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市场活动总结十篇市场活动总结十篇

市场活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00:31

市场活动总结篇1

此次活动是由我、叶双利、宋薛豹三人组成的小组策划并实施完成的,自己作为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员,真心的感觉到此次活动真的很有挑战性、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现在,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自己虽然为此次活动的举办付出了很多,包括时间、精力,最终也算是圆满的一个结果,但中间真的有很多过程尚待改善,这一点也是我在这个活动举办之前就已经意识到的。现将我此次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此次活动的策划书虽然得到了学长学姐的表扬,我们也为策划书忙了将近半个月,中间也曾请教过有经验的部长们,也曾为活动的宣传特地做了一份策划书,但,在活动举办的前前后后,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而这,在策划书中是没有考虑到的,因此,我们的策划书还是做得不够详细,或者说我们的思维还是没能真正明白活动的所有相关信息及流程。

1)例如很多东西像摊主登记表格,摊位证的准备,摊主须知等都是在活动举办的前几天才忙着准备的,这个就没做好;

2)还有在摊主招募时的交接班人员安排也考虑得不够细致,害得白菜值班时都没找对地儿,所以下次得在招募前给每位值班的孩子发个信息,交代清楚相关信息;

3)在二手市场举办的当天的工作安排,也没提前安排好,这个也得好好注意;

2.在二手市场举办的前两天,我们还收到了同学的报名信息,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很多同学不知道我们的二手市场,而我们就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举办了,这是非常失策的,因此,下次我们应该将我们的重点放到宣传这一块,请信息部的孩子帮帮忙,做做地标和树标,其他的宣传方式当然还是得继续发扬光大的!

3.出于对中心物质的考虑,部门相关干事的奖励,我们决定下次举办二手市场时,对每顶帐篷收取一定费用,对托卖的摊主收取营业额的一定比来作为对干事的回报,因为我觉得一天干下来真的挺累的;

市场活动总结篇2

一、精心筹备,夯实基础

领导重视,组织行动到位。在文化局的领导下,XX区文化馆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城市文化广场演出领导小组,相继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投入到活动当中,制定了周密的活动实施方案。要求:

(1)紧扣“世博会”主题,组织好静安寺广场“周周演”活动,做好节目推广与文明观看的宣传工作;

(2)积极筹划“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群星奖”获奖节目进世博、中国国际艺术节“我们的家园”与“周周演”活动的有效结合,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3)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种文化资源、区域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通过城市文化广场周周演活动,挖掘、荟萃、整合静安本土的文化元素,展示静安海派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静安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4)加强活动期间安保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三防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对重点目标和部位进行排查,并落实到人。

二、丰富活动,共享世博

5月以来,来自中外文化团体在静安寺广场演绎“海上风、民族风、时尚风、世界风”四个主题共计41场“周周演”活动,吸引观众约3万人次。中外艺术家与静安市民用心灵、用热情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增光添彩。(1)外国艺术家与现场观众共贺世博:通过“周周演”的舞台,我们体会着外国艺术家的浪漫与热情,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观众的激情与亲切,在很多节目中,常常有观众和着节拍与艺术家一起共舞,一起合唱,台上与台下高昂的气氛,不时将当天广场演出带入一个又一个高潮。例如在6月20日法国“夏至音乐日”的活动,虽然下起小雨,但热情洋溢的音乐引起观众的共鸣,有的观众走上台为演唱的法国朋友撑起雨伞一起合唱《好一朵茉莉花》,将整台演出推向高潮,中法友谊之花在雨中绽放。

(2)“群星奖”获奖节目走进世博: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倡导并选调的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获奖节目,于9月25日起借“20**上海世博会城市文化广场周周演”的舞台开展为期3天的本市巡演。25日下午在静安寺广场展演,文化馆维护演出次序并亲切接待外省市团队,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使静安市民近距离感受我国高水准的群文艺术。同时我馆青年爵士团参与了浦东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广场、南京路世纪广场和市群众艺术馆剧场巡演。

(3)民间艺术走进世博:6月XX县专场演出、6月“剡溪记忆”XX市越剧专场、7月“十里红妆”宁波镇海演出、9月的“彝山神韵”XX楚雄专场演出,让民俗文化借助上海世博平台,进一步延伸其宣传效应。

(4)静安群众文化走进世博:为了更好的推动本区群众文化的发展,依托周周演活动,我馆积极调动区域内文化团队与馆办艺术团队,推出“盛会世博,歌舞静安”XX区文化馆专场演出、“激情世博,秀我风采”XX区残疾人艺术团专场演出等,让世界了解静安,让静安走向世界。

三、加强宣传,推进实效

(1)为了使静安群众更多地了解XX区世博活动情况,在静安寺广场设置周周演活动安排版,演出期间发放各类宣传画册。

(2)邀请静安时报和有线电视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在静安时报刊登“周周演”活动信息,并向《群文世界》提供世博活动照片,扩大活动的社会效应。

(3)及时更新馆内宣传栏,在馆一号楼一楼设立咨询处,放置各类活动宣传册。

(4)提高文化馆月刊世博信息量,及时向群众提供活动反馈情况,目前每月发放刊物42本,发放至XX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XX市文化艺术档案馆、XX市群众艺术馆、XX区文化局、我区五个街道和五个文化中心以及全上海18个区县。7月增制社区活动双月刊,使社区群众更多更全面得了解社区世博文化活动情况,促进市民参与活动地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网站、报刊信息的,截止至9月,在群艺馆网站共静安文化活动信息稿135篇,同时在文化馆网站上,及时更新图片、近期活动等内容,不断充实网站信息。

(5)为了使静安人民更多的感受世博文化气息,8月27日,在文化馆玉兰展厅展出“盛会世博歌舞静安”静安寺广场周周演摄影展,凝结数月来广场“周周演”演出活动的难忘瞬间。

四、完善工作,加强管理

(1)加强广场安全管理,向所有演职人员发放安全注意事项。每场演出安排主要负责人1人,安保工作人员6人,在节庆或9月18日等特殊日期,加强安保人员,局、馆领导全部到场,维持次序,同时要求信息畅通,遇突发事件及时汇报。

(2)为了使各类活动顺利进行,我馆工作人员事先联系各演出团体、主办方及有关领事馆,提前解决团队对场地、设备等要求,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3)根据团队有关化妆间与候场空间狭小问题,我们及时联系广场管理办,在不影响演出效果的情况下,在广场舞台边设立演员候场区域,使演出团体更好地休息。

(4)加强与区卫生系统的联系,在广场演出期间设置医疗站,及时解决夏日高温造成中暑等情况,加强安全管理。

市场活动总结篇3

一、充分认识开展岗位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体人员参与岗位练兵的自觉性

为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动员教育,使全体稽查队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认识开展岗位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岗位练兵活动中去:

1、从文化市场的发展特点来充分认识开展岗位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点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长,促使文化市场门类日益增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使稽查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特点二,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放宽了相当一部分经营活动的市场准入条件,有的甚至取消了经营许可审批,使稽查的难度越来越大;特点三,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同样促使着经营者法制观念的提高,对稽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点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迅速。在文化市场领域,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更加是势不可挡,给稽查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与压力。

2、从文化市场管理法规的变化来充分认识开展岗位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适应文化市场的发展变化,国家先后制定、修改了音像、演出、娱乐、电影、网络市场等行政法规及相应部门规章,了《文化市场稽查暂行办法》、《文化部文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三个专项执法规章,使各市场门类实体、程序法规基本齐备。我们只有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及时学习新变化的法规和规章,才能更好的依法稽查、依法办案,才能保障执法工作及时、准确、公正、高效。

3、从稽查人员业务现状存在的差距来充分认识开展岗位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差距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外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将更多地进入国内文化市场,中外两种价值观念和经营方式的碰撞和冲击将会进一步加剧,也对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我们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仍然不高,监督检查工作应当具备的法律知识、业务技能掌握不够;差距二,文化市场门类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包括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书报刊、网络等文化市常这些市场的执法工作大都由文化稽查队承担,同时文化稽查队还承担着出版物市场的“扫黄打非”工作,而我们的稽查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行政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差距三,文化市场难点问题不断产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热点,文化法规条例也随之在不断修改完善,我们之所以能从较为被动到较为主动,从相对无序到规范有序,主要得益于法规制度建设。而我们的稽查队伍法规制度掌握相对不够完善,应用相对不够灵活。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我们觉得,岗位练兵不能是形式上走过场,而是要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载体,促使和引导每个队员积极参与投入到岗位练兵中,通过岗位练兵真正达到提高和完善业务素质的目的。

1、搞好一次法律法规系统学习:每年我们都会利用一至两个双休日集中组织队员学习文化法规条例,如去年我们集中学习了《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演出场所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新修订颁布的法规和条例,今年我们学习了《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并针对法规的难点、疑点、新旧法规的区别以及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在执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使队员全面掌握有关法规和条例,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法规学习培训我们采取条线分管队员主讲、集体讨论的形式,促使分管队员对自己分管条线的法规条例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提高了队员熟悉并灵活运用条例的能力。同时我们对个别案件中碰到的特殊情况及时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提高队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执法程序。

2、搞好一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今年上半年我队开展了法规知识竞赛,题目来自执法中涉及常用的法规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演出市场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以及行政执法基本法规。题型有填充、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考卷题目虽然不多,但涉及的法规却不少,这就要求队员每种条例法规都要认真学习并掌握。我们要求队员平时自己安排时间复习,然后进行闭卷考试。做完试卷后当场把试卷封好交由总队领导批卷。这种做法使队员自觉端正了学习态度,认真投入到活动中,使活动不走形式主义而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并体现了严格公平的原则。通过竞赛,队员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不足并不断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3、搞好一次非法出版物鉴别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版物市场越来越繁荣,非法出版物的类型也是越来越多,盗版的层次、质量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正确区分非法出版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队都请来了市新闻出版署的老师来为队员们讲课:如何区分非法音像制品和如何区分非法出版物。老师的讲课使我们对非法出版物的鉴别有了新的认识,走出了原本以为纸张差、印刷差的就是非法出版物的误区,对出版物市场和非法出版物的理解有了新的提高,并学习到如何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线索、提高办案质量的许多经验。通过培训,我们明显感到在非法出版物的检查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提高了工作效率。

4、搞好一次法律文书制作比赛:今年上半年我队请来市文化稽查

总队的领导来主持我们的法律文书制作比赛。题目由总队出,每个队员都参加了比赛。因为法律文书是我们办每个案子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反映出我们办的每个案子是否有法可依、办案的程序是否符合法规条例的规定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的制作,其中最关键的是现场检查笔录和调查询问笔录。为了使每个队员都意识到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制作,我队首先认真学习了总队关于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制作的有关要求,开展讨论并寻找差距,在此基础上自己队里进行法律文书制作模拟比赛,并为此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因为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而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法律文书制作完毕后,总队领导当场批阅并进行讲解,使队员们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提高了对法律文书制作的重视程度,使法律文书的制作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使队员的办案质量有新的突破。

三、注重实效,在提高全体人员业务技能上见成效

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我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做到了一个进一步熟悉,三个进一步提高:

1、进一步熟悉了文化稽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是死的,要想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还得靠人来执行。岗位练兵活动使我们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了文化稽查的法律法规,从而真正保障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使执法工作有法可依。

2、进一步提高了依法稽查的水平。文化稽查队伍的执法形象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法制建设和文明程度,依法稽查是对我们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通过岗位练兵活动,队员进一步加强了依法稽查的意识,增加了依法稽查的水平。

市场活动总结篇4

为响应马鞍山市教育局、市环保局的号召,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校在11月10日开展了“二手市场进社区”校园二手市场活动,把同学们的节约、环保意识推向了高潮,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齐心协力、爱我家园的主人翁意识,扶贫济困、互相帮助的时代精神。

为办好本次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组委会,划分了职能组织,由校大队部具体承办。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本次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活动前师生精心准备,活动中同学们认真交易,活动后同学们更认同学校的安排主动交易额上交为班费,为营造温馨班级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本次活动共成交276件物品,成交总额301.5元,捐款总额155元,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教育。

回顾活动全过程,涌现出许多值得表扬的人和事,筹备之初,许多老师积极参与,不计名利,勇挑重担,或为活动献计献策,或在各自负责的活动中认真负责、默默奉献。许多班主任老师精心组织,亲自指导学生编写货号。这种顾全大局、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活动能够圆满成功做出了显著贡献。

通过举办校园二手市场活动,以学生这些“小手”带动家长这些“大手”,以孩子带动家庭,极大的增强了参与者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市场活动总结篇5

唯物辩证观点认为理论源自实践,而理论必须回归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理念对市场营销的指导性作用,以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效率。结合市场营销及项目管理的定义可知,市场营销实践环节应用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下列三点。

(1)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转变企业市场营销的观念

因此市场营销实践环节对项目管理程序的应用极具价值。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环节,项目管理对相关管理模式起着主导性作用,即强调协调性与整体性,因此能够调动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2)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产生着无形的影响

而市场营销既能直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又能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来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而若市场营销实践过程应用项目管理理念,则对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及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即全面提升企业文化。

(3)企业营销实践过程应用项目管理理念

既能推动企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又能实现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增强,且随着项目管理的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定会产生系列相互协作的营销团队,从而对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及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产生重要作用。总体而言,项目管理理论能为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的全过程提供完善的指导性意见,同时也能为市场营销实践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营销实践对项目管理的应用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项目管理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市场营销行业的发展,项目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多数企业试图采取引进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总结国外企业成功的项目管理经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拟定出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项目管理方案及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战略的项目管理模式,以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的效率。鉴于此,本文就市场营销实践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以改善项目管理的应用效果。

1市场营销实践的组织市场营销实践是具有严密性与科学性的组织项目

抑或说市场营销实践是环环相扣的组织过程。总体而言,市场营销实践的组织过程由下列五部分组成:

(1)从企业的宏观方面出发,制定企业的整体性战略目标;

(2)依据先前制定的战略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计划;

(3)就企业的全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以此为执行市场营销计划提供服务;

(4)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过程,企业务必要依据自身实际条件来对营销项目进行调整及对风险进行管理;

(5)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结束后,总结所取得的效益成果。实践表明,任何市场营销实践均由以上五部分组成,而第(2)~(4)部分对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尤其明显。

2市场营销实践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结合前文可知,市场营销实践的诸多环节均会应用到项目管理理念,比如组织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及风险控制环节等。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着重从市场营销计划制定环节、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执行环节、项目调整与风险管理环节及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环节四方面,浅析市场营销实践环节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2.1市场营销计划制定环节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市场营销计划制定前,企业往往会从宏观角度就企业自身的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宏观战略目标,而后企业再以此宏观战略目标为依据,制定出详尽的市场营销计划。实践表明,项目管理理论能为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企业根据事先制定的宏观战略目标及相关的项目管理理论,就企业市场营销的定位制定出具体的营销计划,即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把市场营销实践全过程划分成小的部分;然后再对各部分进行系统的分析,抑或对各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例如,就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资金及时间进行系统的规划,同时把各部分工作的具体职责落实到个人,以实现市场营销实践全过程的协调性及企业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执行环节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执行效果对市场营销效率的影响尤其关键,且执行的效率多被看作营销实践活动的最终效率。结合前文所述内容可知,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执行的关键点应为调动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且要采取系列有效的促销手段。研究表明,任何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均应涉及以上两部分,且市场营销实践过程对项目管理的应用也主要体现为以上两点,因此企业有必要尽量使两部分的执行效果达到最大值。结合项目管理的定义可知,项目管理相当注重协调性及系统性的实现。例如,就部门调动而言,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需要各种资源,因此企业对各部门的调动便会应用到项目管理手段,以安排各部门进行相应资源的采购,而具体的营销活动过程也需要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项目管理是把市场营销看作整体的项目来进行管理,以使各产品及各部门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从而实现对资源浪费现象的有效控制。从营销手段来看,项目管理理念多用来完成对营销人员的系统化培训及提升企业各营销活动的运转效率,以提高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满意程度及企业的营销效率。

2.3项目调整及风险管理环节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市场营销过程,事先制定的营销计划往往会遭遇突发状况,且市场营销计划仅用来指导企业营销活动,因此当市场营销计划遭遇风险或突发状况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执行过程中,若有更符合企业利益的营销方案,则应根据原有营销计划,调整或修改各子项目拟采用的管理办法。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条件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必须对任何新产生的项目管理程序及办法进行辩证思考,以确保市场营销实践所应用的项目管理更符合企业的发展利益。此外,市场环境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因此若原营销计划的执行结果因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而偏离预期结果,则必须对该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损失降至最低,此乃风险管理环节对项目管理理念的重要应用,且该应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控制风险为手段来完成对具体项目的管理;就各项目创建相应的风险统计表,且进行定期维护;对临时性及根源性风险进行跟踪控制;对可能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就各种风险建立起相应的预测系统及风险消息传递渠道,以调动企业内部员工参与风险控制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总体而言,就市场营销实践过程的风险管理,企业务必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及项目调整的预期计划,由此做到有备无患。

2.4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环节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结束仅指特定市场所进行的活动结束,因此必须对市场营销实践过程的各项经验进行总结。市场营销结果的总结工作包括:对实际营销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即此次营销活动的实际效果,比如销售额度、执行能力及消费者满意程度等;对营销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为企业的其他营销活动提供指导性意见。结合市场营销结果所总结的内容可知,前者属有形的、后者属无形的,因此企业应采用项目管理办法就市场营销结果进行综合考评,以便为后续工作积累成功的经验。

三结语

市场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市场容量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企业作为市场系统中的一个单位,只有同市场系统保持输入输出关系,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市场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是企业与外界建立协作关系、竞争关系的传导和媒介,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功与失败的评判者。认识市场,适应市场,驾驭市场,使企业活动与社会需要协调起来,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与关键。市场是个有着多重含义的概念,本文就以下几种含义作出分析,以期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亦即买主和卖主发生作用的地点或区域。市场这个词,最早是指买主和卖主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习惯将市场看作是买卖的场所,如集市、商场、批发市场等。在这里,市场是一个时空市场概念,是“作为场所的市场”。很明显,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考虑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销往哪些地区,在何种场所销售。

某种或某类商品需求的总和

商品需求总是通过买主体现出来的,因而也可以说,市场是某一产品的所有现实买主和潜在买主所组成的群体,即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明确自己的市场有多大,由哪些消费者或用户构成,是企业营销战略和各项具体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对正确组织企业营销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企业要“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就是指要面向消费需求,亦即面向自己的顾客,以顾客为中心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失去了顾客就失去了市场。

人口、购买力和购买动机(欲望)的总和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市场是指具有特定需要和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因此“市场的大小,取决于那些有某种需要,并拥有是别人感兴趣的资源,同时愿意以这种资源来换取起需要的东西的人数。”这说明市场是多因素的集合体,用公式表示就是: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企业在分析某种产品的市场是否形成时,要注意这样三个因素:一是人口与市场容量成正比例。人口是决定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大小的基本因素。二是要看人口的购买力。三是看购买动机(意向)。从某种意义上说,购买动机是决定市场容量的最有威胁的因素。

总之,人口是组成市场的基本细胞,购买力是组成市场的物质基础,购买意向是购买力得以实现的条件。市场的这三个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现实的市场,才能决定市场的规模和容量。

商品供求双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总和

这一含义是从商品供求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反映的是“作为供求强制的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这些名词反映了供求力的相对强度,反映了交易双方力量的不同状况。判断市场供求力的相对强度和变化趋势,对于企业进行营销决策也是十分重要的。

“市场即商品流通领域”

市场是指商品流通领域,反映的是商品流通的全局,是交换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社会整体市场”的概念。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是商品交换过程连续进行的整体。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包含着两个相互对立、互为补充的商品形态变化:商品-货币(卖)是第一形态变化,货币-商品(买)是第二形态变化。在商品流通中,一切商品都经历着由这两个相反的形态所组成的循环:首先是商品形式,然后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最后又复归为商品形式。而一种商品的形态变化,又和别种商品形态变化交织在一起:每一种商品的第一形态或者第二形态变化,就是另一种商品相反方向的形态变化。这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这个人的买(或卖)是和另一个人的卖(或买)联系在一起的。这样,许许多多商品的形态变化组成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连结在一起,就形成了许多并行发生和彼此连结的商品交换过程,形成了商品流通全局。因此,各种产品的市场也就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市场。

市场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并购;宏观经济环境;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6-0087-08

一、引言

关于并购活动的动因,西方学者通常是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和行为理论进行解释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并购浪潮一般由经济、管制和科技等因素的冲击所导致(mitchellandmulherin,1996;Brealeyandmyers,2003;Harford,2005;martynovaandRenneboog,2008)[1-4];而行为理论则认为并购浪潮是由管理者的问题、自负及羊群行为所引起(ShleiferandVishny,1991;Bikhchandani,Hirshleiferandwelch,1992;milbourn,Bootandthakor,1999)[5-7]。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并购浪潮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管理者利用资本市场的过高估价而择时并购的结果(ShleiferandVishny,2003;Rhodes-KropfandVishwanatan,2004;Rhodes-Kropf,RobinsonandVishwanathan,2005)[8-10]。尽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同,但并购活动总体上也呈浪潮式发展,并且具有周期性(唐绍祥,2006;刘淑莲,2010;张秋生,2010)[11-13]。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主要运用归纳性假设分析方法来研究并购浪潮的驱动因素(刘淑莲,2010;张秋生,2010)[12-13],在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唐绍祥(2007)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1998―2006年我国总体性并购活动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发现经济周期、利率及股价与总体性并购活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14]。

总体而言,采用实证方法检验并购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特别是运用中国公司并购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宏观经济冲击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于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起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及股价与总体性并购活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利率与总体性并购活动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与股价是总体性并购活动的Granger原因,而利率并不是总体性并购活动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经济发展水平波动与股票价格波动对总体性并购活动波动存在正向影响,利率波动对总体性并购活动波动存在负向影响。与其他研究中国并购活动的实证论文不同,本文的研究样本时间跨度长,采用协整检验、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并购动因,一方面可以克服多元线性回归在刻画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时可能存在的伪回归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与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相比较。本文研究结果与唐绍祥(2007)的结论有所不同,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检验我国已取得的各种归纳性假设,而且还有助于理解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发展趋势,明确影响并购活动的宏观驱动因素,为公司预测与选择并购时机、提高并购协同效应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回顾

关于并购活动的驱动因素,西方学者大多是侧重于微观经济个体研究并购的形成动因,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尽管对并购动因的理论研究尚存较大分歧,但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大部分并购活动几乎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同时发生,这表明并购活动可能存在共同的驱动因素(Harford,2005)[3],即不同于微观经济个体的宏观经济动因,这些因素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产业冲击、科技进步等,本文主要从前两个方面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Reid(1968)提出了并购活动-经济繁荣理论[15],为更好地理解并购活动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并购活动与经济周期存在着相关性,即并购活动存在顺周期特征(melicher,LedolterandD’antonio,1983;Becketti,1986;makaew,2011)[16-18];并购活动的强度与经济增长及资本市场状况的变化正相关(nelson,1966;Liuandwen,2010;palmquistandSandberg,2012)[19-21]。maksimovicandphilips(2001)研究发现并购活动通常在经济繁荣时期升温,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放缓[22]。Lambrecht(2004)采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表明并购活动与产品市场需求正相关,当产出价格处于高位时触发并购[23]。因此,并购活动与产品市场周期相关。从宏观经济指标与并购活动的关系分析,Steiner(1975)研究发现并购交易数量与Gnp正相关,且并购活动的增加与经济环境的改善相关[24]。Golbeandwhite(1988)也证实并购交易数量与Gnp正相关,但与实际利率负相关[25]。

Harford(2005)不仅认为并购活动是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而且还认为资本市场的繁荣所带来的足够的资本流动性是驱动并购的必要因素[3]。ShleiferandVishny(1992)认为并购活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由资产流动性价值与债务融资能力的关联性所驱动[26]。eisfeldtandRampini(2006)也认为公司之间资产重新配置的顺周期缘于资本重新配置成本的反周期[27]。melicher、LedolterandD'antonio(1983)将并购作为股票价格和债券利率的函数来解释并购活动,他们的研究发现:(1)股票价格上涨(下跌)后一个季度内出现并购活动的增加(减少),由于并购谈判往往在并购完成两个季度前才开始,所以并购谈判可能比股票价格的变化领先一个季度;(2)并购活动与先前的债券利率负相关,但其相关程度弱于并购活动与股票价格的相关程度[16]。这些结论表明融资可获得性是主并公司进行并购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当资金较容易获得时(股票价格上升、利率下跌),并购活动增加。这与资本市场状况或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解释并购活动的观点是一致的。李瑞海、陈宏民和邹礼瑞(2006)认为中国的兼并活动与GDp增长率和市场化程度正相关,而与股票指数存在较弱的相关性[28]。唐绍祥(2006)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并购活动呈浪潮式发展,并购活动具有周期性,而非遵循随机游走过程[11]。唐绍祥(2007)认为经济周期和利率是中国并购浪潮形成的主要原因[14]。潘勇辉(2007)通过对中美两国1991―2005年跨国并购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验证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修正关系[29]。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使股票市场与并购活动的关系得到了新的注释。Brealeyandmyers(2003)认为引发并购的原因是部分股票的价值被错估,特别是当股票市场处于繁荣期时,股票价值被高估公司的管理层更倾向进行并购交易活动[2]。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股票市场错误定价与管理者的过度乐观与自信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并购活动。ShleiferandVishny(2003)明确将这种观点概括为“股票市场驱动并购”[8]。Rhodes-KropfandViswanathan(2004)(R-KV)认为繁荣的股票市场使得主并公司可以通过被市场高估的股票去收购被市场低估的目标公司[9]。虽然R-KV给出了收购者行为的解释,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即既然主并公司的股票被高估,为何目标公司会接受股票对价并购交易呢?R-KV认为主并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目标公司不足以正确估计并购行为本身的价值。他们对股票价格的总估价错误导致了对并购协同效应的估价错误。因而接受了主并公司被市场过高估价的股票。Rhodes-Kropf、RobinsonandViswanathan(2005)将公司的市场账面价值比率拆分成公司成分与市场成分,认为市场层面的错误定价是并购浪潮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10]。Rosen(2006)检验了并购对主并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时期的并购活动,并购市场繁荣时期的并购活动给主并公司带来的收益较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并购收益较低[30]。这表明过度乐观的投资者误判了并购所能带来的协同效应。股票市场虽然是并购活动的一个显著驱动力,但不能完全解释并购活动的出现。由于受到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股票市场的繁荣可以刺激更多并购活动的发生,但并不是并购浪潮唯一显著的驱动力。

除上述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等宏观经济因素外,mitchellandmulherin(1996)、Harford(2003)的研究不仅证明并购活动和经济环境中的股票市场有关,同时他们发现经济、制度、产业冲击等因素都会引发集聚的并购活动[1,31]。也有的学者分析技术进步对并购的影响,他们认为技术冲击对产业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市场上要素的平衡关系,通过并购手段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新的平衡(JovanovicandRousseau,2002)[32]。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并不存在唯一的并购活动驱动因素,并购浪潮的出现是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ali-Yrkk?(2002)所认为的那样,宏观层面的因素诸如经济繁荣、技术发展、全球化与规制等引起行业冲击,为了有效应对这种冲击,微观层面的管理者出于经济动机、管理动机与自负动机而作出并购决策[33]。因此,我们认为虽然并购更像是公司层面的事件,然而这种微观层面的并购交易活动的发生往往具有聚类的趋势,形成一种浪潮,这种现象表明从宏观上来看,可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长期均衡环境驱动着并购活动。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环境层面来研究我国总体性并购活动的驱动因素,检验宏观经济环境与总体性并购活动是否存在着长短期关系。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并购活动

根据“并购―经济繁荣理论”,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繁荣与并购活动呈同方向变化,如果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总体经济增长水平,那么,GDp越大,并购活动的交易量与交易额就越大。这是因为GDp绝对规模越大或者GDp增长率水平越高,意味着总体经济需求越大,因而可能导致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以达到最佳使用。而这种经济资源重新配置的需要又触发了并购活动。在美国、英国和欧盟其他地区,并购浪潮总是发生在经济强劲增长、股票市场高涨时期,并购浪潮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紧密,全球并购的兴起与衰退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高峰与低谷的轮回而交替。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公司并购活动也产生周期性变动。GDp对并购活动的正向影响也得到了Resende(2008)的支持,他们认为国内总体并购活动与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4]。另一方面,Healyandpalepu(1993)认为GDp规模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高,而公司则会利用这些超额现金去并购当地的其他公司以增加公司规模及获得市场支配力[35]。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1:经济发展水平(GDp)对并购活动存在正向影响。

(二)市场利率水平与并购活动

并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由于并购公司的内部资金有限,完成并购交易所需要的资金一般是通过债务融资支付对价,因此,并购活动可能会受到现行实际利率水平的影响。较高的利率水平将意味着较高的资本成本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不利于并购活动的发生。结果,并购活动与现行实际利率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Golbeandwhite,1988;weston,mitchellandmulherin,2004)[25,36]。融资约束可能会阻碍公司的并购交易活动,而较低的利率放松了公司的融资约束,当公司持有更多的现金或更容易进入外部资本市场融资时,就会更容易发起并购活动(Harford,2005)[3]。已有的研究表明并购水平与经济环境及资本市场状况的变化相关,并购活动为主并公司的融资可获得性所驱动,较低的利率降低了融资成本,当资金较容易获得时,并购活动增加(melicher,LedolterandD'antonio,1983)[16]。Yagil(1996)研究发现利率与并购活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37]。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2:市场利率水平对并购活动存在负向影响。

(三)股票市场状况与并购活动

根据预期理论,股票市场状况直接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股票市场越繁荣,股票价格越高,越容易引发公司的并购活动。Geroski(1984)、Guerard(1989)考察了股票价格与并购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股票价格对并购活动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高股票价格降低了公司的资本成本,提高了并购活动所能带来的未来回报的净现值;二是现行的股票价格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方面在统计上显著[38-39]。Gort(1969)提出了用以解释并购活动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突变理论”(economicDisturbancetheory)[40]。他认为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化(如股价的上升)会引起持股股东和非持股股东对公司价值的不同预期,从而引起并购活动水平的增加,变动的股市比静止的股市能产生更多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促使公司去收购价值被低估公司的股票,从而解释在股市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产生并购活动高潮的出现。当一国股票市场进入萧条期时,股票价格往往被严重低估,就会出现较多的跨国并购现象。ShlerferandVishny(2003)、Rhodes-KropfandViswanathan(2004)认为股票市场估值驱动并购浪潮。他们认为繁荣的股票市场导致主并公司用过高估价的股票去并购被市场低估的目标公司的资产[8-9]。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设。

假设3:股票价格指数对并购活动存在正向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中国较为频繁的上市公司并购起始于1997年,所以,本文采用的数据起止日期为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了保持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将各变量数据调整为季度数据,并对明显具有季节性的变量数据利用X12方法进行了季节调整。并购数据来源于CSmaR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数据库,GDp、利率与股票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及wind资讯。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1.变量定义。(1)并购交易数量。衡量并购交易活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并购交易的数量,二是根据并购交易的总金额。单独考虑并购交易的数量,可以做到对所有并购交易活动一视同仁,是对发生在中国的并购活动广度的一个明显度量。相对地,单独关注并购交易的总金额,是对大规模交易的深度或重要性的度量。但由于不少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金额并未披露,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本文决定采用并购交易数量的季度数据来衡量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性并购活动。根据CSmaR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数据库的重组类型标准,将并购限定为资产收购、股权转让、吸收合并以及资产置换,而不包括资产剥离、债务重组与股份回购等形式的广义并购活动。在实证研究之前,利用X12方法进行了季节调整。变量用m&a表示。

(2)GDp。为了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际GDp的季度数据进行度量。变量用GDp表示。

(3)利率。本文利率指标采用六个月期贷款实际利率的季度数据。变量用R表示。

(4)股票价格指数。由于综合反映股票市场状况的沪深300指数只能获得2005年及以后的数据,且国内没有其他反映沪深股价综合水平的指数,同时考虑到深圳综合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的波动几乎保持同步,因此,采用深圳综合指数的季度数据来反映股票市场状况。数据在使用之前采用X12进行了季节调整。变量用Stockprice表示。

2.模型设定。为了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影响,本文建立(1)式的基本模型,以分别考察经济发展水平、股票市场状况以及市场利率水平与并购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到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我们将对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变量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协整分析以及建立VaR模型,通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检验各宏观经济变量对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动态影响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最后对各宏观经济变量与总体性并购活动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m&at=?琢+?茁1GDpt+?茁2Rt+?茁3Stockpricet+?着t(1)

(1)式中,m&at为并购交易数量,GDpt为国内生产总值,Rt为利率,Stockpricet为上证综合指数,εt为随机扰动项。

五、假设检验与结果

(一)宏观经济变量与并购活动的长期关系检验

1.单位根检验。Chowdhury(1993)认为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与并购活动的替代变量为非平稳变量[41]。因此,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为避免时间序列出现伪回归的现象,本文利用augmentDickeyFuller(aDF)检验以及phillps-perron检验,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从表1可以看出,这些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i(1),即它们本身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都为平稳时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2.协整检验。Johansen检验和用于单方程的基于回归残差检验的aDF检验不同,它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用于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m&a、GDp、R与Stockprice这四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i(1)过程,从而采用Johansen检验法分别检验m&a与GDp、R及Stockprice之间的协整关系。表2至表4的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方法的结果同时表明,m&a与GDp及Stockprice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而m&a与R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协整关系。表明并购活动与经济发展水平及股票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并购活动与利率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二)宏观经济变量随机波动影响并购活动的动态过程分析

由协整检验确定了m&a、GDp、R与Stockprice四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之后,我们利用VaR模型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在VaR模型中,它直接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造成的影响。为了考察并购活动、经济发展水平、利率及股票市场状况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我们建立了包括并购交易数量、实际GDp、六个月期贷款利率以及深圳综合指数的VaR模型,见方程(2)。由于平稳时间序列在建立VaR模型时效果较好及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在下文中将使用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分析。

aim&atGDptRtStockpricet=?椎i+?着it(2)

其中,ai为i维矩阵,i为滞后阶数,?椎i为常数项向量,εit为白噪声扰动向量。

1.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建立VaR模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最佳滞后阶数的确定,滞后期的选择可能会影响VaR模型估计的结果。因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多了,解释力就要大一些,而解释变量的增多会带来自由度的损失。因此,在选择滞后阶数时,既要有足够数目的滞后项,又要保证足够数目的自由度。而各种信息准则考虑了自由度的损失,可以作为判断模型阶数的依据。本文采用常用的LR检验、aiC信息准则以及SC信息准则等来判断恰当滞后期(见表5),由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滞后1期的VaR模型最为合适,因此,建立VaR(1)模型。

2.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VaR模型具有稳定性是模型适用的前提,模型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所有特征值的模都在单位圆以内(小于1),本文通过VaR单位根表对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出模型中不存在大于1的单位根(见表6),所以建立的VaR(1)模型是非常平稳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检验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对并购活动的影响。

3.脉冲响应函数。VaR模型的系数通常难以解释,而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或新息(innovation)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研究者通常运用脉冲响应来推断VaR的内涵。在VaR模型基础上,本文采用Cholesky分解技术,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进一步分析并购活动对GDp、R与Stockprice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脉冲响应。

从图1来看,对GDp的一个冲击,m&a在初始阶段呈正向影响,之后这种扰动冲击对并购的影响缓慢减小,在第三期后,并购的波动趋于零。说明中国并购活动的波动与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GDp的波动正相关,处于扩张或繁荣阶段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并购活动的开展。然而GDp冲击对m&a的影响较为微弱。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如西方国家那么成熟,并购重组活动大多在行政主导下完成,带有政策性色彩,真正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并购交易的较少。

从图2来看,对R的一个冲击,m&a在短期内有较小幅度的下降,在三期之后趋于稳定。可见,并购活动的波动与利率的波动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说明在短期内融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并购交易活动的发生。

从图3来看,对Stockprice的一个冲击,m&a在短期内有较小幅度的上升,在三期之后趋于稳定。说明并购活动的波动与反映股票市场状况的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正相关。但Stockprice冲击对m&a的影响较为微弱。原因在于中国政策性的股票市场不能完全有效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股市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上市公司长期以来股权分置,存在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不利于股票在并购交易中充当支付工具的角色,同时,由于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限制,也不利于主并公司利用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而择时并购。最后,从并购交易支付方式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股票市场状况对并购交易的影响较为微弱。刘淑莲(2010)根据CSmaR数据库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分类标准,统计了1998―2008年共20647起并购案,发现采用内部资金支付方式的并购案为90%以上,股票支付等方式占的比例非常小。这说明中国主并公司较少利用股权融资来完成并购交易活动。

4.方差分解。分析了并购活动波动对经济发展水平、利率及股票市场状况扰动冲击变化的响应之后,我们将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利率及股票市场状况的波动对并购活动波动的贡献度,从而了解各新息对并购活动变化的相对重要性。

从表7可以看出,在对并购活动波动的影响中,如果不考虑并购活动自身的贡献率,利率波动对并购活动波动的贡献率虽然最大并且长期保持稳定,但也只达到0.8%左右;而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GDp的波动对并购活动波动的贡献率较小,一直在3%左右;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对并购活动波动的贡献率也同样较小,一直在0.2%左右。总之,在短期内,GDp、利率及股票价格的波动对并购活动波动的影响均较为微弱。

5.基于VaR(1)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均为i(1)序列,即原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要求变量序列是平稳的,且滞后期的选择很重要。而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却可以运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滞后期的选择也是确定的。基于VaR(1)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GDp与反映股票市场状况的股票价格指数是并购活动的Granger原因,而贷款利率并不是并购活动的Granger原因。说明繁荣的经济发展与股票市场状况确实有助于并购活动的发起,而贷款利率对并购活动发起的影响不甚明显。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深入地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利率与股价指数对我国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性并购活动与经济发展水平及股票市场状况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总体性并购活动与贷款利率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因果关系看,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与股票价格指数到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利率与总体性并购活动不存在因果关系。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股票价格指数是我国并购浪潮形成的重要原因。(2)在短期动态调整过程中,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冲击对并购活动波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GDp波动在短期内对并购活动波动有着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幅度较小。影响程度虽然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的繁荣与否确实影响着公司的投资行为。虽然利率与总体性并购活动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利率波动在短期内对并购活动波动有着一定幅度的负向影响。说明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并购活动的发生。股票价格指数波动在短期内对并购活动波动也存在正向影响,影响幅度同样较小。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为典型的政策市场,而且股改前后,我国股票市场均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与法人股,这使得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很难对总体性并购活动波动产生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是形成并购浪潮的重要原因,而利率波动虽然短期内对总体性并购活动有影响,但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影响。

本文仅研究了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几个主要因素对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影响,而进一步地研究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因素来分析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驱动总体性并购活动的各层面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入,对不同国家的总体性并购活动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将进一步加深对全球性并购活动驱动因素的理解。

参考文献:

[1]mitchellmL,mulherinJH.theimpactofindustryShocksontakeoverandRestructuringactivity[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6,(41):193-229.

[2]BrealeyRa,myersSC.principlesofCorporateFinance[m].seventhed.mcGraw-Hill,newYork,2003.

[3]HarfordJ.whatDrivesmergerwave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5,(77):529-60.

[4]martynovam,RenneboogL.aCenturyofCorporatetakeovers:whatHaveweLearnedandwhereDoweStand?[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08,32(10):2148-2177.

[5]Shleifera,VishnyRw.takeoversinthe'60sandthe'80s:evidenceandimplication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1,(12):51-59.

[6]Bikhchandani,Hirshleifer,welch.atheoryofFads,Fashion,Custom,andCulturalChangeasinformationalCascad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2,100(5):992-1026.

[7]milbourn,Boot,thakor.megamergersandexpandedScope:theoriesofBankSizeandactivityDiversity[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9,23(2-4):195-214.

[8]Shleifera,VishnyR.StockmarketDrivenacquisition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3,70:295-311.

[9]Rhodes-Kropfm,ViswanathanS.marketValuationandmergerwaves[J].JournalofFinance,2004,59(6):2685-2718.

[10]Rhodes-Kropfm,RobinsonD,ViswanathanS.Valuationwavesandmergeractivity:theempiricalevidenc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5,77(3):561-603.

[11]唐绍祥.我国并购浪潮假说的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06,(9):75-80+97.

[12]刘淑莲.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演变与理论研究展望[J].会计师,2010,(4):4-6.

[13]张秋生.并购学:一个基本理论框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4]唐绍祥.我国总体并购活动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联性研究――对我国并购浪潮成因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83-91.

[15]ReidS.theConglomeratemerger:aSpecialCase[J].antitrustLawandeconomicReview,1968,(2):141-66.

[16]melicherR,LedolterJ,D'antonioL.atimeSeriesanalysisofaggregatemergeractivity[J].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83,65:423-430.

[17]BeckettiS.CorporatemergersandtheBusinessCycle,economicReview[J].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1986,71:13-26.

[18]makaewt.wavesofinternationalmergersandacquisitions[R]aFa2012Chicagomeetingspaper,UniversityofSouthCarolina-mooreSchoolofbusiness,(october).

[19]nelsonRL.BusinessCycleFactorsintheChoiceBetweeninternalandexternalGrowth[m]//.albertsw,SegallJ.theCorporatemergers.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6.

[20]LiuJ,wenZ.anempirical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BusinessCyclesandm&a[R].managementandServiceScience(maSS),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Leshan,China,24-26august.

[21]palmquistS,SandbergV.theartofSurfingthewavesofmergersandacquisitions:anempiricalStudyonthemacroeconomicDeterminantsofmergersandacquisitionsinSweden[D].(Doctoraldissertation,?rebroUniversity).2012.

[22]maksimovicV,phillipsG.themarketforCorporateassets:whoengagesinmergersandassetSalesandarethereefficiencyGains?[J].JournalofFinance,2001,56(6):2019-2065.

[23]LambrechtB.thetimingandtermsofmergersmotivatedbyeconomiesofScal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4,72:41-62.

[24]Steinerp.mergers:motives,effects,andpolicies[m].michigan: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75.

[25]GolbeDL,whiteLJ.atimeSeriesanalysisofmergersandacquisitionsintheUSeconomy[m]//.auerbachaJ.CorporatetakeoversCausesandConsequences.Chicago:nBeRand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8.

[26]Shleifera,VishnyRw.LiquidationValuesandDebtCapacity:amarketequilibriumapproach[J].JournalofFinance,1992,47:1343-1366.

[27]eisfeldtaL,Rampiniaa.CapitalReallocationandLiquidity[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6,53(3):369-399.

[28]李瑞海,陈宏民,邹礼瑞.影响中国企业兼并宏观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5):50-53.

[29]潘勇辉.跨国并购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研究――基于中美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7,(7):152-153.

[30]RosenR.mergermomentumandinvestorSentiment:theStockmarketReactiontomergerannouncements[J].JournalofBusiness,2006,79:987-1017.

[31]HarfordJ.efficientandDistortionalComponentstoindustrymergerwaves[R].SSRnworkingpaper,2003,no.39.

[32]JovanovicB,RousseaupL.mergersasReallocation[R].nBeRworkingpaper,2002,no.9279.

[33]ali-Yrkk?,Jyrki.mergersandacquisitions:ReasonandResults[R].etLaDiscussionpapers,theResearchinstituteoftheFinnisheconomy(etLa),2002,no.792.

[34]Resendem.mergersandacquisitionswavesintheUK:amarkov-Switchingapproach[J].appliedFinancialeconomics,2008,18(13):1067-1074.

[35]Healypm,palepuKG.internationalCorporateequityacquisitions:who,whereandwhy?[m]//.ForeignDirectinvestment.KennethaFroot(ed.)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3.

[36]westonJF,mitchellmL,mulherinJH.takeovers,Restructuring,andCorporateGovernance[m].pearsoneducation,inc.publishingasprenticeHall.2004.

[37]YagilJ.mergersandmacroeconomicFactors[J].ReviewofFinancialeconomics,1996,5(2):181-190.

[38]Geroskipa.ontheRelationshipbetweenaggregatemergeractivityandtheStockmarket[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84,25:223-233.

[39]GuerardJ.mergers,Stockprices,andindustrialproduction:Furtherevidence[J].economicsLetters,1989,30(2):161-164.

[40]Gortm.aneconomicDisturbancetheoryofmergers[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9,83:624-642.

[41]ChowdhuryaR.Univariatetime-SeriesBehaviorofmergeractivityanditsVariousComponentsintheUnitedStates[J].appliedFinancialeconomics,1993,(3):61-66.

theimpactofthemacroeconomicenvironmentonm&aactivity

――empiricalResearchBasedontime-seriesData

LiJinglin1,2

(1.Schoolofaccounting,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wuhan430205,China;

2.Hubeiaccounting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wuhan430205,China)

市场活动总结篇8

此项活动是一年一度的行业回顾、总结、盘点活动,由评选活动、征文活动、论坛活动、颁奖活动、传播活动一系列活动组成。活动的宗旨是:让客车与运营行业优秀的元素脱颖而出。

——“2013—2014年度中国客车网读者调查评选”活动开始于2013年11月8日,由影响中国客车业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国客车网承办,由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美国康明斯、米其林轮胎、广西玉柴等公司协办,《中国交通报·汽车周报》《中国工业报·汽车周报》《中国旅游报》等多家行业媒体支持,100多家零部件、客车、客运企业参与,70万读者参与投票。

——“中国客车技术创新应用座谈会”,回顾了过去几年客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观念创新。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创新是推动客车行业发展进步的原创动力,金龙创新地发展了旅游客车,宇通创新地发展了公路客车和客车企业科学管理观念;燃气客车技术创新带来了相当大的市场;另外校车市场、海外市场等市场创新,带来了客车行业额外的新增市场。数据表明,传统公交旅游客运团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在下降,但由新能源客车、校车、海外市场、燃气客车市场带来的市场增量在持续推动着客车行业的进步。

——“中国客车行业海外市场发展座谈会”,已经成为每年一度的中国客车海外营销人员交流的一次机会。来自海格、金旅、中通、福田、西沃、长安、百路佳等整车企业代表,以及优秀的配套供应商代表康明斯、艾里逊、比泽尔齐聚一堂,共议中国客车海外市场发展的热点话题。

市场活动总结篇9

20xx年公司成立市场部,它是公司探索新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但在经过一年之后,市场部成为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市场部除了做了很多看起来似是而非的市场活动,隔靴搔痒的市场推广,就是增加了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费用,而看起来对市场没什么帮助。但在公司领导高层的支持和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在后几个月的工作中也探索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在公司的各项市场活动中,公司资源整合过程中,不断进步。

二、【工作思路】

1、明确工作内容

首先就必须让市场部从围绕营业部转、担当营业内勤的角色中快速转变过来,从事务型的办公室职能里解脱出来,真正赋予市场部战略规划、策略制定、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基本的岗位职能,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对市场运作进行策划及指导。

2、驻点营销

驻点市场的推行既锻炼、提升市场部人员自身,又贴身服务了一线业务人员,市场部只有提供了这种贴身、顾问、教练式的全程跟踪服务,市场部才能彻底改变一线人员对其的片面看法。(此工作策略需建立在市场部有较宽松及多余的自由支配工作时间及较合理的人员配备条件下开展实施)

市场部驻点必须完成六方面的工作:

a、通过全面的调研,发现市场机会点,并针对性地拿出市场提升方案;

b、搜集竞争品牌产品和活动信息,捕获市场消费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新产品的开发思路;

c、指导市场做好终端标准化建设,推动终端门店健康稳定发展;

d、针对性地制定并组织实施促销活动方案,对市场促销、费用及政策使用情况进行核查与落实,发现情况及时予以上报处理。

e、及时全面宣贯公司政策,提升一线人员的战斗力;制定不同时期的有针对性的员工激励方案,提升员工积极性,进一步为公司提升竞争力;

f、在市场实践中搜集整理亮点案例,重点总结出方法和经验,及时推荐给市场复制;3、与营业部强强联合,营运部相互配合促进提升,成立品牌推广小组市场部要在市场一线真正发挥作用,除了调整市场部定位及提升市场部自身服务水平外,还离不开一线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得不到市场一线的认可和有效执行,即使再好的方案,最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由市场部和营业部两部门的主管和骨干组成品牌小组,由市场部确定活动企划方案,再由品牌小组成员发表意见,主要对方案提出看法和改进建议,对于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方案,由市场部负责调整;对于会议讨论通过的方案,由总经办最终确认执行,交营业部执行,由品牌小组负责跟踪执行进度和效果。而公司的态度和做法,决定了市场部能否与营业部实现共融和共荣。品牌小组计划主要执行工作:

1.【规范终端门店品牌形象】20xx年4-5月份制定家家知连锁门店统一门店形象标准,包括门店陈列规范、音乐播放(不同季度及节日音乐)、家家知统一服务礼仪、家家知终端宣传品使用规范等终端门店统一形象,方便对家家知连锁品牌的统一性进行规范;

2.【门店稽核管理制度】由品牌小组成员及总经办成员组成门店督察小组,建立门店稽查制度,不定期对上述第一条中规范内容进行稽查,稽查结果算入门店店长及责任员工绩效考核中,帮助公司建立统一的终端形象和后期品牌形象的管理维护;品牌小组组成:

组长:市场部经理副组长:营运部总监顾问:副总经理

执行队长:营业部经理组员:门店主管

备注:各项规范制度由整个品牌小组共同协商制定,经总经办批准确定后长期执行,后期门店运营管理中,品牌小组中成员每次对门店进行巡店均为一次稽核过程,稽核内容如上,稽核过程中会根据各项稽核内容对门店店长及责任人进行现场评分(相应巡店表格及评分标准会附带于各项规范制度中),最终由门店店长及责任人现场签字确认奖罚。

三、【管理团队】

1、合理配置人员:

a市场信息管理员一名负责市场调查、信息统计、市场分析工作;协助相关品牌推广活动的执行。

b策划人员一名负责新产品推广策划、促销策划、广告语提炼和资料汇编;宣传方案制定等;。c设计师一名负责公司日常宣传品的设计、跟单、下发监督使用等。

d客服专员一名负责公司日常线上现下业务咨询、投诉接待、大宗业务客户资料管理等。目前,市场部前三项工作统一由刚入职不久的市场专员及市场经理负责执行,市场工作仅限于被动应付执行,未能很好的主动出击,完成市场部应该实现的领导部门的职责,且20xx年间市场部间接性人员不足,市场部很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限,20xx年,希望在合理完善的人员配置上,完成市场部应该起到的策略规划作用。

2、充分发挥人员潜力,强调其工作中的过程控制和最终效果。

3、严格按照公司和营销部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开展本部门的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使市场部逐步成为执行型的团队。

4、协调部门职能,主动为各分公司做好服务工作。

5、编制增加费用(增加编制2人)——3600元*2人*10个月(3-12月)=720xx元

四、【市场分析+市场调研】

1、竞争激烈

近年来,公司同仁辛勤而有效的生产营运运作,奠定了扎实而迅速的生产营运管理经验,建立了有一定客户资源的终端连锁门店,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一直以来定位为终端社区档服务,产品销售及门店选址均较公司经营定位相吻合,但由于同行业某些品牌的大举发展及成功的市场营销手段,外加今年来公司经营成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铺租水电费用上升等)日益增加,且增加较多,使家家知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变的前进艰难。

2、整合资源

我公司立足深圳23年,为深圳区域烘焙行业中起步较早的饼家之一,一直以来,家家知以深圳本土传统品牌进行品牌经营,传统品牌优势以成功进驻深圳社区居民消费者心目中。公司也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在科研开发、销售公关、企业管理、财务及法律方面,集中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保证。市场部作为家家知后期发展部门,虽然在20xx年中市场部工作成效未见显著,单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市场部工作开始由被动初触主动,对市场变化及市场变化应对较简易,后期活动开展中会相应占据主导地位。

3、市场调研

五、【品牌推广】

公司产品经过多年的市场运作,在切合自身定位的区域市场内,已具备了一定市场竞争优势,为了能够讯速有效的扩大我们产品的市场份额,并获得长久的发展,20xx年我们将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为核心,从产品的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市场网络建设、市场推广等四个方面系统规划品牌推广策略。

1、品牌形象

为了打造“家家知—20年深圳品牌”的深圳本土传统品牌形象,建议我们公司的所有系列产品统一使用该品牌。不同类型的系列产品采用不同的包装策略。(特殊市场除外)在所有产品包装上强化家家知—二十年深圳品牌,突出产品特点“新鲜、美味、健康”;统一公司门店招牌及终端陈列形象,给消费者统一的品牌连锁的视觉效果;制定统一的广告宣传模板,在广告宣传上,严格审核,坚决杜绝错误、偏色、不符合公司要求的设计制品发出门店,不定时对门店宣传品进行相关巡店维护,20xx年市场部设计师将承担起门店形象管理维护职责,定期对门店形象进行巡查,对终端门店形象全权负责(市场部审核、总经办复核)。

2、产品定位

根据目前市场现状,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系列产品的推出和销售区域的情况变化,为提高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建议逐步调整产品价格,采用中、低价格策略,增加产品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深化家家知品牌影响力及竞争力,20xx年整年计划打造家家知品牌产品(拳头产品),丰富拳头产品种类,整年全力对家家知拳头产品进行推广(产品促销、店员激励、平面宣传、网络推广),最终打造属于家家知独有的品牌产品,提升品牌及产品竞争力。

结合对同行业竞争对手产品研发、上市、销售情况调研结果,主导本公司产品研发及发展方向,定期上市新品,淘汰原有销售较差产品,保证家家知产品销售竞争力。(具体产品调研方向见20xx年市场调研制度)

3、网络建设

销售渠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多年的市场运作、网络的初步形成,网络建设仍将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努力加强网络渠道的建设,积极完善及更新网络渠道,使销售网络更趋稳定。进一步开发微信、微博的推广宣传渠道,丰富网络宣传活动内容,使网络推广更具广泛有效化,扩大市场竞争范围。针对20xx年下半年开展的微博微信外包工作的开展,20xx年上半年继续以外包形式对微博微信平台的管理运营,相对较专业的进行这两平台的宣传推广。

20xx年团购渠道的经营也将是市场部工作的一大重点,针对20xx年团购市场的萎缩及家

家知团购经营情况,20xx年团购推广坚持不间断多单(最少三单)团购在线(保证足够的团购通路),做好门店团购接待服务的稽查,坚持对团购评论及时回复及解决,既可以保证团购的收入,又可以对家家知品牌在网络上宣传做好前期筹划。

20xx年最后一季度家家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采取外包形式进行管理,但初期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前期无较扎实粉丝基础;无系统的网络推广定位;前期与外包公司无较好的业务沟通),13年外包管理费用120xx元/季度,20xx年外包管理费用预计6-8万元。

4、客服接待

客户服务是公司联系客户的纽带。维护客户资源,防止客户流失,提供优质的产品后继服务。既要在客户中积极推广公司品牌经营的宗旨、服务、理念、产品,又要汲取协调客户的建议、需求、投诉等,使双方在合作中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谐共赢,保证公司品牌对外的统一正式的服务,让公司在消费者指点中发展,是公司品牌得以壮大的有力的群众消费基础。

20xx年,重点发展公司品牌文化,规范公司品牌经营,就必须重视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建言及公众认知情况,专门的客服专员,重点记录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经营的建议、需求、投诉等内容,将消费者投诉内容在投诉当天传递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于12小时内处理好相关投诉事件,并由客服专员于最迟36小时内回复给消费者,解决消费者投诉事件。

5、市场推广

20xx年中市场推广工作基本为零,主要由于市场部对外部合作机会寻求太少,较少对外部进行走访及合作了解。20xx年中,市场部将重点安排对外部市场的走访及了解,针对20xx年外部市场推广合作较少的情况,14年市场部市场经理将安排外部调研及外部合作洽谈较为重点,争取签订长期推广合作以季度一家(共四家,含品牌推广、业务推广等)。

20xx市场推广项目工作中主要围绕新品、渠道招募、媒体传播、市场活动、整合营销、销售公关几大板块开展,其中,在13年基础上增加渠道招募、媒体传播、整合营销、销售公关四大板块,计划将公司作为深圳传统品牌推将出去,将品牌内涵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扩大家家知品牌影响力;且通过渠道招募、销售公关等手段帮助门店寻求更多的业务合作关系,帮助门店业绩提升。

市场推广费用预计8-15万元。

六、【工作进度】

常规节点促销活动此处略第一季度:

1、确定本年度的广告宣传策略(拳头产品推广+日常宣传)。

2、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出活动计划。

3、抓好市场信息和客户档案建设(市场调研)。

4、制定市场推广策略及执行方向。

5、会员卡/购物卡推广方案的执行。

6、启动14年市场调研制度(完成门店周边宏观市场调查+门店周边竞争对手经营调研)

第二季度:

1、策划推出二季度促销活动+品牌推广。

2、配合公司推出市场活动。

3、结合各分店市场情况做好驻点营销工作。

4、中秋营销方案的制定及相关工作的执行筹备。

5、季度拳头产品推广活动。

6、14年市场调研第二波(门店一般消费者消费行为调查+调查与本公司有关产品信息调研)。

7、根据公司品牌需求执行品牌媒体宣传计划并相应实施执行。

第三季度:

1、中秋门店氛围的营造及中秋营销活动的执行。

2、年度新款生日蛋糕上市工作执行。

3、暑期门店推广活动的执行落地。

4、策划开展旺季上量产品的促销推广。

5、结合拳头产品的推出制定及执行第三季度推广活动。

6、14年市场调研第三波(市场动态调查+其他主题调查)。

7、公司宣传视频的拍摄制作。

第四季度:

1、完成常规节点的促销活动执行。

2、对一年间市场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制定15年公司及市场部发展策略及方向。

3、制定年前会员推广活动及执行。

4、做好全年工作的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

七、【资源配置】

1、需要把市场活动经费由市场部统筹安排,总经办严格审查后执行。

2、各分店的促销、新品推广、市场合作推广活动要报营运总监批准后由市场部统一协调开展。

八、市场费用预算(略)

14年市场部费用在原20xx年市场费用基础上,增加编制费用约计7.2万元;网络推广(微博微信)外包费用6-8万元;市场推广费用预计8-15万元;市场调研项目费用1-1.5万元;

其他项目费用较20xx年无较大变化。

市场活动总结篇10

曾小彬 

内容提要: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是两种既具有一定可替代性又不可完全相互替代的经济调控机制;对二者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互斥选择,而是对其一定组合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使达到既定调控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最小或支出既定成本代价所获得调控收益最大;因二者的利弊得失相对不同的调控客体有不同的情形,故对其作用的评价应在针对具体调控对象作具体分析之后,而不应在此之前。 

关键词:市场调控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等调控成本线等调控收益线 

作者简介:广东商学院城市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不同国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现实的经济调控机制,按照调控主体的不同,大致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调控机制,一类是政府调控机制。这两类经济调控机制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依据何标准对它们进行选择方为适宜?这既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未能彻底解决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 

   一、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的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 

   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市场调控机制,其作用基点是各个微观经济主体经济利益的独立性、差异性;调控信号是包括工资、利率、产权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与产品价格等在内的一系列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信号;调控方式是各微观经济主体在获利目标的驱动下,根据变动着的价格信号所提供的市场供求信息,对自身经济活动作出调整,进而引起经济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之间流动,使经济资源的宏观配置趋于均衡。简言之,市场调控机制作用的本质在于各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与相互协调所表现出的整体的合目的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市场调控机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种内在的、自动的自我调控机制。由于价格信号所提供的供求信息往往是即时信息、短期信息,便决定了市场机制对经济生活的调控结果具有即时均衡、短期均衡的性质。 

    政府调控机制,其作用基点是各个微观经济主体经济利益的共同性、一致性;调控信号是政府、各级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计划部门发出的各项行政指令与法律部门的各种法律条文;调控方式是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出于对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认可与维护,按照政府部门的指令、指向及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整,进而引起各种经济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之间流动,使经济资源的宏观配置趋于均衡。在政府调控机制下,政府是作为一个凌驾于一切微观经济活动之上的国民经济总体利益的代表者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协调与控制,因而政府调控机制不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内在的自动的自我调控机制,而是一种外在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非自我调控机制。经济资源宏观配置趋于均衡,在政府调控机制下,使经济资源宏观配置趋于均衡,则必然离不开事先设定的调控目标。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政府调控是一种事先的自觉调控。由于政府调控目标是事先设定的,这一目标不过是作为调控主体的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及其长期变动趋势的预测与自觉意识的外化,故政府调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长期调控,而非即时调控、短期调控。 

    市场调控机制本质上是各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经济资源宏观配置均衡是这种机制运作的必然结果,因此,市场调控机制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其存在的必然性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政府调控机制,虽然伴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市场调控机制的完善,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曾一度减弱,并退居为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但不能由此得出市场调控机制可完全替代政府调控机制的结论。历史的辩证法是:伴随着商品经济更高阶段的发展,市场调控机制的缺陷、局限性正在充分地暴露出来,而政府调控机制得以发挥作用所必需的条件与手段却日趋成熟。人类的经济生活正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补充,从而实现二者有机的辩证的融合。二者的相互补充性,也就是二者的非相互替代性。从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二者作用的最终结果看,二者都是实现经济资源宏观优化配置的方式、手段,故表明二者又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性。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的不可替代性,才决定现代经济的调控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也正是因为两种调控机制具有可替代性,才存在一个经济调控机制的选择与配置问题。因此,对市场调控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的选择,不可能是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的选择,而只能是二者不同组合的选择。 

    二、对经济调控机制进行选择与配置的标准 

    对经济调控机制的选择,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依据的标准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必然存在差异。我国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推崇政府调控机制,贬低市场调控机制,其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经济调控机制的评价与选择,依据的不是经济标准,而是政治标准或伦理标准,认为市场调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有悖于广大劳动阶层的利益,故必须摒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们逐渐认识到,对经济调控机制的选择,必须符合经济的本性及其发展要求,依据政治标准或伦理标准对经济调控机制进行选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由此人们开始从对经济发展利弊得失分析的角度去寻找选择经济调控机制的依据。这种做法显然是正确的。但由于这种利弊得失的分析尚停留在定性分析层次,未能深入到定量分析层次,故仍难为经济调控机制的选择提供科学明晰的依据。 

     笔者认为对经济调控机制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的依据,只能从经济调控活动相关的成本与收益量的对比分析中去寻找。人们要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均衡,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宏观经济效率。由经济调控活动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可视为是经济调控活动的产出或收益。进行任何经济调控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投入,这种投入是为获得经济调控收益而支付的经济调控成本。经济调控收益扣除经济调控成本后的余额,即为经济调控净收益。对经济调控机制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的实质,就在于找到一种经济调控机制组合,通过其运行,使所获得的经济调控净收益最大。 

     为了进行经济调控成本与收益分析,有必要引进市场调控成本与政府调控成本、市场调控收益与政府调控收益、等调控成本线与等调控收益线三对范畴。 

    市场调控成本,即采用市场调控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所付出的代价。由于市场调控机制的本质在于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相互作用,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均衡不过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市场调控成本必然包括各微观经济主体间的交易成本(比如纯粹流通费用、信息费用与契约费用等)和市场调控损失(比如由信息的不完备性、短期性与调控时滞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波动性损失,由市场的过度竞争所导致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等)。 

    政府调控成本,即采用政府调控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所付出的代价。政府调控活动是一种通过行政指令而实施的调控活动。就某一调控活动的全过程而言,政府调控成本包括指令的拟定与费用;指令的传递与接收费用;对指令执行的监督、协调控制与激励费用;指令执行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费用四大部分。政府调控成本还应包括政府调控损失,比如由于政府官员的主观原因或决策信息的不完备而错误指令所造成的损失;由于指令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不能正确地被理解所造成的损失;由于指令的强制性而对指令执行者创造性、主动性的抑制所造成的经济效率的损失等等。市场调控收益,即采用市场调控机制对实现经济调控总体目标所作的贡献。 

    政府调控收益,即采用政府调控机制对实现经济调控总体目标所作的贡献。 

   市场调控成本与政府调控成本之和为经济调控总成本。在经济调控总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市场调控成本与政府调控成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市场调控成本、政府调控成本分别与市场调控力度、政府调控力度正相关,故市场调控成本与政府调控成本的此消彼长,便意味着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的此消彼长。假设总调控成本为e,市场调控力度为X,为维持单位市场调控力度的成本支出为a,政府调控力度为Y,为维持单位政府调控力度的成本支出为b,则Z=aX+bY。等调控成本线就是Z=aX+b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亦即经济调控总成本既定前提下的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不同组合的轨迹。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可以有无数条互相平行的等调控成本线,等调控成本线越远离原点,总调控成本额越高;反之,等调控成本线越接近原点,总调控成本额越低(见图1)。 

    市场调控收益与政府调控收益之和为经济调控总收益,即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综合运行对经济调控总目标实现所作的贡献。等调控收益线,就是在总调控收益既定的前提下,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经验事实表明,市场调控收益(或政府调控收益)与市场调控力度(或政府调控力度)呈非线性相关变动。具体说来,随着市场调控力度增强(在经济总调控力度既定的情况下意味着政府调控力度减弱),其边际市场调控收益递减(边际政府调控收益递增);反之亦然。故此,等调控收益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斜率ΔYΔX(ΔY表示政府调控力度增量,ΔX表示市场调控力度增量)是处处不相等的。它表明对应于不同的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组合,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具有不同的相互替代率。随着市场调控力度(或政府调控力度)的增强,单位市场调控力度可替代的政府调控力度(或单位政府调控力度可替代的市场调控力度)越来越小(越来越大);反之亦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同样可以有无数条互不相交的等调控收益线。等调控收益线越远离原点,总调控收益越高;反之,等调控收益线越接近原点,总调控收益越低(见图2)。 

    对经济调控机制进行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的最佳组合。所谓最佳组合,或者是可使获得等量调控收益所支出的总调控成本最小,或者是可使支付等量调控成本所获得的总调控收益最大。根据等调控成本线与等调控收益线的关系,可找到这一最佳组合点。经济调控目标一经确定,所要获得的调控收益值及等调控收益线也就随之确定。这条等调控收益线必然与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无数条等调控成本线中的一条相切,其切点就是使既定经济调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的最佳组合点(见图3)。 

    在图3中,R为等调控收益线,它与等调控成本线C1、C2分别相切与相交。e2与e1点由于位于同一条等调控收益线上,故其代表的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的两种组合均能实现所设定的调控目标,但e2组合所需支出的总调控成本无疑高于e1组合所需支出的总调控成本。e3与e1点由于位于同一等调控成本线上,故其代表的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的两种组合所需支出的总调控成本是相等的,但e3组合所获得的调控收益却低于e1组合所获得的调控收益。唯有等调控收益线R与等调控成本线C1的切点e1所代表的市场调控力度与政府调控力度组合,才是以最低的调控总成本实现预定的调控目标的最佳点。设市场的边际调控成本与边际调控收益分别为mCm与mRm,政府的边际调控成本与边际调控收益分别为mCG与mRG,维持单位市场调控力度所需支出的成本为aCm,维持单位政府调控力度所需支出的成本为aCG,总调控成本为C,则最佳组合点e1满足下列条件:aCmX+aCGY=CmRmmCm=mRGmCG线性也就是说,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的最佳组合点是在总调控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增加支出一单位货币所获得市场调控收益与政府调控收益相等的点。 

     在对经济调控机制进行经济分析时,应该注意由于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同类型经济活动因其自身的性质与所依存的环境条件的不同,对同一力度的市场调控或政府调控,往往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换言之,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同类型经济活动的等调控成本线与等调控收益线是各不相同的,进而两种调控机制调控力度的最佳组合点也是各不相同的。有鉴于此,在对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作用的利弊得失进行评价与对其组合作出选择时,切忌一概而论,而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或同类型经济活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作出具体分析。 

    三、几点结论 

   1 相对现代经济活动而言,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是两种既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又不可完全相互替代的经济调控机制,因此,对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的选择,就不是一种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的互斥选择,而只能是对二者调控力度最佳组合点的确定。 

   2 无论是市场调控机制,还是政府调控机制,都有其利弊得失。它们既不是只获益无需支付成本代价的,也不是只有成本代价而无益处的。因而,对经济调控机制的选择,应树立经济观念,严格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的依据只能是“使达到既定的调控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最小,或支出既定的成本代价所获得的调控收益最大”。背弃经济合理性原则是不科学,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