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十篇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十篇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1:00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精细化工工艺学;学生产品专题介绍问答式教学;开放设计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6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1]: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不仅在于其专业知识丰富,也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更在于其综合素质高。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掀起众多工科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改革的热潮[2-6]。《精细化工工艺学》是化学与工程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涉及的精细化工产品门类繁多,日新月异,与实践联系相当密切。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的倡导下,从事该门教学必须做到结合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和基本理论;其次结合生产实际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最新技术方法、过程和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和理论知识,正确地认识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生产的工艺条件和瓶颈技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多年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工作,在借鉴其他院校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参考各高校同仁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采用的方法[7-9],同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下主要从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及教学采用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阐述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精细化工有别于基础化工,它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这在绪论课一定要给学生讲授好,让学生充分了解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精细化工及精细化学品的主要特点有生产特性、经济特性、商业特性及产品特性[10]。其生产特性表现为: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多用间歇或多功能生产装置、生产流程多样化。它们的经济特性表现在投资效率高、附加值高及利润高等,在这里可以列举一些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实例,比如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笔者在授课时就给学生讲了广西蔗糖深加工产品的实例(由蔗糖制备葡聚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精细化学品的高利润,促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感兴趣。精细化学品的商品性强,表现在用户对商品选择性很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开发应用技术和开展技术服务是组织精细化学品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国外精细化工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技术服务这些环节的协调,他们在技术人员配备的比例上是比较高的。另外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发展的现状、重点和热点相比有什么优势或不足,直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二、《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1986年,我国化学工业部对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作了暂行规定,把精细化工产品分为11大类[10],分别是:(1)农药,(2)染料,(3)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4)颜料,(5)试剂和高纯物,(6)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7)食品和饲料添加剂,(8)黏合剂,(9)催化剂和各种助剂,(10)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11)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功能膜、偏光材料等)。不是每一本教材都能把以上精细化学品11大类的内容全包括,因此根据专业培养特点、地区资源及精细化工产业特色、教学课时来选定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精细化工工艺学》是我校化学与工程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总课时64时数。近几年来我们一直采用以马榴强主编的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主,补充专题讲座为辅的课程内容构建体系。主要教材的内容主要涉及高分子加工助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涂料、香料及提取工艺、化妆品及新领域精细化学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还给学生增加了《饲料添加剂》、《淀粉深加工》、《汽车专用洗涤剂》、《精细陶瓷》及《人工晶体》等专题内容,这样一来,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有重点,又能使学生在精细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并能了解本领域内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和精细化工产品在新领域的应用及配方确定,同时对广西地区的精细化工特色有一定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在文献检索中发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充实到教材中,以丰富讲授内容,并适时补充精细化工行业的最新资讯、国内知名精细化工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等。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一)要求学生采用ppt形式介绍与生活相关联的精细化工产品专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授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被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学第一周就把学生分组(3~5个学生一组),自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ppt课件介绍,内容包括产品的结构组成和用途、生产方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三废处理问题等。可以适当提供一些备选专题,例如我提供的复配技术在液体洗涤济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问题、汽车美容用化妆品的品种及研究进展、八角油的提取工艺及方法等专题,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资料查阅:(1)利用学校图书馆精细化工馆藏书目;(2)利用现有精细化工类学术期刊及数据库查阅精细化工产品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3)利用精细化工综合网站,如化学化工论坛(.cn)、中国精细化工网(.cn)、世界精细化工网()、21世纪精细化工网()、中国精细化工技术网()、中国专利信息网(.cn)等。然后进行课件制作,再交由老师审核,再推选一到两人上台主讲,讲完后所有组员同时上台对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每组选出一个记录员,记录提问同学的姓名及问题内容,不能回答的问题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是与老师讨论后再回答并做成电子版课件,在上课前展示给大家。提问的同学都可以在平时成绩加分,如此要求后,在下面听的同学也会提高注意力。比赛评委由各组长组成,和组长讨论并制定评分细则,对表现优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以ppt演示的得分评定分数。经过试行教学效果良好。比如食品添加剂专题就例举了大量的反面事例如苏丹红事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谈自己对苏丹红及苏丹红事件的认识,经过交流讨论,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苏丹红这类物质的性质、用途等的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对食品安全维护的意识。通过学生ppt演示答辩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精细化工产品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知识不仅是听,自己也有上讲台展示的机会。教师为了给同学们更好地介绍所选定的精细化工产品,不被问倒,着实需要下一翻苦功精心准备。

(二)组织学生到精细化工厂参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了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在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带领学生到南宁市天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南宁市涂料厂、南宁市胶粘剂厂和南宁市化妆品厂等精细化工企业进行课程见习。使学生现场了解到洗涤剂、三醛胶、内外墙涂料及化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主要生产设备。在参观现场请工厂的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加深企业生产印象与感受,启发学生在学习涂料、化妆品、洗涤剂及胶粘剂生产工艺中思考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了响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所提倡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在见习时请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所选取的生产工艺的优点,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企业的创业史、企业文化及企业急需人才培养要求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所见习精细化工企业的概况,同时明确今后在校学习的方向。参观见习后都会要求学生写不低于5000字的见习报告,包括各个厂家产品的生产流程、产品用途、现有工艺的优点与不足、心得体会等。通过参观实习,总体感觉到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和所建的厂房一次性投资不高,点燃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自主创业的激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设出设计性实验

教师们的科研课题有部分不仅是结合地方资源特色而立项,且与精细化工产品合成与应用研究紧密相关,同时教师科研项目具有持续深入研究的特点。因此可以借助这个教师科研项目资源优势,与他们一起研讨开设出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精细化工课程知识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去合成获得目标产品,确定反应的条件、实验所需要的基本仪器及相应的检测手段,部分学生在今后毕业论文环节也会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的子课题中,这类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不仅锻炼了学生资料查阅、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他们的毕业论文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溶入教师的研究课题中,达到双赢的效果。以下是我院教师多年来研究的部分相关课题: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新型催化剂对汽车泡沫材料发泡-凝胶反应动态平衡研究、以蔗糖为原料双菌协同发酵合成中低分子量萄聚糖、萃取与膜分离集成从菠萝加工废弃物中提取菠萝蛋白酶、基于构效关系的磷酸盐防锈涂料设计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木薯淀粉磁性微球分子链态及构效。可见这些课题均属于精细化工研究范畴。通过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设设计性精细化工实验,有效提高了精细化工工艺学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在精细化工工艺方面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从而体现出“卓越工程师”所倡导的培养理念。

(四)增加课程实践环节的占分比例,完善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

大部分的课程考核方式都是采用闭卷方式,而且期末分数占总评成绩的权重比较高(通常为70%)。而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与别的课程不一样,由于该门课程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除了指定教材上的内容外,还有老师补充的专题和学生ppt介绍的专题,为了提高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该门课考试的内容有70%是教材知识,30%是课外补充及实践知识,因内容多而广,所以闭卷考试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记忆压力,结合该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了解目前的精细化工产品市场供求及产品配方研究现状和进展,因此期考采用开卷进行。在试题中可以把实践环节的内容有机组合在考试题中。按下面的公式算期评成绩。期评成绩=平时综合表现(含作业等)*15%+课程论文*7%+课程见习10%+ppt演示8%+期考*60%,通过这样的评分方式,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这一环节的表现,更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和保证。为适应该培养计划的要求,必须不断对《精细化工工艺学》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精细化工工艺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型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学校与学科专业名单[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79-180.

[2]高丽娟,方志刚,李秋菊,张丽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物理化学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02-20.

[3]王桂荣,刘元林,刘春生,赵汗青.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电本科毕业设计改革[J].教学研究,2014,37(1):89-91.

[4]冷雪松,王艳东,姜丽娜,徐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物理实验创新培养模式[J].大学物理实验,2013,26(6):127-130.

[5]袁文华,万振刚.“卓越工程师计划”与《电机及拖动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33):254.

[6]高有华,翟慧萍,邵岳,龚淑秋,刘晓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增刊):74-76.

[7]黄良芳,张辉,张莉艳,徐金明.以产学研为基础的《精细化工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44-45.

[8]曹云丽,王莉,冯云晓,徐伏,李松田.“教育梦”背景下浅谈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4,(3):37-38.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2

关键词:工程认证;精细化工;教学改革;实践能力;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30-03

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建立高校工程专业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双赢机制,规范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实现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1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逐渐在全国相关高校中得到了重视和积极开展。

2013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截至2013年8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已对我国高校的373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之后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分别受理了137个专业的2014年认证申请(其中105个专业通过认证)、156个专业的2015年认证申请和200个专业的2016年认证申请,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得到了长足而显著的提高,其质量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可喜的是,2016年6月,《华盛顿协议》全票通过中国科协代表我国由《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转正,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表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实质等效,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实现了国际化互认。

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我校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华侨大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心脏地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企业人才市场输送合格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列为我校提高办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之一,校领导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福建省沿海四大石化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带动了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配套开发,石化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化工类专业人才需求增大[1]。为了培养合格的化工工程师,我校化工学院积极申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2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式受理了我校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这是我校第一个被受理的工科专业,得到了校、院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系教师及其他相关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基于产出的教育评价,满足华盛顿协议互认要求。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2,3]。国内部分高校实施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规范教学活动,树立教学标准意识,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顺利通过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众所周知,《精细化工工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该课程具有工程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思路开展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认识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5]。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过程中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同时从教学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入手,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符合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实践和理论并重的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精细化学品开发、设计及合成的实验与实践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借鉴CDio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一定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的调查,工业界认为高校培养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通用能力评价高,工程能力培养不足;传统优势明显,紧跟时代需求不足;工业界参与深度和规范化不足等问题。因此,在精细化工工艺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邀请精细化工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走入课堂参与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在将来所要从事的精细化工行业中的实践应用。

2.搭建校内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阵地,校内可以通过设立实验示范中心、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以及本科生课外科创活动平台等举措,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细化学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设立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根据精细化工工艺课程需求开设特色实验室,对课程中所学主要精细化学品种类及其典型产品的制备工艺开展实验,比如手工肥皂、洗涤剂和胶黏剂等常规精细化学品的制作。与此同时,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充分调动学生对精细化工工艺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手工肥皂制作过程中设计透明多彩的新型多功能肥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这门专业主干课程。另外,精细化工工艺特色实验室在全校范围内也可以共享实验资源和设备,这不仅可以增加学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精细化工专业的知名度,大大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4.建立多元化考核标准。传统工科教学的突出问题是理论知识学习比重远大于工程能力培养比重,这是单一笔试考核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中所要求的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在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学习过程中参加课外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和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等活动的表现形成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与传统考核标准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标准。

(二)教师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工程教育认证将推动工科教学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由“内容为本型”转向“学生为本型”。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彻底摈弃传统的“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而是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形成一种规范、团队、持续改进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行为及活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持续为工业界输送合格的化工工程师人才。

1.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规范和细化教学大纲及内容。《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介绍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原理与工艺的专业课程,其课程知识体系非常零散且庞大,规范地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有效实现预期学习结果至关重要。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新型精细化工产品;二是让学生运用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理论,根据精细化学品的功能特点及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实验方案;三是让学生熟悉与精细化工行业相关的产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发展现状和趋势,能识别、分析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深刻理解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上课程目标分别对应于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应达到的十二条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和“工程与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在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通过细化教学大纲来规范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进度,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

2.整合教学资源,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学生而言,在开设《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工工艺》等相关课程。过去,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复,比如有机合成反应基础知识的介绍,学生对此也提出了意见和看法。oBe工程教育模式客观上要求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明确不同课程对达成毕业要求指标点(预期学习结果)的贡献及程度。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合作,协调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3.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毕业生评价体系,为学校更好地培养工程人才提供重要依据。显而易见,毕业生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紧密相关,只有建立后者的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才能保障前者的水平。除了校院两级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外,教师一方面于课程教学结束后在所授班级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进度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对所提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针对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灵活运用现代通讯及联络工具、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关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对该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的调查,另外还可以展开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所需精细化工工程人才知识架构要求的调研。授课教师对以上信息收集整理后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反馈整改意见,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体现,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甘林火.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5):220-221.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27-37.

[3]赵卫红,王彦斌.基于“oBe”理念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建设[J].亚太教育,2015,(7):85.

[4]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荆国林,王鉴,崔宝臣,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81-182.

teachingReformonFineChemicalengineeringtechnologyaccordingto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Background

GanLin-huo

(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Huaqiao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21,China)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及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由于化学工业的相关领域极为广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就非常多样化,各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亦不尽相同。我校近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工业发展的需求趋势,兄弟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专业优势,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了适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2008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其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社会反馈积极.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中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统一的规范,又有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和业务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较宽的化工应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从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公共课、基础课除外)应由基础化学课、工程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3部分组成。基础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专业方向课:可根据具体方向选择专业化学课,如电化学工程方向可选理论电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学、电解工程和电镀工程等。精细化工方向可选择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另外实践性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提高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

就专业方向而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是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该是培养具有较扎实及宽广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总体设计中要体现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重视实验、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利用广西及学校的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注重社会需求基础上。据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方向设定为:电化学工程与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4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价值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4-0020-03

【作者简介】刘晓,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内在涵盖着“技”“术”“心”,牵引着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动向。为了更好地厘清“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笔者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现状,试着就“工匠精神”的提出缘由、“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的价值三个问题做简要论述。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缘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术工人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使得“技能工人”“劳动者”似乎成了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画等号的字眼。那为什么又要提倡“工匠精神”呢?

工人起源于17世纪末期的英国,是伴随着工业大生产而产生的专门化的工作者。其特点正如电影《摩登时代》所描绘的那样,是某一个社会生产大体系上的一个具体分工的螺丝钉,他完成的是一个最具体的工作,参与到的仅是一个组织里的分工场景。在这种导向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走向一个注重“成器”忽视“成人”的现实尴尬境遇。而所谓“匠人”(或称“工匠”),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名词,特指有工艺专长的人。这一群体的特点是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作坊或专业方向,他对自己工作的完成度极高,对最终的产品负有最终的责任和全部的热情。他的出现,使传统的具体分工的工作场景发生了变化:一个人可以靠手艺而不是必须参与到一个大组织的分工当中,就能释放自己的才华。

工业形态的变迁对技能的要求不断延展。随着工业形态的变迁,个人的职业生涯也随之改变。一方面,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往往会经历多种多样的工作,转岗、转业、转行是常态;另一方面,现代工作更多地依赖于从业人员的智能,工作岗位合并,工作范围拓宽,对工人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日益拓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盯在就业这一基本要求上,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将来通用能力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世界,更应关注其工作世界与生活世界。即除了满足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在学校的学生生活,还应关注到学生将来作为一个职业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和作为一个社会人适应不同角色之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工匠精神”的培养就先验地包含着这些素质要求。

最后,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职业教育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教育本质的共性,应是“成人”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的生活、道德、情感、理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我们知道,无论何种教育,人都是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而教育总是担负着解放人、完善人、提升人、赋予人以人性素质的长远责任。一切教育,就其本性来说,都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当今时代明确地向教育提出了“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匠人”,应当成为时代赋予我们职业教育所应有的历史责任。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作“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很好地给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蕴。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古今中外的观点诸多,在此我们不一一赘述,但是通过归纳可以清晰地发现,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第二,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第三,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第四,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第五,敬畏,入魂。指的是“匠人”在工作时,将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第六,谦恭,自省。指的是“匠人”对做的事情并不吹嘘,实事求是。

回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来,落到每一个受教育者身上的“工匠精神”,主要是在获得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在中国的古代哲学里,新手到专家的分界体现在三个境界,分别是“技”“艺”“道”。所谓“技”,是指手艺、本领,理解为拥有一技之长,这是一个手工业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赖以生存的“皮”。所谓“艺”,包含方法、策略和知识、学习等意思,指才能、技能、技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细细琢磨,其意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工艺的审美,即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二是工艺的创造,即当劳动者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爱上这种劳动时,就能激发无限的创造力。只有对“技”和“艺”有了体悟之后,经过自己的磨炼,方可进入“道”的境界。魏源曾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前进一步就能接触到“道”,即天地规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到达了“庖丁解牛”的那种境界,“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这是每个工匠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向往。

这个“道”,可以归结为我们所提倡的“匠心”。什么才是真正的“匠心”?匠心,破开来就是“匠”和“心”二字。所谓匠,代表高技能;而所谓心,代表的是高素质。因此“匠心”指的就是既掌握高超的技术技能,同时兼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技术或技艺方面有着较好的创造性。匠心精神不单单指对手工业者的要求,更代表一个时代劳动者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暗含着对职业精神、职业承诺、职业智慧的要求。工匠精神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工艺精神,表现为产品意识、质量意识,以及对工艺精雕细琢的追求;二是人文精神,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的追求和关切。当前对工匠精神的日益重视,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一种产品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关心。

三、重拾“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

职业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1]从这一角度来讲,“技艺授受”当成为职业教育的本质。

首先,“技艺”本身既是“工匠精神”的载体,也是彰显“工匠精神”的重要方面。“技艺”是指“技巧性表演的才能”或“手艺”。我们认为“技艺授受”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即职业教育是由掌握一定技巧性的技术或手艺的教师将其授给那些有比较明确的应用意向的学生,使其能够在社会中就职并发展,其教学内容就是某种技艺。这种技艺或技术的习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德国技术哲学家德韶尔认为,骑马、砌墙等技能具有很强的个人能力的特征,它们源于经验,经过练习而习得,是口传身授的知识和技能。[2]可见,技艺本身就是“工匠精神”完美的诠释。不耻求师问学,勤奋学习技艺,这既是一切工匠谋生的必备条件,也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

其次,“工匠精神”贯穿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诉求。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中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劳动规则以及生产习惯的部分,就是职业教育的萌芽。因此,可以说人类最早的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职业教育。换言之,教育的起源也就是职业教育的起源。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均以“技艺授受”为导向。封建社会及之前,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徒制形式存在,它所要培养的是手工业和商业等技能型职业的从业、管理人员。如“百工”的技艺是父子授受而并不外传的,当百工掌握了手工技艺的专门知识后,便率领、指导奴隶们生产劳动。父子相传,世代相传,是百工教育的主要形式,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一直是古代技艺教育的主要特点。

再者,“工匠精神”的复归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保障。舆论在诟病中国的企业家不具备工匠精神,对产品质量不把关,急功近利等,其结果就是中国的产品始终与世界一流存有差距。“中国制造与世界品牌的差距在于细节,而细节在哪里,我们谁也不知道。”对细节的忽略,恰恰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乏造成。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让基业长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工业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工匠精神复归,将会摆脱简单粗糙的“中国制造”的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质造”。或许有一天,一说到made・in・China,不再是代表廉价、低质,而是真正的工艺精湛、品质保证的代名词。

最后,职业教育过分侧重技能而忽视人的价值偏向,这种现状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当前,职业教育偏向于技能教育,以对“人”的忽视和“人”的失落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实践,将会在无意识中把学生当成了技术的容器,试图使其将来成为掌握实用技术的高级“机器人”,这与教育的本性背道而驰。因此,应重拾“工匠精神”,将其渗透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之中,让学生在获得工具性能力的同时开启富含技术的精神资源,真正懂得技术技能的实质。这既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又满足了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此外,“工匠精神”的回归是一个充满艰辛的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历程,需要避免急功近利、自以为是、心浮气躁的倾向,需要“做”与“思”、“手”与“脑”、“行”与“知”的交互为用,恰如陆游诗中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

因此,我们强调工匠精神,但它绝不是一句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职教人身上、心中。职业教育,就是应当从这一点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匠心”,要让每一个人知道:

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渗透生命后的行为素养;

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技能养成习惯后的创新能力;

我们带给学生的不是人文本身,而是人文启蒙理性后的求真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晓.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教育与职业,2010,(20):12.

[2]王飞.德韶尔的技术王国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7.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精细化工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精细化工生产”探讨的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涂料和粘胶、食品添加剂、香料和香精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基本原理。①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化工生产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设计典型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掌握精细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基本操作,增强安全环保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1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目标

理解精细化工生产常见的合成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理解精细化工生产各种工艺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掌握检索相关文献资料的知识;掌握设备选用、原料选用、工艺流程组织相关知识;了解精细化工生产中常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2能力目标

能通过文献、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精细化工生产方案;能用化学反应规律指导实际反应过程;在操作过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独立判断,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能正确收集、整理生产数据,对生产结果进行分析;能组织生产工艺流程、选用设备和编制操作规程。

1.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经济生产的意识;树立规范操作意识。

2教学项目设计

选择了典型精细化学品,②设计成六个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项目内容一般是以典型精细化学品为制备和生产为引导,涵盖相关的基本知识。每个项目包括收集产品资料、选择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小试方案等子项目。收集的产品资料包括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工业应用、目前的产量和需求量等信息。选择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生产路线选择、生产设备选择、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设计产品小试方案包括所需耗材和仪器设备、合成或提取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

2.1制备肥皂

以洗衣皂的生产为引导,引领学生学习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础知识;掌握皂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理解典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洗涤的基本过程;掌握洗衣皂的生产工艺。要求能选用合适的原料;能解说洗衣皂生产工艺;能实验制备洗衣皂。

2.2制备洗洁精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和洗洁精的生产为引导,要求理解硫酸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典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生产工艺方法及其操作技术;掌握洗洁精的主要组成、配方设计原理和生产技术。将洗发香波、洗衣粉的生产作为扩展知识。要求能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能设计十二烷基硫酸钠合成路线;能解说十二烷基硫酸钠生产工艺;能实验合成十二烷基硫酸钠;能设计洗洁精配方,实验配制洗洁精。

2.3制备雪花膏

以雪花膏的生产为引导,学习化妆品相关知识。要求了解化妆品的类别;掌握典型品种的配方原理和生产工艺;掌握化妆品的乳化操作技术。要求能设计雪花膏配方;能实验制备雪花膏。

2.4合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为引导,学习合成材料加工用化学品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合成材料加工用化学品的定义、类别和作用;理解酯化反应、卤化反应等单元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典型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合成原理和生产技术要点。要求能熟练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查询化工产品信息;能选用合适的原料;能选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设备;能读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工艺流程图;能实验合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2.5制备聚乙烯缩甲醛胶水

以聚乙烯缩甲醛胶水的生产为引导,学习胶黏剂相关知识。要求理解胶黏剂基本概念、粘接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胶黏剂特点;掌握典型产品聚乙烯缩甲醛胶水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要求能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能设计聚乙烯醇缩甲醛合成路线;能实验合成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将固体胶棒的制备作为扩展知识。

2.6提取茶叶中咖啡因

以咖啡因的生产为引导,学习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要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代表产品;了解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的用途和发展趋势;掌握咖啡因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要求能设计咖啡因提取路线;能实验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

3教学实践过程

3.1课前准备

实施项目化教学,需要教师收集资料,充分备课。不仅要设计好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和评价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实时调整教学的具体内容,控制项目实施过程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同时需要学生根据项目实施要求,查找资料,做好课堂汇报的准备。

3.2课堂教学

3.2.1项目汇报

学生以组为单位,提交汇报ppt文稿。每组可选择一名同学作发言人主持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然后其余组和老师向该组提问,组员回答问题。在各组汇报、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进行总结,并讲解相关知识,点评各组的汇报。各组根据汇报情况,讨论之后,修改完善产品小试方案并再次提交给老师审核。

3.2.2实践操作

各组在实训室里,按产品小试方案制备精细化学品,老师记录好学生表现,对各组的操作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比评价。

3.2.3项目总结

操作结束后,学生提交产品小试报告,经过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进行项目总结。之后老师再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

4教学效果

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安排好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仪器,学生只需按部就班,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加自由,面对问题的机会更多。例如在合成十二烷基硫酸钠时,需要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临时找不到合适的玻璃弯管,学生很快想到办法,利用铁架台、胶管和玻璃漏斗搭建吸收装置。在讨论胶管的耐腐蚀性能后,得出结论,氯化氢虽然会缩短胶管的使用寿命,但短期使用没有问题,且胶管的成本低,所以决定采用这个方法,实践证明他们的方法是可行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5需注意的问题

5.1合理选取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考虑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避免重复。例如我们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了“化学涂料生产技术”课程,在“精细化工生产”中就不再选择涂料生产的内容。

5.2提前布置任务

为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形成文稿,做好准备,在下个项目开始前至少一周的时候就要布置任务。

5.3给予过程指导

在课前准备阶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检查学生的准备进度,指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汇报的准备工作。指导的过程是很好的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5.4做好耗材准备

实验实训耗材计划一般在开学前制订,以便保障教学正常开展。但在产品小试方案中,学生所选原料可能在耗材库中没有,需要临时准备。

项目化教学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注释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6

精细化学品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应用功能,技术密集,商品性强,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近2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领域。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十多亿人的生存与生存质量与精细化工息息相关[1]。近年来,精细化工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化学工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当今,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化学工业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精细化学品化学成为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课。

传统教学方法,仅仅采用“一人授课——多人听讲——期末考试”的单一形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古板,授课效果也受到限制。于是,针对传统的授课方法,并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在本专业调整的新培养方案基础上,对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

在确定教材时考虑了“精细化工”的学科特点,它不同于基础学科已经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很快,产品更新迅猛,先进工艺改进速度快,用一本教材很难详细论述,同时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适应其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编讲义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有利于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将科研心得贯穿于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主要参考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农药,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及农药方面的内容。

由于课程内容多但课时却有限(仅32学时),因此,在教学上应着重阐明具有原理性、方法性、规律性、创新性、代表性和前沿性的内容,略去不必要的生产工艺技术细节,注重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为未来发展构筑宽厚的专业基础,获得广阔视野。

2采用多媒体教学

精细化学品涉及的领域广,传统教学法“粉笔+黑板”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还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和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动态的问题形象化”、“微观的问题宏观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表达的方式多元化”。依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引入最新动态和相关图片,部分工艺流程利用Flash进行效果渲染[2]。

3实行开放授课

由于精细化学品这门课程内容较多,涉猎领域广,单独一位老师难于样样精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主讲教师外,还邀请别的教师来客串讲课。这样可发挥各位老师的研究专长,结合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动向,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提前接触各位老师的课题,为毕业设计(论文)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分小组分课题进行调研,并作报告

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更新频繁,为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掌握精细化工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独立寻找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作调研报告的方法[3]。每个单元都留有2个学时,让学生自己讲。讲解内容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己选择相关的感兴趣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分小组搜集材料,并形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报告后,其它同学和老师可以自由提问,并进行讨论。这样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即将就业的学生如何准备专业知识及如何展现自我。

5精心选择课内实验,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课程内容以及实验室设施情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上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课时有限,我们设计了薄层层析板的制备、液体香波的配制、市售胶水的制备、抗氧剂双酚a的合成、环保固体酒精生产工艺五个实验。这五个实验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这些实验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实验,学生在制备完成后可以得到实用的产品,更有成就感。

6带领学生进入工厂观摩学习,积累生产实践经验

为使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生产实践经验,本课程还设计安排了工厂实习的机会。联系当地精细化学品的公司,带领学生参观生产线,了解实际生产过程的设计、流程及经营、服务等一条龙的生产销售过程。这种实习过程既能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生产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经过以上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以前传统教学有很大突破。但毕竟教师才是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识水平,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能更好的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应用复合型精细化工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旭红.精细化工的发展与展望.绿色高新精细化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7

关键词:设计艺术;工艺美术;工业设计;研究走向

设计艺术,也即是设计(Design),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由于设计、制造的分离而产生的新学科,在20世纪初就作为新式教育的学科引进到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以“工艺美术”的学科名称存在下来。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发展的产物,与西方主流的现代设计相比差异明显。

一.设计艺术的发展的两条主线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设计艺术发展主干上开始出现“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两条分支,它们是设计艺术理论领域中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主要理论思想、主要差异也都在“设计艺术”的框架下延续了下来,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仔细探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异同,对我们真正理解设计、理解现今设计的状况及走向是十分必要的。

1.工艺美术论

工艺美术的核心理论是张道一的“造物文化论”,张道一工艺美术理论的文化内涵大致上有三个源头:中国近现代的现代化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思想,早期“图案”学科的文化品质,现代设计发展中威廉·莫里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精神。

在中国近现代的现代化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与主张全盘西化两种针锋相对的思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张道一的设计理论无疑更倾向于前者。从世界范围的现代设计发展来看,与中国工艺美术最有思想渊源的是英国威廉·莫里斯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他的核心理念一直指引着现代设计的发展,即艺术要为大众服务,艺术要用来改造机器生产。中国的工艺美术无疑延续了这一思想。艺术的社会责任,艺术要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一直都是工艺美术先驱者们的理想。并且在艺术的终极目标下,手工时代的设计与工业时代的设计是相通的。设计艺术总是艺术与技术(工艺)的结合,不论是现代技术还是手工艺技术都只是设计的表面形式,其内在的目标是不变的。

2.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最核心的理论是柳冠中的“设计文化论”,其文化的含义包括文明、工业体制、生存方式等等广泛的领域,它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又似乎指向了一种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思维能力。它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方法,指向目标的“文化论”与指向过程的“方法论”都统一在了其中。

以理性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中心,从文化的角度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这些正是柳冠中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设计文化论”的主要内容。柳冠中的设计理论也正是文化与技术的统一体,是“文化论”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柳冠中工业设计理论的“文化”是文化与技术的统一,是“文化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它既具有认识的能力,也具有实践的能力,它主要是一种思维与观念。

二.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比较

工艺美术的“文化”主要是“造物”所体现出的审美趣向、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内容。它重视历史、重视传统、重视民间、重视艺术。工业设计的“文化”则是包括器物层次、组织层次和精神层次的整体文化体系,行为方式是文化体系的中心。

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思想。它们的差异构成了中国设计艺术理论的丰富性、多样性;它们的共通之处则构成了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强调现代设计观念,反对纯美术观念对设计领域的侵蚀。不管是以张道一为代表的工艺美术的自我革新,还是以尹定邦、柳冠中为代表的工业设计的兴起,其主要的目标都在于此。

工艺美术的典型理论是“造物的文化论”,其“文化”是立足于本土、立足于传统、立足于生活的,技术、工艺是它的表现手段,艺术是它的存在形式。

工业设计的典型理论是“设计文化论”(设计事理学),其“文化”是文化与技术的统一,是“文化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它既具有认识的能力,也具有实践的能力,它主要是一种思维与观念。

三.现今理论研究的趋势

在理论框架逐渐确立、知识体系逐渐完整的基础上,现今设计理论研究的一个显著倾向就是,对与设计实践密切相关的设计应用理论形成热点的专题研究,如感性工学、设计管理、设计中的符号学研究等等。还有对使用者认知的研究,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设计教育流程的模型,设计管理的研究,设计管理的应用,设计中应用的方法,设计调查的方法,概念设计的方法,设计评估方法,工程中人类学的应用等。

近年来感性工学方面的研究以人的认知、感性为中心,试图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将这些捉摸不定的个人感受定性化、乃至定量化。由于有工程技术与数学模型作支撑,这类研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当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设计哲学—设计概论—设计体系—重点专题。此外,在这条主干上,还有横向上的两个层面的理论研究:也即是设计哲学层面上对设计本质、设计体系的宏观建构;与设计“知识”层面上对设计框架中子体系、子学科的充实与完善。前者着眼于从哲学、历史、社会的大视野去定义设计、规划设计、发展设计,后者则着眼于在具体的理论范畴、逻辑论证中去解释设计、分析设计、实践设计。

四.结论、当代设计艺术的反思

80、90年代的设计理论,其主题主要集中在设计的“文化”意义上,主要作用在于“思想”的启蒙。在当下,设计理论逐渐形成体系,各种设计(艺术)的“概论”络绎不绝的出版发行,相应的各种设计丛书纷纷出版。理论研究慢慢向“学术”的方向转变,即在“思想”大致划出的框架中作精细、规范、严谨的“学术”构建。尽管在设计理论研究的大方向上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关于设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不同理解的区别已不构成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倡创新、提倡成果转化的大环境下,设计理论如何指导、应用于具体的实践环节成为了首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8

关键词 精细化学品化学 教学方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精细化学品简称精细化工,凡是具有专门功能,研究开发、制造以及应用技术密集度高,配方技术能够左右产品性能,附加价值高,收益大,批量小,品种多的化工产品称为精细化学品。技工学校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精细化工的基础知识,掌握制造一些简单的化工产品的基本技术。结合技校学生的特点,在精细化学品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技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也通常被老师忽略。大多数学生进入技校后有自卑感,学习自信心不足,厌学情绪较严重。而精细化学品化学这门课相对来说比较艰涩难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成了难题。在讲绪论的时候,笔者结合生活实际先讲第八章“化妆品”里“肥皂的制造”的相关内容,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在网购中流行一种可以直接用来洗脸的“冷制皂”,冷制皂受到了很多女孩子的推崇,在淘宝网上热卖。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在淘宝上热卖的各种各样冷制皂图片,并让学生猜猜看是什么,当看到那么如糕点巧克力等形态的可爱的冷制皂时,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小声猜测。当知道这仅仅是肥皂时,很多学生都有点意外。然后笔者向他们展示了冷制皂在淘宝上的价钱的截图,从20几块钱到200多块钱不等,所有的学生发出惊叹的声音。这时告诉学生,制造方法很简单,大家可以轻轻松松在家里造出来;接着笔者重点讲了冷制皂的制造原理和方法,所有的学生听得很认真;同时重点强调了成品和原料之间的价钱差别,让学生从中看到冷制皂的利润;最后笔者循循善诱,激励学生自己尝试做冷制皂放到网上试卖。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学习精油的知识,把精油加入到肥皂中,制造出不同功效的冷制皂。通过这个例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热情,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

2 通过参观学习,培养他们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单单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使学生很好认知某个产品的工艺流程。而技校学生毕业后马上要进入到生产一线上,对整个工艺流程的了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参观学习中直接感知。例如笔者在讲染料这章时,先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性了解染料的生产工艺。但是单单靠这些图片和教师的描述还是不够,一定让学生下到车间,自己去看、听、问和思考。于是,利用一个周末,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组织他们去广州市一个染料生产厂去参观学习。在参观之前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参观目的,使参观时更有针对性。学生对这次参观学习显得很有兴趣,部分学生在车间还和工人探讨问题。参观完毕后一定要检查参观效果,找学生谈谈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认识。通过实际的参观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和工作实际完全联系起来,事实上工业上任何一个改进和创新都是从工作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得来的。

3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数没有积极发言的意识,在讲课的过程中如何打开他们的口很重要,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对于重点难点,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对于一些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可以拿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通过学生自己备课来给大家讲解。讨论既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做适当引导,不能让他们漫无目的发挥。例如讲化妆品这一章中的香水类化妆品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有上章香料知识积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旧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讨论香水类化妆品配制的原则和方法。最后由小组推举一个代表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表达形式做出总结,锻炼他们归纳总结,梳理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技校学生也是完全有能力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

4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深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通常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图片、声音、动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兴趣。而精细化学品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够把一些产品和工艺流程用图片、图表、动画、录像等素材展示出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个直观的、立体的、全面的认识,印象也比较深刻。通过反馈,学生反映说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重点难点突出,同时激发学生想象,拓展他们思维,教学效果好。

5 实验教学一定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能力

技工类学校就是要培养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技工人才。所以在教学中不光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等。精细化学品化学通过安排一些小实验,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锻炼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实验态度严格要求。在每节实验课上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弄清楚实验步骤;其次在试验中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数据;最后还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室卫生。这门课有个小实验是让学生自己配制适合自己肤质的雪花青,学生首先要了解“膏霜类化妆品”的特点、品质和功效,然后弄清楚自己的肤质,在雪花膏的基础配方上适当做一些改进。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做起来也很用心。教师在做现场指导的同时也严格要求学生,比如原料称量的数据一定要准确,配制时要小心不能污染产品,所用的器皿最后要洗干净,仪器摆放整齐等。一定要从细节着手,培养学生从严做事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那么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少犯错误。

6 小结

当今我们使用的教材大多内容陈旧,过于重视理论,较少和现代工业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了解现代工艺,然后针对性对教材做一些删减和添加,删掉内容艰涩过时的部分,多添加一些工厂实践经验。精细化学品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授课的同时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不可能在每一节课中都使用全部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整个课堂做到重点突出,张弛有度。每节课都要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观察学生,给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总结反馈的信息并且及时改进,这样才能使课上得更好,上课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9

引言

广东潮州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东南亚各国都有着密切的往来,这也造就了广东潮州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灵活清新的民间艺术特色。在这样一片沃土之中逐渐被孕育和成长起来的潮州麦秆画,也因此有了更加鲜明的艺术特色。

涉及题材广泛

潮州麦秆画的题材普遍都是从潮汕人民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因为潮州麦秆画本身,就是作为日常装饰用的工艺美术作品,所以,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人们的文化审美。潮汕文化吸取了中原文化与古代南粤岭南土著文化的优良成分,同时又受到海外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文化的融合为潮州麦秆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艺术营养。在潮州麦秆画中,海洋是最为主要的题材内容来源,达到龙虾青蟹,小到花鸟鱼虫,都是潮州麦秆画最喜欢使用的题材,将潮汕人民依海而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潮州麦秆画以潮汕人民对于未来的期望为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这一部分的潮州麦秆画内涵更加深刻,有些需要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才可以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

在传统的潮州麦秆画中,潮汕人民通过对于花鸟鱼虫的刻画,将花鸟鱼虫这些平日里经常接触,十分熟悉的意象与自己的美好向往进行结合,通过谐音成语等方式,通过花鸟鱼虫将“金玉满堂”等没喊含义的词语表现在画中,展现对于未来的袭击和对家乡深沉的爱。除了花鸟鱼虫为代表的海洋生物之外,海上的小船和岸边的景色也是潮州麦秆画所钟情的题材,而无论采用任何一种形式的内容,其中心都是表达了潮汕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所对于艺术需求的不断提升,如果潮汕人民仍然在对于潮州麦秆画的设计和制作上沿用老一套的方式,很有可能的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变得弱势。所以,潮州麦秆画在当前的时代之中必须要突破原有的以花鸟鱼虫和简单的热带风光为主要内容去表达美好愿望和吉祥意头的创作形式,而是应当拓展题材内容,将更多更具有艺术价值的内容融入进潮州麦秆画之中。比如说“潮州广济桥”等潮州麦秆画作品,就拓展了潮州麦秆画的文化内涵,实现了艺术上的可持续发展。

装饰色彩强

潮州麦秆画本身就是具有装饰功能的民间工艺美术,所以,装饰性强,也是潮州麦秆画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潮州麦秆画虽然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却并没有完全被传统的装饰图案所禁锢,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更多现代抽象的元素,采用在固定的几何形轮廓内进行对于花鸟鱼虫等美好意象的描绘,形成独特的艺术冲击,让人在强烈的对比之下感受到潮州麦秆画的独特之处。

潮州麦秆画制作十分精细,包括对于鱼虫的鳞片和翅膀的刻画,都十分的仔细,利用重复等方式,使用简单的麦秆,让平面上的鱼虫似乎活了起来。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意象的深刻内涵通过夸张、变形等种种手段被表现了出来,让潮州麦秆画的艺术价值和装饰色彩都变得更强。

实用性强

虽然潮州麦秆画具有很强的艺术特性,但是,作为工艺美术的一种,潮州麦秆画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十分密切,所以,潮州麦秆画还具有相当的实用性。潮州麦秆画最常出现在装饰挂画中,富有特色的造型,内涵深刻的内容以及制作精巧的工艺让潮州麦秆画作为装饰挂画,散发着源源不断的魅力。不仅如此,小到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书签、日历甚至是眼镜盒都可以用潮州麦秆画的形式进行制作,让它的艺术性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之中。

工艺精致

潮州麦秆画的工艺十分精致,这也是潮汕人民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一大特色,即使只有一丝空余,也要利用麦秆,进行精心的设计,将图案精致的勾勒出来,根根麦秆清晰整齐,无论是任何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而潮州麦秆画工艺的精致,离不开潮汕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氛围。

一方面潮州麦秆画有着充足的经济环境进行创作和制作,在这样无压力的环境之中,对于工艺的追求成为每个民间艺人的常态。而另一方面,自从明代以来,人们色生活压力逐渐增大,无论是对农田的耕作上还是对于商业的交往上,人们都必须通过精打细算来最大限度的维持自己的生活,长期下来,养成了潮汕人民“精细”的思想,表现在潮州麦秆画中,就是工艺更加的精细雅致。

结语

麦秆画以麦秆为主要原料,采用剪、切、染、贴等方法,使看似平淡无奇的麦秆在画纸上形成图案,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皆可入画。广东潮州麦秆画是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风格精细工巧,形成了独特的沿海城市的地方特色,是潮汕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总而言之,潮州麦秆画作为一种制作精致、艺术价值高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成一派的艺术特色,而这些艺术特色的形成与潮汕地区的文化以及潮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是分不开的。在未来,潮州麦秆画如果能够在始终保持精致工艺和极具审美性的创作特点的同时,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多符合时展的作品,相信还会在艺术殿堂中,走得更高更远。

精细化工工艺学论文篇10

关键词: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园林景观

近年来,虽然园林景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其质量却停滞不前。针对这一情况,应改变园林景观的传统粗放管理方式,采用精细化管理进行园林养护,从而发挥园林景观的绿化环保功能,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1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园林养护就是对园林景观的各种植物进行护理和美化工作,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净化空气和绿化环境。园林养护本身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根据不同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养护,加强对植物的修剪、施肥和除草,使其能够健康生长,同时加强艺术性管理,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园林养护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将园林养护中的各项工作细分,做好每一个细节养护,对于细微的工作也应认真做好,这就要求养护人员落实责任,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率。精细化管理对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园林植物中的成活率,使其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增强其艺术性,使园林景观更为美观[1]。

2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2.1土壤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在园林养护中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园林养护的细节处做好,其中,土壤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主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各种养分。在园林养护中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加强对土壤的管理,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采用最适合的土壤类型。在精细化管理中,会加强对土壤的选择,采用良好的土壤能够保障植物快速健康生长。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酸碱性、湿度和肥沃度的要求不一样,尤其是对于一些引进的外来植物,当地的土壤一般较难适应引进植物的生长,因此,一定要为其提供适合的土壤才能保障其成活。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土壤的选择,就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土壤的精细化管理中,还会加强对土壤的施肥和松土,从而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使其保持活力。因此,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促进其健康快速成长。

2.2修剪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对园林景观进行修剪操作是园林养护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精细化管理中,及时修剪枯枝,剪掉歪枝和过密枝,不仅可以使植物更加美观,同时还能够保持植物间的合理密度,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从而促进植物快速生长,调节植物的水分和营养分配。此外,通过科学地修剪枝条,使植物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成长,提高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园林景观的美观性是其一个重要的基本要求,通过科学修剪,合理调整树枝结构,使整个树形更加美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2]。在实际园林养护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目标明确、分工明确的养护计划,从植物种植开始,对于其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制定完整的修剪计划,对日常的养护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从细节出发做好养护工作。

2.3艺术性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美观性,还要求其具有艺术性。在园林养护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更加重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管理。园林养护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促进植物快速健康生长,更重要的是将植物景观和周围的建筑科学、合理搭配,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通过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以及植物和建筑之间的搭配,营造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环境,让人们在都市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魅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园林景观进行艺术性管理,而在精细化管理中,艺术性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植物之间的搭配体现现代化的艺术气息。例如,在园林景观中,通过松、竹等的搭配,创建充满艺术的绿化环境。

3结语

园林养护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环节,在园林养护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加强对日常养护工作的合理安排。同时优化每一个养护细节,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养护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管理责任,能够促进园林景观植物的健康快速生长,不断提高其美观度和艺术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鹏,张富强.浅谈园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