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项目信息资源十篇项目信息资源十篇

项目信息资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32

项目信息资源篇1

内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一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对物资运输、采购等成本预算上很难控制。而在项目进行中,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严,不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等容易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浪费。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物资管理都存在供应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并且,在物资核算上,多数企业缺少预见性,这对物资的合理采购具有一定影响。

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4结论

项目信息资源篇2

论文摘要:文章旨在通过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注意事项,为未进行过这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所上系统的效果,并且为企业的信息化选择带来效益。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成功应用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是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甚至是生产制造信息系统后,开始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但这并不代表只有做好了财务、供应链或者是生产制造的信息系统后才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的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只不过说企业为了降低风险愿意将企业的eRp信息管理分步进行,确保项目的成功。在国外,大多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先于其他系统。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从理论上或是目前软件的分类管理上来讲其范围还是很大的,这其中可能就会包括薪资管理、人事管理、人事合同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考勤休假管理、保险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及员工或经理自助管理等很多方面,任何一个商品软件不会把这些东西集合在一起,他们大多是按其具体功能分模块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那么这么多模块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如何来实施才能确保它的成功呢,我在这里简单的做一个讲述,希望它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地实施自己的信息项目。

成功实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我觉得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及准备:

一、确定符合实际的企业需求管理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商品软件

有些企业在一谈到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或是实施时往往忽略了企业的现状,无边无际的要求实现着什么,不管这些要求是不是合理的、可行的、是否适合企业管理需要,这些事情或是想法是十分可怕的事情,目标明确并且合理是企业成功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前提。其实人力信息系统的应用应该是以目前实际管理的基础上,以规范其不合理的流程,建立可行性、合理性的管理制度或流程应用为目标,借助于应用软件工具规范或提高管理效率的一项工作。例如企业目前在员工考核、其他业务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下只是希望将薪资管理实现信息化以摒弃原来手工处理工资的业务,那么企业可以只选择薪资管理模块,像绩效管理这些与企业非人事业务相关的内容最好目前不要选择,除非企业有足够的人力与时间来做业务流程的规范或是梳理,否则很难保证项目在实施时不被拖延或出现失败的局面。换句话说企业在选择时要考虑企业的目前现状是否允许低风险地完成企业的目标,而不是抛开一切现实状态意念上的高度追求。

确定好企业人力资源要实现的目标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软件了。现在社会上光是国内就有成几百家软件公司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加上国外的恐怕就会有近千家这样的规模。如何在这众多的软件供应商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国内知名品牌的软件大多是经过众多企业应用检验的,其功能比较完善,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调整软件的结构或是功能,其价格稍微要高一些,但是较国外的要便宜;小规模没有名气的软件大多是根据某个企业定制开发的,其检验程度仅限于一家或是几家,但是软件的价格会占有极大的优势;国外的软件一般来讲拿过来不能马上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大多需要定制开发,其实施周期长,产品价格高,其日后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如果企业较小,需求不高,可以选择国内的小软件,如果企业要求信息化的集成程度很高,其应用范围很广,并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选择国内知名的品牌;但基本上不建议本土公司选择国外的人力资源软件,实在是担心水土不服。

国内的软件有品牌优势的主要是用友、金蝶等这些大的管理软件公司,他们有不同的产品系统,例如用友公司有e-HR软件,适用于集团型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U8人力资源,适合于中型企业管理,金蝶也是这样。

我们是去年(2008)上的人力资源系统的,当时已经执行了新的劳动合同,在软件选型时我们注意到有的软件公司在系统中就按最新的政策设计了软件,有的软件公司没有做出调整,结果我们选择了及时根据政策进行调整的软件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的软件在考勤方面还有一个亮点打动了选型组的成员,他们的软件可以支持按不定时工作制进行考勤,其他软件商一般是没有这样的功能。产品很微小的功能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就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让软件供应商进行产品介绍时一定要听他们的亮点,通过几家的比较,我们基本上可以选到认为适合我们的产品。选型时我们要注意一点,一定要选择具有长期发展的企业,否则几年内,软件供应商不存在了,我们的软件也就没有了使用保障。

二、要系统地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确定可行的实施计划

其实在购买了软件商品后,我们大多是需要软件公司与我们一起来进行项目的实施,很少有企业只买软件产品不买实施的,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不能靠员工自己摸透的,这样就会涉及实施费用与合作,如何保证在双方约定的条件下成功地将软件应用起来,这就是需要我们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其实规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个是项目实施的周期;一个是项目实施的人员及项目最终实现的具体目标(不同于上面第一条的目标,那是一个泛式的管理目标,而这里是一个详细的目标)。项目实施的周期大多是由软件公司与企业双方协商而定,但这个周期要符合项目自身的需要,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过短可使企业不能很好地掌握软件功能及建立起规范的流程,过长会浪费实施费用而且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另一点就是要明确这个项目由哪些成员组成,而不能让涉及的人员都跟进项目,否则企业的正常工作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人员选择上要慎重,一般情况下要把企业的高层吸引进项目中来,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大多是人力部门独立使用,与其他部门关系不是很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的基础档案可能需要其他部门协同完成。这样企业的高管就可以协调这些非人力部门来完成这项庞大的数据工程。在部门间出现的“争论”可以进行“拍板”性强制执行。另一个是要求人力部门的经理进入项目,并充当项目经理一职,以组织本部门内各分科室或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并直接向项目监理进行进度汇报;再有就是需要若干名对人力业务熟知、有学习能力的人员进行项目,充当关键用户的角色。当然这些是针对稍等规模企业的,如果一个企业里人力部门总共就有3~5个员工就可不必这样挑选人员。

在有了一个时间周期与参与者之后,就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把要达到的目标按天与人进行分解,明确每个人在每一个时间段要完成什么工作,以确保项目的最后成功。

这里要着重谈一下,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团队的同时也需要软件方提供稳定的实施团队以确保项目的质量。有些软件厂商不确定自己的团队,而是采用抓人的政策,今天是甲来,明天是乙来,还都有理由说甲是薪资的专家,乙是绩效的专家。一定要他们进厂前也提供人员名单,并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以轻易换人,这样是对双方负责。

(一)要详细描述企业的现在流程,让软件方帮助企业规范流程,并体现在实施方案中

在项目实施中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有些软件公司会把这个阶段称为“蓝图设计”,可以想象这个阶段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地位了。只有在这个阶段把工作落实到最具体处,后面的工作基本上都会迎刃而解。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企业现状调查、企业需求分析、产品培训、项目解决方案等四个过程。

在企业现状调查中主要是软件公司采用访谈式、问卷式或其他方式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需要通过软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企业在回答时需要实事求是地讲述,也可以向软件公司了解其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哪些好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将这些管理引进到企业管理中来。

企业需求分析是软件公司根据了解到的企业现状及未来需求做出的一份分析报告,他们会在报告中指出哪些是企业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变革的,哪些是可以通过软件来约束的,也就是说他们会使企业的需求合理化,因为软件只能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管理上的规范,在这个方面企业要有充足的接受准备,很有可能软件公司的指出会让企业很多人觉得不舒服。

软件应用培训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软件公司会把适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的软件产品功能讲述给企业的员工(确切地讲是传授给企业的关键用户),他们在做培训时已经结合了以后企业运作时的业务流程及操作,在这里希望企业的员工不是呆板地接受,更重要是学习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以后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会很有帮助。在这里软件方也会将企业员工培训时反应的一些需求重新考虑,他们最终会在项目解决方案中全面地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所有合理需求。在做软件培训时,一定要要求软件方在培训前给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讲义,以保证员工在接受培训时可以有参考的教材。

(二)要准备准确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解决方案进行测试,确保无误后上线

在项目解决方案出来后,软件公司通常会让企业按他们提供的数据格式准备企业现在的数据,这里可能会包括人员档案、部门档案、工资档案等很多,档案数量会根据企业所选的应用模块而不同,但我们要切记准备这些数据时一定要仔细,不能抱以“糊弄”的态度来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以后的所有工作都将信赖这些数据,你现在不好好准备,在后来你只能重新补做,你会更痛苦。在准备出这些数据后你可以试着要求软件公司帮你把这些数据导入到系统中(我们就可以不用手工录入了,减轻很多工作),可能有些数据是不能导入那我们需要小心地录入,在所有的数据进行系统后千万不要以为这就可以了,我们一定要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软件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不是我们不相信他们提供的方案,一是通过这些实际的数据我们可以熟悉软件的操作性应用,二是也可以研究一下流程设计的思路,以后在企业流程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自己搞定了。在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业务得到充分测试后,我们才可以相信这个解决方案,这时我们才可以真正地进行系统切换,但这里有一个小窍门,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自己编制一份操作手册,以确保我们真正的流程,还可编制满足自己岗位的操作手册,万一我们不在这个岗位时后来的人也可以很顺利地接手这个工作,或者是我们调到其他岗位时也可以快速入门。

注意一点,在数据准备好之后测试之前,我们需要让软件公司为我们进行数据备份,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各类数据问题都一一在备份数据中进行修正,以方便正式上线使用。

(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按计划进行,做好每个阶段的总结与问题的跟踪

其实在做it项目实施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项目在可控的范围内,不要超期,这一点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项目的实施计划时要特别注意的。其实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要按周编制可行的实施周计划,这样才能有保证项目按预期的计划向前发展,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些相应的调整,防止项目偏差太多,保证主体按计划进行。最好在每周进行一下项目的总结工作,把计划要完成的与实际未完成的做一个比较,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完成,把问题跟踪下来。对于需要部门协调的可以通过我们的项目总监进行协调,需要拍板也找他定夺。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项目始终在向前推进,不要死撑着。

其实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冲突,例如与企业早期应用的财务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在人事信息、部门档案可能就会有冲突,当时可能就是解决财务核算问题或是生产中心的问题,没有充足考虑后期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对于这些问题一定要与原系统的应用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论证,寻求一个各方可接收的方案,妥善处理这些事情。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企业早期上了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等系统,在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时,发现财务核算的部门是组,生产制造控制的部门是组的上一级“车间”,但是人力资源的绩效要到组,与财务一致,最后协调的结果是生产制造调整原有的应用模式,也控制到组,保证财务、人力、生产信息一致。

项目信息资源篇3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加速了健康医疗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涌现,为人口健康信息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卫生计生行业推进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浙江省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邱务土说,丽水市卫计系统以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为抓手,破除医疗信息孤岛,共建互享优质健康数据资源,不断开创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新局面。

示范项目背景

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2012年原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目前,浙江省级平台“一个专网”和“两个基础资源库”的基础架构已初步建成,并实现了与部分市县平台的数据交换。

在此背景下,丽水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纳入ppp项目,采取“市县乡村一体化”建设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一步到位将健康信息服务辐射到村,并采取自建“健康云”的方式,搭建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及各大业务系统。

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峰分析认为,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是关系丽水全市民生的现代服务工程,它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本市的人口健康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推动对社区居民的全程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服务,方便居民就医,降低医疗费用;二是促进区域医疗协作的进一步加强和医疗服务模式的持续改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有利于对区域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以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四是有利于节约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提升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示范项目概况

建设智慧健康惠民工程实现医疗数据信息互联共享

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韦炜介绍称,该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是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2~3年的时间,按照“市―县―乡―村一体化”模式,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17年建成“一朵云、一张网、一个中心、四大数据库、四大标准规范、六大业务应用”,实现丽水市各医疗业务系统、相关部门数据中心和浙江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实现医疗数据信息共享。

该ppp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基础建设工程,包括人口健康信息专有网络、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二是智慧健康工程,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协同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卫生计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三是信息惠民工程,包括居民健康服务平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系统、健康养老信息服务、远程医疗和网络医院等。

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的建设范围涵盖该市所有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系统及配套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全市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33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23家公立医院、19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3个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项目建设期总体预算为1.41亿元,特许经营期为11年,第二年开始支付购买服务费,支付期为10年,项目10年预算支出为1.7976亿元。该项目实施机构是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示范项目进展

三大块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年底完成所有项目

2015年9月,经过竞争性磋商,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7家上市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的社会资本合作方,与丽水市国有出资人――丽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以“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方式来实施该ppp项目。

2015年12月,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丽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政府出资人)代表市政府与中标的社会资本方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此后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为丽水运盛人口健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公司享有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的特许经营权,通过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提供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等服务,并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该项目设施无偿、完好地移交给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或丽水市政府指定的机构,并保证正常运行。

据韦炜介绍,目前该项目三大块建设内容为专网、数据中心和软件系统。其中全市布设了一张专网,1200个点位已经覆盖完成;数据中心投入2500万元,建成了两个本地数据中心,目前正在测试,异地的备份中心正在建设;软件系统方面,已经完成了一套健康档案系统,对公众开放预约挂号的公众门户网站、区域影像系统及微信公众号已建成投入使用,社会反响良好;基层医务人员工位系统也已完成。管理系统上,考核平台正在建设,23家县级以上医院的系统接口建设正在进行,进度过半。总体来说,该项目的建设已接近尾声,整个硬件投入全部完成,软件系统正在加紧补充完善,确保今年底完成全部工作。

示范项目成效

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实现多赢社会效益更为突出

丽水市财政局ppp项目中心主任张剑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ppp项目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社会资本方的运营与管理优势,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张剑飞说,10年特许经营期间,政府付费总额为1767万元,每年仅需支出176.7万元,中标价不足预算控制价的10%。通过ppp模式运作,政府付费总额大幅降低,只用原来预算控制价十分之一的投入就撬动了一个优质项目。从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提供的财务方案可以看出,即使政府方面投入该项目的金额不足预算的10%,但是依靠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运营能力,仍能保证项目公司达到6%~8%的预期收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互利多赢的局面。

张剑飞说,该ppp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统一的医疗资源平台。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二是实现信息协作与多方共赢。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对科研机构而言,医学研究获取信息更为便利;对于卫生管理机构而言,在降低市民医疗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m;对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构来说,能及时监控到异常及突发病例情况。

项目信息资源篇4

1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信息安全风险

国内用户访问国外的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主要有3种:①专线访问,即利用数据库出版商提供的免费专线直接访问远程服务器;②国际网访问,即利用数据库出版商提供常规的internet数据库访问服务直接访问,但需要支付国际通讯流量;③本地访问,即通过数据库出版商授权,建立镜像服务器或本地存储服务器,用户进行本地访问,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二次文献数据库,如文摘索引类数据库。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1个或多个镜像站点[2]。由以上访问途径可以看出,国内的图书馆、科研机构引进学术资源的使用大多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外的服务器和存储,存在“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1.1资源的“可用性”存在风险

国内用户使用国外数据库,尤其是全文数据库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外的服务器和存储,相对来说,对国外互联网的依赖性更大一些,一旦访问国外网络出现问题,大部分基于互联网的检索都将失效,所以说资源的可用性存在风险。这里的“可用性”是指美国可以随时“影响”我国的学术研究。尽管现在网络很发达,但实际上支撑这个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的数量仍相当有限。现在全世界一共有13台DnS根服务器。其中1台是主根服务器,12台是副根服务器。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台副根服务器当中9台设在美国,剩下的1台在英国、1台在瑞典、1台在日本。这些DnS根服务器的管理者都是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iCann是由美国商务部授权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从技术上讲,一旦某个国家的后缀从根服务器中被封住或删除,这个国家便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了[3]。

1.2资源的“可持续性”存在风险

引进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单位大多是公共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存在和发展拥有相应的资金、物质和人员保障,相对稳定。但是数字资源提供商是企业,其经营活动是一种商业行为,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一旦出现资源提供商公司倒闭、订购合同到期、版权纠纷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资源被停止使用,进而造成某一部分资源的不连续,影响研究人员对资源的获取,也影响到各个研究机构、图书馆对读者的正常服务。

2国内外现有的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学术信息资源面临的可用性方面的安全风险,国内外学者提出利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式来解决。欧洲各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启动了一系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

2.1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

(1)欧洲包括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挪威等国都先后开启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研究,并通过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联盟形成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高效存取模式[4]。①德国通过nestor推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意识、构建长期保存战略与政策解决德国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通过KopaL项目着力研究存储系统的测试和存取技术的共享。②英国的CeDaRS项目研究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战略框架和具体方法,并建立了一个分布式的长期存储系统。另外,CamiLeon项目和FaiR项目分别从仿真技术和资源获取的角度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策略。③瑞典、挪威和荷兰分别建立了Kulturarw、paradigma和e-Depot等保存项目。④由荷兰国家图书馆牵头,欧洲7个国家图书馆(荷、法、挪威、德、葡萄牙、瑞士、意)以及3个主要出版社参与的neDLiB项目,以合作项目形式研究长期保存基础结构,建立了1种电子出版物长期存储系统模型。⑤欧洲各国之间的区域合作长期保存项目还包括De-LoS、eRpanet、pReSto、Sepia等项目,从保存资源的选择性、联合保存的战略政策、联合保存的系统技术等方面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进行了研究,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获取劳动,获得了区域之间的最大利益化。⑥2013年2月1日,由欧盟委员会出资180万欧元赞助的Succeed项目正式启动,其核心目标是促进欧洲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保存领域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公司的研究结果的整合,并通过组织数字化领域的专家会议、开展评估技术的竞赛,以及召开技术会议来传播其成果,利用网上平台来演示评估工具,以达到整合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最新技术工具的目的。⑦2013年2月1日,欧盟启动了4C项目,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13所机构共同参与其中,来探究其在数据保管和长期保存上的投入所能获得的回报,实现效益最大化。(2)美国是最早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并作为国家战略考虑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各知名大学图书馆、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等主要机构带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相继启动了一系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5]。①nDiipp项目,即“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是由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政府拨款实施的部级数字资源保存策略,目标是对分散环境下非纸质电子资源的长期保存构建保存体系、开发保存技术、制定保存政策。②由斯坦福大学牵头开展的LoCKSS项目通过建立出版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平台,实现了电子资源的永久保存。目前已加入LoCKSS项目的机构包括20多个国家的180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200多家出版机构。③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pRiSm项目,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DigCCurt项目、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的eScholarship项目、麻省理工大学与剑桥大学图书馆联合协作的Dspace项目,这些项目为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3)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于1996年启动了保护和存取澳大利亚网络信息资源panDoRa项目,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澳大利亚电子资源保存系统,并为电子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使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策略。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与另外9家澳大利亚图书馆及文化机构联合建设,通过对可用网络资源的价值评估选择具有长效使用价值的联机出版物和网站进行保存[5]。(4)日本的waRp项目,是由日本国立国家图书馆开展的一项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有选择性地收集信息资源,重点收集有关政策和学术方面的数字资源。日本还制订了nDL元数据标准,规范了信息收集的工作流程,同时针对数字信息资源修改了缴送法和著作权法等[5]。

2.2国内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与实践

2.2.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张晓林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团队在2004年就对中科院数字图书馆外购数字文献提出了长期保存的策略。2008年,对国家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比较丰富的部分省市公共图书馆、985高校图书馆、主要部级专业图书馆进行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指出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的现实紧迫性已经不言而喻。同时,这个团队从国家层面出发,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机制、战略、技术、实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同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进行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实践,但到2013年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长期保存系统已存档10种国外数据库的资源,如Springer、VipJournal、RSCJournal、natureJournal、iopJour-nal、BiomedCentral、RSC-ebook等,其中英文期刊约2500种,不到引进外刊的6%,外文电子书仅有约16000种[6]。2.2.2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以下简称CaLiS)探索利用“本地存档服务模式”来保存国外的数据库资源,在CaLiS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设了3个镜像站,存档6个数据库(Kluwer、iop、RSC、nature、pQDD等)的资源,目前,由于经费等问题已经停止。CaLiS还采用“外商本地镜像服务模式”建立26个数据库的本地镜像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云计算带来的冲击,近4年26个数据库全部撤离了中国,改为远程服务方式[7]。国内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的还有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等单位。

2.3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对比分析

国内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比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情况,认为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有明显的共性和值得借鉴之处[8-9]:2.3.1政策推动一些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相关保存机构作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组织者,自主制定了数字资源保存政策,并且在各自的数字资源保存项目中实施。如美国2005年的“oCLC数字存档长期保存政策”反映了数字内容管理新形成的标准、最优化实践协议和一系列的支持性文件。oCLC在2000-2005年进行的pRemiS项目就是在此政策下实施的一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除此之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政策作为保存项目的有力后盾。2.3.2资金支持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需要巨额费用的支持。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有的得到了政府拨款的经费资助,如美国的nDiipp项目、荷兰国家图书馆的项目、澳大利亚的panDoRa项目等。有一些是由各种基金会、协会等资助的,如英国CeDaRS项目由JiSC资助建成,neDLiB、eRpanet、pReSto项目由欧洲委员会资助。2.3.3政府机构主导国外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尤其是区域合作的项目大多是由政府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主导,大学图书馆、出版机构以及掌握大量数字资源和先进技术的部门或某个行业的公益部门作为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如澳大利亚、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国家图书馆不论是在政策的制定上还是项目的实施上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对本国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起到了推动作用。2.3.4注重交流合作由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涉及的方向比较广泛,所以单一的机构很难独自完成一个项目,多方合作是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模式。合作方可能是同一个国家的多个机构,也有可能是国与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如DeLoS项目的成员来自13个国家,欧盟4C项目的成员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13所机构等等。实践证明,多方合作的项目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工作的重复;另一方面在项目进行中通过沟通,可以使项目的成果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2.4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在解决学术资源信息安全问题上的不足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象不仅包括原来就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由传统形式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文献资源,国外学术信息资源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象之一。但在解决国外学术信息资源信息安全问题上,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解决了资源在“可用性”方面的风险,但是在解决资源“可持续性”风险上还有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所需的经费、技术、人力成本高,单一机构难以保证长期投入。利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解决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需要在基础设施、技术和人员培训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一个长期性和持续性项目,不仅要求有前期的固定成本投入,在后期数字资源维护上也需要长期和持续的成本投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个长期投入的项目,单一的机构难以保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保证不了长期和持续性的投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就难以解决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面临的“可持续性”方面的风险。

3建议

项目信息资源篇5

关键词:信息资源规划方法社会规划体系

随着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信息化实践对信息资源规划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决策者的关注角度不一样,对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解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多样的信息资源规划。经研究分析信息资源规划的现状,将信息资源规划分为两种: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和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一、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是针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领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升信息资源在社会运转中的功能,减少社会运行的成本,保证社会向预期目标发展的长期计划。因而在宏观层面上,信息资源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也是一项信息化的专项规划。

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对信息资源进行调研论证之后,由政府规划部门或政府委托的单位编制,颁布后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并在本地域内指导各级政府及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它通常是通过多项保障措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项目来进行推进,以实现规划之目标。这种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国内外都曾出现过,比如欧盟电子内容(e-Content)计划、加拿大“政府在线”规划等。

2000年12月22日,欧盟在《关于在全球网络发展欧盟电子内容与信息社会发展多样化语言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电子内容计划(e-Contentprogram)(相当于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该计划时间跨度从2001年至2005年,总投资1亿欧元。电子内容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行动方向(actionLine)展开。第一行动方向,提供公共信息的公众访问和商业化开发,预算比例为40%-45%;第二行动方向,在多元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增强内容产品,预算比例为40%-45%;第三行动方向,提高数字内容市场的活力,预算比例为10%-15%。电子内容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是公共信息的商业化开发和发展数字内容市场。根据这三个行动方向,欧盟已经成功实施了几十项重点示范工程,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

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主要是运用了信息工程及信息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对边界清晰的组织机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全面规划。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外的企业中运用得较为普遍。近几年,我国一些学者也在研究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并在我国企业和边界清晰的行业中开始实践,其中高复先教授的《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颇具影响。该书中的信息资源规划在数据管理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基础上,进行总体数据规划中的实体分析和主题数据库的建立,在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通过数据标准化工作使总体数据规划更为扎实,总体数据规划成果更能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作用。山东海化集团、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该方法规划了本企业的信息资源。

三、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比较

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和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都以提升信息的效能为手段,实现各自的目标;两者都要求消除各自规划范围内的“信息独岛”,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两者在规划领域上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在政府部门内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在做本部门信息化规划时突出了宏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做本部门信息系统时又运用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已经在宏观领域中试用,河北省的信息资源规划就采用了微观层面的规划方法。

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和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虽然只有“宏观”和“微观”一词之差,但内涵却截然不同: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服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在社会发展中信息资源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资源领域里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实施一系列项目整合全社会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资源在社会运转中的功能,减少社会运行的成本,保证社会向预期目标发展;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确切地说是一项工程技术,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支持工具等内容,为边界清晰的机构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实现信息数据高效、有序地流动,消除信息孤岛,进行信息共享。两者之间在其他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表1列出了两种信息资源规划不同之处。

四、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联系

虽然微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在省级信息资源规划上进行了试点,并准备付诸行业实践,但是由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信息资源的规划对象、目的、方法、规划重点、执行方式、存在形式都有较大的区别,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更谈不上什么联系,但如果把两者放在全社会的规划体系中来分析,那么两者之间就存在某些方面必然的联系。

在社会规划体系(如图1所示)中,“部门信息资源规划”是该职能部门对本部门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的规划,属于微观层面的信息资源规划。规划体系从上至下,发挥指导作用,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指导交通、能源、宏观信息资源等各专项规划,交通、能源专项规划又指导本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而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对所有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发挥指导作用,尤其在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规划体系从下至上,发挥支撑作用,即本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支撑本部门的专项规划,各项专项规划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及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又支撑宏观层面信息资源规划,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服务。两者之间的联系清晰可见。

图1社会规划体系结构

表1两种信息资源规划的不同点

参考文献:

[1]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胡小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观念[J].中国信息界,2006(4)

[3]欧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考察团.欧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考察报告[R].

作者简介:

项目信息资源篇6

1996年internetarchive的成立拉开了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研究和实践的序幕。虽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其技术却有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从最初的百万数据到现在的数十亿的URL采集,项目的自己投入越来越多,项目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从1996年到1999年间,首先internetarchive的成立,然后欧美各国纷纷开始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项目的实验。在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发起panDoRa项目,其目的在于保存澳大利亚的在线出版物,包括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宗教、自然科学、文化等重要文献资产。同时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还领导了另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关于数字资源保存主题的门户网站paDi,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机制,帮助确保数据格式信息能够被有效管理、保存和提供未来访问。1997年北欧图书馆了开启了nwa项目,该项目借鉴了Kulturarw3的web信息资源采集项目的经验,其目的是根据在网络中进行保存、访问等操作的要求而制定出相关的技术规格,协助国家项目的协调发展,联合北欧各国图书馆建立欧洲网络资源长期保存的合作机制。1997年在美国还开展了项目,该项目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负责的。其目的是为有关web信息的数字化、元数据、选择和采集、长期保存与获取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试验,从而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运行一个大规模的web信息保存项目提供指导和经验。以上介绍的属于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初始起步的实验阶段,主要目的都是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各种借鉴经验。从2000开始到2005年时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实际应用部署阶段。该阶段欧美各主要国家已经开始对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高度重视,并已经开设从国家层面进行思考和作战略计划。因此该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国家或区域为单位的战略合作保存体系发展迅速

(2)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项目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得到极大的扩展

(3)国际机构与会议更加关注网络信息资源存储

(4)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000年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提出了“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及保存计划”,其中包括立即收集和保存可能瞬间即逝的web数字信息。2001年挪威国家图书馆开始实施paradigma项目,英国国家图书馆启动试验性项目DomainUK。2002年第68届iFLa理事会对以往国家层面网络信息资源采集(如nwa)的经验予以总结,探讨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法律问题。2003年六月,由来自多个国家的12个成员机构组成的国家网络保存联盟正式成立。自2005年以后,网络信息资源存储技术进入了长远发展阶段。在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相关项目的实验研究、应用部署发展的基础上,相关的组织机构相关的组织机构、项目对如何更好的将web资源呈现给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并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以用于学术研究、追踪动态等网络信息资源存储长远发展问题更为关注。

二、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发展现状

(一)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国际现状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力参与并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活动中来。关于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项目也越来越多,项目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国际互联网保存联盟(iipC)的机构成员在2003年成立的时候只有12个,到2009年3月已经发展到38个,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亚洲。2008年iipC对其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该组织的成员50%是国家图书馆,10%是高校图书馆,8%是其他类型图书馆,3%是国家档案馆,3%是内容提供商,26%是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由此可见,图书馆特别是国家图书馆已经成为wa活动参与的主力,并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网络信息资源存储仍然以实验和项目形式为主。在其发展初期,项目都是以小规模的web资源采集的探索性实验为主,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开始进行实际的可行的部署和应用,而目前很多国家和区域已经建立战略合成关系投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体系。iipC对38家成员馆2008年的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研究状态分析显示:以项目形式开展研究的有6家(15%)、以实验形式开展研究的有7家(18%)、可运作但仍处于实验阶段的有11家(29%)、完全投入应用的有5家(15%)、商业应用的有4家(10%)、其他形式的有5家(13%)。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方式和策略呈多样化发展,采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web资源的采集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摆脱了曾经的单一web资源一次采集。现在的主要采集方式有web资源二次采集、数据库采集(深层网采集)和事务型采集等多种方式。采集策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丰富,现在的采集策略主要有混合策略、复杂域、大规模采集。采集内容也覆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经济、健康、艺术、人文等方面。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系统技术和标准框架已日趋成熟。

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系统技术中包括了摄取(ingest)、存储(Storage)、访问(access)和索引与检索(index&Search)四大部分,并iipC也围绕其核心功能为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工具。iipC技术委员会下设的四个子委员会负责对wa的摄取、保存、访问、索引与检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除了技术以外,对wa其相关的标准规范也投入了许多的研究。目前所涉及的标准规范主要有:获取阶段的存档资源标识、统一资源命名等数据唯一标识,多任务并发管理协议(Hip)、蜘蛛协议(Robertprotocol);存储阶段的存档文件格式、web存档文件格式,保存元数据实施策略、元数据编码与传输标准(简称metS)等。此外wa领域中对于协作共享也非常的注重,wa在系统开发的初始阶段就十分关注系统的互操作,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模块化系统框架和进行功能模块化开发,实现系统的开放性、协作性、互操作性。iipC提出了wa系统体系框架并开发了一系列的开源软件。wa系统和工具得到不断的开发与更新。且目前wa领域的大多数软件都是开源的,可以免费下载使用。现在在使用的工具主要有:panDaS,澳大利亚panDoRa项目开发的基于采集的数字化存档系统,为国内参与合作的各个州立图书馆构建了合作者分布式使用的功能;waS,美国webatRisk项目构建的基于web的分布式仓储构建、存储和管理工具;Heritrix、nutch2waX、weRa,是有iipC资助开发的系列软件;wayback是目前wa领域使用率最高的访问工具;wCt是一种由nwa与iipC合作开发的应用率较高的保存工具。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比较著名的工具。wa领域的工具、系统有趋同的发展趋势。几家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机构开始合作开发和完善现有的软件和工具。

目前,iipC与合作机构正在研发新一代智能爬虫(SmartCrawler)以提高爬虫自动采集的效率。wa相关法律体制得到加强和完善。虽然目前有许多国家队图书等出版物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国家也对相关的电子出版物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都没有明确的将web信息资源纳入到呈缴法。目前许多没有制定web资源呈缴法律的国家,也采取了各种方式积极的完善与wa相关的法律,例如版权声明,这时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之一。此外还有采集前征求出版者许可、允许出版者提出剔除请求和混合型的解决方案。由于wa项目的投资数额巨大,相关的成本分析与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wa对存储设备、技术等软硬件的要求都很高,同时其花费的时间周期也十分的长。因此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荷兰国家图书馆2005年的资金投入接近于2004年的3倍,2006-2009的预算也明显增加。为了使wa项目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许多国家已经将wa项目的资金纳入了国家图书馆的业务开支。为了能够使wa的研究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已经开设对其费用成本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目前主要的是采用naSa用于研究太空、地球数据保存的费用估计工具Cet,但还没有建立其特有的成本费用模型。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合作机制也逐步得到加强。wa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的项目,单靠某一个组织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目前国际上的主要的wa项目都是由多个机构合作完成的,合作已成为wa发展的趋势。合作范围也从国家内部、组织间的合作发展到了地区合作,再到国际合作。从其合作机制来看主要分为:高度集中机制、责任平等机制、高度分散机制和独立工作机制。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wa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对于wa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少数其他单位。国家科学图书馆一直以来关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宏观支撑机制和问题框架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对wa的理论、技术予以探索研究。国家图书馆和高校的一些研究人员对元数据方案、服务模式、wa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国家图书馆“网络信息采集与保存”试验项目(wiCp)采集保存了自2003年以来“.cn”域名下的网站和所有中文(编码)网站,积累web数据达150G;对政府网站、电子报刊、国学的web资源进行镜像存档;选择了2008北京奥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专题进行专题存档,并对专题存档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数据挖掘。国家图书馆已经成为iipC的成员,并积极推动和促进web资源呈缴法的起草,以解决wa长远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障碍。我国研究人员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与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4年、2007年两次承办“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会议”(ipReSS),为国内保存领域的研究人员参与国际长期保存合作,促进长期保存的可持续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发展趋势

项目信息资源篇7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

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二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一)……

(二)……

(三)……

(四)……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优势

一、组织优势

二、技术优势

涉及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

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三、市场优势

四、模式优势

五、其他优势

第四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规划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先进性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三)促销策略

第五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规划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二)土建总图布置

(三)场内外运输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案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节能方案方案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消防方案

六、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生产劳动安全方案

七、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第六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七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 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八部分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财务效益评价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二、经济效益评价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三、社会效益评价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九部分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企业营业执照

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省级分行以上)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节能、土地、规划等必要文件;

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

项目信息资源篇8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管理

目前国内的通信行业市场,运营商竞争激烈,互相角逐,加之有一些国外运营商的加入,促进了中国通信产业多元化的形成,增加了在通信工程的投入。中国通信市场的业务、投资、收入将随着牌照的进一步发放进入高峰期。

一、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管理手段落后、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通信工程建设的项目涉及很多的方面,包括:项目立项、计划需求、项目审批、工程管理、财务结算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文档、设计图、报表等资料。目前,面对庞大的信息,信息管理中信息化的程度低,信息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导致信息管理难以达到项目的要求,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2)信息管理无系统性,系统分散。目前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支持职能机构进行决策、实施其职责。信息管理系统中含有多个单独的项目系统,系统分散;各自独立的运作、进行管理,信息管理的无系统性导致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传输、共享。(3)信息管理未达到项目管理要。如今,大多数通信工程项目依然是基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信息管理无系统性,造成项目实施的效率低下、信息管理系统中各分部门协调不力、财务结算滞后、项目管理与控制脱节等。

二、通信工程项目中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通信工程项目中有效、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准确性。信息要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情况。(2)及时性。信息有支持决策的重要作用,应及时的反馈至主管等相关工作人员,避免决策失误。(3)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完整和精确,有效的发挥信息对决策重要的支持作用,为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4)适用性。因为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具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因此,信息应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三、通信工程项目中管理信息的分类和来源

通信工程项目中管理信息可以分为:工程作业信息、计划信息和控制信息三种信息。通信工程项目中管理信息有内部、外部两种信息来源:(1)内部信息源。例如:通信工程各管理职能部门的相关记录;(2)外部信息源。例如:通信工程项目中所使用设备生产的厂商关于设备维修的问题;项目中所使用技术的提供者,关于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完善、改造的信息四、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处理流程1、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会在不同项目生命周期进行使用,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办公与决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进度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图纸文档信息管理系统和项目设备信息管理系统。2、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1)分部工程的项目划分,将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进度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造价信息管理系统,与项目编码一一对应。(2)项目管理控制的基本预期目标是将进度计谋网络图作为使用工具,基于概预算数据库和施工图设计,自动的产生指导性的人力资源、施工设备、物资材料等相关需求。动态实际产生的资金、施工设备、人力等资源支出消耗数据,实际情况中的财务数据、项目进度作为依据,将之与指导性目标数据相比较,提供实时、动态的依据河信息给成本控制、合物资同结算。(3)在连结点上,财务科目编码、概预算编码必须与采购合同编码一一对应;概预算项目划分编码与项目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科目设置一一对应;采购合同的编码必须与物资需求计划的编码一一对应。依据通信工程项目,自动与概预算资源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和分析、针对产生动态的费用和资金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报告。(4)文件包编码、图纸档案立卷编码与质量验评项目范围一一对应,质量管理部门的验评数据与图纸档案管理的系统数据进行共享,自动进行汇总成验收文挡、数字化项目的技术档案。

项目信息资源篇9

7月28日22时,第8号台风“凤凰”在福建省福清市东瀚镇登陆。29日7时,台风中心位于北纬26.5度、东经118.4度,就是在福建省南平市境内,中心气压98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0级,风速25米/秒。从28日上午开始,福建省降雨加强,特别是中北部沿海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为防御“凤凰”台风带来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启动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相关防灾、避险短信。台风暴雨信息和防灾要求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了乡(镇)、村(居)以及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监测人、村级协管员和危险区内的群众。

发送防灾、避险短信,只是福建省“金土工程”建设的一个成果而已。作为全国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省级试点和“金土工程”建设试点省份,从2001年至今短短几年,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建设用地网上审批、省级采矿权网上报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网上申报立项、建设用地供地电子备案与在线监控、建设用地预审与规划修改网上审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在线监控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挂牌交易;建立起一套以政务信息网络为平台,以网上审批和在线监控为核心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体系。省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福建省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7年11月,全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现场会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福建省政府领导和各省市国土部门的好评。

山地大省的土地任务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由于面对宝岛台湾,毗邻港澳,靠近华侨、华人集中的东南亚地区,地处经济迅速发展的亚太经济圈中部。随着太平洋经济时代的逐渐到来,这一区位条件将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在加快开放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土地需求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显著。

因此如何管理好有限的土地,同时又为社会建设提供土地方面的支持,成为福建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006年,福建省政府向各设区市政府下达国土资源工作政府目标责任(2006~2010年)。省政府明确,责任单位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2010年末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按规定落实到图册、地块和农户;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审核或审批用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年度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按矿产资源规划和最小开采规模设置矿业权,无证非法采矿查处率达100%;切实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期内已批建设用地供地率达70%以上,闲置土地依法得到处置,2007年度辖区内矿山企业“三率”考核合格率达90%左右。

2006年10月,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专门成立了金土工程办公室。按照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一期总体框架,结合《福建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和《福建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有关要求,统筹规划、编制了《福建省“金土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设方案》,明确了福建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目标。重点部署研发覆盖全省的5个应用系统,安装集成国土资源部下发的10个业务系统,进行5个数据库的建设,同时开展省厅和福州、厦门两个试点城市的“金土工程”应用系统联网建设。

从应用需求开始掘“金”

“金土工程”建设给福建省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了福建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决策水平。据了解,覆盖福建全省的省、市、县建设用地的审批、采矿权审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供地电子备案与在线监控以及土地使用权网上挂牌交易等许多业务都实现了网上操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也投入了使用。

据了解,2004年以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坚持以“用”为核心,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省情和业务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针对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具有审查环节较多、审批时间较长、材料复杂多样等特点,开发了福建全省建设用地报件网络审查系统,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一律通过该系统报批用地。全省84个县(市、区)全部实现网络上报建设用地报件,省厅和9个设区市直接在网上会审,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审查信息。“我们现在一个报件走到哪里、谁在批、批示内容、提出的意见等,关于报件流转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实时查看,把以前的串联流程改为并联,大大地节省了审批成本。”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主任高志宏介绍说:“省厅和市局用地报件审查规定时间从原来的15天,分别缩短为5天和3天,一旦超过时限,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这保证了各部门、各办理人员能按时完成任务。”

在建设用地报件网络审查的基础上,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进一步严把土地闸门,开发了建设用地预审与规划修改系统,全省省级建设用地预审和规划修改报件一律从网上审批,市县级建设用地预审和规划修改结果数据一律从网上审批,市县级建设用地预审和规划修改结果数据一律从网上报备省厅,提高了省级建设用地预审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福建省规划数据的现势性。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对采矿权的管理,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专门开发了省级采矿权网络审查系统。通过演示,记者看到,该系统实现了对划定矿区范围、采矿权新立、变更、延续、注销等五项业务的网上申报、审查。有了这套系统,采矿权申请人可随时在当地国土资源局了解采矿权报件的审批情况。办理结果及时公示,接受监督;同时规范了程序,提高了效能。会审环节由“串联”改“并联”模式,并限时办结,由原40个工作日缩短为29个工作日。而且全面实现纸质材料电子化,大幅降低行政办公成本,减少采矿权申请人来回奔波于县、设区市、省之间的多方面费用。

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网上申报系统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在线监控系统,则对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申报立项、设计审查等实行网络管理;同时通过对银行资金流向数据和项目业主填报数据的交叉稽核,有效防止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为了实现对建设用地项目的批后监管,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还建成了全省供地在线监控与电子备案系统,该系统具备供地管理、存量土地管理、房地产用地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对全省1999年以来的各类供地项目的追踪管理、查询分析。

由于山地面积比较大,同时又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繁光顾,福建全省地质灾害发生率比较高,为了减灾避险,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专门研究开发了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集区域性地质灾害自动化预警预报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等为一体,将地质灾害预报、评估、分析与GiS技术相结合,以“区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模型”为基础,实现地质灾害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此外,在“金土工程”的框架下,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还建成了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报价和竞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挂牌交易系统、福建省国土资源公文网上传输系统等一批系统,它们在福建省国土资源管理中都得到了应用。

采访中,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建设“金土工程”、推进福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福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都是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向导,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从需求上找切入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边应用,建成一个用好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这样才会在应用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涉及多方面内容、多个开发领域和多种业务类别,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觉得只有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抓住重点项目,全面应用,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少走弯路,确保信息化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我们以建设用地报件网络审查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在规范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搭建了全省国土资源网络平台、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国土资源安全认证体系等四大基础性平台,提高了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省厅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才有可能着力加快其他项目的建设速度,最终建成采矿权网络审查、国土资源公文信息传输等一大批应用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和范围才不断拓展,满足日常业务管理的需求。”高志宏道出了福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奥秘。

基础保障机制得力

据了解,福建省“金土工程”一期能在短时间内成功投入日常工作,一方面是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抓住了日常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矛盾,着力解决急需建设的项目;另一方面是,在硬件方面,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夯实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同时在软件方面,规范了管理,健全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相应机构,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人员。

2004年,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在数字福建政务信息网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建立了覆盖全省90多个节点的政务信息网络,实现了省、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互联互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局域网都接入该网络平台,建立了全省国土资源数据传输通道,加强了平台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了内外网物理隔离,为应用系统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特点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此外,信息中心还统一搭建了两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符合国土资源业务运行、数据存储的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县级作为应用终端将数据统一存储在市级单位,省、市两级通过交换程序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共享。

同时,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还注重发挥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通过“金土工程”等项目建设,已完成覆盖全省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沿海各市、县建立了高分辨率的数码航摄影像数据库;完成全省1:10000、1:50000地形数据库和1:500000、1:250000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等数据库和全省各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专题信息库建设和整合改造工作;完成了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省级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等整合改造工作。此外,还建成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地质资料目录等数据库。目前,有关数据成果已全部提交省厅信息中心。这些基础数据库的建成,为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管理往往是一个信息化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为保证每个电子政务建设不流于形式,不半途而废,做到项目管理有据可依,项目工作有序开展,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项目管理规定》,对重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厅业务处室和信息中心负责开展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厅信息办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邀请数字福建有关专家论证,并报省发改委立项审批。对评审通过的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项目实施单位。信息中心在项目实施前必须编写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经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报厅务会审定后执行。项目完成后,由厅信息办组织审查验收。对于交付使用的项目,信息中心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系统使用、运行、维护制度,经过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后,交付相关业务处室使用管理,具体系统运行与维护由信息中心承担。

“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是人才”,通过“金土工程”的建设,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网络构建、系统研发、推广应用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我们在推进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一期和二期、地质灾害信息与预警系统、金土工程一期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努力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省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占22%,工程师及硕士研究生占45%,全体干部的文化程度均在本科以上,所学的专业主要是信息工程。同时,我们坚持在开发中锻炼人才,在应用中培养人才,每一项系统建成后,都及时组织培训,让管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系统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服务水平。”高志宏最后总结到。

金土

快讯

“金土工程”一期项目完成初步验收

10月12日,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标志着历时两年、涉及全国65个节点的“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圆满完成;同时也意味着,“金土工程”二期即将拉开帷幕。

“金土工程”是“十二金”(金税工程、金关工程等)之外,第一个正式获准立项的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重点面向资源监管、调控与服务的国家目标而开展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和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主要是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和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试点示范建设。

项目信息资源篇10

关键词: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30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支柱性产业,在经济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要采用创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进行运作,以实现整体的协调和控制,在充分、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财力、技术资源的前提下,运用多项目管理的思想,注重项目之间、项目与组织之间的协调,从而全面提升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1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综述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多项目管理是用于描述多个项目管理的专业术语,它是组织对一组项目的管理,而这些项目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在这个概念之下,多项目管理模式就是要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一个项目经理同时管理多个项目的条件下,实施多个项目的选择、评估、计划、控制等协调内容,从而实现科学管理目标。

多项目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战略性。多项目管理模式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体现,是基于决策层面而不是执行层面的管理模式。(2)层次性。这是基于不同层次之上的多个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群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方式,因而,具有层次性特征。(3)动态变化性。多项目管理模式要根据内外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关注各项目之间的资源、效益之间的影响。(4)系统性。这是将所有项目集成为一个共同体,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突破了单个项目管理的局限性。

2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多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2.1正确合理地对资源进行配置,实现多项目资源的优化

由于资源存在有限性和有价性,因而,建筑施工中的多项目之间存在资源争夺现象,为了合理地选择和配置资源,要采用以下具体策略:

(1)合理拟定资源利用计划。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多项目管理模式下,如果资源计划不合理,则会导致资源供求不均衡,为此,需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战略和项目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资源计划拟定,并借助于wBS工具实现对资源计划的合理确定,如:资源矩阵、资源数据表、资源甘特图等。

(2)确定项目的优先级。由于资源有限,要站在建筑企业全局的角度,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和调配,由于不能同时实施全部项目,因而,需要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考虑各项目的层次性,加以抉择。

(3)实现资源的动态配置。多项目管理模式下,要对资源进行动态配置,由于资源匮乏的状况存在,因而,要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动态地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可以采用资源约束进度法或资源平衡法,使资源变化的程度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4)实施外部资源的补充。当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调用不足,达到上限之时,就需要用适当的外部资源加以补充,可以采用多种外部资源补充方式,如:战略联盟;外包;租赁等。

2.2构建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支持平台

多项目管理是由上至下的、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其中需要传递大量的信息,因而,可以构建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支持平台,以获得准确而及时的数据信息,作为项目管理决策的依据。

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信息平台要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要为组织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战略管理层次的信息;为资源经理提供资源分配的优先度确定信息;为项目管理小组提供项目组合分析以及项目优先度的制定等;为项目经理提供项目的计划、执行和交付信息等。

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进度计划为依托,对资金进行全面的预算和集中管控,并拟定大型建筑企业的收款计划、资金支付计划、融资计划、预算管理计划、资金调用计划等。设备管理信息子系统。这主要是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进度情况,自动统计出设备资源的状况,实施对项目的维护、计划管理、台账管理、供方管理、招投标管理、验收管理、合同管理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多项目管理运作模式,要以施工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前提,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关注多项目并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最优化的资源分配和使用,并采用信息化的系统,对企业的多项目管理进行评估,从而解决多项目资源冲突和进度优化的问题,更好地为大型建筑施工项目服务,在多项目管理理论的创新引导下,实现建筑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慧.基于pmo的企业多项目管理组织形式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