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影视文学课程十篇影视文学课程十篇

影视文学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28

影视文学课程篇1

【关键词】当代文学课程;影视资源;应用要点

引言

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给予学生直观体现,将枯燥理论知识具现化,给学生直观体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入影视教师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与历史,最终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为后期教师夯实基础。本文中主要分析影视资源在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近些年随着娱乐行业发展及技术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被改变成影视作品,传统文本阅读逐渐向视觉阅读过度,这种“快餐式”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流行元素。当代大学生也喜欢观看电影与电视作品,影视作品凭借唯美的视听效果、色彩感及具体任务构建,给予学生阅读。但这种情况下降低大学生对经典文学文本阅读欲望,造成普遍存在观看多、阅读少。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受到影视作品的巨大冲击。笔者课堂调研发现,部分教师整堂课自己表演,学生在观看视频或是昏昏欲睡,即便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但也停留在播放幻灯片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文学课程如何因势利导引入影视元素就显得很有必要。影视资料的合理使用不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兴趣,最终达成提高大学生文学素质的目的。

2.影视资源在当代文学课程的应用

如何选用合适的影视资源在当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笔者综合自身经验从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2.1依据教材选择影视的资料

当代文学作品影视资料数量众多、形式多样,但如何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观看更多的文学影视资料,就需要筛选合适的资料。受到利益驱使,很多当代文学作品被改变成影视作品,加上部分导演或编剧为提高收视率与票房收入肆意删减作品,造成影视作品与原著差别较大或是大相径庭,这样影视作品不但不会让学生感悟到原著精髓,还有可能误导学生。如果不加甄别与筛选,随便拿出一个影视资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造成学生在影像世界中迷失无法返回文本。影视作品筛选过程中,选择的作品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与原著精神保持一致。比如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倾城之恋》被改变成话剧、电影及电视剧。话剧版的《倾城之恋》开场采用越狱对白,加上存在的字幕与表演不同步的情况,产生视觉与听觉错位;电视剧版本则添加了无数内容,直接将短篇小说改变成长篇小说,颠覆原著精神;电影版本的虽说演员不符合原著,但剧情、对白等大体重于原著。所以在讲述《倾城之恋》时选择电影版比较合适。影视资料作为特殊教材,教师筛选效果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2.2讨论对比原著与影视作品

教学实践中课堂讨论环节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文学作品。当代大学生基本为90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对一些具有明显时代政治色彩的当代作品无法产生共鸣。他们宁愿在各种光怪陆离的世界游离,也不愿意在红色经典激情时代中感悟生活,强迫阅读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好的影视作品会以其独特的视觉审美和音乐审美来吸引大学生,使他们因为看过影片而对原著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推广,而从文学作品普及的角度来分析,影视作品的阅读在学生中推广的十分快速和简便,更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所以为有利于课堂互动环节的开展,教师可以筛选一些经典的影视资料,要求学生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影视资料观看或者文学文本阅读,使他们通过画面感受语言艺术、文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们回归文本阅读,对原著和影视作品进行对比,更加深刻的体会原著精神。研究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促进文学文本阅读,有效激发学生文学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节约时间,教师可以课前提出几个针对作品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从影视到原著,又从原著到影视,通过来回转化尽可能发挥自身创造才能。借助课堂讨论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两者间的关系,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保证讨论方向不偏离,达成教学目标。

2.3剪辑经典片断插入教学课件

目前在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除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影视资料欣赏和课后讨论外,其实当代文学影视资源最好的利用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插入剪辑后的经典片段。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一张张单调的幻灯片已经无法展示出抽象的概念与思想感情,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度和深度需求,造成他们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产生厌学心理。而在如今这个读图时代,刚好每个文学发展阶段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影视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应的影视资源剪辑成一个个相应的片段,插入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根据需要自助的播放一些适合当前课程需求的影视片段,使整个课堂教授过程更加的游刃有余,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能吸引调节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结语

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授课过程中并不能过分依赖。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考虑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不要局限于某种形式,也不能痰多求全,造成重点并不突出。此外引入影视资源时,选择符合作品精神的影视作品,有效传达原著精神,提高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教师提供经验借鉴,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应翃.影视资源在高校儿童文学教学中利用[J].文学教育(上),2016(10):11.

[2]李泊霆.影视资源技术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运用[J].才智,2016(05):78-80.

影视文学课程篇2

课程整合是指要用系统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育成果的评价等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考量与操作。课程整合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课程整合是指利用原来分列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广义课程整合是课程名目不变,但是本课程的各个教学要素重新设计,使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包含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文字运用能力培养以及品格修养、人格形成的综合性的学习课程,具有综合性、广泛性等特性,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同时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用以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被提了出来。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倡导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活动是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的,是一种互动模式;学习成果也不仅仅由考试成绩来衡量,而是靠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它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开发了课程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性、审美性和发展性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

1.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有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和发扬中华文化,基本的文学素养,文字运用能力,基本的交际能力等。影视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对提高运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他们发育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纯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有影音资源的话,对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必定会有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是指人可以和视觉资料做合理的沟通,也就是说人可以从视觉资料中准确地理解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运用视觉资料表达自己的感情。当今社会,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以后,人得到的信息中有至少90%来自于视听资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培养。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各方面素质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对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很重要。

3.提高教学效果

电影和电视作为现代化的艺术形式,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它们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小学生作为这些影视资料的观看者,再加上他们的年龄特征,更是这些资源的艺术感染力、教育力的最直接的接受者。因此,利用这些影视资料独特的魅力和小学生对这些影视资料的浓厚兴趣,一定可以为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提供大的帮助。具体来说,影视资料一方面给我们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中所反映的道德取向、价值观、情感等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对小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比如美学等,也可以对他们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下面我们一一分析。

1.听说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单纯的文字、图片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口语交际能力要求的就是听和说,而影视资源有演员的对话,这是说的方面,另一方面,学生要听他们的对话,这对学生听得能力也有锻炼。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可以锻炼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二是通过模仿配音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是可以根据影视资料中的节目形式组织课堂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四是可以组织学生对剧中的一些做法、观点进行辩论,一方面提高他们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2.阅读能力。现阶段许多名着或者是畅销书都被拍成了电视剧,而学生对于影视资源的兴趣又大于对文字书籍的兴趣,因此可以在学习了某个名着的片段后,推荐学生看基于名着拍摄的影视作品,同时要求他们找出原着与影视作品的不同,激发他们阅读原着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学习了《水浒传》的某个人物的一个故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个人物进行评价。

3.写作能力。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在观看了影视资源之后写观后感、写影评等锻炼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那可以根据影视资源的标题,结构,顺序,以及描写方法等教育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比如说《牵手》、《一个也不能少》《、幸福终点站》等片名文学性很强,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很有帮助。

四、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要做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堂中的组织以及课后回顾三个阶段。具体来说,在运用影视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首先要选择好影视素材。对这些素材的选择,首先要与教育的内容相一致,其次是要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最后是要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相一致,比如说讲《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影片,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是课堂中的组织,组织得好就能使影视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好的组织主要是指能在观看视频时候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还有就是对视频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简明扼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是课后回顾。因为影视资源中包含的内容广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有限,所以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保证学生学到了真正想要教授给他们的知识,这样一来,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就显得很必要。

影视文学课程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影视资源;学生;整合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数都是教师的“教”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达不到既定的目标。新课程的实施,已经从很大层面上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在语文课堂当中引入影视资源,打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所以,我们应当将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充分地整合在一起,将影视资源的魅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一、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一)生活与电影

随着我国电影行业百余年的发展,电影作品不下数十万部,就算是称之为经典、优秀的作品也有上千部。每一部作品都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活风貌。只有将这些作品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才能够让学生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有所了解,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用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主要是通过“活动照相机”的方式,运用画面影像,将人物的对白依附在画面之上,或者仅仅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推动情节,而并非仅仅依靠台词,因此相比文学作品,电影的普及面更广。一个不识字的人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但是他们却拥有看懂电影的能力,甚至对外国电影也能够理解。所以,这也是电影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窗口的原因。

(二)情感体验与影视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一些描写外国生活或者是革命题材的文章。在学习这一类内容的时候,学生很难凭借自己的阅历和生活体验来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如果教师找一些有关的影视资料给学生播放,就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和感受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而丰富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二、利用影视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随着影视艺术的普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会融入影视资源作为一种辅教学措施,这也是所有语文教师的一种共同的认识。特别是最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语文教学利用影视资源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使得语文与影视资源之间的整合水到渠成。影视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利用影视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主要是为了利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方便与别人进行交流,这也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一种过程。并且,写作能力的高低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让学生学习影视材料中的语言,并灵活应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看过某些影视材料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影片当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挖掘出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多提问。因为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让学生进入未知的区域,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但是,当学生提问之后,教师不能马上将自己的判断结果说出来,避免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给予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

五、利用影视资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广告资源也是影视资源的一种。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触手可及的影视广告资源中选取一部分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其一,在语音方面,可以开发一些有助于声母、声调、韵母朗读学习的读物。

其二,在文字方面,积累与文字知识密切关系的图片等,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其三,在语汇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正误例子来提升学生对于词汇对错的判断能力,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当今时代,是影视文化汹涌澎湃的时代,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巧妙地运用影视资源,无疑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影视资源的融入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经验提升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宏伟.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9,(21).

影视文学课程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英文影视赏析;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074-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19

1.英文影视赏析课程的现状

不少高职院校已把英文影视赏析课程纳入选修课程,但其课程地位还处于被忽视状态。学生为了修学分,抱着闲适的状态来参与是常态;教师多是选择经典电影,按照“看电影、写影评”的套路来组织教学,存在着大学教育常见的重视知识的学习、轻视知识产出的通病;业界较少有规模性的英语电影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研究,更少有教授英语电影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使得影视欣赏课程的独特作用没有发掘出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导致了有些人认为影视欣赏课在英语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

2.大数据时代的出现

伴随着智能手机、云计算、平板电脑等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2013年被视为“大数据”元年。2012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启动大数据的研发任务,启动金额达2亿多美元,并首次把大数据定义为与历史上的互联网、超级技术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采用一系列举措,其中涉及教育行业的有:召集各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转变教育与学习模式;任务还提到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大数据时代高校课程变化对自己专业提出的严峻挑战,意识到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2012)。这充分体现出美国政府对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的前瞻性。

尽管目前人们对“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影响、传播载体等没有形成共识,但不可否认大数据时代的基本前提就是:数据的海量储存、信息的极速传播、全媒体的视听化效果。其中影视作品是其传播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新媒介改进原有的教学形态。

3.大数据时代与英文影视欣赏课的关联

3.1数字资源的极大丰富

大数据时代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免费获得大量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打破了时空局限、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数据的极大丰富,各类免费电影网站层出不穷,不少网站无需注册即可观看电影,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人手一机,获取英语影视资源变得轻而易举。

3.2影视欣赏目的的变化

传统的影视欣赏课程中,观影为主、书面影评作业为辅。通过观影,获取英语语言和文化习得;另一目的是启迪思想和情感。有的高职学生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于教师推荐的电影不以为然,作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大数据时代,影视欣赏课程应从单纯的课堂影视呈现转向影视作品内涵的深入探讨,通过教师组织小组活动,人人必须参与,既要求有书面形式又要求有口头陈述,探讨的内容由电影本身延伸至社会现实及学生自身,使得学生在单位学时里保持高密度、高强度的思维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倡导影视作品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结合,从而得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架构,满足90后学生的认知、情感需求。

3.3评估主体、方式及反馈的变化

传统的课程模式下:课堂观影、课后作业,参加影视欣赏课程学习的学生很容易发生作业抄袭、内容拷贝等现象,教师却难以防范和控制,难以对学生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另外,由于学生的影评作业需教师批改后发还,所以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反馈存在滞后性,且反馈意见发生在一对一的范围,教师点评的受众少。大数据时代,影视欣赏考评方式,改为小组ppt展示、小组讨论,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充分,对学生的评价也就更为真实准确;也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际增强。在改进的课堂模式下,不仅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其他学生也可参与评价,还可以互动,因此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过程是双向的。研究表明,在同伴评价中得到他人肯定对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同伴评价对提高评价者本人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谭清,2009)。

除了教师、同伴评估外,这门课程还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成果,推广使用作文批改网,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形式的问题,使学生和教师更专注于影评的内容和思想,达到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的目的。受到好评的作文智能评估系统,如北京词网科技公司研发的批改网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词汇、语法、篇章等方面的实时在线反馈信息;高等教育出版社研发的体验英语写作系统可以通过提供多种作文体裁信息、帮助学生合理使用关联词语来提升学生在篇章层次方面的写作能力。

3.4影视课程与自我现实的对接

影视课程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社会层面,电影带来的影响由荧幕延伸到现实世界,开阔了90后学生的思路,启发了对自我现实问题的联想和思考。例如让营销专业的学生观看《当幸福来敲门》,剧中身为推销员的主人公坎坷的生活经历、坚韧不拔的意志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激励。学生表示纵然前路坎坷,也要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境。《阿甘正传》令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关系,反观父母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是课堂讨论中师生互动时产生的思想火花。

4.大数据时代对英文影视赏析课程改革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对影视赏析课程的影响已悄然发生,教师应从观念和行为上做出应变:

4.1转变教师职能

由于拥有资源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教师必须及时地由资源的提供者转化为资源的整合者(陈金平,2014)。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特质,选择影视资源,设计主题活动,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制订评价标准,成为学生学习的推进者、指导者。丰富影视资料的共享使得对教师的课堂讨论组织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应对影视材料的选择、学生观影目的和赏析指导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启发学生从正确的视角多角度观赏电影,杜绝低俗的大片、烂片,避免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牺牲品。

大数据时代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才初露萌芽,教师对于新的现象应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成为自身实践的探究者。自觉参与教学研究,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问题、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4.2引进翻转课堂模式

影视赏析课程将做出“结构性”调整,基础任务交由学生课前完成,深度任务由老师指导、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学生课前观看教师选择的电影,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课时内讨论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与电影相关的问题,完成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播放完整的电影,而是针对有关问题、选择电影片段播放。这需要教师课前做足功课,参透电影的主题和内容,相关电影片段的播放需精确到分秒。这样,看似电影的呈现量减少了,但带给学生的思维训练却更宽泛了(刘润清,2014)。

翻转课堂还需要教师要有大学科意识,重视影视对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的影响。例如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笔者给学生推荐了电影《钢琴师》,引导学生了解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杀戮;结合每年四月日本政府对靖国神社的“春祭”,比较德日政府对待战争罪行的不同态度,使学生在影视欣赏时形成一定的历史观;通过学生讨论钢琴师瓦瑞・斯皮曼在残酷的环境下得以幸存的原因,得出钢琴技艺的精湛和非常时刻人性的光辉是他得救的充要条件,启发学生一定要有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结语

大数据时代对英文影视赏析的影响才刚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设计出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案,是值得探索的主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有限的课时变得高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契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陈金平.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4(4):36.

刘润清.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J].当代外语研究,2014(7):1-2.

影视文学课程篇5

论文摘要:以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面临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有鉴于此,我院大胆改革,创新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艺术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羊断,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仪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电影公司和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下时将日光投向那此不仪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求职者,在实际下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抓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此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此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新闻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抓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而对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均开设有与影视创作相关的短期培训班,而向社会招收学员,学员中除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下作的从业人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即将踏入社会和刚踏入社会的具有广告学、新闻学、艺术设计、文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www.133229.com于是开设有以上专业的各院校也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继开出了与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我校广告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进行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非影视艺术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教师方面,而对毫无影视艺术基础的学生,在课程目标、内容、侧重和深度上就很难把握;学生方面,一部分文科背景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多学此文化理论,增强自己的人文索养和理论分析能力,一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抱着艺术专业的理想甚至简单地与专业性院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相比,希望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迅速掌握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对影视制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主要经验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经过了5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厘清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影视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影视制作能力的电视广告创作、各类宣传片创作的专业人才,为广告学专业服务

2.厘清课程设置的特点

影视艺术类专业从整个影视学科的整体出发,培养通晓影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人才;体例上,以整个影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包括影视理论、影视历史、影视摄像、视听语言、影视剪辑、影视编导、影视照明、影视造型、影视美学、影视声音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从师资、学生的来源、教学条件都不全面和专业,因此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影视艺术准专业的程度,但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即能将文学的作品视觉化,写出分镜头脚本,同时使学生具有一般镜头叙事能力,完成影视作品的前后期创作。

3.规范课程教学的内容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有《电视摄像与编辑》、《电视广告制作》这两门和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电视摄像与编辑》是《电视广告制作》的先修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教授的是影视制作的基木理论与基木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画而造型的元索以及艺术特性、画而构图、固定画而及运动摄像的特点及影视剪辑学的相关理论,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是《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涉及到的是电视广告的分类及特点、电视广告创作的原则、电视广告创意的原则、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风格等等,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aftereffect影视特效合成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电脑合成技术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题化的电视广告创作实验

4.教学实践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学生进入到影视创作的学习状态,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并能较好的运用镜头叙事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和理论部分相结合,如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紧接着的实验项目就是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光学镜头训练时能迅速领悟到理论课讲述的如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透视感强、强化纵深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适合抢拍、抓拍等艺术特性。再如当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电视剪辑中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紧接着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就利用不同机位拍摄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索材进行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样一个环节下来,学生明自了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通过后期剪辑将前期不同机位拍摄的镜头进行分解与组合,通过画面完成一段情竹的完整表达,使观众的视点得到的解放。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得到了统一。

前后期制作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将电视摄像与编辑结合在一门课程中,而影视艺术专业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两门课开出,影视艺术学院之所以分得细是因为已开设有电影电视剪辑学、视听语言、影视编导等等影视理论方而的课程来指导实践性较强的电视摄像与编辑但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象影视艺术专业一样分得很细,过程拉得很长,我们要求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另外电视摄像与编辑木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前期拍摄是为后期编辑作准备,而后期编辑也是为了完成前期创作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分为两门课,电视摄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电视摄像的艺术和技术,但不明自拍摄的镜头将作何用,不适合培养学生镜头叙事的能力,而电视剪辑部分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电视剪辑的理论和技法涉及较少,软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教导学生运用电视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作品的剪辑,培养学生剪辑的思维,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前期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就会发现前期拍摄的不少问题,如画而的构图不美,景别不够规范,拍摄的角度和机位应该调整等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画而感,同时对镜头叙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院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一门的一独的课程开出,配备了一位具有影视制作综合能力的师资,既能进行电视摄像的教学也能进行电视剪辑的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视小短片的前期制作,包括剧木的拟定、分镜头的撰写及拍摄,然后要求学生将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同时让制作小组的学生发言谈创作的体会,让同学们对各组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这一过程下来同学们很快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把握,同时对怎样用镜头叙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抓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少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井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而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此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此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仃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音乐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而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此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而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我院的影视广告作品在湖南省分赛区取得了影视类作品的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在全国的评比中又获得两个三等奖,影视作品的获奖等级在湖南省处领先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院陆续有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导演系研究生。另外从事与影视创作相关下作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正逐年增多,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文案创意及分镜头和故事版的制作,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前期拍摄和后期有的在电视台从事摄像记者,有的在电视台从事后期编辑,有的利用学到的影视创作知识为单位创作企业形象宣传片或是情景式的培训短片。如在深圳某外资公司下作的三个2007届毕业生联合为该公司创作了一部企业形象宣传片,该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将该形象宣传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形象推广片,并向我院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到“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这无疑是对我院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课程教学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张晓冬.影视艺术手段与教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

[2]宋红岩.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影视语击的读解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影视文学课程篇6

一、大学"视觉文化"课程和专业

晚近以来,视觉文化课程在欧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上开设,有的学校开设了视觉文化专业。以下我们选择几所西方大学的视觉文化专业或课程设计,以期了解这一领域专业和课程设置情况。

1.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视觉文化课程(本科)授课教师:alexanderCampbellHalavais(halavaisu.washington.edu)课程说明:课程集中在以下理论的阅读和讨论上:视觉和符号传达与知觉、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关系。课程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开始,进入到知觉研究、美学、符号学、空间研究和信息环境设计等领域(该课程在网上教学)。授课内容:第一周:知觉理论阅读材料:柏拉图,《洞穴寓言》;埃柯,《一张照片》;曼诺维奇,《知觉的工作》第二周:视觉知识和权力理论阅读材料:米歇尔,《意图和人工性》;马特拉和马特拉,《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和权力》;莱维,《艺术和赛博空间的建筑》第三周:符号阅读材料:图夫特,《逃避平面国》;迪尔凯姆,《三种信仰的起源》;伯克,《人的定义》;弗洛伊德,《拜物教》;荣格,aion;索绪尔,《任意的社会价值与语言学符号》第四周:社会符号学和创造意义阅读材料:巴特,《照片的信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和秘密》;霍杰和克莱斯,《社会符号学》;费斯克,《电视:多义性与流行性》第五周:视觉的机制阅读材料:拉塞,《形象分析导论》;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罗维,《电影形式与叙事》第六周:模拟阅读材料:鲍德里亚,《仿像与模拟》;埃柯,《在超现实中旅行》;莱姆,《第七次突围》第七周:作为视觉域的城市阅读材料:魏特姆,《物理空间》;西美尔,《大都市与精神生活》;芒福德,《隐形城市》;米歇尔,《进入生活的计算机》第八周:信息环境阅读材料:哈拉威,《虚拟狗宣言》;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克卢兹,《本世纪的十大界面》;克兹维尔,《精神与机器即临的融合》第九周:狂欢、交游、混乱和文化壅塞阅读材料:贝伊,《时间自动区域》;埃柯,《走向一个符号游击战》;莱里,《屏幕》

2.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视觉文化研究计划(研究生)研究计划说明:视觉文化学科包括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包括建筑)、电影和电视研究。研究生研究或课程包括以下一些领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建筑,1920世纪欧洲艺术和建筑,澳大利亚艺术和建筑,美学艺术和建筑,电影和电视研究,摄影、艺术画廊和博物馆研究,亚太艺术等。研究性学位:哲学博士学位艺术研究硕士学位澳大利亚艺术研究硕士学位画廊和博物馆研究硕士学位课程性学位:澳大利亚艺术课程硕士学位画廊和博物馆课程硕士学位课程资格硕士学位艺术研究生证书视觉文化教师证书3.美国加州大学河畔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Riverside,本科)专业名称:电影与视觉文化主修:电影与视觉文化主修课程提供关于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和视觉文化的多学科考察,首先强调历史与理论,其次强调生产,主修课程由三组课程构成:1)电影与视觉媒介;2)电影、文学与文化;3)人种志、纪录片与视觉文化。辅修:电影与视觉文化辅修课程提供对于电影、电视、数字多媒体和视觉文化的多学科考察,突出理论和历史而非生产,以便培养学生的媒体知识。课程选录:电视艺术导论;当代艺术批评导论;数码成像导论;现代西方视觉文化;电影研究导论;世界电影批评方法;视觉人类学导论;电影与媒介理论;电影与媒介史专题;媒介之间:艺术、媒介与文化;大众媒介与通俗文化;居间摄影;社会性别、性征与视觉文化;种族、族性与视觉文化;电影与视觉文化专题;高级摄影实践;脚本写作;舞蹈与视觉研究;电影与媒介体裁专题;国际电影、独立制片电影和另类电影;比较电影研究;高级数码成像;摄影史:20世纪;日本电影与视觉文化;电影、录像与艺术:理论与历史。

影视文学课程篇7

摘要:针对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艺术存在的“频繁放映,喧宾夺主;直接呈现,思维僵化;预设情景,课堂呆板”等问题,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艺术的四点建议:要处理好老师、学生、课程、影视四者的关系;要认识到影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要提高影视艺术运用的效果;要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影视艺术;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影视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影视文化深受学生喜爱。特别是在校园内,影视文化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教育、熏陶、感染和启迪,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创新思维、生活方式、审美空间、艺术修养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质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充分发掘校园影视的特点和功能,把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应用到教学中来,是新课改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性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影视艺术逐渐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悄然发生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题

(一)频繁放映,喧宾夺主

把影视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频繁地播放影视作品,大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学中语言和文字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影视频繁地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直接呈现,思维僵化

有些教师一上来就播放影视作品,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探究,而是直接呈现问题或答案。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就演变成影视代替教师讲解、代替教师板书。由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演变成为影视的“满堂灌”“填鸭式”,这会阻碍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及其创造性的发挥。

(三)预设情境,课堂呆板

课堂教学中预设情境,不当地使用影视手段,会妨碍师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不利于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把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观看《中国桥梁发展史》专题片,忽视了说明文的教学重点,忽视了师生、师生的互动交流。

二、如何实现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有效性

(一)要处理好教师、学生、课程、影视四者的关系

具体而言,教师是主导,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者”。教师既要认真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又要善于剪辑影片,处理好课程与影视的自然衔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之构成思维的联动网络;影视资料是教材的补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

(二)要认识到影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教师要充分挖掘影视作品的教育教学价值,所选的影视片段必须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应适时随课播放,且课内放映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把语文课变成纯粹的“电影课”或者“电视课”。

(三)要提高影视艺术运用的效果

在播放之前教师一定要懂得取舍,通过剪辑呈现明确的观察目标,向学生提出确切的观察要求,提出科学的观赏方法。观赏后让学生用准确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效果并在以后的运用中不断改进。

(四)要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比如,模仿表演、情境朗读对白),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艺术的积极意义,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大胆创新,努力实践,恰到好处地将影视艺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现语文教学与影视艺术的有效整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千红.雕琢课堂时光:关于电影与语文有效整合的一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1(24).

影视文学课程篇8

[关键词]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历史;现状

1895年1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售票放映自己拍摄的12部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896年8月,西洋影戏登陆上海徐园,标志着电影进入中国,1905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主演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从上面这些史实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影事业与外国电影事业几乎同时起步,时至今日,已有了一个世纪的沉淀。百年之中,中国影视艺术发展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大,是其他任何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一大批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在世界范围内广获声誉。但是,在高校影视教育方面,中国却远远落后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

一、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历史

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与历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界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就在大学校园中开设了影视文化、影视教育方面的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影视艺术素养。现在,影视教育已经在美国各类大学得到了广泛普及,甚至有的大学强制性地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必须要修满若干学分才能毕业。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就规定所有本科生必须修满8门人文艺术社科学院的课程,拿到32个学分才能毕业。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影响之下,美国现今已在大学教育中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影视教育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作为一个电影历史悠久的人口大国,我国的影视教育情况非常落后,20世纪初,当电影进入中国之后,中国出现了一些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学校:1922年4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影戏学校,后来又陆续成立了中华电影学校和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解放战争初期又成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举办过四期电影培训班;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建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两所影视专门化的高等学府。[1]这些中国最初的艺术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电影专业人才,但是在电影诞生之后、“”之前的几十年里,中国普通高校开设影视课的历史还是一片空白。直到“”结束后,这种空白的尴尬局面才得以完结。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影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这其中,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在中文系率先开设的电影课程颇具影响力。然而,因为没有影视教育的经验可以借鉴,中国高校中的影视教育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为进一步提高影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于1983年联合举办了中国第一届“高等院校电影课教师进修班”,着重提高影视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1984年,国家教育部又进一步了《关于举办高等学校电影课教师暑期进修班的通知》的政策文件,在文件中着重提出在大学文科有关专业逐步开设电影课程的建议。教育部的这些举措对推动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此以后,影视教育在中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985年,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为保证、督促全国高校进行影视教育,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的通知》,在通知中,教育部明确指出:“通过两期电影课教师讲习班的学习,全国高等学校电影教育已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并强调:“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应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2]这样,普通高校开设电影课、进行影视教育被中国最高教育行政部门以正式发文的方式广泛执行。

随着素质教育、美育教育观念的推广、开展,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把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的开设强调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3]经过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逐渐成为了中国高校普及影视教育、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2003年,为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尽快使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影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12月28、29日,教育部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就加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艺术教育的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对全国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此,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之下,各大高校影视教育如虎添翼,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高校影视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综合性院校纷纷成立了影视教研室、艺术教研室,开设了大量面向全校学生的影视课程、艺术课程。甚至还有很多综合性大学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学分制的方式强化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如山西师范大学要求每个非艺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要修满4个影视艺术学分。总体而言,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影视教育课程的开设,但我国的影视教育毕竟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发展的过程之中,虽然发展态势和前景一片光明,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影视教育观念有待改进、提高

我国影视教育的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观念的落后。在国外,影视素养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志,正如著名电影学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说:“一个根本不懂文学和音乐的人,就不会被认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个从来没听说过贝多芬或米开朗基罗的人也不能跻进于有文化教养的行列。”[4]但在中国,由于观念的落后,一般社会大众并没有意识到影视等艺术素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就出现了诸如一个社会的高素质精英人才却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个“影视”盲这样的怪现象,并且当事人还不以为然,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影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师资力量比较缺乏,师资专业性尚欠缺

目前,在各高校从事影视艺术教育的普通高校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者,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影视艺术教育,大多来自与影视专业稍有关联的一些交叉专业,比如中文、教育学、美学、建筑、新闻等相关专业,很多时候是出于爱好而从事影视教育工作,并非一个专业影视教师。而影视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有着其自身独立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要求,对课程教师有着非常高的专业要求。因而,在中国高校,一般影视课程教师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可以说,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师资匮乏、专业素质匮乏是目前中国高校影视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影视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还不十分明确,对于影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精神层面的影响还缺乏足够的重视。课程设置还不丰富,普通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多为选修课。国外的影视教育与影视行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经常性地进行行业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以改善影视教育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甚至很多院校在自己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里邀请了业内人士参与,他们直接进行影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制定,以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这方面,我国的影视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

(四)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中国高校影视课的教学方法基本是相同的:一般是先让学生欣赏影视,再组织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或者是教师先讲解影视知识,再让学生观摩,最后组织讨论。“欣赏―讨论―点评”或“讲解―欣赏―讨论”是影视课教学的三部曲。此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和僵化,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影视理论知识和其他各种能力,普通高校影视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丰富和完善。

(五)教学内容较随意,教材建设几为空白

到现在为止,各高校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普遍缺乏较好的教材。课程教学内容随机性比较强,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统一要求,同样是影视赏析课,但教学内容却千差万别。这样的随意性,导致学生所掌握的影视知识偏差较大。课程检验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是决定课程好坏的关键,是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应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而中国高校的影视课程教学既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授课内容,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此种状况亟待规范。

三、结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风雅的民族,历来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只是后来由于偏重应试教育,导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艺术教育也就渐渐被忽视了。可喜的是,在21世纪,我们国家愈发重视影视教育问题,不仅采取各种措施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影视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视教育也提上了日程。2009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在通知中就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强化了影视教育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影视艺术日益翻陈出新的今天,影视课教学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出与时俱进、大刀阔斧的创新,把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对人生观的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影视教育课真正成为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左芳.转型期的中国影视教育[J].新疆艺术,1998(03).

[2]王苑儒.普通高等院校影视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郭培筠.论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6(04).

[4][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影视文学课程篇9

一、上不上?――这不是个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尽管习惯于依靠文字表达的人们还有些不适应,但不可否认,影视图像具有原生态特征,读图,可以让现代人更逼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真切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可是,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预言,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1]香港电影学院主管教学的负责人也曾说过,现代人接触影视媒体的时间,每天至少两小时以上,一般观众如果没有影视文化的知识,只能被动地接收影视传媒讯息,可以说是另一种文盲。

两人从文化层面对“影视文化文盲”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教育层面看,前苏联教育家a.C.马卡连柯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孩子习惯于消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是不由自主的视觉印象,孩子仅仅是‘看看’而已,艺术印象仅是一略而过,没触及到个性,没引起思索,没向他提出任何问题。这样的看电影是微不足道的,而有时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危害。”[2]

看影视,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影视欣赏能力也就自然成了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读图时代,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影视欣赏能力可以说是时展的要求。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狭隘的语文观已不适应现代的语文教学,大语文,大视野,才贴合语文本质,贴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影视欣赏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也就是要在开设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基础上考虑必修与选修的整合。语文与影视的联姻成为必须,没有“影视”的语文是“清瘦”的,没有“语文”的影视是“平面”的。

二、上什么?――这是个问题

各学科都可以开影视课,英语教师可以开“基于影视欣赏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影视欣赏与听力教学”,历史教师可以开“跟着电影学历史”,计算机教师可以开“edius、premiere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而我校的物理教师李鸣就开了“物理视角中的电影”一课。或许语文教师会说:我们开的是真正的“影视欣赏”课。那么什么是“影视欣赏”?别的学科上的不是“影视欣赏”吗?语文教师上的“影视欣赏”有什么独特性?中学的“影视欣赏”与大学的“影视欣赏”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都要在开课之前给予厘清。

笔者认为介绍电影的发展历史,历史教师或许讲得比我们更专业;介绍电影的拍摄技法,通用技术教师或许讲得比我们更专业。而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欣赏电影,那么,我们开的影视课就要体现出两个“味”:“语文味”和“影视味”。“语文味”体现在哪里?应该在语言的习得、审美;“影视味”体现在哪里?画面、色彩、音乐、表演。我们要把“语文味”和“影视味”融合起来,比如,分析语言不仅分析人物的对白,还要分析“画面”,因为影视的语言就是镜头,影视的蒙太奇手法就是语文的修辞。

我们要把影视教学融合进必修课。现行的苏教版教材必修四节选了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影视文学的讨论,教材课后设计的关于“辛德勒人性”的“问题探讨”其实是“文本研习”,很遗憾教材的编者并没有根据影视文学的特征设计“问题探讨”,教师上课时应该做出调整。当然,影视欣赏如何融合进必修课,还要我们做出努力地探索。

至于中学影视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和大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笔者看到一本大学《影视欣赏》教材的目录,分电影篇和电视篇,共十章:“第一章:认识电影;第二章:类型电影;第三章:动画片;第四章:纪录片;第五章:解析电视;第六章:电视栏目;第七章:综述晚会;第八章:音乐电视;第九章:电视剧;第十章:电视广告。”[3]如此庞杂的内容,中学影视欣赏课上不了,所以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的范围缩小再缩小。

再比如某大学教师上的电影课的课程内容如下:“1.电影产生的原理与形成的历史;2.格里菲斯与经典好莱坞电影;3.爱森斯坦与苏联电影;4.《公民凯恩》与世界电影的现代演变;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电影纪实美学;6.法国新浪潮与欧洲现实主义电影;7.《小城之春》与东方人文电影。”这些教学内容专业性很强,中学影视欣赏课不可能也没必要上得那么深,因此,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浅显化。

范围小了,才能教得透;内容浅了,才能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把“影视鉴赏”浅显为“影视欣赏”,鉴赏需要通过比较和对照进行评价判断,欣赏则是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品味和感受。如果说大学阶段要学生鉴赏影视,那么中学阶段则要求学生欣赏影视,这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还可以把“影视欣赏”缩小为“电影欣赏”,再缩小为“××电影欣赏”,范围小、内容浅显易懂才契合中学的课程实际。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开的影视课题有很多,比如“带着语文课本看电影(教材与电影)”、“名著与电影(影视)”“王朔电影欣赏”“张艺谋电影欣赏”“斯皮尔伯格电影欣赏”等。像“带着语文课文看电影”这样的课题,就要求我们精选与教材文本有关的电影,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如可以选择《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边城》《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等,课程主要是进行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比较赏析。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还要注意少一些诸如蒙太奇手法、长镜头理论等影视专业技巧和理论的分析,多一些情节梳理、形象赏析、主旨讨论,要重视作品教育内涵的挖掘,也要重视画面、色彩、音乐、表演等影视特性的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前文所说的把“语文味”和“影视味”融合起来。

拿某教师以主旨的理解为导向安排电影欣赏教学内容的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如下:1.影视鉴赏知识和方法简介;2.以《可可西里》《简爱》为例探讨课题:责任与尊严;3.以《十七岁的单车》《千与千寻》为例探讨课题:青春与奋斗;4.以《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探讨课题:执着与自由;5.以《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为例探讨课题:幸福与亲情;6.影视评论写作指导。影片是精心选择过的,教师是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按照课程分专题进行影片欣赏的。

再比如我校樊一君老师开设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与影视欣赏”课程。课程内容安排如下:1.古希腊神话基本知识介绍;2.十二主神介绍,观看《诸神之战》(2010年美国版);3.神与人的区别;4.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怪物,观看《赫拉克勒斯》(2005年版);5.英雄与悲剧,观看《俄狄浦斯王》;6.人类与半神,观看《奥德赛》;7.观看《特洛伊》;8.交流与考核。课程通过讲解古希腊神话故事,欣赏由此改编的电影,评价原著的价值与改编的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原著,鉴赏电影改编的魅力与遗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批判精神。

以上两个影视欣赏课程的内容设计都是比较合理的,内容指向(教学目标)明晰,重视观影与评影的结合,值得借鉴。

三、怎么上?――这是更大的问题

中学影视欣赏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随意、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这固然因为影视欣赏课主要以选修的形式存在,而选修课时是限定的,一般以一学年18课时1学分,如果以每一节课40分钟计,总共的上课时间只有520分钟,一部《变形金刚4》就有166分钟,总课时看不完四部《变形金刚》。如果不看影片,光赏析,那样的影视欣赏课便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那么影视课该怎么上?首先,一定要看影片,而且要看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好影片。这就要求教师精选电影,开课时要列出必看影片和参考影片,因为课时限制,观影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对课程的拓展,把影视选修课与社团(比如“电影社”)活动结合起来,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与原著阅读结合起来,甚至可以与别的学科开设的与影视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

其次,“赏片―讨论”要成为影视欣赏课的组织常态。赏片和讨论可以是个体,可以是小组;可以是推介,可以是观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多视角评价电影,评价的视角可以是导演,可以是编剧,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摄影,可以是主题,可以是形象。

某教师是这样组织学生探讨影片中人物的“身份的奥妙”的,她抛出三个话题:“话题一:魏敏芝为什么是一个农村小姑娘?――《一个都不能少》探究;话题二:史标曼为什么是一名钢琴师?――《钢琴师》探究;话题三:诺兰德为什么是一名速递员?――《荒岛余生》探究。”教师预设的问题很新巧,学生集中围绕着人物身份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学生明白了“文学创作是一种美好的复杂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有时候,我们是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去设置情节去安排人物身份,但有时候也可以从典型人物的典型身份和典型经历出发为他们设置故事和主题。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必然遵循一个原则:量身定做。唯有如此,创作才会真实感人,扣人心弦,动人心魄。”[4]

在中学开设影视欣赏课,还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做出很多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语文教师的影视修养要不断提高,要主动开设和开发各种影视欣赏课程,编纂适合教学的教材。课堂上,要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改变单一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改变学生将影视欣赏课看作“休闲课”和课堂上“看片积极,听课消极”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欣赏趣味和欣赏品位。

参考文献:

[1]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三联书店,1984:12.

[2]a.C.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

影视文学课程篇10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欣赏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根据我国教育现状,阐明了开设本课程的必要性,并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旨在探析影视欣赏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升华人格修养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影视欣赏课程;教学实践;有效途径;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85—02

收稿日期:2014—03—21

作者简介:李春梅(1979—),女,辽宁沈阳人。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当前,影视艺术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类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除了能够满足观众求新求变的视觉需求外,其形式及内容也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影视欣赏课程主要讲授有关影视艺术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影视艺术的鉴赏技巧和方法,结合对经典影视作品的观摩,让学生与影视艺术亲密接触,在感知其魅力的同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影视欣赏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影视理论的同时,赏析中外经典影视作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设影视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于1985年颁布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要求“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的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1996年,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强调开设“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魅力四射,是反映生活、了解历史的双面镜。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影视欣赏课程已成为素质教育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影视欣赏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影视欣赏课程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主要的电影流派、类型、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通过欣赏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影视作品分析能力,从而养成健康的审美心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积极健康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影视艺术审美观,了解电影、电视剧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独特品质及其发展、流变的历史,同时掌握影视评论的方法。本课程受选修课课时的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影视艺术类型化,亦可将“影”“视”分开讲解。如此一来,可使讲授内容相对集中,便于深入讲解,学生则可以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三、影视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加强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建设,对学生的影视欣赏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发挥本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显得任重而道远。这门刚刚开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课程设置

由于相关教学理论的欠缺,教师在确定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时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课堂内容的把握上千差万别,甚至具有放任性,加之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课堂变成学生的休闲娱乐场所。影视欣赏课程的开设以一学期为单位,周学时两节,共计17周完成总学时。在这短短的34学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影视欣赏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不宜直接讲解大量的有关影视的高深理论,应将精心筛选的几部影片贯穿始终,力求使学生从影片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

(二)教学设备

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一套音响,从播放效果来看,通常会是身影不清、画面模糊,有时还会因播放器的不识别而耽误教学进程。要想使影视欣赏课程顺利开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配置基本的播放设施外,还应配有供教学使用的摄像机、编辑视频的专用设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影视制作也能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三)教师素养

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电影理论知识,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当然,影视欣赏课程的开设还刚刚起步,想要获得更多的教学收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程设计要尽量深入浅出,在努力贴近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影视欣赏水平,将其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四、提升影视欣赏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选教学内容,筛选相匹配的教学资料,便于课堂上使用。例如,在放映《美丽人生》前,让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捕杀犹太人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挖掘影片的内涵和深意。对课堂所需的电影资料加以剪辑合成,可以按场景分类剪辑。在片段播放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好暂停的时间点,尽可能不影响美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以经典为主、国产电影为辅的原则,不忘弘扬中国民族电影文化,促使学生关注国产电影,在培养电影爱好者的同时,陶冶爱国情操。

(二)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感受和鉴赏经验,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化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理论修养与鉴赏能力双重并进、相辅相成。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开放、启发式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阐发个人独到的见解,尽量创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言说的机会。寓教于乐,是上好影视鉴赏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学生在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很自然地会对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情趣。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欣赏与评论影视作品的能力,同时掌握影视评论的方法。要善于利用影视类刊物,积极主动地了解影视知识,关注影视动态及影评信息,为课堂积蓄可用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应甄别影片,筛选适合课堂的资料。精心准备,灵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影片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发挥的良好平台。再次,教师应根据学情精选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经典影片,传递正能量,使学生从影片中获得人生启迪,终身受益。

五、结语

电影不像一些文学作品和专著,只适合某些人群去看,它的大众性与生俱来,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于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的演绎,“陌生”于电影的人性思考与社会意义,常常忽略其感染力、影响力。对学生进行影视欣赏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促使影视逐步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影视欣赏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获取影视信息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甄别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从中吸取精华,有效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影视欣赏课程在高专教育中看似不起眼,却在潜移默化中起着不容忽视的“大作用”。身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面对新课程更应该秉承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结合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为影视欣赏课程开辟出一条适合高专学生的新思路、新途径,从而使学生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新时期人才。

参考文献]

[1]卞薇.影视欣赏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陈霞.重视影视教育,培养电影思维——高校要建立正确的影视教学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峻冰.中国高等影视教育的现状及未来[J].电影文学,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