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十篇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十篇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3:06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1

【关键词】实验安全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b)-0019-01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活力,要使学生学好化学,那么,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当中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是走进新课程,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是教师上好化学课的中心环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要如何把握实验教学环节呢?教师应注意些什么?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也许有人会说,做实验还有什么不安全的么?当然有。纵观历史名人,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在艰苦复杂的试验中获取真理的。比如:科学家瓦特,在做蒸汽实验中,左耳受残而聋,还差点付出了生命。发明家爱迪生不也是冒着无数次生命危险的实验,发明了电灯、电话、留声机等一千多种发明,而成为发明家的。这大概就是布埃斯特所说的“真理的蜡烛常常会烧伤那些举烛的人的手”。这一切不仅证明了科学是实验的结晶,还强调了在实验中安全绝对不可忽视。当然,这些名人事例好像离我们远了一些,还是看看学生身边吧。据报道,某实验中学,学生在做稀释硫酸的实验中,有个学生不幸被毁容,漂亮的脸蛋变成了花脸。又如某学生在做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因未先均匀预热试管,造成试管爆炸,碎片飞溅,导致左眼受伤而失明。这样的事故我们要提高警惕,引以为戒。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安全管理,渗透安全教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如何培养呢?那就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试验方法,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组织、有纪律、有步骤的交给学生方法,做好实验。切忌让学生杂乱无章,随心所欲。要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在课前必须备好课,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准备好实验器材。对于实验,自己要先做,结合教参的提示,在总结出做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课堂上才能给学生做出准确的实验演示。并且在演示时,讲清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说明理由。也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事项时,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此,用一则路标为例,来阐明知其所以然的效果。据报刊杂志报道,在法国巴黎某处高速公路最危险的转弯处,有这一则标语:“这里不是医院,是火化场!”这则幽默而又精湛的路标,不仅告诉行车的司机这里危险,要减速慢行,而且还说出了,加入不听劝告的结果,那就是一旦出车祸,死路一条,只有火化。根据记者报道,自从1995年该路标贴出以来,此处从未发生过车祸。这就是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当然,把我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与上例相提并论,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师向学生说明注意事项时,一定要说出理由根据。为什麽、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否则,有的学生会因为好奇,老师不让做的他偏要去做,对于有危险性的实验,那么,教师就很难保证学生的安全,更谈不上实验的顺利与成功了。

如何让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引以为重呢?在此,以沸腾为例进行说明。这个实验当中有两个知识点需要强调:1、酒精灯的认识。2、水的沸腾。教师通过教学,应让学生理解下列注意事项:

(一)酒精灯的认识注意事项:

1、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理由:避免酒精溢出);

2、不能用燃着的灯去点燃另一盏灯。(理由:避免因倾斜溢出的酒精燃着,而引起酒精灯爆炸);

3、熄灭酒精灯时不用嘴吹,要用灯帽盖盖灭。(理由:避免因吹而引起酒精灯内的酒精溢出燃着而伤人)。

(二)沸腾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里的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理由:避免水沸腾溅出烫伤同学);

2、加热前要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理由:如果不均匀预热,试管会破裂);

3、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人。(理由:水沸腾溅出后会伤着同学)。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2

关键词:SoLo层级;移液;定容

一、SoLo分类评价法的基本观点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学习成果的分类评价层次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学习成果的分类评价层次名称及含义

[分类评价层次\&含义\&前结构水平\&指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只是重复问题或零乱混杂或与问题无关。说明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是最低级的水平,可认为学生不具有回答该问题的能力。\&单一结构水平\&指学生的学习结果中只涉及了构成问题之许多要点中的一个。说明学生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考虑问题既不广也不深。\&多点结构水平\&指学习结果中涉及了构成问题的若干要点,但学生只是简单罗列这些要点,而这些要点似乎是相互独立、并无关联的。说明学生在问题中找到越来越多的正确的相关特征,但是这些特征彼此分离,不能将它们有机整合起来。\&关联结构水平\&指学生的学习结果中涉及构成问题的若干要点,并且能够把这些要点组织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能把问题的各部分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问题有一个整体意义。这一层次表明学生真正理解了问题。\&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学生能将关联的结构整体概括到一个更高的抽象水平,并且使这种概括拓展到一个新的主题或领域,这一层次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

这五种水平按照层级逐步提升,构成了一个学习水平连续发展的整体,从前结构水平到单一结构水平到多元结构水平是量变,而从多元结构水平到关联结构水平到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则是质变。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五个学习水平构成的层级结构亦可用图1表示。

图1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级结构模型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学习中的运用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一方面可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质性评价,另一方面SoLo层级的递进过程又揭示了人们学习水平逐渐深化和提高的途径,因此若能按SoLo层级的含义寻找出具体学习任务中的SoLo层级要求,那么学生的学习只需拾级而上,便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高效学习;那么这种构想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学习中该如何实现呢?

要实现这种构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学习中的每个SoLo层级所对应的具体学习要求该如何确定?因为只有找准这个对应的具体学习要求,才能发挥SoLo层级的引导提升功能,引导学习按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进程进行,才能实现高效学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教材中,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放在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学习之后,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用文字和图示顺次介绍五个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定容);并要求学生归纳“配制溶液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内容;这样的编写显然是没有将探究方向设定在配制的五个步骤上,而是设定在五个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上,因此学习中应让学生亲手进行溶液的配制操作,学会正确操作,体会易错之处,并思考并探究归纳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的是,苏教版教科书正文及“练习与实践”中的题目,均未涉及介绍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内容;可以看出,苏教版教科书这样编写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1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内容标准“2.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及相应活动与探究建议“③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是一致的。

既然探究方向设定在五个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上,又考虑到它是定量实验且安全性方面并无特别危险,因此操作中注意事项的探究就应当是围绕“尽可能减小误差”展开;另外从与初中学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百分含量的溶液”对比来看,这个实验中遇到的唯一新仪器就是容量瓶(教材中有专图),因此探究与容量瓶有关的移液和定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是该实验学习的重难点,下面就以该实验学习的重难点――“探究移液和定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为例设计每个SoLo层级所对应的具体学习要求,进而实现引导学生拾级而上,自觉进行由量变到质变、高效学习的目的。

表2探究移液和定容操作中注意事项的SoLo层级所对应的具体学习要求

[分类评价层次\&具体特征\&移液\&定容\&知识\&操作\&知识\&操作\&前结构水平\&不会描述图示移液操作\&不会移液操作\&不会描述图示定容操作\&不会定容操作\&单一结构水平\&描述或图示移液操作不够全面或有些错误\&移液操作中有些错误\&描述图示定容操作不够全面或有些错误\&定容操作中有些错误\&多点结构水平\&能较为全面描述或图示移液操作要点(玻璃棒不靠到容量瓶口,烧杯尖嘴要靠到玻璃棒,移液前同温,洗涤液也要移入)\&会正确进行移液操作\&能较为全面描述图示定容操作要点(容量瓶要放置在水平桌面,稀释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凹液面最低点、刻度线与眼晴三者成水平直线)\&会正确进行定容操作\&关联结构水平\&在多点结构水平的基础上能抓住“尽可能使溶质完全移入容量瓶”这个核心将移液操作各个要点联系起来。\&能在配制过程中正确进行移液操作(含移液前同温,洗涤2-3次,洗涤液也要移入)\&在多点结构水平的基础上能抓住“尽可能准确标定溶液体积”这个核心将定容操作各个要点联系起来。\&能在配制过程中正确进行定容操作(含轻轻振荡容量瓶、稀释、定容、再摇匀)\&将误操作与最终浓度的误差情况相联系,分析误差,并归纳出移液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将误操作与最终浓度的误差情况相联系,分析误差,并归纳出定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拓展抽象结构水平\&抽象出误差分析的模式:误操作直接影响的量及其误差情况借助定量实验的原理公式分析最终结果的误差情况。并能将其拓展应用于本实验的其他操作或其他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阅读、绘图和动手操作,不断地纠正、完善便可完成从前结构水平到单一结构水平到多点结构水平的提升,然而由多点结构水平到关联结构水平的提升、由关联结构水平到拓展抽象结构水平的提升,都是需要进行思维层面的深度学习才能达成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方法的点拨和问题的引导,常用的方法是“关键的操作步骤应增设对比实验”和“易错的操作步骤要提出启发性问题”,具体如用“对比实验方法让学生体会细颈的精确”,“使用有色溶质用对比实验方法对比洗前、洗后溶解容器内余液颜色”,让学生体会“洗涤2-3次,洗涤液也要移入”的缘由;而问题的设计常源于正、误操作对溶质物质的量或溶液体积的不同影响。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3

关键词: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赵秀春(1979-),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徐国凯(1956-),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辽宁大连11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民族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32)、大连民族学院自主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C11031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91-02

实验教学是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之后,许多大学纷纷把科研引入教学,形成了研究型教学模式。[1]从2007年到2010年,各高校纷纷开始资助大学生开展研究型、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4]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是我国高校推进自主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所需采取的重要措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既增强了实验教学环节,又将教学与实验相辅相成,实现了研究与创新的齐头并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并不能一味的通过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来达到目的,而应将科研引入实验,因为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更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的主要模式

目前,国家和各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绩。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就主要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1.辅助教学,延伸教学

辅助教学,延伸教学,即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采取以服务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题目的选择要注重辅助教学的目的,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辐射性。

理论与实验是密切联系,辩证统一的。实验需要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同时理论也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5]两者在教学体系中是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同步发展、统筹协调的。采取这种模式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做中学”、“探中学”。这种模式的实验项目虽然在成果的体现上并不直接,很难产出高水平且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论文或成果,但其潜在的意义深远。它不仅保证了教学的需要,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后续实验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规范。在实验过程中既给学生坚定了完成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其学习探索的兴趣,注重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边学习边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项目通常分为两个层次展开:一是基础层——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实践能力入手,加深、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程熟练,了解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为自行设计实验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深入层——在基础层的前提下,使项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创新研究性,从熟悉实验仪器设备及其使用入手,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实验内容,通过学习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研究和创新能力。在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从兴趣出发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并进行创新。

2.科研引导,导师管理

以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或部分内容作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相结合,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项目的设立,让学生参与跨学科研究以及某些领域的科研研究、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

导师制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即一个学生或一组学生在一个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教学制度,由导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6,7]我国许多高校也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大量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实践项目中,使大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8]教师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中主要起到指导和管理作用,在项目的选题、学生的指导当中要做到因材施教,细致严谨,引导学生学会科研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开展新实验的科研能力。

采用这种模式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要将实验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高年级学生培养成导师的助手,辅助导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实验,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优秀学生的实验结果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这种实验项目模式既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锻炼培养了学生,也服务了教师科研。

3.兴趣带动,竞赛激励

实验项目从兴趣出发,主要针对参赛作品,学生自由选题,并自行设计完成。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培养、锻炼和展示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深化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愿意通过竞赛去展示和验证自我、肯定自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腐朽为神奇。该实验项目就是要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培养其探索精神,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使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在其执行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注意各方面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项目的设立与开展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即使相同学科的不同实验项目其难度也相差甚大,因此对参与项目的学生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根据实验室或可利用的实验环境与需求设立题目。

选题可根据学生的意愿,兼顾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及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与持续性。避免设立的题目过于难和宏观而导致学生在进行的过程中产生距离目标遥遥无期的感觉,最终失去兴趣和信心而半途而废,这样往往会起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要做到题目难度适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既要考虑到其实行的难度和安全性,也要考虑到项目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是否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项目开展的意义。

2.注重基本功训练,规范其实验安全行为

培养学生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学生安全更为重要,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差,违规操作和粗心大意造成的。从基本操作开始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基本功,培养学生严谨的、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实验操作习惯是理工科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研究的基础保障。

不同的学科其实验形式各异,涉及的操作安全也各不相同,如电工实验涉及到电力和用电安全,化学实验涉及到化学药品安全,财经学院的实验项目和法学院的实验项目则涉及社会安全等。危险不仅来自于实验本身,还来自于物质的毒性、电器使用和操作等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如化学实验经常会使用一些有毒或强腐蚀性且易燃易爆品很容易引起中毒、烧伤等意外事故,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和防护措施,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顺利进行;电工实验是以电源为载体,不安全因素较多,设备容易损坏,甚至对人体和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当然,高校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麻痹大意与违规操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保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实验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同时需要指导教师不仅在项目选题、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过程及项目材料的撰写过程中严格把关、悉心的指导,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教师应及时提醒,教会学生各种防范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应通过指导与讲解使学生谨慎的同时也要打消学生的顾虑,排除障碍,大胆实验,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实验操作习惯是理工科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研究的基础保障。

3.注重成果,更注重过程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注重成果,但更注重过程。通常教师对本科生的能力和毅力持怀疑态度,所以教师科研普遍只是与研究生培养相关联。但本科生对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与热情很高,让本科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不仅有助于增强本科生的信心,还能培养其坚毅与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真正的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实用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审视,对实验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要重在发掘学生的研究性与创新性而不是苛求实验的结果,给学生过大压力。[9]失败是成功之母,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通常题目较难,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要允许学生失败,使学生在实验的失败中寻找原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这才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更有意义的成果。

三、结论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高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基本模式,并总结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推进高校自主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借鉴与保障,对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3):90-91.

[2]卢山,柯茜茜,陈晓光.在实验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时代教育,2012,2(2):2-4.

[3]张琇,倪志婧,等.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教学设计与过程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9-161.

[4]彭喜旭,王海华.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以植物石蜡切片及木质素的组织化学显示实验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156-159.

[5]赵秀春,徐国凯,陈晓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精品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5):497-450.

[6]涂春花.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39-41.

[7]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4

关键词: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13-02

当前我国高校注重教研及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设置了科研实验室,支持教研及教学。但是,在良好设置科研实验室的同时,还要注意保障科研实验室安全,否则将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以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说,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有多种化学品,如若化学品存放不合理、实验室清洁不到位、实验室温湿度控制不佳等,很可能引发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1]。所以,为了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监督、控制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如此可以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

1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与分析国内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日常应用与维护实际情况,确定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难以预测

化学科研实验室内所开展的大多数实验活动都属于探索性研究,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未知,存在多大程度的危险性也无从知晓,这使得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化学科研就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科研活动,科研人员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多次尝试,逐渐了解化学现象,逐渐得出结论。所以,在化学科研实验室所进行的大多数化学科研项目都是难以预测其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1.2未统一管理研究生科研工作

以往,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有指导老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化学科研,因为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根本无法在学生进行化学科研中做到面面俱到,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或安全防范等,加之一些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或存在侥幸心理,致使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偶尔也会出现安全事故。而在今时今日,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情况下,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往往开放化学科研实验室。但是因为一些学生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或基本技能不强,使其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难以安全、合理、规范地进行化学研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2]。总结来说,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化学科研实验室应用过程中都没设定统一管理标准来约束、监管学生,从而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1.3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

化学科研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同样会加大实验室危险性。而综合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情况,确定有一些高校为了能够更新科研项目或引进人才,加强校内基础建设,如,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线路破坏、通风设施破坏等将成为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改造中频繁移动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也容易使化学品变质或受潮,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项目,积极引用仪器设备,致使实验室内高温高压的仪器设备较多,这同样会加剧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3]。

1.4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

不同于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所存放的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为更好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材料。但因为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等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化学科研实验室必然存在较高的危险性,一旦高危险性化学品爆炸或燃烧,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因为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

2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情况,强化安全管理,使之能够对实验室进行方方面面的监管与约束,尽量规避安全隐患,必然能够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呢?

2.1对化学科研实验合理布局安排

针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改造频频,且仪器设施放置不合理的情况,笔者建议重新规划实验室,正确布局与安排,实现化学实验室区域化、规范化、合理化。在布局方面,则是根据实验室功能及实验特征,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区、理化分析实验区、化学品存放区、仪器设备区等,如此可以分区域地监管与保护,降低安全隐患存在的可能。针对实验室的安排,首先是考虑仪器及化学品存放、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电线、水管等基础设施的布设。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的放置及各种化学品的存放[4]。

2.2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

考虑到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在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其一,实验室行为规范管理。基于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学生日常行为,提出规范的、合理的行为管理,如,穿实验服,佩戴防护镜及手套,化学试剂规范应用,化学器皿及时清洗等。

其二,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因为实验室存在较多高危险性化学品,为了避免因化学品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制定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说明化学品从存放、应用、回收等方面的要求[5]。

2.3强化实验室相关安全教育与培训

针对很多学生安全实验意识不强及科研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使其能够规范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具体的做法如下。

其一,加强化学品、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方面的培训。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化学品,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应当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重点讲解各种化学品的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内容,强化学生知识水平及基本技能。

其二,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案例培训、情景式培训、安全技能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演练等,不断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化学科研过程中能够时刻注意安全操作仪器、安全使用化学品等[6]。

3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诸多高效化学科研实验室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应当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安排实验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使化学科研实验室长期安全应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5

【关键词】管理专业障碍分析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22-02

迄今为止,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创造力的国家,尽管中国在2010年便在制造业的规模上超过了美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只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高端制造业拥有从技术、知识产权到品牌的全部无形资产,而中国的高端产业主要依赖于引进,真正自主创新的比例不高,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中国整体的研发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市场化程度不如别人,作为研究能力的培养机构的教育体制遵循刻板、传统的学院式教学,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疲于应对考试,大学生的大部分精力也只是用来通过考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在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兴起的创新实验室,此类实验室提倡“在干中学”,鼓励创意,允许想象,让具有创业激情和能力的学生组成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的团队进行“知识再造”,这种实验室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获得了企业界的青睐,很多项目从一开始就被企业认领和投入,风险投资业高度关注和介入,创新实验室经费充裕,其成果遍布各产业。

在中国大学也有鼓励创业的“三创比赛”,但比赛的获奖项目往往脱离实际、喜欢浮夸、注重形式,极少有实用价值。这种迎合少数评委口味的竞赛思路与市场的选择相差甚远,因此,有些老师提出通过项目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应用上来看,大部分项目不仅和创新差得很远,甚至只是为教师充当的另外形式。

一学生不愿创业的原因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和几位年轻教师合作,将企业的需求引进了高校,希望通过实际项目的操作进行创业,或至少是创业的学习。但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尽管已经避免了学生可能遇到的经济风险,但仍然没有学生愿意真正投入精力来进行创业,原因如下:

第一,创业项目稀少。学生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我们引进的项目是一个中小型红茶企业的电子商务项目,很多学生对红茶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太大兴趣从事红茶的网络推广。学生中就算有人真有一些想法也不能转化成可供投资的项目,企业并不愿意直接对毫无创业经验又无体制支持的学生进行投资。

第二,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够、动手能力差。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监督和督促,学生在尝试操作项目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也缺乏基本的能力,很多人不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务,例如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一类的工作。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不愿意进行决策,也不愿意进行操作。

第三,体制不支持。目前的项目教学未纳入学校正规体制,并没有计入学校已有的学分体系,学生在可得利益不确定时,宁肯去做制度明确规定和鼓励的事情。而对教师而言,对学生的指导是在工作量以外的,当本职的工作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应对时,教师也不愿意在不能给自身带来收益的项目上花太多的时间。当然,我们当时也是刻意地保持这种独立,体制外的好处是可以保持弹性和机动性,一旦纳入正规管理就会变得官僚和僵硬。

第四,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难度大。有些项目需要多个专业的合作,就算简单的一个推广,营销专业和传媒专业合作起来效果比单独的一个专业的学生组合更为理想。但是,目前的制度基本不支持这种跨专业的项目,各个专业之间彼此隔膜、信息沟通困难,很难就同一个项目进行合作。

第五,教师缺乏创业经验。指导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如果由他们直接指导,他们能给学生多大的帮助很难确定。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虽然也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局限性,但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学校的人事制度不支持学校和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二教学制度改革的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本项目在引入后无疾而终,作为引入项目的教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制度对人的能动性的束缚,就此,我们对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用制度保障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目前的实践教学仅仅依靠于二手资料,教师并没有材料上的优势,对企业真正的运作难以认识清楚,而有些学校借助mBa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企业内部的状况并撰写案例,但很多没有mBa学员的学校,教师就很难有机会深入企业内部。如果要让教师具有实践的经验,可从以下两点制度设计考虑:(1)在招聘

员工时多考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现在的高校在招聘时重学历文凭和论文而并不关注应聘人员是否有实践经验,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不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2)可以鼓励缺乏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这个制度需要学校和企业合作,也需要在工资、工作时间、职称评定上的改革,否则不可能有任课教师愿意到企业进行实践工作。

第二,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美国大学流行的创新中心在我国落地估计有文化和制度上的障碍,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本来就不大鼓励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学生唯分数是瞻,如何建立一种体制既不因为过于弹性而流于宽松,也不因为制度而流于形式,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调整的。这个创新中心需要减少行政上的干预,也需要跨越现有学院的限制,还需要对创新型的领军人物(教师或学生)进行遴选和培养,其工作难度之大可能超过了很多学校的能力,但是,就小范围小命题进行试验,并从试验的成败中找到经验和制度先例,也是成本不高而功效巨大的事情。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6

1.1试题(2014年江苏高考卷第11题)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题图1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n,F2=3.85n和F3=4.25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题2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图3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关系为_____.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解析(1)如图4所示,在op1方向上由o开始截取3.3个单位长度即为F1,同样在op2上截取3.85单位长度为F2,以已截取两边为边做平行四边形,另一顶点p3在对角线op3上,用刻度尺测得op3长度为单位长度的4.7倍.即F合=4.7n.

(2)设α为橡皮筋与竖直方向的[HJ1.35mm]

有导线是完好的,下面3问中每次只有一处故障.则下列情况中电路故障是:

夹角,则橡皮筋的弹力Fmgcosα,由此可以知道两次橡皮筋所受的拉力Fa=Fb.

(3)由(2),Fmgcosα,有Fa=Fb,图中ob>oa,选项B正确;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第二次的长度较长,说明橡皮筋老化,由F=kx,其劲度系数k减小.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为Δx=x2-x1Fk2-Fk1=F(1k2-1k1),所以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选项D正确.

(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2典型错误分析

(1)第一小题为作图题,要求根据所给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出合力,并给出合力的大小.在高考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以下几种典型错误:

其一,标度问题:未采用题中已给出的标度画图,而自己另选标度;三个力的标度不统一.

其二,起点问题:未能选用题中已给出的“o”点,而自己随意取点作为“o”点.

其三,痕迹问题:未保留作图痕迹,即未画出完整的平行四边形;或未使用铅笔作图,且涂改严重,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不易看清;或将三个力的作用线和辅助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条边)均用实线画出,虚实不分明.

其四,图形问题:分别误将op1、op2、op3当成F1、F2、F3,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严重失真;或未能用直尺和三角板严格规范作平行四边形,不能大致平移;或将力的方向画反.

其五,遗漏问题:虽能够按照要求规范作图,并画出合力F3,但却未能给出合力的大小.

本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不少学生在平时实验操作及规范作图上所花的工夫不足,以致于在一些不该错的细节上丢分,甚为可惜.

(2)第二小题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正确答案,正确率相对较高.少数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分别写出了Fa和Fb的表达式,但并未给出最终结果.

(3)第三小题为选择题,只要学生结合(2)中的实验和共点力平衡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正确率较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漏选D选项,其原因除了学生对不定项选择采用谨慎策略外,还与D选项要求相对较高有关(既要考虑两次拉伸劲度系数不同,还要考虑题目所求为长度之差的比较).

(4)第四小题是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提出注意事项.本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错误:

其一,所提注意事项与小明的实验探究无关.试卷中出现如“两次都要把结点拉到o点”、“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拉力沿弹簧秤的轴线方向”、“橡皮筋、弹簧秤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拉力适当大一些”、“作图时刻度尺和三角板结合使用”等回答,这是由于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注重记忆实验注意事项,却缺少对具体实验存在问题的分析,导致他们回答却与本题的实验要求不符.

其二,所提注意事项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无关.如“控制变量法”、“重物不能太重”等回答,学生所提注意事项与橡皮筋和弹簧都无关,偏离题意.

其三,所提注意事项过于空泛.如“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排除不相干因素的影响”、“用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法”等回答,与橡皮筋和弹簧都无关,毫无针对性.

3实验教学思考

思考一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考查什么?

本试题先考查学生实验作图能力,进而考查学生解图能力,即让学生探究橡皮筋的弹性变化情况与其所拉伸次数之间的关系,最后试题考查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指出实验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由本试题可以看出,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立足教材基本实验,“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能力立意,不仅考查实验原理方法、实际操作、数据处理、图像理解、误差分析等具体内容,同时还考查实验的探究、设计及改进,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力图考查学生是不是真懂实验,真会做实验,真会设计、改进实验及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思考二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缺失什么?

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即教师先条目式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通过做一些基础实验题来加深对实验原理、方法的认识,进而通过实验题目的变式来解决实验中的一些开放性问题.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与教师在观念上认为纸上实验比实验室实验更快捷、更高效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与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客观上存在着无目的、低效率、耗时长等情形有关.可是,这种死记硬背的实验教学模式及课后的题海战术除了让学生获得一些关于实验的惰性知识外,他们很难获得深层次理解实验原理和解决实验问题的活的知识和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考三今后的物理实验教学该怎么做?

首先,实验教学要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突出“做实验”的思想.平时物理实验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做实验”的操作过程,抛弃“讲实验”、“背实验”等纸上谈兵的做法.很难想象,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没有用铅笔、三角板、刻度尺等工具去规范作图,只是记住几个注意事项,就能解决好考试中关于基本操作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真正经历实验操作过程是他们掌握实验原理、提升实验能力的第一步,第一步没有走好,其他实验素质的提升便无从谈起.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7

孙维东

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检验科,黑龙江黑河161441

摘要:临床检验无论是对医院,还是对患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还能

减轻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慌感,对后续的治疗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临床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临床;检验;问题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837(2015)25-0217-01

1临床检验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更

注重对自己身体的保护,在患病后往往都会选择综合实力较

强的大型医院。医院的临床检验问题也被人们高度关注,不

仅仅考验医院的综合实力,也对临床检验的方法提出更高的

要求。尽管我国医疗体制正在改革,医院临床检验的服务体

制正在完善,但有些问题还存在于日常临床检验工作中,这

使得临床检验工作的压力更大,但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

好机遇。

临床检验中存在不规范的检验行为,大多数临床检验人

员经过专业的检验培训才能够上岗,但是在检验时应对突发

状况的经验不足,不能够及时处理临床检验中出现的突发事

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医院方面,因为激增的

患者使临床检验工作维持在饱和状态,一是无法进行合理有

效地人员分配,二是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到位的服

务。另外在检验过程中临床检验人员服务定位就是错误的,

没有把细心和耐心带到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中,而是以应付

了事为主。总之,目前临床检验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仍存

在一些检验的乱象,这些都有待于医院和检验人员进一步规

范和落实责任。

2临床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检验结果再次核对

在检验结果出现后,检验人员还应对检验结果再次核对,

对于超过误差范围的检验结果要进行二次检验,排除人为因

素的误差。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出现检验结果纠纷就

是因为没有对检验结果再次核对,忽视了因人为操作对检验

造成的影响,以至于延误了患者的诊治,耽误了医生的救治。

同时检验科室要建立回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询问

患者在诊断后的体征与检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有不一致现象

应及早排除检验结果的影响。

2.2检验仪器的养护

目前,实际临床检验中大多检验都需要依靠机器来完成,

因此要特别注意对检验仪器的养护工作。一是要把检验仪器

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工作间内;二是要安排专业维护人员定期

对检验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三是要在检验开始时控制检验仪

器的检验质量;四是要在每日使用完毕后对检验仪器进行关

机操作。

2.3创造良好的检测环境

针对医院环境一般不能够改变的情况,应该努力改变检

测科室内部的环境,如及时清扫地面、保持湿润度、保持适

宜的温度、及时通风等。这样可以保证检测人员在良好的环

境下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地进行样本检验工作。在醒目的位

置为患者设立检验服务站,分配服务人员给咨询患者以指导,

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在采集样本时存在的不规操作行为,也可

以保证检验样本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检验所服务。

2.4加强对标本采集的管理

护士是住院患者血标本的采集者,护理相关工作的质量

控制决定了标本的准确性。①采血前准备工作:核对医嘱,

打印条码,再次与患者沟通,并告知采血时间和注意事项,

准确选取不同检验项目所需试管。采血时需注意有无静脉输

液,不能在同侧肘正中静脉采血,避免因血液稀释、药物成

分等影响检验标本的准确性。②采血:按照检验申请单内容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定无误后开始采血。既往研究显示,

采集标本不规范(6%~8%)、采集时间不正确(2.2%)、标本

不合格(2.3%)均影响所采集标本的质量,影响临床检验结

果。采血时体位、采血部位的选择、止血带的使用、进针情

况、标本量、抗凝剂使用、各项目采集顺序等均应严格管理

控制。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min,静脉阻滞5min即

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增高10%~15%。采血时速度过快、将血液

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或未取下针头、同一病人检验多个指标

采血量不足而反复倾倒等操作均会造成标本溶血,从而影响

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的检验结果。血液抽出后及时轻摇使

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血液凝固,溶血与凝血是导致

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总血液不合格的60.5%。部分检

验标本如血气分析、厌氧菌培养等需防止接触空气,细菌培

养及药敏应注意无菌操作。

2.5改善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临床检验科室应走出科

室,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质量管理。(1)对临床医护人员、

患者、护理员、物业人员等人员按其分工,分别针对检验申

请单开具、常用检查项目意义、影响检验结果因素、检验标

本保存与转运、医院感染、个人防护、检验标本处置等方面

进行相应培训。(2)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监督、管理,定

期参与临床科室查房,检查检验申请单的开具、检验标本的

采取、转运等环节,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检验标

本的可靠性,保障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2.6标本保存、转运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以免时间过长血细胞的代谢活

动、标本蒸发导致浓度变化、化学反应等引起标本中成分发

生变化,进而影响检验结果。如因糖酵解作用,血清中糖每

小时可下降6%~10%,尿标本如超过2h未完成检验为不新鲜

标本,其内化学成分分解后可导致结果假阴性。如标本确实

无法立即转运,应管口向上并垂直放置于试管架上,管口密

闭,防止标本污染、外溅、蒸发、倾倒等,按照项目需要常

温或低温暂存。标本转运应由专人负责,进行培训,了解注

意事项。转运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避免震荡,防止容器破

碎、标本污染,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污染环境。

2.7标本交接管理

检验标本运送至检验科后,应由专人与转运人员进行交

接、验收。包括检验申请单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采集试管

是否得当,标本容器是否完好,标本外观是否正常,有无污

染、溶血,抗凝血有无凝结,标本量是否充足。确定无误后

接受标本,进行检验,不合格标本应立即反馈申请科室,重

新采集。

3结束语

在临床检验时也要对检验事项进行严密监督,只有保证临

床检验质量,才能使医院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学农.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J].当

代医学,2014(31):97-98.

[2]杨忠萍.解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J].中国医

药指南,2014(32):377-378.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8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注意事项;质量保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4-02

1检验项目的选择

选择一个合理、必要的医学检验项目是确保检验信息效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和先进仪器的引进,临床针对不同疾病的检测项目、方法及设备日益增多,这要求检验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检验项目、方法及设备的优缺点,并根据患者病种、病情以及临床诊断、疗效监控的需要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1],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我院对临床检验项目的选择遵循安全、经济、有效、时效的原则,要求科室医生及时主动了解医院各种检测项目,尤其是新开展或新引进的项目,同时加大检验科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医生的沟通交流,确保实验室检验项目符合临床诊疗实际,以更好地服务患者。

2检验室的要求

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临床检验室质量管理控制住体系,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我院近年来通过编制检验室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如质量控制手册、检验程序性文件、操作指导书、检验质量记录等),加强检验室人力、设备、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与建设等措施,在提高临床整体检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患者的准备

患者是临床检验的直接参与者,其准备是否合理、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在进行临床检验项目前,责任医师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告知检验前的准备事项及注意要点,向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检验结果对疾病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性,以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检验配合度,确保检验标本的合格、可靠。临床检验过程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地域等均属固定因素,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患者的可变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3.1饮食准备有文献报道指出[2],一顿标准餐后,可使人甘油三酯(tG)增高50%、血糖(GLU)增高15%,故涉及血脂、蛋白质、酶类等生化项目检测时,主张患者在检验前3d禁食或减少高脂肪、高蛋白、肉类、动物血与含叶绿素、胡萝卜素等食物的摄入。同时,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坚持空腹(禁食12h后)采血,以避免血糖、血脂等结果升高,或发生光学干扰等情况。但注意空腹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患者过度饥饿,使得血糖、血脂结果偏低,胆红素升高。对于需要做特殊检验项目的患者,如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检测需前3d禁食肉类,粪便隐血检查需素食3d,葡萄糖耐糖实验需前3d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300g/d)。

3.2运动准备较长时间、较高强度的运动会使得患者能量大量消耗,体液丢失,呼吸频度加快,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造成部分血生化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等一过性升高,对血清K、Ga、mg等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采集检验标本时,应让患者尽可能处于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

3.3药物准备一般情况下,药物可通过直接参反应或激活(抑制)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比如维生素C会对基于氧化还原原理试验的结果造成影响。故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嘱其事先停服影响相关检验结果的药物,如病情必须服用药物,临床医师在分析检验结果时应考虑相关药物因素的影响,以尽可能减少检验项目误差,确保检验数据的可靠性。

3.4准备根据国外文献报道[2],受检者卧位时的血浆总量较直立平均升高约12%,而处于坐位时,主要血细胞检测项目(RBC、wBC、HGB、pLt、HCt、w-SCC等)较卧位平均升高月11.6%,且与人体血浆总量呈负相关。究其原因,可能与从立位-坐位-卧位,血容量逐渐逐渐增大,血液逐渐被稀释,使得血液成分降低,各参数随之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临床采集标本过程中,最好让患者保持卧位或坐位。

4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应避免干扰因素,注意采集的有效时间和最佳,以尽可能减少分析前误差。如静脉采血宜取座位,穿刺成功即松开止血带(使用不得超过1min),装有血液标本的抗凝管要反复颠倒5-6次,以避免出现小凝块,同时注意抗凝剂的比例。标本培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放置时间不宜过长(2h以内)。操作人员应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选择正确的标本采集物品和试管种类;熟练掌握真空采血的方法与顺序(采集血培养瓶血清管抗凝管),以及细胞学标本采、标本培养的方法和顺序;针对患者的具体检验项目,耐心向其降解相关注意事项。标本采集完成后严格做好核查制度,保持采血试管上的信息与患者科室、姓名、住院号、床号一致,防止误漏。

5标本的传送

为确保标本的质量,标本离体后对其保存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均有特殊要求。这要求标本传送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严格遵照有关规定,选择正确的运送工具、保持条件。注意检验标本的隔离封装,尤其是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防止传染他人。我院检验科通过采取标本独立密封塑料口袋包装、化验单与检验标本分开传递等管理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标本传染的风险性。

6标本的验收与处理储存

标本送至检验室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核对检验标本和申请单,及时退回不合格标本,并详细记录核对过程。我院为提高检验标本的分析效率,要求在检验单上填写临床诊断结果,诊断不明者需注明阳性体征。标本容器上除贴有特异识别号码外,还应标明患者的姓名、病历号、床号、标本采集时间等信息,以便检验人员核对。血液标本注意及时进行离心处理。如采集的标本不能当天处理,应严格按检验要求将其置于合理正确的条件下保存。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措施;教学评价

掌握化学知识是每位学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化学知识来源于化学实验,学好化学实验,才能够真正学好化学,所以,探究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改进和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实验课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效的化学实验课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实验步骤和顺序,同时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从而学习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化学变化特点,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就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也便于学生学习化学相关知识。但传统高中化学实验课上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实验课堂的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是讲解完实验中注意事项后,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然后学生就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如此学生的自主探究机会就缺失了。其次,实验的配备不齐全,学生想要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时没有条件,学生所做的实验过于简单,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缺少空间,使高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很低,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不好。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堂的改进与实践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亲手的实验,才能够对实验中注意事项理解透彻。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在实验课堂中坚持学生自主实验,在讲解完实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以此寻找实验中的特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例如,在实验《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中,教师在讲解完两者反应的变化后,让学生再做《苯酚与高锰酸钾的反应》实验,这样进行对比,学生在就可以发现溴水与苯酚的反应特点,从而学习到了检验苯酚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化学学习才会更加轻松。所以,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大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多媒体教学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也要学会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硫酸的稀释时,由于错误的稀释方法,会使实验课堂存在危险,但只有演示后学生才会发现正确操作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硫酸稀释的错误方法,先加硫酸再加水就会引起暴沸,很容易受伤。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学生就能够了解到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从而更好地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后的效果评价

改进高中化学实验课堂后,教学效果怎么样,这就需要通过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和学习态度来衡量。在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后,学生能够更多的自主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于化学知识也充满好奇心,所以,对化学课堂更加投入,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观察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祖国培养出新型化学实验人才。

高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篇10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能力;考核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80X(2015)11-0114-02

生物化学科目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生对其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往后课程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验思维能力。所以,在生物化学理论课堂教学的改革时,也必须注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考核办法的改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随着生物化学科目内容的不断扩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许多高级院校已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其理论教学分开,生物化学实验成为了独立的教学课程,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也与其理论课程分开,建立了独立的考核办法。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标准比较简单,只对学生的实验态度及实验报告进行考核,并没有将考核内容细化到每个知识点上,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比较被动,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能动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科研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仅注重实验报告,不注重自身实验思维的培养,由此可见,科学、规范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办法是目前生化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1生物化学教学的考核缺陷

传统的生化实验教学的考核项目中并没有期末实验考核这一环节,以致带来的负面影响有:①在生化的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对生化实验课越来越不感兴趣,不重视实验基础技能的学习;②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不认真完成实验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无法实现教学的目标;③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对基本的实验仪器与操作注意事项不了解,操作步骤也不规范;④生化实验课程考核的标准比较单一,难以全面的、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操作能力与水平;⑤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必须在教师或课本的帮助下才能继续实验,学生的依赖性太强,难以取得理想的实验成果;⑥生化实验课程考核的项目太少,只有学生平时的实验表现及实验报告,无法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实验能力与实验素养。

2生物化学实验考核办法的创新

为了保证生化实验的教学质量且实现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目标,教师应对传统的实验考核办法进行改革与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1)预习报告的考核。学生通过教学进度安排表可以了解到每个实验项目的课时安排,教师也要提示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教师会在课前给学生分发预习报告表,里面会明确列举该节实验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根据教师罗列的提示对本课时知识点进行预习,完成预习后提交预习报告。预习报告明确要求学生要查找哪些资料,要求学生将实验原理、步骤、药品配制、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进行详细归纳与总结。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整理,要求学生要细化到每个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验原理的讲解主要是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进行,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够完善则由教师进行补充。课前准备阶段的预习报告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10%。

(2)对实验课的风纪严格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必须要列为实验考核的一项内容,这也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让学生按时上课,掌握好每一节课程的知识点。上课纪律的考核是为了优化教学课堂管理效果,“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确保教学活动能够井然有序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于实验台的清洁卫生考核也是课堂管理的一项内容,考核学生对实验环境的环保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以上的考核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10%。

(3)对实验操作表现进行考核。教师应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步骤、实验安全意识等各方面的情况,如发现学生的操作不规范要及时指出并纠正,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另外,教师还要记录每个学生探究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教师从学生的实验报告考查其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是否准确,从中了解学生探讨问题的逻辑性与准确性。实验报告的主要考核内容包括讨论部分、实验结果及实验中学生的表现,这部分的考核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40%。

(4)期末实验测试考核。教师可以将每个学期的最后一次课定为期末考试课,期末实验测试考核主要包括笔试与实验操作两部分。笔试部分就是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由学生通过笔试的形式进行作答。关于实验操作考核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五个典型的操作实验,考核学生各方面的操作技能。可以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具体的考核题目,主要的实验材料由教师提供,但具体的药品配制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全部操作,最后的实验结果需教师审阅后才能打分。期末成绩考核占总实验成绩的40%,其中笔试部分占10%,实验操作部分占30%。

3结语

生物化学实验能力是学生进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否对提高学生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科研素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物化学实验考核办法,既有利于检验和监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广大生化教师应重视和不断优化生物化学实验的考核标准与内容。

参考文献

[1]徐文俊,谭茂玲,谢贞建,郭晓强,颜军.生物化学实验综合能力量化考核实践与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8):89-92.

[2]吴伟刚,沈凤英,侯勇.农学类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5,(19):216.

[3]张立,卢忠燕,申晓冬,何凤田.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