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十篇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十篇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5:40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1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网络方法变革

建国以来,高校德育工作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多年,不论在实践工作,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虽然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一直不断,德育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但是随着网络对整个社会及高校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产生了一些新的困惑。

一、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受到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化的挑战。

我国的高校德育理念一直具有很强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使全国的高校在德育课程开设、德育教材建设,甚至德育实践活动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德育活动缺乏随时间和空间条件变换而应具有的灵活性和差异性。在价值取向方面,主流的思想道德文化几乎成为高校德育的全部内容,使大学生一直接受着较为单一的价值观念教育,缺乏分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多年来,较为统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德育理念受到网络上多元信息流的强烈挤压和挑战,使得高校德育难以保证学校倡导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的有效引导。因此,必须改变德育理念的单一主导状态,理论联系实际,让德育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德育内容偏重思想政治理论,不能满足网络条件下大学生的伦理、心理需求。

目前的高校德育的主渠道是专门的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专门的德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专门的德育活动则包括党团组织教育、业余党校教育、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等。围绕着德育的核心课程,还有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的。但从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多年来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和研究都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伦理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都很薄弱,忽略了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忽略了道德原则的教育,导致德育远离学生的具体学习和生活,具有政治化的特征。

(三)德育方法以单向灌输式为主,与大学生网上活动的主体交互式产生冲突。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德育研究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德育方法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法。学生不参与,师生之间极少沟通,各行其是,德育效果自然好不了。而网络提供了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平台,并且每个人都是以主体的身份自由地表达或相互沟通。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和刺激起来,在网络上显示出充分的活力与创造性,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道德心理问题在网络空间的主体交互活动中充分显示出来,给德育方法改革提供了契机。

二、网络与高校伦理道德教育

(一)网络道德教育。

1.网络礼仪和道德规范教育

网络礼仪和道德规范是在网民共同参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是由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交往的礼仪和规范综合演化而成的,是现实中的交往礼仪和规范在网络技术和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作用下一定程度变化的结果。

2.网络伦理道德原则教育

当代澳大利亚著名道德哲学家J・J・C・斯马特强调具体情境对一项行动的道德性质具有规定作用。目前网络道德方面出现了许多两难问题,比如在网上该不该说谎?网上的感情能不能相信?不管具体行为是什么,都可能是道德的,也都可能是不道德的,因为道德行为受到具体情景的制约。因此,道德教育不仅要包含基本规范的教育,而且要包括道德原则的教育。

(二)网络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大学德育的灵魂。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高科技时代,由于工具理性的强势扩张和价值理性的弱势委琐,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家园的失落。人类的幸福生活需要追求人生的意义价值,使人文精神再次被召唤,大学里的人文教育也越来越被认同和重视。网络作为潜在的最大的人文教育基地,无疑又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新的人文教育的契机和时空。人文教育与德育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教人做人。网络人文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网络上开展人文教育,二是教人在网络上如何做人。

三、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方法的变革

在多元开放的信息时代,面对网络的日益普及,德育方法的改革必须体现德育的生活化、德育的现代化和德育的主体性,尤其是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大学生的自我选择。

(一)开办德育网站和论坛。

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选取大学生关注较多的思想道德问题,在网上以公告、讨论、电子邮件、专题片、固定栏目、名人名教授上网聊天等多种形式主动占据网络阵地,开展德育工作。将过去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成主动式、互动式的德育活动,利用网络这种高科技产物开创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的校园网。

高校希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有利于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工具,用于“支持对管理、教师和学生来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校园网目前主要是大学生丰富课外生活的工具,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生活。学校希望校园网多发挥延续第一课堂的功能,而学生喜欢校园网,主要是因为它是他们的课外生活。两者看待校园网的角度不同,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网势必承担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双重功能。

四、引导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

任何价值观念教育的根本都在于学习者自身的价值建构,“道德教育的真正和最大的功效也在于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道德判断、道德抉择,道德教育的持久的机制,在于学生自我教育或修养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禁约、自我训练、自我检查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4.

[2]唐魁玉,贺芳.网络传播与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4).

[3]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高校的革命.北京高校出版社,2000:343.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2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路径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交流观点的重要场所。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曾明确指出,“各高校都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吸引学生点击和跟贴,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在此新媒体背景下,建设一支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亟需破解的课题。

一、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原则(四个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涉及建设主体、舆情管理、阵地建设和传播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相应的,在建设原则上要把握好学校引领和学生主体、日常舆情和危机应对、校内阵地和校外阵地、覆盖面和安全性四对关系,做到“四个结合”。

1、学生主体和学校引领相结合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要同时兼顾新媒体本身的特征和大学生网民群体的网络行为特点。因此,评论员队伍成员应当以学生为建设主体,发挥学生骨干在网络中的优势,使沟通符合网络特征,契合大学生网民的心理特点。在学生参与网络评论过程中,学校肩负着把握舆情导向、做出准确研判、明确引导口径的重要作用,从而全方面提升引导效果。

2、日常舆情和危机应对相结合

高校校园舆情工作包括舆情收集、研判、引导、反馈等工作环节,是有机联系的一套体系,是相互作用的一项系统工程。在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将规范日常舆情引导与强化危机应急处置有效结合。成员平时重点做好日常舆情收集、监测,不断提升舆情信息的把握分析能力,在开展网络评论时能够将各种信息加入评论中,增强说服力;突发事件发生后,评论员队伍要快速形成应急联动机制,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有效处置,在短时间内发起强势的正面言论引导,维护高校稳定工作。

3、校内阵地和校外阵地相结合

网络的无边界性使得校园网与社会网之间没有“围栏”。做好舆论引导,要本着“建好自己的,用好社会的”原则,形成校内外联动合力。一方面,主动建设校内微信公众号、微博、易班等校内新媒体阵地,深入挖掘网络阵地育人、服务和文化引领功能,增强学生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用好社会网站资源,长期支持评论员队伍在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网站及论坛发挥网络影响力,有效掌握网络话语权。

4、舆论引导覆盖面与安全性相结合

开展网络评论,既要不断扩大评论的规模和覆盖面,又要确保舆论传播安全。因此,要统筹规划队伍建设,严格组织纪律,建立分层舆论引导机制,明确各级评论员的角色身份和权限行为,完善舆情引导工作保密机制。

二、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内容

1、网络评论阵地建设

一是主动建设校内舆论引导阵地,构建由校内微信公众号、微博、易班等校内新媒体阵地组成的分层次建设格局。其中,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重在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与大学生网民的沟通互动;易班学生互动社区重在培育建设名师工作室、教学资源库等网络文化品牌栏目;此外,学校校方客户端也可以宣传展示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成果、传播校园正能量。

二是积极抢占校外舆论引导阵地。为评论员成员量身打造网络角色目标,使其活跃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互动社区,不断积累网络人气,培育网络意见领袖,达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施有效引导的局面。

三是整合资源,着力构建校内微信联盟、微博联盟。当前,各高校除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之外,各级团学组织、学生社团也纷纷开辟微博、微信平台,吸引大学生关注参与。评论员队伍应当以此为契机,参与到微信、微博联盟建设中去,通过日常信息共享等举措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舆论引导的集群效应。

2、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

一是构建由校内外专家、新闻学等相关学科教师、舆论引导实战经验丰富的行政干部和辅导员等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二是明确评论员的选拔条件和工作职能,规范管理、培训、激励、考核办法。三是建立分层次培育机制,为成员量身打造网络角色身份,明确各级引导员工作要求,形成金字塔式舆情引导团队结构。

3、网络评论制度建设

推动完善校内新媒体管理规范、舆论引导员选拔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实现评论员队伍规范、有序管理。以评论员队伍建设为载体,形成高校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员分级管理办法、高校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三、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路径

1、注重顶层设计

参考国家成立网信办的工作模式,高校应当成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指导小组。研究制定队伍章程、管理规范及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细则,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选拔一批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了解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对参与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具有浓厚兴趣的引导员队伍。面向团队成员开展专题培训,指导成员掌握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逐步打造一支能建言、会发言、发好言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

2、注重具体实践

在开展专项培训基础上,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分布、网络活跃度和人气指数等情况,明确成员网络角色分工,使其更加有效地参与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指导成员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微博、app等多媒体平台,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及时批驳谣言、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在队伍内部组建多个项目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担任指导,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为重点,激发成员积极参与网络文化a品研发。分层次做好成员的日常培育,在实践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参与评论员队伍建设情况纳入校内学生评优机制。

3、注重形成机制

总结工作室建设经验和成效,形成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引导的长效工作机制,涌现出一批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关键时刻能及时传播正面声音信息;形成一些有影响力的学生专栏专题,为更多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引导提供载体,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信息传播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出台激励政策支持评论员队伍开展网络文化产品孵化,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姚鹏.加强高校BBS引导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红色马甲”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07.1.

[2]邬华,陈正军,万润燕.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网络评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的意义[J].时代人物,2008(02)18.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39-03

一、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的内涵

新媒体作为校园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载体,它是相对于传统校园思想文化阵地而言的,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等新技术向在校学生提供信息服务、思想教育、文化熏陶的新兴媒体,其表现形式包括数字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报、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微博、播客、QQ聊天工具、飞信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大专学历网民占网民总数的10.1%;我国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3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2710万,增长13.4%。网络技术在校园的成熟发展,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和领悟能力强,以及大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长,使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向校园思想文化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二、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应有的特征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属于专科层次,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容易产生自卑感;高职生也具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劳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同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公共写作、法律法规知识,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知识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知识属于隐形知识,如何使之显化,都需要一种方式将其组织起来。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要迎合高职学生的特性要求。资源的丰富性和应用的交互性。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要满足学生常识掌握、知识学习、内容创新、资源获取的需求;交互性的新媒体思想文化模式更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体现的愿望,新媒体文化阵地建设要充分和巧妙地运用这一隐蔽的教育育人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目的。使用的便捷性和终端的个性化。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一部手机只能手机在手,就可以快速地了解校园、国家、世界每个角落的信息,这使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成为一种更加便捷和广泛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阵地。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应尽可能地提供生动和形象的界面、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功能设置,使思想文化符合高职生的审美观、体现高职学生的个性。手段的灵活性和内容的创新性。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利用功能强大的平台、便捷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方式的局限性。高职院校的新媒体思想文化平台设计应多方面覆盖学生的第二课堂,并且要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将思想文化教育元素融入到新兴的内容当中;同时通过选择不同的方式传播个性化的信息,实现有针对性、有区分的思想文化教育。

三、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优越性

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有利于引导高职生克服网瘾。经历了高考,高职生本身和家庭对其网络使用的监管放松,加之可支配时间的增多和高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特性,以及高职生现实生活中失利转而在网络中寻求自我实现的心理特征使高职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中,久而久之就无法从网络游戏、泡沫剧中自拔。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以生动和容易被接受的形式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一部分轻度网瘾的学生走出网络的弊端,也增加了重度网瘾学生戒除网瘾的可能性。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有利于高职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高职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具有主体性,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朋友间的特有信任,通过学生干部的领袖作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实现着高职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有利于提升高职生对海量网络信息的过滤和筛选能力。高职生思想活跃,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强,更愿意动手进行创造,这些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受到具有不法目的的个人和组织的影响,高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起到了信息过滤、主流思想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平台作用,经过长期的引导和培养,高职生对网络资源的鉴别能力提升,政治素养也会更加稳定。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有利于教师利用新媒体开展有效的育人工作。现今,高校教师面临教学、科研、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深入交流越来越少,一些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活动成了空洞的说教和走形式。新媒体成熟的交流工具和个人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增加了教师和高职生交流解决思想问题的机会,同时教师可通过个人主页的设置用个人魅力影响高职生的专业知识、习惯、个人素养,实现更有效的育人。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的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除应该满足专业需求、文化探索、文娱活动需求之外,还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贫困学生、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具体问题

1.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应克服新媒体本身的负面因素。高职院校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在拥有便捷、互动、创新等有效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弊端,如监督的滞后性和引导的困难性、过度休闲导致的诸如网瘾等不良风气、网络诈骗等犯罪形式。有专家(陆士桢,2006)指出: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是充满动荡和风暴的,他们作为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新文化的宣传实践者、不良社会文化的受害者,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和谐社会与民族新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剧烈的角色矛盾和价值冲突。[1]在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是发展的必然,面对其本身的不良因素,解决的途径只能是疏,不能是堵。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新媒体本身存在的弊端,在平台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以及在新媒体思想文化平台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方面,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效应,避免消极影响。

2.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利用与创新。目前高职院校的新媒体平台而言大致可分为四类:资源信息类网页、教学类新媒体站点、3G手机、其他计算机互联网软件。资源信息类网页是各高校、高职院校最常见的新媒体思想文化教育平台,在校生可以通过这些网页了解当地、学校乃至全省和全国高校当前的工作重点和各种信息,同时这些官方网站也积极地向学生传递着励志向上、挑战创新、崇学向善等正能量,这些网站一般有官方的宣传部门控制和管理。教学类新媒体站点,各高校开展和利用的程度并不相同,这类网站在进行课业安排、学习交流的同时可以成为开展思政文化教育的阵地,使思政教育不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成为每一位教师、每一位了解学生的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3G手机平台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工具化,以及携带的便携性、通讯的及时性、信息的隐蔽性,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新“高地”,占领这块领地也就占领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至高点。手机平台的思政教育通过短信、微博、社交网、微信、即时通讯工具QQ和mSn等进行。通过手机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即时性,可以使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或者初始状态,降低不良事件的影响;手机短信交流方式相对隐蔽,提高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信任和依赖,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显著;通过祝福、励志短信的分享,可以拉近高职思政教育者与学生的距离。创新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第二课堂与新媒体技术联手。尝试开设淘宝班级、开展模拟炒股大赛、网络技能大赛、网络论坛等方式,将高职学生从利用网络进行纯粹的、过度的娱乐和休闲项目上,转移到能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网络技术利用上,使网络技术成为服务学生成为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工具。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成员出资组成创业团队进行网络创业,将学生的网络时间转移到淘宝创业成长上来,这样既可以转移学生的上网兴趣,丰富学生的大学经历,培养学生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团队协作意识。另外,举办模拟实盘的炒股大赛,提供虚拟资金,每周发帖公布前20学生成绩和排名,以学期为周期,评出一二三等奖。创新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专业课程与新媒体技术互动。加快落实手机创业(移动mm)计划,开发学生网络潜能。由高职院校信息网络部门牵头,组织学生利用手机进行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发挥学生内在潜能,锻炼学生专业本领,帮助学生在网络上更快地成才,更好地实现自我。构建校园微博体系。创新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形成思政教育群。建议以分院或者公寓为单位先行试点。将思政微博、56个社团微博、二级学院微博、班级微博、师生个人微博等进行联动,组建校园微博群,打造校园交互新平台,开辟思政工作新阵地,凸显微博平台的价值和作用。

提高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人员的素质。增强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人员对新媒体工具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人员对信息的敏感性。养成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人员与高职学生平等交流的习惯。建立新媒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人员的话语权。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4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法治化【中图分类号】DF02【文献标识码】a

就目前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法治化来看,建议在立法形式上制定和出台《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规定》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中都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这些政策举措,都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突出了意识形态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性。201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目前无论从党内法规还是从国家立法的角度还没有制定有关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集中和统一规定,但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领域已经有一些可以借鉴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在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制定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之后,文化安全方面的立法得到了加强,这也为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比较好的制度依据。就目前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法治化来看,可以在立法形式上制定和出台一部以统领意识形态工作为主线的《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一《规定》既可以是党内法规性质的,也可以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表现出来。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说占领文化思想领域的高地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以社会主义道德引领各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树立“文化国防”“文化边疆”意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导意见》指出,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有的法规和政策价值导向不鲜明,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保障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符的现象;部分社会成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全民法治观念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要从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信,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说占领文化思想领域。党的十以来,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高举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擎画发展新蓝图,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因此,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全面依法治国领域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法治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我们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旗的重要思想武器,必须要用心守护、坚定信念,真正使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找准基点、落到实处。

对境外敌对势力开展的文化领域渗透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渗透工作,确立文化“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宣传阵地。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守得住意识形态阵地既要“防御”,又要“进攻”,只有主动走出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肆意入侵的被动局面,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要推动以“孔子学院”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不断提升维护本国文化安全的反制能力。

意识形态工作要有全局观念,要以“建”促“管”

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占领全球范围内有效的新闻宣传平台,全面和系统地推介中华民族的悠久和优秀的文化。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要善于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向海外积极推介中国优秀的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成功实践,要形成与西方新闻媒介相抗衡的强大的信息传播网络,努力主动地占领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传播的高地。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宣传中国声音的国际电视新闻传播网络,支持中国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参与国际文化传播领域的竞争,加强国际电影节在传播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积极影响力等。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12条第二款也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主要载体,严格地按照法律来规范网上言论,建立有利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平台,是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制度化和法治化应当关注的重点领域。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有效执法,严格查处各种危及文化安全的文化产品非法流入市场或流入境内。建立外资进入境内文化领域的国家安全事项审查制度,防止国际社会各种反华性质的资金盲目流入境内。可以在立法或者党内法规中对意识形态主阵地、主渠道建立严格的审查和许可制度,特别是对新闻传播、网络媒体、高校教育、大众传媒,等等,建立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审查审核制度,突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工作的重点。

总的来说,意识形态工作要有全局观念,要以“建”促“管”,在“管理”基础上建立起牢固的以弘扬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重要任务的意识形态阵地。要抓住以德治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制度抓手,要落实好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部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正确方向,以为根本依据,切实体现党的意志主张,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宪法为统帅,通过宪法和法律构筑起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制度防火墙,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推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优势更好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制度化、法治化作为保障意识形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制度支撑点,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力争实效。

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从抓好“党建”这个阵地出发

从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来看,12个巡视组所巡视的几十家单位都存在“党建”工作薄弱的问题,特别是“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放松。例如,中央第二巡视组对中石油的巡视,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管党治党不严,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八项规定”不严格,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补贴、购买购物卡等问题依然存在,公车管理混乱;一些领导人员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小圈子”问题突出,对领导人员管理监督不够严格;一些领导干部,帮助亲友承揽项目;海外投资决策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存在廉洁风险。针对上述情况,中央巡视组提出了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清除一些腐败分子带来的恶劣影响,深刻吸取教训,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问题。切实增强各级领导人员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清理整顿违反回避原则的“近亲繁殖”问题,严格执行干部工作有关制度规定,落实领导人员任职回避制度;完善企业内控机制。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开展领导人员子女亲属利用集团资源经商办企业、承揽工程项目等问题的专治理。加强海外资产监管,开展海外投资项目审计和巡查等。

由此可见,通过制定《规定》,把从严治党作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法治原则,特别要从抓好“党建”这个阵地出发,提高各级党组织在捍卫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核心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战斗力,特别是抵御各种腐朽和有害思想的侵害,维护党的纯洁性。拟制定出台的《规定》既可以是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并行,也可以先行出台党内法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依据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原则和各项指导思想,就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等建设和保障问题作出全面和系统的规定,从而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法治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依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华网,2016年12月25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国人大网,2016年11月7日。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5

党的指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在村居基层党组织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群”阵地,借助网络技术和平台,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了基层党建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并在党员教育、流动党员管理及党群沟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调研发现,受限于村居党员信息技术水平和网络条件等因素,党员网络“群”阵地作用弱化、形式化现象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党员活力起不来。许多农村党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跟不上时展步伐,尚未形成网络党建意识,导致网络阵地虽然数量上去了,但活力却不足;有些党员只是将群作为查看接收工作通知的工具,加入后长期隐身,参与的热情度不高;部分群中更是缺乏常在线、常活跃的发言人,即使有人发言,也经常出现无人回应的冷场局面。二是实际作用显不出。基层村居党建群中发的多为娱乐、趣味等内容,即使党务知识,也鲜有党员阅读和讨论,管理者未能自行编辑一些与自身实际密切相关的动态信息,导致内容形式不够活泼,降低了关注度,背离了建群初衷;部分党组织以“群”学习代替专门培训,而网上学习多为浅阅读、微呈现,导致学习过程流于形式,学习成效也难以检验。三是管理水平跟不上。基层借助QQ、微信、易信等群功能,建成了指尖上的网络党组织,但由于村居管理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调动群中党员积极性的能力,出现部分管理员管不了和不想管的现象;一些党组织由于人员变动或交接工作不及时、遗忘等原因,极易造成工作脱节,影响“群”阵地作用发挥。

推进村居网络“群”阵地建设,发挥好阵地应有作用,基层建议: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选优配强村居班子让有能力、有想法、有作为的年轻人当村居党组织带头人;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兼任群主,包村干部担任指导员、信息监督员,确保“群”阵地的权威性。二要加强培训力度。加快新技能、新媒体的普及教育,帮助村居党员熟悉“群”阵地的应用,定期组织群管理员开展版面设计、网络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培训;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使党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要我说变成我要说。三要严格监管机制。研究制定党员群管理办法或指导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使用和管理,净化群环境;加强群成员言行的日常监管,发现有不当言论,及时制止纠正和批评教育,确保网络“群”阵地发挥正能量。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6

论文摘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这为我院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进一步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景,进一步扎实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院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在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我院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承和创新作用

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及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不断站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将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育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放飞心情,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稳定。

(三)协调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可以通过说明和阐释重要信息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等形式,使我院内外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沟通和协调,达到校园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和谐。

(四)监测和促进作用

校园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通报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周围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能利用网络同外部进行广泛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校园网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还缺乏一种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而厌恶现实、思想消沉、对什么都无所谓,“游戏”人生,色情、暴力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等犯罪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产生强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思想迷惘进而会影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利用校园网络繁荣我院校园文化可以采取的板块模式

1.教育、资讯板块

教育、高校资讯板块是给广大师生了解当今高职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主要开设高职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问题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高职教育热点,报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2.师生交流板块

师生交流板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主要可以开设名师风采、名师导航、教学成果展等栏目,通过交流板块便于广大学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为惠三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网上理论学习板块

网上学习板块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理论热点、理论学习征文、网上党训班等栏目。便于我校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4.展示风采活动板块

展示风采活动板块是给广大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青青校园、校园之星、学生组织、技能竞技节等栏目。便于我校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我院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5.贴心服务板块

贴心服务板块是给我院广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在校区改造校园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专升本、专转本及专接本、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的帮助。

6.辅导员之家板块

辅导员之家板块是加强我院学生工作队伍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该板块可以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交流、辅导员风采等栏目,从而可以为我院辅导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对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网络技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可以充分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利用网络化的教育手段,获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

2.要做好网上管理和监控工作

一是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认真规划和部署,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二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促进宣传思想教育的有序性,防止不良信息进入,为我院校园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要实效性虚实结合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方式,其形式相对现实活动而言是虚拟的,但其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院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4.要时效性地增强网上与网下结合

要网上与网下结合,增强时效性的育人功能。我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时只有把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相统一,注意突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结束语

我院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学院师生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在学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我院校区改造时应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扬我院的品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J].思想教育导论导刊,2008,(1).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7

关键词:

一、系统设计背景

我台早期非线性编辑系统建于2000年,使用Fc双网结构,有3台有卡站,6台无卡站,系统至今仍在运行,取得很好的效果。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设备已经老化,需要更新。我台还有一个使用ip-San结构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有2台有卡站,3台无卡站。随着节目制作量的增加和制作效果要求的提升,该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二、系统设计要求

可存储标清mepG-225m素材600小时或mepG-250m素材300小时;有卡高码流制作站点8台、无卡低码流制作站点8台、配音工作站2台、预留2台高清编辑工作站;原系统和新系统素材共享,原系统可作为新系统的应急备份;系统安全高效,应急方案准备充分、实施有效。

三、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建设立足本台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把系统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从硬件的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进行考虑,以安全、高效为原则;既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又要可扩展性,在存储空间和站点增加等方面有冗余的准备,构建高标清兼容的制作平台。

四、网络架构和存储设备选择

(一)网络架构

目前非编系统采用是基于存储网络(San)的网络存储技术,存储设备与计算机主机系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被可供多个系统共享同一个存储设备网络的关系所取代。为确保多大量客户端主机对同一存储设备的共享访问权限和和管理权限的统一,就需要安装专门的存储共享管理软件或采用专门的共享文件系统。Sanergy、Stornext等软件或文件系统就是为了实现存储设备共享而开发的。San又分为基于光纤通道协议的FC-San和基于以太网协议的ip-San。FC-San网络存储共享系统经常被称"FC+Lan"双网结构,是指本系统由FC光纤通道网络和Lan以太网络两个网络共同构成,其中以太网络负责工作站与mDC(metaDataController)服务器之间的元数据信息传输和交换,FC光纤通道网络只负责实际数据的高带宽传输,这种网络结构可充分利用两种网络的特点,发挥两个网络的最大效率。ip-San网络存储被称为单网结构,是指mDC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的元数据和实际数据都是通过以太网络来进行传输和交换。FC-San网络结构价格较高,但带宽比较宽;ip-San网络结构价格低,带宽小,理论上,iSCSi的速度可达1Gb,速度仍比不上FCSan的2Gb。由于站点比较多,通过分析计算,网络架构采用成熟的FC-San双网结构,存储设备和网络带宽才能满足实际需要。

非编系统使用标清视频格式,支持Dvcpro、Dvcpro50、mepg-2i帧50mb/s、mepg-2iBp、mepg-4、Dvcam、Hdv、wmv、Flv等高清、标清格式及部分流媒体格式。在标清环境下高码流制作使用mepg-2i帧50mb/s,低码流制作使用H.2641.5mb/s;高清环境下高码流制作使用mepg-2i帧100mb/s,低码流制作使用H.2643mb/s。

带宽参数需求如下

在各工作站使用二轨素材的情况下,网络需要最大带宽为1308mb,超过ip-San网络带宽的最大值,不能满足实际需要。FC存储为双控制器,共可提供4Gb带宽,带宽冗余量大,能够满足以后增加站点的要求。

(二)存储设备

视频网络的核心是在线存储系统,集中保存所有的视音频数据,其他设备都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与存储系统连接,因此中心存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必须保证充分的安全性,在性能上还要满足存储容量、带宽、容错的要求。容量计算如下

计算关系:格式码率÷8×3600÷1024=每小时耗费的空间

每小时耗费的空间×存储时间需求÷1024=基本容量需求

基本容量需求×110%=实际容量需求

在考虑匹配容量的时候,为充分保障网络核心存储设备的容量安全考虑,需要有10%左右的富余空间。

网络采用

素材格式

格式

码率

每小时

耗费的空间

存储时间需求

基本

容量需求

实际

需求容量

DV25

25mbps

10.98GB

600小时

6.43tB

7.08tB

mepG4

800Kbps

0.35GB

600小时

0.21tB

0.24tB

waV音频(双路)

1.5mbps

0.65GB

600小时

0.39tB

0.43tB

总计

7.75tB

根据需求,以及网络存储容量和网络带宽的需求,考虑以后的扩容需求,本案设计使用DFt3992存储服务器,带宽达到350mB,配有16块容量为1t的Sata硬盘,用其中的13块硬盘组成容量为12t的Raid5磁盘阵列,3块作为热备硬盘。

五、系统设计

(一)方案设计

在现有ip-San结构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础上,用FC存储来对ip-San结构的制作网进行存储系统升级和扩容,把ip-San和FC-San两种网络融合在一个网络里。

原iSCSi存储网络系统结构如下

iSCSi存储设备对外的接口类型为以太网接口,可通过以太网线直接将iSCSi存储设备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通过ip网络来实现SCSi协议的传输。主机端采用标准的千兆以太网卡,安装initiator软件,通过initiator软件将以太网卡虚拟为iSCSi卡,实现主机和iSCSi设备之间的SCSi协议和tCp/ip协议传输功能。这种方式由于采用标准千兆网卡,无需额外配置适配器,因此硬件成本最低。缺点是进行iSCSi包文和tCp/ip包文转换要点主机端的一部分资源。不过在低i/o要求、高带宽要求的编辑制作网环境中,编辑工作站的配置越来越高,协议转换所占用主机资源非常低,不会影响到正常工作。

升级后的非编系统拓扑图如下

ip-San与FC-San具有类似的共享方式,两者都是在mDC服务器的管理下进行存储设备共享。FC-San和ip-San具有类似的数据传输方式,两者都采用Block协议方式来传输数据。FC-San和ip-San采用相同的存储系统管理软件,两都采用Sanergy存储共享管理软件来实现存储共享卷的管理和访问权限控制。基于以上原理,决定了ip-San和FC-San两种网络可以融合在一个网络里,可以用FC-San存储来对ip-San结构的制作网进行存储系统升级和扩容。。iSCSi设备和FC光纤通道设备共用相同的mDC服务器,共用相同的存储共享管理软件。所有主机在同一个mDC服务器的管理下访问网络中的FC光纤通道设备和iSCSi设备。ip-San网络中的数据通过千兆以太网络传输,FC-San网络中的数据通过FC网络传输。两个网络中的客户端主机对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时,都会先通过千兆以太网络向mDC服务器发送访问请求来获得文件路径、block地址等metaDate信息,都接受同一个mDC服务器的管理和控制。

将光纤通道存储网络和以太网存储网络整合,特点如下:

1.工作站可以访问以太网网络中的存储设备

2.工作站可以通过ip网络访问FCSan中的存储设备

3.提高存储资源的管理和共享能力

采用FC和iSCSi两种网络的融合结构,新系统和原系统既可独立运行,各主机又可访问两个存储体的数据,满足数据共享的要求。

升级后,增加了FC存储和FC交换机,原服务器上已经安装了存储共享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并不需要做大的更改,运行的维护量也不会增加。使用了原系统的部分硬件和软件,资金的投入也更小了,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性能需求。

采用iSCSi和FC两种网络的融合结构,当FC网络非编介质上载采集生成文件后,将重要栏目(如新闻)的文件数据采用高码率存放到两个磁盘阵列中,数据得到镜像备份,保证数据安全。

(二)系统安全

1.mDC服务器负责的是网络系统的管理,安装有多种管理软件。磁盘阵列也是由服务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分区映射为服务器的网络硬盘。为了服务器的安全可靠,有效地工作,对于服务器的系统硬盘,要有磁盘镜像,构成Raid1,即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因此,选择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芯片的服务器,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镜像功能。服务器的电源,要有冗余,当一个电源模块出现故障时,另一个还可以正常供电,维持服务器运行。配有备用服务器,安装配置好所有程序,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投入使用,只要启动备用服务器系统可恢复使用。

2.磁盘阵列中存有所有用户的素材和它们的数据信息,磁盘阵列损坏意味着音视频素材和用户信息的丢失。磁盘阵列安全性相关的因素有阵列的容错功能、阵列控制器的质量、硬盘的质量以及阵列的设计。对于磁盘阵列,要求阵列提供备份冗余部件,如双阵列控制器、双电源、备份风扇等。使用容错硬盘阵列,采用Raid5方式组建磁盘阵列。预留热备硬盘,当磁盘阵列中某块硬盘出现损坏时,就利用这块备用硬盘替补,自动将故障磁盘的数据重建到后备磁盘上,从而保证Raid时时完整,提高磁盘阵列的安全性。

3.将数据库数据存放在磁盘阵列上,数据库服务器只安装应用程序,配有备用数据库服务器,在主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投入使用,只要启动备用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可恢复使用。对数据库的安全采取数据备份的方式,在SQL2005管理程序中,添加维护计划,定时备份数据库到其他磁盘。当硬件出现问题或数据损坏时,恢复到最近备份状态,将损失降到最低。

4.非编网络安全性要求很高,他的软件平台是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建立强烈的病毒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非编网络相对独立,不与外网相连;关闭工作站上光驱和USB接口;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网络管理软件,监控工作站点的运行状态和流量,可以及时排查故障;通过域控制器和组策略对用户进行认证和权限限制。

5.合理分配用户空间和权限,把用户存储空间分配到磁盘阵列的各个逻辑分区中,让每个逻辑分区中有10%的剩余空间,保障系统的稳定。对不同用户设置相应的资源管理和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制作流程合理,安全。

6.对每天新闻栏目,每条编辑完成后,打包迁移,异地存储,保证数据安全。

(三)应急方案

1.mDC和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关闭主服务器,启动备用服务器即可,工作站可不关机,恢复使用只需几分钟。

2.域控服务器出现故障,工作站重新登录本机,连接mDC服务器可恢复使用。

3.FC磁盘阵列或FC交换机出现故障,节目可使用存放在iSCSi存储上的素材,在原ip-San网络编辑制作。

(四)系统环境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可靠的配电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采取UpS集中供电给配电柜,配电柜装有备路电路。对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等设备的双电源,分别用主备电路提供电源。系统设备有良好的接地,保护人员、设备安全,防止地线干扰。将强电、弱点分开布置,系统做到强弱电线无交叉,防止强电对弱电信号造成影响。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8

加强学生党建网络阵地建设,对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保障人才质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独立学院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方面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做好在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树立他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国内外“”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网络作为开放的大众舆论环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开拓学生党建网络工作新阵地,实现工作载体和手段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以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认识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进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2.促进科学管理,保障学生党员入党及后续教育

利用计算机程序建立一套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管理系统,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录入到系统中实现党员培训学习、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费管理、奖惩公示等党组织工作的动态化管理,极大地简化流程,从根本上缓解独立学院党建工作人员不足的压力,也可以大大节约学生党建工作经费,同时,也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学习建立了有效的平台,实现了学生党员教育常态化。通过网络化管理,建立长期的学习保障平台,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党员政治生活需求,有助于党组织服务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真正体现党的先进性。

3.保障党员质量,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入党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和政治觉悟不高并存的现象在独立学院学生中表现的特别明显。一方面,他们积极主动关注自己的政治前途,另一方面,又对正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从而形成了独立学院学生对待入党问题极为矛盾的精神面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同志在《求是》杂志发文指出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切忌“带病入党”,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学生党员发展上严把质量关。独立学院学生个性鲜明,他们更乐于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个体意识形态上的不确定性,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端正入党动机。同时,党建网络阵地也为学生党员服务同学、同学监督学生党员提供了重要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舆论监督作用,促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有力地保障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要求。

二、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网络阵地建设

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建设,注重构建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引领、文明创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学生党建网络阵地建设是独立学院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现代化的学生党建工作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学院领导要率先垂范,先要从思想上认可学生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要带头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好思想疏导和引领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所盼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2.搭建互动平台,合理整合优质资源

建立以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为主体的网站和新媒体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整合网站和新媒体优质资源,如开设官方微博,微信、交流论坛等,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接受再教育。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党建网络宣传方面要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党建网络阵地建设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交互式平台,以此来实现思想的碰撞。在思想引导方面,要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基于网站的工作平台建设

通过网站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员管理、信息、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系统,以组织发展和学生进出为核心建立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发展以学生党员的个人发展为主线,由党员发展、党员转正和党组织关系转接业务流程构成,同时可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资料统计和综合查询、资料下载、名册打印、统计分析,从功能上解决了独立学院党建人力资源短缺、节约管理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各层次查询,实现有效监督。

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通知公告”“时事评论”“组织发展”“文献下载”等党建相关信息的模块。使网站成为学生党员关心政治、学习理论、提高党性的精神家园和了解党员培养和自身发展的一站式便捷平台。通过网上课堂建立以党史党建知识、理论论坛、视频播放等为主的自主学习系统。建立题库,自动生成随机试卷、自动评卷、成绩生成等功能,方便学生通过自测找出薄弱知识面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互动系统包括网上党建论谈、党建聊天室、教师答疑等模块组成,通过讨论式学习,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党课知识的意义建构。

(2)基于app应用的党建

网络阵地建设通过建立官方党建微博和官方党建微信、党建QQ群等搭建新媒体平台。使其成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和党组织进行及时沟通和联系的纽带。建立官方微博利用其信息分享实效性、迅速性、公开性的特点,可以向所有学生公开党建官方微博号,征集粉丝扩大影响力。通过微博140字内的党建短评,并通过weB或wap客户终端积极回复学生们的评论和互动提问,进行积极的引导。建立党建官方微信,党建QQ群增加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好友,通过即时聊天、免费语音信息能够即时的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个体的语音沟通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管理者也能够即时的公示、通知、党组织活动信息等。基于app应用形成的党建网络阵地不仅增强了沟通和交流,还节约时间、空间、和成本。

(3)完善系统和制度,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首先,要构筑一个完善的学生党建工作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转起来,其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既熟悉网络工具和网络环境又具备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熟悉党建工作规律的辅导员队伍,这是做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的组织保证。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由专人负责的党建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管理制度,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常设网上舆论动态调查机构,对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尤其是网络“隐性”群体的最新发展;完善舆论危机的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等工作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努力将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点,树立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9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不断提升网络文化话语权,注重熟识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分析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创新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传播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和调控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必须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增强网络文化话语设置自觉,促进网络文化话语广泛传播,主动参与网络文化话语交锋和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2)10-0074-08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对千千万万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不断提升网络文化话语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的价值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生活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互联网日益成为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想方式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改变。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30.2%,20—2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持续走高,从2007年的48.3%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72.9%,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保持在93%以上,2010年为98.5%,2011年为96.1%,已经基本饱和。可见,大学生是网民中规模巨大的群体,同样也是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亚群体,已然成为网上各种思想文化交锋争夺的重要对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力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其价值日益凸显,意义重大。

第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是维护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才能保证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蕴含着意识形态软实力的较量逐渐凸显,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青年大学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可以说,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松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渗透和价值植入,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实现他们“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因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异常激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尤为重要。文化话语权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当前,要维护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主导文化话语权,尤其要牢牢掌控网络文化话语权。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e23(p24>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产生、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搭建,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领域同样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西方敌对势力往往会利用影响面广、煽动力大、传播速度快的互联网,借助网络文化话语霸权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扰乱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破坏目的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和国家利益。例如,美国就曾利用新兴网络社交平台twitter、Facebook、Youtube、Flickr等推动别国所谓的“民主革命”。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领域,掌控网络文化话语权,积极有力地维护中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是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现实需要。校园文化既包括显性的校园文化,又包括隐性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的“网下文化”,又包括校园的“网上文化”。校园的“网上文化”即校园的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和校园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校园文化借助和运用校园网络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校园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新形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主动适应这种校园文化的新形态,主动掌握网络文化话语权,这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掌握网络文化话语权,能够正确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方向,防止不良网络文化信息侵蚀和破坏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掌握网络文化话语权,还能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创新“网上文化”,以校园网络的形式承载意义深刻、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信息。例如,以创造和运用BBS论坛、视频、动漫、博客、播客、微博、QQ、mSn等校园网络文化样式来反映学校先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掌控网络文化话语权,就是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把校园网络建成教学结合、学用结合的桥梁,建成大学生学习理论、了解信息、讨论交流的园地。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2011年评选出的最佳思想政治创新奖“天津大学天外天网站”、最佳文化建设奖“湘潭大学三翼校园”、最佳文明网络社区奖“上海海洋大学易班”和“清华大学学生红色网站”、“武汉大学珞珈新闻网”、“华中师大在线”、“西南大学资讯网”等全国高校百佳网站,都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些高校网站都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广大师生的需求,注重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始终弘扬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力图形成能够反映学校整体风貌的校园网络文化特色。

第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是深化网络文化育人的根本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悄然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虚拟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内容和重要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网络文化话语权,首先要将正确的价值观注入校园网络文化,在网络文化领域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高尚精神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的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新形态,不管这种文化形式如何发展,文化内容如何变迁,必然会承载特定的价值观,只有将正确的价值观注入校园网络文化,发挥先进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效应,防止和消除不良校园网络文化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注入或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校园网络文化才会具有灵魂,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符号表征。失掉正确价值观的校园网络文化,必然会失去发展方向和教育意义,不可能成长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先进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还能够通过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丰富大学生的虚拟社会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既需要风清气正的“网下环境”,又需要积极向上的“网上环境”。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可以带动校园整体文化环境的优化,从而实现校园整体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大学生融入校园网络生活,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参与虚拟社会实践,让大家能够借助校园网络平台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让他们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自主参与者、自主建设者、自主发展者,并通过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持续的影响,最终实现大学生现实发展与虚拟发展的统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的内容涵盖

文化话语权的本质是利益表达权,是特定利益主体借助承载特定价值观的文化话语来实现利益表达的权利和权力的统一。网络文化话语权是文化话语权的特殊表达形式,是文化话语权在网络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文化话语权交锋的敏感地带和重要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权行使和文化话语能力表达,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它主要包括熟识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分析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创新、传播和调控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

第一,熟识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熟识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是分析、创新和传播网络文化话语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或不愿熟识网络文化话语,就必然缺乏能力和机会同各种思想文化对话、互动、争鸣、交锋,势必会失去网络文化话语的主导权。熟识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就是要及时跟踪和全面掌握网络空间出现的各种文化话语事件和文化话语信息。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飞速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事件、文化资讯和文化信息往往会迅速反映到网络空间。同时,网络社会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事件、网络文化资讯和网络文化信息,两者相互交织,形成各类各样的网络文化话语快速传播。例如,2011年中国网络流行体就有“凡客体”、“王家卫体”、“赵本山体”、“中英穿越体”、“Hold住体”、“tVB体”、“高铁体”、“淘宝体”、“总结体”、“方阵体”、“咆哮体”、“坑爹”等等。网络领域的各种文化话语,往往反映着多种多样的网络思想文化信息。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必须熟识这些隐含着特定网络思想文化信息的网络文化话语。这些或隐或现或晦或涩且广为传播的网络文化话语,或是草根阶层网络参与表达的利益诉求,或是特定人群对特定事件的政治认知,或是特殊势力对政治决策的舆论影响,或是人为散布的虚假错误信息,或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点渗透,等等。因此,只有熟识各种网络文化话语及其反映出来的网络思想文化信息,才能掌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

第二,分析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还需要分析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善于认真分析网络文化话语,才能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囿于各种网络文化话语,而需要对各种网络文化话语展开深刻分析,善于抓住各种网络文化话语的背后意图、利益主体、诉求内容、运用平台、传播轨迹、语言特点、主要受众、影响深度等,为准确运用网络文化话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我们看到,美国在大肆宣扬“网络自由”和“信息自由”的同时,又不停地发动“网络攻击”,利用网络霸权破坏他国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例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顶级域名的申请和解析工作被终止,伊拉克被美国从虚拟世界里“抹去”。2009年4月,摩尔多瓦发生未遂“”,因有“推特”网(twitter)的参与鼓动,被称为“twitter”革命。2009年5月,根据美国政府的授意,微软公司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2009年6月,伊朗总统大选后局势一度动荡不稳,美国政府下令“推特”网站推迟网络维护时间,帮助伊朗反对派传送信息,为伊朗局势煽风点火。2010年1月12日,谷歌公司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随即发表声明,宣称要“维护网络信息自由流动”。可见,为保持美国所谓的世界领导地位和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的“网络自由”主题演讲和开展所谓的“e外交”,其实质是美国依靠独控的网络霸权,借“网络自由”为话柄,诱导别国无所限制地开放网络门户,以便他们随时利用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干扰别国内政,输出美国意识形态,服务于美国的全球舆论战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对这种网络文化话语加以深刻分析和解读,便可能沦为西方所谓的“网络自由”的思想俘虏。因此,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必然包括让广大学生认识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和利益主体,让他们能够敏锐识别和正确分析错综复杂网络文化话语的背后意图。

第三,创新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创新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的核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行使网络文化话语权,体现网络文化话语能力,关键在于创新网络文化话语。“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社会生活在变化,社会实践在发展,文化内容在更新,这些都会迅速地在虚拟社会折射出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如果不能及时跟进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能扣准经济社会的时代脉搏,必然难以反映和回应社会生活提出的现实课题,难以破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要有力解答经济社会发展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关乎思想文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立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和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现状和趋向,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不仅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网络文化话语,还要不断地把先进的文化价值观注入网络文化话语,以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为“魂”,以适合网络言说方式和贴近学生实际为“形”,创新网络文化话语指导理念、话语体系、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等。

第四,传播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的内容还包括传播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提高网络领域文化话语的议题设置能力和辐射传播能力。列宁指出:“创造新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文化并不是传播文化的任务”。创新网络文化话语不同于传播网络文化话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创造网络文化话语,又要传播网络文化话语。只有通过自主设置和主动传播,才能彰显网络文化的话语权和话语能力,没有网路文化话语的自主设置权利,缺乏网络文化话语的主动传播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导致网络文化话语的“话语失声”。“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出网络文化话语的时代强音,占据网络文化发展制高点,必须自主设置网络文化话语,并大力传播网络文化话语。“在网域内,通过议程构建、吸引或说服,信息手段可以被用于形成网络空间的软实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有效防范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文化殖民,必须牢牢掌握网络文化话语设置权,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避免网络文化话语的“话语失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止步于“接招”,还必须主动“出招”,即主动设置网络文化话语议题,不然,只能附庸或者尾随西方敌对势力的网络文化话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的传播能力,还要优化对内传播,筑牢思想文化防线,扩大对外辐射,提高参与国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能力。

第五,调控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还包括有力调控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力调控网络领域的文化话语。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有赖于网络文化话语的有力调控。调控网络文化话语,首先,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网络技术高超和研判分析能力强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通过他们积极开展网络舆情研判分析和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启动网络文化信息的收集整理机制、分析甄别机制、监控引导机制,大力构筑网络文化安全网,避免因别有用心的网络谣言和虚假错误的网络诱导而丧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阵地,导致对大学生的网络话语误导。其次,还要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规范网络文化空间的法律法规,有力调控网络文化话语。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权威机构出台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关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针对互联网及网络文化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是调控网络文化话语的重要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只有充分依据网络文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网络文化管理的相关规定,才能有理、有据、有力地调控网络文化话语,及时删除网络文化话语传播中的“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净化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空间,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的提升路径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领域,维护我国的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和网络文化话语主导权,必须大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

第一,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首先需要大力加强网络的硬、软件建设,掌握网络信息的核心技术。网络文化话语是以网络的硬、软件为基础,没有强大的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提升网络文化话语权。网络系统的核心是它的根服务器,现在全世界一共有13个根服务器,其中一个是主根服务器,12个副根服务器。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当中9个设在美国。当前,国际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站中,有94个在美国境内。美国倚仗自己网络信息技术的绝对优势,实际掌握着国际互联网的控制权,并把这种网络控制权转变成为网络文化话语的垄断权,对他国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美国的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这些社交平台都是传播体现美国国家利益和政治意图的网络文化话语的外交工具,他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绝对优势和网络文化话语垄断权,不断向他国输出网络文化话语和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因此,要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权,必须掌握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构建网络文化话语的技术平台,“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新平台”。

第二,增强网络文化话语设置自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需要形成网络文化话语设置自觉。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将“建设先进网络文化”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先进网络文化的建设,有赖于正确网络文化话语的创新和设置。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国在全球范围内根据本国利益需要,不断抛出各种网络文化话语议题,传播和推销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如先后推出“意识形态终结论”、“人权至上论”、“文明冲突论”、“中国”、“普世价值论”等,特别是提出的所谓“网络自由”或“信息自由”,误导世界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西方网络文化话语的强势推销与渗透,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的创造、设置和传播尚处于守势和弱势,要根本扭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话语创新和设置落后的现状,从网络文化话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网络文化话语的主动传播者,必须自觉地进行网络文化话语的创新和设置。创新和设置网络文化话语,必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握大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文化的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网络文化产品和网络文化服务,以优秀的网络文化培育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多种网络文化话语和多元网络文化信息的冲击下,不断增强网络文化话语设置的主动性,牢牢掌握网络文化话语的主导权,全面提升我国网络文化话语的辐射力。

第三,促进网络文化话语广泛传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还必须有力促进网络文化话语传播。2005年1月,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这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回答和解决这一新课题,必须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坚持在网络思想文化领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结合大学生思想文化接受的特点,运用网络文化传播的多媒体表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话语,增强网络文化话语传播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解决大学生网络条件下思想行为出现的新问题。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首先从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的高度,树立主动传播网络文化话语的战略意识。提出和传播正确的网络文化话语是应对西方网络文化话语和筑牢大学生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战略重点,需要我们树立主动传播正确网络文化话语的意识,广泛、有效地进行网络文化话语的传播。其次,传播网络文化话语,还需借助广泛的传播载体,加强媒体文化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一个关于传播和组织形成的关系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必须超越把传播、信息和组织视为概念上互相分离的观点。相反地,传播必须被视为组织结构和现实由此而得以产生和再现的手段。换言之,组织是通过在传播中产生的意义的表达而建立的。……组织的传播网络越完善,信息的传输就越准确。”可见,加强承载网络文化信息的网络文化话语传播,必须构建强大的传播网络。具体而言,就要加强网络文化话语传播,既要加强报刊、电视、电台、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文化话语传播能力建设,更要注重网络新媒体的文化话语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建设传播快捷、覆盖广泛、影响力大的网络文化话语传播体系,形成文化话语“网上传播”和“网下传播”相结合的态势,切实增强网络文化话语传播能力。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篇10

一、立足理论根本,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今年我们专题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三次,研究社会舆情5次,同时我们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的这条主线,创新学习方式,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宣传,全面推进了理论武装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分工明确,成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小组。为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的龙头作用,明确责任,确定理论中心组作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小组,镇党委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宣传委员为意识形态工作直接负责人,协助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其他中心组班子领导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落实好分管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2.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建设。我们根据上级要求,今年上半年确定了市委十三届七次会议精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报告、节假日期间反腐倡廉防止不正之风的条例、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等学习专题,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理论学习和专题发言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为广大党员干部掀起理论学习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要求理论中心组成员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学习落实,将意识形态纳入到党建述职报告和班子成员民生生活会及述职报告当中。

3.开设“干部讲坛”,加强意识形态交流。今年年初,我镇以“干部讲坛”为新载体,为全体机关干部搭建起业务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每月的机关干部学习会,组织机关、社区干部轮流上台讲课,推动干部“以讲促学、以学促干”,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7月份,组织进行了全镇干部应知应会知识闭卷测试,不定期在社区抽查问答,以考促学,坚持抓干部学习不松懈。

4.常抓党员教育工作,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工作。搭建多种党员学习交流平台,加强新闻媒体、学校、演艺场所、讲座论坛、专题学习会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覆盖。6月11日组织镇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到市法纪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结合每月党日活动,邀请市委讲师团、市民讲师团等成员进社区进村居进行专题授课,利用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丰富党员教育的学习内容,更新了广大党员的知识结构,增进农村党员教育工作。

二、围绕中心工作,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舆论宣传。

意识形态工作的舆论宣传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点,为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工作重点,联系当前实际工作,包括助力“五市六城”建设、治水治污、“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美”建设等开展各项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措施有:

1.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意识形态社会宣传。利用龙门架、橱窗、宣传车、文化礼堂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和宣传造势;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利用现有户外广告资源,在重要道路、广场、公共场所、主要河流两旁等设置一批公益广告牌,将五水共治、消防整治、平安建设等持久战的宣传深入人心;利用电子显示屏、窗口单位、楼宇电视、报刊亭等阵地进行宣传,突出宣传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春节期间,在城镇主干道设置了绿化带亮化工程,提升了集镇整体形象,营造了温馨节日气氛。实施部门联动宣传,利用宣传阵地,组建志愿队伍,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6月9日,质检、环保、住建、国土、公安等多个部门与我镇联合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

2.加强主流媒体联络,加大意识形态外宣力度。今年4月,正式设立了乐清电视台北白象记者站,打造了首档由电视台和镇街联袂制作的电视栏目,在每周二晚上在乐清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同时提供新闻稿件和图片资料刊发在乐清日报时政版面上,同比稿件增多,大稿、重头稿突出,有力地宣传推介。

3.拓宽网络宣传渠道,推进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在原有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农民信箱等载体的基础上,2014年底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将网络媒体纳入到意识形态阵地中来。在网络平台上及时新闻动态,提供民生服务,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管理。

4.加强网络管理,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对思想理论动态、社会舆情、网上舆情和宣传工作动态的收集和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导向,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截止11月初,共收到网络问效及舆情件53件,及时呈报镇主要领导,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

5.加强新闻舆论管理,做好意识形态舆论引导。注重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设立媒体接待室,为新闻记者采访提供便利和条件,对于批评报道,采取约请记者、召开新闻通气会等方式及时处置,防止不良影响扩大蔓延,做好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有力维护北白象的对外形象。

6、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根据xx镇宣传工作的实际工作要求,大胆探索,创新方法,官方微博、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都设立了专人专职管理,网络舆情监测、问效处理也有专职工作人员,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在各社区、科室设立宣传员,做到信息动态上报有效率,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和宣传舆论工作推进。

三、注重工作实效,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意识形态教育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打造红色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