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十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十篇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59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1

郭丽芬(1986.10.29),女,云南盈江,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学科。其中,初中生物课又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1]。这样的一门学科,对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的初中学生,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列举了一些适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上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一)讲授法,但是要巧设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那么老师就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就可能会出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老师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图法,正确处理听课与笔记的关系

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借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与学生合作和交流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但是其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大篇纯文本式的板书,他们厌倦这种板书方式。其实,有些板书可以加以图式,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八年级《真菌》这一节时,其中的大型真菌——蘑菇的结构是个重点内容,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蘑菇的结构,然后分别标注各个结构的名称,或者是叫学生上讲台来标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节学生的视觉疲劳。

(三)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实验法,注重实验创新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发展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教学方式,因为过多的验证性实验只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再现知识,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对老师而言,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精神。

(五)影视法,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4]

生物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看《人与自然》节目,其讲解以及拍摄真实,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就能不断地去了解生物,而不仅仅是在考试之前。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把好的影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三、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会创造新的辉煌!(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晓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党史博采(理论),2005,(08)

[2]单凌云.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2):38-39

[3]郑向辉.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J].南方论刊,2007(S1):80-81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探讨

现阶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这样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探讨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就是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一)“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有的教师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老师鼓掌,失败为老师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老师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油然而生,放飞了学生思维的心灵。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二、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插图中常隐含有某些知识,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其观察力。

如:生物第二册彩图(五)中,心房与心室、左心室与右心室壁的厚薄是学生观察插图时最容易忽视的,教师要给予引导。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血管中流着的是何种血液、“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中上下伸缩泡与收集管的变化规律等。有些如“蛔虫”雌雄虫的区别、“有荚膜的细菌的结构”与“酵母菌的结构”等,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已准备好的书图的复制图发给学生,在作简要的知识介绍之后,便让学生边剪边记住图中的结构和名称,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拼接或让学生上黑板完成拼接。或教师事先将已剪好插图的各结构分发给学生,然后教师分别说出插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让拿着该结构图的同学站起来,最后站起来的同学一起将各结构图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插图。生物教材中教师可运用此法进行教学的插图还有很多,运用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法,可将死板的插图教学变得既轻松又活泼。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

首先,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所有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分析。

综合,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比如在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构造之后,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的细胞的概念。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相成、紧密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例如,比较各种细胞在形态构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各种种子的构造,比较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对淀粉的作用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的过程。

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功能与构造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抛开次要的、非本质属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联系。并且,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比如,在研究了植物的各种花之后,舍去颜色,形状等次要属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担负“有性繁殖”功能这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形成花的一般概念,这就是对花的抽象和概括。

四、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生物学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利用的好,可使学生热爱生物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细心钻研,反之,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勇气。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现状;问题;措施

一、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我国生物教学现状

①教学模式的僵化。在初中的生物学习中,学校和老师大多采用的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教学模式非常僵硬和传统,在生物课堂上广泛出现了“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必定是事倍功半的。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无法占据主动地位,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不仅如此,初中学生承担的压力很大,这样僵化的学习模式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长远来看,生物老师在生物课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下降,如果无法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今后激烈的社会中必然会遭到淘汰。

②教学观念传统。初中生物课堂一言堂的出现,教学模式的僵化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校和老师的生物教学观念过于传统。片面追求高考的升学率,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多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只能单调的教授生物知识,而学生因思维方式和反应能力的差异产生差距。初中生物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初中生物学习的教学中,要注重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生物是一门有实用性的课程,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观念上并没有得到重视。

2.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①对教学观念的反思。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念主要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化学教学方面,将大量的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这样必然会造成了化学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丢失,从而产生低效率的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上,很多老师都是采用口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无法亲自操作和实践,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丧失。近年来,各地逐渐展开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观念决定着这些改革是否能够成功。

②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在高中化学教学上,“一言堂”教学方式非常普遍。但是这种方法必然后造成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丧失和学习能力的下降。在高中化学教学上,老师应该尽量避免这个现象的出现,通过导学的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化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

二、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和措施的探究

1.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这种方式正在逐步推广和普遍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接受的是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的,但是借助幻灯片、录像和动画等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就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验而言,大部分生物老师都是采用口述的模式向学生介绍,学生无法亲自试验。但是借助这些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而且能够起到保护学生安全和环境的作用。

2.重视生物课的试验。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实验的重要,那么就会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刻等多方面的问题。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学习中是充满了乐趣的,适当的让学生亲自操作,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3.合理的布置生物作业。初中生面临的巨大压力便是中考,各个学科任务非常多而繁重。生物老师盲目的给学生布置生物作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效果低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敷衍塞责的态度。因此合理的布置生物作业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老师应该对生物作业进行精心的布置,通过合理的控制生物作业难度结构,重视与书本的结合,充分兼顾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才能起到生物作业应有的理想效果。对于在生物学习中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做一个错题本,避免错误的重复,老师也应该做重点的讲解和归纳。

三、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总结

初中生物的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基本思想,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功利性过重,导致很多初中生物教师过分重视初中生的生物卷面成绩,忽视了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方法总体看来还是比较传统和陈旧的,不论从生物教学的制度和模式上来看,还是生物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从大的范围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教学制度和模式的负面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生物上的整体素质发展。而在课堂上,主要是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生物教师需要提高在生物方面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从学生看来,课堂是比较沉闷枯燥和疲劳的,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学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和效率。只有多角度、多方面、多形式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水平,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本人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下面就生物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放开学生的手脚,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生物实验

1、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如做《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先到灌木丛问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2、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比如七年级下册教材,其中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学校目前还没有这种药品。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o.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实践证明,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市场上销售的自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5

一、情景教学方法

目前,情景教学法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情景教学的理念进行了完善,同时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情景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和学习知识,课堂的亲切感也极大提升。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的产生及发展。由于情景教学的优点较多,在目前课堂教学创新方面,情景教学成为热点,通过情景教学的开展,加强和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手段。因此,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优势明显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创新教学。在多个学科中,情景教学都较为适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也较为理想。因此,对情景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其潜在的优势,是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情景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了解了情景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认识到了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意义。可以看出,初中生物采用情景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就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而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当然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利用情景教学,促进了生物教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满足了课堂教学发展的需要。其次,满足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就教学创新而言,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也是教学创新的一个方面,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而言,应该给予更深刻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情景教学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之所以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情景教学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将情景教学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创设有关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景,符合教学的发展。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和谐,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愿意学习,更乐于学习,对知识也更容易掌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情景教学适应了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是初中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

通过实践验证,情景教学在当前的教学手段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初中生物教学的情景。

(1)采用比较类推法创设情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间的相似性进行对比教学,将这种方法称为比较类推法。因为生物教学关系到大量的动植物,由于在动植物的类别划分上,都是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可以利用这些划分的类别来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对某一种动植物的特点的了解,进而实现对同一类别动植物特点的了解,从而掌握生物知识。实践证明,采用比较类推法进行情景创设,在生物教学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属性的学习和理解。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通过比较类推法创设情景,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2)利用故事说明法创设情景。生物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对于学生如此,对于教师也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面临学习枯燥的问题。一个知识点,教师需要反复地进行讲解,而学生只能是一遍一遍地反复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死板,而且效率不高,教师觉得枯燥乏味,学生也感到单调压抑,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的效果也显示不出来。在情景教学开展以后,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编辑成故事进行讲解,创设出情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这种通过故事说明生物知识的讲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活跃了教学氛围,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3)利用生物实验创设情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穿插着大量的实验,所以可以利用这些生物实验,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物实验中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初中生物而言,学生掌握了多少生物知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重点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习初中生物的方法。因此,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这一机会,用生物实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领悟生物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对大量的生物实验进行应用,设计情景,有效地开展情景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方法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但能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对生物教学整体而言,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能力能保证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与课程发展,对生物学整体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如今的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还不受重视,依然处于次要乃至附属地位,实验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实验教学课程不丰富,实验设计有缺陷。此外,学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生物知识不丰富也妨碍了生物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今生物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改革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使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完善。

1.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1传统生物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不完善

传统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通过测验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对习题的解答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固然能让学生了解学习生物知识,却不能增长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生物方面的见识也很难得到增长。而实验教学因为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少的原因,普遍不受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高,大多只是观摩老师演练实验过程,随后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较低。并且,由于实验器材的贵重,教师会在实验前对器材的珍贵性作出强调。学生被这种强调影响,不敢放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束手束脚,大大影响课堂成果。

1.2忽视实验过程

传统的生物实验大多是验证类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借鉴较为容易的得出结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而教师很难关注到学生所采用的实验方法。生物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不重视检查实验过程,对学生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不了解,自然也难以及时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没办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实验能力自然难以提升。学生所能获得的只有一个早已被证明的结论,学生的实验思维并没有得到提升。

1.3实验较少,部分实验难以完成

在生物教材中,实验部分所占的内容不多,有一些实验因为环境、器材的问题难以进行具体的实施的。一部分教科书上面的实验内容都不能在课堂上下进行,学生没办法亲手进行实验,实验能力得不到提升,对教科书上的内容也是一种浪费。例如初中生物的鼠妇实验,鼠妇在城市难以获得。以及胆汁对脂肪的溶解作用,鱼胆汁和羊胆汁难以找到。此类实验由于缺少实验材料难以施展,学生会因此难以进行实验课,对于该实验的要求也难以达到。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应得到改革,对问题作出对策,下面为编者的建议。

2.1改善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都应得到改善,教师应意识到实验的重大意义,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初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在实验课程中会出现玩闹等现象,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挖掘学生的好奇心与动手能力,告诉他们实验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重视实验课程,自主完成实验要求,提高课程效率。同时,教师在试验课程中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完成课堂内容,更加深入地接触生物知识。

2.2改善实验内容,增加探究实验

实验作为一个证明创新的过程,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工具,实验的重要意义就是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实验者对实验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实验者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验,从一开始就知道实验的结果,这种实验是不正规的,不符合实验的定义。因此,教材的编写者应在教材上增添更多的探究性实验,减少验证实验的比例。使学生在对实验结果保持未知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教科书上的实验材料应更容易获得,实验应更便于初中生的进行。对实验的一些困难,教师应作出应对,按照实验地区环境对实验作出调整,使实验便于实施。

2.3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在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这种能力可分为设计实验的能力与动手实验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安排好了器材、实验方式、总结方法,学生能自主决定、思考的空间几乎没有。因此,为了解决初中生物教学重视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的问题,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有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对实验过程的重视不意味着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每一步实验中。教师可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在有一定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数据收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其对实验问题也能有更好的思考,课堂成果得到提升。学生在实验后可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环节,进行课堂总结,使课堂成果得到提升。综上所述,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对于教学老师乃至对于生物学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需要改善教学观念、改革试验内容、注重学生实验过程等多方面措施的实施。生物教学工作者应做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为完成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英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漫谈[J].科学中国人,2015,(15):451-452.

[2]陈秀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未来英才,2016,(10):65.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学习兴趣;图形语言;总结交流;表述表达

teachtogivebeginninghighschoolstudentstudyphysicsofbasicmethod

tuoYan-ping

【abstract】Juniorhighschoolphysicsthestudentfeeldifficulttolearn,reasoniscontrolgoodofstudymethod,thistextfromvariousprovidedsomestudytothestudentphysicsofmethod,makestudenteasythusdelectationofcontrolphysicsknowledge.

【Keywords】Studyinterest;Sketchlanguage;Summaryexchanges;expressanexpression

在初中的课程中有许多科目都是比较难学的,要学好初中的任何一门课都要有合适的方法,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也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要想学好物理,应当做到不仅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也就是说学什么,就得学好什么。实际上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1.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摩擦力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益处例如人走路利用了它;另一位学生说:摩擦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害处例如机器磨损.大家积极发言使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落脚点。

3.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4.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

5.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8

1.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轻松环境:要通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要构建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和谐的师生氛围作为课堂教学的剂。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隔阂,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爱护、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又不失平等尊重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此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开想象,活跃自我思维,就生物学科问题积极探索,主动深入,树立主动意识,从而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1.2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项严谨的任务,它涉及多学科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科学性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如何在保证生物课堂教学严肃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近和理解生物知识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抽象、枯燥性问题,生物教师可以巧设情境,以情激景,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通过契合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新课,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衔接更为紧密,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

2调动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强大驱动力,能够保持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持续坚持自我探究、自我思考,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化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自觉深入生物学科,找寻生物的乐趣与奥秘。2.1巧用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遵循传统的讲授方法,呆板地灌输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趣,渐而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就应及时转变,革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巧用悬念,适时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完整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保持学生对生物课堂教学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巧用悬念可以贯穿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可以是授课中,也可以是实验室课堂教学中。2.2引入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领悟生物奥秘的同时建立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还进入了课堂教学领域,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时引入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使生物从生物课堂教学从书本的平面走向立体,赋予生物课堂教学生动感,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的欲望。

3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模式予以革新和优化,促使教师以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将着力点置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之上。3.1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遵循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序。如若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妥当,各环节衔接紧密,学生就能逐次深入,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逻辑性,并伴随着层层相扣的课堂教学步骤走入自我思索和主动探究之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衔接得当的课堂教学安排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主动学习的精神。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坚持适宜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接受学生的各种质疑和不解。同时,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生物枯燥无味的认知,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将试验、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其实践能力,并激发其对于生物的兴趣与热情。3.2建立激励机制,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往往能保护其的自尊心,提升其满足感,并以此转化为对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因而,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热情。在上,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悉心讲解,正确的要予以肯定,有独到见解的更需大力表扬。而错误的则应在肯定态度的基础上鼓励其再行思考,引导其查阅资料,或向同学求教,不断修正答案,圆满地回答和解决生物问题。可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正确地运用激励评价是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自主探究、自主解答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4巧设疑

4.1恰当选择提问对象:提问对象的选择也是设疑教学法的关键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了设疑教学法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恰当的问题。然而许多教师的提问对象是/尖子生0,一般优等生对所学内容都经过了预习,所以这些问题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长久不被提问,其他学生会感觉到被忽视,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些就是提问对象选择错误产生的问题。毫无疑问,提问对象的选择绝不是随意的,而应该经过合理的考虑。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提问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对课堂中用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的提问,提问对象应根据问题难度有范围的随机选择。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提问对象有一定得能力回答所提问题,而不至于冷场。其次,随机性选择使得学生需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会被提问,从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这些方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经常对一些课堂走神的学生提问,有助于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4.2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质疑提问:设疑教学法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把知识通过设疑的方式教给学生,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的内容质疑。如果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提问,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首先,课堂互动性提高,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更热烈。其次,学生提出问题会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疑惑点和掌握情况,教师好对症下药,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得设疑教学法的效果更加显著。设疑教学法内涵丰富,比如,可以创设情境设疑,通过实践设疑等。本文限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赘述。

5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新课改中提到,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新教材更是强调了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方向。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摈弃传统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独占局面,让学生充分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强调“学生要学”,变“要学生学”

教师要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生物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提出书本上的疑点,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努力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那就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生物上面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可以找到学生物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生物的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生物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像航船找到了方向,可以轻而易举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翱翔。客服思维定势,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以提高自身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讲解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帮学生树立信心

由于受传统环境影响,我国的教师和家长在表扬和鼓励学生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我国的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鼓励和关注而丧志信心,尤其是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关注,为此,在新课改下,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

教师在课堂上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的信心,只有帮学生树立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教师还可以穿插讲解一些生物科学家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钻研精神,改变初中生物课的枯燥乏味,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学生清楚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那作为生物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所学的生物学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等问题,从这些现实生活的关联中,让学生知道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更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主动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规律中来。培养积极、健康的优秀品质,为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要把实验课作为生物教学的重点来安排我们的教学时间,因为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只有重视实验教学,学生才能在生物课中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新课改也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更是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中的实验课。

上好实验课,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检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爱好,更有利于改变过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以便于更好的记忆知识,应对以后的考试。

例如,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课,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可以直观的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所有的组成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叶泡、细胞质,观察完显微镜,上完实验课,我们还可以把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图像书本上的图一样画出来,通过这一真实的实验感受,学生不但对书本上的洋葱表皮细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应该掌握的考试知识点,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四、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并培养学生在生物课上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认真观察、思考、总结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同学合作动手实验的能力,最后形成统计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生物实验中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此部分安排了四个实验,其中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为验证性实验,光合产生氧气、光合的原料二氧化碳、光合需要叶绿素为观察(或演示)实验.。我们不要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光合作用是全书重要的适宜于探究性实验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上述实验改为有关光合作用诸条件的探究性实验,这样既完成了原有实验的教学目标,又巩固和运用了教材中介绍的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探究法,更实现了在实验教学中贯穿科学方法论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刘恕等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5-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地区、学校、老师都在提倡探究式教学,排斥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探究式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从过程中获得新知和发展能力;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注重收集证据及由证据到结论的推理与思维;注重交流合作;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有些研究,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探究教学理论内涵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

2.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已经运用在很多学科当中了,同时受到很多教师的好评,下面是本人总结了各个学科老师对于探究式教学特点。首先,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参加,如: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其次,探究教学旨在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理科教学的目的--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最后,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样学生模拟了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兴奋点被诱发,好奇心得到鼓励。学习不再是为取得好分数,要受到父母或教师的表扬,只源于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探究过程有独立的操作、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这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又要在讨论中强调对旁人观点的容忍态度,强调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以及依事实批判地思考的态度。这种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研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3.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适当给同学们以压力,适当提问,提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开放课堂,发觉自主探索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