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抱负的诗句精选60句抱负的诗句精选60句

抱负的诗句精选60句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7:17

抱负的诗句精选60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长歌行

5.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9.有所思

10.《中秋夜坐有怀》年代:唐作者:马戴

1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失题》清秋瑾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13.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1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1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

2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22.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2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曹操《龟虽寿》

25.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2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步出夏门行》

2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0.《和酬宋竹坡韵》年代:元作者:郭钰

31.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咏史(二)》

3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3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4.《送邵瓜坡试湖南漕举》年代:宋作者:乐雷发

35.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36.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37.赋新月

3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39.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

4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4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晁错论》

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5.《入秋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以野》年代:宋作者:陆游

46.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47.冉溪

48.蝶恋花·送潘大临

49.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5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5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53.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陆游《自嘲》

5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5.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5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5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8.《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年代:宋作者:方回

5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