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十篇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十篇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43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1

一、剖析概念的基本含义

在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对于一些核心化学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剖析化学概念的基本含义,要让学生对于相关的化学概念形成清晰、准确且深入的认知,这样才能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化学科目是理工科目中较偏人文性的一门科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有许多需要学生理解与记忆的概念、定理以及知识点,这也是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得以形成的根基.因此,在概念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深化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要透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基本化学观念得到培养与构建.

概念教学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尝试将概念讲活,要降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难度.很多化学知识以及基本概念都和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尝试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概念教学模式,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溶液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溶液.学生列举出的溶液的类型很多,如盐水、糖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见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这显然比教师一一列举效果要好得多.

二、透过实验教学,培养化学基本观念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学生综合化学素养的一种直观体现.透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样是一种很值得采取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化学现象,在自己进行实验操作时也能够体会到一些物质变化以及转化的规律.这些都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构成,透过这些有效的实验过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其化学基本观念.

例如,在讲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实验演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让学生留心观察产生的实验现象.然后提出疑问: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学生对无现象产生的实验,往往认为两者没有反应,如何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教师可以进一步展开对于学生的引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讨论相关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因为上节课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用法,所以讨论结果多种多样:有的用紫色石蕊溶液,有的用pH试纸,有的用无色酚酞溶液,等等.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学生的各种合理的思维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确定基本实验方案,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学生也认识到无现象绝不是没有反应的说明.这一基本化学观念,对于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将会很有帮助.

三、增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观念的另一个途径在于增强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联系,这也是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体会的一种良好模式.教师要尽量找到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且尽可能地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来让学生领会到课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一些基本的化学观念.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学科,它与能源、材料、工农业、医学卫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的生态保护与检测、人类日常生活、国防建设都有紧密的联系。化学是初中阶段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课程。面对崭新的课本,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我们将会获得很多的惊喜,物质世界的许多奇妙、有趣、神秘的变化现象令人感到深奥莫测,将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昂然地走进化学世界、去观察、分析、探究许多新颖的问题,那么,学习化学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一、注重双基知识,突出重点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能留有明显的知识、技能缺陷和漏洞,这是学好初中化学的根本。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好高骛远,认为考试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太简单了,因此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还没有能真正搞懂吃透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偏题、难题,搞题海战术,实际上这是得不偿失的。

化学学习注重在强调“双基”的同时突出重点,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花力气通过记忆、强化训练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好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重视实验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

首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概念、定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离开实验就没有化学,因此,要学好化学学生必须重视实验,对常用仪器要记住名称,会画图形,了解构造,掌握使用方法,对教材上85个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对22个学生实验中10个必做实验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拓知识、启发智力,培养动手能力的好教材,因此,学生要用课余时间积极想办法完成。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要尽可能仔细地对教师所做的实验进行观察,包括观察实验步骤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化学现象。化学实验是比较生动的,神奇莫测、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不能单纯地看热闹,在进行观察之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和大致的范围,并且在实验过后及时做出总结和实验反馈。

再次,学生要上好实验课。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能袖手旁观。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环节,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想,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水的污染,人的呼吸是缓慢氧化,雪碧是碳酸饮料……学生要学好化学,必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

学习化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注意优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及化学科技前沿。将化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环保知识、时事政策、能源和有关经济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从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社会。

初中化学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而且缺少简单的规律。因此,学生常常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地进行整理、归纳,把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区别,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使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更加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学好初中化学。

总之,只要教师不断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竭力指导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加上学生的努力学习,积极动手,勤于动脑,多总结,善发现,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忠鹏.利用化学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1(09).

2.张文娟.如何加强化学启蒙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3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通过中药化学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主要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化学结构测定知识与药理效用等专业知识。

同时,中药化学是建立在基础化学课和中药学的基础上学习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要想学好本门课完全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参与实验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化学这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能丰富和扩展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教学大纲中,中药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时数比为1B0.8,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中药化学整体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将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接轨,加强实验技能与科研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大部分医药院校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个类型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中药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运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一味重复规定的实验操作,很少动脑筋思考实验条件、操作步骤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有什么教学目的和实验原理;个别学生甚至自己不动手操作,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也能写出实验报告。针对上述问题,随着全校教改的深入推进,中药化学教研室根据中药化学实验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参考其它院校的教改经验[1-3],尝试将中药化学实验内容重新调整,分层次设计实验项目,将中药化学实验设计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两年教学实践的检验,根据师生两方面的反馈评价,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中药成分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验证性实验-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理论课上所学的基本知识,起到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作用。验证性实验作为中药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中药化学实验之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课,像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操作如称量、取试剂、洗涤仪器、加热、冷却、干燥、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水蒸汽蒸馏、滴定等。教研室教师根据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等情况精选了有代表性的药材,针对典型成分,设计了验证性实验。主要内容包括黄连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槐花米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具体内容除了涉及到学生已经在基础化学实验课中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知识外,还涉及到提取方法、pH梯度萃取、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等新的内容。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这部分的实验,能掌握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各种常用方法如醇提、水提、水蒸汽蒸馏法的应用及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种基本的分离方法,如硅胶、氧化铝柱层析的应用用;学会各种检测方法,如鉴别反应、薄层层析(tLC)、纸色谱(pc)的应用及常见仪器的使用如旋转蒸发仪的使用。使学生在这些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形象、直观、明确的实验现象检验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基本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中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化学实验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为高层次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实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性实验-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验证性实验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一般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学会做什么。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他们只关注实验结果,按照讲义的要求完成实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常常不甚了解;同时由于实验课内容设计时片面强调实验的完整性,实验难度较低,周期长,重复性实验操作多。学生在实验中很少能提出自已的见解和想法,实验时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大多数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较差。因此,在上述验证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实验-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主要开展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系统预试,能掌握典型类型化学成分如萜类、蒽醌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的提取、检识及理化常数测定。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筛选,选择时强调实验内容的完整性、综合性、代表性及实验方法的多样性,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这部分的实验,能掌握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各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及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种化学成分类型典型的或专属的化学反应检识方法及每类成分薄层色谱检识和显色方法。如选择的实验是从陈皮和大黄药材中提取得到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然后利用化学反应和薄层色谱初步分析这些部位中主要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分离检识的实验,其实验流程包括醇水提取、浓缩、酸化、氯仿脱脂、碱化、萃取、柱层析分离、检识、理化常数测定等步骤,学生通过完成一个这样的实验,就能掌握多种中药化学的实验操作,这种实验是较理想的综合技能训练。

3综合设计性实验-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验证到设计,从重复到创新”的实验内容设计原则,在中药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全部结束以后,安排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不占实验课学时数,主要选择研究较多,结果很明确的项目。具体涉及两个项目:¹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主要研究目的是利用上述实验中所学习到的实验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设计穿心莲内酯中主要的二萜类成分分离鉴定方案,并分离得到穿心莲药材中的主要二萜类成分单体,主要的化合物目标是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高穿心莲内酯,同时利用物理方法、色谱和波谱的方法鉴定此类成分,包括熔点、旋光度、薄层色谱中与标准品对照的Rf值及斑点显色后的颜色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º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文献查阅,设计丹参中主要的丹参酮类成分分离、鉴定方案,并分离得到丹参药材中的主要丹参酮成分单体,主要的化合物目标是丹参酮i、丹参酮iia,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同时利用物理方法、色谱和波谱的方法鉴定此类成分,包括熔点、旋光度、薄层色谱中与标准品对照的Rf值及斑点显色后的颜色以及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

此类型实验开展的具体做法:¹带教教师将实验项目告知学生,学生每两个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理论知识选择本小组的项目内容。º给学生1-2周时间,让学生查阅相关研究内容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并根据查阅中外文献,写出简要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进展、研究方案等。»学生开题报告的陈述,主要组织全体学生对实验背景和方案进行讨论,一般将学生2人分为一个小组,先在组内进行讨论,综合成一个实验方案;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将实验方案做成多媒体课件报告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方案提出意见,给学生1周时间进行实验方案的修改与完善。¼修改后的实验方案再经教师指导,确定可行后进行实施。在确定实验方案时,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并有意识地引导每个实验小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½实验的具体实施。每组采用同一方案,做好指定化学成分的提取、浓缩、分离工作。在这部分实验内容设计中,采用以回流、超声、渗漉等方法完成提取工作,采用常压和减压的方式浓缩得到粗体物。采用稀醇法、液液萃取和活性炭吸附法等除去杂质。并结合化合物的性质选用硅胶、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或葡萄糖凝胶等为柱层析填料进行分离的方法等,学生通过采用这些技术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掌握在中药化学科研中采用的常用方法。如穿心莲内酯中二萜类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学生从药材开始进行提取、除杂和浓缩得到穿心莲总内酯的粗提物。然后从粗提物开始,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得到总二萜类成分的提取物。最后利用硅胶柱层析开始对总二萜类成分进行分离,需进行柱层析条件的筛选、湿法硅胶装柱、干法拌样上样、梯度洗脱、流分收集和流分合并等一系列操作,最后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和高穿心莲内酯,再测定四个化合物的理化常数、用硅胶薄层进行检识并测定这些化合物的uV、iR光谱等操作。¾每组学生需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给出结果,并写出实验研究论文。并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每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报告,全体学生在听取汇报时可以自己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再做总结。通过这种实验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4

一、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

2012年是广东省实施理科综合考试的第三年,今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科命题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在题型结构、试卷模式、试题难度等方面保持了广东卷的风格和特色,在试题的呈现方式和命题情景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创新。2012年的化学试题考点分布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其主要的特点如下:

1.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6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双项选择题仍然注重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知识点覆盖率约占整个考试内容的85%。第7题结合化学与生活考查了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常见的有机物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第8题考离子共存,主要考查了亚铁与次氯酸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氢氧化铜、硫酸镁、硅酸)问题。第9题考查物质和离子鉴别、除杂以及气体的制备等化学实验问题。第10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第11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包括物质中化学键数目,转移电子数、强碱弱酸电离后溶液中的粒子数、混合气体中某原子的原子数目。第12题考查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第22题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等知识。第23题考查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等问题。

4道非选择题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的同时,也注意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30题的有机题涉及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以及碳碳双键、卤代烃、醇的重要性质问题。第31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电极判断的基础知识。第32题考查溶解平衡、离子除杂的基础知识。第33题考查分离提纯的实验基本操作、甲苯的检验等基础知识。

2.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的联系。

2012年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立意高远,选材考究,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试题内容涉及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非选择题中选材大量来自实际应用的情景,既为考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又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非选择题为例,第30题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的最新研究方向。第31题碘在科研与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为背景,渗透新材料在医疗方面的重要应用。第32题以难溶性杂卤石制备硫酸钾的工艺流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问题。第33题以制药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试剂苯甲酸为背景,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真实可信,强化学生重视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问题。

3.以能力为核心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

以能力立意考查化学的科学思想和学科能力仍然是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主旋律。今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对考生来讲陌生度较高,在陌生的情境中考查熟悉的问题,在熟悉的情境下采用新颖的设问,强化了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22题采用图的形式来对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变化趋势和化合价,考查学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0(4)、(5)题的有机化学题,以新型碳—碳偶联有机反应为情境,考查考生整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31(2)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控制实验变量的问题,第31(3)考查运用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绘制图像的能力,第32题为工艺流程图题,以考生熟悉的硫酸盐制备为背景,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考查考生基本实验及提取信息并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第33题仍为具有广东特色的实验题,该题一改往年以无机内容作为素材背景的习惯,采用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作为素材背景,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化学信息处理与整合能力。

4.突出化学实验和强化定量计算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理科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试题特别注重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择题中的第9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除第30题的有机题以外均涉及化学实验的问题,试题中化学实验内容分值占到了总分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试题考查内容包括常见化学仪器使用、常见气体制备、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检验及分离提纯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着重考查考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

广东新课程实施的高考试题(包括高中水平测试试题)以来,化学定量计算的试题明显减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曾进入淡化化学计算的误区,导致学生化学定量计算的能力特别薄弱。2010年广东化学高考试题只在第30题考查有机反应消耗氧气的计算问题和第31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基本计算问题,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强化了化学的定量计算问题,第30题考查有机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计算问题,第31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浓度的计算问题,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定量计算上保持了去年的风格,在3道非选择题中涉及到定量计算问题,第31(1)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第32(5)题考查溶度积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4)题考查物质纯度的计算问题。

二、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对高三备考复习的导向

高考试题对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三备考复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特点和趋势,对于把握好高三化学备考教学的方向、策略和节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看,建议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研究考点、夯实基础。

准确把握化学高考试题的考点和高考命题的方向才能正确控制备考复习过程的用力点,从而在复习过程中避免无效劳动和少走弯路。研究高考考点的基本素材是教材、考纲和高考试题,教材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源头,考纲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和蓝本,如果把考点看成一颗果树,教材是果树的根,考点是果树枝叶,高考试题只是果树的果实。在研究高考考点时要注意理解考纲的精髓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分析高考试题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重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又不能局限于以往的高考试题的模式。例如,我们不能根据2010年和2011年选择题均有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问题,推断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一定有这种类型的试题,也不能根据2012年高考试题中没有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就误认为这部分知识点不再是2012年以后高考试题的热点问题。

转贴于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但是高考中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复习中一要重视化学骨干内容和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对于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律等热点知识的高度重视。二是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揭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过程、优化思维。

高考复习过程是对中学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运用对比与归纳、演绎与推理的复习方法,使主干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不但可以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可以有效的优化思维过程和提升思维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对表面的结论和现成的规律化进行简单的记忆,要注意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加工从微观本质上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要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各种概念,对于化学键的概念,要从粒子的结合方式上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对于离子反应,要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理解其反应本质就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盐类水解的过程应从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从价态、所属类别等方面掌握其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要从有效碰撞角度予以解释,有机物的性质要从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上进行理解等等。

学习是不断反思、总结和积累的过程,在复习中要学会一题多变和多题一变的练习方法,摒弃盲目依靠“题海战术”来应对高考的费时费力的做法,例如在进行有关化学平衡常数计算问题的训练时、一要注意从三种浓度(起始、转化、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来归纳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二要注意分析化学平衡常数与弱电解质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之间的联系,学会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3.强化实验、提升能力。

化学实验方面的试题在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探究题也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之一,化学实验知识在整个化学复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实验在复习的地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在教材分布比较零散,在复习中要注意多总结归纳,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中不但要掌握好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还要重视对化学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在复习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验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认识:一是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二是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二是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操作);四是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例如,对于过滤操作,不仅要明确操作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而且还要思考如果没有这样做,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再如,对于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要从适应的分离物质、操作的要点等方面理解两者的本质。

应对高考试题中必考的实验探究题,单纯靠将这类试题进行训练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要利用典型的实验来提高实验探究的综合能力,选修6《实验化学》中的几个实验(苏教版课题3“硝酸钾晶体制备”、人教版实验2—4“硫酸亚铁铵的制取”、人教版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人教版实验3—6“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都是极好的素材。挑选适当的实验课题,从确定方案到动手操作、从修改方案到成功实验再到形成报告的全过程是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4.细抓规范、落实表述。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5

2013年是我省进入新课程后的首次高考,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新课标、新考纲的变化,如何有效地组织搞好高三化学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化学复习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形式的变化、课改区高考试题的特征分析及高考复习策略谈点个人的教学实践体会,供与同仁商榷。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三大变化

1.试卷结构的变化。2013年我省高考采用“3+理综/文综”模式,化学试题结构采用“7+3+1”模式,与旧课程高考相比较,试题结构的主要变化体现在:(1)化学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分值由原来108分变为100分。(2)客观题仍为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但数目由8道小题变为7道,共计42分。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全面检测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化学核心知识内容的覆盖,试题遵循由易到难的命题特点。(3)主观题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其中必答题3道,内容主要考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选答题3道,涉及《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选修情况和个性发展需求任选一道试题做答,共计58分。主观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定位功能,达到甄别和选拔考生的目的。

2.考试内容的变化。新课程《考试说明》将化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涵盖《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和“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通过对比《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1)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删去了原考纲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2)选修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其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化学与技术》包括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3.化学学习能力考查的变化。新课程高考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由原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改为:(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能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3)探究能力。要求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纵观近几年宁夏和全国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时代性等特征。注重考查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包括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电解质溶液、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与能量、基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化学实验操作等内容。

2.突出导向性,体现各模块的特色。新课程高考试题体现了导向性,在对选修模块没有设置模块必修内容的在必做试题中要求较高,知识与能力并重。在选修中需要进一步延伸的必修内容在必答题中要求较低,只考查常识性了解、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选答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外,还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立意考查。

3.突出学科内的融合,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新课程高考试题重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试题既有学科内不同单元内的综合,也有不同模块的综合,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特别是ii卷试题没有纯知识试题或模块试题,大多数试题把实验、计算、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相互交叉,命题思维体现知识整合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程分层要求、递变推进的思维和尊重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

4.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学以致用,体现化学学科价值。新课程高考试题情景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情景新颖真实,减少了虚假的、对化学学科发展有负面影响的情境素材,体现StS理念。内容涉及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原来传统的真实情景的无机推断、有机推断框图题被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工艺流程题、操作流程题、有机合成线路题所代替。此类试题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及科技上的价值及对推动人类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5.突出实验考查,体现学科特色。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高考的失分点,新高考的实验内容包括物质的制备、合成、分离、提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结合等。而且近年有从无机物的制备转向有机物的制备的趋势。试题考视基础操作、基本方法,融实验技能、实验设计、探究方法、分析归纳、信息采集整理为一体,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2012年宁夏卷第28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主要考查了溴苯的制备、提纯),对促进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6.试题呈现方式多样,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考查。新课程高考试题呈现方式新颖多样,主要以数据信息、文字信息、图表信息、反应信息、化学工艺流程、实验操作流程等形式呈现,通过对实验、图形、模型、图表的观察以及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准确提取实质内容,形成新知识的能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复习策略

1.研究新课程《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在高考复习时要认真地研究对照旧课程《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与新课程《课程标准》、课改区的《考试说明》在考查内容和考核层次上的变化,明确增减的内容和考核层次的变化,要特别关注《课程标准》新增内容,必考内容中新增的化学平衡常数、盖斯定律、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等内容在新课程高考试卷频繁考查。要研究近几年全国、各自主命题省份新课程高考的试题,特别是宁夏高考试题,研究这些命题思想、命题意图、考核范围、考核层次、命题变化趋势,明确新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如何应对的问题,努力做到内容不超纲、难度不超限。

2.整合复习课程资源,优化复习方案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高三复习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复习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要做到“考纲——教材——复习资料——学情”四者的有效整合,要重视考纲在复习中的指向作用,教材在复习中的基础示范作用和复习资料的辅助作用,切忌对复习资料不加取舍,照本宣科,拿一本资料从头讲到尾;学案的设计要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把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要遵循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的原则,突出“知识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四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让知识之树在学生心中扎根。要做到“精选习题——纠错强化——变式拓展”三者的有机结合,切忌对习题不加精选,大搞题海战术。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好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把化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3.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课本是高考的“根”,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相关概念、相似概念、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搞清基本原理的实质、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从具体知识的学习转变到以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上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观念,让学生自主构建所学知识的立体体系,强化知识的纵横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复习中要重点对主干知识、高考的热点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

4.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点、高考难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在实验复习中要做到:(1)熟悉常见实验的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对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作一些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及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④还能怎么做?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条件许可的话,尽可能地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去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3)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验探究,强化实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尤其是画出实验方案框图)、描述现象和结论等各个实验环节,还要能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实验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教师在黑板上实验、学生课后背实验等。

5.精心选编训练素材,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题海战术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好办法,但适当的练习却是总复习必须的,关键在于习题的选择和度的把握。筛选习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要在“精”字上下工夫,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让学生走出题海,通过演练,力争达到“答一题会一类,明一知百,举一反三”。习题的选择要以中档题为主,紧扣《考试大纲》,不选或不编超纲及偏、难、怪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目要多选;增加小灵活、小技巧、小综合性题目。在综合提高阶段适当选择思维跨度大或综合性强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6

关键词: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为适应新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训练已经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原实验管理中心为基础,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两手抓,取得显著效果。

1加强系列实验技术平台为主的硬件建设

学校自1998年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成立了实验教学管理中心,隶属基础医学院。一方面,通过将药理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一门新的《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所属实验室合并为共用的机能学实验室,并于1999年完成了对机能实验教学的独立运转,实现了人、财、物完全独立。2002年,学校下拨150万元用于机能学实验室的更新改造;另一方面,将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涉及显微镜使用的专科实验室实行专管公用,形成了形态学实验室。2003年,学校下拨200万元用于形态学实验室的更新改造,新建4间第i代显微数码互动形态学实验室;2006年又建成4间第ii代数码互动形态学实验室。近2年,又对基础医学院所属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以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层解剖等)、形态学、机能学以及细胞培养与免疫学等四大技术平台为主体,建成系列的研究型综合实验室,每间教室都实现了网络化多媒体电子教学功能。新装修的机能实验室面积510多平方米,新改建形态学实验室共870多平方米,并达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求。

实验室建设当然应有相应的仪器设备配备。几年来,我们投入2000万元配备了1511件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包括pC-LaB生理信号记录系统、图像、实物投影系统和显微直播系统、多通道图像实时传输和分析系统、莱卡显微镜、752分光光度计、离子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血液粘度测定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微循环观察显微镜、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见表1)。从2004年开始,学校每年下拨50万元到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更新,20万元用于教学实验常规耗材与试剂的购置。使用率较高的教学电脑配件、换能器和手术器材等的更新率在10~20%左右。

我们还重视人文环境与设施的建设。所有实验教室达到安全、舒适、清洁、卫生,通风、照明良好;实验室房间高度不低于2.5米;实验室生均占有实际使用面积至少达到2.5平方米的标准。

2加强以实验技术平台为基础的软件建设

这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中心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等。

2.1管理体制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为校级实验中心,隶属基础医学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全面负责本科学生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工作。学校教务处、教保处负责中心的建设,提供其正常运转、维修及更新改造经费。基础医学院负责协调本中心的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设备与场地使用和科室发展等具体情况。实验管理中心负责基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建设规划(下页表1)。

实验管理中心下设主任1名,负责全面工作;副主任1名,负责教学工作;教学组长4名,分别负责所属4大综合性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工程师1名,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正常运行。各负责人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章实施。比如,本中心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必须经专家论证、公开招标;购置后,由教保处进行统一验收、编号、建帐、制卡、录入工作。贵重仪器设备设定专门人员负责操作和管理,上机操作必须做好登记等等。

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我们探索了新的教学运转机制。对于合并重组后的机能学和形态学实验室,坚持优化组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转的原则,达到教学需要的最大满足、实验室设施最低损耗、实验室资源最大利用、管理力量的最小投入。我们对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转机制作了大量的探索工作,确定把“专管共用”和“集约化建设”作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目标。“专管”,即要求实验室归属于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统管;“共用”即相关的学科按教学需求有计划使用。“集约化建设”则指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和协调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的统一购置、维护、升级等事项。同时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和落实。各相关学科教研室,主要按计划在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的调度下,组织实验教学的实施和质量保证。

2.2课程体系建设

2.2.1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结构

由于我们在实验教学目标上,实行“三个强调”,即强调打牢实验基础的知识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的综合教育,强调科研素质培养的创新思维教育。因此,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我们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设置:

一是比较系统地增加了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三基”教育。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动物特点与选择、实验仪器原理与操作、实验试剂种类与配制方法、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数据分析等基本实验知识。

二是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上呈现立体交叉、逐步递进原则。即先安排一些知识点比较单一的生理、药理等学科经典性基础性实验内容,使学生对专科相关实验知识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向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技术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实验递进。综合性实验中既有正常生理功能测定,又有异常病理生理变化观察;既有器官功能的分析,又有药物干预机理的探讨;既包括典型的机能学知识,又增加了部分形态与生化代谢方面的实验内容,使同学们对实验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概念;最后再递进到模拟科研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探索性实验。

2.2.2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结构

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遵照以下原则:

一是按照实验技术、发育特点、结构特征归类进行梯次训练,从胚胎组织结构到成年组织梯进,从整体组织结构到单细胞亚微结构梯进,从正常组织形态结构到异常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梯进。

二是注意形态学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从总体上宏观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实验技术要求相近或相同的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内容,采取精简、融合、重组等方式进行优化,使知识结构更系统、紧凑、条理性更强。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7

一、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主要从化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实际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归纳类比、前后联系、横向、纵向统摄整理的方法,形成网络化和系统化知识体系,并在习题训练和考试中不断总结、检验和完善,这样形成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储存与调用。

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通过类比的方法建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体系。如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的学习、可逆反应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原理与电离平衡原理、原电池原理中的电极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等。比较的内容是相同点、不同点、使用范围,结合具体的问题实例进行应用。这样在复习过程中就能将一个概念或原理的复习变成一组概念或原理的学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益,并能建构应用性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方法的运用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需要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思维方法、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思维方法就是学会怎样去想,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主要是怎样去做。三种方法的核心是思维方法,因为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是建立在思维方法的基础之上。这里介绍在学习中应用最多的几种方法。

(1)学会将新情境下的问题还原成已知的化学原理的思维方法。当回答问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方法与我们获得知识和方法时的背景不同,题目提供的信息是新情境(如生产、生活、科技、社会问题等)为背景,以学科内综合知识为载体,通过新情境和新问题全方位地考查能力。新情境下问题的解答都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应用,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原理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锻炼分析综合能力与推理能力。

(2)学会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的解题方法。由于高考试题中的化学试题都是学科内综合试题,试题是以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设计的,解题时需要通过分析,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先解答简单问题,然后对几个简单问题的结果进行综合,这样就容易解答综合试题。因此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的方法是复习中学习的重要解题方法。

(3)学会实验假设、操作和设计方法。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内容有常见仪器的规格与使用、常见物质的制备、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多种基本操作的组合、实验的安全性等基本实验内容。化学实验试题每年都在创新,从每年高考情况来看,实验试题是高考失分最多的试题之一。因此在实验部分复习时,要学会针对试题创设的实验情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进行深入的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落实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要训练培养学生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的表述;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四、研究“纲”“题”,把准方向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问题;策略

作为高中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初中化学虽然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还得通过实验来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化学概念,了解化学原理、规律等的引入过程,认识实验也是验证前人的科学论断和观点的重要途径。可见,化学实验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事实上,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化学现象向学生演示,则不仅能开拓他们的视野,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与他们过去的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的东西感兴趣,然而在现实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给学生所演示的实验内容、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常见的,毫无新颖性。如此一来,学生往往会失去其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2、实验教材选择不当

首先,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所安排的实验数量少,实验教学学时所占比率也较低。因此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机会很少,无法完成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其次,实验教学内容偏于理想化。实验教学内容没有真正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所以实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就很难实现实验教学的效应,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当前的实验教材中,还存在部分实验安排缺乏合理性,部分实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实验安排在完成对应的新课的学习之后,而且其进行实验的方法也缺乏创新性,实验教学亦没有完全构建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给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在一旁看实验的模式。这样一种教学安排不合理,实验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学理论难以付诸实践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会导致实验课程流于形式,从而阻碍化学实验教学获取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这一心理特来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在平常的实验课上,教师可以组织趣味性化学比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原理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如用盐酸进行鸡蛋的雕刻、用浓硫酸进行木器的刻画等趣味性活动。另外,在班上举办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将化学实验融入到生活中来。如在班会上,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化学小实验小魔术表演。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在充满新奇和好奇的心理环境下会大胆地去创新、探索并发现新的知识。通过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实验技能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

2、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中化学老师应该精选实验内容,把那些最基本的实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联系最紧密的实验内容筛选出来,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夯实基础、优化提高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高中实验项目类型包括基础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研究性实验。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来安排实验内容。以强调教师指导的基础性实验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基本操作的方法以及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基础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和熟练地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的效果。这也是化学实验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综合实验提出的要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内容,自己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化学原理对出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设计研究性实验注重以学生为主,它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提出实验要求,给学生安排一些选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项目进行探究。在此实验期间,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依据该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最后再独自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学生全程参与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也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师应根据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完成化学实验目标。

3、坚持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9

关键字:化学高考对策

2011年是新疆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理综试卷的最大变化是分必答题和选答题,选做题是超量给题,限量答题,试题结构与2010年宁夏理综化学部分基本一致,总分为100分。高考化学试题严格按考试大纲命制,全卷没有繁、难、偏、怪的题,知识面广,得分点细,试题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客观题比较常规,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木技能的考查;主观题略有创新,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

(1)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主干知识仍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点。新课程高考试题依然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在内容上也是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高考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氧化还原反应、溶液浓度、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反应热计算、有机物的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结构(常见官能团)与性质、重要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典型化学实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元素化合物推断等。

(2)经典中求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

27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涉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电池等,加强了学生应用意识的考查,凸显了化学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的功能,有助于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道选考题中涉及的化学与生活、生产、材料的问题(纤维素、香豆素、新陶瓷材料),鲜明地突出了学科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重视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第36题背景材料与化学知识考察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第38题是经典的有机推断题,考察反应类型、同分异构常规知识点同时也突出了新课标的特点(核磁共振氢谱)。

(3)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以教材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创新能力。试题常常以流程图、数据、图表、关系曲线和文字表述等方式呈现信息,符合考纲中提出的考查考生“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进而“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6题以CuSo4晶体的分解实验为载体,让考生通过对信息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推出不同温度下的分解产物;同时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电解质溶液、化学计算等知识,是综合程度较高的一道题。再如第28题侧重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陌生的背景中(氢化钙的制备)考察熟悉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自选装置及药品,实验仪器,设计实验,用语言表述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体现了实验考查向实验设计的转型。

根据2011年新疆高考化学卷的特点,可以发现“重视基础、突出能力、注重主干、强调综合”是未来几年课改实验区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向。基于此,对2012高考化学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研读考纲,琢磨真题

“纲”是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2.重视双基,提升能力

教材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吃透教材,夯实基础,落实好每个知识点,是搞好高三整个复习过程的前提。因此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变化,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测是不会变的。因此复习中要紧紧抓住学科的主干知识,把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知识、基本实验、有机化学知识和计算等当作重中之重。对概念和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关键字词的分析、挖掘,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另外,2011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知识难度不大、但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试题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区分度。这就给中学教学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平时的教学应以学科基本知识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教学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而这正是我们课程改革所要实现的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

3.重视实验,强化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十分重要。从2011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题来看,探究实验的考查在高考化学卷中所占比例也相当大。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倡导的最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复习教学中,用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核心。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探究,配以拓展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整体性,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解法提炼为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社会,重视综合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高考命题考查了化学对生活生产的作用,实践性很强,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还渗透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高考试题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不是简单的记忆、书写,重在应用,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通过真实的化学用语环境进行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应用的价值和乐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了解化学学科的新成果、新知识,更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新发展,还要注意化学学科内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5.规范训练,意志磨练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篇10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较多,重难点被直观的现象瓦解掉,抽象的知识点较少,需要知记的内容较多,学生如果付出努力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更倾向于系统化、理论化,还要求能灵活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分析现实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提高,光是死记硬背、机械的做题是学不好的。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要正确对待教材与资料

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预习要将理解不透的内容勾画出来,做到听课有目的。有的同学总认为这一环节不重要,其实不然。首先课前预习花费不了很长时间,不像某些同学想象的那样麻烦。其次,它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积极的在课上思考更多的问题。高考题中的任一知识点的考察雏形都来源于课本,有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都直接用资料书不使用课本,这样是万万不行的。那么资料书应该怎样利用呢?阅读资料书可以解决课堂上的一些疑惑,而且课本上的习题少且简单,不能满足考试的要求,做些资料书上有价值的习题可以升华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但不要搞题海战术,首先知道所学知识的难点与重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做重点题型,对于易错知识点要反复练习并且记录在错题本上。

二、注意做好课后总结

一天的学习完成之后要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合上课本,在脑子里把老师课上讲的内容重复一遍,以免遗忘。将需要理解的内容要整理一下思路,理顺逻辑关系。然后把一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全面并对应习题看看题目中是怎样考察这些知识点的,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一第一章物质的量这一节,物质的量是桥梁将宏观的量如质量、体积和物质微观的量如粒子数联系起来,可以画出这样的转化图。

三、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一主要讲解了化学实验基础及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其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粗盐提纯实验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及知识的衔作用,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高考化学试卷中压轴题即为实验题,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个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并且分析实验原理、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实验的异常现象等。高考实验题都是课本实验引申出来的,来源于课本。必修一中的实验基础主要讲解了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难度不大。后面的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重要实验有氯气的制取、铜与浓硫酸反应、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室制氨气、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的两性实验、氢氧化铝的三种制法,铁及其氧化物,铁盐性质实验等等,都需要用心去学习分析。

必修一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这部分内容原理性强,要着重于理解,活学活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先要熟记基本概念“升失氧,降得还”,然后会利用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掌握其配平。掌握基本方法后还要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