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十篇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十篇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5:15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1

一、复习课教学思路:

课标对中考提出的原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具体地讲就是应该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通过一本书的单元整合复习的方式进行分册复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大量训练学生的听和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教材的效率的目的。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练习,始终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归纳总结这几个复习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来阅读这几个单元,抓出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补全在活动中呈现的单元知识内容;

课堂练习——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形成反馈的内容

二、总复习阶段遇到的困难。

1.复习时间有限。由于本学期开学时间晚,又有3个单元的新课教学,因此,进入总复习第一轮教材复习的时间就在4月上旬。

2.由于时间紧,就难以有更多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长期这样,学生语感缺乏。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备课量特大,基础很差的那部分学生令老师耗费大量时间却无多大的成效。

三、教材的基本概况。

人教版英语共有五本书,七年级上册:starterunit1-3,unit1-12.

七年级下册:unit1-12

八年级上册,unit1-12

八年级下册:unit1-10

九年级全册:unit1-15

其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比较简单,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简单的口语表达,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着重是语法,阅读。

指导丛书中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学会使用四会单词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在听力技能方面,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话题;在阅读技能方面,能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简短的书面材料;在写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以语篇为单位,清楚,连贯地进行控制性和开放性写作;在口语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以口头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根据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难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方法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初三英语的现阶段教材复习教学呢?

一、紧扣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温故而知新。

依纲扣本,整合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万变不离其中,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从何谈能力。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教材为主,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为辅,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复习各单元的知识点,这一轮不是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

(一)勤梳理。不能像上新课一样,逐条慢慢复习。对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材料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应视为重点。在英语语法方面,不是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语法知识的语用目的和语境应视为重点。

(二)重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整理、归纳知识点。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

2.引导学生学会课上归纳、对比、穿插、联想的方法运用。

3.引导学生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寻找专项练习。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但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讲。

(三)活方法。让复习课“亮起来”。

方法一:小组活动,露一小手。四人小组,各有分工,强调人人必须动脑、动手、动口,复习课上得紧张活泼而不松垮。

方法二:写常规作业,每天做一点,不急功近利。鼓励学生做纠错本,重点本,常看常思。备考提倡“不温不火”。持之以恒是英语学习、中考英语复习的关键。

二、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

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

早自习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大声朗读,早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本,单词表和课后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练习册中的作文或平时阅读时发现的写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时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每天早自习下课前的十分钟,对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测,课后通过配套练习,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并与其它知识做横向、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巩固运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好基础知识。加强综合复习课、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探讨,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课堂枯燥。

五、抓好a卷,着重做好七、八年级的分册复习

1.在复习过程中归纳整理单词、短语、功能句型等,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长篇阅读的高频词汇、短语以及重要句子结构的把握。

3.对相应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清晰、总结精当,并适当进行低难度的单项练习和综合性较强的练习。

六、面对中考新题型,复习的方法

1.让阅读成为复习的一种习惯;

2.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成为每堂课的习惯;(听说读写贯穿每堂课)

3.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成为一种习惯。

七、抓好踩线生辅导

1.踩线生的定位:

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学校通常合格率上下浮动5%——10%,划定为踩线生的范围。

2.踩线生的辅导方式与内容:

面对面、一对一、小组互帮的辅导,每次辅导内容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总结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2

【珍惜/优质文档,不负/钻石店铺】

(本文档共

4

】页/【

125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上)

本学期,在各级领导的细心关怀下,在同行的大力帮扶下,在社区家长和学生的不懈支持下,我很好地完成了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X)班和八年级(X)班两个班的教学,因为是初次接触,开学初,我对班上的学生开展了全面的调查了解,一段时间之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的班大部分学生基础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扎实,学习不主动,对英语的兴趣不浓。相对于其他班的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上课不太积极,但接收能力较强。优生不多,中间部分的学生还行,后面部分学生多。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认真学习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及学校工作计划,研究教材,开学初,认真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加强落实、反馈、总结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紧密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抓常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养成学生读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此,常抓在学习英语方面不讲究方法的学生,做他们的课外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才能学好英语这一问题。

(四)抓词汇和句型学习,经常进行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对记忆单词和句型的能力;

课堂内坚持组织学生的结对活动,鼓励学生多说多练。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每一单元中基本句型的掌握。注重作文教学,坚持把每个单元的写作从简单着手,并逐步扩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三、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由于初次接触初中教材,对于整本教材处理时间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新课结束的十分匆忙。

学生一时还不能反应过来,跟不上教学节奏。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材处理时,只注意到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确定,却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和教育。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继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完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继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成绩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3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成为我在教学中的绊脚石,反而为我的教学增加许多乐趣,成为我的英语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觉得法制教育不是英语课堂的负担,而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我不刻意让学生读法律书籍,看法律专题,我只会在关键时刻借用法律知识完善我的课堂。英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让我收获不少,它使我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我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热情更加高涨。最重要的是,它造就了遵纪守法的孩子们,帮助他们铸就美好人生。

关键词:初中英语法制教育收获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我曾怀疑过,也曾担心过它是否会影响和阻碍我的正常教学,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它不但没有成为教学的绊脚石,反而为我的教学增加许多乐趣,成为我的英语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简单陈述我的一些做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打好球,让法制教育服务于教材

在教学中,我同样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努力寻找教材中的法制渗透点,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例如:

1、在七年级上册Unit1mynameisGina.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己取英文名,后来班上同名比较多,发生了争论。我就让他们展开讨论:whydoeshe/shehavethesamenameasme?借机交给学生一些英语口语:He/Shehasthesamegivennameasme,buthe/shehasthedifferentfamilynameasme.这些句子既增加了教材词汇,又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很愿意与我一起说英语。此时我给他们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学生讨论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我引领他们尽量多说一些英语口语,这个活动把我的课堂效果推向顶峰。

2、在七年级下册Unit12Don’teatinclass.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校纪班规的同时,让他们亲手制作英文标志牌,张贴在学校合适的地方。如:会议室:nosmoking.(禁止吸烟);走廊:nospitting.(禁止吐痰),nolittering.(禁止乱丢杂物);图书馆:Don’tspeakloudly./pleasebequiet.(请不要大声喧哗。或请保持安静。);花坛:Keepoffthegrass.(勿踏草坪),protecttheplants.(保护花草树木);校园景点:Keepourschoolcleanandtidy.(保持学校干净整洁)等,让学生自己随时检查、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个任务不但没有增加学生负担,反而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3、由于当前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3动物类单词时,让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当我们讲到动物们各自的作用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时,学生们竟发自肺腑地说:“alltheanimalsareourfriends.weshouldprotectthemforever.wecan’thurtandkillthem.andweshallalwayskeepthenaturemorebeautiful.”还有一个学生竟出乎意料地说:“iwanttosendmybirdtothenature.Becausethat’shishome.”虽然稚嫩的语言却道出了学生善良、美好的心灵,更强化了他们要更好地亲近自然、保护动物的信心。此时我给他们介绍一些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1谈到未来的生活和九年级Unit15学习拯救海牛保护生态环境等时,我让学生关注到污染、植树等话题,并让他们用这些话题写英语小短文,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他们的法制意识。同时让学生觉得英语课堂并不完全是学语言,其中实际魅力无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中可以挖掘和利用的话题还有许多,我们只要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就能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不但不影响教材内容的正常教学,反而能让其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有效实现法制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整合

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身边的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1Howoftendoyouexercise?(你多久锻炼一次?)Unit4Howdoyougettoschool?(你怎样到校?)Unit8Howwasyourschooltrip?(你的学校旅行怎样?)八年级下册Unit6Howlonghaveyoubeencollectingshells?(你一直收集贝壳多久了?)九年级上册Unit3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未成年人应该被允许选择自己的衣服。)这些话题时,由于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我在教学这些单元时都设计了与之相应的调查表,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带到课堂,融入我的英语课堂交流中。在进入对话的语言环境时,我设法让同学们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渗透法制便是锦上添花,为打造完美课堂做贡献。在那一刻我觉得法制教育不是英语课堂的负担,而是我的课堂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法律知识成为英语课堂的小帮手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4Howdoyougettoschool?(你怎样到校?)一课时,我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违反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此时的法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对话题相关英语语言的获得也水到渠成。平时我还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要求他们每天观看新闻联播,阅读报刊杂志。但我始终坚持:不为学法而读书,只在书中习得法。我不刻意让学生读法律书籍,看法律专题,我只会在关键时刻借用法律知识完善我的课堂。

四、法制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为英语课堂添砖加瓦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向持久性,稳定性发展。我还组织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勤于思考,敢说、敢错、常悟、常反省、常总结,如:在班上举办《Safetyisfirst(安全第一)》英语手抄报展、“《交通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观看法制教育动画片、唱有关环保的歌曲《thesignsinthepark》、收集交通、环保方面的英文警句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又不断增强和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五、当好楷模,为人师表,不愁学生学不好英语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4

一、着眼课改,树立阅读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具体来说,教师在上阅读课前要设计一个全面、准确、明了的目标。全面是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准确体现在不仅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还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明了是指在一节阅读课中,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应用及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达到何种程度都应明确到位。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7what’sthehighestmountainsintheword?Sectiona3a--(Reading)时,设计了下列目标:(本节课基于“readingforskills”来设计,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和积累一些词汇,训练有效的一些阅读技能,而且能够对阅读的文本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自己的语言积累。通过变式训练和适当拔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当然,本文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感悟在面对困境的过程中,人的潜能无限,永不放弃,学会挑战自我,人能胜天。)

(一)知识目标

Let’slearnsomeimportantwords,phrasesandsentences,inordertoknowsomethingaboutQomolangma.

(二)能力目标

Readingforskills.askstudentstopayattentiontothesestrategies:carefulreading(细读)skimming(略读)scanning(扫读)mind-map

(三)情感目标

Lovethenature;challengeourselves;andnevergiveup.

二、重视口语表达,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

如何在阅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课教学效果?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笔者认为:精心设计是前提,策略培养是保障,语言延伸是重点:

(一)精心设计是前提――善于发现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满足学生求知欲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教学中,在学习了有关“wheredidyougoonvacation?”假期生活后,让学生自己各抒己见,介绍自己的假期生活,难忘经历等,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让多数同学都能积极表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二)策略培养是保障――说是语言输出的基本形式,策略水平的提高是口语能力提升的有效保障。任务型教学倡导引导学习者产生主动学习的倾向,怎样的人物倾向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SectionB―2b―Reading为例,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127小时”,视频中讲述的是一位登山爱好者再一次爬山过程中遭遇的突然不测,及他的绝望,自救等,与本文主人公的经历极其相似,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激活学生多故事的了解和记忆,然后尝试着先让学生说:““aron’siDcard”

name:aron,nationality(国籍):theUSa

Hobby(爱好):mountainclimbing

experience:aronisusedtoclimbingmountains.thereweremanytimeswhenaronalmostlosthislifebecauseofaccidents.

(三)语言延伸是重点

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Reading后,设计了如下的

Freetalk:it’stimeforyoutomakeadecision!

YouarethestudentsofGrade8now,therewillbemoreandmorehomeworktodoandyouwillhavesomeproblemsinlearningenglish,willyougiveupstudyingenglishorkeeponit?whatshouldyoudo?

Discussion讨论环节:what’syourdecision?why?

通过这一话题的延伸拓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口、交流表达意识。

三、转变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一般情r下,笔者积累的阅读课教学环节大体分为三步: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无论是情境导入,还是观看视频,学习新词等都是为阅读文本做铺垫阅读中:先听录音,然后下发任务清单,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研究理解文本,其中贯穿了阅读课的“三读”教学模式,即:跳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和细读(carefulreading)。阅读后:通过一个思维导图进行了系统总结;运用变式训练的对话、复述课文、书面表达等方式进一步熟悉文本,使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里,我重点想说一下,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Reading后,笔者就

“Shouldteenagershelpdosomechoresathomeornot”?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正反两方进行粗浅的辩论赛,各自发表观点。

正方:pros(Doingchoreshelpstodevelopchildren’sindependence)

反方:Cons(Doingchoresisawasteoftime.)

此种做法很是受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创新意识和技能。

四、改进课堂,增强阅读的方法意识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思、去动、去演,教师做好引导者和指挥者。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SectionB---2b---Reading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模仿、猜测、表演等,设计了下列活动,用活动来激发学生思维,真正培养英语阅读兴趣,禁止学生“谈读色变”。

taskone:whatspiritshouldwelearnfromaron?

tasktwo:pleaseactoutaron’saccidentsinUtahwhileclimbingmountains.

taskthree:ifyouwerearon,whatshouldyoudo?

orwhatwillyousaytohim?

五、立足课堂,提升阅读课教学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对一些问题的探究,你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学完这节课后,你有哪些与别人不同的收获?如:在学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Reading教材后,我又设计了三个创新实践性作业:

(一)whatdoyouthinkofYanglei?:

(谈谈你对本文的主人公杨蕾的看法)

(二)llectsomemovingvolunteers’storiesontheinternetin2016。

(通过因特网收集更多的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如:2016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三)ritealettertoachildfromChina’sruralarea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手段容量

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等。正因如此,各科教师更应为学科教学插上信息的翅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利用新颖的内容刺激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将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分析信息化时代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以便让更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积极地把这一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努力提升教学实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依靠教具、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将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如果英语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用新颖的图片、视频、歌曲等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英语下册“Goodmanners”这一单元时,作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首先,利用幻灯片呈现一系列图片,主要包括课堂上、图书馆中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举止;其次,引导学生围绕图片内容进行探讨。如whatarethesepicturesabout?Canwetalkintheclass?Canwemakefacesintheclass?whatcanwedointhelibrary?whatcan’twedointhelibrary?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开始了解goodmanners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公众场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多用挂图、粉笔、黑板、教材等作为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形式呆板僵化。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课堂没有了期待,便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有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1.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

有互动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课堂;有生气的课堂,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多利用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那么,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形成怎样的一种互动关系呢?英语课堂教学会不会因别样的互动而大有改观呢?答案是肯定的。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

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英语上册“naturaldisasters”这一单元时,作者成功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了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首先,作者设计了一个brainstorm活动,让学生快速说出所知道的naturaldisasters。作者把学生所说的所有的自然灾害名称收集到黑板上。然后,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询问他想了解哪一个自然灾害的信息,然后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共同学习。

再如,一名同学想要了解地震的相关信息,于是作者引导学生搜索出“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相关视频和新闻报道,共同学习与地震有关的知识。而学生则切实体验到了人机互动的新鲜感、震撼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在以上案例中,英语教师转换教学思路,从教师教什么转变为学生想要学什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同时,也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生形成新的互动关系。

2.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何种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莫大的影响。信息化时代下,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增强课堂效果。

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Sunshineforall”这一单元时,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首先,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引发学生的同情心的同时增强其对词汇的理解。如出示一张盲人的图片,对照英文“ablindperson―apersonwhocan’tsee”;出示一张穷人的图片,对照英文“apoorperson―apersonwhohaslittlemoney”;再以同样的形式出示“adisabledperson,anelderlyperson,ahomelessperson,deafpeople”。在选取图片时,应注意选择形象、效果突出,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这些图片后,不仅了解了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存在,也学习了相对应的单词(加深了对poor,blind,disabled,elderly,homeless,deaf的理解和印象),更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

其次,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作者确定了一个主题:Howcanwehelpthesepeople?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讨论,提出方案。有学生选择“homelesspeople”作为探讨主题,提出帮助方案,如wecangivethemfoodandclothes.wecanwritetothelocalgovernment等。等学生提出观点后,作者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出一些帮助方案(节约板书时间),让学生对照自己提出的方案进行补充。

最后,作者再利用音频功能,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对话,抓住对话中心,练习听力。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为教师节省很多板书的时间,也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表现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未运用到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的容量非常有限。光靠教师语言的表述,在特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传递很多的有效信息。而在信息化背景下,英语教师可以利用ppt、投影仪、视频、网页等,整合教学内容,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一方面,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可以为教师省下板书时间,为练习的讲解腾出更多时间;另一方面,二者的整合为学生传递了更多的学习信息,这对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是极有帮助的。

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onlinetours”这一单元时,作者设计了一个Flash,让学生增加对internet的理解。Flash中的内容主要是“thedifferentusagesofthecomputer”,从“chatwithfriends”到“playgames”,再到“sendandreceiveemails”等,让学生体验internet的神奇。此外,作者还专门制作了computer发展方面的ppt,并利用插入文本功能,呈现更多的知识。

又如,在学习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pastandpresent”这一单元时,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如出示变化发展中的KowloonwalledCity的图片,形成对比,让学生感受变化,然后切入话题:whereisyourhometown?whathavechangedinyourhometown?利用多媒体展示KowloonwalledCity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知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KowloonwalledCity。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农业院校;拔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39-02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及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

1.我校分级、分类教学的具体操作。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农垦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全校共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学院招收学术型、专业性、农业推广硕士,并设有两个博士点。学校每年在全国22个省(市、区)招生,本科生招生人数近几年一直稳定在3800人左右,研究生600人左右。根据每年本科生的招生数量以及研究生比例,2013级学生入校后即根据学生们的英语入学成绩及所在院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教学。

2.分级教学。自1992年以来我校就坚持英语的分级教学,从最初的预备级、a级、B级,演变为现在的a级、B级两大类,通过多年的分级教学实践,在教学方面卓有成效。针对2013级学生,我们从全校学生中选拔出最为出色的、英语成绩最好的546名学生组成了10个a级教学班。分级结果如下:

3.分类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及专业特点,我们将相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合并式教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拔尖人才类、文科类和理工+其他类。拔尖类为分级教学产生的10个教学班,学生来自学校各个专业,文科类包括经管+会计+人文三个学院共计6个教学班,理工+其他类为我校其他学院的学生,共计30个教学班。

4.教材的选用。我校大学英语改革以前(2012年)一直使用的是《新视野大学英语》,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已然不符合分级、分类的教学要求。基于以上考量,以及学生们的分级、分类情况和学生们的不同水平、特点,我们为不同层级的学生们选用了不同的教材。安排如下:

二、拔尖人才大学英语的培养计划

1.培养政策。我校a层次学生,即拔尖人才(根据分级的实际情况,a级学生的英语最低分为105分)在入校以后即可参加本年度12月份的全国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者即可申请免修其他的英语课程,四级通过者成绩录入70分,六级通过者成绩录入85分,过级的学生可选修英语类选修课,以尽早达到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2.培养目标。我校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目标: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全体a级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六级,以及有考研意向的学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过国家线。二级目标:基于我校以农为主的特点,而且学生们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多与农业先关,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大农类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以英语作为基础文本。三级目标:培养学生们的英语人文素养。

3.课程内容设置。拔尖人才的培养从第一学期一直延续至第八学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是学生们的通识必修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为《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3册,《新通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3册。通识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仍是帮助学生们从听、说、读、写、译几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学期仍为通识必修课,学生们统一使用韩宝成教授为总主编,我校教师自己编写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了解农林类的相关话题、知识是一门十分必要的必修内容。从第二学期开始至第八学期英语教师为全校学生开设各类英语选修课。主要包括应试类:实用英语四级,实用英语六级,考研英语;文化赏析类:英文电影赏析,跨文化交际和英文作品赏析等。部分选修课设置了一定的选课限制,通过四级的学生可优先选择有限制要求的课程。

4.课程评估。对于拔尖人才的课程评估我们采取的是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平时管理+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的方式。其中,平时管理占40%,期中考核占20%,最终的期末考试占40%。这种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加大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没有一味地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增加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相对减轻了学生们备考的负担,有助于学生们培养实际的英语能力,无论是应试方面还是日常的运用。

三、培养结果

通过第一个学期的培养,a级学生们的一次性平均四级过级率达到了32.23%,远高于我校的平均水平,教学效果初见成效。具体明细如表1。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的过级率又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达到了44.92%。具体明细如表2。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我校英语类的选修课的设置问题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可选性上,即英语选修课的资源过于贫乏,目前为止能够固定每个学期为学生们开放的英语类的选修课只有五门左右,这就导致了拔尖人才,尤其是较早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课可选,间接地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至少四个学期甚至更久的空档期,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英语能力的提高。

2.解决措施。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1)通识必修部分改为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转为选修课学期,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大农类课程改为选修课。(2)要求每位教师开设一门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选修课,从2014级学生的第二学期开始为学生开设,内部竞争,择优选择,尽可能增加英语类选修课的门数。

五、总结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英语已然进入了社会化考试的新纪元,基于我校生源的实际水平,今后我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必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甚至可能会出现学生英语水平越来越低的趋势,大学英语的教学有出现边缘化的趋势,这就更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做到与时俱进,更加大胆地加快、加大改革的力度,找到最适合本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7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各方面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国际上觊觎中国领土的国家和各种,从来就不想中国真正强大,他们总是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措施,散布种种对我们国家不利的言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诋毁中国的形象,遏制中国的崛起。

从少年到青年,从入中学到初中毕业,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书本、网络、旅游、亲友,都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他们用着英国人发明的互联网,吃着美国人创办的KFC,捏着韩国进口的水笔,过着西方人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他们满足于这美好的一切,不少学生有着诸如“进口的就是最好的”之类片面的想法。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当是重中之重。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对学生加强学英语的目的性教育

教师可以将学习英语的目的强化为:“学好英语,是为了雪耻图强,更好地报效祖国。”英语是一种强势语言,其强势表现为在全世界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中英语的应用尤为明显。宇宙空间、核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尖端研究成果都是用英语发表的。把英语学好,我们可以学到西方的先进技术。我们今天学英语,是不得不学,西方的经济、科技比我们强,今天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然后才能超过他们!

2.利用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介绍了西方的节日Halloween,在教学中我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用英语介绍这些节日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风俗习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elcometoSunshinetown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astandpresent时,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介绍了外国的theoperaHouse,thewhiteHouse,theeiffeltower,thepyramidsinegypt等名胜。在教学中我结合中国的风景名胜、旅游胜地的英语表达和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不仅介绍了中国的thepeople’sGreatHall,tian’anmenSquare,themonumenttothepeople’sHeroes,theGreatwall,theorientalpearltVtower,还介绍了中国的theoldSummerpalace和thenationalparkofDr.SunYatsen’smausoleum,让学生牢记历史耻辱,缅怀革命先烈,为把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而努力学习。

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第五、第六单元分别讲到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自然灾害。教学中我结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湿地、草原、森林被人类大量占用,全球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大量的损失,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发动学生保护珍稀动植物,开展“爱我中华,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讲道德的良好习惯,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中文对英语国家乃至对世界的影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到yin,yang,tofu,kungfu,tea,silk等词时,我告诉学生,这是从汉语引入的英语词汇,许多英语词汇其实就源于汉语。欧洲人做过精细的统计,1994年以后新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2008年奥运会之后,汉语潮更是席卷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利用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经常关注时事问题,从各种信息媒体上获取资料,每天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Freetalk时间,引导学生用英语谈论当前国际的热点问题、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及中国的国情变化,引导学生主动谈论中国,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thetaiwanearthquake时,我联系到2008年汶川地震时,政府和全国人民不遗余力地帮助地震的幸存者重建家园,开始新生活。我告诉学生: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还联系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学生感受到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代表着我国政治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有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BetterCity,BetterLife”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我引导学生读了一些世博会相关文章,让他们对世博的相关背景有了更多了解。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上海人可以为世博会做什么,我们学生可以为世博会做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4.通过英语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8

初中英语教学,到了初二年级以后,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许多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成绩急剧下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我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熟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初中学生一进入初三阶段,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熟悉该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要熟悉初一、初二已经学过的教学重点。在备课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初一、初二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时做到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与本学期要学的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记忆。如在第三册中出现了lookup(查阅)这个词组,我就复习了lookat,lookfor,lookoutof,lookinside,lookaround等词组。出现了not...but...(不是……而是……)这个句型,我就复习了notonly...butalso...(不仅……而且……)这个句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并使之加深巩固,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习。

二、运用教学规律,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虽然经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拼写,有的读不正确,有的不会读,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扫除障碍,在开学初抽出时间复习音标、拼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初中学生对记单词往往感到难度很大,很难过单词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构词法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许多名词,如sun,wind,rain,cloud等词加后缀y就变成形容词,许多动词加后缀er就变成名词。又如通过学习friendly这个单词,请学生体会motherly,brotherly,comradely等词的含义。通过学习interest,interesting,interested这些同根词,不仅要求学生注意不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用法,而且着重讲述相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量,提高记忆率,从而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了旧知识。

三、重视并科学地安排复现

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很好的语言环境,不能经常地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所以学习后很容易忘记,因此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分散难点,最大限度在提高旧知识的复现率,做到经常出现,时时复习。

如果我们认真钻研一下教材,就会发现第三册课本在不断地复现着第一、二册中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及功能项目等。

语法知识方面:第三册第一单元复习了在第一、二册中的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第三单元复习了第二册中学过的现在进行时;第十单元复习了第一册中的一般现在时;第十八单元又复习了动词的四种时态。其中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都是一、二册所学的内容。同时还复习了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第一册中的数字读法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者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不断地复习已学过的内容。他们把旧的语言知识放在新的语言环境里复习,使学生总是有新鲜感,即使是复习,也不感到厌倦。因此,我们在初三年级开始,就要根据教材复现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复习及教学。例如,在进行第十七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将课文中的路线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做问路方面的问答练习。由于学生在第二册中学习过怎样问路或给别人指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便会说出“whereisthe...?”“whichisthewayto...?”“Goalongthestreet;takethesecondturningontheright.it’snextto...”等句子。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把第二册中学过的有关问路方面的所有用语都复习一遍。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新的内容,这样,“问路”这一语言功能在这一单元里既进行了复习又得到了扩展。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安排第三册的教学,在学期结束时,就能够使学生将初中阶段学过的主要语言功能项目和语法项目复习一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稳步的教学,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继续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及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取得反馈信息,调节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进行测试。学生经过测试,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对于测试中反映出来的共同性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进行评析,并选用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操练,对于成绩较差错误较多的学生,课后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纠正错误。两三天后可以进行第二次平行性测试,内容主要是针对他们没有领会和掌握的语言知识点。如果这些学生所学的内容在两次形成测试中能做对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则他们就算基本达标了,一旦学生获得这样的反馈信息,就会坚定信心,心情舒畅地努力学习,跟上班级的程度。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材问卷维度

本文主要就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高师生认识和使用教材的水平,并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城乡小学及教材编写单位提供改进建议。本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在赣州34所中小学大面积发放调查问卷及进行课堂观察、访谈等,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对部分初一学生发放问卷是考虑到他们在结束了整个小学的英语课程后可能对小学英语教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一、调查分析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

在调查的34所赣州各中小学中,共有五种不同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被使用,现对这五种小学英语教材做简要的介绍。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2003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2.小学《新标准英语》是由外研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联合编著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4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3.《新版小学英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有限公司在原教材《小学英语》(newprimaryenglishforChina)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2出版。全套教材共八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4.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牛津英语》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在牛津英语教材(englishFirst),(ontarget)和(oxfordenglish)的基础上合作改编的一套教材,1999年出版。教材共八册,供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使用。

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2001出版。整套教材共八册,每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

二、对各版本教材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

笔者主要在赣州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考虑到小学生对教材的认识有可能不够深刻和全面,还在个别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的是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调查在赣州城乡34所小学、初中进行,样本为赣州城乡34所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总数为256名。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的设计要求,调查问卷以总体印象、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与工艺水平等五个维度为出发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表1从不同角度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汇总,给出了学生对各版本教材的总体评价情况,其中对教材看法栏目下的知识、文化、规律、编制、特色各列的数据分别是学生对被评教材在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特色等5个维度的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评价越高;总分列的数据为各维度得分之算术和,最高为25分。

从表1可以看出,赣州城乡各小学对五套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价均为良好,教材印象算术平均分为3.37,广大师生对各版本教材的认可度处在中上水平,各套教材在不同的方面,各有长短。

在知识与科学性维度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8,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教材在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组织合理,指导思想先进,内容科学性、发展性较好,师生满意度较高。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52,为所有维度中得分偏低的项目,说明师生对教材中体现的思想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塑造、各种文化的融汇等方面还有更高的期待,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在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67,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各教材各章节、单元规划较合理,重点、难度把握得当,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学习。在编制技巧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85,为所有维度中得分最高的项目。各版本教材得分均较高。说明各出版社在教材的基本编写、印刷上都做得较好,对教材各种成分的安排及区分均较明确,师生满意度高。在特色等维度的评分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4,每套教材在此项得分相对其它项来说标准差较小,说明广大师生认为各版本教材均有较明显的特色。

三、对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结论及建议

对一套教材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有对教材本身的大量分析以及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本文对各版本教材的使用现状总结只是根据教材在赣州地区各小学的使用现状中反馈的数据进行的,反应的是教材在赣州地区使用情况的一个侧面,且不同地区的使用群体对同一套教材的评价也是有差异的。本文并不是对教材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评价。

调查中,广大师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小学英语》印象较好,这套教材在赣州地区小学的选用率也比较高,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20所选用过此套教材。从各维度分析结果来看,《pep小学英语》各项设计均较合理,标准差小,没有明显的缺陷,是一套很全面的、广受欢迎的教材。其中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也是这个调查维度中五套教材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英语(新标准)》文字流畅,插图生动,章节清楚,各成分区分明确,版面美观,编排科学合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新标准)》也是一套选用率较高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较好,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小学《英语(新标准)》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在知识与科学性得分4.25,为此维度五套教材中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该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上科学合理,被广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编制技巧和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4分左右,得分较高且均匀。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一项,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

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3所选用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小学英语》,师生在此套教材总体印象上的给分相对不是很高,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均匀、全面的教材。在编制技巧和特色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几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课文中有些意思不好理解,出版社可就此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牛津英语》是一套在发达地区使用率较高的教材,但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来看,《牛津英语》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编制技巧、认知与心理规律、特色、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两项,也是同纬度中得分较低的教材。调查中学生也多次反映此套教材难度较大,不易吸收。出版社可以在这两个项目的设计、安排上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孩子对英语学习的不同定位和要求。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为4分,说明《牛津英语》编排科学合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学《英语》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来说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6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教材在在知识与科学性、编制技巧、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中上水平且较均匀,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全面的教材。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认知与心理规律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四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单词难度过大,出版社可就这个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总结篇10

关键字:课文复述提示式复述法创造性复述法

一、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吴潜龙教授在他的著作《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中提到,外语学习中,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英语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读,看,接触学习材料来进行语言的输入,然后大脑通过对输入的语言进行匹配、类推、重组转换等来进行输出。复述课文综合性较强,是输出练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复述过程中,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认知,对比,理解,分析,记忆,简化,归纳,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复述还能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是锻炼口语的有效方法。

二、复述课文的几种有效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并优化了多种的课文复述方法,主要分为提示式复述法和创造式复述法两大类。(王曰福,2007)

(一)提示式复述法

提示式复述法是课文复述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提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特点设计不同的提示方式。

1.图片提示法

丰富的图片能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在复述时更好地组织语言,并且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9Unit1onceuponatime…听力材料中有八幅插图,是描述Golidilocks在森林里误入一家三只熊的家的经过。笔者利用了原有的生动形象的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提示(主要是动词,如:walk,pick,lose,notice,hurry,knock,push,enter,count等),引导学生复述故事的经过。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之下,很顺利地复述出了课文的内容:Goldilockswalkedintheforestandpickedsomeflowers.Soonshewaslost.thenshenoticedalittlehouse.Shehurriedtothehousetoaskwhereshewas…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此类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避免死记硬背的弊端。

2.表格提示法

这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式,适用于结构清晰,主题分明但内容较多的文章,尤其是介绍事物或人物的说明文。以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odule7Unit2thecamelthatirodehadabadtemper.为例。本文主要是介绍澳大利亚的风景民俗。介绍了六大方面,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各个方面的特点。以其中一个方面为例:

(answers:3.6kilometres,384metres,purple,red,culture)

通过以上表格的归纳总结,学生复述时把关键信息补充完整就可以了,简单明了。

3.语篇填空提示法

教师要是想检测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可以使用语篇填空提示法。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7Unit1为例,这篇课文的主要语言知识就是间接引语,可以改编如下让学生通过填空来掌握间接引语的使用特点。

LinglingaskedSallywhatshegoingtodoabouttheconcert.Sallysaidthatshehadphonedherteacher.Shesaidherhandandarmandshe

toplayinthefinalpractice.SallyalsosaidsheonlytoplayattheStarsearchconcertwiththerestoftheorchestra…(answers:was,hurt,didn’twant,wanted,said)

4.英汉互译提示法

素材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对话文本或者阅读中的某一段落。英汉互译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层次来进行。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6Unit1Shewassittingbytheriver.笔者设计了英汉互译活动。对于a层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先做英译汉,然后不看课文把中文翻译成英语,最后和课文作对照。对于B层成绩中等的同学,先向他们提供课文汉语翻译,让他们先进行汉英对照阅读,然后不看课文把汉语试着翻译成英语,最后和课文作对照。对于C层基础非常薄弱的同学,可以用更简单的中英文混合法来做提示。如theQueen正在玩inthegardenandtheKing正坐在onthegrass.andtheCheshireCat正坐在树上and正在微笑ateveryone.

(二)创造性复述法

创造性复述法是指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情节发展的基础上,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对课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改写,这种复述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黎志晖,2012)这种复述法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英语课堂上经常开展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情景,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3Unit2的阅读课文Radiotimes是描写主人公去电台面试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个电台经理面试电台主持人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该活动,对主人公与电台的缘分和经历就更加清晰了。

2.转换法复述

转换法复述是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从人称、时态、语态或者形式进行转换。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10Unit1welistenedtotheradio.这篇课文的主要语言功能是学会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以前的生活,形式是对话,第一和第二人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改为记叙文。通过这种转换方法,学生很快深刻理解本课的语言目标就是学会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过去的事物。

三、综上所述,复述课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巧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灵活多变的复述可以使英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吴潜龙,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