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媒体的传播十篇网络媒体的传播十篇

网络媒体的传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24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1

公众利益就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结构,是一个抽象概念。两年前的一个著名的事件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种利益结构,2004年,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在这个事件中,涉及到以下的利益主体:媒体、公众、马加爵和他的家人、受害者和他的家人等。这几个不同的利益主体构成了一个多重结构的利益矛盾关系。即是在同一个利益主体那里甚至也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

媒体要维护“公众的知情权”。而公众本身构成了一个相互冲突着的利益主体。一方面公众希望知道、了解事件的背景及相关的反映,这是公众知情的利益诉求,但另方面公众又不想受事件的负面影响,这种矛盾的利益诉求使媒体在道德的选择上陷入困惑:如果太多地考虑对公众的负面影响,那么很多报道将被取消,公众在知情方面的一些利益和媒体本身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而在目前的受众条件下,这种损害并不会因为媒体坚持维护了社会责任而得到补偿,而如果根据公众的需要安排报道,一些事件所传达的信息又会给公众造成负面影响,危害公众其他方面的利益。

公众利益和他们的利益之间的冲突如何调和?媒体在作出道德选择时应该遵从谁的利益?人们习惯上所认为的牺牲少数人利益来维护大多数人利益在这里有效吗?这样的冲突使得媒体在做出正确的选择方面,陷入困难。问题是我们没有可供遵循的路线和模式,但我们仍然可以寻找不同事件中共同的因素,来确定规则寻找各种利益的平衡点。

要寻找新闻传播道德平衡和规范,首当其冲地是要考虑并建立评判相关利益的价值体系。如果媒体乃至整个社会能够根深蒂固地认为马加爵无辜的家人享有完整的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没有人可以随便侵犯这些权利,那么报道或许就会有许多改变,并不会引起公众的反对。同样的,如果认识到,媒体审判对观众预测事件结局方面的满足与对法治精神的侵犯相比较而言,是较为次要的,那么在做出报道时媒体的道德选择就不会那么困难。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2

《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类型和特点》陆地、高菲《声屏世界》1/2009

网络媒体是目前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新兴媒体。在这个平台上,文字、数据、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信息都可以自由地、双向地传播。正因此,网络媒体也成了强制性传播的“理想”场所。根据CnniC的调查,2006年网民对于互联网最反感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病毒、网络恶意软件、网络广告、网络垃圾邮件等。由此可以看出,

网民们最反感的网络内容,多数属于强制性传播的范畴。

网络广告

顾名思义,网络广告就是指在网络媒体上的以网民为传播对象的广告。网络广告的种类很多,如固定位置广告、按钮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等。由于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网民数量规模庞大(CnniC2008年6月底的数据超过2.53亿),网络广告额也增长惊人。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iResearch)的《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显示的数据,200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106.1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相比增长75%。

网络广告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除了广告主自身观念的转变外,还由于网络广告具有传统媒体广告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如:网络广告的传播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广告的受众是最年轻、最具活力、受教育程度最高、购买力最强的群体,网络广告的传播对象明确,网络广告因为载体基本上是图、文、声、像的多媒体、超文本、可链接格式的文件,网络广告便于广告客商正确评估广告效果,网络广告便于信息互动传播,网络广告可以随时更改、更新广告内容,网络广告可以即时监测广告效果,及时调整广告策略。

根据调查和访谈,网民们最反感的具有强制性传播特点网络广告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跳出式广告。很多受访者反映这是网络广告中最令人生厌的一种。这种广告形式在综合性门户网站最为常见。网民在打开网站首页时,该类广告就自动跳出,把显示器屏幕塞得满满当当,只有关闭广告才能继续正常浏览网页。这种网络广告传播模式某种程度上是传统媒体广告的网络化。

漂浮式广告。漂浮式广告就像幽灵一般在网页上游荡,有的是沿着设计好的路线漂浮,有的则像苍蝇一般随意乱飞,还有的被置于账号登陆的入口,必须点击广告才可以使之关闭。不管是设计好路线的还是闲庭信步的飘浮式广告,都会强行分散网民的注意力,耽误网民的时间,影响正常阅读。

垃圾邮件广告。关于垃圾邮件广告的含义,我国原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颁布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未经接收者明确同意而向其发送的包含商业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没有在邮件标题前面标注“广告”或英文“aD”字样,以便于接收者区分鉴别的广告邮件;接收者之前同意,但一段时间后表示拒绝继续接收,之后发送者继续向其发送的广告邮件。

不能说所有的商业广告电子邮件都是垃圾,但是对于大多数邮箱空间有限的网民来说,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垃圾,而且,因为这种电子邮件广告是不请自来、强制传播的,所以更加令人反感,因而反对垃圾邮件广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强制性网络广告的出现和泛滥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网络媒体基本沿袭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靠获取受众的眼球和注意力来吸引广告收入。于是,比较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跳出式广告和漂浮式广告就成为网络媒体主要的广告形式。二是制作和传播网络广告的成本与传统广告相比较为低廉。借助于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等软件和Java语言技术,制作跳出式广告和漂浮式广告并不复杂。利用邮件广告传播成本就更为低廉了,几十元就可以购买几十万个电子邮件地址,利用邮件群发技术软件一天就可以发送完毕。

网络广告虽然有强制性的一面,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完全取消它。网络既然是媒体,就应当像其他任何媒体一样享有广告的权利。问题是如何尽量减少强制性广告的危害性,即减少网络广告对网民的干扰和侵犯,增加强制性广告的合法性、公益性、艺术性。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优化广告形式和尊重网民的主观愿望和特殊要求两个方面着手。优化广告形式从技术上来说完全可以实现,比如,对于跳出式广告,不一定非得在打开网站首页的同时跳出,而是可以选择在网民浏览网页的间隙打开。另外,广告主选择广告位置也要有针对性,不能因为首页的广告效果好就一拥而上,而是应该选择与产品、受众更吻合的专业频道。对于漂浮式广告,应该分析网民的浏览习惯和浏览顺序,确保设计的漂移路线与浏览路线不相冲突。至于增加网络广告的合法性和公益性以及艺术性,更有必要,也完全能够做到或做得比现在更好。比如,可以采取网络广告许可营销的形式。一些网络广告可以在色彩、文案、悬念等技巧方面多下工夫,甚至可以用游戏广告和flash的形式,增强广告自身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从而吸引网民主动去点击广告,而非迫使网民接受。

恶意软件

恶意软件(maliciousSoftware,可以简称malware)也叫恶意代码(maliciousCode)或流氓软件。2006年11月2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公布了最终版本的“恶意软件”的定义,即恶意软件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但不包含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机病毒。

近年来,恶意软件在互联网络上肆意为虐,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卡巴斯基实验室②的分析师指出:2007年互联网上传播的有记载的新型恶意程序(包括病毒、蠕虫、木马)数目达2227415个,同2006年相比攀升了四倍,恶意软件总数量达到354GB。专家预测到2008年底,恶意程序数量的增长将不只是四倍,而是十倍,增加量将高达2000万。除了数量上激增以外,恶意程序的“质量”也在改进,它们正往新型化和复杂化发展,在传播中也展示出了更强的破坏性和更加多样的传播方式。据了解,2007年卡巴斯基实验室病毒库新增病毒特征码25万个(在技术上,很多同一系列或类型的恶意程序可以用同一特征码来表达)。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增至100万个。如何有效抵御数量激增的信息安全威胁问题,一些杀毒软件公司已经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③

按照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划分,我国的“恶意软件”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广告软件。指未经用户允许,下载并安装或与其他软件捆绑并通过弹出式广告或以其他形式进行商业广告宣传的程序。用户安装了此类软件后会一直弹出带有广告内容的窗口,干扰用户正常使用电脑。还有一些软件安装后会在ie浏览器的工具栏位置添加与该软件功能不相干的网页链接图标,一般用户很难清除。

间谍软件。指一种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用户电脑上安装后门程序的软件。一些间谍软件能够使用户的计算机“死机”,然后推销能够修正该问题的软件。一些由电子邮件型病毒传播的间谍软件甚至能够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和其它机密资料。

行为记录软件。指未经用户许可而窃取、分析用户的隐私数据,记录用户使用网络习惯的软件。一些软件会在后台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站并加以分析,根据用户访问过的网站判断用户的爱好,然后根据用户的爱好弹出不同的广告程序。例如,被许多网站使用的Cookie,可以让第三者记录用户的行为。入侵者通常会把追踪Cookie与网页臭虫一起结合使用。

恶意共享软件。指采用不正当的捆绑或不透明的方式强制安装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并且利用一些病毒常用的技术手段使软件很难被卸载,或采用一些非法手段强制用户购买免费、共享软件。

自动拨号软件。指一种可以不经用户允许而自动拨叫设定的电话号码的软件。这类程序通常会拨打长途或声讯电话,给用户带来高额的电话费。

浏览器劫持。指一种通过DLL插件、BHo、winsock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的恶意程序。

搜索引擎劫持。指未经用户授权,自动修改第三方搜索引擎结果的软件。这类软件程序通常会在第三方搜索引擎的结果中添加自己的广告或加入网站链接获取流量等。

网络钓鱼。指攻击者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web站点来进行诈骗活动的行为。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财务数据,如信用卡号、账户和口令、社保编号等内容。诈骗者通常会将自己伪装成知名银行、在线零售商和信用卡公司等可信的品牌以假乱真。

如果细分的话,远程访问特洛伊Rat(一种安装在受害者电脑上实现非授权的网络访问程序,比如netBus和SubSeven等)、Zombies程序(一种可以利用网络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将自动攻击脚本安装到多台主机上并进行攻击的程序)、口令破解程序、网络嗅探程序、网络漏洞扫描程序、键盘记录程序、p2p(peer-to-peer)系统的一些程序(可以通过Http或者其他公共端口穿透防火墙)、逻辑炸弹和时间炸弹(以破坏数据和应用程序为目的的程序)等都属于恶意软件的范畴。

恶意软件虽然五花八门,但是总体上来说有明显的共同的特征。一是强制安装,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就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软件的行为。二是难以卸载,指未提供通用的卸载方式,或在不受其他软件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卸载后仍然有活动程序的行为。三是浏览器劫持,指未经用户许可,修改用户浏览器或其他相关设置,迫使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或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上网的行为。四是广告弹出,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利用安装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的软件弹出广告的行为。五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六是恶意卸载,指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或误导、欺骗用户卸载其他软件的行为。七是恶意捆绑,指在软件中捆绑已被认定为恶意软件的行为。八是侵害用户软件安装、使用和卸载知情权、选择权的其他恶意行为。也就是说,恶意软件是恶意的程序代码,具备强制性传播的一切特征或要素,不但严重违背网民的意愿,而且严重侵犯了网民的选择权、隐私权和财产权。

恶意软件的传播可以使用一个或同时使用多种途径。

可移动媒介。恶意软件最初的最常用的传播途径是传输文件的软盘,然后移动到网络。目前已经找到新的可移动的承载媒介,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和火线。可移动媒介的传染或感染速度并不像基于网络的恶意软件那样快,但安全威胁始终存在,而且难以完全消除,因为系统之间总是需要进行某些数据交换。

网络共享。一旦为计算机提供了通过网络彼此直接连接的机制,就会为恶意软件提供另一个传播途径,而该传播途径具有的潜力远远超出可移动媒介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能力。由于在网络共享上实现的安全性级别很低,因此会产生这样一种环境,其中恶意软件可以复制到大量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使用可移动媒介的手动传播方式。

网络扫描。恶意软件的编写者使用特定的网络端口将有关数据包发送到许多ip地址,在地毯式扫描或者定向扫描的过程中查找容易入侵的计算机。

对等(p2p)网络。要实现p2p文件传输,用户必须先安装p2p应用程序的客户端组件,而该应用程序将使用一个可以通过组织防火墙的网络端口,并直接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这些应用程序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获取,恶意软件的编写者可以直接使用它们提供的传输机制,将受感染的文件传播到客户端硬盘上。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已成为许多恶意软件攻击所选择的最有效的传播途径。使用这种传播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诱骗用户打开电子邮件附件,短时间内传播数十万人,同时又不留痕迹,难以追查。

负载。一旦恶意软件通过传输到达了宿主计算机,它通常会执行一个被称为“负载”的操作。“负载”有许多表现形式或路径,常见的包括:

后门――允许对计算机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它可能提供完全访问权限,但也可能仅限于某些访问权限,例如,通过计算机上的某个端口启用文件传输协议(Ftp)访问。如果攻击可以启用telnet,黑客则可以将已感染计算机用作telnet,攻击在其他计算机上的临时区域。如2008年11月初在网络上传播的“Ceckno后门变种ta”病毒运行后,会在C:\winDowS目录下新建病毒程序,病毒会修改注册表启动项,实现开机自动启动,然后记录用户键盘输入并发送给黑客,窃取用户邮箱账号、网上银行密码、网络游戏密码等。最令人不安的是,病毒运行后使用户的电脑被黑客控制,黑客可以在远程遥控用户电脑实现上传病毒或者下载电脑中的重要资料,使用户电脑安全和利益受到更大的威胁。后门有时也称为“远程访问特洛伊”。

数据损坏或删除――最具破坏性的负载类型。它可以让用户计算机上的信息变得无用。恶意软件编写者可以将负载设计为快速执行,也可以将负载以特洛伊木马的形式在本地系统上潜伏一段时间,伺机发作。

信息窃取――特别令人担心的旨在窃取信息的恶意软件负载类型。如果负载会损害宿主计算机的安全,它还能提供一种将信息传回恶意软件作恶者的机制。这种情况可以多种形式发生。例如,自动进行传输,从而使恶意软件可以很容易地获取本地文件或信息;追踪、记录获取用户所按的键盘信息,以便获取用户名和密码。另一种机制是在本地宿主上提供一种环境,使攻击者可以远程控制该宿主,或直接获取对系统上文件的访问权限。

拒绝服务(DoS)――可以传递的最简单的负载类型。DoS攻击是由攻击者发起的一种计算机化的袭击,它使网络服务超负荷或停止网络服务,如web服务器或文件服务器。DoS攻击的唯一目的是使特定服务在一段时间内不可用。拒绝服务的类型中有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这种类型的攻击极难进行防护,因为应为此类攻击负责的宿主实际上其自身已成为不知情的受害者。DDoS攻击通常由bots(执行重复任务的程序)执行。黑客可以使用bots通过一定的通道(如RC)来控制“受害”的计算机。一旦这些计算机处于黑客的控制之中,它们就会成为“僵尸进程”,并会在接到攻击者的命令之后影响目标,而计算机的所有者对此毫无察觉。

恶意软件虽然为害甚广,网民们深恶痛绝,人人喊打,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却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相反,在传播上呈现了新的特点:

种类更难界定。恶意软件的传播并非单纯依赖软件的漏洞或者社会工程中的某一种,而可能是它们的混合。比如蠕虫产生寄生的文件病毒、特洛伊程序、口令窃取程序、后门程序等,都使得蠕虫、病毒和特洛伊的区分更加困难。

多平台兼容。一些恶意软件对不兼容的平台都能有作用。如来自windows的蠕虫可以利用apache的漏洞,而Linux蠕虫会派生exe格式的特洛伊。

使用销售技术。为了引起受害者的兴趣,一些恶意软件使用某种销售技术,以便让受害者进一步对恶意软件进行操作,并且使用网络探测、电子邮件脚本嵌入和其它不使用附件的技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候,恶意软件会化装成安全数据类型,欺骗客户软件执行不适当的代码。有的恶意软件制造者还会将一些有名的攻击方法与新的漏洞结合起来,又制造出新一代的恶意软件。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恶意软件的许多类型、表现和后果实际上是一种“反传播”行为。如间谍软件、网络钓鱼和“负载”等。“反传播”的含义不是反对传播或者反向传播。如果说传播是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目标或用户的行为,而“反传播”则是在违背用户意愿或者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一定的技术或者软件,从特定的目标或用户那里窃取信息的行为。表面上看,传播和反传播都是信息的扩散活动,但是,两者的差异甚大,结果也大不相同。

第一是主体不同。传播的主体主要是合法的机构,“反传播”的主体往往是个人,或者是从事不合法行为的合法机构。

第二是目的不同。传播是一种信息的“给予”,即向目标受众或者用户传递、扩散信息;“反传播”则是信息的获取,即从目标受众或者用户那里获取信息,而且大部分是窃取或者豪夺。

第三是效用不同。传播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内容上的问题,但从结果来看总体上对社会利大于弊;“反传播”过程中也会偶尔出现一些有益的行为或者结果,但是总体上对社会弊大于利,或者只对“反传播”的主体即少数个人有利,无论是手段还是结果,都是一种反文明行为。

第四是适用媒体不同。传播现象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同时存在,“反传播”现象一般只存在于新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领域。

从理论和逻辑上说,如果说在传播行为当中存在一种“强制性传播”的行为或者现象的话,那么,“反传播”行为当中也一定存在一种“强制性反传播”的行为或者现象。这或许是传播和“反传播”两种行为的最大共同点。当然,无论是“强制性传播”,还是“反传播”抑或“强制性反传播”,本质上都是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只是“传播”的结果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不同而已。研究人类的“反传播”或者“强制性反传播”行为对研究人类的传播或者强制性传播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勃兴,使得人类的传播活动和反传播活动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虽然是前者,也许后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甚至更重要的意义。假以时日,也许我们对“反传播”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与认识会更加系统、深入。(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电视台)

本文责编:陈道生

注释:

①图表来自艾瑞《2007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3

关键词:网络媒体武术传播

1.前言

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网络俨然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同时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体育事业中,从体育决策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锻炼到体育新闻与宣传、体育科技、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都离不开网络。[1]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术运动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对武术运动进行推广。

2.网络媒体与体育传播

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2]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是:不受播出时间、版面限制的信息资源。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交流功能,包括个人交流、团体交流等;交互性,使受众个人达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这种交互性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录音带等媒体所不能比拟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得到飞速发展,体育信息也成为许多网站的重要传播内容。国际体育界和信息界对此反应迅速,而网络媒体的开发利用也给信息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1995年国际奥委会在因特网上设立自己的网址,并在2004年成功地建立了外联网,从而使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能够直接获得国际奥委会的信息。[3]此外,各单项组织协会、各国体育组织、各种大型运动会包括奥运会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主页,世界各国的体育爱好者可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媒体对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3.网络媒体与武术

3.1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运动信息的传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一种管理的依据都将是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及时收集、掌握信息和数据是未来必不可少的方法。由于体育数据是动态的,所以,只有依靠网络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收集。据统计,到2007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62亿,仅次于美国的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7%,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4]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并且继续以极其飞快的速度增长。

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是大趋势,通过努力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武术在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不能总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传播。网络传播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为武术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武术的传播与宣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必须有一个面向并且适合广大群众的传播工具,而网络传播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使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3.2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文化的交流

网络媒介是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诸多中国古典哲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民俗学等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反映和体现。武术作为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与西方体育文化主张的征服自然是一种互补。武术的独特之处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关注,并且把它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互联网通过大量对武术信息的报道,通过武术事件、重大比赛、武林人物,在公众中树立中国武术意识,从而对武术的含义作出全面的诠释,使武术文化得到繁荣和发展。网络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并且在冲突和融合中实现文化传播,这个过程也是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

3.3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产业化发展

体育产业是网络时代的朝阳产业,它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网络时代,由于电子商务在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必然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迄今为止,伴随着网络传播自身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它不仅相对独立,而且渗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这种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使武术产业的运营获得载体和依托。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他们的需求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产品开发,他们通过网络获得商品的广泛信息,并通过比较进行选择消费。消费者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喜爱的武术用品。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传播对武术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4网络媒体有助于进行武术科学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是体育领域的知识创造和探索,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收集,文献的收集可以在网上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在网上消息,得到同行的交流并解决问题。一些武术网站,如中国武术协会、东亚体育史研究协会等,就在网上刊登武术学会研讨会的征稿通知,并开设网上论坛,大大扩大了学术研讨会宣传的范围,增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对武术的认识和交流,并普及武术史学的研究成果。[5]为了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我国武术信息工作者必须为大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有价值的武术信息,而其他武术工作者应善于将获取的各种武术信息资源加工整合、去粗取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

4.结语

武术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现代体育需要开放、沟通与交流,这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无疑给武术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熊斗寅.网络时代与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1,(3):1-7.

[2]诗兰.国际新闻界.2000,(6):49.

[3]王慧琳,阎伟.体育传播学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9.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4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把纸媒介的传统报纸、电波媒介的广播、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互联网囊括了传统媒体的一切表现形态,同时又具备了许多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特点,因此,被称为“第四大传媒”。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是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过,因特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因特网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重要功能。因此,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

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政治、地域经济、地域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互联网上信息的极大丰富、迅速及时、无边无际、交互往来、多媒体等特点对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形成了极大的挑战。这一新的传播媒体正以无可想象的空间使传播领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

一、对传统媒体采访手段的冲击

目前,新闻记者采访的主要手段是面对面的访谈和电话采访,网上采访(如电子邮件等)还只是辅助手段。据调查,使用频率最高的采访手段是面对面采访(61%),其次是电话(22%),电子邮件目前仅名列第三(13%)。但是调查也表明,在过去两三年里,将电子邮件作为采访渠道的人数有了急剧的增长。可以肯定,在网络上的视频技术、数字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新闻记者通过网络对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网络采访(即电子邮件书面采访、视频面对面采访等)最终将成为媒介工作者日常新闻报道的主要采访手段。这种采访手段将大大扩展新闻记者的采访范围,大大减少采访所需的时间、人力和费用,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

二、对传统媒体新闻写作方式的冲击

在电脑文字处理系统、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等新技术、新媒介的广泛普及和冲击下,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写作方式、特别是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写作方式将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文字新闻写作方式为主将逐步转变为以多媒体新闻写作方式为主。

迄今为止,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新闻报道与写作方式是以文字为主。文字这种符号形式在信息沟通中的特点,一是字面上具有表意的相对确定性;二是字里行间又能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或解释余地。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文字报道同广插报道、电视报道相比,又有很多弱点,一是不如声音、电视报道生动、形象;二是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如图像报道立体。单一的文字写作报道方式迫使记者在报道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要做线性的描述及抽象的概括、主观的形容,这就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难免与客观真实有差距。这是在新闻传播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形式界限分明的条件下难免出现的弊端。

多媒体和超文本技术给印刷媒介“避短”带来了机会。在网络和多媒体的条件下,随着各种智能、易用软件的不断推出,报纸记者除了可以用文字来进行新闻报道与写作外,对于声音、图画、照片乃至三维动画、影像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的使用也越来越容易。记者可以通过超文本结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既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又全方位地、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

三、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方式的冲击

电脑网络编辑系统主要是靠媒介的内部网络来实现的。记者、编辑和媒介内部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电脑相互联网,使得编辑工作变得无纸化、高效化、高质化。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无论是报纸等印刷媒介还是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都以线性编辑为主。所谓线性编辑方式,是指记者和编辑对所采集的大量新闻素材(分别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进行整理,从中选出新闻报道所需要并能容纳的片断,按先后顺序组合成新闻成品的工作方式。传统的线性新闻编辑方式同传统的线性新闻写作、报道方式一样,受到印刷术和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的限制,使得编辑过程十分复杂,新闻成品中的任何一次内容改动,都可能引起全部内容的线性重组;新闻成品的容量受到线性结构的严重限制;模拟信号的多次复制和长期保存都会不断降低信息传播的质量。以数字式多媒体编辑设备和技术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编辑方式和观念,它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子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文字报道、广播报道或影视报道等),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事件现场、中央台与地方台之间的实时沟通和编辑,可以无限复制和长期保存新闻信息而同时保证信息传播的质量。

四、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冲击

第四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单向传播是传统媒体传播的特点,传播者制作信息,受众通过媒体被动地接受信息。由于这一特点,传媒本身很难及时、全面、有效地了解受众的反馈信息,传播效果较难把握。媒体进入互联网络后,这种单纯的传―受关系发生了变化,它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单向传播及有限的双向交流(所谓“有限”,是指:同步性的双向交流,只限于广播的某些时段――听众可以将电话打进直播室与主持人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电视媒体的某些栏目和报纸媒体的某些版面,提供一定的时段和空间进行双向交流,但都是有时间距离的)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者,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在网络上新闻或信息,受众也可以及时地向媒体反馈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就某一话题大家开展讨论,发表观点。这不仅仅是双向交流,而且是多向的互相交流新闻信息。

五、对传统媒介中“守门人”地位的冲击

传统媒体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报道的份量是重还是轻,哪些详细报道哪些简要介绍以及报道的分寸等,都可以由“守门人”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来把握。由于舆论导向和正面报道为主的需要,媒体往往是“舆论一律”的总体格局。“守门人”由于长期以“大众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作为职业的传播机构,它较常人更具有接近信息源的特权。“守门人”一般掌握着新闻媒体,哪些信息可以传播,哪些信息不予传播,哪些信息应该少报或缓报,这都要根据“守门人”自身的新闻价值观、自身的利益、社会的制约力量等来决定。由于经过“守门人”的过滤,受众得到的信息往往已不是“原汁原味”了。在我国媒体高度集中、信息渠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守门人”的作用尤为明显。这些特点面对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冲击。互联网络是一张互相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络,在这张互通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传播呈多向性、发散式,整个网络很难受政府部门控制,是个高度开放的空间,人们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地自由调阅网上的信息,在网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以往“守门人”所具有的一些特权如接近信息源的特权、“过滤”信息的特权、垄断信息的特权等将不复存在。在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上,人为设置障碍阻止人们获得他们想获得的信息已变得不可能,任何一位用户,都可以轻易饶开某个节点,从另外的节点到达想要到达的站点。以往线形的传播方式及信息的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不是一般做人能所为,因而“守门人”容易形成信息垄断,而在网络传播中,传者和受者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网络用户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而且可以自由信息。总之,面对互联网络,传统意义上的“守门人”的特权和地位正面临崩溃。

六、网络媒体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从而对传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冲击

一是新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二是传播、接收、储存、检索都极其便捷。

三是传播模式的小众化。除极少网站人流如潮外,网民们更多时间停留在志趣相投但访者不多的各类个性化网站上,众多网站分流了人群,在整体上形成小众化传播。小众化的媒体网站通过联合或被极少数大型综合性网站收购而成为其组件来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四是信息容量的广容性。广容性是指第四媒体信息的容量几乎不受限制。

综上所述,新生的第四媒体与传统的三大媒体形成激烈竞争的格局,势在必然。然而,竞争的实质是争夺受传者。无论哪一种媒体,都离不开支撑它的受众。从这点上说,受众是新闻媒体的“衣食父母”。存在着受传者,且受传者乐于接受传者所传的信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内容才能显示和实现其价值。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5

关键词:网络自制剧;社交媒体;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198-01

一、网络自制剧的发展现状

2014年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元年,大量各种各样题材的网络自制剧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2015年,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进入了高潮阶段。《盗墓笔记》《无心法师》《灵魂摆渡》等网络自制剧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同时,在2016年伊始,一部《太子妃升职记》凭借其超高的人气和话题吸引了观众的视线。目前看来,网络自制剧已经渐渐进入更多观众的视野。

二、网络自制剧兴起的原因

(一)网络视频平台在电视剧生态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2015年迎来了网络自制剧的发展的新机遇。“一剧两星”的落地实施给互联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有限,而且电视剧的版权费也越来越高,制作方就会寻求新的低成本、低门槛的播放渠道,这样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在电视剧生态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此外,受众渐渐养成通过移动终端来收看影视剧的习惯也使视频网站逐渐成长为能和卫视平起平坐的电视剧重要播出渠道。网络播放量更与收视率一起共同组成了全新的电视剧市场评价体系。这样的行业状况下,网络视频播放平台的“上位”就给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网络自制剧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满足受众需求

从目前热播的网络自制剧的题材和制作形式来看,网络自制剧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强明星阵容+精良制作+传统剧集长度”,如《他来了,请闭眼》《盗墓笔记》等;第二类是“强明星阵容+低成本制作+短剧集长度”,如《屌丝男士》《暗黑者》等;第三类是“非明星高颜值阵容+低成本制作+短剧集长度”,如《太子妃升职记》《上瘾》等。在题材上这些网络自制剧都以搞笑、惊悚、悬疑、同性恋等题材吸引受众,能够引起观众对这些自制剧的吐槽和广泛的讨论;在形式上,利用明星效应和演员的高颜值来提高收视率,采用观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短剧集的特点来获得观众的青睐。

三、网络自制剧的传播平台多样化,社交媒体为主阵地

网络自制剧的传播平台基本上组建了一个“视频网站+微信+微博”的多平台矩阵化的传播模式。网络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是由乐视网出品,首播平台也是乐视网。在微信上,粉丝可以关注“太子妃升职记”的微信,了解《太子妃升职记》的台前与幕后。在微博上“#太子妃升职记#”这个话题不仅会推介剧集的相关动态,同时与受众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扩大了该剧的关注度和知名度。由此可见,社交媒体成为它们传播的主阵地。

四、网络自制剧在社交媒体的传播策略

由于社交媒体具有信息碎片化、裂变病毒式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受众群体年轻化等特点,它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网络自制剧进行宣传和造势的天然平台。而网络自制剧要想在社交媒体中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内容题材要新颖独特,能够制造话题

在社交媒体传播信息激烈的角逐中,内容是关键。从网络自制剧的内容题材来看,目前热播的网络自制剧的内容呈现出满足观众恐惧、好奇、审丑等心理诉求的趋势。《太子妃升职记》、《上瘾》这些网络自制剧之所以能够在社交媒体平台引爆的原因是其题材新颖、话题性足够强,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网络自制剧的内容创作应该着眼于顾客的需求,在品牌定位中强调品牌的特点,使产品更加个性化。否则,同质化泛滥的网络自制剧作品只能被淹没在社交媒体的庞杂信息中。

(二)在社交网站与受众频繁交流互动

如今,网络自制剧在社交平台上的点击率和引爆率高的原因除了视频网站和制作方的卖力宣传外,还与制作方和剧组演员在社交网站与受众的频繁互动密不可分。宣传方需要加强与观众的深度互动,除了利用大数据对受众进行分析之外,视频网站要善于利用新兴技术,紧跟互联网热点,以达到与受众良好的互动效果。

(三)相关演员新闻的适当炒作和舆论领袖的引导

在最近热播的网络自制剧的传播与营销过程中,关于网络自制剧演员的新闻炒作也是推动网络自制剧传播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例如,在《太子妃升职记》热播期间就不断有关于男主角的绯闻传出;在《上瘾》网剧中,其关于主演的曝料和新闻也在微博赢得了受众对其的持续关注。此外,传播推手即舆论领袖的引导也是传播中的关键点。业内人士的推广和支持以及专业人士的评价等这些手段都可以为剧集的宣传加分。在《太子妃升职记》热播时就有很多业内人士的点评和明星的参与。

(四)利用红包、代金劵等手段进行宣传

此外,随着微信红包、支付宝的大热,红包、代金劵等手段也为了网络自制剧宣传的重要手段。受众在红包大战中受到广告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了解和知晓了网络自制剧,从而产生要寻看这部剧的欲望以满足其好奇心。尤其在社交媒体中,这样的手段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使其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五、结语

目前,无论是从受众的角度还是出版方的角度讲,网络自制剧都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然而,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其内容日渐朝着不良社会风气的方向发展,甚至色情、暴力等内容充斥着网络荧屏。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要坚持“内容为王”,但其题材在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网络自制剧要靠新颖独特的内容和风格给观众带来思考和正能量,再辅以合理有效的传播策略,这样才能够最终在电视剧领域取得胜利。可以预见,如果网络自制剧能够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必将给影视剧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慎慎.“网络自制剧”观念与实践探析[J].现代传播,2011(10):113-116.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6

[关键词]网络信息报纸媒体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82-02

1987年,创办于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Josemercurynews)是世界上第一份网络报刊,作为网络媒体的鼻祖,网络信息从《圣何塞信使报》开始发展,并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和引起关注。从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开始,中国的网络媒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互联网正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网络媒体正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

网络新闻业务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只是对传统新闻业务进行简单的复制,或者说是补充,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新闻在另外一个平台即网络媒体平台上。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网络新闻已经远远不止是对传统新闻的简单复制,它不断地吸取传统新闻业务的养分,创新了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和网络媒体商业模式。事实上,报纸和网络的优势和劣势互为补充:报纸媒体有着很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丰富的内容资源和稳定的读者群,但交互性不强,版面有限,表现手段单一;而网络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多媒体性、非线性、海量、无时空限制等特点,但权威性不够,原创内容匮乏。

在互联网泡沫极其泛滥的年代,很多人曾预言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的末日已经来临,但是实际情况是,平面媒体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衰落,而是继续保持着主流媒体的地位。但网络媒体的优势不可小觑,报纸媒体的策划与经营,要善于将网络信息更好地契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多种与网络信息更好契合的新闻内容播报方式试水并被采用。比如《新快报》的《手机部落》栏目,用户使用手机拍摄新闻图片,通过手机无线网络即时发送到《新快报》编辑部,实现新闻的及时性与互动性;在网络时代,各大报纸除了开设报纸网络版,还开通手机报业务,从传统的读报节目即单纯的网络新闻的引用到评论的介入再到各种多媒介信息的引入都做了很多尝试。在地方报纸中,《广州日报》《新快报》《南国今报》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较好的实践。

越来越多的报纸媒体开始运用网络信息,并将报纸媒体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实现网络信息的报纸与呈现成为报纸媒体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多年的思考与实践,可以有以下策略:

一、精选稿件,当好“把关人”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年代,很多人认为传统媒体即将淘汰,但是平面媒体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衰落,而是继续保持着主流媒体的地位。报纸媒体之所以能够保持住它主流媒体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报纸媒体所传播信息的质量与有效。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是海量的,海量的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受众能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也容易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迷失。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无用的、虚假的、繁杂的信息,要在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受众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面前,受众需要的不再是各种各样繁杂的信息,而是精确而有效的信息,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媒体:定位准确,内容精准,设计精美,可读性强。

报纸媒体编辑要做好“把关人”的角色。“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最早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现代媒体的把关人,就是对信息的筛选、策划与编辑,为受众提供真实、可信、价值高的信息。网络世界纷繁复杂,海量信息的背后是大量的不实信息,作为新闻的编辑者更要严守把关人的责任,要本着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来做新闻。在日常操作中,在一个固定的栏目定位的前提下,发挥报纸从业人员的专业优势,选择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网站的新闻,这样可以确保消息的正确性。为了保证信息的完全真实有效,要至少找到两个以上的信息源,以保证消息的准确性。此外,还要交代网络新闻的出处,以便查验。

二、不断创新,以人为本的表达方式

作为主流媒体,报纸媒体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担任着的重任。对于传统报纸新闻来说,报媒的编排方式往往互动性不够,而网络媒体则具有互动性强、即时反馈的特点。在这两者之间,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表述方式,既达到传播效果,又能有效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交流。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改进报纸媒体的编排手段和表达方式,创新报纸的版面风格,真正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传播模式。

(一)创新报纸媒体版面风格

报纸的版面风格是指这一报纸区别于其他报纸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质和艺术个性。它代表了一种报纸的形象和气质。风格显著的报纸以其特有的姿态卓立于报界,既能以特有的版面形式吸引读者的眼球,提高视觉冲击力,又能以版面的内容提高对读者心灵的震撼力,报纸的版面风格是吸引读者第一注意力的关键。报纸风格的形成是报纸成熟的主要标志。近年来,各大报纸对各自的版面风格和编排手段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与改变,比如《南方日报》喜欢用横题,注意留白,标题大且独立;《解放日报》图少文字多、横竖标题结合,方块较多;《新民晚报》重视版面的整体美感,注意字体、线条、底纹的合理搭配;《中国青年报》在色调方面选用浅色调,所有标题都采用黑体字,不做任何修饰;而《北京青年报》在色调方面采用重色调,大部分标题都运用是黑反白的形式营造强烈的对比。在国外的报纸媒体中,《华尔街日报》的编排方式也比较独特,它长期采用垂直编排方式,很少用大标题、大图片。

(二)创新网络平台和报纸媒体的融合形式

旧有的网络平台和报纸媒体结合的方式有两种,即报纸媒体的原创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和报纸媒体通过网络搜集筛选信息,这样的方式仅仅是两种媒体信息的简单复制,没有新意。为了让传统媒体的策划与经营焕发生机,目前,很多传统媒体正在进行媒介融合的改革。

所谓的媒介整合,即让信息实现跨媒体的传播。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河南日报》与河南报业网整合双方渠道与资源创办了网络新闻专栏“焦点网谈”栏目,这个栏目以点击事实、网聚观点、制造思想、引导舆论为基本定位,围绕社会中人们关心的各类新闻事件和焦点话题开展讨论,发动广大网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同时也组织了专家和名人,针对当期话题展开讨论,引导舆论。“焦点网谈”还设立了子栏目“民声”,报社编辑部24小时开通编辑电话平台,接听群众的心声、建议与申诉、收集新闻线索。同时,在《河南日报》上定期安排版面,针对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制作专题,将网络上较为精彩和典型的网民心声发表出来,实现了报纸媒体信息与网络媒体信息的整合运用。

三、提高报纸媒体舆论引导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民新闻时代已经来临,即人民群众不单单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还是新闻信息的者。面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的实际情况,必须要提升报纸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提升报纸媒体信息传播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这也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宣传宗旨、履行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在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内容的融合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扩宽眼界,积极接收各种新鲜信息,勇于学习新技术,敢于创新,创造更多为受众所欢迎的优秀作品;二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对新闻的敏感性和显著性的认知,善于解读新闻。

【参考文献】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7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新闻网站已经成为信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扩大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是受众了解信息的首选媒体,特别是国外受众,能与国内受众在同一时间了解到同样多的信息,传统媒体消息的时间相对滞后,网络媒体成了国外了解信息的主渠道。加强建设和管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广泛开展对外宣传,是目前面临的一项现实任务。

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站建设、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对外宣传对网络媒体的应用受到制约。

重点网站影响小,吸引力不强,点击率低。云南有大大小小的网站5600多个,水平参差不齐,在全国有影响的网站寥寥无几。省重点新闻网站云网在全国24个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中尚处于发展阶段,日访问量点击率不足百万,而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南方网等省市的重点新闻网站日愈千万人次。

新闻网站形式呆板,个性不强、特色不浓。云南省新闻网站不同程度存在栏目设置趋同,原创新闻少,对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机械、生硬、教条,新闻可读性不强,没有特色,形不成品牌,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问题,与重点新闻网站承担引导舆论地位极不相称。而商业网站则较好地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在软新闻、贴近读者的新闻选择上,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机动性强,使新闻贫民化,亲切感强,受到观众的欢迎。

网络人才匮乏,需要与可能的矛盾突出,制约办网水平的提高。网站建设需要既熟悉策划、技术管理、网页设计,又懂得新闻采编、宣传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我省网络媒体的新闻策划人员、采编人员和设计人员奇缺,页面设置、栏目设计、消息分布与全国同类网站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和特色。目前,除《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网站有采编队伍,有原创新闻外,其他网站基本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新闻网站无新闻”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制约着新闻网站的生存和发展。

网络媒体公信力不高,有的网站栏目设置不新颖,报道不及时,内容质量不高,网民达不到上网的目的,产生不了再次登陆网站的冲动。有的网站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片面地制造所谓的轰动效应和追求点击率,渲染炒作,顺应极少数人的偏激情绪,夸大事实,最终失去了网民的信任,错过了自身发展的大好机会。

互联网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前置审批、登记备案、经营许可、工商注册、内容传播、技术堵封、监督处罚的各个环节分散在十多个部门,在工作职责上虽然有分工,但经常出现政令不统一,措施难到位,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协调不力,效率低下,行业管理与内容管理、域名和ip地址注册管理与行政管理、内容监督与技术手段之间脱节的问题,形不成整体合力。

提高网络媒体对外传播的能力

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和普及的浪潮,给外宣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广泛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对外宣传,为云南发展服务。

充分认识互联网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宣传是加快云南发展的要求,增强互联网传播实力,提高对外宣传的针对性。职能部门要加强网络媒体建设,为对外宣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上舆论阵地。要把网络宣传提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的高度来认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正面报道力度,唱响主旋律,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批驳歪理邪说,主导舆论,把握阵地,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自觉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新闻网站要办出特色,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重点新闻网站要及时准确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的信息,建成一批高质量、高品位、有深度的栏目,增加原创内容,开辟英文以及东南亚国家语种的频道或栏目,体现浓郁云南特点,形成特色,创立品牌,建成信息权威者和外界认识、了解云南的主要窗口和权威渠道。要研究受众心理特点、接受方式,开拓创新,增强互动性,增加吸引力,培养读者群,扩大对外影响,努力提高网站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影响力。

第三、优化舆论监督机制,妥善处置不良信息。要组建一支政治敏锐性强、业务素质高、责任意识强的监控队伍,对新闻网页、新闻频道、滚动新闻、时政论坛等重点页面进行管理,对热点、敏感问题跟踪监控,以健康的声音不断提醒、告戒公众,强化公众的正确意识,披露虚假信息,删除过激、、色情、、暴力等言论,消除负面影响,不给错误言论、不符合公众利益的谣言、虚假信息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要加强网络立法工作,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侵害的处置力度。

第四、组建网上阅评队伍,分析网上舆情。要聘请一批熟悉网络技术,懂得网络宣传和传播艺术,了解网民心理和接受习惯的阅评队伍,关注网上舆论动态,准确把握思想动向,研究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措施。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收集,建立高效畅通的舆情收集反馈机制,遏止有害信息传播,维护网上安全。要针对网上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BBS等形式,发表专家言论,吸引网民参与讨论。

第五、培养网络宣传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辨别能力,自觉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和行业自律公约。通过业务培训、素质教育、选送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技能,掌握新闻业务和网络技术,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拓展思维空间,注重信息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还要有自己的信息源,发挥网络快捷迅速的优势。要建立找得着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的灵活机制,吸引人才、储备人才。

加强网络新闻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探索网络有效管理方式,要从外部监控、内部把关、技术控制、社会道德约束等多个侧面分析和研究。

打破新闻网站现有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新闻网站建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与商业网站的竞争压力,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总体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框架和经营模式对新闻网站进行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市场运行机制,引入到公开、公平的法制化管理轨道。

严格审批,控制新闻登载资质。要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对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网站,一律实行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新闻登载资质的审批,确保新闻的正常进行。认真执行年检制度,明确资质标准,严格年度考核验收,对年检不合格的网站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取消经营资格,吊销营业执照。

严格把关,确保网上内容健康。在自由网络的空间里,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就很容易使社会处于无序的状态,将造成社会宏观失控,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国家安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新闻网站登载的新闻内容实行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堵塞漏洞。同时,要成立举报中心,依靠社会力量,对违规登载新闻和不良信息的网站进行监督,共同抵制有害信息。网络媒体要遵从新闻宣传的基本属性,承担媒体的责任义务,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8

【关键词】

一、“新华网的概述

在国内网络媒体中“新华网”新闻传播的权威地位无媒体能撼动,曾荣获中国新闻资讯类网站人气指数第一(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测评),中国“最具影响力网站奖”、“中国网站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等。同时新华网全球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在全球网站综合排名中入选了50强。在2001年10月,新华网承办上海apec会议官方网站,被世界媒体誉为“迄今为止一个国际会议所能承办的最好的官方网站”。更具转折意义的是2002年2月21日,中央独家授权新华网在人民大会堂对中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等重大活动进行多媒体现场直播,新华网的摄像机第一次与cnn和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并排架设,这次直播开创了全球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多媒体现场直播的先河,为中国乃至国际互联网站赢得了赞誉和骄傲。

二、新华网——树立新闻网站的品牌形象

(1)权威性——多种权威信息通道做保证

首先,新华网是由中央直接部署的国家重点网站。受权中央政策、法规及各类重大新闻信息。其“政府在线”平台,整合了中国主要政府机构的权威信息。国务院新闻办授权开通网上直播,对中央各部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重大新闻会、重要会议、重大新闻活动和各类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多媒体、多语种现场直播和滚动报道。

其次,在报道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时也具有权威的报道途径和报道手段。在国内新华网已全部建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频道,同时还建成了大连、无锡、宁波、福州等四个城市频道,新华网的地方频道总数已达到35个。新华网在国际上同样享誉盛名,世界传媒巨子默多克称赞新华网英文页面“是我所见到的中国最好的英文网页”。

(2)高端性——技术平台的强势保障

说起“新华网”的网络平台建设可以追溯至1985年,trs和新华通讯社就合作开发了新闻资料库检索系统,已经全面应用在新华社的各个业务领域:多媒体数据库,新华网,卫星发稿,apec图片发稿中心等.新华网bbs自投入使用以来,经受住了包括2000年奥运,两会,中美撞机事件,申奥等热点事件期间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考验,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另外,新华社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平台,建立了面向国内外用户的全球卫星通信供稿系统.新华社希望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为用户提供包括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图表新闻,报纸版面,多媒体信息等在内的综合的信息服务应用业务平台,同时考虑长远的发展,该应用业务平台应可以支持未来的扩展服务,如股票证券行情服务,宽带网络vod点播服务等等。

三、传统媒体如何在网络媒介中扬长避短,打造网络新闻传播的强势品牌

(一)以人为本,建立高专业、高素质、高能力的网络新闻工作者队伍

网络新闻工作者需要建立起与网络新闻报道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网络新闻传播具有非线性、多媒体、层次化、开放式的特点,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工作者在思维的方式上,改变传统媒体的报道与编辑思维,建立起动态的、层次化、多媒体化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网络传播特点。网络媒体的多媒体传播的特性,要求网络新闻工作者具别运用不同媒体手段(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来记录与表达新闻信息的思维方式,既要长于文字的思辨、明晰与深刻,又要长于图像的直观,视觉冲击与想象空间。网络新闻传播者要想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查询和阅读国内外的网站信息:与国外的采访对象进行沟通,进行环球语音和可视采访;进行对外传播,写作、报道,发电子邮件等,都离不开外语能力的支持。现在很多网站都开设了外语频道,对网络新闻传播者的外语能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二)搭建强大的基础架构管理平台,从技术层面提升新闻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传统媒体的网站除了依托于传统媒介的部分资源外,还依托于internet而存在,网站运营中的新闻信息、用户信息、数据信息、机密文件等大量的信息都通过internet进行传送,使得传统媒体的网站在充分利用internet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由此而来的种种安全问题。据有关部门报道,06年4月,yahoo,amzon,e-buy网站相继遭到黑客袭击,随后,国内的亿唐、海信网也遭到黑客攻击,使得网站在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经营形象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网站建设时充分考虑网站的安全性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网站安全性可谓重中之重。

(三)面向受众群体正确定位,打造个性化网络品牌形象

首先在新闻内容的建设上,新闻内容的标新立异,见解独到,摒除传统的枯燥式新闻报道。在以真实性为原则的报道要求下,深度挖掘新闻素材的报道亮点以及确立与众不同的报道风格才能在同一主题新闻中脱颖而出,彰显个性报道。在界面的建设方面:新闻网站的界面建设如同报纸的头版,杂志的封面以及电视的宣传片一样,是是受众浏览的一种情境,可以让人们保持持久的访问兴趣。当然,稳定的界面风格也是留住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新华网”蓝色的界面主色调给人以沉静之感,正规的纸介媒体排版样式给人一种稳重正式的亲切印象。

参考文献:

[1]仲志远.网络新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2]刘虹.广西大学硕士论文.网络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001-05-01.

[3]易保山.我国新闻媒体网站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3).

[4]何加正.新闻网站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新闻战线,2001,(9).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9

关键词:网络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原则

中图分类号:B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3-0058-04

收稿日期:2014-02-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12XKS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洁,女,博士后,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侯玲玲,女,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1]。当前,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髓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使其内化为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外化为社会大众的自觉行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播,方能发挥其引领社会思潮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实际,我们认为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一元与多样相结合原则

一元与多样相结合原则是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原则。这一原则对确立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体系有两大要求: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即坚持一元思想指导,也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的内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绝不能将其他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混淆进来。二是既要丰富和发展传播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性;又要创新和改革传播模式,提高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

(一)坚持一元思想指导。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坚持一元思想指导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2]。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媒体上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元思想指导,既要求网络媒体的传播内容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也要求网络媒体的传播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既要注重在传播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注重在传播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起来讲,就是网络媒体的创建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网络媒体的运作过程必须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媒体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结合起来,既要传承以前传播过程中的优良传统,又要不断吸收新的传播方式,实现网络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坚持多样方式发展。坚持多样方式发展是指我们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又要不断完善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活力,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如果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坚持一元思想指导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多样方式发展。坚持多样方式发展要求融合多样传播方式,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改革开放之后,人们追求变革的热情日益高涨,单一灌输式的传播理念正受到其他传播方式的冲击而失去其传播效用。当前,通过吸收各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创新网络传播模式,如建立论坛、聊天室、开放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新颖的传播形式,将其融入到灌输传播模式当中,使人们在休闲娱乐活动中逐渐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内化过程。同时,又通过网络传播将内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传播出去,完成外化的过程,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率。

(三)一元与多样协调并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坚持多样方式发展,为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存的活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提供重要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提高网络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运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融合多样发展方式,创新网络媒体传播模式是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必须不断创新网络媒体的传播模式,做到在坚持中有发展,在发展时必坚持。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率,使其内化指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外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动,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增强中华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

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是指在建设网络媒体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将网络媒体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媒体传播的实效性。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要做到以“建设为主、管理为重”,坚持全面建设网络媒体,重视管理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

(一)坚持全面建设构建体系。加强网络媒体的全面建设,让其更好地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既要注重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又要注重专业队伍建设。首先,网络平台建设为网络媒体提供技术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网络,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要不断创新网络平台传播方式,力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最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人民群众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其次,专业队伍建设为网络媒体提供生力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能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使网络媒体有了坚强的人力后盾。网络媒体专业队伍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人才的技术培养,也要注重专业人才的思想培养。为了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队伍应该确立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服务。拥有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网络媒体专业队伍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重视全面管理完善体系。网络媒体要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实效作用,突出网络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制度化管理,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并使其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网络媒体的管理主要是指对网络媒体传播内容的管理、对网络媒体专业队伍的管理以及对网络媒体制度建设的管理三个方面。首先,紧抓内容管理,坚定网络媒体传播的正确方向,这就要求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其次,注重队伍管理,提升网络媒体整体实力。注重网络媒体专业队伍的管理,就是要让网络媒体自身建立一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共同利益转变的思想信念,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再次,重视制度建设,完善网络媒体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建设是网络媒体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一方面为网络媒体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方便管理者对网络媒体有效监管;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保障了网络媒体的自力,保障了网络媒体的活力,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的有效传播。

(三)建设与管理协同发展。重视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就是要让先进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形成一股引领力量。网络媒体的建设既要注重媒体专业团队的建设,又要注重网络媒体基础物质的建设;既要注重网络媒体的硬件建设,更要注重网络媒体的软件建设。通过对网络平台、专业团队等软硬件的建设,网络媒体拥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在网络上占有了主动权。然而,再精锐的队伍,再先进的设备,缺乏妥善的管理,也会失去原有的功效。网络媒体发展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关键在于对网络媒体的合理管理。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拥有健全的管理体系,网络媒体在专业队伍建设上,在日常工作中就会有保障。建设推动管理的改革,管理促进建设的发展,建设与管理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完善,巩固网络媒体在传播中的主导力量,促进网络媒体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使用与发展兼顾原则

坚持使用与发展兼顾原则,是指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网络媒体的正确使用,又要注重网络媒体的自身发展,使网络媒体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需要。

(一)重视长效使用。运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满足在新形势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首先,掌握规律合理使用。网络媒体的使用是将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去,并且掌握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转化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明确目的正确使用。只有网络媒体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目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及发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胜利。明确网络媒体的工作目的,正确使用网络媒体,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影响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传播效率。再次,结合现实长效使用。网络的兴起,加剧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我国现实国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而形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发展为重。在现实中,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周围环境也充满着巨大的变数。网络媒体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适应周围各种因素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践。首先,推动理论发展,完善体系建设。推动理论发展,完善体系建设,是指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吸收先进思想和价值观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完善网络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其次,实现形式创新,开拓传播视野。不断创新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开拓其传播视野,以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这可以通过开设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传播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参与到信息的传播环节中,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再次,重视经验总结,提升传播实力。网络媒体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而实践的经验总结正是实现这种提升的重要途径。吸收好的经验,弥补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网络媒体的传播理论,使之更好地指导网络媒体在新的环境下的传播实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三)使用与发展和谐共进。网络媒体的出现和使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人们在接受已有价值观念的同时,又可以参与到传播的实践中。人们通过自身在网络上的传播实践,进一步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和凝聚力。在使用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能否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能否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同时能否满足自身存在的现实压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要发挥网络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就必须注重网络媒体的发展。发展网络媒体,提升网络媒体的整体实力,有利于网络媒体自身的生存,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使用为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发展推动实践的开展。没有发展的使用,网络媒体就会在社会的浪潮中迷失方向,被社会所淘汰。没有使用的发展,缺少实践的经验,网络媒体就如无根之树,同样会消失在历史的浪潮中。在使用中总结,在总结中发展,在发展中使用。只有遵循这个客观规律,网络媒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提升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实力。

四、引导与过滤并举原则

引导与过滤并举原则,是指网络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其他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主要通过“引导为主、过滤为辅”,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他价值观念发展的态势。

(一)引导为主,增强主导作用。网络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其他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因为传统封堵式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世界发展的趋势,只有通过对其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保证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首先,坚持引导内容,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历史教训表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随着网络的普及在不断加强。在意识形态互相冲突的情况下,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从而在舆论上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优势,在社会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地位。其次,坚持引导培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引导教育方式是在社会成员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引导要更注重让社会成员自主地接受社会所传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内涵之所在,并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内化为人自身的行为规范,又将内化的思想外化为社会行为,在社会成员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示范提高引导教育的作用。再次,坚持引导发展,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视引导发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吸收其先进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网络媒体在网络上拥有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所无法比拟的舆论主导权。人们在网络上更愿意相信由网络媒体或通过网络媒体信息平台所的相关信息。这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体引导社会思潮的重要因素。

(二)过滤为辅,巩固引导地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行阻碍社会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影响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丰富和发展,甚至还将动摇社会发展的基石。因此,面对反马克思主义,诋毁社会主义或者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造成极端负面影响的错误思潮时,必须果断地将其过滤掉,尽可能减少和削弱这些思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严守传播源头,坚定传播的正确方向。网络媒体严守“源头关”,将极端思想在其萌芽前就过滤掉,是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具体表现。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只有在源头上把握住了方向,在传播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偏差。其次,严控传播过程,保障传播的先进性。在当前的信息网络时代,西方国家试图利用网络传播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从而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撼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石。为此我们必须严控传播过程,将这些极端思想过滤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再次,严管网络平台,提升传播的有效性。网络平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言论的主要阵地。由于人们个体差异的存在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导致人们在接受网络信息时很难甄别其中的优劣。因此,我们在注重对网络平台的严格管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信息传播过程的监控,用马克思主义引导社会思潮的发展,在网络上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

(三)引导与过滤携手发展。引导与过滤并举原则是推动网络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则。引导和过滤密切联系、紧密相关。只抓引导不顾过滤的传播是不协调的传播。在当今人们追求自由发展的时代,引导作为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显著作用。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对出现的不同声音,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消除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一味地只讲求引导也可能使社会主流思想的传播陷入僵局,从而丧失主导地位。然而只重视过滤,放弃有效的引导,也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失去活力,同样最终丧失主导权。过滤作为引导的辅助手段,是将对社会稳定、统一、民族团结、领土完整和社会发展产生极端负面影响的信息、思想、价值观念等,通过行政、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地屏蔽。过滤是引导的前提,在为引导消除阻碍的同时,又维护网络环境的纯净,保障了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为了使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播更有活力,我们必须注重过滤和引导的携手发展。过滤和引导相结合,就是为了使网络媒体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更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特别是在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竞相涌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效性,才能不断地抢占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4]。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24.

[2].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2.

网络媒体的传播篇10

摘要:在所有媒体中,网络媒体是最快捷便利的新闻传播平台。由于诞生不久的网络媒体既缺少人财物,又缺少专业经验,新闻采访

>>“新闻再造”: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创意思维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新闻采访中的创意思维晚报社会新闻的再造之路再造新闻业:移动新闻内容的中国路径与业态变迁网络媒体新闻的伦理研究从网络媒体的发展看新闻传播的改变网络媒体新技术给新闻采制和传播带来的变革网络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真正意义上达到全球化浅析网络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移动聚合类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颠覆与再造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平台整合与流程再造新闻广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进阶再造路径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再造新闻广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再造假新闻为何成为网络媒体的顽症新闻选择:网络媒体竞争的阵地战网络媒体新闻炒作的负面影响网络媒体时代新闻消费行为的嬗变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09年7月3日。③张汨汨、黎云:《1949·旧闻新解:解放北平》,新华网,,2009年10月19日。⑥鲁国平:《请媒体先放过涉嫌诈骗被拘的原央视主持方宏进!》,新浪博客,,2009年10月18日。⑦猩猩:《我网特约记者何进奥运采访凯旋而归》,国际摄影网,,2008年8月26日。⑧⑨常新、张波:《让遥远的新闻清晰起来——〈苏州日报〉重大事件“落地”的操作体》,《传媒观察》2009年第9期。⑩新华社:《索马里港口一艘油船起火》,新华网,http://.cn/w/p/2009-10-12/075718810518.shtml,2009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