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传播优势十篇网络传播优势十篇

网络传播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5:58

网络传播优势篇1

关键词:网络媒介大众传播优势发展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达受众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而且越来越个性化。正如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所揭示的,不同传媒的特性带来了人们接触媒介方式的变化。在这样一个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相融合的时代中,传播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信息流动的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信息社会中的受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更富有独立的个性。

今天,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新闻传播体系,已经能够和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迅速形成社会舆论。《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在加速调查的网民中,有82.6%的网民表示,网络是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其他依次是电视,占总数的64.5%;报纸,占总数的57.9%;杂志,占总数的18.8%;书籍,占总数的18,7%;广播,占总数的14.4%;其他,占总数的6,9%。这样一个排名充分表明,网络媒体在发挥传媒的功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不输于其他大众传媒途径的程度。可以肯定地说,网络媒体在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传媒形态。

这表明,网络媒介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发展迅速,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的崛起、崛起的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部分为结论,即网络媒介的优势。

二、网络媒介的崛起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经历了几个阶段。而其中之一便包括网络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并逐渐为受众所广泛接纳。

1.以微博为例看网络媒介发展的迅速性

从1994年博客面世,到2005年的“博客热”,博客使网络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博得了无数用户的青睐。而如今大火的微博,更是真正使网络实现了大众化,迅速占领市场。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随后,微博本身也成为了新闻发生地。2009年11月21日,针对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群体性事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并在第一时间对“螺蛳湾”事件作出了简要说明。目前已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关注了微博云南。“微博云南”开设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文,将“微博云南”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微博,并评论说,“现场直播”不一定只在电视上才有,突发事件现场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应对突发事件要“边做边说”,才有主动。

根据事件发生当天每秒钟网友的相关微博的数量,网络上评选出了2011年度twitter微博上的十大热门事件。“碧昂丝在2011mtV音乐录影带颁奖典礼上宣布怀孕”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网站的统计,8月28日这一天,每秒钟有8868条微博在谈论碧昂丝怀孕。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其影响力渗透到了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才仅仅两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两亿的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网络舆情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监测:在2010年,刚刚成长了不到一年的微博已经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位中位列第三。根据相关数据推演,2011年,微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的传播平台,影响力排位极有可能升至第二,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面对微博数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主流媒体也争先登上微博这辆大彩车,南方人物、凤凰卫视等均开通了官方微博。

由此可见,微博的草根性、即时性、便捷性,是它迅速发展并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特性也集中体现了网络媒介的优点。

2.网络文化的形成

关于网络文化,中山大学常晋芳下的定义是,“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网络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自由地实现多样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

在互联网上,人们能够利用各种软件设施进行各种活动,诸如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资料上传或下载服务、各类信息查询、网上聊天室、新闻网、BBS公告栏、免费个人空间主页、网上游戏、网上炒股、网上购物或商务活动、短信服务、网上教育、网络电话、网上支付、视频会议、多媒体娱乐等。几乎过去的各种社会性、日常性的生活与活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

网络文化以技术为基础,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体现了更多的传播自由和平等。在网络交往中,传播主体可以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情绪,甚至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身份。网络带给人们更为广阔和自由的交往范围,任何人都能找到一个发言的平台,获得一个发言的机会。

三、原因及分析

网络媒介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网络媒介具有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吸引受众的优势,且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新闻传播发展现状。它能充分满足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信息反馈更为便捷。(二)传统媒体意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纷纷登录网络,在网络上开通了自己的传播平台。从最初主流的传统媒体开通博客,到今天的微博,包括报刊电子版,官方网站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介对网络媒介的利用也大大推动了网络媒介的发展。(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媒介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的支持,是网络媒介崛起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四)人们思想观念上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看报看电视。网络媒介最初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随着90后的成长,对网络的接受和认识逐步提高,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信息便捷,加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的优越性。上个世纪末计算机专业热,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意义。也带动了更多人对网络的接受和认可。直至今天,几乎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从网络媒介获得信息。

由此可见,在如今这个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自身的优势的到发挥格外重要。美国新媒体专家杰夫·杰维斯(JeffJarvis)认为新的媒体规则是,首先,让人们支配媒体,受众或用户会使用它,否则这种媒体自然要失败;其次,低成本的媒体制作与发行,必然会导致小众,这样媒体成本越低,如果人们参与制作,信息的供应将是无限量的。

四、结论:网络媒介在大众传媒中的优势

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络可以囊括以往传统新闻传媒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迅捷。互联网又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表明了其信息传播速度之快。网络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传上网络的瞬间便可以同步地到达用户手中。因此,最近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尤其是随着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日臻完美。研究表明,利用光纤,每秒钟几乎可以传送万亿比特,也就是说,像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可以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每期报纸的所有内容。网络传播的这种快速性使传播方式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传播信息的实效性。当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之时,正是网络传播走在了传播媒介的最前面,最快捷地向世界进行了报道。

(二)内容的海量性。网络传播凭借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快速传播的优势,使自身的传播容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传播媒介。一个9G的硬盘可以储存45亿汉字的信息量。同时,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以有十年的时间。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是一个浩瀚的信息数据库。

(三)良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互联网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平台。除了商业型以及新闻性网站需要进行审核以及注册才能运行外,很多学术性的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的注册基本上是放开的,门槛很低。也正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民化,它才真正发展起来,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电视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四)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是对互联网的很好概括。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五)兼具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与异步性。网络传播可以进行同步与异步的传播与交流,体现出传播功能上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所谓异步性是相对与同步性来说的,信息的同步传播就是指传播的过程需要传播者与受众同时参与。而网络媒体则脱离了这个限制,信息的者将信息到网络服务器上则完成了他的工作,受众在此后随时可以上网查询该项信息,信息的发送与接受过程不需同时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性。此外,网络同时又可以进行如网上直播或网络会议等多种方式的同步信息传播。这样的特点,使网络信息传播可以满足不同传播形式的要求,使传播双方摆脱了时间的局限性,同时可以即时性的参与其中。BBC的新媒体主管阿斯里·海菲尔德(ashleyHighfield)说,现在媒体的发展正趋向于用户点播和用户制作内容。2008年,BBC用户制作内容占网站内容的2%,但是预计会增长到10%-20%。

(六)自主选择性。对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不管如何增强互动,受众大部分仍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在接受信息。并且,信息内容都是由传播者决定的,虽然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会考虑受众的需求,但是受众仍然只有接不接受的自由,而没有选择内容的自由。而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直接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七)具有多媒体特征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匡文波认为:“所谓多媒体,就是使电脑成为一种可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知能力的媒体,它集合了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来传送信息。”我们知道,网络媒体是基于inteRnetweB网页技术存在的一种新型媒体。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weB网页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因此,网络媒体实际上也就是包含了多种媒体形式的综合型媒体。多媒体的表现力将大大超过单一媒体形式。这是网络媒体先天优势。美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硅尔认为:“真正的‘传播革命’(communicationrevolution)所要求的,不只是讯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分布上的变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以往,是技术(technology)。”

(八)网络媒体的信息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网络媒体的运营成本很低,小而灵活。

 

 

参考文献:

【1】      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      田智辉,新媒体传播,中国传媒大学,2008(6)

【3】      常晋芳,网络文化的十大悖论,天津社会科学,2003(2)

【4】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网络传播优势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经济信息传播优势

新媒体下的经济信息传播包括网络中的财经新闻和商业广告、证券的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网上货物的买卖,以及商业银行定期发送到客户手机里的理财产品广告、理财信息和信用卡信息,还有一些电子期刊和手机报中的财经信息等等。

新媒体打破了印刷与广电模式的限制:(1)使多对多的交流成为可能;(2)使内容的同步接收、交流与再分配成为可能;(3)使传播行为脱离于国界、疆域之间的关系;(4)提供实时性的全球接触;(5)将现代或后现代的主体置入网络性的工具中[1]。由于it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普遍应用,为经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提供了一个快捷和成本相对低廉的平台,从而使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依靠互联网而存在。

一、网络广告针对性较强、分众化程度较高

媒介是广告的载体,随着媒介市场的变化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广告市场也在悄然起着变化。在广告的投放过程中,若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力量,那么就可以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更广阔的覆盖率。

网络媒体中广告信息的针对性要比传统媒体的针对性强。网络广告一改受众被动的接受模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让他们主动地选择广告信息,这样就提高了网络广告的针对性和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在新媒体广告中,受众不会像在传统媒体中那样无目的地、毫无准备地、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他们在打开电脑想要了解相关广告信息的同时,也在有目的地搜罗着与其购买目的相关的信息。不谈专门的广告网页,就拿最普通的某一网站页面中的广告信息来说,当你点开这一页面时,网页中的广告只会占据很小的一个空间,并且有的网页还可以将广告窗口关闭,你扫一眼,当发现是你所感兴趣的信息时才会点入页面进行进一步地查看,若不感兴趣,则随时可以关闭,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受众主动选择广告信息的优点是传统媒体现在无法比拟的。

在我们的传统媒体中通常可以看到一种产品的广告,不管我国的地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在全国各地各家电视台纷纷播放,这样做是某种程度上资源的浪费,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而网络媒体中的广告则较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在一些针对性较强、分众化程度较明显的网站上,就会出现同样针对性强的广告。比如:在年轻人都爱去的人人网或某个时尚论坛网站,广告信息会偏向于新颖奇特,比较时尚或当下较流行的内容。鉴于网络投放广告的高效率,麦当劳和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也在近几年缩减了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转而增加了在多媒体市场的广告投放比率;再比如,中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公司也准备将自己的电视广告业务与Google网络搜索业务结合起来[2]。

二、权威网站中经济信息比其他信息可信度高

网络中的经济信息包括权威网站中的财经信息、财政政策和网络商务交易方面的信息。而网络中经济信息较之文艺或娱乐信息来说,可信度要强许多,这是因为经济信息的过程中没有类似于文化信息的刻意炒作,水分较少。而且网络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买卖双方也都秉承着诚信和互惠的原则正逐步走向正规化,网络买卖的可信度也随着这几年网上的“淘宝热”而逐年递增。

由于网络具有高度渗透力和接触重要的消费市场的潜力,因此网络也面临更多管制和管理的风险。它越来越像商业媒介(销售货物和提供信息服务),因此必须达到财务上的安全性[3]。可见网络经济信息的安全性对于网络商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商务平台无疑已经成为其日常商业运作中的普通一环,那么在这样一个没有现金流却有着成千上万实际资本进出和交易的平台上,经济信息的可信度就尤为关键了,无论卖家或是买家都会无比重视这一环节。拿淘宝网举例,截止到今年初月收入万元以上的店铺就有5090家,2008年我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第一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其中淘宝网2008年的交易额为999.6亿元,占网购市场的80%。真正想经营网络店铺的商家是十分重视诚信的,这其实跟传统商业中以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一样的,唯有以顾客为上帝、诚信经营才能在商海中得以生存发展。网络店铺的商家一般会长时间在线,以便顾客随时“光临”,一旦你有意询问老板的货物,不管最后买卖成不成,老板的“口气”永远是客客气气的,让你感觉到荧屏背后是一张笑脸;而同时老板也会在网页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他的货品,从款式性能再到颜色搭配等等,甚至照片的颜色与实物颜色有差别时卖家都会以文字形式表明出来,以防买家收货后说老板不够诚信;买方在看中货物准备购买的同时,会较详细准确地填写其收货的地址及联系方式,这些信息一般都是真实的。在利用网上银行交易时,买家会更加谨慎,这涉及到其资金的流向问题。总之,网络交易的买卖双方都会较严肃地看待网络经营问题,因为这不仅仅是文化现象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商业经营现象。

但是,不容否定的是现在网络经济信息中也存在着一些欺诈的虚假信息,也就是说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营方面的漏洞,因此要加强网络经济中的风险防范,完善涉及网络经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确认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地位,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并防范和打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肃清一些网络“毒瘤”。

三、网络经济信息传播具有直接性、可再生性和全球性

网络作用于经济,对经济施加重大影响的途径是提供便利和廉价的信息交换和处理手段,降低经济信息的成本。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4]。网络经济的直接交互性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直接进行商业活动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利用网络几乎零成本地获得各种信息,对商品的品种和价格进行充分的选择,获得更大的消费者剩余。从广义上说,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一种全社会的“网络计算机环境”上,以实现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全方位高效应用。它渗透到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环节,节约了资源,加快了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如果说物物交换是最原始的直接经济,那么,当今的新经济则是建立在网络上的更高层次的直接经济。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经济形态的一次回归。直接经济理论主张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减少传统的中间商层次,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益[6]。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生产力集中表现为机器大工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标准化、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各种商品的能力,那么网络经济的生产力则表现为利用信息资源增加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7]。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这一特点与实物显然不同,一般实物商品交易后,出售者就失去了实物,而信息、知识交易后,出售信息的人并没有失去信息,而是形成了出售者和购买者共享信息与知识的局面[8]。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零消耗和可复制的特点,使得依托网络平台的传受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得以发展和普及,这是不同于传统媒体中单向的传播模式的。网络经济赖以发展的主要资源――信息资源――是可再生的,同一个信息,你消费了之后仍然存在,别人照样可以消费。一条信息成千上万的人可以同时共享。正是由于因特网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极限,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网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9]。同时,在网络中信息的接受者也将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才会使信息传播者的范围呈几何级增长,信息的到达率越来越高。

网络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因特网中,经济活动与空间距离的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任何一家企业一上网便可以面对全球用户,产品通过因特网可以轻而易举地“走向世界”[10]。网络经济是对市场发展变化高度敏感的速度经济,这也就意味着要超越时空的局限,使各个金融中心的即时经济信息的与接收零时差。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网络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社会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顺利实施,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1]。然而,网络经济在打破空间限制的同时,也引来了全球化的竞争,整个世界在成为你的客户和朋友的同时,也变成了你的竞争对手,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网络经济打破空间限制,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增强了,全球化只有在网络时代才真正成为现实[12]。

参考文献

[1][3]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00页,第115页

[2]程浩,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浙江大学学报,2009

[4][5]路桥,网络经济的核心价值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6][8][11]魏兆连,国外网络经济发展及经验借鉴研究,吉林大学,2009

网络传播优势篇3

按照罗伯特・希斯的观点,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成本最小、最经济也是最成功的危机管理方法。①James认为,在虚拟环境发生的危机最适合在相同的环境里解决,也即以网络对付网络危机。②所以,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要想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就是必须根据网络危机传播的特点,建构一个完善的网络预警机制。

从网络传播的规律中寻找危机预警的机会

互联网结构具有复杂性,互联网信息传播同样具有复杂性。但从复杂科学的角度去看,网络世界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在无序中潜藏着有序。这些有序的因素正是网络环境中危机传播的新特性产生的基础和危机管理的依据。③

网络传播的参与,确实使得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更加复杂、多变。但是,当我们深入探讨危机事件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发展时,我们也会发现,不同于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利用网络传播进行危机预警留下了一些可资利用的空间。

首先,网络的层级传播、多级多次的传播形式为有效监测发现危机信息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机会。网络传播具有信息广容性、信息范围的无疆界性,超文本链接方式组合而成的网页,使得网民在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路径呈现跳跃性的非线性特征。④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承担着“社会预警”的功能。危机信息到达大众的方式,是直接通过这些显在的大众媒介实现的。而在网络参与的方式下,众多原来不容易被媒介传播的危机诱因都纷纷通过网络传播得以放大,最终发展为大规模的危机事件。这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在很多情况下,由原来的“信息源――传统大众媒体”发展为“信息源――网络媒体――传统大众媒体”。危机信息的传播,在被传统大众媒体传播之前,大都有一个在网络媒体上酝酿、发酵的过程。只是因为危机事件的性质不同,酝酿、发酵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这种传播规律的存在,为我们进行危机预警和预控,实际上留出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时机。对于危机的传播和管理来说,时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只是在于,我们该怎样利用好这一段宝贵的时机,加强预警的力度。

其次,网络的双向互动传播为危机的预控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危机预控是根据监测、预警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先的控制和防范,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或者减轻危机发生后的危害。也就是对危机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并作出较为科学的危机评价,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预控措施。其实质是为了防止危机事件发生,在危机预警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和防范措施。危机在网络上的酝酿、发酵过程中,危机信息以各种方式进行着传播,常见的如BBS、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组等。一旦我们监控到危机信息并作出预控的决定,就可以根据危机信息的传播方式,及时采取相应的发帖、跟帖、新闻、回复邮件、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有针对性的提供真相、解疑释惑、辟谣、引导舆论,以更好的时机和更灵活的方式,实现杰斯特的危机处理“3t”原则。传统媒体不能提供这样的双向交流机会,但网络媒体天然提供给我们的这些机会,却并没有在危机的预控中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网络推手和网络打手何以有存在的空间,并且日渐大行其道,其实质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

再次,按照危机传播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触网络之神经末梢,携传统媒体之手。一系列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说明,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介入,危机信息只是在网络上传播,那么其影响力终究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众多危机事件中,基本的传播规律是,先在网络上传播、酝酿、发酵,形成一个网络热点。然后,传统媒体介入,使危机事件开始升级。最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一起,共同设置议题,吸引受众,形成舆论漩涡。这种传播规律,也再一次强调了传统媒体在整个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这也给我们进行危机的预控提供了另一种机会:当危机信息的传播还在网络上进行时,我们即可以未雨绸缪,除过在网络上进行预控,更重要的是尽快做好和传统媒体的沟通,以更有效的应对手段,提前介入到危机的传播和管理当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媒体更早地将危机信息显露出来,能够比传统媒体更好地承担“社会预警”的功能,给我们留出了更多的预警机会。

网络预警信息的获取

综前所述,网络的参与,使得现代危机事件更加多发、多变、网络风云更加波谲云诡,但是,网络传播也给我们进行危机事件的预警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机会。随后的问题,在于怎样利用好这些机会。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则在于怎样及时发现那些可能会引起危机的信息,即完成网络预警信息的监测获取。

网络危机信息具有隐蔽程度高、获取渠道分散、积聚性、难辨识等特点。⑤要想在浩如大海又随时海量更新的网络信息中获取到特定的最新信息,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除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必须依靠各种先进的技术力量。比如,有研究者即针对网络危机信息的特点,致力于智能元搜索引擎的研究,以期实现网络传播危机预警信息检索的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使预警搜索绩效更加理想,能及时发现网络传播中的危机信息。⑥

从更为专业的信息获取的层面来说,可以有专门的信息获取方案,进行目标信息的深度挖掘、抓取、过滤,形成较为直接的操作使用方式。比如,慧聪公司2003年推出的中国搜索新闻中心,覆盖国内4500家左右的新闻源;方正智思网络舆情分析系统能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自动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决策分析依据。⑦

而对于大多数组织机构来说,具备这样信息获取的方式恐怕有一定的门槛限制。那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多地按照一般通行简易的方式,来达到危机信息的监控和获得。比如,利用常见的搜索工具,进行关键词的定期搜索;定制相关的电子邮件和新闻信息;利用RSS聚合新闻;对一些重点的高相关性的网站、博客、微博客、论坛、BBS、mSn和QQ等进行人工监控。譬如,有人认为,面对每日海量的网络信息,企业可以建立一套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和即时电子传输、警示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员监测的方式,全面有效地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将监测范围从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向下级网页中的BBS、论坛、热点博客延伸,从中发现可能发生危机的关键信息,及时警示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给予重视。⑧

在这种信息的监控获取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危机信息传播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只有将各种技术的手段和传播规律的使用结合起来,才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可以总结分析一些重点的网络信息区域,可以根据危机信息的传播效果,对混杂、淹没在大量无关信息中的目标信息进行甄别选取和关注。譬如,近几年来,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猫扑、强国论坛、发展论坛等等网络社区和论坛,频频成为危机信息的传播、讨论集散地。这些地方的信息自然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格外关注。将网络危机传播规律和数据抓取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为获取目标信息精确制导,可以更好地鉴别信息的“质量”。

当然,获取到各种信息之后,如何解读、研判信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工作。

网络预警模型的建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套信息的分析测评模型。以便对所面临的信息可能发展为危机的机会作出准确的评价。也就是从监控环节转入到预告环节。

危机预警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把全部检测到的警报信号量化,提高预测警报的严密程度。但是,预警系统有时会发出错误的警报。有的错误警报经常是由于对入侵的危险信号或者危机爆发的阈值设置的不合理引起的。在不同的条件下,针对不断变化的内部组织网络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更新阈值设置,加强对入侵危险信号的识别和监测。所以对于危机预警系统来说如何动态地对错误的报警和正确的报警产生反应很重要。⑨网络信息预警模型的建构,其目的是要通过一系列严密的信息处理方式,达到准确判断、预告危机等级的目的。这种模型的建构具有排他性,不同的危机事件类型和爆发因素,都可能需要不同的研判模型来进行信息的处理。

从信息情报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经验和统计的方式,设定相应的阈值和计算模型,分配权重,最终得到一个测评结果。这是一种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方式,对于那些影响因素众多,发展过程复杂的危机事件来说,这种预警模型的建构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更多的组织来说,则可以使用简单的分析比照和经验判断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有研究者提出三种方法:1.综合评分法,各项指标均采用五级记分法,按照分值1、2、3、4、5,进行赋值,总分为30~150分;2.分类评分法,各项指标均采用五级记分法,根据警源、警兆、警情三类,按照分值1、2、3、4、5,进行赋值;3.权重评分法,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分值,然后进行综合分值计算。⑩对于一般的网络预警模型的建构,需要经过系统、科学的计算,经过多次拟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最终的判断过程中,还必须将测评数据和经验判断相结合,而不是纯粹依赖某一方,这样的结果才更加可靠、可信。而对于经验判断,则需要结合各种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利用归纳法,从其中的传播规律,获知对于危机信息的判断标准。譬如,有研究者分析认为,网络危机的引爆,常常有3个临界点:1.信息经过层层过滤后,出现在网站首页;2.信息从线上转入到线下,也就是传统媒体开始介入;3.形成网络热帖。类似于这样的结论,在对危机信息的分析中,也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余论:发展专业的网络危机信息监控机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危机事件的高发阶段,怎样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有机的危机预警体系,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事情。目前的办法,是首先普及这种危机意识,然后使各个区域、行业、单位、组织都建立起自己的危机预警体系,分别监控自己辖域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领域的危机事件,如此,则可以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危机应对体系。

同时,不惟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一系列新媒体,也应该进入我们的讨论范围。比如,针对危机信息的监控,短信运营商能够依靠现有的通讯技术搜集、监控,向联通、移动、网通手机用户发送群发消息,对那些短期内流量偏大的短信联系也能予以监控等。这方面的内容,不在本文的讨论重点之内,只顺带提及。

当然,具体到实施层面,在目前情况下,每个组织都花费相当的人力、精力每天去完成危机信息的监控,进行信息的研判还不是很现实。那么,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就是将这些业务外包给专门的机构去完成。应该发展一些专业的网络危机信息监控机构。

注释

①张小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7期第14页

②James,D.(2000).whenyourcompanygoescodeblue.marketingnews,34,23,15-16,转引自吴小冰《近年来危机传播之研究综述》,《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年第3期第68页

③参见薛可、熊文霞、余明阳:《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④杜俊飞主编:《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87页

⑤李文静:《企业网络危机信息预警中内容分析法的应用》,《现代情报》,2009年第5期第181页

⑥参见王战平:《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危机预警智能元搜索引擎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2月号第128页

⑦赖明忠:《论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2009年1月第58页

⑧同上

⑨刘浪:《基于危险识别的企业危机危险识别模式研究》,《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第48页

网络传播优势篇4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

中D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79-002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数字化的影响下,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效益得到迅猛提升,并且在维护起来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在当前信息传输中的巨大优势,相信在未来将呈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是互联网科技,在该技术体系中,核心部分是借助互联网构建的网络服务器[1]。具体的组成包括广播电视需要传输的信号,并且信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界面,而用户也可以自主作出选择,用户的选择与服务器的智能化运转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数字化,用户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更快,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用户摆脱了以往需要繁琐操作才能获取信息的落后方式,借助鼠标,通过轻点几下页面就能够进行节目的观看。并且在服务器的管理终端,还有用户喜好的收集与整理功能,通过统计用户平常观看节目的情况,由服务器定期向用户推送节目。在该服务器中,还有供使用者进行视频制作的工具,可以将各个节目的视频进行压缩处理,将其上传到客户端,供用户进行浏览。此外,网络数字化广播台的高度自动化及程序化也是该技术非常突出的特点。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信息的共享度高,传输效率快。互联网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汇总,将其综合到相应的平台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相比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其优势将更加突出[2]。并且利用互联网构建的服务器在信息传输上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达到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能够使用计算机编辑信息,并且使区域的分工更加明确,并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与传输效率大大提升。

2)提高编辑的效率。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视频的剪辑与后期处理。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上,节目编辑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然后向制作处传输制作完成的节目即可,并且节目可供选择的样式多种多样。这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容量与传输速度,提高重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在传统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图像清晰度与传输效率往往呈反比关系,而借助网络数字化,则能够大大提高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降低节目传输过程中受电磁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节目质量下降的情况,有效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现状。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发展,并且在长期的技术磨合中逐渐使该技术步入正轨,受我国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刚起步的影响,在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的应用功能上,包括广播电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而言,在抗外界干扰能力上较强[3]。而在音频数字化发展上,为了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享受,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为了实现动态视频的展示,声音信号实现数字化,通过音频与图像信号频率取值的一致性,真正达到声画同步。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为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当前需要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解决好网络问题。推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解决好基础的网络问题。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功能的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需要关注的重心是不断改善宽带网络ip,加快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4]。在传输材料的选择上,目前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线路为光纤网,然而鉴于光纤网建设成本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播放效率,应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网络ip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并且还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应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要想追赶时展的脚步,就应形成信息与网络资源互补的局面。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然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为了加快两者的发展,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不断拓宽传统媒体的功能,使广播电视行业的业务组成逐渐延展到基本业务、增值业务与拓展业务共存的局面。而基本业务主要是广播电视平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拓展业务与增值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环境进行运营,从而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而使网络数字化技术给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带来更大帮助。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数字化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势必会带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根据当前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必然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改进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及节目的编制方法,从提高节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出发,提升用户的观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数字化与广播电视也应追赶时展的脚步,不断提升传输水平与传输质量,并且还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更加广阔的市场,注重用户市场的引导,结合市场与用户的需求,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总之,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普及已经不可逆转。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与网络媒体合作,将受众范围、信息传输速度、传输质量不断提升,有效利用资源。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娱宁.浅析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6(24):27-28.

[2]孙本望.网络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探究[J].视听,2016(8):216-217.

网络传播优势篇5

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到今天,作为一个行业已经正式被官方认可。按照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2007年底联合下发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互联网视听节目作为网络媒体中的新型传播方式,它符合网络媒体的公共定义,即以网络为传播载体,通过视听节目形式来进行个人、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这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呈现出了异军突起的趋势。最直接的体现是,互联网视听节目市场整体规模在迅速扩大。由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互联网视频点播/直播市,场营收规模达到8亿元。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预测,201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

网络视频的传播模式

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速度缘何如此迅速?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由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模式体现为一种多维的复合传播,因而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这种复合的传播模式体现在媒介形态、传播主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方面。

在媒介形态上,互联网视听节目融合网络媒体的时空特性与广电媒体的视听特性,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信息,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计算机,只要与互联网接通,就可以获取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网络媒体让受众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享受与权力。

广播电视作为次于报刊媒体之后出现的电子媒介,第一次将信息传播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广播电视媒体兼具声画结合的视听特征,直观生动的视听传播形式天生具有吸引受众的魔力。

在媒介形态的演变过程中,新媒体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兼容旧媒体的既有特性,互联网视听节目从媒介形态的本质上讲,仍属于网络媒体。但它既具备网络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又融合广电媒体丰富表现形式的视听特性,因此是目前为止最具复合性的媒介形态。

在传播主客体上,互联网视听节目汇合“点对面”的扩散特性和“点对点”的长尾特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从主体到客体,是一个“点”到“面”的过程。传统大众媒介机构这个“点”,向受众群巨大的“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着“面”的不断扩大,而使成本不断降低,收益则随之不断增加。“点对面”的最佳传播效果是“点最小,面最大”,这符合传统媒体所属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律。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长尾理论”取代以往的“二八定律”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规律,长尾上不显眼的传播主体,也能对应数量庞大的传播客体。因此,互联网视听节目在传播信息时,两头都是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基本的传播结构是从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到另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当很多人关注到同一个事件时,这些独立的点,将自主地汇集成一个巨大的信息面。

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主客体,一方面具备“点对面”的扩散特性,另一方面更多具有“点对点”的长尾特性。前者如新浪网的播客,借助于具备强势传播优势的门户网站这个“点”,力图使更多的人能看到播客内容,形成更大的“面”。后者更多表现为垂直网站,例如视频分享网站、各种专业论坛、影视类网站等,受众群为各种小范围的共同爱好者,网络视听节目到受众群的传播过程为典型的“点对点”传播。

在传播方式上,互联网视听节目结合单向传播的即时特性与互动传播的反馈特性。平面媒体和广电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都是单向传播,即新闻机构向受众传播,而不能即时接收受众的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传统媒体由于“单向传播”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因素导致了反馈渠道的微弱,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沟壑无法填平。

互联网在传播方式上的“先天优势”就是互动传播,即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受众可以直接进行信息反馈。网络视听节目在上传至互联网后,受众即可在第一时间内看到视听信息,同时即可发帖留言,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互联网视听节目结合了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电视两者的优势,将互动传播与单向传播的优势结合,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传播内容上,互联网视听节目整合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个人媒介的原创性。借助于互联网,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空间将大大扩展,任何级别、任何大小的电台、电视台都可实现全球范围覆盖;广播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将得到弥补,受众可随时点播,自主选择收听、收看、复制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具有专业水准的视听节目,将不局限在电台、电视台这样的平台上,受众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能获得。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原创空间,尤其是个人播客的出现,使得网络的原创性优势得到了升级。原创的网络视频需要摄制人员亲自赶赴现场,这更加突出了原创性,同时也增强了其个性化程度。

在传播内容方面,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由传统影视的专业机构制作发展到草根类个人网民短片制作的大量涌现;在平台形态方面,网络视听节目的展现从传统面向用户单向点播平台,转化到用户互动分享为特征的播客形态。因此,互联网视听节目既具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又具备草根时代所需要的原创性和个性化,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网络视频的产业价值链

互联网视听节目因其复合传播模式而成为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在给公众增加通过在线视听形式发表个人意见的同时,还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要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视听节目新产业必须建立新秩序,形成可循环的产业价值链和健康的生态系统。

网络传播优势篇6

关键词:网络;电视;新闻

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一些新型传播方式,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多媒体等相继出现,不可避免的对电视新闻这种传统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面对新型传播方式的冲击,就电视新闻传播来说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

(一)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受到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不再仅仅依靠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为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可以依赖的传播途径,为人们接触新闻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式。现在,互联网的及时性和普及性,大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扩大了新闻的接受人群。因此,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把电视新闻以网络滚动播出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提升新闻传播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服务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电视是新闻传播最为有效的传播媒体和中介。在传统的传播媒体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它以声色结合的方式,为多种人群提供了接受新闻的途径选择,为大多数的人群所喜欢。其个性化的传播方式,成为它战胜其他传播方式的最大特色。不过,互联网普及之后,它的这种优势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互联网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新闻传播方式,如: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等,使之更易于被受众所接受。而且网络新闻还开通了微博等互动途径,让受众接受新闻的时候,还可以对新闻进行点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网络还提供了RSS等订阅方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以及自己的时间,决定什么时间观看什么样的新闻,完全实现新闻的个性化定制。

(三)电视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面临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手机等都成了新闻传播的新媒介。和传统媒介进行比较,这些新媒介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可以和新闻受众之间形成强大的互动。在一些重大社会新闻发生之后,这种互动性的优势会表现的更加突出。以互联网的论坛为例,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网友会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以帖子的形式在网上,之后就会有网友对帖子进行回复。在网友不断回帖的过程中,新闻内容会逐步得到确认,网友会加深对新闻内容的了解。这就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二.网络时代电视新闻传播如何应对挑战

(一)依托电视新闻自身优势创新节目传播内容

相对而言,电视新闻传播,依然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比方说,电视新闻具备比较完善的采、编、播人员,对于新闻内容的采访、编制和播放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内容的质量。电视的品牌效应,对于受众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们对于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信赖,是目前网络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因此,电视新闻传播媒体,要保持和加大自己的这一优势,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要严把新闻釆、编、播各关,保证播出新闻的质量。与此同时,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并改进,特别是以往的刻板播出方式。

(二)加大同网络媒体的互动合作

1.电视新闻与网络媒体互动传播新闻

现在,电视媒体逐渐看清了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在这种形式下,电视媒体开始与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把电视新闻放在网络上,弥补了电视新闻在时间上的不足,满足了不同受众在时间上不同的需求。中国网络电视台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开发出来的多语种、多终端的面对全球的新闻传播途径。

2.加强电视新闻的网络化发展

在把电视新闻和网络媒体进行结合的趋势下,电视媒体先后兴建了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却没有起到它应起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香港凤凰卫视构建的凤凰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不是直接把电视节目搬到网上,也不单单是电视节目的预报,而是对电视播出的新闻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刻的分析,让人们对电视新闻有更详细的理解。同时,也会对社会中发生的最新实事动态进行报道,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关注。

3.合理利用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舆论的互动

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为人们提提供了更多的网络互动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可以及时的对新闻内容进行评论,网络评论已经形成一种舆论,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这种现状对电视新闻也造成重大的影响。要让网络舆论,真正代表民意,反映的是人们群众真正的声音。

(三)合理构建电视新闻话语权

网络时代,人们接受新闻的途径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电视新闻要对自己的新闻话语权进行重新的构建。在现实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大多数受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媒体要提高对这种认识的理解,要提升新闻媒体中弱势群体话语权。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视新闻传播媒介和新的网络传播媒介,在很长时间内,还需要共同存在,互相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存在将面对一定的机遇和挑战。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加深对网络的认识,加强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实现电视新闻和网络新闻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琴.网络对传统媒体记者的挑战[J].传媒观察,2007(05).

网络传播优势篇7

2006年11月15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舰媒体东方卫视与新浪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首次深度合作。此举整合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掀起中国“传媒业大亨”合作的新浪潮。

网络媒体作为媒体的后起之秀,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凭借其多媒体、互动性、易于检索、海量信息、快捷传播等特性,已迅速成为新的强势媒体。以往,网络媒体很少与电视媒体达成深入合作,而东方卫视与新浪的合作,优势互补,进一步丰富了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内容。合作之后,充分发挥了新老媒体的优势,将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新技术及新型传播理念与手法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打造出全方位资讯、多媒体沟通的服务平台。这俨然成为今天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中国传媒行业探索出崭新的发展模式,也使更多电视媒体加入到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中。

而国内数字电视普及速度的迟缓,客观上也给新兴媒体的崛起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网民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电视观众增速放缓,为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创造了条件。据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消息,我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到2006年底,全国网民数量达1.32亿,在美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宽带接入用户达5200万户。而电视观众增加有限,根据CSm媒介研究数据,2005年,全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9亿,仅比2000年增加5000万;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74分钟,低于2000年184分钟的水平。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新闻资讯和影视娱乐内容,传统媒体“我播你看”的单向、大众化传播模式正遭遇到互联网实时、互动、客户分层、按需计时等传播模式的挑战。

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联合,为网络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电视媒体拥有当地最权威、最丰富的媒体资源,拥有强大的创作编制生产队伍,几十年树立起来的声誉、公信度和影响力。强大的资讯来源,节目资源是电视媒体的有利条件,也使网络媒体增加了服务功能,极大丰富了网络内容。网络超文本链接新闻既是网络新闻传播的最大优势,同时又由于其容量大信息流快速传播导致了信息泛滥现象:如用媚俗新闻提高点击率,导致假新闻的传播等。这也是长期以来关于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孰优孰劣争论的焦点之一,与电视的合作,无疑能趋利避害,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同时,结合电视资源,网络还可以开办延展性栏目。如东方卫视首次举办的全国性选秀活动――《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等引起网民的热烈反响,网友纷纷参与互动,新浪娱乐全面配合宣传,该栏目首场比赛全国平均收视率就高达2.2%。

媒体的竞争形势也迫切要求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牢牢抓住各自的媒体特点,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联合有助于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多媒体优势,克服电视传播的诸多缺陷。电视可以增加图、文的背景资料等信息,改变视频传播的单一性。电视媒体作为当代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强大的媒体,其文化趣味的市民化、娱乐化倾向比市民化平面媒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电视的播出框架陈旧,播什么受众接受什么,被动接受,选择性差。网络为单向传播的电视媒体提供了受众互动功能,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双向互动性。

在技术上讲,网络媒体无疑已经对传统电视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美国和欧洲,到2007年由有线电视公司和卫星公司提供的数字视频录像机(DVR)将进入三分之一的家庭用户,DVR设备将给用户类似于其在互联网上的体验和选择――用户可以随时观看节目。网民在家中仅凭一根网线收遍世界上所有电视节目的时代正在到来。aBC的视频新闻节目,其近景(如人的面部镜头)清晰得令人难以置信。以其高超的视频压缩技术和强大的硬件(视频服务器)支持,实现了视频流对带宽的最低要求,在网速极慢的情况下,仍能保障其网上观看的稳定性。在技术层面上讲,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共赢发展成为可能。

网络传播优势篇8

[论文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传播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它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载体,网络传播信息更加自由,便捷,快速,成本也更为低廉,从当前网络信息传播的现状展开分析,对网络传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探讨。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的诞生,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媒介易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局限性,网络信息传播以一种超常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对网络信息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一、网络传播

了解网络传播之前,我们需要对传播进行科学的定义。郭庆光教授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网络传播就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它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和总结,我们倾向于这样定义网络传播: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①全球性,网络传播的全球性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低廉的网络运行成本为网络传播的全球性提供了软硬件保障;网络操作的简便化和大量网民的存在又为网络信息浏览提供了人才支持;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相对于其它媒介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网络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信息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实时的、畅通的交流。③超文本链接方式。这是网络传播的独有特征,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是以网络地址的形式存在,进行信息传播和接受就是反复切换不同的超文本链接。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实现了传播手段的创新。

二、网络信息传播现状分析

网络自诞生以来便被迅速地运用于信息传播,网络传播媒介的诞生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媒介,当前网络传播媒介体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分析

网络媒介相对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而言,其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即时性(网上进行信息不需要烦琐的制作程序,简单、运行快速,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即时性)、便捷性(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技术,不需要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只需要一台运行正常的电脑和联通的网线)、低成本性(网络传播的低成本性是由于其对设备、技术的要求简单)、高参与性(网络传播的高参与性是与便捷性、低成本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互动性(高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一大特征,网络传播转变了信息接受主体的被动地位,使其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可以在网络的信息库里任意索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传播媒介的这些优势使得网络媒介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主流媒介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二)网络传播的不足分析

事物总是辨证的,网络传播也不例外。网络传播在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加以克服。

1.加强信息管理,营造和谐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传播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而言具有便捷性、即时性、低成本性、高参与性和高互动性的特征,这同时会导致网络传播监管的复杂性。事实上,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实现的网络传播目前日益表现出其监管的难度。当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如诈骗信息等等)、违法信息(如黄、赌、毒信息和其他法律、法规进行的信息等)这些信息的存在一方面破坏了和谐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给网络用户造成了不便,另一方面,对信息接受着传递不良信息,危害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严厉打击网上黄赌毒信息就是网络监管难的反映。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力度,加快制订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监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严厉打击不良网上信息传播行为。

2.加强网络技术安全保护研究,提高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要求。当前由于大量黑客、计算机病毒等的存在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不强。信息者的信息可能会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丢失,甚至被篡改,从而难以实现信息的初始目的;源信息和保存下来的信息储存在电脑中也可能会由于木马、病毒、黑客的攻击而造成损坏无法使用。因而必须加强电脑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提高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在网络安全保障中的性能。

网络媒体目前由于其良好的应用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存在的不足,我们相信将会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而被克服。

参考文献:

[1]毕耕著,《网络传播学新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杂志社2004年.

[3]程洁,张健著,《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王军编著,《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6年.

网络传播优势篇9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宣传中的整合运用

所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整合,即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产业共融,从而获得更好地社会效益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媒体的整合运行,能较好地发挥传统媒体环境中宣传活动和网络媒体环境中宣传活动的优势和特长,也就能更好的消弥各自媒体宣传活动的劣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宣传能力和宣传效果。

媒体整合宣传的必然性在于:

一、媒体整合是一种主体自觉行为,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在一定时期内所采取的一种联合传播活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合,互相利用各自的优点,为两种媒体增强了各自的竞争力,达到了“双赢”的状态。因此,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也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媒体的宣传能力。

二、人类对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共生有了坚实的基础。综观媒体的发展历史,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无不伴随着人类对信息量需求的增长。同样,网络媒体的繁荣发展也是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信息爆炸”,人们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媒体满足不了这种强大需求的情况下得以壮大起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的苛刻要求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更大了。

三、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尤其是在舆论宣传和引导等新闻业务方面尚存在许多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在这方面,传统媒体的成功经验可以给予网络媒体许多启发。正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业务上的互相促进,使得它们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宣传的成功运行形式

一、报纸与网络的整合宣传是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传播技术影响下的内容产业发展趋势,拓展行业内涵和外延,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发展数字化内容产品,开拓增值服务业务,重组运营方式和业务流程,调整产业结构,扩展受众范围,改变传播形态,延续报刊作为主流媒体的竞争优势,把网络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转化为传媒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创造出更多的细分市场和赢利模式,推动我国传媒业产业升级和发展壮大。[1]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发展报业网站,使宣传为生活服务,经过电子版、超链接、多媒体几个发展阶段,报业网站已经成为传统报纸和网络融合的最佳选择。报业网站也已经不再是纯新闻的网站,而成为具有多种宣传功能的综合性的网站。西方一些媒体网站定位在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由以新闻传播为主转向提供公用信息服务,走上了门户网站的道路。如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骑士里德集团的网站过去是以新闻为主导内容,而目前已完成了向公用信息为主导的转变,为读者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从报、网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媒体的报纸只有逐步与网络融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尽管这种融合是渐进的、艰难的,比如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运行机制问题、人才问题等都影响着报、网融合及宣传事业的发展,但坚决走与网络融合之路,是网络时代报纸生存与发展无法回避的选择,也是传统媒体新闻宣传绩效的必由之路。

二、电视与网络的整合宣传是电视面临网络时代环境下谋求发展突破的重要战略选择。尼葛洛庞帝[2]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向我们生动而形象地解释互动电视,他说:“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待,6点钟晚间新闻不仅能在你需要的时候传送给你,而且能专门为你编辑,并且让你随意获取。如果你想晚上8点17分收看汉弗莱・鲍嘉的老电影,电话公司通过双绞线,就可以提供你想要的节目。最终当你观赏棒球比赛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从球场观众席中的任何位置甚至从棒球抛出的角度来欣赏”。随意性、互动性、多媒体性打破了传统电视“点对面”的新闻宣传方式,实现了点对点的非线性新闻宣传。一方面,电视媒体已建成和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解决现有互联网带宽制约和信息传输速度受限的不足,并使网络与电视合二为一,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网络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电视媒体具有庞大的信息采集系统、经验丰富的信息专业人才、资源充裕的信息数据库,这些都在以内容为主的网络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媒体借助电视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具有价值的信息。另外,电视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如中央电视台,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和地位,网络媒体与这些机构的联合,就可以借助品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大量垃圾信息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三、广播与网络的整合宣传是广播顺应网络时展的重要选择。网络广播简单说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广播台,运行特定软件把数字化的广播信息节目传播出去,通过在计算机上安装和运行广播接收软件连接这些站点,就可方便地收听广播节目、阅读广播信息。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是一个开放性的传播系统。广播利用网络光纤通讯的高新数字化技术,高速度、高容量地进行信息宣传活动,不但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特点,而且还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扩大传播范围,使广播媒体宣传效果得到加强。相对于传统广播来说,网络广播是一种适时广播,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你播我听的固定传播模式,而是我播你选的自主需求选择模式,受众可以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宽带网络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的今天,网络广播实现相对容易,设备投资相对较少,具有先天的优势。

网络广播既有传统广播灵活生动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还拥有视听优于文字的接受信息方式上的优势。这使网络广播不再只满足于利用网络填补自身的固有缺憾,还借助网络的特殊功能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的其它强大功能,这有利于将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进而传统广播媒体针对不同受众的非个性化新闻宣传在网络传播中被个性化、分众化宣传所代替,宣传效果明显提高。

整合宣传后运行形式的变化,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既有的监督控制状况也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宣传中的整合运用,使宣传控制既不偏硬,也不偏软,在受众接受信息宣传自由度、舒适度最大的前提下,又有着适度的法律、制度做保障。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宣传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网络宣传的迅速性、大众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结合,增强宣传可读性和感染力,这是独自运作的媒体难以做到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宣传是一种快捷、全面、专业的实时宣传,能够很好地做到既有权威性,又有大众性,既贴近信息内容的宣传,又贴近广大受众的感知。

二是网络宣传巨大的信息流量与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结合,增强宣传的广泛性和信息量。事实是形成一定思想、支撑一定观点的基础,也是触发人们感情的酵母。信息的涵盖范围和可信程度是达到宣传效果的重要条件,容纳在宣传中的信息量不足,就不能引起受众对问题的足够了解和重视,也不能廓清重要事件和敏感问题的全貌。网络媒体以其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著称,常常一个事件不仅有其主体及背景的介绍,相关周边信息和扩展信息在网络上也非常容易找到。与此同时,结合传统媒体处理信息的专业性和公信力高的品牌资源优势,去除繁冗信息尤其是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消除公众在处理众多信息中的厌烦、焦躁和无所适从,使公众能在充分、全面的信息支持下对相关事件做出自己合理的判断。传统媒体在宣传内容上旗帜鲜明的引导和专业性、公信力,与网络媒体广泛和充足的宣传信息量,为宣传效果的取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网络宣传的交互性与传统媒体宣传的可控性结合,及时传递宣传效果的变化和反馈情况,增强宣传的即时性和宣传调控的准确性。受众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与宣传者和宣传信息的持续互动是受众表达对宣传活动或接受或反对的能动反映。网络宣传的交互性能够使宣传者及时、迅速的与受众沟通、了解宣传效果,结合传统媒体在宣传控制、宣传策略中的经验和优势,在宣传者既定的宣传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途径更通畅,使宣传的反馈、处理和宣传策略的调整更及时,增强了对宣传活动的控制力和出现情况后的应变力,摒除了网络宣传与传统媒体宣传各自的不足,真正在宣传工作中达到及时、准确、可控。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宣传这一全新的宣传形式,给大众媒体的宣传工作开创了一条崭新的运作模式和发展道路。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环境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宣传正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强大的宣传影响力,引领网络时代大众媒体宣传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p71

[2]钱伟刚:《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J],《新闻实践》,2000年第7-8期,p45

[3]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p4

[4]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p130

[5]李东东:《以创新精神迎接传媒业的美好未来》[J],《新闻战线》,2007年第3期,p9

网络传播优势篇10

关键词:传统广播;个人网络电台;优劣势;应对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逐渐地上升,网民的数量也在飞速的发展。相对于传统广播在时间、地点、收听设备上的局限性,人们更愿意接受个人网络电台的形式。个人广播电台借助广大网民的支持迅速地发展起来。这对传统的广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个人广播电台迅猛发展的势头,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1关于传统广播的概述

1.1传统广播的定义

传统广播是指利用无线、有限传输的广播形式,属于利用无线电技术传播信息的一种大众媒介,具有传播迅速、廉价、方便和移动收听的特征。在传统广播形式中,受众是广泛的社会群体,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扩散状态。

1.2传统广播的特点

传统广播是一个大众媒介组织,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广泛、受众状态是一对多等特点。传统广播传递的内容是由专业的媒介精英制作的,内容积极向上,乐观,对受众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的传播平台是一种基于“精英”对“大众”的权威平台。

1.3传统广播的优势

第一,传统广播中的内容都是经过节目制作人员严格的节目编排,相对于个人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来说,传统广播的节目质量是比较高的,它的受众群体比较大。

第二,传统广播中的节目主持人的素养高。传统广播中的电台主持人或者播音人员,普通话最低标准是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上,省级以上的电台播音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在一级甲等以上。播音时字正腔圆,颇受广大听众喜爱。

第三,传统广播一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具有很强的社会舆论作用与监督作用,广大听众对电台播出的新闻都很信服。传统广播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是较高的。

1.4传统广播的劣势

第一,传统广播电台的播出地点容易受到限制,在一些贫穷或者偏远的地区,老百姓是收听不到传统广播的,信息接收的渠道比较狭窄。同时,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上网,喜欢接收一些更加新鲜的东西,不再是传统广播的忠实拥护者,随着网络的普及,收听传统广播的人越来越少。

第二,传统广播容易受到时间上的限制。传统广播的播出时间一般是在黄金时间段,受众收听时仅仅局限于黄金时间的波段,对于非黄金时间段,一些传统广播是不予考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传统广播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传统广播媒体之间是具有明显界限的,例如地域上的界限、时间上的界限、文化上的界限。同时,传统媒体广播在形式上不能实现声音与文字的结合,拉大了听觉与视觉之间的距离,使得受众在收听节目时,不能亲身的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与受众心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远。

第四,受众在收听传统广播时,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时间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内容、节目时间段。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能形成自己的信息接收模式,不利于传统广播的发展。

第五,传统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效果低。广播具有信息稍纵即逝的特点,与受众互动的方法大多是传统的打电话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一个时间段内,主持人与听众沟通交流的机会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这也限制了传统广播的长远发展。

2关于个人网络电台的探讨

2.1个人网络电台的含义

所谓个人网络电台,也被称为网络电台,是指通过编码器将计算机里正在播放的视频或者音频数据转换成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下载的格式,网络用户只要登录网络电台的网页或者网站,就可以下载经过编码处理的音频或者视频信息,最后通过相关计算机软件将信息数据传输播放出去。

2.2个人网络电台的优势

第一,个人网络电台在发展中不受地点的限制。网络的覆盖面与传播面比传统广播更广,它不会受到信号发射器发射功率的限制影响,传播的空间更广。任何一个电台节目只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它的范围可以触及到地球上个个角落。受众在传统广播中不能收听到的节目,在网络上便可以自由地收听到。

第二,个人网络电台在发展中不受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受众可以随时地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即使自己当时没有时间收听节目或者忘了收听节目,都可以在网络上收听相关节目。

第三,个人网络电台突破了传统传播媒体之间的界限,受众可以同时进行声音与文字的收听,这进一步缩短了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个人网络电台的发展。

第四,个人网络电台的发展使得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信息接收的选择权。利用网络,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时间来选择合适自己的节目进行收听,形成属于自己的信息接收模式。

3传统广播应对个人网络电台的措施

3.1实现广播网络化

传统广播缺乏个人网络电台所具备的优势,已经很难适应快节奏生活的发展,因此要加快传统广播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广播网络化。传统广播要与现代先进的应用博客技术相结合,博客技术不仅可以搜集、制定网络化的内容与画面,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进行革新,最终间完整的节目传输到网络上去,这不仅提升受众的参与热情,也提高传统广播的收听率,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2改革与完善传统广播的内容

节目内容是节目能够长期生存的基础。一个节目没有符合大众口味的内容是得不到长久发展的。受众收听节目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与数据,这是决定一个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快速发展传统广播,就要将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功能与价值的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要促进传统广播的发展,可以将传统广播录制的节目内容在正常播出之前或者先前播出的节目放在网络媒体上进行播放,这样就极大方便听众的点播,有助于提高节目的点击率,增强受众对节目的认可度,增加传统广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打破传统广播时间与地点上的限制,扩大传统广播的播出时间与范围,节目不仅在黄金时间段进行播出,还要在非黄金时间段内进行播出,提高节目的拨出率,从而增加节目的受众群体,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促进传统广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