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阅读改变人生十篇阅读改变人生十篇

阅读改变人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4:19:58

阅读改变人生篇1

一切的改变皆因小时侯的一个梦:

在一个炎阳高照的下午,一个衣裳破旧的老人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哭泣。我走到她的面前问:“婆婆,你怎么了?”老人闻言抬起了头。“你,你……!"老人惊讶地说着,哭得更加伤心了。“婆婆别哭了!"我虽然对老人的反应感到奇怪,但也没多想。"孩子,接下来的话你也许会不信,但我希望你能记住!”老人像是想到了什么,渐渐停止了哭泣,用一种亲切的眼神看着我。“认真读书吧,别再贪玩了!如果不希望以后的自己像我这般,就好好读书吧!小时候的我。"我惊讶地听着老人说完"小时候的我?难道…你是未来的我!”老人只是苦涩一笑,接着说“只有阅读,才能改变人生!"

突然,我被老妈叫醒了。虽然只是梦,却令人深思。从这以后,为了改变末未来,我开始接触书。

渐渐地,随着时间飞逝,我迷上了书。书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我每天都沉醉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同时,由于书的原故,曾经那个成绩差得一团糟的坏学生,现在一跃成了班上成绩数一数的的尖子生。老师、同学们都对我另眼相看了呢!

阅读改变人生篇2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请让我们一起来纪念这个读书人的节日。4月23日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等许多世界著名作家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鼓励人们发现读书的乐趣。

人从书里乖。从知事开始,父母就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鼓励我。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那就是只有知识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也才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那时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每天坚持阅读,除业务书籍外,世界形势,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只要有空就要拿来浏览、阅读。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由于自己喜欢读书,知识积累得多了,工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就会游刃有余,而且很快的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无论形势怎么发展变换,我都能船崴人不动,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可能地体现和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阅读,我从大量的信息中知晓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率先在XX商业系统提出了“提高队伍素质,迎接社会挑战”的理念。从我接手照相业开始到九十年代初,XX照相业价值翻了三十倍,一跃成为省商业系统照相业的领头羊,获省优胜流动红旗。以后我又不甘做井底之蛙,率先走出XX,将婚纱影楼开到了XX。我所创办的罗丹婚纱,当时雄霸XX三镇。本世纪初,由于紧跟改革的政治经济脉搏,我投资工业和工业地产,再次获得了成功。

目前,我除了XX的产业外,还有两家产业分设在XX、天门。2008年开始,我在搞好企业的同时,紧跟形势建设网球之乡,(应将为XX网球之乡建设做贡献的情况介绍一下)为XX的发展尽了一份力。

2014年,我代表XX参加省运会,收获了一枚铜牌,并入选湖北省老年网球队,多次代表省队参加国内比赛,为省队争了光,为XX争了光,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总是骄傲的说我是XX人。

回顾我所走过的里程,总结我的人生得失,内心是充实的,也感到比较欣慰。因为自己比同龄人在工作生活之余更喜欢阅读,喜欢阅读所带给人的思考,所以,我在多次人生的转折时期,把握住了方向。事业、生活及养生、运动带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因此,我要说,“阅读改变人生”。

活到老学到老。我将继续不遗余力,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让阅读来使我的人生履历更加富有,生命的篇章更加辉煌!

阅读改变人生篇3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者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下,从文本当中迅速吸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慢速阅读,即按照字、词、句逐个来读,我们把它叫做传统阅读法,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精读。字斟句酌、细嚼慢咽是它最大的特点。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阅读改变人生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阅读可以改变一切,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习惯》。

记得有一位学者这样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要看国民的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还有一则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这与韩国人年均读书7本,日本人年均40本,俄罗斯人年均55本,以色列人年均64本相比,咱们中国人的阅读量的确少得可怜。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大国,历代重视教育与读书。中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说过“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阅读就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他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任务就完成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那么,要让孩子读书,首先是让教师读书。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求我们老师也要人人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然后再努力地影响和培养我们的每位学生,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习惯!

阅读改变人生篇5

传统的阅读概念被定义为阅读者通过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进而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的过程。这一概念的产生,是以纸质媒体为研究前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注入许多新的元素。阅读,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部分,也在悄然改变着。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还把阅读认定为对书籍、报刊等纸质媒体的阅读。这一现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表现得较为普遍,然而自那以后,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日益增强、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许多现代信息传媒,比如电视、电脑、网络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阅读消遣对象大为丰富和拓展。对这些非平面纸质媒体的收看,也应归类为阅读范围。进行这一归类的合理性在于:对非平面纸质媒体的收看,也包括视觉感知、情感体验、理性辨识等过程。这些过程和阅读平面纸质媒体的过程是一样的。

对阅读的对象范围进行前述认识,希望澄清一点,就是这不能成为阅读者沉溺网络的凭据。对于平面纸质媒体和现代信息传媒,在利弊的把握上是一致的,阅读平面纸质媒体也有利弊之分,阅读健康向上的书籍,对身心有利,对工作有利;阅读反动、、暴力的书籍则百害而无一益。阅读现代信息传媒也是这样,辨别好了对象,把握好了尺寸,可以增加知识储备,改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境界,使阅读有益;反之则不然。

阅读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

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或优或劣的环境,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坏的环境则会对人的成长产生阻碍。同样,阅读也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1.外在环境为阅读提供物质条件。首先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提供了人最初成长的环境,也提供给人最初的阅读环境。比如出生在农民家庭和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人,所获得的最初阅读环境肯定不一样。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的人,很小就会给孩子提供各方面的阅读书籍,比如提供唐诗宋词等阅读对象。而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子女,可能从小就没有获得这些阅读对象的机会。对于阅读者的家庭环境,人们就像不能选择父母一样,不能自主进行选择。其次是学校环境。主要是指阅读者在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后,学校能为其提供的阅读条件和学校教师给予的阅读指导。三是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给阅读者提供的文化阅读设施,比如新华书店、图书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域限制,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给当地读者所提供的阅读条件肯定会存在差异。

2.内在环境为阅读创设阅读情趣和阅读气质。首先是阅读者的个人学识。不同学历层次的阅读者对阅读对象的选择、阅读过程中的阅读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也肯定会影响到阅读的质量和成效。其次是个人的心理气质。在同等学历、同等阅历的人之间,其阅读取向也是不同的,这和人的心理气质有关。比如个人心理气质趋向于沉稳、安静的阅读者,大多会喜欢哲学和文学类作品。三是阅读者心理的变化会引起阅读情趣的变化。上面进行的横向比较,是阅读者和他者的比较,其实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随着年龄的变化和心理特质的改变,阅读的取向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有的读者年轻时喜欢看小说,老年时却喜好随笔。

培育良好的阅读行为与习惯

良好阅读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社会和学校应该站在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加大投入,为全民阅读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而作为阅读者个体,应在两方面为培育良好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作出努力:

阅读改变人生篇6

世纪之交,人类阅读习惯的一系列转变,首先源于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的视觉化和网络化特征。一方面,视觉文本和超文本形态飞速发展,如电影、电视、广告、摄影、形象设计、视觉表演、图文书、网络冲浪等景观充斥在我们周围;另一方面,人们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力图将原有的印刷文本转换为视觉文本、电子网络文本,使印刷文字逐渐成为图像符号的附庸和注释。人类的阅读因而进入了休闲时代、读图时代和读网时代。

浅阅读

(1)阅读进入“休闲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具有以下几个层次:消遣需要、实用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探索社会和人生的需要、研究创造的需要,概括起来可以区分为学习性阅读、休闲性阅读两大类型。其中,休闲型的阅读需要,在快节奏的环境中,成了主导性的动机,包括许多求知型的阅读,也越来越带上了消遣和休闲色彩。“消费时代享乐的平面化、意义的深度消失和纷乱场景的拼贴意识,深深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大量通俗读物、图文书和休闲读物的存在,使人们的阅读习惯趋于浅尝辄止,思维趋于简单。

(2)流行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人们的阅读兴趣集中体现在对养生、化妆、烹饪、园艺、励志、理财等生活类、时尚类流行读物的偏好上,而越来越远离经典名著,特别是青少年阅读经典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据统计,各地书店位居排行榜前列的大都是通俗读物,如言情小说、青春读物和动漫读物。一项抽样调查发现,竟有80%的大学生未完整读过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读书的目的除了实用求知外,还在于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灵魂拷问和自我反省,并引导人们走向精神的丰实和成熟。时尚阅读、流行阅读带给读者的只是一时感官享受,而无法深入人心。滋润人灵魂的,只能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长期以来,阅读经典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信息社会我们需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

(3)阅读过程随意性增强,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声讯时代,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追求的是浏览阅读、快餐式阅读。这种阅读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其结果只能导致短暂的快感与持久的浮躁。当今名著速读图书大行其道,将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这显然偏离了阅读经典名著以获取精神滋养的目的。因此,“浅阅读”并不是一种有效的阅读。

读图时代

1998年,策划人钟洁玲为了推广从台湾引进的《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而推出了“读图时代”的概念。《老照片》、《黑镜头》系列的热卖,到几米系列和朱德庸的都市漫画系列的走红,大量图文书的风行演绎并引导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时尚”:图书中插图、照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绘画、摄影、电影、电视、卡通、漫画、商业广告影像铺天盖地。古典艺术、精英文化也不断地以图形、图片的形式,展现于人们。文字似乎退居成为图片的辅助和注释。

读图时代的到来,是由图像文本的符号特征和消费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首先,由于传统印刷文本诉诸抽象的文字符号,对它的接受必然伴随着对一定语词的理解、组织和选择,也必然更多的需要理性和思考,从而难以从中获得直接的快感。而图像文本则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系统,更易被理解接受。其次,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愉悦,追求新奇时尚,而图像性内容更能满足这些需要。

网络阅读

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带来了一种新型阅读方式――网络阅读。在网络和电子文本部分取代纸质文本之后,阅读的涵义就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包括图像和声音的接受。有人认为,阅读涵义在数字时代的扩大,是因为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立体传播方式和互动性特点的结果。有人预言,人类正逐渐走进一种全新的读书时代,那就是“读网时代”。

网络阅读有实时在线阅读和下载离线阅读两种方式,后者根据载体的不同又可区分为两种,以pC或终端为载体以及以手持阅读器为载体。可见,网络阅读是与电脑网络和手持阅读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首先是一种阅读文本的变化。网络和电子书的出现不仅修改了知识和信息物理传播的方式,而且改变了文本的结构,进而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具有如下一些优点:阅读方便快捷、互动性增强;阅读内容更广泛;可以利用多媒体、超文本来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缺点,如视觉疲劳、网络迷失、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阅读选择困难等;此外它还受到网络普及程度、读者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

图书阅读率走低

媒体的多元化形成的众多新兴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使得作为传统阅读对象的书刊等纸质媒体的阅读率下降。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三次追踪调查表明,五年来全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7%,其中城镇居民下降了7.8%,农村居民下降了9.6%。读刊率也从1999年的57%、2001年的49.8%下滑到2003年的46.4%。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调查表明,从国民的媒体接触率来看,高居前三位的仍是电视、报纸和图书,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带来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今后,随着其他媒体利用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分流人们的注意力,分割人们有限的闲暇时间,全国国民的读书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阅读改变人生篇7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师拥有对学生的支配权;教材则是惟一的,学生没有选择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不能灵活地选用阅读策略进行理解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整个教学过程是封闭性的,可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是预定的、强化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很难产生普遍的“私人意义”,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一、网络的出现,为语文阅读教学结构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进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其教学结构由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多媒体这四个要素构成,其要素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其具体表现为:

1.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多层性和多向性

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取代了教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大量文本材料,从而为大量扩展阅读提供了可能性。在这样的学习阅读环境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时空界限被打乱,对文本的选择权很大程度上被学生掌握。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料,而且为学生进行主体性思考,充分发掘自己潜在的智力优势,创造独特的认识价值提供了技术上和内容上的支持。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阅读材料,在交互中自主学习。

2.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消解,其职能发生了变化

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中,对文本阅读、品味、思考、感悟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学生摆脱了“唯师”论。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消解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使之成为阅读的一个引导者和参照点之一。教师对学生的支配权被大大削弱了。教师的备课也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指导、检测方案,将有指导意义的导学案上传,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与学生交流学习情况等。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固定的讲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解答。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它改变了师生间一直以来的“传递”与“接收”的关系,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二、网络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多向度、多层次的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对“对话”、“过程”、“转变”、“反思”等理念格外关注。这些理念最终要在师生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网络技术为师生间、学生间阅读交流的多向性和多层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得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得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

1.对文本多重意义的理解需要在交流中相融和互补

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以及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所见的文字组成的文章,至少有三重意义。即:字面意义,文体意义,情境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就是在这些层面上对作品进行释义,并把不同层面的意义关联起来,从而实现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文本有多层意义,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向度加以理解和应用,会有不同的结论和效果。

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先入之见”的局限,即阅读者在理解文本前所已有的价值观念、经验、知识、思维方式等影响着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许多同学忽视了对多层意义发掘,因此,造成了阅读的不完整和表面上的读懂而事实上的未读懂。因此,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层次的交流对正确理解文本就现得尤为重要。

2.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充分体现了过程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阅读改变人生篇8

【摘要】

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但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对新课改还认识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有大量问题存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建议

新课程改革纠正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依赖工具太过的偏差,更加强调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初中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培养他们多元化、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方式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新课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量大大减少、阅读质量较低以及阅读兴趣通俗化等。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过程本身和基本观念的根本转变,以适应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新课改在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和个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面全面进行改革,从只注重知识传授到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从只注重文化课到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实现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全面发展,从只注重“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到强调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从只注重甄别与选拔的评价到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而评价,从只注重国家统一课程教材到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误区

新课改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角度、创意性的阅读逐步培养初中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在实际阅读教学实践中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也存在较多的误区。

(一)教学目的偏向考试,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中考对于初中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至关重要,而中考的升学率严重影响着学校的阅读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初中阅读教学迫于中考压力基本上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仍然跳不出功利化的限制,并不是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中考而服务,为了考试而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分关注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和标准化,未能辅以相关画面,大大降低了初中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削弱了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不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理念相对陈旧,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较广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仍然固守老套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就导致阅读学习变成了学生死板记忆优美文句和标准格式的枯燥过程,而完全忽视了其中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理解的重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广泛存在,部分初中教师仍然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鉴赏课。在课堂上教师枯燥无味而繁琐的讲解分析根本提不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没有自主思考,也没有发散式的学习思维方式,学生阅读量少且质量不高,只是单纯的注重如何在阅读考试中取得高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就目前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讲解为主的奇怪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很多初中阅读教学成了教师单方面传授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作用,初中生缺乏自主思考时间,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语文阅读兴趣不高。

(三)阅读时间较为匮乏,课外阅读数量有限

初中时期学生课业相对繁重,又面临着升学压力,课内讲解和应试训练花费时间较多,学生课上自由阅读时间较少;课后作业和课外数理化练习较多,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另外,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阅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语文成绩提高影响不大,阅读的积极性不高,且多看一些武侠、言情等类型的小说,出现阅读量大大减少、阅读质量较低以及阅读兴趣通俗化等问题,阅读能力和自身文学素养提高有限,大多达不到新课改的标准要求。

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误区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既是中考考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误区的原因。

(一)学生教学空间封闭,教学阅读材料枯燥

新课改后,原有的初中阅读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但仍未能打破目前教学空间狭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状。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教学成果不明显。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一切以课本为中心,对课本中存在的错误不能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甚至于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教材或者部分教学资料当成范本,习惯照本宣科。如此保守而陈旧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限制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性的思维,降低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二)学生阅读兴趣缺乏,教师阅读评价缺失

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分关注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单一化、模式化和标准化。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只要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高分就好;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只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而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而且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大多未能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导致初中生阅读兴趣日益丧失。

(三)新课改进程推进有限,教师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但是由于改革范围较广且实施时间较短,传统教学的弊端无法快速根除。且很多语文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仍然注重记忆、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而忽视了情感培养。阅读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对学生灌输所谓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新课改背景下改善语文初中阅读教学的建议

新课改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新课改的错误理解严重束缚了新课改下现代新型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面对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建构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注重培养阅读兴趣,强化主体地位

真正科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才可称之为成功的教学

学,而非灌入式的强制教学。只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科学有效的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充分挖掘文章,同时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兴趣和习惯。

(二)推进教学理念转变,创新教学方式

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即教师组织教学,进行讲解分析并巩固练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单一枯燥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的双向交流,而不只是教师的单方面灌输,学生的单方面接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理解感受;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性格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有选择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是用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以引导为主;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听学生讲讲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感悟。在我看来,建立阅读小组等方式就是不错的创新途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阅读活动的发展。

(三)深化语文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应该只含有枯燥乏味的文学分析和阅读训练的阅读教学,教师还应给阅读课堂加入多种元素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背影》时,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畅谈自己和父亲之间的点滴,对比感悟作者笔下父亲背影中传达的感情。此外,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要想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量。初中生由于课程紧张,课业压力比较大,造成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教师可以从初中语文选修中选取些优秀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减少学生选择压力的同时,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五、结语

新课改全新的教学模式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但由于新课改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且实施时间较短,许多语文老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中仍然有大量问题存在,只有有效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与新课改背景相适应。本文旨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现状说起,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误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给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3):7-8

〖Jp3〗[2]韩.初中语文阅读要重视语感教学[J].考试周刊,2009(14):16-18〖Jp〗

[3]马水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5):56-61

[4]米丽霞.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科技信息,2009(1):15-17

阅读改变人生篇9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转型;技术升级;教学意义;范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1-0019-04

【作者简介】王金涛,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43)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

从教学意义上来审视与实践“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作用于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型,是对“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1]的积极回应与深化。大数据时代生命哲学视野中的人本位教育,关注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此外,经合组织还特别强调: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教育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阅读范式的变革首先是思维的变革,“思维转型”是阅读范式变革的根基,思维不改变,范式形态就很难转变;其次,技术的本质是服务,教学范式的变革需要技术支持,没有技术支持,改革也很难深入。所以,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是对人的生命存在与表现的完整确认,意义深远。

一、“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引领阅读改革新方向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与未来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2]阅读范式的改革应适应这种变化。因为,“核心素养的引领旨在给技术一个明确方向,将技术对传统课堂的教师、学生、知识、关系四大要素的变革落实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上”。[3]同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迫切需要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信息意识”“技术运用”“全球视野”等目标以及“互联网+”、移动技术支持的数字化阅读、创客阅读、泛在阅读等个性化阅读方式正在逐步引领阅读改革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转变思维,理性看待技术将带来的新的可能与挑战。

1.思维转型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思维”层出不穷,如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详见第20页表1),这些都将促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同时也是发展思维的学科。将“多种思维”兼收并蓄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更好地促使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为思维而教,思维的转型不在未来,而是现在。

2.技术升级促使师生潜能的同步释放。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技术的核心是解放,本质是服务。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技术发挥着“信息沟通”和服务、支持学习的作用。被技术解放的人,包括学生和教师,涉及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迫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被技术解放的课堂,迫使传统的课堂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支架走向网络、信息走向聚合、对话走向交互、决策走向数据、技术走向服务;技术也打开了知识边界,跨界学习,无边界阅读正在成为阅读的主流。

当下正在发生的教学变革并不是要把我们传统的课堂简单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让新技术解放学生先天的学习潜能,让技术从“教师端”走向“学生端”,围绕学生的知识习得和知识建构,重构“技术支持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样态,让师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同步释放与发展。

二、“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重构阅读教学新范式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不仅瞻望改革的方向,也满足了学生个体存在的“真实需求”。探索与构建“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共同作用下的阅读教学范式变革,旨在改变当下课堂教学的形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建构项目阅读,开启“问题化阅读”思维空间。

“总有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百度”的“知道”与“新浪”的“爱问”都是用户自己根需求提出问题,通过搜索或者悬赏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提供该问题的答案。可以说,这些为阅读项目的建构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智慧共享的平台与互动交流的空间。所构建的“基于网络的问题化阅读范式流程”如图1所示:

整个问题化阅读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的“阅读自觉”以及技术的支持。这也正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组织行为”的阅读理念,即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置于一种“特殊环境”(生活与网络的融合)中以促进学习与发现,并充分借助技术支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在引导四年级学生探讨“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的话题时,对于课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阅读与理解仅仅是抛出这样一个研究的话题,课后学生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典型“基于网络的问题化阅读”的案例:“百度”搜索词条“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窗口立刻展现若干条目,其中“百度作业帮”所提供的“优质解答”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用近三千字的篇幅系统、全面展现了爱因斯坦作为“最伟大的人”的佐证,同时还呈现了诸如“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等若干条类似问题,创建了一个供学生参考与共享交流的平台。“让学习更简单!”这是“百度作业帮”的广告词,也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与现实生活所构建的项目阅读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面对并尝试接受这样的事实,同时也必须关注与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问题化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即通过问题化学习最终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是主动探究的精神,还是系统思考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是,当学生面临新的情境、新的问题时,应持有何种态度,具有怎样的思维,如何独立应对;如何获得技术支持,从哪里入手,用哪些方法,追求什么样结果?

三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真问题是否会演变为假问题,纯真的心灵是否会被网络侵袭;儿童尚缺乏对读物品质的甄别和选择能力,如何规避快餐式阅读,如何让冗长、复杂、零乱的碎片化信息为问题化学习服务,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建构?

技术支持学习。“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其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网络的丰富资源、无限的协作空间,所能提供的帮助交流的通信工具、记录思维的认知工具、情境体验的建模工具,以及知识管理的系统工具,其最大的价值则是网络学习共同体所构建的一种新课程实践形态――共享与协商。”[4]这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给予阅读教学新的挑战。用印度教育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的话来说,“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不再需要语文,不再需要数学,大家需要的三项技能是: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所以,如今的“电子书包”“云阅读”“翻转课堂”等,可以说都是大数据时代技术解放课堂的“产物”,对此,我们更要积极应对,积极建构。

2.催生创客阅读,构建阅读支撑的“深度学习”。

学生到哪里,阅读就会在哪里发生。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学生已经能实现阅读的时刻“在线状态”。而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关键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像“创客”一样进行创造性学习。因为,衡量“创客阅读”的核心指标不是“我知道了”,而是“我做到了”。显然,创客阅读不是简单的网上碎片化阅读,而是一种借助技术支持的阅读再实践与再创造。“创客阅读”的范式流程如图2所示:

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创想法。阅读着,思考着,“我思故我在”,不仅如此,还能将自己的新想法付诸实践,这对学生来说人人能行,个个可为。

二是创资源。建构个人阅读资源系统,包括网络、博客、论坛、微信等话语圈,并能够不断地整理属于自己的原创资料(资源)。

三是创渠道。借助技术支持建设与外界互动交流对话的平台,开辟发表个人阅读见解的新通道,如写博客、发微博等。

四是创表达。在阅读中“发声”,让思想在网络间传递,充分彰显阅读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成为独特的“这一个”,真正的创客。

“四创”不仅体现了创客的一种阅读实践、思维和品质,也揭示了创客走向“深度学习”的一种路径与可能。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莫高窟》这篇课文之后,可开展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创想”变成现实,如创建个性化的“《莫高窟》专题学习网站”,链接敦煌莫高窟官方专题网站、莫高窟研究院等;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莫高窟》朋友圈”随时加关注;去“莫高窟吧”参与讨论:“余秋雨笔下的莫高窟……”并发表“创见”,甚至还可以手机扫描,登录百度账号,加入“莫高窟吧”,随时随地看帖关注“莫高窟吧”动态等。以此培养学生搜索“相关信息”能力,挖掘出其内在相互关系,共同作用于“深度阅读”的展开与深入,催生与建构属于自己的资源网络与知识体系。所以说,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课程形态发展的时代需求。

3.普及泛在阅读,涵养生命的底蕴和格局。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功能强大的阅读社交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利用良机,推动着数字时代知识信息的多维度获得、存储、编辑和表现。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借助技术和设备进行‘泛在阅读’,整个社会也将因此逐渐步入无缝学习时代”。[5]显然,泛在阅读,是属于“这一个”的开放的“无边界阅读”,融检索、解释、整合、反思、评价等阅读策略于一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的思维范式,连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社会与世界,享有世界上最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满足生命成长需求。其范式样态如图3所示: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提供的不仅仅是资源,还有技术支持、实践时空与平台、同“现实”学习生活、社会接触的“窗口”,从而在学生中不断地推介与普及泛在阅读。

首先,泛在阅读保证了儿童有足够的合适书目。如今,技术的升级,思维的改变很好实现从翻阅百科全书等大部头到指尖上检索的跳跃,“要百度不要辞海”,百度、谷歌、搜狐等搜索引擎让我们“直通”豆瓣读书,从而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而且还是海量的,足够学生去遴选。这也是学生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中对各种信息(书目)甄别与选择能力的一种挑战。

其次,泛在阅读搭建了儿童自由阅读共享平台。互联网+时代,社交型阅读社区已经形成,如大佳网“书客”,就是通过阅读、分享、交友三大模块,建立了书与书、读者与书、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式网络模式。可以说,未来“学生阅读社区”的建设让阅读不再孤独,也将从根本上突破班级阅读、书友会等限制,分享变得更加自由。泛在阅读,将成为当下学生阅读的发展趋势。

第三,泛在阅读推开了儿童自由看世界的门户。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借助引擎、标签、关键字等方法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信息,作为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随时跟进、变更与关注信息发展动态,定制相应的服务菜单和服务提供方式。“指尖上也有大世界”,如QQ、微信订阅“腾讯新闻”等,阅读行为日趋生活化、社会化、全球化,这些都将改变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思S方式,泛在阅读已经为儿童推开了一扇看世界的门户,他们的心境和视域也正在逐渐向世界打开。

由于“泛在阅读”的快捷与普适,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阅读社交网站正逐步成为“泛在阅读”的重要利器,这是阅读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当下阅读范式变革的一种前沿表现。比尔・盖茨曾预言:“5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没有门槛、没有围墙;跨越国界、超越民族……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生都可以获取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老师的课程,知识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跨界学习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大课堂”。

在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来观察、考量和实践“思维转型”及“技术升级”的教学意蕴和现实意义,其目的就是要与时俱进,为变革阅读范式作决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舒适的阅读媒介,形成适切的阅读策略和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阅读范式的转型与发展,让学习和教育真正回到人和生活中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丰厚儿童生命底蕴。

【参考文献】

[1]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范式的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2):6-17.

[2][3]王凯,李敏.技术撬动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与突破[J].中小学管理,2016(7):4-7.

[4]王天蓉,等.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阅读改变人生篇10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开始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实施新课标,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体制以及教育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改革要求。在新课标实施之后,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内容目标、理念以及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比如对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新媒体资源进行研究和应用,丰富了语文阅读的素材,使得语文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各种文学作品、新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从而提高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就是针对各种课本上的教材进行阅读理解,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材料的阅读,从而对各个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实现阅读教育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呆板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对各种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在新课标实施之后,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改革,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断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阅读以及解决各种阅读的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的内涵以及本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即让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尽管如此,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依旧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采用的素材比较老旧等,这些都将会对阅读教学水平产生影响。

2.新课改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一般都只是利用一些比较常见的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对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比较少,很少有教师会将我们生活中的文学作品、新闻等素材当做阅读教学教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现代化教育理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力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肯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教学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对学生而言,理论性的教材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厌恶,为了做到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一些有趣的教材的应用,新媒体资源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材,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媒体资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新媒体资源的内容,加深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涉猎更多的知识。在改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重点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新媒体资源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新媒体资源在语文阅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环境形势,从而能够提高对新媒体资源的认知程度。另外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对各种新的教学资源的敏感度,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合适的时机运用新媒体资源材料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转移到现代化课堂教育中来,能够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二)加强对各种阅读资源的发掘和共享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各种全新的阅读材料的利用,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保证材料的充足性。所以,需要不断拓展语文阅读素材教材的范围。新媒体为各种新的阅读材料的搜集和整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在新课改环境下,要加强对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利用,比如语文学作品、新闻等,海量的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在利用语文阅读素材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要做到定向、定量以及定时,定向指的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英语水平以及个人爱好来选择阅读素材,比如有的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比较喜欢,有的比较喜欢新闻,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体裁、不同篇幅、不同主题的阅读素材。定量阅读要求学生把阅读素材的日常阅读进行量化,不断积累阅读素材的数量,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不断提升。定时阅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在较短的时间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应用,离不开各种信息的共享。在新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形式,教师可以分享各种新媒体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初中语文阅读资源整合在一起,将其打包上传到网络上,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下载和学习,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并且也能够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将这些资料传递给其他的同学,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阅读技巧的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地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提升,真正学会阅读。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各种阅读技巧的分析和介绍,使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比如在阅读理解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能够在各种阅读材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语文阅读素材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记录下来,作为分析的依据。通过渐渐的练习,可以将问题的设置权交给学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对不同的素材进行问题设置,然后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阅读素材的交流,通过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整个素材内容的分析,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