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十篇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十篇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4:00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互动;融合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新兴的行业,其是对传统金融的创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在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利于弊,对金融行业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也是利弊双方面的。互动与融合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新趋势,也是竞争的新格局,其将通过自身的特征掀起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迅猛发展。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发展趋势也是十分的乐观,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当中了,笔者对互联网金融在以下几个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一,网络银行。网银业务的开通,手机银行的使用使得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的快捷方便。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银行更是广受欢迎,其在网络银行中的渗透率高达一半以上。随着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发展,网络银行业务也要向着民营银行逐渐渗透。

第二,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方支付最明显的例子,还有例如财付通等很多第三方支付的软件。但支付宝通过自身独特的优势,已经占据了第三方移动支付份额的一半以上,尤其是近年来余额宝功能的开通,支付宝的支付份额正逐渐向着上升趋势发展。

第三,p2p网贷。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有利有弊,因为其从事网贷业务,在给予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很多的风险。因此自成立以来,发展情况较为良好,但也存在多家倒闭的现象,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损失。

第四,网络证券。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机进行证券的交易,而且相应的配套服务也比较完善。当前其他的服务,如:保险、基金、信托等都开通了网络和手机服务平台,发展的情景较为乐观。

二、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1.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分配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社会的资源分配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利用互联网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以及商品的价格和相关的影响要素,这样有利于政府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高效的分配,避免以往由于信息获取不准确而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剩余的现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以及领导的科学决策对资源的分配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决策的科学性,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好与信息准确性的提升相吻合,能够降低以往盲目信息获取的弊端。

2.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企业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不需要单纯的依赖中间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障碍逐渐被抹去,这样有利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直接互动,也能够让企业从消费者口中直接了解到最迫切的需求,从而推动企业不断的转变自己的组织形式,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将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本流联系到一起,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获得最直观、最有效的数据,这是传统企业组织形式无法做到的,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3.推动新型经济形态的出现

各种网络购物平台,网络交流平台,网络支付平台等等都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互联网的兴起催生出来很多的新兴产业,其中阿里巴巴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截止到2015年,阿里巴巴全年总营收高达943.8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88.44亿元。

4.为市场竞争提供良性的平台

互联网自身具有传输数据、信息分析、信息储存等多种功能,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方便消费者的分析和对比,同时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投资数据分析,产品的销售行业也能够利用互联网对该产品的市场进行调研,避免盲目投资造成严重的风险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趋势展望

1.逐渐向着“虚拟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行业的弊端逐渐暴露,实体服务逐渐被“虚拟化”的网络服务代替,而互联网自身的低成本、高效率,方便快捷、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对于传统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仅方便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大大的缩减生产成本,促使企业不断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的实体单位已经逐渐的被取代,如今现金消费也逐渐的被支付宝等第三支付逐渐取代,自然也就使得互联网金融时代向着“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互联网自身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虚拟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应该从利弊两方面仔细分析,科学决策,这样才能够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稳定。

2.促使市场的发展更具活力

互联网技术对于经济发展最明显的改善在于其将消费者充分的吸引到了网络中来,利用互联网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和分析出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的冲击却很小,这两个方面的增长幅度较小,这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压制是分不开的,所以市场的活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将行政要求尽量降低,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以此来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平等竞争,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推动社会各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行业的发展中必须要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科学技术对金融行业及其其他各行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和各企业加大对高新科技的投资,借助知识和互联网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交流的平台,将科学技术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变化,才能够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另外,当前我国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法律的完善,也是互联网金融时展的要求,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有利有弊,但是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互联网技术充分的利用起来,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促使市场更加的具有活力,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为市场的合理化竞争提供平台,促进各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换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15-17.

[2]唐雪薇.互动与融合--浅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趋势[J].经营者,2016,30(1):178.

[3]闻言文.互联网与传统零售的融合共生[J].时代金融(上旬),2015,(10):4-4.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2

【关键词】不良资产处理不良资产证券化互联网+

一、导言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导致不良资产的库存和供给均有增加。我国不良资产已处亿万规模,而且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在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同比增长51.25%。不良贷款率为1.67%,较上年末增长了0.24%。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尤其是p2p,2015年末,p2p的坏账规模已在645―860亿元。过高的债务杠杆势必将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运行,所以行之有效地处理不良资产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等,但信息不对称、匹配不合理、处置效率低、资产积压重、投资门槛高等问题,降低传统处理k法效率,不能满足现行阶段的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办法来“拯救”不良资产。在互联网金融概念持续升温下,互联网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凭借透明度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尽可能创造完全竞争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解决了传统方法的部分弊端。已经成为处理不良资产的一项创新热点。各路创业资本和机构纷纷开始“触网”,目前已有约30家不良资产处理平台,委托金额累计在2000亿以上,未来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本文将通过阐述和梳理互联网下不良资产处理的四种模式(淘宝拍卖类、撮合税收类、众筹投资类以及互联网平台不良资产证券化),比较四种模式的利弊,并为互联网+处理不良资产提供建议。

二、模式分析比较

现阶段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理模式主要包括淘宝拍卖类、撮合催收类、众筹投资类和广泛讨论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本文将对四种模式进行分析。

(一)淘宝拍卖模式

淘宝拍卖类主要是指“淘宝资产处置”,是淘宝针对资产所有人和人推出的处置竞争平台。入驻的机构包括信达、华融等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交易所,商业银行等。标的物的类型以房产、土地、股权、债权等为主。2015年6月,40亿元不良资产上线淘宝拍卖会资产处置平台。法院在淘宝平台上拍卖信息,意向客户通过支付宝缴纳保证金,最后网上竞拍价高者得。淘宝拍卖类较传统处理方式而言,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宽了交易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买方的活跃度,改变了过去低价贱卖的场面。但这种处理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94项资产,无人报名,无一成交。究其原因,“门槛过高”便是一只“拦路虎”。在淘宝网金融机构的挂牌项目中,绝大多数标的达到百万,甚至千万。这要求竞拍人不但要有较高的资金实力,还要有专业的金融知识。这与此平台服务的广大群众的特征并不吻合。此外还会出现资产价值无法准确评估,拍卖价格难以认可等问题。从目前来看,这类处置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撮合催收类

撮合催收即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整合信贷企业(包括银行,p2p、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和清收服务业务(包括专业清收服务公司、有清收服务业务的律师事务所等),并为这些企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60资产,青苔债管家、收账宝都是采用这种处理模式的代表。在催收平台的模式下,委托方在平台上招标信息,竞标方制定催收方案并投标,中标后催收方进行电话催收及外访催收。由于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收集、智能催收决策、上下游数据匹配等服务,撮合催收类较传统的处理方式而言,解决了委单方和处置方的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地域壁垒,降低了委单成本,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这种十分便捷的处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互联网的无界性,当委托方与中标方达成合作后,可不借助平台而私下展开合作。这就造成了催收平台的客户粘度不高的问题。目前这类新型处理模式在四种新型模式中占比较高,尚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众筹投资类

众筹投资类主要指:通过线上众筹、分红、线下购置、处置来运作“特殊资产”的方式。平台采用的是购买实物资产模式,即平台从投资人手中众筹资金,以一定的折扣购买某个特殊资产(一般为房产和汽车抵押类),在对资产进行灵活处理,众筹用户和平台分享处置收益(买卖差价)。随着2009年全球首家众筹网站Kickstarter和2011年国内“点名时间”的上线,众筹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开来。这类处理方式门槛低、规模小、灵活性强等特点。普通投资者也得以较小的成本进入不良资产处置领域。但由于这种运作模式本身的缺陷,随着信息透明度的不断加强,未来的利润空间会逐步缩小。而且众筹投资类因为侧重资产模式,需要大量的专业评估和处理团队,成本较高。资产来源受限而难以规模化也是其缺点之一。众筹投资这一新型处理模式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的讨论热点之一。大众是否参与投资直接影响众筹项目的成败以及众筹的持续发展。

(四)互联网不良证券化

所谓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将欠流动的、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的不良资产,通过分离其中的风险与收益,转换成可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出售的可流动的证券的过程。传统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可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帮助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但在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作为国内唯一SpV的信托公司并未发挥指导作用。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实现破产隔离,收益和风险不会因为发起人的信用等级变动而调整,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独特之处。因此SpV应处于整个过程的核心位置。但从我国实践来看,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SpV事实上还存在对发起人的追索权,也就是说发起人并没有放弃对资产的控制,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未能发挥主导作用。其二,缺乏流动性使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名不副实。资产证券化的核心要义是流动性。产品的流动性不足表现在发行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发行端,投资人只有持有而无法将此类不良资产证券产品转移;二是需求端,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是导致市场接受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降息和理财资金成本上升,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存在利率与理财资金成本倒挂现象,也成了当前制约资产证券化产品销售的因素。而利用互联网平台,则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明确信息披露要求,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实时跟踪债务人信用情况变化。加以严格的督促和监管。将能够让大众对所要购买的产品更加了解。另外借助互联网平台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降低对购买者的资金要求,扩大投资群体,有效发挥普惠金融的特点,提高产品流动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了不良资产的现状和互联网参与处置不良资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梳理互联网下不良资产处理的四种模式(淘宝拍卖类、撮合催收类、众筹投资类以及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比较了四种模式运作方法和利弊。淘宝拍卖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发展规模较小,仍处于探索阶段;撮合催收类借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众筹投资类,大众是否参与投资直接影响众筹项目的成败以及众筹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在讨论,未来十分具有潜力,其发展取决于法律系统是否能逐步完善。我们对四种模式分别提出一些建议。

对于淘宝拍卖类来说,由于是网上拍卖,竞拍者仅凭网络无法估价,难以形成对拍卖价格的认可。因此建议引进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对资产进行准确评估。

撮合催收类本身是一种中介业务,弊端在于客户粘性不高。建议跳出中介业务,从综合方向发展,整合上下游,提高产品的特色,完善平台机制。

在众筹投资类中,大众的投资热情决定平台模式的运行。因而建议引进资产管理公司或银行等机构来提供资产,完善并使用专业化的平台,将提供方和投资者置于同一平台上。

互联网平台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在讨论,要使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SpV破a隔离作用和信托机制。还要规范机构的操作流程并加强投资者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满,何力军.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模式创新[J].南方金融,2015,12:92-97+41.

[2]何力军,袁满.“互联网+”背景下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创新研究[J].浙江金融,2015,12:7-13.

[3]苏世松.解析不良资产处置的互联网模式[J].银行家,2016,02:63-65.

[4]王志峰.“互联网+”背景下的不良资产处置新路径[J].清华金融评论,2016,01:89-92.

[5]沈炳熙,马贱阳.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J].金融研究,2007,12:198-204.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利差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早在1995年就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如招行的网银支付、易保在线的网络投保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老百姓网上消费习惯的普及,各银行纷纷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更快捷、更低成本的服务。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多数还只是金融业的互联网化,单就我国来说直接融资仅仅占到社会融资比重的20%左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巨大,相信在未来的10-20年里直接融资模式下的p2p即点对点信贷与众筹模式必将会取代传统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一)第三方支付功能。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家和客户之间的支付由第三方来完成。此举不仅方便、快捷、成本更低,还能大大降低网络金融交易的风险,从而保护广大交易者的利益。由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二者均能实现双赢。

(二)信息收集和处理功能

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随着人们与互联网的关系日益密切,客户留在互联网上的交易足迹也越来越多,于是在电商和社交网络中便会生成所谓的大数据,这是信息获取的第一步。然后由操作者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狗及谷歌等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排列组合,从而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来说是把双刃剑,利弊参半。

(一)就弊端来说: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加速了商业银行脱媒,使资金供给绕开其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从而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当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目前,支付宝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代购机票与火车票、代缴燃气、水、电费与保险等结算和支付业务,并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被进一步弱化。

(二)从积极因素上考虑:首先,互联网金融能够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形成互补。基于对企业审核要求的限定和规避风险等原因,小微企业往往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而互联网金融凭借数据信息的优势,可直接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如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阿里小贷,其开发了订单贷款、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审批、获贷、支用以及还贷,整个环节完全在线上完成,零人工参与。商户申请时间只要3分钟,贷款到账只要1秒钟。截至去年10月,已累计为超过80万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000亿。与此同时,得益于对消费者偏好的精确定位,阿里小贷的不良率略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互联网金融把排除在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客户拾了起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空白进行了覆盖,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此外,互联网金融能够倒逼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创新。众所周知,相比其它行业,我国银行业是个缺乏创新的行业。传统的商业银行更是依靠存贷利差来谋取暴利。当然,这既有监管的原因,也有垄断的因素。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深入人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不断被蚕食。如何实现完美转型与创新必将成为所有传统商业银行接下来的的首要任务。

总结:在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向前发展将迫使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发生质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银行业依托高利差支撑利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将是轻资产重中间业务并且注重客户的增值服务。相信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商业银行上下级职能部门的调整,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将最终趋于融合。过去只能在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银行客户信贷的审批、发放、授信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未来,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只有适应时代潮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仝新顺王初建于博《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4

(郑州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近年来,关于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的理论甚嚣尘上。笔者从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合作理念缺失、投资风险意识淡薄、资金投向虚实错位几个方面驳斥了互联网金融威胁论,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只是“竞争”而不是“战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竞争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88-02

一、直面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威胁论”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一个全新的热词,关于它的利弊优劣,以及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界的“冲击”,无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金融具备低成本性、高效率性、扩散性、高成长性、高融合性、脆弱性、监管不均衡性7大特性,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支付中介、信用中介、信息聚集与风险管理、货币派生、金融创新五大功用。

(一)互联网金融挑战商业银行的论点一览

然而,此刻的商业银行却感到了空前的危机和压力,并开始对曾经“井水不犯河水”的互联网金融口诛笔伐。笔者将这些观点统称为“互联网金融威胁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垄断性打折。互联网金融具备的五大功能,与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货币派生、金融服务4大功能几乎完全重合。也即是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涉足同一个领域,势必产生竞争。

二是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丧失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原本在政策红利、信用成本、资金成本、作业成本方面长期保持着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绝对优势,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商业银行的后两种优势瞬间丧失;而信用成本也将随着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健全而渐趋消亡;单单余下一个有政府后台的政策红利,似乎很难支持太久。“金融脱媒”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归宿。

三是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上陷于被动。毕竟商业银行获取的客户信息面相对狭窄,业务范围也不似互联网金融那样全面,信息的不充分将使得风险分析产生较大偏差;商业银行在网络技术上的滞后,也为其奋起直追设置了障碍。

(二)“互联网金融自身缺陷论”简介

商业银行在为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而担忧的同时,又对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品质提出了质疑:互联网金融是非真实的,正如互联网一样,有虚拟性。我们不知道对手是谁,甚至不能确定交易是否属实。互联网金融规则的缺陷和网络安全系统的漏洞,使网络攻击和非法洗钱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是极敏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网络之时,又有谁能为巨额的损失负责?谁又能为互联网金融的信誉埋单?

(三)央行的暂行政策

2014年初,中国国人民银行宣布暂停支付宝的收支业务,对网上信用卡也进行了取缔。学术界和民间也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与当局政策问题上争论不休。总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已公开化。

二、剖析误区——“互联网金融威胁论”的本质

(一)只能打败对手?——拷问中国式合作

1.我国商行与互联网金融联手现状简述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势必并存,而非一方压倒一方。所以,当今许多关于互联网金融征服商行的言论实在是庸人自扰。我们不能说商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其与互联网金融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这些良好因缘终止在互联网金融初具规模之后。2014年,许多银行纷纷减少了与支付宝之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对接。原因很简单:做大做强的互联网金融已然在侵吞银行的利润,原先的友好合作,不得不转变为激烈的竞争。

2.质询金融经济的合作理念

目前,商行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由亲转疏,无不是扭曲的“合作理念”之体现。只有当合作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时,合作才有实现的可能。然而,现实并非总是投人所好,笔者以为合作不外乎两种形式:“单纯合作”即无竞争的合作、“交叉合作”即有竞争的合作。一旦合作者的领域存在交叉,竞争便不可避免。竞争的法则规定了游戏的输与赢,因此,输掉游戏的一方必然会出让一部分利益。而要与可能吞食自身利益的力量合作,又谈何容易?

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思考:竞争是一种压力,却能够推动企业发挥潜质,实现飞跃。有竞争的市场,效率将远远高于无竞争的状态。哪怕输了一场游戏,其所得依旧胜过无竞争条件下的赢家。但关键在于,企业往往凭借游戏输赢的感受,而忽略了实实在在的理性思索。笔者以为,只要具备两个条件,合作就可以实行:一是合作者具备互补性优势;二是合作情形下,各个参与者的绩效由于区合作状态。后一个条件似乎不必赘述,仅看传统商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也并非没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巨大的资产总量就足以使人望而生畏;丰富的客户信息网络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增添了其驾驭信息和市场动向的筹码;成熟的风险分析和控制能力为其长项;良好的信誉,恐怕也是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因此,现实就是银行只能与互联网金融保持并存,而无法使其消灭(竞争不可避免);彼此合作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同时推动商行提高竞争力(合作有利可图)。出于理性人的考虑,商行没有理由放弃与互联网金融开展合作。

(二)被炒作的投资风险——思考“高收益泡沫”

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互联网金融的自身缺陷上。余额宝的收益率一度突破7%,一些投资者在尝到甜头的同时又不免多了一丝恐慌:远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是否会长期保持?是否会出现大幅波动?一旦收益率陡降,投资的损失将如何填补?不少学者也随之加入了质疑高收益的行列,对互联网金融一通口诛笔伐。这些质疑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怎样的投资能使得互联网金融获得远远高出银行的收益?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怀疑。第二,互联网本身即不安全。系统崩溃、网络经济犯罪和客户信息泄漏等事件一旦爆发,整个世界都将感受冲击。因此,投资与互联网金融显然很不明智。

笔者认为,后一个疑问姑且可以称作真正的弊病,而前一个疑问,其实不过是同时偏好高收益和低风险的中国式投资者的一个“炒作”。

很明显,大多数中国家庭不会理财,至少不精通理财。50%左右的国人仅仅做到“随机理财”,85%的国人倾向于保守的或从众的投资方式。这一方面根源于农业大国根深蒂固的保守情结,另一方面亦和中国投资市场不完善有关。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风险相对较大的新型投资方式,短时间内难以获得主流价值的认可。追求高收益的激进型投资本非国人所崇尚,互联网金融在如此的文化土壤中势必遭受攻击。然而,高收益摆在眼前,利益的驱使和侥幸心使不少投资者蠢蠢欲动。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未做好充分的、应对高风险的准备。一旦收益受损,投资者便无法接受,或闹事,或跳楼,制造极端事件,也诱使政府不得不越过底线对市场行为横加干预。希图收益又惧怕风险,进而炒作“高收益泡沫”,是“互联网金融威胁论”被夸大的又一原因。

(三)追踪流到实处的资金——实体中小企业借贷困境探究

1.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借贷现状

中小企业借贷领域,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行竞争的又一大“战场”。2008年金融危机后,商行不再情愿将大笔贷款发放给信誉不加、资金短缺、希望渺茫的实体中小企业,是谓“惜贷”。而中小企业为生存只得求助于民间高利贷、影子银行,另外就是互联网金融体系。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与互联网金融等其他途径借贷的比率已为7:4,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借贷笔数占借贷笔数总量的30%.商业银行由此倍加坚信互联网金融威胁论。既如此,商行为何不在中小企业借贷领域主动出击呢?

2.“一刀切”货币政策下的商行与民企

商行在中小企业借贷方面显得被动,主要由“一刀切”式的货币政策直接导致。所谓一刀切,即指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增减银根,使得过剩产业与不足产业一个趋于优化,另一个趋于恶化,最终难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现象。2011~2013年,货币政策收敛,商行惜贷,民企举步维艰。

3.商行钱荒——银行和中小企业一起缺钱?

那么,手握重金的商行,又究竟把资金投向何方?虚拟经济。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证券投资等虚拟经济业务占用了其大部分的资金,2013年国内的m2高达102万亿。然而,2013年6月,商行竟然爆发了一场“钱荒”。一度飙升至13.44%的同业拆借利率让多数商行陷入窘境。貌似银行业和中小企业一样,“缺钱”了。

其实不然。商行吃紧的是手边头寸,而非长期资金。究其根源,除了贷款需求增加、银根紧缩、美国Qe政策导致中国资金外流、地方债风险升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和央行延迟救援等原因之外,笔者以为,最致命的的还数商行存短贷长的权利资金错配。这引发了一个十分可怕的现象:实体经济资金短缺,虚拟经济过热,商行甚至拿不出应急的头寸;大笔资金“空转”,吞噬实体经济的利润,国内经济泡沫逐渐膨大,经济的根本渐趋萎缩。

(四)请允许新金融成长——揭秘“需求—增长”效应

互联网金融是新兴的产业,所以它不成熟,所以它有风险,所以它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但所有这些都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是错误的,理应被绞杀。

我们拿美国的经验为例。19世纪末,火车传入美国,铁路建筑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20世纪30年代,航空运输业又作为将美国拉出大萧条的一只推手;70年代,电子科技又促成了美国经济的又一次飞跃。火车、飞机、电子产品均是新兴之物,想必也无可避免地附带着风险和混乱。然而,美国并未打压这些新事物,而是规范它、扶植它。事实证明:美国的抉择正确。

笔者以为,真正的新产业理应具备两个特征:一,适应经济社会演变的需要;二,能够和原有产业相协调。曾经的火车、飞机和电子产品具备这些特征,互联网金融亦复如是。新技术和新需求创生了新产业,新产业又将以飞速的增长回馈整个经济体,是谓“需求—增长”效应。支持与引导政策只会使新产业带来的隐患不断被消除、问题不断被解决,倍加有利于经济,而不是相反。人类社会也正是由于新产业的不断涌现而得以前进。

必须指出的是,现今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两种不同的根源:一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二是垄断的需要。而当前者未能区分互联网金融利弊时,将与后者呈现相同的监管措施:打压和排斥。因此,在两种因素并存的中国,我们很难分辨现行政策究竟源于哪一种势力。但应当肯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政府政策将变得来源分明。

三、建议与总结

结合前人研究和上文分析,笔者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效应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破除垄断。政府垄断和企业垄断是新兴产业的头号大敌。分析互联网金融作用于商业银行的真正机理,必须在隔离垄断的前提下。

第二,传统、新兴金融产业树立竞争、合作、共赢意识,勿将双赢的竞争天地视为剑拔弩张的战场。商行积极迎接挑战,寻求创新;互联网金融规范自身,稳步成长。

第三,金融当局制定差别利率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第四,金融机构转变投资方向,将资金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经济。

第五,在社会整体范围内树立“需求带动增长”的观念,强调新兴产业的生命力。

互联网金融是经济与科技相伴发展的产物,顺应经济社会的持续演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客户、经营理念产生冲击,但不可能取代商行的地位,“互联网金融威胁论”并不成立。“互联网金融威胁论”有一系列产生背景,如垄断传统、竞争理念、政策驱动等等,应从本质上看待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赢格局,需要双方乃至公众、政府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娟娟.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03(10).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5

【关键词】问卷调查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络的成熟,新兴应用如微信、支付宝等软件给社交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挖掘出了社交网络的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以社交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移动支付也逐渐深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这一支付方式,进而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发展。本文将从社交网络平台与移动支付平台两方面来探究其对金融的影响。

本研究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中学生的因素,从中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际性;从学术角度出发,综合考虑了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两方面对金融的影响,由移动支付入手,从移动支付平台的前后变化及其现状讨论社交网络平台与移动支付的关系再谈到二者对金融方面的影响,从而更新颖、更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身处在自带移动支付功能的新型社交网络环境下,人们不禁思考社交网络、移动支付、金融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未来的中流砥柱,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可在高中生身上找到,社会中令人欣喜或是遭遇诟病的地方也可从高中生群体中体现。高中生作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对象,这样既可以从其身上发现时展的创新点,也可以发现时展的大致趋势。

二、对高中生移动支付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

本研究的实证研究对象将以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中生为主,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这类人是年轻的消费者群体,高中生较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大多都使用过部分的移动支付业务,选择他们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能使样本具备更大的可靠性;其次,他们也将会是未来的消费主体,其所反应映的消费观与价值观代表了未来社的价值取向,选择他们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及对未来金融发展的指导价值。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主体、业务、流程、评价与维护去设计调查问题。设计“您的性别”、“您的年龄”、“您使用手机的时间”的问题是为了从主体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是否倾向于使用移动支付(支付宝等)”、“您更喜欢用哪种移动支付软件”、“您倾向使用社交网络吗”、“您主要使用的社交网络是”、“您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您用社交网络主要和哪些人聊天”、“您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的问题是为了从业务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一般使用移动支付来”、“您每个月用移动支付的消费金额大约是”的问题是为了从市场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是否倾向于使用社交网络所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来付款(如微信红包等)”、“您愿意使用社交网络所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来付款的原因”的问题是为了从流程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设计“您认为使用社交网络的利弊”、“您认为借助社交平台而生的移动支付最大的风险在于”的问题是为了从评价与维护角度研究社交网络与移动支付对金融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

从主体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显然改变的是支付方式,并没有对交易主体产生变化,移动支付更多的作为第三方平台,从而有了更高的安全保障,支付的终端更多的还是交易双方甚至是投融资双方。比如,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延时支付提高淘宝买卖双方在交易时的诚信保障,但并未改变实际上的买卖双方。

从业务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可以看出当今青少年越来越趋向于使用如支付宝等软件的移动支付,相较于几年前青少年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变化,同时使用社交网络附带的移动支付功能的人数比例有进一步上升;另外,青少年使用QQ这一类社交网络的数量和频率有所提高,其中以朋友互动居多。

从流程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则会发现目前青少年所使用的移动支付的主要流程是由第三方运营商主导的运营管理,第三方运营商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第三方运营商可以利用其支付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跨银行和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服务,同时使移动支付更便捷优惠,因此青少年更倾向于使用由第三方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另一方面,从青少年使用的移动支付软件可以看出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较为便利的近场支付,如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和远程支付,即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两种。而同时,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从评价与维护角度去分析移动支付可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认为移动支付是利弊相等甚至利大于弊的,但同时他们对现阶段使用移动支付时有很高的信息泄露风险感到担忧,这也反映出当今这一“大数据时代”对信息、数据的监管还没有达到公众的期望值,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移动支付混乱局面的整治应将重心放在行之有效的信息保密上。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动者虽以非金融机构为主,但由于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小视,因此只有及时对移动支付进行维护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

四、分析结论

通常说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资源分为资金、商品和劳务。金融就是有关资金配置的方式,资金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因此存在着市场上各类金融交易,从而调节资金的时空不均。金融体现为各类金融交易,本质也是一种交易。评价一个交易通常通过风险、效率、收益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效率指的是流动性,而流动性是反映资产变现能力的指标。

从风险角度讲,本研究主要讨论社交平台中的移动支付面临着政策风险及技术性风险。政策风险是由于我国移动支付的相关政策还未出台,管理规范并不健全,这成了移动支付面临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涉及较多行业,比如,移动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因此工信部、央行及银监会等多个监督部门均参与移动支付相关规范的制定,这导致了规范上的冲突和交叉,也使得我国相关政策迟迟不能完善。技术风险,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新技术永远都是双刃剑。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利用移动支付的非面对面交易增大了犯罪的机会。因此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也加大了移动支付的技术性风险。这也不得不成为用户尤其是青少年使用者的顾虑和疑惑。

从效率角度也就是流动性角度讲,毋庸置疑,移动支付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流动性。随着人民适用移动设备的增大,020式的兴趣社交不在受到技术的限制,而社交也是金融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社交网络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移动支付和社交平台的结合无疑更加提高了两者的融合度,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线上线下进行兴趣社交,同时移动社交应用又具有“随时随地”的巨大优势。那么回到本研究的主体人群,他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简单的金融交易,比如购买商品、短期的自然人借贷,那么一定社交上的支付功能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便利。

从收益角度,其实收益是收到风险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影响,风险的增大会导致收益的降低,而效率的增加会导致收益的提高。除此之外,收益本身也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通过以下方式移动支付技术催生支付融合,比如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较为广泛,涉及银行卡,公交卡、消费卡、火车飞机票的更买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使用率从而提高收益;移动支付账户的融合解决了多卡多账户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移动支付结合社交平台更加拉近移动支付与大众的关系。这些都是提高收益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社交平台上的移动支付更大程度地实现了移动支付的价值,若可以增加网络风险的控制,就可以实现互联网金融甚至是物联网金融的重大突破,对于未来消费者的消费观有着重要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J].国际金融,2014,05:72-77.

[2]彭兆东.移动支付:引领互联网金融再创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2:105-107.

[3]王世飞.移动支付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5.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融资中小企业问题

当今我国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狭窄的问题。除了一部分资信良好、资产规模大的中小企业可以从银行或者债券、股票市场获得融资资金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凭借内源资金或借助民间成本代价高的的借贷融资。互联网融资模式给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选择和融资方式。

1我国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的主要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对互联网金融融资主要有四种选择:一种是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作为媒介进行双方借贷的p2p网贷,p2p网络的融资优势在于融资周期短、每笔融资数额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准确、快速地找到资金所有者,从而达到降低与避免资金的信息不对称的目的。第二种是利用相关交换期权、股权等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的众筹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项目融资方式多样,回报手段丰富,适合于初步创立的团队项目或中小企业。第三种是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来直接或者间接地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资金的电商融资。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企业拥有充足的自有资金,而且对庞大的的商家客户数据能够进行高效便捷的处理等。第四种是由商业银行为代表,包括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对互联网和传统融资服务进行重构而成的互联网金融门户,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能够从从大量的互联网数据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变现,整个过程主要与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所以其信息处理额速度可效率都是不容小视的。

2我国互联网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互联网方面技术风险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尤其给互联网金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风险。一方面互联网融资平台大多数是从网上渠道来收集凭证和信用数据,所以难以确保其有效性、持久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公开性和可传播性将使黑客入侵或者操作员操作等安全问题带来严重的后果,如系统瘫痪、信息泄露、用户及企业的权益受损,甚至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2.2中小企业方面的自身弊端

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最大的弊端在于这些企业的资产规模都较小,而且创立时间较短,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或者是对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反发展的人事不够,导致其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无法适应,最终面临失败的风险。其次,对于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识去申请审计该企业财务报表导致的财务报表状况透明度与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商业银行因为难以或无法确认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盈利状况,所以降低了对这种企业提供融资的兴趣。再次,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管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常常售卖残次品、恶意拖欠贷款等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实际上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的做法,不仅加剧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对我国企业发展、金融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2.3缺乏监管

到目前为止,国家法律部门还尚未出善金融风险监管与控制体系来指导与防范p2p模式等其他互联网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的相关法律。在缺乏法律监管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金融诈骗、贪污洗钱等恶性事件。所以,解决互联网金融简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对网络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行监管,以避免发生金融事故及金融风险的发生。

3关于如何解决互联网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

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管理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完善现有的融资方式和制度,进而能够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融到资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1加强互联网技术安全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来说,金融体系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越强,意味着危险系数也就越高。所以,互联网技术的安全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健康运营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安全建设,要注重安全技术专业人员的发展。不仅要在在人才招聘上重点考察技术安全人员的基本素质,更要考察他们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论坛交流、座谈会交流、企业内部培养教育等方式进行经验吸收,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安全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加强互联网技术安全建设,要从管理下手,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在思想上都应十分注重互联网安全,切实把维护互联网安全安全是每个金融从业人员的首要职责。通过定期开展互联网安全教育工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将加强互联网技术安全建设落实到实处。

3.2中小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中小企业要想利用互联网融资解决自身融资问题,必须充分把握住机遇,观察市场动态,积极做好企业的规划与发展,从各方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首先,要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对规模受限制的中小企业而言,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依靠科技进步带动公司发展,从而摆脱中小企业融资资金规模越小、还款能力越低、融资频率越高、融资风险越大、企业融资越困难难的恶性循环。其次,加强财务管理。主动申请审计该企业财务报表,加大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并主动配合金融融资体系的财务调查的审核工作。最后,要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良好信用形象的建设。首先要禁止售卖残次品、恶意拖欠贷款等现象的发生。对公司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售后,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破坏产品质量,影响企业形象现象的发生。只有加强企业管理、维护好企业的良好形象,才能够吸引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发展,而且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3.3加强监管,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监管部门执行与管理互联网融资平台的最重要与基本的依据就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出现互联网融资漏洞问题,并引起恶性事件发生时,监管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明确事故责任并进行追究,以达到威慑犯罪分子、监督行业规范操作、控制风险的作用。具体的措施如下:首先明确监管主体,确定监管范围。打破金融业整体行业的限制,根据互联网金融业业务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明确各自的监管范围和职责。其次,尽快颁布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其运作流程,及风险防范措施,规范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对于突发事件,要及时解决,不能因为暂时没有法律条文作为参考而延误耽搁,并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再次,向已有的法律进行吸收借鉴,例如西方发到国家的金融业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有效的法律监管制度应用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发展上。还可以集思广益,征求广大法律专业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全面督促进国家法律部门对相关法律的起草与实施。

4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情况复杂。如果单纯依靠传统方式进行融资,难以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融资无疑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现状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种契机下,中小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应牢牢把握机会,冷静分析应对这一过程出现的问题,互相监督、互相进步,从而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阳华.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融资支持研究――最优金融结构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4(11).

[2]赵川翔,夏宇,刘雯雯,张晓真.互联网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建设,2015(06).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7

>>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调查研究分析互联网理财产品利弊的调查研究“互联网+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作用的调查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选修课的调查研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呱牛果香校园”运营模式调查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四川干部教育模式调查研究互联网对高校在校大学生思想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北京市休闲农业经营者互联网意识的调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在线学习英语情况调查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微公益现状调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网上销售调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就业岗位调查研究汉阴县互联网助推精准扶贫工作调查研究高年级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及piU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行为和素养调查农村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发展对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江苏省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调查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倾向性调查研究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使用意愿研究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综述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2-01-16/2012-05-16.

⑤施雪华.互联网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J].学术研究,2012(6):43-48.

⑥吴建平,林嵩,徐恪等人.可演进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计算机学报,2012.35(6):1094-1107.

⑦连静,张建新.论互联网对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72-74.

⑧赵静波.浅谈互联网时期的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2(4):68-69.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经验;思路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与金融相融合的一个新生事物,自从诞生之后,迅速以其自身优势获得了迅猛发展,而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速度空前,在监管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被放大,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伴生的各种风险,如何出台有效的监管措施,从而规避风险,这成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创新概述

通过对于互联网金融类别、创新进行了概述,掌握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明确了风险监管措施的制定重点。

1.互联网金融类别。目前互联网金融有两大类别,一类就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代表的支付工具,国内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等,这类支付平台主要功能就是支付中介。另外一类就是p2p为代表资金融通机构,这类互联网金融主要就是给资金供求提供一个平台,实现资金的顺利融通。

2.互联网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是指突破传统金融的桎梏,从而在金融理念、金融工具、金融方式等方面的一个突破以及变革,互联网与金融结合之后,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这种创新一方面丰富以及促进了金融体系内容,另外一方面就是给现有的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持续发展,需要尽快完善监管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

3.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要风险包括金融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以及监管风险等,其中监管风险是指没有相关法律规范导致互联网金融创新存在极端的灰色空间,法律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创新实现了对于传统法律的规避,安全风险是指资金所有者资金安全受到威胁,金融风险则是指互联网金融创新带给了金融体系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经验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方面起步较早,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比较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经验,对于这些经验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措施制定。

1.支付平台监管经验。目前在支付平台监管经验方面,目前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一种就是对于支付平台交易过程进行监管,另外一种就是对于交易机构的监管,应该说两种监管模式是各有利弊,对于我国来说应采取对交易过程以及交易平台进行双重监管的模式,重点加强对于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监管,把握好客户对资金安全。

2.p2p监管经验。对于p2p平台的监管一般都比较严格,美国采用的是双重监管模式,即美国联邦证券委员会以及州政府相关机构对于p2p平台进行监管,二者之间在监管责任划分方面,前者主要在市场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监管,后者则主要是对于p2p平台在本州内的各种合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双重监管模式较好的维护了p2p金融市场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理财与众筹监管经验。在互联网理财方面,很多国家都是采用谨慎、宽容监管模式,重点对于理财业务的规范性进行监管。在众筹监管方面,美国在企业融资法案中是对于众筹平台的监管进行了阐述,明确了众筹平台行业自律、资金转移、风险提示等方面的规定。

三、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具体思路

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方面需要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具体风险,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努力。

1.完善监管法规。针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我国当务之急就是要立足实际,根据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需要,着眼长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方法等等,从宏观层面来给互联网金融创新提供一个法律层面的保障,将互联网金融创新纳入到一个法治化轨道,从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

2.监管主体属地化。互联网金融创新主体来看,应朝着监管主体属地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被纳入到了央行监管体系之中,但是p2p以及众筹融资模式等依然没有被纳入监管体系之中,这对于其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利影响。本文的认为p2p以及众筹融资模式的监管主体应属地化,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一般都是扎根于地方,大部分业务都局限于某一地区,因此监管权限下放给地方,由地方金融尽管机构对于这些p2p平台以及众筹融资模式进行监管,从而更好行使监管权力,将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创新监管手段。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手段方面需要不断创新,一切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的手段又可以运用,如果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没有考虑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而采用传统手段,则意味着监管效果的不断下降。创新监管手段方面,需要重点注意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定性以及定量结合的模糊分析模型,准确估算风险,并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的风险的转移、化解,实现对于创新风险较好控制。

4.明确监管边界。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需要明确监管边界,政府监管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依法尽管,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业务尽量减少监管,对于那些法律命令禁止的行为则要严格监管,举例而言,对于p2p平台进行的非法集资等行为进行加强监管,这样才能够确保政府将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到“刀刃”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于我国来说,需要给予高度的支持,在支持其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创新风险控制,在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监管法规等方面不断完善以及创新,从而实现对于创新风险的有效控制,减少互联网金融创新带给金融体系的冲击。

参考文献:

[1]尹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J].学术探索[J].2014年8期.

[2]汪振江,张驰.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法律监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期.

[3]蔡恩泽.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犹不及[J].上海企业,2014年4期.

[4]郑庆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年5期.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9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42

1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和成因

近年来,受监管真空和政策推动影响,诞生了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于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耗资少,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p2p网贷在我国爆发性增长的核心因素是因为理财市场和小贷市场有效对接与监管真空,促使行业规模高速增长。但受初期巨额投资影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未达到成熟期时会遇到发展瓶颈,经济效益低,资金无法循环,出现大量不良资产。2014年到2016年,p2p问题平台数量从984家升到3914家,增速明显,持续恶化。其中,多数是上线3年左右就出现问题的p2p网贷平台,破产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团队经验缺失,资金管理不当。当前,随着p2p、互联网理财平台、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不良资产量也大幅增加。据统计,自2016年年底至2017年一月底,有上千家的问题平台被清理,截止2016年年底,运营中的网贷平台共2448家,比上一年末减少了987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转型冲击

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转型导致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不当纷纷倒闭,各类p2p网贷平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过高的坏账率,新兴互联网金融业的相关风险日益积聚,这一系列的不良因素导致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大爆发,互联网金融的不良资产规模空前增大。另外,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银行也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更加困难。

1.2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监管真空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再加上人们的信用观念淡薄,让一些投机者遇到了可乘之机,导致大量的盲目跟风逃避债务,社会的诚信受到了挑战,信贷风险频发,不良资产的规模增加。

1.3企业管理不善,投资者盲目

企业的创业者与管理者的因素也会增加不良资产。如今创业的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一些人盲目投资到互联网金融产业、盲目贷款,最后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

2我国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必要性

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和市场秩序。互联网金融的不良资产处在一定的资金链中,在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发现所占比例,不良资产会覆盖和掩饰财务的真实状况,因此,企业应该正确评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互联网金融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应如实准确的提供真实会计信息,高层管理者应重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防范。

2.1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失控,不良资产缺乏监督警示

实际上,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销售心切,不得不采用赊销的方式,形成了资金债务链。有些情形下,为追求流量和业绩,内部人勾结外部中介黑产业避开企业风控体系的监督,出现大量不良资产。

2.2互联网金融盲目发展,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

金融业的运行规律是,在经济上行时,信贷规模发展迅速且违规率较少,而经济下行时,信贷违规率升高。追回债款的金额与逾期时间成正比,逾期时间过长,追回债款的概率以及金额回收率将大幅减少。如今“线上+线下”的资产清收虽然更加系统化,但是相比全国数以千计的互联网大军,追回资金却并不容易。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目前还处于探索创新中,近乎万亿的市场空间是一块大蛋糕,很多的企业跃跃欲试,只要突破了当下技术和处置模式的局限,将会成为金融市场新的“蓝海”,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谁先抢占到市场,谁就能先得到这块万亿级的蛋糕。

2.3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问题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巨大

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互联网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风险不断累积,防范风险愈加困难,应尽快找到处置不良资产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经济建设。

3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策略和建议

3.1政策扶持

2015年7月18日,监管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更多的政策。2016年国务院组织17个部委开展不良资产清理整治工作,加快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分类处理和完善风险监控。2017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第五次会议提议建立不良资产专项基金,扩大不良资产处置规模,缓解金融风险,逐渐规范化处置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这一系列政策使得整个互联网解决不良资产的行业快速流动起来。

3.2培育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众多金融机构主动寻求处置多元化的不良资产,因为近年来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巨大,已然成为一块“肥肉”。建立规范和健全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十分必要,可以完成不良资产的分解、转换和打包,对资产进行重新配置,提升处置效率。

3.3加强互联网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制建设

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交易的时间和成本都非常的高,效率低、道德风险问题突出、暴力催收的情况屡禁不止。有调查显示只需要400元,催收公司就可以从黑客上买到用户的电话号码、姓名、身份证号;只需1000元,就可以获得用户的实时定位。如何更加合理、合法、避免暴力的催收成为整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3.4加强不良资产分解转换

“互联网+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将不良资产打包整理,分类给不同的处置平台处理,将不良资产分解转化、把债务转成股份。主要模式有:撮合催收类、数据服务类、淘宝拍卖类、众筹投资类,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债后的平台整合、信息修复、重新分包,将不良资产重新进行整理,然后分类处理。原因在于这种模式能够运用互联网将不良资产的信息完善,打破时间地域的壁垒,可以将各个地方的不良资产信息整合起来,避免了过去将不良资产层层分销,成本增加等弊端,同时提高了中小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度,提高不良资产前端的交易活跃度。“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布局全国的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了清收时信息的不对称和时间地域的局限。

3.5规范不良资产的化解和催收行为

催收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行业,传统的催收方式存在信息不完善,法律风险大,行业不规范等弊端。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催收开始模式化、标准化。首先,要了解债务人的基本情况、收入状况、还款信息、不还款原因,另外还包括合同履行情况、欠款情况与拖延还款的原因;其次,分析债务的性质、产生过程、履约情况、形成原因以及双方争议的情况,为催收做好相关准备;最后,分析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还款能力方面上,对还款人的资产与收入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偿还能力,在还款意愿方面主要结合债务人的信誉情况、对此债务的态度以及其客户评价等。在实践中,对逾期应收账款基于判断之后再处理,了解并掌握客户违约的相关情况,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如果客户由于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但是如果客户由于经营不当或者恶意欺诈而导致逾期账款的产生,债务催收应适当运用法律手段。

4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不良Y产体量巨大,形势严峻。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将成为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蓝海”,不良资产的处置行为应当在“阳光下”进行。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法律手段、信息平台和合理化催收,能够处置和纠正错配的不良资产,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缓和不良资产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时间、地域等因素对催收的限制。“互联网+不良资产”应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利用债务人在互联网平台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补全,按照合理合法途径对不良资产进行分解转换、实现“透明”催收,使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平稳、有序、可控。从投资角度来说,为了对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应找投资经验多,抗风险能力强的处置机构进行合作,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正确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还附带巨大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警示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投资和贷款,政府也应当建立健全互联网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建设互联网诚信体系,设立诚信黑名单,让不良资产从根源上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邱立成,翁伟斌.“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08):911.

[2]刘源,邱丽萍.中外金融集团并表监管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9596.

[3]谢水园,邱丽萍.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转型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1):4344.

[4]谢水园,邱丽萍.论我国金融集团的并表监管[J].中国市场,2016,(50):198199.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利弊篇10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

从目前笔者所查的资料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历时十年的发展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迎来重大转机―余额宝,这一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之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业务,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正如历史上每一次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样,新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传统行业造成重大冲击。在这一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促使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在不断转变中,如在资本投资领域,许多投资人将投资方向转向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高利润的驱使下,众多投资人为了获得高收益,准备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方面大干一场。在金融投资方面,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在这一轮投资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风险状况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为建设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运行体制,需要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策略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现状分析

(一)过度依赖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独立的行业运作系统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时代备受青睐的支付形式,‘第三方”是通过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形成某一种协议的独立机构。目前在中国影响力巨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有四个,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汇付天下,其中支付宝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企业实力,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霸主。第三方支付的金融活动是由非金融机构进行的资金支付的服务活动。其中,支付宝、财付通主要是用于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支付。

一般情况下,买卖双方基于对第三方平台的信任,买方在网站上选购物品,然后卖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支付货款。在这一背景下,就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支付平台主要有两个风险。第一,平台难以控制用户数量的变化,在短时间内用户急剧增加的话,第三方支付系统运行压力就会加大甚至有系统崩溃的可能。第二,目前,第三方支付系统没有独立的安全保护系统,而且部分第三方支付系统本身就存在着弊端。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有30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彼此之间的发展差异,也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风险所在。立足于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产品的获益于银监会的利率管制。余额宝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其为客户提供的利息率一定要足够吸引人,导致存在的风险具有结构性的特征。有朝一日,金融领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余额宝的收益的出现结构性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大。

(二)网络贷款的安全性较低,众筹模式易偏离方向

网上借款业务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产品的主要业务之一,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贷款模式就是人人贷、点对点信贷等。相对于传统的借款模式,网络贷款模式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共担的优点。具体而言,网络贷款模式会有人在网上借款信息及借款利率,当然,这个借款利率是高于银行利率的。借款人这么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网络借款模式是双向的,简言之,贷款人通过信息寻找借款人,借款人通过信息寻找贷款人。根据笔者所查阅的资料,目前,我国互联网网络贷款平台已经超过了五百家的规模,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涉及资金达上千亿元。但是,这种网络平台运营的风险在于不具有阻碍黑客攻击的能力,导致网络平台上用户信息的泄露和资金的损失。

此外,众筹模式也是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产品的主要业务之一,其业务运行形式主要是“团购”和“预购”。众筹模式要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集资人之间信的息共享和彼此信任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的筹资过程中,投资人和借款人不对称的信息输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形式就会出现较多非法集资的行为。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有效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基本原则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立法工作,确定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基本原则。第一,严于律己。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巨大收益面前,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己,遵守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第二,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行业产品主要是网上虚拟经济形态,必须立足于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原则,才能确保网上金融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公平公正。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公平公正的行业环境,只有,互联网金融行业才能抵制住恶性竞争,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策略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测互联网金融系统风险体系。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系统处于初始阶段,尚不完善。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的现实条件下,制度管人便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护航,强化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受到的黑客攻击,我们目前专业的网络安全专家相对不足,培养、专业的网络安全人员势在必行。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网络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凝聚共识,加大对互联网的诈骗手段的宣传,防患于未然。

三、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行业已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的监管,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创造健康的发展空间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李淼焱,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经济纵横,2014,08:87-91

[2]洪娟,曹彬,李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及其监管策略研究[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0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