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化学实验流程十篇初中化学实验流程十篇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3:33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1

学习是“三位一体”的活动,即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客观知识、同伴和自我进行深入互动。在“热闹”的化学实验课上,学生关注和互动的对象主要是各种新奇的实验装置,学生与客观知识(如化学概念、实验规则、操作步骤等)没有有效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虽然很多,但多为浅层次的人际交往,与化学无关,更遑论与自我反思交互了。

调整教学流程,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把低效甚至无效的“热闹”转化为真正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互动,我从基本操作类化学实验课流程的总体设计入手,参照螺旋式行动研究模式,经历了几轮的设计、实施、反思和改进,最终形成了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的教学流程。下面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案例,说明如何设计教学流程,促进有效的教学互动。这个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学会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因多数学生是第一次进入化学实验室,所以把实验重点确定为遵循操作步骤和规则,养成良好操作习惯,难点是理解操作步骤和规则背后的化学和物理原理。

教学流程1:教师依次讲解和示范所有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之后,学生依次动手。这一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讲解时间长,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后期学生练习实验时存在操作不规范,教师指导不过来等问题,这样就可能出现所谓的“放羊”现象。

教学流程2:分解教学内容,每一教学内容都包含“讲解—示范—练习”两个环节。教师讲解过后学生立即做,能减少操作上的不规范现象,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学生做实验的速度有差异,步调不统一,甚至有学生着急做下一个实验,但又不知道怎么做,于是乱操作,扰乱了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3:在明确目标阶段,教师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基本操作,并明确操作背后的化学原理。

不同教学流程的教学互动分析

在任课教师相同,教学风格基本保持不变,学生基本同质,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教学流程的教学效果迥异。我尝试从互动教学的角度,对三种教学流程中互动的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见下表)

从环节上看,流程2只是将流程1按照“基本操作”进行了切分,从互动类型上看仍然是两种互动在交替进行,因此从效果上看没有明显的改观。这两种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没有到位,学生不明确这节课应该达成什么目标,学生也没有产生必须学会这些操作的心向,只是消极地完成操作任务。

流程3增加了“明确目标”环节,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把学生的认识从“潜伏状态”发展成“活跃状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这是一种自我互动。

流程3中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环节与流程1、2相同,进行了三种类型的互动,但“考核”环节是以小组互评的形式展开,增加了学生群体的互动。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2

德阳、绵阳等交流了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会议总结了各实验区开展课程改革的经验。

1、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积极参与化学新课程改革,通过课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化学教学现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验区的化学教师的角色正从知识的传播者逐步向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习者和研究者转变。学生更喜欢学习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特别有劲,学生的学习正在从被动、机械、个体的学习方式逐步向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转变。学生开始学到了自信、学到了交流、学到了欣赏别人、学到了合作。

4、培训与研究贯穿始终。在教研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和培训,正在逐步形成“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或片区教学研究机制。5、教研工作着力于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不少实验区针对化学课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促进教学,收效明显。

会议分析了实验区开展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

1、新课程要求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与考试单一要求知识技能的矛盾困绕着实验区教师。

2、学科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矛盾。是系统的学科知识重要,还是学生发展重要?是传输系统的化学学科知识,还是从学生发展出发,教给学生核心的化学知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科学情感?化学教师认识和行动上存在偏颇。

3、传授式教学与科学探究教学的效益谁高在不少化学教师中存在疑问。

4、教师教学水平滞后与科学探究教学对教师要求高的矛盾突出。

5、科学探究教学需要资源丰富、实验设备齐全与学校教学资源贫乏、实验设备简陋的矛盾突出。

通过交流,大家认为,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的,不可能等各种条件具备后才进行实验,也不可能没有矛盾和问题。我们只有正视矛盾,分清主次,着力解决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促进化学课程改革,推进化学素质教育。

通过交流,大家认为,教研人员应该是化学课程改革积极的推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学习者。为了促进化学课程改革,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加大各级初中化学课程培训的力度。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要进行评价和考试方式的改革。4、加强化学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5、开展各种研究活动,为教师开展交流、学习和研究搭建平台。

会议对《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说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修订和完善。会议对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化学学业考试命题达成了以下共识:遵循“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发展能力”的命题原则。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继续加强化学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核,命题要涵盖二级主题的内容,但不过分追求知识的覆盖面。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增加主观题的比例。适当提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从科技发展的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增加联系生产实际的试题。此类试题要求达到60%左右。新增科学探究性试题,要求试题情景真实,体现探究的部分环节,体现一定的开放性,着重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设问指向明确,便于学生做答,便于评分客观公正。此类题型要求达到20%。适当淡化化学概念的考核,不过分要求概念描述的准确性。适当淡化化学计算的考核,注重运用概念进行简单计算的考核,不要求繁杂的计算、不要求特殊解法的计算。适当减少试题的数量,为学生答题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3

信息时代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是指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解数学理论,教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他们去通过实验检验数学猜想,借助实验解决数学问题,并不断地探索和成长。在这个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实验的学生都能借助和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和学的效果。

2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是借助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东风,它通过在实验中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全新理念。

1)小学的数学一般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也就问题不大。但当进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时,学生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显得明显不足,学习也就难免出现吃力厌倦的情况。而把信息时代的技术成果如各种多媒体技术等应用于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完成良好的过渡,进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需要,开展数学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以数学实验为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和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增强交流,激发兴趣。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信息化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化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学习情境,在这个环境中,团队合作,教学民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态度和情绪进入一个学习的最佳状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技术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下的实验教学改变了初中学生传统的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主动探索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之前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状况,形成了研究发现知识的新形式。可见,初中数学实验对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义重大,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也至关重要。

3)技术辅助拓展学习空间。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它创造的多样效果,营造的逼真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贴近数学,探究理解数学,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而是自主地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我意识和潜能的开发,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4)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能力。信息技术推进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中,信息时代的大背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使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教学资料,在信息设备上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参与教师事先分配好的小组中,与小组成员以及小组外成员进行数学交流和讨论,交流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信息化时代有效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学习兴趣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图文并茂、声色俱备的教学效果,这种效果激发出来的感召力是刺激学生求知的动力。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也被充分地挖掘和开发,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科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采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使其提高兴趣,积极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初中生创新潜能信息技术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片段以及视频动画等多元化的数据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复杂数学问题,锻炼逻辑思维的好机会,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信息化时代的初中实验就该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初中数学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实验,提升情感,开发学生内在的小宇宙,把创新潜能激发出来。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可以创造丰富的外部刺激,使学生的感官和视野得到全面的满足,促使初中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积极动手操作,获取丰富全面的信息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数学知识的特点是逻辑性较强,晦涩难懂,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巩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灵活应用理论自己解决数学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实验,也推动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如信息时代的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展开初中数学实验,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理论和概念、规律等的形成过程,加强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再比如验证式教学,是指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展开初中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对数学知识进行验证,从而辨别真伪。此外,还有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实验情境中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探究解决问题,或者与合作者沟通交流来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最后,还有一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务实式教学。数学是一门实用的技术,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应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就应该顺应这一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给学生创造解决现实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创设初中实验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但是,并非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所有内容都适宜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应该加以分辨,不应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在信息技术多媒体上,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是学会巧用,把握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促进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校园网系统等,搭建初中数学学习网站,上传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复习和提前预习;同时开展在线交流,真正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玉丽,徐明华.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1):85-87.

[2]叶辉忠.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12.

[3]胡荣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1):18-20.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38-01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理念和模式对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禁锢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化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也为化学课设置了更多的时间。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实践练习,对化学学科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能够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在生活中。

一、初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育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当做初中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要逐渐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的重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加强对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视,能够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得到更加全面地提升。但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因此导致教学方法比较老旧,在教育过程中依旧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根据化学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足,比如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但是很多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够,因此使得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较重,使得学生对很多化学实验现象的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对教学策略进行改变,不能过多的强迫学生,而应该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创新教学。

二、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课程不仅是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他的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根据教材大纲对各种内容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畅。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应该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教学环境中,比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等融合在一起,对化学课程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小组合作化学教学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的时候也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而定,一方面可以确保任务活动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需要多多鼓励他们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能力。

2、加强化学实验教育

当前的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对实验教育的重视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象,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初中化学实验不仅是验证各种化学原理的一个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贯彻实验教学理念,从基础的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过渡。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练习,并且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实验大赛,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初中化学实验应该要设置更多开放性项目,由学生自愿组合成组,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并且进行总结,得到所需要的材料仪器等,再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学科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理解能力。

3、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学会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的学习,比如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多给学生设置一些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各种化学知识的理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加强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改进,尤其是注重学生独立性、合作性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实验教育,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8)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5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理念和模式对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禁锢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化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也为化学课设置了更多的时间。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实践练习,对化学学科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能够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在生活中。

一、初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育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当做初中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要逐渐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的重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加强对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视,能够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得到更加全面地提升。但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因此导致教学方法比较老旧,在教育过程中依旧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根据化学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足,比如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但是很多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够,因此使得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较重,使得学生对很多化学实验现象的了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对教学策略进行改变,不能过多的强迫学生,而应该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创新教学。

二、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课程不仅是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他的学习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根据教材大纲对各种内容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畅。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应该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等加强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教学环境中,比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等融合在一起,对化学课程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小组合作化学教学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的时候也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而定,一方面可以确保任务活动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需要多多鼓励他们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能力。

2、加强化学实验教育

当前的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对实验教育的重视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象,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初中化学实验不仅是验证各种化学原理的一个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贯彻实验教学理念,从基础的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过渡。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对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练习,并且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实验大赛,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初中化学实验应该要设置更多开放性项目,由学生自愿组合成组,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并且进行总结,得到所需要的材料仪器等,再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学科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理解能力。

3、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6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实验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理念及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师在实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减轻学习负担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最为强调的便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在初中,学生都刚刚进入青春期,正是需要理解与关怀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化学教学也需如此。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使一堂化学课知识系统化,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的程度,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化学实验课的利用

在传统的化学课程教授过程中,化学实验课并不受重视,但是,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化学现象的发现都是通过在千百次的实验中获得的,所以,对于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认识。

三、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一节课中可以采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手段来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与高昂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创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方法熟记于心,运用于手,在具体的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学习。

总之,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教给学生化学学习策略的知识与技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化学,从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7

1.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种方式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教育有“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隐性方式是“用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式去组织对科学知识的概念、规律、原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模拟科学探究过程,但教学过程中并不明确地去揭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原理。”显性方式是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隐性方式重在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熏陶,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感性认识不足时,或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占主要地位时使用。显性方式重在解决问题中模仿应用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对感性认识较丰富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时使用。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隐性方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内容只有在经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经过整理的系统知识时,才能培养起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典型的物理科学方法在恰当时机加以显化,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之目的。

2.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原则

2.1与物理知识教学紧密联系的原则;

物理学整体是由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的方法论组成的,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产生的过程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用的实例。例如,通过物理学史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提出某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怎样提出的,这个概念提出后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和物理知识的产生与应用紧密相联,知识与方法是血肉相联的整体。

2.2与初中生年龄特征相适应原则;

初中生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事件进行逻辑推演,但水平仍很低,因此初中阶段的科学方法教育方式主要是潜移默化,并不需要把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

2.3长期性原则;

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能力的外化,提高能力比掌握知识要难。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许多都是隐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段也基本要求是隐性的,我们并不为讲“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而专门讲这些方法,只是在讲相关概念、规律时用这些方法,所以学生只有在长期的熏陶下,才能潜移默化地,自觉不自觉地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例如讲“密度”一节时用到控制变量方法,讲“压强”一节时用到控制变量方法,在讲欧姆定律时还要用到控制变量方法,等等。

3.初中物理所包含的科学方法

物理体系自身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总的说来,这些科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那就是:物理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

在初中阶段物理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等,其中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如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再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4.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方式

4.1在学生亲自体验中培养科学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极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许多过去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还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新教材的这些变化都是要加强学生的自身体验,学生通过体验可以很好的感受知识体系内的科学方法。例如水沸腾实验,学生没有实验前总认为只在100摄氏度时,水才“内部与表面”同时“剧烈”的汽化,亲身做了实验后才发现实际没到100摄氏度时,水“内部与表面”就开始汽化,只是“剧烈”的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自身体验使学生真实的看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感受相对与绝对的区别。

4.2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

新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体现师生平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就是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自我知识构建的动力得到释放,对物理知识学习、理解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他们不再满足物理一些概念和规律的结论,而对为何要引出这些概念,为何这样引出而不那样引出,那样引出会得到什么结论等新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体系中内含的科学方法就会在学生自己的问题中,慢慢构建出科学方法的结构。

4.3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

师生相互交流、生生相互交流,是新课改最提倡的。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可为其它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常常还使交流学生自己又产生完全不同前面的创新思路。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4.4在解题训练中培养科学方法教育;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8

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探究的欲望,激活课堂中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从生活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及活动情境等四个方面讨论了情境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情境;生活;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为宗旨的课程,在初中化学中,以情境为依托,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从被动的听模式中解放出来,在情境中看、听、思、做、悟,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化学知识的构建,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结合初中化学教学来看,要注重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实验、问题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此来丰富化学课堂,提升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直观感知

化学历来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但受应试观念和体制所影响,化学教学中教师更习惯于向学生直接讲授教学中的知识,以“照本宣科”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听、记、背等方式去学习,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兴趣不高.其实,在化学教学中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以生活现象、生活素材来引入新的化学知识,不仅可让学生直观感知,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1].以“空气”为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学生对空气也不陌生,教学中以空袋装空气而引导学生活动并观察所收集的空气,初步了解其物理性质,借助问题“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而启发学生思考,由此而过渡到对空气组成成分探究中.又如“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中,以生活中的醋、小苏打的常见的酸碱生活用品导入,由之前学习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而启发学生思考其它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而引入实验,由此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过渡到新的探究环节.

二、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操作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但以往的化学教学中不太注重实验,甚至会出现让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提倡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实验情境,目的是要让学生亲历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而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及性质[2].创设实验情境,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以实验而引出问题,以问题而启发思考,让学生在猜想基础上实验,在实验中交流,通过实验而获得结论.如“水的组成”的教学中,通过电解水实验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水的组成,初步了解氢能源,感知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完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镁带燃烧等实验,通过实验而分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创设实验情境,一是实验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能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二是实验中要多引导学生参与操作并以问题作为启发;三是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做相应的分析.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问题是化学课中教师用于启发学生的最佳手段,问题提得好,不仅可促进学生思考,还可让学生在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而把学生置于问题场景中,让学生能主动去思考和交流[3].如“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中以生活中腌制皮蛋案例导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是因腌制中生成了碱,那么,生活中吃皮蛋时是怎么做的?(蘸一点点醋)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蕴含了什么化学知识?如此一问,可谓“一问激起千般思”,学生的开始议论纷纷,再引入实验,效果就更好.在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提出后要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指导,并结合学生交流情况给予点拨.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学生交流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追问“你能否写出其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组织学生交流并写出方程式.再追问“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为什么会有一层薄膜?可能是怎么来的?”由此启发学生思考并写出Co2+Ca(oH)2=CaCo3↓+H2o,讨论与水反应并精讲二氧化碳的鉴定方法.

四、创设活动情境,启发学生应用探究

活动指代的范围较广,如讨论活动、实验活动等,这里更多指向是实践活动.以往化学教学更重知识传授,而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则更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化学课中创设活动情境,以实践活动而引导学生去应用化学知识,让学生从“学”向“用”过渡,在“用”中巩固,在“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首先,在课堂中要多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进行活动.如“燃烧和灭火”中对“燃烧”的概念学习后,以纸点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在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灭火的原理.又如“水的净化”中直接让学生把浑浊的水净化,以操作来巩固水的净化方法.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活动.如,“生活中常见的盐”学习后对生活中常见的盐展开调查、分类,在活动中巩固盐的特点.又如,“溶质的浓度”学习后引导学生调制不同浓度的盐水,在调制过程中巩固溶解度、溶质等概念.在初中化学课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式较多,每种方法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来创设情境,这样才利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其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吴莉莉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娜.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2]姜建文.试论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伦理视角[J].化学教学,2011(5).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42-02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性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物理思想、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但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重理论讲解、轻实验教学,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导致相当多的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演示实验就应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

第一,演示实验教学可让学生直观看见或感受到物理现象。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调动了视觉、听觉并动脑思考,这就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从观察中提出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物理知识,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先有了感性认识,进而在理解物理具体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这些理论知识时可更好地接受,促进理解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根据教学目的,应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规范、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边讲授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而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实验示范操作的同时,可初步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认真、科学、严密的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进行实验操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要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设计好演示程序,并做好课堂演示准备。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检查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并亲自操作一次或多次,注意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第二,在演示教学中要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三,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进程,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同时,在观察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分组实验来得出结论,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演示实验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通常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坐在下面观看,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又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演示实验教学要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的同时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出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其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如:在“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给学生分发实验器材:干电池、电流表、原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先观察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再观察原线圈的电流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产生电流所引起的磁场方向与磁铁运动方向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化演示实验教学。因为受安全性、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实验的客观因素的影响等,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使得一些实验效果难以起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过程直观的演示给学生,其丰富的图像、图表和动画音效,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更好的理解并记忆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的演示实验,应特别注重在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实验过程方面的演示(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还应注重在可见度低、不易观察且只能水平演示观察等方面的实验(如用铁屑的排列显示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

第四,讲解的语言要科学严谨。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严谨科学的语言描述、介绍实验情景和实验过程,并以规范的动作演示实验,切忌采用含糊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以免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造成不良影响。

第五,演示实验要灵活善变。演示实验要能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因此在教学中不要用演示模型来代替演示实验。除了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可以用模型来进行讲解外,对于可用演示实验进行讲解的,如光的反射定律,教师可在实践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改进仪器,独自设计实验方案,以期让学生能在演示实验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反射定律,从而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六,实验后要反思总结。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在实验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以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活化实验,并通过反思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从而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质量。一般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后,应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原理、反思实验方法、反思实验现象、反思实验规律、反思实验异同点、反思实验注意事项等。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实验技能,逐渐培养其观察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实验研究的能力、规范操作的技能,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建忠.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实效[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1(10)

初中化学实验流程篇10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科学这门课程能够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有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好科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在科学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1、课堂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随着教育部不断的改革,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在科学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上课前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不顾学生是不是能够理解,机械式的传授知识,学生也只是机械的接受,不能够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全部的理解。教师这种只是传授课本上知识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能够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2、缺乏对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视

初中科学课程涉及到物理、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时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许多初中课堂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科学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科学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和结果给学生读一遍,并没有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初中学校缺少对科学实验设备的投资,因为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就是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教学,但也因为没有实验设备只能根据书本教学。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一般教师会比较精通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但是初中科学这门课程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现在学校的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还不够熟悉,也就不能够很好的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一些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性,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高[2]。

二、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上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动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我们生活中主要有哪些动物?这些动物的特点你们知道吗?先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在回答教师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见到的动物,例如老虎、大象、狮子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将课本上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也可以模仿动物的走路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动物的生活特点,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2、加强对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视

要不断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不断加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要增加对初中科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领导要加大对科学实验设备的投资,给科学教师提供完善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一节时,教师先不要急着把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而是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教师给学生准备好电阻、电压表、电流表以及电源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讲台上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讲解,并且指导每个小组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连接电路,有的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最后小组同学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总结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3、加强对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初中学校要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让科学教师全面掌握科学教材上所涉及的不同科目的相关知识,不断完善对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宇宙》这章时要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动画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更能深刻的了解所学到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这以节时,教师可以结合环境保护来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说环境保护是现在非常热点的一个话题,空气中含有So2,它的变化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教师通过介绍历史上因为So2所产生的烟雾和哮喘事件,来讲So2变成酸雨的过程,增加学生对这种有毒气体的认识,这样也提高学生对学习物质变化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4]。

结束语:

初中科学这门课程对初中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初中科学教师要及时的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科学实验的重视,以及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科学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吴昊19840110男浙江义乌汉族中二本科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裘海峰.基于学生认知起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浙教版科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学片段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11,09(09):58-59

[2]孟兴,胡碧刚.借“教学设计”追求“有效教学”――在科学教学中追求“有效教学”的一些理解与实践[J].教师.2013,09(1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