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高三总结十篇化学高三总结十篇

化学高三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7:05

化学高三总结篇1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化学高三总结篇2

本学期,本人在担任高三(2)、(4)、(5)、(9)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英语组同仁的帮助下,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为使下一年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特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能够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领导,服从分配,团结同志,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任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圆满完成本学年的工作任务。

二、业务能力方面

教学工作

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出勤方面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能出满勤、干满点,早出晚归,以校为家,平均每天在校时间10个小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圆满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化学高三总结篇3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认真上好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上了一节区级示范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知识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我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到电脑学校学习。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四、下学期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争取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爱你疼你。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化学高三总结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理论;实验;操作;总结;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学习既要遵循既定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又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强化理论学习,重视实验操作观察与分析,注重所学知识点得考核、总结与实际应用等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这三个环节的有序结合,逐步形成“理论―实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一、重视基础,强化理论学习

高中化学偏重于实验探究,即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实验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进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对此,教师应密切把握教学目标,将各个学习阶段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并根据教材内容、实验要求与课堂研究外部因素对教学的要求等,从系统目标的高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理论强化计划,从而为后期实验与总结环节的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金属极其化合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将后期实验中频繁用到的各类金属的特性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不仅掌握金属自身的特点(包括化学符号的书写,与氧气、氮气等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所产生的物质等),而且也应熟练把握其化合物(如铁锈、铜锈等化合物的化学式、特征等)的特色,从而在后期实验与总结中提高熟练度,再一次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实验

实验是调动学生参与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现象的多变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等都是吸引学生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学习时,应充分对其运用。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首先教师应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物质先后加入的顺序等,对于实验结果,教师应号召学生自行总结,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现象、总结实验本质的能力;最后,强化引导总结性学习,基于学生的总结内容,对其进行科学定论,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究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在探究金属纳的性质时,教师应先复习“钠”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钠的初始颜色,用一定量的滤纸将金属钠表层的油性物质吸干,然后用小刀将其表层物质去掉,进一步探究其颜色;实验二,将一定量的酚酞试剂倒入烧杯中,然后将切好的金属钠放入其中,仔细观察“钠”与酚酞试剂的变化等;待探究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所观察的内容,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到化学方程式的推理等,从而整体把握“金属钠”的特性,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考核与总结并重,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过程

经过前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中期相关实验的操作,使得学生对既定的化学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实践证明,最后环节的考核与总结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在前两个环节的不足之处,对于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全方位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口头考核与笔试的方式,在课堂上可提问学生前两个环节所学的内容,也可将已经学过的内容以试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通过批阅试卷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有效的纠正与弥补性措施,利用一体化教育推进高中化学整体教学质量。例如,在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即将“钾、钙、钠、镁、铝”等化学符号、特性进行对比总结,对其与气体发生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观察性总结,即成立“金属专题”,从而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化与条理化,方便后期的复习、做题的参考。

实现“理论―实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重点探究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这三者分离,应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综合考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优化教学计划,做到理论、实验、总结的完美结合,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调动其参与课堂知识的探究过程,进而在实验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并能够跟随教师的总结步伐,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做题效率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苏立强,陈国良,等.分析化学“四位一体”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3(01).

化学高三总结篇5

自开展“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学习活动以来,我通过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和个人在工作之余的自学,认真学习了“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的基本内容和目的意义,使自己对开展此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认识,知道了开展“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主题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县“两会”精神,为实现今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县委“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继续深化,是巩固“三为”主题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举措。随着此项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发展的需要,做好新时期的各项工作,我认为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尤其要强化意识,谋划理念,深化“经常”。

一、解放思想,强化三种意识

强化争先意识。要以创先争优,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做好工作,无论是各项工作都要用心谋划思路,用心研究办法,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

强化创新意识。要正确认识、分析和把握形势,在具体复杂的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勇于摒弃传统的、固定的、静止的思维定势,自觉吸取新观念、接受新事物,体现出敢于突破常规、突破经验的改革精神。

强化责任意识。不论工作大小,都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力戒漫不经心,随意为之,保证认真负责、高质量的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始终保持工作的良好形象。

二、扎实工作,谋划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在本职岗位上,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把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决心。学习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学习才干。最后,要善于从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去学。向领导学习,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家庭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三、 

;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与时俱进,深化两种“经常”

经常思考。在工作中,有时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或那样的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妥善处理好矛盾,让头脑时刻保持足够的清醒,善于思考,善于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始终保持正确的思维走向。

经常总结。深入开展“三查三进三解三提升”教育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做好常总结,一是既要学会总结经验,又要学会总结教训。必须注意强化与时俱进的意识,及时对工作经验进行梳理,摒弃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东西,不断总结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经验,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二是既要学会总结具体的,也要学会总结抽象的。要总结工作的得失,也要总结工作方法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

化学高三总结篇6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14-02

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产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寻找规划河南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路径,发挥区位优势并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实现河南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很多。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在威廉·配第的关于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研究成果之上完成,书中在阐释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即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结果,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呈现出第一次产业人数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人数增加的格局。钱纳里和赛尔昆在《发展的形式,1950—1970》中,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动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投资和技术进步主要集中于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而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于农业部门。汪茂泰和钱龙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中对完全消耗系数、投入—产出系数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二、第三产业;现阶段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明显;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具有不相适应性。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和演变趋势与这些研究相符吗?河南省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在中原崛起战略的带动下迅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以1978—2011年间河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建立模型来探索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方向。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和优化。这可以从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看出。

图11978—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相比而言,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39.8%下降到2011年的17.6%,第二产业由1978年的42.6%上升到2011年的57.3%,第三产业由1978年的17.6上升到2011年的29.7%,非农产值比重在不断上升,这符合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特点。

1978—2011年中,较为重要的年份是1986年和1992年。在1986年以前,河南省产业结构为“一、二、三”格局,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比重最小。1986—1991年间,河南省产业结构变为“二、一、三”格局,即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主导产业。从1992年开始至今,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格局。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39.8%下降到2011年的13%,全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10%,可见,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一直高于全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河南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42.6%上升到2004年的48.9%,从2005年的52.1%上升到2011年的57.3%,而全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47.9%下降到2004年的46.2%,从2005年的47.4%下降到2011年的46.6%,2005年以前河南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一直低于全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2005年以后河南第二产业迅速发展,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严重偏低,从1978年的17.6%上升到2011年的29.7%,而全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1年的43.4%,河南省第三产业一直缺乏竞争力。总的来说,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方式,这已经成为河南省在中原崛起中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Romer认为,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带来的,但是长期经济增长只依赖于技术进步。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必须是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中发挥作用的。在资本、劳动和技术既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增长。根据三次产业的划分,假定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函数为:Y=F(x1,x2,x3,ε),Y表示总产出,xi(i=1,2,3)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量,ε表示除了三次产业以外的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则模型logY=β0+β1logx1+β2logx2+β3logx3+ε可直接求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检验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1978—2011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如下估计结果:

log(Y)=0.721log(x1)+0.424log(x2+x3)

(19.63)(13.51)

R2=0.9986,回归方程在总体上拟合程度很高,从回归结果来看,参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的总支出弹性为0.721,即第一产业每增长1%,GDp将会上升0.72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支出弹性为0.424,第二三产业每增长1%,GDp将会上升0.424%。

x3=159.84+0.512x2

(3.593)(57.48)

R2=0.99,回归方程在总体上拟合程度很高,从回归结果来看,参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引致推动作用,模型系数为0.512。

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1978—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次产业产值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如下估计结果:

log(Y)=0.4531log(x1)+0.631log(x2+x3)

(20.826)(33.692)

R2=0.999,回归方程在总体上拟合程度很高,从回归结果来看,参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第一产业的总支出弹性为0.453,即第一产业每增长1%,GDp将会上升0.45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支出弹性为0.631,第二三产业每增长1%,GDp将会上升0.631%。

x3=2575.242+0.924x2

(-4.32)(115.83)

R2=0.9976,回归方程在总体上拟合程度很高,从回归结果来看,参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引致推动作用,模型系数为0.924。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全国的水平,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引致推动作用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的来说,第二三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并且与第一二产业相比,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三、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时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组合也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产业动态优势也时刻在发生变化。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式,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经济状况,依据河南省各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和区域优势,要创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逐步增强对发展中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河南省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交通、通讯、城市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还要加强对市场、社会服务等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大力改善服务业基础设施,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强化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物流、专业咨询等配套服务,提高和加强对转移企业的服务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应注重协调原则。要注意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为出发点,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关系,促进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重点调整转移资本在一、二、三产业的投资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协调统一发展。

首先,积极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引导转移资本投向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研发及推广、生态农业和环保型农业的开发,以及一些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领域,以改造传统农业并提高农产品生产科技水平。

其次,不断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第二产业是决定人均收入和就业结构的关键,若没有第二产业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发展第二产业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共同发展战略,还要充分考虑现有的优势,继续保持在食品加工业、医药、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优势地位,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创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最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河南省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人员比重都严重落后于我国平均水平,改变落后状况,使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有利于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引导转移资本投向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会展等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高成长业。

河南省应抓住机遇,扩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和接纳,适度控制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进,逐步提高产业吸纳的层次。准确选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对接点,引导产业转移资本投向河南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以提高承接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同时,可以实施适度的提升式承接策略,引导转移资本投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更能够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起点上,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引进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这对促进河南省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威廉·配第.政治算数[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钱纳里,塞尔昆.发展的形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3]汪茂泰,钱龙.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2).

[4]郑云.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和现实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化学高三总结篇7

一、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期间,教师应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即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的教科书。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教师应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抓知识点和考点的联系,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⑤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近几年高考化学的命题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教师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

二、立足教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考化学内容可大体归结成以下六块。学生在复习时应按“块”复习训练,适当选些题做,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块”。

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

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

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

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

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学生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

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它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验、试剂存放、事故处理等。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学生在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主体,使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三、经常联想,善于总结,使教材知识网络化。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地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讲究方法,归纳技巧,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勇于号脉高考。

1.多选做中等难度的题。

学生应以考纲为基本框架,以课本为“血液”,以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为“营养”,对课本知识进行扫描式清点,多选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尤其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2.复习先考虑主干重点知识。

复习到最后阶段,学生在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尽可能与高考试题接轨。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重点、琢磨重点、强化重点、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学生一定要避免盲目地追赶时髦、花较多时间去找热点材料和热点题目的做法。

特别提醒的是,学生除了要留心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不变的内容才是基础,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对于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学生首先要考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然后考虑其它。

3.关注常考的热点知识。

在一轮复习时,学生要全面浏览教材章节,熟悉教材内容,在二轮复习时学生要按专题构建复习体系,形成“考纲、考点、教材、知识点”的网络。

近三年高考常考的热点知识如下:(1)阿伏伽德罗常数;(2)氧化还原;(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4)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转变;(5)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电子式;(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7)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9)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大小的比较);(10)离子共存;(11)溶液的pH值及计算;(12)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13)原电池、电解池;(14)有机化学思想、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体、同系物;(15)四大反应;(16)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转化及计算;(17)实验仪器的洗涤、实验装置、基本操作;(18)混合物的计算;(19)化学史、环境保护、能源材料;(20)新信息、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4.重视基本实验,形成技能创新。

化学高三总结篇8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1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我认真学习“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近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1)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3)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2

  今年,我担任294班和295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3  

  今年我担任初三1班和4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2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化学高三总结篇9

关键词:芜湖市;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升级

一、芜湖市地区概况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芜湖市,地处长江的下游,南北分别与皖南山系、江淮平原相倚望。与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合肥市相毗邻。整体区域内具有平原、丘陵等地貌,并具有数量众多的河湖,如长江、青弋江等。

根据芜湖市统计年鉴2015可知,2014年年末,芜湖市的总人口数为384.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61.7万人,城镇化率为60.67%,比2013年增长了1.30%。相比2013年,2014年以10.7%的增幅使得GDp(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307.90亿元。从产业增长分析:第一产业以4.8%的增幅达到了136.20亿元;第二产业则实现增加值1516.02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5.68亿元,增长10.8%。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9:65.7:28.4。

二、结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

(一)产业结构现状

2014年,芜湖国民经济核算生产总值为2309.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118.04亿元,约占总产值的5.11%;第二产业产值为1476.01亿元,约占总产值的63.91%,其中工业产值为1347.21亿元,占其91.27%,约占总产值的58.33%;第三产业总产值为715.5亿元,约占总产值的30.98%。

(二)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2014年,芜湖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602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用地面积为258平方公里,约占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的4.28%。城市建筑用地面积为24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57平方公里,约占城市建筑用地面积的23.27%。工业用地面积为24平方公里,约占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的0.40%。

(三)变化分析

1、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1)从芜湖地区的生产总值分析

①199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1915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78461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488634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为447679万元,建筑业生产总值为40955万元;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则达到了352056万元。

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71685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645803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3953337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为3482333万元,建筑业生产总值为471004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56943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025元每人。

③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309553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180404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4760057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为13472078万元,建筑业生产总值为1368800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7155027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39元每人。

总的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均为增加,其中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2)从芜湖地区的生产总值构成分析

①1995年与2007年对比: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从17.5%下降到9.0%,降幅达到8.5%;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从48.0%上升到55.2%,增幅达到7.2;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则增加了1.3%。从34.5%增加到35.8%。

②2007年与2014年对比: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从9.0%下降到5.1%,降幅达到3.9%;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从55.2%上升到63.9%,增幅达到8.7%;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则从35.8%下降到31.0%,减少了4.8%。

概括其从1995年到2014年近19年的芜湖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变化:生产总值变化最大的第二产业所占比例从48.0%上升到63.9%,增幅达到15.9%;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从17.5%下降到5.1%,降幅达到12.4%;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则从34.5%下降到31.0%,减少了3.5%。

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选取其中四区)

(1)1994年与2006年对比:其中水域面积从123.55平方千米增加到182.28平方千米,增加了47.54%;林业用地面积从270.71平方千米增加到400.52平方千米,增加了47.95%;其它用地则以80.91%的降幅从67.05平方千米减少到12.8平方千米。

(2)2006与2014年对比: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从400.52平方千米减少到220.82平方千米,下降了44.87%;耕地面积减少了13.87平方千米,下降了5.97%;另外建设用地增加了155.73平方千米;水域增加27.67平方千米;其它用地面积增加了10.17平方千米。

概括其从1994年到2014年近20年的四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面积变化最大的土地类型建设用地从120.09平方千米增加到437.7平方千米,增加了264.48%;水域面积从123.55平方千米增加到209.95平方千米,增加了69.93%;耕地以58.65%的降幅减少了310.04平方千米。

三、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从很多数据中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如何科学合理且高效的进行土地利用,对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必定处于持续稳定状态中。

(一)相互影响

由于各地区土地的资源特性,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进程都受其影响,并进一步决定了土地的利用结构。由于不同产业对于土地资源要求的不同,所以其分布地区也各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中各主要产业总是位于一些特定区域中。

为了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能稳定并快速发展,土地的供给必须同时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一系列要求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而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产业对所需的土地资源的要求不同,也会对土地的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二)具体概况

从芜湖市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中可以得到:1995-2014年产业结构从1995年的三产业比例17.5:48.0:34.5到2007年的三产业比例9.0:55.2:35.8再到2014年的三产业比例5.1:63.9:31.0。在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的同时第二产业一直在稳步上升,但是第三产业则小幅度上升后又再次下降,甚至下降到了比起始比重更低的数值。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建设用地的面积逐渐增加,耕地的面积则在此过程中不断减少。

四、分析与建议

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飞跃革新的技术贯穿于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产业的区位选择也随之改变。由于土地的资源特性,对区位选择安排的不合理即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十分重要。

(一)转变产业模式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这两项指标所占比重均达到或超过了60%-70%。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建立完备的第三产业格局十分重要。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这种经济形势下需转向高效的“三、二、一”模式。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模式中,虽然在这种模式中国民生产总值同样得到了提升,但由于其产业结构的局限性,无法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应转变产业模式,发展二三产业。

(二)优化城市布局

一般而言,拥有相对完善的生产技术和完整的组织结构的成熟产业,具有稳定的网络交易平台,在“面对面”交流上的要求相对要少;与之相反,没有稳定的网络交易平台且生产技术、组织结构都不完善的新生高层次企业对集聚经济有高要求,这使得成熟产业被驱逐或被迫转移。我们知道,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应将土地利用率最高的第三产业安排于城市中心位置,然后依次排开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集约利用土地也应由此依次排列。由于受地形、地势、地貌、铁路的影响,芜湖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中心城区、商业集聚分布不均,交通也不够通畅。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构建完善的城市空间体系,推进用地布局的有机组合,优化城市布局。如适当增加城市用地中的公共交通用地,便捷交通,协调用地矛盾。

(三)整合农用地

芜湖市所占比例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农用地,但其多为零散地块,无法达到产业化经营,利用率较低。农村居民点又大都较为分散,导致农用地被分割,同样不利于产业化经营。农村的农用地经营方式多为分散经营,且由于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有些地块被迫荒芜,无人种植。应整合这些零散地块,使其可以产业化经营,提高其利用率及生产效益。

(四)发展生态环境

芜湖近年的总体规划中对于退耕还林都有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对于污水处理、废物投放等加大管理力度,并在城市合理布局的同时考虑到生态绿化,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五、结语

想要使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并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则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改变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使其优化升级,与国际接轨。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而产业结构落实在空间上,就是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变必会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芜湖市是长三角重要的经济增长地之一,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芜湖市已经成长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成为迫切问题。通过对芜湖市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依此提出如何优化芜湖市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对芜湖市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芜湖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10378569)的阶段性研究成。

参考文献:

[1]芜湖市统计年鉴2015.

[2]白洪伟,吴满音,葛艳.芜湖市土地利用履盖变化的遥感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4).

[3]王辉.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徐萍.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化学高三总结篇10

关键词:区域;呼包鄂;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内蒙古在经过长达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的GDp结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由2007年的12.5:51.8:35.7,到2011年的9.2:56.8:34,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调整,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第二产业都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在35%左右。呼包鄂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本文采用SSm模型,研究呼包鄂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求其区域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为此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一、分析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2]。

假设为被研究区域的基期的经济总量,为报告期经济总量;为全国或全省在基期的经济总量,为报告期经济总量。并且用和来分别表示该区域的第j个行业的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量;和分别表示全国或全省第j个行业的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量。

表示该地区各产业部门按全国或全省GDp总增长率增长计算的增长额;是指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效益。若该地区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或全省的产业结构,则>0,反之<0;反映该区域的竞争力效益,指该地区各产业部门按实际增长率所计算的增长额与按全国或省同一产业部门增长率算的增长额之差,>0,则表示该区域处于有利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较强。

二、呼包鄂地区发展状况

就“呼包鄂”区域而言,三地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区域内有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产业,发展速度备受瞩目。2010年,呼包鄂区域GDp占全内蒙古自治区的59.8%,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410元和8750元,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4.4:48.4:47.2调整为2011年的3.2:52.2:4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了更加清晰了解近几年“呼包鄂”区域的产业结构比重,本文建立了图1。

图12007-2011年“呼包鄂”区域三产业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呼包鄂”区域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由2007年的47.2%发展到2011年的44.5%;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从2007年的4.4降到2011年的3.2%;第二产业由2007年的48.4%,反复升升降降,最后升到2011年的52.2%。第二、三产业比重有升有降,总体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三产业比重较合理。

三、呼包鄂经济增长区域结构SSm分析

本文在对包头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分析时,以全国为背景区域,对呼包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系统进行Shift-sharemethod分析,时间区域取2007-2011年五年,计算指标取各个产业的当年生产产值,计算结果如表2。

表22007-2011年间呼包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从整体来看,呼包鄂的三大产业都处于发展态势,2007-2011年间呼包鄂实际经济增长额大于全国的平均增长份额,总偏离分别为2157.93亿元,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63.4%和36.7%,这说明呼包鄂经济增长额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依赖于第二产业,而且三产的结构是二三一。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总的结构变动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在第二、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增加[3]。我们可以得出呼包鄂在这五年间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依然停留在严重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增长比较缓慢,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面分别从产业结构偏离和竞争偏离两方面对比分析呼包鄂和内蒙古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偏离方面分析可以得出,在2007-2011年间呼包鄂的生产总值的结构偏离增长量为33.66亿元,呼包鄂的总体结构份额大于0,相对于背景区域而言,具有结构性发展优势,但整体优势并不明显。其中,第一产业结构份额小于0,说明2007-2011年五年间呼包鄂的第一产业与背景区域相比较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第二产业的结构份额也小于0,说明呼包鄂在这五年间没有充分发挥出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竞争偏离方面分析,呼包鄂的产业竞争力分量高于全国平均值2110.57亿元,这说明呼包鄂总体产业竞争力较全国有明显的优势。呼包鄂三次产业竞争力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第二产业竞争力份额大,增长率为82%,贡献率为66.23%。

这些种种数据表明呼包鄂经济在近十几年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四、呼包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思考

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对呼包鄂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竞争力偏离度等的分析得出呼包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偏弱,但发展潜力大的结论。在之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自身的资源及行业优势,改善三次产业内在素质,加快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4]。

针对呼包鄂未来第二产业比重可能过重,呼包鄂应注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其主导产业生产效率更高,促进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提高深加工、附加值高,而且污染少、物耗少的产业的比重,以促进其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发展。其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此带动呼包鄂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昌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湖北产业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1):152-155.

[2]魏文佳.基于SSm的福建产业结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34-137.

[3]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01):46-49.

[4]张学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商业研究[J].商业研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