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保护环境的总结十篇保护环境的总结十篇

保护环境的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13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1

保护环境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人们不爱护环境,人们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有助于大家学习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1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

有一天我和爸爸在家,爸爸感冒了,我递给爸爸一包纸,爸爸留了一些在口袋里。后来我们出去买菜,看到一点垃圾,我有意避开它们,但是父亲却走过去,用纸包着捡起来,扔进垃圾筒,原来爸爸是为了保护环境。

后来我和家人去海边游泳,看到海面上漂着许多垃圾,有包装纸、塑料袋等许多垃圾,后来才知道这是许多来旅行的人们扔的垃圾,那些人是多么可耻啊!

现在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清新空气越来越少,是因为飞机、火车、汽车等许多方面造成的,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光合作用的进行越来越少。

现在的人类多么无知啊!放肆的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将来受到伤害的人还会是人类啊!

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职责,本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啊!现在的环境在这样持续下去的话,地球母亲将承受更大的灾难,地球的臭氧层会出现更大的洞,紫外线也会更加肆意的伤害人类,人类将会承受灭顶之灾啊!

环境是我们生产的主要的因素,没有环境何谈发展?没有环境何谈前进?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大家庭中,看到那些污染,那些漂流在海面的白色污染,我们的心中是否回浮现一些惨不忍睹的画面?

世界的美好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做不到的困难;只要团结一致,我们又可以创造那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团结一心,“神舟”已是小问题!所以,就让我们团结一心吧!

让所有人都号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2在我们当今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一旦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将岌岌可危。所以保护环境,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美丽得社会。

在我国出现了许多的自然灾难,现在全球温度也在上升,致使冰川融化,洪水泛滥。最终遭殃的还是我们自己。在世界各地方也都出现了很多灾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其实在以前就发生过许多因环境而造成了许多的灾难。

在中国,我们的工业还有需改进,因为有很多的工厂再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排出了许多的有害物质,致使土地的质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人民的庄稼粮食也遭到了大量的破坏。但是破坏还不止这些有的场排出了大量的有害气体,致使许多的花早树木还有各种飞禽都因为环境的破坏而遭到严重的打击。人们因为误食了那些有毒的水,而得了严重的病。所以坏境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坏境遭到了破坏,那么我们的人身健康将遭到破坏。

在国外,英国在以前是工业发达的国家,但是因为他们过度与之发现工业却忽视了在当时的英国上空有一大片得浓雾笼罩在英国上空。也正是因为这些浓雾,使得人们平时呼吸都很困难,致使人们因过度的吸入这些浓雾而患上了严重的病,致使英国的每一家医院都是人满为患,看病的人数不胜数。在当时因为的得病而死的人数不胜数,致使英国的轻工业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件事的影响非常的严重,因为发现重工业而忽视了环境,致使英国的发展遭到了阻力。

像这样的事例肥肠的常见,有太多的人因为一些利益而做了许多的破坏环境的是,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因为他们的做法,最终的受害者也可能是他们的亲人。环境一旦破坏那么许多的自然灾难也将随之而来。所以为了能构建一个美丽和谐的社会我门应该保护好坏境,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3放眼望去,有的只是凹凸的地皮,大片大片的树林遭人砍伐,变成人们生活上的木制品。人们只为一己私利,使成群的动物流离失所,奔向它方。这并不是虚假的幻想,这是血淋淋的事实。

曾几何时,世界上大批的动植物遭到灭绝,还有许许多多的动植物濒临灭绝,这都是为什么?这都是因为人类乱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才是根本原因。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吨/年。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我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至1994年共有194次较大规模的赤潮,其中60年代以前只有4次,1990年后则有157起。石油类污染对水质和水生生物有相当大的危害。漂浮在水面上的油类可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阻碍水面与空气接触,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油类含有多环芳烃致癌物质,可经水生生物富集后危害人体健康。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4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从小做起。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大沙尘暴在我国一次又一次发生,它将会掩埋草地、吞毁家园,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使我们难以生存。绿色的草地将会变成沙漠,大树将会永远卧倒在地,而我们也不会快乐生活:幸福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会在茫茫宇宙中粉碎,就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样。然而这不仅是沙尘暴带来的灾难。而我们,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只能看着这美丽而脆弱的地球永远消失在人间吗?从此,我们能看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白云下面马儿跑的那种景象吗?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还可以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让定西在希望中崛起。

因为“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的一大部分人患病、残废、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经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为,把空气哥哥和臭氧层弟弟的衣服扎破,他让沙漠上的沙子飞得永远不得停息,搅乱了人民的生活。大自然叔叔不敢与它作对,匆匆忙忙的离开了人们。

如果我们再不能够制止,白色污染会给人类严重的惩罚,到了最后,不仅是珍稀的动植物,就连我们人类,最终将会灭绝在沙漠上。

现在的地球,都是黄色,绿色大量减少,这是怎么了?原来这是因为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这不仅让鸟儿没了家,还造成了崩塌,洪水等。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撑的梁柱。以前小河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现在工厂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当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得肮脏不堪,过路的行人都飞快的离开。渗入地下时污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进入土壤水源,将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

同学们,我们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大自然叔叔多么盼望它能回到家园,地球母亲把重任托付在人类的身上,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挽回地球和人类的幸福:让绿色不再叹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让地球母亲的伤痕消失,让明天的地球更加美丽、坚强、可爱!

保护环境的总结800字5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

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大量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

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的家乡广宁是靠竹海生态旅游来发展经济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环境恶乱不堪,让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态游是我们广宁发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坏了,怎能长出茂盛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让我们善待人类、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保护环境可做的100件事》这篇文章。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如,在植树节栽一盆花、种一棵树;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态得到平衡;珍惜水资源,不要向江河倾倒垃圾;当环保小卫士,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保意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泥土永芬芳……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为何不愿意实践呢?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2

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建环局紧紧围绕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推动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一、上半年工作成效1、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营造良好城市面貌积极参与城市规划。目前*岗区分区规划修编工作已经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市规划委员会对部分道路骨架提出了修改意见,市规划院已经完成修改。两个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工作进展顺利,民科园详规编制已完成,正在提请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五一广场周边的详规下半年正式启动。积极做好服务性协调工作,支持*辖区范围内的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沿江大道延伸段、宜万铁路、天然气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已经陆续开工建设,我们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积极搞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沿江大道延伸段拆迁红线范围内需拆除房屋422栋,28个单位,居民住宅663户。截止目前,已经签订搬迁协议512户,搬迁484户,分别占搬迁总户663户的77.2%和73%;28家单位已经正式签订搬迁协议19家,搬迁5家。宜万铁路项目已经完成铁路沿线拆迁范围内居民户、住房、农田、鱼塘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完成拆迁面积2000平方米;大桥局完成投资5千余万元,完成了30米深水下桩25根,岸上6根32米桩正在加紧施工。天然气管道铺设伍临路段即将结束,储气站已经完成规划定点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江海路的建设。江海路工程总投资1260万元(含拆迁及建设费用),目前拆迁及建设工作已经开工,预计年内竣工。部分完成了董家冲、合益沟的防洪设施建设,投入50万元改造了董家冲排洪沟区政府门前段,并对下段排洪沟进行了清淤;安排7.6万元对合益排洪沟进行清淤改造。加强小街小巷的维修整治工作,筹资18万元改造了与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心医院侧路、港前路、合益村四组路、旭光二组路及电影发行公司道路。搞好以桔城路、宜古路为主的辖区绿化工作,促进各居住小区、单位内部的绿化提档升级,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融资6万余元完善提高桔城路分车带5300平方米的绿化,补植常绿乔木和模纹花带;完善了八一路区政府门前分车带绿化,种植金叶女贞6200株,红继木16000株,形成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绿色长廊。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城市改造进度进一步对已开工建设的南北天城小区、隆康路小区、东方城项目跟踪服务,促使其顺利建设,早日竣工。南北天城小区上半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开工4万平方米,主体封顶4栋2.6万平方米;东方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0万元,开工3.1万平方米;隆康路小区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拆迁工作,年内可以开工。外引内联,加大对河运新村、杨岔路国贸仓库等项目的招商力度。河运新村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开发商与港务局已经基本达成土地转让协议,年内可以开始拆迁;国贸仓库项目方案正在申报,争取年内开工。引大公司,招大集团。宜昌东城商务中心项目正在招商,与奥地利投资商已经过初步洽谈。与香江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公司就香江物流项目进一步洽谈之中。加大工作力度,促使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早日初具规模,该项目目前正在做三通一平,8月份可望动工。同时协助其他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3、进一步推动城市东进,打造商住旅游服务新区随着房地产业的东进,上半年实现商品房竣工6.6万平方米,其中桔香花园完成2万平方米,南北天城完成2.6万平方米,东方城完成1万平方米,都市田园完成1万平方米;开工19.2万平方米,其中桔香花园开工4万平方米,南北天城开工5.4万平方米,东方城开工3万平方米,都市田园开工4万平方米,康来特开工2.8万平方米。进一步推动沿江板块的建设,使之成为宜昌市规模最大,环境最优,景观最美的商住小区。加紧城东大道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4、加大综合整治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容秩序。对市民反映强烈的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摆摊点加大执法力度,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区城监中队与市城监支队一道,对港窑路5号、白沙路、东山大道八一钢厂一带、港务局客运站等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对银海市场、五一市场等市场及周边影响消防通道的违章乱搭乱建予以强拆,共计拆除1.3万平方米。区城监中队对城区乱搭乱建管理问题,除了采取综合整治、集中拆除等措施,还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以确保日常监管到位,还市民一个整洁、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环境监察大队坚持以环保法为依据,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重点,加强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意识,整治污染源头,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认真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上半年审批了8个项目,对不符合要求的2个项目没有审批。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化经营模式,巩固垃圾袋装化成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辖区的整体环境面貌干净、整洁、宜人。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1、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行风评议”活动。整顿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既是区委的统一部署与安排,也是我局必须认真抓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局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优化环境这个主题,结合局机关作风建设实际,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三区”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各部门工作扎实开展,可谓有声有色,并呈现不同特点。局党委成员带头查找问题,召开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局机关支部结合创建“五好支部”活动,下发征求意见问卷,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办公室的同志在主动为基层服务,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收到很好效果。城监中队克服拆违任务重、工作繁忙等困难,按局党委要求有条不紊地坚持每周四下午学习制度,支部一班人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建立沟通平台,现已形成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工作中互通有无,强调团队意识,加强安全行车教育,完善协管员管理制度。爱卫办、环卫所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认真查找问题,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深入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复查了辖区省、市卫生先进单位,组织社区、环卫战线较好地完成了市主管部门交办的突击整治任务,环卫战线还狠抓了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开展了不同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特别是在局组织的助残日活动中,支部广泛动员,员工积极参与,效果很好。环境监察大队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抓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入手,召开民主生活会,统一职工的思想,逐步完善和规范了7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和管理程序,使各项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要求迈进。7月份,按照市、区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局被列为全区20*年民主评议行风6个单位之一。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推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和反腐纠风工作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局以扎实过硬的作风,通过落实具体措施,深入开展行评工作。一是认识到位。局党委将行评工作视为当前建环局的头等大事,将日常工作与行评工作有机结合,以行风评议促进日常工作,以日常工作展现行业作风,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使全局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行评工作打好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责任到位。建环局行评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了行评领导小组,局党委成员一岗双责,明确分工,并与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三是人员到位。建环局任务繁重,为确保行评工作顺利开展,局行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从各科室抽调人员组成了综合组、宣传组和督办组,专门负责行评日常工作。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本次行风评议工作真实有效和促进今后行风的巩固,建环局自我加压,面向社会各界,聘请了十三个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印制了一批文件和宣传资料。按照工作进度安排,建环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成立民主评议行风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民主评议行风责任单位情况的通知》和《关于聘请行风评议监督员的通知》。印制了1000份《给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和500份《建环局行风评议宣传手册》。为深入查找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行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开门纳谏、民主参与、以评促纠,努力促进建环局的行风进一步转变。2、建设过得硬的领导班子,这是建设过硬队伍确保过硬工作的关键。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转变观念,使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区委、政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依法行政,为我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3、强化业务学习,有计划的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全局干部队伍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强化纪律教育,严格考勤和工作纪律教育。通过对事业心、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从政、团结协作等内容的测评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提高。4、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工作任务分解,量化考核,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三、下半年工作打算1、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年”和“行风评议”活动,确保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切实提高机关作风和行业作风建设的整体水平。2、全面完成*岗区分区规划修编工作;做好五一广场和火车站周边的控制性详规工作,完善这两个区域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3、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实现项目年活动新的突破。一是启动河运新村旧城改造项目;二是宜昌东城商务中心项目招商要有实质性进展;三是继续做好续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4、依托房地产开发、推动中心城区东移。以沿江大道延伸段、宜万铁路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宣传、促进我区房地产开发、改善我区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推动城市重心的东移。5、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一是争取市直主管部门的支持,将我区的五条横道纳入到沿江大道延伸段的建设之中,改善道路网布局;二是多元化筹措资金,完成中南冶金小区、万寿桥头小区、华兴小区的综合整治;三是有计划地完成董家冲、合益沟、天官桥排洪沟的改造。6、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手段,增强服务功能。一是要加大《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宣传贯彻力度,完善爱卫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规范辖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春秋两季除“四害”工作,继续强制推行“门前三包”工作,加强对社区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工作交叉考核的力度,做好防治非典等流行病的防治工作;二是巩固垃圾袋装化的成果,促进环卫作业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环卫作业公司化经营,探索市场化运作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做到逐步实现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环卫作业日产日清。三是加大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坚持按“五无”的标准,加强对市容市貌、小街小巷、居民区的监管,加大小区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整治万寿桥头小区、中南冶金小区、华兴小区的环境,形成与社区共建共管的模式,群防群治的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展城市管理范围,配合三峡民科园的建设,加强周边环境整治。7、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污染。开展查处环境建设专项行动,防止“十五小”、“五小”污染企业死灰复燃,改善城市环境,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区建环局将保持昂扬的斗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积极争取领导,主动创造条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全力争取最大的胜利。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3

中秋节期间,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局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局里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了部署、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和任务,并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

二、宣传引导有力。为使此次活动取得实效,我们进行了全方面的的宣传,以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干部职工中内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活动丰富多彩。结合我局实际,我们在节日前后分别开展以下主题文化活动。一是认真传达学习了中省市县《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廉洁自律工作的通知》,重温了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八项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局领导一并就节日期间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进行了强调,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坚决防止廉洁自律、反对奢靡浪费等节礼不正之风反弹回潮。二是要求大家在节日期间可以通过微信、QQ等软件互相送去节日祝福,并在网上观看了“诵读经典、弘扬美德、爱我中华”活动,传承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三是组织工会干部看望慰问了离退休老干部,向他们汇报了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四是在假日期间,对群众反映的有关环保投诉进行了查处,并对全县有关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检查,确保了全县各企业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是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我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丰富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在局机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4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奋斗目标,把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十五”期间中国的环境保护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国家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环保投资比“九五”翻一番,上升到8388亿元,占GDp的1.19%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另外,市场机制开始挺进环保领域并发挥作用,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公众环境意识持续加强,环境保护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以减缓,避免了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増长时期出现过的污染严重局面,为经济建设赢得了空间,提供了支持。

 

尽管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失去使用功能;3/4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①;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减弱,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増加。尽管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我国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扭转,制约环境保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法制、投入等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不够,导致环保工作常常处于事后补救的状态,治理的速度仍赶不上污染的速度,一些新建项目建成之日就成了污染源。

 

总的来说,环保工作既有取得成绩的一面,也有存在问题的另一面。如何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主持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増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増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在深刻反思发达国家环境保护道路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作出的重大决断,是对中国环境战略的重大调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第一个转变强调,我们搞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发生重大转变,要从重经济増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増长并重。这是温家宝总理继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保会议上提出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同发展生产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之后,对环境保护重要地位的进一步阐述。实现“并重”的途径,并不是把两者割裂开来,而是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増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第二个转变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要同步。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国家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指导方针,对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避免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重经济増长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影响下,在以环境换取经济増长为主的时期,实现“同步”是难以做到的,必然出现‘老账未还、又欠新账”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増长的路子,“同步”这个美好的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环保工作才能改变消极被动的事后补救状况,形成积极主动的事前预防格局。

 

第三个转变强调,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由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环保工作一直难以得到全社会的充分理解和广泛支持,在客观上也容易导致更多地采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只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増长“并重”,环境保护真正成为优化经济増长的重要手段,环保工作才能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呼应,才有条件更多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从三个转变的关系来看,第一个转变既是核心又是途径,第二个转变既是目标又是模式,第三个转变既是手段又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个转变是对我国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根本性调整。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经济増长的力量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力量,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増长,经济发展与环保“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环境欠账越来越多,环境恶化的趋势一直难以扭转,环境问题己经演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三个转变强调“并重”、“同步%要求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必将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两者的内在统一。

 

三个转变同时也是探索环境保护道路的重大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工业化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我国就紧跟世界环境保护的潮流,开始了保护环境的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由于认识上没有“并重”,实践中没有“同步”,増长方式比较粗放,没能从根本上摆脱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道路。必须通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做至iJ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同时,实现的途径绝不能也不可能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的现成模式,必须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更加经济有效的环境管理模式,变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环保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环保,走出一条低代价、高效率的环保路子。

 

另外,三个转变还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大改革。既要将经济増长与环境保护并重,又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増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壮大环境保护的力量,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増长处于均衡态势,在对立统一中将促使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向提高质量和效益倾斜。从经济发展的路径来看,应当由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扩张的传统路径,转向主要依赖教育、科技、制度、知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减轻经济増长对环境的压力。长期以来,环境保护被作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益事业,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结果严重制约了资源配置的水平特别是效率的提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要求环保工作必须实行战略重组,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在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的同时,通过战略重组这个“指挥棒”,将社会资源吸引到优势领域上来,做大做强环保工作;通过更多地利用法律、经济、技术手段,提高环境保护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从国家战略层面积极推动主要污染物削减

 

“三个转变”的战略思想形成之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加速融合,环保工作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年均经济増长7.5%作为预期目标,而将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明确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国务院将每年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的总体完成情况。

 

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改变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三是促进环保基础设施的大发展,特别是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四是加强环境监管,促进中国环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为落实污染物减排目标,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环保局与各省级政府和六大电力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责任书,并将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和重点排污单位;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措施,遏止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新成立了11个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的区域督查机构,以加强环境政策的执行力度;促进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加速融合,多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如《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推进铁合金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

 

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矢知〉、《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使环保要求成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据;2004年以来出台的《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执行力度也在明显加大。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据最新统计,去年有1.04亿千瓦脱硫机组建成投产,是前十年电厂脱硫装机4600多万千瓦总和的两倍多,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30%,形成二氧化硫年减排能力359万吨。全国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83座,新増污水处理能力近1200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56%以上。

 

三、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

 

如果说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复杂体”,那么中国的环境问题则更为复杂。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时期,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结构性污染的问题都将十分突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一系列两难境地,如中国每年新増就业人口1000万,下岗失业工人数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数千万,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増长不达到8%—9%甚至更高,社会稳定就难以保障。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以每年1%至1.5%的速度递増,这意味着有1300万到2000万农民从乡村走进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拉动化工、建材、冶金等污染负荷重的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的地形结构呈西高东低的三大阶梯,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递减趋势,越是深入内地,生态环境则越是脆弱,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相当突出。如此等等。另外,发达国家上百年逐步出现、分阶段解决的问题,在我国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产生,彼此交织,进一步増加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

 

为了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我们己经将今后四年的污染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工程措施、结构调整和加强环境监管等各个方面,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落实。

 

第一,加大污染减排力度。首先,落实工程减排匕大力实施国家燃煤电厂脱硫工程,确保2007年新増7000万千瓦以上电厂烟气脱硫装机容量;加快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新増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吨/日的目标,力争比上年増加二氧化硫削减量300万吨,削减90万吨化学需氧量。其次,加强结构减排,配合做好关停小火电机组、小钢铁工厂,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造纸、食品、化工、纺织等违法排污企业,比上年多削减二氧化硫20万吨,削减25万吨化学需氧量。另外,强化管理减排^重点加强对700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通过依法实行限产治理和限期整改,推进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削减二氧化硫的同时,可削减8万吨化学需氧量。

 

第二,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用于三大体系能力建设,努力建设‘方法科学、交叉印证、数据准确、可比性强”的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变化趋势;建设“装备先进、标准规范、手段多样、运转高效”的监测体系,及时跟踪各地区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建设“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程序适当、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让那些不重视污染减排工作的责任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第三,强化环境执法监督。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上建设项目决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对没有完成总量削减目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同时加大对未审批先建设、不审批也开工、未验收就投产,以及违规审批、越级审批的处罚力度,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要坚决依法停建、停产。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清理各类工业园区和涉铅、造纸等行业环境违法问题。

 

第四,完善政策措施。为确保完成“十一五”投资计划,必须努力推进政策创新,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法规约束与政策激励有机结合,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尽快取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退税,实行差别电价、阶梯水价,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完善有利于节能环保的财税政策,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补偿机制等,以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同时必须创新监管机制,确保将减棑的工程能力转化为实际的削减能力。

 

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传统的发展模式,消耗的资源多,产生的污染大,经济増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就是又好又快。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环境保护的模式也要发生变化。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要切实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必须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融合。融合的时间越早,融合的程度越高,解决环境问题就越主动,成效就越大。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5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目标,总结经验,强化落实,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1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刚才,春林同志回顾总结了我市五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这五年中,我们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队伍经受住了考验。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可以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对环境保护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抛弃“两高一低”,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努力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统筹协调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压力,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势必增加环境承载力。目前,欠发达、欠开发仍是我市的基本市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国家初步确定西部省区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CoD和nH3-n(氨氮)8%、削减So2和noX(氮氧化物)10%的目标。结合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口基数大和排污总量剧增的实际,发展和污染减排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环境保护的工作压力很大。第二,环境污染发生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植被被破坏,土壤受污染,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如果这一发展态势不能受到根本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第三,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远跟不上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发达地区,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投资,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工作成效明显。在我市,尽管“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有所发展,但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是为环境执法提供数据基础的环境监测能力严重缺失,存在着人员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环境保护能力不容乐观。第四,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迎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两大历史机遇,加之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试验区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我市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按照产业梯次转移规律和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将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化工、煤炭、电力、原材料、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将加快发展,资源开发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增长。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基本格局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十分巨大。第五,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处理得好,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多赢;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环境污染威胁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已成为群众的热点领域。这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把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保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期望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及时解决。此外,近期我国各地发生的环境事件,如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安徽怀宁电源厂污染儿童血铅超标等,无不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上衔接,抓紧制定环境保护控制指标和监管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力、有序推进。2011年,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围绕目标定任务,围绕任务抓落实,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快推动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又要考虑环境容量,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努力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要在区域布局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要大力推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兴技术,大力发展应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境保护产业和低碳经济。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事业统筹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十二五”工作中是相互促进的,“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还维持“十一五”状态的话,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的进步,那是很难的。为此,必须下定决心,通过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决不手软。如果我们的产业还是以那些污染排放重、能量消耗大的产业为主体的话,那势必会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

二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控体系。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完善措施,健全污染防控工作体系。一是抓源头治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等“源头防治”措施,严厉惩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认真开展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积极探索重大决策环评方法,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达到环评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要真正抓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好污染排放“总闸门”。“十二五”减排增加了两项指标,总体难度比“十一五”更大。对于市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各单位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确保完成。二是抓综合治理。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传统落后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完善资源回收利用,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三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抓好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的饮用水主要来自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为三类水体标准。然而,这一全市人民的生命之源近年来已经受到了污染,水质有富营养恶化趋势,必须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和农业面源治理力度,不断改善水质量,保障市民饮水健康。二是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要把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效机制作为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三是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为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四要及时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增多,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环境污染扰民投诉日益增多。要坚持预防与处理并重、执法与服务兼顾的原则,转变工作思路,寻求合理解决环境纠纷的正确途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健全机制,完善环境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环境处理工作的执行力。要对全市环境进行调查处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专人登记、领导批阅等制度,及时上报信息并向主管领导汇报处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赶赴现场做好调查处理、回访反馈等工作。二是严格把关,有效预防环境投诉。要做好前置审批,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对新建项目选址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杜绝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预先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没有意见的再行办理,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投诉的发生。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政策明确、需要解决的合理诉求,一次性解决到位,让群众息诉罢诉;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同时逐一落实措施,防止矛盾积累和激化;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做到领导包案,采取定时限、定责任、定方案的方式,一包到底,限期处理问题,实现“人要回去、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工作目标。四是定期排查,集中整治,消除环境隐患。要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相对集中的特点,开展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排查,努力做到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范、早处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早发现,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齐抓共管,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单靠环境保护部门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务必做到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应急管理水平。要以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违法行为。要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重点加强对河流沿岸和人口密集区化工、采煤、洗选企业的监管,规范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

二要进一步明确各镇乡办事处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环境保护执法的监管责任。严格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环境保护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各镇乡办事处要通力合作,对因决策失误或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去年6月,环境保护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电等部门要加强配合,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确定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群众易接受、喜闻乐见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破坏环境的典型违法案件跟踪曝光。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全民环境保护科普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个个讲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环境工作,充分发挥“12369”环境保护热线的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多渠道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推动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京津冀;长三角地区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证监会和环保部污染治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加大上市公司环境的披露力度,完善大规模产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报告体系。

一、文献综述

唐国平认为企业环保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它追求的是内含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而且这种投资行为的结果往往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环保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保投资是以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恢复、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环保科技研发创新为投资项目,直接或间接投入资金。本文认为从宏观层面看环保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一)股权结构特征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组织结构。一般来讲,股权结构含义是指股权集中或分散程度。因为现代公司一般会有委托关系,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效率与行为,能够在公司企业治理中发挥多少作用。因此,股权Y构特点是影响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偿债能力

公司偿债能力对其环保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环保投资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如果在约定时间内不能收回资金,会对公司的资金链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公司当期的成本费用。作为公司债务情况的重要衡量指标,更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综合来看,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越高。

(三)发展能力

公司发展能力是对公司成长性的概括,发展能力体现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水平上,很多发展能力较强的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这些公司进入环保投资领域的内在动因,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投资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从而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公司形象,是对其发展能力的内化指标。

(四)公司规模

不同规模公司承担相同的环保治理投资规模,对公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环保投资所需资金量较大,对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环保投资支出所占份额较少,所要面临的资金压力也较小,因而从目前来看很多环保投资公司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时,这部分公司也希望能够通过环保投资来履行社会责任。

(五)政府

企业虽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他们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政府干预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给企业施加了很大压力,然而如今已经逐渐转化为直接管控与间接管控互相融合,鼓励企业提升环保投资水平。如果上市企业能够做到节能减排,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税收方面,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这一系列措施都能够鼓励上市企业不断改善生产工艺,处理好各种污染源。

二、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对比

(一)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现状

对我国a股有674家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较上年同期增长5.2%,通过年度财政报表形式拟定的报告有68个。本文选取其中京津冀地区选取中钢国际、八一钢铁、三钢闽光、西宁特钢、河北钢铁、首钢股份、凌钢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长三角地区选择武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新兴铸管、华菱钢铁、四方达、大冶特钢等35家上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上市公司近三年环保投资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分析比较表的各项数据可看出京津冀与长三角的投资规模,环境保护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环保投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钢铁类上市公司环保投资之和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环保投资/当地GDp总量×100%

环保投资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环保投资/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00%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生产为主,而环保事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环境污染问题欠账较多,环保投资总额不能有效缓解当地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保污染压力。而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数据显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环保投资比重较为稳定,不同之处在于京津冀环保投资稳中有升,长三角环保投资在稳定中略有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津冀政府和企业对环保投资的认识不断提升,更注重绿色经济发展。

对中钢国际、八一钢铁、三钢闽光、西宁特钢、河北钢铁、首钢股份、凌钢股份等七家京津冀上市公司,武钢股份、华菱钢铁、方大特钢、新兴铸管、华菱钢铁、四方达、大冶特钢等七家长三角地区上司公司污染物排放总和和污染治理投资对比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投资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大幅下降。

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上市公司都强化治理污染方面的投资不仅是因为政府强化了对环保工作的关注程度,成为区域环保投资的主体,并且政府强化了对治理污染工作的监管,也是因为企业也提升了环保意识,将原来被动性的治理工作化为了主动。

(二)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统计分析

本文根据以上环保投资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影响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选取的主要变量如表4所示。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促进我国环保治理工作的发展,政府近些年一直在不断修正环保法律,促进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为了考察环保政策对上市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环保投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整体上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结合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政府环保政策特点,长三角政府环境管制的高压态势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效益上的提升,并促进上市公司生产的活力。

(四)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环保投资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的epi均值为0.0091,而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的epi均值要显著高于京津冀,为0.2471。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占据显著的优势,说明在长三角地区上司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较高,而京津冀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规模低于总样本的平均值,这说明在京津冀地区普遍存在对环保投资重视度不高的问题。从股权结构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FiR的均值为0.4723.

长三角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量FiR的均值0.4953,二者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两个样本中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股权集中现象。从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统计结果为0.7321,长三角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统计结果为0.1383,京津冀地区显著高于长三角地区,说明京津冀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国有企业,而长三角地区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非国有企业。从独立董事比例来看,京津冀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Ⅲ统计结果为0.3842,长三角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iD统计结果为1.5342,二者具有显著的差异。

(五)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与上市公司环保投资

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司公司的环保投资策略,区域经济差异引发政府财政支出差异,进而导致区域环保投资不均等问题。财政支出不均等程度越大,环保投资不均等问题越严重,财政支出不均等是导致环保投资不均等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环保投资不足问题,不仅要从总量上增加各地区的环保投资额,还要从区域层面合理配置环保投资,消除环保投资的区域不均等化。为了考察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对上市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本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环保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关联紧密。京津冀、长三角上市公司虽然都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然而京津冀作为我国北方重工业核心区域,长久以来处于经济粗方式增长,过于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地区大型建设,钢铁行业发展迅猛,这也导致区域形成了以重生产规模,轻环境保护意识的问题。长期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并不能随着区域环保政策的调整而立即改善,企业转型面临的阻碍更大,这一问题使得京津冀上市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压力更大:而长三角企业在更倾向于进行环保投资。

(三)公司效益状况和上市公司环保投Y关系

根据201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建立以下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上市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盈利能力与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利润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保障。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重视环保投资,积极进行环保投资可向市场传达其重视环境保护,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信号,表明企业持续经营环境风险小。由表9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公司为提高环境保护投资需要对环境治理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公司当期的成本或费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水平。所以,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投资。上市公司规模与其环境保护投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7

摘要目前我们正处于全两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面临重大挑战与重要机遇,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难以有效应对当下复杂的环境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和环境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模式、经验,对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改革;管理体制;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回顾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先后成立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总局,直至2008年升格为环保部,国家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地位也不断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却未能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地位的提升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善,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与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环境质量期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在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表现得“力不从心”,要形成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监管模式,必须把握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环境管理转型,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相适应的监管体系。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现状及有关问题

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管理的有效性不够,难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环境问题结构型、压缩型和复合型的特征决定了环境管理必须是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统一管理,然而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交叉的职能太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负责环保产业和气候变化,住建部负责饮用水、垃圾,国土资源部负责水土保持和土壤保护,水利部负责水资源保护,农业部负责农村水和土壤的保护,气象局负责气象变化和空气质量监测,海洋局负责海洋环境保护……呈现出“九龙治水”的局面。同时各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行政区划机械进行划分,而大气污染控制的区域性和水环境保护的流域性常常与这种监管方式极为不匹配,跨流域跨区域的环境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而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理不顺,职能交叉,最终导致了权责脱节、推诿扯皮,难以形成严格监管合力。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想依然存在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的换挡期,在中央大刀阔斧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改革,提出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依然唯GDp优先,对污染企业纵容。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然而当环保部门按照新《环保法》严格执法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地方以造成工人失业、企业停产、社会不稳定为由,迫使环保工作者放弃正常执法,为各类污染大开绿灯。近期央视等媒体在报道中也提出了“治污要点刹不要急刹”的观点,《南方周末》在“休克治霾的真实代价是什么”的报道中的舆论导向明显支持污染企业,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还不够,传统工业的发展观念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想依然固化存在,这些思想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当前经济形势下环保工作面临的巨大困难。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理已经说的非常清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应该处于对立面,而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将终身追责,我们的改革者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心。

环境体制的结构与实施环境管理的功能不符

结构决定功能,只有科学的体制才能实施高效的管理,捋顺环境管理体制是实施高效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

首先,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结构及工作方式更多地趋向于中央政府主导型,中央管理权力集中,职能繁杂,任务繁重,地方政府主动性缺乏。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控双达标,即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达标,排放浓度达标。三者之间不是一个层级关系,而是目标和手段的二级结构关系,即环境质量达标是目标,排放浓度达标和排放总量控制是手段。为实现环境质量达标,必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控制有两种,一种是禁止,一种是限制,限制又分为浓度排放限制和总量排放限制,是同一个污染问题的两种控制表述,管理上不能分而治之。其次,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缺乏对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执法监督职能配置,监管手段缺乏,现场取证及证据认定过程复杂,环境监管难以到位,这也导致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政策措施打了折扣。基层环保部门被赋予的职能和承担的任务不匹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普遍存在。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中国环境管理的启示

借鉴发达国家在探索环境管理体制调整方面的创新经验,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日本环境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经验

日本对于环境保护非常重视,环境教育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发挥表率作用明显。地方政府一般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积极主动采取污染治理对策,而且地方政府常常先于中央政府颁布强制性的地方公害防治条例,此外地方政府也是环境政策的创新者,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许多地方实施后中央政府才颁布了这项法律。同时从1971年起,企业大都建立环境管理员制度,企业内部大多都有环境管理机构,为了利益必须进行污染防治的意识已经融入日本企业的整体文化中。

按照管理介质设置管理机构,并通过立法明确划分部门职能是美国环境管理协调工作体制运行良好的重要基础

美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随着20世纪中期以来环境问题逐步重视而相应建成的。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成立于1970年,管理机制是按照处理介质划分的,下设空气、水、固体废物、农药等办公室,这一体制与美国的现行法律相吻合,美国与我国一样均为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其他相应部门分别管理的统分管理模式,美国环保局的设立及内部机构设置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美国环保局与其他具有部分环境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职权划分明确,协调工作体制运行良好。美国联邦环保局在政府中的地位和职权是联邦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机构,直接对总统负责,不附设在任何常设部门之下,而我国的环保机构一般职权较小,这对执行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增加了难度,应通过立法扩大环保部门的监管权力和范围。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15条指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第54条指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总书记的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快环境管理转型指明了方向,为此,应该从系统环境管理角度出发,在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转型。

改革环保部机构设置,构建以环境要素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从环境规律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头顶的都是同一片天,我们同饮的是一江水,因此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蓝天、碧水,城市环保工作、农村环保工作是手段,工业污染防治、农业污染防治也是手段,老百姓关心的不是你做了哪些污染防治工作的过程,而是天蓝不蓝,水清不清的结果,为此,环境管理应该由手段管理向与之相适应的环境要素保护目标管理转型,特别是作为国家环境管理最高机构的环保部。为实现环境管理转型,需要改革现有机构设置,将总量控制司、污染防治司和有关部委职能按环境要素重新整合,成立水环境保护司、大气环境保护司、土壤环境保护司等,与核安全司、生态保护司一起构建以环境要素保护为核心的环保部管理机构,使环保部从形式到内容实现统一,以此统领和加强环境要素保护的战略、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制定和实施,切实担负起统一组织,消除雾霾、黑臭、垃圾等环境污染的责任。

转换环保部考核问责机制,建立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考核问责机制

《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第10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第15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第17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第26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因此,应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责和能力,加强对地方政府监督。将环境(要素)质量作为目标,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和问责是可行的,即符合环境规律,也符合法律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一是有责任主体,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二是有考核主体,即环保部可以代表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三是有标准,即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制定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四是可监测,即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建立了环境监测制度,制定了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监测网络;五是可评价,环境质量是蓝色、黄色、橙色,还是红色,达标不达标,都有评价方法;六是可监督,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每天都公布,有没有雾霾,有没有异味,老百姓看得见,闻得见,不仅环保部门可以监督,舆论可以监督,老百姓也可以监督,整个社会都可以监督;七是可问责,环境质量没达标,有监测数据证明,问责无话可说,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考核问责机制对环保部管理来说,可以事半功倍。

简政放权,下放总量控制管理权给省级环保部门,加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

目前的环保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都是建立在浓度排放限制基础上的,浓度排放限制具有很强、很现实的可操作性。一般来讲,两种限制手段的实际使用是不一样的:首先要用好浓度排放限制手段,特别是与时俱进地提高浓度排放标准,真正执法到位,这个手段的潜力还很大,尚未穷尽;只有当排放浓度已达标,而环境质量仍然不达标时,才实施总量排放限制,在环境质量达标的流域和区域没有必要实施总量控制。因而,总量控制具有地域性特点;同时,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也需要有总量控制这个手段,因此将总量控制管理权下放给省级环保部门是必要的,也符合加强地方环境保护职责的改革要求。

转变职能,强化稽查,将环保部督察中心由“敢死队”变成“督战队”,加强对地方环保部门监督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8

今天的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大会,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环保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我区环保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上新台阶。刚才,区委、区政府与各街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了“”环境保护责任书,克学同志传达了省、市环保大会精神,会议还表彰了全区环保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借此机会,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环保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稍后,袁书记和谢局长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摆在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

(一)要充分肯定我区环保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期间,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保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领导考评机制逐步建立,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上新台阶:一是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梅院泥水库、后湖、滠水水质总体良好,保持在Ⅱ类、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二是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北部地区达到一级标准,其它地区达到二级标准;三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逐年提高;四是重点湖泊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木兰湖水质有所改善;五是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旅游景点在保护中发展。总体来讲,区域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生态保护治理得到加强,全区的环境质量、环境形势较好,已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要清醒认识我区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区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环保工作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一是重发展、轻环保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个别地方和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环保政策落实不够,产业工艺审批把关不严,无序开挖沙石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滠水等重要饮用水源的保护压力很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重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轻环保指标和环保把关。一些企业只顾追求自身利益,将治理污染的负担向社会转嫁,推卸治污责任。二是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亟待加强。前川和南部重点乡镇都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几乎直排江河。部分工业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城区内机动车尾气污染、建筑垃圾扬尘污染、各类噪声污染较为突出,临街门店的油烟和噪声污染扰民问题的投诉逐年增多。三是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强。全市环境执法监管力量薄弱、装备滞后,对企业超标直排、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到位,制裁强度不够。这些情况表明,在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在持续增长,发展的环境代价也在增加,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要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加强环保工作的认识。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总理指出,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后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并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领会温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环保工作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我区已逐步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发展步伐也在明显加快,这个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要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就是通过落实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一个好的自然物质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到环境保护上就是要彻底摒弃资源粗放利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增长方式,坚持走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良性发展路子,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要充分认识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现实、最直接的需要,是增加人民福祉、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需要。保护环境,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

二、突出工作重点,争创环保模范型城区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全区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富裕、和谐、生态建设为基本要求,以确保饮用水安全、整治区域性流域性污染、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总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主要目标是:到年,全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环境安全得到保障;主要水体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和声学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城镇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工业固废规范管理并妥善安置;主要污染排放总量符合要求;城镇建设符合生态要求,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实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到2020年,把基本建成生态功能结构合理,拥有“青山、碧水、蓝天”的生态城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统筹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环境决定发展的方式和模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

一是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时,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环境容量、自然资源状况分别进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既要科学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加快发展,又要保护好环境,尤其对各类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等环境脆弱区、敏感区要实行强制性保护。要充分运用资源环境政策的杠杆作用,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北部山区以旅游发展为主,南部经济带以发展工业和物流业为主,东部地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中部地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

二是要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在制定经济政策、规范性措施时,要重视环境保护因素。加快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和决策环评制度。在制定区域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行业发展规划等涉及环境的重大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总量控制要求,充分评估对环境的影响,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环境污染或破坏,影响发展质量。要搞好环保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落实环保措施。环保规划应当体现全区经济和社会“”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落实“”规划环保目标任务,并与产业规划、土地规划、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各类规划特别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规划,在编制过程要主动与环保规划协调衔接。同时,要严格实施规划,把环保规划落实到重点工程项目,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流域的治理来推动环保目标的落实。

三是要坚持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要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充分考虑我区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总量控制计划,研究制定环境准入标准。今后,凡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不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落到实处,项目未经验收就投入生产的要坚决禁止,对以试生产为由长期排污的单位要严肃查处。

四是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优化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缓解环境压力,努力形成低消耗、少排放、高效率、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看它的高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看到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污染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在发展高新技术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环保问题。最近一个时期,现代服务业正在出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航空物流、铁路物流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经济正逐步从三产业的支柱向全区支柱产业迈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要结合实施南部地区融入主城战略,围绕制造,大力发展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在工业方面,要突出以南顺中油、轻纺城、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重点,积极扶持资源节约型企业发展,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扩张。要认真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标准和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五是要加强生态建设。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是增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保护要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良性互动。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区国土部门和有关乡镇对凡是已到期限的采矿、挖沙等企业,一律不准续批、续签。对山体、水体、森林、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要依据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炸山毁林、填湖造地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发生。要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生态建设工程,把建成绿色生态屏障。

(二)推进工作方式创新,切实保障环境安全。要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从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利益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身心健康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是保障饮水安全。区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调整,并按规定报区政府批准。要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严格保护饮用水源。要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要坚决取缔,危害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同时,要继续抓好木兰湖、梅院泥、滠水河、后湖等重点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开展工业污染排查,加强对造纸、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整治。

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出路。要结合“川气入陂”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煤改气”工程,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同时,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施工扬尘等问题,加强综合治理。特别是运渣土车辆、建设工地管理、油烟扰民等问题,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立足长效抓管理,防止反弹。

三是要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土壤污染情况调查,依法调整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要加强面源污染的防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态农药,指导和帮助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和农用薄膜,防止和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污染。要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做好规划化养殖示范工作,尽快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要结合“农村家园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

四是要严防环境突发事件。要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气、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配备完善环境应急监测装备,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前段全区清查违法排污企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存在环境污染隐患全面排查,对有重大环境隐患的要责令停产整治,对位于环境敏感区,隐患大的企业和设施,该搬迁的要下决心搬迁,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确保环境安全。

五是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各级领导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模范,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全面支持、督促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法管理。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环保法律法规,敢于执法,敢于碰硬,下决心纠正环境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监管和执法不到位的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加快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不正常局面。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环保部门要采取临时封堵排污口、封存污染设施、停产整治等非常规手段,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威胁饮水安全的污染和隐患、工业园区的环境违法行为、建设项目环境违法等,进行集中整治。要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制度,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形成环境执法合力。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环境保护机制。要在把握新时期环境保护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一是要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保护。要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利益导向。当前,要全面实施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逐步提高到保本微利水平,保证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放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新机制。

二是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备用金制度,保证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在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调控下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三是要建立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要通过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生态示范区等创建工作,促进环保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企业环境行为公开、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等措施,完善企业环境行为自我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环境信息公开、环保听证、公示、举报等制度,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鼓励公众参与、促进环保工作。

三、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扎实工作,把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要完善和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机制,把环境质量变化、污染排放强度和公众对环境满意度这样一些指标纳入到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并且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有机结合起来。要认真落实环境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监管工作不到位,造成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生态破坏严重、人民群众利益受到侵害等严重后果的,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各级政府要把环境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新闻媒体、宣传单位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在全社会倡导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道德风尚。要通过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环保听证和公示制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

(三)继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要将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按规定保障环境保护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向环境保护倾斜,不断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监管等资金投入,保证环境保护投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各类资本进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保障投资者获得合理的利润,努力形成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格局。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9

今天的会议是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行办法》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工作部署召开的,在各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市环保部门尤其是在座各位的认真负责和积极努力下,各地及时上报了*年度责任考核会审材料,为今天的会审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本次会议受到了汕尾市政府、市环保局和海丰县政府、县环保局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我代表省环保局和与会的代表们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为更好地总结过去一年环境保护工作成绩,发现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政府的综合决策当好参谋,我们在座的各位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努力。会后,省邀请的专家还将进行认真细致的专家会审,在这里,我代表省环保局一并对大家和专家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审会议主要有3个任务。①是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城考”结果进行会审,审核结果报国家环保总局,同时其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正在创模的城市也要将“城考”结果报送省局审核;②是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结果会审,其中包括了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结果会审;③是考核结果专家会审。会审会议技术性强、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希望各位同志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出色完成会审任务。

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我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抓手。会审是考核的重要环节,是对各市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的检阅,是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负责人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客观、公正的总结评价。*年是“*”最后的一年,关键的一年。*年度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结果,既是各市*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的体现,更是对各市“*”环境保护计划完成情况的检阅。

下面,结合今天的考核会审会议、“*”和*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和接下来环保责任考核的工作思路讲3个方面的意见。

一、"*"环保工作回顾

“*”期间,在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广东,积极推进绿色广东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编制和实施环保规划,积极开展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加快推进珠江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完善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监管,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年全省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同时,我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江河、重要水库和饮用水源水质总体良好。去年底至今年初,我们更成功处置北江韶关段镉污染事故,取得了“北江沿线没有一个城市水厂停水,没有一个人饮用受污染的水,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恐慌事件”的全面胜利,全省环保战线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磨练,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认真编制和实施环保规划,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水平。

先后编制和实施了《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以及全省主要江河水质保护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从*年起,省政府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并取得丰硕成果。《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20年)》已由省人大形成决议并全面实施,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环保规划立法;《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20年)》也已通过人大立法,近期将开始组织实施;《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已上报省政府审议。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组织开展“实施绿色广东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探索环境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子。

(二)大力实施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等重大环保工程,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环保投资指数连续四年达到2.5%以上,*年预计超过500亿元。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至*年底,已建成污水处理厂79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34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预计可达到40%以上。列入珠江综合整治的11个重点江河湖库8个水质有所改善,粤西小东江、中山歧江河这两个生态恢复典型的生态和水质以及惠州西湖和肇庆星湖水质都有较明显的改善。二是燃煤、燃油火电厂脱硫进程加快。已完成烟气脱硫机组装机容量586万千瓦。三是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建成了26座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量为2.5万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为5万吨/年。汕头市特种废弃物处理中心建成投产,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示范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三)严格污染源管理,环境监管得到加强

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意见》、《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督管理的意见》,加强对新建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40个项目依法做出处理。加强重污染行业环境管理,对电镀、制浆、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在线监测和《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固体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命名清洁生产企业52家,对133家污染严重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四)加强环境法制,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以来,颁布和修订了《广东省韩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环保执法工作进一步深入。连续三年开展维护群众权益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省环保局、省监察厅联合召开情况通报会,向社会通报专项行动情况和五宗环境保护违法违纪案件,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2万人次,检查排污企业6万多家,查处违法案件近5000宗,罚款金额4000万元。全省环保系统共受理群众投诉8.14万宗,处理率达到96%以上。全省挂牌督办108宗案件。

(五)生态示范和绿色创建取得新的进展。

已有“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52家,26家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清洁生产审核通过验收。中山市、南澳县成为第三批部级生态示范区;全年新增185个省级生态示范村镇;新建始兴南山、南雄恐龙化石群和兴宁铁山渡田河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通过部级自然保护区的评审;深圳市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监察试点通过考核验收。肇庆市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深圳、珠海、汕头、中山、惠州和江门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正在加大力度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广州、佛山、东莞、河源等市正在按计划全面推进创模的各项工作,其中广州和佛山市的创模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争取年内创模成功。

(七)加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污染事故,我省加强了对生产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和危险废物,以及位于饮用水源地和人口集聚地区企业的环境监察,开展环境安全教育,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先后开展北江、西江、东江等干流沿线重点污染隐患排查,并分别就韶关小冶炼、四会南江工业园、博罗小电镀、增城小漂染等四大环境重点问题召开现场协调会,推动环境难点问题尽快解决。我省建成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及时收贮废源,到目前为止,共收储废放射源602枚,放射性废物2000多公斤,较好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我省还制定和完善了《广东省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和《广东省核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二、环保责任考核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按照《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意见,*年我省进一步强化环保责任考核,加强了对各市落实环保目标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了各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的分解落实。同时对环保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及其实施细则进行调整、完善,为下届政府任期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体系的全面调整打下奠定基础。

(一)深化环保党责任考核,调整和完善考核体系。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指示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阶段关于“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充实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变化、污染排放强度和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改革考核方法,完善考核程序,提高考核的公信力”的要求,开展了改革深化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的调研,制定了改革工作方案,并起草了考核体系调整意见,经反复征求意见、认真修改调整和局务会议审核后上报省政府;调整意见已于去年底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年1月1日开始实施(*年度考核)。虽然调整的内容不多,却充分说明了我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动态管理思路。

(二)调整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现场检查工作思路。

增强年度现场检查组的力量,扩大现场检查的影响力,由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和省环保局等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部分城市*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和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引起了各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效促进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化。

认真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对考核结果进步较大、考核结果存在疑问或技术支撑材料不足等情况,需要到现场进行核实的,认真核实相关数据、资料和环保责任考核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对省委、省政府负责,对被考核城市负责。05年初已经对04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现场检查,今年没有对05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开展现场检查,重点转向现场核查和日常检查掌握的信息。我局各部门多有大量的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工作安排,且相当部分与我们的环保责任考核工作直接相关,为节约行政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考核绩效,本着整合资源、信息互享、共同推进工作的原则,我局正着手建立和规范环保责任考核现场检查与信息反馈工作机制。

(三)强化环保责任考核的日常监督管理。

将考核与环境保护投诉处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和环境保护的日常监督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日常的考核管理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严肃考核纪律,加强日常抽查的工作力度,我局组织对部分市的近岸海域水功能区水质进行了同步比对监测和比照分析,形成了考核抽查抽测办法。今后将定期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跨界断面水质和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的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这些措施将有效保障考核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

三、开拓创新,开创环保责任考核工作新局面。

*年是“*”的开局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更是客观分析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深刻领会“*”规划思路,扎实推进环保责任考核的关键一年。

“*”是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化、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资源环境对广东未来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们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现有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对我省各级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以“*”发展为契机,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规划纲要草案把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包括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广东削减15%的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资源环境方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要求政府确保实现,否则将会以违法受到追究。

将资源环境保护作为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并将目标量化为约束性指标,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督促地方政府官员重新定位,凸显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促进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将有力地引导各级政府更新思想、明确思路,转变职能、正确定位,在执政和管理过程中切实履行保环境护的法定职责,把握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更快更好发展,使以环境优化经济具备了更坚强的法律保障。这些指标的实现,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五个统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切实履行和落实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责任,调整和深化相应的考核机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必须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各级政府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

(二)切实贯彻落实《决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12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分析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决定》全面提出了在环保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要求“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针对环保执法、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破解之策,是一个总结过去、指导当前、筹划未来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五年乃至*年里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行了规划,是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重要指南,标志着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决定》将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将环境准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有力武器,将环保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作为环境保护的“龙头”制度。

《决定》明确指出,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坚持和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和指标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评优创先活动要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环境执法的问题。

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是落实政府环保责任的重要保障,是各部门依法履行环保职责的重大举措。《决定》进一步了强化了各级政府的环保责任意识,强化了环保责任考核和问责追究,也对环保责任考核工作的内容、范围、深度、广度和力度等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环保责任考核必须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决定》所确定的环境目标、任务和要求,我们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三)全面实施《关于对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及其实施细则部分内容进行调整的意见》(粤环[*]125号)

《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及其实施细则实施两年多来,对有效促进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考核的公信力,按照张德江书记“完善考核。要积极引入环境评估因素,改革政绩评估和干部考核机制”的指示精神和黄华华省长、许德立副省长来我局调研时提出“要创新环保责任考核机制”的要求,对《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及其实施细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将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变化、污染排放强度和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充实和完善我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体系。

调整意见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考核的基本程序和工作制度,加强了考核的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简化了对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和总量控制指标的考核,增加了重点源在线监控(测)设施建设的考核,加强了对规划编制实施情况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的考核,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为了更好地实施调整意见,省局将组织业务培训,加强调研和指导,各市也要加强学习和宣传,按照新的调整意见布置、分解和落实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四)加快制定下届政府任期环保目标任务和深化环保责任考核改革。

随着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决定》的出台,“*”规划的颁布实施,对各地提出了新的、明确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工作更应该跟上形势的发展,深化改革。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各级政府的意见和建议,调整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及其实施细则,使考核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更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政府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的完成情况,促进我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同志们,为了更好地总结我省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绿色广东,构建和谐广东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今天的会审会议非常重要,大家要积极参与,全力以赴,要本着对被审城市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审核,高质量完成会审工作任务。

保护环境的总结篇10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并隆重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刚才,李天乙副市长传达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精神,晋江市、安溪县的领导作了发言,市环保局陈碧云局长公布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表彰上届县(市、区)长环境目标责任书先进单位,下达2001-2005年环保责任书工作任务。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我市认真按照国家、省"一控双达标"的总体工作部署,把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作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乡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局面,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九五"计划任务的胜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局部地区和流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00年,晋江流域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泉州市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以上,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97.9%。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比1995年提高。二是"一控双达标"工作目标如期实现。至2000年底,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列入考核的938家工业污染企业,全部完成治理任务,达标排放。共削减年排放化学耗氧量32628吨、烟尘60833吨、粉尘113848吨、二氧化硫7496吨。2001年1月17日率先在全省地级市中一次性通过省政府"一控双达标"考核验收。三是"四大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晋江、南安两市四镇建陶业烟尘污染得到综合整治,累计淘汰倒焰窑1501座,拆除铁皮烟囱2466支,砖烟囱873支。每年减少排放烟尘3.64万吨、二氧化硫1.16万吨,使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三级标准。完成晋江流域245个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33个生活污染源治理项目,关、停、取缔晋江流域83家"15小"企业和一批小煤窑、小矿点、小加油站及非法采沙场。制鞋业"三苯"废气整治基本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共完成177家、224条生产线和1748家家庭作坊式鞋厂的综合整治及1875家鞋厂的再整治任务。完成全市水泥业的粉尘污染治理,共投入5400万元,对84家115条生产线进行整治。四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建成中心城市宝洲污水处理厂和室仔前垃圾卫生填埋场和泉州市水质净化中心,改造城市内沟河道,建设西北洋、浦西滞洪区,改善城市排涝排洪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五是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0年是泉州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年,全市上下全面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立市工程的工作力度。市政府一系列政府令,决定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治田治路治矿活动,初见成效。"九·五"期间,共建设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森林保护区及182个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达到25300公顷。六是不断加大环保投入,2000年环保投入占GDp的1.74%,比1996年增加。

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市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不容乐观,距离国家、省的要求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质量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繁重。一是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达标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稳定达标的要求尚有差距,酸雨率达%,总悬浮颗粒物经常是市长空气周报的首要污染物。二是水污染控制管理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两江及三湾(泉州湾、安海湾、湄洲湾)氮、磷负荷不容忽视,晋江水系省控断面和洛阳江水系水质要达到新的标准,差距还很大。三是工业污染源达标只是低水平的达标。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治理大部份以末端治理为主,稳定达标排放的保障措施尚需加强。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很重。晋江、洛阳江水系中上游资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种、养殖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五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生活污染负荷的削减成为当务之急,塑料包装物造成的"白色污染"、"三厅"及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投诉、纠纷和环境违法案件上升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六是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足,影响了污染治理力度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基本国策重要性认识还不平衡,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二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环保投入还不能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财政尚未建立环保专门科目,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的经费严重不足;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改善环境质量,还有许多关系要理顺。四是环境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能力比较薄弱。

二、抓机遇,迎挑战,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环保工作地位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以"三个代?quot;思想为指导,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今后五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保护环境关系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既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任务的紧迫性,又要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足够的估计。

"十五"时期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环境立市"工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标准,加强环境执法监督,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到200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指标内,晋江水系90%的省控水质监测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80%的市控水质监测断面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96%,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功能分区要求,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到2005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法制和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基本形成;全市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各城市、县城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重点乡镇的生活污染源得到初步治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有所突破;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城镇和两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如何做好"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措施,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观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融入丰富的环境保护内涵,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区域开发和城市规划时,都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综合效益分析,避免决策中产生重大失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结合改造提高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进行减污增效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要关停那些资源能源消耗大、浪费和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使环保工作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我市“一控双达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达标还只是高污染状况下的低水平达标,只实现单污染因子达标排放的企业为数不少,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日常监管工作量大。为此,我们要在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同时,积极探索改善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坚持以新带老,加愉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转化,积极推行生产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快企业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巩固和扩?quot;一控双达标"成果,促进工业污染企业加快实现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步伐。

(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与增加环保投入的关系。近年来,我市环保投入增长加快,但投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污染防治资金增长辐度与改善环境质量的实际资金需求还不相称,因此,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多渠道、多方位筹措环保资金,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要把环境保护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类级科目,确保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逐年稳步提高。要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完善治污筹资机制;按照"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促使排污单位积极治理污染。要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吸引海外基金组织、国际财团、企业集团在我市建立环保基金或奖励基金。要进一步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形成地方投入与国家扶持相结合、单位自筹资金与银行信贷相结合、个人投工投劳与社会捐助捐款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国内配套资金相结合的财力保障机制。

三、加强领导、狠抓环保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省环保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环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实现"十五"时期环保各项目标开个好头。

(一)深化"二江三湾四市"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

两江水系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三湾(泉州湾、湄洲湾、安海湾)周边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快,四个城市(泉州中心城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是构筑大泉州城市建设和"半小时城市群"的基础。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是提高城市品位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加我市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为此,今年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两江流域及三湾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要重点抓好生活污染源的治理。目前两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氨氮,加快生活污染治理,刻不容缓。要先从点源治理入手,同时加快面源控制的试点。要积极采用各种投融资方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促进加快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沿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步伐。安溪县政府拟采用Bot方式,投资3600万元建设日处理2.5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值得借鉴。要继续加强对沿江生活点源和生猪屠宰场、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南、北渠沿岸的污染治理要高度重视,应加快沿渠截污管和北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源水质卫生防线。安海湾接纳2个省级开发区以及经济活跃的安海、东石、内坑、石井、水头五镇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目前除氨氮、磷等污染物超标外,湾内的底质生物种群类正在减少,旨在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海湾环境容量的《安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容量课题研究》要加快工作进度。同时,要认真实施泉港区环境规划,规划先行,协调发展。二是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带动其他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泉州中心城市今年将要进入全国100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行列,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等活动;切实解决好建筑施工扬尘、噪声、饮食业油烟污染、"三厅"及建筑施工噪声等群众关注的城市环保热点问题,大力治理机动车尾气和"白色垃圾"污染,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同时尽快建成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尽早实现大气质量日报,让广大市民享有环境知情权,提高市民群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根据上级要求,晋江、石狮、南安三市在2002年底前空气质量要达国标二级,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到功能区要求。三要围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污染集中控制。根据不同类型工业园的排污状况和环境要求,借鉴石狮大堡工业污染集控区、晋江东海垵工业区、可幕制革工业污染集控区的成功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污染集中控制的新路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同时,改革现有的审批制度。工业园区一次性环评审批通过,实行总量控制,以后进入园区的项目,委托工业园区"窗口一条龙"服务办事机构统一办理环保等审批手?fontcolor="#FF0000">

(二)贯彻执行市政府1-6号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山海联动、协调发展。

要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坚决贯彻执行市政府1-6号令。一要认真做好《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泉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相关对策研究》工作。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科学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要根据山区和沿海的环境差异、生态环境资源的区域特点,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山海联动、协调发展。二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把保护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问题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建立晋江、洛阳江源头保护区和饮用水源涵养保护区,加强流域上游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生态保护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养殖业污水、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污染物和"白色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三要抓好永春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认真做好总结推广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的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的生态保护工作。

(三)巩固和扩大"一控双达标"成果,实施再提高工程。

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环保部门应在项目选址、审批时把好关;各地一定要严格执行"十五"计划提出的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今后凡突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方,不得上新项目;在符合总量控制前提下新上的项目,也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二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达标的企业污染回潮、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强化对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要严格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等制度,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稳定达标。对依法责令停业治理以及"自然停产"的企业,要按规定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三要加强治理设施监控系统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污染监控系统建设,上半年要完成省、市重点企业200多家的污染源监控系统的联网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防止企业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巩固达标成果。要督促排污企业进一步规范排污口建设与管理,设立规范化明显标志,安装"黑匣子",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连续运行。提高污染源监控管理水平。四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我国加入wto在即,企业面临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问题,如何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提高加竞争力,事关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劲问题。今年各县(市、区)至少应有1个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要坚决淘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生产方式落后、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能耗物耗高的产品和设备,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生产工艺和技术,使"三废"最大限度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四)加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各地、各部门要把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环保列作为技进步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各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环保科研开发工作。要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环境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漂染、电镀、制革等污染防治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要引导我市环保产业从小型化、分散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如凤竹漂染集团、远东机械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建成统

一、开放、规范、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

(五)严格依法行政,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认真落实依法治市、法德并行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案件,敢于碰硬,防止和纠正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不能以这样那样的特殊性而要求在环保问题上搞变通,开优患口子。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结合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抓好建章立制,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规范环保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加?quot;数字政务"的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逐步形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机制,建立公诨肪惩端咧贫龋柰ㄊ忻袢褐诜从郴肪澄侍獾恼鼻溃婪ㄎぷ陨淼幕肪橙ㄒ妗w橹妹磕甑?quot;世界环境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表扬环保先进典型,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爱护环境、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良好风尚。

(六)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和省里的要求,从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用于当地的污染防治和环保部门自身建设。2001年市财政和各级环保部门要继续筹措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环保工作基础建设,保障依法行政。各地环保部门要围绕全市环保工作目标,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提高素质,促进环保基础建设上水平、上档次。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若干意见》,抓好各级监测网络的建设。列入今明年全省加强环保监测能力建设计划的6个市、县要落实配套资金,推进监测机构的人员素质、技术能力和仪器装置水平建设上新台阶。要加强环保信息化建设,加快全市环境信息化进程,建立"数字环保",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市、各县(市、区)监理所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省局的要求,加快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七)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