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声乐教学十篇传统声乐教学十篇

传统声乐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2:15

传统声乐教学篇1

当前,我国的现代声乐教学已经逐渐认识到运用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底蕴、培养综合性人才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文化在现代声乐教学运用中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单纯重视现代声乐知识的教学

忽视传统文化的运用现代声乐知识的内容繁多,在当前的现代声乐教学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重。这也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由于现代声乐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运用空间则不断被挤占。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运用不断为现代声乐知识的教学让路。使我国的现代声乐教学呈现出一种局面,即只重视现代声乐知识的教学,而传统文化的运用则被大大忽视。

(二)在现代声乐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方式不恰当

导致效果不理想在现代声乐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也直接导致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的实际效果与预想状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有些教师在现代声乐教学运用传统文化中,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法,或者在传统文化内容的选取上与现代声乐教学缺乏联系,致使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二、加强传统文化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的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现代声乐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存在着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以及运用传统文化的方式不恰当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多个方面加强传统文化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传统文化

在现代声乐教学中运用的意识现代声乐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现代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同时,现代声乐教学是我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今后的现代声乐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我们学校以及教师的传统文化运用意识,要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声乐教学中。同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更好地指导我们下一步在现代声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运用实践。

(二)选取恰当的传统文化内容

提高传统文化与现代声乐教学的贴合度在我们加强现代声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运用中,要选取恰当的传统文化内容。在选取的过程中,要紧紧把握住重要性、关联性以及文化性等几个重要原则。即要选取与我们的现代声乐教学关系重大,文化内涵丰富同时又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传统文化与现代声乐教学的贴合度,另一方面使这些传统文化内容易于被学生们所接受,从而将排斥程度降低到最低。

(三)采取恰当的运用方式

传统声乐教学篇2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通过研究西方的音乐文化,我国各大高校学习了大量西方的声乐知识,获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高校并没有做到合理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导致高校声乐教学缺失了民族气息。对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课堂与民族传统音乐,真正做到音乐民族化教学,让民族音乐文化流传下去。

一、明确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和艺术特征

首先,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律制。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同时应用三种律制,分别是纯律、平均律以及三分损益律。民族传统声乐文化起源很早,其三种律制也在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后来的时间里共同存在。其二,音阶和节拍。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与西方声乐文化体系有明显的区别,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偏音和正音共同构成音阶;通过均分律动和非均律动的有机结合与不规则应用,民族传统声乐呈现出节奏与节拍的巧妙结合,民族传统声乐作品中松弛有度,有坐唱念打的“紧拉慢唱”的说法。其三,记谱法。记谱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标记和符号,将乐曲中的高中低音、长短音以及强弱音表达出来。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应用了很多种记谱法,记录下了大量的乐谱,无数的古代经典音乐作品都是靠这些谱流传至今的。此外,乐谱还能帮助表演者明确曲子各部分音调的变化,感受作曲者融入曲中的情感,有利于表演者对乐曲的通彻演绎。第二,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同样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字正腔圆的声乐审美。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审美标准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字正腔圆。字正,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时吐字清晰,保证听众能够很容易听出声乐作品词的内容,结合音律的流转,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声乐作品中传达出的感情,从而引发共鸣。腔圆,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时,能够圆润顺滑的奏出曲调,从而创造出连绵的意境,传达声乐作品的蕴意。其二,音色个性发展。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并没有对音色进行限定,而是重视音色的个性化。音色的个性化明显,表演者会对音色有更多的理解,从而促进音色的多样发展。而且,在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追求的是情感的共鸣,在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时,民族传统声乐的音色相对而言比较细腻。其三,润腔的创新。润腔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美化唱腔的激发。润腔的方式很多,可以从字、情、声三个方面进行。润腔可以将声乐作品的细节处理的更好,更能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润腔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丰富声乐作品的意境,吸引听众的心神。

二、发挥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其一,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可以映射民族的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特征,在表现民族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的同时,反映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有很多音乐作品的内容都是与民族情况紧密相关的,从中体现出的历史事件、地域文明和传统习俗等内容,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其二,优化高校声乐教学。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一直都是学习西方音乐知识,文化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作。中国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也得到了非常长久的发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丰富教学的文化特色,数千年来,海量的音乐作品可以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大量的资源,供学生学习与参考。其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从数千年前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无一不是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品,作品中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作品,学生可以很容易从作品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提升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用有效策略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重视情感与教学的结合。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追求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古代的音乐作品还是现代的音乐表演,民族传统音乐中都表达出了明确的情感。我国民族种类很多,每个民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发展历程,这也让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一致的是,各民族的音乐作品中都传达出了明确的情感。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应当重视情感与教学的结合。例如,在教学传统民谣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听一遍,然后在给学生展示歌词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歌词结合前面的欣赏体验,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当给学生讲述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作品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的代入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而且,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能够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作品时,会受到自身性格特点、文化特点以及成长经历的影响,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感知,每个学生的经历和性格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的音乐感知也不同,但他们对音乐美的认定的统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不要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方向和角度,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欣赏和感知民族音乐的美。例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演奏或者播放一段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对这段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有什么独特的理解,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文化特色是什么或者这段音乐在演唱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演唱技巧。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欣赏一遍音乐,而后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还要从基础入手,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教师音乐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教学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磅礴浩大,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很难做到全面掌握,一时之间想要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也并不容易。对此,教师可以边教边学,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音乐知识,自己也要不断丰富自身,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教师在教学民族音乐知识之前,可以提前一段时间去研究相关方面的书籍,练习民族音乐的唱法和技巧,对于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形式,教师更要熟练掌握,在空闲时间多加学习,明确不同音乐形式的特色,把握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区别和共通之处,达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重视音乐作品背景的教学,在教学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学习。

四、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全面了解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征,在日常的教学中讲解给学生;应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师音乐水平,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优化高校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王丽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琳.《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8).

传统声乐教学篇3

【关键词】藏族传统声乐艺术;高校;教学;运用

藏族传统声乐艺术充分体现藏族传统文化,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高校声乐教学是培养声乐专业人才的,在培养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下,将藏族传统声乐艺术应用到教学中是弘扬和传承藏族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地运用藏族传统声乐艺术是高校声乐教学所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藏族传统声乐艺术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藏族传统声乐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声乐具有丰富的技巧和表意方式,将藏族传统声乐艺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丰富高校声乐师生的演唱风格与技巧。藏族声乐具有形式多样、旋律优美以及演唱独特,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藏族传统声乐可以让学生感受藏族独立的民族艺术风格,吸取藏族优秀的演唱技巧等,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藏族声乐艺术发展;其次有利于拓展声乐教学内容,创新师生的传承思路。高校声乐专业是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藏族传统声乐涵盖丰富的内容,将其引入到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的民族声乐气质;最后有利于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将藏族传统声乐引入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与学习传统声乐艺术,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接地气”精神,锻炼学生的社会应用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二、藏族传统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运用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专业技巧与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藏族传统声乐不仅具有专业的演唱技巧,而且还包含丰富的藏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藏族人民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由过去关注声乐技巧,转变为将传统文化与技巧同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藏族传统声乐文化。只有加强对藏族传统声乐文化的教学才能真真让学生了解藏族传统声乐的技巧与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声乐表现中合理运用藏族传统声乐。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创新与发展。藏族传统声乐属于原生态唱法,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真实的学习该精髓,教师可以让藏族民间艺人到课堂中进行技巧传授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声乐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藏族传统声乐可以说存在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藏族人民的婚丧嫁娶等都会演唱,因此高校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深入藏族地区开展采风活动,以此掌握藏族传统声乐的实践应用技巧。根据调查将藏族传统声乐应用到教学中,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到藏族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区,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等,以此获得更多的原生态素材,吸取民歌旋律精髓。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藏族民歌演唱等活动,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藏族传统声乐的认知,通过比赛认识更多的优秀人才,交流经验。

(三)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藏族传统声乐具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特点,因此将藏族传统声乐应用的高校教学中,必须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特点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学校不定期邀请民歌传承人、舞蹈传承人等民间艺人到课堂展示、讲授与指导,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来自藏族“局内人”的演唱、演奏和表演,与这些民间艺人相互交流,让他们能站在“局内人”的角度欣赏藏族文化,发现藏族文化的魅力。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与喜欢,才能提高学生演唱藏族民歌、了解藏族文化的热情,从而使藏族民歌在大学校园里得到更好的延续与传承;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大数据等平台开展教学。

(四)掌握训练技巧,遵循藏族传统声乐特点

在练声方法的运用和练声曲的选择上尽量遵循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方法和调式调性。例如:在教学中用生活的场景“喊话”(向距离较远的对方高声说话)和戏曲演员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喊嗓子”(也就是首先强调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等方式来启发学生并以此进行发声训练。另外,在练声曲的选择上尽量选用现有的民歌练声曲以及教师本人用民歌的调式调性编成的五声、七声音阶或具有典型性特征的少数民族音阶。

三、结束语

总之,藏族传统声乐艺术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藏族民歌的气息。在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将藏族传统声乐艺术应用到声乐教学中是弘扬藏族文化、提升高校学生声乐演唱技巧、推动藏族传统声乐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旦增达娃.论藏族传统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传统声乐教学篇4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价值

1、促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学、地理特色等多种多元文化的整合,通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便可以很好地了解到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悠久发展历史、民族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地域风情等内容,而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和多元化色彩的文明古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根源,是我国声乐艺术的精髓所在。因此,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至关重要。高校拥有着大量的国家杰出青年人才,通过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声乐文化,相关高校声乐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我国特色传统音乐文化展现到高校学生面前,并且有效地将我国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信息等传递给学生,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强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推动新一代的中国高校人才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我国历史特色文明的传承。比如说,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古典名曲为例,《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历史上一首有名的琵琶独奏曲,它形象生动的为人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促进了人们对于中国古典乐器琵琶的理解。因此,在现代高校的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2、促进高校声乐教学品质的优化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品质的优化,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第一,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可以很好地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化。现代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大多都是采用的西方声乐教学的方法,对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便造成了现代高校的声乐教学长期处于一边倒的发展状态,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单一化,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声乐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和优化。而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发展了多种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和品种,建立了非常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体系,比如说国粹京剧、秦腔、黄梅戏、昆曲以及民间小调等,这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极大程度上的丰富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优质发展。第二,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促进高效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正好可以满足其这一需求。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它可以有效地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强化高校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地提高,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方法

1、促进情感与教学的融合

音乐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都融入了创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因此,相关高校声乐教师要想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融合,首先,应当紧抓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精髓――情感,将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传统英语文化的情感相融合,从而有效地发挥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教学作用,使传统英语文化能够完美的融合进现代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当中。比如说,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高山流水》这一首经典曲目的教学为例,《高山流水》是由先秦琴师伯牙先生所创作的一首观点乐曲,曲中主要想表达的是高山的雄浑和幽水深潭的壮阔,传说当时伯牙先生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只有钟子期先生听懂了其中的情感,钟子期死后伯牙先生痛心疾首,感叹道失去了一个知己,因此也诞生了“伯牙绝弦”这一千古名词。所以,高校声乐教师在给学生教学传统音乐文化时,可以通过情感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高校学生有效地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背景、情感、体验等内容,让高校学生能通过情感的共鸣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有效地吸引高校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激发高校学生的感知能力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激发自身对于声乐艺术的感知能力,是有效地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相关高校声乐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就应当重点做好高校学生的声乐感知能力的激发工作。我国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特色的多元化国家,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每一个地区和地域都发展了其自身特有的音乐文化。然而,虽然我国不同的地区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风格、唱法、表演形式等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但是,对于音乐这一门艺术来说,音乐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它都是人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因此,在现代高效的声乐课程教学中,不存在无法理解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存在着只有尚未开发的高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因此,高校声乐教师要想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艺术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融合,就应当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激发高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比如说,对于地域文化特色比较鲜明、独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传统音乐艺术,高校声乐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其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音乐风格等背景内容的方法,有效地强化高校学生在欣赏该种传统音乐艺术时的感知能力,从而全面地提高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根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质量,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促进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从而有效地提高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质量。

传统声乐教学篇5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6-02

一直以来,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科学、巧妙地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是广大声乐教师一直关注、探讨的焦点问题,也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近几年,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下,许多学校对声乐教学做出了一些调整,积极倡导民族化教学。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二者的融合仍在探索中,要想真正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拓展出新局面,就必须加强对其融入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探讨。

一、注重情感的恰当融入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忽视认识、掌握传统声乐艺术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学习、传承中也经常会忽略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各项声乐教学中的融入。根据史料及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传统声乐教学往往都比较注重情感的融入与表达。对于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来讲,不同民族不仅拥有不同的历史,其爱好、文化,以及民族风格也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而在此背景下,每个民族形成的音乐作品也就逐渐成为了呈现各地区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能够将本民族人民的民族情感全面激发出来。[1]

因此,要想将传统音乐文化科学、恰当地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就必须从各民族的思想情感着手。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倾听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反复朗读,让学生对歌词内容、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将自身情感恰当地融入其中。

另外,不同地域的人民在理解、感受音乐时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讲解《十送红军》这首歌曲时,学生一听就知道是首军歌,但是在不了解相应历史背景的前提下,经常会运用各种现代乐器去演奏,这不仅难以表现其歌曲原有的味道,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此时,教师就可以从情感着手,为学生生动、详细地讲解历史背景,以及歌曲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传统音乐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为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够在整合自身条件、创新思维的基础上,真正演唱出自己的风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二、加强声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设计、组织各项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其与传统音乐的有机融合,就必须注重教学水平的提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往往离不开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支持,因此,各高校必须注重教师民族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更详细地讲授民族音乐背景及其相关唱法,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把握民族音乐,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也要积极融入一些中国本土文化等元素。为此,广大高校声乐教师就必须学习、积累更丰富的民乐理论知识,更深入认识、研究民乐声腔与旋律,且真正做到准确、全面地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歌,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类型民歌作品的演唱,以此来锻炼、发展自身的民族音乐素养。[2]

其次,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戏曲作品与说唱音乐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如豫剧、越剧和评剧等,都是我国戏剧艺术珍宝。广大高校声乐教师,要想掌握更多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就必须要对民族音乐做出深入研究。并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传授传统民族音乐的唱法与历史背景,指导学生将其与现代音乐进行对比,让大学生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现代音乐之间的切合点有更深刻的领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将声乐教学内容与传统音乐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将民族音乐的魅力真正呈现出来,真正做到言传身教。[3]

三、强化高校声乐教学多样化

在我国声乐教学中,小学阶段长期流于形式,处于歌曲的学习状态,而非音乐素养的培养训练,很多学生通常只有到大学阶段才能够获得专业、系统的训练与发展,这不仅是因为我国音乐教育体制的制约,也在于西方古典音乐的长期影响,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单一,过于追求学生的发声与唱法,未将真正的音乐精髓传授给学生。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想真正教授学生完的音乐知识,就必须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聘请一些民间艺人到学校来开展讲座,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民族声乐艺术。

四、积极利用感知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讲,其学习兴趣、个人爱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是不同的,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的影响发生改变,这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在民族声乐感知上呈现多样性。不论是哪种感知,都是一种独特的美的体验。对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来讲,它对美没有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感知,对民族音乐的美做出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在欣赏过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独特感悟提出一系列问题,例如,民乐唱法、文化背景,以及思想情感体验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来进行演唱和深入探究。[4]

另外,在学生熟悉、掌握歌曲意境之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对音高、速度与力度、节奏与音色等诸多技术要素进行准确把握。再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指导,让学生对音乐的多层次含义有正确的理解。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讲,不断加强其对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影响的感知,在完善其艺术修养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其文化修养的逐步提升。[5]

五、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讲,音像资料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素材,加上多媒体设备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声乐课堂学习中,享受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山路十八弯》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曲与优美的图画有机结合,保留方言发音,以此来完美演绎山路的美,以及山区人民的朴实心态。通过对相关影响资料的科学运用,为学生更详细地讲解传统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一边学习相关演唱技巧,一边锻炼、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此外,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6]为此,各高校应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

六、结语

总之,声乐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也能够大幅度提升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声乐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声乐教育事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实施更科学的融合之道,增强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94-95,110.

[2]王彩卿.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3,(9):119-119.

[3]吕序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J].音乐时空,2014,(24):148-148,143.

[4]常建萍.高校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26-27.

[5]赵巍.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24):155.

[6]王丽.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探析[J].音乐时空,2016,(6):168-169.

传统声乐教学篇6

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技法、思想与民族审美传统。声乐教学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包括对美好声音的感知(情感)、体验与评价三种意识活动。

教学中通过音乐理论、声乐发展史、声音体验等课程,着力培养其审美意识。声乐艺术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化,是审美创造的结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审美意识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表达现实生活的美和人的思想情感的美。

声乐艺术是人类长期劳动实践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表达喜、怒、哀、乐等心灵感觉,达到感观愉悦的精神享受而产生的。声乐艺术的审美有它自己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段性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产生了中西不同的声乐艺术。中国古代音乐以“和”为境界,追求意境的清幽、淡远空灵与雅致,数千年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中国音乐中横向旋律的丰富变化与高度发展使得中国人在审美别注意旋律美,对歌唱艺术的评价,特别注意音乐与语言的结合,讲究咬字与韵味,强调歌唱者声音的本色与个性发挥,自然真切。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各级各类学业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声乐教学应注重民族审美标准,充分发展个性,教会学生发现声音的美、体验美、展现美,弘扬民族文化。

第一,做好基础技法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声乐的基本技法包括气息、发声状态建立、共鸣调节、咬字吐字等方面。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出人性化的嗓音;声音应该是松弛、通畅,控制自如,音色变化丰富,音响丰满,随心而动,充满灵性。

第二,加强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通过“以中国文化母语的音乐教育,丰富民歌曲目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培养其民族感情与自尊心。将音乐技术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重视,成为一个民族音乐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母语”意指家乡语、土语,是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母语音乐教育”是一个借名词,指本同本民族世代相传的音乐,在启蒙教育中传留、发扬。我们的专业教育亦应如此。教师自己应加强“母语音乐”的学习,学习本民族的语言规范,教育学生喜爱本民族风格,从传统民歌中汲取养料。

第三,摆正“中西结合”位置,加强民族审美意识教学。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传统的民歌、说唱、戏曲和歌舞基础上的,长期以来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在审美情趣上讲究“声与意谐,情与气谐,情以物兴,崇尚本色”,“依字行腔,声随字发”等,这在教学中是应该认真研究贯彻的。

由于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声部划分不细、缺乏力度等,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去深入研究中外声乐艺术的共性所在,以民族发声法与现代科学唱为基础,学习借鉴各种发声方法,结合传统的咬字吐字技巧、声音的润色、民族感情等方法,走出一条真正民族性、科学性的声乐艺术之路!

传统声乐教学篇7

要加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单纯的树立两者结合的观念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民间音乐并不像现代的很多精品音乐一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享有很高的人气。要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就必须认为的提高和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民族文化中的民族音乐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学校到不同的地区去进行采访和收集,然后才能将民间音乐融入到现在的音乐教育中。要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通过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了解了音乐的同时又了解一些民间音乐,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二者结合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不同韵味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音乐中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创作音乐,而且民间音乐在现代音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虽然受时间的限制,但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确立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二、改革课程体系,在高校音乐中突出民族特点

民族音乐与社会背景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突出民族音乐特点,构建起完善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为民族文化传播和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大多还沿袭着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中国民族文化的成分比较少,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改革课程体系,在高校音乐中突出民族特点。要鼓励学生,积极的了解各个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改革课程体系,就是要在教学中要更新教材内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选择好课程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方面,适当的增加世界民族或者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改进世界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音乐经典内容与作品,增加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

三、增强音乐师资力量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师资力量也是影响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音乐教师如果都是音乐学科的专家学者,那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促进民间音乐与当前音乐的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多元化音乐教育有效实施也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很多方面的限制,当前的很多高校的音乐文化中因为没有专门的音乐文化教育的课程,也没有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力量,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因此,在实施高效音乐教育的时候,要注重抓好师资环节,增强音乐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和学者人才较多的高校在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要适时地举办音乐多元化教育课程高校教师培训班,有效解决师资力量的问题,促进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高校要提高音乐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采取各种方式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定期组织开展民族音乐的音乐教育研讨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讲座、选拨人员到高校进修等方式增强师资力量。

四、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声乐教学篇8

关键词:维吾尔传统声乐声乐教学

维吾尔族主要分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地,便于从东、西方的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维吾尔音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欧洲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不同影响,形成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维吾尔传统音乐。维吾尔传统声乐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维吾尔族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今,越来越多的维族学生进入新疆各高校学习声乐,这对维吾尔声乐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维吾尔传统声乐

维吾尔音乐旋法多变、节奏复杂、色调丰富。其传统声乐形式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歌舞曲、大型古典套曲木卡姆等。

维吾尔族民间歌曲包括情歌、劳动歌、生活习俗歌等,在社会生活中,爱情歌曲比较多见。然后是生活习俗歌曲,其演唱形式分无伴奏和有伴奏两种。无伴奏演唱一般是在劳动中、生活中即兴编唱给自己听的歌,声音自然优美、动听流畅,音调有抒情、高亢、自由、辽阔的特点。有伴奏的独唱形式节奏较自由,常出现变节拍,并在句尾用自由延长音,气息悠长、音色清脆、深情动听。维吾尔族说唱音乐演唱的内容多为历史民间传说,多是小乐队伴奏,音调较低,声音自然,带有叙事特点。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多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有以下两种:(1)赛乃姆:这种舞蹈非常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要求,舞者要即兴表演。(2)来派尔:多由男女二人表演,以对唱为主,声音自然、音色明亮、舞姿优美洒脱。此歌舞多用来表现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及对爱情的歌颂。木卡姆是包含诗、歌、乐、舞的大型套曲,其分布地区很广,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伊犁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演唱一套木卡姆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他们的演唱方式通常是演唱者坐在上方,听众围成一圈(坐或立),先由坐在上方的一位长者唱散序,然后众人才开始接着齐唱和舞蹈,声音自然、流畅。

二、维吾尔声乐教学的构想

首先,维吾尔传统声乐教学属于维吾尔音乐教学的一部分,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就要先从建设维吾尔音乐教学体系入手。从维吾尔传统声乐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音乐的体系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也不属于欧洲音乐体系。虽然有很多学者呼吁建设中国音乐教学体系,但现在整个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还是沿袭了原来的西方体系模式。尽管有些学校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虽然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知识,如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概论等课程,但其大部分课程的开设还是沿袭了西方的体系,如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等音乐理论课程。这种西方理论体系的学习虽然会让维吾尔学生开阔眼界,但同时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新疆的音乐工作者加紧对维吾尔传统音乐的研究,从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课开始,建设维吾尔音乐教学体系,为维吾尔声乐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必须加大维族教师的培养力度。因为维吾尔声乐演唱和其传统文化、语言紧密相连,要想搞好声乐教学就必须深入了解其传统文化。但维吾尔语言属于阿勒泰语系,汉族属汉藏语系,维语和汉语完全不同,维吾尔传统民歌在演唱中的发声、吐字和汉族也完全不同,加之汉族教师对维吾尔文化不太熟悉,很难对维吾尔传统声乐有较好的把握,所以维吾尔声乐教学主要靠维族教师。从现有情况看,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需要学声乐的维族学生有102人,但仅有两名维族声乐教师。所以,必须加快维族声乐教师的培养力度,以适应当前的维吾尔声乐教学。

转贴于

再者,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还要改变当前整体声乐教师的传统观念。维吾尔传统音乐有很多属于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其中有很多“游移音”,这个音在1/4-2/4的音程范围内向上或向下游移,也有人称为“颤抖音”或“润音”。对不熟悉这个体系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音不准”的感觉,其实正是这种所谓“不准的音”给音乐带来神韵。在采用这一音乐体系的民族中,音乐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这种音体现出来的,能否出色地演奏或演唱这种音被人们当成衡量歌手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很多声乐教师是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对于非西方的非十二平均律的东西感到不适应。加之长期以来音乐专业办学思想的影响,一些声乐老师认为这种有“不准的音”的唱法不符合他们长期以来信奉的“美声唱法”的审美标准,在他们的声乐教学实践中,会有意无意地用美声唱法的标准去衡量维族的传统唱法。所以,改变当前声乐教师的传统观念,是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还应在维语声乐教材的编写上下些工夫。现在的声乐教材中外国歌曲教材多为意大利歌曲集、意大利歌曲108首等。中国作品的教材更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维语版的歌曲集被选用,但这些教材的选用大多根据老师个人爱好和习惯,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组织专家编撰一本以维吾尔传统民歌、木卡姆选段为主,同时包括一些外国经典歌曲、内地民歌和新疆其他民族民歌的歌曲集。每首歌曲的歌词都有原文和维文,这样可以使维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外文和汉语歌曲,这将更有助于维吾尔声乐教学。

结语

作为歌舞民族的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别具特色的声乐文化,其声乐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以美声教学为主的声乐教学模式,应该加大维族教师培养力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紧维吾尔传统声乐和音乐理论的研究,尽快建设维吾尔声乐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更多的维吾尔传统声乐文化的传承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与发展策略.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1).

传统声乐教学篇9

对于当前声乐教学的重点任务是要先认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然后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育中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可以说是大众传媒的基本形态,它具备了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了知识的多样性以及广泛性,这对声乐教育来说起着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育中有很大的权威性,也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他能够体现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所以声乐教学必须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的课堂中去,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播放相对应的声乐知识与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做到充分讨论,学习和掌握声乐教学的精髄所在。对于多媒体技术,它不仅能够克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弥补教育内容的过于单调和陈旧的缺陷,也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为声乐教学提供素材和信息。

二、对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创新

各个高校多媒体教学在声乐教学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均有自身的实践和经验,高校之间可吸取借鉴彼此的声乐教育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校声乐教育。在声乐教学中,各大高校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对声乐的一些经典曲目等进行学习。在了解声乐相关理论前提下,通“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声乐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体会。即大课堂主要是对针对全体高校学生的声乐理论教学,中课堂是针对学生对声乐的演唱等实践课程,小课堂则可直接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高校声乐课堂,对学生或教师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授声乐理论与知识。高校声乐教育还应立足正确理念,让学生在多元音乐文化形势下正确定位声乐,提髙高校学生对声乐的主流地位的重视。高校音乐学子们只有正确认识声乐化理念才能将该理念在今后的声乐研究和教学中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在对中国声乐文化的传承中一定要分淸主次矛盾,在对各国音乐的学习中主要传承和创新中国声乐文化。在比较之下对中国声乐的民族特色有更加深刻地认知,促进民族自信心的增强。高校音乐教育对声乐文化的传承、创新必须从多媒体的教学实践入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传承中国声乐文化。在各种声乐表演和演出中,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强对声乐知识的体悟。此外,对传承和创新声乐教学的各项措施来说,当地民俗活动也是很好的途径,可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民俗音乐演奏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和熟悉民族声乐知识,进一步掌握第一手声乐文化资料。

三、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

除了在教学理念方法、课程设置、教材制定和实践教学中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在新形势下,现代数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据有关调查现实,学生喜欢的音乐大多数是从数字传媒的渠道得来。数字传媒是指有别于传统传媒的电视、报刊、广播,是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通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向客户提供媒体形态、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信息。日前,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要“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髙、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声乐教学创新可以借此为契机,把声乐课程分为传统音乐理论教学、民族声乐赏析、民族器乐赏析等模块,请外校名师、知名音乐家来校参与和指导,制作成在线开放课程,学校通过学生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方式,通过对学生考核后认定学分。这种教学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及普及性。另外,在当今“微信”火爆年代,学生时时刻刻萬不开“微信”,如果能从“微信”这个平台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慢慢地靠近,渐渐地喜欢,对声乐教学创新也是很好的方式。

四、总结

传统声乐教学篇10

关键词:民间声乐教育;民间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36-01

虽然许多高校的声乐教育都没有重视和发展民族音乐,但在进入新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创办音乐专业。西部属于民族地区,具有很多发展民族音乐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西部相关民族音乐的声乐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欣赏,同时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以后肯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在传统文化逐渐被忘却的年代,这一做法使得我们的声乐教育走上一条有特色的道路。

一、民族地区高校声乐教育的现状

普通高校里的音乐专业中声乐教育模式就是以通俗声乐、中国民族声乐、美声声乐这三方面教育体系为主要结构,配合着其他声乐中的因素一起进行。例如呼吸、发声、共鸣等等。民族地区高校的声乐教育一开始使用的就是这种教育模式。

目前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西部大开发,尽管如此西部大部分地区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还是和其他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在大力发展声乐教育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些困难和问题。

二、民族地区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丰富的人文生活已然呈现,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的声乐教育也是牟足劲往着更美好的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的西部地区高校通过多种手段来弥补自身教育的各种不足。首先,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吸引社会各界的投资、扩大自身办学规模、大力招收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年轻教师有想法、有梦想、有创新力,这样的民族地区高校才有更强的竞争力。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其次,民族地区高校需要的是特色,是与其他高校相比能够有突出特点的方面。不仅如此,还必须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培养民族人才的重任,只有培养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人才才能够真正树立民族品牌。如果民族地区高校能够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办学风格,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那么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民族地区高校已经慢慢地体现出自身优势。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逐步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强化民族品牌意识,为地区发展立下功劳。

三、高校声乐教育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合

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高校声乐教育成功的关键。对于高校的民间声乐教育来讲,对民间传统文化及其音像资料的获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哪里获取这些东西呢?一般大家都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并搜集一些音像资料,还有一种比较辛苦但是效果十分好的办法,那就是去拜访民间的艺人,经过他们的一些指导后效果肯定比图书馆来的好。想要高校声乐教育更好的和传统文化资源融合,不仅需要我们寻找到更多的资料和拜访民间艺人,还要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目标的传统文化资源,然后经过自己的方法通过课堂教授给学生们。在西方音乐文化长期影响之下,想要让传统声乐文化一日成名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条路注定会很长。戏曲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也可以让学生定期观赏戏曲,从而达到耳濡目染的目的,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地更加透彻,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教育融合的巨大能量。

四、结语

虽然近几年来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迅速,但在声乐特色教育这方面才刚刚达到初级阶段,面对困难我们需要不断摸索自己前进的道路。而这前进的道路就需要教育者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改进,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敢于创新,发掘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找出更多的有民间特色的音乐,使民族声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虽然现在声乐特色教育还存在许多缺点,只要我们不断地前进,相信声乐特色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金北峰.对新世纪声乐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9.

[2]王容.试论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