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护理措施十篇呼吸道护理措施十篇

呼吸道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2:57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79-02

下呼吸道感染也称为肺部感染或者是支气管/肺感染,属于临床方面的常见病之一。其中,肺炎是由于病毒而导致的肺气胸炎症;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周围组织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下呼吸道感染是一些住院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可见,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方式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的保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探讨其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8岁至75岁之间。其中,支气管炎患者2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例,肺炎患者2例,肺结核继发感染患者1例,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患者4例。

2结果

本组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后,有30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死亡(该患者年龄过大,死于心力衰竭),另1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放弃治疗后自动出院。

3预防及护理讨论

3.1注重病房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避免感染不但关系到院内感染率的高低,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尤其是对于一些危重患者而言,可提高生存机率。相关科室负责人一定要将控制感染工作作为平时护理工作的重心,制定有效而全面的管理体制,并进行落实与监督。若医院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派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不间断的技术指导以及定期的业务培训,不断促进全院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

3.2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普遍患者由于原发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再加上治疗原发病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抗生素或者激素类药物,对机体以及菌群平衡造成了破坏,也因此而出现了耐药菌。这些因素对于患者是不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借助于营养支持疗法、应用免疫球蛋白等方式提高患者的机体体质。

3.3加强心理及翻身等护理。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和蔼的言行鼓励患者,让患者尽量保持乐观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应该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时翻身,经常更换,这样能够避免分泌物的积聚,也能加快血液循环。一般情况下,患者没有禁忌的话,可以每隔2个小时进行1次翻身,并进行叩背护理,借助于叩背护理能够促使患者排出痰液,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叩背一定要关注患者的面色以及脉搏变化,防止意外。若患者神志不清,则在进行翻身护理前应该先吸净患者口腔以及鼻腔内的分泌物,避免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患者状态尚可,则可以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扩胸锻炼,保持呼吸道的顺畅。

3.4严格规范物品的消毒。对于患者可能会用到的气管插管、牙垫以及吸痰管等必须使用无菌的一次性物品,而喉镜片以及气囊等使用后需进行“浸泡式”或者“熏蒸式”消毒,必须执行“一人一物一用”的基本原则,并对呼吸机管道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气管导管以及呼吸回路之间加入过滤器。且任何物件暂不使用时,一定要清洁后干燥保存,防止滋生病菌。若患者行鼻插管或者是留置胃管,医护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口腔护理,防止咽部病菌定植和胃肠道病菌逆行造成下呼吸道感染。

3.5注重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及带菌状态。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以及带菌状态与患者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医护人员是直接与患者进行接触的,其不仅是护理者,而且又是病原的传播媒介。有些医护人员由于多种原因坚持带病上班,这不仅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不利,而且也会构成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威胁。医护人员一定要勤洗手,可用0.2%过氧乙酸毛巾擦手,0.1%新洁尔灭、1%苯酚皂液、75%酒精甘油泡手或擦手,这样才能保证较好的消毒效果。总之,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每做完一次性处置,应彻底洗手或消毒巾擦手,避免造成病原体在患者间的传递,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如果预防手段不到位,再加上护理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医护人员一定加强院内防范以及护理措施,正确认识及掌握护理有关知识与技术,从而减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以及扩散。

参考文献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精神病人;呼吸道感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2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230-01

呼吸道感染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极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住院精神病人呼吸道感染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共229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发生呼吸道感染276例,感染率为12%,其中女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01例,男性发生呼吸感染为175例。

2.相关因素

2.1环境因素。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并且对不同年龄、不同症状、不同体质的患者均采取封闭式强制性住院治疗,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日常生活接触密切,户外活动少,加上吸烟造成空气污染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导致抵抗力下降,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2疾病因素。由于患者精神异常,长时间处于兴奋吵闹、夜间睡眠不佳、进食无规律状态,体力消耗过多,免疫功能下降;部分病人精神衰退,对自身健康漠不关心,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自我保护能力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加上精神病患者自知力缺乏,对潜在的感染不能识别,又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措施,自我保健能力下降等有关。

2.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过度抑制作用,可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使正常的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白细胞减少、咳嗽、长期住院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免疫功能下降是这些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

2.4自理能力。精神病患者生活懒散、不注意口腔卫生、衣着不整、乱食异物、吃不洁食物、进食无规律、夜间睡眠差;有些精神病衰退期患者处于淡漠、被动状态,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差。

3.护理措施

3.1加强卫生宣教,培养卫生习惯。开展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督促并协助病人洗漱更衣,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参加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

3.2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改善患者休养治疗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次通风以上,必要时安装换气扇,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食用醋熏蒸或喷洒),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温度。注意保持病室与患者活动场所的清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养生活,培养患者活动兴趣,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按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实施开放式管理,让患者多到户外活动,按患者不同年龄、爱好、兴趣、病情及机体实际情况组织患者做广播操或健康保健操,参加适当体育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3合理用药,做好用药护理。掌握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药物作用病人睡眠较深,应督促病人侧卧,以利分泌物及时排出,协助病人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卧床病人及时翻身拍背,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早期呼吸道感染症状的观察与处理,如需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3.4做好消毒隔离,切断传染途径。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晨晚间护理更换床单被褥时,动作要轻,打扫卫生采用湿式清扫方法,避免灰尘飞扬,不要在病房内清点脏衣服,病人排泄物及时清理消毒,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密度,保持空气新鲜;同时,对病人及家属加强卫生宣教,对疑有感染病例应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3

常规呼吸道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及肺部感染相关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肺癌晚期患者200例,男130例,女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岁。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使用药物等基本资料方面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均为晚期患者。

12方法对照组患实行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包括:指导患者咳嗽排痰、翻身拍背、吸氧、静脉pCa泵止痛、湿化呼吸道、辅助咳嗽排痰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气道湿化肺癌晚期患者经常呼吸加快[2],部分水分会在张口呼吸时由呼吸道散失,患者每天要以少量多次方式饮温开水,保持口腔湿润,必要时采取静脉方式补充水分,用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温水湿化则更适用于长期给氧患者,定时给湿化瓶内换温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温化。当痰液因黏稠而不宜咳出时,要适时给予雾化吸入。

122引流引流适合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对其定时(25h/次)翻身,并结合叩背排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把患者病变位处放于高位,向下放置引流支气管口,在重力作用下使痰液排出。在引流过程[3]中需要护士的配合,若有心悸、气促或大量分泌物时应立即停吸痰。对年老体弱、意识障碍、无力咳嗽的患者,床边要随时放置吸痰器用以吸痰。癌症晚期患者痰液均较多,为了减少呼吸道的腺体分泌,可按医嘱给予利尿剂或化痰药物,从而减少痰液。

123心理护理呼吸困难患者往往心存濒死感、害怕和恐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治疗过程,给予心理安慰和乐观的暗示。

124呼吸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自身体病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如练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最大程度地排出肺内残存气体,达到减少功能残气量和提高肺泡通气量的作用,换气功能[4]的改善,有利于肺内痰液排出。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p

2结果

观察组在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死亡率、肺部感染率、与单纯肺部感染相关的病死率等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肺癌晚期(Ⅲ、Ⅳ期)患者一般均咳痰、咳嗽或痰液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常因痰液分泌增多的原因造成清理呼吸道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所以术后呼吸道护理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有效、更快、更好地做好癌症晚期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清理工作,降低疾病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护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漏气病症,及时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经常仔细听呼吸音,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除此之外,保证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患者的体力、精神和疾病的恢复,或者患者病情情况适当应用止痛剂、镇静剂,防止因疼痛等原因影响睡眠质量和体力的恢复,最终导致咳痰无力。通过本实验可以证实,常规呼吸道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是癌症晚期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必要手段,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及肺部感染相关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外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9.

[2]冯美莲,李月平胸外科老年病人围术前夜间呼吸道护理.全科护理,2008,6(10):27852786.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呼吸护理;个性化;颈椎脊髓损伤;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7(c)-0169-02

脊椎部位出现错位或者骨折性损伤均可导致脊髓受损,称为颈椎脊髓损伤[1]。此病可引起呼吸系统异常,甚至产生病症,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会因为此病出现呼吸系统病症[2]。多发生于疾病早期,多数表现为呼吸功能下降、肺感染等,可造成患者死亡。一般呼吸护理措施中忽略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细节管理,不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本文中将106例(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随机编号,并根据号码单数者个体呼吸功能的不同给予个性化呼吸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06例(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随机编号,号码为单数者(53例)归为个性组,平均年龄38.7岁(19~64岁),男32例,女21例,受损部位:54.7%(29/53)C5~6,24.5%(13/53)C4~5,20.8%(11/53)C3~4。治疗:58.5%(31/53)后路减压,26.4%(14/53)前路切除植骨,15.1%(8/53)保守疗法;号码为双数者(53例)归为一般组,平均年龄38.5岁(19~64岁),男30例,女23例,受损部位:50.9%(27/53)C5~6,32.1%(17/53)C4~5,17.0%(9/53)C3~4。治疗:54.7%(29/53)后路减压,35.8%(19/53)前路切除植骨,9.5%(5/53)保守疗法。一般组与个性组各方面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一般组采取一般的呼吸护理措施,及时排痰,监测体征;个性组根据其个体呼吸功能的不同给予个性化呼吸护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呼吸护理措施以及功能训练方法。(1)呼吸功能分析:通过对相关呼吸指标以及肺功能的监测,可以分析出患者的呼吸功能处于何种水平,同时保证体征平稳,若出现血压波动、心功能异常、体温异常或昏迷等症状,则给予及时的纠正治疗,以免患者在水肿期出现危险[3]。(2)呼吸道护理:呼吸护理中常见引流不畅的现象,引发原因主要为呼吸机湿化程度不够、咳嗽行为次数过少或力度不足、痰液黏度过高等[4]。患者自身肺功能不佳以及治疗操作会干扰咳嗽以及排痰行为,从而引起分泌物潴留,导致呼吸道无法保持通畅,加重病情。因此,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应及时给以吸痰。操作中应注意时机的掌握,通常选择及时排痰,即在患者有痰时立即实施,同时注意时间把握,不可因为动作缓慢导致痉挛,在实施前2min提供纯氧[5]。定时消毒气管内套管,每日至少保证2次。(3)功能训练:在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分析后,针对个体情况拟定功能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的训练方法有,①腹式呼吸,主要是使患者掌握深呼吸的要领和正确的运气方法,指导训练时采取呼吸操形式,协调肢体运动与不同呼吸方式的配合[6],每日至少需要进行30min的腹式呼吸,分为3次训练。②排痰训练,高位损伤常会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受阻,排痰降低,增加产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患者排痰,一般认为引流效果较好,也可将其与胸部叩击结合运用[7]。针对年龄较大、嗜好吸烟、咽部存在炎症反应的患者应采取雾化吸入[2],并增加咳嗽行为次数,也可通过对胸廓进行外部施压加强力度。③吹气球活动,此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肺活量较低或呼吸肌功能较差的患者恢复正常[6],每日至少需要进行45min的活动,分3次进行。

1.3比较指标

统计呼吸参数以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具体的指标为pH、氧合作用、通气效率,并对比Frankel级别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5软件,t检验呼吸参数,卡方检验级别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参数比较

个性组呼吸功能较一般组强,其呼吸参数变化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Frankel级别变化比较

个性组未出现呼吸系统不适反应,一般组有2例出现不适反应,感觉憋闷、呼吸不协调,两组具体Frankel级别变化见表2。

3讨论

颈椎脊髓损伤常会引起呼吸系统异常,因此治疗中会给予呼吸护理,但是一般呼吸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个性化呼吸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呼吸护理措施以及功能训练方法,通过进行呼吸功能分析掌握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和体征,进而选择合适的呼吸道护理措施,针对个体情况拟定功能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以掌握深呼吸的要领和正确的运气方法;给予引流促进其排痰,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呼吸肌功能。本文个性组应用了一系列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后呼吸功能显著加强,未出现呼吸系统不适反应,Frankel级别变化明显,证实此护理方法对颈椎脊髓损伤围术期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建议临床护理中强化个性化呼吸护理的实施,从而调整原有的护理结构,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恢复。尤其应提高对呼吸道护理和功能训练的重视,避免发生呼吸道阻塞以及呼吸功能衰竭等症状。

[参考文献]

[1]谭军,王大鹏.急性颈椎损伤的呼吸道管理原理[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8,3(1):62-64.

[2]浦莉萍,张晓萍,刘若群,等.130例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0(21):27-29.

[3]meinerst,LindelK,meseckeU.improvementsinactivitiesofdailylivingfollowingfunctionalhandsurgeryfortreatmentoflesionstothecervicalspinalcord:self-assessmentbypatients[J].Spinalcord,2009,9(11):92-94.

[4]吕晓玲,夏秋江,王清丽,等.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热湿交换器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9,24(15):93-94.

[5]DoperalskinJ,FullerDD.Long-termfacilitationofipsilateralbutnotcontralateralphrenicoutputaftercervicalspinalcordhemisection[J].experimentalneurology,2006,2(3):119-122.

[6]李心馨.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55-56.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措施;207例

气管插管的方式是针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急救措施之一。通过气管插管能够减少患者气道阻力与解剖无效,增加其有效通气量。但是在实际医疗过程中,气管插管患者大都为意识不清晰、病情严重并且机体抵抗力较低、生活能力不能自理的患者,而且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失去上呼吸道作用,如果对他们缺乏护理,会引起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等并发症,情况严重甚至能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气管插管患者的治疗中,护士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周密的护理措施,对其安全进行保障。

1.临床资料

1.1一般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2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护理措施与护理体会。选取的20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13例,女性患者为9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0~83岁,平均年龄为52.37(±10.45)岁,患者均插管时间大于等于24h。患者气管插管患者中,表现为痰液粘稠、气管阻塞,有效呼吸被阻碍。患者在护理前发生吐管或吞管的现象。经过护士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措施气管插管患者最终拔掉管道,病情好转。

1.2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207例气管插管患者中,68例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表现为意识不清醒或无意识、昏迷状态,对于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护士应及时安抚病人家属,帮助家属树立治疗信心,取得患者家属积极配合。139例患者有较浅意识,对这些患者的护理措施,护士应亲切的给予鼓励与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烦躁情绪。在必要时对患者给予镇定药处理。

1.2.2湿化护理由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下呼吸道与外界空气直接连通,因此上呼吸道不能对其进行加湿、加温以及过滤空气,207例患者均出现了呼吸道干燥以及痰液粘稠的症状表现,护士应进行及时的护理措施,防止患者生成痰痂阻塞呼吸道。在环境湿化方面的护理措施:护士经常探视病房,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保持室内湿度的方法有:向地面洒水、安置空气加湿器等。在气道湿化方面的护理措施有:定时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以及气管滴药的方式,除此之外,在207例患者中,护士在医嘱下对42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了插管外端接人工鼻的护理措施。

1.2.3吸痰护理气管插管患者需定时进行吸痰处理以保证管道通畅。吸痰操作方式不当会导致患者缺氧或者低氧血症。吸痰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都会引起患者心律失常以及气管痉挛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把握好患者吸痰时间,掌握吸痰技巧,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应严格把握无菌操作。在具体操作中,护士应要求患者采取侧位躺下,护士站立在患者一侧对其进行吸痰,并且在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监护仪器上的生命体征,在患者出现心率骤降或不齐的情况时及时暂停吸痰,缓解患者症状后继续吸痰。

1.2.4预防感染护理气管插管患者下呼吸道与空气外界直接接触,因此必须做好日常预防感染的消毒处理。其中包括患者的口腔消毒处理与病室环境消毒处理。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能够预防细菌随口腔进行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降低其肺部感染概率。在病室消毒护理中,护士应每天用消毒液拖地、分开放置室内鞋与外出鞋,及时进行消毒机消毒与紫外线灯消毒。减少人员进出病室,以免造成细菌入侵患者感染。

1.2.5防止误吸在临床患者护理中,误吸是引起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护理措施中应多加注意。护士在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尽量做到生活护理与医疗护理一体化护理。需要进行注意的是:及时对患者口腔中的异物进行清理,防止患者口腔痰液过多阻塞气管引起患者窒息与气管感染;护士轮班每次都应对患者进行气囊压力测试,并尽量保持患者气囊压力在25~30。气管插管患者进食只能通过食管,因此在鼻饲时应注意流食温度与鼻饲量,单次鼻饲量一般不超过200ml。

1.2.6防止脱管气管插管患者易出现气管脱管情况,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患者的防脱管护理。可以采取气管插管与牙垫一同进行固定的方式紧固气管插管,具体操作中使用胶布与寸带进行双固定。护士需每日更换患者牙垫与胶布,避免出现感染情况,在每次查房时随手检查管道固定情况,以免出现脱管发现延误情况。护士应定时对气管插管与门齿的距离进行检查,做到班班交接,详细记录。

1.2.7皮肤护理要注意气管插管患者的皮肤护理,在定时查房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根据患者不同的皮肤状况,帮助患者选取合适的骨突处保护工具进行保护,除此之外,应注意患者的关节位清洁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对情况允许的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护理,例如进行床上浴或皮肤擦拭。及时清洁患者排便,注意皮肤情况与皮肤护理。

1.2.8拔管后的护理患者在病情好转、呼吸稳定,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病通常度好,血氧饱合度大于96%,能够自行排痰时可以考虑帮助患者拔出气管插管。拔管前应做好清洁工作,在拔管后应及时做好口腔护理=以及观察患者反映,如患者无发生会厌症、喉痉挛等症状时可以撤出插管以及器械。

2.结果

207例患者在周密的临床护理中均病情好转,撤除气管插管,其病情逐渐康复。

3.讨论

气管插管患者的综合护理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患者的有效呼吸,因此在护理措施中不仅要注意气管的插入情况与吞管、脱管现象,还应对患者呼吸道湿度与温度进行观察保持。在护理中,护士应及时清除患者口中的杂物以及气管的痰液,以免形成痰痂、出现堵塞现象影响呼吸,在口腔护理时护士必须规范行为、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中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危急情况,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总之,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高文静.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J].北方药学,2014,09:178-179.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12-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时常见并发症,也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最大障碍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般发生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1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1%~60%,病死率达45%~75%[1]。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关键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住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iCU的重症并发肺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7~78岁。经临床检验病症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6例,重症并发肺炎4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4岁。经临床检验病症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22例,重症肺炎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疾病等各方面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护理方法治疗组30例患者均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本院机械通气护理指导小组由经过香港医院管理局“重症监护专科培训”的专科护师任组长,成员由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组成,均为医院护理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理论和处理能力。小组的职责是制定实施指引、组织相关培训,带领全体护理人员践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监测执行情况和评价效果,同时做好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工作。根据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制定适用于本院的临床护理指引和具体的操作标准,以文字并配以图片的形式,力求简洁、直观、易于掌握及执行。制定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执行表,从而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执行的依从性。

其中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平卧位下吸痰,返流的危险性较大,易造成误吸或渗漏的发生,应抬高床头30~45°以加以预防。②呼吸机应用中,在呼吸管路近端以及吸入和呼出端各加用呼吸过滤器1个,以增强加温加湿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体出现应激性溃疡。③在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调整,以满足治疗的要求。④预防患者形成静脉血栓。⑤试停镇痛药期间,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反应出现应及时处理。⑥注意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坚持帮助患者刷牙和用漱口水漱口,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⑦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手卫生,以免其他感染的发生。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未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每隔0.5~1.0h吸痰1次,定时翻身拍背;呼吸机呼吸管路的更换时间一般不超过48h;如果用湿化器,换管时间可以延长到48h以上,或根据临床需要每周换管1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

1.3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关于发生相关性肺炎与撤机天数方面的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机械通气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是导致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2]。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临床上除了全身应用抗生素外,近几年来,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加局部注入抗生素的方法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取得良好的疗效[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是全面的预防护理,它关系到患者的所有治疗环节[4-5]。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作为主动的预防措施,与传统的被动预防措施相比,不是“发现了护理需要才实施护理”,而是“因为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是全面的预防护理,它关系到患者的所有治疗环节。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发生而实施护理”,因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实现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功能[6]。

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改进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易出现口咽部细菌的定植,而污染的口咽分泌物可以滞留在人工气管气囊上部并通过气囊周围的空气进入气道,增加吸入危险,清除气囊上滞留的分泌物,可降低Vap的发病率。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抬高床头30°~45°;②消化性溃疡的预防;③每日试停镇静药;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⑤改良性的口腔护理;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⑦注意手的卫生。

笔者还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具体内容包括:①Vap的定义;②Vap的危险因素;③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④与Vap;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⑥手卫生与Vap;⑦试停镇静药期间的观察要点及干预措施;⑧深脉血栓形成的防;⑨口腔护理与Vap。

除了实施上述针对性的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早撤机,缩短上机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引发与恶化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5]。另外,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还要注意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早期撤离呼吸机、早期拔管均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功伟,李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和预防[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5(2):34-35.

[2]赵莹莹.临床相关因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1(5):21-22.

[3]张淼.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10):28-29.

[4]张德元.刘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6(8):29-31.

[5]刘炳元,张萌.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与护理,2009,11(2):19-20.

[6]王琦,米跃华.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10,24(1):32-34.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无创机械通气;有效;护理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两者并存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syndrome,oS)"[1],由于严重的低氧血症,无创机械通气为理想的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交流能力不同,治疗结果差异较大,现通过病例分析,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护理的有效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重叠综合征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男性30例,平均年龄67.5岁。30例患者均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符合oSaS的诊断标准[2],同时符合CopD的诊断指南[3]。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16人,常规护理组14人。两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进行专科护理评估,指导患者正确戴面罩、讲解无创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护理干预组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进行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健康知识问卷包括十项内容:您知道什么是重叠综合征吗?重叠综合征在饮食方面注意什么?您要控制体重吗?您可以吸烟吗?带呼吸机时您恐惧吗?重叠综合征为什么要带呼吸机治疗?带呼吸机治疗时注意什么?出院后您会坚持带呼吸机吗?您能做的运动锻炼项目有哪些?在运动时注意些什么?健康行为问卷包括五项内容:您能正确佩戴呼吸机吗?您每日能坚持带呼吸机多长时间?您知道呼吸机的湿化水如何添加吗?您能与呼吸机很好的配合呼吸吗?您学会开机、关机吗?问卷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多选题答对70%即为答对,答对1题得1分,健康知识问卷中每位患者答对的题数之和占总题数的百分比为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问卷中每位患者答对的题数之和占总题数的百分比为健康行为形成率[4,5]。

1.3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以下护理措施:①选择合适的和面罩,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床头抬高45°,使头颈肩在同一水平,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的通畅。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变窄,影响通气。②根据患者的颜面部大小及肥胖程度,选择相应的面罩型号。③消除恐惧心理,先用手提着面罩,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患者接受时,再固定于头上。在沟通中注意使用鼓励性语言,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密切观察人机配合情况。根据患者睡觉的调整面罩松紧,以不漏气为宜,过紧会影响面部血液循环,左右两侧头带固定应用力均匀,防止倾斜、漏气和不适。指导患者深而慢有节奏呼吸,并嘱患者不要张口以免漏气。⑤注意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分泌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导致气道干燥,痰液粘稠,形成痰痂,阻塞气道,加重呼吸困难,及时添加湿化水,给予雾化吸入15~20min/d。⑥鼓励患者自行戴头带、面罩、开机、关机。

1.4疗效判断有效:表现为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运动减弱,呼吸频率减慢,Sao2%增加,心率减慢等,血气分析改善后脱机。无效:经常规治疗和无创通气后,病情进行性加重,改行有创通气治疗。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a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问卷和健康行为问卷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常规护理组均有所提高(p

2.2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疗效分析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依从性高,突出表现为带机时间明显提高。有效率由62%上升至100%,见表2。

3讨论

重叠综合征患者较单纯oSaS或CopD有更为严重的睡眠有关的低氧血症,无创机械通气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增加ipap改善肺泡通气,使paCo2降低,又通过增加epap使气道维持开放状态,克服阻塞性通气障碍[6]。长期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由于无创机械通气专业性较强,一般患者接受程度较低,从问卷调查来看,有20%患者初始不愿接受,这些人群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经过护理干预,接受程度逐渐上升至100%,所以,机械通气的专科护理很有必要。这也和彭希卓报道CopD无创呼吸机护理报道相符,耐心向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的健康宣教,仔细地讲解无创呼吸机的方法、目的、注意事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此来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等心理压力。同时让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病情有充分的知晓,务必要让他们认识到使用无创呼吸机是最好的方法[7,8]。

使用前进行专科干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明显提高。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经不同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带机时间明显延长,有效率由62%上升至100%,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成功的关键就是解决漏气,通过我们研究发现关键主要是:①选择合适的鼻面罩;②鼻面罩与面部吻合良好,四头带或固定带松紧适宜,患者能自主操作,效果更佳;③初期无创通气时在床边指挥患者吸气、呼气。所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重叠综合征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效果。

同时,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和护理指导,患者掌握了无创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方便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参考文献:

[1]钟南山.现代呼吸病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1994:553-56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5(4):195-19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56.

[4]高国贞,王丽姿,李桂芬,等.社区延续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和哮喘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34:127-129.

[5]Rodrigues,G.G.,Freitas,U.S.,Bounoiare,D.etal.LeakageestimationUsingKalmanFilteringinnon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J].ieeetransactionsonBiomedicalengineering,2013,60(5):1234-1240.

[6]徐永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Bipap呼吸机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22-1324.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8

方法:通过分析Vap的感染原因,制定Vap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结论:Vap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不同预防策略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21-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去除人工气道48h之内发生的获得性肺炎,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1]。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资源浪费的特点。国外报道Vap的发生率为9.0%~70.0%,病死率50.0%~69.0%[2]。国内调查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3],本研究对我院piCU发生小儿Vap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piCU收治的75例机械通气超过48h有完整资料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机械通气持续时间48~218h,、其中重症肺炎3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16例,重症手足口病12例,败血症9例,复杂先心手术后6例;均采用口腔明视气管插管,其中男孩43例,女孩32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4.6岁。

1.2诊断标准。①Vap发生在机械通气48h以后或脱机72h内。②机械通气期间出现发热,体温≥38℃;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白细胞计数≥10.0×109/L;深部痰培养,检出致病菌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培养出新的致病菌;X线胸片出现新的渗出性病灶;在通气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4]。

1.3结果。75例患儿发生Vap共9例,发生率为12%;死亡2例,发生率为2.67%。

2Vap感染的危险因素

2.1外源性感染因素。

2.1.1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建立人工气道后,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呼吸道失去了对病原菌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的正常作用;也增加了受污染和与外界空气接触的机会。

2.1.2医源性因素。包括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彻底、呼吸机管路中积聚含菌冷凝水、气管插管灭菌不严、供氧湿化瓶中的水、雾化器、复苏囊、吸痰器等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2.1.3药物的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机体防御屏障被破坏而引起感染。机械通气病人常应用制酸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当胃液pH≥4时,则可导致致病菌在病人口咽部或胃内迅速大量繁殖。

2.2内源性感染因素。

2.2.1自身菌群的移位。误吸是造成自身菌群移位的直接原因,尤其是昏迷的病人,咳嗽、吞咽反射抑制,气道内的清除功能低,口咽部分泌物不能经口吐出或咽下,易造成误吸。

2.2.2机体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儿童、慢性消耗性疾病、危重病人等合并肺部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

2.2.3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的患者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屏障直接受到损害,提供了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机会,同时又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粘附在气管的细菌也因吸痰而脱落引起感染。

2.2.4呼吸机雾化和湿化系统管理不当。由于呼吸机的雾化装置被污染而引起Vap或带菌的呼吸机管道冷凝水倒流入患者气道造成细菌的直接种植。

2.2.5胃肠道定植菌逆行与吸入。以接受胃肠营养、止酸剂治疗的患者较为常见。这类病人的胃液pH值常≥4,微生物可在胃中繁殖至高浓度;当发生胃液反流或误吸时往往造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这也是Va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2.2.6多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长期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改变了患者正常微生物的寄生,免疫功能下降或抑制,使Vap发生机会增加。

2.2.7其他。医务人员在护理、操作、吸痰引流时未做到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手上的细菌直接被带入患者的气道内,种植于下呼吸道而引起Vap。

3Vap的预防措施

3.1一般性预防。包括严格戴口罩、穿隔离衣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安装通风与空气净化设备等,这些措施仍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3.2洗手。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的传播途径,而洗手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护士在各项操作前后、在接触一个患者前后均要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用流动的清水或洗手液进行洗手。

3.3减少误吸。避免给吞咽异常的患者经口喂食。患者取30~45度半卧位可避免胃液反流,使口咽部细菌定植概率降低,减少误吸的发生,减低Vap的危险眭。

3.4消化系统预防。实施选择性的消化道去污染和口腔去污染,减少胃肠道和口咽部的定植菌群,主要用于免疫力低下的Vap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同时应在病情允许下避免使用抗酸药物和H受体阻滞剂。

3.5呼吸系统预防。镇静剂和肌松剂可减弱患者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咳嗽能力,使得误吸易于发生,引起肺部感染。故应减少或限制使用影响意识的药物(镇静剂、肌松剂)。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呼吸管路、湿化器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两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中须使用无菌水,每24h更换一次;积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倒弃,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冷凝水不可直接倾倒室内地面。

3.6人工气道的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需定时吸痰,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首选经口插管的原则,如必须经鼻插管者,插管时间应小于48h。仔细评价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咳痰能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翻身和拍背。

3.7胸部物理治疗。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引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Vap的发生与下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受阻有关,胸部物理治疗可以促进肺内分泌物的排出,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

3.8营养支持。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应尽早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若早期胃肠道不能耐受较大容积营养液时应辅以肠外营养。营养不良可增加细菌对支气管的依附性和院内肺炎发生的危险性,多数研究发现早期进行肠道营养可减少Vap发生。

3.9加强相关知识培训。高度重视对医护人员的Vap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是预防Vap的关键。定期组织学习,与考核,同时应加强细菌学监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定期留取痰培养标本送检。

因此,Vap的预防不能单靠某一项措施或某一个医护人员,我们应综合医护无菌技术、患者条件和预防外源性污染因素,正确管理患者和呼吸环路,尽可能降低V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杨韦华,张廷香.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6):253-256

[2]钱彩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干预,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患者机械通气48h以后或停止机械通气48h以内发生的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尤其是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mRSa等多重耐药菌引起的Vap更是临床医生最棘手的问题,降低Vap发生率是iCU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目标。引起Vap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减少Vap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iCU患者Vap发病率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实施综合性干预,使Vap发病率明显降低。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iCU连续住院超过48小时的所有患者。

1.2综合性干预包括:①对iCU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预防Vap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考核;②执行手卫生制度,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③制定护理工作规范,要求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每天2次口腔护理,④制定iCU病房消毒制度、每天2次床单位消毒、⑤每月向医护人员反馈Vap防控措施依从性督查结果。

1.3研究方法自2012年2月开始,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2月1日到7月31日,调查iCU住院患者Vap及其防控措施的基线数据;第二阶段,实施干预,提高iCU病房Vap防控措施的落实率。第三阶段,2013年4月1日到9月30日,调查各项干预措施落实率和Vap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

1.4资料收集由院感专职人员、iCU医生、护士组成研究小组,所有参加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分工负责资料收集。护士每天记录在院患者使用呼吸机情况,填写登记表。主管医生发现患者出现肺炎后,及时向研究小组报告,确定诊断。院感专职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询患者基本信息。每周2次调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填写“呼吸机肺炎防控措施记录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分。

1.4Vap诊断标准患者机械通气48h以后或停止机械通气48h以内发生肺炎,肺炎的临床和病原学诊断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患者病情评分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执行。

1.5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非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资料:以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水准为0.05。

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住院患者409人次,平均年龄53.5岁,总住院日数5245天,人均住院12.82天。表1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患者平均年龄、病情评分、人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使用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

表1干预前后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感染诊断调查人次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平均病情评分呼吸机使用率%

干预前211263512.494.0976.2

干预后198261013.183.9377.4

2.2Vap防控措施落实率,表2结果显示,干预以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Vap防控知识考核合格率、患者床头抬高、口腔护理及床单位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率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均显著(p<0.01)。

表2Vap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统计表

防控干预前干预后

措施检查人(次)数合格人(次)数合格率%检查人(次)数合格人(次)数合格率%

手卫生762634.2816681.5

口腔护理845767.6767294.7

床头抬高986465.3786887.2

环境消毒563766.1474493.6

Vap培训考核321546.9383181.6

2.3呼吸机肺炎发生率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37例(其中临床诊断2例,病原学诊断35例),千日日感染发生率18.43‰。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6例(临床诊断1例,病原学诊断25例)。日感染发生率降低到12.86‰。干预前后Vap发生率差别显著(RR=0.710,p<0.01)。

表3呼吸机肺炎发生率统计

调查时间调查人数通气天数感染人数感染率%千日感染率‰

干预前21120083717.518.43

干预后19820212613.112.86

2.4主要病原菌共查出呼吸机肺炎病原体82株,排在前列的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表4结果显示,干预后上述五种病原菌所占比例明显降低,病原菌种类相对分散。

表4呼吸机肺炎患者病原体构成

病原菌干预前干预后

名称检出株数构成比(%)检出株数构成比%

鲍曼不动杆菌1734.0928.1

肺炎克雷伯杆菌1122.0412.5

金黄色葡萄球菌714.0618.8

铜绿假单胞菌714.039.4

大肠杆菌36.039.4

其它510.0825.0

讨论

Vap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口咽部致病微生物的大量定植、口咽部致病微生物被吸入下呼吸道、使用被污染的设备,被认为是3个关键环节。机械通气患者通常入鼻胃管来提供营养支持,但鼻胃管可增加消化道菌群随消化液反流的几率,从而增加口咽部菌群定植的机会。另外气管内插管可导致局部气道的创伤和炎症,并造成宿主局部防疫功能缺陷,从而增加患者口咽部条件致病菌定植的危险性。由于异物的刺激(气管导管)可导致患者口腔分泌物增加,分泌物通过气囊周围的缝隙进入到气管内,吸痰时也容易将这些细菌带入下呼吸道而导致Vap发生。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从而较少感染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半卧位可减少胃内容物误吸至下呼吸道,因此对于那些尚可忍受此种的患者,是一个简单有效且无须花费的预防措施[1]。呼吸机装置本身就容易成为各种致病菌的集聚地,被污染的湿化器、储水罐添加水、呼吸机管道冷凝水,患者周围的环境等,都可能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到位或不规范的技术操作引起患者的感染。

降低Vap发生率的策略应该是针对上述环节的综合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抬高床头、及时口腔护理、环境消毒、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Vap防控意识和规范无菌技术操作等简单易行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Vap发热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过程中,干预前后人均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率、患者病情评分均无差异从而排除了上述因素对Vap发病率的影响。干预前后,随着各项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Vap发生率由18.43‰降低到12.86‰,被认为是综合干预措施取得的明显效果。

马坚等调查结果显示[3],Vap的主要病原菌是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主要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两者共占到49.4%。在环境卫生学监测中,最常见的污染菌是表皮葡萄球菌,与Vap病原菌也不一致,其原因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崔云飞,周淑君,王雅妹.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3-234.

呼吸道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高发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常见疾病类型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风疹、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等。导致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2]。由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感染性高以及交叉感染率高等特点,因此对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急需重视和加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着重就基层医院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更好的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率,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1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效果,尽量将其传播在源头切断。其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有:

1.1加强物理防护工作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物理防护工作,以避免直接接触到传染源。例如,尽量避免同陌生人进行亲密的交谈;在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等[3]。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在接触传染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加强隔离、消毒等防护措施,从而避免出现医护人员的感染。

1.2加强药物预防工作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多是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预防。例如,红霉素能够对百日咳、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进行有效的预防;磺胺能够有效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青霉素和四环素能够有效预防炭疽病;异烟肼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有些药物属于抗生素,因此在对(疑似)患者的用药期间,必须严格、规范、合理的控制患者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过敏、滥用药以及不良副作用等问题的发生。

1.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国对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就是疫苗接种,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人体对传染源具有抵御能力,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疫苗接种的主要应用对象是<15岁的儿童,且主要是病毒类的疫苗,例如流感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以及麻疹疫苗等[4]。

2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除了要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基层医院还要将患者的病情以及传染范围控制在一定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有:

2.1加强全面性消毒工作经过研究调查显示,高效含氯消毒剂能够有效的杀死一般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中的致病病菌。因此,基层医院要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病房以及患者活动区的全面性消毒工作。在消毒过程中,要选择有质量保证、国家批准的含氯高效消毒剂,并严格根据医院的消毒规定定时(每天或每几小时)为院内的相应区域进行全面性的消毒杀菌。其消毒的范围主要包括:医用物资(被服、水杯、柜子等)、医疗器械(氧气湿化瓶、注射器具、雾化器等)、病房地面、走开水廊、房、卫生间以及其他环境等。

2.2加强对患者的隔离工作尽量避免同传染患者接触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设立患者的隔离独立区域,以防止传染患者同其他疾病患者直接接触而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患者入院时,对疑似症状患者应立即送至隔离区进行观察和确诊,并严禁不相关人员进入到隔离区。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做好全面的防护措施(穿隔离衣、带外科口罩等),并严格按照隔离规定将患者污染物运送到指定区域,从而尽量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3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较多,因此,在进行患者管理时也应根据其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从而避免交叉感染。据相关科学数据统计,一般性呼吸道传染病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发热患者、类流感型患者以及不明原因肺炎患者[5]。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控制管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3小结

近些年来,基层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越来越复杂,给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基层医院必须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多种传染源的严格控制,注重医院生活环境卫生的清洁,提高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力度,从而更好的降低和减少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率,确保院内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苏丁绪,周崇安,李明波.浅析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22):5510-5511.

[2]胡为海.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5):171-172

[3]李正兰,李东,罗鹏.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管理及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09):1854-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