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数学总结思路十篇高中数学总结思路十篇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55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引导策略方法

伴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而高中阶段又是学生整体学习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亟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进而提升其数学解题能力,促使其更积极自主地去思考,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与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考是学生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还在沿用“题海战术”等过于简单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做完练习题后,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讲解,并未做有针对性的总结与反馈。另外,教师并不善于借助精选的例题来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往往导致学生盲目做题,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数学解题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答案的过程,而学生解题思路能力的培养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与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升其独立思考的水平,拓展其发散性的思维空间,从而利用数学思想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数学解题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教学的意义

有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栽倒在数学学科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从而导致虽浪费了大量时间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学习效率与成绩。因此,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技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积极总结、深入探索,才能节约时间、提升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会学”,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解题方法才能提高解题效率。可见,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思路与技巧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让学生理解数学题的出题意图与考查点,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水平,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常用解题技巧,进而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和综合水平。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解题思路与技巧的培养,应立足于整体学习计划,以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为前提,寻找适合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法,并不断反思、总结、积累解题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三、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引导策略分析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很大不同,高中数学内容更复杂,难度更大,数学题目又有很大的抽象性。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不错,但升入高中后就会出现下滑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学不能照搬初中的教学方法,而应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节奏,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运算力。高中数学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善于归纳解题思路、总结解题经验,培养学生良好解题思路的形成,帮助其掌握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建立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1.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做好引导者,借助科学、合理的解题过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题,促使其主动参与解题实践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基本方法与逻辑思维等,合理分析问题,构建正确的解题思路。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读题、读懂问题,这是解题的基础与前提。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读题、审题,分析题目的意思,找出考查的知识点和隐含的解题条件,从而深入发掘问题存在的深层目的,为解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途径。

例如,函数f(x)=sin(ωx+π/3),其中-6≤ω≤6。直线x=π/6是一条对称轴,求ω的集合。许多学生看到这道题后就会直接这样解题:由已知条件可知f(0)=f(π/3),带入sinπ/3=sin(πω/3+π/3)可得出πω/3+π/3=2kπ+π/3,或者πω/3+π/3=2kπ+2π/3,(k∈Z),因此ω=6k或ω=

6k+1,(k∈Z);又因-6≤ω≤6,因此可以得出ω的集合为{-6,-5,0,1,6}。不难发现,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原因是没有认真理清题目所给条件,将条件误当作了x=π/6是函数f(x)=sin(ωx+π/3)(-6≤ω≤6)的对称轴,导致解题错误。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引导学生认清题目所给条件,进行正确解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各自的知识水平、解题能力等,从不同的角度来思索解题方法与途径,并选择有效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其想象力与创新力。以这样一道题为例,如图1所示,一个三棱锥p-aBC,pa=a,aB=aC=2a,∠paC、∠paB、∠BaC都是60°,那么,三棱锥的体积是多少?

换元思路是代换思路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代换思路的灵活应用能够将某个式子整体化,进而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主要目的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特点、结构特点等,从而将题目化繁为简。例如,已知f(1+x)=3x+2,求f(x)。我们可以这样解答:假设1+x=a,那么x=a-1,所以3x+2=3(a-1)+2=3a-1,因此f(x)=3x-1。代换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题思路,常见的有根式换元、有理式换元及三角函数换元等。

3.引导学生检查、整理题目,增强解题经验积累

高中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题练习中应对所做的题目进行检查,以发现解题中的低级错误,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做题的正确率,并有效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构建正确的解题模式和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具有典型性的错题进行整理和收集,以便将做题中的不清思路或错误问题进行归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解题思路,为以后的考试奠定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整理错题时,一定不可贪多,要具有针对性,同类型的习题整理一遍即可。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帮助学生实现对各个理论知识点的横、纵向连接,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真正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不再让其感到解题的困难,充分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认真观察、细致分析、归纳类比与抽象概括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建立科学的解题思路,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思成.关于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探索[J].求知导刊,2015(21).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2

关键词:解题能力;教学策略

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在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教师的作用已经在无形中由教授向引导方向发生着转变,教学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学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在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以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质量和准确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模仿例题,构建完整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体系

高中学生在解题的时候,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灵活的数学解题思想,以及解题后的及时分析、总结和反思,才能真正加快做题速度,提高解题质量.很多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中,没有掌握住必要的解题策略,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而且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因此,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内容复杂深奥,解题的思路和体现的数学思想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模仿例题开始.

数学例题是数学内容的最直接体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解题过程常常隐含着解题的常规思路,并对解题格式的规范性有直观的呈现,在学生没有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时候,分析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同时,数学例题具有反省的作用,其解题过程所体现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运算、推导、求证和结论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学生通过模仿例题,还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构建完整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体系.学生对例题的模仿练习,可以将其解题过程与自己的思考方法相互印证,发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不足,改善自己对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认识的片面性,并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为以后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正确审题,理解题意,以及全面掌握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要求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审题的目的是弄清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内容,帮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从记忆中搜寻提取出来,然后再分析已知条件和求解结论之间的关系,构建二者之间的桥梁,最后通过合理的联想和转化,思考已知条件的应用途径,从而挖掘更多的隐藏信息,为正确求解题目所用.因此,学生在解题前,要详细而认真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意.

认真审题是数学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在解题之前,要认真审题,找出解题的要求和已知的条件,特别是要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利用自己已经积累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应对复杂题目的要求,这是学生可以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来看下面的例题:

由题目中的条件可知,里面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教师课堂讲解过的内容,并且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也遇到过相似的题目.例如,利用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和线段中点坐标的求解方法与步骤等,都不需要很深的解题技巧,只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提取即可.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无形中会增加正确解题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形成心平气和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审查题目,并对回忆提取的知识展开有效的类比和联想.

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注重审题过程,往往在题目还没有了解透彻的情况下,就贸然地开始了解题过程,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才想起来重新审题.这样既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又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以如下例题为例:

学生通过审题和分析题目的条件,很容易明白题目的实际要求是求函数最值,而这与学生求解函数的值域相一致.函数值域的求解方法有很多,如观察法、配方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换元法、不等式法、导数法、判别式法和图象法等.在众多的方法中,学生有很多种选择,但是结合题目的条件、类型和各种方法的特点,无疑以单调性法最为简单快捷.在确定解题方法后,相应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也就确定下来:先求解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最后借助函数的单调性求其最值.题目中含有两个根号,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相对困难很多,学生可以用导数法证明其单调性,进而完整地求解出题目的结果.

以此题目为例可知,当学生面对数学题目的时候,要先仔细审题,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隐藏的有用信息,然后再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而解题思路的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模仿和练习典型例题而积累的经验,总结出来解题规律.

题后反思,总结解题经验和规律

很多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注重题目的答案,在答案正确后,就将其放置一旁.很多教师也只注重解题过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以及答案准确与否,而对于所采用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却根本不曾提及或一笔带过,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解题极为不利.思考的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是学生梳理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拓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无法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无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此,在学生解题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顾解题的思路和过程.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模式;课堂质量;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展开问题的解决、思路的分析过程,以此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并提升数学素养.探究式学习模式是现阶段教学关注的重点学习模式,它不仅践行了以生为本,促进了学生思维发散、合作互动、实践探究,还能让学生获得直接活动的经验,能有效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由此,需要重视“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探究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优化数学课堂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主题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主动行为,它需要学生主观情感的激发.基于此,教师应该实施科学策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即为较好的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问题情境为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提供了起因和动力,还能有效引出探究主题,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多媒体、新旧知识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合作互动、探究解决.

如“几何概型”知识学习时,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化对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在一根3米长的绳子上剪一刀,得到的2段绳子长度都大于1米的可能性?”“单位圆上撒一粒黄豆,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1L水只有1个细菌,取出其中01L,问含有细菌的概率?”通过设计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几何概型的定义: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体积成比例,这样的概率模型则为几何概型.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且激励进一步展开探究.

二、引导互动交流,理清思路方法

在探究主题确定后,如上述探究“几何概型概率的计算方式”,需要学生进一步展开互动交流,针对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基于问题情境,展开进一步的互动交流、问题分析学习过程.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互动搭配,在查阅资料、问题分析后,循序渐进的得出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多种问题解决思路与想法,为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如针对“对于等比数列Sn,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数列{Sn+c}也成等比数列”这个开放性问题,在学生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就可以提出来,鼓励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在学生分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细致的分析问题并理清思路方法.这是个开放性问题,有“存在”与“不存在”两种答案.一般从假设存在入手,于是,小组成员需要在假设{Sn+c}为等比数列的条件下,求出c.而Sn的公比q又分为q=1与q≠1的情况.由此,通过逐步的互动交流,小组成员在集思广益下,理清了问题的解决思路.

三、展开合作探究,互动解决问题

问题的提出、思路的分析,都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在探究学习模式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衡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在探究模式下,需要践行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展开实验研究、动手分析、合作探究的问题解决过程.探究主题确定及思路方法理清后,学生需要按照已有思路展开合作探究过程,遵循数学科学规律,学生积极猜想、推理、验证、反思,教师恰当介入与指导,以此不断达到教学目标.

如“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应用”主题下,教师将该主题设定为一个专题,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将“系数、系数和问题”细分出来,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教师给出问题:“(1-2x)7=a0+a1x+a2x2+a3x3+…+a7x7.求解(1)a1+a2+a3+…+a7;(2)a1+a3+a5+a7;(2)a0+a2+a4+a6;(4)|a0|+|a1|+|a2|+…+|a7|.”这是典型的二项式展开式系数问题,学生运用已有思路――赋值法展开合作探究.完成每一步的假设、猜想、代入、计算、分阶段总结探究过程.通过赋值x=0,x=1,x=-1,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此各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互动解决问题,能有效形成系统的思维方法.

四、实施总结反思,建构知识网络

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思包括思考和反思.每一步的学习完成后,学生都应该暂停下来,分阶段展开总结与反思,总结已有学习经验、知识与方法,反思还存在的不足、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是否可以优化思路和方法,得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或是否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展开进一步的解决生活问题的探究.可见,探究学习模式中总结反思阶段非常重要,能促进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如“数学归纳法”学习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总结反思.学生间互动合作总结,得出数学归纳法运用的原则、思路与方法.总结出必须先有n=1(或n=首项)时问题成立,再假设n=k时问题成立,将假设的结论代入n=k+1中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科学推导观察是否也成立.若能推导n=k+1问题也成立.那么对于给定范围内结论是成立的.学生反思需要弄清楚首项从哪一项开始,有没有特殊情况,且推导顺序如何,避免盲目和模糊不清的推导.

结束语

妙引探究模式,能有效优化高中数学课堂质量.探究模式的引入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还是提升课堂质量的需要,也是教给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直接感悟、探索,在生活经验、认知基础下,展开合作互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探究过程,获得直接活动的经验,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实现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4

关键词:再创造;总结方法;设计解题思路;命制试题

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费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数学教育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型的数学老师。必须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主动对教材内容精心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让学生主动学会发现结论

数学的心脏是“问题”。在数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学生的再创造精神处于主动的积极状态,学生就能亲历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体验成功感。

例如:在讲授“平方根定义”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1)读一读:一般地,如果―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就是如果x2=a,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2)做一做:1/100的平方根是_____;0.16的平方根是______;(3)猜一猜:一个正数有______个平方根,它们的关系是______,0的平方根是_____;负数的平方根是______。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很强,讨论很热烈。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记忆牢固,学习效果也更好。只要教师能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定会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鼓励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方法

教学是一门有很强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科学。为了让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和方法达到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使其从宏观上把握其中某部分或某一章节知识,应该及时归纳、总结,达到由量变上升到质变。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总结能力的过程,多鼓励学生自己去完成,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并联”,探索其中的共性和个性,探索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课堂上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如“比较有理数的和的大小”,解题后让学生总结分类讨论思想,然后进一步创造情境:为什么要分类讨论呢?学生知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所以应先确定其值或范围,才能比较,即明确比较的标准。

第二,纵向知识结构化。即把握每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第三,横向知识结构化。即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与方法进行“串联”,从而构建知识网络图。如,在初三复习时,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章节比赛,一周后,我把学生总结的知识网络展现在板报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评出最佳优胜小组,我进行了这样的分工:

结果学生兴致高涨,积极查阅各种资料,精心构思。学生处于一种连续不断的同化旧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相互补充,互相学习,不断创造,对学生在今后解综合题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让学生设计解题思路

考查解题能力的关键在于设计解题思路。即拟定解题方案。这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审清题意,弄懂已知与所求或所证之间的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来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善于解题就必须设计解题思路。”他把解题思路描述成四个阶段:“理解问题―执行计划―设计解题计划一回顾”。

那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精心审题,写出问题的分析过程,拟定好解题方略。这样既能展示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2x-3y)+(x-2y)],其中x=1,y=3。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宏观思路:去括号找出同类项合并代人求值;微观设计:(1)去中括号-去小括号-合并同类项-代入求值;(2)去中、小括号――次性确定各项的符号及系数-合并同类项,代入求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中的中、小括号、中括号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设计出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亲身经历解题过程的设计,感受到数学解题方法是有章可循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数学的发现和创造来自于不断的探索与钻研。

四、让学生参与测试过程。互相批改、交流

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可以改变传统的测试方法,大胆地让学生去设计试卷,体验编制试卷的过程。对学生命制的试卷,教师要筛选、组合,然后给学生,让学生相互答卷、批改,如发现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去讲评、点拨、表扬。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渴望展示自我的愿望,很多学生充满激情,认真看书、找资料,渴望出一份有新意的好试题,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取长补短、自我完善,既巩固和应用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索

1.探索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的重要性,而高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就有很多学生倒在了数学上,因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思路,导致他们在数学上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是没有学习效率,数学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高考是大部分学生一生的转折点,为了战胜高考,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就必须先战胜数学这门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学习,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性,学会自己主动去总结和探索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合适自己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事半功倍,极大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高中阶段结束后的高考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而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要看数学的成绩,可见探索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是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2.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要点

很多同学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后发现数学成绩有了下滑,甚至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进度。这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相比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内容更加复杂、难度也更大,如果只是将初中时的数学解题思路方法照搬到高中阶段,那是绝对行不通的。进入高中以后,一定要迅速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节奏,改进自己的解题思路,以便于更好地去学习高中数学。高中阶段的数学题有较大的抽象性,需要同学们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运算能力。笔者从自身高中数学实际情况出发,总结高中数学解题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是审题,了解题目要求,明白出题人意图和考点;二是理解题目,理解题目就是要在审题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条件信息,大概确定解题思路;三是答题,经过审题和理解题目之后,根据题目的问题和已知条件信息,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知识,确定相关做题过程,完成答题;四是检查和整理,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一定要把自己得出的最后的结果代回题目中进行验算,防止出现低级错误,同时最后要把自己做错的有典型性的错题整理下来方便之后查漏补缺。

仅仅参照上述几个解题思路要点可能觉得有点太宽泛,数学问题一般较为灵活,解题思路也较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题,得到的解题思路也会不同,很多数学题目可以多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得到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经验,多角度审题,理解清楚题意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1)学会审题和理解题意。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学会审题,拿到一道数学习题时一定要先审题、理解题目,这是建立正确的数学解题思路的基础。对审题和理解题目这块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一旦审题和理解题目相关内容出现错误,那么解题思路就会走向错误的方向使得解题错误。审题和理解题目是非常关键的,面对一道数学习题,一定要仔细审读题目条件和相关问题,揣摩清楚出题人意图,注意题目隐含条件,方便正确解题。以题1为例。

题1函数f(x)=sin(ωx+π/3)(其中-6≤ω≤6)有一条对称轴是直线x=π/6,求ω的集合。

很多同学拿到这道题时会直接给出这样的解法:

解:因为函数f(x)=sin(ωx+π/3)(其中-6≤ω≤6)有一条对称轴是直线x=π/6,所以f(0)=f(π/3),因此带入sinπ/3=sin(πω/3+π/3)

所以πω/3+π/3=2kπ+π/3或πω/3+π/3=2kπ+2π/3,k∈Z,所以ω=6k或k=6k+1,k∈Z。

且题目中给出-6≤ω≤6,所以ω=-6,-5,0,1,6。

所求ω的集合为{-6,-5,0,1,6}。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道题,不难发现这种解法是错误的,导致这种错误解法的原因就是没有能够认识清楚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函数f(x)=sin(ωx+π/3)(其中-6≤ω≤6)有一条对称轴是直线x=π/6,但是在解题过程中却把条件看作:x=π/6是函数f(x)=sin(ωx+π/3)(其中-6≤ω≤6)的对称轴。题意的一点错误的理解直接就导致了解题的错误,因此一定要注意审题和理解题意防止出错。以此题为例,我们就能发现在拿到数学题后,一定要做好审题工作,认清题目中的条件,不能急于下笔,防止提笔就错,反而导致自己做题错误。

(2)学会多角度地解答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十分灵活,在审题和理解题目之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巧,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数学问题,以便于学生可以自己考虑解题思路问题,达到一题多解。以题2为例。

题2:数列{an}满足an=―,n∈n,请比较an与an+1的大小。

通过这道数学习题,我们学生完全就可以参照自己的思考角度,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解法一:两式相减

(an+1)-an=―-―=―>0,an+1>an

解法二:两式相除

an>0

―=―=―

=―

an

解法三:函数单调性

an=―=―=1-―

an关于n单调递增

an

解法四:浓度法

把an=―看成是一杯溶液(糖)的浓度,随着n的增大(相当于向溶液中加糖),浓度当然增大,易得an

通过题2我们可以看到,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往往可以得到多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部分数学习题的一题多解,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当学生能够自己发散思维,探寻一道习题多种解题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

(3)检查整理题目。在数学的学习中,对自己所做过的题目进行检查,一般就可以发现自己解题中所犯下的低级错误,提高自己做题的正确率,也有助于自己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而对有典型性的错题进行整理收集,可以更加方便地将自己做题中思路不清晰或有其他错误的问题归类,不仅可以方便自己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也方便自己最后进行综合的考前复习。但是在进行错题整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贪多,要有针对性地整理典型性习题,同类型的习题一般整理一遍就可以。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做题习惯,善于对问题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建立完整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独立思考并不断地积极进取。本文是笔者依据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并参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写,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解题思路,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柯秀敬.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2).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6

关键词数学成绩对策课内课外心态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

学会归纳总结,一味的做题是不行的,但是不做题也是不行的,所以要学会总结,就是针对一类一类问题的弄懂,分专题来学,不要刚懂一点就学另一种,而且要将有些很近似的题目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加深映像,要记得一类题一类题的去突破!并且经常把做错的题归纳在一起,经常看看,看错在什么地方,而且要经常把错题做做,不要看懂就行了,看懂都是骗人的,一到考试就蒙了,所以多看错题可以提高考试的正确率,而且可以在考试时提高速度!

适时复习功课,形成知识网络。章节复习、单元复习、迎考复习等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复习时应按照一定的系统归纳总结知识,总结方法,形成数学的“经纬网”。这里的“经”指的是数学的各个分支的知识;“纬”指的是相同的数学方法在不同分支中的应用。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织好数学的“经纬网”。

应注重书写的规范化。数学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对表达、叙述的过程,符号使用的规定都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在做练习、作业、考试时书写都应规范化。

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数学有很强的联贯性,新旧知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借书本知识,进行联想,不但可以增强钻研兴趣,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总复习;高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56-1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如何进行高效的总复习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

我们首先要注重夯实数学基础,加强基础训练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提练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二、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往往是模糊、孤立的,必须经过比较和整理,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进行梳理,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有效地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这样,解题时就能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中考命题都是以基础题为主,有些题目是课本上的改编或提升,所以,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课本为主。复习时必须钻研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认真想一想,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类和整理。切忌一味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本末倒置。

我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我为每个单元提出复习提要,按提要复习。同时,我要求学生注意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注意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所以,就必须更深一层次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我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三、注重解题反思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重要途径。学生必须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数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知识在于积累,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有错误发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与错误,若能正确地处理,则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错题,我们不要笼统地埋怨自己解题时粗心,而应该把做错的题目研究与反思一下,准备一本数学学习错题集,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错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吸取错题经验,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四、注重常用公式定理的熟练掌握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8

关键词:解题技巧学习体会知识点数形结合

如果说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那么高中阶段便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谓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相关知识点来解题,即基于数学问题的内在原因,将“数”与“形”两个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直观、形象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如此可以简化习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与抽象的数学要素,更简单地解决数学问题,以揭示其代数意义与几何直观意义。

一、以形转数的解题技巧

例题1:见图1,假若(X-1)2

解题思路分析:假设f1(x)=(X-1)2,f2(x)=logaX,若要实现(X-1)21的时候,若要确保(X-1)2

总结:图形虽然比数值更加直观形象,但是在推理逻辑性与计算正确性上却有明显的缺陷,对于需要求得具体数值的问题,如果只用图形解题将有可能出现错误,这时便需要借助“以形转数”的解题技巧来将图形转化为代数语言,从另一条道路上探究问题解决方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全面思考的重要性,不要遗漏任何已知条件,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完整且正确的计算结果。

二、以数转形的解题技巧

例题2:>0,为此不等式求解。

解题思路分析:这个不等式带有根号,直接求解需要经历复杂的计算过程,其中需要运用到的计算技巧并不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知识点,因此可以将不等式与函数图像联合起来进行求解。首先,可以将无理式两边配以平方,使其化为整式,随后为其取不等式的交集。通过教师的计算可以发现,若=0这一等式,将是没有解的,但是可以将其转化为y1=,y2=,如此便可以在坐标轴中画出图2中的函数图像,最K取结果的交集,即x≥3。

体会:从例题2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不等式解题若直接进行计算,学生难免受思维不全面所限而难以给出全面的结果,并且复杂的复习和计算过程也会浪费学生的计算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将“数”转变为“形”来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以数转形的解题技巧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简便的得出答案,更有助于学生培养发散思维。

三、其他数形结合的解题实例

例题3:已知一条直线与一条曲线,分别为y=k(x-2)+4与y=1+,它们相交于2个不同的点,求k的具体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分析:为曲线y=1+配以平方,得出(y-1)2+x2=

4,已知y介于1~3之间,绘出图形(图3),曲线所形成的圆形有圆心点a(0,1),半径为2,鉴于y的值域大于1,因此解题所涉及的图形是上半圆。因直线为y=k(x-2)+4穿过点B(2,4),将直线围绕点B进行顺时针旋转,可使圆形、直线相切,即直线和圆的交点只需要在弧线mt之上便可以满足题意。由于交点m也在直线y=1之上,因此可得出点m坐标为(-2,1),而直线Bm经过点斜式法进行计算可得KBm=3/4,也就是说点m与点a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半径,因此可以列出等式|1+2k-4|-4||,最终计算可得KBR=5/12,即k∈(5/12,3/4)。

体会:高中阶段的圆类问题通常与其他几何图形交叉存在,题目多给出直线或圆形的标准方式,若仅进行抽象计算不仅会提高错误出现几率,也不利于快速得出正确答案。以例题3为例,若要解决圆与直线位置关系问题,可以借助直角坐标系进行圆与直线空间位置的直观观察,通过计算直线与圆心之间的距离来判断二者是相切、相交、相离。经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得知,直线与圆心距离小于半径即为相切、直线与圆心距离等于半径即为相交、直线与圆心距离大于半径即为相离,再结合图形,便可以计算出相应点的位置(取值范围)。

四、结语

数形结合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学生尝试从不同于题目叙述角度的另一个方面进行解题,其实际上是对学生知识储备信息的重新组合,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设想与发现。从学习角度来说,数形结合技巧可以使学生奠定更加扎实牢固的知识基础,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便捷有效的解题技巧,无论是对日常学习还是对高考,都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尝试分析“以数转形”、“以形转数”等数形结合解题技巧,结合例题进行展示与分析,总结了相应的学习体会,旨在更清晰地指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艺璇.关于高中数学几何解题技巧之“数”“形”结合策略[J].亚太教育,2015,(34).

[2]江士彦.浅析高中数学数形结合的解题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9

针对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无论解哪种题型的数学题,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对数学概念的较好理解,对定理公式的理解,对定理公式的证明的理解;能很熟练迅速地解答出直接运用定理公式的基础题),所以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是很必要的。当然,初三毕业复习第一阶段都是进行“双基”训练,但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得深化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复习效果才好。

有些老师认为,对全班进行面上的复习只要复习到中等题就行,不必进行难题的复习,那些基础好的学生你不帮他们复习他们也会做,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你教他们也白白浪费时间。其实,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也不一定能解出难题,这是因为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到达初中会考中的难题的答案,或者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思维深度不够,或者思路很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但很多有经验的初三毕业班的老师的多年的实践证明,针对难题进行专题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复习得好,对中等以上学生解难题的能力的提高作用是较大的。对此,我们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对学生针对难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路拓宽的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也要针对学生的“双基”情况和数学题型,这种训练要注意题目的选择,不只针对会考,也要针对学生思维的不足,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要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反思和总结,只有多反思总结,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老师要注重引导,不能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定相同的。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初中数学会考试题的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考查我们初中毕业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当然都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谓难题,只是蒙上几层面纱,使我们不容易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去揭开那些看起来神秘的面纱,把握它的真面目。程咬金用三道板斧能在战场上取胜,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解题技能,只要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得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考场上取胜。

高中数学总结思路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

数学的反思,不是简单地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和回顾,而是通过对自己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探寻解题方法,形成多方法解题能力的活动。数学反思是一种将学习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反思,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数学反思有利于解决当前情况下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思路不正确的问题,也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对于学生的今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进行培养,并将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长足进步。笔者结合高中数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预习习惯,形成反思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数学知识系统性理论性的构造,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的同时,及时预习新知识,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在新课学习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按时预习,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下一堂新课即将到来的时候,要提醒学生记得预习,或者为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再也不用教师提醒,就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教师要在新课堂开始的时候,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询问的方式让学生对预习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后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发挥。例如,在课堂中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回顾自己在预习中学习了哪些内容,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本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本小节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个公式的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含义?这道例题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吗?这种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预习内容,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懂的地方参与课堂讨论,不懂的地方提高注意力,有利于教师的新课讲授,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此外,通过这种询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的听众,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注重解题过程回顾,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其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就是反映数学知识应用性的主要步骤,也是学生提高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解题思想贯穿于解题的全过程,是解题的认知过程,也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解题过程的回顾是通过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反思和总结,从而促进解题能力提高的一种反思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从解题思路出发,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并能对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

有些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不高,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不是很透彻,只能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但是在面对题目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究竟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也不对解题思路进行探究,更不会对解答完成的题目进行反思,这是不利于数学思维方法的提高和解题能力的提高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局限于对解题过程的满足,要积极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首先,在解题之后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套合理的反思方法,对解题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做一个了解,对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做一个总结。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概括出解题的相应技巧和方法,挖掘出问题的本质特征,以便对相类似的题目进行推理和深化,寻找问题的最佳结局方案。只有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才能得到提高,反思能力也才会不断加强。

三、强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兴趣

新课结束后,教师要设计合理得当的课堂小结方式,让课堂效果得到有效发挥,还要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认知过程的继续认知。通过课堂小结方式,让学生对此堂课的学习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掌握,并在课后积极主动地探索未完待续的知识,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探索再创造。这是促进学生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的有效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小结对于培养学生反思兴趣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末尾加上有效的课堂小结,并促进学生一起和教师回顾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提炼质疑等能力,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例如,在即将下课的几分钟里,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整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让大家对课堂的数学公式、数学解题方法、数学知识内容、数学知识应用方向、数学知识延伸后如何解决等进行回顾,或者对此节课中觉得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预习中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问题畅所欲言。要让学生在反思中扩大知识面,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理论,激发反思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数学反思能力对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解题过程回顾习惯和课堂知识总结习惯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金颖.高中数学小组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