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古典诗词与文化十篇古典诗词与文化十篇

古典诗词与文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5:32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1

论文摘要: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许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导致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我们经常发现以下几个教学误区:

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有些教师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拜读后,仿佛有“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参考本书中介绍的课堂案例、教法,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等古诗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深人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①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古诗词言简意丰,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②整合资源,在对比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可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③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也切勿浮光掠影。而须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笔者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彩虹”总在“风雨”后

有了名师的引路,有了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见地,我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中有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3.启发想象,人境悟情。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2

一、感悟意象

与欧美的古典诗词对比,中国古典诗词的民族特点很强,最喜采用意象的写作手法,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个人的情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多的诗词“意”和“象”都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比如见“柳”则依依惜别,望“月”则思乡怀远等。

同时,诗人在创作自己的诗词时,一般都会通过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创作,进而创作出事物,即将“意”融入到“象”之中。所以,诗词中所选之物象都是浸透了诗人丰富情感的意象。在古典诗词鉴赏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创作背景对意象进行具体解读,并准确引导学生解读出诗人的情感特点,从而带领学生赏析诗歌先从意象入手去读诗悟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反复朗诵

古人喜欢朗读诗篇。诗人在创作时,也会与音乐相融合,所以,人们在朗读诗歌时会感觉到音律感特别强,这就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古典诗歌广为流传的原因。学生朗读诗歌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感受古典诗词魅力的过程,所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旋律,富有感情地朗读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朗诵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对诗歌的韵律和音律的把握,所以,教师在教授诗词的过程中,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读。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万里悲秋常作客”这一句,要重读“常作客”这一词,因为“常作客这一词让诗人触景生情,传达出作者这一生的悲惨遭遇。

三、熟悉诗人

诗人创作的作品是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因此,在学习古典诗词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个人背景是很重要的。教师为学生讲述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理解古典诗词。比如,在学清照《声声慢》这一课时,如果学生不能清楚地了解李清照所处的时代和她的创作风格,就很难了解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了。

四、引入音乐

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入课堂可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因为相对于古代文化而言,当前高中生更喜欢流行音乐,他们会在课余生活中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说明了高中学生并不是对古典诗词没有鉴赏能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选取带有古典风韵但是又不乏现代激情的流行音乐,并与古典诗词相结合,通过视与听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琵琶语》这首民乐曲子。曲子中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韵味,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句,描绘一下当时的画面,通过情与景的结合来表达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情感。

五、触摸意境

为什么有些人读不懂诗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和联想。中国古典诗歌篇幅短小,却意蕴无穷,真可谓是“小身材大思想”,我们要透过有限的字眼读出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情思。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联想相关事物,想象相关文字所描绘的详细的贴切的情景,进而感知这种情景在读者心中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意境”。触摸到诗歌真切的意境,境即情,其实也就触摸到了诗歌的思想。

六、仿写诗词

读诗,读懂诗,不仅可以怡情,还可以涵养高雅的人格。写诗则是高层次鉴赏能力的体现。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歌,会激发学生将赏析他人诗歌所获得的经验积累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样,在快乐的创作中不自觉地就提高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3

关键词:小学生;古典诗文;诵读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中国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无比深厚的哲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词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中华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民族传统必须承继,民族基因有赖于一代代新生命主动传承。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可见,阅读在小学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少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三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在此期间,加强脑的记忆开发和知识训练,对人的一生都十分重要。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传统的蒙学教材,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结合我开展古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开展古诗文诵读要纳入课程计划

“读经是最好的语文教育,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有时间才能学习,有时间才能读经,才能保障古典诗文诵读的开展,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与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但古典诗文诵读又不能在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为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地方、学校课程1课时设置为诵读课,并明确由语文老师负责诵读课教学,充分利用诵读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语文教师不仅要担任每周的诵读课,平时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诵读活动。

二、开展古诗文诵读要有校本教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实践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和古典诗文内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典诗文篇目进行了选材,自编自印《古典诗文诵读手册》校本教材,内容有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其中必读篇目有古诗词207首、《三字经》、《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篇目有《增广贤文》。

三、开展古诗文诵读应明确各年级段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目标才能有所期望,我们在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中,确立了各年级诵读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中一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15首,二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30首,低年级段学生必背《三字经》,选读《增广贤文》;三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45首,四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60首,中年级段学生必背《千字文》,选读《增广贤文》;五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六年级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高年级段学生必背《中华成语千句文》,选读《增广贤文》。明确要求8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读成诵;20%以下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推荐学生自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中庸》、《孟子》、《大学》等内容。

四、开展古诗文诵读要与多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4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戏剧元素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启明星,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随着人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作品逐渐被关注。

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在唐朝时期,诗歌被谱入歌章,并在王公大臣的宴会上传唱,这一时期是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鼎盛时期。随后就是曲子词的形成,宋代的曲子词作是我国长短句的鼎盛时期,这种长短句易唱而文词高雅,使之与音乐的结合较诗句更为自由,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的高度结合。紧接着就是元曲的出现,元曲着重于抒情、叙事以及写景,在用词方面口语化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通俗化特点,是词与曲的完美结合。明清时期出现了“俗曲”,又被称为“小令”或“杂曲”,加之以乐器伴奏,形成了具有艺术色彩的民歌。

二、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戏剧性元素概述

(一)戏曲音乐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曲调、行腔等方面都具戏剧性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戏剧中的曲调以及行腔常常被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所学习和借鉴,还常常被运用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在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中,人们常常为了体现诗词内容的时代特征以及古典艺术歌曲的民族特征,将戏剧元素中最具表现力的戏剧旋律应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从而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与戏剧元素完美地展现。例如在《竹枝词》的创作中,冼星海不但将西方的作曲手法运用其中,并且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征,将京剧等戏曲曲调的特征在创作中完美展现,例如拖腔、甩腔等元素的运用。(二)戏剧表演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以戏剧中“百戏之祖”昆曲为例进行说明。一是在舞台表演中,虚拟动作的运用。昆曲中的演员在进行生活动作的表现时,并不是将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对其进行感悟和思索,形成程式化的艺术语言,以虚拟性的特征展现生活场景,也就有了在舞台上虚拟时间、地理位置等场景,例如戏剧演员在表现大家小姐害羞时,会用手绢遮住自己的嘴等虚拟动作。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歌词凝练晦涩,在进行表演时,必须将词曲的歌唱以及肢体动作和演员的眼神进行融合,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姿态以及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诗词内容的展现,从而让观众正确领会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思想和意境。二是戏剧中眼部表情的表演艺术在古典诗词艺术中的运用,戏曲讲究“神韵”,即是通过表演者的眼神来表现歌者的气质和词曲的意蕴,戏剧中有说,“一身之戏在于脸,脸上之戏在于眼”,因此,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表演中,也将戏剧中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及“喜、怒、哀、乐、悲”等神情恰到好处地运用,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境以及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戏曲艺术的虚实相生在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究虚实相生、时空结合的概念,在戏剧艺术作品中,尤为凸显,舞台上的布景非常简单,甚至不用布景,或者根本没有比较真实的布景。然而戏剧演员却能用非常简练的戏剧动作和肢体动作,将戏剧内容中虚拟的时空以及情景等完美地展现出来。曾经有戏剧前辈说过,“戏剧的布景在演员身上”,这就需要演员根据戏剧内容,活灵活现地将表演程式和手法运用其中,将戏剧剧本中的人物感情进行表达。在欣赏作品时,观赏者也似乎忘却了舞台的布置,实现了“实景清而空景现”的舞台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将舞台的布景进行空白,能引起观众的思索和想象,还能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身上,更好地将创作者的情感作一展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历史的洗礼,其文化源远流长。戏剧元素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运用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主要展现在音乐、舞台以及留白三大元素的运用上,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特征得以展现,同时,将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与戏剧元素进行行之有效的结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好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

作者:崔伟单位: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4.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精华。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古典诗词文本,以其精美的文学样式、丰富深邃的情感内涵、深刻的思想内涵、亦真亦幻的画面等,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理解、感悟、背诵、默写它们,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主动受到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人文品格以及文学艺术修养等的熏陶,在中国古典诗词等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哺育下健康成长。故此,我想从科学性、情境性、全面性等三个方面谈谈构建高效古典诗词阅读课堂的体会。

一、科学预设古典诗词的教学目标

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题材丰富,风格众多,难易不同,内容不同,意境不同,艺术形象千姿百态。教学时,应充分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储备,把握不同古典诗词内容的深浅因素,科学预设教学目标。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江南》(“江南可采莲”)时,教学目标可如此确定。

1.认知下列生字:“采”“莲”“何”“戏”“间”“江”“可”“叶”“鱼”“西”等。

2.熟读、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3.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歌美在何处。

但是,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则应如此确定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及其代表性词作。

2.说说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或者写景抒情的散文。

二、将情境引入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既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还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把握古典诗词教学的难度、广度、深度和节奏,采用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够快速激发学生诵读、理解、品鉴、背诵、默写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请看我执教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时的几个教学片断。

1.情境导入

课前,将从网络上下载的4-6张以荷花为主题的图片制作成ppt幻灯片,并打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的字幕,再插入贾鹏芳的二胡独奏《睡莲》为背景音乐。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上述幻灯片供学生观赏。如此,学生在欣赏美丽荷花画面、美妙音乐《睡莲》的同时,必定会随着ppt画面的翻转、音乐的旋律等仔细观看甚至低声吟诵这首诗歌。这个情境导入环节大约需时3分钟。

2.情境探究

鉴于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文的下方配有美丽的荷花图片之缘故,阅读鉴赏时,教师无需另行设置情境,只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弄明白下列几个问题就行:(1)从诗歌的意思看,荷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2)诗歌下面的荷花画面与诗歌中的哪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是一致的?(3)如果我们把诗歌中的第一句改成“毕竟西湖二月中”,是否可以?理由是什么?(4)请问,这首诗歌哪两句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快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诗句。在正常的班级中,完成上述情境探究环节,大约需时20分钟。

三、全方位挖掘古典诗词的审美元素

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可谓篇篇都是流传广远、脍炙人口的,集高品位的文学艺术与丰富美丽的思想内容于一体的文学艺术载体。因此,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识读与理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还要引导学生按照古典诗词固有的节奏与韵律进行吟咏、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品鉴古典诗词,鉴赏其美丽的画面与意境,还要借鉴古典诗词中蕴涵着的丰富的人文元素,熏陶学生美丽的灵魂,以期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古典诗词的文化品位,提高道德修养,培养美好情操,做一个“文也彬彬,质也彬彬”的有用人才。

比如,教学《江南》(“江南可采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山水田园诗时,应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的先人在古典诗词中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景,是我国古代美好生态环境的浓缩。但是,近年来,由于有不少的人违背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对我们的地球母亲进行了贪得无厌的过度开发与索取,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那么,我们的后代子孙将来就只能在古典诗词中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山水风光了。如此,则让上述古典诗词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利用。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6

一、品鉴诗歌的内蕴美

古代诗人不仅是技艺高超的文字巧匠,更是深远睿智的的思想家。

作为诗人,他们具备普通人不曾具备的高尚的道义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无论身处变幻无常的政治漩涡中还是身陷风雨飘摇的战争风云中,均能够从容不迫地聆听风雨、直面现实、书写华章。如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无比旷达之心将自己遣世独立的孤独情怀与传说中的美丽神话巧妙融合在一起。在皓月当空、月圆人圆的中秋之夜,在月亮运行的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中,渗进浓郁的哲学意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便使之成为一首将自然美景和社会现实高度契合的写景抒情名篇。

作为智者,他们所具备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能够使诗歌表现出“究天人之际,穷苍茫彼岸”之崇高和唯美境界,并以反复锤炼、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赋予古典诗词众心所会、世代流播的哲理与思想等美学意蕴。如宋代爱国名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以激昂悲壮的语言抒写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激情与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表现了作者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诗歌结末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被古今中外读者视为千古名句而广为流传。

因此,在教学上述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导入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身处逆境甚至危难之境所拥有的旷达、崇高、唯美、坚韧之情怀。反复品读文本,让上述古典诗词中蕴涵的丰富而又美好的情感内蕴渗透出开启学生美丽心扉的绵远之力,让学生美丽纯净的心灵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诗词阅读、品鉴中获得高尚品格的熏染与陶冶。

二、品鉴诗歌的形象美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人、物、景等各种现象进行艺术概括后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具有某种思想内蕴和艺术感染力,具体生动鲜活。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一般包括人、景、物等。其中,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在文本中创作的自我形象,也可以是诗人在文本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无论哪种形象,都寄寓了诗人无限真挚的情感。因此,认知、感悟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形象,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品鉴诗人寄寓于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谈谈引导学生品鉴古典诗词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方法。

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过零丁洋》文本,在学生基本读懂文本大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如下鉴赏: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作者自叙生平;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对山河破碎的国势和对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情境的具体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概叹;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继续叙说艰难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流露出满腔的悲愤与惶恐不安;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然后再引导学生综合上述分析,一个心系抗金事业、满怀报国热情、视死如归的诗人形象便屹立在学生的面前。

三、品鉴诗歌的意象美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通过精美的语言塑造意象,以此寄寓诗人内心的情感。故此,在古典诗词中,意象往往是诗人“心象”的具体表现,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物化形态。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委婉,诗人在文本中常常不愿直抒胸臆,而是把自己真挚、纯美的情怀投射到诗歌作品的具体意象中,使意象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学元素,使古典诗词文本呈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之美。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与联想,充分感受古典诗词文本中的意象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意蕴和作者情怀的了解与品鉴。

比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意象看似寻常,实则意蕴深远。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将之与周敦颐散文《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和“菊,花之隐者也”两句话联系起来品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用文笔或者画笔描绘想象之中的唯美画面。结果,学生在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随堂练习中,几乎都能准确把握诗歌中“菊”的意象所蕴涵的丰富意蕴,“自然”、“悠闲”、“恬淡”、“隐居”、“闲适”、“隐逸”、“悠然”等词语频频亮相,描绘的画面也如恬静淡雅的水墨山水画一般。由此,我们感悟到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菊”所折射出的诗人的悠闲、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美好品质。

四、品鉴诗歌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语言的个性美,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语言个性美一样,是指不同古典诗词文本中各不雷同的语言独特美,是不同古典诗词作者在语言表达中所独有的风格与特性。

古往今来,真正优秀的诗人,无不是由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与众不同的文化熏陶铸就了独一无二、性格鲜明的艺术人格,并由这种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人格所决定而创作的独具风格与韵味的古典诗词语言。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历史长河,愈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者,其语言的个性化色彩愈是鲜明和强烈。充满个性化的古典诗词语言,可以有效启迪和强烈影响学生,培养、发展、完善学生所拥有的、体现自己鲜明独特的个体生命和精神风貌的个性化语言,从而满足学生充分表达个体生命意愿和独特审美体验等诸多需要。故此,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鉴赏古典诗词文本中极具个性化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词古韵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52-02

一新词古韵的融合方式

新词古韵,就是既具有现代流行元素又融入了古典韵味的当代歌词。新词,指新的歌词。古韵,指古典诗词中所包含的美感、文化内涵、意韵。过于直白的歌词,时间久了会显得索然无味。新词与古韵的结合,可以把诗词中的古典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要使当代歌词长久不衰,余音袅绕,可以借助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流传千年的古典诗词,采用扬弃的方法,吸其精髓,去其糟粕,赋予现代元素,达到古典美与现代性的融合。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融合方式。

1.新词完全采用古诗词

在古典诗词的基础上谱曲,配上今人(指我国近现代作曲家)所作的曲形成的艺术歌曲,既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又意韵深邃。

(唐)崔颢的《黄鹤楼》在现代就有多个演唱版本,晏菲分别演唱了古代版和现代版,现代版的《黄鹤楼》内容完全采用古典诗词韵味,借助现代乐器,古典同现代有机结合,不仅表现出古诗词深邃的意境,而且把流行转化成一种内在的美,优美动听,富含情韵,飘逸清新。

2.新词部分引用古诗词

新词中有一部分引用古诗词。林心如、周杰演唱《还珠格格》中的《你是风儿我是沙》,其中的“对酒当歌,长忆蝴蝶款款飞”引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海茫茫,山长水阔知何处”引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宋词名作精选》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新词引用部分古诗词,使歌词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达到了广为流传的效果。

3.新词巧妙化用古诗词

有些词作者把古诗词里的部分词语或句子和自己的语言结合成一句话或一段词,成为新词,通过加工并糅合到现代白话语言中形成新的歌词,进行演唱,达到浑然天成、言有尽而韵无穷的效果。

董贞唱的《天净沙・秋思》,化用了高考必背古诗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部分句子,应用点染的艺术手法,突出旨意,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歌词借用词的表现手法押韵,朗朗上口,让欣赏者大为赞赏。

二新词古韵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取向

古典诗词教学是从小学至大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把新词古韵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体现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提升学生诗词素养的功能。

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也是其中之一。这些诗词能够在流传中经久不衰,必然有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要做长流水。收集与教材中古诗词相关的歌词,研究其内涵价值,能深化教师的文化底蕴,发挥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功能,开辟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新领域,实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第一,发挥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的功能。寓教于乐的实质就是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面向全体学生,唤起他们爱美、乐学的浓厚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勤奋上进,从而主动地掌握知识,获得成功学习的快乐。

实现古典诗词教学的寓教于乐功能,充分利用新词与古韵的内涵关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提前预习时上网搜索与诗词相关的歌词,上课时可进行相互交流,这是一件有趣的事。寓教于乐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与学生当下喜爱的歌词之间的联系,化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爱好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第二,开辟语文古诗词教学新领域。新词古韵丰富了古典诗词教学模式,将音乐和诗词有机结合,利用情感交融的特性,激活古典文化,降低古典文化的门槛。龚h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曲完全采用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杨慎的《临江仙》全词。利用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对古典诗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开辟了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新领域。

第三,传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继承传统文化要做到古为今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要感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古代文化中的精髓运用并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到“学、悟、用”,只有“学、悟、用”结合,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汲取并掌握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艺术等丰富的养料。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新词,一方面使词作品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新词古韵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的特点,从而增添了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2.提升学生诗词素养

学生在学习与理解诗词的时候,总有一些句子能够引起共鸣,潜移默化地改变其气质,提升诗词素养。

第一,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品位。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能使他们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从而主动吸收各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积淀的蕴涵,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新词古韵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古典诗词的鉴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必然能提高和发展学生对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感知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第三,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要尽量少用视频教学,不直接提供直观的画面,通过对诗词的理解,经过想象来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留下大量空白和不确定性,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去确定。新词古韵有助于培养理解力,也发展了想象力。而在荧屏面前,我们通常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编导提供的确定的画面(镜头),想象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新词古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理解新词的内涵

新词古韵内涵十分丰富,学生生活阅历相对较少,教师要有选择地将一些内容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新词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其综合素养。

周杰伦作曲的《念奴娇》,共引用《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恨歌》三首诗词,语速较快,但风格与原词不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没有领袖的豪放风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句较长,快速唱完,有一种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感觉,与宋代苏轼的旷达风格大相径庭。

2.新词古韵教学要求

第一,结合课标要求,说、唱、背相结合。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相关内容时,如果老师自己都不能背诵,又如何要求学生背诵?因此,结合课标要求,采用说、唱、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师生互动,其乐融融,共同品味古诗词韵味之美。

第二,合理利用歌词(歌曲)进行课堂教学。步入21世纪,我们只有从古代诗词中发掘更多的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观念,找到更有新意的切入角度,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鲜活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前提。合理利用歌曲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大学课堂是学术自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观看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节目,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尽管教师在每一次课前都做出了最充分的准备,但环境不同、学生情况不同,稍微不同都可能会引发一些新的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每一次教学之后,均要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和总结,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反思,要求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师应满怀激情,不断反思和总结,为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而不遗余力,以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陆正兰.歌词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8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孩子从小诵读古典诗词,不仅能促进孩子口语的发展,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创造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更能陶冶情操,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到自己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了。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现代社会中,吃着洋快餐,却不知道孔子、屈原为何许人;说着流利的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者屡见不鲜。我们并非反对学习英语,但是,却不能淡忘和忽略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莫过于诵读千古经典古诗文。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年来,课题组以教工幼儿园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一中心,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和推进研究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情境唤起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大诗人陆游也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园的门厅墙面上,精心绘制的就是古典文化的壁画;园内设有“古诗长廊”,并定期更换内容;参与研究的三个班级都有自己专门的诗词墙面创设:小班设有“每周一诗”,中班是“古诗天地”,大班则布置了“我爱古诗”主题墙。各班在区角中投放《跟我读古诗》、幼儿版《唐诗三百首》等图书和音像资料,供幼儿随时观看和交流,学习;同时,在晨间活动、接送时间和午餐前后,播放古诗词磁带、碟片、民乐,让孩子通过聆听和一起朗读古诗,时时沉浸在优美的诗海中。

(二)营造和谐温暖、充满鼓励的精神氛围,激发幼儿大胆主动诵读

《纲要》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等等。诵读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始终给予孩子真诚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觉得学习古诗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诵读、欣赏、阅读、表演等;当幼儿有了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时,教师都能及时肯定,并为他喝彩,同时创设机会让幼儿大胆表现……这种信任和支持使孩子兴趣盎然,自信心增强。

(三)探索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借助图片音乐或课件等电化手段让幼儿明了诗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为了避免幼儿在诵读过程中出现枯燥、诵读疲劳等,我们借助多种手段,一幅图片、一段音乐、一个有趣的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再现古诗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感受诗词意境。如在诵读《春晓》一诗时,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让幼儿感受诗人笔下的啼鸟、风声、雨声、花落组合的那种美,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幼儿就容易激起诵读的欲望。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先放映庐山的风景片,当幼儿被美丽景色陶醉时,教师娓娓读出诗句,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幼儿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良好氛围。

幼儿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更是一种愉快的事。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此不疲。为了让幼儿形成乐于诵读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今天我当小老师”,让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孩子诵读;“读诗幸运52”,让幼儿进行背诵比赛;还有组与组之间的接龙比赛;接力读、快读、慢读……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使幼儿把诵读当作了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再者,多领域的渗透也让古诗词的诵读更加丰富有趣。经典古诗文一般富有音韵美和意境美,可读、可唱、可画、还可表演。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与表现古诗文;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想象和创造来表现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适当巧妙地溶入一些古诗文内容来进行歌唱与表演活动等。把古诗词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唱古诗、画古诗、演古诗、跳古诗等,既增强了幼儿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快乐主动地学习古诗文。

(四)多种途径完成古诗词诵读

集体教学:我们安排了每周1~2次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制定的内容开展教学,具体有古诗欣赏、诵读、表演等。小班以欣赏诵读,激发兴趣为主,中大班则加深难度拓展范围。每一次活动,教师都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如春暖花开季节,大班教师安排《咏柳》古诗,带幼儿散步来到江滨的柳树下,引导幼儿观察:那细长的叶子嫩绿的发出亮丽的光彩,不就像“碧玉”吗?柔顺的枝条倒垂而下,不就像轻柔的绿色丝带吗?……欣赏和形象解释方法让幼儿愉悦的感受了诗歌凝练和拟人的语言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日常生活:古典文学作品具有音韵优美的特点,有美感的复述和朗诵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如晨间活动、午餐后、午休起床甚至散步途中、上下楼梯时和排队等候等时间都适当的引导幼儿诵读,幼儿也学会了在休息或游戏的时间自发的诵读古诗词,对在集体活动中学过作品进行复习巩固,加深感受、理解、记忆。幼儿园内常常能听见书声朗朗,也形成了一个很好学习的氛围。

游戏活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古典文学教育自然的融入到游戏中,让古典文化快乐的滋润孩子的心田。

1.表演游戏。

在小班幼儿学习古诗《咏鹅》教学活动中,提供头饰等道具,让幼儿扮成一只只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浮跟着白鹅妈妈玩游戏,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学会咏诵了古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经常使用一种有效的游戏形式,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力游戏。如:“猜谜语”“拼图”“诗画匹配”等智力游戏,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竞赛游戏。

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很强,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我们常常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的竞赛,比一比,看谁诵读的古诗文多。看谁反应快,看哪一组配合默契。如“古诗接龙”“古诗幸运52”“我是古诗大王”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听说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培养了孩子合作、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

家园共建:《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为了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之前,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也给家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要求,以便家长更好的配合。在古诗词诵读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朗读和背诵古诗词,和孩子比赛,一起查找相关资料等等。许多家长买了《唐诗三百首》《精选古诗词》等书籍,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朗诵。有些家长还特意来询问我们在家里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训练,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等等。这份认真、这份专注,让我们感到欣慰。

四、研究成效

(一)课题研究使我园的办园环境和活动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变化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园的园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环境,当你置身于幼儿园中,就会被一种浓浓的古诗文化所包围,孩子们身临其中,也是得益匪浅。现在,由于我们的成功实践带动了整个幼儿园的古典文化教学氛围,我园已经将经典古诗词延伸至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园的园本教研内容,使之成为办园特色。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经典文化诵读将会更科学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课题研究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们普遍感到孩子们咏诵经典古诗后学习态度、兴趣、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经典古诗文咏诵教学是有成效的,它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的古诗文研究教师们积累了十几多例成功的教育案例,也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面、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进步明显。在诵读活动中,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原来有点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大胆了,原来有几个口齿不清的孩子也能连贯地讲述了……古诗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同时,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经典古诗词,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教师变成“学习者”,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涨。教学相长是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年多来,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文化修养;在教学古诗词的诵读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主动的学习,教师就会更深入地体悟古诗词经典的内容,在和古诗词的直接对话中,促进了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气质。另外,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教育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更好地学会观察幼儿、研究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五、反思

一年多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我们总结经验,充分反思,准备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形成更为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推进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喜人的回报,也产生了一些反思:

1.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尝试,我们仅仅在幼儿园开展了古诗词(主要还是古诗)的诵读,而且只在个别班级。幼儿学习的潜力和空间是很大的,如何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尝试将《三字经》《弟子规》甚至《论语》等经典文章也引入我们的诵读课程中,把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们的园本课程,在全园系统、深入开展呢?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诗词;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堂中离不开古典诗词教学,但是通过对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课堂进行仔细研究和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初中和高中阶段虽然都进行古典诗词教学,但是教学的侧重点和重难点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只有明确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差异性,才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真正的价值光芒。

一、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进行差异分析的必要性

(一)实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衔接的需要

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古典诗词循序渐进性的熏陶,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古典诗词学习的真谛,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诗词。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把握住古典诗词在初高中教学的差异性,才能够让古典诗词的学习从初中到高中实现完美的衔接。初中阶段的古典诗词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体会诗词的感情、节奏韵律,重点在读读背背,了解诗词内容,而对于品味诗词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等方面则不需要重点掌握。而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则不仅要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还要鉴赏古典诗词的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更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培养审美能力。

(二)提高古典诗词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在初、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重理性而轻意境;诗词分析程度不适宜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差异性,从而在课堂上笼统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程式化地进行古典诗词教学。因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其实效性都大打折扣,达不到原有的教学目标。可见,要提高古典诗词教学的实效性离不开对初高中诗词教学中差异性的探究和理解。

二、导致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学生理解能力不同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当初、高中生学习这样底蕴厚重的知识点时,离不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参与。然而,初高中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生的感知能力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高中生感知能力的深刻。从思维能力上看,初中生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不强;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的思维开始成熟,越来越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总之,对于古典诗词而言,高中生的理解力比初中生的理解力要好,并且高中生对古典诗词问题的分析和探究的程度也要强于初中生。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同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瑰宝。古典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初中生还很难理解和体会古典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因为古典诗词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更易对眼前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或是具有超前理念的新奇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虽然,很多古典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由于缺乏探究古典诗词深层次之美的好奇心加上初中生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比较模糊,因而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并不浓厚。不过,高中时期的学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评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提高了,能够比较客观、全面、主动地分析问题。当高中生们面对古典诗词这样有富有诗意和美感的作品时,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陶醉于古典诗词中那特有的意境之中。可见,初高中学生对于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不同也是不同学段诗词教学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适合理解简单的古典诗词,对于意蕴丰富的诗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古典诗词存在着理解障碍。然而,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理发展水平提高,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个性品质趋于成熟,情绪体验更加深刻,自我评价的能力开始成熟。对于古典诗词的分析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鉴于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教授古典诗词时要考虑到初高中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初高中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差异性表现

(一)初中重在“诵读”,高中重在“理解”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古典诗词教学注重诵读,教师既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搜集名家的朗诵来作为范读的版本,指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也可以自己给学生范读,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含感情,根据诗词内容抑或温柔低沉,抑或嘹亮激昂,带领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的美丽殿堂。相信初中生经过耳濡目染也会激起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细节方面加以指导,教给学生有关诗词的节奏、停顿、音律方面简单地知识,更好地完成诵读教学。

然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典诗词方面的教学则应该是积累性学习向鉴赏性学习的转变,教学重难点侧重于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及情感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词的背景介绍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对高中生读懂并理解诗作有重要意义。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重在解读文本。对于高中诗词课堂而言,对每一首诗词的理解都必须立足于“知人论世”。总之,初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在诵读,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重在理解。因此,初高中教师要把握住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从而实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完美衔接。

(二)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意象、意境分析的程度不同

初中学生也学习有关意象、意境方面的知识,但不需要很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诗歌。只需要对意象意境有个初步地了解即可。例如:杨柳、梅花等意象多代表送别;梧桐、明月为思乡的代名词;丁香、猿猴多为愁怨类诗歌的意象。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了幽清明净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深远绵邈的意境。初中生只需要对一些常见意象、意境熟悉即可,从而进行零散的知识积累。高中教学对于意象的分析则不像初中只重视零散的意象积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系统性地积累。同时,在意象的积累过程中还要注意多重意象的掌握,意象具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

(三)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目的不同

初中阶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希望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提高赏析古典诗词的水平,为今后的诗词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阶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加强诗歌体验,阅读优秀的古典诗词,品味文学语言,感受古典诗词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帮助学生培养古代诗歌的语感,提高思维层次。在古典文学名著的熏陶下积极探索个人价值,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与思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治玺.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与现代诗词教学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古典诗词与文化篇10

【关键词】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词的繁盛就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古典诗词,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思想、品质等多方面内容。做好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是我们语文老师向学生们传授中华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老师更清楚自己的教学长处和短处,对于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就要不断改进。

一、古典诗词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对古典诗词文本解析得不够

很多语文老师在教授古典诗词内容时,往往“不求甚解”。这种做法是极其不明智的,不仅不能教会学生们怎样学好古诗词,也会使自己的课堂限于乏味之中。对诗词文本解析不透彻,学生们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学好诗词简直是难于登天。老师们不注重对文本的解析,学生一知半解,这就加重了以后高年级古典诗词教学的负担。

(二)学生们忽视对名篇名作的背诵

教学古典诗词,单凭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督促学生们进行背诵。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不能背诵古典诗词,特别是一些较为重要、著名的篇目,学生不能背诵就很难产生语感,也就更加学不好古诗词了。古诗词中一些经典的名句名篇,都需要学生们铭刻在心。

(三)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基础不牢固,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

有的学生原本学习古典诗词就存在压力,基础比较薄弱,不牢固。同时,老师对这点基本情况不了解,没能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赶鸭子上架,这就导致了学生们越来越不能把古典诗词学好,反而产生抗拒的心理。学习古典诗词要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打不好,犹如在沙堆上建房子,不堪一击。学生们学习古典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独立自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把自己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开发出来。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探索或者同学之间合作探索,找出新的发现,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现代社会十分重视创新,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注重创新,特别是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当中更要如此。学习古典诗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前进。

(四)对古典诗词缺少一定的练习

无论课堂内外,教师布置的练习少之又少,学生学不到知识,视野狭窄,不会分析诗词的结构、意义、思想感情,自然学不好古典诗词。

二、如何改进古典诗词的教学

针对上述各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改进,以促进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

(一)语文老师要认识到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对文本进行解析

引导学生把古典诗词学好的最好引路人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古典诗词领域破浪前进。作为引路人,语文老师要对古典诗词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语文老师对古典诗词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理解,才会重视古典诗词的教学,才会以一种责任心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解诗、读诗、背诗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花一定的时间用于理解分析内容、读通读顺文本。教师要教会学生“品诗”,从品味诗句当中加深学生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

(二)要求学生们对名篇名作进行背诵,不定时检查

背诵,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老师要求学生们背诵著名的诗词篇目,可以让学生们加深对诗词的印象,加深理解,学会其中句式的表达和思想感情的述说。语文老师要不定时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督促学生不断进步,渐渐培养其自觉的学习习惯。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古典诗词背诵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激励学生们对诗词背诵的兴趣。学生们能够多背一些诗词,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从源头抓起,巩固学生们的古典诗词基础

学生学不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基础不牢固,不能解决他们在学习古典诗词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古典诗词基础的巩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老师能否进行更高程度的教学。因此,我们要从源头抓起,不断巩固学生们的古典诗词基础,让学生们能够把基础的诗词知识学好,特别是一些诗词的结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更值得关注。

(四)加强古典诗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