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十篇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十篇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41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1

以强制标准推动建筑节能

据媒体报道,住建部于10月出台建筑节能的强制标准,并将其作为国务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一件配套实施措施,同时绿色建筑评价方案也将于近期出台。

按照“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末期,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1.5%。专家指出,按照“十一五”期间城镇每年新建建筑面积推算,“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累计新建建筑面积将达到40亿至50亿平方米。数据显示,2011~2013年,我国每年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5600亿元。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而且由于建筑节能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2020年前,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

这一具体的强制标准,可以视为2013年年初,国务院一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进一步发展。当时《方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作为《方案》保障措施之一的建筑节能强制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案》对其十分重视,并提出要加快制(修)订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将通过对住宅、办公楼、商场、宾馆、学校、医院、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进行全面评价,且基于实际用能状况,覆盖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建筑能耗限额。

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规划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并严格落实绿色建设指标体系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规划审查,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土地出让监管。对应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在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相关内容,未通过审查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施工时要加强监管,确保按图施工。对自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时要标明绿色星级标准,建设单位应在房屋施工、销售现场明示建筑节能、节水等性能指标。

以财政补贴推广绿色建筑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如部级的《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地方级的《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办法(试行)》、《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流程》等,而正在制定中的相关政策更多,预计2014年地方补贴政策将会集中出炉。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推广决心是坚定的,不过也要明晰的一点是,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之间并非是等同的关系,节能建筑的执行标准是强制性的,而绿色建筑目前仍然处于推广和引导阶段,违反节能建筑的后果是面临行政处罚,但是绿色建筑并没有如此的强制性要求。

有专家认为,加大激励政策,刺激开发商更加关注和更有信心去投资绿色地产,消费者也会进一步了解绿色建筑的好处。购房者终端市场的认可和实际需求提升,才能真正拉动绿色建筑的更快增长。

而即便是补贴也是因地方而异,并非全国所有省份均有地方补贴政策,即便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东三省地区目前也尚无省级绿色建筑补贴计划。而作为直辖市而言,天津也仅有一个滨海新区有补贴政策。

在绿色建筑蓬勃发展的今天,“绿色建筑”应该成为整个房地产业进入转型的关键词。绿色地产只有在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才可以摆脱“知名度”、“补贴”的烙印。这之后企业的决心和持续力才是有保障的,这也才是绿色建筑真正存在的核心所在。

明确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区别

目前很多开发商故意混淆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相较于节能建筑的要求,绿色建筑的评价更为严格,除去共同的符合建筑节能标准之外,想成为绿色建筑还须符合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和物业管理等其他要求。

与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相匹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资质审核与评价上更为苛刻和严格,作为国家重点推广的项目,绿色建筑带来的是对社会、对环境的长期利益,而对于注重短期利益的开发商而言,想要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显然会增加其开发成本,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中国的绿色建筑主要为商业或地标建筑,常规住宅等仍然难觅绿色建筑的身影。

对于绿色建筑可能出现的成本增量一直存在着相关误区,这种误区在客观上也阻碍了绿色建筑在非公共建筑上的应用。同时,目前尚无明确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计算方法。项目申报单位提出的数据不够专业,尤其是在计算“增量成本”时没有减去“标准值”,即标准建筑中采用相应技术的成本。

例如,一些申报单位将地源热泵的成本直接算为增量成本而没有减去如果不采用地源热泵而用常规暖通技术的成本,由此造成计算成本过高,结果误导了开发企业,以为绿色建筑是高成本建筑,从而对绿色建筑的望而却步。

相关数据已经表明,一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约需新增成本50元左右,占建设总成本的比例很低。根据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相关专家的介绍,实际上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会导致成本大幅度攀升,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有些人混淆了增量成本与总成本的概念,导致绿色建筑一定会大幅度增加成本的错误认识;

2、绿色建筑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可以使同一评价等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产生较大差异,高星级不一定高成本才能达到。个别绿色建筑有绿色建筑技术堆砌的现象,过度“绿色”而造成不经济,不低碳;

3、绿色建筑零增量成本、低增量成本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多,高增量成本的技术使用相对较少,使得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呈不断下降趋势;

4、国家及地方政府资金补贴,抵消了绿色建筑大部分的增量成本。

根据对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2年评审的148个项目进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居住项目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别为23.9元/平方米、70.9元/平方米、131.8元/平方米,公建项目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别为29.9元/平方米、87.3元/平方米、216.4元/平方米,整体低于先前行业内统计的数据。

通过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得知,除极个别绿色建筑项目外,一般绿色建筑项目在5~10年内均能收回绿色技术所带的成本增量,经济效益明显。

部级主要补贴政策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12年4月9日,财政部以财建【2012】148号文印发《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河南省、宁波市、厦门市等地区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办法规定,补助资金将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改造内容、改造实施进度、节能及改善热舒适性效果等因素进行计算,并将考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等情况逐年进行调整。

其中,2012年补助标准具体计算公式为:

某地区应分配补助资金额=所在地区补助基准×∑(单项改造内容面积×对应的单项改造权重)。

地区补助基准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5元/平方米,中部地区20元/平方米,西部地区25元/平方米。

单项改造内容指建筑外门窗改造、建筑外遮阳节能改造及建筑屋顶及外墙保温节能改造三项,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30%、40%,30%。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财建【2012】167文号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将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超过30%。

意见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对经过上述审核、备案及公示程序,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意见规定,中央财政对经审核满足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具体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水平、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评价等级、能力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核定。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将相应调增补助额度。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绿色建筑建设增量成本及城区绿色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能效测评等相关支出。

地方级补贴政策(部分)

北京

北京市拟在“十二五”时期建成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到2015年产业化施工的住宅达到当年建筑量的30%以上。北京市未来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是将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工作实现新突破。在未来科技城、丽泽金融商务区、海淀北部新区等组织绿色建筑园区的试点示范。绿色建筑由单体建筑向绿色园区扩展,重要功能园区和政府投资项目均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市政府为鼓励建筑工程项目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由政府财政支付绿色建筑评审费用。北京市政府拟对高星级绿色建筑在国家财政补贴标准上(财建[2012]167号)的50%。

上海

上海市针对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发展已推出《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办法(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海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1000万平米绿色建筑建设目标。政策规定,对于取得二星级以上标识的绿色建筑,每平方米最高可补贴60元,单个项目最高可补贴600万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明确2012年1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设计建造,并鼓励设计制造高星级保障性住房。同时,依托虹桥商务区等8个低碳实践区和7个低碳新城建设推进绿色建筑。

重庆

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取得重庆市绿色建筑竣工标识的工程项目,可按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享受国家及重庆市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按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建筑。

天津

天津市目前尚未出台市级规范,仅有区级:滨海新区《关于鼓励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办法》,对按照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绿色建筑认证的建筑项目,获得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项目,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

江苏

江苏省政府依据《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设立了“节能减排(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每个区域补贴1500万元)”,要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新开工项目中,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项目比例不低于50%,且其中50%的绿色建筑至少达到二星级。2011年度有11个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政府补贴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分别为15、25、35元/平米。

内蒙古

对于取得一星、二星、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政府分别减免城市市政配套费(150元/平米)的30%、70%、100%。

山东

山东省《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流程》、《关于积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要求每个区市每年应有3个以上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对于申报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分别给与10-20万元的补助。2012年目标完成50个标识项目。2013年,由山东省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确定的32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共可获得省级补贴资金1.06亿元。

陕西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规定,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的项目,达到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除享受国家奖励资金补助外,省财政给予配套奖励。对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经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的能效测评机构对项目实施量、工程量、实际性能效果进行评价,符合标准的,省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2012年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省财政对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分别为每平方米10元、15元、20元。

青海

《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青海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建立配套高星级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奖励资金和补助资金的审核、备案及公示制度,规范奖励资金和补助资金的使用。各级财政视财力状况,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省财政从太阳能利用专项补助资金统筹考虑。对取得星级绿色建筑的建设项目,城市配套费采取先征后返的政策,即对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城市配套费返还70%;取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城市配套费返还50%;取得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城市配套费返还30%。

广州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通告》规定,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或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项目(含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旧城改造项目;进入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的其他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等四类由政府建设或政府主导的项目,应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土地出让、立项、建设和管理。同时,12层以下(含12层)居住建筑和实行集中供应热水的医院、学校、宾馆等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深圳

根据《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深圳地区设立绿色建筑奖励专项资金,对于获得较高等级绿色认证的项目,在招标政策、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府工程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社会工程50%达到,保障型住宅全面推行绿色建筑。

青岛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青岛市绿色建筑奖励资金的通知》规定,对于绿色建筑项目的奖励标准: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奖励80万元;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奖励60万元;获得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奖励40万元。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后,可获得相应星级奖励金额的30%,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后可获得其他70%的奖励资金。两年内完成项目将增加10%的奖励资金。2011年9月29日青岛市建委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青岛市绿色建筑奖励资金的通知》。

武汉

《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生产、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的相关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支持新能源和能源服务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绿色建筑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绿色建筑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二星级、三星级证书的,建设单位可以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奖励。

西安

西安市对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设项目实行配套补助,补助标准为,一星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助5元、二星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助10元、三星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助20元。公益性建筑、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获得“绿色建筑”,补助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商品房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补助奖励资金的30%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70%兑付给购房者,开发建设单位要在“购房合同补充约定”中载明具体补助奖励标准、面积和补助奖励资金数额,抵扣购房款项。该补助奖励资金由开发建设单位先行兑付给业主,待建设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评审并竣工验收后,由开发建设单位依据购房合同等相关文件按照财政属地管理区域,由项目所在地建设部门审核后,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此外,还推行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凡区域内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区,除享受中央财政5000万元、省级财政100万元补助奖励外,本市再给予每个绿色生态城区50万元补助奖励。

湘潭

《湘潭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新建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项目,按平均35元/平方米标准补助;新建太阳能光热应用工程项目,按平均18元/平方米补助。对浅层地能热泵和太阳能光热综合应用项目以及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洛阳

自2014年起,全市新建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位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一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市住建委将根据国家政策,给予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45元补助,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80元补助。同时省、市也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宜昌

该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各企业、单位和市民参与建筑节能改造,对屋顶、阳台或墙面壁挂式等太阳能应用项目,按集热面积每平方米分别奖励400元;对土壤、水源等热泵应用项目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分别扶持50元和40元;对太阳能采暖空调应用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贴65元。

国外相关经验

美国

美国2005年起对建筑面积超过465平方米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居住建筑,在水电及垃圾处理费用上给予折扣;2006年起对使用节能窗户和热水器等节能措施并达到联邦规定标准的建筑,提供每户1000美元的税收补贴;新泽西州对购买绿色经济适用房给予补贴,最高可达7500美元。

英国

英国对积极使用绿色技术的建设项目给予审批上的优先权和一定的经济资助,包括减免土地增值税和发放低息贷款等;英国2006年出台了《可持续住宅规范》,从2016年起新建住宅达到6星级;英国从2019年起所有新建非住宅建筑须为零碳建筑。

欧盟

欧盟2002年出台《建筑能效指令》,2003年成为强制性法律文件;

欧洲投资银行提供1200亿欧元贷款,保证欧盟绿色建筑行业的增长和就业;

法国对新建节能住宅的业主实行零利率贷款。

新加坡

Greenmark由高到低分为四个评级标准:白金级、超金级、黄金(1691.20,-4.70,-0.28%)级和认证级,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从35%至15%不等。针对私人开发商,新加坡政府推出“绿色标志建筑面积奖励计划”,超金级绿色建筑可以获得最多1%、不超过2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奖励,而白金级绿色建筑可获得最多2%、不超过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奖励。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2

关键词: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发展情况;应用进展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对环境的集中性、持续性和突发性影响,决定了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推进绿色施工,使施工过程真正做到“四节一环保”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的概念

1.关于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的定义

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基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着眼于微观行业实施控制的方法,所强调的“节约”,是建立在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基础上的节约,意在创造一种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最小,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的全新施工体系。科技型绿色施工体系本身并非一项具体技术,而是针对整个施工行业的一个革命性变革,其影响范围覆盖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内容。施工企业会因推进绿色施工增加施工过程的难度,也会因施工措施费增大而使项目成本增加;但在实施效果上,会逐步显现环境污染减少、短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进而为国家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改善做出应有贡献。

2.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之差别及重点

施工是指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承包企业,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配置一定资源,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为实现合同目标在工程现场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科技型绿色施工目标为:(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环境保护。可见,科技型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要素中,除质量、工期、安全和成本控制之外,绿色施工要把“环境和资源保护目标”作为主控目标之一加以控制。正是因此,施工过程控制目标数量的增多,必然导致施工企业施工成本的增加。而且,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做得越多,要求得越严格,企业成本增加,施工项目部所面临的亏损压力就会越大。在此,科技型绿色施工所谈到的“四节一环保”中的“四节”与传统的所谓“节约”是不尽相同的,有其特别的含义:出发点不同―动机、着眼点不同―角度、落脚点不同―效果、效益观不同―国家。

可见,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四节”并非以项目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础,而是强调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前提下的“四节”,是强调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四节”。因此,符合绿色施工做法的“四节”,对于项目成本控制而言,一般是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但是,这种企业效益的“小损失”换来的却是国家整体环境治理的“大收益”。这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在客观上的不一致性,肯定会增加推进绿色施工的困难,因此要充分估计在施工行业推动绿色施工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二、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绿色建造是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造理念,要求所有建造参与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维修的全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追求各项活动的资源投入减量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最终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过程安全、品质保证”的建造目标。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绿色施工表现为一种过程;绿色建筑表现为一种状态或者说产品。绿色施工可为绿色建筑增色;绿色施工不一定建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形成,必须首先使设计成为“绿色”;绿色施工关键在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策划成“绿色”,才能使施工过程成为绿色。绿色施工主要涉及施工期间,它对环境影响相当集中,施工过程做到绿色,一般会增加施工成本,但对社会及人类生存环境是一种“大节约”。绿色建筑事关居住者的健康,运行成本和使用功能,对整个使用周期均有重大影响。

综上,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互有关联又各自独立,建设部既抓绿色建筑,又抓绿色施工,确属双管齐下之,长此坚持,必会取得良效。我们作为施工企业,切实在施工过程做到“四节一环保”,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对于实施科学发展观,在建筑行业实践“低碳经济”发展思想,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绿色施工水平是刻不容缓,大势所趋的伟大壮举。

1.与节约型工地的差别

绿色施工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节约”,其内涵相对宽泛。节约型工地活动相对于绿色施工,其涵盖范围相对较小,是以节约为核心主题的施工现场专项活动,重点突出了绿色施工的“节约”要求,是推进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施工过程最大限度的实现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的“大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2.与节能降耗的关系

倡导“节能降耗”活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绿色施工活动之一。绿色施工包含节能降耗,是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推进绿色施工可促进节能降耗进入良性循环,而节能降耗把绿色施工的节能要求落到了实处。我国是耗能大国,又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国家,当前我们必须把“节能降耗”作为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重中之重,抓出成效。

3.绿色施工实质

推进绿色施工,说到底,是施工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替国分忧,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积极应对措施,是企业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和严酷的环境压力,自我加压,挑战历史和未来工程建设模式的一种施工活动。

三、我国推进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分析

2003年中国申报奥运成功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后,建筑领域的绿色概念开始逐渐形成。在200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我国在城市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等各个环节都践行了绿色奥运理念,大力推行了建筑节能、环境与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建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突发性、集中性和持续性影响,已经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和工程项目施工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已经形成广泛的主流意识。

1.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太阳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每秒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欧盟和美国都大力鼓励太阳能技术。我国政府2009年相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建筑节能成为国家优先支持的重要行业。“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利用屋面构架、建筑屋面、阳台、外墙及遮阳等,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①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②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③基于集热一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④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目前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比较普遍。

(2)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池组件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多采用把太阳电池组件发电方阵形成一个整体屋顶建筑构件来替代传统建筑物南坡屋顶,实现了太阳能发电和建筑的完美结合。

2.供热计量技术

我国的供热采暖系统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室内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节室温,更谈不上按热量计量。经过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单位的共同努力,在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是最近两年,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发展很快,各地进行了许多试点示范工程,北方主要大城市相继出台了关于住宅供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的管理规定,北京、天津还编制了实施规程,供热计量收费逐渐在我国推广。

3.新型建筑能耗技术

(1)中水回用、雨水回收技术:近年来城市地下水减少很快,城市水资源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引入了雨水回收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节水。

(2)热交换新风置换技术:全热交换器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换气,使住宅整体保持新鲜工期的流通,由热交换芯将室排出的空气和室外引进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减少换气时的能量损失,可以达到节的效果。

(3)植物立体绿化技术:该技术的种植床由外皮包裹基质,内埋有微孔中空纤维管,可以均匀地供应水和营养成分,组合若干单元可形成大面积植被,并可方便地铺设或转移。特别有利于种植草皮,实现建筑(屋顶、墙面)的立体绿化。在部分屋顶和西侧墙使用该技术完成建筑物立体绿化,起到净化空气、防止粉尘污染、减少城市噪音及光污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

(4)隔音降噪系统:外墙系统、外窗系统和楼板均采用隔音构造措施,有效阻隔外界及楼层间的噪声,提供安静的室内环境。

(5)女儿墙、屋顶及地下保温系统:街区从楼基到楼顶,形成严密的隔热保温体系。保持智能居所的独立性,减少能量散失。屋顶设置较厚的保温层,女儿墙部分也严密包裹,并且把隔热层延伸到地面冻土层以下,形成闭合的保温隔热体系,全方位阻隔能量流失。

(6)绝缘外墙系统:街区外墙在结构之外设置了特别的保温层,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像给房子穿了保温隔热的外衣。此系统的技术整合,使住宅的制冷采暖能耗大大低于传统住宅。

(7)自然通风、采光: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按照热力学原理,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屋顶是形成温差、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以带动室内通风,其实质就是“温差―热压―通风”的原理。

光导照明系统而打破了照明完全依靠电力的观念,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无能耗的照明产品。光导照明系统的采光器可以滤掉了大部分阳光中的有害成份紫红外线,同时对太阳光中的具有放射性的射线也进行了排除,给人类提供了安全阳光新概念,不用担心在阳光下皮肤会变黑和灼伤、人体缺钙,也不用为夏天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而担心。

4.住宅建筑(小区)智能化综合技术

以住宅的物业管理系统、工作业务系统为核心,集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远程抄表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1)微电网控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沼气发电)的特点是容量小(大型风场除外)、间歇性强,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用于满足本地负荷。也就是说此部分能源现阶段只能在一个局部范围(例如一个小区、一个城镇)应用,不足部分还需要由公共电网补充。在能源的利用角度来说应鼓励在局域使用多种生态能源,使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以达到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控制几种生态能源之间转换及公共电网转换的系统称为微电网控制系统。

(2)智能小区低碳地下车库:是指在大型的小区地下停车场建设中采用一种由光导照明、太阳能发电、LeD灯和节能灯照明,结合微电网控制管理技术实现电能最低消耗。并对车辆进出与停放实现综合智能化管理。

四、基于推进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的设想

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不能仅限于概念炒作,必须着眼于政策法规保障、管理制度创新、四新技术开发研究、传统技术改造,促使政府、业主和总承包商多方主体协同努力推动,方能取得实效。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施工的基础。全面推进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开发研究,当成为建筑业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

1.强化对符合绿色概念的四新技术开发研究

包括建筑护结构的保温技术;采光屋顶太阳能利用及光伏发电综合技术;玻璃幕墙太阳能利用及光伏发电综合施工技术;新型模架体系开发;绿色混凝土技术等。

2.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如施工现场废弃物减量化与再生利用综合技术;工程降水对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影响及防治技术;减少和避免基坑降水施工综合技术;施工降水回灌及循环利用技术;绿色施工环境效果检测技术等。

3.施工机具设备开发研究

绿色混凝土和砂浆搅拌站设备制造技术研究;节能、降耗和降噪的新型施工机具开发研究;起重机械安全作业网络化监管技术;砂浆输送、喷射与摊平装备研究等。

五、总结

绿色理念的在建筑业的真正落实是一个社会问题,至少是一个系统性的行业问题,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没有政府的系统推进措施,欲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特别对于绿色施工过程的实现,则更显问题突出。只有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从法规、政策、管理、标准、监督和技术攻关等多途径、全方位进行协同工作,才能实现良好的绿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其玉,路斌,白恒宏等.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3,44(1):56-61.

[2]杨海静.探讨绿色建筑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20.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和需求不断提高,国家要求建设工程中推行绿色施工,建筑工程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应当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因此,本文针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将其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有效地推动了绿色施工的实施,并为提升工程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1、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原则

1.1采取绿色施工原则

在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施工现场和施工情况等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在整体项目有的设计和规划阶段,需要满足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从而为绿色施工提供有利依据。最主要的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方案科学的使用建筑材料,然后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精细化管控,对各个阶段予以严格监督和管理,而且当工程竣工后,做好工程验收工作,使得每个阶段的工程建设都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1.2有效区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

对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还有一定的区别,绿色施工建筑是建筑物自身具有舒适、环保和节能等功能。而绿色施工则是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采取绿色施工技术,对施工行为加以规范,绿色施工是为了构建绿色施工建筑物采用的手段,通过对二者进行区分,才能将绿色施工技术合理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中。

1.3正确理解绿色施工

在建筑行业初级发展阶段,人们对施工的理解比较片面,将其认为是文明施工。然而,在当前的背景下,能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力倡导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不局限于文明施工,还与能源和节约以及环保等息息相关,对保护环境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建筑工程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2.1屋面结构的节能技术

屋顶的节能技术需要针对于屋顶的设计需求来开展,从屋顶的一系列功能出发,来让节能技术得以发挥出最大成效。就其存在的节能技术来说,主要分为两类,一者是在屋顶的进气口进行设置,使得正压区与负压区的设计可以保障清洁需求,同时让气体更为平稳地出入。再者,还需加强对屋顶货物距离之间的思考,选择混合砂浆来进行填充,发挥出保暖需求。

2.2窗体结构的节能技术

在对建筑体进行节能技术的时候,其需要做到全面性,确保整个建筑设计都能围绕着节能工作的开展来满足一系列的使用需求。在安装外门的时候,需要注重于对密封性的保障,使得密封环境下的节能成效更为明显,借助于较高的严密性来达到节能使用的需求。同时,在对玻璃门窗进行安装的时候,既要注重于美观性,也要发挥出节能成效,让其能够满足室内保温需求。因处理方式的差异化存在,使得玻璃结构的外观与颜色是不同的,其带有的紫外线穿透率也是不同的。2.3节水技术的应用

节水技术是绿色施工技术的一种,对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运用节水技术期间,应当针对工程施工现场地下水的特点,在施工现场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设置地下水井,通过运用地下水,将其作为绿化浇水和施工用水,从而达到减少自来水的用量的目的。针对场地硬化的特点,在施工时不能采取传统的混凝土地面作业法,应当采用水泥预制方格块,然后将方格块铺设在人行道路和施工现场,雨水可以自由的上涌,因而严重的影响到了工程施工,所以为了解决该问题,应当采取深井降水技术,通过设置水位监测井,对降水的动态情况予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对于水头,应当严格控制其高度,将其控制在基坑底的0.6-0.8米范围内。

2.4墙体结构的节能技术

双层墙结构。通过在墙体结构之间设置空气层通道,使得墙体结构能够成为一个立面的存在,让室内外得以形成空气垫来满足节能需求玻璃幕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的墙体结构,是由支撑结构与玻璃组件所组成的,它能够满足位移的需求而不是固定的,所以这类的墙w结构能够与外部结构所协调,确保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更为稳定。

2.5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为了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应当加大环保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在处理固体废弃物时,要科学的处理土方,当土方开挖完成后,将其全部外运,但避免道路和环境等受到污染。因此,可以将土进行回填,在完善的施工工序下,将原土加以回填。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建筑垃圾,比如,塑料、木料、混凝土浆体和管线等,针对这些建筑垃圾,应当将其进行集中分类堆放,在建筑道路施工时,将其作为路基加固材料使用。

在机械设备运转和浇筑、振捣混凝土期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因而对居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科学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封闭施工方式,并采用噪声低的机械设备,然后运用隔声设施和手段降低噪音。同时,如果在夜间加班,不能晚于24:00;经常检查机械设备,而且派人和维护设备,以免设备老化。为了确保安全施工,应当将脚手架超高搭设在楼层作业面上3米处,在架体的立面位置,挂上密目网和竹笆片,从而达到降低噪音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结语

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确保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应当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进而获得更多的效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建设时采取绿色施工技术,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等理念作用下,科学的运用绿色施工技术,从而确保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施工质量得到提升,而且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建筑业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下,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经不可回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便应运而生,并且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是一种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少的建筑,目前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发展潮流。

要发展绿色建筑,首先要明确怎样去界定绿色建筑,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世界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BReeam)、美国的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日本的建筑综合环境评价方法(CaSBee)、德国的生态导则(LnB)、澳大利亚的naBeRS、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作为衡量绿色建筑的工具,同时也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因此,开发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发展绿色建筑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把绿色建筑作为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开展。

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可表达为:“绿色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解”。其核心理念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源,又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实现建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建筑技术向生态的发展,探寻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方面做出了不少的业绩。例如:德国索贝克公司设计的R129超级未来型节能住宅,建筑外皮采用人工材料,质地极轻且通透,建筑外皮结构的外表面上设置超薄的光伏发电膜,它只遮挡20%的光线进入,但可以提供建筑所需绝大部分能源;香港太古地产总结了一套环保拆卸技术,以减少噪声,实现废物再利用。除了绿色建筑评估技术,绿色建筑还集成了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配置等高新技术。虽然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逊色于发达国家,但国内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例如,国内某知名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某小区采用了多项绿色节能技术措施,如立体绿化、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垃圾分类处理、指纹门禁、无机房电梯、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水回收利用系统、隔声降噪林、人工湿地、外墙保温体系、外窗节能、自平衡通风系统等。该小区已被评为全国“十一五”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并顺利通过绿色建筑二星级专家评审。

目前,市场上各种以绿色建筑为发展目的的新型、高效的材料和技术的数量越来越多,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这种趋势对绿色建筑的发展非常有利。但绿色建筑的发展不能过分追求技术化和节能效果,还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使生态节能技术措施现实可行,从而达到预期效益。例如,南京某住宅项目,使用地源热泵技术,新风系统而使房子保持25。C恒温,但房价也因此高达1.5万元/m2。这样的节能住宅不但普通购房者消费不起,也缺乏人性化。因此,绿色建筑应避免求“新”、求“洋”的误区,而是一种大众化、全面性的满足一定生态效率和舒适度的可持续建筑。可以多采用一些能被动地满足国家建筑能的强制性标准,而不一定非要特意地追求所谓的“节能卖点”;可以多使用当地材料、国产材料,而不一定非要使用进口材料。要使得技术具有合理的经济效益。

二、绿色施工技术

根据住和城乡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绿色施工定义为: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坏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

以下结合本人参建项目的案例,对绿色施工要点、组织管理、操作细节等方面要点进行简要阐述。

1、节能

1.1基本措施:由工程部统一协调,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减少作业区域的机械数量,区域之间充分共享汽车起重机、发电机等。实施过程监控,考核结果与经济指标挂钩。倡导使用交流电,减少发电机使用;合理分配布置发电机及型号。

1.2机械设备与机具:使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功率与负载相匹配。及时维修保养,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1.3生产及办公临时设施:现场办公室使用可随时拆卸集装箱,搭设顶棚等,减少日晒;选择南北朝向,保持适当间距,良好的通风、日照及采光。使用百叶窗,减少热传递。合理配置空调数量,仓库等使用风扇,节约用电。

2、节材

土建工程主体使用系统模板,具有成型好、杜绝漏浆、材料可多次循环、安全性好等特点。大量使用升降车等作业,降低脚手架钢管、扣件等损坏,减少搭设作业。项目部作为成本中心,依照施工预算,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各区仓库建立保管制度;对周转材料进行保养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3、环境保护

3.1扬尘、空气质量控制:对料场硬化,减少现场土方存放,集中堆放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措施;剔凿作业可采取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定期保养设备,减少废气排放,控制空气污染。

3.2水处理:使用混凝土垄沟,贯穿全程,保障雨水收集、排放。设置集水池,废水经预沉淀后进行絮凝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垄沟、排水口等利用密目网、铁网等减少垃圾进入排放区。

3.3防止土壤侵蚀保护:优先选择环保覆盖物,在土方、边坡上覆盖砂石、雨布、草垫或防侵蚀毯等,将土壤与包括雨水在内的流水隔离,避免与地表接触,从而避免土壤侵蚀。

3.4噪声与震动控制:分析噪声源,编制控制方案;划分噪声控制区,限制高噪声作业时间,实施准证申请制度。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降低噪声;现场噪声机械采取必要的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减少夜间运输噪声,车辆严禁鸣笛,减少人为噪声。

3.5建筑垃圾控制:根据垃圾的可回收性,划分为生活垃圾、混凝土渣、钢筋、木料等;分别配备垃圾存储装置。对不具备回收价值的垃圾,按燃烧性能分类。废弃油漆、涂料等交由专业废弃处理公司处理。

4、节水

发挥水处理设施的作用,雨水经净化后,用于洗车、养护、机具冲洗、喷洒路面等。办公区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器具。针对工程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施工区,分别计量用水量。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项目部考核及分包单位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5、节地

平面布置合理、紧凑,临时办公用房采用经济、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或将集装箱叠放。

三、结语

新形势下,绿色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绿色建筑的开发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需要全体建筑人员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5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着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6

建筑节能不以能耗高低论英雄

《中国地产总裁》:在您看来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区别有哪些?

陈音: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绿色建筑一定是节能的建筑,但节能建筑不一定就是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所关注的是如何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绿色建筑不同,它所关注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绿色建筑更准确的定义是“可持续”,可持续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这个可持续包括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节能只是绿色建筑的特征之一。

有些专家以能耗统计为依据批评部分绿色建筑不节能,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不能简单地以建筑能耗的高低来判断建筑是否节能。我们建造建筑物的目的是要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求,维持建筑系统的正常工作很多情况下是需要消耗能源的。建筑节能最关心的是如何用尽可能低的能耗来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标准和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转;如何做到仅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好够用的能量。

中国住宅建筑的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处在较低水平,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的建筑节能比发达国家做得更好。我们的住宅设施标准,室内环境标准,生活便利条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能耗正在迅速增加。所以说节能不光是看电表上走的字多与少,更重要的是看能源的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 因地制宜

《中国地产总裁》: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您认为它如何才能做到节能?

陈音:建筑节能,就是要针对发生能耗的地方采取节能措施。我们以最普遍的住宅建筑为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需要采暖,夏季需要降温,这往往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此外高层建筑需要电梯,还需要加压供水;室内需要照明,居家生活需要热水等等。针对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源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来降低能耗。

建筑界都知道“被动优先”的设计原则,所谓被动优先,就是优先采用被动技术解决室内环境设计的问题,寒冷地区的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的保温、密闭减少冬季热量损失,可以大幅度降低采暖能耗;夏热冬暖气候区的住宅通过自然通风、外窗遮阳、热反射材料应用等技术,可以降低空调机的负荷和开启时间。采用被动技术可以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大幅度改善室内热环境,往往是性价比最高的节能措施,欧洲国家的被动住宅(passive house)现在已经从实验示范走向大面积推广。

对于必须耗能的设备系统,我们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白炽灯的能源转换效率只有5%,换成t5荧光灯或LeD照明,能源效率至少能提高5倍,消耗同样的电力可以得到更高的照度;同样建筑中大量使用的风机、水泵、锅炉、电机等都还有很大节能潜力,提高能效是建筑节能的第二个重要领域。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措施,由于建筑自身的特点(不移动,采暖、生活热水等可利用低品位能源),太阳能光热设备、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非常适合与建筑相结合,这是建筑节能的第三个重要领域。

行为节能是不花钱但效果显著的节能手段,这方面开发商能做的事情不太多,主要是各种设备的可调、可控、可计量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节约习惯,树立节能就是环保的理念。

所以说,实现建筑节能的路径并不复杂,技术上被动优先、因地制宜是最重要的原则。节能的目标是在不牺牲居住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以目前中国建设行业的能力水平,实现建筑节能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障碍,中国的设计公司、施工企业、建材供应、部品生产等全产业链已经能够满足高质量的节能建筑的发展需要。

“认同”不等于真正“去做”

《中国地产总裁》:在您看来,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在公众意识、政府政策、以及市场上是一个什么状况?

陈音:自2006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以来,经过广泛的宣传推广,现在业界和公众已经比较了解认同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但是“认同”和真正“去做”还是有差异的。客户在买房子的时候跟销售员讨论比较的往往都是区位、户型、面积、配套、装修、园林、价格等等,很少有客户问房子能耗是多少,是不是绿色建筑。这说明影响大家购买行为的决定因素未必包含绿色建筑的选项,这大概就是中国希望做绿色建筑的开发商现在所要面对的市场环境。

中国政府对绿色建筑发展是有政策支持的,已经启动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还将有一些更具体、更直接、更具操作性的支持措施。这也印证了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但商业模式还不清晰,市场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就很有必要。世界各国的情况也大体如此,日本、德国在推广新能源技术初期,都有政府的补贴。一旦市场普及了,大家都接受了,也有良性的商业竞争环境了,政府的补贴就可退出。

其实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市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发的方向。如果说市场有这种需求,那开发商自然有这种积极性去做,反之,开发商的主动性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培育中国的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才是问题的关键。这里面可能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去协调,包括调整一次、二次能源价格;完善财税体系;法规规范的修编等。

《中国地产总裁》: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还没有真正普及开来,您认为这与其建造成本较高有无关系?

陈音:绿色建筑在成本上是高于普通建筑,但房子的售价不是由成本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的。绿色建筑的成本增量往往不会转变为售价的增加,因为绿色建筑增加的投入大多发生在外表看不到的地方,如保温、隔热,水资源管理,高效机电设备等,如果市场上没有形成对绿色建筑真正的认同,绿色建筑的售价未必会比普通建筑高。

所以,市场需要有一个对绿色建筑的接受的过程,这也是绿色建筑到目前还没有大发展、大普及的症结所在。如果绿色建筑的投入不能在销售价格上体现出来,开发商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这是现实的情况。自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以来,中国大约申报了300个绿色建筑,据统计这些绿色建筑的造价增加一般在5%-20%之间。在目前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发商的净利润往往也就是10%,所以开发商会很谨慎,这也是为什么绿色建筑往往是在一些高端楼盘上实施的原因,因为高端项目相对利润空间大一些,能够承受的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

中国每年的建设规模超过20亿平方米,但绿色建筑的申报认证量还不到建设总规模的1%,比例还是太低了一点。住建部希望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绿色建筑有一个大发展,大进步,希望未来50%的新建建筑都能是绿色建筑。我认为这么高的要求不太现实,但可以确信中国绿色建筑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当代的特色与理想

《中国地产总裁》:您认为当代区别于其他同行的一些特色是什么?

陈音:我对同行了解的不多,不敢随便评论。但我相信当代与其他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开发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绿色建筑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的理性选择就会出现趋同现象,就像现在各厂家的3G的手机几乎都是触摸屏的,因为触摸屏是目前最好的人机界面。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材料、实现路径等都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各企业、各项目的做法都有类似,只是水准高低之差。

当然差别还是有的,当代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方面已经积累了10年的经验,逐步摸索出了自主研发、自成体系的标准化设计系统。当代能够整合房地产庞大的产业链,在海量的内外部资源中筛选优化每一个项目的解决方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所以从这点来说,当代区别于其他同行的特色之一,就是按照建筑自身的规律去做研发、设计和建造。

当代也做过一些非常前卫的建筑,比如在国际上广受关注的当代moma。其实当代moma这种前卫的设计倒不是出自建筑物理、结构力学的逻辑,而是来自开发商、建筑师对城市未来的探索。

当代moma是中国第一个获得LeeD-nD最终认证的项目,它的规划设计、建筑形式与绿色建筑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当代momaD的设计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思考,是关于人与人、人与社区、社区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等更广泛议题的一些思考和研究。这种超前的探索研究也是当代这个企业的特色之一。

我想强调的是,当代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探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追求,都是基于企业要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成长,这是一个原点,也是远大理想的基础。当代开发的所有项目都要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消费者的检验,不是做试验,不允许重大失误,所以需要非常务实的工作。

脚踏实地 机遇永在

《中国地产总裁》:对于想做绿色建筑的企业,您会给一些什么建议?

陈音:做绿色建筑说难也不难,毕竟建筑行业是传统行业,技术上没有太高的门槛。但做绿色建筑也要有职业精神、专业态度,千万不要把绿色建筑作为一个营销手段,一个炒作题材,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因为现在绿色建筑还不是消费者最关注、最敏感的点,所以做绿色建筑一定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严谨工作态度,需要有建筑、暖通、建材、设备、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对应的设计、研发、施工、运行管理体系。

能不能做好绿色建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商的决心,特别是企业决策者的决策,如果有决心进入这一领域,技术上很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多数中国的开发商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真正的难点还是在于市场的定位与对接。

《中国地产总裁》:您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及中国绿色建筑的前景怎么看?

陈音:中国的房地产其实还有很长的好日子可以过,如果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现在是寒冬,可能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商过去的市场环境太好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20年繁荣,使得开发商过度消费、或是说轻易挥霍了这个行业的许多机会。现在开发商需要有更加敬业的精神,更加勤奋的工作,要以社会经济的正常利润预期经营企业。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做房地产,其实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是大有可为。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的今天我们更加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但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地加快,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还十分有限。

1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2001年开始进行探索和小范围的推广及应用,在“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示范推广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规模性推广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国家出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并实施了“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在2012年我国达到了35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建筑面积。从统计来看,绿色建筑节约运营成本且节约资源。但需要增加建设成本,从经济投入方面来看绿色建筑技术对我国传统建筑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同时又促进了传统建筑业的进步。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以前使用率和使用效率不高,采取绿色建筑示范以来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都很多有益的尝试。

绿色建筑技术的定义在2005年出台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不但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建筑技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而且对绿色建筑的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把原有的分散的关于绿色建筑基础措施进行了统一,使绿色建筑从研发环节到应用环节都有了明确的体系化的方法。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该评价标准规定了六大指标。每个指标下,满足一定的项数即可由低到高被评为一星级、二星级或三星级绿色建筑。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比2006年的版本“要求更加严格、内容更加广泛、实用性更强”。

2绿色建筑技术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技术应用成本较高

我国的绿色建筑成本投入相对较高,而且前期的示范项目投资巨大,使人们认为绿色建筑是生态环保型建筑,环保建筑即“贵族建筑”。因为绿色建筑采用的都是新技术,使用得也是新设备,这都使初期成本增加,比如云南大学实验实训大楼,按绿色一星标准设计,单位造价约为2727元每平方米,建设成本增加360元每平方米。现实中科技含量高,成本投入大的绿色建筑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追捧,建设单位尤其是商业楼盘的开发商因为没有经济利益,很难愿意为其增加投资,这就阻碍了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

22技术研究与创新不足

国外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长,且已经有了大量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及经验,我们要向外国学习他们的先进之处,又不能照抄照搬的应用在我国。不能只简单地用“拿来主义”,还应该根据我国经济与自然环境条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使国外的先进技术本土化,避免因水土不服形成硬伤。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千差万别,绿色建筑的投入产出与“绿色效应”不尽相同。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需要因地制宜的实行一地一策,乃至一楼一策。而这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投入明显不足,成果不多,集成度不高,导致社会的认同不够和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23产业化水平不高

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国家政策,我国有迫切发展绿色建筑行业的需要,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环保经济产业链,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行业的相互配合,比如对廉价高效的绿色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以及绿色建筑社会服务机构及市场的培育、配套激励与约束政策等,只有这些因素都跟上绿色建筑发展的步伐才能在我国深入地推广绿色建筑,不应走高投资,慢回报的高端道路。

3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对策研究

(1)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及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建筑物类别等因素,对不同的城市的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改造进行统一规划和分类指导。分阶段按照不同的层次有计划的逐步推行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设计、施工及材料生产产业及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大批绿色建筑行业专业和创业人才队伍。从不同层面推动建设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因地制宜地推进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对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和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基础操作。要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及原始建筑特点与类型来建设,不能把一个地方的技术手段照抄照搬到其他地区,比如北方少雨较干旱,房顶大都是平的,为了秋季方便晾晒粮食,而南方多雨,在房顶不便于晾晒东西,且为了雨水能快速地留下来不侵蚀房顶,便把房顶修成了尖顶,我们不能把南方的建筑技术照搬到北方,也不能把北方的建筑技术拿到南方,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

(3)加快建设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完善关于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确保绿色建筑的质量。从设计、施工、建筑材料生产等环节抓起,用法律来规范绿色建筑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细节,建造绿色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只有从开始做好每一步,才会在后面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规范。

(4)要做好建设监督工作。做好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和法律法规制定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对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和专项验收工作,要在立项、施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等环节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并进行有效控制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绿色建筑要有相应的措施。

(5)推进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根统计,我国现有各类建筑建筑面积50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仅46亿平方米。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还任重道远。2016年8月1日起将实施《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如何实现设计绿色、建造绿色、使用绿色、运用管理绿色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通盘考虑。通过制定适宜的设计标准、施工标准、评价标准、检测标准、运营管理标准引导和规范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继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买卖碳排放权配额、税收激励等政策和措施推动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通过加强产业融合和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市场推进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8

文|孙简孙慕瑶

自2015年1月1月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正由“浅绿建筑”逐渐走向“深绿建筑”,而且随着绿色建筑的推广和申报星级绿色建筑的评级难度大幅提高,也将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首先体现在项目前期的设计规划上,其次要求施工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建造项目,即建造过程的绿色化,最后是物业运营管理以及业主使用过程中宜居的健康、环保、生态绿色概念。在此过程中,国家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创新和提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是建筑全寿命过程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维护的导向。与2006年版相比,新版<标准》总体难度提升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亮点突出,具体体现在适用范围更广、评价指标体系更完善、条文定量和定性分析更加明确、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等方面,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评级难度。

适用建筑范围更广。原《标准》编制时,考虑到我国建筑市场粗放式管理的现状,侧重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能源、建材资源消耗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此次修订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对提升建筑物宜居、生态、环保、节能等的要求,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在交付使用中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运营管理的要求,因此,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适用建筑范围更广。

评价指标更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核心是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旧标准中概念含糊,评价体系没有定量度量标准,不具备量化尺度,仅依靠定性来评价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使得一些低标准的“绿色建筑”充斥市场,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流于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新标准中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共分六大类,在原《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类指标的基础上,新修订《标准》特别增加了“施工管理”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体现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

划分评价阶段。原《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是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的,评价侧重建筑的实际性能和运行效果。此次修订参考了国外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的情况,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增加了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四节一环保性能评价。“设计评价”在建筑工程设计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重点在评价绿色建筑采取的绿色措施和预期效果上;而“运行评价”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重点关注绿色措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绿色建筑正常运行后的科学管理,包括“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项指标。简言之,“设计评价”针对的是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针对的是已投入运行的建筑,划分评价阶段实现了对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评级方法升级。新旧《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绿色建筑等级评价方法的调整,旧标准采用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而新标准采用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与目前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相同性和一致性。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仍保留“控制项”,增设“加分项”,但取消了“一般项”和“优选项”的划分,将两者合并为“评分项”,并对所有的评分项和加分项赋以具体评价分值;(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3)对各类指标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权重做出规定,权重根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设计阶段/运行阶段”而有所不同,使评判标准更加清晰、明确,尤其体现在运行评价中,施工管理和经营管理各占10%的权重;(4)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加分项”得分之和,即为总得分。(5)绿色建筑每类指标在满足控制项的基础上,评分项不得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和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星为最高级别。

过去只要指标满足一定项数即能评上星级的绿色建筑,今后需要采用量化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判定,申报星级绿色建筑评级难度将明显提高。不少过去被评为一星级的项目现在可能评不上,二星级可能降为一星级,三星级则降为二星级或者一星级,尤其是三星级建筑的难度大大提高。新旧《标准》中关于绿色建筑等级的评定分见表1、表2。

条文动态更新。新《标准》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份,仅存有具体的标准标号,意味着标准配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

条文侧重量化评价。新《标准》对于条文的阐述上,对旧标准中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进行了数量上的明确,详细解析了条文的内容和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从定性分析逐渐向定量分析、综合评价转变,不仅可操作性更强,也反映出绿色建筑根据工程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思想。

以新旧《标准》中“节能与能源利用——建筑与围护结构——外窗、玻璃幕窗”条文为例,旧《标准》5.2.7条规定公共建筑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而在新《标准》5.2.2条中则详细规定了“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4分,达到10%得6分;2、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得4分,达到35%得6分;3、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墙分别按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这些具体清晰的定量分析,更加切合绿色建筑的实际,也更利于操作实践。

增设加分项鼓励创新。绿色建筑全寿命内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产品选用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性能提高和创新,为了鼓励性能提高和创新,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式,本次新修订《标准》增设了“加分项”,并且在标准中单独设立一章《提高与创新》对“加分项”条文进行阐述。加分项内容,有的属于性能提高,如采用高性能的空调设备、建筑材料、节水装置等,鼓励采用高性能的技术、设备或材料;有的属于创新,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碳排放分析计算、技术集成应用等,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在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时应计入加分项的附加得分:附加得分为各加分项得分之和,最多不能超过10分。以Bim技术为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2分,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1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应用得2分。

新版《标准》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

绿色建筑时代全面来临,施工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跟进。未来,我国绿色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根据2013年底住建部下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该方案还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4年8月,北京市住建委出台的《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要求“2014年起,凡纳入北京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应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并提出“对非政府全额投资的,并实施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符合我市绿色建筑相关规定的,可享受财政资金奖励”。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是对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将对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竞争秩序,对带动整个建筑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并无必然矛盾,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强制要求,更是企业通过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有利途径,和未来建筑行业的机遇所在。

明确了施工企业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绿色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现有的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都偏重于绿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环节,而对绿色建筑的物化过程——施工,并未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致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施工在绿色建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做好施工过程管理,不仅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四节一环保”的理念,而且能更好地保障绿色建筑设计性能的实现。

此次新修订《标准》特别在原有六大类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管理”环节的评价指标,并设置独立章节进行论述,充分体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明确了施工企业在绿色建筑中承担的重要作用。

细化了绿色建筑对施工过程管理的要求。旧版《标准》中的对于施工环节的要求分散于各章,且大部分指标都是定性指标,量化指标不多,因此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不高。新《标准》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进行细化,定量评价的条文主要体现在施工固体废弃物、钢筋损耗率、混凝土损耗率、预拌砂浆损耗率及模板周转次数等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施工管理关键问题上。通过各类定量指标,增强了施工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体系性,有利于提高施工阶段对绿色建筑实现的贡献,也将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9

关键词:房地产业绿色建筑思考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他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了向大自然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一、国内房地产业推广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改革开发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0%,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相比,我国的城市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济南市2012年度土地供应面积为5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86万平方米,相比2011年分别上升31.5%和47.8%。济南普通住宅供应量和成交量均为473万平方米,月均供应量为41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在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活动占用土地,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资源、能源以及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建设部资料,目前我国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如此高的能耗,已经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在能源和资源紧缺、环境问题突出的中国,房地产业与自然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建筑明确了生态环保目标和手段,是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让使用者享受更舒适、更方便、更健康的生活条件,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能源。当前,绿色建筑已在美国、英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进行了成熟运用,大力在国内房地产业推广绿色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房地产业推广绿色建筑的思考

(一)充分利用一切自然条件,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要遵循同环境相互依存的原则,充分利用一切自然条件,进行科学设计。如:在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建筑密度、建筑布局、建筑体型上确保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通过加强周围绿化来解决房屋的热环境问题;通过中水回用、雨水集流等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等等。一是在建筑选址方面要从节能方面考虑。如选址时根据气候选择向阳的方向;通过建筑主要朝向避开不利风向,利用建筑组团和设置防风屏障阻隔冷风,减少建筑物的冷风渗透耗能等以节约能源;在通风方面要设计合理的建筑布局来引导气流,利用绿化和地理条件进行自然通风。二是在设计住宅小区时,总建筑面积确定的情况下,降低建筑密度、提高容积率,因地制宜,进行建设,以节约能源;三是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按照分区明确、联系方便的原则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安排,并根据实际需要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安排位置,使具有相似使用功能的功能区域尽量位于同一区域,有利于建筑物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四是通过提高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热阻,来降低能耗,如:墙体选用热阻大的保温材料;屋面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改善门窗材料的隔热性能,合理减少窗户在外墙上的比例,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五是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率。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将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和回用。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中水回用、雨水集流利用等节水方案,充分利用水资源。

(二)在施工阶段应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要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并对各种污染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一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良好的处理,这也是绿色施工面临的巨大挑战。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通过使用节能新材料提高建筑物耐久性,保证建筑的使用周期;处理进出场建筑垃圾时进行分类处理,尽量做到回收利用。例如废旧的钢筋、铁丝、电线等金属材料可以重新冶炼。二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扬尘,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最常见的污染有扬尘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噪声污染。以扬尘污染处理为例,控制扬尘污染方面比较好的做法有:1、施工之前由设计单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周边围墙保护设施以阻隔部分扬尘;2、根据材料性质和天气情况,运输和堆放材料过程中定时进行覆盖和淋水;3、根据天气状况,对工地进行洒水,来减少扬尘。

(三)在项目推广阶段,应注重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广告宣传。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市场不是很景气,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意识淡薄,认可度不高。消费者在选择住房时最看重的几个因素主要集中在价格、户型、交通、配套等方面。仅有20%的人会选择绿色环保房地产。这就使开发企业做绿色节能项目的成本和风险增大,从而给绿色建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开发企业在在营销推广阶段,以恰如其分的方式让社会公众更深入了解绿色建筑,并逐渐建立广泛的社会认同。因此,一是要求开发企业要时刻关注营销前沿的动态,贯彻绿色概念。突出宣传楼盘地绿色理念,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知识,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辨别能力和认可程度。同时,开发企业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绿色意识培养,使其以身作则并制定相关的绿色工作标准等。二是在广告设计材料上要使用环保的宣传材料,内容上要突出绿色住宅给消费者带来的美好生活,展现出房地产企业对社会、对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从而树立房地产企业的绿色品牌形象。三是开发企业在广告策划中要注意创新,同时聚焦于宣传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推动绿色建筑差异化发展,四是在产品实践中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的开发结构,以适应更多建筑类型、更多社会人群的需求,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

(四)要开展绿色物业使用和管理

物业的使用和管理是绿色建筑的延续,需要进行绿色的物业使用和管理。为了维护好客户资源,使客户认可开发企业的房产品牌。许多开发企业由自身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后期的物业管理。比较好的绿色物业做法有:一是在服务区域内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宣教活动,号召业主自觉参与节能减排,形成企业与业主共同保护服务区域内环境的良性态势。二是从改善的角度开展绿色物业管理。尝试在节能设施设备,建筑物隔热保温材料、水电供应容量配置、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装修选材等多方面对建设年代久远、配套设备不全的服务区域,从绿色、节能的角度进行更新改造。三是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建设绿色社区。如有的社区在服务区域内开展“自助绿化”,宣传和发动业主参与社区的养护在房前屋后认养绿地,收集淘米洗菜水和雨水浇灌花木,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公共水费开支。有的社区内定点定时按市场价收购业主家中可回收的报纸、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将交易款冲抵业主的物业费。这样,既可以加强服务区域内的安全管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缴纳物业费的矛盾,还可以培养业主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四是在室内可以通过植物,点缀家庭环境和净化空气,吸收建筑里潜在的二氧化硫、甲醛、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的植物还能将有害化学物质转化为植物养料,消除并防止室内空气污染。有些花卉还能分泌杀菌素,如茉莉、金银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抑制结核、痢疾病原体和伤寒病菌的生长,使家庭室内空气清洁卫生,预防传染疾病。

三、结束语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环境保护相对落后,绿色开发的理念和运作框架尚不成熟.希望本文提出的绿色房地产开发经营思路,对引导开发企业并对满足市场需求有所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对绿色建筑的开发,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有效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再上一个新水平。房地产企业要想拥有可持续发展权,走绿色建筑之路成为必然的选择。绿色建筑也将会在中国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朱爱国等,浅论绿色建筑与房地产业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张丽等,绿色物业管理与绿色社区共赢[J]中国物业管理,2009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区别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横向监理控制;纵向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Q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thispapermainlytothegreen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latedelaboration,combinedwiththeirownworkexperienceputsforwardrelevantproblemsandsolutions.

Keywords:greenarchitecture;Horizontalsupervisioncontrol;Longitudinalsupervisioncontrol

一、绿色建筑监理控制与传统建筑的不同点

绿色建筑监理控制方法与传统建筑控制方法的区别:

1.绿色建筑本身的复杂性

绿色建筑涉及的周期长,跨度大。从项目方案到设计、施工、运营三个环节进行考虑,涉及内容较多,涉及很多不同专业和不同的管理部门,需要各个专业的技术融合以协调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它不仅需要确保实现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目标,还需要确保各项绿色技术功能的实现。

2.需要满足绿色建筑的特殊要求

国内外针对绿色建筑有许多评价认证体系,这些评价认证体系中对建筑项目很多关键指标有相应要求,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势必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例如,控制对象:相对于传统建筑的监理,对象只是工程项目本身,而绿色建筑监理控制则体现在项目及其所在区域整体。管理目标:相对于传统建筑的注重质量、成本、进度目标,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实现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概念:参与者不能仅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参加项目管理,而是要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利益,即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积极参与,相互沟通,从而建立摆脱传统意义下的管理概念。

二、绿色建筑监理控制通病

1.多部门沟通协调困难

传统管理模式按照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各个阶段都由不同的项目参与方来完成。对于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各个阶段能体现绿色建筑的特色,要求项目各个阶段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由于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参与方广,项目组织关系紧张,参与各方间的联系繁琐,使得统一调度指挥的难度加大。

2.工程界面多、跨专业协作难

绿色建筑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其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别于传统建筑的组织理论所强调的任务分工明确和层级划分严密。绿色建筑项目中,由于存在专业咨询顾问单位和绿色施工设计的专业分包单位等特殊项目参与方,致使项目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具有了不同的特点,管理层对实施层的监督难度加大。

3.技术与经济不相适应

绿色建筑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往往是不一致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幅度地提高绿色建筑技术,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有时因技术不成熟或者对原有的落后技术进行改造,均会增加成本。那种只重视技术提高,不重视经济节约;或者只重视经济节约,而忽略技术进步,都是对技术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的片面理解。

4.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不相统一

绿色建筑项目周期都比较长,强调的是各阶段都能够体现绿色建筑的特色;但是,往往各个阶段中的每个部门完成其自己任务,只顾短期利益,从而导致使用阶段总体效益未能达到预定绿色建筑的要求。

5.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不协调

跨度比较大,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必然引起各部门利益分配的矛盾。例如绿色建筑中的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既涉及到电气、暖通专业,也涉及到土建等专业方面的内容。而且,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实施,属于探索起步阶段,很多新技术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在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各专业协作的跨学科技术融合是影响绿色建筑实施效果的关键。

三、绿色建筑监理控制策略

绿色建筑项目仍然属于工程项目,是工程项目的一个特例。其他建筑的监理模式在原理上对绿色建筑项目也是适用的,但却需要有一定的改善。这就需要探索与绿色建筑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绿色建筑除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外,对项目实施工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也应当进行相应调整。

1.横向控制策略

(1)绿色建筑工程目标控制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有明确的目标。核心目标就是绿色工程风险,绿色工程费用,绿色工程工期,绿色工程质量。目标是风险少,费用低,工期短,质量好。因此要在实际工程中寻求、确保项目总目标的最佳实现。贯彻和推广绿色施工在建立工程项目开发立项之初,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招标、投标中,明确提出绿色施工相关的具体要求,以及应达到的标准。

开发商、设计人员与施工单位之间应密切合作,做出周密部署和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将开发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纳入绿色施工监管体系。

(2)绿色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绿色项目存在着风险,有设计时的错误、遗漏,或者未考虑施工的可行性等;同样,施工阶段由于绿色建筑施工比较新,这样原来的施工工艺相对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或者施工安全措施不当,或者新技术施工方案的失败等。当然,还有其他风险。为此,需要监理对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加强全面的严格监理,以预防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3)绿色建筑工程费用监理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要体现绿色建筑项目工程,对于投资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等均要有所控制,使之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不突破合同规定的计算范围,保证每一笔费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纵向控制策略

设计过程中要加强施工设计,对此进行严格审查,确立合格再批准实施;建材的采购,确认样板材料为绿色环保建材,并对材料性能进行测试,以保证其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在工程结束阶段,要整体评估施工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精确量化,严格把关,包括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个阶段的评定指标。

(1)规划阶段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充分利用场地的现有资源和能源,设计前期阶段要减少或消除建筑和建筑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监理工作中,按照申报绿色建筑标识的等级所要求的指标值进行控制,设计阶段采用可以体现绿色建筑特色的设计方案。尽可能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用适宜的平面布置和总体布局。

(3)施工阶段我国绿色施工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存在认识不足,施工技术落后,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等诸多问题。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再循环使用材料,注意控制水资源的使用,采用节水措施。创造健康的内在生活环境,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到绿色施工,低碳施工,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在实施绿色施工上。

(4)运营阶段采用科学管理、智能化的系统控制和适用的消费模式,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和清洁运行,并降低系统能耗,减少运行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延长建筑生命周期,制定适应项目自身要求的环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