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讲座心得体会十篇生物讲座心得体会十篇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43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1

   (肖植文湖南岳阳市一中)

   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一些地理知识讲座,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丰富课外知识。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自然就有兴趣。讲座也是一样,就看你怎样去激发。每次讲座前,我总要在讲座的标题上花一番思考。如用“地球以外还有人类吗?”“横扫地球的怪物──漫活扫帚星”等。

   当“横扫地球的怪物”这一讲座的海报一贴出,一下就围上来不少学生,把我围在中间,他们边看边议论,对此特别好奇。原来是“横扫地球的怪物”这几个字吸引了他们,有的甚至表现出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这“怪物”是怎样出现的的,横扫对地球会不会带来灾难,这时在他们头脑中出现了一个个问题,从而促使他们去了解个究竟,以求尽快解开心中疑团。自然兴趣也就来了。结果参加听讲座的学生比原估计的要多得多。听完讲座后,同学们轻松多了,懂得了慧星虽是宠然大物,但终究是个“虚胖子”,尾巴虽长,但无济于事。这样学生既消除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又获得了知识,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最近,我又结合彗木相撞这一天象,举办了专题讲座。讲座前,专门设计了一张图文并茂的海报。题目是:“太空奇观星撞星”,副标题:“星球大战:彗木相撞”。海报一出,围观者甚众,各年级学生都主动要求定时间为他们讲解。实际上,日本人早就写过《星球敢死队》一书,美国动画片《星球大战》早在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他们懂得,那些终究是一些神话,科学幻想,离现实太远。今天彗木相撞才是真正的星球大战。究竟怎样,谁又不想知道呢?何况这是自有人类以来从未见过的天象,又是今年世界人民最关心,议论最多是两件大事之一(另一件为世界杯足球赛)。我特拟了四个小标题,即这次讲座的内容:1、千年难碰的天文奇观;2、“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的发现;3、随时警惕“天外”不速之客(假如彗地相撞);4、让我们共同来保卫地球。这些标题确有吸引力,一下就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理。结果听讲座的同学达2000多人。讲座时,同学们又听得特别认真,一个小时下来,还嫌太短。这次讲座不仅使学生对“苏梅克──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增强了扣护地球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举办讲座,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设计好海报,拟好讲座标题,要有吸引力,以便一下就能抓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这样的讲座,学生才特别爱听,特别喜欢,并且收效又好。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生物;生命教育

1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和学生联系最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充分发掘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寻找生命教育与生物基础知识的结合点,适当拓展加强,才能做到“渗于其内,寓于其中”,才一能把生命教育有机地渗透于知识教育中。如在讲到“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这一节时,强调细胞中每个细胞器,虽然各有各的功能,但它们都离不开细胞,彼此之间要进行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存关系,了解尊重别人及彼此互助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要想活得好,活得有意义,必须与他人维持良好的关系。如在学习传染病时,可以把爱滋病作为渗透材料来处理,先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爱滋病的病症和对人体社会和家庭的危害,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接着由学生自主阅读,了解爱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在此,教师设计问题“假如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病毒,你应该如何与他相处呢”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认识爱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同时也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爱滋病患者的态度。

2实验实习是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实验都要以活体动物为材料。但如果我们注重实验方法和技巧,注意动物的善后处理,也会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研究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惜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生命的危害。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教师提出实验做完后,鼠妇怎么处理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合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教师可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爱护生命,不伤害生命,尽可能满足生命体存在与安全的需要。如,在“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尽量采用植物的菜花作为实验材料,而不用鸡鸭等动物为实验材料,或对动物适量取血后放回在野外种群调查和研究性学习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要珍惜一草一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了对生物的关照,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种下保护和珍惜生命的种子。

3开设知识讲座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

中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快,在课外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的生命教育,可以旁征博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阐述生命教育,可以弥补课时紧张的缺陷,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教育知识讲座是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课堂以外的知识。比如,围绕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开设“我与花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讲座,使处于花季的学生从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心理变化到与他人的交往等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讲座,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会尊重生命,学会自我保护。再如“健康生活”知识讲座,可以给学生介绍健康的含义,什么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生存教育”知识讲座,可以教给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生存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比如骨折时的急救,火灾或煤气中毒时的自救和互救等等。“我们与地球”环保知识讲座,可以对赤潮、全球性气候变暖等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强调在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不能随意伤害生命、破坏环境,不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新闻是公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事实。

4网络、专刊、黑板报等是生命教育德重要补充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3

“书不可不读,讲座不可不听。”能够在精神的家园――北京大学听讲座,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幸运。北大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在北大四年,只要把所有的讲座听下来,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此言不虚,如今习惯了逃课的学生们对讲座却仍是“趋之若鹜”。

为了听一个好的讲座,你不得不早早地到场,耐心地等待。记得周汝昌老先生在北大讲“《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时,离讲座开始还有近一小时,拥有500多个座位的礼堂已经座无虚席,演讲开始时,站着听的人挤满了通道。而每有重量级的人物到来,更是盛况空前,比如哈贝马斯、大江健三郎、萨克斯,这样的盛况,往往令许多学者感动不已。有人以“多、高、新、广”四字总结北大的讲座:多,就是数量多,每年各种讲座、报告多达近千场,多时有关海报铺天盖地而来,令众“听客”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高,就是演讲者的层次高,水平高,等闲之辈是不敢登北大讲台的,讲者除北大的名流才俊之外,更有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路精英,许多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级人物;新、广都是指内容而言,北大讲座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生、宇宙万象、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并且都是各领域各学科最前沿的思想火花、学术观点和动态信息。可以说,北大讲座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学术探索、思想创新的实验场和思想文化产品的集散地。

在北大听讲座,可以说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的演讲,如沐春风,使人深切感受到一个睿智老人思想的深邃、意境的高远,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听著名劳动模范王启民、李国安的演讲,使人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奉献者的高尚情怀。听杨振宁、李政道的演讲,能增添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精神的崇尚。而讲座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不可否认,首先吸引人的,当然还是这些学者名流的名气,有些著名的学者不是可以经常见到的,甚至一生邂逅一次也是空前的幸运。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讲座所传达出来的观念,因为它往往是凝聚了一个人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反映出一个人全部或核心的理念,表达出一个人所竭力捍卫、辩护与传播的东西。就拿上面提到的周老先生来说,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他把自己多年对红学研究的心得、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盘托出:“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中华文化的两大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能做这样的讲座,不仅需要知识和智慧,更需要博大的胸襟。能耳濡目染如此博大的胸襟,能受其人格魅力的熏陶,可谓三生有幸。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也不是每个讲座我们都能够亲自听到,这不能不说是遗憾。聊可欣慰的是,这套《在北大听讲座》集录了众多专家、教授以及国内外精英在北大的精彩演讲,凝固了一个个精彩的学术史的瞬间;它提供给我们思想观念的盛筵。一个精彩演讲里传递出的思想焰火,可能会点亮你人生的思维之路。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4

初步摸索找好酒

西北工业大学虽说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专业特色的学校,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学校每到周末都会开展通识教育或相关的选修课,但这种课的授课方式往往比较传统死板,效果也一般。

电子信息学院的吴闻川老师就开始思考:“比起老师给学生授课,不如让学生给学生授课,这样的颠覆模式会不会有新的效果?”于是,2013年12月份,吴老师就想到了“学生百家讲坛”的点子。“让学生有机会像老师一样站上讲台开坛授课,像易中天、钱文忠一样侃侃而谈自己的课外钻研。既能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传播知识,讲课者与听课者是双赢啊!”

吴老师把这个想法跟学校团委交流后得到了肯定与赞赏,并希望活动在全校开展。2014年3月开学初,“百家讲坛”开始了第一季尝试。刚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很多学生觉得新鲜好玩,风头一热就跟着报了名,统计下来有80多位学生参加。接着学校要求参加报名的学生花一周的时间去备课,这个要求一出来,一下走了大多半,只剩20多位学生。之后,再经过试讲的选拔,只有三四名学生可以真正走上讲台。比如讲“摇滚乐”的胡家康、“经典英文诗歌鉴赏”的马子晴、“哲学与思考”的吕焰。

除了通过报名筛选的学生,吴老师和其他一些学院的老师还主动邀请了一些能力出众的学生来参加讲座,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国学社的副社长赵梦圆。赵梦圆是个国学迷,对先秦的文化、历史、哲学、诗歌散文都有很多研究和了解,这部分知识对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来说正好比较欠缺,吴老师就希望赵梦圆打好开头第一枪。经过一系列准备,学生百家讲坛第一季第一讲定在了2014年的5月5号晚7点。

开坛美酒讲国学

“在《诗经・关雎》里面,有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家都知道‘窈窕’是美好的意思,但古人为什么说‘窈窕’而不是‘窕窈’呢?”“其实,把‘窈窕’分开解释会发现窈是指代内心,而窕则表示外貌,可见君子对女子的喜欢是先考虑心灵美的。”主讲国学的赵梦圆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坐在台下的学生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作为第一季的首次讲座,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这当然离不开讲座背后的认真准备。“先秦文学是中国文明的滥觞之地,我们应该多去研究。”在赵梦圆的身上会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一种复兴国学的愿望。一开始,赵梦圆想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歌,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重新讲解。但吴老师却认为这样太过零散而且没有主题性。国学内容庞大,如何才能吸引大家,又能引发思考,从而了解国学?师生在一起琢磨了很久,最后把主题定为“诗经与爱情”。“爱情是大学生很喜欢且容易接受的话题,而诗经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诗歌,两者正好可以结合。”赵梦圆觉得吴老师的切入点很不错,就沿着这样方向去搜集资料着手准备。

最终,赵梦圆将系列讲座取名为“如诗爱情,经久弥新”,按照总分总的讲课模式,先通过《诗经・关雎》这首诗总述君子的爱情观,然后从恋爱过程:相思、表达、行动、勇气、责任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君子爱情观的特点,最后用《诗经・邶风・击鼓》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总结,告诉大家:爱情,要且行且珍惜。

讲座准备好了,校园里的公告栏,宿舍楼下的活动栏都张贴起了海报,学校在官网、“三航青年”等微信平台也鼓励学生去参加讲座。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听讲,吴老师还给每个到场的学生发了一个可以盖章的小本子,每听一次讲座就盖一个章,积累一定的次数还可以得到一些小礼品。

经过努力,第一讲到场的有40多人。大家本是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前来参加,但赵梦圆不仅把国学中的诗歌讲得简单易懂,并且有着作为90后独特的理解。就比如讲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这里面‘友’字不仅仅指今天朋友的意思,而是君子与女子产生好感,形成男女朋友。而‘友’下面里的‘又’,在象形文字中其实是两只手交叉在一起,这就说明执子之手,要相互扶持,有一种责任心。”这让很多听众都有耳目一新之感。

在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男同学对赵梦圆说:“你知道吗,自从听过你的讲座,我现在去图书馆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到文学板块,翻阅几本先秦时代的诗文。”听到这话,赵梦圆心里翻起一阵热浪,似乎能感受到复兴国学的梦想在一点一点地萌芽。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下,在第二讲时,听众来了100多人。就这样,百家讲坛第一季慢慢开展起来。

好酒可以多贪杯

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百家讲坛的活动流程初步形成。讲坛于开学3周后展开,一直持续到第11周或12周,讲座时间则完全尊重讲课的学生,只要提前一周上报就可以,学校会把讲座提前排好,放到各个宣传栏里。如果讲者讲得好,还可以适当延长。比如第二季讲座中讲西方音乐史的韩韵潼就从2期讲座延长到了5期。

“我们的主讲人很会唱歌的,大家想不想听?”2014年9月初,在电子信息学院报告厅里,韩韵潼的几个好朋友正起哄请他唱歌,结果大家的兴致一下被点燃了:“来一个!来一个!来一个……”听到大家热情的呼喊,主讲人韩韵潼实在无法拒绝,就给大家清唱了一首意大利歌曲《请别忘了我》:“Sefossiquiconmequestasera.Sareifeliceetulosai……”很多人虽然不懂意大利语,也都听得如痴如醉。伴随阵阵掌声,百家讲坛第二季“西方音乐史”的讲座开始了。

韩韵潼不仅歌唱得好,而且对西方音乐史研究得更是十分深入,从西方不同时期的音乐剧特点到具体的乐队布局方式、剧场礼仪、特色乐器等都有涉猎。

“大家都熟悉钢琴,当看到大键琴的时候下意识就会想到钢琴,因为二者从外表看长得实在太像,并且大键琴还是钢琴的前身。但其实这两种乐器的发声机理是截然不同的。大键琴也叫羽管键琴,它是靠内置的羽毛拨弦发声的,属于拨弦乐器,所以声音很清脆,而且很短促,而钢琴是用里面的毡锤敲击琴弦发声的,属于击弦乐器的范畴。”说完,韩韵潼就给大家播放了相对应的音视频,让大家更加直观地对比了解。

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十分丰富,但大部分人对这块又都不是很熟悉,所以韩韵潼主讲的“西方音乐史”就从这点入手。为了让大家容易接受,韩韵潼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乐器作为切入点,比如大键琴、维奥尔琴、木笛、鲁特琴等。在讲解具体内容时,韩韵潼不仅会插入相应的图片,还会选取相关的音乐剧,如巴洛克时期最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两段音乐《D大调鲁特琴协奏曲》和为多乐器而做的《C大调协奏曲》等,让大家先从理论去认知,然后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去感受,加深了解。

一开始,韩韵潼心里很担心,害怕没有学生来听课,会冷场。所以每次讲课前,韩韵潼都要去吴老师办公室,先给他讲一段。吴老师每次听完都会有所收获,所以,他也会邀请很多师生前去听讲。结果大家都很享受韩韵潼精心准备的内容。于是,吴老师建议韩韵潼多讲几节课,可以多融入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对比分析的讲解。

在最后一期中,当韩韵潼讲到威尔第的《茶花女》时,他为大家播放了维奥列塔临死前的经典片段:从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到唯美的男女主角二重唱《告别巴黎》,再到剧终维奥列塔死在阿尔弗雷德的怀中。最后台下真的有几个同学哭了,“这一幕真的让我难以忘怀,因为我看到了一些人从对歌剧毫无兴趣,到进入剧情为剧情所动的转变。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这个活动的意义。”

混合酒香弥漫校园

两季的讲坛举办后,这个活动越来越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到了2015年春季学期,很多学生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讲座。除了文史哲,作为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的学校,理工科类的讲座更抓人眼球。

“南美人90%是同一个人后代,北美人50%人有同一祖先。”大家听到这个说法立马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这结论怎么得出来的?”2015年3月20号的晚上,长安校区的报告厅炸开了锅,大家被一个有着奇特想象力的理科男牢牢抓住了眼球。

“这些都是通过Dna鉴定得出来的结论,比如说利用Y染色体可以追踪父系,细胞质Dna追踪母系。”主讲人杨鹏飞一边解释,一边开始在黑板上用计算公式给大家演算,借助粉笔来讲解其中的道理。当时吴老师恰好在现场听课,记忆非常深刻。“当时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全场的人就看见一个小男生拿着粉笔疯狂地在黑板上写着公式,计算着各种数值,写满一黑板就用黑板擦擦去,然后又满满写了一黑板。我们大家真的有种看傻的感觉!”

这个让大家看傻眼的主讲人杨鹏飞,只是西工大物理学院的大一新生。别看他年龄不大,讲起课来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他讲座的主题“现有条件下星际穿越的可能性”更是新鲜独特,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听讲。

对于科幻,很多人都抱有一种神秘仰望的视角。那里有太多的秘密,太多未知的领域。但对于一个科幻迷来说,却有着多于常人的想象力,并希望把这种想象演变成一种行动、一种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去钻研,这就是杨鹏飞的世界。“大家对这块都很陌生,基础知识的不足,使很多人认为星际航行只不过是拥有‘更大的船’和‘更大的马力’,然后像坐着时光飞船似地去开辟一场新航路。”但理科专业的杨鹏飞明白,“事实上基于‘光速不变原理’和宇宙这么大的尺度,星际航行将不同于以往人类历史的任何一次远征。”他想通过讲座给大家讲述未来的星际航行可能会是怎样的情况。

一般在讲完知识理论后,杨鹏飞还会用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举例子。例如《阿凡达》电影中有一幕场景:人类跨越宇宙,来到潘多拉星球寻找某种矿物质……并决定发起战争。不久,在导弹声中圣树被打倒了。杰克的阿凡达开始劝整个森林的人们奋起抗战,而杰克身为魅影骑士屡立战功,最终获得胜利……这部分给观众紧张激烈的感觉,但杨鹏飞指出,从科学角度来说这完全不合理。人类并不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做出很多事情,这有悖于时空相对论。“星际航行并不同于大航海,航海时我们绝对不会考虑尺缩钟慢质量增加,但航宇必须得考虑。因为就我们太阳系而言,直径大概是一光年,银河系是10万光年,整个已知宇宙的直径约是140亿光年。我们飞行器的速度即使接近光速,对于地球上的人来说飞出太阳系最快也是半年后的事。所以很多科幻片是不合理的。”不少文科生表示,杨鹏飞的讲座虽然比较抽象,有种听天书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却特别棒,“你会惊讶原来在我们校园里还存在这样一个大神人物!”

学生百家讲坛对于受众小但话题好的讲座也同样重视。吴老师说:“在国外很多大学都会有千奇百怪的社团,这些社团可能只有四五个人,但讨论的话题并不一定枯燥。”

对于这些规模比较小的讲座,学校就不拘于开讲场所了。比如在百家讲坛第二季的讲座后期,主讲“明初四大奇案”的饶文玉就把开讲地点从庄严拘谨的报告厅,转向了独具情调的Corner咖啡厅,讲座也摇身一变成为一场听众与主讲人分享心得,畅谈历史的座谈会。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这种氛围轻松的讲座。

微拓wetalk

由于微型讲座也同样受到大家喜欢,于是在今年上半年,吴老师就将咖啡厅讲座部分单独拎出来,做成了一个百家讲坛的新形式,并取名“微拓”,即“wetalk”的意思。“微拓的口号是‘小空间拓展大思维,小话题开启大视野,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吴老师希望微拓能成为西工大轻松、开放的微学术、微文化、微生活交流平台。

2015年5月份,微拓在西工大管理学院南楼二层的“不凡咖啡厅”展开,前几期吴老师不仅免费请大家喝咖啡,还邀请了很多厉害的大牛。比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的胡八一研究员跟大家分享了“武器设计中的两个经典物理故事”;学校张若南副教授跟大家讲述了“无线技术的演进:从人的互联到机器的互联”的知识;陕西省国际交流中心的绳文琳研究员与学生们交流了“德国文化与德国留学”的问题……吴老师希望大家能慢慢喜欢上这种学术氛围,从一开始的名人邀请变成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然后形成一种习惯。“虽然有的话题不适合在报告厅里举行,但也同样有意义。这样既能弥补百家讲坛的空缺,也能给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

2015年9月,吴老师打算推出一款针对百家讲坛的校园app,学生可以在app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邀请身边的朋友,询问大家是否感兴趣,只要有8位以上学生喜欢这个话题,就可以组织讲座,地点可以是咖啡厅或者操场或者小教室;如果是人数众多的,达到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学校则会组织大教室或者报告厅。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讲座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61-02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的能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以及提供文化娱乐。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在面临各类信息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时,公共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理念,扩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力求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讲座便是这一需求的产物,因此,研究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发展与突破,对如何做好讲座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发展

1.公共图书馆与讲座的关系

讲座,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设杏坛讲学,“杏坛”后来便被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汉魏及唐宋,明清及至民国,设坛讲学之风绵延不绝。而现代的讲座最早就诞生于大学里面。大学最早的授课方式就是一对多的开放式讲座,至今大学正规课程的授课方式,依然留有当初讲座的痕迹。同时,大学的讲座也从以往单一的学术教导,扩展到了包含学术探讨、知识传承、道德培养、人才培训等其他功能。这样在主体上不仅保留了以学术为主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为社会需要的多功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服务型、指导型乃至娱乐型的内容。相比大学来说,图书馆也是人们寻求知识的灵魂殿堂,担负着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和为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职责。图书馆与大学在理念上有着共同之处,因而讲座也成为图书馆实现基本职能的途径之一。与大学讲座相比不同的是,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听众群体更为广泛,其内容更具普遍性、适应性以及灵活性。因此,尽管其发展历史短暂,却收到广大群众的好评,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是近年来讲座成为国内公共图书馆核心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2.公共图书馆讲座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讲座在公共图书馆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全国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上,正式确定将讲座做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并且各馆对开展讲座的经验进行了交流,为讲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各馆对讲座开始重视,讲座工作的经费和设施得到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方式,履行了图书馆引领公众学习,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教育职能。同时也锻炼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队伍,聚集了一定的讲师资源,为图书馆讲座继续深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图书馆讲座的物质条件和教师资源基本具备,这是图书馆讲座得以持续开展的主要原因。

厦门市图书馆的“周末知识讲座”的创办至今已经17年了。我馆的讲座工作从无到有,始终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秉承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启迪读者心智为宗旨,不断地坚持创新,不断发展。至今,我馆举办的讲座已经突破千场大关,参与读者15万余人次,成为市民免费学习的知识殿堂,并与闽南地方特色结合,推出了全新的“鹭江讲坛”,影响力日渐增大。

3.公共图书馆讲座发展的特点

公共图书馆的讲座主要具有阶段性、规模性、特殊性等特点。阶段性是指公共图书馆从创办讲座开始到成熟的过程。一般这个过程可分为筹划期、发展期、成熟期。筹划期是指图书馆决定创办讲座开始,进行的规划,包括讲座的定义,讲座内容的筹备等。发展期是指讲座开办后,借鉴已经步入成熟期的其他公共图书馆的讲座模式,再结合自身的问题,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讲座模式,并培养固定的听众群体和专业的讲座举办团队。成熟期是指运营讲座的团队能够熟练的举办讲座,并且拥有了固定的听众群体和讲师资源。对讲座的后期运营也能进一步开发,在稳定中寻找创新,追求突破,找到适合发展的途径。规模性是指各个公共图书馆在创办讲座的理念上比较将近,在讲座的模式以及运营上虽然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又有相同的规律,而且成熟期的讲座运营团队能带动其他筹划期的团队,使得讲座的举办形成规模。特殊性是指各个公共图书馆受到当地的文化历史的制约,讲座的听众群体也复杂多样,因此在举办讲座的模式与讲座内容的取决上也各不相同。

厦门市图书馆的“周末知识讲座”从一开始面临的听众人数少,讲师资源稀少,讲座形式单一,宣传手段固定。到今天的成熟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17年来,为了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厦门市图书馆来听讲座,讲座运营团队不断完善服务,从举办方式、宣传手段、合作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使得讲座拥有了稳定的听众群。而听众人数的多寡与稳定正是评判一个公共图书馆讲座的成败的重要指标。

二、公共图书馆讲座的突破

1.讲座模式上的突破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6

一、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物理学课程的教育现状

物理学作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带头学科,它对现代农业科学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学新技术与农业的结合直接推动了物理农业的产生。这就要求从事农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物理学素养,这个艰巨任务主要由高等农业院校来承担。而长期以来高等农业院校在进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大学物理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很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物理素质不高,科学研究水平较低[1]。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2-3]:(1)少数的相关领导与专业课教师有偏见,认为学或者不学大学物理学与以后的专业发展关系不大,甚至出现取消大学物理学课的声音,这对学生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2)教学学时越减越少,许多稍有难度的内容由于课时原因而被删减;(3)教学内容陈旧,近现代物理的内容偏少,导致学生所学与当今的工程技术发展不相协调;(4)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起来;(5)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6)物理实验设备陈旧,物理试验内容多数与所学理论课无明显的联系,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敷衍了事。

二、在农科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中诱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一)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只要对某事感兴趣就能将该事干得很好,这几乎成了大家“公认的真理”。事实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还不懂事的孩子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多数大学生来讲是比较适用的,他们确实可以凭自己的直接兴趣去做事,去学习。但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不可能仅仅由兴趣来支配自己行动[4]。光凭兴趣轻松、快乐地去做只能给自己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根本不足以作为大学生以后从业的“本钱”。就是对少年儿童来说,近来“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美国教育界,也说明“只靠兴趣是很难将他们教育成社会需要的好孩子”。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主要靠什么,是靠学习动机的支撑。按教育心理学理论[4],所谓动机是指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而学习动机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者内部的心理状态。其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里状态。其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期待是个体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另一基本要素。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讲就是学习的诱因,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发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作用是很复杂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根据其特点不同分为以下三类[4]:一是高尚正确的动机和低级错误的动机。前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后者是为自私自利而学习。二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前者直接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短期内学习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大一学生这种动机比较明显。后者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联。这种动机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随年级的升高这种动机越来越强。三是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前者是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后者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其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如为带竞争性的考试(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等)从事学习活动的考生,其学习动机大多数都是外部诱因引起的。我们主要就如何诱发、强化和巩固大学生(学习物理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设计了以下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设计最佳的绪论课教育方案诱发学习动机

应充分考虑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作用。授课老师讲绪论课就像产品销售商为自己销售的商品作广告,不能仅在表面上吸引“顾客”的眼球,主要是向“顾客”说明此产品的用途、使用此产品有什么好处(包括其潜在价值)、教他们使用产品的方法。这样才能触及“顾客”的内心深处,使其心甘情愿接纳老师“销售的商品”———即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教材各章节的具体要求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绪论课的教育教学中[5]:(1)要向涉农专业大学生明确学学物理学的目的:主要为技术应用而学物理,为提高文化素养而学物理,不是为研究物理而学习物理。应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角度,强调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强调大学物理学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必修的基础课程;第三结合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强调大学物理学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满足学生终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说明大学物理不同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延深和扩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一大二的大学生要跳出高中阶段习惯于解决“常量问题”的思维定势,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处理较为复杂问题。如会用微积分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变量问题”,用抽象的矢量式描述物理问题等。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另一个不同是大学物理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系统的物理思维和看待世界的方法论,将自然科学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开拓了人的认知领域。(3)怎样学学物理:加强对学生学学物理方法的指导,要使学生明确学学物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定律和公式,更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应付考试的解题上,而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力把握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图像,以及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力求整体上对物理学有较全面的理解;要使学生知道学好物理的关键是要勤于思考,悟物穷理。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获得优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效率。绪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为大学物理学作好广告,使学生明确了学学物理学的目的(用途或好处);了解学好物理学的方法,使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动机将得以诱发。

2•精选应用实例作专题讲座强化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授课老师去诱发、强化和巩固,大学物理基础知识讲座往往比课堂教学更能起到这种作用。根据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涵义[4]: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互相激发、互相加强。有时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可以先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然后可以通过学习活动逐步诱发和形成学习动机。为强化大学生学学物理动机,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对大学物理的认识,认真精选专题讲座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对物理知识应用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有选择地优化组合,编成相应的专题讲义(模块),在进行相应大学物理理论授课之前,用两课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流体的运动和液体表面现象”之前,先作讲座一:流体在生物体液循环中应用;在学习“气体的性质和热力学”之前,作讲座二:物理学熵与农业、生命及其他;讲座三:是关于“电磁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讲座四:是关于“光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这样先入为主地开展学习活动,给学生介绍大学物理知识在涉农专业中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大学物理这门课,不只是目前考试拿学分、拿学位有用,它是21世纪高素质、厚基础专门人才必不可少的。它又是以后进一步继续深入学习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柱;它也能在以后的(专业)职业拓展上增加后劲和自信;同时学好物理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与众不同。现在的人都是比较现实的,在校的大学生不会不关注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的。这样,通过讲座形式的教育学习活动,起到了逐步强化和形成学习动机的作用。绪论课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介绍物理学研究范围、学好物理学的方法;尤其通过对作为涉农大学生学学物理意义的教育,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学习物理的动机被初步诱发。而应用专题讲座相对绪论课来讲,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某单元或部分物理知识及其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具体应用。似乎将(学习)物理的“成果”,以能“看其美”,“触其优良质地”,“闻其香”,“品其甘甜”,甚至“吸收其养分”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成果”的渴望,这对学习物理的动机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7

作为中国科学报社发起的“百名院士签名抵制迷信活动”的延续,此次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到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乐国安,分别从星座理论,中医养生,科幻与玄幻文学以及科学传播的心理学基础四个方面对伪科学的各种乱象进行了剖析。星座理论真的科学吗?

主讲人:北京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浩瀚的星空带给人们无尽的畅想空间。有人拿着望远镜等待一颗星星的出现,有人在星空下海誓山盟,也有人对着流星许下自己的心愿,更有人将星座奉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

可是,星座理论真的科学吗?

要探讨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星座的由来。据说,早在3000年前,迦勒底人为了占卜的需要创造了一个星座的概念。如果仅从天文学角度看,科学家们是因为天体目标太多,不方便称呼,因此大家达成共识,将这些松散的天体进行命名。

1930年,国际气象学联合会公布了统一的标准,将整个天空分成88块。这样的划分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被称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谁,如何划分,星座都是人为规定的。

星座的命名也离不开人们的想象,比如狮子座星座的命名,就是因为将亮星连起来看似乎像狮子。现代人将整个天空分为12块,并与人们的出生日期相联系,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至于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星座算命准确,其实这和心理学有关。比如,如果调查问卷问金牛座的人是否心地善良,得到的统计结果可能是80%的金牛座都认同。但其实这项结论本身与星座无关,将这个结论放到任何星座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真的说天上的星体对人类活动有影响,那么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天体。比如,太阳活动会对地球的气象、气候的长期变化有影响,月球的潮汐作用会影响到海水的潮汐,但绝对不会影响到每一个人。除非人类遭遇特殊的灾变现象,否则天体的运动和位置是不可能影响我们生活的。

人体养生的科学与伪科学

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

养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谈这个主题之前,先纠正一个概念。最近常常听说中医界出骗子,所有的骗子都是中医,这个提法反了。所有的骗子都不是医生,但是他们喜欢冒充中医,盗用中医的一些概念来行骗,所以不是中医界出骗子,而是骗子盗用中医的一些概念来欺骗群众。

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养生就认为是江湖骗子的歪理邪说。其实中医所讲的养生学,就是健康长寿的学问。现代人生活好了,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延年益寿。有需求自然就有人提供服务,但是这也为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实,这些骗子有时候是很容易识破的。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他们都不是医生,既不是中医也不是

点亮科学的蜡烛

主讲人:《科幻世界》副总编、《星云》杂志创始人姚海军

从梁启超、鲁迅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倡导科幻文学开始,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到现在还是很不理想。

1983年,中国科幻不幸被列为伪科学。直到1997年,西医,但是他们冒充医生非法行医;二是这些大师没有正规学历,唯一的正规学历是小学毕业,其他的都是自己吹的;三是这些人属于过去的江湖术士,对江湖骗人的把戏非常熟悉,水平非常高。只是他们往往宣称自己包治百病,往往都是通过拿捏病人心理、通过心理暗示来“忽悠”病人。

我认为,对付这些人,首先要加强科普宣传,对于骗子要及时曝光、坚决揭发;其次要做好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慢性病的病人得到很好的医疗照顾,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这样他就不会去找江湖骗子上当受骗了。

中国科协主办国际科幻大会,才彻底改变了科幻文学在国人心目当中的负面形象。

今天,科幻文学已经不再与伪科学相提并论。相反,科幻文学成了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它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创造力。

在这个任思维发散的“幻想”天地,科学家们提出自己的设想,尽管并非严谨的科学,但也不是伪科学,而是可以找到科学依据的“假设”。

当年,我国科幻作家、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撰写的《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讲述了人们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恐龙蛋,又发现蛋里面有活性的物质,通过恐龙蛋提取活性物质,最后孵化出了恐龙。这一提法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很多批评。生物学家指出,恐龙蛋跨越这么长的时间,不可能有活性物质。但到了1990年,美国的通俗文学作家迈麦克尔・克莱顿也以恐龙为题,写了《侏罗纪公园》。这篇小说非常成功,后来被拍成了电影,风靡世界。

同样的题材在不同国家得到的不同反应,说明我们还需要用更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学创作,因为人们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过去认为是科学的东西,今天看可能不是科学。而一些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概念,后来反而被认定为是科学的。

相反,对待打着科学的旗号来招摇撞骗的伪科学,一定要采取必要的、坚决的手段。引用国外的一句民谚: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

迷信止于知者

主讲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乐国安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叫“迷信止于智者”,我个人认为,其实应该是“迷信止于知者”。

这里的“智”,指的是智慧,聪明,但是聪明的人也可能会相信伪科学。比如,有些人过于崇拜权威,认为只要是权威的行为和话语都不容置疑。可是,一旦相信的权威本身就是伪科学,那么,“粉丝们”则很容易被带入伪科学的误区。

现在,有些广告不惜花费重金启用所谓的明星、公众人物,就是看穿了人们迷信权威的心理。同样,一些所谓的大师,也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名人效应、权威效应,让缺乏科学知识的人受骗上当。

其实,所谓权威并不是什么都明白的人。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很有权威性,并不等于在别的方面也权威。当年,人体特异功能、人体科学风靡一时,那时心理学家们很不理解。但是由于在当时,这些大师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让一些人达到了比较阴暗的目的,这一直是我们的教训。

还有一些人,因为遇到了挫折选择相信伪科学。心理学认为这是源于自身的“心理防卫”需要。当然这种心理防卫对人是有一定安慰作用的,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都陷入这种阿Q式的自我防卫当中也是一个悲剧。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8

完整认知世界

一杯水,在理科生眼中可能只是H2o,但在文科生看来或许就是一个灵动的世界。在我国,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很容易让一个人走向偏狭的一方,从而无法看见事物完整的一面。而刘道玉在《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和《中国高校之殇》里也表达了对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深恶痛绝。

身为武大学子的张川深受这位老校长教育思想的影响,决定用行动来打破由于文理分科而导致的思维局限。他集结起志同道合的战友,于2010年11月创办了武汉大学讲座网,最初是以“促进思想交流”的名义,把它打造成一个讲座资讯平台,让更多人能轻而易举地掌握讲座的动向,以免错失于自己真正有吸引力的课题。

还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班上有一半的学生都分不清电脑主机和显示屏的区别,而作为宿舍唯一一个理科生,我也经常因为缺乏基本的地理常识而被集体鄙视。

“这是个悲哀,”张川说,“所以除了通过讲座网让人们获取必要的知识给养外,我们还延展了线下活动——创办讲座网的读书会‘争鸣学会’,分别开展向外及对内的思想交流活动。”不久后,全站内外激荡起一场场头脑风暴,极大地促进了他们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然而,有自由的地方通常就有管制,“武大讲座有很多‘红线区’,过度活跃的思想不能讲,有争议的人物也不能请,更别提什么政治敏感话题。”而这些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势必会导致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残缺,但在高校日益行政化的今天,领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姿态,或许也是一种历史趋势。

相对而言,华中科技大学的学术氛围显得更加自由和开放,在他们学校已经形成几大讲座品牌:人文讲座,创新素质讲座,校友大讲坛,弘德讲坛等,而其中的人文讲座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内涵处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口碑。

从1994年到今天,华科人文讲座已举办1800多期,其发起人之一杨叔子院士也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兢兢业业,即便遭人非议,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和民族传统,我们会不打自垮。”

校友大讲坛协办方负责人刘灿说道,“人文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人必备的东西,因为人活着不仅是追求金钱物质,总有一段时间他会反思自己活着的意义。”20岁的他纵然还未接触社会,还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游刃有余,但他依然知道,大部分工科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有缺失,而人文讲座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改变工科生功利、短视的思维,学习更多地体味人生。

说到讲座的开明度,刘灿显然也不那么认可,“有些老听众反映近几年人文讲座水平在下降,主要表现在请来的老师不敢说了,而且在请演讲嘉宾的时候也会故意回避一些人。”所以这学期的讲座主题基本上都集中在文艺方面,远离政治。据说前段时间华中师范大学请赵林教授做关于基督教的讲座,后因校党委的反对而取消。

即便话题及人员管制已成为高校讲座的大势所趋,但仍然有一些老师在为提供一个完整的交流平台做抗争,华科人文讲座的负责人郭玫就是其中一个。“她非常有骨气,为请主讲人的争议已经写过多次检讨了”,刘灿说。

深刻找寻自我

近几年,在华科一直传颂着一个“活神话”——“选修课王子”。抛开已被媒体炒烂了的“七年选修100多门课”不谈,我们还是看看这件事本身,或许除了表扬他精力充沛、兴趣泛滥之外,实在不敢说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称许的导向。

他可以以律师职业发展需求为由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但若他只是按照外界对自己的要求去改变去追逐,那么迟早有一天他会变成一张标签,迷失真正的自己。

郭玥在小说《缝身》里说到,“每个人都要伸出自己比章鱼还要多的触须,努力和这个世界产生尽可能多的联系,作为自己的坐标、支点、标记,谨防丢失。”

但他们不知道,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人才是最孤独的,在他们进社会的那一刻,可能就是被现实拖着跑,无法慢下来关照内心,因为即便是独处一室,他的脑子也被外在的一切所侵占。那么,符合你心性讲座或许会成为开启你探寻真正自我的钥匙。

毕业一年多,再也没听过任何形式的讲座,某日借着一次采访的契机,到武大听了一场李英强关于“立人大学”的讲座。尽管当时的心境与那些热血学生格格不入,但还是在内心深处升起一种久违的清新感——原来还有这么一批热爱自由和公益的人,在做着能改变少数人的命运和多数人的观念的事!

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紫菘公寓13栋的管理员阿姨,以听了186场人文讲座的事迹迅速蹿红网络。对于已有56岁的她来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紧跟步伐”是她抓住所有学习机会的理由,而在那些认真做笔记的某刻,说不定讲台上的某个想法就击中了她,让她重新认识这个时代以及时代当中的自己。

当然,提到讲座就难免要想到现在讲座的邀请对象问题,如何才能给人以灵感触动的感受?

“每个阶段根据自己鉴别能力的高低,这种触动都会有所不同吧”,武汉爱讲座网创办者贺嵬嵬说道。对他来说,听讲座就像是家常便饭,在家乡长沙的时候就喜欢四处听讲座,从学校跨越到社会,“我当时主要是在《潇湘晨报》主办的晨报大讲堂和“熬吧”组织的那么一种小型沙龙里面听,一般都是请一些很出名的‘公知’去讲。”

像于建嵘、贺卫方等比较犀利的知识分子都亲临过晨报大讲堂,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了这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对于及早认知社会的诉求。

如今的贺嵬嵬课余时间只做两件事——听讲座和维护武汉爱讲座网,前者走向自我,后者则通往无我。

“讲座英雄”往何方

除了上面提到的高校讲座设“红线”外,那些为把讲座铸造成思想磁场的英雄们还在各种各样的历练中艰难向前,对于他们,时代给予不了的好时机,唯有靠他们自己打拼出来。

现任《长江商报》记者的张学荣曾是武大资深讲座人,他对于目前武大讲座的现状乃至于武大讲座人的情况似乎都不看好。

“当时我们做素讲的时候,每句宣传词都是经过斟酌的,并把它尽量做到极致”,张学荣说,“但现在的武大讲座,宣传词通常都是大而空无法切中主题。”

这里揭示了一个问题,要想把讲座推向高峰,只是从讲座本身的质量上下功夫是无法完成的,还有传播的环节,它绝对应该是在第一眼就能以自己独特的内涵与魅力吸引到观众,至少是击中受众心里那一星半点的期望。

显然,要符合这一条件,单打独斗必败无疑。贺嵬嵬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虽然当初想得很好,觉得没那么麻烦,但后来做了之后真觉得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也曾搞过两次大型招聘,但即便有进来的人也最终因为毅力不够而中道离开。”

所以曾经拓展的渠道——微博、博客、豆瓣、大学官网、人人、QQ等等,皆因无人打理而荒废,只剩下一两个渠道还在苟延残喘地维系运作。

“我在去年的时候遇到一个做生意的年轻人,他对讲座这一块也比较感兴趣,希望能跟我一起做,”贺嵬嵬说,“他建议把网站的营销做起来,空白的地方可以做一些针对学生的产品广告。”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65―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行为的改变,慢性病人群的数量也在增加,特别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健康教育是提高慢性病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是综合性县级医院,自2004年起,以慢性病支持小组的模式开展了对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建立支持小组

首先对慢性病小组的负责护士进行授课技能的培训,旨在提高社区护士的授课能力及专科知识水平。以“自助互助齐共勉,共同迈进好明天”为主题制作宣传单,向门诊、义诊和人户调查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社区居民发放,让他们了解健康支持小组的活动内容及目的。对通过医院慢性病转诊系统转介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访视,动员其参加支持小组活动。对参加者进行资料的收集及评估,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所需知识、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并对个人相关资料进行汇总登记,如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地址、文化程度等。由负责护士根据评估资料制定小组全年活动计划、健康讲座的内容和时间表、每次活动流程。制定相关表格,如:组员签到表、健康信息记录表或个人健康卡、相关疾病的宣传单,为每位组员建一份个人健康档案。

目前我们建立了高血压支持小组、糖尿病支持小组,每小组30~50人。小组成员多数为老年人,每小组指定1名社区护士负责,并由1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二个小组的组长。小组每月进行一次活动,每次1.5~2h,每年一个轮回,对健康知识掌握不理想的组员,动员其继续参加下一年的小组活动。

2 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2.1 集体讲座二个小组分别进行不同疾病的讲座,相近或相同的内容二个小组合并讲座。

2.1.1 基础知识讲座(1)高血压小组:内容包括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症状及并发症、什么人易患高血压、高血压的预防等。(2)糖尿病小组:内容包括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有那些、高血糖和低血糖的表现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合理的治疗和合理的饮食对疾病的影响等。让小组成员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对健康教育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1.2 饮食与营养方面讲座(1)高血压小组:讲解合理膳食、限盐,教会成员定量摄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约啤酒瓶内盖一瓶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2)糖尿病小组:指导组员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定量,均衡饮食,食物多元化,食谱要尽量包括五类基本食物,减少高糖食物及饮品,多食高纤维食物,烹调以清淡为宜,含盐量高的食物也应避免,减少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和油炸食品。

2.1.3 运动知识讲座(1)高血压小组:内容包括运动锻炼的时间选择、运动的频率、运动的持续时间及运动的形式。如:指导小组成员运动前要做热身运动、运动最好要结伴而行,早晨不宜过早,不要做过于低头弯腰的动作,不要做大幅度快速动作,防止血压突然升高;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加热身运动的时间;教会小组成员一些简单的高血压防治操、热身运动操等。指导运动后测量血压。(2)糖尿病小组:内容包括运动的好处、选择什么样的运动、什么时候运动最好、适宜运动的人群、运动的方法与步骤。如:指导小组成员在运动前测血糖,在血糖高于14mmol/L时不要运动;运动要有规律,强度应循序渐进,由低到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运动时佩戴胸卡,结伴而行,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软饮料、葡萄干,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并注意足部护理;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饮食控制;如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应监测血糖并注意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用量;运动减体重亦应缓慢进行。

2.1.4 治疗知识讲座 请医院的专科医生讲课,内容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按时正确服药的重要性,集体或个别解答小组成员对药物治疗的误解,使小组成员能够掌握服用的方法,了解所服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解除小组成员对服药的误解并使其能正确服药。

2.1.5 其他知识讲座 根据季节的变化及组员的要求增加部分健康知识讲座,如中暑的预防、饮水与健康、常见传染病及流行病的预防、烟酒对疾病的影响、老年的自我保健、年长者如何预防摔倒等。

2.2 示教 二个小组分别进行,介绍各种血压计、血糖仪、尿糖试纸的使用,讲述血压、血糖、尿糖的正常值、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已掌握测量方法的前组员协助示教,让组员互相测量血压、血糖及尿糖。

2.3 发放印刷品将疾病及每次讲座的内容以印刷品的形式制成宣传单,发放给组员并在中心宣传专栏摆放,以便社区居民、病人及有需要的人员取看。

2.4 同类病人的小组活动与游戏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到公园及郊区进行户外活动,内容包括唱歌、游戏、知识问答等。我们应组员的要求还举办了“参观糖尿病专柜”、“欢天喜地食家宴”、二个小组“共庆重阳节摊位游戏”等活动,使组员更好地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知识。

2.5 健康体检对小组成员每年进行体检,体检结果由专科医生个别或集体讲解、分析,对有需要的人给予调整治疗方案。

3 体会

通过运用支持小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支持小组成员对疾病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会了配合治疗,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病情维持稳定。运用支持小组模式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其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互动性强,讲座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使组员们在开心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学习;能让组员有机会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组员互相认识与沟通,发挥组员互助互勉的精神;能够让有需要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提高了组员的生活质量。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社区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授课水平,拉近了社区居民与医疗保健的距离。

参考文献

生物讲座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易中天;电视讲座;语言魅力

abstract:professoryizhong-tianfromxiamenuniversity,setsusagoodexamplethattvlecturesshouldbedoneaccordingtoprinciplesofstudiesincommunication,psychologyandspeech.inlinguisticartofhistvlectures,modern,humorousandphilosophicalimplicationsmanefestnotonlyhisexpertisebutdeductivecapability,whichtoagreatextentdeterminetheeffectoftvlectures.therefore,itisakeyelementtofascinatetheaudienceintvlecturesblessedwithlinguisticattraction.

keywords:yizhong-tian;tvlectures;linguisticattraction

易中天先生通过电视传播,改变了他的纯学者与学术的身份,一夜之间成为“学术超男”、“电视明星”,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易先生在电视讲座中,借形形的历史人物,靠出神入化的表达技巧,品大众需求的人性善恶,甚至是想象中的古人之间有趣的家长里短。把《品三国》变成了卡通风格的符合普罗大众口味的连环画,这是对葛红兵先生“品三国,应该是品一点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中国人的忠义观念,应该品出一点天、地、人、神的大义来,应该有反思,有批判,有褒扬”这一观点的反动。但正是这种反动赢得了观众的普遍青睐,使“学术扩大了传播范围,电视提高了文化品位”。用易先生的话来说,这就是学术和传媒成功对接的“双赢”。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电视受众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是电视机构组织节目生产极为重要的市场依据。目前,60%左右的中国观众在初中(含初中)文化以下,大学以上学历的观众只占收视人口的12.1%。[1]3面对这样一个中低文化水平的现实,电视讲座的组织者和讲授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然后才是“微言大义”。就受众而言,媒介的信息如果不合意便会在最外层被拒绝,得不到注意,在受众心理选择的第一关就被“毙”掉了。再说,以受众为中心是媒体成熟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事实上,受众作为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与兴趣的取向从来就影响着传播活动本身,而且受众的喜好也成了检验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传播如果不能在受众中产生共鸣(受众心理选择的第二关——选择性理解),甚至使受众厌恶,不但会损害我们的传播事业,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变我们的传播观念,以受众为中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传播的前提。

让历史讲座“三贴近”(即贴近事实,贴近生活,贴近受众),是易先生践行人文学科的“根本在人性”这一教学理念的有益探索。“三贴近”首先要做到语言的贴近,尽管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毕竟还有很大的争议),但笔者认为易先生的这种探索还是应当给以充分的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易先生的迅速蹿红(受众心理选择的第三关——选择性记忆),有力地证明了“易氏风格”的存在价值。客观地讲,易氏的语言风格是其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那么易氏的语言风格有哪些特点呢?

一、借助时尚语言,缩短心距

“我的原则是‘平民立场、现代视角、三维结构’”。正是有了这种平民立场,才使易先生把枯燥的史实,通过生动的表达传达给了受众,用易先生的话说,这“是为了方便观众和读者去理解历史,拉近他们和历史的距离……”

由于本栏目锁定的主要是具有中等及以上文化水平或具有中学历史常识的受众,且以中青年居多(当然不乏老年受众),“易粉”、“乙醚”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这一年龄段的受众,多处于激情燃烧的岁月,满腔青春的情怀,焕发着青春的风采,总是喜用青春的语言,激励自己青春的步伐。而已近“声入心通,无所违逆”(注:谓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宋·张载《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宋朱熹集注:“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的耳顺之年的易先生在讲座中能熟练地运用青春时尚的语言,这一下子就突破了受众对历史(总以为历史是呆板的代名词)的心理屏障,一下子抓住了受众的心,与受众开始了思想、人文和历史的思维碰撞,使受众求进(互动的沟通)的心理[2]19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由交流到交融,使受众已全身心地投入,开始了与讲授者的心灵对话。例如:易先生在讲曹操与诸路盟军讨伐董卓,众人畏惧,只有曹操前往,曹操归来以后看诸人在帐内饮酒作乐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引用了《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中的一句原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应该说原文不难,不予解释,估计受众不会调台。但深知受众心理的易先生还是作了如下处理:“曹操带着一身的尘土、一身的血污回到酸枣大营的时候,看见大营里面的各路诸侯在干什么呢?(稍顿)‘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也就是说整天都在开party,泡酒吧,打电子游戏!(全场爆笑)曹操实在是忍无可忍,说国家民族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你们居然还天天都在喝酒!曹操悲愤地说:‘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party”、“酒吧”、“电子游戏”无一不是当今一般民众特别是中青年人耳熟能详之事物,历史进入现实,学术走下神坛,正是借助这种时尚语言,易先生成功地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学者和大众的对接”。

平民的心态、时尚的说法——自然亲近,就像隔壁的大叔在和你“话桑麻”。不管易先生在演讲和自己的著作上运用了多么现代的词汇和句子,他怎么在这个过程中穿插幽默,活跃气氛,其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通俗易懂,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正是那么多观众喜欢听他的讲座、那么多读者喜欢读他的书的重要原因之一。易先生曾坦言,他更愿意做亲民学者。“亲民学者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家认为你就是自己的一个邻居,一个亲戚,一个朋友,一个熟人。他不觉得你和他之间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也更不会觉得你是高高在上在那儿传道。”

其实,亲民学者才是可敬的学者,因为他不伪善、不膨胀,更不会死扛着身份不放。受众不正是被易先生的这种“放下高高在上的精英身份而融入民间的草根情怀和平等精神”所感动的么!在央视《百家讲坛》做《拷问易中天》这个节目的时候,一个13岁的小女孩说:“易老师跟我们是平级的。”好一个“平级”,谁说不是呢?

二、借助俏皮语言,促进交流

“自打人学会了说话,慢慢的就有了说得好说得不好、说得俏皮说得不俏皮、说得漂亮说得不漂亮之别,也就是说,说话便成了一门艺术。”[3]“传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4]67

易先生的历史讲座,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所谓“事事有出处”,不是戏说、胡说、瞎说,也不是“正说”,而是“趣说”或“妙说”——“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但更多的还是普及性,这是《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凤凰卫视)的根本区别。而俏皮正好为这种普及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可以说,俏皮是易中天讲座最大的艺术特点,这种俏皮兼具幽默、辛辣之味。易先生自我描摹说“我好歹还是一个好玩的人”,信哉斯言。易中天的言谈话语之间总是让我们体味到他骨子里学者的幽默,这种幽默不是牵强附会,也不是无聊逗趣,而是恰到好处,点铁成金,往往令人会心一笑之后感觉回味无穷。例如“刘备对诸葛亮的好,好到让关羽和张飞觉得,就像老鼠爱大米”。“鲁肃找刘备要荆州,刘备装哭,鲁肃说,‘你不要哭嘛,不要哭,我这儿有餐巾纸。’”这种“俏皮”搞笑的时髦语,在易中天的讲座中不胜枚举,这就彻底将学术的呆板面孔,转为可知可感可亲可近的形象了。

再如:“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孙坚母亲吴夫人的妹妹和吴夫人一起嫁给孙坚的,我认为在理论上也不大可能。……难道说孙坚在求婚的时候对吴姑娘是这么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

聊天的心态,调侃的语气,假不正经,十分搞笑。作为受众,我们可以联系现实,对应历史,通过对比、想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像出来。即便是稚子村姑,也能理解,由不得你不对他的“历史”产生兴趣。

在易先生的讲座中,这种俏皮语言俯拾即是,这既是对受众求趣(有趣的技巧)心理[2]19的一种迎合,同时也破除了学术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壁垒,并与受众心灵中的幽默细胞产生和谐共振,有助于提高传播的效率,进一步强化讲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讲座的实效性,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借助至理名言,提升境界

古往今来,思想大师、科学伟人的至理名言浩如烟海,穿越时空,曾激励多少志士仁人奋发向上、砥砺成才。至理名言精辟深邃、富有哲理,阐发真理、启迪来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陶冶性情、激励上进,是教育我们成人的良师、是激励我们成功的益友。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人,大多都有自己中意的名言佳句,或作为座右之铭,或作为奋进之檄。对这些至理名言,易先生在讲授中往往能信手拈来,加以巧妙运用,这都不足为奇。奇的是易先生的锦心绣口,含英吐蕊,自制一些“易氏名言”,不仅起到了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受众净化人格、美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这也正好满足了受众求知(先进的文化)的心理[2]19需求。

例如,“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身处乱世,老板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

又如“他们的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袁绍比曹操蠢;袁术比袁绍还狂,袁术就比袁绍还蠢。最牛的最蠢。”

“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这样的至理名言,精练优美、蕴含智慧、引人深思,既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又能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既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和谐动听,又能陶冶受众的情操,产生共鸣。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催人奋进的激励功能。

至理名言是生活的积累、经验的积淀,更是真理的再现。以易先生的国学背景及人文情怀,在其讲座中这样的至理名言时有所现。时不时地让你“眼睛一亮、精神一振、会心一笑”。如沐春风,叫人荡气回肠;含英咀华,让人回味无穷。易先生的讲座不仅拓宽了受众的视野,同时也使受众感受到了灵魂的升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受众所追捧的主要还是易先生在平民化的演绎中又不失其学者身份的儒雅风范。

学者身份的内涵,艺术语言的表达,正是易先生成功的诀窍。也许,有人会说,说话谁不会?是的,单从形式上讲,说话谁都可以的,但是要做到艺术化,把说话上升到语言魅力的高度,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但是,什么事情都是可以通过留心学习和仔细揣摩锻炼达到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能把话说到精彩别致,说到赏心悦目,说到滴水不漏,因此,要自信、要努力、要学习,那么,我们也能,一切都有可能。

[参考文献]

[1]张海潮.眼球为王——中国电视的数字化、产业化生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

[2]蔡铭泽.新闻学概论[m].天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