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十篇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十篇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00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1

1.1方法:我们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积极综合性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具体为:

①基础措施:

积极改善缺氧状态,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原因较多,临床急诊时须根据其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定。感染性疾病所致者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严重上气道阻塞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解除呼吸道阻塞,挽救患儿生命。

②异物阻塞的救治:

使用牙垫或开口器开启口腔,并清除口腔内异物;以压舌板或食指刺激咽部,同时以Heimlich手法使患儿上腹部腹压急速增加排除一些气道内异物,不能取出的异物,应尽快在喉镜或支气管镜的窥视下摘除异物。

③药物治疗:

喉支气管炎、喉水肿可使用肾上腺素减轻黏膜水肿,多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入,每次1~2mg,多次用药。气管插管后水肿等所致的上气道阻塞、病毒性喉支气管炎使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消除水肿,减轻局部炎症。

④手术治疗:

对于喉水肿、喉痉挛等,应考虑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异物、支气管痉挛患儿插管前应用人工气囊面罩辅助呼吸,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发生窒息患儿迅速将异物取出后而行紧急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后均于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行常规气管切开术。

⑤手术护理:

做好术前宣教及手术准备,术前与患儿家长积极沟通,快速讲解病情治疗重要性,安慰家长,将术中用物准备齐全,对病情并不是特紧急患儿,指导练习用口呼吸和正确的擤鼻方法,全麻手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6小时,支气管异物患儿了解异物的性质。

⑥心理护理:

儿童期是儿童身体、智能的生长、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应利用一切间隙时间对患儿进行心理引导,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进行各项检查及操作时,先做好解释工作,当患儿配合治疗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1.2疗效评定:

2周后对26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统计,并对呼吸困难改善程度、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

2结果

26例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者7例进行保守治疗,19例进行相关手术治疗,1例患儿因病情持续发展致呼吸衰竭死亡,另25例患儿2周后经综合急救护理,呼吸困难得到改善,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等指标正常,临床有效救治率达96.15%。

3讨论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一些危重病情的患儿属临床急诊范畴,临床可因发病原因不同而呈现不同表现,如咽后壁脓肿起病急骤,伴呼吸困难、咽痛,喘鸣音,喉及气管内异物可窒息,异物进入气管内可引起刺激性咳嗽,进而发生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与肺感染等,咽、喉白喉引起通气道狭窄,出现喉痛,吞咽困难,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与喘鸣音,急性喉炎则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有数据表明约80%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在小儿由于临床表现也易出现咳嗽、咽痛,喘鸣等呼吸道疾病表现,因此对于轻型患者也应高度重视以免漏误诊。治疗前的诊断至关重要,X射线检查明确诊断有异物后应立即进行内窥镜检查及时摘取异物,方可排除气道阻塞,急性喉痉挛好发于有活动性佝偻病的婴儿,若不及时插管建立呼吸通道,患儿可因窒息死亡。急性喉水肿多由于食物、药物变态反应引起,常无先兆症状,骤然起病,表现声嘶、咳嗽、喉鸣,喉镜检查可见喉黏膜苍白和水肿,有浆液渗出。

临床综合性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儿呼吸道解剖及组织方面有自身特点,喉腔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下层较松弛,当炎症或外来因素刺激时发生充血、肿胀和渗出,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因此准确的观察和判断病情,采取及时快速急救和综合护理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除镇静给氧外应作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若发生咽后壁脓肿应切开引流。对急性喉炎除给予足量抗生素外应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少渗出水肿。气管支气管异物应在喉镜支气管镜检查下取出异物。急救时需注意变化,宜取半坐卧位,以减少对气管壁的刺激,手术时应针对不同患儿制定相应的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2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呼吸道急救;临床分析

多创伤病人一般会有这大量出血、感染严重,脏器衰竭的现象,这是患者会造成意识模糊,同时逐渐不能进行自主的呼吸,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就要使用多呼吸道的急救方法,保证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而这项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增加吸氧能够解决的,有时需要采用多种呼吸道急救手段。

1多发性创伤的致病原因

多发性创伤主要的原因在于意外事故,多发性事故中因为交通事故以及建筑施工中,患者因为意外事故的导致身体多数损伤,而受伤之后人体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身体上生理的变化,人体在在受到强大的外力的情况下面血管会破裂,大量的血液进入组织中,血液无法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同时在几分钟之后会造成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危害。

2多创伤患者的死亡高峰

多创伤的呼吸道急救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出现多创伤病人有着三个死亡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发生在受伤的时刻,如果受伤的时候脑部、高位的脊髓、小脑、肺部。心脏出现较大的伤害就会引发患者在受伤后几秒钟或者几分钟立即死亡。第二次死亡的高峰在伤者受伤的6到8小时范围内,这也是抢救的一个关键事件,在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手段都会在之前使用,但是患者的生命能够存留,就要依靠病人自身的体制,以及急救人员的合理护理。第三死亡高峰在受伤的数日或者更长时间,这段时间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是出现多重及感染以及产生的多种并发症。同时很多脏器可能出现衰竭。最终导致患者因为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而死。

呼吸道的急救措施主要是帮助患者渡过第二道死亡高峰时期。因为在受伤的几个小时后患者会出现血胸,呼吸系统堵塞等现象,所以要依靠手段让患者的呼吸畅通,同时做出排血处理降低胸腔压力,提高治疗水平。

3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要点

3.1对于胸创伤护理的呼吸堵塞排除

当多发性创伤病人受伤位置在胸部的时候,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就会造成休克,因为人体的胸部毛细血管多,所以想要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要迅速促使血液进行循环,要快速建立两天条静脉血液的通道,让血液在胸部减少淤积,防止血液在胸部凝结。在血液循环建立完成后要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异物,或者大量的积血,要将积血排除后,新型辅助呼吸处理。当患者出现血气胸时,患者会出现吐血沫的现象,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腔的引流,降低胸部的压力,在于连枷胸患者要采用对患者胸壁进行加固的方式,通过压力控制胸部的扩张,减少不正常的呼吸现象。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喉部气管插管,以及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

3.2及时清理分泌物

在患者胸部受伤或者脑部受伤的情况下,病人的行为不能自理,身体会自动的排泄一些废物,比如混着可能会流鼻涕、形成大量的痰液。同时胸部的一些血块堆积。这些杂物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同时患者也可能出现舌头的后张,堵塞呼吸的管道,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这样的现象,经常检查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当患者出现类似窒息的现象时立即做好医疗措施,清理鼻涕、血块、等残留物,对于没有意识的患者,也是可以采用人工气管的方式,通过强制的通气,能够很好的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减低患者的胸压。但是人工气管方式容易引发肺部的感染,但是两害取其轻,跟患者的生命相比,肺部感染是可以被接受的。

3.3及时恢复血容量

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进入医院后,用16~18G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防止患者由于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静脉收缩,从而导致穿刺的困难。在静脉通道的选择上,腹腔以下部位的创伤可选择颈部和上肢静脉通路,而腹腔以上部位的创伤可选择下肢静脉通路,这样可有效避免补充的液体进入损伤区内,提高输液速度和准确有效的使用急救药物,加大有效循环容量。对合并血胸或血气胸病人,应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便确定是否需要剖胸手术处理。做好转运途中的监护及处理在护送病人住院或急诊手术途中,需配备急救物品,确保途中氧气供给和注射用药,掌握搬运技巧,防止由于搬运不当继发伤害,做好转运监测,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共同处理,同时做好抢救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4呼吸道急救的“539”治疗方法

医院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就是成功救治患者的有效保障。在伤后几小时内,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其将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效果,这一时期也被国外学者称为黄金时间。“5、3、3、9”急救模式,能让临床急救的各个操作环节准确、迅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迅速解除有生命危险的临床症状,确保病人呼吸稳定,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多发性创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急救过程中应通过5方面估病人的总体伤情,采用“3、9”急救措施,准确、快速、简单地评估、处理伤情,给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评估伤情后,按照“3、9”护理方案,即3个方面(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充分给氧)、9项内容(头后仰、开口、托下颌;手法掏异物、机器吸引、放置口咽导管;面罩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朝后仰,把嘴分开,托住下颌,拉出舌头,将头转向一侧,以解除窒息。清理气道。用手掏出伤者鼻腔、口腔中的泥土、呕吐物、牙齿、凝血块等异物,若手法操作清理不彻底,还需使用机器将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分泌物、血液吸出,然后放置口咽导管。充分给予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吸氧,确保呼吸道通常,胸压维持在一定的浓度。若伤者发生了呼吸衰竭,则要尽快切开气管,放置气管导管。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要注意气管插管导管末端与三通导管正确相连,导管要同时连接呼吸机和氧气,在滴注药物或吸痰时均无需停机。

5总结

在多创伤患者的急救工作上保证患者的呼吸系统恢复是保证患者生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在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中要在临床上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核心,采用正确的急救以及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正常呼吸。同时要注意呼吸道杂物的清理,要有专人的观察和陪护,在出现意外时及时采取急救手段,挽救患者生命,维护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亚利.多发性创伤急救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

[2]陈永玲.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3).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3

关键词:气管异物;患儿;急救与护理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气管异物患儿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7/12岁-6岁,平均年龄1.5岁。异物存留时间:最短2h,最长12m,大多数1-3d。一月内再发异物者1例。异物种类多为:瓜子、花生、黄豆等。单侧气管异物9例,以右侧为主。总气管异物19例,农村25例,城市3例。

       1.2手术方式: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

       2急救解除呼吸道梗阻,争分夺秒的抢救生命。

       2.1院前急救: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千万别惊慌,首先应清除鼻腔和口腔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然后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2.1.1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

       2.1.2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2.1.3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2.2急救

       2.2.1快速备好吸氧,吸痰装置,气管切开包,心电监护及急救药品。必要时备好光源及支气管镜,直接喉镜。

       2.2.2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神志变化并给予氧气吸入。

       2.2.3指导其家属避免患儿哭闹,以免加重缺氧,促进窒息的发生。

       2.2.4如果呼吸困难或突然发生窒息时,立即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进行抢救。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术。

       2.2.5了解异物的种类、大小、形状和嵌顿部位。询问最后进餐时间,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

       3术前护理

  3.1指导其家长保持镇静。哄好孩子避免哭闹,并减少活动,以免因异物移动引起窒息。

       3.2指导其父母让患儿暂禁饮食6h,以免术中呕吐,发生误吸。

       3.3根据患儿病情,协助其父母完成术前准备(查血常规、pt、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3.4术前30分钟给予阿托品肌肉注射,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预防术中喉痉?G的发生。

  

[1] [2]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呼吸变化,给予吸氧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应用激素,防止喉水肿。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其父母禁饮食h后进食温流质饮食,-天后进温软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食。

       .观察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应用。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促进炎症吸收。

       .指导其父母加强安全看护,防坠床、跌倒。

       .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加重呼吸道感染。

       出院指导

       .指导父母在幼儿进食时避免哭闹、嬉笑、惊吓或打骂孩子。防止异物吸入气管。

       .加强看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把塑料笔帽、小块玩具等小物件放入口和鼻中玩耍,以免误吸入气管,支气管。

       .向家属宣传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及发生原因。岁以内儿童食物应尽可能捣碎,勿食带壳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类、桂圆等。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4

通讯作者:方仁

【关键词】气管异物;偏瘫;急救

中风偏瘫患者大脑及气管机能均有所衰退,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反射迟钝、咀嚼肌无力、吞咽肌群不协调,在进硬质食物时多不易嚼碎,如进食速度太快、过猛,进食过程中精力分散、说话或咳嗽等均易使食物卡在喉部或滑入气管,引发喉或气管阻塞,甚至导致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应积极抢救。本市120曾对一例中风偏瘫发生气管异物的患者进行救治,现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女,58岁,有中风病史,因偏瘫卧床3年余。10min前进食月饼时突发咳嗽、气急,继之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随之张口呼吸、大汗淋漓,家属立即拨打120求救,3min后120到达现场,考虑到可能因进食时呛咳至未咽下的月饼梗塞咽喉引起喉头或气管阻塞,其时患者面色发绀、神志恍惚、张口呼吸,Spo【sub】2【/sub】45%,心率120次/min。立即给予海姆立克(Heimlich)手法进行急救,但效果不佳。患者呼吸困难加重,面色、口唇、皮肤呈紫灰色,Spo【sub】2【/sub】25%,心率150次/min。立即用碘伏消毒后以16号注射针头2根行环甲膜穿刺术,在行环甲膜穿刺后,患者面色由青紫逐渐恢复正常,Spo【sub】2【/sub】由20%逐渐升至90%以上,心率由150次/min降至心率100次/min左右。同时联系医院耳鼻科做好急诊器械取物的准备。10min后送达医院时,患者基本能正常呼吸,神志渐清楚。后经医院专科医师在局麻后行镜下取物,取出五毛硬币大小的块状月饼团,伤口经进一步处理后留院观察2d无异常出院。

2讨论

2.1Heimlich氏手法优缺点(1)优点:Heimlich氏急救法被广泛运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它能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当食物或异物嵌顿于声门或呛入气管,造成患者严重呼吸因难甚至窒息,患者突然呛咳、呼吸急促、发绀明显,严重者可导致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紧急情况下采用海氏手法趋除异物,即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这股带有方向性的强大气流作用于气管,可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入异物等向上挤压,可与患者自身的咳嗽反射协同作用而使异物排出,从而使患者成功获救。(2)缺点:Heimlich手法合并症多,如用力不当易致肋骨骨折,甚至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一般不随便采用此法。如果患者呼吸道部分梗阻,气体交换良好,就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借助自身的咳嗽反射主动将异物清除;如患者因已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时,应立刻使用此手法进行抢救。

2.2本例患者Heimlich氏手法清除异物失败的原因长期卧床者呼吸功能状态: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是其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脑血管疾病致偏瘫患者长期卧床,不同程度地存在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呼吸肌无力,咳嗽反射差等,本身极易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等危险。因而在应用海氏手法急救时不能借助其自身的咳嗽力量协同肺部产生的气流齐力将异物排出,甚至在操作过程中有再次产生误吸的可能,因而容易失败。

2.3紧急情况下行环甲膜穿刺术优势当Heimlich氏手法效果不良,患者缺氧严重,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开放气道建立有效的呼吸功能,提升Spo【sub】2【/sub】,为后续的机械清除异物赢得时机,因而能极大地提高因气道阻塞造成的通气障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3.1环甲膜穿刺部位及深度进针点一般在弹性圆锥的前部,即为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两侧界为环甲肌内侧缘。环甲膜穿刺最小深度为(7.0±0.5)mm,穿刺最大深度为(28.6±2.5)mm,不宜过浅或过深,以防并发症的发生【sup】[1]【/sup】。

2.3.2穿刺用物的选择(1)成人经皮进行环甲膜穿刺急救时,可选择专用的环甲膜穿刺针,亦可用1~3枚直径为3mm左右的穿刺针,如20ml注射器针头,情况紧急手头又无注射器及大针头时,为迅速缓解患者的缺氧状况,亦可就近取物,如用刀片切开小口再以茶盘壶嘴、中空的管状物等代替使用,但要作好固定,术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抗炎处理,以免并发症发生。(2)使用专用环甲膜穿刺针优点是: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效果显著,备用状态携带方便,使用状态操作简易,非医护人员也能操作,医护人员更能随身携带【sup】[2]【/sup】。

2.3.3环甲膜穿刺术效果评价本例患者行环甲膜穿刺措施后,缺氧状况迅速缓解,患者Spo【sub】2【/sub】由25%逐渐提升到90%以上,向医院转诊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本稳,送达医院时患者神志渐清楚,院内器械取异物完成顺利。此类患者气管异物的发生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早清除。当清除效果不明显,紧急情况下首要问题应迅速缓解患者缺氧状况,为患者器械取物争取时机。环甲膜穿刺术在紧急情况下是解决气道阻塞所致的严重缺氧状态,使患者获得进一步救治机会的重要手段与核心环节。

参考文献

[1]王辉.环甲膜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33.

[2]姜勇智.经皮环甲膜穿刺套管针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87-1888.

(收稿日期:2011-04-13)

医学论文表与图的写作要求

一、制表的基本要求:

1.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

2.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

3.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

二、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

1.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

2.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没有杂乱的背景。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5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急诊抢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3-02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1]。为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我院给予多方面综合治疗抢救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5-58岁,平均(46.8±1.2)岁;经呼吸道中毒者1例,经消化道中毒者17例;接诊时中毒时间30min-8h,平均(1.5±0.5)h;6例患者的呼吸频率小于6次/min,12例患者已停止呼吸;8例轻度中毒者表现为头晕、胸闷、视线模糊,6例中度中毒者表现为肌肉颤动、意识不清、呼吸困难,4例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意识不清、呼吸微弱,甚至心跳停止。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6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安阳市儿科急诊,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在院前小儿急救中的重要意义,以便将医疗急救水平提高,提升抢救患儿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30例患儿在院前急救中都采取气管插管,是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没有采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30例观察组患儿当中,没有实行气管插管的有1例,主要是因为1例是重度颅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厉害,不宜使用气管插管。成功插管的有29例,而且一次性成功插管的有24例,成功率达到80%,并且插管时间都是控制在1min之内。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高达96.7%,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仅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能将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在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

关键词院前急救;气管插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8(c)-0086-03

[作者简介]王淑珍(1978.10-)女,河南安阳人,在职研究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院前急救。

抢救重症患儿的措施之一就是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儿的抢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气管插管,就是在将气管导管通过嘴巴、鼻孔、咽喉插到气管中,这样能够保障呼吸道的顺畅,对于呼吸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蔡铁良[1]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心跳和呼吸虽然微弱但是仍存在患儿实行气管插管,抢救成功率非常高,如果等到患儿没了呼吸或者心跳才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因此为了将抢救成功率提高,提倡在院前急救中实行气管插管。现在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患儿院前急救中实行气管插管技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1月该院收集的60例观察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包括了18例男孩,12例女孩,最小年龄有1小时,最大年龄达到4岁,其中4岁以下1岁以上的有4例,1岁以下1个月以上的有6例,1月内的有20例;其中有5例休克,2例颅脑损伤,3例迟发维生素K1缺乏颅内出血的患儿,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例新生儿窒息,2例重度中毒的。观察组包括了17例男孩,13例女孩,最小年龄有1h,最大年龄达到4岁,其中4岁以下1岁以上的有5例,1岁以下1个月以上的有5例,1月内的有20例;其中有4例休克,3例颅脑损伤,3例迟发维生素K1缺乏颅内出血的患儿,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2例新生儿窒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一般急救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如果是重度颅脑损伤或者脑出血的现象,可以采取的抢救措施是保护脑细胞、将血压控制、降低颅内压等。如果有休克或者合并出血的患儿,不仅要包扎止血还要将血容量补充[6]。病情有些稳定的时候,要马上送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是急性重度中毒的现象,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采取的抢救措施是给患儿注射抗胆碱药和胆碱酯酶复能剂,情况严重者还要使用到血管活性药物,同时还要赶快将患儿送到急诊科,实行血液灌流或者洗胃[7]。假如是海洛因中毒的情况,需要给中毒者注射纳洛酮。

如果是电击或者淹溺的情况,可以采取的抢救措施是在气管插管之前实行引流,使用的体位是头低俯卧位行体位,要立刻将鼻子和嘴巴里面的分泌物、杂物、水、脏物等清理干净。为了排出气道里的液体,使气道顺畅,要不断的拍打患儿的背部。对于电击者,首先是将电流切断,运用绝缘体隔离电源和患儿[9]。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管插管,具体方法如下。

抢救前先让患儿平躺,为了避免出现窒息、返流、误吸、呕吐等现象,要压迫患儿的环状软骨。将气道开放使用的方法可以是托颌法,也可以是仰头抬颌法,然后将义齿拿出来,接着将各种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异物清理干净,特殊情况下还要麻醉气管粘膜表层。将患儿的双唇打开,在患儿口腔中放入喉镜镜片,镜片由舌背向舌根滑动,将喉镜往上提就能看见楔形软骨、小角状软骨等。镜片接着滑动,直到镜片达到会厌和舌根相交的地方,然后往上及往前提起喉镜,使声门裸露出来,然后在声门中插入气管插管,只需1~2cm。用手将胸部按压而且右边的脸颊要与导管的外口贴近。根据气流的有无知道气管里面是否有导管,接着将牙垫放进去,再将喉镜取出来,将导管固定之后,并给导管气囊充气,与简易呼吸机连接以达到辅助呼吸的目的。如果第一次的插管失败了,要先利用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之后才能继续实施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成功主要表现为通气的气囊同时抬起两边的胸廓,而且没有上腹部膨胀的情况,另外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在升高,通气之后渐渐缓解了发钳,此外听诊双肺呼吸音恢复正常[4]。

1.3评价指标

参照白杨[11]儿科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的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急救的痊愈比率、好转情况以及急救成功率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急救的临床效果。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

2结果

在30例观察组患儿当中,没有实行气管插管的有1例,主要是因为1例是重度颅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厉害,不宜使用气管插管。成功插管的有29例,而且一次性成功插管的有24例,成功率达到80%,并且插管时间都是控制在1min之内。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高达96.7%,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仅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主要是针对急性创伤和其他危急重病,所以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现场抢救加上运送医院途中的急救[10]。只有院前急救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对于危急重病患儿的抢救有很重要的意义。

讨论插管技术在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原因,这可能与插管能显著盖上通气效果,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有关。白杨[11]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危急重病患儿的急救,保持呼吸顺畅是最重要的内容,在其研究中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在Vap、腹泻发生率及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上分别低于采用面罩吸氧机械通气。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及时采用插管技术,为患儿手术提供了治疗时间。张晓雪,郑华[12]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呼吸不顺或者心跳骤停患儿实施气管插管的过程可以知道,这些患儿能够最大程度的放松全部肌肉,达到了气管插管的肌肉松弛的要求。另外,心脏性猝死患儿的口腔没有很多的分泌物,不会对气管插管的视野造成影响,所以没有必要实行专门的吸痰。连接呼吸气囊通气是在气管插管成功之后。在这次抢救中,心肺复苏患儿的恢复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患儿旁边的人群没有人上前抢救,一味的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因而错过了最好的抢救时间。另外,主要是患儿得不到早期的专业急救[13]。最后一个原因是一些患儿患有其他严重疾病。金可国等报道了456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插管的效果,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插管后,治愈率为64.28%,严重中毒的患者实施插管后100%安全转送至急诊科。相关比率均显著高于未实施插管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采用插管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达96.7%,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仅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处在昏迷状态的脑出血患儿,均有程度不一的呼吸不顺畅、呕吐、舌后坠、中枢性功能出现问题、误吸等情况,所以必须将患儿的嘴巴、鼻子以及咽喉里面的杂物如分泌物或呕吐物清楚干净,才能实行气管插管。肖华鑫[14]等研究资料表明对于颈部又粗又短的肥胖患儿,往往不容易将喉镜往上提,无法将声门充分暴露出来,这时候为了能够看清楚声门,需要对喉结部位进行手工按压,当然为了确定声门是具体位置,可以结合楔形软骨或者小角状软骨来判断。插入声门之前的导管前端一定要翘起来,为了使导管前端充分翘起来,可以先按压导管的中间部分,然后借助上切牙支点就可以了。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方法,先将导管弄成L的形状,利用前端导管将会厌挑起来,然后进行插管盲探。实行气管插管后,患儿没有出现呼吸突然停止的情况,包括在运送过程、住院期间、检查时候。在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儿中,有1例因为重度颅脑损伤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严重,不宜使用气管插管之外,其他的都实行了气管插管,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些患儿的咽喉位置有口腔软组织碎片、血凝块、脱落的牙齿等,这时候需要使用镊子或者钳子将这些全部拿出来后才能实行气管插管。医生的操作技术一定要纯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异物落入气管中,结果引起窒息。

在该次研究中,在30例观察组患儿当中,没有实行气管插管的有1例,主要是因为1例是重度颅脑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了下颌骨错位特别厉害,不宜使用气管插管。成功插管的有29例,而且一次性成功插管的有24例,成功率达到80%,并且插管时间都是控制在1min之内。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远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能将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在院前急救中对患儿使用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蔡铁良.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5(1):123-124.

[2]袁延青,石改霞.院前急救2928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2,2(4):123-124.

[3]梁学斌,覃汉华.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施行气管插管对预后的影响[J].内科,2012,2(6):428-429.

[4]邵效,邓活,陈巍宇,等.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0,4(8):564-565.

[5]谈珊柏,刘存明,王灿琴,等.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对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3(12):254-255.

[6]王均招,朱建军,马晓莲,等.早期气管插管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5(5):454-455.

[7]潘华明,赖济环,梁色明,等.在基层医院普及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3):125-126.

[8]花海明.普及院前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的体会[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5(11):428-429.

[9]林金表.两种气管插管方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对比[J].吉林医学,2011,3(9):658-659.

[10]钟敏华,谢志斌,彭清臻.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5(3):324-325.

[11]白杨,邱晓明.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拔管时间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45-246.

[12]张晓雪,郑华.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6(12):528-529.

[13]王红军,候亚利,聂亚勇.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若干问题的讨论(附56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11,5(4):248-259.

[14]肖华鑫,肖平.插管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附68例报告)[J].九江医学,2012,4(1):253-254.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7

关键词:院前急救;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脑血管性疾病,主要因脑动脉破裂、狭窄阻碍脑血液循环而诱发,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特征。通常脑卒中发作后的最佳抢救时间在6h之内,要求相关护理人员掌握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方法[1]。为了进一步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我院对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研究与观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1.2±1.1)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11例和19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2.1±1.5)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9例和21例。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或Ct检查后确诊为脑卒中首发,符合相关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存在帕金森综合症、恶性肿瘤、造血异常或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急救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脑卒中急救护理方案。在接到呼救电话之后立即调动救护车赶至现场并迅速判断、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搭建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对症处理后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3]。

1.2.2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包括:①出诊时:在接到紧急呼救信号后于5min之内出车,并在赶赴现场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家属的电话联系全面掌握患者的具体发病时间、有无病史、肢体和意识状况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其家属采用垫高头部、冰敷、冷敷、清除口腔异物和保持患者静卧等家庭急救措施,告知其不可搬动患者。②赶至现场后:立即对患者神志、瞳孔变化情况、各项生命体征做出观察与监测,根据GCS评估结果初步确定抢救措施和转运方法,对于GCS评分低于8分的昏迷患者需当场进行呼吸道异物清除、开放气道吸痰与吸氧、冰敷降温等,待其体征平稳后再转送至医院;针对GCS评分不小于8分的患者则需立刻转送回院进行治疗[4]。③转运中:针对意识清醒、昏迷患者分别采取头部适当抬高后静卧和去枕取平卧位;保持患者头部方向和车辆行进方向相反以避免急刹车时引起血流再灌注;安排专人对患者头部做好实时固定及保护以防头部震荡;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心率和呼吸;同时告知急诊科以便其提前做好准备。④做好急诊接收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抢救方案和物品,联系mRi室或Ct室并会诊精神内外科医师,确保抢救的有效性及连续性。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当p

2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自呼救至采取治疗平均用时分别为(31.1±10.5)min和(47.9±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突发性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呈现出升高趋势,且在治疗后存活的患者中约65%为永久性残疾[5]。作为一种脑血循环障碍所诱发的疾病,脑卒中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同呼救到治疗间的时间间隔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使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前便对患者病情有大概的了解,给赶赴现场后的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提供了合理依据;同时具有时间性、顺序性的护理模式的实施也促进了护理程序的规范化。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呼救到治疗间的用时为(31.1±10.5)min,患者死亡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并且致残率(33.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p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自呼救至入院的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马骏.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106-108.

[2]薛兰芳.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33:62-63.

[3]敬杰,李晓飞.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1:209-210.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8

 

关键词:眼科;心肺复苏;护理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诊断: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008年9月20日入院查血糖升高转血液内分泌科稳定血糖治疗,待血糖稳定后转回我科,27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当天下午患者如厕解大便在厕所门口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陪护大声呼救后笔者和值班医生立即紧急展开抢救工作。我科这位患者经过23min的有效抢救恢复了自主心跳,监测到了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患者当时还处于深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固定约8mm;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中,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当时患者病情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所以急转急诊科iCU病房进一步救治。

   2抢救配合与护理

   2.1患者的评估判断瞬间评估判断,迅速准确的判断是急救复苏成功的关键。新的复苏指南提出:除了检查颈动脉搏动,患者有无循环消失是判断心脏骤停与否的特征,即有无正常呼吸、咳嗽或吞咽等自主活动,并强调在10s内完成评估和开始复苏[2]。评估现场立即将患者平卧,清理呼吸道异物并解除舌后坠将头向后仰,立即迅速、及时、有效的行胸外心脏按压并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

   2.2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急救室和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及仪器应常备不懈,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根据病人的年龄准备气管导管、喉镜、心内针、吸氧管、牙垫、吸痰管,同时准备好简易呼吸器、除颤监护仪、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急救药品等。

   2.3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异物;松衣解扣,解除舌后坠;打开气道是解除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技术。行人工通气,简易呼吸囊连接氧气充分给氧辅助呼吸。麻醉科医生到后立即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

   2.4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有效的心脏按压能促进病人的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使氧气运送到全身各脏器。心脏按压是心脏复苏最简单的方法。操作者必须严格掌握按压技术,首先让患者平卧于硬板或地面上,选择胸骨下1/3处作为按压部位,双手交叉重叠,有节律地在胸外间接按压左右心室,推动血液注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以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3]。如有电击除颤指征者,应配合好医生给以电击除颤。

   2.5选择给药途径确保尽早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气管内给药、心内注射[4]。静脉给药: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利于抢救用药。应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开放静脉通道,其操作简便、快速、并发症少,已作为心脏复苏的首要措施。气管内给药:经气管内给药吸收迅速,对已行气管插管而未开通静脉通道的患者争取到了抢救时机。

   2.6脑复苏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伤的基本病理就是脑缺氧和脑水肿,防止脑水肿是脑复苏的关键。复苏时使用人工降温、脱水疗法、高压氧治疗等保护脑细胞。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然后头部戴冰帽,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3℃~35℃;脱水疗法使用脱水剂降低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2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一般在15~30min内滴完;使用2~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治疗,有利于脑细胞供氧,促进脑细胞恢复。

   2.7心电和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心动及复苏时、复苏后的各种心动失常和心率变化,以便及时正确给予处理,提高复苏成功率。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瞳孔、面色的变化,准确记录尿量,做好抢救记录。

 3护理体会

   3.1早发现,早抢救无论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如何,复苏最关键的是争取时间,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5min内进行抢救。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分秒必争;心脏呼吸骤停由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各项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地执行。在平时工作中就应加强医护之间的配合;急救技术达到人人过关,抢救完毕后及时总结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2药品和器材的准备急救室和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及仪器应专人管理,专人检查和补充,定期维修和保养,保持良好的应急状态;要求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并迅速、有效、准确无误的使用各种药物。

   3.3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为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时首先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心脏按压如果没有良好的通气也会导致失败。实施气管插管连接呼吸囊辅助呼吸,在短时间内供氧效果可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

   3.4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成人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为心脏按压部位(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为成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频率以100次/min,应使胸骨下陷3~5cm。两人协同进行复苏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两人按压时每2min换人1次,以避免劳累。尽量不能间断,特别是对健全或基本健全的心脏突然停搏者,多为原发性心脏骤停,不可轻易放弃抢救[5]。

   3.5准确有效的建立给药途径快速的建立静脉双通道,开放静脉通道是复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就是静脉注射,使静脉通道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分秒必争,一次到位,保证输入液体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首选静脉给药,早期静脉穿刺不成功及时选用气管内给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机,气管内给药在心肺复苏中其有独特的优越性。药物经肺泡毛细血管迅速吸收回心,近于中心静脉给药[6]。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9

【关键词】急诊内科;脑出血;急救措施;护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3±5.1)岁,病程1个月~14年,均值病程6.5±0.7年;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1.2±5.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7.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内容有对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对意识昏迷情况进行判断,保证呼吸道顺畅,开放静脉通道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

1.2.1呼吸系统急救措施

因脑出血患者非常容易伴随呼吸道阻塞,因而导致窒息、危及到其生命安全,所以一定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在有危急状况的情形下,为避免发生误吸,应确保患者头朝向一侧,并注意对其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彻底;牙关紧闭的患者可借助开口器的使用,借助鼻导管吸氧,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缓解脑部水肿问题。

1.2.2消化道急救措施

治疗时应注意不要使用会对患者胃粘膜造成较大刺激的药物,采用抑酸药物来对其胃粘膜进行保护;除了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之外,还应注意对其大便颜色进行观察,防止发生消化道出血。一旦观测到患者有血压急骤下降、意识模糊、大便呈咖啡色及口唇苍白等问题,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1.2.3颅内压的急救措施

脑疝形成是直接致死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各项急救措施的采取中,都要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全面、持续性的监测。通过采取颈部动脉冰敷的措施来帮助患者降低其头部温度,严格按照医嘱予以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避免颅内高压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脑疝;在患者有剧烈头痛状况发生,陷入极度烦躁、频繁呕吐等症状表现时,应意识到是否是脑疝形成的前兆,及时报告给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呼吸道异物的急救方法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重度窒息患儿36例,随机分为两组,新法复苏组18例采用气管插管抢救;旧法复苏组18例用传统复苏法抢救(未行气管插管)。按照出生后1分钟或5分钟apgar评分:≤7分为新生儿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抢救方法:旧法复苏组用可拉明、洛贝林等小三联呼吸兴奋药。新法复苏组:胎儿取出后经一般呼吸道处理未见效,随即施行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早产儿用70号镜片,足月儿用90号镜片。导管选用:体重<1000g用内径2~2.5mm导管,体重1000~2599g用内径3mm导管,体重>2600~4000g用3.5mm导管。插入深度:早产儿8~9cm,足月儿10~12cm,插入导管蝶形胶布固定后先立即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正压通气,加压吸氧,压力≤30cmH2o,呼吸频率以30次/分为宜。抢救成功标准:抢救后apgar评分达7分以上,7天内无死亡为成功。

结果

新法复苏组抢救成功17例(94.4%),失败1例(5.6%)。旧法复苏抢救成功13例(72.2%),失败5例(27.8%)。新法复苏5分钟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旧法复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复苏抢救成功者时间比较,见表1。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2]。新生儿窒息在我国围产期保健中占有特殊位置,是新生儿在产科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3]。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范围很广,有以下几方面:①母体因素:如急性失血、贫血、妊高症、慢性高血压、心肺肾疾患、糖尿病、高龄初产妇等。②胎儿因素:如早产、过期产、胎位异常、多胎等。③脐带及胎盘因素:如脐带绕颈、脱胎垂、打结、扭转、胎盘功能不良、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④分娩因素:如急产、滞产、头盆不称、产力异常、计划性剖宫产等。有以上某种因素存在时均应考虑窒息的可能性,应对其加强临床观察及处理。

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抢救首先是要清除呼吸道的积存物,有时患儿吸入物较深难以吸净,气管插管后先吸除气管内分泌物后再加压吸氧,能迅速有效地使呼吸道通畅,这是用一般的羊水吸管吸所难以做到的,气管内吸引可使病情减轻,所需氧疗时间缩短,降低病死率,通畅呼吸后随时给氧可尽快改善新生儿脑缺氧以及由窒息引发的代谢紊乱,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快速建立自主呼吸,减少呼吸兴奋药的使用,在静脉通道未建立时通过气管导管可直接注入抢救药物。

新旧复苏法对比最显著的不同是前者先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在没有处理好第一口呼吸或通畅呼吸前不急于用药,而旧法复苏在未吸净呼吸道黏液前或不能完全吸净吸入较深的黏液前使用可拉明、洛贝林、小三联之类的呼吸兴奋药,可能促使羊水、粪便等异物吸入,增加了新生儿死亡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志.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