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十篇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十篇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6:48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计算机技术;设计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91.7

就目前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处于日新月异的状态。软件硬件更新换代的速度几乎每半年就上市新品,这就需要同样更新速度快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在更新着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应用产品。各行各业都深受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平面设计方面,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计算机技术,这就使得现代的平面设计有着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设计理念上,不断地与时俱进,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引导着平面设计走向一个新的台阶,在此过程中,需要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

1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是现代设计技术方面的一个分支,通过视觉效应完成设计作品投射给观众的这一过程,人们的审美水平随着也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明显的提升。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平面媒体的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平面设计工作者们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多多加入艺术元素,在美术基础上加强基础教学内容,提高设计作品的美观性以及美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平面设计工作也可以说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都可以统称为设计,基于感官上的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加入美术设计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观点,真切地让人们来了解到美的意义体现所在。

进行平面设计的工作者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美术之后,创作出来的平面设计作品才能够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在素描、油画、速写方面有一定的功底的话,那么就可以胜任平面设计工作这一职位了。

2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发展

2.1计算机平面设计对美术的应用

在我们目前的生活当中,可能应用到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广告公司在进行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的过程中,都需要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正因如此,各个高校在设立专业的时候,考虑到社会大环境的现状,纷纷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美术设计的教学,因为美术设计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应用中,是构成平面以及运用色彩的关键之处。而对于美术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加强其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基础,学生在自我提高的过程当中,也会增强对美术设计的领悟能力以及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高校不仅要加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础,还要加强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基础,然后进行不断地锻炼强化,就能够更好地领悟计算机平面设计在美术中的应用。

在运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作品中,一般都会遵循几何构成原理,将凝聚感代入进了作品当中,画面中的每一种元素都会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这样,就给读者群体带来了一把通往了艺术设计者内心深处的钥匙,读者就可以明晰设计者所要讲述的内容要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代入,就使得这种美术中的元素更加形象化,能够直观地描述美术作品中的意义所在。

2.2计算机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平面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二维空间内完成的一项设计活动,可以设置文字的字体设置以及进行图书中的插图,在二维空间内完成的一系列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部分。平面设计可以用于图书的印刷或者相关的广告设计,在二维空间内,设计的种类也可以有很多种,除了上述讲到的图书印刷以及广告设计,还包括进行摄影以及海报设计的过程。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使用到了计算机技术,其发展范围还扩大到了多媒体的方向,这样多面向的发展会带给平面设计一个跨越式的改变。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黄金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蓬勃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人们也开始体验到了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便利,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进行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工作者们依托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在鼠标这一新产品的应用上,快速地建立了平时时间多一倍的项目,使平面设计这一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随着一些电子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中,这些电子设备丰富了设计人员对于平面设计的处理技巧,从某一程度上来说,这些具备计算机技术的电子设备,大大加快了平面设计的发展进程,使平面设计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

3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结合与应用

3.1平面设计软件比较

平面设计软件一般分为点阵图像以及矢量图形两个种类,较为公众所知的点阵图像是photoshop,painter,以及Firework,其中,点阵图像构成的特点是有固定的分辨率的,这是靠扫描仪与数码相机所获取得到的图像。另外一种矢量图形软件是illustrator,CorelDraw,这是较为著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其中,矢量图是由数学中线、面所构成的。

为我们公众所了解的photoshop是由adobe公司开发推出的,在全球范围内都广泛流行,且好评如潮。CorelDraw软件则是由CoReL公司开发出来的,集图形绘制以及印刷排版为一体的。两个软件在某种程度上功能近乎一致,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二者进行互相融合的。在进行图片设计以及编辑处理的过程当中,使用photoshop进行操作选取,而使用CorelDraw进行图片绘制整理,这就是不同软件的不同优势所在。

3.2平面设计作品中多方面因素的运用

在人们接触平面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作品中的图像信息的评断标准往往来自于其他因素,比如数码胶片的质量、互联网上下载的图片的质量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平面设计作品的直观印象。在获取图片的过程中,由于网络速度的因素导致所下载的图像的清晰度不够,图片模糊致使人们不能完整地领悟平面设计工作者对于图片的定义。

平面设计作品中,文字的作用一般在于向人们传递作者的主要思想的概括信息,其中最为主要的信息在于通过图片向人们传达,文字信息是起到辅助的功能。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文字以及图形的绘制之外,在设计图形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其他领域的独特思想,因为平面设计的一个用途就是在于向人们传达企业的形象信息以及产品造型。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平面设计技术也在与之共同发展,设计工作者们也要提升其在美术方面的技能,这样才能做到将自己的直观意愿以及作品的表现内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欢.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相互结合与应用[J].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8.

[2]单婵.平面设计专业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0(02).

[3]唐丽雅.平面设计专业的灵魂――创新思维[J].青年文学家,2010(03).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些开办多年的老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这些老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脱离了主流的市场环境,招生和就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必须进行改革才能生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后面简称为计算机专业)就是这样的典型。这个专业一般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和维护技能,也学编程和网络技术,但每一方面都不精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专业,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基本的应用维护技能已经没有市场,现在需要的是各个技能更加精深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而临的选择是要么改新专业,要么改方向,要么被淘汰。相对于改换专业的伤筋动骨,改变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改到哪一个方向,才能不与其它的专业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地存留该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实训条件,是众多教管人员苦苦探索的难题,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取了多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近年开办的新方向相关资料,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为大家找到解决方案,也为其它老专业的改革提供一点启迪。

1典型新方向的横向比较

以前的计算机专业就像“万金油”,学的技术比较多,但都不够精深,适合于计算机处于尚未普及,市场大量缺乏计算机维护管理和软件应用的环境。其核心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基础技术,平面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实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学习精深的技能,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我们从多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开办的新方向中获得材料,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岗位这些方面进行分类比较,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1.1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与老计算机专业比较接近,课程变化不大,培养的是能从事计算机日常硬件维护、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站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硬件维护、系统管理、办公文档处理、企业网站运维等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主干课程有主板维修、商务流程处理、Linux服务器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关系数据库和SQL、网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等。主要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检修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这个方向仍然偏重于电脑维修、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技能,核心岗位偏多,对于这些技能学习得也不够精深。对于电脑维修,没有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对于网络管理,对路由与交换的技术学得不深;对于信息管理,也仅仅学了关系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仍然保留着老计算机专业的学得多、学得浅、“万金油”的特点。

1.2企业信息管理

有些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了企业信息管理方向,该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信息化行业,培养具备eRp系统的辅助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能在大中型企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或在it企业从事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售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管理、仓库管理、eRp项目实施、系统维护和管理、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核心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eRp系统实践、eRp项目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向有既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事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复合型人才。该定义有几层意思:一是从事的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而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作,即该人才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或it人员,而是信息化建设的人员;二是承担的任务是综合性的,不仅有通常的it应用,还有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明确点出是复合型人才,而这尤其重要,在国家职业标准中,界定为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是很少的,这才是该方向的要点所在。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资格考证,通过后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打交道,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开发和运用的职位,在现代企业中信息管理举足轻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重要影响,虽然我国的企业经历了近20多年的信息化,但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1.3多媒体技术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面向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培养能够从事网站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动画设计、视频加工、交互设计等岗位的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一般有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站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Flash游戏开发、Vi形象设计、交互媒体制作、虚拟实境设计等。毕业生主要从事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技能型专门工作。多媒体方向是目前市场的热门方向,但这个方向如何定位存在争论,是完全偏向美工、动漫的设计制作,还是学习多种多媒体的技术,不追求某一门技术的精通,各所院校有所不同。完全偏向美工、动漫,首先是与动漫专业有所冲突,而且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这个方向很难学好。广泛学习多种多媒体技术,每门技术都达不到精通,在这个行业又面临很大的竞争,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1.4weB程序设计方向

weB程序设计方向面向weB网站建设、网站前台界面设计、网站后台维护、weB程序软件安装测试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后台管理程序开发、weB程序集成等专业能力。主干课程有网页设计、图像制作、SQLSeRVeR高级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项目开发训练、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从事weB软件编写、weB网站开发与维护、软件测试、软件销售、软件安装与维护等岗位工作。weB程序设计在软件开发技能中难度偏小,比较适合高职生。现在互联网普及,以前的单机应用程序都需要开发成能在浏览器上运行的weB程序,因此开发量很大,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对于基础较好的高职生来说,从事weB程序设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找工作容易,薪酬上涨空间大。

1.5动漫方向

动漫方向培养掌握图文软件、三维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办公事务、图文排版、平面设计与制作、网站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动画制作与视频处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有构成与设计、素描与色彩、数字摄影、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文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Ria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三维图形设计、aUtoCaD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就业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师、网络信息编辑师、印刷和广告业平面设计师、动画和游戏设计师、音影视设计师、三维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等。动漫方向也可以看作是多媒体方向更加精深的一个方向。首先这个方向跟动漫专业可能冲突,只适合尚未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其次,由于动漫对于美术基础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些技能。建议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同学选择这个方向。

1.6移动互联网方向

移动互联网方向培养掌握移动终端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发和应用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核心课程有android应用与开发、ioS应用与开发、移动web编程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移动测试技术等。就业岗位主要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ioS应用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手机weB开发工程师、手机测试工程师、手机软件移植工程师等。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目前4G移动互联网正在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78.7亿元,同比增速66.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网民数的74.5%;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增速达16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在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4G应用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it行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未来多年内将都是热门的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市场出现真空。不管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小而专的软件开发商,移动应用领域企业都在轮番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人才招聘工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报告显示,移动软件工程师已居于职业收入排行榜榜首。所以就业好、收入高是这个方向的优点。但是这个方向偏向于开发,跟传统的软件开发专业有一定冲突,实际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已经包含了移动开发方向。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针对于目前高职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如果偏重于前台开发和测试技能,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2各方向的分析和推荐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3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了解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人才是服务于社会的,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针对计算机专业教育,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决定着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人才需求程度。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目前就业生就业主要存在的压力在于高等院校配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够,因此竞争力不够强。主要存在如下不足,实际动手能力不够,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师资队伍老化,知识更新缓慢等。

二、计算机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当代社会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主导的社会,由于信息产业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用友广泛的市场,大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小到企业信息化及自动化改造部门、各级软件公司、网络公司等等,包括正在发展中的高校自身,都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针对信息化发展来说,无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各级各类企业,都呈现出了信息化发展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高校的专利,大量的计算机类高职高专,中专院校,社会上或长期或短期的各种培训班,每年培养出的计算机类人才至少在100万以上。因此,整个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基本处于一种饱和状态,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归根结底,出现这种就业难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满足于社会不断更新和越来越高的需求,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经营型等多种人才,并没有从高校的理论培训中产生,毕业生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人才,并不具有实践能力和基础专业技术。

三、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校教育中的针对性不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强专业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不断完善结构和内容,积极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循序渐进,制定出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鼓励课外科技活动

以电子设计创新实践为依托,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探索并形成了院校提供基本条件、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参与指导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运行模式。计算机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积极开展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搭建科技实践平台,按班级、年级成立科技活动小组,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应该提供平台举办网络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平面动画设计大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intel多核程序设计竞赛等。

(二)整合现有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并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以及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需要重新审定、合理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控制课程门数,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通过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削减课程门数,增加工程制图等为学科基础课,增加软件工程实践和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培养方案决定培养要求

计算机应用方向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方向的培养要求完全不同,为此,在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中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模块。计算机软件技术方向偏重于软件开发的能力培养,增加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选修课程,计算机应用方向偏重于网络和硬件能力的培养,增加了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模式识别等课程。

(四)加强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努力建设并明确核心课程

重点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核心课程,完成C语言程序设计优秀课程的建设。同时,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要深入加强建设,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也应该加入课程体系中去。

(五)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计算机专业“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实践教学中,除了每门课程的教学辅助实验外,应该单独开设了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两大环节,将综合课程设计与相关课程结合,注重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而专业技能实训则由技能实训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成,主要依托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习基地,根据用人单位的专业技能要求,结合实际科研课题和软硬件系统开发项目,采用订单式技能培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质量。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鼓励教师加强科研立项工作和专业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同时,通过对本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定向培训,引进新人才,校企联合引入企业中掌握最新技术的人员参与教学等途径,加快教师知识更新速度,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实践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改革;几点探讨

在计算机技术全面渗透的现代社会,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不会计算机基础和应用,在现代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无立足之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较差,而且常常被学校灌输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的引导下的学生,常常更关注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投入精力过多,导致学习计算机的精力和投入较少,因此难以系统全面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不够,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以应付考试为主的计算机学习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计算机水平不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是影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因素。高职院校对计算机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对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评估不全面,高职院校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从事生产加工还是制造、服务等各行各业都会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与市场需求脱钩,对市场和行业的需求了解不透,分析不到位,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都与社会需求有差距,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

1与时俱进,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算机教学模式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密切,计算机教学课程实用性不强,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式枯燥等现象都制约了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讲授、说教的教学模式和一层不变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急需的技工人才,应当以人才战略为首要目标,培养社会上“即插即用”型的高效人才,根据社会的需要,定制人才战略。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探索学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实习、工作,将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教育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中得到应用,通过应用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同时了解自己在未来工作当中对计算机的应用方向,找出自己计算机知识的盲点,然后加以学习,才能使自身的知识更加扎实、全面。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基地里,学生可以为企业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外包服务工作,如简单的软件编程、程序维护、测试、体验等工作,通过这些实践,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学生也通过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锻炼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加强基础保障,优化高职计算机教学环境。由于受计算机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政府投入的限制,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落后于教学需求,造成计算机教学设备设施跟不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发展,硬件设施和基础配套的滞后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十分快,这对教学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5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竞争十分激烈,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争取生源。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能在数控、机电等专业招到几百名学生,但以前非常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却开始走下坡路,生源逐年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如何改变呢?我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现况为例,对这一情况做一探讨。

一、计算机专业设置的现状

我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已有十余年时间,但一直以来,都只开设计算机应用这一个专业。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基本上是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photoshop图形处理、Flas、Dreamweaver网页、硬件维修这些课程。这些课程看似全面,却“一无是处”。

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面面俱到但杂而不精。计算机课程本身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办公类、编程类、网络类、硬件类、设计类、多媒体类等等,学生每个都学一点但每一个都不精通。这对当前社会对技术“专业化“的要求相悖。2.从实际出发,一些课程不适合中职生学习。首先是编程类的课程,中职生的生源素质一向不高,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这样的文化课程水平,很多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记不住。而对于编程类的课程,英语是一个基本的载体,很多命令都是英文简写,大部分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此外,编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恰恰是数学的主要锻炼效果。往往学生做了几个循环命令,自己就被搞的晕头转向(网站建设后期也涉及到编程)。其次是硬件类的课程,这类课程侧重动手能力,本应该是比较适合中职学生学习,但实际情况是,学校一般不会把新机器、新设备拿来让学生拆装。且不说计算机硬件更新速度快,就算是一般的机器,面对动手能力“太强”的中职生,只要是能用,学校也不舍得拿来让他们“主刀”。所以实际情况是五十多个学生面对七八台的老机器面面相觑。而网络搭建等课程的耗材量更大,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一天一千多元。这样的财力消耗使得硬件类的课程成了一个摆设。3.课程设置时间短,不符合实际。以photoshop设计为例,学生通常只开设半个学期,且不说学的深不深,只要再经过半年时间,很多学生就忘掉一大半。正因为以上几点,我认为计算机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力改革。

二、通过市场调查对课程设置改革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也进行课程改革,但大多都是高校课程的翻版,没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中职教育的总指挥鞭是市场需要,任何设置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从学生就业的公司、单位来说,计算机的就业面和数控、机电类的明显不同。除了生产计算机硬件的厂家,很少有一次性需要大量用人的单位,大多是各种公司小批量的招人。所以如果想让计算机毕业的学生不是大批的走进电子厂流水线,而是做到对口就业,就必须对当地市场做认真的调查。

我们当地的计算机用人单位主流是三个方向,一是办公处理方向,这是相对简单的,一般是针对打印社;二是平面设计方向,主要是广告公司、影楼,就业面也比较广;三是影视处理,这在一线城市相对常见,但在二三线城市,或者相对广告公司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换言之,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用人需求,我认为中职计算机课程可以定为:一个基础,两个方向。

一个基础就是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学习,这是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不宜过难,还能让学生逐步了解软件的使用,计算机常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以后就业方向上,可以选择基础较低的打印社工作。

两个方向是平面设计和影视动画的方向。首先说,这两个方向联系非常密切,都偏重于艺术设计类,在软件上基本都要使用adobe公司的软件,像photoshop、Flash、premiere、ae等,影视软件ae更被称作动态的photoshop,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会因为软件的相似性而更容易上手。而像图层、时间轴、调色等概念技术也是这两个方向的相同之处。其次这两个方向更适合课堂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计算机教学基本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技术,图像、声音这些因素更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可以说每个学生的童年都是爱看动画片的,每个人的成长也都少不了照片,如果把动画和照片处理这两个基本点抓住,融于课堂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我建议在课堂上应更偏重于生活因素的融入,加入动漫因素于其中,注重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

开设的方式。一般把办公自动化课程放在第一学期学习,在最后一个学期可以加强一下打字练习。先开设平面设计方向的课程,因为影视动画方向相对来说稍微难些,由平面设计慢慢向影视动画过渡。而在影视动画方向还要经常用到平面设计方向中的软件,可以达到复习的效果。对于像photoshop、Flash这样的常用软件和ae、maya这样有难度的软件,建议开设时间长一些,学习时间为一年,前半年学软件使用等基本功能,后半年侧重实际项目的制作等深层功能,使学生既能学精,也能记住。

当然,就像编程类的瓶颈是英语和数学一样。这两个方向也有一个瓶颈,就是美术基础。因为这两个方向的作品都要求美观,不好看的作品在这里就是失败的作品。不过相对英语和数学来说,美术课还是更吸引中职生的,难度也低些。建议美术课可以开设一年半,不是培养他们当画家,而是掌握基本的空间、构图、色彩搭配等知识即可。

三、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6

1计算机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1.1自我定位存在偏差

学生容易在职业期望和职业方向选择上出现错误定位。职业期望中,对薪水期望过高,对于就业区域限制过窄,会对就业形成不良影响。职业方向上,很多人不考虑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能有的放矢的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

由于it产业的造富效应,使得计算机类人才对自身的职业终极定位就相对较高。在某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2013届、2014届学生中抽样调查,学生对毕业时薪水预期普遍在3000元以上,其中15.53%的同学薪水预期在5000元以上。又因为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多种多样,专业技能需求不同,收入也不同。部分同学为了追求高收入,或者追求大城市就业,丢弃自己的专长,盲目选择流行但不适宜自己的职业。职业方向上的定位偏差增加了就业的困难。很多同学面对五花八门的就业信息,不知道如何挑选,盲目求职,造成企业需求和个人素质不相容,无法成功就业。

1.2专业技能薄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计算机专业是新兴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迅速,学科知识爆炸式增长。目前计算机专业就业范围所涵盖的职业分工种类繁多,各种细分职业所需要的就业技能也不尽相同。目前的本科教育为了使计算机专业学生能更广泛的适用于社会,开设了较多的课程。由于课程多,学时少,实践环节少,造成学生的实际知识运用能力不足,面面俱到却无法精通。

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往往学生储备了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却在就业时没有突出的专项技能而无法适应企业需要,形成岗位和人才无法对接。

2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就业指导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灵活运用按需求职的就业指导模式和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模式,实现较好就业。

2.1按需求职的就业指导模式

将职业需求和专业学习对应起来,在职业规划导向下进行学习,促进就业。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就业职业主要分为3大类:1)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2)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开发;3)计算机硬件,每一类又对应了多种职业。

计算机软件类有如下职业:软件工程师、研发工程师、需求工程师、软件测试员、软件Ui设计师/工程师。系统集成类有如下职业: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员。对于其中的数据库及目前的数据仓储、数据挖掘等,还有数据库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eRp技术/开发应用、eRp实施顾问等类型的职业。这些职业对于专业知识主要需求为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而这些职业中牵涉到嵌入式开发的岗位则需要嵌入式方向的知识和实际能力。

互联网/电子商务/游戏开发相关职业包括但不限于:网站运营管理、运营专员、网站编辑、产品经理/主管、产品专员/助理、电子商务/Seo、电子商务经理/主管、电子商务专员/助理、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互联网研发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系统分析师/架构师、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语音/视频/图形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美工、Ui/Ue设计师/顾问、三维/3D设计/制作、Flash设计/开发、游戏设计/开发、游戏策划师、游戏界面设计师、特效设计师、视觉设计师。这些职位需要软件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数字媒体方面的技能。

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职业如高级硬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硬件测试人员、计算机硬件维护工程师等,则对于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电子电子方面有较高要求。

综合国内多所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对比发现,计算机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相对一致,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差异较大。目前计算机学科大类所涉及的各种课程,其中不同细分方向侧重的课程差异显著,大体分为嵌入式方向、软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安全、数字媒体几大块。

对于职业需求而言,学生并不需要精通所有的专业技能,只需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加强具体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就可以实现较好就业。将专业技能和职业关系对应起来,如从事计算机系统工程方面工作则强化模拟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与通讯、计算机eDa设计、X86汇编程序设计、计算机控制、分布式系统原理、电路分析、人机交互等知识。这样根据需求引导学生针对职业岗位提早准备,按需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调查表明:虽然个人就业意愿差异较大,选择的职业差异大,但学生对个人能力方面评估差异不大[2]。这反应了目前专业教育属于基础知识储备完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但终端技能及实践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对于就业技能薄弱的现实,要根据职业要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补缺补差,密集学习以达到职业要求。

2.2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模式

从个体出发,找出与个体最为吻合的职业岗位,这种人职匹配就业模式更加人性化,能带给求职者本体更大的满意度。

针对定位失衡的问题,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做出较为客观的能力水平判断,找出学生对于专业方向的偏好。

对学生的薪水期望,要结合其专业知识水平,做出合理建议。在就业中攀比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攀比就业造成的无法就业情况,要让学生看到别人有的优势而自己没有具备的特质。当学生认识到知识水平、人际资源等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时,就会自然降低攀比的心理,回到比较现实的就业中。

对于专业定位问题,要找准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偏好。学生对某个细分职业的兴趣,对于其职业发展是很有利的。在寻找专业特长和偏好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成绩判断”的误区,即不分析各种职业所需的技能,仅仅凭学生不同科目的成绩高低,判断该生适宜以高分科目知识为主体需求的职业。

对于学生的偏好或者强势方面要总结归纳,概括出学生本人各方面的优势特长,结合其所有优势,寻找以特长为主体需求,求职者本体素质可以覆盖其他需求的职业岗位。如2013届毕业生S同学,对于多媒体技术方面有所偏好,其本人爱玩游戏,有个最大的特长是文字写作能力强,社会交往能力强,曾为某网站供文学稿。正逢某知名it公司需要一个游戏部推广文案,需要对视频音效有一定专业知识,文笔好,会玩游戏的人。S同学顺利签约。

由职业定位回溯专业技能的按需求职指导方式适用于一对多的职业指导,尤其适用于早期的职业规划。由求职者个人特长着手寻求人职匹配岗位的职业指导适用于一对一指导,更适用于求职阶段。两种职业指导互相配合,对于推动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

[2]孙中胜,孟浩.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11(19):25-29.

[责任编辑:王迎迎]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专业细化;课程设置;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710

1.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已不是最初的那种神秘高深的感觉,而是平时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社会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类的学生本该是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主要力量,但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出现“理论不精、技术不行,到了用人单位不受欢迎”的现象,大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实用性。课程数目偏少,方向不够细化,课时设置也有问题,比如《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制作》,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所以就没必要再详细讲解,应该合成一门课《办公软件》,一学期完成。因此,学生毕业时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不够专业,无任何就业优势。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中职计算机教育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必须对现行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专业改革和探索,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而唯有这样才能推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细化及课程设置

(1)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细化

社会要求是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正定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又紧邻省会,经济相对发展较快,板材、家庭装饰、家具市场已形成多年,相关企业厂商较多,还有一些中小型书籍印刷厂,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实用型人才。另外,婚纱影楼比比皆是。基于这种情况,课题组成员对正定规模较大的家具厂、家装公司、书籍印刷厂、婚纱影楼等多家厂商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并且进行了科学研究,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办公自动化方向。培养办公室文员等人才。

2)、网络技术方向。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网络管理维护人员。

3)、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方向。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当然也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

(2)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课题组提出第一年开展基础教育让学生有个缓冲适应阶段,以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在这个阶段,开设的专业课课程有:操作系统、办公软件、photoshop基础、Flas制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第二年分方向授课。办公自动化方向主要设置因特网应用、办公设备的应用与维护、office办公案例。网络技术方向主要设置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网络管理实训等课程。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方向主要设置美术基础、photoshop进阶、corldraw、印刷品的设计与制作流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婚纱后期的制作等课程。第三年,前半部分作模拟实训和毕业设计,后半部分离开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以备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

3.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由于职校的生源问题,造成学生素质不高,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给职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样也让计算机教学带来困难。因此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一种认识、一种意识倾向、一种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以及以后走出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2)引入合作式学习模式

现代社会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所以平时学习和教学我们也可以适当增加合作意识。比如两名或者多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小组等形式来组织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学习,从而对所学习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Flash教学中,最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一个作品。

(3)引入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选取教学素材,设计教学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收获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践行者,学生在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驱动下,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地开展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仅是为学生安排任务让其完成,而是将所涉及的新的知识点囊括在任务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着重的不是任务的成果,而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所掌握到的知识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扮演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角色。计算机中的很多课程都很适合用任务驱动法,比如photoshop,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讲各种工具的用法,然后再通道、滤镜等知识,最后再进入实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觉得烦,如果采用任务驱动法,一节课一个任务,一个任务中包含一个甚至几个知识点,学生能看见成果,就会有成就感,学习就会更有兴趣。

4.计算机专业课教材改革

前面的任务驱动法中已经提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精心选取素材,合理设计任务。素材要与教材相配套,所以教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改革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材也不能停滞不前,也要改革,而且应该与任务驱动法相吻合。所以,最好能选择以一个一个小任务来讲解知识点,再用大的任务做实操的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则应该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总之,中职教育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熟练操作型应用技能人才为目标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必须突出实践动手操作技能,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满足社会岗位的需要,同时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和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文艺.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7)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8

面对成人教育多层次、多类别的特点,在定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在瞄准市场需求的同时更现实、更具体一些。有必要以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在实际用人时对计算机的应用情况为向导来定位,以便帮助学员竞争就业岗位。随着年代不同,计算机的应用表现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必要随之变化。例如,在实际应用计算机方面,某一时间段的工作岗位在多数普通企业可能有:事务处理、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网站建设和维护)、文字录人编排、硬件销售、软件销售、收发信息:在少数一些专业企业里有系统设计、硬件设计(空调的控制设计等)、软件设计、平面图形处理、动画处理、某些专业设计(广告设计等)、硬件销售、软件销售、更高层次的系统维护等。可以看到,这些工作岗位是有层次的。成人教育在相应时间段里有必要瞄准适合自己的层次来开设课程。由于学生来源的地域相对集中、就业的地域也相对集中,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成人教育只能选择面向普通企业里的计算机应用岗位这一层来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因为在特定区域环境里与计算机相关的相对专业的企业的数量有限,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成教学生去参与竞争仅有的那些专业企业的就业岗位不现实。面向普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岗位来定位计算机教学目标,那么无论是计算机类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课程.都要求强调侧重于培养动手能力,减少理论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可以通过适当选择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对于计算机类的各专业,就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来实现。

二、教学环节的配置

1.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配置。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收集、录人、整理、管理在校学习时和今后工作中的信息资料,教会学生用计算机去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教会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简单的软、硬件维护。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非计算机专业通常开设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有:(1)计算机文化基础;(2)一门编程语言;(3)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应用软件(CaD、财务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统计软件等),并通过它们的教学来完成预定的目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配置是成熟的、合理的,需要关心的是所开设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落实方面。实际上,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非计算机专业都是通过类似的几门课程来形成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人教育更有必要切合自己的特点来进行,更有必要强调技能性,有必要把这些课程作为学员的一项专门技能来培养,有必要加大培养力度。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必要用更多的课堂教学学时和实践环节来充实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成人教育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通常不如普通教育的学生,同样的课程必须配置更多的学时数。有必要做此设想:即使学员依所学专业暂时没有就业,凭着计算机应用技能也能谋求到饭碗。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确实能增加就业机会,更何况无论对什么专业,计算机应用技能本身就是一项考核内容。这种设想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学生能从人门到精通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因而像《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就至少要包括需要用到的一切知识,比如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英语词汇,学会装配调试计算机硬件,安装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硬件软件的操作、维护,熟悉常用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熟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应用软件的应用人门知识。随着时代的不同,具体内容还需要相应地变更。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环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牵涉到理论讲解和应用操作的介绍等方面,一般都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等环节相结合来完成。实际进行时,有时是在实验教学中介绍理论知识,有时是在理论教学中完成实验演示(因为在讲授这计算机类课程时大多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讲课的过程也是实际操作的过程)。教学环节的配置是成熟的,成功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具体年代,要约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核知识点。计算机领域与其他知识领域有明显的不同,其知识更新快,有时是时代性的更新,如果不及时跟进并相应地变更教学内容和考核知识点,会劳而无功,这一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上表现最突出。所以即使是同名教材也要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考核知识点,以实现双向促进:促进教师接受和引进新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考核:真正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的似乎是设定一个完善而有效的考核体系,包括命题、考试、阅卷的过程控制和命题水准设定。命题水准的设定是最重要的,它有时代性。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有必要以全国等级考试的二级水准为参考来设定命题水准,但是不能以等级考试为唯一参考,因为等级考试的大纲和内容都常常滞后。有必要建立起学员是有层次的,但对同一学历层次的要求是相同的、水准是一致的,考核标准是统一的这种认识,可以以不同的基础进校,但必须通过相同的考核、达到要求的水平才能毕业。说到考核时,顺便提一句,有必要将对教师的考核与对学生的考核明显分开,各自单独进行:对教师强调面向过程,而对学生强调面向目标,尽量将学生的通过率与教师的教学考核分开,以便从实质上保证对学生的考核的有效性。有资料介绍,许多学校在对考核结果评价时,不是以绝对考分为标准,而是以相对名次为标准,同一级别考试中居于后30%的考生无论考分多少都有可能被视为不合格,要求必须重修。这样做实质上已经将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区分开来了,促使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控制所设定的教学过程,要求完成必须的过程)。

2.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配置。前面曾经提到,由学生来源的地域相对集中、就业的地域也相对集中这一点决定了成人教育只能选择面向普通企业里的计算机应用岗位来开设计算机教学课程这样的立足点,即使是计算机类专业也如此,现在来分析在计算机类专业如何实现这一点。总的来说可以通过教学课程的取舍、对教学水平的定位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来实现。关于教学水平,可以参照全国等级考试的三级和四级的有关要求。但是,一切要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向导进行规划。虽然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课程建设委员会给出了众多适合理、工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案,但是每一个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方向,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有自己的现实基础。各校有必要根据本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课程建设委员推荐的开课目录中的课程进行取舍,以便集中精力把对就业岗位有直接贡献的课程重点强调、突出出来。可以看到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尤其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所覆盖的知识面宽,这些知识之间彼此紧密联系,相互嵌套,只要在计算机领域,不管是哪不方向上应用计算机都需要具备相似的基础知识。受成人教育各种特点的限制,有必要大胆地在这些课程中取舍或侧重,重点突出直接对就业技能有影响的几门核心课程。比如信息管理专业,可以不开设操作系统、汇编语言、接口技术这些课程或减少其学时数,而将省出的时间和力量放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课程上,其中又重点突出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等方面,而计算机应用专业则把重点放在网上应用程序(交互式网页的制作)上,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专门技能或专业技能,决不能面面俱到。这种设想似乎在各个专业都应该受到重视,通过学时数的分配来具体实现。顺便指出,在上述所列课程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或先后次序,图中大体上表达了这种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这种先后关系丁以便保证各课程之间能够相互支持,提高教学效果。图中位于下面的课程通常是位于上面的课程的基础或先行课程,如果颠倒了这样的顺序就会于教学不利,不论教还是学都将事倍功半,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这一点值得特别住意。图中虽同为《常用软件》这个课程名称、但是在不同的专业里有不一同的具体内容。分配合理的教学学时数:在取舍出需要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之后,除了要合理安排先后次序,还要分配合理的教学学时数。许多课程,虽然课程名称是相同的,但是当其在不同的专业方向时,其所起的作用不同、重要程度不同,要求的教学深度不同、范围也不同,由此要求我们分配的学时数也应不同。具体的教学学时分配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将单独撰文介绍。在教学环节中突出动手部分:在取舍出相对核心的课程后,根据所能得到的教学学时设置教学环节成了制约因素。计算机类课程,或者任何课程,都由理论教学和实践两个大的环节完成,在计算机领域,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一个人有没有实践经验或者是否外行,立马就能知道,不像别的专业可以有缓冲的时间。以竞争就业岗位举例来说,别的专业有没有实践经验,要在被聘用之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聘用之前就会被发现有没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顺利,培养动手能力是关键,必须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时时处处面向培养动手能力来思考,这是产生本文的原因。可以从课间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方面来强化实践环节。具体哪些课程需要课间实验和课程设计,需要多少学时,或者由任课教师提出,或者由专家组提出。要在事前提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进行。组织专家组设置动手环节的细节似乎会更好。设定合适的考核机制:可以考虑成人教育学院内部结业考核和全国等级考核相互配合的机制进行考核。院内考核说明学过哪些课程和得到多少学分,等级考核说明达到的有权威性的等级认证级别(对计算机类专业要求至少三级以上),似乎不能只顾其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速度事实上超前于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如果偏重于等级考试,会造成学生不能适应现实中对实际动手能力的需求,如果仅仅偏重于校内的结业考试,又于学生获取权威认证不利,有必要在其中协调。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9

关键词:就业;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

1研究背景

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将加速转向基于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新模式[1],这就导致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加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增加,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小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计算机专业是高校中发展最快、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相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相当激烈,这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多就业,已经成为各高校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专业是在1999年6月建立的。经过多年努力,专业建设已走上正轨。2005年,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申报成功,2006年4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校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11月,升格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4月,我校参加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办学试点”工作,侧重在“计算机工程”方向的试点[2],并参与“面向本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教学研究项目。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3]。在招生人数增加的同时,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却不能同步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之产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2005年到2007年,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7.5%以上,就业率似乎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小部分毕业生工作在“精英”岗位层面,而大部分毕业生工作在“非精英”岗位层面。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工作不久就失业了,而我们应该看到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毕业生从事的专业是否对口;平均薪酬是否满意;毕业生是否真地扎实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毕业生是否能迅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否已经具备了企业需求的基本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教学是否达到了培养要求;以上问题的存在,是否与我们的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培养计划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关联等。

所以,我们要抓住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或改善问题的方案,进行系列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主要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大类,教学型高校又可以细分为技能教学型高校(高职高专)和技术应用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两类。中国计量学院目前还属于教学型高校。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程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以特色增强竞争力,以特色服务于社会。根据中国计量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的要求,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工程型。

符合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满足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融合了传统本科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特点[4]。工程型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分析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进行准确及时的调整。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和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把向社会输出“用得上,用得久”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坚持“强化工程、软硬结合、敢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人才培养要实现“三个适应”,形成“三种能力”,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第三方面是专业特色方面,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计量领域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还是国家解决与计量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基地和计量行业的服务基地,学校除了在人才培养上体现计量特色外,还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具有“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尤其在软件测试与度量等具有计量概念的专业课程方面办出特色。

3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

3.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通过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对往届毕业生的定期回访,对于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对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调查,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收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校专业培养方式的建议等。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我们与许多在杭企业进行合作,并开展调查,掌握和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重新确定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如企业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有一定要求,我们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项目经理到校授课。这些调整和合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以就业为导向,改进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经过对计算机专业相关职业技术岗位的调查和分析,本专业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构建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为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专业课程搭建了四个平台,即通识基础教育平台、文理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个板块组成,以适应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在专业方向上将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软件工程及测试”、“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网络应用技术”三个方向类,设置了三个方向课程模块。结合学校的计量特色,我们仔细统计和分析现有的三个模块培养方案,找出问题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如在嵌入式系统模块培养中,学生选修人数相对较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该方向和硬件课程紧密相关,而学生普遍对硬件知识掌握较少,存在着怕难的思想;同时该模块的学习门槛也较高,给学好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带来一定的难度。结合上述问题,我们在介绍系统原理时,尽可能多结合实例,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和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吸引优秀学生参加科研,进行相关工作的改进[5]。

在实行分专业方向培养的同时,要注意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和联系性,理顺必修课程的先修关系,如图2所示。模块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在计算机的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3.3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校采取了灵活弹性的专业选修课设置、考核与管理模式,加强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践环节,每门课都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指导书或实施细则。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还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实训环节。

我校的系列实验具有明确的实验目标,重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采取“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分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规划由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组成系列实验体系[6],如图3所示。

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走路”;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走路”;探究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让学生“自己找路”。

1)专业课程实习。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们与协作单位在合作研究、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富有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承接横向合作课题并让学生参与,采用教学和科研两种手段,使学生在“真刀实枪”的训练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外,我们积极与合作单位建立挂钩实习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顶岗实习,使分散与集中实习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给学生配备学院教师与挂钩单位业务人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接收优秀实习生,或出具就业推荐书。以上方式可以加大学生现场实践的力度,弥补传统实习环节中走马观花的缺陷,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后期就有面向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利用专业基础技能解决问题的驱动力。

2)专业实训环节。

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包括与软件开发设计第一线it企业的合作,以及与专门从事培训活动的企业合作。在前一种合作形式中,企业的高级技术主管、项目主管直接参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提前一步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践相接触,部分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企业也同时获得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在后一种合作形式中,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学分替换、考证、合作培训和参与大学生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近3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实训的人数已达159人,其中有155人成功就业,像2005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许旭娟、陈东等45人,在阿里巴巴、印度塔塔、美国虹软等知名企业工作,月薪4000元以上。

3.4以就业为导向,探索计算机专业第二课堂

我们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多种形式的活动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继续抓好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4个学生课外创新基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成立了兴趣小组;通过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技开发和学生自选科研课题,我们成立了学生科研小组;同时,我们以各种形式的创造与社会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并以计算机应用为依托,成立学生社会实践小组。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每年的在校生不到400名,但学生每年参加校级竞赛的科研创新作品平均达到近百件。在部级、省级竞赛中,我专业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奖30多项。在教师的系统指导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1位2007届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课题组完成了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项目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专利设计1项,在《计算机应用研究》等期刊上公开4篇。

4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措施

4.1培养“双师型”人才,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个专业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如何,基本上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及其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师培养是工程型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中,以科研和工程实践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教育部在2007年7月颁发的《关于启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专职教师中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教师比例必须超过50%,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师的引进上,我校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已在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工作过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我们利用各种机会招聘有工程背景的新教师,让教师到企业去实习锻炼,聘请企业项目经理为兼职教师等,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2引进“产学研结合”机制,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

对于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来说,“产学研结合”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联系一些具有一定科研与开发能力的企业,我们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这些企业中进行,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更接近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也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环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建立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企业、科研院所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为企业、科研院所输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近两年,我们与杭州中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实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

4.3建立专业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良性互动体系

要建立专业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良性互动体系,教学管理应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工作深入班级、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的优势,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将工作重点落实到学风建设这一根本点上来。没有优良的学风,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优良的学风、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5结语

学生就业工作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检阅。工程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校根据计算机行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研究和探索具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而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型计算机人才,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期望值距离逐渐缩小。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受到长三角地区it企业的欢迎,近两年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处于我校前列,就业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潘云鹤.抓住机遇,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24):3-6.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亚杰,陈岩,谢苗峰.注重三项创新在更高层次上办好行业特色型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2):8-11.

[4]王陆海,王忠民.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16-18.

[5]陆慧娟,周杭霞.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8):50-52.

[6]陆慧娟,高波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0):156-158.

ResearchonComputerengineeringtalentstrainingorientedUndergraduatesJobmarket

LUHuijuan,ZHoUYongxia,HeLingmin,GonGYuping

(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ChinaJil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方向篇10

北京市计算中心这两个举措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北京工业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计算中心主任谢威表示,与这两个公司的合作将以“北京工业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相关技术为重点,着力打造一个更稳定和可靠、更效率、功能更为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其中,与mellanox公司的合作主要包括共同研究云计算中的iaaS和paaS技术、面向云计算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云计算的可扩展性和高效性、面向高性能应用的云计算中的使用模型等;而与DSSimULia的合作则主要是以SaaS和paaS为主的面向工业计算的云计算平台技术的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工程仿真模拟计算平台技术研究、Cae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等。

据谢威介绍,“北京工业云公共计算平台”是北京市计算中心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一个云计算平台,其目标是为北京市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最新的软硬件设施以及虚拟原型制作、可视化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挖掘等服务能力,这些功能和服务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

“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加强我国的设计能力是转型的重要环节。然而,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相关软硬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基于北京工业云共同计算平台,这些企业无需进行这些投资,就可以直接租用我们的工业云平台上的各种计算能力和服务。”谢威告诉记者,北京工业云计算服务平台将使北京地区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技术创新型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所需的资源和服务,这将极大地促进北京的科技创新和技术领先。

目前,北京市计算中心已经把这个云平台确立为该中心未来的发展重点,为此不断投资扩建该平台。目前北京市计算中心已在一期的每秒20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扩建成具有每秒百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云平台;而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寻求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攻克各种技术难题。除了mellanox和DSSimULia之外,此前北京市计算中心还先后与芯片制造商nViDia(英伟达)、服务器提供商曙光以及云计算软件供应商platform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