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外阅读的优点十篇课外阅读的优点十篇

课外阅读的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07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内容优选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32-02

作者简介:范辉(1975―),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如皋市骨干教师,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课与课文阅读课的不同之处很多,其中最明显的方面是教学材料的不同:前者材料范围大,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这带来一个问题:教学内容的确定困难增大。本文拟结合2013年3月“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师读书会活动”的数节课外阅读课教学实例探讨确定课外阅读课教学内容的策略,并求教于方家。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两种阅读课应当不同

先看看确定课文阅读课教学内容的策略。按照朱华贤先生的研究,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有三:一是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二是文本最显著的构思与语言个性;三是《课程标准》对该年段的基本要求。这三个是主要依据,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客观条件与特定的背景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努力避免以下三个误区:一是将教材内容误为教学内容;二是把难点当作教学重点;三是把知识点直接作为教学的关键;四是把单元特点等同于文本个性。

而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内容确定策略似乎未见专门的研究成果。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课外阅读应当属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所列的“其他图书”的阅读。对这类阅读,2011版《课标》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对于课外阅读评价,《课标》这样论述:“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课标》虽然重视课外阅读,但是对于如何做却没有指明。当课外阅读真正被重视起来,从课外走到课内――各种课型的“课外阅读课”在语文课堂中演绎开来,这类课该教什么的问题就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其他图书”范围之大真正是“无涯”。面对“无涯”的课外阅读材料,确定教学内容的策略一定和“有限”的课本材料不一样:课本材料有专门的标准,而这只有“范畴”:“阅读量和阅读面、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面对浩瀚无涯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内容该如何确定?只有一个词和一条道:优选。

二、优选策略:价值教育的落脚点

石中英教授认为,“价值教育”(valueeducation)不是有关如何增加物品或社会服务“有用性”的教育,而是有关人们如何行为才是“正当的”“对的”“好的”或“高尚的”教育,是有关人们行为正当性原则的教育,因而也是有关培养正直的、真正的、有良好品格的人的教育。[1]从价值教育的视角看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必须采取“优选策略”。“优选”,其实就是“选优”,应当包含以下要义:

一是内容要向善向美。要培养“正直的、真正的、有良好品格的人”,就必须给受培养者以“正直的、真正的、有良好品格”的示范,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是内容涉及的人物要有儿童性。课外阅读课的对象和参与者是儿童,他们对同龄人没有“代沟”,即使远在国外,远在古代。儿童性符合儿童心理。教学内容中的那些具备儿童性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被他们“悦纳”后才会产生“正能量”和“久效性”。

三是内容中的情节要有趣味性。儿童喜欢跳跃的思维、夸张的言行、多变的风格、激烈的冲突,这些构成了情节的趣味性:语言活泼、想象离奇、经历新鲜、重情轻理。

四是内容要保持“课外阅读”的特征。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课外阅读”相比于“课文阅读”的不同点是:轻松、自由、随意,真所谓“快快乐乐由心飞,深深浅浅任脚踩”,所以,课外阅读课如果被赋予课文阅读的任务将不受学生欢迎。

五是内容要保持均衡性。首先是“性别均衡”,意思有三层:一是内容的创作者性别意识要均衡,失衡则可能致使内容里头出现“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现象;二是内容要照顾到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的“性别均衡”,选择内容要兼顾男女,尽可能不偏不倚。其次是时代、地域、人种方面的均衡,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黑白黄棕都要兼顾。在一节课中也许无法做到全部均衡,但是,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这种均衡不许欠账。三是内容涉及的学科、思维方式、表达样式方面要做到均衡,因为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阅读,还有用文字表达的其他学科的其他思维方式,这一均衡的要求在2011版《课标》中已经有了体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三、策略评论:这次做得怎么样

让我们基于优选策略来看看这一次的十七节课外阅读课。

首先,看总体,已经做得很好,虽然“内容要保持均衡性”这第三点做得较差,但是,这仅仅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语文课外阅读课,所以,总体看,这次已经做得很好。

其次,看特例,可圈可点。

例1:《淘气包埃米尔》教学中的优选策略简析:

这节课的优选策略做得最好。理由有二:

一是“谈话导入,走进主人公”部分,教者反复组织学生朗读主人公“埃米尔”和他的村庄以及“语言”的名字、典型的语言,方式有“范读、练读、个读、齐读、点读、连读、赛读”,要求读出“外国味”,这样做,看似与教学主旨无关,但是细细揣摩,发现真是“匠心独运”: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与主人公相关的内容,名字和地名是这一课中用得最多的,所以要反复练习,便于课堂进程不受阻。

二是“图文结合,结识主人公”部分,教者重点推介了“喝汤时把头伸进汤罐里”和“勇救长工”的故事。这当中自然有教者精心的安排。笔者的理解是:“喝汤时把头伸进汤罐里”富有童趣,夸张而又冒险,这建立在读书的这些孩子有相似的经历――把碗罩在脸上吃饭,这是父母不允许的,但是孩子愿意偷偷尝试“冒险”,现在埃米尔用汤罐来成全“自己”的“梦想”,多么有魅力!

本文从“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师读书会活动”的数节课外阅读课教学中挖掘出“教学内容的优选策略”,是一大收获。课外阅读课与课文阅读课的不同之处很多,但都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课外阅读教学反观课文阅读课的教学,同样需要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而“优选策略”大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2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推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40-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下的阅读教学已初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收获,有了质的变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增强,阅读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水平也蒸蒸日上。但在这大好的阅读形势背后,偏远农村的课外阅读却形势堪忧。

目前农村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课外阅读量明显不够。这表现在阅读数量少,阅读质量低。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人拥有的图书量极少。人均图书连五本都不到。如果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学生拿出来的几乎都是作文选。而且个别学生连作文选也没有。如果问:你看过哪些课外书?孩子们再三思忖后,回答的几乎都是《白雪公主》、《小红帽》。学校图书室的书内容比较陈旧、数量偏少,而且大部分是些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类的书几乎没有。

2.农村的课外阅读静悄悄。在多次家访中,家长问我最多的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一谈到让孩子多读些课外书,家长却一脸严肃:书本上的还学不好,再读课外书?那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钱!那买课外书的钱还不如买点练习题呢!学会书上的知识,考出好成绩,走出咱这土窝窝,那才是我们的希望。可我明明看到他们要么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剧,要么任由孩子乐此不疲地看着没完没了的动画片。课外阅读在农村的冷遇是谁之错?是谁之过?是谁之失?

3.农村课外阅读冷暖自知。时下,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确给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内涵、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好的渠道呀!但是,农村的课外阅读却在繁华似锦的阅读中遇此尴尬。痛而无泪,在贫瘠的精神夹缝中奄奄一息!

4.对于农村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少农村教师也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深知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紧密联系,深知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精髓,可我们向学生真正推荐过哪些优秀的作品?我们自己又真正阅读过哪些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在推动课外阅读方面做过什么努力?有过什么积极的尝试呢?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优秀诗文60篇,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所以,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积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承担的“教书育人”职责让自己无从埋怨,无有退路,所以利用课内阅读作为契机,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有效性、时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宜的拓展阅读,延伸阅读的广度、深度、梯度。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深深感受阅读带给心灵的滋养是多么丰润。

其次,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延伸,不是不分良莠的滥读、粗读。

作为教师一要本着课标的要求有选择地推荐适合学生心理、生理、审美的儿童读物;二要遵循阅读的教育性、趣味性、激励性、益智性、引导性的原则,做到开卷有益;三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向学生多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勃兰总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就曾说“文学史是一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灵魂的灵魂历史”。所以,要珍视阅读的文学性,遵循文学的规律去进行阅读指导。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推荐的有经典图画书——菲比·吉尔曼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孙幼军的童话《小猪唏哩呼噜》;而对二年级学生则推荐任溶溶著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迪米特尔·茵可夫写的被誉为“描写童心童趣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作”的《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而对三年级的学生则可推荐把复杂的科学知识用极简单的方式表现的乔安娜·柯尔著的《神奇校车》和梅子涵所著的蕴藏幽默的《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对于四年级学生,可以推荐写出了很多阅读方法,习作方法和为人做事的方法的由贝芙莉·克莱瑞著的《亲爱的汉修先生》和既是历史学家也是教育家的林汉达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对五年级的学生则去推荐我国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老象恩仇记》和比《鲁宾逊漂流记》更适合孩子阅读的由斯·奥台尔著的《蓝色的海豚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如寓意深刻,曾经感动了一代代孩子的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e.B怀特所著的《夏洛的网》和曹文轩著的《草房子》。这样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孩子的生理,心理进行的有目的、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推荐阅读不仅使孩子们有了榜样的力量,而且阅读不再盲目,更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鲁迅在给颜黎民信中写到的“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读书境界,博览群书,而后自觉。

最后,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3

关键词:课外报刊优势指导阅读提高能力

当前,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阅读量较少,学生的认知范围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展,应用能力亦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认知范围的扩大、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其中,课外报刊内容丰富、可读性高,且成本较低,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一、优势明显

首先,作为传统纸质传媒,课外报刊不仅信息量较大,而且内容新颖,包含生活、政治、经济、体育、娱乐热点事件等诸多方面,对学习压力较大、信息渠道相对封闭的学生而言,无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即使随意翻阅,往往可能被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其次,相比于其他课外书籍等纸媒,报刊有着较快的时效性,较短的出版周期保障其信息的及时性和时代感,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不仅可以扩大认知范围,而且了解到社会热点新闻和事件,这是其他纸媒所不具备的。再次,课外报刊内容的编写较为新颖,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新词汇,这对学生阅读量和词汇量的增加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从各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阅读效果。此外,课外报刊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均较强,文体多样而丰富,无论学生的基础高与低,学生均可以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实现全层次的覆盖。最后,课外报刊作为纸媒,常为了满足读者口味而进行版式、内容、色彩的变换,这无疑可以使得学生的阅读欲望得以满足,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二、促进和加强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措施和建议

(一)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对课外报刊的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阅读效果才可以得到保证,否则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报刊的阅读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以宣传栏的形式展示教师选择后的课外报刊,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在校园网上更新,内容应当有趣、新颖,并且适应学生阅读,从而吸引学生的关注。其次,应当利用课堂和班会的时间,结合自身进行课外报刊的情况,向学生讲解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益处,使得学生能够知晓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益处,增强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报刊,阅读一些内容丰富、知识性较强的课外报刊,克服学生自我阅读时不可避免产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再者,应当向学生提供理想的阅读条件,必须订阅相应的课外报刊以供学生阅读,并且开辟舒适、安静的阅读室,有条件者应当在校园网上定期更新优秀的课外报刊文章,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理想的阅读条件。最后,应当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组织阅读小组,彼此推荐优秀报刊、交流作品心得,教师应当经常和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发现学生自我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引导其有效、科学地进行阅读,保障阅读的效果。

(二)树立成功案例。数年前,笔者就开始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教学实践,有着较为丰富的收获。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笔者经常向学生讲述往届毕业生中的典型案例,以此鼓励其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往届毕业生进行报刊阅读的代表现身说法,向学生说明报刊阅读对课堂教学成绩和课堂教学使用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坚持课外报刊的阅读,并且及时和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从而有效带动学生阅读活动的进行。

(三)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刊物。如今,市面上课外报刊数量众多,读者有着很大的选择余地,而且随着教育条件的日益提高,学校每年都会订阅大量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图书和报刊,这绝对不意味着所有课外报刊都适合学生的阅读。首先,学生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不可能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只能集中在若干时间段中,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班级、寝室或者阅读小组的单位进行订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可以减轻订阅费用。其次,应当根据学生的经济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指导学生订阅报刊,避免无意义的订阅导致的浪费。最后,可以向学生发放报刊订阅目录,依照学生个人的真实兴趣进行订阅。

(四)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方法和技巧对阅读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否则即使进行大量阅读,也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是决定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这一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教师首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督促学生坚持,并且给予阅读技巧上的指导和教学。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养成阅读的习惯,笔者就要引导和培养阅读的习惯;有的学生阅读的方法有问题,我们就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避免学生阅读上的混乱状态。其次,应当指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凝练文章主旨的能力。最后,应当指导学生以笔记的形式摘抄优秀的词语、句子,定期进行回顾和讨论,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阅读量较少的弊端,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订阅和阅读课外报刊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扩展学生知识面,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课外报刊信息量较大,内容新颖,有着较快的时效性,较短的出版周期,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而且对学生阅读量和词汇量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课堂学有裨益。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的指导,培养阅读的兴趣,树立成功案例,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刊物,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报刊的优势、特点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J].教师教育研究,2004(06).

[2]余保华.校本教研中课外报刊阅读的指导[J].教育探索,2004(08).

[3]肖川,胡乐乐.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读刊物的几点做法[J].教育研究,2007(01).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外阅读空间阅读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联动课内课外共同发力,教师应当强化课外阅读空间的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容量及提高阅读质量,为语文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一、让优秀读物进入学生的生活

开卷并非全部有益,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盗版书籍横行的背景下,一些不健康不主流的书籍在市面上流通,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那么一旦进入学生的视野,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笔者在要求学生课外多阅读优秀的书籍、自觉抵制不健康书籍时,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荐优秀作品。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的书籍,从孔孟之道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冰心的作品到莫言的小说等,不论国度、时期、作者,只要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标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作品,就积极向学生推荐,并圈定280条中外优秀作品名录供学生参考,尽可能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是抵制低俗刊物。路边摊经常可见一些印制粗糙、内容不健康的书籍,笔者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任何学生都不得购买这样的低俗书籍,更不得在学生之中传阅。这作为一条纪律交代下去,共同抵制这些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不利于文学素养提高的书籍。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首先是动员学生购买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出来相互借阅,实现家庭藏书和个人购书资源共享。其次是鼓励学生向学校借阅书籍,办理大型图书馆的借书证,拓宽读书的渠道。

二、鼓励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

坚持读书还要学会高效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读书收获,这是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强调和指导的。笔者重点从三个方面强化学生课外读书技巧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读书收获。

一是掌握不同读书方式。一部作品拿到手,首先要确定采取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是粗略浏览知道大意即可还是细细品味、逐字逐句揣摩,是要通篇阅读理解还是择其精华选择性地跨越阅读等。初中生自主支配阅读的时间有限,坚持科学阅读,既要达到良好的阅读的效果,又要节约阅读时间。

二是坚持勤动笔记笔记。读书活动一定要和动笔结合起来,一个人记忆力再好,阅读之后过一段时间都会忘记,阅读收获就会随风而去。坚持做读书笔记能够将阅读成果固定下来,内化为自己的收获。无论是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词汇、语段,还是一些情感浓厚的描写,都可以积累下来,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底蕴,将读书的收获放大。

三是学会借鉴表现手法。多读书、会读书的一个重要益处,是可以从别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技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写作技巧相对匮乏,更需要从别人的作品中提炼经验,例如对人物刻画的手法技巧、场景生动描写的方式方法及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都可以认真研究、消化借鉴,对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及作文创作水平都有较大的帮助。

三、课外活动课程之中统筹兼顾

在课外活动之中开展阅读,教师要善于将阅读活动融入渗透到各种课外活动中,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阅读品鉴活动。笔者专门申请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二、四活动课时间安排30分钟,作为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品鉴的时间。品鉴课上,笔者精心选择一些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学生提高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借鉴能力。

二是开展技巧交流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会积累和总结一些经验体会,虽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但是对学生提高阅读成效相当有用,属于乡土型阅读技巧。笔者高度重视这样的内容,发掘并利用这些资源,定期在课外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交流阅读技巧,并相互借鉴吸收,提高阅读技巧与效率。

三是开展小报编辑活动。阅读之后的收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托课外读书活动编辑语文小报,将优美的语段、阅读的方法等内容作为编辑的重点,在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氛围。

四、营造竞争氛围激发读书兴趣

初中生课后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针对初中生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营造竞争性的氛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一是组织读后感的征文活动。每个月都组织一次读后感征文活动,针对性地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书目,自主撰写读后感并在班级开展评比活动。读后感征文虽然是以写作比赛的形式出现,但是前提是建立在阅读感悟基础之上的,要写出好的读后感,必须深入阅读和理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是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活动。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坚持做读书笔记,从词汇语段到文章结构提炼,都是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看一看哪位同学做得好,又可以相互学习,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具有明显的帮助。

三是组织自主创作投稿活动。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将阅读收获运用到创作活动之中,积极投稿验证自己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积极性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开辟一条全新的通道,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邓春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微[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

[2]王兴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语文学刊,2006(02).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4]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教育导刊,2010(09).

[5]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5

一、以推荐阅读书目为契机,帮建科学的课外阅读课业体系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护生,一、二年级以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为主,课余时间充裕,压力不大。语文的讲授也贯穿这两年。同时护生进校年龄大都在十六岁左右,且绝大部分都是女生,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在阅读取向上,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向护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契机,帮助护生建立科学的课外阅读课业体系。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外自读10部以上文学名著,总量不少于200万字。”这就为我们建立课外阅读体系指明了方向: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影视作品、网络文学等可以构成课外阅读的材料体系。

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二年级护生,在开展课外阅读上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第一学年先安排护生系统阅读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的书目,传统文化:《诗经》、《论语》、《史记》、《弟子规》、《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作品中的一些篇目;经典名著:四大名著、《骆驼祥子》、《许三观卖血记》、《家》、《春》、《秋》、《儒林外史》、《窦娥冤》、《雷雨》、《围城》、《呐喊》、《彷徨》、《边城》、《金锁记》、《救世情结与白日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个人的村庄》等;影视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拯救大兵瑞恩》、《三个》、《人鬼情未了》、《失真的画》、《社交网络》、《当幸福来敲门》、《杜拉拉升职记》等。通过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加深和拓展护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增长见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启迪智慧。

第二学年安排护生阅读外国文学和网络文学。外国文学的阅读可让学生领略别样的风格。推荐的篇目有:《简・爱》、《红与黑》、《复活》、《老人与海》、《圣经故事》、《海底两万里》、《羊脂球》、《鲁滨孙漂流记》、《茶花女》、《巴黎圣母院》等。近年来,随着电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已逐渐蔚成大观,网络阅读也日益普遍。但大多数护生的网络阅读视野是娱乐趣事、花边绯闻以及一些艺术含量低的“快餐式”网络作品,向护生推荐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以把她们引向文学殿堂。同时可要求护生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尝试参与写读后感、随想随评式的“跟帖”,通过“发表评论”等方式“看帖”、“灌水”,学会由一个欣赏者变成评论者、参与者、鉴赏者,进而引发更大的阅读兴趣。推荐的篇目有《明朝那些事儿》、《历史竟然可以这样读》等。

进入三年级后,护生不再有专门的语文课,抽象思维能力也日趋成熟,因此她们的课外文学阅读欣赏主要通过文学活动形式加以引导。

当然,在选择推荐什么书籍的问题上,教师应充分考虑护生的阅读需要及阅读兴趣。所推荐的书籍要适合护生的阅读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讲求思想性、艺术性,又要有趣味性、系统性和可读性。

二、以开展文学活动为载体,确保课外阅读课业的完成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能激发护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课外阅读活动引向深入,课外阅读课业就会流于形式。笔者在所任课的班级进行了以下尝试: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让护生口述自己最熟悉及最喜欢的文章;交流读书笔记,让护生畅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每月选一次“读书先进个人”,组织护生评出讲述和读书笔记的优胜者,护生在推荐优胜者时均须写下简明扼要的理由。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形式,如故事会磨炼口才和胆量;朗诵会有助于护生感受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提高审美水平;戏剧表演则使护生学习怎样与人合作;编抄报激发护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文学知识竞赛既拓展视野又增强竞争意识;影视欣赏能丰富护生对作品的感悟。当护生获得成功体验后,会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护生完成课外阅读课业的同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点拨指导。如:定期开设文学讲座,有计划地指导护生阅读。给护生提供交流平台,既能在交流中引导护生的课外阅读方向,并使其在感受进步中获得信心,又能进行必要的监督。

三、借助课外阅读体验卡,构建护生课外阅读课业评价机制

护生课外阅读课业的检查,主要是书面检查。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语文课外阅读体验卡的设计与填写,是目前较为有效和全面的检测护生课外阅读课业评价方法之一。课外阅读体验卡包括以下内容:护生自主制定的课外阅读课业和课业实施情况对照表;阶段性课外阅读日志、随感等;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精彩语句段落摘抄本;阶段性课外阅读习作作品及师生评价等。每两周一次交流、打分,由组长定期做好记录,课业成绩与平时成绩挂钩。课外阅读体验卡既方便查阅护生课外阅读课业的完成情况,以及阅读量的积累情况,留下护生课外阅读检查的凭证;又可以此来激励护生爱看书,看好书,养成阅读中保持思考的习惯。

在课业评价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护生阅读习惯较差的特点,遵循宽容性、激励性和引导性评价的原则。把激励、指导护生课外阅读与阅读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中激励、引导,把评价作为激发护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更不能因为评价而损伤了护生阅读的积极性。

课外阅读课业,大大激发护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使护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另外,更主要的是陶冶了护生情操,对培养护生职业素质大有裨益。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业设计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027)

参考文献:

[1]薛矿军.职高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04).

[2]唐细流.高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技资讯,2012,(18).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4-01

一、优化阅读教学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优化阅读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差异和学习要求。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优化阅读教学的前提

在进行教学或训练时,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不要读出声音,要默读。

2.不要动嘴或用手指(铅笔)指着所读的每行文字,而用手来带动眼睛向前移,手指在词下移动,眼睛跟着往下看。

3.不要左右摇头,默读时只需移动眼球。

4.扩大视距,逐句、逐段的读,不要逐字读。

5.根据上下文或常识猜测词义,不得已时才查词典。

6.关注who、what、when、where、how、why等信息点,既抓大意又抓细节。

7.偶尔先去研读阅读理解思考题(即采用逆向思维式)会有助于读得更快、更好。

行之有效的方法会使阅读事半功倍。在阅读中要根据所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采用相应的方法,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常用的英语阅读方法有:快读、慢读、精读、泛读、查读、略读、细读、评价性阅读;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并使用整体阅读法在自己的阅读之中。

三、阅读课文整体化、交际化教学是优化阅读教学的主体

阅读课文具有双重功能使学生既通过课文学习英语语法、词汇、句型,又学习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说来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导”就是为了感知教材,“读”是为了理解教材,“练”是为了巩固和运用知识。

四、大量而有效的泛读是优化阅读教学的课内扩展

语言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认为人们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主要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输入越多,掌握语言越好。而语言知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仅起“监察”作用。因此,语言学习的研究者特别重视增加量,认为每天坚持10~30分钟的泛读,让学生读那些能吸引他们的材料,对于掌握语言极为有益。从教学实践看,泛读,特别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大量而有效地泛读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7

【关键词】微信平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41-02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调查发现,学生网上阅读的比例不断增大,阅读低俗小说的比例不断增加,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害,暴力化、庸俗化、成人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业繁重,作业量比较大,根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一旦有了点时间,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比如看低俗小说、打游戏、听音乐等。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逐渐下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余时间几乎都被作业、考试、特长班、补课班占据,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不是正式的学习。

目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在家阅读的人通常占总数的86.63%,其中约有10.43%的人在新华书店或公共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只有大约2.67%的学生在学校外面读书,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学生阅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并不乐观,家庭阅读环境不理想,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收藏了一百本书以上占40.11%,十本以上的仅占到了46.79%,在国内还有4.55%的学生只有几本书。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二、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的优势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逐渐向教育渗透,学生使用微信的人数越来越多,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利用微信及微信平台开展中学生课外阅读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就是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并将阅读材料放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通过微信,不受学习时间、地点限制,开展自主阅读,家长参与指导、评价孩子的阅读。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阅读时空的灵活性。学生的阅读不再受时间与地点的束缚。无线网络的发展促使学习空间得以延伸,学生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利用任何无线网络设备进行连接,自主阅读;学生还可以实时在线交流,也能突破时间阻隔进行非实时对话,交流阅读心得。二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阅读材料碎片化。在当前快餐文化的趋势之下,基于微信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够较为便捷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的材料趋于小规模化或颗粒化,教师精心为学生准备一个片段,或者将一本书分为若干小片段,学生利用几分钟就能读完一个片段,就像把阅读文本设计成微型章回体一样。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阅读材料可视化,利用视频、图片和语音模拟阅读材料的逼真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阅读资源的丰富性,指阅读人群的丰富、阅读方式的丰富和阅读内容的丰富,学生通过阅读,利用留言功能,记下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在线和其他人进行交流。

三、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

利用微信开展课外阅读,需要在w校层面开展,一个教师或者一个教研组组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难度大,学校将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规划为校本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动员信息技术教师、图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班主任参与实施。

(一)搭建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

微信公众号平台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有企业性质的公众号,有免费的个人订阅号,服务号和订阅号有不同的推送权限,腾讯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公众号平台开发接口。微信公众号融合了信息批量处理、云计算、web与数据分离、开放api、跨平台整合等技术,能满足学校开发课外阅读校本课程,而且操作门槛低,一般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独立操作并培训其他教师。

(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课外阅读课程方案,制定整体计划,组织好监督、评价,重点工作是再次开发阅读材料,制作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的内容要灵活多样,可以读一本完整的名著,将一本规定学生阅读的名著根据章节、故事情节分解为若干小章节,每一个小章节还要准备视频、图片等素材;可以介绍一本书,制作一本书的视频简介;也可以选取一个章节、片段,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选取精美小文章。阅读素材的格式,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录音、动画、图片等,鼓励学生参与开发阅读素材,尤其鼓励学生将文本录制为声音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干净、简洁的平台界面,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标题时,能立即看到正文内容,没有任何垃圾广告或是商业营销页面蹦出。学生在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阅读素材消息之前看到的是消息界面。为吸引学生阅读,消息界面由一张画龙点睛的封面图片和主题鲜明的标题组成,也可以显示部分正文内容。学生点击之后,标题下面紧接着就是封面图和排列整齐、字体适宜又可调的正文,没有广告蹦出,页面干净整洁,无广告打扰。

(三)上传阅读材料,学生利用微信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将语文学科组教师收集的素材再次加工、整合,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信平台阅读、评价、留言,或者与同伴、家长进行交流,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设计阅读素材时,要做到图文并茂、字体适中、编排工整,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

(四)阅读的评价

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等发展性的评价,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基础上,参考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进行定量评价。总体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学生在阅读中的优点要充分肯定,阅读能力欠缺的地方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出,并提出今后阅读的建议。

四、思考

新媒体发展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在与校本课程的结合中已经初见成效。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传播内容与载体的彻底分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了互联网环境下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的需要。但是这种阅读方式只是传统课外阅读方式的补充和延伸,它有自身的局限性,还需要教育工作进一步的系统化、规范化。基于微信的课外阅读导读就是让学生认可这种移动的阅读方式,学校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意识、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在开发阅读素材时,应当注重版权问题。虽然平台推送、转载和分享信息所带来的侵权问题暂时没有人追究,但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要起到典范作用,尽量采用原创的素材,转载和分享阅读素材时要自觉遵守有关于版权的法律规则。

【参考资料】

[1]文为民.互联网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延伸[J].新世纪图书馆,2012(3).

[2]唐勇,张春红,张京凤等.手持阅读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7).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自主阅读兴趣

一、培养课外自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多年来,教育界一直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硬性要求,同时在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古今中外无数经典名著,要求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方向性要求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课外阅读非常重要。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1]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

在我们对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兴趣进行策略研究前,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促使学生阅读的动机是什么。所谓阅读动机就是“推动人们进行阅读活动的内部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大类。所谓外部动机就是指动力存在于行为之外,是和它引起的行为相分离的,其主要特征是关注外在的奖励、外在的认同和外在的指导;内部动机指动力是行为内部固有的,主要是关注活动本身的兴趣,不可能在理论或实践上把它们和行为分开”[2]。只有明确学生的阅读动机,才能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具体策略可激发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兴趣:

1.有的放矢地推荐优秀作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书目。根据学生喜欢情节性、故事性强的书籍这样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推荐具有这些特点的优秀刊物与书籍。杂志如《奥秘》、《科幻世界》就以其丰富的知识性与新奇的内容吸引了许多中学生。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爱上读书,还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与经典,既然学生都喜爱读小说,那么就选取一些故事情节丰富、吸引人的小说推荐给学生。根据学生喜欢有意蕴、富含哲理的散文的特点,可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这样文学性比较强的刊物。

2.通过指导作文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于升学压力大,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仍抱有一定的功利心态,他们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个心态因势利导。某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这时可以指出他之所以无话可说在于肚中无物,书读得少自然下笔时没有素材。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往往是书读得多的学生,老师在点评作文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其他学生知道这一点。我们不可低估同龄人的榜样激励作用。

3.用优美的诗句或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是人的天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很容易为一些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而激动,我们可从问卷调查中学生常常会“重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看出,美好的事物总是吸引人的,教师当在课堂上经常为学生提供欣赏美及靠近美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明白自主阅读是一种有个性的生命体验,增强学生阅读的个体成就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部分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时几乎不曾运用任何学习方法,只是单纯“读书”,这样学生的收获是甚微的。学生读了书而收获不大就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热情,老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施向军在《利用阅读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举出五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即通过让学生“自拟阅读目标、自订阅读计划、自选阅读方法、自评阅读结果、自补阅读内容”培养能力,最终培养起学生“善听、喜读、爱说、乐写”的语文阅读兴趣[3]。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个重大使命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崇高的事情,通过阅读,他们与作者进行着无法复制、不可替代的个人对话。让学生走出“我们本位”的伪阅读,消除学生对于陌生文字的畏惧感与自身阅读水平的不确定感,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与文本对话纯粹是自己与作者的对话过程,应该是洋溢着个性生命、激情体验的美好过程。

三、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在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孩子是不够的。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4]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文学经典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文学经典往往同时承载了民族的和世界的双重涵义。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不仅为了丰富他们的知识,成就他们的人生,更在于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化的多元辽阔,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心灵丰富和宽广的年轻人。年轻的时候读书是迎着朝阳在赶路,只有多读书方能让人类心灵变得宽广而深邃,正如帕斯卡尔所说的:“人是能思想的芦苇。”

参考文献:

[1]柳士镇,洪宗礼.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36.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58.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阅读是语言类学习的重点,英语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必经之路,是提高课外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前提。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英语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培养高素质和国际化的一流人才成为各校的目标。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入学后的初级阶段,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作用,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够

教师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中,主要以考试为目标,考试的成绩为最重要的目的,注重课内教学,忽视课外教学,对课外阅读的相关活动没有指导性,同时部分家长认为课外阅读耽误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计划,怀疑课外阅读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严重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积极性,除了课内外作业外就没有再进行课外英语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仅仅停留在课本教材中,限制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生从幼儿园的打闹阶段要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有一个阶段的过渡期,小学生本身的英语知识水平和程度较低,掌握的内容很少,在课外阅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加上各种电子产品和信息工具越来越多,如手机游戏、平板电脑、网络电视、动画影像等,小学生对于这些电子产品兴趣浓厚,课外时间大多用来玩耍和娱乐,并没有其他时间来阅读,注意力无法一下子移到课外阅读中。

3.课外阅读的资源缺乏

小学英语的学习主要从最基础的发音和字母开始,经过两三年时间甚至到了初中才开始进行对话的练习,因此小学课外阅读资料有限,尤其在一些落后的学校,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学生从来没有看课外阅读书本。一些家长对英语知识不了解,给学生选择的课外阅读资料不合适,学生没有兴趣,还有一些学生放学以后,家长没有过多进行询问和指导,对课外阅读的情况漠不关心,甚至放弃英语课外阅读的学习。不仅是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资源准备也不足,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4.缺少课外阅读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于课外阅读自身的自主性不高,如果缺少科学的指导,就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严重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如果教师课外阅读指导不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产生厌读心理。因此,课外阅读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达到理想效果。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优化措施

1.加强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深入,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改进和调整,为了提高英语阅读的质量:第一,教师自身需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向学生和家长灌输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开展课外英语阅读的活动,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参与英语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后可以安排一些课外阅读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将课外阅读的感受和读后感放入第二天的课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实现课内和课外的相互结合。另外,学校可以设立英语角或者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班,将课外的英语阅读成绩加入期末的总成绩,提升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于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2.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也有好动和求知欲的表现。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活动或者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在一种快乐愉快的环境中阅读,能使注意力更集中,而且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biggest,best时,可以组织分组进行英语手抄报的比赛形式,要求学生参阅课文资料,将世界上的有关biggest,best的人或者事物的名称列举出来。

3.完善课外阅读的资源

小学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材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可以在书店查找、借助网络资料,以及学校图书馆。学校也要增加对英语课外阅读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搜集合适的阅读书籍和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力的阅读条件,这有利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活动开展。在选择课外阅读资源,要注重书籍的趣味性和知识性,适合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爱好选择课外书籍,如英语课本中的童话故事书《开心小读者》,书本中的内容和句式比较简单,也有丰富的人物画面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很感兴趣。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优点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语文素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可见阅读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需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升社会经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去糟粕、留精华,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引导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分析出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和情感需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基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由年级为基础,划分年级目标、上与下学期目标,每月阅读目标及子目标。如四年级的课文阅读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250字;能够学会运用工具理解较深的字词;且能协调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能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思想;能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书写阅读笔记,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图。再将总目标细化到学期,学期目标细化到每个月、每周中。通过科学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促进读有目标。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从满足学生好奇心这一方面出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知识的满足。可以采取角色表演、讲故事比赛、分享交流会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组织学生在阅读周中阅读《三国演义》,邀请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又如,要求小组表演《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推荐优秀书籍,使得读有内容

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元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属于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生阅历少,免疫力低,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不会选取读物,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使得课外阅读完成后,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储备社会经验。可以选取以下几类读物

一是探究类书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也为了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类书籍。如科普类读物《一粒种子的旅行》《动物王国大探秘》《科学家故事100个》等。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并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究。

二是拓展性阅读。小学生处于天真浪漫的年龄,也处于知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内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需求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实施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童话、诗歌、故事、语言等,《中国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中年级拓展阅读写景叙事类书籍,高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科普文章和应用文,《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如《万物简史(少儿版)》。通过教师推荐优秀书籍,使得学生读有内容。

三、科学授之以渔,引导读有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素材中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如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收获经验,提升能力的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阅读办法。课外阅读方法有很多,根据去粗存精的原则,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选读法。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写作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要阅读的内容,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如学习《神奇的克隆》后,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图书,阅读科普文献,写作科普文章,提升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二是精读法。即为对美文、优秀的文章展开咬文嚼字,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文本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经据典,就可以用这些文本作为阅读的教材,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三是速读法。即为快速阅读方法,只为了解故事梗概和文章大意。需要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身心合一,在短时间内快速收获大量信息,并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辅助工具。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课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优化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指导时,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选取科学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教给阅读和分析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