段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情感表达来实现手绘场景画面的再现,这一环节复杂而多变,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进行情感表现的定位。

3.从讨论入手,提高学生之间思想的渗透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而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其想象力的空间和表达形式具有固定的模式,这对动画创作者而言是不利的。因为在实际的动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入手,来达到画面与受众情感的契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于他人客观情感需求的想象力。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在手绘场景创作过程中,对想象的空间进行客观地拓展,达到内心表达与外在需求的相互契合,实际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1)同一画面认识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给小组一个特定的画面,让学生相互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彼此之间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补充,从而提高学生想象力之间的渗透。(2)学生之间的画面提供和表达互换。教师可指定两个学生,让他们彼此给对方一幅手绘场景,让学生对对方的场景进行情景和情感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对创作初衷进行相互交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吸取其他个体的意见,从而提高个人的创作想象力。

三结束语

手绘场景想象力的表现和刻画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实际工作的积累。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特别要注意客观个体的表现诉求,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2

论文关键词: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学习力

未来社会对人才资源的竞争,其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深入理解学习力的内涵,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意义,对提高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力的内涵

什么是学习力?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毅力、能力、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力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一一切的源动力。每一名职业教育对象都要努力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形成人人学习、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好风气,做提高学习力的实践者。学习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上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快速地而不是迟缓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批判地而不是盲目地获取有益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2.符合时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社会在前进,思想在深化,观念在转变,如果我们用陈旧的过时的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显然也是不可思议的。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崭新的生命力。

3.符合实际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区域、一个组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科技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体制需要创新,机制需要创新。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

二、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学习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刚刚摆脱贫困,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我们的目标却是宏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超常规的思想,超常规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超常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学习、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有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又有学习运用知识的本领,就会产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超常规发展。提高学习力是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智慧和才能的重要手段。若每个人都有了很强的学习力,就能够为发掘个人智力和创造力以及个性和谐的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

2.提高学习力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我国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里的“新”就是创新,这是以学习力支撑的创新。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学习力,才能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3.提高学习力是提高职业教育对象所在组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提高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就要强化以学习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根基,也是学习型社会中人的基本素质。职业教育对象要努力成为善于学习的典型,善于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学习力。

三、思想政治教学对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关键作用

1.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把握教育对象学习力的动因。学习力的大小与它的动因有直接关系,动因大,则学习力提高快,反之学习力则提高慢,甚至下降。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力有政治动因、经济动因、组织动因等等。职业教育对象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公正廉洁的政治作风,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增强学习力。学习力的政治动因是根本动因,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教育对象提高学习力。

2.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推动教育对象的学习力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胜任工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工作就无法开创新局面,这已成为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迎接新挑战的共识。在人类迈入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提高学习力对每一个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来说,已成为生命、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每一个单位组织来说也已成为参与竞争和领先一步的原动力。

3.思想政治教学能够促进教育对象内在潜力的最大发挥。要形成鼓励每个人学习并发展自身潜力的氛围,通过学胆开拓、创造性地工作,激发教育对象寻求工作内在的价值,创建重学习、重知识、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为教育对象搭建价值追求和实现的平台,提供创造辉煌的机会和智慧外化的舞台,营造全新的激励机制,并使其创造能量的释放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思想政治教学在社会职业教育中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理论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精选,精选应当按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并适应社会职业教育对象的社会知识水平的原则来进行,重点要应用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员思想导向的教育,提高学员明辨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员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并为学员提供有关市场、经济、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心理调控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优良品质、健全人格、创新精神、组织与应变力和竞争力强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使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备应有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大力提高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目前,社会职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由于面对的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社会职业教育对象,能够较好开展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师就更加匮乏。政府应重视培养有学识的社会职业教育工作者,为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选派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充实到各级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其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魅力。

3.改进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种方法

(1)文件筐授课法。模拟现实工作情景为学员提供一系列文件和材料,要求其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这些文件进行处理,以考察其工作能力和处事风格等。文件筐授课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公文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员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与上级保持一致的精神,使社会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真正实现与社会实践接轨。

(2)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测试社会职业教育对象政治素养的一种新方法,它有助于学员较好地发挥其特长,展现其优势,并能在锻炼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学员进行集体检验。

(3)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过程,让学员在模拟的情景中表现自己的政治素质。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学员充分展现在特定情境下的政治思想潜质,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员的心态、品质和能力。

(4)差异授课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全体学员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员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折每个学员,善于发现和开发学员潜在的闪光点,给学员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学员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学员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超级秘书网

(5)讨论演示法。启发学员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自己归纳总结出掌握知识的步骤、思路以及特点,使学员印象深刻,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能够有实质性的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

(6)推演教学法。按照教学步骤,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注重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关联性,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讲练结合,使学生不但理解应知应会的主要原理,而且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思想。

(7)渗透教学法。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把学科知识和培养学员良好的思想政治品格、巩固学员的专业思想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学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8)研讨答辩法。在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选定题目,组织学员进行研讨答辩,不拘泥于课堂,将研讨的时问、地点、内容宽泛化,给学员充足的空间交流研讨,以小组的形式形成研讨成果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该报告进行修改、再研讨,并形成答辩方案。教师在组织答辩过程中,系统综合考察学员的政治敏感度、分析问题能力、研究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总结学员的优点与弱点,优势与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3

关键词:运动表象;训练;健美操教学

由于社会信息的飞速发展,教学训练方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不断改革和发展。运动表象训练开始被应用到那些动作比较复杂的体育项目中,已经成为健美操教学训练过程中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尝试将运动表象训练引入健美操的教学训练过程,探索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应用的合理性。

1.运动表象训练的含义

运动表象训练方法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语言暗示和心理暗示加深记忆与想象,刺激大脑快速思维活跃度,将视觉表象感官同动觉神经形成有机联系,给身体肌肉组织的用力强度、用力方法、运动速度、对空间的感应和身体平衡一个心理暗示,是有意识地积极利用人体大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在大脑当中反复想象和感受理解和掌握动作原理的一种训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

2.对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分析研究

对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分析研究,主要以理论资料研究和对比研究作为研究方向。理论资料研究主要是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内容,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仔细分析总结,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事实依据。对比研究就是对两组以上的实验人员进行不同的教学,参照对比,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事实基础。

(1)运动表象训练的优势。首先,保证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合理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对复杂动作技能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复杂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有效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维。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教师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的语言暗示,使学生在大脑中反复想象动作要领,在加深记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自主思维,长期下去,必然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再次,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表象训练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反复想象动作技能的要领,还要不断通过语言进行心理暗示,以提高对动作的掌握准确度和掌握效率。为了达到动作标准,在不断的反复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将所学动作准确表达出来,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过程中对运动生动有趣的表象训练,主要依靠学生自主的训练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增加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活动能力,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运动表象训练方法的实施步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学习,教师跟进讲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语言引导暗示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想象去学习动作,使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动作与现实动作趋于一致,动作规范准确。可以让学生闭目思考想象,从旁进行语言音乐暗示,使其产生良好的动作本体感受。

在学生学习新动作前,让学生先观看示范动作或教学录像两遍左右,运用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先将整体动作在心里完成几次,直到能基本完成演练过程为止。简单放松后,再次观看示范动作或教学录像,进行练习,要凭借自我感觉结合他人的动作学习进度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反复想象各个动作的顺序名称、各节各段技术衔接。

3.运动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建议

将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引用到健美操教学中,有助于健美操教学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受某些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将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引用到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健美操教学工作者去克服。

(1)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有些地方比较落后,受条件限制,运动表象训练得不到有效进行,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教学需要。

(2)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由于条件限制,没有专业的健美操教师,多由其他课程的教师临时代课,因而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学习进度不理想,教师讲授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及动作实践培训。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空间想象能力图示法面上取点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制图》课程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在当前紧缩课程学时的情况下,既要提高空间想象力的训练强度,缩短训练周期,又要不脱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和实际,提高训练实效。如何二者兼得呢?笔者根据心理学的原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想象”不是简单地再现以往已经感知过的形象,而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空间想象”是指工程技术领域对空间形体或几何元素的形状、大小、方位、深度(立体和距离)、运动轨迹等的想象。

在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过程中,人们进行着复杂的空间想象的心理活动。读图时,人们根据图纸中视图、尺寸和其他符号、文字,对物体形状、大小的描述和示意,想象物体的空间形象,这是再造想象。在设计绘制新产品图纸时,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造,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是创造想象。

“表象”是感知留在人们大脑中的形象,表象通常仅仅是物体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没有直接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样清晰鲜明,那样完整和稳定,常常需要借助于图、语言、文字、模型等来反映和表述。其中,图示法比语言文字所述的形象更加直观,又比制作模型简便。

人们的空间想象力是随着人们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它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而作为空间想象借助工具之一的图示法,为了适应人们反映和表述自己空间想象的需要,不断进行创造和不断完善。儿童和青少年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和图示法的运用大体上有这样的过程:

幼儿的空间观念很弱,三岁才能辨别上下方位。在空间想象的幼稚阶段,他们仅能简单地(用一种单面正投影法)表现单个空间物体的形状特征。

儿童一般要到八岁左右,才能较好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的方位。在空间想象的初级阶段,他们常常试图(用单面组合正投影法)进一步表现空间物体的空间方位,特别是前后方位。随着青少年的深度知觉迅速发展,他们已能较准确地估计距离、比例和掌握立体特性。在空降想象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始习惯于用能看到物体深度的轴测投影图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情况。

在空间想象的成熟阶段,有的进一步用透视图表现空间物体的视觉真实;有的进一步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表现物体的集合真实。

从以上简单分析可以看出,人们运用的各种图示法是与人们的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图示法以空间想象为基础,多面组合正投影的学习,必须建立在青少年空间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及其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实践证明,在学习运用各种图示法的过程中,大大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空间想象力。幼儿园、中小学开设的图画课、高中开设的立体几何课、大中专开设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等是学习各种图示法的主要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机械制图》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其中多数是图画爱好者。通过多面组合正投影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力的效果更为明显。因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制图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之一。

如前所述,学生学习图示法的过程是由单面正投影单面组合正投影轴测投影。在此基础上学习多面组合正投影。学生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在图画课和立体几何课中已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的基础,而且已经形成对空间立体的观察习惯――以能见到物体长、宽、高三度的视角来观察物体。因而形成物体的表象就是观察时感知的形象。并习惯于以这种形象的表象来进行空间想象,图示的形象与感知和想象的形象是一致的。而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时,其想象过程比其他图示法复杂得多。其特点主要是:1.由于所想象的空间物体结构复杂,形象的几何性强,因而,离开图闭上眼睛,就不可能在头脑中构成显明、完整和稳定的形象(只可能是不太复杂的或者是局部的瞬间的形象),它更需要借助于“图”来反映和表述。在读图和绘图的过程中,需要边看边想,边想边看;或者边画边想,边想边画。使想象的形象逐步具体、完善、清晰起来。2.多面组合正投影图,图线的“集聚性”和图形组合方式使这种图形与人们直接感知的形象,以及记忆表象不大一样。它必须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分析、比较、假设、推理、判断),根据投影规律来分辨图线和图框的空间意义,分辨形体表面性质、组合关系、相对位置……因此想象过程中,有活跃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有抽象思维的参与。

在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时,人们这样来解决图(多面组合正投影图上的图形)与形(人们储存在大脑中的表象)不一致性和想象形象的不稳定性的。一种方式是“图形转换”。采用图物对照或画立体图将有集聚性图线的图形转换成与人们记忆表象相一致的形象。一般来说这适合于学习多面组合正投影图的初期或者在某些局部结构十分复杂不易想象的情况下,用来验证想象的结果。另一种方式是以某一视图为基图(当然首先是主视图,但在读图和画图过程中也常常以其它视图为基图),以其它视图为补充,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在头脑中构成物体的空间形象。与纸平面平行或倾斜的那些立体表面的形象是具体而稳定的,而与纸平面垂直的那些面的形象,以及空间深度则是瞬间的。基图是想象形象的基础,其他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进行思维的符号和“词”,如前、后,凸、凹,正、斜,垂直,平行等。这一种不离开图,不需转换为立体图的想象方式,可称为“基图想象”,这是本课程最终要求形成的想象方式。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两种传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空间相象力。1.根据模型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做模型,以及根据立体图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画立体图。这种方法一方面对于很少接触机件的学生,用实物和立体图可以丰富他们的表象存储。因为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丰富的表象存储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对于开始接触多面组合正投影图的学生,用图物对照,立体图与三视图转换的方法使他们理解这种新的图示法的图示意义。然而,这种训练方法的训练强度较弱,培养周期较长。2.根据给定的两个视图补第三视图。在练习过程中空间想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因而训练强度大,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来说十分有效。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困难较大。因为在投影过程中除了要读懂所给定的视图,想象它的形象外,还得再将所想象的那个不稳定、不明显的形象再假设从另一视角描绘出来。特别是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投影规律和“基图”想象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做比较复杂和不常见形体的题目,常常形成难点集中现象。

在学习多面组合正投影过程中,除了上面所列举的两种传统训练方法外,“面上取点”法应当得到重视和加强。

首先,“面上取点”是现代各种图示法是否具有“一义性”或者“确定性”的检验标准。如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上平面立体可以用它的棱线的投影来图示,回转体可以用它的回转轴线和轮廓线的投影来图示,扭曲面可以用导线和素线的投影来图示……都是因为根据该表面上点的一个投影能够求得它的其他投影。轴测投影图、透视图和标高图也都具有“确定性”。其次,“面上取点”是由图物对照、三视图与立体图相互转换向“二补三”过渡的较适当的训练方法。它比前者更符合人们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上进行想象的规律和过程。训练强度也比前者大。它比后者更符合初学者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想象力的发展水平,比“二补三”要求单纯、集中,训练强度比后者小。第三,“面上取点”是“线面分析”的基本训练题型。我国目前的大部分教材中都列入了“线面分析”的内容,这是图学理论上的新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学生以点的投影,直线上的点,平面上的点和直线,平面立体表面上的点,回转体表面上的点,组合体表面上的点,直到零件表面上的点和装配体表面上的点,都可以用“面上取点”进行线面分析和空间想象,从而循序渐进地增强空间想象力。而且这种练习的想象方式正是我们所要求的“基图想象”。在“面上取点”习题的作图过程中,不断地选用给定点的投影为“基图”,其他投影作补充,对空间形体的一些面的形、位、凹、凸、前、后、平、曲、正、斜等进行分析、比较、假设、判断,同时想象出他们的空间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作图规律,求出点的其他投影,并判断其各个投影的可见性。这种从简到繁、从单一形体到组合形体的练习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养成“基图想象”的习惯。

培养创造想象能力是当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增加形体分析内容的同时,教材和习题中也出现“一补三”的题型。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适合于多面组合正投影图空间想象的练习题型。所给的这个投影方向的形象是稳定而明显的,作为基图,其他方向的形象,经过对形体的假设、分析、判断和对形象的想象,再以另外投影方向的投影来反映。这样不断地假设、判断,反复地调动各种储备的表象,从而构成各种符合条件的空间形体。由于只给一个投影,因而空间形体是不确定的,有各种可能性。它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它既是“二补三”的基础,又是“二补三”的发展。通过学习,既拓宽了学生想象时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想象的灵活性。学生不但学会分析题目给定的形体,还要学会创造或者构成新的形体,并用多面组合正投影图正确地把它表达出来。

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的培养,不仅有赖于储存表象的数量,而且有赖于储存表象的质量。提高表象质量,才能达到用较少的题目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的目的。心理学实验证明,有明确目的的观察和记忆可以强化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明显地提高记忆表象的质量。心理学还证明,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学生记忆表象的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当然,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素华.《机械制图》课程的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巫恒兵.浅谈《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8,(1).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5

2013年高考新、旧课程卷《考试大纲》的比较

11新、旧考纲在知识要求方面的区别

111对知识的界定

1111新考纲:知识是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1112旧考纲:知识是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1113区别:新考纲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还包括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112对知识的要求

1121新考纲: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标准地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运用等.

(3)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能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1122旧考纲:对知识的要求,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

(1)了解: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2)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1123区别:(1)新考纲按照《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所涉及的行为动词对知识要求的水平进行分类,并列举了每个层次相应的行为动词,使得对所学知识的要求更加具体、清晰.

(2)新、旧考纲在“了解”这一层次上的要求基本相近;但新考纲在“理解”这一层次的要求高于旧考纲“理解和掌握”这一层次的要求,新考纲“理解”层次中“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与旧考纲“灵活和综合运用”层次中“要求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属于同一水平的要求.

12新、旧考纲在能力要求方面的区别

新考纲依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提出了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7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而旧考纲则依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12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新考纲能力要求方面最核心的体现

新考纲在“创新意识”中提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究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旧考纲对“创新意识”的要求则是:“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后面的要求同新考纲)”可见,在创新意识的要求方面,新考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课改目的的需要.

122数据处理能力是新考纲提出的一个新的能力要求

新考纲在“数据处理能力”中提出:“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新考纲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是为了实现《课程方案》中所提出的“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这一培养目标.

123新考纲用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替代旧考纲的思维能力

1231新考纲用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替代旧考纲的思维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做出某项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

1232旧考纲对思维能力要求如下:

思维能力: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数学思维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建数学能力的主体.

旧考纲特别强调思维能力(认为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核心能力),而新考纲则是将思维能力进一步细化成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同时,对于推理不局限于演绎推理,还特别重视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从而以此来考查学生大胆设问、勇于猜想的创新能力.

124新考纲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低于旧考纲的运算能力的要求

首先,今年的旧考纲对往年考纲中“能力要求”的要求进行了修改,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改为“……会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能力”,改为“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能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而新考纲中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恰好是去年考纲对运算能力的要求笔者以为:今年旧考纲中关于运算能力要求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旧课程卷提高了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旧课程卷的运算能力的要求依然会和去年持平),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使新考纲对运算求解能力要求低于旧考纲的运算能力而对旧考纲作一个变通而已!也是为了响应《课程标准》中“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这一要求的需要.

至于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意识,新、旧考纲的要求基本相同.

13考查要求方面

新考纲在“考查要求”中分别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对创新意识的考查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基本与旧考纲相同(旧考纲的“考查要求”又与往年的考纲完全相同),主要有以下的区别:

131调整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要求

在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的要求方面,旧考纲中有“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这一要求,而新考纲中删去了这一要求.

132新考纲强调全面考查能力

1321在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的要求方面,旧考纲提出:“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而新考纲提出:“对能力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显然,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注意考查学生的全面能力,而不再突出思维能力,事实上,过去所突出的对思维能力的考查中又特别强调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考查,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不利的.

1322新考纲中还将旧考纲中“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重点体现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改成了“对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这一变化,一方面,用“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替代“思维能力”,是为了与新考纲的能力分类相一致;另一方面用“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替换“理性思维”作为考查的重点,可以使得“理性思维”这一较抽象概念具体化.

1323旧考纲中在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提出:“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表现在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要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而新考纲中,保留了“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互相转化”这一部分,删去了后面的部分,这也就意味着新考纲在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上低于旧考纲的要求.

1324在运算(求解)能力方面,新、旧考纲也有区别旧考纲提出:“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考查估算、简算”而新考纲则提出“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新考纲中用“算法和推理”代替旧考纲中的“算理和逻辑推理”,并删去了旧考纲中“考查估算、简算”的要求,从而与课程标准相一致(新课程中新增的“算法”这一内容,对推理能力不再过分关注逻辑推理),并降低了对运算能力的要求.

132新考纲还提出“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明确了对“数据处理能力”这一新增能力的考查要求.

从上面对新、旧考纲的比较分析不难发现,新考纲是以旧考纲为蓝本,并兼顾新课改的要求而制订的,在考试性质、考试要求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不仅如此,新考纲也基本保持了前一年的考纲结构和要求,使得新考纲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14考试内容方面的变化

新考纲的考试内容与旧考纲的考试内容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在内容上有所增、删,而且在考试内容上还有选择性,此外,在同一内容上的要求也有所变化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新考纲的要求进行复习,切忌“穿新鞋走老路”――对新、旧考纲都有的内容按照“老经验”盲目地拔高.

在新考纲中,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基本与《课程标准》相一致,因此,建议在实施新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数学素养的形成.

22013年数学考纲解读

21注重基础知识,全面复习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11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到普遍撒网、重点捞鱼教材是知识的蓝本,在后期复习中,一定要研究教材,近年的不少高考题就是取材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只有将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才是复习基础知识的关键环节在后期的复习中,应以教材为根本,重视教材中例题、习题蕴涵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并适当地加以引申、拓展,不要让学生留有任何疑点对重点内容加强训练,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

212研读考纲抓重点,和谐构建知识网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而也是备考的准绳,特别是在备考的现阶段,时间更加宝贵,我们更要彻底地研读考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复习考纲中反映出的重点内容,优化备考.

《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确定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我们通过细致研读《考试大纲》,可以发现高考将会保持平稳过渡的命题思想不变,继续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对只需要了解的知识考查的可能性很小,但要注意今年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可能会加大广度,这是由于一方面通过几年来新课程的实施,对新增内容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对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降低了要求.

《考试大纲》对函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圆锥曲线、概率、导数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这些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高考将以这些内容来命制试题,所以这些内容应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尽力将这些内容分别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虽然数学知识千头万绪,但只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就可达到层次分明,纲目清楚例如,函数内容可分概念、性质、特殊函数三大主线,每条主线又有若干支线,一条支线又可分为若干分线,最后形成网络当然在梳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甚明了的问题,这时需翻翻考纲,看看书,相互对照,仔细研读概念,防止概念错误我们也可以从数学思想或方法角度构建知识网络,此时,我们就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首先,我们应提高自身采用“配方、待定系数、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我们在掌握好通性通法的同时,还要逐步掌握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技巧,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无论是对某个板块构建知识网络,还是从整体角度构建网络,我们都要主动地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会在哪些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哪一类题目分析时,力求由原来的知识点,渐渐向探寻解题思路、方法转变但是,在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对知识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是主要知识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和扩充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熟练化的有机体系.

22强调以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

2013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同往年一样提出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这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高考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切合考生实际,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思维能力的考点体现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可概括为“准确、熟练、合理”六个字,而且反映出重在算理和算法的考查,并对计算和运算的灵活性与实用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应懂得恰当地应用妙算、图算、近似计算和精确计算进行解题空间想象能力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要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强调的是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既会用图形表现空间形体,又会由图形想象出直观的形象;既会观察、分析各种几何要素(点、线、面、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又能对图形进行变换、分解和组合,要增强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必须强化空间观念,培养直觉思维的习惯,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23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揭示问题本质

数学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明确地对外来的和内在的信息进行提取与转化、加工与传输的思维过程,为了实现这样的过程,必须掌握和运用好信息的提取、转化、加工与传输的原理及方法,这里所说的原理与方法,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突出地反映数学的学科的特点,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与试题的解答过程结合起来就是:能正确领会题意,明确解题的目标与方向;会采用适当的步骤,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和演算,实现解题目标,并加以正确表述.

高考数学科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正是为了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促进考生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如何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试题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注意考查不同思维方法的试题的协调和匹配,使考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

231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因此,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等.

232重视思维训练、添设思维障碍、揭示问题本质

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并进行适当的迁移、拓展,让学生去发现,让他们暴露其思维过程、求解过程,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多角度、多层次全面思考并对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思考、挖掘,找出根源,弄清问题的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

24重视知识横纵联系,注重知识的交汇

“在知识的交汇处命制试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思路之一,在复习中重视知识间存在的横向、纵向的有机联系,如函数、三角、数列、向量、导数、不等式等知识中两者及两者以上知识间的联系,重视解题方法的训练,重视解题规律的提炼重视集合、三角、不等式、向量、导数等知识的工具作用,能灵活运用他们求解相关问题在后期复习中加强联系,重视现行教材与高等数学的衔接问题,重视现行教材与新课标的衔接、重视新课改理念.

2重视创新思维,拓展数学视野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是对数学问题的“观、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高考对创新意识的考查,主要是要求考生不仅仅能理解一些概念、定义,掌握一些定理、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中和现实生活中比较新颖的问题能提取题目的信息和储存的知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加工、组合、分析和综合.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6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听讲,学习兴趣较低,课堂缺少生机,作业被动应付,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

二、加强直观教学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感性认识,想象的发展有赖于足够的形象储备,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形体感知的机会。直观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建立完整、稳定的形体表现,所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一些模型、教具和实际零件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能建立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构思物体空间形状的能力。如:在讲“基本体切割”时,让学生先准备好橡皮泥、硬板纸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制作模型,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图示进行切割,进行观察,然后再动手画图,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画出截交线的投影图。学生边观察边分析,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感到学有所得,提高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采用形象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没有学过立体几何,而平面几何也普遍学的较差。学校以往的教学多注重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形象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如:讲解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时,教师可先将基本概念简要讲一遍,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然后将教室的一个角作为投影的体系,用球代表空间点,用笔代表空间直线,用三角板代表空间平面,让学生对照实物所处位置,通过观察和想象,自己总结投影特征。三投影面的展开是理解物体空间位置和平面图形表达的关键,教师可利用互相垂直的三块硬纸板作为投影体系,将球、笔、三角板分别摆放中间,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从空间位置到平面投影,再从平面投影到空间位置,反复进行空间形象思维训练,不断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激发其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

效果。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模型和挂图,成本高,灵活性差,使用有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在制作模型又很困难时,教师无论怎样讲述,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课堂,能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且抓住了课堂教学这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素质。这是传统教学手法所无法比拟的。

五、进行多种形式的作业训练

要学好机械制图课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作业训练:根据给定的立体模型画出三视图,或根据三视图想出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让学生多看、多想、多练;根据所给条件完成视图,如给出两个视图要求学生补画另一个视图,或给出缺线的视图,让学生去补缺少的图线;还可进行“多解题”的训练,看图多解就是根据已知视图想象的立体形状,做出不是一种,而是多种解题训练。在作图的过程中,学生须对视图中的线、线框所表示的空间含义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出物体各部分形状,最后综合想象出各种不同的整体。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作业训练,学生能综合应用已学知识,既能提高看图和画图的基本技能,又可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7

关键词:机械制图;空间想象力;培养

《机械制图》课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既有抽象的投影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将来能否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值得研究的一大课题。

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是正投影原理和投影制图,主要是研究空间到平面(绘图)和平面到空间(读图)相互转化的关系、规律和方法。而读图和绘图都离不开空间想象,都离不开对空间物体的分析与表达。只有不断地通过由物到图、由图到物的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才能掌握投影理论及其应用。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熟练的绘图、读图技能。

读图和绘图想象的特点

“想象”不是简单地再现以往已经感知过的形象,而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空间想象”是指工程技术领域对空间形体或几何元素的形状、大小、方位及深度等的想象。

在读图和绘图的过程中,人们进行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读图时,人们根据图中视图、尺寸和其他符号、文字对物体形状、大小的描述和示意,想象物体的空间形象,这是再造想象。设计绘制产品图纸时,人们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造,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这是创造想象。在绘图和读图过程中,需要边画边想,边想边画,或者边看边想,边想边看,使想象的形体逐步具体、完善、清晰起来,在这当中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培养空间想象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无论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夯实制图知识基础,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养成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培养方法。

(一)明确基本概念,打好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精髓就是正投影理论。空间几何形体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因此空间几何形体的投影可转化为点、线、面的投影。在明了正投影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体、组合体及零件的大量观察与绘图练习,实施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多看、多画、多想的教学策略,便能使学生对空间与平面的转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采用直观教学,提高感性认识

直观教学就是利用一些实物、模型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感性认识是空间想象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课堂中通过对模型、实物的观察、分析,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空间的感性认识,形成空间骨架,进而再抽象为空间形体的平面图形。在看图时,由“图”想到“面”,由“面”想到“体”,从而形成“一图为一体”的概念,这样学生在思维中存储的立体信息多了,空间思维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三)精选作业题目,训练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广阔性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环节。要培养这种思维品质,就是要使学生在解题时会思考,善于思考,而不陷入茫茫题海中。教师在精选题目的同时,要善于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图1、图2所示,求作两图的第三投影。初看这两图,觉得两体相差很远,难易不一,其实它们所表达的是同一物体。图1是一正四棱柱按特殊位置放置,即四棱面都为投影面的平行面。截平面为正垂面,截交线为一平面四边形。图2也是该正四棱柱的截割体,只是放置的位置水平转动了45°。再如,按图3所给视图想象其形体。学生可以想象出图4、图5、图6等多个形体。经过这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扩大了学生的思维领域,使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方法而求新、求异、求多,充分发挥和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如让学生亲自做一些模型并按要求绘制各种视图;或者带领学生到实习点,对机器进行拆装并对零件进行测绘,然后再画出图纸。这样,极富情趣的实践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做中学,在乐中学,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必会得到较大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及制图软件教学,拓展知识层面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三维动画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每个形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形状和投影的关系。而autoCaD等制图软件在制图过程中更能给学生带来空间感受,二维图形与三维立体间的转化关系更为直观、生动。这些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激发学生追求高新知识的兴趣,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反复思索加深印象,非常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恰当选择能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学生应在认真学习正投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看、多画、多想、多练。

参考文献: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8

正如罗斯坦所说“思想像爱和死一样,别人不能代替。”思想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所以要想有独特的创造想法就要有区别于他人的思想。因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提高学生的创早能力方面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减少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使学生取得数学发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应注意的是,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而是基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数学想象中,要摆脱表面想象对自己的影响,不要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另外学生还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时候,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除此以外,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前学习的知识和新学的有什么共通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

二、鼓励求异

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多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不要将学生局限于一隅。在数学中,求异思维主要是要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解法,尽量使自己的想法独特,要想到别人无法想到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和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要通过具体而有效地例子,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锻炼,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出这样的一道题:某蔬菜销售商场经销一种蔬菜,如果每公斤盈利2元,则一天可卖出400公斤。通过试销售发现,提价会使销量减少,每提价一元,会使销量减少10公斤,试问如何提价可以使每天的盈利为5000元?根据题目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等量关系:销售量乘以单件盈利等于日盈利。由题可以看出,日销量和单件盈利与每公斤的涨价有关。故只要设应涨价为x元,就可以解决该问题。解:设每公斤涨价x元,则日盈利为(2+x),日销量为(400-10x),可列方程为:(2+x)(400-10x)=5000解之得:x=8.9,x=-46.9(舍去)12所以每公斤应涨8.9元。在解答本题时,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扩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可以发现很多简便快捷的解决方案,可以使各个城极端的同学都参与讨论,调动学生的课题积极性,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诱发灵感

灵感是创造的基础,没有灵感是无法创造出新事物的,而灵感的产生来自于平时生活与学习的经验,是由一点一滴不断积聚而成的。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及时的发现学生所产生的任何有创造力的、新颖的东西,即使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常理,是与常规解答相悖的,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因为鼓励可以诱导学生产生更过的灵感。如果发现学生的灵感中含有错误的地方,也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可能与另一想法产生碰撞,从而形成新的、正确的、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鼓励是引导学生成功的最好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强的自信心,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创造,继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想象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阶段。对想象力进行开发,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开放与写作积极性的提高。语文写作,是引导小学生再造事物、想象事物的教学部分。借助语文作文教学的便利,让小学生发现自己的想象潜力,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引导与支持,有利于小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提高。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提高想象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观察周边事物的习惯。观察能力的提高,是想象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要写出优秀的文章,观察力培养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小学生去观察自己的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多种现象。将正确的观察方法传授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学会观察,才能给他们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去鼻子去闻,更要用心去体会。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表达,是完成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教师需要针对这两点能力目标设计一些有效的写作题目。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花朵”这一题目,引导小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学校中可见的花。让小学生先用眼睛去观察,了解花的外形,再用鼻子去闻,明确花的味道。让学生想象,看到这样的花,闻到这样的味道,好像置身于什么地方。观察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能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提高。

二、作文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提高想象力

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也发生了一定改变。教师意识到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在努力开发培养方法。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对于身边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利用生活中所见的事物进行想象。用写作的方式对自己想象的事与物进行记录,能够给小学生带去成就感。

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去写一些个性化作文。一些小学生会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样的作文,也有小学生会写“我的机器人”、“我的神奇铅笔盒”等。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小学生去想象,能够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成为写作中的主人,也成为想象强者。

三、作文教学中精心设计题目,提高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他们好动、好想,思维比较跳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顺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小学生灵活写作的平台,那么小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在小学成长阶段,小学生特别喜欢童话类的文章,而童话类的文章大多富有想象力。在设计写作题目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童话类的题目引导小学生去想象,将自己的童话世界落实在纸上,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提高。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会飞的马”、“王子的小木屋”、“会说话的乌鸦”等题目,这些题目不仅具有趣味性,更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只有教师敢于在教学设计上创新,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创新,在写作内容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四、作文教学中借助图画,提高想象力

图片,具有形象性,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图画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写作学习活动更加有趣。当小学生看到形象、幽默或者美丽的图片时,他们会不自主地去表达自己看到了些什么,对图画进行好与坏地评价。在写作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用图片引导小学生看图说画,说一说他们眼里关于同一个图画的不同观点。

教师可以在童话故事书或者网络上找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图画,色彩鲜明、故事情节简单的图画优先。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肯定小学生的差异性想法,并在自由表达后,引导小学生将他们头脑中的故事写在纸上,促进写作活动的自然开展,减轻小学生的写作学习压力,提高想象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象力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更是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的实际经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出发,选择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需要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娟.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9:43

提高想象力的方法篇10

一、利用讲解法、示范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讲解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行之有效的。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在讲解时,不能把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地讲解完善,而是教师在讲解一个动作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顺序,把动作模仿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自思考,完成动作。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例如:在教学生练习第八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时,教师应分拍进行,第一拍,两手由下往上前平举,掌心相对。待学生做好这个动作后,再讲解第二拍、第三拍,两手经侧平举往后下经体前绕至上举,同时左腿往前迈一步,重心落在左腿上,后腿脚尖着地,抬头。待学生做好之后,讲解第四拍,左腿收回,两手经体前变为直立。第五至第八拍同第一至第四拍,但方向相反。

这样让学生一拍一拍地按照教师的讲解,模仿动作。当学生熟悉动作之后,教师再做示范,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再次进行练习。这样这个过程便会在学生头脑中通过再造想象,出现鲜明、具体的动作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直观教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虽然讲解与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利用模型、挂图、图表、示意图等教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练习挺身式跳远,单纯依靠讲解示范是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还要依靠挂图,让学生看着挂图把挺身式跳远中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四个动作慢慢地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出挺身式跳远动作的再造想象,并且可以使挺身式跳远的形象更加正确、生动、逼真。

三、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电化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动作都能够从网上下载,让学生能观看到标准的体育动作,而且还可以制作一些动画来分解动作,让学生更容易从分解的动作中体会到动作要领与重点难点。同时还可以制作一些DVD光盘,组织学生观看。这样便可以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游戏法、比赛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以达到规定目标的一种练习方法。比赛法是按照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并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进行互相竞争,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合理运用学过的动作来完成。如果要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创编体育游戏。

比赛法是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教学中学到的技术利用丰富想象力把它们串联起来,并合理运用,争取比赛胜利。例如,当学生学会了单个篮球技术动作之后,就可以进行篮球教学比赛,让学生体会在比赛中,如何传球、如何过人、如何摆脱防守投篮、如何跑位等。只有在比赛中,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场上的情况,占得先机,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比赛。

比赛法既可以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必要途径。

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充实旧表象的数量和质量,扩大表象的储存,使想象更加丰富、生动。

2.要正确理解掌握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比如,在体育运动中有关动作的名词、术语、图解,这些对想象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3.应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