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班幼儿教师论文十篇小班幼儿教师论文十篇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5:02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1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一、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中率先提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指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进行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的保教人员对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园里的一切保教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它繁杂琐碎,既具有生活性,又要求科学严谨,具有教育性。

二、小班幼儿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3-4岁幼儿的大脑皮质完全与小脑相连,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大脑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和四肢的协调合作。比如自己洗手、如厕、穿脱衣服和鞋袜、用勺子熟练地进食、灵活地上下楼梯、平稳地向前跳。但受身体机能发展制约,有些行为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语言方面的发展,3-4岁幼儿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达到73%。累计词汇量达1730个。掌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词汇增多,如3岁能使用描述外貌特征、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形容词。这个时期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连贯和条理,大人往往要边听边猜才能听懂。

认知发展方面,小班幼儿独立性增强,常常离开大人自己活动,从而获得体会、印象、经验等。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过程以无意识为主,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记忆依靠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边做边想或者先做后想。比如在拼图之前,幼儿往往不会说出将要拼什么,而是拿到图板就开始拼,拼完之后,才说明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

社会性发展方面,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懂得自尊,如犯了错误会羞愧,怕别人嘲笑,喜欢当众夸奖不愿意当众责骂。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做游戏、参加活动,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和同伴的友谊脆弱易变,一般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此外,情绪不稳定,有很强的情感依恋。

三、小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其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有差异。对小班幼儿而言,一日生活都是学习的内容,而班级管理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结合3-4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的适应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情绪波动大。加之小班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都不够完善,故小班的班级管理内容应聚焦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让幼儿对群体活动感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好奇,并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幼儿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直接因素。有的教师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并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教具准备不充分,甚至存在工作倦怠;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需要服从教师的指令,达到教师理想的整齐有序的班级秩序。幼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是管理和经营好班级的前提。但实际上,一些幼儿教师因为日常工作的繁重琐碎,基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地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重要性并不了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日生活都是课,但有的教师仅对教学活动很重视,准备充分,讲究方法和策略,对课后幼儿的生活活动就较随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实时教育的意识和智慧比较欠缺,导致幼儿在卫生行为习惯、生活基本技能和文明礼貌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占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小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限制,非常柔弱,相对无能,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往往以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管理中、游戏活动管理中,还是生活活动管理中,幼儿总是处于依顺、服从的被动地位。比如在游戏活动中,通常是老师说今天我们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幼儿只要照着老师安排的去做就好了,并没有参与游戏的选择与组织。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价值,对幼儿的疑惑置之不理。对于幼儿犯的错误,一些教师忽略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教师的权威给予严厉的指责甚至体罚和恐吓,让幼儿慢慢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三)班级管理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家长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不参与,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表现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在日常卫生行为习惯方面,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而在家里却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乖乖自己吃饭,回到家不仅要大人喂,有的还要追着喂;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家却很任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小班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回到家得不到同样的重视和巩固,教育功亏一篑,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五、做好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理论学习。

幼儿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紧跟幼儿发展的脚步,加强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把握时展的新思想,不断更新教育和管理观念。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因为园长的办园理念、管理水平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关键所在,园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成为教师把握正确班级管理方向的引导者。其次,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班级管理理论的探索,对系统理论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整体的思考。最后,应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建构健全的培训体系,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学习观、发展观、儿童观。

(二)开展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

由于小班幼儿的幼稚性,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更多的还有保育任务,教师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和人格需要等。其次,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给予幼儿理智的爱,并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再次,教师要给予幼儿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有自由活动和选择的权利;要多与幼儿协商、合作,多征求幼儿的意见。最后,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应该就事论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相信幼儿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将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知识和爱的海洋中温暖地成长。

(三)家园共育。

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将有效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度,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不可避免地出现分离焦虑,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新生家长会,配合教师的家庭访问,陪幼儿参观幼儿园和自己的班级,熟悉班级的教师,认识新的小伙伴,带领幼儿和老师、同学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消除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的焦虑和陌生感,拉近幼儿和教师的距离,使幼儿尽快接纳老师,爱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利用入园、离园的时候或者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使家园达成共识,互利互惠,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86-189;223-225.

[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227-229.

[3]张富洪.幼儿园班级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金晓梅.幼儿园班级管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曹佳琪.“三性并茂,阳光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管理研究[D].延边大学,2014.

[6]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2

关键词:师幼言语交往幼儿言语发展师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师幼言语交往存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是师幼之间的叙述、倾听和情感交流的途径,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对于师生言语交往的研究大多专注在中小学阶段,且内容上对于交往情况研究甚少。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的方式,通过对师幼言语交往现状研究和实证,不仅能够更好的探究师幼言语交往的特点和全貌,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在实践方面提供一些建议,也将有助于充实理论、推进实践的发展。

二、相关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1.关于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师幼互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重大的预示和组织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各方面在现在和将来的发展(Sroufe,1989)。有研究者认为,师幼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幼儿的发展和适应,特别是情感适应、学习适应、行为发展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pianta,1997)。

2.关于幼儿园师幼关系的研究

有研究者把幼儿园师幼关系划为六种类型,分别为:独立、相对涉及(参与)、机能失调、机能正常、愤怒、非参与。不同类型幼儿在其后小学一年级的生活适应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pianta,1992)。

(二)国内相关研究

1.关于师生交往的角色关系

刘云杉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上教师多扮演工具性角色,而学生则是情感性角色。与此相反,教师希望学生的角色是工具性角色,而学生则希望教师以更多的情感性角色的面貌出现。程晓樵界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为:示范者、模仿者、评价者、被评价者、参与者、旁观者,学生在课堂中最基本的角色是参与者和陪伴者,另外还有依靠者、检查者和衬托者。

2.关于师生言语交往

罗润生将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言语分为七个类型:发指令、提供信息、提问、表扬、批评、示范、传达性语言等类型。以提问型的语言最多,其次是指令性语言。最少的是批评性语言,次少的是表扬性语言。

目前国内外关于师生(幼)互动的研究已涉及多个方面,为后继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但以往研究有普遍性缺陷,如在研究内容上缺少微观角度的关注、对交往的过程关注较少、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中小学等。

三、特点归纳

(一)教师言语多为积极性言语

小班教师言语使用依次为:以维持秩序和表达情感为目的的言语、评价言语、讲授(如讲述、提问、应答)言语。这些言语多是积极性质的,如表扬、鼓励、安慰等。但小班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较差,教师需使用强调、批评、警告等中性、消极性语言进行管教。中班教师使用以讲授、维序为目的的言语数量多于小班。大班教师使用讲授言语、消极言语所占比例最多。

(二)不同活动中交往的数量不同

各年龄班在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中,教师言语总量要多于游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讲授、维序、评价、情感言语。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中,教师维序言语的使用所占比例最高,在生活活动中教师消极性质的言语使用最多。

(三)教师占据主要的引导地位

交往多由教师发起,教师言语数量多于幼儿。小班幼儿主动发起的交往频次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班。各年龄班在由教师发起的师往中,教师言语的主要类型依次为讲述、提问、命令、批评、警告、表扬、鼓励、安慰、讽刺。在幼儿主动发起的交往中,教师多为命令言语,对幼儿直接予以指导。

(四)不同发起者的师往结果不尽相同

不论教师或幼儿作为交往的开启者还是受动者,受动者的行为取向总特征为接受多于拒绝。但教师选择拒绝取向的比例高于幼儿。小班教师对幼儿的接受取向多于大班教师,对幼儿的拒绝取向少于大班教师。

四、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话语霸权

教师在师幼言语交往中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对话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都掌握在教师手中,幼儿缺少和教师平等交流、表达自我的机会。这让幼儿逐渐减少独立思考和提出见解的机会,缺少了自主能动性,成为教师话语的附庸。

(二)忽视情感交流

幼儿园时间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拖延,教师按照一日生活安排和日常工作流程,为班级中幼儿提供的照顾、教养或基础性工作,而忽视了在这些交往过程中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例:在午休前,王坤请张老师帮忙叠外套,张老师一边叠衣服一边教他说:“你先让袖子抱在一起,再把帽子放下来……”王:“这好像上午叠的小青蛙”师:“对啊,你看着,再这样一翻我们就叠好了吧?”王:“老师,我爸爸带我捞到过小青蛙,还有小蝌蚪呢,小青蛙是小蝌蚪长大之后变的……”师:“行了王坤,把衣服放好然后快点上床睡觉。”王坤想继续和张老师讲小青蛙的事情,可是张老师已经走开了,他只好默默的去放衣服。

这则案例是由幼儿发起的寻求帮助的交往行为,从结果来看幼儿的交往目的已达到,但教师打断了幼儿发起的另一个言语交往事件,幼儿的兴奋感大大降低。

(三)绝对权威

教师和幼儿的经验差距使得教师和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处于领导者的权威地位,幼儿在行为处事方面完全服从教师要求,缺少了自主性的发挥。在小班这种例子很常见,如幼儿在教师没有组织小便的时候想去小便,要去征求教师同意,教师没有允许玩的东西幼儿坚决不碰等。规则的约束会让幼儿懂事有规矩,但过多的约束会让幼儿缺少自己的判断,过分依赖教师的指令行事。

(四)对待的差异性

教师在言语交往中对不同的幼儿也有着不同的言语交往的态度和类型,例如在维持秩序时教师会使用“再不好好吃饭给你爸爸打电话”、“再说话把你送到小四班”等恐吓、威胁的消极性言语或“看看哪个小朋友乖乖坐在椅子上,我就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奖励”等鼓励、引导的积极性语言。在同一情境下,教师针对不同幼儿来沟通,说明教师了解幼儿,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幼儿能够从教师语言、语气中分辨教师的态度,对于那些经常接收消极性言语信息的幼儿来说,会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五)少数的言语“失范”

例:在一节主班教师的公开课上,李昕突然说“老师该喝奶了”,配班老师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下课就喝,现在咱们上课呢。”过了一会李昕再次喊道“到点了,该喝奶了!”这时候看课的教师中发出了窃窃私语声,配班老师说:“知道了你别说话,再说话一口都不给你喝。”李昕乖乖站好跟着主班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师做动作。公开课结束后主班老师集合全班小朋友,对李昕说:“你说我怎么那么倒霉摊上你这个学生,上课尽添乱,别人都看着呢你喊什么呀,没喝过奶啊,多丢人啊,你以后在家喝奶别来上幼儿园了。”别的小朋友说“就你添乱”“你都把老师弄生气了”等等,李昕直到放学前都很沮丧。

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言语交往过程,一个是幼儿发起的和配班老师之间以发表见解为目的的行为,教师给予其警告的回应,后一个是主班教师发起的言语交往,其消极性的言语和态度影响到了其他幼儿的态度,使李昕被班级幼儿排斥、孤立,导致她的情绪变得十分消极。

五、对教师的建议

教师作为成人和师幼言语交往的一方,其关注点、言语策略和情绪情感都会影响着师往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教师要在师往中注意以下几点,从而使师幼言语交往的积极意义最大化。

(一)加强对话

教师应把言语交往的重心和主动权交给幼儿,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言说权。教师要在与幼儿交谈时能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适当的做幼儿的倾听者,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关注幼儿的需要、把握与幼儿交往的机会。

(二)把控情绪

教师应重视言语的情感性问题,提高情绪调控力,耐心的对待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应多以积极性言语、中性言语为主,避免出现命令、警告、恐吓等消极性言语。在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关爱每一位幼儿的心灵。

(三)提高言语策略

教师不但要注重言语的情感色彩,还要注意言语是否有意义,能够让幼儿正确的理解和接受。同时要掌握言语的艺术性问题。

正如金生所说,只有饱含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聆听的言说,才能建立“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的师幼关系,师幼双方才能“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而这,才是师幼言语交往乃至师幼关系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左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4]覃江梅.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

[5]李娜.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6]蒋美霞.指向幼儿的教师言语类型及水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罗润生.幼儿教师课堂言语类型的观察研究[n].西安师专学报,1993(5)

[8]金生.相互理解与师生关系的新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4)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3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创新

数学教学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所以为了做好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好数学知识。目前我国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水平。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创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保证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另外,问题情境创设可以采用游戏、图画以及谜语等方式,这样会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直观,会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找图形”时,首先教师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给幼儿展示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样的彩色图形,对幼儿说:“这些彩色图形喜欢与自己特征相同的朋友做游戏,你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特征相同的图形吗?”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彩色图形,一一说出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彩色图,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找出这些图形的共性,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觉得哪些彩色图形适合做朋友?”让幼儿找出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相同的图形。

二、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在幼儿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材内容、教材环节与幼儿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以此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其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小小文具店”时,首先教师按照幼儿的不同特点,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分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文具,并说出它们的功能,互相介绍完之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幼儿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文具以及它们具有的功能;其次,教师让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具店,小组成员通过分析和讨论,确定文具的摆放、文具店的名称以及文具的价格等;再次,幼儿对文具店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检查;各小组再选出一个售货员,负责售卖文具,顾客拿“10元钱”到各个文具店买东西,把想要的东西买回来,放到自己的书包中。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探究材料,同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较新奇的探究材料,使幼儿有想去动手触摸的欲望,从而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花儿与夹子”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夹子,原本对收集夹子感兴趣的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夹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各种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热情,然后教师通过花儿图卡和夹子,开展了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给幼儿提出一个10以内的加减法,让幼儿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在图卡上夹与得数相同的夹子,经过几次计算之后,幼儿丝毫没有感觉到枯燥,反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教学活动交流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为幼儿提供“对话”的机会,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与对话,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数学思想,同时在完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之后,还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反思,使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身。

总之,创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应加强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充分结合,同时还应为幼儿的探究式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加强教学互动的反思与交流,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4

【关键词】混龄编班;困难;启示

一、德国学前混龄编班

德国的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这种混龄编班在全德国所有幼儿园中普遍实施。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目前一般以3-6岁混龄为主。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将幼儿园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如在环境创设上,有些幼儿园不仅有若干个小的活动区域,还搭建了一些小阁楼,供需要安静环境的孩子使用;在教具、玩具的设置上,更多地考虑了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在家具的准备上同样如此,桌椅的尺寸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特别是椅子的大小和高低,便于不同身高儿童的使用。在进行活动时,教师不严格限制儿童的活动类型,并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共同游戏与学习。孩子们如兄弟姐妹般在这样的家庭中,一起生活,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混龄班并不是随便把孩子放在一起任其去发展,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标准,告诉年龄大的孩子要怎样照顾年龄小的孩子。混龄编班不仅能有效促进儿童个性、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还能减少年幼儿童对教师依赖,培养其独立意识。

二、我国学前混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学形式,即同一个年龄段(一般是一岁的年龄差)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里接受同步教育,表现为幼儿园的大、中、小班教育。目前幼儿园关于混龄活动的研究已有不少,但都是在有限范围内的尝试。教学组织形式也参差不齐。

1、“混龄班”模式。即全部混龄编班,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全部全方位混龄教育。在教育环境、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等方面充分体现混龄特点。上海童的梦幼儿园自1999年就开始了混龄班的实践,并已成为“上海市混龄教育示范基地”,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2、“间断性混龄”模式。即幼儿平时按同龄编班,在某些活动时再进行混龄,其混龄特点是“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幼儿编班、固定的带班教师以及灵活而有计划的活动内容”。“间断性混龄”教育既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又可以较充分地整合利用幼儿园的人际资源,进行差异性互补,从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的混龄模式在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的过程中,是一种混龄教育本土化的有益形式,在实施混龄教育的幼儿园中相对普遍。

3、“随机混龄”模式。(插班)这是混龄教育在我国特有的一种形式,其混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是为了解决入园需求与园舍条件之间的矛盾,不得已而为之,比如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盛行的“混合班”。而有的则是为了从班额上最大限度地控制办学成本,谋求经济效益。这样的幼儿园虽有混龄的壳,但由于师资、观念、指导策略、社会支持等原因,事实上与前面提及的混龄教育相去甚远。一般认为,由于其随意性大,班额大,教师素质不高,对幼儿的互动缺乏有效指导,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形式多在不发达地区或部分民办幼儿园存在。

三、我国实施混龄教育的困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混龄编班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儿童个性、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还减少了年幼儿童对教师的依赖,更是弥补独生子女政策弊端的关键,但要在我国实施混龄编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家庭的阻碍。家长是幼儿园选择的主体,在传统观念中,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教学质量。对于混龄教育模式,由于对混龄教育的不了解,有的会担心小龄幼儿在混龄群体中遭遇不公平待遇;担心大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小龄幼儿;有的则担心大龄幼儿的发展被小龄幼儿拖后腿,还有的会担心老师在混龄活动中对幼儿关注不足等,因而对混龄教育持否定意见。

其次,师资水平待提高,教师如何转换角色转变为混龄教育活动中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如何准确理解混龄教育的理念,科学把握混龄活动的目标、内容及过程,这些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必须学会与儿童交往,善于观察儿童,同时还特别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由于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再次,课程资源缺乏。尽管蒙氏教法于1994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界开始流行,到2008年我国约有300多个蒙氏教室。但目前我们能够收集到的关于幼儿混龄教育的理论资料是极为有限的,能够找到的可供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的课程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混龄教材、混龄活动方案与教具,还是混龄课堂管理等均缺少丰富的理论素材,对实践者而言,缺少了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其实践的步伐必定是艰难的。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对家长逐步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要改变我国家长传统教育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可以通过“间接性混龄”让家长感受到混龄教育的优点,并在亲子活动、家委会等时机通过专家、园长等权威对家长进行定期的科学教育的宣传,逐步改变陈旧观念。

2、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组织和实施混龄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更需要教师观念和行为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可以选派部分精英教师出国进行深入的学习深造,另一方面要在国内的行动研究实践中,使教师有机会观摩和亲身实践。只有在面对问题、反思教育行为的混龄教育实践中,才能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出适合我国学前教育现状、胜任我国儿童混龄教育的师资队伍。

3、增加交流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增加交流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学习与借鉴国外混龄教育成功经验机会,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族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教育充分发挥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促进我国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德国幼儿园的混龄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11(07).

[2]张虹.德国学前教育结构的混龄教育[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3(11).

[3]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4]钱秀华.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5]王晓芬,刘晶波.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11).

[6]武建芬,陈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06(2).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5

一、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

1、我们大家清醒认识到,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素质等是困扰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学期我们结合二级合格幼儿园的检查工作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推门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行为转化为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组织教师把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让教师学会自我反思、自觉地改进工作,对教师的备课和观察笔记、话题探讨等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反馈,,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地转变教育观念。

2、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的督促与指导,坚持每周进班听课,重点培养年轻新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怎样使用教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帮助她们更快地适应教学岗位,在各个班级设立以老带新的互助活动,我园老教师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工作常规、有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年轻教师树立好的榜样,为了让年轻教师更快适应教学岗位,她们手把手地向年轻教师传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年轻教师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才华,年轻教师有了明显的进步,表现突出的教师有邢丽媛、于翼、高爽。

3、我们派送两名骨干教师定期参加教委培训,组织年轻教师走出去参观姊妹园的教学观摩活动和专家讲座、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把姊妹园的教育经验带回推广,组织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大家积极讨论新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说课水平,积累教学经验。

二、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我们教师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幼儿适合的内容,尝试新颖、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园李娜教师、邹晓燕教师大胆尝试网络新科技,把日常工作中个人观点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个人博客网站,向家长同行教师共同讨论幼儿教育话题,她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园内教师共同分享,指导全园教师如何制作教育网站,利用下班时间把年轻教师带回家中亲手教她们络知识,在她们的帮助下,大家了解一些网络知识。班级建立了教育博客网站、吸引大部分幼儿家长和同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扩大和宣传了七一七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

合理使用新教材,我园各个班级存在着比较明显个体上的年龄差异和幼儿不同能力上的差异,班级教材的使用都向上提高了一层,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教学上的困难。例如大一班幼儿学前班教材内容比较浅,大二班、中班和小班教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们想办法克服了各种困难,施展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大一班教材的情况,两个教师借助一些辅导教材,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工作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大二班、中班和小班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不断摸索幼儿发展规律。开学初,放慢教学进度,帮助幼儿吸收和理解,定期向家长宣传学期工作计划,月、日教学计划,及时把所学的儿歌、故事、歌曲向家长展示,温馨提示、科学等通过宣传途径达到家园同步,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成长。

这学期各个班级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幼儿兴趣特点,建立了课题研究计划,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实施教育内容。大一班课题“让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大二班课“幼儿朗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中班课题“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小班课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各个班级从课题的确立、计划、选材、整个实施过程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丰富教育活动,教师们收集与课题有关资料、准备了故事图片、字宝宝乐园、图书、游戏头饰等丰富教学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了循序渐进地挖潜幼儿的各种潜能,让幼儿通过教研活动培养语言讲述、阅读、朗读多方面的表达能力,例如:大一班教师教幼儿用情感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续编图片故事的结尾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培养,幼儿喜欢讲述、幼儿口语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大二班教师教幼儿“形象认识标点符号”了解人物性格,变换语气语调、教幼儿学会有声有色的朗读儿歌、表演故事等,让幼儿学会评价,寻找朗读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幼儿的朗读技能。中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乐趣,为孩子提供一些幼儿喜欢的故事、图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幼儿学习阅读的方法,纠正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学习习惯有了提高。小班教师,开学初,教师们用游戏活动稳定幼儿入园情绪,用游戏活动教幼儿学会生活、交往、个人请求等多种能力,幼儿通过一学期教师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经常听到家长谈论孩子的进步,感激教师所付出的努力。

三、家园共育、提高保教服务水平

这学期,幼儿园开展了丰富的家园活动,学期初向家长展示公开课教学,邀请家长参与评议教师的教育活动,肯定教学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幼儿园今后发展提出希望。今年“六一”家园开放活动各个班级准备的文艺节目、幼儿画展质量比往年做的好,这些工作真是离不开每个教师的辛勤的劳动,体现我们教师的创新理念,我们收到了各级领导和幼儿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期末、我们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活动,发放95份调查表,收回52份,家长的反馈信息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幼儿园保教工作有90%以上家长比较满意,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健康家长比较放心,今年幼儿体检各项健康指标100%达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离不开全园保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这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我园的保教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家长期待我们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1、幼儿园加强外部环境和教育设施的改善。

2、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开展幼儿个性特长的特殊教育,例如:“竞选主持人”、“幼儿才艺展示”、“故事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6

一个月的实习期转眼逝,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期间,我从班主任..老师和..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会了怎样运用学校所学知识结合带班实际提高幼教工作.更学会了怎样大胆地与小朋友沟通、建立自己在幼儿眼里的威信.

实习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记得在开始实习的第一周,带班生活让我感觉到很陌生,心里知道应该先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才能较快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让他们了解和接受我.但由于胆怯,我始终没能大胆的跨出够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第一部,心里也很怕以后的实习日子该怎么办.每次一听见老师叫我去与小朋友一起玩,我就害怕起来,因为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超越我自己心理障碍,才能与小朋友一起沟通一起游玩,更不用说让我去试教了.经过..老师、..老师的鼓励和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渐渐地跨越了自己心理障碍,慢慢地进入了教师的角色,能与小朋友一起游玩沟通并开始上课了.开始,我很有自信,心想:我才不怕上课呢,与小朋友上课多容易啊.但是我的想法错了,当真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起来.指导老师帮我说了开头语,接下来的课就由自己上了.由于害怕,上课时的说话声音就越来越小,到一半的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起哄了,是班主任出面才帮我收拾了残局,通过与班主任指导老师的沟通后,我知道了怎样建立自己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威信.上课时该怎样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到后来的几个星期,我上课的时候就不用班主任的提醒和帮忙管理课堂纪律了,自己慢慢熟悉了幼儿的管理方式方法后,上课的时候就懂得怎样吸引幼儿的目光,怎样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不过在户外活动和音乐活动课上,组织幼儿游戏前的队伍整理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

幼儿园的实习生活,让我受益不少.首先学会了怎样与老师和幼儿的沟通,学会了给幼儿上课和做游戏,学会了怎样在备课写教案.其次是越来越觉得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是一件多么的开心的事.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老师和幼儿园的领导;同时还要感谢关心和帮助过我其她老师阿姨们.

不知不觉就要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将会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须然一开始的时候很怕,但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对自己失去信心.

幼儿园实习自我鉴定范文2

物星转移,新的一年来到了,在过去的实习的一年里,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关心事实政治,努力不懈的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终于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水平和能力.

在工作中我能吃苦,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迟到、不早退,坚持出满勤,服从领导分配,在不同岗位上尽到自己的职责.服从领导分配,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能服从领导分配,帮助学校做好工资调级工作.工资调级任务急,工作量大,一点也不能出差错,我能认真核查,仔细查对,保证了工资调级的顺利完成,受到学校领导的扬.这一年期间,我分别担任大班老师工作,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教养工作计划,协调班级工作,管理好班级财务,作好家长的联导沟通工作,担任各科教学时,以幼儿为主体,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积极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创造适合幼儿操作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并为他们所喜欢的学习内容,注重幼儿个性与语言的发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观察、学习和借鉴好的教学形式,逐渐改变老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自由发展与想象的空间.我以新《纲要》为指导,认真完成教学活动,坚持超周备课,写好效果检查,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能做到言传身教,作孩子的楷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上传授他们知识,在生活中关心他们饮食起居,在日常生活我注观察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心中有数,特别是对相对较差、性格特殊或比较调皮的幼儿,更是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余鹏飞小朋友刚转入我班,由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他变沉默了,对老师和小朋友表现得不亲近,象一个长满刺的小刺猬,谁碰他他就扎谁,爱期负小朋友.面对这样的孩子我首先亲近他,消除他的陌生感,鼓励小朋友主动与他交往,对他爱犯的小毛病批评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多表扬,活动时尽量鼓励他多发言,如他不愿意也不强求,慢慢地他开始转变了,对待老师和小朋友不再拒绝,现在他已逐渐地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徐天益小朋友不爱说话,我就经常找她谈心,聊她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她大胆与小朋友交往,现在她进步多了,能主动找老师说话,与小朋友交流了.要对幼儿实施完整的教育,家长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也更需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开学时,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计划及要求.家访中,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情况,共同商讨育儿方法,有针对性的密切配合.家长开放活动中,认真准备教育活动,让家长看到幼儿的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对家长提出有益建议我积极采纳,家长提出意见我虚心的接受,家长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和满意,为此,在本次家园联系表问卷调查中,家长对我们工作满意率达100%,徐天益小朋友的家长说:

我们对幼儿园的老师表示感谢,她们教会了徐天益许多知识,帮助徐天益培养好习惯

潘宋义小朋友的家长说:

自从把潘宋义转到钟家村幼儿园,我们觉得他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在家里爱说爱笑,也爱找小朋友玩了

付哲小朋友的家长说:小孩交给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我们家长十分放心,感谢老师对小孩的培养

家长们的话言句句都倾注了对我的信任,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幼儿园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

一∶实习目的

1:培养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培养热爱本专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于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2: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熟悉适应幼儿园工作;

3: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般特点,实习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工作,培养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习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二∶实习内容

第一周为见习期:观察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了解师幼、幼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情况;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观察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学习经验;

第二三四周实施教育活动,组织幼儿游戏与运动.整个过程不断与带班老师交流以学习经验,完善效果;在活动中观察揣摩幼儿心理、行为特征,针对个性差异与之互动;组织的活动涉及音乐、语言、社会、自然、健康五大领域;

每周进行实__结,填写专业实习周志;

另外还协助保育员老师日常工作,初步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

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参与为迎接六一的有关道具制作.

三∶实__结

在省直保育院实习一个月,对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所认识.时间不长,但对我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充实,以及个人对幼教事业的认识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实习,我更直接地接触幼儿园日常工作,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这对于我们幼教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亲自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有多大的教育机智!这也是指导我今后学习的方向标.

通过实习,我感觉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这也有赖于指导老师与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批评指导,提出很多受用的宝贵意见.例如,在组织活动方面,在与幼儿交流方面,在独立实施教育活动方面,在处理幼儿

小矛盾

方面,等等.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细致的进步.虽然实习让我体会了工作的艰辛,但也有乐趣,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所以心理很踏实.

在实习期间,欣喜自己取得了成绩.虽然每天都会碰到不同的情况,要处理一些新的小问题,但每一天,我都在提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你的成绩,因为你又多了几十分钟的经验.的确,时间越往后,处理有关问题就越娴熟,不像开始时那样盲目.自我鉴定

一个月的实习,与幼儿园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崇高,也使自己一些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变的具体、深刻.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要做好一名优秀的

园丁

,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我还要继续努力!

幼儿园实习自我鉴定范文4

实习期间,我在__幼儿园单位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不仅掌握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进一步对保教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比较成功的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了实践中,顺利的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下面,就此期间自己在见习和教学实习等方面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自我鉴定:

一∶保育员见习.目的是熟悉实习园所、班级的基本情况,接受指导老师的点拔,在做好保育员工作的同时,了解班级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特点有了初步了解.

另外,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写出自己详细而完整的教案,跟指导老师沟通并确认后,正式授课.在此期间,我不仅了解并做好保育员的工作,还自己独立完成了对班级环境的创设,并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这段期间的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受益匪浅.今后定必认真总结,及时反思,多向别人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日渐完善,同时紧记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7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创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保证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另外,问题情境创设可以采用游戏、图画以及谜语等方式,这样会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直观,会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找图形”时,首先教师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给幼儿展示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样的彩色图形,对幼儿说:“这些彩色图形喜欢与自己特征相同的朋友做游戏,你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特征相同的图形吗?”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彩色图形,一一说出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大小等,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彩色图,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找出这些图形的共性,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觉得哪些彩色图形适合做朋友?”让幼儿找出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相同的图形。

二、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在幼儿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材内容、教材环节与幼儿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以此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其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小小文具店”时,首先教师按照幼儿的不同特点,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分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文具,并说出它们的功能,互相介绍完之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幼儿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文具以及它们具有的功能;其次,教师让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文具店,小组成员通过分析和讨论,确定文具的摆放、文具店的名称以及文具的价格等;再次,幼儿对文具店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检查;各小组再选出一个售货员,负责售卖文具,顾客拿“10元钱”到各个文具店买东西,把想要的东西买回来,放到自己的书包中。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探究材料,同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尽量为幼儿提供较新奇的探究材料,使幼儿有想去动手触摸的欲望,从而激发幼儿探究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花儿与夹子”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夹子,原本对收集夹子感兴趣的幼儿,面对各种各样的夹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各种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这样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热情,然后教师通过花儿图卡和夹子,开展了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给幼儿提出一个10以内的加减法,让幼儿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后,在图卡上夹与得数相同的夹子,经过几次计算之后,幼儿丝毫没有感觉到枯燥,反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具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教学活动交流与反思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8

一、幼儿园基础建设不达标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环境条件、设施、设备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标准,决定着幼儿教育方针能否彻底落实,关系到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不论是哪级幼儿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基本建设不达标,教室面积和班级人数不相适应,人均占有面积小;功能教室、活动室、舞蹈室、音乐室不全;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不足,有的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但无专门的接收室,无专业人员,没有大屏投影,无幼儿教育现代化软件资料;有的没有多媒体网络化教室及多功能教室,甚至有个别幼儿园及小学校中的幼儿园连最起码的玩具、学教具、图书、卡片、挂图都寥寥无几;有的班级连一台电视都没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幼儿教育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开展,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二、不能遵循规律实施幼儿教育

首先,是幼儿饮食习惯培养问题。幼儿离开家、离开母亲,来到新的生活集体,由原来哺乳、喂乳、喂食其他食品以供幼儿成长,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律性,到幼儿园这一儿童的新家庭中教师必须科学培养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定餐标准化营养食品,目的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但有的教师不能科学育儿,只认为不论该不该吃,不饿就行,不论该不该喝,不渴就行,于是幼儿想吃就给吃,想喝就给喝,不按饮食规律进行,对于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该吃什么才最合适,也不去认真研究,不利于幼儿身体发育。其次,不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可否认,小班及小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差,很多事情都应由教师(生活老师)去帮做、代做,可到了中班以上,就要注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由同学或老师帮助去做”,然而有的教师还像对小班学生那样,以老师帮做、代做为主,孩子形成依赖性,没有独立性。第三,不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行为和生活、学习卫生习惯。主要表现在,有个别教师对儿童要饭前、便后洗手都不能监督其做到,缺乏养成习惯教育;有的教师不能培养孩子使用文明语言、礼貌语言。诸如:上学问声“老师早”,放学说“再见”,得到帮助说“谢谢”,损害了别人利益说“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教师不能很好地教育,形成习惯,还有个别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做到看书眼睛与书面距离一尺远,前胸离桌一拳远,要坐姿端正等,任其自然。第四,不注意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些老师、家长总持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孩子在幼儿园学的知识越多越好,殊不知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认识。在这种错误认识影响下,很多幼儿教师自己不懂规律,但为应合家长需要,上中班开始就教拼音、学汉字、教数字、讲计算,完全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超前行为不仅没为孩子打好基础,反而给小学教学做了“夹生饭”,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面对现实力求改变,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市关于幼儿园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规范要求,遵循规律实施幼儿教育,幼儿园就会越办越好,幼儿教育就会盛开鲜花。

作者:金成子单位:吉林省磐石市朝鲜族幼儿园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9

关键词释义:亲幼衔接:指幼儿0―3岁的亲子园(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间多方面的相互连接。

中国从亲子教育概念的提出到亲子园、亲子中心的兴办也不过才二十多年的时间。幼儿园的蓬勃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但是,无论是幼儿园的教育还是亲子教育,我们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细细地思考。切不说近年来西方的众多教育模式蜂拥而致,也不说深圳到底有多少家亲子园?有多少家幼儿园?幼儿园中又有多少开办了亲子班?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在深圳市南山区某家幼儿园做亲子老师,幼儿园并设有专门的亲子教室,生员也不错。但是亲子班几乎属于幼儿园中独立的机构,和其他班级没有任何联系,甚至亲子班的家长也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节庆和他们没有关系。只等孩子到上小班的年龄,父母一丢手就把孩子放到小班,认为孩子已经熟悉幼儿园了,可还是和其他的新生一样哭闹。如果是这样,家长为什么非要到幼儿园上亲子班呢?或者说家长带孩子上亲子班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有些想不通,家长天天陪着孩子上幼儿园,孩子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和其他孩子?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各个环境?怎么会不熟悉幼儿园的常规?于是我逐渐清晰的认识到亲幼衔接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明显的。

在幼儿园以外的亲子园(亲子中心)大都没有开展专门的亲幼衔接教育。虽然也有一些打出了“亲幼衔接课程”的噱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亲子园和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脱离。两家都不在一起,所谓亲幼衔接也只是空口说说。幼儿园和小学也是整体环境脱离的。亲幼衔接和幼小衔接之间有什么不同吗?首先,儿童到了入学年龄时,对外界环境已经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自我判断和调节的能力,所以对环境的改变能够在教短的时间熟悉和适应。而3岁前的幼儿依赖性很强,对陌生环境会因缺少安全感而产生抵触,适应较慢。其次,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已经离开父母,独自进行一日的学习。而亲子园的亲子教育是一直都有家长陪同的,到了幼儿园后,幼儿则需要脱离父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一日教育生活,落差是很大的。所以整体环境的脱离,幼儿的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所以幼儿园的亲子班在亲幼衔接教育上是有很大的资源优势的。

虽然亲幼衔接在幼儿园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是亲幼衔接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拿深圳的亲子教育为例子,深圳比较出名的亲子教育结构有金宝贝、南方贝贝、都市宝贝、东方爱婴等,除了在深圳广泛的兴办加盟的亲子中心外,在全国各地也有许多的加盟亲子中心,都有自己的三斧头,有完善的亲子课程和独自的教育理念。为了培养幼儿的优良性格、实现身体健康、潜能开发、善于协作、完善的亲子关系,以蒙特梭利教育思想、pap理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主要以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适应能力等五大能力是影响宝宝智力发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帮助宝宝在这五大能力方面全面提高帮助宝宝在专注力、语言、情绪、社会交往、音乐、美术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蒙氏课、DiY、奥尔夫、感觉统合等等。深圳关外关内有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幼儿园,也实施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用着不同的教材。有的是蒙氏幼儿园,有的是艺术幼儿园;有的用的瑞吉欧理论,有的用的是建构课程;有的开展分享阅读,有的开展做中学。到底哪些理论好,哪些课程完善?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这些都是许多专家多年的心血结晶,并且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而得。于是,我有一种感觉,我相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前教育都是最热闹的。相比之下,基础教育内的中小学教育就安静了许多。这就不免让我有一些疑问,幼儿在不同的亲子园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又在不同的幼儿园再次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好比数字1、2、3、4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于是我再次想到,能不能让幼儿在一种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完成亲子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呢?没有比幼儿园的亲子班更适合承担这样的工作了。也许亲幼衔接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在于系统地梳理长期以来亲子园(中心)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走各路的情况,使幼儿在0―7岁前的教育统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幼衔接,而不单单是幼儿从亲子班过渡到幼儿班。

幼儿园的亲子班和幼小班之间存在的亲幼衔接,从宏观可以看做是“亲幼衔接”的概念下正需要逐渐统一的课程建构,也就是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之下需要去逐渐完善的特色的亲子课程。从市场看幼儿园只所以办亲子班,最初考虑是亲子班的生员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幼小班,储备后续生源,而同时又提升幼儿园的竞争力(毕竟多了一项服务)。幼儿园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幼儿园的硬件环境设施、课程特色、师资团队、管理理念、宣传等。如果幼儿园的生员爆满,不存在招生的压力的话,无疑亲子班少了一种支撑点。在幼儿园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前提下,幼儿园的亲子班不免出现了视觉的盲点,容易被忽略,更多的人会把注意力放置在幼小班上。因为亲子班在原本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是新的添加剂,而早教课程和幼教课程又有很多的不同,管理和实施起来自然会有厚此薄彼的情况。许多幼儿园的亲子班或多或少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亲子班也没有幼儿小中大班之间联系的那么密切,从上课的模式和幼儿园也有不同。亲幼衔接在幼儿园失去了真正价值,也失去了意义。这就很容易造成亲子班和幼儿园的脱节,其结果亲子班和幼儿园的课程也逐渐脱节,幼儿园的亲子班和幼儿园以外的亲子中心相比也逐渐失去了亲幼衔接的优势。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很多幼儿园还没有把亲幼衔接作为幼儿园建构课程中的一部分去考虑。而“亲幼衔接”作为课程去实施是有一定的难度。亲子早期教育不同于幼儿园教育,从课程模式、实施方式、能力评估等也幼儿园的课程也有很大的差别,需要有熟悉亲子和幼儿园课程设计能力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但是,亲子早期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可以运用相同的教育理论理念。所以,在幼儿园建构适合本园理念的特色的亲子课程是可以的。

在幼儿园的亲子班建构具有“亲幼衔接”特色的亲子课程。就必须更正亲子班和亲子中心是有本质性的不同,亲子中心是独立的教育单位,而亲子班属于幼儿园的一个班级,和大中小班是一样,它遵循于幼儿园统一的教育理念,服从于幼儿园统一的管理,虽然在活动组织上和参与群体上有一些差别。但在课程的设计中要结合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这些是前提。之后要从几个方面思考,并进行实施尝试。首先,在亲子班各个年龄段的活动组织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常规培养都要和幼儿班的常规完全统一。比如,排队,喝水盥洗,取放玩具图书等。使亲子班孩子升如小班后会很快适应班级生活。其次,在课程组织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小小班和小班的课程,找寻彼此间的联系,使孩子在上小班后,即便没有父母陪同,也会很快的适应班级的教学。再次,加强亲子班和幼儿班之间的互动,让亲子班的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幼儿。特别是引导亲子班的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教职人员,在训练孩子礼貌问好的同时,有利于消除孩子对环境和人的陌生感。再四,对于即将要上小班和小小班的亲子班幼儿可以尝试开展无家长陪同的教学活动,对上幼小班有一个过渡。等等。即便做到了这些,还不能算做好了亲幼衔接,更何况要建立一个以“亲幼衔接”为概念的亲子课程。笔者早先虽然也在幼儿园带过小中大班,后又在亲子教育结构做亲子老师,现在又在幼儿园做亲子老师,也有一些经验。但是从事目前的亲子教学工作也只是结合着自己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还是延伸着亲子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请教过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很有经验的朋友。朋友给了我一些建议:首先建构一个以幼儿园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亲子班教学大纲。在大纲中逐渐细化亲子班活动开展的模式、活动方案的书写表格、积累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及时反思每次的活动等等。而最重要的就是文案的积累和反思。通过每次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加之反思和讨论,逐渐清晰积累出亲子班的课程。也许朋友说的很轻描淡写,但是我知道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教育部副部长在全国幼儿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特提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接受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从过去一段时间主要发展3―6岁的幼儿教育,延伸至0―3岁婴幼儿的教育,既是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必然趋势。“十五”期间我们在提出目标任务时,特别提出了0―3岁的早期教育目标”。幼儿园发展亲子教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如何使幼儿园的亲子班发挥其作用形成特色,我相信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亲幼衔接”作为笔者尚不成熟的思考,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发现更多的问题,寻求出更多的答案,为0―7岁的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刘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3]百度

[4]育儿网()。

[5]中国幼儿教师网()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篇10

关键词:儿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

刚入园的小班新生,脱离了父母的怀抱,要独自面对一个新的生活,会产生许多的不适应。一方面他们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又无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家长的过多包办,使小班幼儿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会无所适从,而我们的老师指导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时,又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形式单一,说教为主;策略生硬,指令性语言;一紧一松,没有坚持,这都使得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不能很好地养成。

一、用儿歌优化生活常规的意义

(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从生理方面看,小班幼儿脑部结构已基本成熟,表现为睡眠时间少,脑的机能也已经发展起来,因此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只要唱几遍就能记住了,并且不容易忘记。

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看,3~4岁的幼儿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而更多地使用叠词、三字句、简短句,并且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用动作配合,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所需。儿歌教学正好配合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这种特点。

(二)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最贴近婴幼儿的现实生活。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内容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是集生活、教育及游戏于一体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小班是刚组成的集体,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幼儿各方面的经验尚未定型,可塑性强,此时培养良好的生活常规最易成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通过实践发现在幼儿园小班儿歌对孩子生活常规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二、儿歌优化小班一日生活常规的实践

小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盥洗、解便、进餐、午睡这几个环节。多数幼儿都不知道怎样洗手,许多幼儿把尿尿在裤子里,上厕所时忘记冲马桶;进餐活动中有等着老师喂的,有挑食的;午睡时需要老师陪伴,不会叠衣服,衣服脱下乱放……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老师需采取小班幼儿较易接受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儿歌在这中间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儿歌

以上这些儿歌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小班幼儿学习掌握基本的常规起着很好的作用。

(二)运用适宜生活环节的儿歌内容

1.行动演示法

小班幼儿进餐完毕,要擦嘴和漱口,可是大部分幼儿都会忘记,还有不知道怎么擦嘴时,教师亲自示范并带领幼儿朗诵儿歌:“小小手巾双手托,对准嘴巴轻轻合,变成一块方手绢,擦擦折,擦擦折,照照镜子看一看,擦净嘴巴笑呵呵。”孩子们边念边学,慢慢地就学会了。

2.随意渗透法

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针对幼儿没有排队,硬挤到厕所,差点摔跤的现象,请幼儿来说一说谁对谁不对。幼儿们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容易发生危险。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这时候教师念儿歌:“小朋友,上厕所,排好队,你先我后不着急。”巧妙地运用儿歌这一形式,坚持正面教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随即教育,即时渗透非常重要。

3.自主创编法

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在的儿歌虽然很多,但还不够,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创编出更适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儿歌。

在穿衣服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编了一首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在午睡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幼儿编的儿歌是:《睡前要小便》《午睡歌》。“幼儿园,静悄悄。乖宝宝,要睡觉,上床之前要尿尿,这样才能睡得好。”“吃过午饭漱嘴巴,我要开始午睡啦。脱掉外衣盖好被,钻进被子睡着了。”在盥洗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编了这首儿歌:《洗手》“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三)运用儿歌指导幼儿生活的策略

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不同幼儿来说,要求又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可以请他们来当小小值日生,用行动和儿歌来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帮助也能提高班中幼儿的生活常规。

2.反复强化,加以巩固

一个好的生活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至于忽视,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需要我们用儿歌反复的提示和帮助,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3.环境渗透,运用生活

教师要将儿歌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让小班幼儿按儿歌内容盥洗、解便、进餐、午睡,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打好基础。在盥洗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粘贴上幼儿洗手的几个步骤图,并在每幅图上对应写上儿歌,幼儿无形中也在学习。

小班是幼儿打基础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希望用最简单、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他们自觉形成必要的规则意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常识等,就像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一样,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更是要从生活中选材。儿歌作为一种较好的方式,我认为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研究的地方,只要将儿歌教育用得恰如其分,就可以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课程[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信息中心,1999.

[2]虞永平.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J].浙江教育报刊社,2005.

[3]张明红.幼儿园课程生活化[J].浙江教育报刊社,2002.

[4]教育部基教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