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十篇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5:12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剖析,改进策略,成人学习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作为国际的交际手段的英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论文,成人学习。为此,我国各企事业单位都强调了外语的重要性。在我国,除了全国人事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考试外,还有各行各业的职称外语考试。中石油职称英语是中石油系统内部组织的一种职称英语考试。本文将从培训现状和改进策略两个方面来对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进行阐述。

一、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剖析

(一)成人学员学习职称英语存在的问题

1.学员个体的差异造成英语学习基础的薄弱

首先是年龄结构分布的差异。石油职称培训对年龄没有作严格的限制,因此学员的年龄分布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我们在2009年对56名学员的问卷调查,30岁以下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约18%;31—40岁的有32人,占57%;41—50岁的有11人,约占20%;50岁以上的有3人,占5%。可以说31—40岁的这部分人是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学历结构分布的差异。从调查的结果(按第一学历)来看:具有中专学历的占9%,具有大专的占36%,具有本科的占55%。这就反映出他们受教育程度的悬殊性和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特别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学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小或者甚至没有使用到英语,原有的英语基础因毕业工作多年而淡忘了。最后是职称构成分布的差异。参加职称培训的学员中,已获得初级而报考中级的有25人;已获得中级,想晋升高级的有31人。由此看来,学员个体的差异造就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起点的不同。

2.成人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

第一,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差。科技论文,成人学习。成人学习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中石油职称考试中心

所指定教材上的词汇和其他知识点,很难记住,出现了机械性的记忆减退。第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固定性。成人随着工作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已成定型了。科技论文,成人学习。在这个时期(平常很少使用英语,而现在要报考职称考试),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第三,学习压力大,畏难情绪严重。成人学员由于成家立业,既有工作又有家庭,扮演了很多不同的社会角色,尤其是业余上课,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学习,感觉压力大。与此同时,毕业多年,对英语的生疏,面对学习方面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畏难情绪。

(二)培训教师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培训学员的教学形式分散、时间周期短

职称培训实行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为原则的办学形式,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教学形式采取的是业余时间的教学。以我校为例,我们安排每周一、三、五晚和周六全天。这样的安排既要考虑学员的工作时间,又要考虑绝大多数学员的培训时间,但还是不能保证每个学员都能来上课,因为有的要上夜班和周末班。学员如遇到缺课,就很难理解文章。

2.培训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目前职称英语培训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一句一句地指出每篇课文中的疑难单词和短语,并解释出它们的意思,如遇到学员难懂的语法现象,详细地讲解,并举出例子,阐明其用法,分析文中的句子结构,然后把整句翻译出来,学员被动地接受译文。这样做,虽迎合了学员的要求,但缺乏语篇分析,加之,缺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学员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学员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手段上,课堂上仍然使用的是粉笔、教科书、备课本和黑板,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普及推广使用。课后,学员只靠教科书、笔记和字典,学习方法也单一。而且,各油田职称教学单位独自为阵,缺乏相互沟通和联系。这些都不利于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培训教师的教学压力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成人学员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英语知识的参差不齐,语言能力和掌握程度不均衡,对培训教学的讲解和进度要求不同。这些学员被安排在同班上课,培训老师难以考虑到每个学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只能采取折衷的方法。其次,摘要求老师划重点和押题。科技论文,成人学习。所有这一切无形之中都给培训老师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改进的几点策略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学习英语的兴趣

积极地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来进行教学,如幻灯,powerpoint,Cat教学软件,建立网上学习讨论区,如BBS,把课文讲解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配有文字、声音、图片、动漫。允许学员下载课件,有助于解决缺课学员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使单调的传统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增强学员的记忆力。网络教学可解决部分学员工作繁忙与学习、培训之间的矛盾,使得学员的学习时间更加具有灵活性,满足不同背景的学员的学习需求,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语篇分析,提高对文章的理解

1.课文教学与背景知识相结合

我们知道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率,可以说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在理解文章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介绍背景知识除了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外,还有助于学员开阔视野,扩大对国外文化的了解,丰富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语篇分析教学。在课文教学前,培训教师要了解与教材的文章有关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在作课文的讲解前,给学员提问,或使用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网络等来介绍背景知识,渐渐地过渡到正式的课文教学。比如,2007年版的中石油职称英语《通用英语选读》第一课,文章关于的是胡主席在俄罗斯的彼得格勒的讲话,标题是:presidentHuUrgeseffortstoensureGlobalenergySecurity.(胡锦涛主席敦促国际社会协同努力保障全球能源安全)。讲这一课时,先向学员提问:(1).圣彼得堡在世界的具体位置在哪里?(2).文中提到的G8是指的哪些国家?(3).全球能源指哪些?随后,可请学员来作答,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科技论文,成人学习。

2.加强语篇分析,提高学员的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语篇分析,就是要以语篇为起点来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结合职称英语的课文,我们按照语篇—-段落—-词语的模式来进行语篇分析。首先,在学员读完文章的标题后,让他们预测出语篇的主要讲什么内容(即文章的大意)和文体特点,是记叙、议论、说明、还是新闻、或评论。然后让学员通读全文,发现文章的语篇布局的结构框架,文章的主位---述位组织发展的形式。紧接着老师分析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连接、替代等。最后,通过语篇语景,分析重点词、难词和短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句子中是否有语法隐喻等。语篇分析是按照语义从上到下,由宏观结构分析到微观结构分析,有助于学员把握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

3.指导并讲解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

在职称英语的培训过程中,给学员讲解一些阅读方法,是非常有助于他们正确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语篇含义、要点,写作者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可从三方面来进行指导:(1)运用速读,寻找出文章的中心大意,了解文章关键词,及一个意群,这非常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如:/thebookstolenyesterday/wasgivenbacktothestudent,weiFang,/bytheteacher,misswang.

(三)强化学员的翻译能力方面的培训

中石油职称英语与全国人事部的职称英语相比,在试题中多了一道翻译题,占全卷的20%。这20分,能反映出学员的英语基础和翻译能力,也就决定了得分的高低。为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我们可以按照翻译的三步曲来进行:首先是理解,理解是基础,是正确翻译表达的前提。科技论文,成人学习。培训学员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句子和篇章。其次是表达,要注意正确地选择汉语的词汇、感情色彩、所指含义等,根据原文(英语)的内容,特点,忠实地再现出来。比如:manypeoplethinkheisoneofthemostambitiouspoliticiansofourtimes.(很多人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野心的政治家之一。)在此,ambitious翻译成“有野心的”,能符合原文所表达的褒贬色彩。最后是校核,看译文是否恰当地反映出原文的意思,作者的立场等。如有错误,应当改正。需要说明的是中石油职称英语试卷中的翻译部分来源于所指定的教材,但试卷上的英文,有几处改动,更要注意理解和翻译。

(四)提倡分类编班培训教学

几十名学员在同一班上课,培训教师很难把握住每个学员的需求。要满足每个人的学习要求,就需要根据学员的英语基础,进度快慢要求,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分类编班,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培训,满足他们个体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减轻培训教师教学的心理压力。

(五)加强各大油田教学单位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各大油田的职称英语培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当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更应加强各大油田教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联网,把培训课老师组织起来,共同编写讲稿,制作精品的教学课件,扩大教学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相互给跨油田的学员进行辅导和答疑,也允许学员之间进行互相沟通与交流。实行跨油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学员之间的感情共鸣,有助于减少培训教师和学员的心里压力,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从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方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中所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面对问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思考并探讨出一些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改进策略,建立起一套更适合于成人石油职称英语教学体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让学员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又能在职称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宇宏.谈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8(5):140—141.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编.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7--29;60—63;139—141.

〔4〕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研究和继续学院组编.新世纪成人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86—195;247—248;277—279.

〔5〕魏星等.军医大学任职教育现代化于需求调查分析【J】.继续教育2008(6):25—26.

〔6〕张朝宜.语篇分析与精读教学【C】.余谓深等主编《语言的功能》.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468—475

〔7〕曾灃生.试论成人函授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考试中心组编.通用英语选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西北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师资问卷调查

1.引言

我国西北地区是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穆斯林在接受伊斯兰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伴随着阿拉伯语教育。阿拉伯语教育在西北地区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从明中叶胡登洲创办经堂教育,到20世纪初阿拉伯语新式学校,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学院和高等院校,阿拉伯语教育的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前西北地区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四所: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分别于1996年、2002年、2005年、2006年相继开设阿拉伯语专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办学经验和办学规模。另有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于2013年开设了阿语专业并招生,因为是刚刚开办此专业,所以不作为此次本文的调查研究范围。

2.西北高校阿拉伯语师资状况的分析与讨论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西北四所高校阿拉伯语专业的教师,总共44人。笔者于2013年6月中旬向四所高校阿语专业的教师发出调查问卷,除了青海民族大学的调查是委托调查联系人组织教师填写的电子版调查问卷外,其他三所高校的调查都是笔者亲自走访发放及回收问卷。截至7月中旬,笔者收到4所高校教师的有效答卷25份,笔者用SpSS19.0对所有答卷进行统计,在录入过程中发现部分答卷漏填了个别问题的答案,或者出现答案不清晰的情况,笔者将这类答案处理成缺失项。因此,在使用的数据中某些不同变量的总数会出现差别。以下笔者将对此次调查的师资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中男性占调查总数的36%,女性占调查总数的64%。其中汉族占16%,回族占72%,撒拉族占4%,东乡族占4%,维吾尔族占4%。年龄结构上,20―30岁者占34.8%,31―40岁者占34.8%,41―50岁者占30.4%,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为34.7岁,此项数据为有效百分比,漏填者2人。可见大多数西北高校阿语教师是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这与西北地区的民族区域特色是有关系的。师资队伍呈现出“女教师多”、“年轻教师多”的特点。调查对象中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分别为40%、28%和32%。学士学位获得者中,60%的教师是在国外获得的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中,52.9%的教师是在国外获得的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中,50%的教师是在国外获得的学位。可见西北高校阿语教师海外留学经历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师资队伍中本、硕多,博士少,在学历提升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在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学历是评职称、申报项目、获得进修机会的条件之一,学历低是职业发展的障碍。

2.2教学情况

从调查对象的教龄看,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68%,6―10年者占24%,11―15年者占0%,16―20年者占8%。一些教师从学校毕业便直接走上讲台,承担教学任务。由于初任教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所接受的学术训练不足以帮助他们成功转型为胜任的教师,部分年轻教师对教学理解还存在片面性。

2.2.1教学目标

调查结果表明,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所偏差。一些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其次是听、读、译的能力,最后是写的能力。但是初级职称者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的能力的重视度远低于中、高级职称者,尤其是写的能力,只有38.5%的教师重视此能力的培养。对于主要担任基础阶段教学的初级职称者来说,该阶段教学除了突出和强化听、说技能训练外,也必须进行读、写训练。学生应通过听、读途径,逐步加大语言输入量,接触大量的、多种题材和体裁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丰富词语积累,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加深对语言整体性的理解,为更有效、更自觉地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说、写的表达能力创造条件[1]。中级职称者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上较初级职称者更重视,而高级职称者对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有最好的认识。

2.2.2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上,56%的教师支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68%的教师支持精讲多练;44%的教师支持学生言语运用为主,教师言语输入为辅,这三个原则是外语教学过程中首选的基本原则。基础阶段的语言教学应该突出和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但是赞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初级职称者比例却低于中、高级职称者。可见主要担任基础阶段阿语的初级职称者对该阶段阿语教学的教学原则领悟得并不是很深。赞同精讲多练的教师百分比是最高的,而且职称越高,赞同的比例越高。中国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的教学原则主张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但仍有24%的教师选择读写领先,听说跟上和教师言语输入为主,学生言语运用为辅,而且初级职称者中选择此项的比例较高,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得到一部分人的维护,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普及与推广上还不到位。

2.2.3课堂活动

根据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学习者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的引导和帮助下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关键。笔者对教师课堂活动的考察是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的。从反馈情况看,教师精读课堂上安排最多的活动是,大多数(82.9%)学生选择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只有8.2%的学生选择了学生间进行口头练习或对话,其中低年级选择比例不如高年级。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言语运用为主的原则很难实施,还是以教师的语法翻译法为主,所谓交际法、听说法、视听法或综合法只是大部分教师认为较好的教学方法,但并不一定能真正实施。其原因可能有很多,譬如近年来西北高校增加阿拉伯语专业的招生数量,平行班增多或是班级人数增多,有的班级人数达30多人,再加上课堂上有教学进度要求,可能不宜采用交际法开展口语活动。

2.3科研情况

每一位学者为了在某一学科领域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不仅要通过学科培养证明自己具备从事学术职业的基本素质,而且要对学科体系作出贡献,并通过学者的物化的劳动形式――文本载体来体现[2]。所以科研是考察教师素质的另一方面。

2.3.1科研成果

调查结果表明,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不均衡,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所有教师总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分别达到135.827和11.654,而且调查对象中有10人(占调查对象的40%)没有发表过论文,发表最多者达到56篇,从而可以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差很大,较不均衡。

2.3.2科研投入、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阅读学术著作和刊物论文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而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偏重,投入科研文献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调查结果表明,没有一位教师每周的科研文献阅读时间达到14小时,16%的教师每周约10小时,20%的教师每周约6小时,40%的教师每周投入约2小时,24%的教师几乎没有投入时间阅读。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每周的时间投入有很大差距,职称越高,每周的科研文献阅读的时间投入越多,投入相同时间的人数比例越高。中级职称者中71.4%每周能投入约2小时的时间阅读科研文献,14.3%能达到10小时,虽然绝大多数的中级职称者能够每周投入时间去阅读,但是投入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

某些教师反映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料匮乏,其中高级职称者认为资料匮乏为最大问题的比例高于初、中级职称者,高级职称者从事多年的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达到了一定的科研高度,想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或提升科研高度,就面临资料不足的问题。而初、中级职称者认为无人指导和缺乏时间为最大问题的比例高于高级职称者,初级职称者常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没有什么科研经验,中级职称者的科研处于起步阶段,科研经验不足,他们的科研更需要有经验者的指导。而且教学工作量大给教师的科研带来困扰,调查数据表明,初级职称者周课时数平均为13节,中级职称者周课时数平均为15节,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对教学的投入多了必然会影响科研。通过对pearson相关性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之间是有负相关关系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9*(p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笔者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西北高校阿语师资队伍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有些方面仍有不足,如职称和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重,科研水平发展不均衡;教师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青年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的认识尚显不足。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根据教师发展需求,推进针对性培训机制

西北高校阿语教师对于培训的渴求度是较高的,88%的调查对象表示工作以后仍有必要继续进修或深造,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对继续进修或深造的需求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初级职称者的需求高于中、高级职称者。不同类别教师的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数据显示,总体上,过半的教师继续深造的原因是出于提升专业技能,其次是改善教学方法,最后是提高学历。根据阿语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及主管部门应该为教师开设带有针对性的进修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化能力的短期、强化、有主题的课程,让教师在研修班里合作交流,互动分享,体验实践,通过探究的方式达到学习效果。文秋芳学者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联合成功举办的42期大型专题研修班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研修班时间短,成效高,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是提升在职教师专业能力的最佳形式之一。[3]

3.2建立与国内外同类学科交流沟通机制

问卷调查过程中,有45.8%的教师反映存在与外界联系少,缺少专家指导这种情况。从教师的基本情况看出,我国西北高校阿语教师的海外留学经历很丰富。应当充分利用海外留学机会,与国外院校沟通交流,向国外学者、专家请教探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充实文献资料,解决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资料匮乏的困境,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信息保障。除了可以与国外院校沟通交流外,西北高校还可以与北京、上海等阿拉伯语专业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交流沟通,如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分别于1946年、1954年、1960年、1961年开设阿拉伯语专业,办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师资水平、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已经成熟。西北高校的阿语教师可以前往访学,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邀请北京、上海各高校的专家到西北各高校,与各位青年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

4.结语

西北高校在建立阿拉伯语专业学科点后,要重视后续的学科点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又扩充师资队伍,既培训专业技能,又改善教学方法,确保阿语教学更好地进行。随着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出台、银川成为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主办地、宁夏大学成功获批教育部国家阿拉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西北地区正致力于培养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合作的人才,只有阿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得到发展,阿语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对发展地区经济,实施开发大西北战略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基础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研订组,高级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研订组.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3

先是黄河牌校车在湖南多地陷入“质量门”,紧接着黑龙江也报告了该品牌校车的多起事故,车主甚至感慨“快车毁人亡了”。国家质检总局介入调查后,确认该品牌校车存在缺陷,“质量门”最终坍塌成了黑洞,生产企业豪沃公司将召回全部12种车型的黄河牌校车,共计561辆。

然而,简单的召回不该是校车“质量门”的最终结局,反而应该是追问和反思的开始。事实上,国家近年来对校车安全高度重视。2012年5月1日实施的《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比过去的老国标,对安全标准的要求堪称面面俱到,非常细致和严苛。而且,为严格控制专用校车生产质量,国家对企业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统计显示,目前国内200余家客车生产企业中,达到校车生产准入门槛的仅占两成左右。这一系列的政策,不可谓不严。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身“带病”的黄河牌校车,正是在这一系列严密政策的监管下制造出来的。生产企业豪沃公司作为一家国企,报批和生产的各项程序完备,问题校车的型号也名列国家公告的车辆生产批次之中。然而,该公司辜负了公众信任和期待,自从获得校车生产准入后,就一直在生产“缺陷”校车。严苛的标准、高企的门槛,都没能拦住企业的粗制滥造。良法在现实中被淡化、漠视,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让它威严不再?求得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是必然要求,因为这是让良法效力回归的前置条件。

召回之前,车主和地方多个相关部门,已经与生产企业交涉了一年有余,投诉、调查、监管,维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即便是法律诉讼进入法庭审理程序,也因为跨越地域被生产企业指为无管辖权。在当地向国家质检总局多次行文请示后,才有了此后的调查和召回。艰难的维权,凸显出校车售后监管的无力。面向全国市场出售的车辆却不接受地方监管机构的调查,显然这是违背市场原理的“霸王条款”,会纵容“带病”校车的持续生产和流通。

纵容“带病”校车进入市场,不仅会威胁师生人身安全、加重家长忧虑,更会伤害政府的信誉,破坏良法的效力,而且影响深远难以消解。故而,清查“带病”校车,理清生产脉络,依法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来源:《光明日报》集月音m文)

乡村教师评聘职称“不要论文”不等于论文无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提升待遇、保障编制、拓展人才补充渠道、支持培训等方面明确了对于乡村教师的支持措施,旨在破解全国330万乡村教师队伍“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长期问题。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6月10日《南方日报》)

从以上新闻可以看出,今后,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是国家为支持乡村教育拿出的一系列切实行动之一,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是会欢迎的。然而,单就写论文来看,笔者认为,乡村教师不要因为这样就认为写论文“无用”了,而要全面理解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本意,做一位既会教书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新时代好教师。

以前,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写论文也做了一些比较高的刚性要求,不少乡村教师写论文的目的有点“跑偏”,就是为了评聘职称(职务);有的教师自己写不出论文来,就想办法请人或者干脆花钱买论文,这样的一个误区确实不该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层面上出台规定不作论文刚性要求,这种“纠偏”是必要的。不过,笔者认为,这并不等于写论文“无用”。

乡村教师写论文,对于其自身的成长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一位喜欢写且经常写论文的乡村教师,一定是一位善于学习思考的好教师。乡村教师写论文,有利于其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时下,不少名师都是既会教书又会写论文的人,真正做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而缺少了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成绩即使有,也是暂时的,会后劲不足,不能为其提供可持续性长期发展的动力。

笔者曾在乡村学校工作多年,记得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当地根本还没有实行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工作。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教学生学好语文写好作文。我教学之余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小小心得体会写成一些小论文投寄报刊,其中不少文章有我所教学生的一些原型。一些学生现在来看望我,时不时说起我当时写教学论文的事,说这件事对他们学习的正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一直以来以此为动力,多年来受益匪浅。

乡村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好书育好人,评聘职称(职务)只是其自身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标志,不要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与评聘职称(职务)简单地画上等号,看评聘职称(职务)对论文要求的“脸色”行事。乡村教师要理解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制度“善意”,全面提升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态度,在整体提高乡村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均衡教育目标中尽己所能来回报社会,不做“教书匠”,而要做一位有教育大视野的能写能研能教的全能型潜能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应对策略 

 

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把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即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即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maslach,1997)。事实上,职业倦怠并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各行各业职业倦怠的形成及危害都并非偶然。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是比较容易受到职业倦怠伤害的一组群体。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而且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起到制约作用,值得引起社会及个人的广泛重视。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困惑及职业倦怠成因 

 

笔者先后于国内两大外语院校从教大学英语八年整,常有这样的体会:非英语专业(俗称大外)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及热情相对较低,而教师较早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机率也较高。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压力与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的迫切要求,教师不得不在应试教育与课堂创新二者中游走,企图找寻中间道路的同时却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工作付出与其成就感难成正比,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出于社会偏见,或是传统的错误看法,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圈子里似乎被看作是处于类似二等公民的位置。同样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大学英语教师本身也有着较强的自卑感,认为自己在长期的大外教学中,专业没有增进反而退化,在教学科研、业务发展及专业深入研究方面不如英语专业教师。于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思进取,面对压力困惑感到力不从心,放弃努力的情况不在少数。以下,将从通过了解大学教师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种种困惑入手,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进而从教师个体的视角提出有关应对方法。 

成因一——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困惑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很难像专业英语那样实行小班教学,通常都在50人以上,多则是上百人的大课堂,其教学工作的强度是小班教学的多倍。而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则难以把控。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备课及作业批改量都异常繁重,迫使教师处于非正常的高负荷运转中,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且身心互为影响,健康状况亦令人堪忧。长此以往,不少教师尚不到七年之痒的工作阶段,就已经在工作中提前出现衰退的迹象,职业倦怠状况由此产生。 

 成因二——应试压力与教学创新冲突的困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待逐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上教师的教学日程。然而,一方面要求素质教育,一方面却仍需强调考试的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虽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却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考试,掌握足够的应试技巧。尤其是当下的诸多考试仍将一些连英语是母语的人也常犯的细微的错误来体现考试难度,大外教学自然就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而教学创新、兴趣课堂则无从谈起。事实上,作为教师,深知这样的教学活动与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毫无关系,反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则和测试目的,但也只能慨叹一己之力实在有限,但求不要误人子弟。于是,面对课堂上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少教师也坦言其内心迷惑而无助,甚至会感莫名的亏欠与自责。 

教改原本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校方如若过度强调教学创新,学生也一味期望课堂的趣味和新颖,教师则不得不否定自身既有的传统教学经验,以迎合多方的期待,把原本熟悉并行之有效的老方法都抛掉,竭尽全力使自身在课堂上改变原有的风格。即便如此,跟前卫的教法相比,仍自觉落伍老套,岂能不心有戚戚焉? 

成因三——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上不去的困惑 

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备课量大,同时还必须兼顾家庭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业余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因此也久久上不去,这也令许多教师叫苦不迭。尤其是评职称期间,不得不以牺牲睡眠及健康为代价,经常挑灯夜战,以期早日,评上相应的职称。为此不少教师选择去研究容易的其它领域,无法兼顾专业兴趣。写论文成了疲于应付,毫无成就感可言。为了评职称,大外教师们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补习那些完全没用武之地的第二外语。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职称评定大多是以发表相应档次的论文及规定数量为重要参数指标的,这使得长期以教学为重,经历了多年论资排辈等待的教学型教师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教学能力平平,亦或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尽管上课时间不长,但由于有相应,很快评上了高级职称,其岗位和工资都遥遥领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前者的工作积极性,或导致原本敬业爱岗的心理失衡。 

成因四——教师进修发展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英语教师;流失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34-03

引论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于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历史性目标。虽然河南省义务教育也已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由于河南省所辖区域大,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义务教育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非均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在义务教育资源占有与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状况。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河南省义务教育前进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全面开设是基于国家教育部的两个文件,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2002)才得以推行的。从各地乡镇小学开设英语课迄今,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都卓有成效,但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却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英语教师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但具体情况如何呢?本论文即打算在对流失问题进行定义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前提下,选取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新乡市和驻马店市的16所乡镇学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力图映射出整个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流失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缓和教师流失造成的农村“教育贫血”问题,促进河南省农村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一、教师流失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角度看,教师流动是指教师从一个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岗位,分为教师的地理流动、职业流动和社会流动等。教师流动有合理和不合理、良性和非良性之分。合理的、良性的教师流动是双向的,非合理的、只流出而无补充的教师流动就是非良性流动,我们称之为教师流失。如何实现教师流失向合理流动的飞跃,是解决该问题的症结所在。

流失问题在国外一般被理解为流动问题。国外的相关研究研究主要包括教师流动因素的研究和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策略研究。首先,教师流动因素研究涉及到工作条件、工资水平、性别角度、年龄角度和学校管理等内容。还有学者从经济因素(博弈论等)、非经济因素(学生组织情境等)以及教师本人情况(学历、家庭、健康等)等对教师流动进行分析。英国学者Dolton&VanderKlaauw(1999)[1]调查英国教师时发现,教师流动与教师本人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相关等。其次,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和“特殊津贴制”;韩国的“教师互换制”;美国的“教师补给政策”和“福利制度”;英国的“优先教育区”和“中央统一拨款政策”;法国的“教师统一分配政策”和“教育立法”等。由此可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很多国家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标。国内的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多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状况进行的研究。具体包括:一是教师流失的特征研究:教师的流动由边远、贫困的农村向乡镇,乡镇向县城,县城向城市,中西部向东部的无序、单向流动。[2][3]二是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包括经济、社会、学校和心理原因。三是教师流失的影响研究。[4]四是教师流失的对策建议。[5]但是截至目前,国内并未出现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英语教师流失现状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证研究,本文及对此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研究拟在综合国内外教师合理流动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以河南省四地区农村16所中小学为例,对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流失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教师流失的原因,深入研究教师流失的弊端,探索如何建立新形势下规范、有序、科学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流动机制,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学校英语师资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本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前者主要是用于全面调查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状况及教师流失情况:鉴于村级中小学数量有限,本课题组成员分成五个小组,带领学生志愿者,分别到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和新乡市的32所公立乡镇学校(16所初级中学和16所小学)进行调研,重点调研内容包括教师队伍概况、教师流失情况及造成的影响。后者主要是用于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局调研员进行了深入的个别访谈,以弥补问卷的不足,旨在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流动需要、学生和家长对本校教师流失的看法以及对学生、家长以及对周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调查组从2012年5月10日起到2012年12月10日止共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发放了3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8份),访谈了4名调研员,32名学生,32名教师(调研学校每所两名),32名家长(随机),初步得出了有关许昌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现状问题的数据。

1.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队伍构成现状

经过问卷调查,课题组得出了以下结果:从性别上看,初中英语男教师占35.7%,女教师占64.3%,小学英语男教师占5.3%,女教师占94.7%。这说明中小学英语教师中男性比例很低。

从年龄来看,初中英语教师20~29年龄段比例占32.9%,30~39年龄段比例占37.3%,40~49年龄段比例占22.6%,50以上年龄段比例占7.2%,小学英语教师20~29年龄段比例占44.5%,30~39比例占32.1%,40~49年龄段比例占20.2%,50以上年龄段比例占3.2%。这表明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更凸显出年轻化的特点。

从学历上看,初中英语教师大专比例占56.35%,本科学历占43.65%,,小学英语教师大专比例占49.6%,本科学历占50.4%。这说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虽然绝大多数已达标,但整体受教育程度还有待提高。

从职称来看,初中英语教师初级职称比例占26.3%,中级职称比例占56.12%,高级职称比例占14.28%,无职称比例占3.3%,小学英语教师初级职称比例占35.35%,中级职称比例占46.3%,高级职称比例占9.2%,无职称比例占9.15%。

从专业来源上看,初中英语教师有5.26%的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小学英语教师有42.8%的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这表明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差,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的流失现状。

(1)问卷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308名农村教师中,172人表示有机会愿意调离农村,有60人正在酝酿调离,仅有76人表示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其中小学英语教师希望调离比例占86%。从性别上看,中学英语男教师75%希望调离,有45%的人正在酝酿调离,小学英语教师男性99.3%希望调离;从教龄来看,有流失意向的工作3年以下的人数居多。从学历上看,有流失意向的初始学历为本科的占70.3%,其中近三年的本科毕业生占87.1%。这表明本科毕业生和高水平教师这一群体流失意向相对更强烈。同时近3年来,“招教”教师34%希望调离。

(2)访谈结果。访谈的4名调研员都认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不稳定(相对来讲,中学教师队伍会比小学稳定),年龄大、教学经验丰富、学历较高的新教师流失的很快;虽然学校对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并按国家政策提升了教师工资,有时甚至刻意抑制教师外流,但是仍有很多人继续向县城、市区、民办学校乃至东南沿海地区调动工作。访谈的32名学生中有28名学生认为调走的老师都是能调动自己听课积极性的教师,调走后对新老师不适应,而且有15名同学感觉自己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示不愿意教师调走,另外仅有8名同学感觉教师有调走的意图。访谈的32名教师中,25人认为做教师工作稳定,有3人认为喜欢当英语教师,有2人认为做教师受人尊敬,有2人认为做教师假期比较长。相对于初中英语教师,小学英语教师感觉自己工作积极性不高。关于同事“流失”问题,初中英语教师中有12人认为这很正常,有4人认为这种行为不适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会让人感觉心里不太适应,小学英语教师有10人认为这种行为会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有6人认为这很正常。对于同事“流失”的原因,有24人认为,当地各方面综合因素不利于自身的个人发展,其中小学教师中7人明确表示“看不到未来”。访谈的32名家长中,有23人认为调走的教师都是能让小孩佩服的教师,调走后对新老师不适应,而且有10人认为自己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28人表示不愿意让这些教师调走。

虽然本课题组的调查范围(郑州市、许昌市、新乡市和驻马店市32所乡镇中小学)有限,且样本不是很大,但已经基本上从管理者(调研员)、学生、家长、教师(包括同事)四个方面显露出了河南省整体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英语教师流失的现状。

3.结果分析及建议。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从2000年总体呈增加趋势,同时也有局部的减少,但减少幅度要小于增加幅度。“工作调动是教师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录用毕业生、校内变动和其他原因。教师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调出。”[6]

经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流失的总体趋势为:从乡镇流向县市,县市流入省会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入经济发达地区;从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好的学校;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中青年教师流动比例较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流失会对学生不利。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为了应试需要,“省市选拔县市教师,显示选拔乡镇教师,乡镇选拔村级教师,结果导致村级学校英语教师缺编严重,大量代课教师充实教学一线”,[6]使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质量岌岌可危,乃至促进了农村中小学被兼并的速度。这和王身佩等人作出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行政管理部门角度来看,政府应遵循公平、补偿、发展的准则,制定义务教育投资法律,重构义务教育事权和财权划分格局,加大省级及其以上政府责任,深化中小学英语教师职称制度和工资改革,同时引导城乡(镇)教师长期双向流动,变选拔风气为正向力量,为“初中向镇区集中、小学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提供平台,使得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逐步适应国家的“城市化”理念,减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流失。

第二,学校作为人员任用一级单位,应该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的性别比例、学历职称比例等,通过工作轮换、对口支持、跨校兼职、定期支教、优质教师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城乡英语教师合理流动,同时通过免费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巩固、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要树立正确的教师定期流动价值观,提高终身学习的理念,坚定教育信仰,树立自己的职业认同感,既要注意自我需求的满足与能力提升,又要增强自己对教师流动的道德约束意识。

第四,从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社会组织角度来讲,要修正对教师流动现象的看法,努力为优秀教师队伍稳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结论

教师作为教学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教育质量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对未来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对河南省四个地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队伍流失问题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从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层面给出了建议。但这只是初步研究,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另外,流失教师本身流失后的现状及自我诉求如何,这都将成为将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注释:

[1]peterDolton&wilbertvanderKlaauw.theturnoverofteachers:aCompetingRisksexplanation[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9(3):543-550.

[2]张成芳,阳德华.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索[J].理论观察,2006(1).

[3]马莉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周生民.山区重点中学骨干教师“跳槽”现象透视及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02(4).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称谓语;汉英对比研究;文化差异;教学策略

一、称谓语界定及分类情况

关于称谓语的界定,长久以来一直有各种说法:称呼说,田惠刚(1998);名称说,马宏基、常庆丰(1998);称呼、名称说,姚亚萍(1995)。本文对称谓语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称谓语”一词的解释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师父、师傅、支书。

田惠刚(1998),从语义的角度可以把称谓语从总体上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文章主要比较汉英称谓语使用的差异和反映的文化内涵。

二、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

(一)亲属称谓语

“亲属称谓是指互相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的名称。”

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最复杂的亲属称谓语系统之一,分类详细。而英语的亲属称谓语系统显得简单而笼统。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近亲与远亲,因此语义功能细密。如,辈分(父辈:伯、叔、舅;同辈:兄、弟、姐、妹),父系或者母系(如,姑、姨),直系或者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如,姐、妹)及血亲或者姻亲(如,哥、嫂、妹、妹夫)。除此之外,可以在这些称谓前添加表顺序的数词,如大哥、二姐等。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词比汉语里明显少一些,且笼统又模糊,一词多义。比如brother/sister分别表示兄弟/姐妹,不分年龄。若实在需要区分长幼,只需要在brother、sister前加“elder/younger”;grandfather/grandmother既指爷爷/奶奶,也指外公/外婆。

2.汉语亲属称谓语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晚辈往往不允许直呼长辈的名字。英语中,同辈兄弟姐妹或者年龄相仿的亲属之间,可直接称呼名字,且可用昵称,例如“John-Johnny,tom-tommy”等。

3.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即亲属称谓泛化。“亲属称谓语泛化指用亲属称谓词称呼非亲属或者陌生人的现象,即亲属称谓如“叔叔,哥、姐”等用于非亲属或陌生人的称呼。”这种称谓语在英语中不存在。

(二)社会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是指除亲属称谓语以外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语。根据社会称谓语的交际功能特点,可以把社会称谓语细分为:姓名称谓语、谦敬称谓语、衔职称谓语、社会通用称谓语。

1.姓名称谓

姓名称谓是指在称谓中含有姓名要素在内的称谓形式。

汉语中姓名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如:王晓平,姓是“王”,名是“晓平”。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全名(姓氏+名字)主要出现在同辈身份地位相当的大人们之间,或者出现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等。(2)对于年长或地位高的人,则往往采用“姓名+敬语”,如宋文涛先生,张晓云女士等。(3)如果两人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可以直呼其名如“晓娟、玉秀”。

英语中,人姓名的排序与中国人的姓名恰恰相反,是名(firstname)在前,姓(familyname)在后,如tomGreen。西方文化中,不论地位、辈分、年龄,人们爱直呼其名,如tom、elisabeth等。如果彼此间关系亲密,还可以用特有的昵称形式,如tommy、Betty等。

2.谦敬称谓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和自己有关者的一种谦卑的称呼,敬称是对对方以及和对方有关者的一中表示尊敬的称呼。

中国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礼制,其特点是“自卑而尊人”,强调“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敬称“你”为“您”,谦称自己为“鄙人、在下”等。敬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的人“令尊、令堂”等,谦称自己辈分高的亲属“家父、家母、家兄”等。敬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物“贵姓、贵校、贵府”等,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敝人、犬子、小女、寒舍、愚见、拙见”等。

英语中有一定的敬称,但只针对特定的对象和场合,出现的那么频繁。表示敬称的称谓方式有:(1)通用头衔mr./mrs./miss/ms+姓氏,如:mr./mrs.Green(格林先生/夫人)(2)mr./madam+官衔/军衔,如:mr./madampresident(总统阁下,校长阁下)。(3)特殊敬称,主要有:Sir,Lady,Yourmajesty等。Sir用作“先生”讲时是对男性的尊称,Lady(女士)则是对女性的尊称,如口语中常用的Ladyfirst(女士优先)!

3.衔职称谓

衔职称谓,是指职务和职业、专业的称谓用语。汉英衔职称谓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人使用职务称谓称呼人的范围较广,“英语中也有用职务称呼人,但只限于:高级政府官员,如总统、总理、部长、省(州)长、法官、参议员(美)等;宗教首领,如神父、主教、修女等;军队长官(但是称军衔而不是军职)。”因此,绝大部分汉语职务称谓不能直接译成英语。例如,“李书记”、“刘经理”等。另外,英语中很多不能用作称谓语的职业在汉语中却是可以用的,例如,“师傅”、“老师”等。

4.社会通用称谓

汉语中的“同志”、“师傅”、“老师”等,英语中的mr.mrs.,miss+姓和Sir,madam,miss等,都是社会常用的通用称谓。但是,在交际中,汉英中的通用称谓语有时是不能完全对等互译的。如,“同志”、“师傅”,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一个与其意思对等的词。同样是“先生”“小姐”的社会通用称谓语,英语中mr(先生).miss(小姐)与汉语中的称谓含义也是不完全对应的。例如,英语国家对不知婚否的任何年龄的女士都可称“miss”。对体力、脑力男劳动者都可称“mr”。汉文化中30岁以上的女士却不能贸然称“小姐”,对体力劳动者只习惯语称呼“师傅”。

三、汉英称谓语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称谓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存在于一定文化背景之下的。

(一)“血缘、亲疏、长幼”与“法律、独立、平等”

“中国文化中,语言称谓反映着人伦规范的两大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汉语亲属称谓语,区分详细,而且系统而繁杂。探究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宗法家族制度,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为纽带”。比如,汉语亲属称谓中有堂表亲之分,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内外有别”思想是分不开的。

在西方,倡导了个人进取精神因此,西方文化中人们很早就摆脱了家族血缘的束缚,更重视人们的平等和契约关系。英语亲属称谓语远远没有汉语中那么复杂、详细,不分亲疏、长幼,如,一个cousin囊括了堂亲、表亲,允许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

(二)“人治”与“法治”

对衔职的理解汉英有所不同。汉语中经常出现“局长”、“主任”、“乡长”等官衔来称呼上司。汉语是受几千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而造成的,产生了“官本位”的观念。汉民族文化中,官职与个人的身份地位、经济状况等都有直接关系,因而用官职来称呼他人是非常普遍的。

西方社会提出“法治”,认为人是受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西方“法治”的核心就是理性、公平正义。比如,对于“法官”这一职位来说,坐这个位置的人可以随时变化,但是“法官”所代表的法律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在西方文化中没有官本位的思想,他们更崇尚平等。官职在他们看来代表着一个人的工作性质和责任,而非权力。

(三)“贬己尊人”与“个人价值”

中国是礼仪之邦,称谓是“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礼”包含着“自卑而尊人、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因而汉民族文化中形成重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异。

英语称谓系统里没有与汉语称谓系统相对应的谦称制度。西方社会很早就告别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倡导个人奋斗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崇尚个人主义,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基督教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四)“家族观念”与“个人主义”

社交称谓中亲属称谓泛化是在汉语有的语言现象,追溯根源这种语言现象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不可分割。汉语称谓泛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的社会心理,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理论实际上是把齐家的理论推及国家与社会,即要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英美人没有那么强的家族观念,不会用亲属称谓去称呼家族以外的人,甚至连家族以内的人都很少用。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强调自我,注重个人主义,即不论辈分、年龄、资历作为标准,更不希望“归属”、“依附”、“群聚”。

(五)时代性与稳定性

汉语社会通用称谓语的使用受到特定时代的政治文化面貌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时代性,新时代的称谓语又反映出新的文化内涵。“老师”、“同志”等这些社会通用称谓语的含义几经变化。如今,“美女”、“帅哥”这些词不仅在一些网络中频繁使用,同时进入我们的日常口语交际,是年轻人常用的通用称谓,既体现了年轻女美心里,又满足了年轻人的交际需要。除此之外,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称谓,如,“网虫”、“美眉”、“菜鸟”“亲”等。相比之下,“英语中的通用称谓语具有稳定性,究其原因是因为较早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崇尚的是平等、自由、个性化的文化价值观念”。

结语

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不同语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汉英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成为我们社会中重要的交际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传达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职业、职务等各方面信息,也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礼仪规范、伦理道德观念等文化差异。因此,尤其是了解到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在交际中减少语言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4]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称呼语;社交指示;礼貌原则

基金项目: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1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话语交际中称呼语必不可少。人们使用称呼语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称呼语还直接体现交谈者双方的的亲疏、等级关系等,得体的称呼是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然而称呼语与其所属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每一个社会中的称呼语都具有其特点,不同的社会文化中称呼语也不一样,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日趋盛行,为了使得交流能够顺畅进行,了解不同文化中称呼语的异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称呼语是社交指示语的一种,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礼貌标识语。社交指示语是指人际交往中能够反映出谈话者双方社会地位、亲疏关系等的词汇和语法范畴。社交指示语的使用意图在于确立、顺应或者调整谈话者双方的关系或者交谈者一方与第三方的关系。语言学家Fillomore认为社交指示信息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得到体现:人称标记、不同的言语平面、谈话场合、人名以及职务亲属称呼、社交行为语言、其他为配合社交行为所使用的言语、作为言语手段发出的指示信息。Fillomore对社交指示语的定义属于广义的社交指示语。本文所分析的社交指示语就采用了Fillmore广义的社交指示语定义并选取了比较具有代表性、使用非常广泛的称呼语作为分析对象。

2汉英礼貌原则

汉英社会有不同的礼貌标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社交指示语时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各不相同。英语社会有其礼貌标准,语言学家Brown和Levison提出了面子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在交谈中所必须尊重的听话人的公众形象以及所涉及的自我感知就是人们的面子。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两种。正面面子是指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肯定或者赞许;负面面子是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不受对方的阻扰,有选择的自由(冉永平,2006)。然而,汉语文化中礼貌标准有自身的特点,根据汉语文化礼貌现象自身特点,语言学家顾曰国提出了五条礼貌准则,即贬己尊人、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这五条准则大致归纳了汉语礼貌现象,为汉语语言现象分析提供了更为具体细致的理论依据。

3汉英称呼语主要异同比较分析

3.1汉英称呼语的语用功能

汉英称呼语在各自的文化和社会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也都有其主要的语用功能。汉英称呼语最主要的语用功能就是传递社交指示信息,从谈话双方在话语交谈过程中所使用的称呼语,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出交谈双方各自相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以及双方的交际意图。除此之外,言语交谈双方有时还会将称呼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使用,比如在交谈中刻意违背社会规约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使用了超越各自双方相对社会地位或者亲疏关系的称呼语,这时,称呼语就不仅仅是一种传递社交信息的手段,更是言语交谈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一种语用策略,比如增加或者减少对方的面子,拉近或者推远双方的社会距离。

3.2汉英称呼语主要类型的语用异同

1、亲属型称呼语

亲属型称呼语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对与交谈者或者第三方有血缘关系的对象的称呼。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到几千年来的人伦道德的文化影响,非常注重长幼有序,因此在体现在亲属称呼中就是比较复杂的亲属称呼体系。比如对于母亲一方的亲戚,就有姨妈、舅舅、表哥等称呼,对于父亲一方的亲戚,父亲兄弟和父亲姐妹的亲属称呼又有区别。一般来说,这些称呼的不同就标识着社会所认同的亲属关系远近不同。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并没有像汉语文化中这么强烈的等级长幼观念,亲属称呼也相对比较简单。除此之外,汉语文化中人们还会将亲属称呼泛化到非亲属关系中,比如称呼与自己爷爷同辈的老人为某爷爷,这种称呼是一种拉近人际关系的策略,在汉语文化中被广泛运用并被认为是切当的得体的称呼,这种策略就遵循了顾曰国所总结的汉语中的礼貌准则。如果在英语社会的言语交谈中将汉语中的这种称呼策略带入其中,反而会被认为是不恰当的,会造成言语交谈者的困惑。

2、职业和职称型称呼语

汉英语言中都有对职业和职称的界定和称呼,比如老师、大夫、处长等。英语文化中在姓名前加上头衔的一般仅限于博士、教授、大夫以及皇族和宗教界人士。对于其他普通职业称呼相对比较简单,通常仅在姓氏前加上通用称呼如mr、miss等。然而汉语文化中受到官本位思想影响,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然而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仍然在支配社会称呼语模式,人们还是常常习惯于在姓氏后加上职位的称呼形式,比如汉语文化中人们称呼某男性职称为处长的张氏为张处长,英语文化中人们并不会注重这个职称的称呼,往往会直接加入通用称呼mr.Zhang。这体现的是汉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称呼差异。官本位的思想在汉语文化中根深蒂固,在称呼中体现官职普遍为人们所遵从。

3、通用型称呼语

汉英都有通用型的称呼语,汉语中的通用称呼语如先生、小姐、师傅等,英语中的通用称呼语如mr,mrs,miss等。英语社会中的通用称呼语被广泛使用,比如称呼大学讲师tom.Smith为mr.Smith。而在汉语社会中,人们会称呼大学讲师为某老师,将职业带入称呼语体现了汉语社会的礼貌原则。需要说明的是,许多现代社会的汉语通用称呼语已经不同于古代汉语该词的意义,比如汉语中通用称呼语先生一词在古代社会用来称呼有学问的学者或者老师,但是现在该词已经泛化为称呼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性了。再比如小姐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用来称呼有地位的大户人家未出嫁的女儿,而现代社会则用途比较广泛,可以指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在某些场合也指代风尘女子。英语中通用称呼语miss则只用来指称女性并且被广泛用于社会交际中。

4结语

作为社交指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研究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得体的称呼语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社会言语交际中都是成功进行交际的首要条件。汉语社会和英语社会由于受到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宗教、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使得汉英称呼语中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汉语称呼语复杂多变,英语称呼语相对简单,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这两种语言的称呼语并不对等。为了使来自不同文化的言语交谈双方顺利进行交谈,对于称呼语的差异应该充分重视并采取必要的策略,根据交谈语境恰当得体的称呼。

参考文献

[1]Brown,p&Levinson,S.politeness:Some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Fillmore,C.SantaCruzeLecturesonDeixis[m].Bloomington,indiana:iUlinguisticClub,1971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4]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8

1.从商贸英语的特点谈商贸汉英翻译 

2.支架式商贸英语语块教学的探索

3.文化差异角度的商贸英语翻译探究 

4.19世纪早期广州版商贸英语读本的编刊及其影响

5.商贸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6.论文化差异与商贸英语翻译 

7.关联理论在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8.再议经济全球化下复合型商贸英语人才的培养 

9.浅析国际商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0.商贸英语课程设计改革研究

11.商贸英语中定语及句的汉译理解与技巧 

12.国际商贸专业英语教学要求之我见 

13.商贸英语翻译专业办学思考

14.优化商贸英语教学培养商贸英语人才

15.商贸英语翻译人员应具有的能力及其培养 

16.浅析纺织商贸英语翻译问题及翻译策略 

17.UCp600商贸英语翻译研究 

18.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商贸英语辅修专业的实践研究报告

19.“信息保真”维度下商贸英语译语模式研究

20.商贸英语基础阶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21.商贸英语长句的分类、理解与翻译

22.表音密码对商贸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处理能力的影响 

23.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商贸英语翻译研究 

24.高校商贸英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25.商贸英语写作的语言特征简要比较 

26.交际法在商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7.关联理论在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8.关于地方外语院校商贸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29.商贸英语教材的评估与建议——以《外经贸英语函电(英语读本)》为例

30.浅析对外商贸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法

31.论高职商贸英语教学和企业人才的培养 

32.商贸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优势探讨

33.用任务型教学提炼高等职业院校商贸英语课 

34.中职学校商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

35.改进“商贸英语”教学的思考

36.科技商贸英语的翻译方法浅析 

37.英语语言多元化和商贸英语听力技能探讨 

38.商贸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39.商贸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40.提高商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4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引入eSp理念的改革与实践——以《药品商贸英语》为例

42.商贸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43.发制品商贸英语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 

44.“高职”教育商贸英语办学思路

45.论商贸英语的限定修饰成分 

46.在实践中把握商贸英语教学特点 

47.关于商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48.中专商贸英语教学规律探索 

49.交际法在我校商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0.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蒙古族班商贸英语课程设计 

51.商贸英语的学习现状与对策 

52.略谈商贸英语教学 

53.浅谈商贸英语中的分词 

54.商贸英语及其研究和教学 

55.RiCH商贸英语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优化研究 

56.商贸英语的语用语篇分析 

57.商贸英语中颜色词的结构初探 

58.商贸英语信函行文规范刍议 

59.中英课堂教学模式差异探析——以商贸英语专业为例

60.商贸英语阅读中的猜词策略浅析

61.商贸英语翻译中常见错误解析

62.国际商贸英语询盘函的体裁分析 

63.网络环境下模拟体验式教学在商贸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与研究

64.商贸英语研究的新方向 

65.浅谈商贸英语中英语商标的翻译方法 

66.从“商贸英语”看理工科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 

67.wto与高校商贸英语人才培养

68.保函在国际承包工程中的运作方式——商贸英语教学中应介绍的一课 

69.浅谈商贸英语翻译教学 

70.浅析专业商贸英译与普通英译的差异 

71.关键词递进法在商贸英语口语练习中的使用 

72.英语语言多元化与商贸英语听力技能研究

73.我国商贸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之管见

74.论如何培养企业实用型商贸英语人才

75.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机电商贸英语为例

76.商贸类英语教材编写构想 

77.论辽宁商贸职业学院英语教师走eSp之路 

78.职业院校商贸英语教学初探 

79.区域商贸发展与属地高校商贸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的战略研究 

80.关于商贸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思考 

81.“任务型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活动

82.商贸英语教材与其教学模式探析

83.培养商贸英语人才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84.浅析国际商贸信函中的商务英语运用(英文)

85.商贸英语听力口语培训

86.涉外商贸英语知识简介(二)

87.职场英语融入高职商贸类公共英语教学的构想

88.大学商贸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89.透过考试观《商贸英语口语》教学 

90.《商贸英语学习词典》评介

91.国际商务中称谓的文化差异——以汉语尊称谦称为例

92.试论导学式英语教学

93.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我校商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94.浅议商贸活动中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95.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启示——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

96.专门用途商务教材评估——以《商贸法规英语》为例

97.基于语用因素分析的商贸汉英翻译的研究

98.基于廊坊区域经济发展的商贸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99.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非商贸类高职院校为例

100.商贸类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结合的关联性 

101.浅论DV拍摄情景教学法在商贸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102.论商贸及财经英语中的隐喻现象

10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104.浅谈北部湾经济区“英语+商贸”复合型人才之培养 

105.英语商贸信函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06.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分析

107.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改革尝试——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8.分析商贸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109.论高职专院校英语试题题库的建设——以辽宁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110.高职商贸类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111.商贸活动中的文化差异与商务英语表达沟通策略

112.商务英语词汇在商贸环境中的应用浅谈

113.廊坊市商贸企业英语培训调查报告

114.英语专业(商贸方向)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浅析——以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为例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规律;项目化;英语教学

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紧紧围绕真实可信的某一项目工程,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良性互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在完成项目工程中,实现从模拟实训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场景转变。理工科专业的案例不少。然而,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并非像理工科那样乐观,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人文知识普遍缺乏,英语教学的教育功效受到制约。

一、 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局限性

项目化教学是否完全适合高职英语课程值得商榷。

教英语“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交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要教怎样做人,是英语教育:用英语来学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专家的话道出了英语学习的真谛。

英语的教与学首先是英语文化的教与学,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局限性首先就表现在它不服语言文化教学的水土。语言属于人文学科,“人文科学是指对人的自我追问(人/我从哪里来?在干什么?到哪里去?)而生起的现象及观念的认识和研究。这些现象和观念常常并不实有,就是说不具备成形的现实存在。(这里的存在指有形存在),是‘无有’的。它是人类自我追问的结果,因为有了问题,才有了被问题问出来的对象。意大利人、美国人称之为‘人道’或‘人性’,德国人称之为‘精神’,还有人称之为‘心灵’。诸多的界定表明了人文科学的对象不可界定(不可名)性质,它是一种‘无有的存在’。一问之下而题生。人文科学就成为人类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觉悟的理性方式。”

教学法和在教学情景中使用的技能应该是互相促进的。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要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式,至少有两个瓶颈,其一是所谓“项目来源”,其二是如何处理项目内容与英语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是项目化教学的目标,各专业都在提倡项目要来源于企业,这显然不符合英语教学的实际。事实上,除英语以外的其它高职课程中的多数项目大多是模拟项目,实训不过是重新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商务英语专业能否把“单证英语”作为项目呢?答案是肯定的,“单证英语”不是项目。

如何处理项目内容与英语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也是难题。一年的高职英语课程(一般是每周二节)能让目前的高职大学生吸收多少语言文化实在是一个未知数。以考试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无可非议,但是把考试结果看作是学习过程就荒唐了,将Qinghai-tibet(青藏)翻译成“从青海到台北”的学生还不少。所以,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局限性势必造成英语课程内容的简单化,降低英语教育的功能。

二、遵循合作学习规律,开拓新思维

要打破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瓶颈,就要从提升教学理念着手。吕必松先生说:“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那么英语合作学习本身有哪些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客观的联系因素呢?

(一)英语合作学习规律的基本特征

合作性学习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理念,而社会建构主义是对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的整合与权释。该理念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相互作用。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学有以下深刻的启示: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教师应通过语言互动成为学生丰富的语料与语境之间的中介体;外语教学必须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并能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外语教师需加强自身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学习。合作各方能通过多流、合作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化教学要以合作学习理念为指导

合作学习规律有三个比较显著特征:合作学习着眼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强调教学集体的成效;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特色,优质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课堂教学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有何作为,更加依赖于学生群体有所作为。

完成项目的项目化教学需要“相互依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语言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特指学习行为中的一种过程。无论是习得第一语言还是习得第二语言,都需要一个通过学习而习得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就是语言习得过程。因为习得要通过学习,所以习得就包含在学习之中。”英语课堂教学是有意识的学习,而合作学习又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有意识的学习,所以开展英语项目化教学必须从认识合作学习的规律开始。

三、“分组”、“互动”、“讨论”,提升英语项目化教学理念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多次提到教学模式应“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然而,自主学习不能被简单地理解成个人完全独立的学习。一方面,个性化自主学习并不排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到“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应重视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学习者需要教师给予心理—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语言学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者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又要学会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解决自身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不同程度存在着强知识、弱能力的问题。 

项目化英语教学不能有悖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旨思想,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项目化英语教学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项目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篇10

2016评职称述职报告范文一:

本人自1985年5月被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以来至今已有十四年时间了,现在将本人自担任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各方面工作情况作如下的述职。

一、爱岗敬业,乐于无私贡献。

本人一贯以来思想上积极上进,政治上立场坚定。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注意加强师德修养,事事处处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为山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无私的奉献,并在教书育人中做出了颇为显着的成绩教师职称述职报告中学教师述职报告。

二、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更快的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水平,以适应于当前教育形式飞速发展的要求,自己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的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2005年2月又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的学习。自己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如计算机初级、计算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等的培训,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中职教师述职职称教师述职报告。

在积极参加各项继续教育学习的同时,我还以勇于开拓、大胆进取的精神,积极潜心钻研教学业务。长期订阅和购买了《甘肃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有关教育教学的报刊书籍,了解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科研信息,精心研读《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年来,自己积极投入到学校语文科组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苦练扎实的基本功,在二中举行的全体教师基本功大赛(含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中均获一等奖。主动、积极地承担学校及县、市组织的语文科公开课、示范观摩课,在2014年市中学语文教研会上,自己所承担的《明月照古今关于月的积累》教改示范观摩课受到与会老师、领导的一致好评,撰写的教学案例《明月照古今关于月的积累》在市中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被市教改课题组选送到省评奖,并于04年6月刊登在《..学报》上。特别是在2014年11月,参加市中青年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获一等奖,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教改中青年教师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

正是通过潜心钻研教学业务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充电,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自己不但能完全信任中学语文科的教学工作,而且在工作中能做到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成为我校语文科教学骨干之一,同时也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有从量到质的飞跃。

三、勤奋工作,夺取双丰收。

我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一直担任中学语文科教学工作任务。当班主任时,自己积极抓好班风建设,努力地教育转变后进生,牢记教书育人之宗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懂得: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道路。每当新学年接过一个新班,我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对班级管理的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从思想上、行为上规范和约束每一位学生,做到防范于未然。自己还坚持勤字开头,做到早操勤跟班,早读勤巡班,平时勤下班,使班风建设得到加强。自己在任班主任的工作中,除了注意抓好班风建设外,还十分注意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那些思想纪律、学习较差的后进生从不歧视,而更加关心爱护他们,积极想方设法转变他们,经常找他们拉家常,谈人生、叙理想、讲前途,和风细雨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满腔热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田。因此,自己多年来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良好的班风形成,并不断的得到巩固和发展,所带的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和先进班集体。

多年来,自己不但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而且还努力搞好教学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每一个学年的开始,自己都愉快地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从不讲半点价钱,而是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在教学中,我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精心备课、上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勤下班辅导学生,细心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正由于自己一直以来都能勤教、乐教、善教。因此,任职以来,自己所担任的班语文科教学都取得娇人的成绩,年年都位于全县前列。

四、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回顾自己担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职务以来十四年的工作,为教书育人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丰厚回报。展望未来,我深深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担子之重,但我有决心、信心努力克服工作上的困难,扬长避短、戒骄戒躁,更加勤奋的工作,力争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本人自认为完全符合申请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职务的条件和资格,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评审。

2016评职称述职报告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本人1993年毕业于*******师范,后又通过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分别于2011年12月和2006年5月,取得了专科和本科的学历。1999年9月经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批通过,确认为中教一级,履职中一已有九年。任现职以来,我在工作中始终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爱岗敬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脚踏实地,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乐观的成绩。在此,特做如下小结:

一、思想品德方面:

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则,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尤其是任现职以来,更是不断鞭策、激励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工作有了更高的责任心。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与同事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始终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

二、教学能力及教育管理方面:

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新课程,新理念,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和个别常识科目教学并兼班主任工作。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有专与博的知识结构,从教16年,我一直在继续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传神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先进的理论促进实践。经过不断改进,本人已能正确理解运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正确传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析透彻,讲究情感教学,经常让学生走出教室,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借助音乐、电影、电视录像创造一种美的境界,让学生能投入的、感兴趣的去学,去听,去写。还收集许多有趣味、有延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和道德的审美教育。

班主任工作讲究勤,注重言传身教,正所谓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平时我严格要求自己讲求班主任工作艺术,热爱关心学生,逐步形成了较强的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注意因材施教,对好、中、差学生分类推进,实行做人、知识双方面教育,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进行良好引导,重视专题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竞赛意识、集体意识,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所教班级一直有很好的班风、学风,班上同学思想进步,学习勤奋,后进生转变成效好,成绩居年级前列。

三、在出勤方面:

我16年来都是按要求上下课,自己抽出业余时间辅导学生;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从无故旷课、迟到或早退现象。

四、取得的成绩:

2007年我所带的九年级学生在中学毕业考试中居中心第一;同年辅导的学生陈扬、胡涛、王洋在全市第三届中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分获二等奖,我也获优秀指导老师奖。2007年本人撰写的教学设计《英语顺口留》荣获市级一等奖,同年,撰写的论文《让多媒体技术服务于英语课堂》获市级一等奖。2008年所带的班级,九年级学生在中心统测中成绩,名列前茅,并取得了学校政教处组织的跳大绳、踢毽子、广播操比赛等一等奖,并被评为先进班集体。2005年在社旗县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优秀教师。在任现职期间,还曾多次被市县及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

我深知,教育的征途中充满艰辛,其路漫漫,但我仍将上下求索,矢志不渝。在大力倡导和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将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把所学新课程理论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尊重学生人格,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不嫌弃学困生,注意从思想上、学习上多关心、多辅导,给予偏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人施教;继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为我市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