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艺术周总结十篇文化艺术周总结十篇

文化艺术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20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1

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2007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委将从2007年4月开始,共同举办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主体纪念活动

拟定于4月6日,以五家主办单位的名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将表彰一批为中国话剧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

4月6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将有来自全国23个省份(含部队系统)的31台优秀话剧在遍布北京地区的13个剧场上演62场。此项活动将与文化部第12届文华奖和第8届中国艺术节话剧剧目的选拔结合,由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局承办。

4月至6月,举办“中国话剧百年经典剧目展演”。采取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沈阳等省市进行展演。此项活动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话剧研究会、有关省市文化厅(局)承办。

4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对中国话剧的历史成就进行总结,对中国话剧今后繁荣发展以及艺术规律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届时将邀请有关领导及国内外专家、学者、话剧艺术工作者代表约60人出席会议。会后,将结集出版论文集。此项活动由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承办。

由文化部和人事部表彰和奖励30位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艺术家,并在纪念大会上颁发荣誉证书。同时,以文化部名义表彰80位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

4月,举行纪念中国话剧百年邮票发行活动。此项活动由文化部、国家邮政局主办,中国话剧研究会协办。

由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编辑出版《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书中剧目选自不同历史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打造“首都话剧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以“中国话剧百年”为契机,进行话剧艺术中心建设,打造“首都话剧中心”,拟将东城区青年湖公园改造建设成“青年湖中国话剧主题公园”,把公园西南角改建为中国话剧百年纪念林并在公园显著位置搭建中国话剧百年主题雕塑,使之成为展现话剧百年业绩的丰碑。

话剧百年进校园活动

从3月初开始,组委会拟将安排部分剧目主创人员以及资深话剧专家在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六、七所著名高等学府开设话剧知识、中国话剧历史等专题讲座,激发大学生对话剧艺术的兴趣,培养青年话剧爱好者。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2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以艺术学校,弘扬我校版画特色教学品牌,倡导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积极配合市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工作。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对本学科教师的素质培养,做好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二、重点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新教学理念,明确美术课课程改革方向。

2、积极开展各项美术教研活动。提高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基本功,做到互帮互助,群策群力,我校版画艺术特色而努力。

3、结合美术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子,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探索的方向。

4、加强学生的校内外一体化进程,以我校的版画为平台,真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和比赛工作。

5、继续开展版画特色教学,完善各级兴趣小组。切实抓好学生的基本功和美术基础知识。

三、主要措施:

1、完善校本版画教学,落实具体要求。推出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听课、说课、评课、教学咨询与指导等校本研究的基本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强化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认真研究教材、教参,确定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讨论教学疑点,谈教学设想。

3、以“版画特色为主的第二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兴趣小组教学和地方特色课程。

4、继续开展本美术课教学的研究,本组所有教师根据自己实情总结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反思,积极投稿参加各级论文评比。

5、加强版画特长生的培训,多出版画精品,组织参加局组织的各类竞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6、积极做好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示范现场和比赛工作。

7、学习开展网络研修交流学习。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扩大版画艺术教学的影响力,建立,完善美术教师的个人博客。

四、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周、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各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周、布置全国少儿艺术节现场展演和版画创作相关事宜。

4、5周、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和美术教师素质大赛的准备

三月份

6周、进行教师读书演讲,检查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

8周、举行”阳光下成长”少儿艺术节版画汇总、交流及修正。

9周、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互听课活动:于波浪郭锦珠两节课

四月份

10周、本组教师准备参加教育论文比赛

11周、参加市美术教研展示活动

12周、各位教师辅导学生版画创作,准备参加艺术展演。

13周、协助学校搞好市公开教学周

参加组内听课评课活动:高倩朱倍漫郭锦珠于波浪执教

五月份

14周、布置全国少儿艺术展演美术现场。

15周、参加市美术教师素质大赛培训。

16周、检查教学反思和读书心得

17周、准备校本教材和兴趣小组活动的总结与成果展示

六月份

18周、布置校园橱窗

19周、组织制定复习计划、上好美术复习课。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3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圈地,小盘,大盘时代到今天的蕴含教育、体育等资源的复合地产;从重品质跳跃到重品牌,再到蕴藏文化艺术内涵的地产开发。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下不同的经济状况,而产生不同风格与品位的建筑。而文化艺术与地产结合的项目,在近两年出现得越来越多,艺术设计对房地产的行业影响已发展到把各种艺术元素融入地产开发中的每个细节,并传承当地城市文脉的综合式艺术地产时代。

艺术与房地产,是艺术设计、地产建筑以及周边自然环境三者的共同结合。它不仅仅包含生活和居住功能,更要传递给人一种艺术气息的熏陶,逐渐提升居住者的个人气质,以及生活品味。就如同去欣赏一幅泼墨山水画,本来粗犷的线条让人感到压抑和错乱,然而,仔细去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笔法用工的巧妙,顿时让人觉得这黑白两色的“世界”里,又容纳了山水、花、鸟、林木各种景物、生灵。

一个房地产项目,就如同是一张宣纸,具体的建筑形态规划设计、户型隔离、空间分配、设计装修等等,就如同是要创作的山水、林木、花鸟这些具体艺术元素。一个有艺术品味的房地产项目,会在建筑、环境、人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并最终让“人”这个主体受益。首先,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主要围绕舒适的居住体验展开:例如,良好的户型会让主人形成流畅的生活路线,有利于各种家庭活动的展开;而明确的动静分区和优质的隔音系统又能保证主人良好的休息。其次,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本身都是原始环境是原生状态下的无序生态资源,但是一旦将建筑完美嵌入,相当于对周边的生态资源进行了整合提升。同样,对于建筑来说,自然环境的簇拥有效地隔绝了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绝美景象。人们居住在其中,既不受外界的过多干扰,又能奢享优质的生态资源,心情愉悦,开朗豁达,自然对健康大有裨益。

从艺术构思的角度上看,开发商更类似于艺术家。在开发楼盘时,“艺术家”会更多的考虑到建筑形式是否美观,户型设计、功能分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会将建筑与周围自然生态融合,并借鉴各种艺术元素,将它们融入到整个项目的规划、开发、运营和服务中,力求给置业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园林设计上会构建多种地形,利用假山、水景、袖珍瀑布、绿地、溪流等,“编织”出醉人的仙幻奇景。同时,采用诸如障景、框景、借景、隔景等中国古园林建筑风格,营造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中景”,总能让人保持一种神秘感和新奇感。

紫郡长安是大方控股集团历时六年,邀请数十位行业专家、文化大师共同论证,精心打造的新中式风格高端住宅产品。项目总占地285亩,总建筑面积逾100万平方米,以中国传统居住理念为精髓,融合现代建筑简约时尚的设计内涵,创造出一种“高墙、深院、青砖、灰瓦”与便捷、舒适、现代、时尚相协调的全新生活体验。

紫郡长安以人文精神和文化因素渗透于小区建筑设计和园林规划中,采用唯美的手法展现自然与心理的和谐统一:黛瓦白墙,汲取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之灵韵,弘扬着中国书法的刚柔之美,彰显出尊贵的中国气节,感悟中国民居"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采用中国传统的白描绘画手法,以现代建筑简约的设计理念展现出典雅自然的立面效果,对建筑空间舒适性的完美与建筑细节的精雅雕琢,使得紫郡悄然融汇于传统民居文化与现代建筑之中。通过富有诗意的中国花卉梅、兰、竹、菊、莲为主题组团,院落的自然文化与生活情感融合整个社区,溪水浅栈流连各庭院之间,弯曲水路,潺潺水声,春兰凝翠,秋菊含香,夏有圆荷捧露,冬有腊梅斗雪,风曳竹影,展现一幅唯美生活的诗意画卷。

可以说,紫郡长安是将艺术设计与房地产建筑完美融合的作品,正式这样的融合让紫郡长安先后荣获“陕西十大人居环境范例社区”、“西安地产金牌景观楼盘”及“西安新地标最佳中式景观人文金奖社区”等多项大奖。

让艺术元素融入到房地产的设计策划中,可引发人们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城市、看待地产,关注地产与城市、地产与生活、地产与当代文化的关系。作为开发商在地产项目中融入各种艺术元素,从而将某种具有号召力又具有人文艺术品味的生活方式完整地镶嵌到房地产的规划、开发、运营和服务的整个流程之中,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体现生活感受和人文艺术价值的人居生活,地产也因艺术而更加价值化。

再以大方控股集团开发的明德门文化艺术创意小镇为例来说,明德门文化艺术创意小镇为西安市首批特色小镇之一,总规划用地15.7公顷,总建筑面积29.92万平方米,整体由明德门遗址保护区、文化艺术创意区、文化艺术教育区、中华老字号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区、天坛国际文化商务交流区及唐城墙遗址公园旅游文化体验区六部分构成。

 项目整体立足于个性化、主题化、特色化的文化创意定位,目前已成功联合马未都“观复博物馆”、明德门遗址博物馆、秦汉石刻博物馆、耀州窑陶瓷文化博物馆、唐丝绸之路起点广场及马嵬驿丝路风情博览园,形成西安最大规模的博物馆群落;同步引入“钟书阁”书店、“八点半”剧场、“梨园”剧场等,打造文化艺术聚集展演区,讲好“西安故事”;联袂全国知名艺术品收藏拍卖机构“华夏典藏”,发挥周边艺术类高等院校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大方美术馆”;引进全国知名“中华老字号”品牌,共同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区;规划建设五星级主题酒店和国际5a级写字楼作为文化艺术创意小镇的配套项目,项目自行投入的西安首家“个人展创空间”将结合项目的艺术文化孵化功能,吸纳国际国内各类艺术人才聚集小镇为他们提供全方位艺术创意平台,可以说,明德门文化艺术创意小镇就是因艺术而生,也为艺术服务而存在。

艺术为开发商和业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人文交流平台。一个房地产项目往往会有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无论艺术元素的运用有多复杂,往往最终要形成一个整体呈现在客户面前,并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呈现出独特的建筑特质同时,让业主感受整个项目独有的艺术气息。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4

我叫张林俊。来自08多媒体。我很荣幸能够当选信息科学新一届学生会主席,非常感谢系领导、老师以及在座各位同学对我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肯定!我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自勉:“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那么现在,既然我作为一名学生会主席,我就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航员!

我们信息科学系学生会是在系团总支于晶晶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学生组织,是为全系同学服务的组织。我竞选的时候就说过加入主席团是一种荣誉,更是种责任。如今我已经当选学生会主席,我将做好本职工作,在系领导,老师的指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优”努力提高本系学生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将学生会工作做“小”、做“细”。作为新上任的学生会主席,我深知肩膀上的责任比我以前想的要大,但我将会以百分百的工作热情去扛起这份重任,去克服各项挑战。在此我也希望我们学生会的每一个成员均以开拓进取的精神自勉,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新一届的学生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09~10上半学年学生会工作计划

一、活动大概时间安排表月份周次具体时间活动内容负责部门10第六周10.12~10.13学生会干事纳新各部门10.14~10.18系球类联赛筹备体育部第七周10.19~10.25篮球、乒乓球联赛主席团、体育部、外联部第八周10.26~11.1大一内务考核

宿舍文化活动月

月度文明宿舍评比生活部11第九周11.2~11.8校体育运动会体育部、各部门第十周11.9~11.15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部门第十一周11.16~11.22第十二周11.23~11.29团日活动周学习部、宣传部12第十三周11.30~12.6第十四周12.7~12.13大学生社团巡礼活动社团部第十五周12.14~12.20板报评比(结合新年)宣传部第十六周12.21~12.27筹备系元旦晚会文娱部1第十七周12.28~1.3元旦晚会文娱部第十八周1.4~1.10学期文明宿舍评比生活部第十九周1.11~1.17学期工作总结各部门第二十周1.18~1.22二、各部门大概工作计划

(一)主席团

(1)每周一次学生会例会,每月2次学生会大会,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完善工作,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布置。

(2)继续发挥主席团的督导作用,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开设学生会信箱,及时获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同学们提出的焦点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解决。

(4)加强与校学生会、兄弟系部的联系、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5)开展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会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

与沟通,使学生会成员真正融入到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之中来。增强学生会活力。

(6)总体规划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二)办公室

(1)作好各种会议记录和活动档案。

(2)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使学生会成员之间更加团结。

(3)组织学生会各部门做好纳新工作。

(4)协助学生会各部门做好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

(5)做好各个部门工作情况的记录。

(6)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三)生活部

(1)加强宿舍卫生监督与管理,提高整个系部宿舍的形象。

(2)加强对宿舍大功率电器、携带藏有管制刀具等现象的查处力度。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处理。

(3)合理安排宿舍检查员,做好、做实晚上就寝检查工作。

(4)组织实施好宿舍文化节,月、学期文明宿舍评比工作。

(5)每月召开室长会议,总结一个月来各宿舍的情况,较好的宿舍予以表扬,表现较差的宿舍予以批评,并责令其改正。屡教不改的上报系部处理。

(6)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四)宣传部

(1)及时配合其他部门活动,作好宣传活动。

(2)举办板报比赛。

(3)部长、副部长每学期至少完成2份海报任务,干事1份。(每份海报10元的奖励)

(4)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五)学习部

(1)做好每天早自习、晚自习常规检查情况,及时公布。

(2)开展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增强系部的学习氛围。

(3)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六)体育部

(1)组织举办系体育运动会,为校运动会作准备。

(2)举办男子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联赛。

(3)积极组织、实施好校运动会工作。

(4)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七)文娱部

(1)举办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同学的学习生活。

(2)筹备,举办好元旦晚会。

(3)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八)社团部

(1)做好“dv爱好者俱乐部”、“羽毛球社团”的纳新、活动工作。

(2)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社团巡礼工作。

(3)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九)外联部

(1)及时为学生会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做好赞助商的联系工作。每次赞助个人可获取15%的赞助报酬。

(2)做好与其他兄弟系部的联谊工作。

(3)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工作。

对于我个人,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学生会主席,我将以身作则,在各项活动中率先做好。积极为学生会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很坚实的力量。做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就应当以大局为重。这就要求我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

神!同时,我会不断地武装自己,努力在各方面充实自己,开拓创新,以便进一步地建设好学生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同学们!

2.在学生会中对学生会成员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命令。在工作中强调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但也要适当包容,并协助其改正。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要进一步的广纳贤言,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进行创新,使工作方法尽量科学化,活学活用。安排工作因人而异,对工作必须严格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我知道一名好的学生干部最首要的就是要有工作热情。因为热情是工作的原动力,拥有了热情才能主动服务于同学,拥有了热情才能成为同学的朋友,进而成为老师的助手!而我就会带好这个头,树立这个榜样。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5

GB/t24737.1~.9系列标准共分为九个部分,包括总则、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工艺定额编制、工艺验证及生产现场工艺管理。与原机械行业工艺管理标准比较,工艺管理导则标准继承了其主要内容和框架,引入并行设计、过程方法和工业工程等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企业组织方式多元化、产品品种多、批量小、生产周期短等新的要求,引导企业的工艺设计和工艺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工艺管理导则系列标准中删除原标准中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不适应的工艺文件修改、工艺纪律管理、工艺情报及工艺标准化等内容;考虑企业工艺管理机构设置、职责等不尽相同,弱化了部门职能、审批程序等内容;为了引导企业重视和开展工艺优化及评审工作,增加了工艺优化与工艺评审内容;明确了工艺设计工作的内容等。除GB/t24737.1~.9《工艺管理导则》系列标准外,工艺分委会制定了与工艺管理相关的标准还有:GB/t24738—2009《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完整性》;GB/t24735—2009《机械制造工艺文件编号方法》,规定了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编号要求;GB/t26102—2010《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导则》、GB/t28282—2012《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功能规范》,定义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有关术语,对Capp系统的功能进行规范,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或Capp软件系统的开发及采购提供技术框架和依据。另外,与工艺管理相关的标准还有GB/t24742—2009《技术产品文件工艺流程图表用图形符号的表示法》、JB/t5059—2006《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JB/t9165.2—1998《工艺规程格式》和JB/t9165.3—1998《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等,其中后两项行业标准标龄较长,有些内容已不适用,但在企业设计工艺文件格式时可以作为参考。

2企业工艺工作常见问题分析

近30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整体制造水平不高,装备制造业一直存在“重设计、轻工艺”的现象,国家和企业对工艺技术研究投入不足,对工艺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这是造成我国装备制造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工艺分委会在标准研究制定和宣贯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企业工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下列举其中的几个共性问题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工艺管理混乱企业没有建立系统、规范的工艺管理体系,工艺设计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工艺管理流程和部门职责不清晰,是造成工艺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2)工艺准备周期长、效率低其中原因较复杂,可能是工艺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低;工艺前期调研和产品工艺性审查工作没做好,产品制造工艺性差,工艺设计难度大;工艺方案设计与评审工作薄弱,对影响产品质量、周期和成本的关键工序、关键设备、工艺装备或材料等没有尽早解决;企业工艺信息化水平低、工艺设计和管理效率低;工艺人员从事的简单、重复性工作多等。(3)产品批量生产工艺稳定性差“人、机、料、法、环、测”(5m1e)六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工艺的稳定性,如操作者的技术、责任心;工艺技术不成熟或不稳定;生产设备或生产原材料性能不稳定;工艺规程设计不合理;生产者不按工艺规范操作;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控制不严等。(4)工艺浪费严重工艺方案、工艺布局设计不合理;工艺技术落后;材料定额不合理;时间定额不科学;员工责任心差、生产现场工艺管理不到位造成废品率高等。

3标准实施建议

综上所述,企业工艺工作中的部分共性问题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造成工艺资源浪费,甚至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这些问题也是企业工艺管理部门关心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工艺管理标准,从标准化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重视工艺设计和工艺管理工作依据相同的设计图样在不同国家或企业制造的产品,其产品质量和成本差别会较大,主要原因是制造工艺和管理水平不同,虽然我国装备产品的产量上去了,但质量还未提高,我国还没有掌握高端的、核心的制造技术,中国装备制造仍处于中低端水平。要提高企业制造水平,先进的制造设备、工艺装备、工艺技术等硬件的提升必不可少,同时科学的工艺设计和管理同样重要,工艺管理是充分发挥企业工艺资源的作用,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建立工艺管理标准体系首先,企业应结合产品特点、生产组织方式、工艺管理基础等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工艺管理中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依据工艺管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企业工艺管理标准体系和工艺管理制度。国家标准制定了工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框架,而对于某一具体企业,国家标准的操作性不强,建议企业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起企业级工艺管理标准和工艺制度,并使其与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体系协调一致。

(3)建立健全有效的工艺管理机构GB/t24737.1—2012《工艺管理导则第1部分:总则》中6.2条规定:企业应本着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原则,结合本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类型,建立健全有效的工艺管理机构。工艺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是许多企业工艺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工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综合性工艺管理、产品生产工艺准备管理和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三大类。工艺管理机构设置应与工艺管理工作内容相适应,前些年,有些企业不重视工艺工作,把工艺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分配到各分厂或制造车间,撤销了综合工艺管理部门,造成企业工艺发展规划、工艺研究与创新等综合性工艺管理工作没有相对应的机构负责。除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外,企业一般应建立二级或三级工艺管理机构,综合性工艺管理工作由综合工艺管理部门(一级)负责,产品生产工艺准备及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等由二级(或三级)工艺部门负责。无论实行二级还是三级工艺管理,企业都应明确各级机构及工艺主管、产品工艺主管等人的责、权、利,从源头上解决工艺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和部门间扯皮、推诿的问题。

(4)加强工艺设计和评审工作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同样是设计工作,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企业工艺设计能力不足和工艺评审工作薄弱是企业工艺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产品更新、批量增加、装备制造技术不断更新、节能环保要求提高等都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工艺设备、工艺装备和工艺设计人员的能力。企业应同等重视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工作,加强工艺设计工作和评审工作,尤其是工艺方案、关键工序和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和评审工作。在产品生产制造前期,确定最佳工艺方案、尽早发现工艺设计薄弱环节,对影响产品质量、成本和周期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产品制造按计划执行、实现产品预期市场目标的关键。

(5)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和准确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CaD设计软件的普遍应用,企业产品设计和管理信息化程度有了较大提升。但相对而言,企业工艺设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而工艺设计工作量大、工艺数据管理与工艺流程管理复杂,造成企业工艺准备周期长,成为影响产品制造周期的一个关键环节。应用计算机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软件系统,将工艺人员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也是缩短工艺准备时间、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和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6)及时进行工艺总结及整顿工艺是研究制造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工艺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生产实践,生产经验、优化的工艺参数、工艺试验与验证结果等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制定企业工艺规范及标准的基础。企业应及时进行工艺总结,将已有工艺成果“固化”,形成典型化工艺规程文件、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标准等,为相同或相似工艺设计提供借鉴,提高工艺设计成果的重用性,这对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在新产品试制中,工艺设计问题不可避免,有些企业出现问题后,没有分析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就简单地追究工艺设计人员的责任,这样做不利于问题解决,有时反而会使真相被掩盖,找不出问题真正的原因。出现工艺问题,应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找到问题后进行工艺改进,形成完善和整顿的方案,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

(7)加强制造过程工艺控制管理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现场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首先,工艺设计人员要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清晰、统一;其次,保证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是实施工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工艺管理程序和制度,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尤其是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做好关键过程工艺记录,可以保证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和工艺分析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第三,要特别强调的是,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工艺设计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有关工艺设计人员,工艺问题须经相关工艺人员确认,工艺文件应按有关管理程序进行修改,操作人员不得违规操作或擅自更改工艺文件。

(8)减少工艺浪费工艺工作不仅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而且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制造成本和缩短制造周期。在许多制造企业,工艺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如产品废品率高、材料定额不合理、时间定额不科学等。工艺人员应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及时发现工艺设计不合理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问题,尤其对于批量化生产的企业,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改进和优化工艺设计,有利于减少浪费、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4结束语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6

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文联委员,现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湖北省美协名誉主席、湖北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受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客座教授。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曾因举办《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77抒怀》《黄河·长江·大海》画展和发表《全方位观照论》《横向移植与隔代遗传论》等为世人所注目。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先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80多次,出版画集20多种,出版《面向新世纪》等文集5部。2008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2010年获第四届aaC艺术中国2009年度艺术家大奖。2012年荣获美术报2012年度人物大奖。是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

近日,“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盛大开展。开幕当日,高官、嘉宾、媒体云集,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同行及美术爱好者,显得异常热闹。中华艺术宫开辟了多个场馆共4000多平米的展厅,汇集了周韶华的“两河寻源”“山河纪行”“天地江山”“梦溯仰韶”“神游星空”等主题系列作品130余幅,清晰勾勒出作者几十年来的创作脉络。读罢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幅巨幛,还是尺牍小品,但觉山势逶迤,烟云轻蒸。高天迥地间,怀逸浩然之气贯乎其中,所呈现之风骨、气势,人画皆醉。与此同时,被作者强烈的求变求新意识所打动,无愧“中国气势派山水画”一代宗师的美誉。

今天,当我们讨论当代艺术的演变,上海的“十二人画展”,北京的“星星美展”及随后的“85美术新潮”是绕不开的事件。从那时期起的诸多探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术创作的风气,而周韶华作为当时一个湖北省美协的领导,敏锐地感受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以一种英雄般的豪迈,率先冲锋陷阵,扮演了历史上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曾邀请上海“十二人画展”到武汉展出、在京感受“星星美展”。1985年初由他创办的《美术思潮》,大胆启用当时年轻的理论先锋彭德为主编,《美术思潮》所汇集和传递的美术新思维,影响波及全国,让武汉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史重要的策源地。而他三十多年创作实践同时,理论上提出“全方位关照”“横向移植”“隔代遗传”三大理念。成为中国画创新领域的实践家、理论家和先行者之一。

特殊的成长经历

1929年10月,周韶华出生于山东荣成市青木寨一个渔民家庭。有意思的是,他站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浩渺的太平洋,大海的波涛时常激荡着少年的情怀,漫长的海岸线,结构着周韶华的视野和心灵,好像预示着什么。

周韶华父母早逝,从小跟着外婆生活。二舅发现他聪明好学,就把他送进私塾。然而家里遭变故,他在私塾里只呆了3个月,但就凭这3个月,他把《论语》背了个滚瓜烂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背得八九不离十。在被迫弃学后,他只能赴异地当童工,童年遍尝人间疾苦。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耍时,12岁的周韶华,于1941年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扛起了抗日的枪,身材高大的他成为一员战士穿梭在战场经受生死的考验,之后他又做了团长的勤务员与通讯员。次年,他就因能熟背《论语》,被团长推荐到连队做文化教员。他教战士唱歌、识字,做宣传鼓动,组织文艺生活,烽火岁月让他与艺术渐渐结合起来。艰苦的部队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素养。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他曾荣立三等功、一等功,被评为甲等模范,并开始在大型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于是命运出现了转折。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跟随解放大军渡过黄河的周韶华进入中原大学美术系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新华日报》中原局宣传部出版科美术组,进入了专业队伍。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那时“工作严格枯燥,为了自娱自乐,便拿起了画笔”。周韶华的第一件作品《买辣椒》在《新华画报》上发表,受到组织上的重视。《买辣椒》连环画,讲的是连队司务长下乡买辣椒,当地乡亲不要钱或少收钱的故事,表现军民鱼水情。

这段经历又一次给了他非同一般的体会:“创作如何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融合在一起”,这或许可以说是他日后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阳刚大美和浩然之气的主要动力。他事后总结到:“我们这代人觉得自己身上应该有一种文化担当:怎样才能把上下5000年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传承下来?怎样开拓国画新境界,发展新的国画艺术?这实际上是我们肩上的两副重担。”一种革命者的使命意识开始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新时期中国画创新的先行者之一

1950年,周韶华分配到湖北省文联任秘书兼美术组长。工作之余,全力研读古今中外名著和相关美术理论书籍,这一准备为日后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双向投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其首篇论文《为美术工作者呼吁》在《美术》杂志上发表引起反响,初试啼声,尽显理论才华。1961年创作了水彩画《山茶之歌》、水粉画《暮上巴峡》。1962年开始转入中国画创作,国画《满载落霞归鱼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中他被迫关进“牛棚”,劳动之余仍然坚持画速写积累素材,还偷偷抽空拜访名师求教,这些努力使得“”刚结束他便能马上投入工作。

1977年,周韶华被借调中国美协任《美术》杂志编辑,期间结识创新意识强烈的艺术家吴冠中,同时发现美术理论新人彭德等,并分别推荐他们的论文《谈形式美》《审美是美术的惟一功能》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美术界赢得口碑。

1978年受命重组湖北美术家协会,任副主席秘书长执掌具体工作。“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如何主动寻找时代图像构建时代精神?一种使命意识摆在他的面前。他邀请1979年末上海的“十二人画展”成员赴武汉交流、了解1980年初的北京“星星美展”动态,他断然决定投入这场艺术创新改革的洪流中。该年,在故乡在大漠,在长河在窑洞,在荒漠八极,在日月星辰,他紧握那支千年传承之笔,开始酝酿《大河寻源》组画创作,他抱定创新的目标,呼唤时代的强音。正如他事后总结:“初衷是呼喊民族大灵魂,以示对改革开放的拥护。”于是,叱咤东西,神州袤野,山河盛状,成为他的横轴;千年上下,仰韶旧梦,汉唐长风,成为他的纵轴。他渐渐变得更加自信而大气。

1984年,周韶华策划的“中西美学与艺术比较讨论会”在汉阳开幕,汇集全国各地著名美学专家王朝闻、蒋孔阳、伍蠡甫、洪毅然、李尔重等百余人。百家争鸣,汇集交锋,气氛热烈。他的“全方位关照论”推出并随即在《江苏画刊》发表,被《新华文摘》评为年度六大新论,成为一时焦点。

1985年,在他的倡导下,《美术思潮》创刊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本开拓性的美术杂志。周韶华以湖北美协主席团的名义大胆启用当时还年轻的彭德为主编,自己与鲁慕迅任副主编,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格局。《美术思潮》的创刊兴起了新生的艺术力量,汇聚了皮道坚、彭德、鲁慕迅、黄可、鲁红等当时还年轻的新锐评论家,让武汉成为“85新潮”的重镇,中国当代艺术的策源地。

这一年在周韶华的倡导下,“中国画新作邀请展”获得空前成功,展出了吴冠中、刘国松等25位全国十几个省市中最富有创新意识的画家作品,再一次引领百家争鸣,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周韶华自己坦言:“举办这样有规模的、有革新意识的大型画展,理直气壮地举起了中国画创新的大旗,在全国是第一次。吴冠中甚至称之为“新的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

说起吴冠中,他和周韶华有一段不解情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次全国美术界的大会上由于媒体的误传,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受到全面的批判,周韶华帮他解围,休息时,吴冠中趴在周韶华耳朵旁说:“咱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周韶华是深深了解吴冠中是不拘泥于常规思想的人,因为他自己的探索也时常受到非议,两人惺惺相惜,自此在美术界也有了“南周北吴”的说法。

“三大战役”“三大理念”贯穿一生

具有将军情怀的周韶华,把自己一生的创作归纳为“三大战役”贴切不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打响第一战役“大河寻源”,至今已经30多年;之后的“长江战役”,以荆楚文化为依托;紧接着是抒发故土情怀的“大海之子”第三战役。这三大战役贯穿了周韶华的整个艺术生涯。本次展览包括《梦溯仰韶》《荆楚狂歌》《汉唐雄风》《江山多娇》四个系列,构成展览的主体部分。在回廊的展示空间中,以“军旅生涯”“艺术苦旅”“新潮激荡”“风云再起”“在新世纪”为叙事主脉,铺陈展览的文献部分。将“三大战役”串联起来,回顾周韶华一生创作,同时也标明他的坚定信念和实现中国画创新目标的顽强意志。

为打赢“三大战役”,他行程3万公里,祖国的大山大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30多年其实他只做了一件事:即把中国山水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他说:“我在中国画的变革实验中,长期处于逆境寻路的遭遇”。试想,没有超人的意志是坚持不下来的。今天看来,与他自身的使命感与长期的文化积淀、文化自信是分不开的,他在困扰的争议声中思考并激发活力,在特定的中国现实社会与文化背景中,特定历史语境下个人意志与自我气质交融中,成就了别样的周韶华。“三大战役”也折射出他作为一个“艺术创新超人”须具备的百折不饶的精神。

其实,周韶华本身就是一种雄强力量和艺术精神的象征,他一旦确立自己艺术理想及创作之路之后,就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一位耄耋老人至今仍然孜孜不倦在探索,在当代确属罕见。对于他的艺术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认为:“周韶华先生绘画可贵之处,在于把中西绘画的优长结合在一起,产生了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表示:“用青松喻革命者,早已经是大俗套,但我实在也想不出更恰当的喻体,来比附这个12岁即参加了八路军,八十年代初又高屋建瓴般地理论建树和横扫千军的艺术实践掀起了一场画坛革命的双重革命者。”我看这是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最中肯评价了。

这里笔者有必要作一点补充:大致上,作品的意义由所产生作品时代背景建立的关系决定的,自古以来画家可分为好画家和有意义的画家两类。人们需要好画家,因为这一部分画家训练有素,沿传有序,符合普遍的欣赏习惯,是已有的评判标准的活的载体。有意义的画家,是那种不甘心步前人后尘,独辟蹊径,历史上追求艺术新境的极少数成功者,因为这种艺术新境,须有一个不断完善成熟的长期过程,起初往往总有难以被认同的陌生感。周韶华属于后者。我们仔细分析他的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脚踏实地却充满艰辛,有一个不断在实践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其成功还包含了极深的中国文化背景、自身的素养和时代机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笔者曾旁听周韶华先生在上海中国画院礼堂作过的一次学术报告,谈论中国画的创新。记得当时他把上海画坛创新活跃的画家林曦明、陈家泠两位也请到讲席台陪坐,了解到他以刷子代替毛笔画画,用色上掺合使用化工颜料作山水,尝试形成特殊笔墨效果,凭此开拓山水艺术新境。他声如洪钟意志坚定地说:笔墨当随时代,画画不仅需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我就不信我不能胜任组织上交给我的这一份工作。当时程十发总结发言:呵呵,画如其人啊!周韶华气势撼人,就像三国时的五虎上将猛张飞。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7

关键词:[HtK]文化建设;戏曲艺术;社会捐赠;昆曲;艺术作品;社会活动;机制;意愿;调查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缘起

作为“百戏之祖”,昆曲本身具有文化、历史、美学等维度价值,因此被称作传统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艺术珍品。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确认的“非遗”项目,又赋予了昆曲艺术价值的世界性,同时也蕴含显示了昆曲濒临衰亡急需抢救和保护的现状。近十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惠民工程”等一系列政策驱动下,昆曲得以保护、振兴和繁荣,昆剧院正在摆脱困境进入“出人、出戏、出票房”的良性局面。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以及昆曲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的审美需求之间的缝隙,使昆剧院仍然面临着深层次或者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编剧人才严重缺乏、舞台生源严重不足,传统剧目严重匮乏、新兴剧目严重不足;比如在“以观众为中心”的语境下如何推进剧目生产和品牌塑造、市场培育与票房营销。但是诸多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院团经费严重不足”以及“钱从何处来?”在世界的范围内,诚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演艺机构面临“永远缺钱”的状况①,其根源在于演艺自身的规定性所限,比如手工劳动的生产特点,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小众化,价值的潜在性与公益性。而这些特点所导致的演艺机构的财务压力已被“巴摩尔原理”以经济学方式加以证明②。在大部分情况下,表演团体无法因规模经营和科技发展而提高生产效率(演出时长、规模无法改变),表演团体无法控制生产成本的社会性增长(工资、设备、场租等价格随着社会整体水平而上升),表演团体无法按照市场的供需关系制定票房价格(社会对艺术的期待就是“应该以最低的利益动机,向所有可能的最广泛的观众提供需求”③),以上因素的交互作用,造成了演艺机构仅仅依靠票房无法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故此,演艺机构资金来源在自身营业性收入之外,通常还有其它保障途径:政府拨款、商业赞助、公益捐赠。当然在不同的国家以及针对不同的艺术类型,这几种支持力量是各不等同的。但是对于传统艺术、民族民间艺术以及少数族群艺术等类别,大多数国家都是多元的资助渠道,而且公益捐赠又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雅文化的区分中必须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政治化,而公益捐赠作为社会中分散且广泛的个人以不求回报的方式给予艺术机构提供经济支持,不同捐赠者的价值观、动机、品味的差别保证了艺术创作自由及多样化,资助的分散化又对保留族群艺术、文化遗产的完整形态大有帮助。更为本质的是艺术捐赠本身是公民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的重要途径。反观国内演艺院团其财务情形依然是过度依靠政府拨款和票房收入,如2009年江苏统计数据表明,全省119家艺术表演团体收入总额为4.36亿,其中财政拨款2.52亿,票房收入1.37亿元。由于商业赞助和公益捐赠微乎其微而往往在统计中忽略不计。昆曲发展同样如此,但是,要想更持续地推进昆曲发展,我们是否也可以参照世界通行的做法在票房之外构建政府拨款、商业赞助和公益捐赠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呢?换言之,在当前社会条件以及昆剧院团结构设计中,能否以及如何激活广泛而庞大的民间公益捐赠?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以及社会整体进程等外部环境分析,中国并不缺少公益捐赠艺术的支撑性因素。尤其是江苏这样的省份,从理论上来说个人捐赠艺术更应该是昆曲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首先,江苏经济总量2010年已居全国第二(总量4万亿元,人均7700美元),2013年上半年全省GDp依然稳居全国第二(总量27603.98亿),这为个人捐赠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其次,江苏有7000多万人口,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高,文化资源丰富,在传统上以及理论上公众有着广泛的艺术需求。再次,江苏历史上从来不缺少乐善好施的传统。但事实上,包括昆曲在内的江苏演艺,所获得的社会捐赠几乎为零。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民众捐赠艺术呢?是个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目前缺少一些制度激励民众捐赠艺术,还是因为个人的艺术需求尚未满足,或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心理动机呢?这一系列的的议题有待求解。本文仅从个人角度切入,试图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江苏民众对捐赠昆曲的基本状况及其背后的缘由、意愿,以此进一步探寻江苏艺术表演院团如何以自身的变革和外部环境形成良性互动,激活公益捐赠和商业赞助,进而有效地从企业、公司、基金会以及个人等不同的渠道获取资金的援助,以及这种援助可能为艺术自身以及院团还有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问卷编制与实施对江苏民众参与昆曲、捐赠昆曲的基本状况及其背后缘由、意愿进行学理化的阐释与说明,必须仰仗第一手确凿有效的资讯和各项调查数据,只有从统计数据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才能有效达到一系列预设目标,了解不同群体对昆曲及其参与、购票、捐赠的态度、行为方式和影响因素。但是当前由于政府以及院团信息公开还不够充分,且公益捐赠的数据又大多处于分散甚至保密的状态,无疑,从公众的角度进行问卷调查就是一条必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对社会捐赠昆曲活动情形的问卷调查包括资讯调查和意愿调查两部分。资讯调查主要想知道被试对关于昆曲的某一选项是否有过经历或者认知、了解,以及认知、了解的渠道、程度和正确性;而意愿调查是了解被试对于昆曲本身以及参与、购票及捐赠等活动的一种较深层以及较为持久性的态度,态度的问题主要经由被调查者长期的认知、经验或思考所形成的较为固定的看法。④调查问卷编制及实施是在《艺术管理》专题教学的框架下进行的,并且教学实践环节被纳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演艺集团演出季观众拓展计划”(苏教高2011年10号)和“社会捐赠昆曲的态度调查及观念导引”(苏教高2013年7号)之中,同时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当下中国艺术资助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1YJC760014)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演出院团资金筹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760029)的组成部分。而项目与课题的批准不仅为这次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提供了必要经费支持,而且也凝聚成一个由刘丰涛、方媛、张晓婉、陈雅雅、李迦迦等组成的课题团队,这些核心成员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也慢慢成了昆曲爱好者。问卷的编制首先是查找资料,了解及确定所要收集资讯的范围。了解西方艺术筹资制度形成的过程、呈现的特点与不同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艺术发展造成的影响;进而对艺术捐赠进行深入的社会学解读,揭示艺术筹资的内在逻辑,为本土化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参照框架。其次是访谈专家学者,拜访江苏昆剧院李鸿良、王斌等老师,了解昆剧院其观众构成、票房与营销、财务与筹资;了解江苏演艺院团的数量、规模、类别、地理分布以及经营状况和资金来源,以此将昆剧院置于整个演艺体系中进行比较;同时课题小组专门观赏昆曲演出,增强对昆曲的直观认识和情感认同。其三是结合“艺术管理”专题教学开展了一些列活动,比如2012年、2013年分别邀请李鸿良、王斌老师等率省昆剧院演员来南京艺术学院开设《昆曲名家名剧赏析》课程,2013年邀请单雯、施夏明、周鑫等青年新秀在先锋书店举办“昆曲观众拓展”专题活动。所编制的问卷主要分为4个部分: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段、学历、职业身份、月收入等;2.对昆曲的认知情况,包括了解、参与以及购票欣赏等情况;3.本人是否有过捐赠昆曲史,何种情况下会对昆曲进行捐赠,昆剧院如何才能得到更多捐赠;4.周围人捐赠或不捐赠昆曲的情况。在题目类型上以封闭式问题为主,要求被试用给定的选项回答问题。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开放式的选项,就是问卷无法穷尽可能的选项,或者被试还有更为特殊的情况;而有些问题虽然使用封闭式选项,但是其实包含了排序问题或者清单式问题。由于对被试而言,有些术语可能陌生,比如非营利性机构,所以在问卷的编制以及实施中作出了一些必要的提示与解释。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从2012年5月1日开始至2012年5月20日结束,调查地点包括江苏昆剧院、南京紫金大戏院、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龙江生活小区以及部分公司附近地点等。问卷共发出400份,收回369份,其中232份为有效卷。从样本规模来看,属于小型调查,但是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充分考虑了样本的随机分布性。从调查地点选择来看,基本在南京市鼓楼区进行,而鼓楼区为南京市的核心文教区,一则代表教育、收入等条件比较成熟的人群,二则代表了南京以及江苏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本部分对所调查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

表1大致勾勒了本次调查被试的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基本信息。在回收的232份有效问卷中,其中25周岁以下、25-40周岁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6.5%、27.2%;大专及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67.7%、19.45%;学生、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人员、企业员工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2.6%、17.2%、12.9%;月平均收入5000元以下、5000至10000元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7.3%、36.6%。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以中青年为主、以青年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主、以本专科学历为主、以普通收入人群为主,同时适当向两端人群、其他人群延伸,从而较好地兼顾了样本的完整性。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类为主的人群也恰恰是当前昆曲现实或潜在的参与者;而公务员人群以及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人群由于平日工作繁忙、社会应酬繁等原因,一则很难对此进行问卷调查,二则此类人群恰是昆曲捐赠的开发对象。

表中显示调查对象对昆曲的认知及参与情况的基本数据统计。关于艺术参与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已有提示,表示个人多种渠道和途径亲身接触、感受昆曲的过程。调查发现,人们对昆曲的认知并不普及,“有点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群远远大于“十分了解”和“一般了解”的人群,两者相差48个百分点。而被试对昆曲的参与程度与购票频次也是类似情形,“从未参与”和“偶尔参与”的远远大于“经常参与”,“从未买票”和“偶尔买票”的远远大于“经常买票”。关于昆曲参与渠道的调查设定的是多项选择题,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人们更多是以间接的方式(如社会媒介)而不是直接的方式(如现场观赏)来参与昆曲活动,这也说明昆剧院在开展观众拓展以及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薄弱以及未来的空间。另外对表2的4个题项作横向比较,可以认为,“好的了解”可以影响“好的参与”,“好的参与”可以影响“好的购票”,当然这里面并非正比例而是正相关的关系,至于影响的程度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通过统计数据还可发现,对昆曲完全不了的人群占28.0%,而从未参与昆曲活动的占37.1%,从未购票欣赏昆曲的甚至占72.8%,这说明从未参与过昆曲活动和从未购票的人群中有一部分是了解或者部分了解昆曲的,但是他们尽管了解却没有参与到昆曲活动中来,映射出昆曲当前的宣传方式和受众参与渠道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吸引更多了解昆曲的人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推动昆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而就表2整体来说,当前社会中人们对昆曲的关注还只限于小部分爱好者。

表3中显示被调查者对于艺术捐赠认知的调查数据。艺术捐赠是属于艺术管理学范畴里一项专门的知识,对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对行为的引导,这一点非常重要。调查数据表明,被试对艺术捐赠知识的了解程度处于负面为主的评价状态,表示“完全不了解”的占75.4%,而表示“非常了解”的为0;在24.5%的“一般了解”和“有点了解”的人基本上是依靠社会媒介、周围人的影响等渠道了解艺术捐赠知识,而“艺术推介机构”和“学校教育”则为0,这本身说明昆曲发展尚未形成社会的合力,有许多该做的事项还没有纳入社会的议程。当前民众获取艺术捐赠的相关知识少,而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渠道更少,此类事项是值得我们艺术管理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有较少一部分人通过周围人影响对艺术捐赠有一定了解,并且间接影响到其个人的艺术捐赠行为。这一点也值得值得关注。

在调查个人捐赠昆曲的经历使用的是程度或频次表述,而非幅度或额度,因为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民众对于捐赠艺术的真实发生情形,而其捐赠款项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其收入水平,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例如学生目前的收入为零或者为低收入,但是在调查的人群中还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对艺术进行捐赠的,而他们的捐赠态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今后的捐赠意愿,只要进行很好地引导,他们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艺术捐赠者。从调查数据中显示目前有过捐赠经历的人数约占被调查人数的19.4%,这似乎是个被夸大的数字,因为现实中并没有这么高的比例,其原因可能在于人们模糊了艺术捐赠的概念或者人们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对表4的作答要求是可多选但不可全选,因为这些选项都构成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艺术捐赠的基本理由,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甚至不止一条理由。此类题项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是让被试对选项进行排序,但由于技术原因本次调查只是要求被试可以多选,然后根据选项的人数比例进行排序,亦可了解这些理由的主次程度。在捐赠昆曲的理由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受喜欢、了解昆曲的影响”、“受昆剧院演出品牌及捐赠宣传的影响”、“受捐赠可以减免税收等国家政策的影响”,比例分别为92.2%、80.6%、77.2%;而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受提升个人社会形象及荣誉的影响”、“受周围人际、社会媒介的影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比例分别为28.9%、33.6%、45.7%。据此可见,多数人对昆曲的赞助建立在对昆曲的了解和喜爱之上,受个人爱好和趣味的影响,同时昆剧院的品牌建立和演出宣传,对大众了解昆曲、爱好昆曲直至对昆曲的捐赠行为起到很大影响。对于捐赠行为,从回报和收益角度,民众仍然有考虑税收减免等相关的物质方面的收益,但由于目前国内对于文化艺术捐赠的税收政策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相关制度,现存的法律条例在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故大大降低了民众和企业捐赠文化艺术的积极性。加之当前国内社会各层对文化艺术的关注远远不如西方,企业和民众个人对艺术的捐赠和赞助无法得到如西方世界极大地提升个人社会形象及荣誉的益处,艺术捐赠的社会接受度还有待加强。数据还显示,周围人捐赠艺术的经历与看法也会影响昆曲捐赠行为。周围捐赠艺术的人较多,那么个人会更容易去捐赠艺术,相反,周围未曾出现过捐赠艺术人员,则个人捐赠艺术的情况较少。因此,艺术机构想要得到更多人的捐赠,需要发挥口碑营销的作用。

对于表5所示的问题,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分别是“整个捐赠活动的公开化、透明化、便利化”、“给捐赠者必要的、合理的回报”和“宣传专门化的捐赠知识,发展专业化的筹资队伍”,比例分别为91.8%、80.2%、71.1%,其次依次是“采取西方通行的捐赠者减免税收、非营利组织、会员、义工等制度”(61.6%)、“昆曲走进社区、课堂,普及昆曲知识,提高民众艺术素养”(54.7%)、“构建公民社会模式,保证公民直接参与国家文化治理,激活社会捐赠热情”(51.3%)。本题项的意图是了解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们更愿意捐赠,或者说什么是捐赠的理想化条件,或者说社会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激活民间丰富的捐赠资源。通过对这些选项的选择人数比例的排序,能很直接的看出民众对于昆曲捐赠的态度和对未来艺术捐赠事业的期待。首先是昆剧院的从理念到制度到方案的整体构建。目前国内艺术团体鲜少有各自专门的筹资团队,而社会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艺术中介机构也几乎不存在,这为艺术机构的筹资环节增加很大难度。

其次,对捐赠相关知识的普及也是极为迫切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人们对昆曲的知识与兴趣、对昆曲捐赠的了解与熟悉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捐赠活动的意愿,热爱艺术的人更愿意捐赠艺术,而对艺术没有兴趣的人捐助艺术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从这项分析可以看出艺术机构推介与营销的重要性。

以上问题归根结底都可归纳为当前社会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从制度层面来说,建立公开化、透明化、便利化的捐赠制度体系迫在眉睫,社会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往往使企业、个人不敢、不愿进行捐赠活动。至此主要是对民众捐赠昆曲的情形与缘由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在解决此问题的同时,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目前民众的对艺术捐赠的心理状态。下面本调查将进一步分析影响个人捐赠艺术的因素。

从表6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所调查的232人当中,属于积极捐赠者的人均属于25-40周岁阶段,而在此阶段中,积极捐赠者所占比例为3.2%,偶尔捐赠过的人占此阶段人数的31.7%,同时25至40周岁这个年龄段中,有过捐赠史的人是最多的,占此阶段的34.9%。25周岁以下受调查的有131人,其中没有积极捐赠者,偶尔捐赠过的有16人,占该年龄段的12.2%,未曾捐赠过的人数是115人,占该阶段87.8%。41至55周岁的被调查者有30人,没有人是积极捐赠者,偶尔捐赠的占该阶段20.0%,从未捐赠的则为80.0%。55周岁以上的有8人,偶尔捐赠的占12.5%,没有捐赠过的占87.5%。25至40周岁有过捐赠史占该年龄段人数比例最大。数据分析显示,积极捐赠者只有25-40岁年龄段,无法形成参照;而偶尔捐赠者的年龄段从多到少依次是25-40、41-55、55以上和20以下。25至40周岁这个年龄段由于思想相对41周岁以上人群更为新潮、时尚、休闲,相对25周岁以下的人群收入水平相对高,生活稳定,因此这个年龄段人群更容易有进行昆曲捐赠的意向,也更容易成为艺术的捐赠者。而这也可能与近年来昆曲青春版方式的创新相关。

结合表7可以看出,在问卷调查为数不多的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者中就有2个人是积极捐者,有12人是对艺术偶尔进行捐赠,占该学历人数的17.4%。在偶尔捐赠者当中,高中(含中专)及以下学历者有6人,占该学历人数的7.0%;大专及本科学历者有25人,占该学历人数的6.8%;这两个数字相差无几。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无论在“积极捐赠”和“偶尔捐赠”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专及本科”和“高中(含中专)及以下者”,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在“从未捐赠”的比例却大大低于“大专及本科”和“高中(含中专)及以下者”。这表明教育程度对民众捐赠艺术意愿存在积极地影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涉及艺术的机会更大,艺术文化品位相对也高,且有积极的生活方式,往往会更愿意捐赠艺术。这一点与一项艺术参与调查的结论高度一致,即“教育程度对艺术参与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力”。⑤

从表8的具体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被调查的对象中积极捐赠者分别出现在教育文化卫生人员和企业高管人群。学生群体中有过捐赠史者占该群体总人数的11.5%,教育、文化、卫生人员此项的比例为20.0%,公务员为25.0%,另外企业员工、企业高管以及其他人员此项比例分别占到20.0%、50.0%、55.0%,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学生作为一个收

入较低或者收入为零的群体,他们有过捐赠经历的人数较其他职业最少,但同时,有11.5%的被访学生曾经捐赠过艺术,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说明当今的学生群体对艺术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虽然由于经济能力原因,还有很多学生不能成为捐赠艺术者,但他们对于艺术捐赠行为的接受预示着在三年或五年后,他们将极有可能成为艺术捐赠者中的一部分。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人员以及公务员这两种职业人群,由于自身接触艺术领域的机会较多,能够成为艺术捐赠者的可能性则相对较大。企业高管他们由于平常应酬较多,对于艺术的关注时间相对较少,但往往企业的一些艺术捐赠活动都需要这部分人群的参与,而一些成功的企业高层人士,出于自身对艺术的喜好和理解,加之有着良好的经济状况,往往成为艺术捐赠活动中的中坚力量。艺术从业人员如果能够把握好时机,吸引更多企业高层人士对艺术领域的关注,并成功地说服其进行艺术赞助、捐赠等活动,这对于艺术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积极影响。

表9显示的是平均月收入对艺术捐赠的影响。在调查问卷中,对月平均收入进行大略的设定,把平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定为低收入人群,5000至10000元的定为中等收入人群,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为高收入人群。数据显示在积极捐赠艺术者当中,低收入人群为0,中等收入人群占该群体的1.2%,高收入人群占该群体的7.1%。同时,高收入人群中不曾捐赠的人数为64.3%,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群都少。以上数据显示,个人月平均收入与捐赠艺术意愿呈正相关的关系,收入越高的人群捐赠艺术的可能性更大,而收入低的人群捐赠艺术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人群当中仍有18人曾有过艺术捐赠经历,说明在低收入人群中仍然存在对艺术热衷的爱好者,作为艺术机构应该普遍挖掘这样的民众。

四、结论与建议就本此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其一,大多数民众对昆曲了解不够,而且主要是随意性、偶然性地从媒体获得;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昆曲活动的人非常少,而现场观赏尤其是买票观赏昆曲的民众更加稀少,这与昆曲本身的艺术魅力及社会知名度非常不符。扩大昆曲的受众群和影响面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

其二,大多数民众已经具备了捐赠昆曲的物质条件和审美基础,在捐赠态度上也表现出积极的意愿,但是现实中昆曲捐赠是零星、松散和模糊的。影响民众捐赠昆曲的关键性因素不是个人性的而是社会性的,根本之处在于社会文化共识的达成以及公共文化政策的设计。

其三,演艺院团资金主要依靠国家项目化拨款以及疲于奔命的商业性演出,单一的筹资渠道无法根本解决缺钱的困局。尽管院团已经从只关心剧目生产、人才培养走到了更加重视“前端策划和后端营销”,但是尚未在认识和理念上将“艺术赞助和捐赠”纳入自身体系之中。设置筹资部门、培养筹资专员以及开展筹资活动应该是昆剧院未来重要的一项工作。

其四,社会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节点,“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已经成为政策性要求。江苏昆剧院有条件、有动力也有办法在全国率先激活社会公益捐赠。从理念导引、制度设计与实务操作等方面整体建构一套基本的艺术筹资实践框架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就可持续的目标而言,特别是在“政府缺位”或“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激活商业赞助和慈善捐赠尤为重要,为此基于一个多元化的艺术资助体系的重要性,以及昆曲保护与传承的使命要求,提出以下建议:其一,对艺术捐赠价值的重新定义。由政府拨款、商业赞助、慈善捐赠所构成的艺术筹资体系是所有演艺机构的核心工作,与艺术策划、艺术营销共同构成了“艺术机构的三根支柱”⑥。艺术机构目前还是羞于谈钱,“找人要钱总感觉张不开口,甚至丢了面子,好像没有充分的正当理由”⑦。其实,无论捐赠还是赞助都是“交换”与“互赢”的过程,艺术捐赠是资助者成功、财富以及民主参与、社会责任的象征,赞助艺术符合个人、企业的长期利益。因此,不能仅仅把艺术筹资当作解决资金的简单工具,因为这是艺术机构为社会创造的一种机遇,以促进不同人的情感满足和价值实现。捐赠的本质是互惠互利和公平交换。从艺术管理学角度分析,筹资是演艺机构追求艺术卓越的目标置换,比如以筹资数额来衡量艺术机构、剧目的实力以及艺术观众的规模,以筹资类型来评估演出市场、艺术需求的审美倾向,以筹资渠道来体现艺术创作、演出的自由度和多样化。其二,对艺术机构的重新设计。西方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成熟且高效的艺术筹资体系和机制,但是西方艺术筹资实践主要针对非营利艺术机构而言。而在我国当前院团改革的设计中,事业和产业、国有和民营这些类别是混杂而非明晰的,尽管非营利艺术机构的提法也在政府文件中出现过,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就必然会在艺术捐赠的法律保障、税收激励及公众审美面向等方面隐含着制度性的缺陷,甚至政府对经营性文化企业经常给予很大财政支持,而公益性艺术事业单位又面临着很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来合理区分不同的院团类别有助于有效利用不同的资金渠道,经营性的文化企业在法律的框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公益性的艺术机构理应围绕“取之于社会亦用之于社会”模式展开社会捐赠和赞助。而非营利艺术机构恰恰是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其制胜法宝是以其明确的使命、清晰的目标、有效的策略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来广泛凝聚社会资源,精细服务社会公众,它包含了税收减免制度、董事会制度、义工制度、财务公开透明制度。其三,拓展民众的文化参与渠道。任何没有群众基础的艺术都是“无源之水”,民众对于文化艺术的认知度与参与度会影响民众捐赠艺术的意愿。艺术机构作为“公共”的机构不是因为它们与国家有关,而是因为他们向所有人开放。演出院团只有想方设法把艺术变成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不断地普及艺术,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接受艺术,了解艺术,个人才会成为院团的忠诚观众,进而成为艺术捐助者,而且还会带动周围的人来支持艺术发展。“参与、自主、志愿精神的主要动力在于它将产生我们可以称作的‘公民文化权利’”⑧。这个权利的渠道既包括院团开展整个捐赠活动的公开化、透明化和便利化,也包括个人参与院团的志愿和义工活动,更包括民众参与政府公共文化决策与治理各个环节。其四,重新塑造艺术生态。艺术生态再造在宏观乃至根本上就是重新设计、规划政府、市场和民间社会的相互关系,有效确定艺术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的合理边界。“文化发展要打破政府迷思”⑨,一个现代国家对艺术的支持不只是资金补贴,还可以设计一套公共文化事务的决策机制,以潜在的力量推动艺术的发展。政府着力创造宽松、多样化和开放的环境,以法律、税收等杠杆释放、激活文化发展的民间力量以及市场力量。在中观层面重新梳理这些根本性的议题:普通人如何生活在艺术中、艺术如何在社区(基层)扎根、艺术机构如何从政府拨款-商业赞助-慈善捐赠里寻求经费支持。在微观层面以“观众是演员请来的,演员是观众捧红的”为纽带形塑艺术家、观众和演艺院团的新型关系。其五,创造性设计募捐的策略与技巧。前四条解决了,这一条的重要性就凸显了。筹资策略很大程度在于在过程中建立共识,全面考虑如何来确定努力的效果,然后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捐赠者,以表明他们正在获得成果,这才是筹资所需要的大智慧、大策略,同时社会与每一个参与者也将因捐赠的任务而受惠。还包括艺术机构的使命与领导、董事会的组建及董事的职责。筹资对象应该集中在某一个特殊群体而非面向大众市场,是满足少数观众的专业性品味、需求,而不是泛泛地敷衍大量普通观众的一般性需求。艺术筹资的策略是在共识和理念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发挥,比如在劝募上不说“我们需要您的帮助”,而是说“这是我们能为您在支持艺术领域做得事情”“作为您的地位和荣誉,这件事情是您需要的”。(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ZK(#]转引自余丁编著《艺术管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②1966年威廉·鲍莫尔、威廉·鲍恩合著《表演艺术:经济学的两难问题》出版,提出著名的“巴摩尔原理”。见弗朗索瓦·科尔伯特著,高福进等译《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5页。

③[美]菲利普·科特勒、乔安妮·雪芙著,陈庆春等译《票房营销》,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2页。

④夏学理《艺术管理》,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年版,第264—272页。

⑤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等编著《艺术文化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⑥[美]迈克尔·凯撒著,潘勇译《艺术行业战略策划》,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⑦参见2013年10月江苏省昆剧院负责人访谈材料。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8

今年53岁的周秉益,1964年出生于浙江象山县大徐镇一个普通农家。周秉益童年时代就喜欢画画,也许受做木工的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尤其对中式家具上的各种雕花感兴趣。

上世纪80年代初,象山县文化馆开办了当地第一期美术培训班,授课老师中有宁波市的油画家陈继武。已经初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周秉益,因有较好的美术功底,参加了这期培训班。短短几个月下来,周秉益的专业课成绩在培训班数一数二。但他毕竟只有初中文化,培训班的很多学员后来去考美院了,而他只得回家务农。

不过,这次培训的经历,让周秉益与竹根雕结缘,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时,县文化馆有一家工艺美术品公司,象山最早一批搞竹根雕的高手郑宝根、何幼真等都在这里。当周秉益第一次看到那些神奇的竹根雕作品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后来,他找打铁匠定制了全套的雕刻工具,开始了自己的竹根雕从艺生涯。

竹根雕,就是利用毛竹的竹根天然形B,通过艺术构思,雕刻成各种造型生动的工艺品。仅有美术基础知识的周秉益,通过刻苦摸索,从零开始自学竹根雕技艺。他买来书自学人体解剖学、运动学、色彩学、美学,还把父母兄弟、乡亲作为画肖像的对象。为了增强雕塑的造型能力,他用橡皮泥反复练习。如此苦心钻研一段时间后,周秉益的竹根雕渐渐小有名气。

那时的周秉益是个自由职业的文化“打工者”。他有时去工艺美术品公司教学徒;有时去山间野外遍寻原料,为工艺美术品公司做计件竹根雕产品;有时行走乡间,为寺庙里佛堂雕刻佛像金身……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象山县涌现了许多生产竹根雕工艺品的企业,象山也被誉为“中国竹根雕之乡”。周秉益和他的姐夫一起,创办了一家特种古董工艺雕刻厂,主要为台商生产定制的佛龛。那时,周秉益创作了老寿星、观音等许多传统题材的竹根雕作品,每年拿去广交会上销售。后来,因这类产品不再畅销,许多从业者另谋出路。1994年,周秉益与人合股,在县城开了一家滨海娱乐中心。此后几年,他虽然也断断续续做了几件竹根雕,但只是偶尔为之。

几年下来,娱乐中心的经营走上正轨,周秉益不用在这上面多操心了,但他总感到心里空落落的。这“空”的原因,是因为他与竹根雕创作渐行渐远。

1999年,周秉益在对自己的人生作了一番深思之后,重新拿起了刻刀,开始了专业的竹根雕创作。当年,他就收获了成名之作《红颜》。这件作品在1999年浙江根艺展上荣获金奖,在2003年第8届中国根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刘开渠根艺奖”金奖。

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竹根雕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

竹根雕创作过程中讲究的是手、眼、心并用,而在周秉益看来,要创作一件满意的作品,最关键还是在于立意。他说,竹根雕从选材、立意、意象产生,到构思布局、取舍、打胚、修光、调整统一、抛光上油,创意的灵魂最重要。他认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就是造型与题材的创新。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一些传统题材的竹根雕作品上,周秉益追求的是传统艺匠的“工”、“意”,也就是刀法的运用、线条的流畅、雕工的精美。而他的一些现代作品则更讲究形式上的美感。他辩证地提出竹根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要做到“雕而不雕,不雕而雕”、“绝处求生”和“心雕”。在创作实践中,他还自创了竹根雕局部施雕法、乱刀法、内结构雕法和大写意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竹根雕艺术风格。

2006年,周秉益被评为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第二届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成为象山竹根雕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

多年来,周秉益创作的50余件作品,在部级、省级和国际性展览评比中获奖。他不仅是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得主,还是中国根艺美术最高奖“刘开渠根艺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传统工艺美术“天工奖”金奖得主,许多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和海内外名人行家收藏。2008年,中央电视台9套专题报道了周秉益的艺术创作经历。2010年,周秉益的竹根雕作品《警》《刻舟求剑》《松林雅集》等入选上海世博会展出。他还多次被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省市有关部门推荐为文化使者,赴以色列、希腊、阿曼、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作品展示和技艺表演。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9

福建泉州市福泉春食品有限公司前身“协成福泉春”宝号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传统制醋技术系仞美公贤玉成陈氏瑙娘承接先祖翁姑郑氏濯娘家庭制醋所传技艺,从仞美公转途从商之年,即光绪十四年(1888年)就已有制醋的营生,追溯至周氏十九世寿彪公贤内郑世濯娘家庭制醋技艺,至今也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随经社会、家境的变迁,制醋业有所断续。现周氏二十四裔孙周建平兄弟,继承祖业和技艺,精心从事老醋酿造与销售,同时积极传播醋文化。

作为永春制醋行业的老品牌,“福泉春”公司酿造生产的老醋具有酸而不涩、醇香爽口、酸中带甘、回味生津、风味独特、久藏更佳之特点,是日常烹饪饮食的调味佳品。经常食用既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且具有消毒、祛风除湿、驱虫防感以及降血压、美容减肥等功效。目前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

传统的永春老醋酿造工艺精选优质的糯米、红、芝麻、白糖等为原材料,经糯米蒸煮,红酒发酵,醋酸发酵,恒温培菌,瓷瓮陈酿等十道工序制作而成,整套工序需历时两百余天甚至数年。此法酿制的老醋色黑,口感醇正,香味扑鼻,但由于纯手工酿制,老醋的产量低,仅仅满足于永春百姓的自产自销,远不能满足对外销售的需要。“福泉春”公司自创立后,紧密结合祖传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致力于传承和改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在确保老醋口感风味的前提下,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化制造技术,提高了生产和效率,制造出具有“福泉春”特色的醋系列产品,也为永春老醋的产业化、市场化经营开拓了一条健康、高速发展的道路。

回首十年,是“福泉春”公司辉煌的十年,是将传统技艺向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的十年,是将家庭作坊生产向现代化流水作业转变的十年。将来,“福泉春”公司将继续以“诚信经营,质量第一,提升品牌,客户满意”的企业文化,以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传承和发扬老醋制作技艺和文化,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大力构建现代营销网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让传统饮食文化瑰宝更好地点缀现代人的生活。

公司总经理周建平说,福泉春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将保障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全方位关爱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开展生产销售活动,时刻关注食品安全,坚决抵制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同时自觉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十余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品质、生产和销售质量过硬的醋产品,公司在群众中保持着良好的品牌形象。

文化艺术周总结篇10

在卧虎藏龙的北京古玩圈里,周继海是大名在外的“周大有”,鉴赏宋元以上古窑陶瓷的顶级高手,2004年创建了中国首家民营文物商店――中鼎信文物公司。如今他是北京古玩城经营者行业工会秘书长,是这家中国最大文物交易市场热心的公益事业张罗者。

“周大有”的收藏经

周继海外公的父亲,曾是民国时期京城著名古董商。他1970年入伍,在总政歌剧团里当舞蹈演员,经常在巡演时,到边远地区买老东西。

其中有两件至今还是他的珍藏,一件是1979年在内蒙古博各图花50元买的一只清代王爷用过的马鞍,黄花梨木打造、纯金装饰,另一件是1980年在中苏边境线旁,用军雨衣换的翡翠鼻烟壶。

1993年周继海病退赋闲,在红桥古玩市场经营古玩,改名“周大有。”因为善于学习和钻研,周大有成了古玩圈的风云人物。他熟读中国通史、美术史和工艺史,过手的古玩珍品不计其数,秉承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工艺价值、稀有价值来遴选精品。

他也建立起自己的收藏模式:“收藏不在多,在精。我自己手里始终只保存50件藏品,以宋代瓷器为主,按价值高低逐一编号。买东西时,只看有没有资格进五十强的,有就收进来,原来第50号藏品变成第51号,我就拿到店里卖掉。前50名藏品,别人出天价我也不卖。”

让假货无处遁形

周继海和安庭都是民主建国会的党员,两人因收藏而结为知已,合作筹备艺术品基金后,从组织架构、投资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坚信我们这个团队有能力把这个基金和沙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