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十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十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5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1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

[作者简介]阳海音(1974-),女,湖南安仁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田禾彦(1967-),男,湖北武汉人,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湖北武汉43002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17-02

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是指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建设,我们开展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座谈法。以武汉市普通本科高校为主,辐射全国东、北及中西部,面向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出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8份。并且与北京、上海、湖北、湖南、江苏等地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深入、全面了解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的具体状况,探讨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

1.总体上教学机制较健全,保障了高校思政课的顺利推进。在专题调研会上,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机制总体上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探索,高校建立了思政课的领导机制、规划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反馈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等,这几个部分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推动思政课在高校的良性发展。问卷调查显示,65.2%的教师对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32.5%的教师表示比较满意,不满意者的比例不到3%。

2.教学保障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教学保障机制包括人才保障、学科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环境保障等。在调研会上,学者专家们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保障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高校思政课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等进一步趋向科学合理,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工作平台增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学术交流机会有所增加。

在问卷调查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受访者的24.3%,硕士占53.2%。87.1%的受访者近十年参加过哲学社会科学研修和培训,45%的受访者近十年参加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会议。85%的教师对现有的教材体系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感到不满意的只有10%。

3.普遍建立了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机制。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是当前高校了解思政课教学状况和效果,确保思政课教师保持正确政治导向以及高校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机制。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学督导听课与学生评教对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增强。

在专题调研中,教师反映,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了压力,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督导和评教机制的作用下有明显提升。但是,教学督导的科学性仍然有待加强,学生评教也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要求降低、不严格要求学生等负面效应,学生评教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4.教学激励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问卷调查显示,97.3%的高校设有教学质量奖,思政课教师收入与教学效果挂钩,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和表彰。98.2%的高校在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中将教学质量作为一个重要依据。在调研中,教师们指出,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视引导和激励,使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协调机制亟须完善。在专题调研中,专家学者们指出,当前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自为政,没有建立有效的交流和协调机制。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入学习和研究,盲目推崇西方思潮和价值观念,在课堂上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持质疑和批评态度,这些对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问卷调查显示,78.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论有可能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冲突,有必要建立协调机制。75.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缺乏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协调机制将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在专题调研中,专家学者们指出,在高校,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的通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为专任教师,他们除了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科研任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的通常是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辅导员队伍。高校的辅导员一般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4%的思政课教师近十年参加过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分离的状况容易造成思政课与学生生活实践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的效应。

3.教学评估机制不健全。在专题调研中,专家学者们指出,与思政课教学评估具有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引起了高校关注,但由于评估内容的模糊性,投入和产出的模糊性,用常规方法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如何克服以上困难,形成科学的评估机制,可以说是高校长期探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2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估机制非常合理或合理,77%的受访者认为评估机制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4.教学保障机制亟须加强。在专题调研会上,专家学者们指出,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学贯中西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思政课教学的中坚力量。当前,高校普遍比较缺乏优秀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除了人才保障机制建设之外,问卷调查显示,领导重视不够、经费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滞后也是制约高校思政课成效的重要因素。42.3%的受访者认为,高校领导对思政课重视不够;84.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政课教学的经费投入;45.4%的受访者指出,高校要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

5.教学激励机制有待强化。在专题调研会上,专家学者们指出,在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思想政治素质所占的比重不及学业成绩,从社会评价标准来看,社会评价大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就业去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驱动力不足。在高校,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标准基本上等同于评估专业课教师的标准,即教学和科研情况。

在专业课教师看来,思政课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一些学校行政部门甚至学校领导,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在这种气氛影响下,思政课教师工作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影响着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建设的主要路径

1.加强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协调机制建设。高校不仅应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学习和培训,还应建立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制。在对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考核评估时,不仅要看其教学任务量和科研成果,还应该把是否在教学中自觉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建立思政课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的定期会晤和协调互助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班主任、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教育引导学生重视思政课的学习,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任课教师也要主动向班主任、辅导员反映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求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协调配合。

2.健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合作机制。由于受到课时和人数规模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难度较大,这就要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实践活动可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根据课程需要制定实践大纲和设计实践内容,由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实践教学直接责任人,指导学生开展,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向思政课教师上交书面实践报告,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考核,在课堂上总结和点评。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思政课教师下基层制度。选派热心学生工作的思政课教师担任各个院系的指导教师,指导各院系学习小组的理论学习,参与学生主题班会以及党团组织的活动,参与指导各院系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需要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3.创新评估机制。首先,要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设计应遵循业绩指标与通用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相结合、个体指标与团体指标相结合的思路。其次,确定合理多元的评估主体。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估主体结构至少应包括直管领导、教育对象、评估对象自身和第三方等。最后,评估应当和教学监控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相结合,为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保障机制建设。高校要将思政课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加强思政课学科和课程建设,汇聚学科队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打造出一支业务精、作风正、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学和科研队伍。要健全思政课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将思政课教学绩效列入职称评审考核范围,引导教师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5.完善激励机制。要立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的层次性、复杂性、综合性和递进性,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内激励和外激励、群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育者而言,要通过健全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聘任制激励教育者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通过建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绩效工资制度以及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奖惩制度激发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要实现薪酬激励与文化激励的最优组合,营建好高校团队精神和组织文化,让教育者参与高校管理和决策,实现物质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和感情留人。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2

   关键词: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307-02

   随着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推进,民办院校作为一个新兴的院校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对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如何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都是“四有”新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从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这个根本入手,以开阔的胸襟、宽大的胸怀、全新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来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不断地创新。

   一、建立领导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龙头”,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能否得到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调控,形成党政都重视的“大政工”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院校正常的管理、行政和工作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杜绝“大政工”变成“大而空”的现象发生。

   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实行在党委统一部署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实行这一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扭转政治和业务“两张皮”现象,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但在民办院校重专业轻思想,政治和业务“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比较明显。抓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不够,各部门只注重抓好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与己无关的思想严重,导致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相互渗透。专业教师中也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

   对策建议:第一,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责,必须摆上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书记是管思想、抓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成立以党委书记或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工作,确保方向正确,聚合力量。第二,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机制。科学确定教育目标是增强教育自觉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社会阅历、生活经历等情况,按层次、分阶段确定目标,按照最近层次和最高层次的顺序循序渐进加以实现。第三,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成一个明确的工作责任制体系,并把抓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纳入评教内容,作为年终奖惩的重要依据,凡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运转不灵,甚至由此出现重大问题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各部门和人员都能依自身职责,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开展工作,从而聚合抓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二、要建立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系统输出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通过一定的通道,返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必定产生对教育者所实施教育的反应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不同渠道返送到教育者哪里,对教育的调控和再决策实施影响,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特定的功能目的。建立一个畅捷的反馈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反馈信息收集少。对教育内容、受教育人员落实情况要求多、抓得紧,而对教育方法学生是否满意,教育内容是否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等方面信息收集少。第二,报喜藏忧现象突出。即“只报喜、不报忧”,对采取的方法措施,取得的成绩重墨浓彩;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轻描淡写,即使反馈存在的问题也都是一些共性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深层次的分析。第三,反馈渠道不顺畅。反馈方法滞后时展,反馈渠道比较窄,导致信息反馈不上去。

   对策建议:第一,建立信息接收机制。要设置以思想动态的调查研究为专(兼)职调研机构或调研人员,建立横行到边、纵向到底的反馈机构,确保各个层次的信息都能及时反馈上去。要健全反馈制度。既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反馈调节制度,以协调系统内上下左右的反馈调节行为,也要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反馈调节制度,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系统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和促进作用。要灵活反馈方法。采取走访调查、听取汇报、设立邮箱等方法,及时收集大量信息,为科学决策和调整方案提供依据。第二,建立信息处理机制。信息汇总处理是整个反馈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效果直接决定整个后继反馈调节的水平。由于受众的反馈信息比较零碎、分散,不利于调节,必须对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信息汇总处理要坚持准确性与及时性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对获取的原始信息加以汇总,并对其进行整理、分类、解剖,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精加工细审思,得出科学性的结论,从而为实施有效调节提供依据。第三,建立信息调节机制。依据信息处理得出的科学性数据和信息,采取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目标调节与手段调节、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等多种方法,及时对教育进行调节。

   三、要建立评估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是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的实际,确立指标体系,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等先进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评估主体单一,评估主体主要由教务部门人员担任,缺乏其他部门人员参与;而且评估主体只有机关干部,缺乏作为受教育者和基层人员的参与和监督。第二,评估标准、内容随意性比较大,在评估过程中,各单位评估的标准、评估内容不统一,评估标准比较随意的现象多。第三,评估方法缺乏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运用,以定性考评为主,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测评。

   对策建议:首先,科学确立评估原则,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的原则。其次,科学选择评估主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只有教务人员进行教育评估的现状,广泛吸收各层次人员参与到教育评估中来,做到既要有机关人员,又要有基层人员;既要有教育者,又要有受教育者,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第三,科学确立评估标准,坚持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相统一,力求科学把握评估标准。第四,科学设定评估内容,既要评估教师队伍,又要评估教学制度;既要评估教育内容落实,又要评估教育实效;既要评估教学方法,又要评估经费投入,做到评估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情况。第五,科学确立评估方法。充分借鉴现代管理学中的检测、评估方法,坚持“硬标准”和“软标准”的统一,采取重点抽查与全面考核、精确与模糊、定性与定量等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综合性评估,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四、要建立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运行。保障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人才保障匮乏,由于民办院校兴起时间短,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年轻老师多,兼职教师多,高职称教师少的“两多一少”现象比较突出,教学经验缺、精力难集中、能力跟不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二,规范保障约束力不强。在立法上,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离形成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法规制度体系还有较大差距,原则性要求多、操作性步骤少,静态描述的制度多、动态组织的规定少。在执法上,凭经验、拍脑袋作决策,“以言代法、以权代法”、随意定标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监督上,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面上了解得多,走马观花、听一听、看一看、转一转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具体细节关注的少;在群众监督上,虽然公布了举报电话和信箱,群众对操作的程序参与少,举报的人员少。第三,外部保障不健全,由于民办院校主要由个人承担学校的建设费用,经费有限,必要的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缺乏,特别是图书馆各类书籍储量较少。

   对策建议:第一,队伍保障。要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选拔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切实为教育的有效开展提高人才支撑。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心、爱护、培养,通过解决待遇、生活等方面的难题,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通过送学深造、在职函授、专家辅导等方法,提高开展工作的能力,切实做到生活上关心、政治上爱护、工作上培养,使之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第二,制度保障。强化法规意识,使广大师生牢记政策这个“生命线”、制度这个“保障线”、纪律这个“警戒线”,使制度体系成为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经费投入、考评奖励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依法加强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第三,经费及物质保障。要改变过去只靠“嘴皮子”的做法,加大经费投入,购置投影仪、音响、多媒体等设备资料,改善教育条件,确保学习有资料、教学有设备、活动有经费。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总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必须建立健全高效运行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3

评估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首先,国家是通过教学评估掌握院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从而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进行宏观调控;其次,高校通过评估,找到自身的优势,并对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制定整改措施,促进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可以说,评估是包含了评价与建设两方面的内容。

2.评估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的评估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是针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的全面的价值判断,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学方案实施过程的效果进行的评价。设计与实施是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是实施的理论基础,实施是设计的实践过程。因此,评估的侧重也是不同的,对于设计的评估要侧重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性质出发,关注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实施的评估则是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作出评判。两者既不是独立存在,也不能互相替代,而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评估的标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大学生思想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它是具有与时俱进性的。科学的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是客观准确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基础,因而,标准的设定要有如下考虑:(1)以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为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引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互动产生的社会效果,这种效果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共同作用的一个客观过程,因而,是可以根据相互作用后的实际效果来作为评估的标准。(2)以受教育者是否自觉拥护社会主义路线和党的领导为评估标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对社会主义路线起到保障作用的,这个保障作用怎么实效进行,监督是最为有力的途径。因此,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政治素质,这也是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本质的体现。(3)以受教者是否自觉把个人成才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为评估标准邓小平的三个有助于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大学生自身思想的交互,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国家的富强实现个人的理想。(4)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估标准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才,高校的办学根本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这两者的初衷与方向是统一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把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联系起来,是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5)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为评估标准高校群体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对社会的精神体系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这种作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既是高校的使命,也是维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性的基础,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围绕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进行,是必要的且重要的标准。

4.评估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研究

孙风青 张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3)

 

 

一.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的基本内涵

 

人们在多种层面上谈论“精致化”这一概念,然而它最初是作为一个管理学的概念被提出的——精致化是指“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两种思想及其模式有机整合,把两者的优势因素融为一体,避免它们各自的片面性”。在具体的层面,“精致化”要求:要兼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即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细节与结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琢。在大陆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精致化的教育理念已然获得众多传播与实践,精致化正逐步成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所探讨的一个热门课题。该种教育模式要求精雕细刻与周到细致的教育过程,这便促使人们致力于德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多样化德育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德育同智育、体育、美育等等注重教育领域的协同合作,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为实现育人目标而努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的重要意义

 

1.首先,提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是努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了16号文件,作为新时期中央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6号文件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支持。在该文件的指导精神下,高校德育工作近5年不断开创着新的局面,在许多领域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例如在明确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改善社会环境等方面。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面对许多的问题,诸如如何进一步具体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以提升教育工作的层次这一关键问题。总之,在现阶段宏观架构与指导思想等皆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在微观操作层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要实现何种具体效果等问题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应对的首要问题。

2.其次,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开展,实现“精致化”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超常规的大发展,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下一步的任务是努力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这便以规范性文本的形式确定了“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政略性目标的重要地位。

3.第三,当今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已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前沿,因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正如本文开始提到的,作为一个管理学概念的“精致化”是指“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两种思想及其模式有机整合,把两者的优势因素融为一体,避免它们各自的片面性”,日本曾提出精益生产思想,这一思想是在科学管理思想基础之上提出的,“精细化”思想与精益生产思想有一定的相关性。“精益生产思想”主张“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追求产品性能价格比最优,并且采用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快速地调整生产,依靠严密细致的管理,力图通过彻底排除浪费,防止过量生产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精致化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1.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中正、理性的评判。首先我们要批判性的反思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二者有机的统一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比较研究当前的教育工作现状与预期目标中的精致化程度,秉持科学性视角与学生视角相统一的立场,找出工作中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为今后工作指明方向。具体而言,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中正、理性的评判就是在坚持教育的基本属性基础之上,以教育的科学化为立足点,评判当前工作是否实现了如下要求:第一,符合德育工作的自身客观发展规律;第二,与相关学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本投入与产出进行具体、专业分析与研究;第四,有效控制目标设定、措施施行、效果反馈、经验总结、理论提升等诸多环节。

2.科学构建高校德育评估机制。作为德国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德育评估理应发挥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德育工作本身的特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评估的开展并不理想,其发挥的作用也受到限制。评估方面的实质性突破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所谓一般评估,是指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标准,评估、评价事物的特性或工作绩效的研究过程。因此,评估的过程也是检查各项工作效果、标准和规范落实程度的过程。同时,如何开展评估的问题始终是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评估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对深入的研究成果,学者指出在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评估标准自身所具有的完备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可操作性和独立性等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多种评估方法,如实地调查评估法、模拟情景评估法、综合积分测评法等。

3.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对德育工作者自身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质量,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目的是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各级德育工作人员,尤其是院系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等)的工作水平。

4.鼓励创新并加强经验推广。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的目标,在一般化的原则指导下,关键是要通过物质资源和政策制度的支持,以及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以达到鼓励任课教师、院系基层和一线工作者大胆创新、勇于针对热点问题进行努力探索的效果,最终实现以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性的方法和前沿性的实践来提出工作对策,针对突显出来的问题,通过探寻各种方法加以解决。就目前现状来看,基层德育工作者们已经在实践中累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创新工作方法,问题的关键即在于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经验挖掘和转化推广机制,将基层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成熟的经验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与先进模范,通过加强推广,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逐步形成长期有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平.台湾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06,(11).

[2]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3).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12级,孙风青,100083,联系电话:1880144514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5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测评;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44-02

一般地,研究生德育测评应该包括对研究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德育工作部门、德育工作者的考评,不仅包括对德育效果的考评,也包括对德育工作过程的考评。但在目前在笔者能搜集到的资料中,这类文献并不多见,零零散散地见之于一些不入流的报刊和书籍中,现撷取部分内容加以介绍。

一、关于德育测评体系及其构建的研究

刘顺厚[1]在对研究生德育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构建的意义、要素、指标体系以及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索。[1]戴艳军等人[2]探讨了构建研究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及其操作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赵鹏飞等人[3]认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在文章中,无论是指标内容还是权重的赋予,都缺乏合理的解释和依据,令人无法信服。类似文章还有《高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量化测评浅探》[4]等。有学者还试图对思想道德测评体系进行构建,如周甜等人[5]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和研究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由思想、政治、品德三维度组成的立体结构以及它们各自所分解的12条项目和相关细目组成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考评的指标体系。考评方式主要为研究生自评、年级同学间互评、教师的师评这三个基本途径,然后根据一定的权重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综合考评。许二平等人[6]在对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后,提出应该把素质测评分为基础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方面,采用平时考核、自评、互评、师评的方法,并提到“德”素质测评由“纪实”和“评议”两部分组成。

二、关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研究

施昌海[7]针对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方法的复杂性,从选择评估内容、采集评估信息和确定评估内容等方面研究了相应的对策:抓住基本要素,坚持综合评估与单项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选准基本渠道,坚持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客观公正,坚持量化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崔连昌[8]对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施评估进行了思考,对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评估工作成果的推广以及开展评估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他强调:要认真把握好评估的指导思想,处理好专项和整体评估的关系,要正确看待评估结果和平时工作。另有学者[9]针对应该如何建立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体系以及高校德育评估的要素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关研究生德育工作开展及其途径的研究比较多,有学者[10]讨论了如何利用校报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学者[11]认为应该通过党建工作来促进德育工作。丁江、丁鸣[12]、赵莹[13]和王玉芝[14]等人从发挥导师的作用来探讨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罗玉华[15]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张富良[16]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社团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体现的德育教育内容及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关于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方法的研究

学者们对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方法的讨论比较少,更多的是对大学生的探讨,且多是在讨论综合素质测评方面时有所提及。冯瑞明等人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提到,“德育评价完全量化缺乏科学性。‘品德竟然也可以用分数来衡量,并且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几位数’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品德是很难量化的。”[17]裴劲松等人认为,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思想考核公正性差,时效性较差。在对思想方面进行考核时,缺少具体的要素限定与分析,定量分析方法水平较低,部分评估环节过于主观,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容易出现争议和平均主义,而且评价大多是期末时进行,评价者很难准确记得被评价者长时间的表现,都是凭模糊印象打分,时效性很差。”[18]对此,他们主张通过理论创新来提高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

四、关于研究生思想状况、特点的研究

黄艳秋[19]分析了研究生在思想政治、道德、人生观、成才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包括有较强的自尊心、压力感,最高需要是事业的成功,价值观趋于注重实际,偏重物质利益,强调自我价值,呈多元化发展。在成才方面,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的自我奋斗,但是这在传统观念中与自私自利等同。还有以个案调查来研究思想的。如管晓风[20]是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个案进行研究;戴亦军等人[21]是以教育硕士专业学生为个案进行研究;陆永忠等人[22]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问卷调查;等等。这些研究为讨论现行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方案是否合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讨论可以站在研究生的立场上,从其特殊的思想状况、特点来着手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如何测评。

五、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有关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上,包括从各方面提出如何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的文章,如社团建设、党建工作、导师作用、家庭教育、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等;有对研究生德育现状的调查,包括从研究生整体调查、分学校调查、分专业、分学科性质调查等,然后给出对策建议;有对德育工作的现状了解与思考建议等。构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学位论文,有思想道德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对研究生德育的重要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特点的探讨。德育测评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起来了,但是针对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德育测评研究还比较少。相比本科生而言,关于研究生德育测评的研究更少,只是散见于对大学生的研究中,且对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的研究多散见于有关综合素质测评的文章中,极少有专门的文章是针对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的,且实证调研方面的较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展开专门的实证研究。

现有研究大多都是从理论等出发来研究的,鲜有从评价学的角度来探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完善,期待有新的方法来推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上海:复旦大学,2004:16.

[2]李志强.谈研究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4).

[3]赵鹏飞,陈家润,原刃锋.大学生德育素质量化考评之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3,(6).

[4]林雷.高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量化测评浅探[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5]周甜,张陟遥.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考评指标体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

[6]许二平,姬旺华.对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的调查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1).

[7]施昌海.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方法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

[8]崔连昌.对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1,(6).

[9]冯翠玲,李义丹.高等院校德育评估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1,(9).

[10]曹启娥.论校报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8,(6).

[11]胡章萍.加强研究生党建推进研究生德育工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3).

[12]丁江,丁鸣.发挥导师育人优势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2).

[13]赵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探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8).

[14]王玉芝.实施德育导师制探索研究生思想教育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1999,(21).

[15]罗玉华.论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培育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2008,(6).

[16]张富良.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高校社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3).

[17]冯瑞明,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3):46.

[18]裴劲松,张影强.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9):25.

[19]黄艳秋.研究生思想特点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1998,(1).

[20]管晓风.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个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2).

[21]戴亦军,刘四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道德特点及其管理机制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4).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6

摘要:构建科学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体系就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规律为基础,从人的认知、内化和外化三个方面构建教育评估标准的理论模型,依据现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法规确立标准体系框架,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确立具体标准。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的科学性,是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问题,而它又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可回避的关键环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由于标准量化的艰难性,基本上采用的是定性方法,而忽略了定量方法。定量分析是现代科学的重要标志,要做到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就必须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教育评估的标准体系。

一、构建标准体系的难度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定性与定量难以做出精确的划分,导致标准体系的确立有一定的难度。

(一)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态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态非常复杂,既表现为显性效果,又表现为隐性效果;既表现为直接效果,又表现为间接效果;既表现为近期效果,又有远期效果。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容易评估,其评估标准也较易确定;而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由于评估标准确定比较困难,往往为评估者所忽略。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是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人,不同于一项具体的物质生产或建设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或长或短,都有一个潜伏阶段,往往是润物无声,不可能“立竿见影”。

(二)效果评估标准的构建要素多维。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产品相比,企业产品在形态上表现单维而稳定,可以进行重复的测量,容易制定通用的技术标准。与企业物质生产一样,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财、物等要素的结合。在物质生产领域,人的智慧物化比较明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产出的非营利性和无形性使教育评估标准的确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这就使人的主观性、动态性不容易被量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评估标准的确立要比对物质生产要素评估标准确立困难的多。

(三)效果评估标准的定量机制缺乏。尽管说金钱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具有的普适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模糊性使我们难以实现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到经济价值判断的转换。这是因为教育评估标准确立与市场商品价格的确立的根本区别在于定量机制不同。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确立的定量机制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绩效。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通过对教育者培养、教育内容准备和教育环境改善等预先支付,这种支付缺乏定量的经费显示机制,而教育效果也没有产品价格一样的定量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不可重复性、模糊性和抽象性等特点,使教育评估可量化程度降低,难以确立准确的定量机制。

承认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的艰难性并不是说效果不具有可量化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一门科学只有当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称得上是成熟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评估虽然有诸多困难,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其标准的量化又是可以把握的。

二、标准体系的理论模型构建

没有科学理论支撑的体系是一个没有说服力的体系。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必须先有一个赖以附着的理论解释系统,而一个具有理论说服力的解释系统,必须依靠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对这种逻辑结构的高度抽象表述,就是理论模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体系的理论模型建立是以系统分析方法为基础,把教育评估标准体系看作一个系统,以人的思想转化规律为依据,从认知、内化和外化三个层次分别构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标准、思想转化标准和实践运用标准。

认知层次。认知,即认识。在现代心理学中通常译作认知,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在认知层次,教育落实标准是指通过对教育时间、人员、内容、制度和方法五个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其中,时间、人员、制度和方法是教育认知的保障,内容教授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认知的基本规律。我们正是基于人的认知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情况的评估标准列为认知层次,也是最基本的效果评估标准。

内化层次。内化是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内化区别于服从和同化,服从是表面上的顺从,与内心深处的认识不一定相同;同化是接受了他人的意见、观点,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他人不冲突;内化不仅表面上顺从,在认识上与他人一致,而且将所接受的观点与自己本来的观点相融合,重新构建出新的认识和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不仅是从人的认知层次去考察,还要借鉴心理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转化为在为官兵世界观方法论和事业心责任感方面的情况。

外化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外化是指受教育者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也就是将个人认知或内化的观点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这个转化的过程可以从偶然的显现、倾向的形成、固化为良好习惯三个方面来考察。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官兵对教育内容的认知、内化并不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在实践中,而是在个体偶然的行为和倾向中体现教育效果,效果评估首先要在这两方面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成效,并确立相应的标准。以是否固化为良好的习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效果,是因为个体的偶然和倾向的形成并不能全面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在反复的教育中形成稳固的集体行为模式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在自觉的实践运用之中。Http://

三、标准体系的体系框架构建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体系构建实质上是一个为理论模型遴选具体标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效果评估标准的理论模型逐级降解为效果评估的具体标准,使抽象的逻辑结构演绎成一些可量化的标准;另一方面,所遴选出的具体标准不断的丰富抽象的理论模型,使理论模型变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体系。

军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体系可分四个层次,第一级是“我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综合标准”反映我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效果。在评估中可以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二级对应于效果评估标准的理论模型,分另从认知、内化和外化层次构建出教育落实、思想转化和实践运用三个方面的子标准体系。三个子标准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个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评估;web系统;课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networkevaluationSystemanalysisandDesig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Lesson

QiuLinrun

(Guangd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Dongguan523083,China)

abstract:theministryofeducationtocarryout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lassbuildingassessment,designedtoguideandpromote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emphasizeandstrengthen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deepeneducationalreform,toimprovetherelevanceandeffectivenessoftheteaching.analysis,researchanddevelopmentofasou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evaluationsystem,theuseofmodernitmean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lessonassessment,tobetterreflecttheadvancednatureofcurriculumconstruc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networkassessmentsystemhasgoodscalabilityandmaintainability,easytopromotetheuseofthereferencevalu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Construction.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assessment;websystem;Curriculumsystem

一、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教育部“05”方案的提出,更加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使用思政课程评估系统开展评估工作,不仅数据浏览直观清晰,而且数据分析客观严谨,促使评估工作顺畅进行,最终得出客观的评估结果,同时很容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借着本人所在学院迎接思政评估的契机,对《普通高等学校(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抽象出数学模型,分析、设计一个思政课网络评估系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次新的尝试,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

二、思政课程评估系统分析

(一)系统业务分析。思政课程评估考查是近三年来的数据,业务范围广,信息量大,必须摈弃了传统的手工评估方法,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指标评审,把现实的资料数字化,使得评估更客观,而且效率更高。思政课程网络评估系统促使课程建设进入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中,可以对课程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本系统以评估指标为依据,设计了院校信息管理、院领导信息管理、教学工作管理、科研工作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项目等多个模块,涉及人事处、招生处、学生处、教务处、思政部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需求。系统还要求设计用户管理模块,对不同的用户进行权限的管理,有效地保障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系统中有些数据,例如学生信息、专业信息、班级信息和教学计划等,这些数据已经存储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因些本系统还需要基础数据管理模块,设计接口技术直接与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

(二)系统流程分析。本系统是以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指标体系包括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队伍建设、保障条件、特色项目等六个大的方面,一共36项评分指标,涉及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系统的功能应该涵盖每项指标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浏览、分析和统计等操作,最终生成评估的汇总报表,同时数据可以对课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系统主要的业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院校信息管理。院校信息包括院校基本信息管理、在校学生信息管理、当年招生信息管理及学院各部门组织机构设置等子模块,院校信息模块涉及学院院办、党政办、宣传办、学生处等学院部门。其中在校学生信息管理子模块和当年招生信息管理子模块涉及万余人的数据处理,信息量较大,可以从基础数据模块调用。

2.院领导信息管理。此模块包括院领导听课记录分析模块、思政课会议管理模块、发展规划及管理文件管理模块、思政理论课经费投入管理模块。该模块涉及学院领导、学院院办、财务处、教务处、评建办等学院部门。各管理模块均涉及相关数据的输入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思政理论课评估标准进行比较,为学院领导提供课程建设的决策。

3.教学工作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模块包括专业信息管理、思政课课程管理及教学过程等三个子模块,其中教学过程又分为备课管理、听、评课管理、教学调研管理及学生评教等三级模块,该模块数据来源主要是学院教务处,通过对相关基本数据的输入、处理,系统可提供教学工作数据,与思政理论课评估标准相关教学的指标标准进行比较,从而为学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提供教学工作管理的数据依据。

4.科研工作管理。科研工作管理模块包括教学成果管理、科研成果管理、论文管理和专著与教材管理等模块,该模块数据来源是学院科研处,通过对全院教职工科研成果分类输入、处理与统计,系统提供科研相关数据,与思政理论课评估标准相关科研的指标标准比较,从而为学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提供科研工作的数据依据。

5.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包括全院师资队伍管理、思政课教师、教师评优评先、教师进修考察等模块,该模块数据来源主要是学院人事处,通过对相关基本数据的输入、处理,系统提供人事相关信息,与思政理论课评估标准相关师资的指标进行比较,为学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师资引进、培养等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6.特色数据管理。该模块是思政课特色项目内容管理模块,包括课程的特色项目建设内容,然后向国家、省上级评估专家展示思政课建设情况。

系统具有良好的移殖性,可以方便地运用在其他高校,同时还提供了用户管理模块、栏目管理模块和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其中用户管理模块可添加、修改和删除多个级别和类型的用户,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不尽相同,可保障系统多级用户管理,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栏目管理模块便于本系统的扩展与维护,栏目是按指标体系设定,可以方便地进行修改;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有些数据不是与课程评估相关的数据,但是却与课程建设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必须包含在系统中,保障系统的完整性。

三、思政课程评估系统设计

(一)系统体系架构。本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采用流行的mVC架构设计,包括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使系统结构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采用mVC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为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提供支持。

在mVC程序中,应用程序通过Global.ascx和Controllers实现了URL映射。当用户进行页面请求时,该请求首先会被发送到Controllers控制器中,开发人员在Controllers控制器中创建相应的变量,并调用models模型的方法对变量赋值,Views视图通过Controllers控制器的方法读取变量,并将结果页面呈现在浏览器中。当用户在浏览器中对web应用进行不同的页面请求时,该执行过程将会循环反复。对于models而言,Controller通常情况下使用models读取数据库,把从model中读取的数据存储在相应的变量中。在models中,models能够将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映射成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型,能够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数据库的数据库访问操作,包括读取、写入、修改和删除等。该系统的视图采用DiV+CSS标准布局结合组件设计;控制器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使用C#编写类和相关方法,传递变量;模型主要使用和LinQ技术来实现数据库的访问。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思政课程系统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的,必须为每一项指标提供数据依据,满足每一项指标内容的考核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把36项指标分解到相应模块中,包括院校信息管理、院领导信息、教学工作管理、科研工作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项目模块。

为了完善系统,还设计了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和系统设置模块。每个模块完成独立的功能,各模块可以独立开发,从而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本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组成。

(1)系统登录模块;(2)用户管理模块;(3)院校信息管理模块;(4)院领导信息管理模块;(5)教学工作管理模块;(6)科研工作模块;(7)师资队伍建设模块;(8)特色项目管理;(9)基础数据维护模块;(10)系统设置模块;(11)生成评估报表。

(三)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工作。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关键步骤,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优劣会影响系统开发效率以及系统的使用性能。

本系统采用microsoftSQL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平台,数据表、视图和存储过程都在该软件中创建。通过对系统功能模块的分析和设计,系统需设计的数据表较多,包括用户表、院校基本信息、在校学生信息、当年招生信息、组织机构、听课记录分析、思政会议、发展规划及管理文件、思政课经费投入、集体备课记录、教研室听评课记录、教学调研、学生评教、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和教材、全院师资汇总、思政课教师评优评先、思政课教师进修考察登记、思政课特色项目、专业列表、专业方向、教学计划、教材、教研室、班级列表、系统栏目等。

四、结语

思政课程评估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思政课评估工作的需求,通过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按照指标体系的评审标准生成评估结果报表,为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做得逐个突破,精益求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必将进入一个新的数字化时代,要求我们要创新思维,改变观念,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黄艳,聂菊华.建立高职院校教学评估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0

[2]龚赤兵.web开发新体验:3.5mVC架构与实战.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8

[关键词]绩效评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倪胜巧(1982-),男,浙江金华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成都61006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51-02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的内涵

1.绩效评估的科学内涵。绩效评估又叫绩效考评或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概念,是指评估的主体根据一定的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取某种评估手段,来评定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以及员工的发展情况等,并将评估结果酌情反馈的活动。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必须具备明确的评估目标和标准、合理的评估方法以及全面完整的评估信息,进而构建某种企业评估机制,形成绩效评估体系,为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发展而服务。

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的绩效评估概念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是观念和思路的创新。以往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评价环节时,一般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认识和评价的过程叫“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延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它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原则,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体系的一系列要素,包括主客体、内容、方法、载体、环境、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综合的认识评估和科学反馈,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的现实问题,以求影响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客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和价值的实现。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现状来看,评估活动的确在进行,但是实际效果有限,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缺乏科学的标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评估”而“缺机制”,没能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认知和反馈功能。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机制的构建、创新和优化工作,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际效能的发挥。

1.在学术上,为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反馈,可以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进一步认识,为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能够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而目前评估机制的松散和低效,迫切需要评估标准、观念、方法的一系列创新,补充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体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创新,能够持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不断对理论和实际进行新的判断、选择和矫正,推动学科体系的完善。

2.在实践上,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工作决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活动能够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究竟进行的好与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长足发展。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教育理念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和载体、教育评估的改革。如果教育活动能够创新而评估体系不随之创新,那么持续性的教学活动效能就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的创新

1.原则和标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创新,能够带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在以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体系中,有的以学生的道德操守和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有的以教育实践的社会效果为标准,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评价标准应该是思想层面与实践层面兼顾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连续统一的、内化与外化过程循环往复的。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知识上“真懂”,实践上“真用”,思想信念上“真信”。创新常常需要颠覆传统,需要思想的解放,但创新又不是随意的、无根据的遐想,也不应是旧观念的沉渣泛起,更不应该是对已有成果改头换面的重复。所以,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机制的创新时要坚持一些原则,帮助我们把握工作的性质和方向。一是历史的、具体的原则: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当时当地的国情、校情和学情,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仅要密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也要根据社会大环境以及时代特征进行宏观的把握,我们要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具体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去考量,从而找到规律,避免用割裂历史的、静止的、绝对的观点看问题。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判断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改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动力,进而更切实满足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最高标准,高校必须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以学生为本,这样就可以在创新的自由空间中找到方向和工作重点。

2.评估观念的更新。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对主体的评估、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估,其中主体评估还可以分为对教育者的评估和对受教育者的评估。这种划分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更要着眼这几个部分的相互联结关系和彼此之间的互动作用,因为“机制”不同于“体系”,机制是更加动态的,更加着眼于事物的发展和未来的,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另外,我们要避免思想认识中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在观念层面只要突出了评估机制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遏制实践中的形式主义、走过场、应付领导检查的现象,落实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通过他评和自评相结合,找到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

3.评估主体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无疑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两课”教师,同时还有高校辅导员、行政管理服务人员等。这些主体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主体,这就导致了“自己评估自己”的怪现象,使得评估没有约束力和说服力。所以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不仅要发展“多元主体”,还要实现“主体交叉”。从层次性上考量,评估应该是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结合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分层的方法确定评估的主体。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着,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评估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教师和管理人员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客观状况,同时进行自我考评和反思。这种环环相扣的评估主体层次也可以逆向发展,学生评价教师的思想工作做得如何,教师评估学校的思想工作有没有做到正确的领导,高校也可以对教育部门的宏观定位和教育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4.评估方法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要求我们的评估手段、途径都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突破以往的传统模式,继承和发扬具有实效性的评估方法,探索新的评估方法。例如评估活动不仅要像“考试”一样对实际工作起到检验作用,也应该像“实验”一样吸引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不仅仅是上级评估下级,还可以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教师自己反省自身,通过信息时代的多元信息手段,采用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下、显性与隐性、自评与他评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充分、客观地反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绩效成果。

5.评估内容的整合。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多元化、层次化,并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发展呈现一种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体系,我们的评估内容也应该推陈出新并且有效整合。例如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中包括这几个部分: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国的基本历史和国情、道德和法律常识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理解中国历史的走势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位和价值;在意志品质上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有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行为层面上能够控制情绪、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并将道德观、信仰、政治理念付诸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目标体系就是整合评估内容的一个基本标准。所以,评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竟做得如何,就是要检验学生有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没有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在情感上是否热爱、认同自己的国家民族,在意志品质上是否有道德和信仰,在行为上能不能践行健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内容是丰富多元的,但是评估机制又必须是系统化的、精简有效的。

6.评估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工作不仅需要主客体的一致努力,也需要评估环境的有效保障。不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软环境还是硬环境、学术环境和管理环境、校内环境和社会环境都要相互影响和作用,都要进入我们评估工作的考虑范围。首先,相关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人员要时刻把育人工作摆在高校职能的首要位置,不要等出了问题才责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其次,各个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的部门和成员要相互配合、发挥合力,形成良好的校内评估环境,评估要做到有良性机制、有权威、有章法、有效果。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理顺和调整国际国内大环境,尤其是社会风尚对校园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避免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及时把握时展的新趋势,使教育更加可信。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存在形式化、过于笼统的问题,但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相关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问题愈发地重视。可以预见,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应该是朝着数字化、科学化、系统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将量化考评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实际工作的检验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韦青松.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创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3]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乔永忠.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7(5).

[5]刘刚,王英.地方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岱宗学刊,2012(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9

【英文摘要】effectivenessevaluationofideological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isanimportantaspectandcontentsofthethoughteducationevaluation.todeeplyacquirethenecessityandpossibilitiesoftheevaluation,accuratelygraspthestandardandtheindexsignsystemsofthescopeandprinciplesofthevaluationareofgreatimportancetoexposethelawoftheideological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promotetheeducationactivityandraisethepertinenceandeffectivenessoftheideologicaleducation.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范围和原则、标准和指标体系,既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1]。这就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指各级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等专业机构及学校等主体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法规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状况和成效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及其相关的行为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判,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在于“价值估计,”[3]。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国家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否达到,教育任务是否完成,教育内容是否科学,教育方法是否合理,教育组织形式是否有效,大学生是否发生了预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变化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客观尺度,都是能够进行评估的内容,而且必须进行评估才能进一步反馈和预测。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考评等诸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综合优化。实现综合优化的前提是要真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大学生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就必须在对大学生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描述,这就需要效果评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状况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还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进一步研究。一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工作的随意性很大;二是评价方法学生缺乏认同感,常常是局限于老师评价学生;三是量化方式单一,一般就是用考试成绩来量化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在平时成绩中,往往只局限于笼统的定性描述,即使作了定量评价,也很少用统计学、数学语言、计算机作为工具,造成科学性不足,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可行性

第一,日常行为倾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有质的方面,而且有量的方面。如某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生活方式是否积极健康,某个班级是先进还是落后,都是思想政治现象质的表现;而人生价值的大小、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奉献精神的程度都表现了量的差异性。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从质和量的方面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大学生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思想政治素质大量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的思想政治状况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提供了十分可行的依据。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量的描述是客观存在的。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大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师资、时间、经费投入的多少,取得教育效果的大小等,都有量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人数、年龄、学历、职称、层次等都是基本的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实绩则是更重要的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可以通过他的政治立场、学习态度、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课程成绩等若干要素表现出来,并且这些若干要素可以依据一定的客观要求予以量化,从而可以进行量化评估。既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量的存在是客观的,那么完全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第三,现代数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手段。过去之所以感到思想现象难以量化,是因为在思想现象中,除了有确定性现象外,还存在不确定性现象,如随机性现象与模糊性现象。对于确定性现象可以采用严密而精确的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而对于不确定性思想现象,就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建立起来的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则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定量评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与原则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也就是评估的基本内容,它必须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为依据,同时又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和作为客体的大学生是进行评估的两个基本方面。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环境和活动整体,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效果,因而它们也自然纳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首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则是全体大学生。主客体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由于主体的作用要通过客体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对大学生评估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4]。具体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对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遵纪守法的情况以及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其评估主要包括对他们各种素质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师资的配备情况、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和效果。通过评估,一方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精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否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始终是重要的要素。就教育过程的具体体现来说,就是要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是否把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和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否正确、形式是否适宜、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评估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是否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教育的方法是否能保证内容的贯彻落实、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讲究艺术性、能否被大学生所接受。

再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大学生的工作,也主要是靠教师来做工作,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是高校组成因素,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务实性,对教育环境的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家庭环境的评估、对学习环境的评估、对社会大气候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要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准确评估,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最终回到准确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在两者关系中,既要看到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又要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社会环境的反作用。

第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整体的评估。在一般情况下,前面三个方面评估的结论基本可以代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整体状况。但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有时1+1≠2,如果整合好有可能大于2,如果是缺乏整合或者是相互抵消,就可能小于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活动整体的评估,一是可以弥补上述方面不完全而带来的评估不全面的缺陷,又可以反映出上述几方面结合而成的合力所产生的效果。这方面的评估内容包括:教育活动的决策是否正确,总体教育的目标是否达到,取得的成效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等。通过评估既总结了经验,又使以后的教育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进一步提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党性、政治性很强的科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紧紧围绕党的根本任务这个基本点和中心点来进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方向性,关键就是在设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时要始终贯穿正确的指导思想,无论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的指标体系,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为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标准,是否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标准。

第二,客观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的一手材料,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方面情况,然后以事实为根据,进行认真地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要经过认真调查、集体研究、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一经确定就应有相对的稳定性。考评指标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等级和分数值后,就要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考评工作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不能因照顾某个评估对象,而随意改变评估条件或标准,一定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评价过程客观,否则就会使大学生怀疑甚至对评估产生逆反情绪,从而影响评估正向效果的发挥。客观性原则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可信性与科学性的关键。

第三,整体优化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整体优化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全面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综合性。全面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全面性原则并不是面面俱到,而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即要求在评估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各个要素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四个要素[5],我们在评估时,既要从以上四大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又要突出评估四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并以整体整合优化的最终结果作为效果评估的标准,以此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综合作用。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要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即各个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可测的。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指标时要做到精微分化,具有可比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所谓宏观角度,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及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具体到某所高校,就是社会上对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所谓微观评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某一具体过程的评估[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主要是就微观评估的标准,往往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来评估,所以常常转化为对大学生个体的评估,如政治考试、思想品德考查、推优入党等。

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是具体的、技术性的层次,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绝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外确定的标准,又叫一般标准。一定社会的规范、准则、要求,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长远目标,都是绝对标准。第二,相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内,选取一个常模,然后把大学生逐一与常模比较,来判断其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第三,自身标准,就是以大学生某一方面或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表现为标准,与他的其他方面、其他阶段的表现相比,它其实也是相对标准。无论采用以上三种标准中的哪一种,通过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都可以确定在一个相应的水平位置上,以表示其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体现和反映着高校对特定领域、特定实践活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确定什么作为评估的标准,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完善化”的追求。制订合理的评估标准,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得失,对其相关要素、环节和步骤安排、运行合理与否等,做出相应的研判,并以此为契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跃升。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在评估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评估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量化评估的设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途径是分解评估标准,即通过逐级分解目标来形成指标体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最终的物质承担者是人、物(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和环境三个量化指标。相对于评估的标准来说,人和物的指标是微观指标,环境指标是宏观指标。微观指标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工作者使用,如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宏观指标一般是领导部门使用。

微观评估指标,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表现、奖惩情况及工作成绩来设计。主要有四项指标:(1)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抑制了大学生某种消极思想行为的滋长与蔓延;(2)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体可以分解为四项二级指标:一是考察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二是对各种思想与思潮的分析力,三是对是非问题的辨别力,四是对错误观点的抵制力等;(3)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4)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宏观评估指标,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指标体系。主要有三项指标:(1)是否有一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完成;(2)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校园氛围,具体可考察大学生是否能坚持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抵制和批评不良现象,勇于同歪风邪气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热心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3)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微观和宏观评估指标都是其评估标准的具体化,它们既要合目的性,也要合规律性。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是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2]刘秋圃.高校德育评估科学化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44.

[3]欧祝平,谭益民等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5.213,137.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估篇10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指各级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等专业机构及学校等主体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法规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状况和成效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及其相关的行为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判,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在于“价值估计,”[3]。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国家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否达到,教育任务是否完成,教育内容是否科学,教育方法是否合理,教育组织形式是否有效,大学生是否发生了预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变化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客观尺度,都是能够进行评估的内容,而且必须进行评估才能进一步反馈和预测。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考评等诸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综合优化。实现综合优化的前提是要真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大学生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就必须在对大学生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描述,这就需要效果评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状况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还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进一步研究。一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工作的随意性很大;二是评价方法学生缺乏认同感,常常是局限于老师评价学生;三是量化方式单一,一般就是用考试成绩来量化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在平时成绩中,往往只局限于笼统的定性描述,即使作了定量评价,也很少用统计学、数学语言、计算机作为工具,造成科学性不足,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可行性

第一,日常行为倾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有质的方面,而且有量的方面。如某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生活方式是否积极健康,某个班级是先进还是落后,都是思想政治现象质的表现;而人生价值的大小、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奉献精神的程度都表现了量的差异性。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从质和量的方面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大学生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思想政治素质大量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的思想政治状况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提供了十分可行的依据。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量的描述是客观存在的。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大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师资、时间、经费投入的多少,取得教育效果的大小等,都有量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人数、年龄、学历、职称、层次等都是基本的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实绩则是更重要的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可以通过他的政治立场、学习态度、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课程成绩等若干要素表现出来,并且这些若干要素可以依据一定的客观要求予以量化,从而可以进行量化评估。既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量的存在是客观的,那么完全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第三,现代数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手段。过去之所以感到思想现象难以量化,是因为在思想现象中,除了有确定性现象外,还存在不确定性现象,如随机性现象与模糊性现象。对于确定性现象可以采用严密而精确的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而对于不确定性思想现象,就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建立起来的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则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定量评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与原则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也就是评估的基本内容,它必须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为依据,同时又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和作为客体的大学生是进行评估的两个基本方面。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环境和活动整体,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效果,因而它们也自然纳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首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则是全体大学生。主客体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由于主体的作用要通过客体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对大学生评估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4]。具体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对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遵纪守法的情况以及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其评估主要包括对他们各种素质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师资的配备情况、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和效果。通过评估,一方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精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否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始终是重要的要素。就教育过程的具体体现来说,就是要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是否把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和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否正确、形式是否适宜、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评估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是否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教育的方法是否能保证内容的贯彻落实、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讲究艺术性、能否被大学生所接受。

再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大学生的工作,也主要是靠教师来做工作,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是高校组成因素,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务实性,对教育环境的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家庭环境的评估、对学习环境的评估、对社会大气候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要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准确评估,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最终回到准确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在两者关系中,既要看到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又要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社会环境的反作用。

第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整体的评估。在一般情况下,前面三个方面评估的结论基本可以代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整体状况。但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有时1+1≠2,如果整合好有可能大于2,如果是缺乏整合或者是相互抵消,就可能小于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活动整体的评估,一是可以弥补上述方面不完全而带来的评估不全面的缺陷,又可以反映出上述几方面结合而成的合力所产生的效果。这方面的评估内容包括:教育活动的决策是否正确,总体教育的目标是否达到,取得的成效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等。通过评估既总结了经验,又使以后的教育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进一步提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党性、政治性很强的科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紧紧围绕党的根本任务这个基本点和中心点来进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方向性,关键就是在设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时要始终贯穿正确的指导思想,无论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的指标体系,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为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标准,是否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标准。

第二,客观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的一手材料,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方面情况,然后以事实为根据,进行认真地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要经过认真调查、集体研究、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一经确定就应有相对的稳定性。考评指标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等级和分数值后,就要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考评工作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不能因照顾某个评估对象,而随意改变评估条件或标准,一定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评价过程客观,否则就会使大学生怀疑甚至对评估产生逆反情绪,从而影响评估正向效果的发挥。客观性原则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可信性与科学性的关键。

第三,整体优化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整体优化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全面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综合性。全面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全面性原则并不是面面俱到,而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即要求在评估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各个要素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四个要素[5],我们在评估时,既要从以上四大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又要突出评估四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并以整体整合优化的最终结果作为效果评估的标准,以此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综合作用。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要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即各个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可测的。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指标时要做到精微分化,具有可比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所谓宏观角度,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及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具体到某所高校,就是社会上对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所谓微观评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某一具体过程的评估[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主要是就微观评估的标准,往往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来评估,所以常常转化为对大学生个体的评估,如政治考试、思想品德考查、推优入党等。

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是具体的、技术性的层次,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绝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外确定的标准,又叫一般标准。一定社会的规范、准则、要求,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长远目标,都是绝对标准。第二,相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内,选取一个常模,然后把大学生逐一与常模比较,来判断其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第三,自身标准,就是以大学生某一方面或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表现为标准,与他的其他方面、其他阶段的表现相比,它其实也是相对标准。无论采用以上三种标准中的哪一种,通过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都可以确定在一个相应的水平位置上,以表示其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体现和反映着高校对特定领域、特定实践活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确定什么作为评估的标准,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完善化”的追求。制订合理的评估标准,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得失,对其相关要素、环节和步骤安排、运行合理与否等,做出相应的研判,并以此为契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跃升。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在评估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评估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量化评估的设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途径是分解评估标准,即通过逐级分解目标来形成指标体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最终的物质承担者是人、物(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和环境三个量化指标。相对于评估的标准来说,人和物的指标是微观指标,环境指标是宏观指标。微观指标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工作者使用,如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宏观指标一般是领导部门使用。

微观评估指标,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表现、奖惩情况及工作成绩来设计。主要有四项指标:(1)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抑制了大学生某种消极思想行为的滋长与蔓延;(2)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体可以分解为四项二级指标:一是考察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二是对各种思想与思潮的分析力,三是对是非问题的辨别力,四是对错误观点的抵制力等;(3)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4)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宏观评估指标,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指标体系。主要有三项指标:(1)是否有一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完成;(2)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校园氛围,具体可考察大学生是否能坚持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抵制和批评不良现象,勇于同歪风邪气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热心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3)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微观和宏观评估指标都是其评估标准的具体化,它们既要合目的性,也要合规律性。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是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2]刘秋圃.高校德育评估科学化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44.

[3]欧祝平,谭益民等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5.2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