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十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十篇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5:36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资源;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2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语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路标。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在语文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我们学习美国教育所移植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学习起来难免会产生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反复论证,逐步解决。结合我们的实际: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作一些探索,并作一点浅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

既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综合性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素质。综合素质无论指在小学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都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套办法与经验。既自己懂行,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起到积极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目前学校里的教师,多是单科制,教语文的就懂得语文专科知识,对于其它的数、理、化、图、音、乐等知识了解得不多,致于其它学科的专项技能掌握更少。现在,一些发达城市,例如:深圳,对教师的学历要求甚高,小学教师要求本科化,中学教师要求研究生。因此,高学历带来一些好处的同时,也给综合性学习带来不理想。众所周知,本科以上的教育基本是专才教育,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均是熟悉其某一专业的人才,而不是知晓各专业的通才。而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知识必然是综合的。如:办“手抄小报”。该项学习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指导学生完成此项任务,教师就必须从听、说、编、写、画、评等这几项综合知识人手,教师就必须具备这几项的知识才能,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应有的语文素质,还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因此,笔者认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考虑、妥善安排时间,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让教师除了加强本专业的不断进修外,同时还应该努力学习其它专业的知识,掌握好教学的技巧技能,这样在小学语丈的综合性的学习之中,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二、语文教学要努力开放社会的文化资源

语文的知识来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的社会。语文知识是人生体验的总结。语文知识往往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着。综合性学习如果只是围绕着课本转,那么就会使充满智慧的学习方法缺乏灵性。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我们应该努力开放社会文化资源。比如实现课内外教学联系,密切社会图书、报刊与学生的联系。在小语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教方法,引导组织学生深入社会采访、调查,将语文知识运用实践,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特别应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好学生学习语义的主体积极性,经常鼓励开展教学评价。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或上级主管行政也不断对学生进行评估,进行考核,而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书面测验。书面的测验,有时具有科学性,而有时也有片面性。因此,在综合性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的考试方法。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2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improvementofthestandardforemployment,th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assessmentplaysanimportantreferenceroleforenterprisemakingquantitativeinspectiontothecapacityandqualityofemployingobject.thispaperintroducestheentropymethodtotheexistingevaluationsystem,onthisbasisreducestheevaluationrangeofstudents’overallquality,onlystudentsinthesameuniversity,andtriestoarriveatamoreobjectiveresultsfortherelevantreference.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熵值法;测评

Keywords: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entropymethod;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63-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人要求标准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对企业定量考察用人对象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确定指标体系并获得指标数值,二是选择合适的测评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本文引入熵值法在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缩小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围,只对同一高校内不同学生进行测评,尝试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

1信息熵值法

在信息论中,信息熵H(x)=-∑p(xi)lnp(xi)反映系统无序化程度。信息熵越小,系统无序化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大,系统无序化程度越小[1]。所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而言,如果某一测评指标对于同一高校不同学生其差异程度较小,这就说明该指标区分和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作用也越小,对应的信息熵就越大;反之,如果某一测评指标对于同一高校不同学生其差异程度较大,这说明该指标区分和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也越大,而对应的信息熵反而较小。也就是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差异程度的大小,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地位,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重要性的大小又完全可以用“信息熵”反向度量。

因此,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差异程度,以信息熵为工具,给各测评指标赋予相当的权重,从而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该方法减少了调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较为客观地给出了各测评指标的差异程度,从而客观地确定各测评指标的权重。

现给定原始决策矩阵a=(aij)m×n,i∈m;j∈n;其中m表示评价单元的个数,n表示指标属性的个数,aij为用人单位对第i个学生的在第j项指标的评价值Sij,由此给出基于熵值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

①对aij归一化处理

r■=■,i∈m;j∈n(1)

②计算第j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熵值

e■=-■■r■lnr■,i∈m;j∈n(2)

③计算第j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ω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给定的j,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越大,所揭示的测评指标差异越大,而测评指标熵值越小。因此有

ω■=■,j∈n(3)

④根据各指标属性值与权重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属性值即为其大学生综合素质分值

zi(ω)=■aijω■,i∈m(4)

2运用熵值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在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以5个不同专业的5个学生为代表,举例说明熵值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

2.1运用熵值法建模及计算

2.1.1通过对调查表数据的整理,得到每个学生在各测评指标上评价值Sij,最终由所有5个学生的评价值构造决策矩阵a=(aij)5×10,i=1,…,5;j=1,…,10(表1)。

其中,5个测评学生为学生a(X1)、学生B(X2)、学生C(X3)、学生D(X4)、学生e(X5);10个指标属性分别为思想素质(U1)、政治素质(U2)、专业理论(U3)、专业技能(U4)、人文社科知识(U5)、文化艺术素养(U6)、身体素质(U7)、心理素质(U8)、创业精神(U9)、实践能力(U10),aij为用人单位对第i个学生的在第j项指标的评价值Sij[2,3]。

2.1.2通过基于熵值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原理步骤,对决策矩阵a=(aij)5×10利用公式(1)计算出归一化矩阵R=(rij)5×10如表2。

2.1.3将归一化矩阵R中的数据代入公式(2)得到计算学生10个指标属性uj的信息熵公式: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3

【关键词】模糊数学,综合素质,评价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某个学生综合素质很优秀,而实际上“优秀”本身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无法清楚的划分出哪些学生“优秀”、哪些学生“不优秀”,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例如,如果900分算优秀的话,那么899.9分算不算优秀呢?这是个很难精确回答的问题,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差”都是模糊概念.同时,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甚多且相当复杂,各因素间的重要程度又不能很准确地确立起来.因此,如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评价,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评判(或综合评价)又称多元决策,是系统工程的必要环节.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属于社会人文系统工程的范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其特点:一是存在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则是因果关系;二是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描述系统的不确定性也增加,即模糊性增加.对复杂的社会人文系统要做出任何一个决策,都必须对多个相关因素综合考虑,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评价问题.由于系统的描述存在许多模糊性的概念,用模糊数学对人脑评价事物的思维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形成模糊集合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

1.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模糊线性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做出合理的综合评判.下面先介绍一下本文将用到的综合评判类型及模型.

1.1.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当因素集U的元素较多时,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系数也就相应较小,这时系统中事物之间的优劣次序往往难以分开,从而得不到有意义的评判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把因素集U中的元素按某些属性分成几类(因素较少)作综合评判,然后对评判结果进行“类”元素的高层次的综合评判,具体方法如下:

2.中职学校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指标体系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提供学生素质状况的完整信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应该从这一高度来考察.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5个方面,23项详细项目及权重如下:(1)思想道德素质16%,包括:参加政治活动、学风建设表现、日常文明言行、宿舍文明建设、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益表现;(2)科技文化素质6%,包括:学术报告听讲、参加学生社团、参加文艺团体、文化艺术竞赛、科技竞赛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身体心理素质9%,包括:参加早操锻炼、身体健康状况、各类体育竞赛、心理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4)能力水平9%,包括: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资信证书;(5)专业素质60%。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4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会议时间:20xx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xx年11月被列为省“xx”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xx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员:杨文波郑志芳王秀双朱桂芬徐娟万吉雷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12)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郑志芳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娟万吉雷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2-20xx.8)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朱桂青杨文波王秀双徐娟朱桂芬万吉雷)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郑志芳王秀双)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课题实验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整理小学生素质评价资源库。

六、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拓宽我校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努力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月日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月日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5

关键词:中文系专业素质综合训练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10.各导师、各小组、各学生社团应及时收集同学们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和重要信息,例如公开发表的文章、各种获奖情况和有影响的活动等,向系上汇报以便汇总、公布、存档。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策略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对于教学质量具有绝对的影响,而从现下的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分析,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论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是教学策略、品质、情感因素都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诉求,而在跨文化交际的今天,社会对于小学英语教学高度重视,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专业能力,加深教学深度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斯坦福教授Shulman首次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概念化这一理论,并且提出教师对于学科内容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很多个方面,除了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环境知识、教学目的价值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直接影响学生知识认识,是可以加深教学深度的。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则应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要具有标准的口语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为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听说能力训练,多听一些英语广播节目,或者参加外国友人交谈会,这样有助于自身口语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奠定,避免在教学中发生一些文化方面的歧义,为此教师应该多学习一些英国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知识,从而实现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最后是教师要苦练板书,有效的板书书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英语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一种体现,从而实现教学深度的拓宽。

二、提升教师品质,扩展教学广度

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人们也亲切的将教师称作为春蚕和园丁,而教师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称颂,就是因为被教师高尚的品质吸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自身品质的提升。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英语教师,品质应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耐心、热心的对待学生,由于小学生特殊的年龄原因,心灵敏感脆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热情、风趣、幽默的去对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学生的语言天赋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出平等的态度,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学生爱戴。其次是教师要注重自身语言的世界性,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曾经说过,国民英语学习必须要赢得世界的认可,能够运用英语自由的表达思想才是我国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语言学习观,因此品质是教师素质能力的一种体现,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学广度的扩展。

三、掌握教学策略,延伸教学高度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科学应用,同样是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是很显然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这影响了教学的高度延伸,对此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教授曾经说过,语言学习重在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记机械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必须要注重可理解性输入,这样才能更好的加深学生的英语知识认识。因此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策略,也是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小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习得”和“学得”之间的关系,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这些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式与学生都是十分契合的,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小学英语教学高度的延伸。

四、拥有情感因素,保障教学效率

情感因素同样是小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教师的情感感染可以更好的与学生产生共鸣,而教师饱满的教学精神也会引起学生对于学科的喜爱,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其实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一种阐述。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情感因素培养放在首位,教师要做到无论受任何的生活因素影响,不将自身的其他情绪带到工作中以及教学中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衣着整齐,端庄大方,运用自身热情饱满的情绪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当发现自身存在职业倦怠期时,能够及时对自身的心态进行调整,只有自身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教学中,保持对英语教学的热爱,才能引导学生有更加积极心态去进行学习,这种情感因素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

五、总结

教师的素质能力对于教学质量具有绝对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在这一阶段帮助学习打下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有助于学习日后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为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培养,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知识输出。

参考文献: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7

[关键词]基础教育;公民素质;显示度

一、背景及意义

提高公民素质是使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是基础。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

进入新世纪,不少国家(地区)赋予了公民素质教育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公民素质的提高。例如,欧盟提出的苏哥拉底(socrates)计划,旨在强化“欧洲域”意识(europeandimension)、培养积极的世界公民;在日本,公民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则为选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育学生作为公民所需的知识和基本素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有识之士指出,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尽管是显然的、公认的事实,但本研究的侧重点不是进行理论的思辨,而是进行实证的调查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并进行初步数学模型的建构。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主要关注公民素质的现状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教育杂志《phideltakappa》一项持续33年的调查显示:学校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年轻人公民素质的信念,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动摇;“袁克敏等人围绕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进行了调查,对影响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剖析;何向东等人关于西部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证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然而,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尚缺少用实证调查的方式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所起作用的研究。至少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本研究的概念界定及问卷设计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调查涉及面广、样本大;数据的类型多,分析处理难度很大。本研究对于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研究教育问题是大胆的尝试,对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是有益的探索,也为研究其他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公民素质

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稳定性,代表着个人的品格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学派、不同时代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公民素质的构成,有多种划分方式。比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本研究采用五分法,将公民素质划分为五个维度:思想品德素质(以下简称“思品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下简称“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下简称“劳技素质”)。进行这样划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第一,比较全面,各种素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第二,认同度较高,各种素质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对公民素质的理解,又较好地结合了时展所赋予公民素质新的含义;第三,比较科学,指标体系明确,条目较清晰,便于维度的再划分,便于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

(二)显示度

就目前所查阅的文献,在教育学领域,较少涉及显示度的概念,对显示度的认识也尚无定论。本研究将“显示度”界定为“作用或者重要性的显现程度”,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是指基础教育对于公民素质提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显示程度以及社会对其了解认同的程度。

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显示度:一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除遗传因素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皆有影响,通过对几个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二是从影响时间(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公民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与公民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影响范围(五个维度)的角度,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各个维度的影响情况。

三、研究假设、思路、方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同时也是完善个体的素质结构、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活动。为此,本研究的假设是: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所受基础教育年限越多,人的素质越高。

本研究以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基础教育与公民素质提高的相关性,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所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2.0。

四、问卷的编制以及调查样本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编制以前文所定义的公民素质结构为基础,划分为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以分量表的形式出现。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内容的著名量表基础上,根据理论构架和实践要求自行编制题目。问卷先后共进行两次试测,分别在重庆市的两个公共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共362名,通过试测,剔除题意不明、有歧义且不能满足相关心理测量学指标的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t5点记分:1表示完全没有、2表示可能没有、3表示说不清、4表示可能有、5表示肯定有。最后确立了包含31个题目的正式问卷,经信度检验,其克伦巴赫α系数=0.852,这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在内容效度方面,我们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问卷题目所反映的行为样本的代表性进行判断,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结构效度方面,绝大部分分量表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符合量表编制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的要求。

(二)问卷的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集中于2007年6-7月,由专门的调查人员,在重庆市选择了颇有代表性的酉阳县、忠县、巴南区、北碚区四地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83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11份。巴南区属于主城区,北碚区属于主城区,也是城乡结合地区,忠县处于较贫困的农村地区、酉阳县处于贫困的偏远农村山区且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经统计,样本的具体情况如下:从年龄上划分,5~6岁占2.6%,7~17岁占32.2%,18~24岁占13.8%,25~34岁占15.7%,35~44岁占16.2%,45~59岁占14.9%,60岁以上占4.6%;从文化程度上划分,学前占3.7%,小学占11.1%,初中占36.5%,高中占32.4%,大学占14.5%,研究生占1.8%;从职业划分上,学生占34.8%,工人占12.7%,农民占11.0%,干部占8.1%,教师占8.8%,医务工作者占7.5%,商业人员占8.0%,个体户经营者占6.1%,其他占3.0%。

因此,从总体上说,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充分体现了区域、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诸多方面的代表性,过程符合随机抽样的要求,结构较为合理,反映了重庆市公民的基本状况。

五、数据的分析及研究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数据处理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第一、二部分内容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前提与逻辑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前两部分内容的推演与深化。

(一)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分析及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对公民素质与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学校、社会、遗传及其他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638、0.316、0.114、0.090,且它们与公民素质均成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学校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说明影响公民素质的首要因素是学校教育,亦即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结论一: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分析及结论

1.不同学历的公民素质得分总体描述

由表2可以看出,公民的综合素质随学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从学前到小学,综合素质均值增长率为92.47%,从小学到初中增长率为17.68%,从初中到高中增长率为10.19%,从高中到大学增长率为2.53%,从大学到研究生增长率为1.14%。以受过大学教育的对象为参照,基础教育阶段的贡献率58.93%,这充分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对公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由上分析看出,学校教育对提升公民素质有着积极意义,随着公民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公民素质基本上都呈现较稳步增长的态势。

结论二:所受学校教育的年限直接影响公民素质的高低。

2.不同学历公民总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检验不同学历公民素质的差异。我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各个层次学历之间的综合素质得分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1.729,p=0.015)。

为了明确哪些层次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作了组间的两两比较,见表4。

表3表明,不同学历层次的公民综合素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表4表明,学前与其他学历层次的公民之间在综合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公民素质存在显著差异,但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不再显著。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是明显的;高等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虽也有帮助,但作用不再明显。因此可得到基础教育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结论三: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三)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初步模型的构建及结论

前文分析表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有显著作用,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为了进一步定量刻画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构建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初步数学模型,在(一)(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较深入的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1.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线性关系分析

为更进一步明确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的关系,我们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以“教育年限”为自变量、“公民综合素质得分”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如下:y=9.543+0.835x,其中y为公民综合素质得分,x为教育年限(各种学历对应的教育年限为: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16年,研究生19年)。

为了验证该方程式是否具备统计意义,我们对该等式进行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5、表6为方差分析与模型综述结果。我们知道,当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5时。回归式具有统计意义。在本次检验中,表5中的f=60.696.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6的模型综述表明,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r=0.878,说明二者(综合素质和教育年限)关系密切;r2=0.771,说明变量x可以解释变量y的77.1%变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综合素质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方程表示:y=9.543+0.835x。这说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影响表现为直接的正相关。

结论四:所受基础教育的年限与公民素质呈正相关关系。

2.公民综合素质与五种素质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解五种素质对公民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

以五种素质得分均值为自变量,以综合素质总分均值为因变量,应用全回归法,结果见表7、表8。

首先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由表7得知f=147.275,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随后得出回归方程为:y=1.740x1+1.747x2+1236x3+1.017x4+1.097x5+1.718(系数的大小表明对总分影响程度的大小)。其中,总分为v,法律素质为x1,文化素质为x2,劳技素质x3,健康素质为x4,思品素质为x5,可见,对综合素质影响比较大的是法律素质、文化素质两项,比较低的是健康素质、思品素质两项。

从多元回归方程式可以看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技素质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同时,各种素质对综合素质的影响系数大小不同但是都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基础教育对公民各项素质形成的影响并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对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8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灰色聚类;性能评价;白化权函数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3-0000-02

一、引言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人才为重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己逐步从单一型高级专门人才向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变。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基地,用什么样的教育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来完善大学生综合考评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有的大学生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常规数学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前者多通过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综合性能评价值,如线性加权综合法。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适合于处理各个评价指标间是相互独立的情况;(2)权重系数的作用较其他“合成”方法更为明显;(3)由于对评价指标数据没有特定的要求,所以计算容易且易于推广。另外,由于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各评价指标间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大部分的评价方法都是基于该数学模型实现的,如张琼的综合评分法和毛军权等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则是通过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从多个角度对被评判对象所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一种方法。其引入不仅是对强制打分法的革命,也是对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赵淑英和李勤等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分别就模糊综合测评模型的建立步骤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了探讨。随后,贺华等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将聚类分析的思想引入到模糊综合测评,建立了一种开放的评价模型。然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模糊综合评判过程本身不能解决评价指标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

与之不同,本文尝试将具有“小样本数据分析”能力的灰色聚类分析理论应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

二、大学生素质的灰色聚类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多因素状态方程,它是评价的核心问题,其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成败。它既要考虑基本素质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特殊素质的影响,而且每项因素又可划分为若干子项。在分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借鉴文献[1]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四项一级指标:即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一级指标下又共分出15项二级指标,且每项指标所占的权重不同。

(二)白化权函数的构造

对大学生素质进行灰色聚类的目的是把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优劣聚类,使之分别属于某一灰类,而归类时的判定原则可以通过白化权函数来实现。白化权函数一般采用分段函数表示,用来描述某项评价指标(灰数)对某一临界值的接近程度,白化权函数值越大,评价指标属于某一灰类的概率就越大。

假设m个聚类对象根据指标j的取值可分为s个灰类,那么j指标k子类的白化函数为第个指标属于第个灰类的白化函数。一般来说,白化权函数有3种形式,如图1所示。

图1三种常见的白化权函数曲线

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性能时,图1表示某项评价指标属于某一灰类的白化权函数,横坐标表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纵坐标表示白化权函数值。白化权函数曲线中的转折点为评价指标的临界值,代表某一灰类的本质,故某项指标属于某一灰类的隶属度越大时,其指标灰数的白化值越接近临界值。

(三)灰色权值的计算

在白化权函数中,令为指标子类的临界值,则图1所示的三种灰类白化函数的临界值分别为:,为评价指标判为优类(优秀)的临界值;,为评价指标判为适中类(良好、中等、及格)的临界值;,为评价指标判为差类的临界值。

设为指标子类的临界值,称为j指标k子类的权,其计算公式为:

(1)

(四)聚类系数的计算及聚类

设为第i个对象属于第k个灰类的聚类系数,其值为:

(2)

由上式构造对象i的聚类系数向量,得到聚类系数向量矩阵:

(3)

最后,对聚类对象进行聚类。若,则对象i属于灰类。

(五)聚类结果分析

假定待评价的学生有m个,将其聚为s个灰类,则矩阵中的行代表待评价的各个学生,各列分别表示该学生被归入第j个类别的系数。此时,每行系数的最大值即为该学生所属灰类。

三、实例分析

本文以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2011级外事管理系本科生为实验对象,由于他们为同一专业的学生,在所学的专业课程、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环节等方面情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下面仅以5名同学为例,验证用灰色聚类分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根据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一级指标,并将评价结论与文献[1]中方法进行对比。原始数据见表1。

根据实际情况,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指标分为5个等级,当k=1时为优秀,其他依次类推。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如表2所示,5个级别的白化权函数临界值见表3。

根据公式(1)可得:

由于各个评价指标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时所占的比重不同,为了增加其准确性,分别为各个指标加入了权重系数,具体见表4。

根据公式(2),计算聚类系数向量矩阵:观察矩阵可知:学生a为良好类的聚类系数为0.9361,在第一行中值最大,故a属于良好类别;同理可得,学生b、c、d和学生e分为及格、良好、中等和优秀,该方法评价结果和利用文献[1]评价出的结果完全相同。

四、结束语

本文尝试将灰色理论中的灰色聚类分析应用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该方法能将多个学生进行归类。实验结果初步显示,该方法的评价结论和现有的评价方法所得结果相符,能够合理地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褚佳琦.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9

[2]张琼.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l):79-83

[3]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10-13

[4]魏景柱.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6

[5]申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2,1:64-66

[6]陈华喜,王芳,许庆兵.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88-93

[7]赵淑英.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8]李勤,王宗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16-117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222-05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学生评价制度,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和选拔功能,把学生评价局限于为学校管理服务,成为学校控制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但是,随着教育界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唯一的途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即全人教育。要开展全人教育,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法,以适应高校全人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现行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近年来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以该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综合测评表为基础,该测评表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各学年平均成绩,占70%的权重;另一块是个人能力及奖励,占30%权重。个人能力板块包括“学生任职”、“院奖励”、“奖学金”、“技能考试”、“贡献奖”五部分内容,平均每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为20%。

从综合测评表中可以看出,该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大部分,即学习因素和能力因素,并主观性地赋予了相应的权重。在评价方法上,采用的是简单的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各个学生的得分。这种评价方法为该校公正地选取赴美留学生、优秀毕业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受到指标体系的不全面性与评价技术的局限性,它仍然存在着不严密性与主观性。比如权重都是人为赋予的,很容易使我们的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另外,这种评价标准不够完整,仅考虑到学习状况和能力表现两个方面,很容易使我们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受到影响。

三、高校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

针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弊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院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构,本指标体系共分为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加减分项。一级指标“思想道德素质”下设六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政治方向、思想道德品质、文明行为、集体观念、法纪观念和劳动态度;“专业素质”下设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课堂专业文化基础成绩、实验技能操作能力和专业学习表现;“身心素质”下设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方面的状况、参加体育活动的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实践能力素质”下设八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基本技能、实习论文、科研成果、创新意识、创新成果、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和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加减分项”下设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贡献奖励和违纪处罚;每个二级指标又包括若干可具体实施的三级指标。

四、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前述所重新构建的学生评价体系,这一部分将运用因子分析法模拟学生评价的全部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因子分析法是完全面向数据处理赋权的,其权重由数据分析中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给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在指标属性不对称或者评价过程受到一定经验和理论约束条件下,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考虑到在学生评价中专业素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避免指标过多而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弱化了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固定该一级指标的权重为60%,①其下属三个二级指标分别固定权重为三分之一,下属四个三级指标分别固定权重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专业素质以外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给出被测对象的总得分排序,对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非专业素质总得分和专业素质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权重分别为40%和60%)得到最终的总评价得分作为评价其综合素质高低的依据。在此,我们以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的截面数据来评价三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各指标原始数据列示(见表1):由于表1中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表格略)。

在SpSS软件中,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主成分提取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和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分别(见表2、下页表3和下页表4)。

主成分个数提取原则为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m个主成分。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如果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由主成分提取表可知,按特征值原则应提取两个主成分。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100%,即这两个主成分可以完全解释整体。

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按照绝对值大于0.4的标准筛选对应于每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后的变量来构造各主成分表达式。由表可见,X1、X5、X11、X12、X16、X18、X19、X20、X21、X24、X25、X27、X29、X30、X33和X34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荷载,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X2、X3、X4、X6、X7、X8、X9、X10、X13、X14、X15、X17、X22、X23、X26、X28、X31、X32和X35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所以提取两个主成分是可以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因此用两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三十五个变量。我们分别把第一主成分用F1表示,第二主成分用F2表示。

利用生成的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Componentscorecoefficientmatrix)就可以得出主成分表达式:

F1=0.062×ZX1+0.011×ZX2-0.051×ZX3+0.011×ZX4+

0.062×ZX5-0.051ZX6-0.051×ZX7+0.011×ZX8+0.011×ZX9+

0.011×ZX10+0.062×ZX11+0.062×ZX12+0.011×ZX13+0.051×

ZX14+0.023×ZX15+0.034×ZX16-0.025×ZX17-0.033×ZX18-

0.042×ZX19-0.062×ZX20-0.054×ZX21-0.011ZX22-

0.051×ZX23-0.051×ZX24-0.062×ZX25+0.011×ZX26+0.042×

ZX27+0.011×ZX28+0.042×ZX29+0.042×ZX30+0.011×ZX31-

0.053×ZX32-0.062×ZX33+0.062×ZX34+0.011×ZX35

F2=-0.023×ZX1+0.049×ZX2+0.071×ZX3+0.049×ZX4-

0.023×ZX5+0.071ZX6+0.071×ZX7+0.049×ZX8+0.049×ZX9+

0.049×ZX10-0.023×ZX11-0.023×ZX12+0.049×ZX13-0.071×

ZX14-0.069×ZX15+0.025×ZX16-0.036×ZX17-0.026×ZX18-

0.015×ZX19+0.023×ZX20+0.005×ZX21-0.049ZX22+

0.071ZX23-0.001×ZX24+0.023×ZX25+0.049×ZX26+0.015×

ZX27+0.049×ZX28+0.015×ZX29+0.015×ZX30+0.049×ZX31+

0.072×ZX32+0.023×ZX33-0.023×ZX34+0.049×ZX35

以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贡献表中的各主成分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主成分的权重构造主成分综合模型:

F=52.84×F1+47.16×F2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即可计算综合主成分值,并对其按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即可对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三人的非专业素质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见表5):

表5因子得分与非专业素质综合得分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对三位候选人的非专业素质表现而言:

从综合得分来看,三位被测评学生的综合表现得分的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学生甲、学生丙和学生乙。三人中,学生甲的综合得分最高,为77.55,学生乙的综合得分最低,为-61.25,两者得分之差为138.8,这说明学生甲的综合素质远高于学生乙的综合素质。综合得分为正值的是学生甲,说明学生甲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综合得分为负值的分别是为学生乙和学生丙,说明这两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

从各项影响学生综合表现的因子得分来看,(1)第一主成分的因子得分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学生丙、学生甲和学生乙。学生丙得分最高,为0.58171,学生乙得分最低,为-1.15469,两者得分之差为1.7364,说明两个学生在第一主成分所反映的指标信息上差距较大。得分为正值的是学生甲和学生丙,且二者相差不大,说明这两个学生在第一主成分所反映的指标信息上表现相当接近。得分为负值的是学生乙,说明该生在此方面相对较弱。(2)第二主成分的因子得分排名从达到小依次为: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学生甲得分最高,为1.00251,学生丙得分最低,为-0.99747,两者得分之差为1.99998,说明这两个学生在第二主成分所反映的指标信息上差距较大。得分为正值的是学生甲,说明其在此方面素质相对较高。得分为负值的是学生乙和学生丙,且学生乙得分几乎可视为0,而学生丙得分则接近-1,说明学生丙在方面素质能力远差于其他二人。

鉴于上述分析仅是对三位学生非专业素质表现的考察,接下来我们将考察三位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以期对三位学生的最终综合素质进行评判。我们按照先前对专业素质指标及其下属指标所确定的权重来计算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的专业素质得分,三位学生专业素质的原始数据(见表6):

为消除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三位学生专业素质得分过程中量纲的干扰,首先对其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再进行加权计算其专业素质得分。同时,对前述过程中得到的三位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最终得分亦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便使得非专业素质得分和专业素质得分可以进行加权平均处理。这样,我们最终得到如下结果:

由表7可见,最终综合素质排名依次为: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就单项的非专业素质排名而言,依次为:学生甲、学生丙、学生乙。而就单项的专业素质排名而言,依次为: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对于学生甲,由于其无论是在专业素质还是非专业素质两项指标上表现均明显优于学生乙和学生丙,故其最终的综合素质排名也必然是第一。但对于学生乙和丙,尽管学生丙的非专业素质明显优于学生乙,然而由于其在专业素质方面表现也明显劣于学生乙,故在其最终综合素质得分中我们看到二者得分值极其接近,分别为-0.37576和-0.47585。这种在考虑到专业素质因素情况下名次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专业素质指标被赋予了60%的权重,这种变化符合学生评价体系中以学业为重的遴选原则。

五、结论

本文拟解决的两个问题,分别是:第一,如何科学地构建全面、完整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如何科学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综观全文,亦是围绕这两个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本文在分析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经过较为充分的调研活动,构建了较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与现行的学生测评表相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在构建了新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又通过实验过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如何科学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薛艳.高校学生评价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3,(16).

[2]熊继承.民办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8).

小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篇10

一、前言

市场营销专业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较普遍,但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这门学科的设置与规划又与众不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建立要结合基础理论知识与业务素质能力的要求,形成以基础理论为依据,综合业务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心理及创新素质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框架。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动态,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成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总结和发现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依据课程建设规划,建立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全程化的考核体系。

基于独立学院与学生的特点,在专业课培养上,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学生在学校不但要学习理论基础知识,重要的是在理论基础上怎样把它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为社会为企业真正做好一般性的事务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系统的教学体系与考评体系,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现有市场营销学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1.考核权重分配不合理

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卷面占70%,平时成绩占30%。考试过分偏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略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养。30%的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安排其权重,30%的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实践、实验等环节。在平时成绩30%里面,教师怎样安排都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践考核徒有空名

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的考核基本上是100%通过。在暑期安排的实践环节,学生也只是走形式,走过场,考核达不到真正的目的要求。

3.考核与培养目标脱离

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而考核只是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学生走出校门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考试内容与方式内容死板。考试内容还只是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实际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学》考评体系的建立

1.考评体系组织

1.1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市场营销学》专业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根据其对人才培养的特点,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综合考评。每位学生的成绩由专门小组成员按各自职责给出考核成绩,最后进行综合汇总。

1.2统一考试大纲,制定统一标准。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涉及的范围,即基础理论,业务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心理及创新素质等。教师按考核标准进行教学组织,以便引导学生明确课程重点内容,并按考核标准组织平时考核,增加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1.3多种考法并用,加大技能比重。《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由于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要求,不能局限于一种考核方法,得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市场营销专业与行业企业、社会联系紧密。在考核中较多地采用了成果式的考核方法。

2.考评体系建立

《市场营销学》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分成理论知识、实践与平时表现。理论知识部分占40%,实践部分占40%,平时表现20%。(具体内容见图1)

2.1理论部分考核。主要以《市场营销习题库》为主,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2实践部分考核。

(1)小组实践:依据实践指导大纲,考核报告的可行性、实践性、团队配合、成果展示。

(2)个人实践:根据实践指导大纲,对个人的实践技能成果进行评价。

(3)实验模拟:根据实验要求,按实验操作排名进行评价。

2.3平时表现。

(1)考勤:以课堂的出勤签到情况为依据。

(2)课堂参与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主动发言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等。

四、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