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德育案例十篇小学德育案例十篇

小学德育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2:12

小学德育案例篇1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自从我担任了班主任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默写一个成语,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1具体案例

1.1基本情况

魏晓敏,11岁,五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家庭贫困,是我班出了名的老大难。

1.2学生的问题行为

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2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魏晓敏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向亲戚朋友借点钱盖了几间房。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脾气非常粗暴,对孩子的关爱极少,一旦犯错非打即骂。母亲一人在家务一个塑料大棚,经常是早出晚归,回家还要给她们姐弟俩做饭,很是辛苦。母亲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2.2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3辅导策略

3.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魏晓敏也是有进步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魏晓敏是个聪明的孩子,“六一”儿童节魏晓敏学跳舞,跳得多好啊。若学习上再下些功夫,将是咱班最聪明的。”“魏晓敏同学的字近段时间写得真漂亮,简直与前段时间判若两人。”“魏晓敏同学……”渐渐的,魏晓敏开始喜欢和我接近,并且渐渐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魏晓敏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由全校纪律最差的班级一路直升到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之一。

3.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魏晓敏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魏晓敏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魏晓敏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3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小学德育案例篇2

------XX小学第一届采摘节

淄川区XX

一.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XX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少先队员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少先队员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校情、学情分析

淄川区XX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现有教师40人,学生439人。现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淄博市德育品牌学校。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突出教学中心,重视队员们养成教育和少先队工作开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坚持推进核心素养教育,积极倡导队员们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学校德育教育特色。我校绿化树木中,石榴树占有很大比例。

我校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调查了我校队员们的现状,让人感觉最深的两点是:一方面对社会、家庭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愿为社会、家庭作更多的贡献。具体总结如下:

1、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调查的大部分队员们愿意为集体奉献个人力量,维护集体利益。

2、普遍有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习惯。大多数孩子会主动参与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劳动实践活动中。

3、缺乏规则意识。如有的队员们迟到、早退、旷课;有的队员们课堂纪律较差等。   

4、缺乏环保意识。如有的队员们乱丢乱扔,随地吐痰;有的队员们随便踏草、摇树、摘花;有的乱写乱画等。

立足以上学校和队员们的实际情况,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中,增强广大师生勤俭节约意识,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队员们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珍惜劳动成果的淳朴情感,我校特决定在2020年9月25日举办第一届“石榴采摘节”活动。

三.工作目标

1、教育和引导少先队员爱学校、爱家乡,增强广大师生勤俭节约意识,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以XX石榴采摘节为契机,引导少先队员了解生活中的自然、激发队员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增强队员们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珍惜劳动成果的淳朴情感。使队员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

3、弘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通过协作采摘等活动,促进队员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实施路径

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间:2020年9月25日下午第二节课

(二)地点:开幕式地点------XX前院(面向办公楼,从西边起1至5年级依次排开)

采摘地点-----中院(面向新教学楼,从东边起1至5年级依次排开列队于长廊后)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参加人员:XX全体师生

四五年级负责采摘(四年级从西边起每班两棵树,五年级每班一棵树)

(五)采摘节流程:

第一项:??校长发言并宣布:XX第一届“石榴采摘节”开幕。

第二项: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第三项:集体采摘。

1.四五年级每班安排队员轮流负责采摘,果实摘下放入桶中,交给??//3位老师负责分配石榴,按人数分给各班级

2.高??3位老师负责在不够分的情况下采摘办公楼后石榴补充。

3.???位老师负责安全。

4.??老师负责总调度。

第四项:请全体师生、品尝。

1.注意途中安全,队员有序列队听指挥,四五年级进入各自采摘场地,四五年级班主任负责安全引导,一二三年级主任及随班教师做好讲解、引导,负责分发果实。

2.鼓励各班利用石榴摆出各种喜迎国庆造型上传办公群,分享各班师生品尝石榴照片。

温馨提示:教师是组织者,队员是采摘者;遵守秩序、顾全大局、相互协作、礼让采摘,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与道德风尚;无论教师还是队员,均不得进入其它年级的采摘场地采摘;采摘是奖励,是荣耀,是享受,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六)采摘节教师随班安排

1.1班:??1.2班:??

1.3班:??2.1班:?刘红苹?

......

(七)卫生清理:采摘完后,请四五年级按采摘区域的划分整理卫生。

五.条件保障

(一)医护、物品保障

1.??2位老师负责LeD字幕、音响、

拍照。

2.咸?老师负责准备装石榴用的水桶。

3.牛?老师负责准备碘伏等简易药品。

(二)应急事项:

鉴于采摘节首次举办,参加人员较多,做以下应急方案:

1、成立采摘节协调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采摘期间指挥采摘,维持秩序。

2、提前做好全体师生的安全教育一旦出现被虫咬或是被划伤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处理。

XX

2020年9月23日

六.活动总结

小学德育案例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儿童教育健康成长心理障碍农村小学学校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情感健康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一)监护不力。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缺乏关爱,心理素质差,人格发展不健全。儿童时期,人最需要心理上的关爱,但留守儿童却不得不过早地面对精神上的“断奶”,心理营养严重不足。极易形成自卑、偏执、自闭的人格和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疏于沟通,人际交往存在障碍。由于家长外出后半月或一个月才能与孩子交流一次,甚至有的只有遇节日或是一年才见一次,有关数据显示,“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这种亲情的缺乏,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

(四)缺乏动力,目标茫然不思上进,思想品行较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引导和学校教育的不够重视,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较为困难,成绩普遍不理想。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部分留守儿童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不用心,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是敷衍了事。黄爱玲在《“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一文中,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平衡的占28.3%[1]。

二、“留守儿童”问题原因

(一)社会因素。斯密曾经说过,每个正常的人都是一个经济人,都会去计算如何去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生活。这时,价值规律使得生活日益落后的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壮年产生了外出求取更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家庭因素。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家庭是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人。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此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对象,也需要有人加以引导。

(三)学校因素。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升学率摆在了第一位,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沦为了一种口号,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对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同时又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而且硬件设施不足等原因,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

三、教育和管理措施

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应担当“主角”,以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做好留守生工作?如何让留守生像非留守生一样拥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抚平他们心理的创伤?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本人不成熟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每学期开学初,本人都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详细的家访,以便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针对本班的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档案。内容包括其父母的外出地点,联系电话,子女监护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留守儿童”的习惯、性格、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等。

(二)采取多渠道,与留守学生交谈,温暖学生的内心。由于“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亲情,班主任是“留守儿童”在校的特殊监护人,因此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师爱,来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空缺。

在生活上,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则组织献爱心活动,给他们适当的资助;使“留守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在学习上,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要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从中体验成功或同伴互助带来的快乐,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联系。平时我们应采取家访、召开家长会、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让家校联系经常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四)建立结对子帮扶制度。同龄人,会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学生会比老师更容易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特征,发动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加入到帮助这些留守生的行列中来。

(五)多与留守学生交谈,抓好心理疏导,温暖学生的内心。结合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

四、实践过程

2013年4月6日,我校根据对留守儿童半年的摸底工作开展了“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典礼暨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启动仪式”,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团县委书记高艳,定边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潘彦云,中共白泥井镇党委书记白银喜,中共白泥井镇党委副书记、白泥井镇人民政府镇长苏喜卫,白泥井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马应虎,中共白泥井镇党委副书记高育才等12位领导。

白银喜书记宣布本次活动开始,高育才副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乡镇府12位领导对我校12名家庭经济困难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每人帮扶现金500元并建立了帮扶明白卡,方便今后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心理帮扶。随后,我校31名教师对31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为学生购买了学习、体育等用品。

总之,留守儿童是现代社会的新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了伟大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案例篇4

摘要:本文提出,从学生状况、新德育教材特点及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中职学校德育课可以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德育行为导向教学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走进了众多职业学校的视野,并被应用于多门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德育课程教学中,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可提高中职德育教育水平,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有下列几种: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其教学组织形式可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变化。行为导向教学主要有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六个环节,也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环节。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1.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将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德育课程内容设计成各自独立的项目,围绕项目按照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展开教学,师生直接参与项目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整个过程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例如,德育教学中的中职学生上网的问题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分给班级各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索、社会调查、学生调查、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学习正确使用网络、安全上网、文明上网、节制上网等。即先让学生收集各种信息,然后制订行动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计划,最后得出结论,并向班级全体成员展示成果,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学生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教育了自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将德育课程中涉及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道德方面的内容的诸多案例提取出来,让学生根据事实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一方面深刻认识与理解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今后就业做准备。选择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直观性和可判定性。在应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事先将案例的内容通过文本、影片、文章等方式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小组分工协作,通过各种途径课外查阅与此案例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课上展示小组的分析过程及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学生不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角色扮演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共同或学生自己扮演教学内容角色,体验角色行为、语言和情感,达到教育学生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德育课程中许多涉及人际关系和法律方面的案例都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法,使学生体会人的心理,受到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安排角色,为加强教学效果,使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行为及心理活动,可让学生换位多次表演。对中职学生而言,不尊重他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案例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效果更佳。

4.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方面,教师可以分配给各学习小组不同的任务,可以让第一组帮助清洁工人清扫道路,让第二组去图书馆帮助教师整理图书,让第三组发放公益宣传单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让学生体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并将任务完成的情况向全班汇报。新德育教材中的许多案例都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也可以自己布置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

小学德育案例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德育课学习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教学,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从特定的体验中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工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以及促进德育课的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一、引入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虽然经过不断的改版,但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年年都有新的内容,这样一来教材的内容就会显得有些滞后。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最新发生过的内外时事,新政策、新观点及时贯穿于教学之中,并且用它解释、证明教材内容。如果要使教学内容既能体现学生生活、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就要在教学中引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比如,在讲授高二上学期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消费和消费观》一课时,我采取先在课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分析问卷结果了解学生的消费观,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对于其消费观的影响。并将调查结果作为案例在课堂上例举出来,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样消费心理的原因,最终使学生明确如何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二、引入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他们的认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将德育课视为枯燥无味的学科,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时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例如,第四单元第九课《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理解不良行为的表现,明确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诱惑、杜绝不良行为。为此,我先引入了一个案例(案例中的主人公小齐,辍学后在社会上游荡,接触了不法分子,并受人鼓动盗窃自行车,最后受到法律的惩罚。),针对这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小齐的行为是否属于不良行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案例得出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不良行为的表现,并真正把握不良行为的内涵及不良行为的表现,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所起到的教学效果要远远超过单纯的讲授法教学。

三、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熟知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最基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外,还有理解力、创造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发掘并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例如,讲授《杜绝不良行为》一课的重点内容(守法―远离黄赌毒)时,我先引入案例视频《黄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并设置了一个小组讨论问题:“制品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各小组得出结论。然后,为学生播放动画《三个走上吸毒道路的年轻人》,并设置了一个小组讨论问题:“有人认为,吸毒偶尔尝试一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人认为,我的抑制力很坚强,吸毒后能凭借自己的毅力戒掉。请指出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各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最后,为学生出示案例《未成年人参与》,请同学们谈谈未成年人参与有何危害。经过讨论后各小组得出结论。同学们观看资料后感触颇多,在小组讨论中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了黄赌毒的危害,把课堂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受到了视觉、听觉和心理的多重震撼,深刻认识到了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增强了自觉远离黄赌毒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基础。学生每接触一个案例时都会引起高度的注意,进而深入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听、说、讨论,学会理性地进行思考,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案例教学法促进德育课教学改革

目前,很多学生不愿意上德育课,很多教师也困惑无法上好德育课,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因为课堂内容比较枯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德育案例篇6

【论文摘要】中职德育课新课改特别强调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的含义、编选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案例教学需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来阐述案例教学法,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法提供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了德育课教材的改革,新的德育课教材抛弃了传统德育课教材说教性、灌输性的方式,代之以案例性、问题性、活动性的方式呈现,因此,每个中职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教学,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从特定的体验中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工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通过在课堂中的实践,谈谈对案例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一教学案例准备

1.抓住教材,运用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新教材,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各门课教材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体例活泼、语言浅显易懂,选配了不少生动、典型的案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就有大量的课首案例、文中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感悟、理解本课的主要观点,教师将其穿插教学中,既调动学生参与,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编选案例

德育课新教材,每门课程的每一课基本上都有案例,且针对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但也可根据本地、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等另编选案例。案例的编选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多阅读《半月谈》《时事报告》等各类报纸杂志,多收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并做好摘记,广览博取,整理相关材料,编写成册,不断充实教学资源,随时供教学使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典型、适当的案例应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目的性。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在选编教学案例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去进行。

第二,生活化。即提供给学生的案例要贴近学生实际,尤其要选择贴近学生心理和年龄实际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较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激起探究的兴趣,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本土化。引用的案例最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悟更深,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的“依法纳税”的教学时,选编案例:2011年春节,我有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大学同学回来过年,经倡议组织了一次聚会,大家一起到某宾馆吃饭共消费了800多元,但在饭后结账索要发票时竟遭到饭店老板的拒绝。我们当即向税务部门投诉,当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老板采取藏匿等手段逃避检查,后经税务执法人员进行税法的宣传教育,他最后认识到了消费者索要发票也是防止税费流失的一种规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识别社会中违反税法的现象,并能正确对待。

第四,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到德育课是对时代的正确认识,是一个人了解社会的一扇窗户,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条途径,从而感悟到德育课的价值。

第五,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确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第六,时效性。选择的案例要反映时代的最新成就,反映当前的热点问题,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增强时效性和新鲜感,切中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读案例,自主质疑

教师在讲授案例前布置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提供一些资料或提示查找必要的信息,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或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和整理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环节必须抓牢,否则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的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案例“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学生通过这个案例的自主学习,很快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并加深了理解。

2.分组讨论,进行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多样化,使他们在讨论时能够表达不同的意见,对案例的理解更深刻。安排讨论时要确定主题,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做到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便利的助手,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一起参与。这个过程是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团队智慧的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加以重视。

3.集中讨论,达成共识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让学生自由讲述他们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过程,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也是知识升华、认识深化的过程。

4.认真点评,科学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即评价总结环节。此环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还应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抓住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科学地释疑、解疑,说明案例的关键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效

案例教学法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育课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引发思维,启迪思想、碰撞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德育课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符合新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

3.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理念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探究未解的问题,这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在采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切忌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教学时间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留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对问题展开讨论,但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因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争论不休,辩得兴起而忘了时间。这时,教师要有效地加以控制,要根据讨论问题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3.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体验等特点。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最佳优势。

总之,案例教学法适时、恰当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效果显而易见,是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德育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大胆运用案例教学法,经过不断探索,努力实践,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小学德育案例篇7

论文摘 要: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探索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在长期探索案例教学中不能盲目效仿,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基础环节。首先要坚持以下教学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面临的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成功学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 

 

二、目的性原则 

 

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激发职业道德情感,指导职业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做到知识统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单纯去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追求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讨论或辩论过程中,越辩越明,互通有无,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三、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四、实践性原则 

 

“明理笃行”是各教学法育人的最终价值取向。而案例教学是最省时、最经济的“社会实践”。面对纷繁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教师要利用案例教学“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奠定职业人生的根基,绘就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总之,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同时又要贴近学生生活,收集整理与大纲要求相符的案例,特别是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在教学中应重点选择。 

一堂成功的德育课,应该有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有循序渐进、动静相生的过程优化;有人性关怀、寓教于乐的角色转换。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容置疑——课堂。教师要驾驭好案例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抓住课堂。精雕细琢。环环相扣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案例教学课堂,教师应做以下努力: 

 

1.细读案例,自主探究 

这个起始环节必须抓牢,否则如建空中楼阁,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本课程中的案例,人物形象光彩夺目,可读性、趣味性都很强,易于学生阅读。 

 

2.讨论案例,集体攻关 

这是培养组员合作精神、集中智慧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案例。然后进行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务必要展开,但不得走过场。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小组长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号召力;二是控制小组人数,5-7人为最佳;三是议题应集中,不宜宽泛;四是轮流发言,不让小组长唱独角戏;五是限时完成,“超时下岗”。 

3.案例评价,提炼升华 

在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要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案例评价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以达到对主题探究的升华。 

 

二、知行统一,纵横交织,铸就人生 

 

孔子十分推崇“力行”的道德教育。他说:“力行近乎仁”,成功的职业课教师必须践行“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内化为个人内心坚定的情感、意志和信念,并将之外化为个人自觉行为,大胆实践。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与“理”脱节 

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误入顾此失彼的歧途:对案例印象深刻,但忽视理论提炼。 

 

2.教学时间难于调控 

在教学中,教师“预设”与学生“实作”往往难于掌控,因此教师应随机应变处理偶发事件。对于“节外生枝”的教育资源,应向课外延伸。对于“冷场”状况,教师要“加温升热”,可用“降难”“化小”“切实”之术以启之。 

 

3.善用现代教育手段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等特点,将会对德育工作增加效能。职业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案课件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让学生有身l临其境之感,优化育人环境。 

总之,教材淡化了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原有的学科体系,围绕德育主线进行了内部取舍,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职业课中案例教学更需要教师身体力行,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方能彰显它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李书华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学习与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德育案例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德育课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146-01

前言

在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案例教学方式并不是特别的重视,课上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教师填鸭式教育,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是特别的高,案例教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可这项弊端。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作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案例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很直观,同时也很深刻,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因而需要加以重视。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网络或者新闻上的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到手机等设备上网,了解社会百态,教师选择网络上的案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会更为直观,意义也会更加深刻。例如,许多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喜欢上网打游戏,网络上的社会板块新闻经常会有中学生长期泡在网吧,由于较长时间没有接触到太阳光,出门便失明的案例;也有部分学生上网过度,吃住都在网吧,长达十几天,离开网吧过程中心脏猝死的案例。这些案例很真实、很直观的展现了网络对学生的危害,比单纯的说教要更加有效果,学生从中得到的教育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案例对于学生的影响也会很有意义,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促进学生就业,在学校期间需要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学校定期可以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学校做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应如何把握现阶段的学习机会、日后在工作中应保持怎样的心态,这样的案例对于在校学生更有教育意义也更有说服力,值得教师选取为代表性案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职教育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的并不是特别的充分,课堂氛围较为死板、不够活跃,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针对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求案例,在课堂之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讨论,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如“寻找历史名人中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功的案例”、“e例历史中因为贪心而身败名裂的人物”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德育水平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对学习并不是特别的有兴趣,如果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无聊,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作为一名德育教师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改进自身缺点、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身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在中职德育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必不可少,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常识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传统的德育教育的课堂上案例教学应用本身就有所忽视,对于理论的讲解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枯燥乏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因而需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实践的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德育课程的主旨,通过实践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讲解的要遵纪守法的内容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参加交通疏导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去指导交通,了解交警工作不易的同时也加深对交通法律法规的掌握,懂得遵守交通法律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单纯的学习理论而言要更加有效,也更加有意义,同时学生也愿意去参与到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去,达到深刻教育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要保护环境,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对保护环境有所忽视,不懂得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随地乱扔垃圾,在中职德育教育课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对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作用不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公益环保活动,亲身体会乱扔垃圾对环卫工人的工作造成的影响,同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环保的决心,这样的实践比单纯的案例要更加直观有效,值得教师在德育课堂中应用以及推广。

四、对学生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更多的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进行改进。在教师对学生课堂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措辞,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多用积极的、正面的词汇评价学生的表现,懂得挖掘学生的优势,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于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讨论成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要把握讨论的节奏以及进度,对于在讨论中偏离主题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提醒,对讨论积极、主动、主旨明确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而在案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要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邱小健,程欣,徐虹.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4):88-91.

[2]梁胜荣.浅谈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111+117.

小学德育案例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分为五个步骤:

一、案例选取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选择的案例要“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要尽量涵盖教材的概念和理论。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过程中掌握全面的、更多的知识。

2.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相类似,又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有真实性更有说服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3.案例要新颖、典型,要有时代性、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案例要和国家当前的时政热点有关,或是大家共同关注感兴趣的或是体现健康思想有教育意义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实施智育和德育并举,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展示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教师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展示的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争论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有的案例复杂要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先阅读思考或提出问题,或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或就案例自发进行初步讨论。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是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或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题量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题”、寓“理”“情境”之中。

三、理论学习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四、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老师点评

小学德育案例篇10

1.栏目的设置

德育电子小档案是学生德育成长过程的记录,或者说是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思想品德变化情况的记录。为此在记录内容项目设计上要力争翔实、准确、及时。相关文献中显示一些教师将档案内容分为道德承诺、行为习惯和道德记录三大模块。其中,“行为习惯”主要包括每一天的心情描述、仪表仪容、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等文明道德行为。“道德记录”主要包括日常学习生活、勤俭节约、综合素质、表扬批评等。可以说上述的设置已经基本满足了我们的需要,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的个性化设计。因此就要按照自己的管理习惯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与设计。笔者认为,较为合理的栏目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信息栏。此栏目中主要是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高、体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职业、联系电话、QQ等。好人好事栏。此栏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好人好事的记录,激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在记载的形式上可以采用照片、文字等。优秀作品栏。此栏设置的目的是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自己努力后被认可的作品(获奖作品、发表的诗文、优秀作业等)收录进去,通过定期浏览以享受成功感,进而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促进其快乐成长。

社会实践栏。此栏目主要是收集学生自发组织或者父母带领以及学校组织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图片、视频及相关报道等。设计此栏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以及适应社会。家庭活动栏。设计家庭活动栏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活动,增加父子、母子间的感情交流。资料的内容既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视频、录音,等等。只要能记录父母在家庭与孩子进行互动的内容都可以收录到此栏目中。朋友寄语栏。设计此栏目的意图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认识到获取朋友的支持是自己成功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将学生在不同时间所结交的朋友进行梳理,给未来总结做好铺垫。这个栏目中资料的呈现形式主要是文字或影像及录音等。教师点评栏。此栏目主要是给任课教师所设计的,通过获取任课教师的点评及时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同样,此栏目资料的呈现形式也主要是文字、音频、视频等。自我总结栏。此栏目主要是给被管理者一个表述自己内心体会及感悟的空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感所想加以表达。

此栏目资料的呈现形式也主要是文字(文章)、音频、视频等。成长共享栏。这个栏目主要为档案网络化所设计,通过一些好的案例、体会、感悟的共享,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除了上面的栏目设置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其宗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便于教师德育管理。当然,实践的设计过程中,笔者也有很多的体会。比如在档案记录内容设置上,笔者认为必须要坚持实时性、保密性、激励性等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在设置内容模块时要考虑到自己所做记录内容的实时性,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促使其向正面的方向扭转。其次,保密性原则是指对于那些不便公开的内容要承诺保密。例如,一些惩罚、处罚等,保密期内学生经过努力言行有所改变后可以进行注销此内容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激励功能。当然,对于保密期无法实现转变的可以适当公布保密内容。激励性,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在选择设计内容上一定要坚持有利于德育工作这一根本目标。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在设置上要考虑好德育细节问题。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是我们设置的德育目标过高、过大、过空;德育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实施过程又背离道德发展的认知水平。因此,突出细节德育,把目标、内容及操作等进行细化,让学生接受,能满足道德习得主体的需要,激发其内在潜能,实现德育过程看得见、摸得着。

2.资料的收集

资料收集是德育电子小档案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环节,笔者认为主要收集人包括档案构建者(班主任)、学生和任课教师。如果建立德育小档案的是班主任,那么其获取资料的渠道来自于日常学生管理点滴事件的捕捉。因为,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实践者,因此其获取的信息与资料也最多。如果是学校德育管理部门,那么其直接获取的资料要相对较少,更多的是间接性的资料。从这一角度来看,建立德育小档案这一任务比较适合班主任老师。其次,通过班级学生所提供的资料属于间接性来源,其必须要加以核实。但是,那些照片、影像资料就可以直接归档。实践后,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班级组建档案资料收集小组,通过小组收集日常所发生的事件,通过口述、纸质、影像等形式进行存档。此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获取资料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德育监督与激励功效。除上述两个途径之外,德育教育过程中任课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是常用的策略。而在德育档案管理中,任课教师的角色是协管者,其主要任务是搜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变化及发生的事件,例如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本、作品等)。同样,任课教师也可以提供照片及录像等直观性的材料给德育档案的管理者。当然,学校其他辅助管理者的资料提供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德育电子小档案实施建议

1.强化与突出德育电子小档案的教育地位

德育档案并不是什么新的创举,但是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其地位似乎并没有得到重视。“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实际还是“唯分数论”在影响我们,“德育为首”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升德育工作的地位也就是提升德育电子档案的地位。德育小档案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原始记录,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记录了德育工作原貌,是重要信息的资源。为此,应该倡导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小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例如,明确责任、健全体制。具体的策略是成立校级工作组,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教导)处、班主任等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同时,要强化管理。例如将德育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纳入绩效,推行目标管理,建立奖惩制度。同时还可以将德育档案建档工作纳入到班主任的年度考评中,从而提高教师建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端正态度对于德育小档案地位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加以大力宣传与落实,使学生充分认知到德育档案对其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在进行各类评优中要进行德育档案相关内容的参考,指标不能达到要求者不能参评。总之,通过德育档案重要性的宣传与落实可以提升其地位,进而将实施的基石加以夯实。

2.重视德育工作的细节与意识强化

德育需要关注细节,德育电子小档案更是注重细节。由于采取了信息化所以其在分类及统计等方面相比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更加便捷,因此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在细节上提升档案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在实施德育电子档案的过程中还要强调资料收集意识。实践证明,一些平时看似无用的信息和资料在关键时往往能派上更大的用场,这就是档案的微妙之处。总之,为了在细节上不出问题,我们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表格,并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做法。为了强化档案资料收集意识,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3.提升德育电子小档案效率需要家校合作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家校合作是德育电子小档案对学生德育工作全覆盖的有效途径,只有从学校到家庭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教育性、激励性作用。德育档案是德育工作者与家长交流的资料。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家长的参与能够给电子档案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在家庭及社会活动中的相关记录。例如,家庭亲子活动、外出公益活动等等内容。通过家长与学校的紧密联动,最终将有效地引导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当然,在与家长联系上可以采取家长互动博客群、网上家长学校专题网站以及QQ群等形式。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