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常识总结十篇高中化学常识总结十篇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0:29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效率;学习方法

一、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1.针对高考的考点有备而战

高考是高三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就有必要对高考的考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来说,对历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和试做是认知高考试题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试做与研究,才能通过试题了解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和出题难度以及透过试题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进而纠正自己的复习思路,避免复习知识深度过深或过浅,同时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比较明显,考题不偏不倚,不超纲不片面,总体命题风格稳定,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和大纲的联系紧密,却又不照搬教材,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全盘掌握,牢牢抓住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并将知识的发散,同时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要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钻研教学和考试大纲,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根本依据,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想把握高考化学考试的脉搏,就要钻研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体会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化学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寻找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通过根基深挖相关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把握全面知识,把握各个知识考点。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即承担着传递基本知识的功能,又承担着知识考查的载体和联系的功能。高考作为综合性的知识考查体系,要求比较全面,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比较全面,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两纲与教材的结合,不沉溺于题海战术,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对教材中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相关例题、实验和实验方法、现象等深入研究、理解,了解高考考题的出题思路,结合考题与大纲的测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考题中的测试,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1.通过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程中,老师总结教材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做课堂练习、做考试卷或做题,不仅复习过程枯燥无味,复习效率也不高,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甚至对化学复习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复习效率很低。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8分钟,8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教师通过预留独立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教师在情境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同时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减轻了化学复习的压力,化枯燥为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在复习课程中通常会结合考点、教材、大纲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课程中向学生抛出如果你作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面对合成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与复习。

2.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课程中,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在实际应用和高考考试中,因为时间、压力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归纳知识分类,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时,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就能予取予求,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需要在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形成体系。如:在复习金属铝、铁化合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铁三角、铝三角引导学生对化合物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比较相互之间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而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他如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记忆上,学生可以自行总结,总结常见化学性质,比较不同物质间化学性质的区别,在日常学习和做题、考试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必然能在高考和知识的掌握上取得主动。当然,本文介绍的一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对策只是抛砖引玉,更好、更多的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田明顺.高三化学课堂问题的生成[J].现代交际,2010(12).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2

关键词:卤族元素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实验

一、巧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与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关键,主要通过教师课堂的教学工作。在讲授卤族元素特性时,教师可在课前总结常见的氙气大灯与卤素大灯的区别与优点,并将生活中两种类型的大灯区别引入具体教学内容。“传统的卤素汽车前照灯多是钨丝经过加热后发出的热光,而先进多采用氙气灯主要是因为氙气灯拥有超长及超广角的视野,为夜间车辆的行驶带来了舒适感,使得视线更清晰,大大提高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从而降低了事故率”。这样的常识性知识结合专业知识点,一定能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不断进步。教师还可以结合氧族元素讲授卤族元素:“氧气通常条件下呈现无色、无臭和无味的状态,只有在零下182.962摄氏度时为淡蓝色液体,在零下218.4摄氏度时凝固成雪状淡蓝色;氯为黄绿色气体,熔点-100.98℃,沸点-34.6℃,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学生通过原来掌握的氧族元素知识,可以在原有兴趣点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卤族元素知识。

二、总结归纳,注重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规律、化学现象的归纳总结。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化学概念的教学,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严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的有效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系性的归纳总结实现。例如,进行层层递进式的总结。

总结“阿伏伽德罗定律”,第一步:阿伏伽德罗定律是指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第二步:概念中包含“三同”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才可得出“一同”。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第一步: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得电子的过程叫做还原;第二步: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近的反应,通常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第三步: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反应是氧化反应的逆过程,即得到电子的过程,当一方失去电子,就会有另一方得到电子;第四步:还原反应常与氧化反应合在一起,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例题辅助,重视化学解题思路的培养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点分类系统化

高中化学学是离不开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因此知识点非常繁多,如果不能对这些各个方向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梳理,而是依照课本的顺序进行知识点的单个讲解,学生就很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也就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连贯学习。长久下去就难以跟上课堂的节奏,慢慢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知识点做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将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化成一个整体,慢慢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加深他们对各个小的知识点的印象,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因为对某个知识点没有印象而手足无措。教师要在每节课后做一个小小的课后总结,每个单元结束再做单元总结,必修一结束也要做一个整体总结。这样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将所有的知识点纳入一个知识体系中,把彼此之间的关系理清,就不会出现知识点混乱的状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总结的过程中,先要大体上进行分类。分类总结更容易条理化,思路也会清晰。化学就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所以对不同物质的研究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对不同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一定的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对物质的分类做一个大体的论述,然后分解开来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学习。例如物质总的来说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而纯净物又分为化合物和单质两类。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单质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知识体系图,先对物质的分类有个整体解读,然后对具体的物质进行分析。研究任何一种物质都是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面入手的,一般的物理性质只需通过观察就可以得到,而化学性质就需要化学实验才能得到。铁粉是黑色的,而固体的铁则是呈现银白色。铜单质是紫红色的。氯水是黄绿色的,F■则是淡黄色的。这些物质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观察然后从颜色、气味、存在形式等各个方面做总结,而不是单一地讲解传授知识点。而对有些物质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把握。以乙烯为例,首先总结它的物理性质,它在常温条件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轻于空气,很难溶于水。它的化学性质是具有氧化性,能使高锰酸钾容易褪色,也具有很强的可燃性。它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它经常被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也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和催熟剂。以有机物蛋白质为例,它是一种化合物,而且分子质量较大。它还可以与许多的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点燃还会散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也可以进行水解形成氨基酸。通过对一种物质从不同方面进行总结、把握,就能把相关的知识点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不至于零散难以记忆。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和理论,这些都是最基础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对这些基本的概念性知识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能理解最基本的理论,那么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徒劳无功的,也无法做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和熟练掌握。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某些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而化学平衡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程度不变的状态。如果不能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这个概念就无法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所以总结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也会遇到一些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的概念,例如阿伏伽德罗定律这种理论性的概念。在同温同压下,同一体积的分子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总结为“三同”定“一同”。这样不仅可以将知识简化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单纯地对每个概念死记硬背,无法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在遇到相关的题目的时候就无法运用自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记得滚瓜烂熟却不会做题的原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对知识点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因为不管是对于一哪门学科来说,所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好像无关,但其实彼此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些知识点就像是链条一样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个环节无法理解,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性,对学生循循善诱。与学生一起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建立起知识体系,将一个个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理解记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4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实施知识网络

初三化学总复习是初中化学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考复习课只是知识的重新回顾或再记忆,化学课堂变成了习题的“海洋”,学生的能力止步不前或进步不大,使复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初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尝试进行总结。

一、教学目标分析

初三化学总复习,首先要明确复习的目的,通过复习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只有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教学才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高效。化学总复习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1.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新授课教材的组织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章节内容,为了循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知识螺旋上升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学,知识的排列方式是纵向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总复习就是要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但是如果采用与新授课同样的学习方法,把所学知识简单罗列,这样的教学会枯燥无味。我认为,对于知识的回顾,应采用横向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所学的知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构成和组成等几大块模块进行复习,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际上,模块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长时记忆,在应用时易于提取所需信息,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大有益处。

2.注重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最为重要,也是最难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初三化学总复习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回顾和整理,而要把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统领化学思想方法并加以概括、提炼,让学生逐步形成对化学思想方法的深刻理解,逐步养成运用化学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意识,在问题的解决中领悟思考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认为初中阶段,常用的化学思想方法有:迁移法,概念法,类推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一般性的思维方法有: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分类,归纳,猜想等。只有让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化学思想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

二、教学模式归纳

1.一轮复习,预习为主

很多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于基本知识部分的复习,常常把每一章节的概念进行罗列,按填空题的形式编制成讲义,让学生自行完成,老师上课时核对答案,这样的做法总觉得效果不够明显,因为过一段时间学生又遗忘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第一轮进行知识回顾时,以学生预习为主是比较好的复习方式,但预习的方式可以作一些变化,根据一轮复习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目标,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先复习每章的内容,再把每一章的内容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每章或多章的知识结构图,根据需要可以画条形图,方框图,辐射图等等,然后再细化每一个知识点,把有关概念编制成填空题要求学生完成并记忆,然后再设计典型例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二轮复习,讨论探究

大多数教师二轮复习都是以专题为主。我认为:二轮复习以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理由如下:首先,大多数专题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难度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在师生研讨的思维碰撞中,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对化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真正做到通过专题的研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轮复习,讲练结合

三轮复习,往往成为了“习题的海洋”,各大名校的模拟试题,压轴试卷等拿来就做,超量的练习成为老师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我认为:三轮复习,作为对前两轮复习效果的检验,适当做一些练习是有必要的,但越临近考试,时间越紧,有针对性的练习则更显得更加重要,三轮复习不仅要精选试卷,更要根据本地区考试的特点,对常考的化学思想方法做到精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透,讲深,讲细,更不能以练代讲,做到讲练结合。

三、教学实施建议

1.注重基础,突出联系

初三化学总复习适当做一些综合题,适当提高题目的难度是对的,但是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因为“三基”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是发展化学能力的保证,没有了扎实的基础,发展能力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者,从全国各地的化学中考试题来看,基础题占60%――70%左右,“三基”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2.适度训练,突出方法

很多一线化学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总复习只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学生的解题能力会自然提高,于是复习课堂变成了“题海战”,每个同学手中资料成堆,初三总复习演变成课上老师满堂灌,课后学生拼命练,学生生理疲劳,心里疲惫,思维混乱。我认为,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应该加大训练量,但不能只追求数量,更应该追求质量,特别是二轮的专题复习,例题和习题一定要精选,以近几年中考题中的典型试题为素材,突出学生对化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力争做到做一题,会一片,通一类,在化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上着力对学生引导,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合理的分类、总结,多在思维的提升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检测,突出自主

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整理复习和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为学生的第三轮有目的的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中考命题的特点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模拟检测,一方面可以强化前两轮复习的成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积累丰富的考试经验,为中考的顺利进行打下心里基础。具体做法是:精心选择有针对性,与中考试卷结构类似的高质量模拟试题3――4套,检测要按中考要求进行。考试结束后,对试卷认真讲评,主要讲错因,讲方法,将规律,讲考试的解题规范,讲考试的评分标准等,对考试的结果要认真分析,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查缺补漏,主动纠正在模拟检测中暴露的问题,以良好的心态,最佳的竞技状态走进考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5

【关键词】引图向导迁移贯通规律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95-01

题记:教育就是启迪人的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承担。

作为青年教师,每一次的备考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积累和突破,怎样使课堂更加高效?考试更出成绩呢?我选择了“基于图像化的小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地理小高考、高考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每个专题复习中,应该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尤其要结合地理图表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绘图、用图、析图的能力。如何用图来进行地理专题复习呢?我设计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分三个板块:“引图向导”、“迁移贯通”、“规律总结”。就是根据教材原型(原生态图),深挖问题,再结合常考变式图,从中寻找共性、特点,最后规律总结,达到提升的目的。下面就谈一谈与之相呼应的一节不一定成熟的课堂案例,以气压带风带为例。

第一板块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三张气压带风带的原生态图,引图向导,首先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原生态图,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全球近地面共形成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2.气压带风带在各纬度是如何分布的?

3.各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什么?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给学生留出时间,去回忆、去思考、去查资料、去小范围的讨论、去画一画,先由学生动手构建气压带、风带形成和分布示意图,随后找位程度稍好的学生将画好的图投影展示,对照自己所画的尝试说出三圈环流的运动过程。

让学生观察气压带风带图,问学生: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如黑板所画是固定不动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引出第二张图,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静态图,并邀请学生到电脑前操作动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动静结合,总结归纳: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大致10°(并提升为不管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夏季移向高纬度,冬季移向低纬度),最后一问设计了一个“找错误”环节,比比谁找的快达到图与图之间的融会贯通,既加深了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下来出示第三张原生态“气压带风带的破坏示意图”,提出4个问题:

1.原图3和原图1、2矛盾吗?

2.有什么矛盾?(气压带在北半球分布出现了什么情况?)

3.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气压中心?)

4.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与北半球有何区别?

最终由问题引申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板块“迁移贯通”:对于本节内容,侧重考查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位置,移动规律及其对天气、气候等相关地理要素的影响等,所涉及的考点,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考试试题主要借助不同的图像系统,这里可以选取常考的变式图,通过对同类试题的类聚,通过对常考试题的组团化和量化研究,通过对试题的技术性肢解,在类剧聚中发现地理高频考点命题的共,并加以总结归纳,透过试题本身,会发现考试命题中知识有集聚的特点,发现命题中知识迁移的轨迹,发现命题中知节点的所在,关注地理试题陷阱常设之处,关注地理命题敏感之处,关注地理知识常考常错之处,从而达到以四两之力而拨千斤之重的效果。

最后的板块是“规律总结”:就是把具体的考点层层梳理、分析、归纳,并警示误区。以气压带风带为例,我做了如下规律总结:

1.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经常出现,综合题往往占较大分值;信息呈现多以局部切片图、剖面图、俯视图、沿经纬线方向变式图、因素叠加图、文字材料形式出现。

2.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侧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对降水、对气候、对洋流等影响。

3.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影响的运用能力,体现了小高考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重视,可见小高考总体难度不大这类题目在判断相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时,尽量将新图信息迁移到原图上对应位置;找准重要纬线,如0°、30°、60°附近的气压带信息,只有在原图中有利于推理记忆。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框图推断题;提高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114-02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题具有考查知识容量较大、综合性强、化学特色突出等特点,在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题中已成为固定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运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好的一类考试试题,区分度高。通过对此类题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常以四到五个化学反应为基础进行框图设计,由此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取的理解及掌握情况。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将其有效的联系起来,运用严密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将框图中的物质推断出来,最终得出题中所设问题的准确答案。笔者在指导学生提高框图推断题的解题能力过程中分三步走:

第一步:总结常用“题眼”,降低解题难度。解答推断题,关键要找准突破口。学生必须对常用题眼做到心中有数,如常见的有色物质(包括黑色固体、红色固体、黄色固体、白色沉淀、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蓝色溶液、浅绿色溶液等)、有特殊性质的物质(包括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常温下的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液体燃料等)、有重要用途的物质(包括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常见的溶剂、重要的催化剂)、重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包括硫酸、碳酸钙、二氧化碳、水)、有特殊反应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为通电、加热、高温、有催化剂的化学方程式)。经过对已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学生可以轻松从题干中找到解题突破口,并能准确判断题干中涉及哪种物质或哪个化学反应,解题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需要强调的是在解题过程中切忌顺着一条线推断,可根据实际题目前后左右呈放射性推断。

第二步:总结常考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在学生准确记忆常用“题眼”的基础之上,限时让学生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解答,结果至少仍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无法得到满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常考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那么推断题中的常考知识点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方法如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四至五道典型的框图推断题,要求学生只需审题,不需作答。审题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关注每道题中的四个问题考察的知识点分别是什么。经过对几道题的对比分析,学生会发现推断题中的常考知识点为:①框图中某物质的化学式;②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③框图中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框图中某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⑤框图中某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框图中涉及的任意物质的化学式或任意化学反应均有可能成为考查对象,只有认真分析判断出框图中的所有物质,才能拿到高分。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将以上几道典型例题涉及的所有物质的化学式在框图中标明,并请同学将框图中涉及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类型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一起逐个分析每个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当这项工作完成以后,学生对以上几道例题的答案早已心知肚明。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在框图推断题中经常出现,需重点记忆,如:Ca(oH)2+Co2=CaCo3?邬+H2o;3Co+Fe2o3=2Fe+3Co2;Fe+CuSo4=FeSo4+Cu;Cao+H2o=Ca(oH)2;Fe2o3+6HCl=2FeCl3+3H2o;CaCo3=Cao+Co2?邙;2H2o=2H2?邙+o2?邙;CaCo3+2HCl=CaCl2+H2o+Co2?邙;2H2o2=2H2o+o2?邙。在对几道例题的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常考知识点,复习了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类型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解题能力大大提高。

第三步:实战演练,增强信心。最后当然要检验一下教学成果,限时让学生解答一道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分三步:①找准解题突破口;②分析判断出框图中涉及的所有物质及反应化学方程式;③明确反应类型及应用价值,准确作答。

下面笔者用一道典型例题加以说明:

【例题】: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B为单质,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______。

(2)e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⑤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

【解析】:通读全题,本题题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根据“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D为常见的碱,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出a为H2o2,B为o2,C为H2o,D为Ca(oH)2,e为CaCo3,F为Co2,G为Cao,由此就可进一步确定框图中设计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及其重要应用。以上问题全部明晰后,学生对于根据题意设计的问题均能准确作答。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解答框图推断的能力和得分率普遍提高,师生均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仁强,刘瑞元.例谈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7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1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我认真学习“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近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1)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3)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2

  今年,我担任294班和295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3  

  今年我担任初三1班和4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另外,由于没有晚修等辅导时间,面对每周2课时的安排,我们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8

出现以上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两条:(1)知识点落实不到位;(2)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答题意识,不能按要求规范的将答案落到纸上。怎么解决呢?化学特有的学科特点决定就得“勤练”,“熟能生巧”嘛!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每天一个“小测试”,时间一定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一定要小(卷面一般为32K或更小),但是内容一定要精选难度适中且“易混”、“易错”、“易忘”等具有针对性的知识,保证学生做完会受益匪浅。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统一时间,要求学生规范答题、限时完成,每次测试完一定都要做到“必收”、“必判”、“必及时反馈”。“必收”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必判”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仍旧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给以记录(记录检测日期、学生存在的问题、再现的日期、已解决的时间),备课时就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这些易错点就是后续小测试需要重现和巩固的,也能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存在的知识性或规范性错误,同时对于个别测试不过关的学生也可单独辅导“面批面改”,提高辅导的高效性,同时在判卷过程中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写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语,哪怕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优和良就足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总之,“小测试”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所以“必判”;“必及时反馈”即判卷、发卷、公布答案(答案一定要有详解)要“趁热”,别等都“凉了”再反馈,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们出小测试的初衷就是对主体知识复习的一个有效的落实和补充,即对正在复习的章节中“易忘”、“易混”、“易错”知识的强化训练,在抓落实的同时抓规范,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做题风格,从而提高答题能力。小测试的内容及形式基本随章节而变,随学生而变,除具有针对性以外,还兼具有时效性、灵活性、再现性等特点,每一次小测试又肩负着一个知识点落实的任务。例如,刚进行元素化合物的一轮复习时,常见物质最基本的性质学生都觉得陌生、易混,那么这段时间小测试内容主要针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基本用途。可以直接以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练习的形式考查,也可以用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考查(如: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可组合近十个选项,内容囊括最近遇到所有有关二氧化硫性质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甚至可以是一些小总结(如:画出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并将每步转化所需物质及条件标出)等等,形式很灵活性,采用哪种形式取决于其能否将你所要考查的内容落实得更充分。再例如,二轮专题复习时小测试完全可以变身为一道典型的专题小训练,一道元素推断、有机推断、实验、综合题、结构、或几道典型的化学计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注意一定要将易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且要做到经常再现加以巩固。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9

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新教育改革之后,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小结,教师希望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小结可以发挥归纳提升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网络。因此,课堂小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小结。

一、运用图表直观展示知识框架

图表有直观展示的特点,教师将知识点放入图表之中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图表后,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图表归纳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繁多的知识点。知识点繁多是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它涉及的层面非常多,比如动物、植物、人类这三部分是初中生物课本的主要内容,涉及这三部分的知识点繁多,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一个一个记住是非常不科学的,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一块一块地去记忆,则会变得简单可行。比如,在教授关于“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就可用图表法给学生展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及Dna四者的联系。首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这些圆逐步内切。然后,从外到内依次写上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学生从这四个内切的圆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所属关系,他们发现Dna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Dna就不会有染色体、细胞核及细胞的概念,所以学生非常注重Dna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在课堂上就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结合自己刚才课上学习的知识来完善这个图表,在每个圆旁边都标注上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运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

生物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物就是生活知识的部分缩影。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转化为口诀,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这些规律,比如关于气候、庄稼的口诀等。生物是生活知识的缩影,所以也可以运用口诀来进行总结,将生物知识转化为简短顺口的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物知识。除此之外,顺口的口诀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利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诀窍,这28个字很好地总结了显微镜使用的要点。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总结非常容易理解,学生背熟之后就能根据口诀内容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节省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总结

多媒体设备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课堂小结手段。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用黑板给学生上课,黑板的面积有限,教师需要擦掉一部分内容再给学生讲解新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免去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之前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让教师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简短复习,给学生进行分段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危害,就学校而言,学校开始要求教师重视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认为生物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这种观念应该改变,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课堂小结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改变学生观念的手段。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都应该用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给学生进行小结,这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学习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使生物在学生心中变得与语数外等学科同等重要。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用药与急救”这部分内容时,可用李时珍的生平事迹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挖掘,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高中化学常识总结篇10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较多,重难点被直观的现象瓦解掉,抽象的知识点较少,需要知记的内容较多,学生如果付出努力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更倾向于系统化、理论化,还要求能灵活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分析现实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提高,光是死记硬背、机械的做题是学不好的。要注意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要正确对待教材与资料

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预习要将理解不透的内容勾画出来,做到听课有目的。有的同学总认为这一环节不重要,其实不然。首先课前预习花费不了很长时间,不像某些同学想象的那样麻烦。其次,它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积极的在课上思考更多的问题。高考题中的任一知识点的考察雏形都来源于课本,有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都直接用资料书不使用课本,这样是万万不行的。那么资料书应该怎样利用呢?阅读资料书可以解决课堂上的一些疑惑,而且课本上的习题少且简单,不能满足考试的要求,做些资料书上有价值的习题可以升华所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但不要搞题海战术,首先知道所学知识的难点与重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做重点题型,对于易错知识点要反复练习并且记录在错题本上。

二、注意做好课后总结

一天的学习完成之后要养成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合上课本,在脑子里把老师课上讲的内容重复一遍,以免遗忘。将需要理解的内容要整理一下思路,理顺逻辑关系。然后把一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全面并对应习题看看题目中是怎样考察这些知识点的,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一第一章物质的量这一节,物质的量是桥梁将宏观的量如质量、体积和物质微观的量如粒子数联系起来,可以画出这样的转化图。

三、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一主要讲解了化学实验基础及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其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粗盐提纯实验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及知识的衔作用,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高考化学试卷中压轴题即为实验题,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个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并且分析实验原理、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实验的异常现象等。高考实验题都是课本实验引申出来的,来源于课本。必修一中的实验基础主要讲解了几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分离装置,难度不大。后面的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重要实验有氯气的制取、铜与浓硫酸反应、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室制氨气、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的两性实验、氢氧化铝的三种制法,铁及其氧化物,铁盐性质实验等等,都需要用心去学习分析。

必修一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这部分内容原理性强,要着重于理解,活学活用。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先要熟记基本概念“升失氧,降得还”,然后会利用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掌握其配平。掌握基本方法后还要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