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三学化学方法十篇初三学化学方法十篇

初三学化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0:13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1

化学学科中有不少需要记忆的概念、符号、数据、化学方程式等等。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补救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补救的方法一、复习时要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强化基础就是在复习时不能脱离课本、脱离《课程标准》。在化学学科的中考复习策略中,重在夯实“双基”。“双基”是任何考试的敲门砖,要防止进行“超纲”复习,夯实“双基”的方法一般有:

1.依据课标夯实“双基”

中考命题的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和考生都要认真学好《课程标准》,把握好复习范围和要点、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2.紧扣教材夯实“双基”

教材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回归教材是每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中考很多试题的立意源自教材,还有很多试题是对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等进行了精加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创造和升华,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复习时要紧扣教材,重视“双基”的考查,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考查。

3.熟读知识点夯实“双基”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对于一些必知必会的内容要整理出来,利用空暇时间熟读,这肯定是一种能提高化学成绩的复习方法。

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兴趣

在复习课中,往往都是教师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

识,从重难点知识的梳理到典型习题的剖析以及做题方法的分析,教师讲得非常细致,分析地十分透彻,总结特别全面而且条理清楚,老师往往乐道于这种复习方式。但对于学生而言,原来会的学生早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因为讲解省略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束手无策”的现象。尤其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果老师改变教学方式,针对每节课的复习目标,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设计出一组训练题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掌握“知识、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会得到训练与提高。例如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鉴别盐酸和蒸馏水的化学方法有几种?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积极发言,最后师生共同整理出酸的化学性质。2014中考化学复习策略参考

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因此老师们上复习课时,应把化学方法蕴涵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材料、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然后用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悟出规律、方法,学生思维活跃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极大地提高。

三、复习时要重视温故而知新

复习课的教学,并不是新瓶装旧酒,只要注意方法同样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知识中,当分析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后,提出“通过哪些实验可以证明两者确实反应了化学反应”?“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哪些”?让旧知萌发“新意”,让老题再生“新知”,让学生将知识纵横联系,分析类比,融会贯通。

四、科学地选择习题

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变化,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习题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建议习题也要“少吃多餐”。

2、注重习题的导向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老师给学生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基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为主。习题要面向全体,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不出那些模棱两可、争论较大的边缘题。

3、注重习题的创新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淡化了概念,降低了难度,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就不难发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健康,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为了考试的热点。中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老师在选择习题时就要符合这种变化趋势,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4、注重习题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完成习题

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题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逐步实现由“懂得”到“会做”,由“会做”到“会学”。

五、有效地上好习题课,强化、落实知识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

有些习题需要教师讲解,讲解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方法上。

有些习题可以由同桌互评或学习小组间讲评来完成,这样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对于易错的习题,课下再进行练习巩固或下次检测中再考再巩固。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找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最好方法,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复习时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考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而且是心理素质高低的竞争,在考试中一些题目解答不出,许多是因为心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平时对一些繁杂的题目不动脑筋,遇到实验题和一些新信息的题目,就觉得烦躁,即使想到一些思路也是不敢肯定,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有的同学心理不稳定,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中间遇到难题不肯放弃,造成时间的不够,即使放弃也是心神不宁,造成后面解题时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学生解题时的通病。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不会考试,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学科的特之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较多而且杂乱,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因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初三学生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不重视,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1.通过观察实验来帮助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水的电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概念,还可以加深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以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学习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应将相关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与原子、酸碱盐的概念分别进行对比学习,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概念的组成,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同时,要注意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词是纯净物,如果将纯净物而改为物质,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石墨和金刚石,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却是不同单质。

化学解实验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硫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

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实用型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是一项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思考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从学生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充分彰显初中化学实践性强、思维性活跃等特征,将实用型教学作为学科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倒逼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让被动获取知识变为思考化学、探究化学、现实联系化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创设问题思考,增强学生听课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学生自身能否发现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若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探究问题的原因,对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科学家爱迪生说过:“一个人不下决心独立思考就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创造。”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也是一样,课堂中不仅仅是学生被动吸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主思考、认真探究原理、得出科学解释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就应想法设法制造各种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情境,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重组,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使得学生主动融入到问题的探究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导学生全神贯注思考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成为问题探究的“主角”。

例如,在开始讲解某个知识要点时,首先为学生说明问题的重要性,一切科学发展都不源于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化学的发展史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化学才迎来如今的发展昌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其兴趣和好奇感,教师可进行以下演示:(一)将两支不同高度、不同大小、不同材料的蜡烛分别点燃,然后用同样大小的烧杯罩住,让学生观察;(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生石灰和一颗鹌鹑蛋,然后倒入适量的水,让学生观察。演示完毕后,提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又如,分别夹取小木条和小石子,将它们分别放到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让学生细心观察。分别夹取一小纸片、小木条、小煤块,分别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燃烧的难易情况。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发散思维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一)为何同一种材料的木,碎削的要比整块的木块更容易燃烧?(二)为何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三)如果空气充足,燃烧越充分吗?(四)怎样充分利用燃烧的条件,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

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学习实际等一切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的归纳,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常见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加以探究,然后把这些问题搬到课堂上让大家一起探究解决,通过在生活中找问题,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2创设实验情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教科书中有着大量的适合学生探究的有趣实验。多种多样的实验不仅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甚至可以创设让人意想不到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手脑共同作用进而获取获需要的化学知识。“铁生锈”并非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连接点,但通过钢铁制品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物质作用发生锈蚀,对这个知识内容的实验探究,利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锈制品或展示几种锈蚀样品,使学生牢牢把握这个知识点。可见,对这个知识点的实验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习方法的提升以及社会生活的感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以“钢铁制品锈蚀条件”为实验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情景的真实体验与认识,从而在学习中制造假设、设计实验、细致观察、协作与讨论,最后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卓有成效的。

下面是铁生锈条件的实验设计:在一个软质的小塑料瓶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最后放入被打磨光滑的长铁钉,铁钉的一端浸在水中,另外一端露出水面,将塑料瓶口封住,过了几天,让学生比较铁钉不同部位的锈蚀情况,塑料瓶外观的变化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根据这几天的观察,让学生引申生活中如何进行防止锈蚀?通过实验情景的回忆,以及结合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日常案例,学生很容易得出金属防锈的基本要素,以及防止锈蚀的具体方法。然后,请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校范围内的自行车棚和操场的铁栅栏提出切实可行的防锈蚀措施。通过这次实验情景的创设,经过笔者的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后讨论学生感到从实验计划策划,到实验的探究,均全程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自力更生”探出了铁的锈蚀需要的条件,自己也懂得了如何用实验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十多天浓厚的化学实验氛围熏陶下,对化学不十分感兴趣的学生,也渐渐享受到了实验的乐趣,寓学于乐,津津乐道了。学生在种种的实验情景中,可能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实验过程中因种种操作的原因或实验时机等因素,导致不同类型现象,这些异常都会引起初中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均会跃跃欲试探个究竟。教师此时需要把握好这个情景时机,及时在旁加以引导,一方面实现知识的灌输,另一方面要激发其求知欲,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其乐趣。

3创设合作时机,增强课堂活跃气氛

初中化学教学有着特定的社会性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着培育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角色。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时机,结合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突出人际合作与互动的重要属性,确保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互动,综合整合运用教学资源开展合作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进而促进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在相互协作和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得到智慧火花碰撞,同时也在互相参照中获得学习的兴趣。因为“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得以互补,从而共同提高。”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实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最为微妙、最为有思想的交流,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能够用心制造一个相对开放、比较民主、共同促进的教学情境,制订课堂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合作探究的任务,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提升。这样,生动活泼的合作学习时机在课堂中就建立起来了。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课堂中,创设一系列的机会让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共同探究:化学老师:“由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我们从中可以引申哪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呢?”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最后提出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都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吗?”接着,学生们继续相互讨论、其中不乏激烈的争论,通过大家的通过努力最后得出,制取二氧化碳必须是药品容易获取、操作简便安全、反应速度适中等等。最后,比较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这三个实验现象,通过观察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分析交流能力,从而得出制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要适时提出一些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讨论的问题,并充分让学生之间多动手、多动脑筋、多交流完成任务。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互动学习的良性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创新能力。在师生、生生共同协作学习中,容易迸发智慧的火花、意见的交换以及感情的互动,这些都使教学过程更富于创造性和乐趣。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并力求不断的创新,在日积月累的经验归纳和交流中获得新的成功实践。同时,教学一定要尊重特定的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案上突出多元化的模式,充分运用现有的多媒体以及实践状况,务求教学过程呈现多变、活跃、互动等特征,充分凸显教师特有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情感特点。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充分创设相关有利条件,负责认真地实施多样的课堂教学,定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胜.化学方法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

[2]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3

一、化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本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学习方法不当.初三刚接触化学时,奇妙的化学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但部分学生只注重看热闹而不注重知识的思考和记忆.他们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也不重视事实、原理、概念的理解记忆,头脑中的化学知识是零碎的、零乱的,从而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厌学.

2.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部分“学困生”化学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缺乏踏踏实实学习化学的决心和毅力,学习全凭一时热情,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情绪烦躁,觉得自己缺乏学习化学的才能,产生放弃学习化学的念头,变成“学困生”.

3.缺少自信,活动参与度不够.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观察,学习的原动力始终不足,总觉得自己笨手笨脚,害怕参与学习活动,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生怕说错.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学生、教师请教,有了疑问、异议也不敢提出,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困难.

4.缺少自制力.现在信息网络发达,手机、电脑普遍存在家庭中,有些学生上课无心上学,课后或者回到家里,就玩手机、电脑游戏、QQ聊天.根本不当学习一回事.

5.缺乏竞争意识.自从九年制义务实行免费教育以后,学生对读书更加没有竞争意识,家里有钱的小部分的学生,就觉得读书无用.

(二)化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因素

1.化学教师对“学困生”缺乏研究了解

教师不注意研究和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应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困”处.

2.化学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状况,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分层教学,作业也没有进行分层布置,课堂上还是以讲解为主体.以学生机械记忆理解为主,造成学生的学习稀里糊涂,学习的厌学的情绪加大.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教师长期任教初三毕业班,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快节奏的教学模式.比如,上学期中拼命赶新课,不但要上完上册内容,还上下册的内容.他们不能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一味加大课堂的容量,不顾学生的感受,肆意拔高,一步到位,提高所谓的“课堂学习效率”,其实教与学发生了严重脱钩,致使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一学年下来,中考成绩公榜,高分率不高,低分率很高.

二、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一)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要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观察、谈话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课外活动、作业批改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1.研究“学困生”之所误

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信息,研究、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洞察其心理,巧妙而准确的帮助其纠正错误,并督促其订正.

2.研究“学困生”之所疑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善于发现和排除学生思维的“疙瘩”,体察他们的困难,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精心设置教学过程,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学习中的疑难.

(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培养和保持“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其突破化学知识的分化.课堂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生活用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学.

1.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比如,我在讲水的净化时,我就叫一个“学困生”上来演示过滤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他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操作,我及时纠正.后来在实验分组时,他做的很好,我及时表扬,他感到了成功感,他的成绩从那天开始一天天进步,脱离了低分的范围.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4

一、认真调查,摸清情况。

认真专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未解决或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加深等;了解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和素质情况;高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总之,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二、初、高中教学知识的继承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例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溶解度等。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高一化学必修一,是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重要内容,在讲授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概念的模糊和知识的空白。

2.高一时要对初中某些知识点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要求学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则要求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角度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学会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达到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教材仅简单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教材详细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初三只列举了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和物理性质等。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继承。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的考点,在高一时候要适当补充。

(2)“差量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作要求,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初步掌握。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尺度和时机,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求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此外,自高一开始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的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五、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5

关键词:教材差异复习衔接学法指导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1.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1.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1.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1.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1.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对有些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酸、碱、盐的分类一窍不通。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2.1集中复习法

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9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2分散渗透复习法

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复习初中的从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过渡到高中的从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的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3专题复习法

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

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学习老习惯,把初中一套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6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7

相比其他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得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初三化学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彻底的改变。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初三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没有彻底的改变。实际表现为,初三化学教师依旧遵循“教师本位”的教学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再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为尊”的理念依旧没有改变,即便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素养,但依旧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2.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就目前初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氛围,而在此大背景下,也对初三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很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研究技能来丰富自己,而是愿意通过各种模式、技巧、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知识不求甚解,整个学习过程也比较机械。3.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材料。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资金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和完善的实验设施,一些实验用具和教学器械也不够先进,甚至一些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认真掌握新课改的新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是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则能够扮演好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探究;三是能够在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即将进入高中,接触更多新学生和新老师的初三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四是能够将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2.营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或者通过一些政策和方法来降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学校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能够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微课、实验、故事、背景介绍等不同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盐酸”一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碟面生烟”的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氢氧化钠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握手成血”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3.加强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的加强就是要求学校一方面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升级自己的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作者:邢香君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8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解题方法教学应用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有时候会很吃力.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这样既方便又高效、准确.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就是结合数与形的连接点,是数学解题方法中比较高效的解题方法.数形结合解题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蕴含在函数解题中数形结合解题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本中,函数这个章节一直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涵盖在其中的二次函数更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二次函数的解题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至关重要[1].

二、包含在几何题中数形结合解题方法

虽然形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代数的计算,特别对于较复杂的“形”,不但要正确地把图形数字化,而且要留心观察图形的特点,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把“形”正确表示成“数”的形式,进行分析计算.

例2: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腰长为,底角为α,求tanα.

本题是斜三角形问题,因此要作高化斜三角形为解直角三角形.但是本题又没有给出三角形的形状,所以在画高时就要考虑高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和三角形外三种情况,这是一种解题方法,但非常麻烦,我们可以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本题,用数学中的方程或方程组来解[2].

本题应用了数形结合思想,“形题数解”往往可以使求解思路新颖,而且几何中的多解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的多解问题.

三、存在于概率问题中的数形结合解题方法

在新课标的教材中,对于统计与概率的要求有所加强,让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并通过统计与概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最终运用一定的知识解决问题,则是数形结合方法在概率问题中的最好运用.

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数与形的交织,让原本抽象的东西可以很直观地呈现出来,它能够将很多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当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打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数无形不直观,形无数难入微”.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通过数与形之间的不断转化,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从而锻炼学生在思维中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家宏.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09:175+206.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9

关键字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0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17-01

当前许多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个体因素一般分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数学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均可影响学业成绩。其中,在当前追求和谐社会的中国,初中数学复习阶段的弊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发现、关注。新课改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不允许我们再去搞“填鸭式”的教学;新的一代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呼唤。故而,在当今,找寻一种初中数学复习的有效指导途径是当务之急。

1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生的“双基”水平、应试能力,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但是,与时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数学教育仍需大力改革。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当应试成为主题,师生均关注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情况尤为严重,现在国内,初三数学复习基本上是三轮复习式。第一轮,时间大约三周。注重基础,一本参考书外加课本。以纵向为主,顺序整理,是搞好整个初三复习的关键。以课本为准绳,进度宁慢勿快,难度宁低勿高,以落实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运算为重点,强调“三基”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重视展现和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和完善解题程序,渗透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课本“由薄读厚”。并定时辅之以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二轮,时间大约三周。主要是做综合练习,亦称“专题训练”,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以横向为主,建构网络,注意切换方向,由第一轮“复习什么巩固什么”向“解哪类题有哪些方法”过渡。在单元过关、查缺补漏时,应重视基本题型的解法总结和强化训练。适度综合,归类整理,对有关重点,难点,弱点、热点内容做专题复习,跨章节联系,由知识点向知识块过渡、向知识体系过渡,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指导意义,提高整体把握中学数学知识和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教师主要是评讲卷,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滚动复习,缩短复习间隔,提高重现频率,在滚动中领悟和宏观把握知识体系,把课本“由厚读薄。”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第三轮,时间大约三周。纵横交错,强化训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以及前几年的中考试卷,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方法的调整阶段,其实也就是考前强化训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答题方法及答题经验。在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先练后讲,讲练结合,对中考各种题型和综合试题强化训练。

2提高复习效率的措施

其一注重复习方法。我们认为,优化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率的首要措施就是注重复习方法。实行数学复习知识系统化,方法大众化,机体模型化,答题规范化,思维策略化。摒弃盲目训练,大搞题海轰炸的方法,代之以波利亚的解题反思,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的数学学习以适度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整个初三数学复习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省与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达到“教学相长气和学生一起和谐地走过初三。其二合理应用心理学知识。在初三复习教学中,我们应将心理学知识及情商意识融入到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研究。要在复习中开发学生的“情商因素”,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性情感入手,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将心理学知识与初三数学复习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将抽象难懂的知识、方法具体形象化,能给学生多留下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切忌满堂灌。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对初等数学的良性的情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一些亲和力强的语言,给好心亦给好脸,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其三关注学生的考试焦虑。在初三学生中,我们需要把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复习教学因素进行研究,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从而减轻考试焦虑。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学生错误的纠正,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正确对待考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

3提高复习效率的策略

初三学化学方法篇10

物理是一门以数学作为基础的学科,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是在物理方面的研究,物理方面的研究离不开数学方法,尤其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数学方法也是我们必须掌握和学好的,我们在进行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对于数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用,正确的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方法,解决物理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数学能够运用最简单、最简洁的方法来解决初中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学习物理的过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给我们的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带来了乐趣,也在整个的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应用初中数学的重要性

不管是在对初中物理进行学习还是对初中物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我们在整个的物理的学习和研究生涯的过程中离不开的一个基础学科,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对于整个物理的学习和教学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

1.能够使物理中的问题更加的简单

数学方法的需要很强的逻辑能力,能够将很复杂的数学公式简化为很简单的数学公式,就是能够化繁为简,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初中物理,就可以使整个物理的学习和教学过程更加的简单,在初中阶段,在我们刚刚接触物理的时候,运用数学方法使物理的学习过程更加的简单,这就会使我们的学习更加的简单,也能够使物理知识更好的被我们接受和消化。另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老师们也积极的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就会使整个的教学更加的有意义,能够运用最简单的方法使同学们接受所学的物理知识,也会使教学的思路更加的开阔,就会使整个的物理教学更加的容易接受,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也有着促进作用。

2.能够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时候,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物理方法和物理公式,可能有的得不到解决,这样的话,就要用到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所以,在整个的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抽象的问题,这样的话,物理方面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将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就要用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方法将这些问题化抽象为具体,然后在进行适当的计算,就能够使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的很多的问题得到解决。

3.能够促进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

其实,在进行物理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采取将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的有趣。将数学方法运用到物理方面,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使我们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开阔思路,是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发散,使我们的思路更加的开阔。使得学生意识到学科之间存在相互渗透的原理,激发学习的动力。

三、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的应用

在实际的进行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方法都得到了光大的应用,我们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很多的数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法的运用:

1.三角函数方法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数学方法的运用也并不陌生,尤其是三角函数的运用。三角函数主要是反映三角形的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来进行数据之间的计算,可以运用正弦定理来求力的大小,也可以根据两边只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的解决来求一些物理量的范围,这些都是三角函数在初中物理方法中的应用。如右图中研究受力问题即可采用三角函数方法。

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有的时候,物理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们依据一些现象或者是数据进行猜想,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运用到数学归纳法进行计算,首先依据我们的猜想进行数据的计算,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这样的话,就会使整个的计算更加的简单,它的过程主要是先猜想再证实,会使整个物理计算的过程更有力,虽然是猜想,但是我们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证明了我们自己的猜想,这样的化就会使整个的数据的说明更加的有力,也会使整个的学习物理的过程更加的简单。如处理热学中的抽气、打气问题。

3.图像法的应用

我们在进行物理数据计算的过程中,也经常用到图像法,如受力分析图、物理过程分析图等,这种方法的运用也十分的普遍。图像法能够使我们的计算的数据更加清晰的表达出来,也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的简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