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十篇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十篇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38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1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水资源;节能减排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如何节能减排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居民用水以及公共建筑用水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活用水,而这个用水的过程多数是在建筑中进行。所以,落实节能减排的工作是建筑给排水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这个技术和建筑设计相互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使用能源的效率和减少能源的消耗量。

1建筑给排水中水资源使用的情况

(1)建筑生活用水在节约方面潜力还是巨大的,即使它的分布范围较广,管理不易。但是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有一些人认为水是不会枯竭的,所谓节水意识薄弱,极不珍惜用水。从政府以及节水有关部门来说,它们也只是口头上说说,没有真正落实执行,没有发挥着实际性的作用。

(2)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不科学,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生活给水系统根据相关规定是竖向划分区域,所以存在是一些器具的配水水压过大的情况。通过调查,这些器具的实际出水量大大的超过了额定出水量,造成了水压高,水源浪费以及漏水的状况,此外,还容易带来噪音和震动给管件造成破坏。

(3)建筑排水系统之所以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它的配件以及供水管道的使用材质劣质,没有达到要求。居民用水的管道大部分是埋在地下,所以漏水等问题极不容易发现,而科学设计水表接入点有利于供水量的控制。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

2.1控制好水压,规避隐蔽性水源浪费

通过合理设计水量超压的装置,可以有效地规避隐蔽性水源的浪费。所谓的超压出流,简单来说就是实际流出来的水量比额定的出水量大的很多,而超出来的那部分没有带来的有效地使用效益,但是,这种浪费很少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一般就把它称作“隐形”水源浪费。如何解决这种浪费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地措施,比如说可以给水源支管装上孔板,或者压力调节阀等部件,有效地将水龙头的出水量压力控制在额定的压力,给广大的用户提供合理的水龙头,让竖向分区的水压布局合理。

2.2正确挑选合适的二次供水设施

纵观中国的城市建筑给排水,可见变频调速供水和气压灌供水被广泛使用,同时,变频调速供水完成电机的反复启动以及无限调整速度是借助于变频器改变水泵两端的供电频率来实现的。依据它运作的特征,正确挑选合适的供水设施,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在一般情况下,在挑选的过程中应该想到的是用水低谷期该设备的运作情况。

2.3大力宣传和推广节水的配件,

由于管道和阀门泄露问题的存在,必须使用节水设备从而适应建筑给水的特性。通过节水龙头的实验,得出普通水龙头和节水型水龙头二者在同时开启以及同一压力的情况下,后者的流出量明显的少于前者的流出量,可见,节水龙头的节水效果更优越,节水量大约在19%~28%左右;使用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设备,在满足需水量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控制出水量,防止漏水和实现节水的目的。

2.4热水供应系统的节约水源和能源

(1)对于局部热水供应系统来说,要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需要对管道进行保温。目前,我国巨大部分的居民住宅楼都是使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没有设置回水管。从一户多个卫生间的住宅角度分析,当燃气热水器安装点和卫生间相隔甚远的时候,洗澡的时候就需要放掉大部分的冷水,一旦管线设置的越长,那么造成更多水源的浪费。此外,由于没有做好热水管的保温工作,导致热量散发的非常快,所以在淋浴时,再次启用已经关闭的淋浴器的时候,要将那些温度低的水放掉,浪费水源。要解决这个水源浪费的问题,不仅仅要想到建筑功能以及布局,也要想到节约水源的要素,尽可能的缩短热水管线的设置长度,及时的将低热水管道做好保温工作,从而降低没有发挥效用的水源的消耗。

(2)优化热水供给循环系统,降低未发挥效用的冷水的消耗量。决定冷水量在热水器再次启用中要排掉多少的是热水装置的循环方式。热水供应系统有三种循环方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通过对他们的节水效果实验,将其优劣排名依次是支管,立管以及干管循环。但是从成本上来排名的话,顺序是相反的。所以,新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应该建立在的节水和成本的基础上来挑选,参照新建筑的特点,标准来正确选择热水支管的循环方式或者是立管循环方式,尽最大的努力来降低未发挥效用的冷水的消耗量。同时,在机关,学校等场所中目前使用的热水供应系统,需要增加热水回水管,从而降低无效水源的消耗。

2.5最大程度开发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从常规上来说,一般我们把建筑中的生活用水、雨水等经过相关的手段处理之后当做杂物水使用在建筑物中,这些工程设施的主要任务就是搜集、存储以及处理水源。通过有关的资料表明,循环利用水资源可以让居民住宅区的水源节约34%,商业住宅区节约69%,可见,使用这个设备带来的节水效益是巨大的。建筑物排水处理不只是便捷管理,还要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可以达到稳定的状态,同时形成经济优势,将科学技术充分的运用集合,积极地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雨水循环的再利用主要分为存储和再利用这两种方式,雨水资源对于环境的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3规避二次水源供给污染

从我国目前的的城市建筑的供水水压上来看,多数有二次供水设计。这些设计增加了对水源污染的可能性,所以在探讨供水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储备水源的环节,建筑供水设备直接引入市政府的供水管道中的水源。

3.1供水水箱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的建筑中都建设了储水池,而储水水箱中存在许多的污染源。传统的储水箱是由钢筋混凝土制作成的,含有许多的微小生物和细菌;钢制水箱非常容易生锈,所以适宜使用不锈钢材质或者其它不易生锈的材质水箱。

3.2供水管材

金属管道极容易被自来水的水质腐蚀,容易造成水源中的氯离子数量减少,矿物质元素(如铁、锌、锰等)以及溶解性固体,细菌数目明显增多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明确规定:禁止使用镀锌钢管输送生活用水,加大新型材料合成管道的使用如聚丙烯管、铝塑管、聚氯乙烯给水管、纳米聚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等,以避免在输送过程中污染水资源。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给排水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节水技术以及相关的节水措施,使用节水效果好的设备,对于减少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的水资源的使用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也有利于落实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减排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林金堤.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环保节能设计要点――以某工程为例[J].河南建材,2014,04:215-218.

[2]谢立辉.面对“节约型”社会的住宅建筑节水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05:15-17.

[3]刘连赋,张来山.对建筑给排水一些节水措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5:60.

[4]安彦梅.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8:144+29.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2

【关键词】施工技术;高层建筑;节能减排21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期间,科技技术高速发展,思想文明高度发达,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生存上的问题,能源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能源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构成直接影响。我国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飞速增长,加之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环境,已然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因此,在能源危机迫在眉睫的现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降耗工作也就势在必行了。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施工或使用阶段,不对建筑物原有性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损耗。由于建筑施工的建筑物的复杂性与不可逆性,在节能降耗时,一般都是从建筑的外墙、屋面、门窗等工程入手,借以加强围护结构的密闭性和热阻值。

1.节能建筑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单位首先要使施工人员了解到建筑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并将节能意识全面贯彻于施工当中,然后根据节能设计图纸,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完善管理机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严格依照规定程序实施施工,保证施工计划能按时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规范和约束施工人员的举止行为,保证从根本上落实建筑节能降耗方案。也只有在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节能意识得到提高的前提下,施工的质量才得以保证,并最终实现建筑的节能降耗。其次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提高检查人员的工作素质,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对岗位的责任心、使命感,这样不但可以节能环保、降低资源的消耗,还能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对工程、社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2.节能建筑施工技术

2.1墙体节能施工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节能砌块砌体大抵采用自保温蒸压加气砼砌体,对比过去的实心粘土砖,它对于节约能源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它自重小,施工速率得到提升,所以它具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一些加气发泡的新型墙体材料还有保温隔热的功能,更是从减少能量耗散的节能角度实现环保要素。保温砂浆应在基层质检验收合格,屋面防水层完工,与墙体相连的隔墙、门窗框、管线施工不破坏保温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环境温度最好大于5℃,夏季施工要注意养护和保湿工作。保温砂浆抹灰须按设计规范依次进行,外侧砂浆工作必须保证不出现防水、防裂、防脱落等情况,对抹灰的厚度、表面强度等必须实施有效控制,砂浆硬化期间严禁振动与撞击。在工作中,应严格控制抹灰层厚度并采用可靠措施确保抹灰层不发生开裂。腹丝插入角度应保持一致,误差不大于3度。用于砌体外墙时,宜采用预埋钢筋网片固定epS钢丝网架板。

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保温隔热材料的厚度符合设计规范,对于空心砖承重墙可以采取整砖平砌,空心砖不能破凿,当整砖数目不足时应该使用实心砖进行外砌。保温板同基层还有各构造层间的连接务须牢固,不允许脱层、空鼓或开裂现象发生。若由于预埋件或管道等原因导致墙体预留洞口时,不能使用水泥砂浆实施填补,而应采取实心砖砌筑。除此之外,还应保证砌块墙体的施工质量,对砌块的整体性、灰缝饱满度、粉块的连接和变形协调等方面实施严格的施工技术控制,及时地对隐蔽工程进行核查,并验收记录。

如今,伴随随着建筑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保温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越来越多的粘贴工艺已经开始结合机械锚固一起使用了。纯粘贴施工工艺在外墙保温系统中的采用日益减少。内置式保温将保温层粘贴或加机械锚固时,需要在内墙表面安装平薄板、钢丝网粉刷层等防护层。它从阴角开始,由上至下开展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保证粘贴面的平整与清洁。相较外置式保温,内置式保温的保温材料连续布置,在砌块时,两两之间的保温材料可以很好的衔接,从而形成了一层完整的保温隔热层,因此采用内置式保温的建筑物,保温隔热效果好,这给建筑的节能也起到了不小作用。

2.2门窗节能技术

玻璃门窗节能工程基本设计为:5+12+5节能中空玻璃和非断热桥型材。众所周知,在外墙节能方面,门窗框与玻璃扇的密闭性与传热系数向来都作为关键环节。为了使建筑门窗能够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取防止门窗变形的措施,并检查门窗框位置及其内外朝向,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安装固定,安装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门窗框与墙体之间应做弹性连接,用密封胶嵌填密封,断断不能有缝隙或故意使用水泥砂浆嵌缝;其次在框、扇以及推拉窗的轨槽处要做密封处理,严防透气、渗水等问题的产生,如若缝隙太大,可以挤注密封膏进行密封;在挤注密封膏或贴密封条时,必须清理接缝处的灰尘杂物,保证作业对象的清洁干净;另外,门窗扇应在洞口墙体抹灰层硬化后安装,在门窗框同墙、柱、粱等交接的地方,最好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堵,如果门窗是在靠室外一侧,则应结合外装修工程实施处理;对于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密的门窗扇不能上墙,框角的垂直度在门窗的安装中务必进行反复检查,门窗安装固定后,应先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3屋面节能技术

通常屋面节能工程主要做法为干铺50厚挤塑板保温、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坡2%。首先根据屋面排水方向,拉线找出2%的坡度,在女儿墙上标出高度控制点。通常情况下,为了建筑内部的温度满足使用功能或建筑节能的需要,建筑施工中会把导热系数小、密度低、吸水率小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屋面上,进行屋面保温处理。防水层隐蔽验收后表面铺一层无纺纤维布,上面在浇筑混凝土。按规范要求做好分隔缝及排气管的留置工作。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正铺法,这种方法从屋面顶部防水层一直到下部的防水层,依次铺设保温材料,且材料的选择余地大,板块状如有水泥聚苯板、加气混凝土块、聚苯乙烯板、水泥蛭石板、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等;无论是散料、松散料,还是现场发泡浇筑,在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空间。与之不同的是,反铺法的施工大抵是保温层以下设置防水层,这样可以对防水层取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也方便日后的检查维修工作,缺点则是工程造价过高。此外,在屋面购置隔热措施也是建筑节能降耗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3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中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手段,将有效的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建筑创造更高的环境效益。下面将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

(一)采用新型用水器具及配件

传统用水器具,配件密封性和耐用性差,“跑、冒、滴、漏”等现象严重,水资源浪费很大,可见作为用水终端,用水器具的节水贡献率潜力很大。新型用水器具与传统用水器具相比较更加节水;其次,新型厨卫用具普遍质量较好,十分耐用;再次,当前很多的厨卫用具都选用了健康材料,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和影响,使人们的身体能够得到保障,更不会污染环境。

(二)合理确定和分配系统压力

建筑给排水用水中,低层中用水量较多,设计中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供水,能较大减少加压泵组能耗。高层建筑中,系统应合理分区,保证用水压力前提下,尽量避免频繁减压。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容易忽视的是用水器具的超压出流──其水量在使用中流失,属“隐形”水量浪费。在给排水设计中,控制用水点供水压力在0.2~0.3mpa,将有效缓解超压出流。

(三)合理选用管材

当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供水管道泄漏是最大的问题,这与管材的选择和工程设计等方面都有着一定关系。因此,应根据压力、水质要求、安装难度、价格等条件选择适合的管材和工艺,以此保障管道质量。新型管材在防漏水方面有着良好的性能,可以采用新型管材进行施工。

(四)建立完善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热水制备和循环会产生较大的能源消耗,如热水循环系统不合理,在使用过程中,用者需先将管道中的冷水放掉,直到热水出来后才使用,这些被白白放掉的冷水就成为了无效冷水[1]。在进行给排水管道设计中应合理选择供水方式和循环方式,充分地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同时平衡好冷热水压力。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开源

(一)太阳能的应用

太阳能有着免费同时又无污染的特点,作为可再生资源来说在热水制备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建筑热水供应系统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真空管,真空管设备有着转热化效率高,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同时不受到季节变化限制。在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集热器的选择,要选择质量好,高效能的集热器,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集热器与当地的环境能否适应。在一些冬季气候环境比较差的区域中,为了更好地保护集热器的功效,应当事先做好水管的防冻裂工作。此外,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集热器的水量要保持自动平衡,使其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二)建筑雨水利用

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等,经过简单处理即可作为杂用水来源,是优质杂用水来源。初期雨水污染较高,雨水悬浮物、CoD、氨氮、总p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逐渐降低,降雨后期CoD趋于稳定,水质较好。因此,雨水的收集利用应考虑舍弃初期雨水径流,设置初期弃流设施,减少处理负担。经处理后的雨水水质指标好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广泛地用于绿化、景观、洗车、浇洒道路、冲厕等。

三、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消防用水

(一)消防供水浪费原因

当前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中,设计人员并没有对建筑周边的环境和实际的供水情况进行调查,仅仅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来进行消防管道设计,导致很多的管道出现虚设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二)解决消防供水浪费情况的措施

首先在消防供水管道的设计上应当积极地提升设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保证能在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到相关因素。作为设计人员一定要有着正确、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2]。此外,应在消防水池的设计中尽量采取集中供水的模式,利用生活污水的再生水和建筑中水来作为主要的消防水源。也可以利用雨水回收技术来充分利用雨水,将雨水进行沉淀处理后作为消防的备用水,以此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同时,当前消防给水设计中,消防水表设置存在缺失,消防管道给水作他用现象严重。在设计中必须完善水表设置,保证水量来去有数。

四、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水质污染的减少

(一)水池污染和水箱污染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会涉及水池和水箱。在使用水池和水箱的过程中则会出现一些污染。使用钢材来修建水池或水箱,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容易造成生锈的情况,生锈时间长加上空气潮湿则会生成一些类似青苔的生物。生物中常常会伴有一些病菌,这些病菌长时间的生活在水中势必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3]。因此,在建设水箱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镀有铝合金的材料,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青苔生成。此外,为了防止鼠疫病毒的传播,在流水口处应当设置防鼠网。通常水箱中的水不能超过24个小时,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要进行高质量消毒,避免水中出现微生物和细菌影响人体健康。

(二)管材污染

水中含有氯元素,带有酸性,这些酸性则会使金属管材发生反应。因此,在进行管材的选定和设计环节中,应大力的推广使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并对污染源头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以此来减少建筑给排水的污染情况,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研究,争取在保障水质的同时,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参考文献

[1]吴冬云.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浙江建筑,2011,01(12):41―45.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4

关键词:低碳建筑,节能减排,能耗,研究进展

1概述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呼声高涨,全世界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和组织正积极开展低碳研究[1-4]。在这种大环境下,低碳建筑是近10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概念,通常认为低碳建筑是在满足人类居住要求的同时,通过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Co2排放量的建筑。低碳建筑在设计阶段以及全寿命期内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着明确要求,其目标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减排,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回顾总结低碳建筑的设计原理、研究进展及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探讨了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

2技术背景

2.1低碳建筑的内涵

其目标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尽量节能减排,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低碳建筑的内涵要求建筑具备可持续发展特性,即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碳排放,以减少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低碳建筑还要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实现人类、自然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综上,低碳建筑会在设计阶段制定详细的减排方案,而在建筑的各使用期内会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回收再利用等手段减少碳排放,其能耗与排放均小于常规建筑。

2.2低碳建筑的特点

总体来说,低碳建筑主要有4个特点:节能、环保、绿色、低排放。与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不同,低碳建筑的概念更广,它考虑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将低碳技术作为考量标准之一,尽可能使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优。由于低碳建筑不仅包括建筑自身,还与交通和市政配套等相关,因此,可认为其包含了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相当于它们的进一步延伸。从设计理念上看,除了达到节能的目的,低碳建筑还将提高空气质量、增加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作为设计目标,最终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尽可能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低碳建筑研究的深入,其与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反而更接近。由此可见,低碳建筑相当于建筑领域的一次新革命,其意义已经远超节能、绿色等目的,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设计理念。

3低碳建筑在国外的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

近几十年来,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节能减排相关方面的工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政策和法规上看,英国在2007年公布了《气候变化法案》草案,承诺了2020年以及205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2年后,英国又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该计划涵盖全国土木、工业等多个领域,表明该国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在美国,政府在2003年的政府文件《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中提出未来要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率,此外,美国还在各个州采用减税的形式支持低碳建筑的发展;德国在2002年制定了建筑能耗标准《能源节约法》,对国内所有节能材料和设施均作出统一规定和节能要求,新法规可使能耗较之前的规定进一步降低约30%;在日本,节能减排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降低能耗甚至覆盖到节能管理工作中,且政府会对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跟踪。除上述国家外,其他欧美国家也有使用一些节能减排手段来建造低碳建筑并与节能减排经验丰富的国家合作。从节能技术上看,英国主要运用常规节能技术和创新节能技术,前者从护结构和新能源利用出发,主要利用节能材料、设施、清洁能源等实现节能减排,后者从智能角度对传统电器进行改造,制造出智能空调、绿色洗衣机、节能灯等;美国、德国等国家则将节能技术划分为建筑本体的节能、建筑设备的节能和建筑热环境的节能,其实质和英国的节能技术划分基本相同。

4低碳建筑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向世界承诺2020年的能耗减排量将比2005年的进一步减少约40%。在政策上,我国当前有两部关于节能减排的法律:《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此外,国家和地方均颁布了许多法规和鼓励性政策,对部分建筑进行了强制规定和采取了相应的惩处措施。随着科技发展与深化合作,我国在建筑节能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主要有以下方面:1)计算机仿真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这项技术从控制角度出发,能极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2)热泵应用技术。这项技术的实质在于采用少量电能来完成热量的转移,其利用对象为水热源和空气源。如能量桩技术,通过在桩身布置一定数量和长度的地埋管,利用电能循环液从地表流向深层并返回地面,由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层温度较稳定,基于换热条件,夏天可降低循环液的温度,冬天可提高循环液的温度,再辅以空气压缩技术,则可完全实现建筑的制冷和供热,同时保证环境的清洁;3)变频空调技术。这项技术实质在于根据电量负荷变化智能调节送风量,该技术可大幅降低风机动力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此外,空调余热回收技术、热电联产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等也已经在建筑中使用[5-8]。

5结语

本文介绍了低碳建筑的研究背景、设计原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低碳建筑是一种新兴产业,尽管相关法规和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但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国家、政府的推动,低碳建筑未来必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ChenGQ,ChenH,ChenZm,etal.Low-carbonbuildingas-sessmentandmulti-scaleinput-outputanalysis[J].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ScienceandnumericalSimulation,2011,16(1):583-595.

[2]tuohyp,RoafS,nicolF,etal.twentyfirstcenturystandardsforthermalcomfort:fosteringlowcarbonbuildingdesignandoperation[J].architecturalScienceReview,2010,53(1):78-86.

[3]omeram.Focusonlowcarbontechnologies:thepositivesolu-tion[J].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08,12(9):2331-2357.

[4]DaGracaCarvalhom,Bonifaciom,Dechampsp.Buildingalowcarbonsociety[J].energy,2011,36(4):1842-1847.

[5]陈力莅,丁太威,耿化民.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2012,32(5):79-80.

[6]王崇杰,薛一冰.节能减排与低碳建筑[J].工程力学,2010,27(S2):42-47.

[7]王俊,王有为,林海燕,等.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建筑科学,2013,29(10):89-92.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认识误区;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1.主体结构体系材料技术

建筑主体结构体系现在应用较广泛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应用钢结构。

提高钢筋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寿命,是建筑节材的重要技术途径,因此,绿色建筑应采用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国外技术发展证明: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合理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可大大提高建筑寿命,远远高于现有建筑平均5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使用高性能强度混凝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建筑结构中梁柱截面尺寸,并且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钢结构具有公认的诸多优点: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有利于建筑节材等。高层、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非常理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外目前主要使用490mpa级和590mpa级的高强度钢材,780mpa级钢材也在积极推广使用。使用高强度钢材还会起到节约钢材的目的。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设置消能减震支撑。消能减震支撑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同时也可以减少框架柱等的截面尺寸以及楼板钢筋含量,从而达到节约钢材及混凝土的目的。

2.空调暖通中节能技术应用

采暖空调耗能在建筑总体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在建筑节能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能耗降低主要体现在暖通空调设备的装机容量减少和运行的经济性上,因此,暖通空调技术措施的改进和落实应用是建筑节能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在现有暖通新技术中,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新风微循环系统是非常热门的暖通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大地浅层地能为冷热源,冬季取暖供热,夏季排热制冷,全年供应生活热水。该系统能通过换热设备留下冷量或热量,通过安装在地板或顶棚的散热设备把冷量和热量送入建筑内,保持建筑物室内温度的恒定,是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和提高空调效率的比较好的技术,能够大幅度节约能源,并且能减少Co?和有毒气体的排放,使周围环境保持整洁。地源热泵系统自身无污染物排放,真正地实现了节能减排,并且节省建筑空间,省去了锅炉房的占地面积,节省了空间,改善了环境外部形象。

以笔者的亲身体验为例,新建设的淄博市周村区的周村三中使用的地源热泵供暖系统采用地源热泵机组,盘管风机供暖,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采用城市集中供暖方式开口费每平方米65元,施工建设成本每平方米70元,共计135元/m2,按照周村三中建筑面积46063平方米计算,需一次性投入622万元。运行成本按22元/m2,每年需支出101万元。而采用地源热泵供暖系统,招标价358万元,节省264万元。地源热泵供暖系统使用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调整,没有启用的房间可以不进行供暖,运行发生的费用主要为电费和工人工资,实际运行每年费用大约在15万元左右,每年节约资金约86万元,大大减少了学校供暖资金投入,长期效益非常明显。水源热泵系统初期投资略高于其他类型的系统,但是一经建成,将大大降低建筑运行中的能耗成本,除了经济成本外,水源热泵系统更为重要优势体现在节能和环保上,既节省了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相当于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

3建筑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建造出低能耗的建筑。

在设计方案中,应注意较小的窗墙比有利于冬季节能,通透的表皮则利于夏季自然风的流通以及自然光的采集。

在现有护结构节能技术中,外墙保温技术、双层真空Low―e玻璃、三层玻璃塑钢窗、玻璃钢窗、种植屋面技术、室外太阳能照明灯具等新技术应用都十分广泛。

4减排技术

在现有减少环境污染和排放技术方面,厨房垃圾处理系统、超滤中央净水系统、卫生间模块化节水排水系统、新型节水器具技术、中水回用系统等技术已经在大量工程中开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厨房垃圾处理装置,可把食物垃圾迅速处理干净,不会留下异味,不会造成下水道堵塞,使厨房干净清洁,可免除倒垃圾,解决厨房滋养害虫病菌的问题。

自来水净化水装置,其净化水可以直接饮用。装置通过纯物理原理,可滤除自来水中的细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同时可自动冲洗排污,使你免除烧自来水的麻烦并节能,保证用水的安全。

现代住宅已经开始使用室内模块化排水节水系统。可将厨房用水、洗漱用水洗涤废水储存起来,实行同层排水和户内洗涤废水循环冲厕,综合解决了卫生间的“漏、臭、噪声”等问题,可节约用水30%以上。

中水回用系统可将小区或者一个片区的污水和雨水收集和处理后,经再生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作为非饮用水加以重复利用,实现水的良性循环。中水可广泛用于绿化、冲洗车辆、厕所以及其它杂用,减少城市供水管网供水能力的压力和减少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的负担。

5可再生资源利用

建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自给自足,最大限度的减少从外部获取能源。在建筑物外部,可使用墙体和屋顶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热水器,屋顶安装风力发电机,屋面种植绿化等,使建筑尽量收集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外部能源;同时通过屋面绿化使建筑也能吸收一部分Co?,减少Co?等温室气体排放。设计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对建筑的屋面雨水进行有组织的收集,有组织的排入附近绿地,通过网管末端的渗井排入地下,可灌溉绿地及补充地下水,从而节约绿化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6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给水系统;节能节水技术

一、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建筑的给排水技术主要分为给水体统、中水体统和排水体统三个方面。这上三个方面都是节能技术所要涉及的重要领域。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呈现东中部发展较快,西部发展较慢的态势。人口密度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又大,许多高层建筑取代了传统的底层建筑。高层建筑在给排水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应用给排水节能技术时应区别对待。高层建筑的排水管道比较长,而且排水量非常大。水量需要运往更高层的住户内,所以管道内的压力比较大,随时波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根据其特点,建筑设计人,在管道的选材上,应该注意选择硬度较高,且柔韧性较好的管道材料,确保水管输送压力比较平稳,进而顺利将水输往住户家中。如果按照传统的给排水技术,势必会造成水资源与电能的浪费。所以,高层建筑采用给排水节能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环境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能源发展可以说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能源的短缺必定会阻碍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发展。特别是水资源的短缺,将

会导致更大的问题,这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范关注。我们应该逐渐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高层建筑应用给排水节能技术,也是绿色环保,绿色建筑理念的体现,符合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针,有其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1)、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主要的建筑形式。给水供水系统中,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剩余水头,成为节约能源的主要方式。一般的市政自来水管网的压力在0.2mpa―0.4mpa之间,有的地方达到0.60mpa。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节约能源。传统水池(水箱)―水泵联合供水系统中,由于市政给水管网先接入用户的生活水池,从而导致城市给水管网的剩余水头成为零。而生活水池一般设置在地下层,如果高层住户用水全部由水池和水泵联合供给,无疑会导致巨大的浪费。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剩余水头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市政给水管网压力能够供应的楼层,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需要加压供水的楼层,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充分利用市政资源。同时,在水池(水箱)―水泵联合供水系统中,由于市政给水管网和住宅用户之间增设水池(水箱),增加了生活用水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最近,在网络爆料出使用多年的生活水池,从未清洗过,水池内有各种杂物,有时甚至有老鼠的尸体。生活用水的卫生状况岌岌可危。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值得我们给排水设计人员深思。

(2)、减少超压出流现象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配水点压力超过0.35mpa时,用水量明显上升。所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减少超压成为节水节能的又一重要方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3.3.5a规定:居住建筑入户管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3.3.5.2条规定:静水压力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充分减少超压出流现象。在《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更是规定:高层住宅建筑分区内最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三、如何在高层建筑应用给排水节能技术

1、推广采用变频调速水泵

变频调速水泵,是一种有效的通过调整水泵的输水范围和速度,使其在给排水节水技术中减少电能耗费的新技术。传统的高层建筑采用水泵水箱联合的供水方式,是由水泵将水提高到高位水箱中,然后向下供水,在这一过程中,水箱的压力非

常大,需要安装减压装置,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一天中会重复的出现水泵水压的变化,无形之中造成了大量的电能浪费,所以,应该推广使用变频调速水泵,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同时减少电能浪费的目的。

2、高层建筑系统分区供水

在水系统分区设计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各用水点的水压。根据住户楼层的高低,以及不同房间应用的不同情况,对水压的设置,应该区分对待,而不能像底层建筑那样,全都采用一致标准。如积水分区低层的水管压力,应在满足卫生间器具的基本供水应用时,采用最低的压力值,已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高层建筑还应该注意装置减压阀,可以用其取代高水位水箱的设施,不仅减少水箱的数量,节约资源,同时也起到减压的重要作用。在使用减压阀的时,应该特别注意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因为减压阀门在整个给排水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旦损坏,将会影响一个区的给排水状况,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3、热水供应系统的节能

热水在建筑物给排水中是一项比较耗能的工程,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排水中是一项关键的问题。首先,要做到对旧设备的改进。传统的热水供应系统,没有考虑到节能减排的功能,同时,高层建筑的热水管道加长,系统程序更加复杂,也为提

高旧设备的性能带来困难,所以,应该注意对旧设备使用方式的革新,已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是要注意开发绿色能源。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再陌生,世界各国的自然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是非常普遍的。我国的太阳能技术,也日益成熟起来,利用太阳能吸热设备,将冷水加热,而不是仅仅依靠电能。

目前,太阳能分为空管式和热管式,都是效果比较好,效率高,保温性好的技术方式。对于高层建筑来看,太阳能技术应该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不仅极大的解决冷水变热水的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是一项绿色环保技术,应广泛应用于实践之中。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太阳能设备对于地区的选择适用。在寒冷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应特别注意防冻工作,集热器的安装和选择都要充分考虑防冻性,抗压力性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居民热水供应及时准确,不中断。所以说,建筑节能还是一项重要的有待完善的措施。目前应用该技术还有许多的方面,需要继续改革。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经济效益

论文正文:

陕西建筑节能减排经济效益

解决能源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陕西省2006年12月颁布《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对节能管理,有效开发能源,合理使用能源作出了规定。2007年1日开始施行《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为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2008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建筑建材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08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建筑节能工作作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健全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体系,使得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据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近日披露,2007年,陕西省实现生产总值5369.85亿元。经初步核算,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6600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10.5%。全省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4.5%,万元GDp能耗降到1.36吨标准煤,保持了下降的良好势头。当前,我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重点抓好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开展建筑节能工作首先应下大力气抓好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根据2005-2007年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结果,2007年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2006年,符合建筑节能设计要求的项目达到总项目的95.7%,施工阶段合格率降到了53.8%;而2005年的检查,只有20%新建建筑达到图审通过的设计标准。

三年的指标显示: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执行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50%的合格率仍然较低,存在节能建筑不节能的局面。目前我国正处于住宅建设的高峰期,世界银行报告认为:2000-2020年是中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预计2004-2020年全国每年新增建筑量约1820亿m2,全国每年新增城镇住宅量10亿m2,预测到2020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

从我省的情况看,十五期间,我省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228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速度11%。按此增长幅度进行测算,十一五我省新增商品房屋约3600万平方米。从三年的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结果看我省整体情况较好,但省内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是存在的。如果不抓好新建建筑的节能工作,再加上大量的既有建筑,这将使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建筑规模的增长速度,从而使我省目前的能源紧张状况进一步恶化。

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作为我省建筑节能的突破口。

我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面积约63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西安。根据2007年我院陕西省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运行状况及能效评估调研对西安、宝鸡、榆林、延安、汉中五城市和省政府机关的21个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的能耗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办公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为3070kwh,商业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为100200kwh。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建筑占民用建筑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单位能耗远远高于一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在我省民用建筑总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具有单位面积能耗高;同类型建筑物之间存在2倍以上较大差异的特点。为什么我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普遍具有高能耗的特点?首先,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在设计上片面追求形式新、奇、特,忽视建筑功能,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其次是管理上太粗放。因为是公用建筑,使用者会有意或无意忽视能耗的责任问题。

第三是运行中不适当。大型公共建筑的风机跟水泵的电耗占采暖空调电耗的50%-70%,根本原因在于选型不当,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使大型公共建筑按节能运行方式运行,即通常所言的无成本节能改造。据专家测算,大型公共建筑存在大约30%以上的节能空间,节能潜力大。同时,我国大型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相比,产权和系统相对单一,节能工作开展相对容易实现。此外,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在国民生活中往往承担着主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筑节能行为社会影响大,能对全社会产生示范和带动,具有极强的标向作用。因此,以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作为我省建筑节能的突破口,通过摸索、总结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验、模式,带动全省既有建筑的节能工作是可行而必要的。

农村住宅建筑节能,不容忽视

在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村庄建设量逐步加大。通过我院对陕甘宁青四省村镇建筑节能及改善市内热环境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调研,我们发现农村现有住宅建设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盲点,节能问题更无从谈起,多数农村住宅不能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的最低水平,存在耗能高、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差的特点。据统计,我省农村既有建筑住宅面积54009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18410万平方米,占34%;砖木结构22373万平方米,占41%;其他结构(土草房、窑洞)13226万平方米,占25%。围护结构墙体普遍以粘土实心砖为主,门窗主要采用木制门窗,屋面普遍较单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整体性能差,热量散失快。在冬季平均室温普遍只有10℃左右,与城市16℃-20℃的平均室温有明显差距。

而农村建筑单位能耗高达30-40公斤标准煤,为城市建筑单位能耗的1.5-2倍,每年我省农村建筑能耗约1620-2160万吨标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农村住宅的建筑节能普及,将会直接加剧能源危机,给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决策,其中也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提了出来。

因此,在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新建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节能技术的应用及其推广就显得愈来愈重要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设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由于观念、认识、技术力量等多方面原因,在建设中还存在村庄布局与建筑形态缺少品质与特色,千村一面现象;基础设施建设盲目套搬城市模式,村内道路过宽,路灯过高过密,建广场、追求大草坪;重形式、轻功能,重体量、轻质量等问题。

因此,科学规划是村庄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设计是规划意图的实现,是完善功能、提高效果,增加安全、改善舒适性,提高投资效益,提升建筑品质的唯一途径。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能耗问题不容忽视。制定规划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农村经济与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要把节能省地的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房屋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绿化建设的全过程,这直接关系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例如在我省陕北和关中地区的生土建筑已有悠久的历史,主要表现形式为窑洞建筑和土坯屋,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建设和维修简便、节约能源、能较好保护环境等特点。要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农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要因地制宜开发并推广农村所需节能型建筑材料。在陕北和关中地区应发挥粘土资源丰富的优势,生产高性能的空心砖和多孔砖,在陕南地区利用当地的砂石资源发展自保温混凝土砌块。

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秸秆气、中水与雨水等再生资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若农村既有建筑逐步通过节能改造,全部达到节能30%-50%的要求,我省每年可节约486-1080万吨标煤;农村新建建筑每年竣工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按节能30%-50%的要求建设,每年又可节约18-30万吨标煤。我省的农村住宅节能大有可为。

节能减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含节能和减排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节能是我们当前工作应抓住的重点,减排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做到两手并抓。尤其是对一天生活污水量达到1000吨左右的小城镇,在经济条件许可(具备)情况下均应建设污水处理厂,不能将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一天生活污水量不足1000吨的小城镇不具备建设污水处理厂条件的,可进行生态处理的方法(如利用污水池种植植物等)将水沉淀过滤、生态净化后达标排放。具备条件的城镇,对生活垃圾均应设置集中填埋厂,我省大中型城市还应对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再生重复利用、垃圾发电等)。随着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建筑垃圾的量也愈来愈大,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等都应针对此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使建筑垃圾得到充分的再次利用(如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以及在建筑地基处理、交通道路建设中利用)。

建立建筑节能的技术支撑体系

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技的优势,探索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成果转换的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的模式,完善创新体系链。尽快建立陕西省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建筑节能技术中心、,依此为依托大力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加大对外墙外保温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发展隔热保温、轻质高强、环保利废、节能节地的新型墙体材料。加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重点做好太阳能、地源热泵、热电冷三联供技术以及沼气和风能的推广应用。建立陕西省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加快建筑节能检测技术、节能产品的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推广示范项目

要加大我省节能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节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示范项目,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应用项目,鼓励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备、落后生产能力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节能标准体系,能源监测能力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带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技术;节能减排;可再生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91-02

1引言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自2006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为我们建设绿色建筑提供了依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建筑在不断满足人类需要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更被视为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从概念上讲,主要包含了3个方面:①节能,主要是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②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要建造绿色建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舒适、经济、健康、美观为标准,从平面规划、景观配置、户型结构、功能配套、建筑质量到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引用健康、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采用大量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才能达到建设一个环境优美、规划合理、适用方便、超低能耗、高舒适度、质量优良的建筑。

2实现绿色建筑的技术

2.1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建造出的低能耗建筑。

在现有护结构节能技术中,外墙保温技术、双层真空Low-e玻璃、三层玻璃塑钢窗、玻璃钢窗、种植屋面技术、室外太阳能照明灯具等新技术已成熟。

在建筑内部被动散热和吸热问题方面,采用外墙、屋顶和地下室顶板做保温板,给建筑穿上一件保暖外衣,能有效解决墙体散热和出现墙体冷桥、发霉问题。

我国玻璃门窗造成的能耗占到了建筑能耗的40%左右,因此建筑门窗采用节能门窗,玻璃采用中空、Low-e低辐射玻璃,外窗遮阳卷帘等材料,能大幅度降低门窗吸热和散热,节能保温效果非常明显。

建筑屋面采用种植屋面,采用浅根耐旱密叶植物,能有效降低屋面的温度,减少热能传导,保护防水层和提高防水层的使用年限,改善建筑空间的小环境温湿度和吸收二氧化碳。

2.2空调暖通技术

建筑能耗降低主要体现在暖通空调设备的装机容量减少和运行的经济性上,因此,暖通空调技术措施的改进和落实应用是建筑节能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

在现有暖通新技术中,新风微循环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非常热门的暖通技术。

建筑新风循环系统是使新鲜空气通过除尘、消毒、除湿和排气换热等多级处理,以略低于室内的温度并以小于0.2m/s的速度,从地面踢脚或窗下送出,无噪声,无吹风感。由于送风的浓度较低,密度较大,会沿着整个地面蔓延开来,通过人体和室内各种其它热源换热,连同室内的废气一起缓慢上升,通过设在上部的排风口有组织的排放,在室内不开窗户的情况下,达到使室内空气清新的目的,使建筑室内能自动换气。

地源热泵是利用大地浅层地能为冷热源,冬季取暖供热,夏季排热制冷,全年供应生活热水。该系统能通过换热设备留下冷量或热量,通过安装在地板或顶棚的散热设备把冷量和热量送入建筑内,保持建筑物室内温度的恒定。是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和提高空调效率的比较好的技术,能够大幅度节约能源,并且能减少Co2和有毒气体的排放,使周围环境保持整洁。

供热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很大进步。自动化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室内参数设定值,自动调整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真正做到设备响应当地气候。

此外,空气源热泵的冷暖空调机一拖多、VRV多联机、风冷式冷(热)水热泵和水源热泵的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江、河、湖泊水源热泵)、中水(污水)水源热泵、海水水源热泵和水环热泵等采暖空调技术发展也非常迅速。

2.3减排技术

在现有减少环境污染和排放技术方面,厨房垃圾处理系统、超滤中央净水系统、卫生间模块化节水排水系统、新型节水器具技术、中水回用系统等技术已经在大量工程中开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厨房垃圾处理装置,可把食物垃圾迅速处理干净,不会留下异味,不会造成下水道堵塞,使厨房干净清洁,可免除倒垃圾,解决厨房滋养害虫病菌的问题。

自来水净化水装置,其净化水可以直接饮用。装置通过纯物理原理,可滤除自来水中的细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同时可自动冲洗排污,使你免除烧自来水的麻烦并节能,保证用水的安全。

现代住宅已经开始使用室内模块化排水节水系统。可将厨房用水、洗漱用水洗涤废水储存起来,实行同层排水和户内洗涤废水循环冲厕,综合解决了卫生间的“漏、臭、噪声”等问题,可节约用水30%以上。

中水回用系统可将小区或者一个片区的污水和雨水收集和处理后,经再生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作为非饮用水加以重复利用,实现水的良性循环。中水可广泛用于绿化、冲洗车辆、厕所以及其它杂用,减少城市供水管网供水能力的压力和减少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的负担。

2.4可再生资源利用

建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自给自足,最大限度的减少从外部获取能源。在建筑物外部,可使用墙体和屋顶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热水器,屋顶安装风力发电机,屋面种植绿化等,使建筑尽量收集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外部能源;同时通过绿化使建筑也能吸收Co2,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

2.5智能化技术

时展,建筑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更便于人们的使用。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可通过个人电脑或手机完成对电器的控制,也可通过对系统总控的预设保持对建筑设备的调节控制,是数字时代电子技术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达到节能和省时的要求。该系统还包括可视楼宇对讲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智能报警系统;智能监控保安巡更系统;iC卡开门和密码开门等安防系统,使建筑物的使用更为安全。

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能更好的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合理设计、有效使用以及运行控制过程中的能量节约。

2.6主体结构体系材料技术

建筑主体结构体系现在比较好的体系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提高钢筋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建筑物使用寿命,是建筑节材的重要技术途径,因此,绿色建筑应采用以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国外技术发展证明: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合理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可大大提高建筑寿命,远远高于现有建筑平均5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

钢结构具有公认的诸多优点: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基础施工取土量少,对土地破坏小;大量减少混凝土和砖瓦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建筑材料回用率高,有利于建筑节材等。高层、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非常理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外目前主要使用490mpa级和590mpa级的高强度钢材,780mpa级钢材也在积极推广使用。

3结论

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本土化的关键技术储备和集成技术体系化研究应用均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未全面展开。而2006年6月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在绿色建筑认定、具体规划实施上做了详细规定,则表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已确立完成。

建筑技术的发展,使更多技术选择的可能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建筑师的创造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我们国家技术普遍非常落后的今天,如果不是大力去发展高新技术而一味强调低技术,只能是更落后,离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会越来越远。

绿色建筑由于其配置高,投入大,在建造初期成本较高,出现难以得到市场认可的情况。建设方可通过预留某些设备的管线、接口和空间,采用一步步前进,逐步进行加装改造的办法,以得到用户认可,达到建设低能耗、环保建筑的目的。

在技术选择上,我们应该从所需要的建筑性能和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计算、选择。如果建筑仅仅使用几项技术,很难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我们当前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主要还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我国应该降低能耗,当下一次能源危机来临时,我们将不再紧张,从容应对。

绿色建筑给我们带来的将是节约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高质量的建筑,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并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绿色建筑在整个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将会推进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健康发展,使人类和自然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GB50386-2005,住宅建筑规范[S].2005.

[2]GB/t50362-2005,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S].2005.

[3]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2006.

[4]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2005.

[5]《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2005.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9

1.1现阶段建筑能耗过大而能效偏低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特殊时期,建筑能耗过大,而能效却无法达到标准。每年的建筑总量大约为20亿m2,已经快与全球的年建筑总量的50%持平。现在,新建建筑和原有的400亿m2建筑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直接关系到我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建筑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平均水平只能达到发达国家的30~50%。1.2有待改进的建筑节能体系大量能源消耗导致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此同时,某些省市也针对本地区的能源现状和建筑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例如湖南省就在2004年11月1日执行了《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可以说,目前的节能规范已经基本上完善和严谨,但是由于现在也只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初期阶段,节能减排的体系无法全面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业,现行的节能技术体系并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高能源消耗,节能技术需要随高速经济发展同步快速更新技术,以达到更高的节能减排量等。3.3建筑规模达,发展迅速在我国,149.06亿m2的城市房屋建筑面积中住宅建筑面积占有96.16亿m2,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面积占有52.90亿m2。近年,我国年城镇新建住宅面积约占5.7亿m2,而农村的新建住宅面积约占6.8亿m2,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面积约占8.2亿m2。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截止到2020年底,预计我国房屋建筑面积会新增最少250亿m2。大部分的中国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形复杂多样,可以说涵盖了现有的所有的土地类型,虽然土地类型并不一致,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村民的建房设计并不合理,没有正规的前期规划;农村建筑布局杂乱无章,存在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2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应对策略

2.1采用新型节能材料,运用新型建筑技术目前,在可再生的天然能源中已经受到广泛重视的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等,并且这些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广也在不断的推进中。已经基本成熟并得到应用的技术有太阳能热水器、风能发电站,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热、制冷、供电。这些清洁能源在未来不断的研发后也有望在建筑中得到普遍采用。同样,一些新型节能环保的材料也必须引入到建筑节能减排中,以发挥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例如,针对门窗而言,可以大力推广采用节能型门窗材料,可以重点发展应用塑钢材料的门窗。因为和其他材料的门窗相比,塑钢门窗具有优良的耐候特性、抗腐蚀特性、防火特性、保温节能特性和比较良好的隔音特性。2.2增大建筑节能的资金投入力度现阶段是建筑节能减排施行的初期阶段,很多项目和改造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而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必须增加对建筑节能减排资金的投入。目前亟需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以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减排政策。各省市的有关负责部门也应该制定一些有关的经济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建筑节能减排工程的开展,尽可能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此外,各地财政部门也应该严格落实好建筑节能减排的惠民政策,真正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且建立监督部门,以确保资金的使用绩效,必须保障有关政策的顺利合理实施。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以支持本地区的节能减排改造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节能减排资金的来源。2.3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完善建筑节能体系的建立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增强广大公众的节能意识,号召全体市民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逐步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对实例的讲解分析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减排的原因和必要性,提升公众建筑节能的意识,使公众明白现阶段的付出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对违反节能减排的行为进行举报,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政府必须作为建筑节能的主导,制定法律以强制实施建筑节能减排策略。各级政府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转变自身的职能,必须将建筑节能问题的探讨纳入到国家和各省市的重要议程中,把建筑节能减排的制度保障工作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通过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研讨,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2.4提倡重视建筑规划的科学设计方法规划设计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大力提倡重视建筑规划的科学设计方法。主要的节能技术可以在地块选择、规划布局、建筑群朝向等领域中得到应用,这需要专门领域的设计人员在规划之初,结合各方面因素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进行正确的规划,以保障建筑建成后在节能减排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成效。例如,在建筑的间距、建筑的朝向、建筑的密度、建筑的布局、建筑的体型上,必须确保房屋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可以采用加强周围绿化的方法对房屋的热环境问题进行解决。再例如,应该把建筑基地选择在向阳的地段上,这样能尽可能的争取日照,不应该选择在山谷、洼地及凹地等地带。

3总结

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篇10

关键字:建筑业;低碳建筑;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全世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着大量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践。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新建筑数量最多,建材耗用量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能耗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目前,在建筑行业中,高能耗及高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发展低碳节能环保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纵观建筑的键能减排历史,我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直观强调建筑节能阶段;强调能量在建筑中的保存阶段;建筑能源高效利用阶段。现在社会上普遍提倡的是“提高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这是理念是在保证建筑的舒适性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手段进行能源合理规划,从而达到能源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2.低碳建筑技术的应用

2.1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建筑市场,全国的建筑总面积已经远远超出400亿平方米。但是,我国单位面积建筑能耗较高,在未来的几年内,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为16-20亿平方米,到2020年为止,总新增量约为200亿平方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还在持续增加,并且将会成为未来20年能源消费的一个主要增长点。

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建筑技术势在必行。因此,我们继续要构建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建筑碳排放量化体系,并将碳排放量公之于众。研究和应用低碳建设技术,对于构建建筑物低碳集成技术,得到有效的低碳评价体系,实现低碳建设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推进低碳建筑技术,不仅仅对于我国在2020年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未来全球气候的改善和提高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2.2低碳技术在建筑中的构想

当前社会技术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数不穷,针对低碳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当前有如下几种构想模式:

(1)太阳光和遮阳板的使用。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出的能量,利用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将冷水加热,并且储存在配有保温结构的水箱之中,通过控制温差循环达到24小时热水供应的目的。在庭院中设置太阳能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小部分地进行存储,当夜晚来临时可以应用其进行小区和街道的照明。

(2)建筑物朝向选择与通风。对于楼宇的设计可以采用空间对流方法,例如南北对流,窗户对流。利用自然条件下,建筑湿热过程中的双线传递,从而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东南朝向最好,能够同时达到南北对流则为最优方案。楼宇朝向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冬季避开主导风向并尽可能多的获得日照,夏季防止太阳辐射并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

(3)可循环材料的使用。对于建筑材料来说,尽量选择那些高性能、低耗材的材料,例如轻钢结构,其空间形体灵活,重量仅为传统材料的1/4,并且能够压缩建筑周期。不同的地区,气候环境的不同会影响建筑材料的选用,应该因地制宜地选取本地的低耗能建材。

3.低碳建筑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分析

3.1低碳建筑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推广机制尚不够完善。在2007年,政府相继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正式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并且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列为重要战略地位。近些年,一些大城市或大的项目中,也进行了低碳建筑技术试点研究,例如上海沪上生态家项目、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构建。这些应用了低碳建筑技术的成功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也证明了低碳建筑技术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和公民都开始关注低碳建筑,注重生活中的节能减排。

但是由于我国在低碳建筑技术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低碳建筑的政策和机制热闹过就处在构想和策划之中,没有全面落实,这一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尽管在上海等城市进行了低碳建筑技术的应用,但本质上来讲我们仍旧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节能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还远远超标,也没有成熟的运行体制和技术图,也没有非常严格清晰的低碳建筑评价对照标准,这使得我国在低碳建筑技术推广方面阻力重重。

(2)对于推广技术存在认识误区。何为低碳,是很多建筑商至今没有明确的一个问题。有些地方盲目追求低碳或者零碳,大量地从国外引进不适宜本国地区建筑环境的高档材料,造成了造价高、资源浪费的严重错误。比如北京有些地区为了推广“低碳住宅”,在建筑的过程中取消了阳台,而后每户送一台烘干机,同时在建筑外层安装太阳能电池,这些的造价成本远远高于一般性住宅,是严重的能源浪费。

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低碳建筑的目标是低排放、节能,并不是要应用很多高科技,也不仅仅是绿化环境那么简单,更不等同于造价高、资源浪费。

3.2低碳建筑技术推广方法的建议

为了推广低碳建筑技术,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获得启示,我们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政府应从宏观的角度惊醒制度的规划和政策的引导,确定合理的减排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为了保证措施的全面实施,政府也应该同时建立可靠的监督体系。分析发达国家的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措施,无论是何种经济体制,政府在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过程中都扮演者主导的角色,对于节能减排进行有效地干预。

充分调动公众热情,让市民深刻了解低碳建筑的含义和重要性,加大宣传示范力度,让节能减排技术深入人心,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低碳技术带来的良好生活品质,进而认可低碳建筑技术。

(2)加强法律保障,制定合理优惠政策。分析国外先进的经验可以得出,他们在推广初期就着手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且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做到低碳建筑技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过明确低碳建筑技术过程中的具体程序,明确各个阶段的节能减排目标,从而达到整体节能的目的。

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系一列鼓励低碳建筑住宅发展的税收补贴政策,包括必要的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等,调动开发商、建材商、消费者三方的积极性,为全过程的低碳节能目标做出充分的努力。

(3)重点研发新技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重研究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着重以节约能源为首要目标进行低碳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开辟新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

(4)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纵观国外的低碳技术发展,我们可以得出,在其全面推广以前,都进行试点工作。通过某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或者某一城市的节能效果,带动其地区或全国的节能水平,试点工作对节能减排的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总结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总理曾向世界作出承诺,中国2020年的GDp能源消耗减排量将要比2005年减少40%~50%。在这个总目标的引领下,全国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低碳减排措施,建筑业作为最具有节能减排潜力之一行业也将开始其漫漫的减排之路。

通过本文的论述不难看出,低碳建筑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为了追赶国外发达国家的脚步,我们必须尽快构建相关的机制体制,完善管理模式,从低碳目标规划、低碳技术保障、低碳组织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低碳体系建设。在建筑过程中必须从建筑的外部条件、建筑主体和技术设备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中国已经迈开了节能减排的脚步,逐步发展低碳建筑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低碳建筑技术一定可以赶超发达国家,给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真正的改善。

5.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