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化学式总结十篇初中化学式总结十篇

初中化学式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0:14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式化简求值;技巧

在数学上,化简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一些复杂难辨的式子,很多时候需要依靠化简才能更简单快速地对它们求值成功。从教材和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数学中分式化简求值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和技巧。

一、把假分式化成正是和真分式之和

=--+

化简求值技巧:遇到这种题型不要直接通分计算,因为过于繁琐。可以将每个假分式化成整式和真分式之和的形式,之后再进行化简求和将会简便很多。

解:原式:=-

-+

=(2a+1)+-(a-3)+

-(3a+2)-+(2a-2)-

=(2a+1)-(a-3)-(3a+2)+(2a-2)

+-+-=-+-

=+=

=

说明:是否能正确地将假分式写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是本题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对这种类型题目进行讲解过程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进行通分计算试一下,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直接通分,几乎上就是无从下手,然后再让学生对各个分式进行变形,化成整式和真分式之和,即可继续进行化简。这样学生在一拿到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先盲目的进行通分,就会先想一下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促使学生去学习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一类型题目在解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是逆向思维,其也被称为是求异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司空见惯的、形成一定定论的事物或者是观点,从其相反方面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对平方差公式进行使用

+++++,求该分式当a=2时的值。

分式化简求值技巧:直接通分比较麻烦,先化简再求值的过程中注意平方差公式:a2-b2=(a+b)(a-b)。教师在讲题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对平方差公式进行复习,然后在引导学生对公式和题目进行分析,尝试着自己进行解题,最后再由老师对这种类型题目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复习一次平方差公式,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类题型的记忆。

可以通过分步通分的方式对其通分,每一步只用对左边两项进行通分。

原式=+++++

=++++

=+++

=+++

=++

=+

=

=

三、巧妙使用“拆项消分”法

++

分式化简求值技巧:教师在进行讲题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其规律,每个分式都具有的一般形式,解题时可以将其拆成与两项,这样前后就可以有两个分式以相反数的形式被消掉,这种化简的方法就是“拆项消分”法,也是中学数学中化简比较常用的技巧。

原式=+

=(-)+(-)+(-)

=-

=

四、利用整体代入法

若x=,求分式的值。

化简求值技巧:将x=适当变形,化简分式后再求值,可以采取整体代入法,会使问题的求解过程简化很多。关于这种类型题目的讲解,则主要就是让学生对其题目中的条件和题目进行观察,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变形。

x=

=

=4-

所以,x-4=-,所以(x-4)2=3,即x2-8x+13=0.

原式分子=(x4-8x3+13x2)+(2x3-16x2+26x)+(x2-8x+13)+10

=x2(x2-8x+13)+2x(x2-8x+13)+(x2-8x+13)+10

=10

原式分母=(x2-8x+13)+2=2

所以,原式==5.

关于初中数学中分式化简求值的题型还有很多,本文主要列举了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及相应的化简求值技巧。学生在做题时必须要认真审题,根据不同类型的题型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同时在平常练习中,也要自己对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总结。

【参考文献】

[1]林西成.分式化简与求值的几个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2013(1):428-429

[2]庄亿农.分式求值新“试”点[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2009(1):367-368

[3]朱家海.分式化简求值的若干方法[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0(18):60-61.

[4]饶敏.分式的化简及求值技巧[J].初中生辅导,2010(11):257-258

[5]邵伟.分式化简求值中的数学思想[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2):155-156.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2

教育是我国重点发展与建设的行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盛行,为丰富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就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电教媒体;初中化学;教学优化

化学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科,对化学教学进行必要的优化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就是主要的创新之一。那么电教媒体是如何优化初中教学的呢?本文将会介绍。

一、电教媒体对化学教学的优化分析

(一)电教媒体提高化学教学的实验效果

电教媒体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效果。那么电教媒体是如何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优化的呢?首先,电教媒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验效果。在初中化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实验,一些较好的初中会配有实验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实验室完成。此外,一些初中并不配有化学实验室。因此,对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老师很难将实验的场景绘声绘色的表现给学生,就算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很难使得学生们观察到相应的结果。例如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典型的红磷燃烧实验,由于洪林燃烧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1]。因此,老师通常并不会让学生做这个实验。但是红磷燃烧的实验却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所有老师只能将红磷燃烧的现象等以文字的方式向学生们传达。当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电教媒体教学后,这一系列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地去感受整个实验过程,实验过程还可供学生们反复观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电教媒体有利于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初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较为抽象的概念与知识,如果仅仅使用文字进行阐述与表达,学生们在理解的过程中就会比较困难,学生掌握、消化新知识的速度与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在讲述电子排布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电子的迁移、运动等,由于过于抽象,学生从未接触过这样的知识,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突破这些难点的知识。电教媒体通过动画、视屏、图片、语音讲解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们展示电子的运动、迁移等,使得学生们最直观的去感受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得难点被攻克,学生们可以更加简单的去理解那些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

(三)电教媒体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总结

教学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总结与记忆。这也是电教媒体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的方式之一。初中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复杂,知识覆盖的方面也比较广泛。因此,在对初中化学进行章节总结或者阶段总结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困难,如果采用以往的板书形式很难将知识全面的、详细地展示给学生,而且看起来比较混乱,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容无法很好地消化知识总结。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老师可以以框架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分析,知识点彼此的所属关系非常明确,而且知识点总结得非常细化[2],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章节的知识总结与全书的总结,使得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更好地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全的知识。

(四)电教媒体提高化学教学的反馈速度

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电教媒体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化学教学的反馈速度。化学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衡量学生对某一阶段教学掌握情况的重要指标与参考数据。那么,电教媒体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教学反馈的速度的呢?最主要的就是电教媒体的大容量与及时性。教师可以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过后紧接着提出一道相关的练习题,这样老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们对练习题的正确率来初步的判断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当完成某一阶段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制定一套模拟试卷。根据学生们对试卷的完成情况从而判断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老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分难度的试题考察,从简单到苦难,有层次的、有推动性地出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下子接触到较为困难的题目,打压学生们的信心与学习热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能,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刻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结语

以上内容就是本文介绍的关于电教媒体是如何优化初中化学教学。通过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电教媒体,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完成自己的学业。

参考文献:

[1]王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黑河教育,2014,(12).

[2]李明.浅谈电教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5,(S1).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3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的标准下,数学化思想已经成为教学中所必须重视的课题。在数学学科中,数学化思想不仅是学科的精髓,还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对数学化思想进行总结和渗透,才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学化思想的含义及存在的价值,并对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思想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实际运用体会对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数学化思想;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55-01

由于数学思想的形成是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过程发展的,而初中数学教育成果的好坏与数学思想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通过数学学习的过程有目的结合、渗透、归纳、提炼、强化数学知识,为日后数学思想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数学化思想的含义及价值

数学化思想主要是将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进行反映,并通过人们的思维活动,对理论知识和数学事实概括后所得到的本质结果认识,而数学方法就是对数学化思想的实施。由于数学化思想中能从数学知识中得到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通过数形转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化思想方式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每个学科数学化思想的抽象水平增加,数学本身理论与思想的一体和统一化,因此,数学化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与需求,同时也是目前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许多数学学者说过:数学教育不仅仅使现代的数学教学,而是要将数学教育建立在数学化思想上实现的语言和方法。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思想

2.1数形结合和转换、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图形对相应的数学式子做出的反映,这种思想方式能够在数学教学中,使某些抽象的数学特征结合图形直观和生动的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不仅解法方便,还易于学生接受。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3-x﹤2x+6时,得x﹥-1,教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式,利用数轴将不等式中的解集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形象看到不等式的解有多种。

而转换、化归思想主要是通过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采用类比和观察等方式将未解决的问题,变化成为已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思想方式。例如:初中数学教学大多数的立体图形都是可以转换成平面图形来进行问题的解决、无理方程转换成有理方程、二元方程转换成一元方程等等。这些转换的过程,不仅从主观上获得问题的解,还从客观上渗透了转换、化归思想。

2.2分类讨论和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主要是通过分类对对象进行讨论,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漏解或错解,使学生在思维上更就有逻辑和严谨性。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认识章节时,对角、点和直线位置关系,以及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等进行分类。又如,已知平面上有a、b、c三点或a、b、c、d四点,通过每两点画直线多少条?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思想对平面上的三点或四点进行分类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1}三点或四点共线的情况下,可以画一条;{2}三点或四不共线的情况下,分别可以画三条或六条。

而方程思想也就是建模思想,是将问题通过方程求出未知量的一种思想解题方式。在授课的时候通过图表或线段图等引导学生对题意的分析,找到已知或未知量间的关系,并列入方程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求解图形角的度数时,已知三角形aBC,∠a=∠C,e在aB上,D在ae上,BD=Be,∠CBD=60°,求∠aDe。通过方程解:设∠aDe=x,∠a=∠C=y,BD=Be,得∠BeD=∠BDe=x+y,∠aDB=∠BDe+∠aDe=2x+y,∠aDB是三角形BDC的外角,∠aDB=∠C+∠CBD=y+60°,得方程:2x+y=y+60°,x=60°。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思想运用

首先,将数学化思想融入到知识。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和抽象的思想受到限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化思想,重视数学概念和公式,以及定理等举证过程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开展数学化思想运用。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章节时,通过形数结合的思想方式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加深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并进行两根解集的归纳。

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学化思想的方式。通过揭露数学化思维过程,有效地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和大胆猜想,暴露出学生思考的思维,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

再次,通过解决问题,对数学化思想的加强。由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题,但是在课外进行作业时,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全面的进行知识的展示,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从自主中掌握和领悟数学化思想。

最后,进行数学化思想的总结。将数学化思想融入初中教学计划和目的中,通过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思想的提炼,重点突出在章节学习和课前课后的复习中。一般可以分为对思想内容与规律的总结和明确思想方式和知识结合的总结。例如: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x-16)2+(x-16)-2=0时,我们发现该方程还可以采取换元的方式进行求解。不同的数学知识所表现的数学化思想方式也不同,而同一数学化思想又在不同的知识点中分布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课堂章节总结或复习,以及某个数学知识概念和定理、公式都可能归化出数学化思想。

总而言之,作为数学精髓的数学化思想,它粘合着知识与思想的构建。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其教学的价值是无法估计衡量的。由于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人才的良好方法和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化思想要比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沈平华;浅析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2期

[2]宜阳县高村乡第一中学数学专业周玉红;数学课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n];学知报;2011年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衔接过渡

一、初高中化学的差异

1.1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初中化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和计算方法,而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则属于较深层次的要求了。而高中化学则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现代技术学科的基础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深化和发散,通过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1.2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初中化学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学生学习化学以记忆和模仿为主,而高中化学侧重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更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1.3知识系统上的差异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出发,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其知识系统主要为:感性认识归纳总结理性认识。而高中化学则以化学实验为基础,侧重于对学生化学知识系统的构建,让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高中化学相比于初中化学,更侧重于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其知识系统主要为:观察生活现象开展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学习化学探究方法摸索和总结化学规律。

二、初高中化学主要内容的过渡和衔接方法

2.1化学反应规律知识点的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学习两种化学反应:①置换反应规律;②复分解反应规律,学习盲点在于:单支、氧化物和酸碱盐相互关系及其反应规律。高中化学在学习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规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以下化学反应:①氧化还原反应规律;②离子的放电顺序规律;③强制弱规律;④相似溶解规律;⑤等效平衡规律;⑥燃烧规律;⑦有机反应规律。

例1、运用复分解反应规律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式是否成立?

①ag2So4+2naCl=2agCl+na2So4;

②2naCl+H2So4(浓)na2So4+2HCl;

③HCl+CH3Coona=naCl+CH3CooH;

④naoH+nH4Cl=naCl+nH3H2o;

2.2化学实验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实验方法如下: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常见仪器的认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和物质的分量等;②物质性质实验,包括氢气的性质实验、燃烧条件的性质实验等;③物质制备实验,包括氢气的提取、氧气的提取等。高中化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以下方法: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试纸的使用、物质的保存方法和物质的分离提纯等;②物质性质实验,包括主族元素单质、氧化物等的性质实验;③物质制备实验,包括CH3CooC2H5;④定量实验,包括酸碱中和滴定、燃烧物的滴定等。

2.3化学计算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计算主要侧重于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规范计算步骤和掌握利用比例关系计算的方法。而高中化学主要侧重于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主要包括:①求化学式和分子式的计算;②多步反应式的计算;③混合物的计算和反应热的计算。主要的计算方法有:①差量法;②守恒法;③比例式关系计算法;④特值法。

三、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过渡和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主要以化学知识的记忆为主,因而学生学习化学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高中化学则侧重于对知识点的概括和运用,因而学生学习高中化学应在记忆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法、归纳法和实验法。

3.1类比学习法

高中化学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远比初中化学多,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性质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新物质的时候,应该采用类比法,从已学物质的性质和结探讨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例2、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知道na2o+Co2=na2Co3反应能够发生,如果na2o和na2S、CS2与Co2的性质和结构相似,则na2S+CS2的化学反应式是什么?

3.2归纳学习法

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更侧重于归纳法的学习和运用。很多初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中仍需进一步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时候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中同时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初中和高中化学中的相同知识点,但是运用归纳法可以总结出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在此知识点学习上的侧重点不同:①初中化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相关概念;②高中化学,从化合价升降或电子得失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相关概念,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3.3实验法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属于基础性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均处于初级阶段。学习高中化学时,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实验的基础上,应加强课外实验的探索,并加强自身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初中和高中化学均存在较大差异。为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过渡和衔接,教师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使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尽快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节奏,以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红莲.浅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实践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内容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已经开始由传统知识教学转变为能力教学,对学生知识运用更为重视。在上述教学需求下,我国开始对主题式教学方式进行挖掘,在该基础上构建语文主题式教学体系。主题式教学模块从主题板块出发,形成了对应任务结构,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训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育作为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主题式教学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主题板块达到教学的改善,形成优化模块教学结构,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主题式教学模块进行全方位把握,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原则,形成应用为主的语文模块,从而实现能力分析、主题内容、设计目标及主题明确,达到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全面强化。

(1)能力分析。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全面分析,依照学生特征配置教学资源。如在《世说新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对学生文言文水平进行了解,选取古文翻译作为教学主题,在学生古文翻译能力基础上进行《世说新语》讲解,课堂效益大大改善。

(2)确定主题。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从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出发选取对应主题,从而保证主题与教学相得益彰。如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选取交际、介绍、朗诵、演讲等作为主题,鼓励学生参与到主题训练过程中。

(3)设计目标。主题确定后要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原有主题基础上了解学习目的,在明确目标指引下实施学习。这种有目的学习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减少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弯路。

(4)主题模块。主题模块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围绕主题对各项划分后的内容进行合理“放置”,从而形成重组的教学模块。如口语交际主题式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的空中楼阁》划分为一个版块,将其归类到介绍主题下,形成了介绍主题模块,对其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依照主题模块进行记忆和学习,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效益。

2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实践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个性进行全面把握,结合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指标构建对应教学体系,将新时期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学体系的全面改善,达到主题式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2.1自主学习,训练能力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主题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设计好的学习主题出发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对主题模块内容进行理解。如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试着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外阅读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内容学习,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获取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

2.2精讲释疑,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主题内容配置对应教学资源,围绕主题对教学体系进行细化和丰富,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对主题部分进行细化精讲,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对初中语文主题模块的理解。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解难,在解答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改善学生语文主题式学习的效益,又可以激发学生主题式学习热情,双管齐下,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面优化。

笔者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就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对重点词句进行翻译,解释了文章的主要意义。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朝服衣冠是什么意思?”、“邹忌为什么要如此向齐王纳谏?”等问题进行解答,肯定学生的学习。

2.3内化反馈,提升质量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实施了解,实施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从两方面评价出发全面把握学生主题式学习进度和效益,提升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对学生行为反馈信息、评价反馈信息等进行总结,在该基础上对主题式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全面优化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结构。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评价内容的公平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基础上实施动态评价,从而实现激励与行为的结合,全面改善学生学习效益。

3总结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中要确保突出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素质进行强化,从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效益,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把握好能力要求、知识内容、模块内容及整合训练,从上述四方面对设计进行细化和完善,结合实践经验实施对应调整,从而形成系统化、层次化主题式教学结构,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金庆峰.开放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90-91.

[2]黄慧.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外国语文,2013,04:138-141.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6

初中数学复习课反映出人们教学价值观上的不同,有的只是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有的把育人的教学价值通过学生教学实践来体现。数学复习课教学能帮助学生对以前知识进行梳理,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能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综合以上两点关系,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复习,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合理的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复习整理时,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复习课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与初中生年龄段的关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计算,反复修改思考,能真正明白数学逻辑的本质,也能把这种数学逻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已具有假设、预计的能力,思维也变得形式化,思维中的具体事物不再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越来越强。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主要有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与运算、方程和代数、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板块,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和结构化,例如数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代数式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式到分式再到根式的系统学习过程。初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化,例如从数开始学起,再到代数式,到方程,是从确定式表达到不确定式的发展过程,再到函数、方程组对多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系统和结构性,思考方法也具有普遍和结构性,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间的关系,梳理数学知识点的整体结构,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从而能更好的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生所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无法对初中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结构、系统的理解。初中复习课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深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知,满足了初中学生学习阶段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需求。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

1.初中数学复习课共通价值

共通价值主要是指概念课、复习课、练习课教学共同具有的育人价值。提升了学生的深刻、批判、灵活、创造、敏捷的思维品质,不断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不仅便于自己掌握,而且锻炼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现有的发展可能,锻炼了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空间构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为未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独特价值

对复习课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复习课与练习课、新授课的目的不同,复习课是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复习整理,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内化;复习课的时间段特殊,一个单元、学期或者学年的新课结束后才有复习课,有时甚至将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因为需要将一整个数学知识板块完全讲授完,才能做到知识的系统概括,提高学生整体结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不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3.1单元复习课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们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巩固了对整个知识板块的理解。

3.2学期复习课能将单元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联通,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巩固单元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能很好的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3.3毕业复习课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概括归纳,将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的知识总结概括,学生在不断的总结中全面掌握初中知识体系,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将知识不断的内化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从而完成大纲教学要求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四、总结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7

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活动之一。

二、开展学前教育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1.早准备,早着手,我每次开展的学前教育都是思考在期末,方案的形成在假期。

2.针对性强才能出实效。学前教育绝不简单地等同于收心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上一学年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面对新学年需要具备的生理,心理,思想状况的变化而准备,备课时都应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准备。

3.要有层次性。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可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初一阶段,确立目标,热爱班集体,迈好中学学习的第一步。初二,防差转差,提出决不拖班级后退,决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初三,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人人争当合格的毕业生。

4.做好形成性评价。学前教育既是常规工作,也是一次极好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机会,学前教育结束后,一定要从工作的角度,班集体建设的角度对整个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全班同学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做到三全:一,全过程总结,如目标制定,活动情况,结果分析等。二,全班参与检查总结,组对总结,个人总结。三,全班总结,总结活动对学生身心,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三、操作策略简介

1.精心设计班主任的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形象犹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同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从外表方面,穿着要得体大方,举止端庄,谈吐文明,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如:初一新生报名,我一般会比报名时间早到一小时,当新生出现时,我会主动到教室门口迎接,并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对陆续到来的学生,我会与他们交谈,问他们的姓名,家庭住址,来自哪一个小学,对新学校的印象如何,并从中物色一些孩子,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如:打扫教室、摆放桌椅、帮助我接待后来的学生,这样便能及早打破新生的陌生感,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

2.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前教育氛围,比如:2009届9班的学前教育,我为本班取名为“阳光之旅”,我在前面的黑板画了一幅画:绿树丛中一条大路,并写下了“希望之路,阳光之旅”八个大字,在画的旁边写了一段话:孩子们,欢迎你加入阳光之旅,预祝你们旅途愉快而充实!在后面的黑板绘了一座险峰,还配了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新集体的温馨,如家庭般的温暖,暗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以阳光的心态去克服它并战胜它。

3.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手段及内容

手段:问卷式,座谈式,交流式,讲座式(请家长,往届的学生)等。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三化学复习重点关键习题实验

总复习是初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把零散知识系统化。为了帮助初三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策略。

一、抓住重点,及时复习突破难点

酸、碱、盐等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习后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学习完该部分内容后,立即转入其他知识点复习,则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遗忘更多、更快。笔者在讲授完该部分内容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实质上是各物质相互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应注意:(1)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化学方程式,应围绕酸、碱、盐的通性来进行。(2)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例如,开展化学方程式改错竞赛,书写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比赛等。

三、设计习题,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习题设计立足于一个“精”字,抓住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实”字,所选的每一道题都应符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切合初中学生能力要求,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知识越用越活,只有经过实践应用的知识,才能牢固的活化在自己的头脑里,历久弥新。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实践就是多练、多考,在练中学,在考中学,通过高效率的练与考来查漏补缺,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四、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和提高实验技能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通过实验――思考――实践层层深入,逐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五、强化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部分,其中各部分又分为若干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以概念为基础,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点,并连成知识线,再进行梳理和对比,最后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9

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活动之一。

二、开展学前教育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1.早准备,早着手,我每次开展的学前教育都是思考在期末,方案的形成在假期。

2.针对性强才能出实效。学前教育绝不简单地等同于收心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上一学年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面对新学年需要具备的生理,心理,思想状况的变化而准备,备课时都应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准备。

3.要有层次性。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可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初一阶段,确立目标,热爱班集体,迈好中学学习的第一步。初二,防差转差,提出决不拖班级后退,决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初三,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人人争当合格的毕业生。

4.做好形成性评价。学前教育既是常规工作,也是一次极好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机会,学前教育结束后,一定要从工作的角度,班集体建设的角度对整个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全班同学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做到三全:一,全过程总结,如目标制定,活动情况,结果分析等。二,全班参与检查总结,组对总结,个人总结。三,全班总结,总结活动对学生身心,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三、操作策略简介

1.精心设计班主任的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形象犹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同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从外表方面,穿着要得体大方,举止端庄,谈吐文明,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如:初一新生报名,我一般会比报名时间早到一小时,当新生出现时,我会主动到教室门口迎接,并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对陆续到来的学生,我会与他们交谈,问他们的姓名,家庭住址,来自哪一个小学,对新学校的印象如何,并从中物色一些孩子,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如:打扫教室、摆放桌椅、帮助我接待后来的学生,这样便能及早打破新生的陌生感,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

2.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前教育氛围,比如:20**届9班的学前教育,我为本班取名为“阳光之旅”,我在前面的黑板画了一幅画:绿树丛中一条大路,并写下了“希望之路,阳光之旅”八个大字,在画的旁边写了一段话:孩子们,欢迎你加入阳光之旅,预祝你们旅途愉快而充实!在后面的黑板绘了一座险峰,还配了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新集体的温馨,如家庭般的温暖,暗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以阳光的心态去克服它并战胜它。

3.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手段及内容

手段:问卷式,座谈式,交流式,讲座式(请家长,往届的学生)等。

初中化学式总结篇10

关键词:微课;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1微课介绍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构建全面开放和科学合理的学习资源体系,满足全社会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已经成为社会性的课题,成为众多教学研究部门和多媒体网络机构竞相研究的对象。微课的教学模式就此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载体,此外,还要配合配套的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教师要做哪些有建设性的点评等辅资源,以上与教师讲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微课。[1]

2微课引入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被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广告等各种微信息充斥着,在乘车,短休,等候,假日,睡前等原来被认为是“海绵孔”的时间,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进行交流和电子阅读,把时间全部用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对学习方式而言,本时代的要求是个性化和多样化,教与学都在进行革命,时代要求学习资源情景化、短小化,案例化、便于应用。在学习方式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教与学都急切需要一些短小的,案例化,情景化,便于应用的资源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合当年的教与学,在本时代就显现出很多弊端。微时代的学生需要微课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动态直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现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学习能力不足,理解能力不强的现状,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部分学生减少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减少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微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10min左右,而科学证明,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能保持10min左右,微课的教学模式是符合人性特点的科学模式。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吸收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不至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使学生厌倦。微课的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完整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将特定的问题阐述清楚,有效整合学与教的资源,知识点明确,无须学生课后进行整理,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效吸收,记忆深刻。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的困境:(1)微课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兴趣,具有明显差异化的学生,都具有适用性,可采用同一教学进度。(2)会计电算化理论问题一一讲解,学生很乏味,不感兴趣,采用微课方式,避免了填鸭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大量实践操作,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大量实践,学生课后实训效果难以呈现,又无从知晓,学生遇到问题又不知如何解决,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3如何设计会计电算化微课

在教学实践中,会计电算化微课的设计必须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使用。参照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评审规则,以总账系统初始化这一节为例,制作会计电算化微课如下:(1)选取教学环节中总账系统初始化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总账系统初始化这节课程材料完整: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包括课件、习题、动画、视频、图片、答案、总结等。[2](2)围绕选题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有三个,知识方面包括:①总账系统控制参数的含义及作用;②总账系统期初余额试算平衡的意义;③总账系统登录时应注意的问题;④总账系统选项设置因果关系。能力方面包括:①总账系统登录的步骤;②总账系统选项设置的方法;③录入不同类型会计科目期初余额;④进行期初余额试算。素质方面包括:①具有自我学习能力;②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学生课前准备为:①了解一个企业与财务业务处理相关的参数设置情况;②复习手工会计期初数据结转。教师课前准备为:①有关参数设置和期初余额录入的课件;②企业期初数据的案例。(3)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确定重点难点为:①参数设置需要符合企业业务需要;②凭证审核控制到操作员;③出纳凭证必须出纳签字;④辅助核算期初余额录入。(4)教学内容严谨充实,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无科学性、政治性错误及不良信息内容。任务一:总账系统选项设置。①任务资料。②任务指导。第一,以账套主管“张新华”身份登录总账系统;第二,进行选项设置。任务二:期初余额录入。①任务资料。第一,账套号:008;第二,账套名称:哈尔滨市天宇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宇公司)启用日期:2012年01月01日;第三,会计期间设置:01月01日~12月31日;第四,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00号,法定代表人:钱森,邮政编码:150001,联系电话及传真:882555644,本币名称:人民币(代码:RmB),企业类型:工业,行业性质:2007年新会计制度(建账时按行业性质预置会计科目)。②任务指导。第一,非辅助核算科目录入。直接输入末级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和期初余额,如录入“银行存款-工行存款”384660.33。同理录入资料中“库存现金”、“固定资产”、“长期借款”等科目。第二,辅助核算科目录入。设置了辅助核算的科目,其累计发生额可直接输入,但期初余额录入时,应双击“期初余额”栏,进入“辅助期初余额”窗口。在该窗口中单击“往来明细”按钮,进入“期初往来明细”窗口。单击“增行”按钮,录入辅助核算的明细期初数据,如“应收票据”科目,根据实训资料,在“日期”选择“2010-12-28”,在“凭证号”栏选择“转-32”,在“客户”栏选择“永安”,在“业务员”栏选择“吴豪”,在“摘要”栏录入“赊销a商品300件,单价120元”,在“金额”栏录入42120。对于以上内容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体的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5)微课视频不超过15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显示微课标题、作者、单位。演示文稿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主要教学课件为ppt格式。(6)教学策略选择正确,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后作业设定为:①辅助核算的期初余额是如何设置的?②为什么要指定会计科目?③总账系统参数设置中“凭证审核控制到个人”的设置与以后业务执行的关系。④如果试算不平衡是否能记账,能进行填制凭证处理?

参考文献

[1]俞金香.利用网络微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5(3):25-27.

[2]彭勇,郑慧君.基于微课的高职教学模式探讨[J].软件导刊,2015(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