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十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十篇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31:50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1

第一,教师“幸福感指数”与年龄有关。中老年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普遍高于中青年教师。

中老年教职工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他们说得好:“工作30年了,前10年,月工资是40元,想吃点红果酱都要计划很长时间;中间10年,月工资是400元,家里开销要三思而行;现在月工资是4000元,消费上心想事成。”与同龄人比,他们感到很知足,认为是这份工作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这说明生命的愉悦和幸福与价值感相关,同样的生命历程如果价值得不到体现,就不会有幸福感。

当然,中老年教职工也有困惑:财富在不断增加,但是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快乐感越来越少;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有人说,他老人家那个时代多好,家里穷得丁当响,但心情特别好;现在家里啥都有,就是心情不好。但中老年教师毕竟经历丰富,在与已往生活的比较中,能感受到幸福,也能紧紧抓住眼前的幸福。

在老教师眼中,现在的青年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拥有了前人不可企及的物质条件。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教师并没有很强烈的幸福感。我们分析了原因,感到青年教师虽然有更多的追求和梦想,但没有珍惜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真谛,那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第二,教职工的“幸福感指数”是动态的。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引领教师提高把握幸福的能力,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1,送给教师感受幸福的“钥匙”。通过优秀教师事迹学习、演讲、读教育名著、交流教育随笔等方式,提高教师感受幸福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幸福的心态――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心态,一种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2

关键词:高职教师幸福感职业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45-02

一、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衡量教师心理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并不高,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与任课教师、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上存在一定差异,职业幸福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与教龄有一定关系。现实生活中,高职教师真正体验到职业幸福的为数不多,主动追求和创造职业幸福的教师则更少。有相当部分高职教师时常经受着各种压力的侵扰,职业满意度低,缺乏成就感,存在程度不等的职业倦怠和转行念想。

二、造成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职业神圣化带来的精神困扰被强化

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倍受尊重,附加了太多额外荣耀与绚丽,如“春蚕”、“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灵魂工程师”等。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背景下,教师被祭上了“神坛”,承载着社会太多要求与期待。同时,社会过多强调教师的奉献、付出,而漠视其生活情感需求,导致其职业角色的断裂与失衡,加之自我认知偏差,劳动付出与社会地位和物质报酬(待遇)不对等,引起他们的巨大精神负担,引发其对道德目标的冷漠等不良情绪。

2.职业程序化、草根化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弱化

高职院校大多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繁杂而重复。艰巨的招生压力、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检查、评估,过度的社会期望,再加上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造成了他们的心力憔悴。特别是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的招生艰难、生源质量整体下滑、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毕业生对口就业矛盾凸显,等等。这些给本来生存方式就单调、机械的高职教师雪上加霜,使不少教师失去幸福的源泉,失去信念和追求,必然带来人生价值的偏移和对职业的抵触与反叛。

3.职业功利化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

在工具理论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对主体生命的关怀,忽视了对人本真存在的价值诉求。在高职院校主要表现为:教师聘用制度的条目化、管理制度的刚性化、考评制度的工具化。虽然完备的制度管理有利于改变原来的身份管理,推进岗位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但过分强化功利性的竞争和岗位考核的量化,必然出现教师为了应对各种检查、评估、考核等而忽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质量提升,造成工作低效、情绪压抑、职业焦虑和倦怠,缺少了心灵的自由、情感的舒坦、行为的机智。

当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人格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等,也是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元素。

三、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合理化建议

在各种文化交汇、主流价值缺失、传统与现代冲突、个性充分张扬的信息时代,不少高职教师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幸福指数不高,职业幸福感下降。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个人看法,旨在唤醒社会、学校和管理者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促进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育人质量。

1.社会层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的经济地位和权力地位都较低,导致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对职业产生较低的自我认同;繁重的教研、招生、管理任务积压在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教育教学改革引发的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加上各种频繁的考核和评估,使得部分教师应接不暇,容易造成自我效能感下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增加了职业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要使教师从工作中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并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国家必须通过政策的倾斜和正面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职业教育的意识倾向和心理氛围。政府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协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规范办学行为,合理社会期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为教师打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增加财政投入,改进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使其产生职业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2.学校层面:调整策略,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和谐校园

近些年来,不少学校采取各种途径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环境,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但与社会的同类人员相比反差仍然存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缺乏尊重、理解,给教师心理带来巨大压力与不安。为调动教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营造友好诚信、合作互助、理解包容的和谐校园氛围,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工作、生活、精神等多层面对教职工给予关心、关爱和关注,提高职业的满意度、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采取合作、交流、进修、培训、外聘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促进专业发展,合理建构专业教师梯队,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增强教师职业尊严感;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提升其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三是加大投入,形成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综合实力、外部形象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特色与优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三优化”(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实现“四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参照国家绩效工资改革思路,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使教师合理且有尊严地增加经济收入,分配增量向教师倾斜,较大幅度提高专业教师的经济待遇;建立以岗位职责和部门工作绩效为基础,定量与定性考核、日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以信息化考核考评系统为依托的灵活的、人本的动态教师考评体系;五是理性处理各种关系与矛盾,尊重和理解教师,关心和解决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给予生活困难教职工以组织关怀和实际帮助,有效化解其后顾之忧,致力于“给教师幸福的权利”,让其感到满足与满意,真正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3.个人层面:调整心态,心存感恩,体验职业幸福

高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悦纳自己和认同他人;加强学习与研究,形成合理的职业期待,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情趣,以阳光心态面对岗位。只要愿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随时会感受到幸福:当学生发生争执之时,作为行为导向的智者实施公正裁决;当学生迷茫无助之际,作为博采众长的师者指点迷津;当学生徘徊不前之间,作为可亲可敬的长者激励向前;当学生苦恼困惑之中,作为平等相处的友者帮助开导等。

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是永恒的话题,需要社会、学校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树立人本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精心构筑高职教师的幸福大厦。更需要教师学会控制心境,自觉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主动把个人的幸福融入教书育人的职业教育事业中去,以使命为幡,以师德为魂,以师爱为源,以学生为本,真正引领青年学生幸福成长的同时创造自己幸福,真正显现教师职业的瑰丽光彩。

参考文献

[1]《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因素研究》[J]杨海荣石国兴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3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生活方式;教师职业观

追寻幸福是人的生活动力。倘若不能追求幸福,生活似乎毫无意义。“除了幸福,事实上不存在其他任何被渴望的东西。无论何种事物被作为实现某种更高目的(最终为幸福)的手段而受到渴望,都是因为它本身被视为幸福的一部分而受到渴望,并且只有在它确实变成幸福的一部分后它本身才会被渴望。”然而,幸福本身的诱人也使人们在对它的不断思考过程中,悬置出诸多疑问:幸福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目的?幸福可以被人为计划和追求到吗?如何保证幸福过程与结果的一致?幸福感本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通约的个体主观心理感受,如何进行公共评判?……诸如此类,从古至今,不曾休止。因此,幸福又是沉重的。触及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讨论,亦总情不自禁萌生些许无奈、无力甚至无语。也正是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很难获得,人们才容易对其产生错觉。事实上,当下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问题是存在诸多误解的。本文尝试对此逐一分析,以澄清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一、“偶然的幸福”——把“工作快乐”等同“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种个体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已有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界定很多。例如,一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二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三是是教师以自身标准对从事教师工作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四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总体来看,无论“幸福感”被如何界定,始终离不开“持续性的快乐体验”这一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幸福感的实质是持续性的愉悦。

而“快乐”虽然也是感到愉悦或满意的一种情绪和体验,但快乐更多表现为短暂的兴奋感,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 暂时性。快乐持续的时间一般都非常短暂。2 爆发性。快乐通常由强烈的欲望或明显的刺激引起,因此易于以爆发的方式呈现。3 激情性。快乐情绪的表达一般较为剧烈,甚至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力。4 消费性。快乐是消费性的,每次快乐都是一次性消费掉的,不容易留下决定人生意义的东西。与快乐相比,幸福是非消费性的,它会以纯粹意义的方式被保存和积累,永远成为个人生活世界无法磨灭的意义。幸福是决定性的,没有幸福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是“白过了”的虚度的生命。当然,快乐也很重要。没有快乐的人生是“过不下去”的,是不堪忍受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快乐的重要而混同“快乐”与“幸福”原本不同的两件事,更不能理所当然认为教师工作的“暂时性快乐”与教师职业的“持续性幸福感”是等同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工作快乐”是不完整、不稳固、不全面的“职业幸福感”,因此是稍纵即逝的“偶然的幸福”。

二、“幸运”而非幸福——把“职业声望”等同“职业幸福感”

职业声望是人们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和声誉等的总体性综合评价。它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地位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声望不仅与这种职业的固有特征有关,更主要是与人们对这种职业所固有特征的认识有关。首先,职业声望的高低与人们对这种职业社会重要性的认识有关,愈是容易被人们认为对社会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职业,获得高声望的机会就愈大。其次,职业声望的高低与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所崇尚的职业道德有关,愈是需要体现公正、仁爱和献身精神的职业,获得高声望的可能性就愈大。再次。职业声望的高低与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应受教育程度、获得经济收入有关,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愈高,获得高声望的机会就愈大。最后,如果一种职业在其文化传统中一直保持了较高声望,那么它在当下仍有极大可能保持较高声望。

中国科普研究所2006年12月5日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科学家和医生是声望最高的三种职业。我国公众在期望子女所从事的最好职业选择中,教师最高,达47.5%;医生居第二位,为46.2%;科学家居第三位,为40.7%;四到六位依次为企业家、官员和工程师。显然,较高的教师职业声望对社会成员的择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事实上,教师凭借其较高的职业声望,已经获得了突出的或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地位,是能够在社会上获得额外赞赏和尊重力量的。一定程度上,教师很可能通过这种外部刺激形成内驱从而激发主观幸福感。教师从职业声望中获得的幸福体验即便不一定完全内发于教师个体主观,而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构成部分。

不过,教师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价值和声誉等的总体性综合评价,表现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声誉,体现为其他社会成员对教师的敬重程度。从根本上讲,即使教师较高的职业声望并不来自行政的强行划分和价值定位,而是一种认识,一种与社会性情感相伴随的普遍社会意识,一种社会自发的评价,但是由于教师职业声望的高尚和崇高是社会对教师个体活动结果的一种外在评价,因此它也只是社会承认个体功绩的一种外在尺度。而幸福感应是教师个体主观感受的内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动力。所以,职业声望并不能作为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持续来源。也就是说,职业声望较高只能表示教师职业比较“幸运”,获得了更多正面和肯定的社会评价,而非其成员必然幸福的源泉。

三、“幸福的条件”而非幸福——把“利益获得”等同“职业幸福感”

“利益来源于人对生存现实的需要,或者说来源于人对生命要活下去的并且能够活得更好一些的需要:利益由欲望来引导,欲望驱动着利益的消涨,而利益的消涨扬起了权力的风帆。”不可否认,没有利益获得,生活无法继续。“无米之炊”的精神自慰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幸福感的虚假来源。然而,利益获得的意义之所以巨大,决不在于它以自身为终极目的,而在于它可以自成工具地实现其他价值。利益具有工具性,意味着惟有当它对别的事情发生意义时,才被赋予意义。欲望和权力等利益的实现意义,在于它们在生活中应被用来服务于其他价值性事件。利益从来不是沦为、而是永远只能是一种手段,永远是生活意义的中转方式和中介通道。

而幸福才是生活的目的。人的一切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幸福。我们很难想象“幸福还要为了什么”。在此意义上,幸福是无穷追问的终点。幸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 永恒性。“幸福是拥有健全生活的经验,是全部生活行为所追求的持续性状态而不是一个漂亮的大结局,幸福必须是能够留下永恒意义的事情。”直接性。幸福必须是行为活动过程本身就能产生的感受。否则就只不过是必须付出痛苦代价换得的“利益”。“幸福”不是用代价换的,而永远是一种加倍收获的行为,即所做的事情本来就是自己乐意做的,而这种事情又往往可以产生出额外收获。在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时,乐此不疲的行为本身就直接产生着幸福。3 给予性。幸福是一种“给予”而不是“接受”。那意味着一个人愿意做一件事情,并且实际做了,这本身就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意愿,所以感到幸福。事实上,只有当自愿并且自由地给予才能产生幸福。因此,拥有激情和创造性的人是幸福的。相反,利益讲求短利、计较代价、单向接受,这些特质与幸福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立场背道而驰。所以,“利益获得”是产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但也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

四、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承上,对当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问题的诸多误解作出了尝试性分析。本文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在于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是价值观在职业认识、观念和态度上的具体体现。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实质上是紧密相关的。

1 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的内部根源:“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

倘若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从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并且得到外在和自我双重的良好评价,便可以产生一种持续快乐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显然,教师的这种职业幸福感作为人类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绝非凭空生成,而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核心自我的实现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有效实现必定要以职业为载体,实现可能性来自意义、技能和乐趣。也就是说,核心自我的实现要以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为前提条件,并且三者缺一不可。

转贴于

“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意味着教师无视或忽略该职业是否自己所认同和擅长、是否自己的兴趣倾向、是否自己的能力可及并有较大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仅是为了谋生。在此职业观的规引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其纯粹生计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失缺状态,进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来源从根本上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具体来说,“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的弊端在于:

首先,强化了“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的教师——蜡烛观,把教师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解释为单向的知识输出。既然“毁灭自己”可以作为支付成本“照亮别人”,何不把这种交换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何苦以“伟大的牺牲”自诩?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由此,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也是无源之水。

其次,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化。由于“匠人”常常依赖一定程度的熟练技能获取生活资料,其劳动过程可表示为固定的操作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教书匠”也故而被理解为依靠教书这门技艺以获取报酬作为生活资料的教师。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通常便会受制于经验主义,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

2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的内部根源。有必要指出,教师之所以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主要在于教师没能真正明确职业的真正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性。职业作为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其内在规定性是由社会劳动分工本身所确定的,既负有社会劳动分工所赋予的职业责任,又是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和个人谋生的基本方式。“职业”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对之有不同界定。例如,(1)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2)职业是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3)职业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4)职业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5)职业是“个性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应该说,无视和否定职业的经济功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认为职业惟有经济功能,又的确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是教师职业,它的自身特性已经决定了“谋生手段”绝不是其职业意义的全部。当然,不可否认,生存与生计是教师职业的首要基本功能。而内含于“生活方式”之中的“谋生手段”其实只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片段,绝非全部。除此之外,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活泼而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实际上,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作为“生活方式”的教师职业,将不再是为了获取物质的拥有、职位的提升以及他人的尊敬等外在奖励,而已升华为教师尊重和追逐内心的真正召唤、动机和兴趣、宣泄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激情而做的事业。事实上,教师职业幸福感得以持续获得的秘密正在于教师自觉激发出对于重复职业生活中人和事的不断创造,以此吸引和诱惑自己的生命平静之域。职业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重新激活,也是依靠这种职业生活方式的持续“经营性”创新。此其一。

其二,教师作为一项培养人的职业活动,主要指向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类社会具有极强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最复杂工作之一。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职业实践方式以主体间交往为主,加之交往双方都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的职业实践是永远处于生成性过程和暂时性情境中的。教师职业以“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为特性。“回归性”是指“教育工作的责任,没有任何归属,不管怎么高喊‘儿童不好、社会不好、家庭不好’之类的批判,这种批判的标像飞镖那样回归,责任还是归自己来负”;“不确定性”是指教师的见解与理论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从一种场合来看是圆满的实践,在另一种场合看却是全盘否定的;“无边界性”是指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扩张的性质,使教师的职域与责任无限制地扩大。因此,教师职业情境中充满着复杂性、混沌性、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职业规范较为模糊、难以明晰。这种既可被看成科学又可被视为艺术的职业行为方式,决定了教师职业实践的个体性和多元性,也使教师职业实践必然融通于教师的生活之中,成为其生活方式。

其三,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是拥有“雅福”的群体。他们的报酬形式实际上不仅通过物质回报一种途径,师生间在课业传授和道德人生上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贡献等,都是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确证。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教师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精神性质,才能真正发现包围自己的人生诗意。有必要澄清,事实上,精神享受与物质回报同样是一种财富象征,二者都为人所需,因此只是财富类型不同,而无价值高低之分。那种认为精神享受高于物质回报的判断其实是一种误解,那种认为物质贫困理应放弃精神享受的态度更是对财富观的一种误读。生活财富的获得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更还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可称其为有意义的美好生活。因此,作为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教师职业,其意义和价值的呈现和幸福感的获得更应体现和贯穿于习以为常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之中,否则教师将很难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的弥散体验。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4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心态;课堂;期望;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61-02

幸福是体现自身创造力和价值感得到实现、人生价值得到肯定后产生的感觉。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够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一个教师如何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做一名引领孩子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的呢?

1.调整心态、感悟幸福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首先要拥有一颗平凡心。一是要安于平凡、甘于平凡。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要有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要淡泊名利。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思想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感受点滴快乐、感悟职业的幸福。

2.享受课堂、品味幸福

站在讲台前,看到下面无数双眼睛闪现着求知的渴望,你是否感受到被仰慕的幸福?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你是否觉得时间流逝得太快,在不经意间悄悄从粉笔头上溜走?你的课堂上是否充满了笑容,阳光,雨露,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你的课堂是否如一辆承载幸福的快车,载着学生抵达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站台?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平等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就会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心灵就会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体验着诗意的灵感;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每一堂课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既然做了教师就要追求做一名高效教师,品味幸福生活!

3.满怀期望,乐享幸福

对学生充满期待,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对学生充满期望,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项活动的主观判断就是自我效能感。有了自我效能感,学生就会将老师的信任转化为自信,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相信自己的努力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才会付出努力。学习本来就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成为"差生",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他们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放弃。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每一个闪光的瞬间,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让每一个学生在艰苦的学习生涯中,时刻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让我们每一天的教学尽量完美,从而享受付出之后的每一点成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4.从自身的专业成长中获得幸福感

摘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作为一个把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老师,研究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职业幸福感是什么?如何提高职业幸福感呢?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心态;课堂;期望;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61-02

幸福是体现自身创造力和价值感得到实现、人生价值得到肯定后产生的感觉。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够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一个教师如何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做一名引领孩子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的呢?

1.调整心态、感悟幸福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首先要拥有一颗平凡心。一是要安于平凡、甘于平凡。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要有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要淡泊名利。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思想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感受点滴快乐、感悟职业的幸福。

2.享受课堂、品味幸福

站在讲台前,看到下面无数双眼睛闪现着求知的渴望,你是否感受到被仰慕的幸福?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你是否觉得时间流逝得太快,在不经意间悄悄从粉笔头上溜走?你的课堂上是否充满了笑容,阳光,雨露,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你的课堂是否如一辆承载幸福的快车,载着学生抵达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站台?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平等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就会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心灵就会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体验着诗意的灵感;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每一堂课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既然做了教师就要追求做一名高效教师,品味幸福生活!

3.满怀期望,乐享幸福

对学生充满期待,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对学生充满期望,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项活动的主观判断就是自我效能感。有了自我效能感,学生就会将老师的信任转化为自信,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相信自己的努力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才会付出努力。学习本来就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成为"差生",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他们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放弃。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每一个闪光的瞬间,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让每一个学生在艰苦的学习生涯中,时刻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让我们每一天的教学尽量完美,从而享受付出之后的每一点成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4.从自身的专业成长中获得幸福感

摘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作为一个把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老师,研究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职业幸福感是什么?如何提高职业幸福感呢?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心态;课堂;期望;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61-02

幸福是体现自身创造力和价值感得到实现、人生价值得到肯定后产生的感觉。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够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一个教师如何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做一名引领孩子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的呢?

1.调整心态、感悟幸福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首先要拥有一颗平凡心。一是要安于平凡、甘于平凡。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当教师,就要有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要淡泊名利。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思想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感受点滴快乐、感悟职业的幸福。

2.享受课堂、品味幸福

站在讲台前,看到下面无数双眼睛闪现着求知的渴望,你是否感受到被仰慕的幸福?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你是否觉得时间流逝得太快,在不经意间悄悄从粉笔头上溜走?你的课堂上是否充满了笑容,阳光,雨露,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你的课堂是否如一辆承载幸福的快车,载着学生抵达一个又一个知识的站台?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平等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就会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心灵就会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体验着诗意的灵感;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每一堂课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既然做了教师就要追求做一名高效教师,品味幸福生活!

3.满怀期望,乐享幸福

对学生充满期待,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对学生充满期望,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项活动的主观判断就是自我效能感。有了自我效能感,学生就会将老师的信任转化为自信,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相信自己的努力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才会付出努力。学习本来就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成为"差生",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他们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放弃。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每一个闪光的瞬间,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让每一个学生在艰苦的学习生涯中,时刻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让我们每一天的教学尽量完美,从而享受付出之后的每一点成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4.从自身的专业成长中获得幸福感

《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职业应体验成长快乐,即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同时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四方面。其中专业精神是引领其他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实现这个核心,则必须通过专业修养的修炼。在现实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从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的管理文化中走出,营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多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教师需要对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不能单一地关注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应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知识、技能、心理等多方面的成长。只有见证并满足于学生的这些方面的成长,为人师者本身才真正的成长,同时收获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和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正如徐特立所说:"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每一位老师都要格外珍惜和不断积累这种愉快、热爱的真情实感,使它成为推动我们教育事业的巨大力量。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5

关键词:教师职业;无私奉献;幸福感

高尔基说:“工作愉快,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幸福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要用心去感受,要用情去触摸。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我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光是指物资上的享受,更是为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这就是幸福。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体验幸福是一种快乐。

1985年,我从贵定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乡级中心小学任教,赶上第一个教师节,我满怀激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享受着一名教师的快乐。可是几年下来,由于当时的很多原因,我胆怯了,不安心了,总觉得教师地位低、收入低,别人问起自己是在干什么工作时,都不好意思说是教师,成天怨声载道、消极怠工,根本没有安心教书,老是想干点什么,可什么都没干成,更没有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可是现在我要给同行们诉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我现在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那是1997年12月下旬的一天,当时我是初三(5)的班主任,我班有一个成绩较差的叫龙林的学生(代名)没有到校上课,我问班上学生他为什么没有来,学生都说不知道。于是,下午放学后,我骑上我那辆嘉陵摩托车前往两公里外的龙林家,刚出门时,天气阴沉沉的,但没有下雨,走到半路时却下起了雪,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回去算了,但犹豫了一下,又觉得都到半路了还是坚持一下。

当我冒着雪花推开龙林家的房门时,都把他的父母吓了一跳,当我说明来意后,他父母亲很感动,急忙招呼我坐下,给我倒了一碗热开水,并立即把龙林叫来。龙林见到我时,埋着头不敢看我,当我向龙林说我是来叫他回去读书时,起先他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一样,说不读了。我就问他父亲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留他在家帮忙,他父亲说:“没有,我们都叫他回学校去读书,他说他不读,问他为什么不读,他又不说,急都急死人了,我们简直拿他都没有办法!”知道不是他父母的原因,我就慢慢地做起了他的思想工作。后来,不知道是被我的思想工作说通了,还是被我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到他家请他回学校读书而感动了,终于答应第二天就回学校读书。第二天他真的来了,并顺利地完成了整个初中的学业,我也以100%的巩固率完成了我的工作任务。

其实,这样的事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很平常的,每一个教师都会无条件地去做,这不就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吗!这件事就这样被我渐渐地遗忘了。

2006年教师工资改革,我们的工资提高了,可以改善生活了。到了2007年暑假时,我和学校几个老师相约考汽车驾驶执照,他不知道在哪听说我正在学考驾照,一个下午,龙林开来了一辆车,说是要我用他的车练习,并自我推荐做我的陪练,我说我们有车练习的,他不干,非要我上他的车,他说:“老师,我非常想为您做点什么!您就不能给我这个机会吗?要不是当年你冒着雪到我家劝说我完成学业,我现在能给单位领导开车吗?再说,你们那么多人就一辆车,您就拿我的车练练嘛,我已经有5年的驾龄了,做您的陪练不行吗?……”这让我当时很感动,这不就是一个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吗?

现在,我已经工作28年了,在我们学校,有些教师曾是我的小学或初中的学生,每当他们在学生面前说起我曾经是他们的老师时,我都会感到很幸福。虽然,他们给我的只是一句:“葛老师曾经是我的老师”。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6

培育阳光心态,提升教师幸福感受力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人们常说:幸福自定义。在同样的环境中,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感觉是幸福的,有的人却感觉不幸福,这与个人的心态相关。因此,在工作中需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培养教师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从这句话中,我们得到一点启示,即辩证的看待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需注意引导教师用哲学的方式看待问题,学会快乐思维。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教师也要有正确理解: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压力,关键是怎样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适宜的压力能催人不断进步、成熟、提升。许多人也是在经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巨大压力后,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感受。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引导教师学会感恩,一个人懂得感恩,他就会感到幸福。

《感谢你,孩子》

那天,我值班时,何仁鑫拉肚子了,大便便在了身上,他用无助、惊恐、慌乱的眼神看着我,我赶忙安慰他说:孩子,不要紧,有老师在!我一边安慰孩子,一边给他洗净身上、裤子上的大便。当我处理完一切,我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我做了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一件事,一件让家长感到满意的事,一件让园长感到欣慰的事。本周我的爱心故事有内容啦!

感谢你,孩子!是你给我一个成长的机会,是你让我不断超越自己,走向优秀。感谢你!

――摘自一位教师的爱心手记

这位教师,她遇到许多教师感到麻烦的事情,因为她学会感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她依然感到快乐、幸福。另外,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家长对工作的不理解、孩子调皮带来的诸多麻烦是常有的事。我们通过举例、摆道理使教师明白:幸福是人的一种感悟,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树立良好的心态。有文童写到:“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引导教师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自我调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就会使教师成长为积极、乐观、开朗、豁达、上进、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阳光教师,职业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

营造和谐氛围感受职业的幸福

1.关心、爱护教师,让教师感受集体的温暖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奉行“教师第一,孩子至上”的原则。耍想让孩子快乐,就必须要先有快乐的教师。

2.信任、尊重教师,强化教师幸福体验

在许多关于幸福感的调查中,人们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感和金钱的多少并不成正比,而“朋友、信任、尊重”却成为幸福的关键词。我园在管理中,注重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信任、尊重、互助的工作氛围,让教师感受作为团队一员的幸福。首先,在幼儿园建立一种教师间和谐互助又竞争有序、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工作的凝聚力。如每次外出公开课,每个教师都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切磋交流中不断提高,大家互相分享幸福。其次,园长注意信任、支持、尊重教师,工作中认真分析每位员工的特点和所长,委职放权,充分信任、支持她们。同时,精心维护教师的自尊,不随意指责教师的弱点和失误,善待每一位员工,让教师获得最大的尊重,促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3.爱心故事交流分享幸福体验

幼儿教师从事的是繁忙而琐碎的工作,我们定期举行“用爱心守护童心,让幸福伴我成长”的爱心故事交流会,让教师在加强教师责任感的同时,共享教师职业的幸福。

《被幸福的人》

这几天嗓子出奇的不舒服,虽然在幼儿园医务室拿了药吃,却还是严重到说话时只有口型没有音量。周三早上,一如既往的来到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今天第一个到园的是悦悦,可爱的宝贝很远就跟我打招呼,我很想回应,但张了张嘴,只能招招手,待孩子走近之后,我耳语般地回应一句“早上好”。

悦悦婆婆惊讶的问:“董老师嗓子怎么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是不是上火了?你吃药了吗?”我笑着点点头,用干涩的嗓音回一句:“嗯,吃了!”老人眉头皱成了一团:“哎呀,这样可不行!尤其是你们这个工作,得多喝水啊!对了,我家还有一些泡水喝的药,可管用,我现在就回家给你拿去!”没等我说话,老人转身就走,还冲我摆摆手:“嗓子疼别说话了,等我一会儿就回来!”看到老人那胖胖的身体急急地小跑着,我突然哽咽无语。

十分钟以后,老人气喘吁吁的跑来。她喘着粗气地告诉我:“这是泡水喝的,这是口含的,这是……还有你一定要多喝水。”还没等我致谢,老人摆摆手说:“不用说话了,快去吃药吧!”

说完老人匆匆地走了,望着手里那一捧药,我的眼睛湿润了,那一刻,就像雨天被淋湿,妈妈端来一碗热乎乎的姜汤;就像吃了苦苦的药,但心里却有说不出来的甜…一

我想:我是幸福的,在经历了这样被幸福之后,在这次爱与被爱的回馈中,我更加坚定我的工作,以及我对于孩子爱与责任的诠释。

――摘自爱心故事手记

协助教师专业成长,获得持续幸福体验

1.搭建成长平台,让教师在成长中幸福

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造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决定教师事业成功的高度和幸福感的强度。因此,在幼儿园的管理中,注重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教师感受成长的幸福。首先,幼儿园通过丰富多彩的园本培训,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如定期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学习,通过师徒结对、名师指点、能者为师、“每月一名家”等方式完成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的训练和指导。其次,幼儿园及时地为教师才能的发挥创设多样化的平台,如环境创设评比、优质课评比、自制玩教具比赛、区域活动评比、户外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师论文比赛等等,使教师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极大地调动,在活动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幸福。另外,注意对新手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进行分层培养,使每个教师心中有目标,在不断地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成长的幸福。

2.做“专家型”教师,让教师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7

【论文摘要】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的实现,幸福感是人根本的总体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共生于教育过程中,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职业道德在帮助教师追寻真正的人生目的、获得幸福人生所必须的创造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

幸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产生的精神愉悦状态。教师的幸福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职业道德是对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实现这些道德要求是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对整个教师群体,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群体所应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要求,属于教师团体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充实自己,发现生活意义,获得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教师幸福感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共生关系

许多哲学家都研究过道德与幸福的内在联系,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合于德性的生活,即恒久地实践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康德认为,道德是“如何使我们配享幸福的学说”。教师幸福感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情感基础。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获得教育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必然前提。

1、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教育幸福是教师的执着追求,也是教师提升道德品性的动力。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精神力量和重要前提。因为,没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他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能做到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是很难胜任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学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2、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具有社会性的职业,偏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离开了道德的轨迹,所有的幸福都只是空中楼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的价值取向,总是体现为某种一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原则。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为幸福的获得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它通过协调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对幸福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师幸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追求

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往往来自教学中的成就,当看到自己以智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用知识和德性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学校、家长、社会对自己的教育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时,教师履行职责的行为也将会获得强化,并能促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意蕴和教师职业的价值,进一步增强教育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理想。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越能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就越能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领悟和感受教育幸福,并在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并坚定道德信念的同时获得幸福感。

三、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幸福感提升的价值

柏拉图认为“公正的灵魂和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好,而不公正的人就生活得坏……要承认生活得好的人拥有安宁和幸福,而生活得坏的人恰恰相反”,他由此得出了“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的结论,由此可见,道德对人自身的幸福影响深远。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必然也会拥有强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幸福体验。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

1、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创造和享受幸福

幸福的体验存在于人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离开了创造性活动,幸福则无从谈起。因此,道德修养的提升要超越道德知识,从知识世界走向充满智慧的生活世界,直面人的幸福生活主题,培养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人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自我确证、拥有自由和幸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而且还在于创造人的需要自身,这是一个创造需要及其满足手段的无限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创造力发挥、潜能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趋于完满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知识的灌输过程,而是培养道德智慧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本相与现实境遇揭示出来,使教师生理解工作生活的意义,积极思考关于幸福人生的本质。

2、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幸福感

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和习得,并影响着教育幸福的生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了它们,通过习惯而达到完满”。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师深入理解教育专业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在一种个人自觉的状态下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也是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伴随的道德品性,既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使教师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更深地领悟教育的意义,增强责任感和自律精神,增进对教育与生命的理解,感受教育幸福。享受教育幸福是每个教师的理想追寻。教师职业道德既是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人员的必要素养,也是教师追求教育幸福的基石。教师职业道德不是对教师的强制规约,而是促进教师提高教育生活质量、感受教育幸福的有效手段。教师德性的拥有,意味着教师幸福感的提升。而教师要获得教育生活的幸福,就必须在理解教育的基础上,在专业活动中长期践行教师职业道德。只有当教师职业道德渗透在教育的每一项活动中,道德行为成为专业生活的必须时,才能产生教师的教育幸福。

总之,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利己利人,价值重大,教师个人应该加强作为个体道德的人格建设和提升,把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己的重要人生目标,自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79-81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8

一、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课堂教学现状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能力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可见,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必须从自身从事的中职教育工作中去获取,在工作中去努力实现不同层次的需求获得相应的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具体包括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安全感需要、情感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方面。中职教师在这不同层次的需求获得相应的满足之后,才能够较好地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挖掘出自身潜能以及专业水平的不断增长;才能真正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然而,由于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在中考受挫之后出于无奈才选择了职校。他们很多属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不少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且无视校纪校规、缺乏自信心。所以,就中职学校的现状而言,课堂普遍存在一些学生的行为问题,比如外向攻击型,主要表现为:用出格的言行故意惹人注意、交头接耳、大声喧哗以及争吵、挑衅。还有内向消极型,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注意分散、沉默寡言,还有看小说、“手机控”、睡觉甚至迟到、早退、逃学等课堂消极行为。这些课堂行为问题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内耗的恶性循环。在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有一半时间要用在课堂管理上,主要在于处理课堂纪律问题上。而课堂教学一旦管理不到位,教师就可能要面对学校领导的批评指责。这使中职教师普遍感觉压力较大。有些中职教师面对课堂,经常会产生诸如“厌烦”、“无奈”、“疲惫”、“困惑”之类的消极情绪。其具体表现是对工作的热情不高,甚至感觉工作缺乏成就感;对教学也无意创新,只是按部就班;而对学生则是会失去同理心,并进而失去耐心,进行简单的教育或者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在此状态下,中职教师一方面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不断地努力付出,但难以找到足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外界社会认可度又不高,其职业倦怠也就油然而生。参照需求层次理论,中职教师由于对职业教育当前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所处学校前景的不确定,加之中职教师的薪资与普教相比较低且无任何其他补助,这些必然导致中职教师的生存需要和安全感的需要难以得到相应的满足。而在情感与归属需要层次方面,则由于存在中职教师对职教行业和中职学校的底认同感,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的疲倦感,所以导致中职教师的情感与归属需要在心理上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满足。至于尊重需要,面对中职生学习自觉性较差、行为习惯不良的课堂,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其尊重需要也难以获得满足。

可见,中职教师不但要时刻注意维持课堂的良好教学秩序,还要将系统的理论性教材处理到学生能够接受的课堂内容。中职教师必须在教材理论、学校管理、学生教育三者之间掌握微妙的平衡。他们往往在工作中尽力付出之后,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也将导致中职教师无助感、无能感的产生。当然,中职教师的这些低成就感、低认同感也必然导致他们自我实现之需要趋于黯然。由此可见,中职教师各个层次的心理需求方面都难以令人满意,令人堪忧的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名副其实。

二、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课堂主渠道

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对象的学生,教师在客观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一味地强调学生的知识基础弱、行为习惯差,对于提升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中职教师只有在自身方面多加变革,特别是在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改进,才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具体而言,中职教师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在教学方面,在课堂中,主要是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

1、教材的理论性与学生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师生实现教学相长和心理互动的载体。教师如果只考虑如何完成教学内容,而不研究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课堂就有可能成为教师的独角戏。由于中职教材本身较强的理论性和学生原有水平的局限性,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就必须备教材与备学生同步进行。教师应该把教材复杂理论的深度作必要的简化,找到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帮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最大可能的发展。

2、教师的主动教学与学生的被动学习之间的矛盾

中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如果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会限于单向教学的误区,而学生的被动学习也将打击教师的主动性。因而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开发学生的知识兴趣点。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思维逻辑,价值观念,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将大大有助于产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情。教师要是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在创设师生感情共鸣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能够有效地感染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中职教师必须避免把课堂教学工作例行公事化,而应该侧重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性格因素、家庭背景甚至文化差异,灵活开展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课堂教学。这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以及对于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3、负向惩罚与正向鼓励之间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有课堂问题行为之时,教师刚开始都会采取一定措施,而且经常利用副向惩罚的手段处理问题,希望将课堂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时甚至停下正常的教学过程,断然采取希望立竿见影的公开指责等措施,以图防止课堂向更坏的方向发展。这种不具体分析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一味依赖负向惩罚的方法,在部分经常受批评的学生身上往往效果不佳,有时还会激化师生矛盾、导致课堂无序。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幽默地加以引导,对于一般违纪行为给与善意暗示提醒,有必要者可采取课后处理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试图挑战教师权威的违纪行为,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在适当机会给予正向鼓励。那么,教师充满人文关怀地对他们进行纪律约束管理时,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往往会有惊人的进步。

4、品德教育和心理辅导之间的矛盾

其实,中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很多是因为在以往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了不良习惯。他们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表面上看是违反了纪律,而内部实质往往在于学生心理问题。他们往往是由于自我认知的心理偏差、家庭教育的欠缺,导致其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影响下形成了不良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后,教师若不注意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而是简单地采取思想品德教育的说教模式,其效果微乎其微。面对这类的课堂行为问题,教师要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对他们进行逐步真诚地引导,采取行为矫正方式,分阶段慢慢纠正。而心理辅导的理念就是通过帮助学生调整自我认知,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最终自觉改变自身的不良课堂问题行为。当然,这要求师生之间必须具备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基础。

三、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课堂主渠道的保障体系

当然,要在课堂中有效解决好这四对矛盾,不仅需要学校客观方面服务型管理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大大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也就是说,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课堂主渠道的保障体系应该逐步完善起来。

首先,教师要主动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

爱岗敬业不仅仅是口头的语言,而应该是发自内心、落实在课堂中的一个理念。因为只有源自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在强大的事业责任心驱动之下,才能认真对待工作,也就能耐心地对待课堂行为问题,并用爱心帮助学生。教师一旦与学生形成了民主、平等、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就容易信赖教师。师生间这种融洽的共情关系,有助于教师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课题问题行为;自然,这也会大大加强其职业服幸福感。

其次,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个人素养修炼

个人素养修炼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学技能方面;在职业幸福感的角度分析看来,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修炼,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的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中职教师在课堂上引发的一些问题,往往也是教师对自我期望具有偏差,以致课堂教学活动一旦失败就会产生心理焦虑。可见,中职教师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教学工作压力,及时调节自我心态,对于克服自己的职业倦怠感、提升自我职业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学校要加强服务型管理的人文关怀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9

一、实行柔性管理,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

“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理念强调,校长不能拿“校长”当官做,以“官”威号召人。而应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创造、尊重教师需要,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保持管理者和教师之间有一种感情融洽的良好人际关系,并形成积极的情感,增强“凝聚力”,减少“离心力”。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当教师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教师被误解时,敢于直言:当教师遇到暂时困难时,尽力为其提供真诚的精神和物质帮助。这一切自然会使教师对学校产生信赖感。

二、确立发展愿景,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

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是教师归属感形成的基础。教师对学校的自豪感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和未来美好前景的憧憬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校长要让每一名教师从学校发展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看到努力奋斗的生命价值。因此,要重视教师的发展需要,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做到“为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满足人、发展人”。发展是人的高层次追求,学校应辅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实行生涯管理,培植有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使教师在这个环境中能“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善的自我实现”。教师在实现愿景的奋斗中,会逐渐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形成自豪感。

三、搭建发展平台,培养教师的成就感

校长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不断满足教师渴望尊重、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如以建立“梯级式”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为主渠道,搭建青年教师工程、优秀教师工程、名教师工程的“三师工程”平台,通畅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策略、教学思想的“三环道路”,帮助教师走向成功,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任何一个人,只要缺少竞争就会缺少改变现状的动力,而良性竞争则能激发起激情、勇气。因此,校长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为教师搭建多样化的教学竞争平台,如优质课课件、说课评比等,激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成就感。

四、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依恋感

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每一个转型就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即与学生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合作、与教育管理者合作、与专家合作。校长通过创设“尊重、宽容、欣赏、合作”的合作氛围。不仅能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还能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还应把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的管理理念融合到每一名教师身上,使他们凡事都以团队的利益、团队的目标为第一考虑要素,增强教师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使他们在工作中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分工协作。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篇10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感恩教育;自立选择空间;工作环境

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近些年对职业幸福感的调查表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不容乐观。当前,正如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一样,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忧心忡忡,因此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显得十分必要。在此提出几点关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

一、注重感恩教育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为什么现代没有了?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是感恩教育。

教师最大的幸福感来自学生的肯定。教师节的时候,教师们见面谈论最多,谈的最得意的事情便是又有多少学生来看望自己了。教师们QQ空间的签名、日志记载最多的也是学生的祝福。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最大的幸福来自学生对自己的祝福。这一点不是没有理论根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明确指出人都是有自我肯定需要的。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请假专程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仅仅为送出一句“老师节日快乐”,其实折射出的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肯定,因为学生是自己培养的,学生对自己祝福意味着对自己的肯定,教师从而可以对自己进行肯定,自我肯定需要得到了满足。而各级领导、社会大众对教师的祝福,以及新闻媒体、标语、条幅等不同形式的祝福,为什么都不如学生的一条短信一束鲜花更让教师欣喜呢?原因也在于学生的祝福是对教师的一种肯定、一种认可,从而教师的自我肯定需要得到了满足。许多教师把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就,最大的肯定。

对教师们来说,“幸福不是三两天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节之外的日子里,教师们过得是否幸福也许更值得社会给予关注。这种幸福的获得需要的是感恩情怀深入内心的学生的给予。有了时时刻刻懂得感恩的学生,教师何愁没有幸福感。

二、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空间

网络上有一个调查表明:3~10年教龄的教师最有压力。对此我也感同身受,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一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教师行业的热爱产生了“畏惧”,让我有了深深的挫败感,我的自我效能感降到了很低点。为尽快提高新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学校给新教师创造了很多学习机会,比如举办系列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师徒结对活动,期望他们能得到最大锻炼,迅速成长为年轻有为的教师。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就在上一学年的职业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满意度最低的就是这些教龄在3~10年的教师,他们的问题普遍反应为压力过大,精神压力、工作压力和教学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时间来散发自己对职业的爱,没有时间感受作为教师有什么幸福,只是深深感到自己分身乏术。

三、创造仁爱和谐的工作环境

桐庐三中校长黄玉平曾说:“对职业的热爱才会觉得幸福。”要让教师爱这个职业,学校社会能做的是创造公平与仁爱的工作环境与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创造公平环境,学校可以采取很多行动,例如提供一个平台,供教师随时提出自己的困难、建议等。要让这个平台真正用来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那么重点是保证教师提出的建议得到重视、得到反馈、得到及时解决,用执行力度让教师感受到真实的重视。深圳大学就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一个例子。他不光对教师,对学生都能够做到公平仁爱。“有问题找校长”是每个深大学生熟知的。也许很多学校、单位都设置了领导信箱、校长信箱,但是很多只是设置了,而深大是设置后,真正利用起来了,重视起来了,每一个学生写给校长的信都能及时得到反馈、得到解决,解决不了的,都能给出一个让学生心服口服的理由,所以深大的学生归属感强,认同感强,这都是幸福感的反应。一所学校如果能做到这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何愁不提高。

总之,学校和社会应该关注教师最深层的心理,让教师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受到幸福。师生共成长的过程恰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