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无机化工工艺十篇无机化工工艺十篇

无机化工工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12

无机化工工艺篇1

实验开放性是指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相关设备可以向实验对象进行开放。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采用开放式实验方法,不仅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将对开放性无机化学实验的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实践中来,实验教学能改进学生的思维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开放性教学能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实验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中理解化学知识。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实验室开放不但能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熟悉仪器操作规范,规划实验的操作,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无机化学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设置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学生自主实验及独立学习的要求比较高,在实践中需要结合教材知识,重新审视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以下将对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设置进行系统的分析。

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为了满足教学机制的需要,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拟定教学计划。必要时可以和化工类企业负责人共同商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工专业实验的基本知识。在离心泵性能测试的学习中,可以将其和管道流体阻力及传热系数结合在一起,将三个实验进行整合,将3套装置串联起来,作为一个工艺流程进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泵的启动、流量调节、管道阻塞及温度控制等方面,需要操作者掌握操作系数的调控方式,对仪表、阀门及管件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制定实际操作步骤确定下一步计划,加深单元操作在实际学习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进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和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改革。各项教学体系的制定,都需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基本,构建以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平台。在实验中学到《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和收集》需要提前制定综合性方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映条件,在固体和固体反应时,需要及时进行加热。当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时,需要在常温情况下。收集装置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环节,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理解实验教学的目的,自主进行设计,通过创新性训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客观公正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总结。结合实验结果和学生操作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估。在《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教学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胶塞塞住干燥的雏形瓶的瓶口,在胶塞上做记号,称取重量后做好标记。将启普发生器导出的Co2装入锥形瓶的瓶底。待满后,缓慢的取出导气管。用胶塞做好标记,进行称量。此时体积公式为G2=容器质量+mco2,其次往锥形瓶中加满水,塞好瓶塞,记下温度t和大气压力值p。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表扬。实验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环节,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获得所学的实验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证明每个实验项目都要达到整体教学的目的。实验课很难通过课程结束后的一次考试得出结果,需要多进行实验探究,建立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指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指标管理体系进行操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内容的了解度进行充分的概括。

三、结束语

无机化工工艺篇2

关键词:工艺美学运动;发展;思想;价值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工艺美术运动发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对工业美学的否定.工业美学的核心是“杂糅”,是“我们用机器制造出的商品在产量上优于所有的外国竞争者,但在形象设计方面却居于人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1]的发现后对艺术的商品化,最终四不像.基于此,以莫里斯为先驱,一场手工艺的复兴运动即工艺美学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来.工艺美学运动着力于对人的精神的关注,追求艺术的精致、设计的韵味.

1.2研究现状

关于工艺美术运动的研究,国内外皆具有不菲的成果:国外关于工艺美学运动的研究较为成熟:约翰•拉斯金的《威尼斯的石头》和《建筑的七盏明灯》是工艺美学运动得分理论先导,威廉•莫里斯的《梦见约翰•鲍尔》和《乌有乡消息》是在记叙性的文体中散落着工艺美学运动的的思想,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和《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给予了莫里斯及工艺美术运动高度肯定,爱德华•卢西•史密斯的《世界工艺史》是从手工艺发展的角度对工艺美术运动进行了评述,此外,德尼•于思曼,斯蒂芬•贝利……,都对工艺美学运动思想进行了阐述.在这些对工艺美学运动思想的阐述中,少见系统的剖析.我国关于工艺美学运动的研究,包括:王受之主编《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平面设计史》,张夫也主编《外国工业美术史》、河西主编《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这些著作大多是对国外的工艺美学运动思想研究进行介绍,具有足够的信息量,但语言和内涵上较为粗糙.

1.3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是对工艺美学运动的发展进行梳理;然后对工艺美学运动思想进行剖析;最后归纳工艺美学运动的价值.

2工艺美学运动的发展

2.1工艺美学运动的发源

约翰•拉斯金是工艺美学运动的理论先驱,在他的名著威尼斯的石头》与《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明确批判工业美学“庞大无比的水晶宫不过是一座机器生产力的证明”[2],“水晶宫里的作品丑陋而且虚伪”[3].他倡导艺术应该为大众服务,否则就是“十分无聊的东西”[4];艺术应该具有人类的苦心孤诣,颇费一番心血与劳动,不仅仅是形式的繁复;只有经过思考的艺术,才具有人性的庄重.这些思想无疑使得杂乱的机械工业美学柳暗花明,但是他从中世纪的哥特艺术寻求出路,却又是一种桎梏.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学运动的实践创始人,红屋是他的代表作.对于艺术设计思想,他公开倡导设计的对象是多数人以及设计是一项集体活动两个方面,这是对民主和自由的倡导,但是,他否定机械化大生产,否定工业的成绩,认为只有手工业和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才能挽救当代艺术的不堪,并且他的设计越来越趋向高雅,这些与他公开倡导的思想渐行渐远.

2.2工艺美学运动的盛衰

工艺美术展览协会是对莫里斯思想的全盘继承,“机械生活呈现出的是丑陋的商品,是对美的否定,这是生产者和使用者同时犯下的罪过”[5].随着工艺美学运动的不断发展,后继者发现了工艺美学运动在思想和实践上的脱节:工艺美学运动倡导大众艺术,却通过复兴手工艺和哥特形式来实现,这两者在生产上的局限很难成为工艺美学运动所倡导的大众美术,于是,工艺美学运动反而走向其所倡导思想的对立面———为少数人服务;而且,与机械生产相分离,也使得工艺美学运动在实践上处处掣肘,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不能实现自己所倡.在大众的接受度低和自身的反省之下,工艺美学运动落下了帷幕.

3工艺美学运动的主体思想

3.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产品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物的生产中,体现个体的精神,体现人性的自由,以人的审美为标准,以人的需求为基础.

3.2艺术为大众服务

艺术设计面向的对象是谁,是少数的能够欣赏艺术或者是能够为艺术添砖加瓦的贵族,还是具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底层大众,这一直是艺术界争论的焦点.一览设计历史,设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是为贵族服务,只有贵族,才有享受设计的专利,无论是巴洛克还是哥特,皆是贵族的奢侈享受.威廉?莫里斯一改观念,强调艺术为大众服务,如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艺术,那艺术的价值将无处安放,它不过是权力和财富的玩具,艺术不仅是为了大众服务,而且还是集体活动,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合众人之力,才能创造出不俗的艺术.莫里斯的民主思想对后来艺术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与他深刻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密不可分.在工业化的时代,大众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消费者,没有大众参与其中,艺术只能止步于伤感和昨日的思念.

3.3追求艺术之美

工业化的生产,使得艺术的质量消退,本是高雅的文明,瞬间跌入了“祛媚”,消解了艺术的神秘和美好,徒留程式化的繁复和俗气.对此,一些艺术家开始深感不安,比如拉斯金和莫里斯,他们开始思考艺术为何会变得如此不堪,如何使艺术回归美好,思来想去,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复兴手工艺与哥特风.工艺美术运动倡导者的思想毫无疑问是保守的,他们否定机器,反对工业生产,然而,在对艺术质量的追求上,他们却又是激进的,敢于对当时盛行的浮夸和矫揉提出质疑,并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之路,虽然这条路并不是新路.工艺美术运动尝试运用复古方法来回避机械生产造成的艺术缺陷,使艺术脱离了机械的桎梏,却落入了旧时的窠臼和脱节于时代的不合时宜.

3.4分离时代追求艺术

工艺美学运动源于艺术被抛之于机器生产的脑后,大众所接触到的皆是复制和庸俗,所以,工艺美学运动强调艺术,甚至脱离时代的潮流运用手工艺实现艺术之雅致.在工艺美学运动者看来,“手工艺象征生命,而机器则意味着死亡”[7].这为衰退的手工业找到了一条明路,却不是追求艺术的正确途径,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远离时代的艺术终会被时代所弃,不与机器相结合的艺术不是现代文明.无论文学还是艺术,都必须站在时代之列,与时代紧密结合,才能具有自身的价值或者是更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无病、抱残守缺,在机器的时代反其道强调手工艺,在战火纷飞时书写田园牧歌,排斥进步,否定当下,只能使文学和艺术失去意义,自己的一番努力注定付之东流.

3.5日常生活需要美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认为日常生活与艺术之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艺术亚文化试图消解掉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比如超现实主义运动、达达主义等;其次是“把生活转化为艺术”[8],如此可以实现艺术的大众化,减少艺术的孤立感;然后是用艺术之美来呈现生活,使生活呈现不一般的色彩.新艺术运动正是对日常生活需要美的最好诠释,曾有人把莫里斯作为日常生活需要美的首倡者,他是通过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来消除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在美遍布平凡之中,置于家中的东西除了有用之外,还必须美观,这样才能提高生命的价值,艺术需要涉及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于日用品的色彩与形状,不应局限于绘画、雕刻等,如此,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提高生活的品质.日常不是呆板,生活不是无趣,完全可以通过艺术的融入将日常生活变得与众不同,使生命多些鲜活的色彩.艺术不是高高在上,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享受,艺术完全可以在大众的日常中体现自己巨大的价值.

4工艺美学运动的价值

4.1正面效应

首先是产品需要设计这个理念,为当时工业化生产出的大批量重复“丑陋”的产品开辟了新的路径.融入设计的产品,才会更吸引大众的目光,才能更有价值;不经设计只妥协于机器功能的产品不仅减少了自身存在的意义,甚至会影响大众的审美情趣,降低大众的审美品位,久而久之,大众的精神就会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其次是设计为大众服务的理念,为设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大众是产品的消费者,产品为大众而生产,艺术也必须为大众服务,与其为贵族设计豪华与奢侈,不如为大众设计淳朴与自在,让多数人享受比让少数人享受更能体现艺术家的价值.

4.2局限性

工艺美学运动的局限性在于否定机器的意义,使自身减少了生命力.一个运动的成败在于它影响的深远,也在于它持续的时间性,而这是由其思想的进步性决定的.思想的进步性集中于其与时展结合的紧密性.工艺美学运动倡导产品设计和设计的大众化是符合时展的,但是却有着致命的缺陷———否定机器生产:在机器生产势不可挡的环境下,对其进行否定,这是逆历史潮流而为,失去机械的艺术,已经游离于人类文明的大门边际;并且,由于手工艺的成本较高,工艺美学运动的实际走向了其思想的反面———少数人的享受.否定机械,注定了盛极一时的工艺美学运动只能惨淡收场.

5小结

工业革命之后,面临艺术被隔离于机器的危机,艺术家们开始了工艺美学运动,试图为机器生产的丑陋产品注入生机,为艺术的发展寻找光明之途.工艺美学运动主张用手工艺和哥特来升华人的精神,创造艺术的生命力;通过取法自然将艺术与生活结合,实现艺术的大众化与生活中美的普遍存在;以艺术是大众的艺术为思想基础,为艺术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为大众的生活注入雅致的品味.但是,工艺美学运动的不足之处也是毕露无遗的:否定机械生产的大潮流,注定成不了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对手工和材料的重视,使其增加了额外的费用,注定被大众遗弃.所以,虽然工艺美学运动在设计产品和设计大众化这两点上影响深远,为艺术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方向,不过,却不能否认这只是一场艺术家理想主义的运动,知识分子煞费苦心却成果有限.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19.

〔2〕罗斯金.过去:约翰•罗斯金自传[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72-76.

〔3〕约翰•罗斯金.建筑的七盏明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42-44.

〔4〕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9.76-79.

〔5〕Gillimnayley.theartsandHandicrafts[m].London:StudioVistapublishers.1971:121-126.

无机化工工艺篇3

自从有了机器生产,流水线与手工的战争就没停止过。机器生产因为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有把手工生产挤出历史舞台之势。然而越是现代化程度增加,我们越是发现更多的手工出现:缝纫店重现,DiY盛行,创意产业兴起,哪怕是一碗水饺,也打出“纯手工”的旗号;在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人机之争”。似乎越是社会现代化,手工的生命力越强。

看起来,工业流水线与手工的角力中,手工方式正在从一味退却演变为主动攻守。那么,手工是卷土重来,还是从来不曾消失过?手工在流水线越来越占据生产主流的今天,因何种价值得以存活发展?人类造物的方式,是不是非此即彼不可调和?

机器与手的轮回

张福昌 张小开

没有哪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最“先进”和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如此集中地并存着,而且在某些时候或某些领域,“原始”的手工方式更占上风。

在人们曾经的憧憬里,“自动化”、“无人操作”一直是理想境界,因为那意味着人手乃至物质劳动的解放。今天的手工重现,是历史的退步?还是时尚的轮回?

手时代的辉煌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极其渺小的。但人又是智慧的,一直在利用各种工具改造自然,这个过程,从原始人的打击石器开始,已经有了上万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从社会出现了分工起,就产生了独立的手工业。直至进入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化社会之前,都可视为手工业时代。

整个手工业时代,人类生产主要以个体手工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动力除了部分使用畜力、风力、水力之外,绝大部分依靠人力。生产过程大都在个体劳动的完整程序中独立完成,生产、设计、材料等全在生产者个人的直接把握之中,除去大型工艺、贵重物品以手工方式的整体合作劳动完成之外,日常工艺品的加工一般都由这种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手工业文明都曾发展到一个辉煌的顶峰,这一成就的标志体现在它为社会生活服务所达到的普遍、完善的程度,和手工加工技艺所达到的令人赞叹的深度和精神。

表现在国内,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第一个手工业文明高峰之后,中国迅速进入以青铜器技术为标志的金属工艺高峰。战国时期的漆艺成熟使之成为中国手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随后,木工艺的发展使机织手工艺得到普及与提高。两汉之后,陶瓷工艺从陶器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瓷器为主的时代,经历了隋唐五代的发展,到两宋时期,瓷器的发展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峰,推动元明之际陶瓷生产、消费以及向海外输出。宋元之际,中原传统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从而促使中国室内家具的系统逐渐定型,在明代形成一种优雅的风范,挺拔简洁的造型和合理的使用功能构成了明代家具影响后世设计的主要特征。从明至清,是中国手工业面临历史转折的最后几个辉煌的世纪,在这一期间,各种手工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都已经成熟,技艺与经验的积累也达到空前的水准,几千年中原民族和边远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的反复较量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一种汇集了多民族文化精华的手工业文明逐渐形成,无论在日用工艺或欣赏工艺、宫廷工艺或民间工艺,无论是陶瓷、漆器、玉石、印染还是室内家具、建筑装饰、园林营造、商市街道、城市规划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西方国家,文艺复兴前的数千年中,同样是以手工制作的方式来进行物品的生产并达到一个高峰,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各种工艺品和建筑式样,到12世纪的哥特式的文化,到17、18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洛可可和巴洛克式的风格等都是手工制作的产品。

大工业时代手工的退却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和探索。现代科学史的奠基人、比利时科学史家乔治・萨顿认为,人类的科学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工具史。手工业时代的文明,也建立在各种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基础之上。

16世纪到17世纪末,英国采矿业迅猛发展,产生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从此,人类进入一个加速度发展的崭新时期。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解放。

显然,机器生产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它代表着时展的潮流。由于机器流水线能够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手工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受到动摇,甚至逐渐从日常生活中隐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的工具和技艺体系一度达到冠盖全球的巅峰。无论是鲁班的锯、诸葛亮的木马流牛、黄道婆纺织技术这样丰富生活的发明和革新,还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这些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都向世界昭示着一个民族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样的辉煌很容易满足习惯中庸之道的国人的需要,于是,当欧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在闭关锁国,躺在祖先的成绩上安睡。因此,当机器化生产的历史潮流滚滚而来的时候,我们受到的冲击也更大一些。

中国民族工业从清代末期“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崛起,经历过历次战乱特别是十年浩劫的经济停滞之后,以惊人的速度走完欧洲两百年走过的过程。30岁以上的人至今仍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记忆犹新。虽然人的想像力有限,对四个现代化的憧憬最初只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实践就以超乎想像的现实回报了我们。各种工厂建立起来,物质极大丰富,即使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非数十年前的贵族所能想像。相应地,中国国力增长,2001年GDp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

现代科学技术把各行各业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还在不可阻挡地继续发展。2007年10月深圳的高交会上,甚至出现了可以炒菜的机器人;2008年1月,俄罗斯出现了“电脑作家”创作的作品……机器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人的劳动,那些曾经福泽无数代人的手工技艺,正是随着科技进步走出人们的视野的。

是回归,更是超越

说现代工业冲击下手工生产方式消亡并不准确事实上,手工制作在工业文明发展的近300年间一直存在,而且也在不断发展之中。除了现代文明本身有一个渐进过程外。更因为人们本身也在为留住手工方式而努力。

不可否认,机器化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然而标准化、批量化、大众化、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等等成了机器生产的主要特征,在给人类带来高质量生活水准的同时。也给人类精神、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这些冲击使得人类开始反思机器生产的意义。

对于机器生产的反思,开始于英国以拉斯金、莫里斯等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它反对当时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机械化批量生产所造成的粗陋外形。他们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师自然”等。不过他们反对工业文明的理由逐渐变得不成立,随着机器制造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现代设计的诞生,机器制造的产品不如手工产品的现象不复存在。相反,由于价廉物美的机制产品大量涌现,手工制品市场萎缩、从业人员锐减,手工产品反而成了低质的代名词。不过工艺美术运动在机器化大生产发展之初即开始了对其弊端的反思,对现代工业的人性化发展功不可没。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浪潮,让人们再次对整齐划一的工业产品进行反思,对充满智慧和浓郁生活气息、文化特色和个性的传统工艺品进行再认识。

无数事实证明,世界各地的传统工艺品,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体现。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传统工艺品及其产业都应该是当地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仿效西方经济发展模式,高速发展现代产业,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拼命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商品功能至上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传统文化的衰退、环境破坏以及资源能源的危机。

同时,“人-物”关系的表象化使得人和物之间几乎没有情感联系。无论是制造者和物品,还是使用者与物品之间,都没有一种情感纽带,商品成了冷冰冰的工具,从前那种凝聚了创造力和情感物温暖物品不复存在。正如日本民艺学家柳悦所说: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的,而机器则是无心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传统工艺品之美的再认识和传统工艺产业的再构及其振兴研究,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日本民艺运动,为各国树立起标杆。

于是,在人类造物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从手到机器再到手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造物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不过,手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超越: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而制作物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其本质是一种以物质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而如今的手工艺制作则是建立在对机器生产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手工制作的重新认识。这种认识本质是一种以精神、文化为主体的复兴,是一种审美和艺术实践的价值取向。而这种复兴则必然是建立在同现代工业、科技结合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全新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兴起的“创意产业”。很多即是基于这种回归和超越之上的手工及其延伸行业。“创意”正是手工回归并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真正文明的社会是包容的社会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无论从文化结构、价值体系还是小到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多元的。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是能够包容各种多元结构的社会。对于物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这也是机器制品不能完全取代手工产品的基础。

于是我们才看到:同一个人,可以开着代表高新技术的汽车,戴着机器切割但顶级设计师设计的珠宝,拎着据说是手工制作的世界顶级名牌皮箱,箱子里却有一件妻子织的毛衣和孩子做的小木偶……机器和手工的痕迹,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交错纵横。

于是我们才看到:一方面机器轰鸣,一方面却有人开始重拾刀剪,恢复传统的手工技艺;一方面努力让机器替代人能够进行的任何劳动,一方面却用双手制作一些原本可用机器完成的东西;一方面高举技术革新的旗帜,一方面坚守“手工打造”的角落……

无机化工工艺篇4

关键词:数控加工 传统工艺 结合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09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制造业中需要精密加工的零件越来越多,加工精度和对工件表面复杂程度要求也越来也高。而数控机床最适宜加工这类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因此数控机床已成为企业大量配置的先进装备,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控技术有非常多的优点,对于提高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时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并不是万能的,把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优越性。

1 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的比较

无论是数控加工工艺还是传统加工工艺都是指导操作工人将零件毛坯逐步生产成为合格零件的指导性文件。加工工艺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故而其在生产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只有选择了正确而合理的加工工艺,才能制造出高精度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控加工是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

1.1 数控加工有以下优点

(1)内容更具体。

数控加工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工件的松开与夹紧、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自动关停冷却液)和步骤以及工件的形状尺寸用数字化的代码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驱动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由于数控加工自动化程度较高,因此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加工工艺相比,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内容要求更具体,如加工顺序的安排、刀具使用顺序。刀具几何形状及其各角度参数,换刀位置,走刀路线(包括空行程路线和进给路线)、切削用量等方面都要比普通机床加工工艺中的工序内容更详细。

(2)工艺要求准确且严密。

由于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不能随意停止加工,因此就要求操作者在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时,要对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的非常周到。如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内槽时,需要合理安排退刀路线,除了要注意先X轴退刀外,还耍注意退刀的位置,退多了,又会撞到工件孔的另一面而出现事故。这些内容都要求在编制工艺和编程时仔细考虑和安排。

(3)工序集中。

数控机床一般带有自动换刀装置,换刀过程由程序控制自动进行,因此,工序比较集中。传统加工工艺下的一道工序在数控加工工艺中已转变为一个或几个工步,这使得零件加工所需的专用夹具数量大为减少,零件装夹次数及周转时间也大大减少了,从而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4)加工精度高。

对于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的中小批量零件,采用数控加工工艺能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缩短加工周期,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由于数控加工由程序来控制加工过程,在整个制造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加工精度可以保证。在传统加工工艺中,零件的加工质量除靠工装保证外。主要靠操作者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而在数控工艺条件下,除了依靠机床功能外。还要靠工艺规程、加工程序编制的正确与合理。而且由于人本身生理因素的影响,在过去人力根本无法进行的加工,使用数控加工就可以轻松完成。

(5)可方便地加工复杂型面。

数控机床是通过改变加工程序来改变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轨迹的;因此数控加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因此能完成很多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型面的零件。甚至能加工一些无法观测的加工部位。例如:对于曲线和曲面的加工,普通加工时用画线、样板、靠模、钳工、成形加工等方法进行,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还难以保证加工质量。而数控加工则采用多坐标联动自动控制加工方法,其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是普通加工方法无法比拟的。

1.2 数控加工的局限性

数控加工虽然优点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零件都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例如:生产批量大的零件;装夹困难或完全靠找正定位来保证加工精度的零件;加工余量不太充分或不太稳定的加工部位;必须按专用工装协调的加工内容(如标准样件、模胎等)。如果采用数控机床加工这类零件,并不能明显提高生产率和经济的合理性,也就体现不出数控加工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作用。

2 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工艺在加工中的有机结合

数控加工的工艺路线设计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路线拟定的区别主要在于数控加工可能只是几道工序,而不是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工艺过程。一般来讲,一个零件的制造过程一般都是由数控加工和传统机械加工组合而成的。由于数控加工工艺一般都与传统加工工序穿插在一起。因此在工艺路线设计中一定要兼顾数控加工和传统加工工序,将两者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与整个工艺过程协调吻合。例如在车削阶梯轴零件时,一般是将阶梯轴的每个外圆表面依次从大到小粗车完后,再逐个表面进行精加工,但在数控加工中由于有复合循环指令的应用,可将整个外轮廓一次进行循环粗车,然后再精车。因此实际上还是将部分传统加工工艺穿插在了数控加工工艺路线之中。由此可看出数控加工工艺是不能与传统加工截然分开的。传统的机床加工工艺是由操作者操作机床一步一步实现的,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是预先在所编制的程序中体现的,由机床自动实现的。因此就要求数控工艺员具备较深而全面的工艺知识。

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传统加工工艺还是数控加工工艺,它都是有一定工艺范围的。例如在传统机械加工和生产中,专用机床和专门化机床虽然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但工艺范围较窄。通用机床仅适用于小批单件生产,产品多变,工艺范围较宽。而数控机床能够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大量工序,重新调整十分方便,故适用于小批生产自动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生产和加工中根据加工的实际需要,把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合理安排好,使整个工艺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种机床的优势,进行认真细致的工艺分析,提高被加工零件的精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忆.浅析数控加工工艺[m]山东农机,2005(3):21~22

无机化工工艺篇5

1.1关联性特点

就制造技术而言,其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制造过程的先进,同时在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设计、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等方面也要体现先进性要求,且以上内容都是密切关联的,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整个技术的应用效果。所以,掌握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关联性至关重要。

1.2系统性特点

根据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来分析,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应当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传感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管理方法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的综合,且要求应用于产品的生产、研发、设计、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等整个过程。

1.3全球化特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科技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也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换代。所以,我国若想在激烈的国际技术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使我国的制造技术不断创新,从而使我国制造行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关于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分析

按照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包括的内容分析,其包括车、钳、铣、焊等许多内容。本文仅就其中应用最广泛的焊接工艺加以探究。

1)气体保护焊工艺。该工艺是把电弧作为主要热源之一进行焊接操作。其主要特点是将气体作为焊接物之间的保护介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弧周围会产生有效的气体保护层,从而实现电弧、熔池和空气进行分离的目的。这样即可避免有害气体影响焊接操作,从而保证焊接电弧能够有效燃烧。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应用较多,因为二氧化碳成本较低,所以在现代机械制造业里应用最为广泛;

2)电阻焊工艺。该工艺是把焊接物置于正电极、负电极之间进行通电操作,当电流通过时,就会在焊接物之间的接触面及其周围形成“店长效应”,从而焊接物达到熔化并融合的效果,实现压力焊接的目的。该工艺的特点是焊接质量较好、工作生产效率较高、充分实现机械化操作、且需要时间较短、气体及噪声污染较小等,优点较多。电阻焊工艺目前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家电等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较广。但其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即焊接设备的成本较高、后期维修费用大,并且没有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等;

3)埋弧焊工艺。该工艺是指在焊剂层下燃烧电弧而进行焊接的一种焊接工艺。其分为自动焊接以及半自动焊接两种焊接方式。进行自动焊接时,通过焊接车把焊丝以及移动电弧送入从而自动完成焊接操作。进行半自动焊接时,则是由机械完成焊丝送入,再由焊接操作人员进行移动电弧的送入操作,因此增加了劳动成本,目前应用较少。以焊接钢筋为例,过去经常采取手工电弧焊的方法,即半自动埋弧焊,而如今电渣压力焊取代了半自动埋弧焊,该焊法生产效率较高、焊缝质量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劳动条件。但选择该焊接工艺焊接时需要注意选择理想的焊剂,因为焊接的工艺水平、应用电流大小、钢材的级别等许多技术指标都可以通过焊剂碱度充分体现出来,所以要特别注意焊剂的碱度;

4)螺柱焊工艺。该工艺是指首先把螺柱与管件或者板件相连接,引入电弧使接触面熔化在一起,再对螺住施加压力进行焊接。其分为储能式、拉弧式两种焊接方式。其中储能式焊接熔深较小,在薄板焊接时应用较多,而拉弧式焊接与之相反,在重工业中应用较多。该两种焊接方式都为单面焊接方式,因此具有无需打孔、钻洞、粘结、攻螺纹和铆接等诸多优势,特别是无需打孔和钻洞,能够确保焊接工艺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现象,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极广;

5)搅拌摩擦焊工艺。该工艺(简称FSw)来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英国twi焊接研究所。并在上世纪末广泛应用于铁路、飞机、车辆、船舶等机械制造业。2002年,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后引进了该工艺,其最大特点是无需焊接搅拌头以外的焊丝、保护气体、焊条、焊剂等任何焊接消耗性材料,特别是进行铝合金焊接过程中,仅1个焊接搅拌头就能实现低温下的800m焊接要求。

2.2关于现代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按照现代精密加工技术的内容进行分析,其可分为精密切削、超精密研磨、模具成型、微细加工、纳米等等诸多技术内容,现仅就其中的精密切削技术做以简要分析。该技术是指通过切削的方式实现精密切削的目的。然而,若想实现高精密水平的切削,必须保证受到加工机床、使用刀具、零件等外界环境的干扰才行。

3结论

无机化工工艺篇6

关键词不锈钢退火酸洗节能

一、前言

不锈钢经冷轧成薄板后,强度和硬度大大提高,成型性能差,无法直接进入市场中使用,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冷轧不锈钢退火酸洗线的作用是对冷轧薄板进行加工退火,消除带钢应力,将加工退火过程中产生的锈皮去除,最后经精整矫直处理,提高钢带的表面质量,得到最终产品。不锈钢退火酸洗工艺如何做到低成本,低排放,节能环保,成为当前我们的重点关注问题。

二、冷轧不锈钢退火酸洗线的几种工艺及特点

(一)传统工艺

传统的冷轧不锈钢退火酸洗机组工艺布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入口区:由开卷机,矫直机,剪切机等组成,主要负责开卷。(2)焊机:一般采用窄搭接缝焊机,采用“先缝焊、后滚压”的工艺进行焊接。(3)脱脂段:一般分为喷洗区,刷洗区,清洗段,干燥区四个功能区段。脱脂介质为碱液或漂洗段热水,采用气刀干燥。(4)活套:入套和出套都是水平活套。(5)退火炉:一般采用水平悬索式燃气退火炉,将钢带加热到1050~1150℃,消除钢带轧延过程中产生的加工硬化和内应力。主要由预热段+加热段+空气冷却段+水雾冷却段+热风干燥段组成。(6)酸洗段:目的是去除钢带表面在炉区退火过程中产生的锈皮。按照功能区段可以划分为中性盐电解区、刷洗区、混酸酸洗区、最终清洗段和干燥机。酸洗工艺采用“中性盐电解+混酸酸洗”工艺。(7)出口段:主要由平整机,卷取机,剪切机等组成,完成钢卷的分卷收卷功能。

(二)德国汉高环保型不锈钢酸洗技术(无硝酸酸洗)

该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区别仅在酸洗段不同:

机理:此工艺是在硫酸中加入氢氟酸、过氧化氢、稳定剂、湿润剂,从而组成H2So4、HF、H2o2体系的混合酸洗液,初配时还需加入Fe3+,依靠Fe3+的氧化性来诱发硫酸与氧化铁皮反应,借助于氢氟酸的活化作用,使酸液透过氧化皮的裂隙,进入氧化皮下最易反应的贫铬层。使酸很易与Cr、Fe反应并产生大量氢气,靠氢的剥离作用,将氧化皮撕裂、脱落。

工艺流程:预热―碱浸―淬水―漂洗―H2So4预酸洗―漂洗――Cleanox酸洗―高压水喷淋―Hno4钝化―高压水喷淋―中和。

主要优点:(1)技术先进环保,酸洗时不产生氮氧化物,废气、废水、废酸、废渣中的有害物少,不含难于处理的硝酸盐,三废处理费用低;(2)适用性广,可处理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等任何钢种的管材、线材、板材;(3)工艺自动控制,酸洗过程中只溶解氧化皮,不溶解基体,金属损失少;(4)酸洗效率高、表面质量好;(5)酸液寿命长,节省化学品。

(三)DalnoxBrighttm技术

与传统CapL相比,DainoxBright的关键在于大大降低了退火过程中的氧化。因此,省去或减少了化学酸洗处理,从而使得表面质量提高,避免酸洗处理并减少废液中和量。采用特殊的带钢热循环和在每个处理工序严格控制退火气氛(加热和冷却)实现氧化膜形成的控制,特别注意温度较高的工序。

DainoxBright工艺技术的基本工序有:(1)在受控氧化气氛中最初的快速加热段,在该段氧化物集结和氧化薄膜形成;(2)第二退火段,为了限制氧化层长大,在非氧化气氛(n2)中完成金相转变(达到所要求的力学性能、晶粒尺寸、碳化物溶解等等);(3)冷却段,避免碳化物析出的冷却速度,非氧化性气氛;(4)电解除鳞段合理设置;(5)轻微化学酸洗段,降低环境冲击和表面钝化。

主要优点:(1)具有和传统退火酸洗线相同的生产能力;(2)高的灵活性,无论是生产2D产品的表面还是接近于2R的表面;(3)减少甚至取消化学酸洗,从而节约了设备投资和管理成本;(4)减轻对于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排放和废物中和处理的费用;(5)更好的产品表面质量,接近2R;(6)该技术对新建工厂和现有工厂改造都适合。对于改造,只需改造炉子段,而无需对酸洗段做任何改变,仅由于减少了带钢的氧化,从而提高了产量而获得盈利。

三、对比分析

(1)技术成熟度。传统的冷轧不锈钢退火酸洗线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所有设备均可国内制造,产品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德国汉高环保型不锈钢酸洗技术(无硝酸酸洗)近些年也在国内上马了好多套,经过实际生产证明,技术成熟可靠,产品质量满足要求;DainoxBright工艺技术尚在设备实验阶段,虽说实验结果产品表面可达2R等级(介于2B-2D与Ba之间),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产线的报道,成熟性有待考证。

(2)环保角度。由于汉高采用的是无硝酸酸洗技术,酸洗时不产生氮氧化物,废气、废水、废酸、废渣中的有害物少,不含难于处理的硝酸盐,对环境的危害最小,环保成本低;DalnoxBright工艺技术由于减少了氧化层,可适当减少或取消酸洗段,对环境的影响次之;传统工艺酸洗采用“中性盐电解+混酸酸洗”工艺,在混酸酸洗过程中有大量no和no2产生,统称为nox气体。这些nox气体都是有害的,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必须经由脱硝系统处理后转化成无害的n2排放,因此环保成本最高。

(3)运营成本。就现有的无硝酸酸洗生产线与传统工艺成本对比,无硝酸酸洗成本比传统工艺高约5元/吨,DainoxBright工艺目前没有确切数据,但经过大概成本评估,DainoxBright工艺与传统退火酸洗工艺相比,生产aiSi304成本可以降低35%~40%左右。

无机化工工艺篇7

[关键词]氨苄西林钠;溶媒结晶法;溶析;atn工艺

中图分类号:tF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20-01

目前在我国的氨苄西林钠的工业化生产中,可采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以及溶媒结晶法。这三种方法的生产流程不同,所应用的工艺原理也有很大差别,为此其优缺点也各不相同。从氨苄西林钠的化学性质上分析可以得知,其在酸碱环境或高温环境下,化学性质会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而无论是喷雾干燥法还是冷冻干燥法,都需要在强碱和高温环境下才能进行,这样一来就会使氨苄西林钠中的β-内酰胺环发生降解反应,从而使得所生产出的氨苄西林钠质量下降。

而相对来讲,溶媒结晶法则只需要利用有机溶剂和一定的有机钠盐,就可以使氨苄西林和有机钠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并通过结晶的方式得到氨苄西林钠产品。在此过程中,有机溶液中的其他杂质部分都会在结晶的过程中分离出去,所以所得到的氨苄西林钠纯度较高,杂质很少,并且其不会破坏氨苄西林钠的活性成分和稳定性,这类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过敏现象的概率也很低。可以说,溶媒结晶法是一种最适合工业化生产氨苄西林钠的工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工艺方法在应用中却存在着澄清度不稳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工艺加以解决。

1、影响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质量的因素分析

目前关于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很多,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研究成果认为试剂添加量、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中的澄清度稳定性。而本研究在对大量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个不同于其他研究成果的结论,即氨苄西林钠在溶媒结晶工艺生产中,只要其化学物质不与胶塞有直接接触,那么不管其所残留下来的化学物质有多少,都不会对其澄清度有太大影响。而一旦与胶塞接触,则其澄清度稳定性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并且配方不同的胶塞对澄清度的影响程度也有一定不同。

为了确定是溶液中何种物质与胶塞发生反应而导致氨苄西林钠有机溶液澄清度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对法和对照法对工艺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有机溶剂和反应剂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逐步排除了二氯甲烷、正丁醇以及二异丙胺对澄清度稳定性产生影响。最终发现,影响溶液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反应及中的异辛酸的残留量过大,而导致溶液澄清度出现不稳定。

2、针对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工艺的改进研究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氨苄西林钠的溶媒结晶工艺中,影响其澄清度的主要原因是反应剂异辛酸的加入量。要想彻底解决异辛酸的加入量问题在,最好的方法是用一个替代品将异辛酸替换掉,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升氨苄西林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在此本文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溶媒结晶工艺,具体分析如下:

2.1CH2Cl2工艺

原二氯甲烷结晶工艺为采用硫酸镁脱水的无水溶媒体系,但产品晶型为无定型。该工艺是在现有生产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溶剂采用二氯甲烷与异丙醇混合体系,质量和收率与现有生产工艺没有太大差别。

2.2atn工艺

atn工艺考虑在反应体系中有水的引入,虽然所得产品含量指标可能稍差,但产品的结晶晶型要好于无水溶媒结晶体系。atn工艺设计的出发点即为先用有机碱将氨苄西林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含有钠离子的成盐剂,并补入适量的水,使其进行复分解反应,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生成氨苄西林钠结晶。基于这一思路,溶剂的选择应为强极性溶剂,对醇类、腈类、酮类等多种溶剂进行筛选,atn溶剂表现出比较强的优势,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成盐剂的情况下,都有较高的含量和较低的降解物,且所得产品为结晶型。成盐剂选择R1~R4,R1为弱碱性的有机钠盐,R2、R3为中等碱性的无机钠盐,R4为强碱性无机钠盐。反应完后的有机钠盐的酸根以弱酸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由于其沸点较高,不易挥发,致使残留较高,与胶塞反应作用强;而无机离子易洗涤,与胶塞反应弱;因而,选择无机钠盐可能更合适。

以atn作溶剂,na-R4和三乙胺做反应剂,该工艺彻底改变了现行工艺,实现了对原工艺异辛酸钠及二异丙胺的替代,产品质量状况良好,而且晶形实现了由原无定形状态到棒状晶体的转型,收率同时有明显提高,消耗大幅度降低。在atn工艺初步实验的基础上,对atn溶媒结晶工艺各操作条件的变化对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影响产品含量的主要因素:加碱量、加水量和反应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控制参数,对工艺进行了优化。

2.3atn工艺优势

为说明atn溶媒结晶工艺的优越性,从含量、澄清度稳定性、结晶性和生产成本等指标对两工艺进行综合比较。

(1)两工艺产品含量对比。atn工艺的产品含量在89%~91%左右,原二氯甲烷工艺的产品含量在90%~92%左右,atn工艺产品的含量略低。

(2)两工艺产品澄清度稳定性对比。为考察两工艺的产品对8号天然胶塞的作用,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对比atn法和二氯甲烷法产品的澄清度的稳定性。取两种工艺生产的产品各3批,在温度40℃、湿度75%的条件下,分别与8号天然胶塞倒置接触,在6个月内定期检测样品的澄清度,见表1。结果显示,在加速试验条件下atn法工艺的氨苄西林钠的澄清度比二氯甲烷工艺好。

(3)两工艺产品晶形的对比。两种工艺的产品晶形的电镜照片显示,二氯甲烷工艺和atn工艺所得产品晶形明显不同,二氯甲烷工艺为无定形,而atn工艺为棒状结晶形。根据结晶理论,结晶形产品明显比无定型稳定,这为上述两种工艺产品的稳定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不同晶型的氨苄西林钠所表现的产品稳定性已有报道。Sunada[4]曾发现氨苄西林钠存在多晶型,不同晶型稳定性不同。倪维骅等[5]曾对收集到的氨苄西林钠各类样品,进行了晶型、晶态和稳定性加速试验,对各种结晶工艺所制得的样品做了稳定性优劣的判断,发现氨苄西林钠稳定性确实与晶型有关,结晶型产品要好于无定型,其中最好的结晶型产品的储存期长达8年,无定型产品的有效期仅为2~3年。

(4)两工艺经济效益对比。atn工艺的收率比二氯甲烷工艺高出4.3%,每生产1公斤氨苄西林钠的原材料消耗比二氯甲烷工艺低23.2元。

3、结论

综上所述,在氨苄西林钠的生产工艺中,采用溶媒结晶法是一种最为可行的工艺。但是常规的溶媒结晶法并不能完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其工艺过程中的反应剂异辛酸会影响溶液的澄清度稳定性。为此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本文中提出的atn工艺正是这样一种改进后的新溶媒结晶工艺,其所生产出的氨苄西林钠产品质量符合我国相关药物质量要求,并且该生产工艺所得产品的稳定性要比传统的工艺更好,原料的消耗却更少,收率更高,所以其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是一种科学、可行又经济的工业生产工艺,值得在氨苄西林钠的工业生产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冯立峰.氨苄西林钠制备方法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7(06)

无机化工工艺篇8

关键词:竹编工艺竹编工艺产品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8.5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54―02

一竹编工艺产品的概况

1.1竹编工艺的演变

(1)从功能到审美

竹编工艺起源于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据考古资料证明,人们定居生活后,为了解决食物和水储存的问题,就开始利用植物的枝条来编织器皿。

20世纪中期,竹编工艺归类到工艺美术行业,进入艺术范畴,工艺大师们开始求精求细,求真求韵,技艺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有时篾丝的精细让人感觉不出来是竹的材质。日本竹编艺术由于更多地接受西方思想影响,大胆革新,喜用非传统编织法,如糙编法、平行编法等,大胆展现竹子特有的自然特质,使造型洗练、优美。日本现代竹艺大师中臣一其编制的生活用具或纯艺术品形状上的创新,力图表现竹的朴实无华,无论放置物件还是纯粹欣赏,其艺术性与审美性极强。

(2)工艺的革新

工序的革新:由竹子到竹编的产品,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竹丝和篾片需要经过卷节、剖竹、起间、开间、劈篾、用嘴配合劈篾、劈丝、抽篾、刮篾9个步骤。这些在以前都是纯手工完成,费事费力。现在利用机械化可以使部分工序得到简化,如现有的打节机、起篾机和竹编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笔者走访了无锡清宁桥附近的一家编织品作坊,里面的竹编制品基本是一些生活用品,其有些工序是利用机械来完成,但是机械只能完成一部分,还是需要师傅的熟练技艺。此外,竹篾需要通过漂白、碳化、烟熏或化学试剂等方法来改变颜色,以及经过防霉防蛀处理来弥补竹本身的缺点。

手法的革新:竹编大师们的潜心钻研,不断创造新的编织手法,不同于如十字编织法、绞纹编织法、棱形纹编织法、花星编织方法等传统的竹编编织手法,现代编织手法更具有时代感。如台湾竹编常用的乱编法,先在编织本身体做好基础结构,然后再用篾片不规则穿插来丰富基本体。

1.2竹编工艺的价值

(1)经济价值

在古代,竹编工艺制品是某些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品。在竹资源丰富的地区,各式各样的竹编用品大量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中。因材料价格低廉,主要靠艺人的技艺带来一定经济收益,远销海外后,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些竹编大师用其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从其收藏性和鉴赏性体现出其经济价值。

(2)历史价值

竹编工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其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间生活方面,竹编工艺的产生,不但解决了人们生活上的基本需求,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层面。例如灯节活动,艺人用竹篾做骨架,辅以竹编做装饰制作花灯;还有竹马戏,用竹编织的“马头”和“马尾”佩戴在演员身前和身后以供表演。在工艺发展方面,竹编工艺对陶器的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陶器上的“席纹”、“篮纹”等纹样也是由竹编的编织纹样发展而来。在文化交流方面,竹编工艺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佳品,为国家做出贡献。

(3)生态价值

竹编工艺制品,运用竹材料,取自自然,用于自然,回归自然,对环境无负担,它是天然绿色的制品。对环境来说,它在生产、消费和废弃过程中很少产生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相一致,从源头上拒绝污染。

1.3竹编工艺产品的现状

据笔者搜集的材料,目前应用竹编工艺的竹编产品主要是家具类,如沙发、椅子等;灯具类,包括家庭装饰,公共场所装饰等;茶具类,如托盘、杯垫等;收纳类,如首饰盒、水果盘、收纳箱等;装饰类,如花瓶、纯装饰的小挂件等;还有衣物箱包类等。产品的生产形式大多是作坊和小厂家,以批发和零售为主。少量设计师专注于竹编工艺,并成立工作室或注册了品牌,把自己的产品理念和传统竹编工艺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有理念有审美性的产品。(见表1)

二竹编工艺产品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政府和设计师开始关注发扬竹编工艺,并对其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但是由于关注人群较少,时间较短,现有的产品设计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1)产品种类有限,用途狭隘

现有的竹编工艺产品大多是与篮、框、灯、茶具等相关,属于日常生活类产品范畴,种类极其有限、沿袭传统,只运用在特定的产品用途上。其用途没有深入挖掘,使得竹编工艺的发展方向被局限,竹编工艺无法走得更远。

(2)产品缺乏创新,易被忽视

由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消费者逐渐偏爱新型材料。新型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金属,相对于传统材料,有着自身廉价、易大批量生产、耐用等优点,这些新型材料的产品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主要舞台。而竹编工艺产品由于整体缺乏创新,过于保守,无竞争力,逐被边缘化。

(3)产品无定位,无附加价值感

市场上的大多数竹编工艺产品款式雷同、功能单一、无细分,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和生活理念。虽然竹编工艺有竹材和手工艺两大特性,但是现有产品无法体现出这两大特性给竹编工艺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

三从设计角度分析解决之方法

(1)产品精确定位,细化人群

当代社会是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时代,普遍性已无法满足这个时代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现代化的竹编工艺产品。细化人群与产品,扩大竹编工艺产品的使用人群范围,有的放矢。

按年龄划分,消费者可被划分为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年轻人好刺激、丰富多变,所以针对年轻人设计的竹编工艺产品从造型、色彩上可适当考虑变幻。颜色上运用染色等现代技术改变其原色,可根据时尚潮流色来搭配,推出撞色系列、清新系列、文艺系列。造型上适当夸张,突破传统造型,创造视觉冲击。种类上可出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或流行的产品中,如魔方、拼图。根据中年人稳重、细心的特点,在产品色彩上应保持原色,或原色渐变。造型上讲究方、正、圆、挺。种类上可开发竹编钢笔、笔筒等办公用品。老年人怀旧、保守。色彩上可采用碳化处理,使竹蔑颜色呈深棕色,有一种历史沧桑、时代久远之感,再加上稍许做旧处理,别具韵味。造型上偏传统,可与抽象动物或植物形象相结合。

按职业划分,消费者基本可被划分为工薪阶层、白领、高收入人群。工薪阶层因价格问题,一般只需要解决基本需求。所以为这类人群设计的竹编工艺产品在工艺处理和编织手法上应尽量简单,人工操作部分尽量减少,减少装饰,压缩成本。白领人群工作压力较大,对生活有一定追求。竹编工艺产品就应讲求精致典雅或者自然亲切,能适当释放其工作压力。高收入人群讲究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活。可对这类人群进行私人定制服务,为个人专门选择其喜爱的编织纹样、色彩、造型进行竹编工艺产品的设计。

(2)拓展使用领域

上文提出竹编工艺产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类,竹编工艺可嫁接于除日常生活产品的其他产品设计上,大胆创新,以开拓竹编工艺的用途,形成新一代竹编工艺产品。例如,与时尚产品相结合,满足现代年轻人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心理,吸引年轻群体的眼球,也能让年轻人更爱竹编,走进他们的时尚生活。高跟鞋是女生喜爱的时尚单品,高跟鞋鞋跟部分运用竹编,感觉回归田园,时尚感也大增;手机壳是年轻人都喜爱更换的产品,同样可以把竹编样式运用到手机壳中,不但有个性,还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与书籍装帧相结合,可用极细的蔑编织各式图案,亦可用篾丝篾片相交产生镂空效果来做书籍封面,环保且创新。与家电或电子产品相结合,利用竹韧性强、散热佳、耐冲击负荷、环保无毒的特性,在设计外观时考虑竹编工艺,都是极佳的选择。

(3)综合多种材料

竹编工艺采用竹这种自然朴实的材料,它是我国的第二森林资源,我国竹林面积占世界第二位,竹材产量占几乎占全球的50%。它有着生命的灵性、自然的气息,是优质的原始材料。竹与现代材料结合,如冰冷的金属、通透的玻璃、多样的塑料、洁白的陶瓷,一柔一刚、一粗一细、一暖一冷的对比,碰撞出不同材质间的层次美感,更加丰富、多元化,如竹编与玻璃结合的花瓶、竹编与陶瓷结合的茶具。竹编与其他原始材料结合,如常见的木材、布织品、皮革等,原始材料与原始材料的搭配,是自然的融合,更显温情、亲近生活,没有排斥感。竹编除了和这些常见的材料结合外,还可以尝试和纸质、石材结合。竹编和其他材质的结合而形成的竹编工艺产品有着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既扩大了竹材与竹编工艺的利用率,又提升产品的视觉冲击力。

(4)系列化设计

当代很多产品都是以系列化的方式出现,并且日益增多。将竹编工艺的产品进行系列化设计,向多元化发展,可以灵活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的覆盖率,更容易产生自主品牌。

成套系列设计:设计功能具有一致性但规格不同的竹编产品,使其系列化。如竹编灯具类设计,可设计竹编编织方法、色彩、造型基本一致的台灯、吊灯、落地灯到小装饰灯,使其成为一系列竹编灯具。成套系列化的竹编产品统一感强,可增加商机,促进消费者购买欲望。

组合系列设计:设计功能相对独立的不同竹编产品,使之系列化。如竹编家具类设计,可设计形态、色彩、结构统一的竹编餐桌、餐椅、茶几、沙发等,使之成为一系列。

单元系列设计:设计每个单元都有独立功能,但都为同一个目标而服务的竹编产品系列。如竹编茶具类设计,茶具、茶杯、茶盘、茶垫,将竹编工艺均统一运用在上面,色彩、编织技法、纹样等细节均统一,使其成为统一的系列。

无机化工工艺篇9

关键词:原煤特点;合理制定;应用经验;优化工艺;技术指标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processDesignofCapacityexpansionRevampofHuopu

Coalpreparationplant

moFengyi

(HuopuCoalpreparationplant,panjiangRefinedCoalCo.,Ltd.,panxian,Guizhouprovince,553539)

abstract:.introducetheprocessdesignofcapacityexpansionrevampofHuopucoalpreparationbiningwithcoalcharacteristicsandcoaldressing’sexperience,maketherationalprocessofcoalpreparation.optimizationofthesystemwhichmakeitmoreflexibleandreliable,enhancethepertinenceanduniversality.thedesignofnewplantsolvetherowcoaldressing’sproblem,suchashighashcontent、easy-to-slimeandfinetailings’treatment.andrealizethewater’sclosedcycleandthecleanwater’scoaldressing.

Keywords:Coalcharacteristics;Rationalformulation;applicationexperience;optimizationofprocess;technicalindex

1、概况

火铺矿选煤厂是一座设计处理3.0mt/a的矿井型炼焦选煤厂,始建于1968年,1972年正式投产运行,原设计处理能力为0.9mt/a,采用跳汰主再选――煤泥浓缩浮选工艺。随着重介选煤技术的进步和发展,2001年进行了重介工艺技术改造,由原来的跳汰选煤改为无压三产品重介――煤泥直流浮选工艺,生产能力达到了1.8mt/a。为了适应矿井规模扩大和原煤变化,淘汰落后高能耗系统设备,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及设备,2011年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对火铺矿选煤厂进行扩能技术改造,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3.0mt/a。改造工程由盘江煤矿设计研究院火铺设计组提出工艺技术路线及方案,会同唐山国华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初步设计和最终施工设计。2011年4份完成工艺技术方案设计,2011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9月完成施工设计。改造工程于2011年10正式开工建设,到2013年3月底具备单机调试运行条件,2013年7月系统调试完成正式投入生产试运行。

2、工艺制定

2.1原煤特点

盘江矿区煤种丰富,有气、肥、焦、瘦、贫煤和无烟煤,其中火铺井田以肥煤、1/3焦煤和气肥煤为主。目前火铺矿井主要开采煤层为1#、3#、5#、7#、12#及17#煤层,各煤层的性质差异较大,难选煤比例不断增多。原煤主要特点:1)综采机械化应用后各煤层生产煤样灰分升高、含矸量大,原煤+1.8密度级物料>35%,有时高达50%甚至更高。+50mm粒度级以上物料基本全是矸石,含煤量少,灰分高。2)除12#煤层为易选煤外,其余煤层均为难选或其难选煤。3)原煤含泥质性煤泥多,粘结成团,分散性差,不易筛分。3)原煤泥化严重,次生煤泥量大,-0.5mm粒级煤泥含量一般在15%~20%,次生煤泥7%-10%。4)原煤细碎,细粒度物料比例大,尾矿灰分高粒度细,最终尾矿-325网目物料>80%,灰分在50%~65%,尾矿处理困难。

2.2工艺选择

(1)原煤准备

火铺矿选煤厂原准备系统采用动筛跳汰辅助排矸,分级筛孔为30mm,+30mm的筛上物直接进入动筛跳汰预排矸系统。由于原煤分级筛筛孔较小,筛分效率低,动筛入料含泥量大,导致动筛跳运行效果不理想,分选效率低,跑煤严重。在扩能技术改造时根据入洗原煤含矸量大,原煤细碎粘不易筛分的特点,采用滚轴筛分和手选煤排矸结合工艺,取消原有的动筛跳汰排矸工艺。滚轴筛分筛孔由30mm提高到50mm,有效解决粘煤的筛分问题,筛分效率达95%以上。筛分后的筛上物+50mm占到原煤的10-15%,含矸率在96%以上,基本全部是矸石,不必要再进入动筛跳汰。直接以反手选为主和手相结合,将大量的矸石在手环节直接排除,降低入洗原煤灰份。

(2)主选工艺

随着矿井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入洗原煤含矸量大,泥化现象严重,同时市场对商品需求以炼焦精煤产品为主,电煤为辅,故选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比较合理。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采用有压给介无压给料的方式,煤直接进入旋流器分选,避开了渣浆泵高压给料的环节,减少了原煤的二次破碎,使系统进一步简化。火铺矿选煤厂在2001年二期重介技术改造时选用了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当时最大口径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3GDmC1300/920a),经过多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操作经验。本次改造依然选用无压三产品重介质工艺,选用唐山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最大口径旋流器(3GDmC1500/1100a)。该型号旋流器在盘北选煤厂2008年扩能技术改造时首次选用,目前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此外,主选工艺同时还采用煤泥重介配合净化循环介系统,改善浮选物料性质,降低入浮灰分。

无三产品重介选煤工艺系统简单,系统可靠。原煤不分级全部直接入洗,进入旋流器前经过循环水和循环介润湿。旋流器分选出精、中、矸三产品经过弧形筛预先脱介后进入振动脱介筛,筛上物精煤、中煤分别经离心脱水后成为块煤产品,矸石直接转运外排。精煤弧形筛筛下物大部分直接进入合格介质桶,少部分以分流形式进入煤泥重介旋流器后经磁选机回收磁铁矿,尾矿通过弧形筛截粗后进入浮选系统。中煤和矸石弧形筛筛下物全部进入合格介质桶。精煤筛筛下水通过磁选机回收磁铁矿粉后由弧形筛截粗进入浮选系统。中煤筛筛下水经过磁选机回收磁铁矿粉后进一段浓缩机。矸筛筛下水经过磁选机回收磁铁矿粉后弧形筛截粗进入二段浓缩机。

(3)浮选工艺

矿井综采的应用和开采深度的加深,入洗原煤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原生和次生的细粒煤泥在原煤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平均达到了25~30%,甚至更多,造成入洗原煤细碎,泥化严重,灰分偏高。通过考察比较我国浮选技术研究成果,对比机械搅拌式浮选、喷射式浮选和微泡柱式浮选的优缺点,发现浮选柱对细粒煤泥有较好分选效果,适应性较强。因此浮选环节终决定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主要工艺设备。考虑到投资和运行成本,本次改造浮选精矿回收采用卧式沉降离心脱水和快开压滤联合工艺。为了进一步回收磁铁矿粉,减少介质粉消耗,浮选尾矿进入一段浓缩机前加设扫选磁选环节。浮选尾进入浓缩机进一步浓缩,溢流进入二段浓缩机,底流通过磁选机进行扫选后再进入一段浓缩机。

(4)尾矿处理工艺

为了使煤泥在厂内大量回收,增加混煤商品量,减少最终尾矿量,本次改造煤泥处理水采用两段式浓缩。浮选尾矿和中煤尾矿先经过一段无动力高效浓缩机自由沉降,底流采用卧式沉降离心脱水机回收,产品掺入中煤。离心脱水离心液和一段浓缩机溢流进入二段无动力高效浓缩机加药沉降。溢流水反复循环利用,底流进入带式压滤系统处理。

盘江矿区的煤泥尾矿普遍性质是煤泥粒度细,灰分高,粘质性强,不易压滤处理。本次改造依然选用已在盘江使用多年的带式压滤工艺。用带式压滤取代传统的板框压滤,大大提高了煤泥尾矿处理能力,煤泥全部厂内回收,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带式压滤产品直接供给配套的煤泥发电厂(燃料管道输送,湿式喷射给料)。同时考虑到环保及经济效益问题,电厂燃料剩余的湿煤泥要全部干燥,因此加设了煤泥干燥系统,干燥后产品直接掺入中煤形成掺销产品。

2.3工艺系统特点

在确定选煤工艺时充分考虑矿井原煤细、碎、粘及高灰特点,结合盘江无压重介三产品重介选煤多年使用经验、带式压尾矿处理技术推广应用及我国最新选煤研究发展新成果,以适应市场产品需求结构为导向,合理选择各环节选煤工艺,形成了针对强的工艺系统。主要特点如下:

①滚轴筛分及手选反手选结合,原煤处理能力大,系统简单而筛分效率高,适应不同可选性原煤,有效应对细碎粘煤及含矸率高原煤筛分。系统的除杂及预排矸作用同时得到发挥,直接降低了入洗原煤灰分。

②无压三产品重介选煤工艺系统简单,单机处理量大,产品质量稳定,分选效率高。配套辅助的煤泥重介工艺对净化重介质系统和降低浮选入料灰分起到关健的作用。增设扫选磁选工艺,对降低重介质消耗,克服不脱泥入选的缺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柱式浮选工艺对细粒煤泥的分选精度高(精矿富集性好),对难选煤适应性强,产品指标调整范围宽,系统简单操作简便,设备噪音小维护成本低。

④两段浓缩沉降辅助回收煤泥浓缩工艺灵活,实现虚拟脱泥,减少最终尾矿量。选择无动力高效浓缩机占地面积小,维护量小,节能降耗,沉降效率高,实现清水洗煤。

⑤带式压滤尾矿处理工艺,通过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絮团及凝聚剂的凝聚疏松作用,使高灰细粒尾矿实现固液有效分离。该工艺设备能够连续生产,单机处理能力大,系统均匀稳定性好。固液分离充分彻底,为实现洗水闭路循环和清水洗煤创造条件。

3、运行效果

火铺矿选煤厂扩能技术改造工程经过近半年的系统调试后正式投产运行,运行后系统工艺各项指标正常,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经过统计和测定得出的主要工艺技术指标:手选原煤预先排矸率达32%,入洗原灰分降低4.71%。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累计平均原煤处理能力561.5t/h,一段可能偏差ep1(kg.L-1)=0.03-0.04,二段可能偏差ep2(kg.L-1)=0.05-0.06,精煤带矸(+1.8)<0.25%,中煤带矸(+1.8%)<5%,矸石带煤(-1.8)<1.15%。浮选可燃体回收率平均为78.97%,精矿灰分10-12%(可调),浮选尾矿灰分>50%。带式压滤产品水分30-35%,干燥煤泥水分16-18%。介质消耗累计平均2.12kg/t,浮选药耗煤油0.08kg/t(干泥),二号油0.22kg/t(干泥)。尾矿处理絮凝剂(聚丙烯)消耗0.1kg/t,凝聚剂(硫酸铝)消耗0.41kg/t。生产循环水固体物含量0.24g/L。

4、结语

根据入洗原煤的性质特点,充分利用应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选煤先进技术成果,合理制定适合本厂的选煤工艺技术。通过扩能技术改造,优化选煤工艺,使之系统更加合理可靠,适应性和灵活性显著增强,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应对矿井多变难选煤能力增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趋于合理稳定。新工艺应用解决了细粒煤泥浮选及尾矿煤泥水处理难题,杜绝尾矿煤泥外运及污染,实现洗水闭路循环和清水洗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系统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是在选择浮选精矿回收工艺时采用卧式沉降离心脱水和快开压滤联合工艺,沉降处理能力偏小滤液浓度高,容易影响浮选的稳定和效果,快开压滤水分偏高(在27%左右)导致最终精煤产品水分偏高。关于如何降低精煤水分问题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简化工艺和加压过滤将是重点研究应用的方向。

无机化工工艺篇10

关键词:农机;农艺;结合

1如何开展农机农艺结合工作

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需要协调农机农艺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农业高校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建立农机农艺结合协调机制,进行符合大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场农机服务体系,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积极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产出率,加快黑龙江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步伐。

2建立专业化、高效化的管理机构

经过多年的实际工作体验,黑龙江越来越意识到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各自种植结构需求成立农机新技术推广小组,全面负责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解决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着重解决单一部门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无法完成及不相适应的难题。

3建立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成熟高效的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是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关键,围绕农机农艺相结合为中心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制定了多项农业技术标准,形成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体系,并不断完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了适合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的建立为主营农作物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

4建立多部门、多单位的协作攻关机制

建立农机管理部门、农业生产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及农业高校协作攻关机制是推动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方向。农艺的不断进步必然要求新型农机具与之配套,而新型机具的出现又促使农艺的不断完善、巩固和充实,积极参与农机研发、制造、推广等相关科研项目,吸取农艺专家作为项目组成员,提高农机农艺相结合在农机新机具研发中的地位,在研发中要以农艺栽培技术为基础,研发与之相适应的农机技术及机具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建立重点农作物农机实验室,为优化农机装备机结构及提高农机装备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为农机新成果的转化提供有效途径,促进农艺技术不断更新、完善、充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是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培训编制(农机具培训手册)作为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重要培训教材。在培训内容上增添农艺技术,使农机操作者在学习农机技术的同时也学习到农艺技术。

6强化宣传引导

强化宣传引导是开展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的动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需要农业、农机部门及农业生产者接受新的理念,因此,要强化农机农艺相结合优点与缺点的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及举办现场会、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机农艺相融合工作的宣传。

7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7.1加强组织协调

做好农机农艺相结合工作涉及到农业、农机等多个行业的管理、科研、技术推广、生产制造等诸多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由农业生产主管部门牵头,农业农机科技人员参加的协调组织,认真制定本地化农机农艺配套协作技术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引进推广与本地农艺相适合的新式农机具。

7.2加快新型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