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经理汇报十篇财务经理汇报十篇

财务经理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58:27

财务经理汇报篇1

大家好!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和全体同仁的支持下,财务部基本完成各项既定指标。下面将财务部一年来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年完成公司量化指标情况:

公司全年给我部门的量化指标主要有五项:一是资金上存率95%以上;我司全年资金上存率为98%;二是年末货币资金余额8000万元以上,其中公司本级2000万;我司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4200万元,因购置设备支付2800万元导致公司本部货币资金没有达标;三是新开项目资金策划率100%;本年度公司新开4个项目均做了项目资金策划。四是全司利润总额8500万元;实际全年完成利润8560万元;五是办理资金信贷类业务,投诉率为0;财务部全年办理各项信贷业务准确及时,全年未发生一起投诉。

二、全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年,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财务工作:

一是以统一财务管理模式为主线加强了财务基础工作和精细化管理力度:按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统一公司财务核算方面度量衡,统一财务管理标准。

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提高前瞻性财务规划力度:一年来预算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生产经营现金流量:全年公司向所属各单位收回7160万元,同时财务部根据公司经营资金需要,全年共计向局借款2.345亿元,此外全年为公司各单位累计办理承兑汇票131笔计8533万元。以上措施有力保证了公司全年生产经营需要。

四是充分发挥支持服务职能:一年来,我们及时向有关领导提供各种数据,及时为各项内外经济活动提供了应有的支持,基本上满足了领导和各单位对我部的财务要求。

五是加强财务检查及内控管理力度,防范财务风险。

六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去年我们有计划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相关税收法律知识,提升把握政策的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年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是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的还不够;二是分公司有一部分核定上交资金未及时收回来;三是财务部门未能经常深入分公司和项目了解第一手资料和情况;四是我本人工作作风还有待改进。

四、**年财务工作的初步设想:

**年财务除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外,我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兵马未动,策划先行,提前做好年度各项财务策划。真正做到事前有依据、事后有证据;

二是要强化总部对资金的集中调控能力;

三是以审计作为重要手段,加强审计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维护公司安全运营;

四是要强化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把原来许多定性的文字尽可能地转化为定量的数字。

财务经理汇报篇2

一、影响会计汇总报表质量因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会计汇总报表模式越来越难以达到全面、客观、真实反映系统(集团)资产、经营状况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有企业改革,产权多元化、人格化,打破了原有独资格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大量涌现,加上会计核算和反映没有及时适应,导致了报表汇总单位和汇总数字锐减:二是以租赁、承包经营和物业管理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的存在,出现了规模小、较分散、易导致漏统漏报:三是与大合作、大联合相适应的大核算提上了日程。各种类型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以及合伙、合作企业不断增加,使核算范围迅速扩展,现有的核算办法难以适应。因此,如何改革会计报表汇总。以适应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改革会计汇总报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笔者认为,改革会计汇总报表要放眼于体现“大合作、大绩效”的总体思路。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同时要具有前瞻性;既要反对弄虚作假,又要反对漏统漏报。当前,会计汇总报表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汇总单位个数不全,一些企业不再向上一级部门报送报表,造成汇总单位不完整:二是汇总报表数据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实行包税制,各级主管部门缺乏对企业的监管,造成经营业绩不能正常反应;三是财务管理混乱,核算不规范,汇总报表人为因素较大,数据不准确,汇总报表的可利用价值大大缩水:四是汇总报表还不能完全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不能监控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和成果,不能更好的发挥财会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五是会计报表汇总数据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报表的真实准确性,对系统(集团)大政方针的制定有一定的副作用。

为此,会计汇总报表要坚持“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充分反映经营成果,指导系统(集团)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会计汇总报表的改革要坚持以国家现行有关财经法规、制度为准绳。参汇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数据要严格按照参汇单位上报数汇总。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经营企业的利润操纵非常普遍,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信任。并由此而带来了系统、企业的诚信危机,很难让人确信业绩的真实性。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内部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员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借以操纵利润。也使汇总报表不能完全反应系统经营状况。所以,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堵塞会计核算漏洞是治本之举。

(二)科学合理原则。要适应创新体制、创新机制的改革需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系统(集团)、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科学地设置汇总会计报表的报表格式及会计指标。既要坚持广泛性,又要加以合理规范,确定汇总会计报表的汇编范围。在执行科学合理性原则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报表汇总体系。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与会计方法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对所收集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使所形成的财务会计信息可分解、可传递、可交换,以及可供管理者、决策者选择使用,使该信息数据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又是会计部门参与决策的依据;它既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又服务于系统管理者,以及相关的财税、金融及审计部门;二是发挥汇总会计报表信息为会计部门的会计控制工作服务的功能。通过汇总报表揭示的问题,查找经营管理中的不足,预测将来发展趋势。制定好将来的计划目标,把这种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之成为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三)简明实用原则。报表格式及指标的设置,要既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成果,完整提供会计信息和决策依据,又能够不增加被汇总单位的工作和经济负担。汇总会计报表设计的目标: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全面、系统、连续地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在设计会计报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指标体系完整性原则。会计报表由若干会计指标组成,因此会计指标需要具备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反映系统、企业经营发展状况:(2)统一性原则。对外报表主要强调统一性,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系统、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来设置;(3)可比性与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强调各项指标在同一时期横向可比;一贯性则是强调报表在不同时期的纵向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4)便于编制与分析原则。设计的报表应清晰易懂,便于会计人员编制。为了方便报表使用者分析,通常的做法是设置一些比较指标。如:上年实际、本年计划等。

三、改革汇总会计报表的基本思路

会计汇总报表改革要做到“两个延伸、两个精简”。一是延伸汇总单位,将汇总单位延伸至每个独立核算的个体单位。对其所辖范围内的经济实体编制的会计报表,按相同项目汇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上讲,都是可行的。由于不涉及税收、信贷、审计等问题,从而解决了改革汇总会计报表的技术问题。将基层个体单位作为汇总单位有利于真实、全面、完整、客观地反映这些经济实体的会计数据,有利于上级领导准确了解每个单位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上一级单位与其下属被汇总单位的责、权、利关系;二是延伸起报单位。凡是系统(集团)内部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单位和经营实体都应单独作为一个起报单位,纳入汇总范围;三是精简汇总报表种类。现有汇总会计报表种类繁多,部分报表基本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应以科学、合理、实用为原则,重新设置能反映改革成果的汇总报表;四是精简汇总报表指标。现有汇总会计报表指标重复、过时现象严重,应大量精简压缩,同时适量增加能反映改革成果的会计指标。

四、改革会计汇总报表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对于新的改革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被汇总单位自觉履行汇总义务的比例不大。被汇总单位是否自愿接受汇总管理,是制约汇总范围延伸的瓶颈问题:二是受税收、银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汇总数据在真实性、有效性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难点的基本对策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是解决汇总会计报表数据的前提。首先,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在组织和人员上落实,加强财会工作力度;其次,要求各级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及提高认识,坚持财会工作必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转变“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改革;再次,要求被汇总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深刻理解改革汇总会计报表的目的与作用,正确处理所有汇总单位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这是解决汇总会计报表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的基础。一是提高财会人员道德水准。要求财会人员工作要有责任心、事业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收集资料;二是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

(三)增强为汇总单位服务的功能。这是解决汇总会计报表数据收集问题的关键。一是要通过提高基层单位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技术,为被汇总的核算单位提供服务;二是通过委派会计人员方式,加强被汇总的核算单位财会管理实力:三是要争取相关财政、税收、银行、工商等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有关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加入到系统(集团)中来。作为被汇总单位,既享受特有的优惠政策,也有义务接受系统(集团)的管理。

改革会计汇总报表,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有两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是会计指标及格式问题。有人提出报表栏目应以所有制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有的人提出汇总会计报表不再划分行业等,这些意见各有利弊:二是起报单位应符合什么标准。将哪些单位纳入汇总范围须界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要涵盖改革中的新情况,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既要客观、全面,不漏统漏报,又要真实、准确,不弄虚作假。

五、会计汇总报表发展趋势展望

经济越发展,管理越科学,会计汇总报表体系建设也不可能停滞不前。结合国内外的先进会计理论,我认为会计汇总报表可以进行如下变革。

(一)增加预测内容。传统会计汇总报表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其财务信息都来源于历史会计资料,这些会计信息是“向后看”的,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时要“向前看”。实质上,上述信息的可靠性很低。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报表使用者可以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成果以及行为因果联系的财务报告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却不行,因而就要求财务报告具有预测内容。至于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理论上讲可以编制未来前景报表。虽然编制该报表的技术难度较大,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的进步,较为科学、完善的预测报表编制必将成为可能。

(二)编制实时会计汇总报表。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的,财务报告通常是定期提供。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定期信息的披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决策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由于考虑会计信息费用与会计信息效用价值的比例关系,传统的汇总会计报表更多地选择了定期报告,尤其是年度报告。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信息产生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计算机的随时寄存功能,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可以实现以特定项目指标为基础的实时呈报。

(三)信息披露形式的多样化。现行的会计汇总报表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告标准化,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遵循可比性原则,但却丧失了灵活性。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难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从而促成了财务报表模式的变革。

1、由单一的表式信息转变为表式信息与图象化信息的结合。以报表方式来反映信息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但这种有效和节约是针对手工会计和传统信息传输技术条件而言的。在现代信息条件下,这种有效和节约已不再成为阻碍其他信息揭示方式出现的理由,表式信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便于其阅读,而图象化信息直观明了,更容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接受。

财务经理汇报篇3

关键词:外汇储备主权财富基金财务报表粉饰防范

目前我国采取有浮动的固定汇率体制,央行对外汇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企业进口、对外投资、归还国外债务、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等均需要兑换外汇,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基本外汇储备量,否则将导致支付危机。

一、我国央行外汇储备的管理现状

(一)我国央行外汇储备现状及所蕴含的风险

外汇储备是保障一国汇率体制稳定、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清偿支付的必要措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的外汇储备还处于相对短缺时期;直到八十年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3年末日本外汇储备首次超过美国达95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此后至2006年2月底,日本长期位居世界外汇储备首位。而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10月超过了10000亿美元,取代日本居世界第一。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稳居世界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巨额的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近几年来,我国外汇主要资产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贬值约20%,由此产生的损失近数百亿美元。同时,外汇储备的增加将挤压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多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减少货币供给,但是却增大了本币的升值压力。然而,央行为了降低这一本币升值压力,须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冲突。此外,高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中显示为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容易造成本币升值预期。

(二)有关学者和主管部门对我国外汇投资的研究和规划

我国学者对我国的储备/进口比率、储备/短期外债比率、储备/外债余额比率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运用引入偿债需求后的阿格沃尔模型计算了我国1990-2002年适度外汇储备值,研究结果显示,在1996年前,我国外汇储备实际值低于理论值;1997年后则高于理论值,且差距逐渐增加;至2002年高出理论值1137.212亿美元。一些学者从外汇储备运用途径进行了分析,包括从整合和利用外汇资源角度提出相应的管理手段。针对这一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金岩石于2009年提出了应“化虚为实、减债持股、外储内用”;曾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许善达提出应创建我国的“马歇尔计划”,向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提供贷款,提高这些地区的生活水平,形成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以取代美欧顾客;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G20的一次会议上提议应建立一只超主权财富投资基金,把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到发展中国家,令这些国家充当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引擎。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2007年央行首次建议可从五个方面入手拓宽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投资方式:(1)组建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外汇投资机构,依照法律经营外汇,有偿使用、接受监管、保值增值。(2)大力拓宽中国企业和居民的对外投资渠道,鼓励投资于境外股票、基金、基础性商品等金融市场,提高外汇投资收益。(3)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新建企业的方式促进产业链的转移,加速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支持民间部门利用国际市场稳定资源供给和投资于先导性产业。(5)中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应从全球视角定位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实施金融企业“走出去”战略。

(三)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

2007年9月,中投公司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中投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将目标设定为实现长期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该公司由国务院直接牵头组织,国务院副秘书长出任董事长。但是,中投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在当前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中投的几次海外投资均面临着巨额浮亏,存在巨大不确定风险。此外,中投在管理、投资方向、信息披露、人才甄选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在如何借鉴海外先进经验,形成符合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目标的投资策略,为高额外汇储备寻找出路,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等方面,中投公司任重道远。

二、代表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现状

近10年来,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新趋势是逐步开始对股票、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等风险资产进行投资。根据瑞士银行对70多个央行的统计,截至2008年6月,已有18个国家央行开始投资股票,16个国家央行投资新兴市场国债,具体运作通过主权财富基金的方式进行。迄今为止,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约3万亿美元,累计超过40家主权财富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市场规模高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从投资回报来看,根据美国知名咨询机构Cambridgeassociates对60家机构投资者的统计,大部分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中5-10年长期实际回报约为5%-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全球经济失衡。鉴于我国央行持有高额外汇储备,管理层成立了以中国投资公司为主的四大主权财富基金,这些基金机构与外汇管理局共同管理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商业化运作的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萎靡,大量金融机构倒闭,欧债危机蔓延,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至2010年亏损约达15%-30%。笔者以我国中投公司为例,将其对外披露的部分投资信息整理如表1。

由于中投公司是代表国家作为主权财富进行的投资运营行为,投资金额巨大,主权财富基金的进出容易引起市场波动乃至市场过激反应,而且如果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项目披露过多,也容易引起其他基金及国际游资的跟风或抗衡,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国中投公司的商业运作投资状况的透明度相对较低,这样就存在一个较大隐患,没有公众和整个社会的监督,粉饰报表、隐瞒损失或收益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防范就成为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三、主权财富基金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

(一)中投公司财务报表披露及投资组合分布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的粉饰是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综合的排列组合,隐匿、消除和调整其中一个或多个科目,从而达到企业期望的目标。主权财富基金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曾公开声明,中投公司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合并财务报表按照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该准则已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中投公司的独立审计师对其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投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中投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0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中投公司公开披露2010年的主要财务报表资料如表2所示(单位:美元),其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以美元为记账本位币。

中投公司全球投资组合分布为:截至2009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产品和其他投资占32%、股权投资占36%、固定收益投资占26%、另类投资占6%;截至2010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产品和其他占4%、股权占48%、固定收益占27%、另类投资占21%,其中另类投资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等。此外,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投公司全球组合分散投资中固定收益部分的类型分布为:政府机构债券投资占9%、政府债券投资占38%、资产支出债券投资占12%、公司债券投资占32%、其他结构性产品占9%。

(二)防范措施

通过对中投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以及投资组合分布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1.完善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体制。虽然粉饰财务报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要从根本上进行防范,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度约束中投公司的权利、权限。这是由于中投公司本身代表着国家进行投资理财,由于投资环境和背景的特殊,其投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导致其投资运作过程缺乏社会和公众的及时监督。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企业业绩的考核与管理层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为了防范粉饰业绩行为的发生,应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将管理层的收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挂钩,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中投公司实际情况的奖惩体系,在保障利益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该业绩评价机制能够防止管理层将财务报表粉饰归咎于成本压力激增、计算方式欠妥或公众固有偏见等原因。即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约束机制是防止粉饰报表发生的理想方式之一。

3.强化会计从业人员及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标准和惩罚力度。为了完善会计制度,我国先后颁布了诸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多项相关法规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因其自身具有灵活性,为企业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为使会计从业人员及注册会计师能够抵制利益的诱惑,一方面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在全社会树立人人以编造假账为耻的风气;另一方面应加大惩罚力度。同时,政府和会计自律组织相互协助,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相互支持,营造出清廉的会计环境。

4.提高造假成本。为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必须强化对于造假行为的问责,提高造假者职业、社会、舆论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成本,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得到缓解。在一个尊重个人诚信的社会里,造假具有极高的风险,一个理性、健康的代表政府形象的主权财富投资主体自然了解应如何取舍。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央行外汇储备投资管理风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sjp790031;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央行外汇储备投资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c03)

参考文献:

1.陈滨.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及危害[J].活力,2011,(12).

2.郭熙.造假账手法大曝光[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3.黄捷.关于会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方法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8).

4.王永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1,(1).

5.张仪.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识别[J].管理观察,2009,(9).

财务经理汇报篇4

一、改革供销社汇总会计报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们认为。改革供销社汇总会计报表要放眼于整个合作经济,动态反映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状况,体现“大合作、大校纪,的总体总想。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同时要具有前瞻性;既要反对弄虚作假,又要反对漏统漏报。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汇总会计报多的改革要坚持以国家现行有关财经法规、制度为准绳。参汇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数据要严格按照参汇单位上报数汇总。

(二)合理原则。要适应供销社创新体制、创新机制的改革需要,体现“开门办社、开放办社”,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发展中的供销社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科学地设置汇总会计报表报表格式及会计指标。既要坚持广泛性,又要加以合理规范、确定汇总会计报表的汇编范围。

(三)简明实用原则。报表格式及指标的设置,要既能够全面客观反映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工作成果,完整提供会计信息和决策依据,又能够不增加被汇总单位的工作和经济负担。

二、改革汇总会计报表基本思路

汇总会计报表改革要做到“两个延伸,两个精简”。一是延伸汇总单位。改革现有以各级联社作为汇总单位的报表汇总体系,将汇总单位延伸至基层供销社。这符合中央5号文件规定的“社企分开”原则。从实践上讲,基层社范围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单体经营公司以及各种形式的承包、租赁经营的客观存在.使基层社作为级汇总单位成为必要。因此,对其所辖范围内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编制的会计报表,按相同项目汇总,无论从上还是从政策上讲,都是可行的。由于不涉及税收、信贷、审计等,从而解决了改革汇总会计报表的技术问题。将基层供销社作为汇总单位有利于真实、全面、完整、客观地反映这些经济实体的会计数据,有利于上级领导准确了解供销社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有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划分基层社与其下属被汇总单位的责、权、利关系。

二是延伸起报单位。凡是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接受供销社行业指导的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独立核算的单体公司以及基层社原有理事会所应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都应单独作为基层供销社理事会下属一个起报单位,纳入汇总范围。

三是精简汇总报表种类。现有汇总会计报表种类繁多,部分报表基本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应以科学、合理、实用为原则,重新设置能反映改革成果的汇总报表。

四是精简汇总报表指标。现有汇总会计报表指标重复、过时现象严重,应大量精简压缩,同时适量增加能反映改革成果的会计指标。

三、改革汇总报表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对于新的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被汇总单位自觉履行汇总义务的比例不大。被汇总单位是否自愿接受汇总管理,是制约汇总范

围延伸的瓶颈;二是受税收、银行等诸多因素的,汇总数据在真实性、有效性上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难点的基本对策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是解决汇总会计报表数据的前提。首先要由各级领导尤其是县、基供销社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在组织和人员上落实,加强财会工作力度;其次要求各级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及提高认识,坚持财会工作必需与供销社的相适应的原则,转变“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积极主动参与供销社的改革;再次要求基层(被汇总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深刻理解改革汇总会计报表的目的与作用,正确处理加入合作组织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这是解决汇总会计报表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的基础。一是提高财会人员道德水准。要求财会人员工作要有责任心、事业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收集资料;二是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要通过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财务经理汇报篇5

关键词: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链接库;元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7日

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简称XBRL)是一种基于XmL的信息技术。它自上世纪末产生以来,以自身的优势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正在积极研究这一技术的具体应用。而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词汇分类标准(本文简称“词汇分类标准”)则是这一技术应用的关键。

“词汇分类标准”以特定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规为依据,定义财务报告中使用的各个元素,确定其各自在报表中的名称、类型、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计算机根据这些定义识别财务数据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从而在确保企业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输出财务报告同时,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高效地收集、处理财务数据。所以,“词汇分类标准”不仅是财务报告词汇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它还包含着相关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

一、“词汇分类标准”的组成

我们主要从技术构成和元素应用范围两个方面来分析“词汇分类标准”的组成。

(一)“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构成。从技术构成上分析,“词汇分类标准”是一组技术文件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包括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和链接库文件两类。

“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是可扩展企业报告词汇分类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按照XmL信息机制定义提供财务报告所需要的各项元素,如与报表各个项目对应的元素名称、元素属性、数据类型以及这些元素与期间和实例文档的关系等,从而使XBRL实例文档在语法上受到相应的约束。

链接库是XBRL技术规范中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使用XmLXLink技术,提供信息机制文档中定义的各种报表元素的参考文献、应用背景等各种关系的信息。这组文件主要由计算、表达、定义、标签、参考等链接库组成。

计算链接库,保存有财务报告内各个元素的各种计算关系。这些计算关系用于检查XBRL实例文档相应计算操作的正确性,保证信息机制文件中确立的报表项目之间的运算能够顺利实现。尽管当前的XBRL规范中提供的计算能力有限,但已能够满足财务报告中各种计算的需要。

表达链接库,提供财务报告中各项目对应元素的组织层次,以便“词汇分类标准”使用者能够顺利地查找各种元素之间关系。尽管表达链接库中列示的元素层次关系与财务报告的组织结构一致,但这一链接库只是列示财务报告的抽象组织结构,而并不包含诸如元素的字体、字型、字号等显示风格信息。

定义链接库,主要定义“词汇分类标准”信息机制文件中各元素的树形结构,其主要作用在于表明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亲子关系、等价关系等等。它在结构上类似表达链接库。

标签链接库,提供财务报表中各个元素与其对应的人们能够识别的标签之间的连接方法。

参考链接库,提供财务报表中各个元素与其相应参考文献之间的连接方法。

(二)“词汇分类标准”中元素的应用范围层次。目前,发达国家的“词汇分类标准”一般依据财务报告所含元素的应用范围特征,将其划分为一般公用元素、行业元素和独立的附加元素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包含有相应的信息机制文件和链接库文件。

1、一般公用元素。这部分内容属不同行业的财务报告都使用的共同元素,可将其理解为“词汇分类标准”中基本元素,而行业元素是这些基本元素的扩展。把这一部分元素单独列示,一方面是为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最大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词汇分类标准”便于维护。它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财务服务元素和基本元素,前者提供财务报告中涉及到的财务服务部门通用的独立元素,后者提供财务报告中不同行业共同使用的元素。

2、行业元素。因不同行业财务报告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的报告元素并不一样,这就需要依据行业特征分门别类的定义元素,并且这一内容包含对财务报告中各种项目的表达和计算关系的定义。企业通常以其所处的具体行业的“词汇分类标准”为主要依据,创建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如,美国的行业“词汇分类标准”,按工商、银行服务和金融保险分别制定。

3、独立的附加元素。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描述国际通用文档的元素,如文档标题、创建人、版本、实体名称及其适用的行业等;描述独立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元素,如独立会计师签名等;描述企业管理当局分析的元素,如年度财务报告中企业管理层对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问题进行分析等;描述管理报告的元素,如特定企业对其财务报告稽核审查的管理报告。

二、创建“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依据

XBRL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财务报告处理技术的改进,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而对财务报告现有的编报要求和依据并不产生丝毫的影响。换而言之,应用XBRL技术的国家都应依据本国的会计准则、法规制度等具体情况创建自己的“词汇分类标准”。而创建“词汇分类标准”的技术依据,是XBRL国际组织公布的《财务报告词汇分类标准构架》,其最新版本是2004年11月2日的1.0版。这一技术文件实际是“词汇分类标准”的创建指南。

(一)《财务报告词汇分类标准构架》的体系。这一技术文件描述了“词汇分类标准”自底层起的层次结构,它主要包括:

1、概念层,指明诸如元素、概念、连接等XBRL表达结构的控制规则;

2、关系层,指明连接应用规则,以及如何利用诸如定义、计算、表达的连接类型来捕捉各种关系;

3、披露内容分类协议层,定义形成披露内容分类协议的各个文件组织规则;

4、扩展层,处理创建扩展“词汇分类标准”规则和控制模式的一般原则。

财务经理汇报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科研经费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新型的账务报账系统和网上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使用

高校新型财务报账系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初期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生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使用者未能及时掌握新系统的使用方法

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参与者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观念的转变才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高校一些科研人员既抱怨以前的财务报销方式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又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掌握使用新的财务报销系统。在新系统的学习使用中,因为使用者不了解报销流程和知识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在实行网上预约报账后,既要鼓励广大师生尽快适应使用新系统,又要兼顾一些无法使用预约系统报账的业务项目,如医疗费的报销和场站业务的报销。

2.实际操作中新系统未能减轻财务人员压力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只有在具体的实践运行过程中,才会发现优点与不足。财务预约报账系统的投入使用,并没有如愿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相反,在系统使用的初期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更加重了。财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琐的工作,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财务人员半点马虎。实行网上预约报账以后,接单工作成了财务人员头疼的问题。报销人员送来的单据,财务人员如果不看不审核,会给报销工作带来手续不全等问题,可如果看一遍再审核,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比以往更多,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必然导致财务人员不得不承受双份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3.新系统对业务细则的设计尚不完善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新型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网上预算报账系统中,差旅费的报销系统设计有不足之处。现行的报销系统设计默认的是单个人一趟的差旅费,没有考虑到工作的实际需要。报销人员往往需要报销多趟差旅费以及一趟差旅会涉及不止一人。差旅费的报销没有考虑到自驾车或包车没有往返车票的情况,差旅报销单没有填写备注的地方,没有往返车票就无法完成报销单据的生成。差旅预约报销单的内容格式涵盖信息量太少,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报销审核。财务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的申报平台系统还不太完善,只能做到同行批量结算,对于不是开户行和校内人员申报审核的集中发放,还缺少技术上的支持。

4.新系统宣传少、影响力不足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影响一直是财务工作的短板。财务工作特点决定了财务工作的宣传必须注重理性和严谨性,财务工作的专业性是宣传工作无法逾越的障碍。而财务工作又事关个人切身利益,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得快”。如银校直联和网银开通使用以后,财务汇款转账方便快捷,校内师生个人的报销转账更是可以做到实时到账,由此银行出纳的工作成倍增长。由于系统技术原因,申报平台跨行批量发放网银汇不了,而申报批量发放的业务本身就是大批量的转账业务,涉及的人数众多,由此又引发了许多问题。在同行批量汇款业务中,若有一个人提供的账号有误,将会导致整笔业务不能完成而被系统退汇,而核实有误账号需要时间和退汇凭据才能重新办理汇款业务,这一些正常的业务流程往往不能被师生理解和支持,给财务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也给高校财务人员增加了不少的困惑和压力。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应重视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及其素质的提升

随着新系统的投入使用,高校财务人员配置的不足更为明显,许多业务因人员紧缺而无法开展,现有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无法缓解。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快速提高自身素质。高校财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熟练掌握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使用,并能应对广大师生的答疑解惑,促进新系统的广泛使用。学院管理工作年活动和管理会计思维模式的引人,更需要高校财务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不断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转换工作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团结协作,促进个人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财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应用,使高校财务实现了网上预约报账,解决了报账前台排队难等候时间长的老大难问题。科研人员利用自己的一卡通账号’登录财务网上服务平台,按照系统提示填写要报销的具体内容和金额以及汇款信息,再生成预约单打印出来,交给财务人员就可以了,不需要排队等候。财务人员处理好报销业务,科研人员可以在网上追踪查询是杏处理以及处理到何种程度,是否审核、是否汇款等。网上查询系统使科研人员能随时随地的在网上查询自己的经费到账情况和项目经费使用明细,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对经费使用的掌控并做出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缴费系统的开通,使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缴纳学费和一卡通充值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费等,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银校直联系统和网银开通以后,财务报销的各种费用可以方便快捷的转账汇款,实时到账。再加上财务系统导入预存了全校师生的个人账号信息,校内师生转账汇款非常方便快捷,只需出示一卡通证件,财务人员就可知晓个人的汇款信息。网银开通以后,转账汇款所需的时间大大减少,全校师生共同见证了高效率。并且,网银转账减少了中间周转环节,极大地降低了现金使用量和现金出纳的工作压力,更为无现金财务提供了可能。

(二)开展管理工作年活动,增强各学院与财务的管理与沟通

学院工作和财务工作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大财务"导致的鸿沟,使学院工作和财务管理像一对脱节的齿轮,渐行渐远,无法掌控。学院多项工作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把关,只是凭借经验常识做事情。如科研人员的项目课题申报,其中有许多财务核算指标与项目费用支出预算,需要专业的财务核算、评估以及审核,这是许多科研人员所不具备的。科研申报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只是一味地追求科研经费的到位和数量的增加,势必会给科研经费的使用报销留下隐患。同时,学校师生对财务管理新实行的一些规章制度不了解、更不理解,与财务人员容易产生误会冲突,也使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实施。科研工作与财务管理的真空地带越大,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就越多。管理者应加强学院与财务的协作与沟通,建立各学院报账员制度和加强报账员培训工作,合理简化财务报销签字手续和流程,多倾听学院对财务工作的需求与建议,再针对各学院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合理的院校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使财务管理与学院各项工作相得益彰、各得其所,切实推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打通可研项目经费申报、核算、审计三大环节

管理者应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打通科研经费项目预算申报、项目经费报销核算、项目经费结题审计三大独立环节,使之利用信息共享技术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流程,以加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透明性、准确性和事前监督性。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将科研工作的项目申报、项目报销和项目结题审计分属不同的部门,即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科研部门只管项目申报和经费预算,注重科研经费的增长情况和投入情况;财务部门忙于项目经费的日常会计报销核算,无法了解项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预算编制情况,只能核算票据;审计部门依据现有的财务数据和资料进行审计,无法和具体的科研项目日常工作相关联,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取所需,都带有其无法避免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一个科研项同经费的申报、执行和结题应是一体的,信息应该是透明、流畅和共享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项目经费申报和预算的只增不减,避免会计核算成为与实际业务脱节的数字孤岛,避免项目审计成为既成定论的太平外衣,重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严肃性、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

(四)引入管理会计概念,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效率

高校财务管理应引入管理会计概念,帮助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建立管理会计思维模式,提高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效率。管理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专门的会计领域,它涉及一个主体各个层次的责权利关系,它的顺利实施需要主体各方面的制度保障,上下统一思想和认识并密切配合。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价值管理,这与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一致。不同的是,管理会计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身业务,还要熟悉与主体相关的日常业务活动、管理活动以及与价值相关的各种活动,从而将它们密切联系结合,在财务管理上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和影响。跳出财务看业务,站在业务的角度看财务,从业务再回到财务,这是管理会计模式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与挑战。联系到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管理会计的思维模式注重的是大局意识,项目全程管理与全员参与,消除部门分工管理各自为政的真空地带,实现主体大数据的全共享,以增加财务的透明度及对其的监管力度。这就要求高校财务人员不仅精通财会专业知识,还要增强与之相关的业务知识,熟悉主体业务,懂得业务支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性,同时还要善于用非会计语言与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等等。

管理会计思维模式,不仅仅对高校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更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爱红.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财会通讯,2013(20).

[2]李丽丽.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财经界,2014(18).

财务经理汇报篇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国11发展总公司高速发展的要求,加强进出口业务管理,明确责权,确保贸易项目质量,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11总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的重点是从财务管理与资源控制的角度出发,涉及法规的问题,请参照(中国11发展总公司合同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11系统所有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商品流通企业。第二章   出口业务   第四条       出口项目报审时,业务人员需向财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1、《合同审批表)(见附表一);   2、出口合同及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出口协议样本:   3、《自营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见附表二);   4、如出口商品属于国家计划配额内商品,还需提供出口商品许可证正本,招标项目需提供出口中标书。   第五条   财务主管人员根据上述资料有权审核以下内容:   1、复核《自营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对项目预期的总体盈利情况进行审核;   2、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如海关、税务、外管局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公司有关财务制度的可能;   3、对于出口业务是否存在承担销售盈亏,垫付商品资金及担负基本费用的情况;   4、对收付款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安全,经营资金是否有保障。   在上述审核过程中,财务主管人员对项目的某些具体情况持有异议时,项目执行人须详细说明情况,对有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或公司财务制度,以致于项目不具备操作的条   件时,财务主管人员可在《合同审批表)中签署否定意见。   第六条   对于自营出口项目,业务人员应在支付国内商品采购货款前5一10天与财务人员联系,以便财务人员及时安排资金。办理付款手续时,业务人员应填制(进出口贸《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表》(见附表三),并报请本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审,   并附加盖“法规审核专用章”的有关合同或协议书副本,财务人员依此办理忖款手续。付款后业务人员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发票交财务部门。对于增值税发票,财务人员应逐项认真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发票,业务人员有责任重新向客户索取。   第七条   在做农副产品收购业务时,不准直接向农民收购。所购货物装上运输工具取得运输部门凭证后,方可支付不超过货款20%的预付款,货物运至出口装运港经商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支付余款。如发现不符合出口商品规格和质量等问题,应拒绝收购和付款,并及时向对方提出有效异议,如已凭托收方式付款的,应及时予以追回。   第八条   关于127特户的使用方法的规定:在商品采购业务中,原则上不采用汇票自带(即127特户)方式,如确因业务需要,经总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可由业务人员和财员共同携带外出,相互监督使用。业务人员负责货物采购及订立合同,财务人员负责掌握汇标及讨款,货物余额超过10万(含)元人民币的,合同签订步须上报购批准,派出的财务人员须见到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同意付款的书面传真后方可付款,特殊地区无法使用传真的,由公司领导口头通知派出的财务人员,回京后补办书面手续。   第九条   在买方开出信用证后,业务人员应立即通知财务人员到通知银行查收,财务人员视资金状况采取相应融资措施,需要信用证打包贷款的项目,财务人员应及时与银行联系,争取贷款早日到位。   第十条   在出口货物装船发运后,业务人员应在1一2个工作日内按照信用证或有关出口合同的要求制妥全套结汇单据,并填制汇票(见附表团),业务人员应配合财务人员做好审单工作,尽早向银行交单收汇、结汇。   第十一条   对核销单的管理   报关之前,业务人员需从财务部门领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同时在(核销单领用登记薄)上签字。注明申领份数。合同号、商品名称、申报金额。报关后业务人员应立即将核销单退还财务部门。对不及时退还累计达5份以上核销单的业务人员,在下一次领取核销单时,财务人员有权拒发,同时,财务部门有权视情节轻重提请人事部门扣发相应工资。   第十二条   财务人员到外汇管理局办理核销手续时,应备好下述资料正本。   1、盖有海关验讫章的核销单;   2、报关单:   3、银行结汇水单(盖有“供核销专用”字样的已在外管局备案的结汇水单);   4、外贸发票。   上述单据之间要求单位数量一致,金额相符。   第十三条   财务人员在办理出口退税时,应及时备好全套资料如下。   1、出口退税申请表:   2、增值税发票并附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   3、在外管局已核销的核销单;   4、报关单;   5、外贸发票;   6、收入成本作销帐复印件。   上报税务局后,财务人员还应积极配合税务局做好函证调查工作,尽早收回退税款。   第十四条   出口业务中,在完成银行结汇,外管局核销工作之后,财务人员应持上述资料到税务局办理出口退税转移单,并交委托方在当地退税。对于委托方坚持在我公司办理退税的,我公司本着不垫付税款的原则执行。第三章   进口业务   第十五条   进口项目报审时,业务执行人需向财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1、《合同审批表》;   2、进口合同及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进口协议样本;   3、《自营进口商品盈亏预算单》(见附表五);   4、如进口商品属于国家控制性商品,还需提供进口商品许可证正本或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或进口商品登记证明。   第十六条   财务主管人员根据上述资料有权审核以下内容:   1、复核《自营进口商品盈亏预算单》,对项目预期的总体盈利情况进行审核;   2、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如海关、税务、外管局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公司有关财务制度的可能;   3、对于进口业务是否存在承担销售盈亏,垫付商品资金及担负基本费用的情况;   4、对收付款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安全,项目资金是否有保障。   5、如对内为远期收款方式的,除有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经特批外,一般不宜采用。   第十七条   对于需开立信用证的进口业务,业务人员须提前三天向财务部门提交公司内部的(信用证开立申请书调见附表六),并报请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及公司负责人签审后,再向财务人员提供下列资料:     1、盖有《法规审核专用章》的进口合同,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进口协议正本一套。     2、银行开证申请书;     3、如属国家控制性商品、还需提供进口商品许可证或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或进口商品   登记证明等文件正本。     第十八条   财务人员在备齐上述开证所需资料审核无误后,尽快提交银行,并按与银行事先约定的保证金比例将款转入银行保证金帐户。信用证开出后,财务人员应及时取回信用证副本并交业务人员共同核对。     第十九条   开出的信用证需修改时,业务人员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出书面改证申请   并附详细内容,重要内容的修改还需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签字。财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加盖财务章送交银行通知改证,并及时查收改证回单。     第二十条   财务人员应根据信用证条   款或进口合同中规定的议付单据仔细核查单证   是否相符,以及各个单据之间是否相符,如若发现单单之间、单证之间有不一致之处,应及时通知付款银行,停止对出口商付款。     第二十一条   在对外议付时,业务人员应提前5一10天与财务人员联系,以便财务人   员合理安排资金;经审核无误可以对外付款的合同,业务人员填制《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   申请表》,并报请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公司负责人(L/C方式除外)签审后   交财务人员办理付款手续,并配合财务人员备齐向银行购汇所需的资料。     第二十二条   财务人员在见到《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表》后,填制忖款单据,向银   行提交下述资料:     1、购汇申请书;     2、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     3、报关单;     4、进口合同,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进口协议正本;     5、如属国家控制性商品,还需提供进口商品许可证或机电产品进口证明或进口商品登记证明等文件。     议付后,财务人员应及时取回购汇单据及核销单并通知业务人员购汇成本。     第二十三条   进口业务对外议付时,如果公司尚未收到委托方应付的货款,在L/C付款方式下,业务人员负有责任将公司所垫货款及加收的利息在限期内向委托方追回,在其他付款方式下,财务人员有权延迟或拒绝忖款。     第二十四条   未经财务人员审核过的合同,或不能提供加盖“法规审核专用章”的合同,或无法提供银行购汇所需单据的项目,财务人员有权拒绝付款。     第二十五条   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时,财务人员根据《购销合同)中的规定及时与业务人员联系催收货款,货款收回后方可开具增值税发票。第四章   附  则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总公司财务本部门负责解释。附表一:经 贸 合 同 审 批 表                                                                送审单位:送审日期: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合同对方名称:资信等级:是否需要政府准许性文件是否利用总公司信用承办人员对该业务的说明,(包括:1、国内外市场对同样货物的报价情况2、业务难点及风险3、风险防范措施)                                                         承办人:送审单位负责人对承办人员所作说明的确认意见:                                                          签字:财务人员审核意见:                                                          签字:计划部审核意见:                                                           签字:法规人员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并盖法规审核章:主管副总经理意见:                                                            签字:  特  批  程  序经贸业务论证小组意见:                                                     组织人签字:总公司领导特批意见:  主管副总经理签字:                                  总经理签字:附表二:自营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申请部门:                                           年   月   日合同号 交货日期 交货地点商品名称 价格条件 支付方式规格数量 出口销售收入原币金额 折合美元金额 预计换汇成本核算出口销售净收入(美元)出口采购总成本(人民币)换汇成本及盈亏情况出口销售收入 进货成本 外汇调剂价:   换汇成本盈亏点总盈亏:减:国外费用 预计有关费用 其中:佣 金 其中:利 息 运     费   保 险 费    减:退 税 出口销售净收入 出口销售总成本  说明:   项目执行人:                    部门经理:                       财务主管:附表三: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书申请部门:                                          年   月    日经办人 付款日期  付款金额合同号 商品名称   业务方式出   口进   口自营  自营  付款方式信用证(no:) 托收 汇况 转帐 收款单位 收款银行 帐号 付款用途说明 附注:外贸合同 购销合同 协议 许可证 机电证明 进口证明 外贸发票     报关单 协议 核销单部门经理财务部经理签署副总经理批示总经理批示     附表四—1Billofexchangeno:-------------------------Date&place--------------------exchangefor-------------------------------------------------at------------------------------------sightatthisSeConDofexchange(Firstofexchangebeingunpaid)paytotheorderof------------------------------------------thesumof----------------------------------------------------DrawnunderL/Cno.-----------------Dated---------------------issuedby:----------------------------------------------------to-------------------------------------------------------------------------------------------------  ---------------------------                                      (盖章)     附表四—2Billofexchangeno:-------------------------Date&place--------------------exchangefor-------------------------------------------------at------------------------------------sightatthisSeConDofexchange(Firstofexchangebeingunpaid)paytotheorderof------------------------------------------thesumof----------------------------------------------------Drawnunder----------------------------------------------------------------------------------------------------------------to-------------------------------------------------------------------------------------------------  ---------------------------                                      (盖章)     附表五:自营进口商品收入成本预算单申请部门:                                         年  月   日合同号 到货日期 到货地点商品名称 价格条件 支付方式规格数量 进口商品成本原币金额 折合美元金额 项目营业利润预算商品销售净收入(RmB)进口商品采购成本(RmB)调剂外汇及盈亏情况销售净收入 到岸价格 外汇调剂价:  盈亏点  总盈亏:增值税 增值税   关税及消费税   预计其它费用   其中:利息    商品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总成本 说明:  项目执行人:                    部门经理:                       财务主管:附表六:信用证开立申请书申请部门:                                               年   月  日经办人 信用证金额 期限 合同号 商品各称 开证行 开证申请人 通知行 受益人名称 所附单据进口合同购销合同协议许可证机电证明进口证明      财务审核 法规审核 申请转入保证金帐户金额 部门经理签字财务部经理签字副总经理批示总经理批示     

财务经理汇报篇8

关键词:外币折算;国际比较;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

一、前言

当今世界中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使国与国的贸易日益频繁,这便对“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的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外贸易中普遍存在的外币核算业务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在198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外币汇率变动影响》,并于1994年和2003年进行了两次修改,使其逐渐趋于完善。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1995年财政部就讨论外币折算会计处理规范,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企会计准则,直到2006年财政部正式《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对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完善的规范。

新《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的趋同,但两者相比又有一些小的差异。本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19号――外币折算》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外币折算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的差异,也希望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国际趋同有所启示。

二、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差别比较

(一)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中没有涉及的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中包含的内容

1、关于通货膨胀下会计处理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第三十六条中规定:如果功能货币是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则企业主体财务报表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进行重述。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没有提到记账本位币在通货膨胀下如何和处理,也没有相应的通货膨胀经济下的会计准则,我国外币折算准则只明确了采用记账本位币记账时,境外经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时的记账原则,但没有表述境内经营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何处理。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第十三条:“企业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折算: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对利润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在境外经营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价格水平重述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这也是结合我国现实的选择,我国政府对经济进行良好的宏观调控,基本具有有效控制高度通货膨胀的能力,但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相应的通货膨胀会计准则还是应该完善的。

2、关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期末折算的规定。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处理时,只提到了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没有涉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处理;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第23条提到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日的汇率进行折算”。比较可见,这是我国外币折算准则的一个疏忽之处。

我国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疏忽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对这点作了明确的补充:“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基金等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当先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如属于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3、对于境外经营的带有投资性的长期应收、应付款项目的期末处理。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中关于主体对境外经营的带有投资性的长期应收、应付款净额期末的汇率调整没有专门说明;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第15条、第32条、第33条、第48条规定:在同时包括国外经营和报表主体的财务报表中,这些汇兑差额初始确认时,应单独列作权益项目,并且在对该净额进行处置时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虽然我国在实际财务核算中也是比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关于这方面的规定进行的,但是却体现出了我国会计准则粗犷和不详尽的一面。

(二)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中包含的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没有涉及的内容

关于披露要求方面的比较:我国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外币折算有关的下列信息:一是企业及其境外经营采用的记账本位币及选定的原因,记账本位币发生变更的,说明变更理由。二是采用近似汇率的,近似汇率的确定方法。三是当期损益中的汇兑差额;四是处置境外经营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的影响。

比较之下,《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并没有要求披露处置境外经营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的影响以及近似汇率的确定方法。这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我国对披露要求的严谨性,我国会计准则解释对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的定义是:“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日发生的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可见如果汇率波动很大,那么在一个期间使用平均汇率是不可靠的;而且一旦汇率选择是不可靠的,那么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也是不可靠的。在披露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时,《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明确规定不要求披露,而是在其他方面予以具体规范的,相对来说我国的原则性较少更容易。

(三)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的其他比较

1、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范围的比较。我国并没有明确说明外币折算准则的适用范围,只在第三条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本准则:外币项目的套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与购建固定资产相关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现金流量表中的外币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第3段规定准则适用于:外币交易和余额的会计处理.但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衍生工具交易和余额除外;通过合并、比列合并或权益法被包括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国外经营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折算;将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折算成列报货币。另外,准则的第7段指出:现金流量表中由外币交易形成的现金流量的列报或国外经营的现金流量的折算,不适用本准则,而由《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规范。

可见,我国外币折算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都将套期保值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外币折算的处理排除在准则之外,两者的差异主要:一是我国并没有将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衍生工具排除在准则的范围之外,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明确规定不不包含这方面内容,而是另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讲解。二是我国将因构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外币准则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排除在准则的范围之外,使其适用于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但是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排除。

2、关于列报货币的规定的比较。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规定: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照本准则第五条规定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可见,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只提到记账本位币,对于报表列示货币只提到人民币。即意味着其他如果不同就要换为人民币。《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第38条指出:主题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任意一种或者几种列示,如果列示报表货币不同于主题的功能货币,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需要折算成列报货币。即国际会计准则对列报报表货币未作限制。这体现在我国根据一国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定和国际会计准则作为通用的国际规定适用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通用性。

3、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第12条中对外币报表折算做了如下的规定:对资产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润”外也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项目按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按照与即期汇率相近似的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差额记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单独列示,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部分,应当并入股东权益项目。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规定国外实体和属于报告企业经营有机组成部分的国外经营外币报表折算不尽相同,在28条规定,在对国外经营的财务报表的各个项目进行换算时,应将其全部交易视为报告企业本身的交易。而对国外实体外币报表折算在30条规定,在对并入报告企业财务报表的国外实体的财务报表进行换算时,报告企业应采取下列程序:一是国外实体的资产和负债,无论是货币性的还是非货币性的,都应以期末汇率进行换算。二是国外实体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应以交易发生日的汇率进行换算。除非国外实体是以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货币进行报告的。在这种情况下,收益和费用项目应以期末汇率进行换算。三是所产生的全部汇兑差额应当计入权益,直到净投资被处置为止。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对外币折算方法选择的时候其实是采用了时态法或现行汇率法,而我国尽管新准则中对外币折算方法的规定中没有明确指出使用何种外币折算方法,但是仔细分析新准则中的规定可以明显看出,实际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采用现行汇率的方法有其自身的优点:现行汇率法在合并报表中保持了国外子公司单独报表所反映的原有财务状况和财务比例关系,便于对子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但现行汇率法从其提出以来便遭到不少会计界人士的批评:首先,此法假设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暴露在汇率风险下,这显然与子公司所在国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价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随本国货币的升贬值而自由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汇率变动对它们的影响的经济现象不符。其次,现行汇率法试图把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按当地的效用来计量,因而在概念上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目的相违背。再次,在现行汇率法下,对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存货、固定资产等也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违反了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改变了折算项目的计量基础,使得折算后的结果成为历史成本与期末现行汇率这两个不相关时点上数字的简单乘积,既不是现行重置成本,也不是现行市价,因而缺连续性。

三、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可见,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借鉴了国际惯例,充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的协调和趋同。但是,我国外币折算会计准则比较粗犷、偏简单,缺乏一些基本的规范,与国际准则还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国的外币折算会计准则,使其更具国际性,以为我国在国际贸易的会计核算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董力为,刘瑛等.企业会计准则解析与应用[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周红,王建新,张铁铸.国际会计准则[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8.

财务经理汇报篇9

【关键词】外币折算外币及汇率折算方法

一、引言

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货币计量,即通过货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封闭的环境下,不存在外币交易,无需研究外币折算问题,但是今天这个开放的国际市场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企业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标准折算为另一种货币反映。而这种外币折算并不是指货币之间简单的比重之间的换算问题,它要求换算要按照既定的会计原理和要求,并且折算后的财务报表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除此之外,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也应当在折算的问题上进行协调一致,以便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然而,在外币折算问题上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比如说外币概念的确定、相关折算汇率的选择等,需要学者去探究和发现。

二、外币折算涉及到的几点要求

1、外币的确定

在不同国家的企业进行贸易时,国内企业在计量时会出现不同的货币,为了统一国内会计主体之间用以反映的企业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可比性,需要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计量货币,而其他的货币必须按照一定的汇率标准折算为计量货币。在我国,将企业在经营环境中运用的主要货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这种货币具有统一计量的相关属性。相对而言,记账本位币之外的其他货币为外币。当然这种外币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它与我国实际生活中所称的法定外币有所不同。例如,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像美元、韩元以及英镑等都属于法定外币的范畴。在会计上,如果在我国境内的某个会计主体采用的是美元作为其经营环境中的货币,那么美元就是它的记账本位币,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成为外币。

当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还规定了列报货币,也就是企业在列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货币。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某一会计主体可以采用功能货币作为列报货币也可以采用功能货币之外的其他币种作为列报货币。因此,在企业中可能存在记账本位币(功能货币)和列报货币不一样的情形。例如,某企业的经营环境中常用的货币是美元,但是根据要求需要运用人民币拟作为列报货币,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功能货币和列报货币存在着不同。也就是说,当用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货币和列报货币不同时,功能货币要以选择的汇率折算为列报货币。对于集团企业下属不同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币种作为功能货币,但是在进行对外列报财务报表时,应当统一列报货币的种类,以便于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我国,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以人民币之外的货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但是在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时应当以人民币作为列报货币。我国境内的企业在我国的经营环境下,通常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而它们的列报货币同样是人民币,二者具有一致性;然而,还存在一些企业并不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它们只要在中国境内就需要统一采用人民币作为列报货币。

2、折算汇率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外币折算的应用指南中对汇率规定:企业在对外币交易或者将记账本位币反映的情况进行折算时,应当选择运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金额,同时也可以利用系统合理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进行折算。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折算问题的规定与其存在着差异,即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采用期末汇率进行折算,对于外币货币性的账户余额采用期末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而非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即期汇率是指企业在现汇的交易过程中立即交付所使用的汇率,它是相对于远期汇率而言的。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规定了企业不应当采用远期汇率来对外币进行折算。另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两者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汇率,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只是为了简化即期汇率的相关核算问题。在外币折算的选择上,当即期汇率发生的变化不大时,企业不能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而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相关的折算。

在对相关项目进行折算之前,应当区分企业的性质,区分为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然后再按照不同性质的企业讨论外币折算的问题。对于外资企业来讲,按照期末汇率对资产负债表项目、非货币性项目以及其他项目来进行折算。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便利性,简化了操作,但是会使企业内部的资产暴露出来,从而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那些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项目,运用期末汇率进行折算较为合理,这些外资企业在选择这种方法的时候,能够使得企业的国外交易不受报告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减少企业风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国内企业的外币折算具有明确的要求,这就为企业的具体操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3、外币折算方法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中关于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要求企业外币折算必须要采用的折算方法,但是其中具体规定要求如下: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中,除了“未分配利润”项目以外,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而折算中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科目下进行列示。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比较重视企业对现行汇率的运用。但是,从企业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它要求企业采取时态法对外币进行折算,这样才符合企业准则的精神。这是根据我国具体的环境做出的:首先,我国对浮动汇率采取一定的管理,因此企业采用时态法进行外币折算不会出现财务报表损益和实际的财务状况产生严重背离的情况;其次,我国在境外的跨国子公司与境内母公司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它们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大多属于母公司生产的产品,一旦盈利就会往境内母公司汇回和分利。因此,如果汇率发生变化,给子公司带来的影响和直接给母公司带来的影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的外币折算应当采用时态法;最后,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时态法下企业财务报表折算的负面影响进行消除,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会计政策信息要给予充分的披露,这样无论企业对会计政策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能够被投资者所看穿,从而消除不利的影响。比如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进行外币折算时,将外币报表折算产生的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最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进行列示,和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进行分开,这样就能够将时态法下的不利影响消除,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外币折算制度的改进

1、详尽的披露措施

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外币折算会受到所选择汇率的影响,汇率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此时,如果将外币折算的相关情形进行充分的披露,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国际上要求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给予充分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应当披露在进行折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折算方法;第二,对相关项目进行折算之后,双方的损失;第三,针对双方发生的损失,企业做出怎样的处理;第四,企业进行外币折算多采用的汇率的前后变化情况。我国在对相关折算问题的披露问题上,参考了国际对于此的相关规定。然而,仅仅披露这些内容是不够的,并不能够全面反映整个企业外币报表折算的过程和资金的前后变动情况。再者,在披露中并没有对企业的性质加以区分,从而导致某些信息的披露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话,就会影响母子公司的财务情况。

2、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企业进行外币折算所选择的汇率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他们的银行贷款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之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国家的币种进行汇兑,会受到利率的影响。基于此,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有明确规定。我们在选择折算汇率之前应当对通货膨胀问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考虑其对折算汇率的可能影响,此后在对折算汇率进行确定、选择和运用。有时候,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难以对折算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企业无需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直接确定相关的折算汇率。但是,我国在相关要求方面略显不足。我国应当借鉴国际企业准则的相关要求,在进行折算汇率选择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再进行折算汇率的选择,这样便能够使外币折算显得合理与科学。

3、使财务报表折算逻辑与外币项目余额的折算逻辑相一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之下,也就是先对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行外币折算,然后将折算的金额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当中,然后再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形成的相关差额,这种方式形成的折算差额并不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但是,这种方式下形成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的经济意义并不重大。为了使财务报表折算逻辑和外币项目余额的折算逻辑相一致,应当将折算的差额计入到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之下,即单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项目之下,并相应单独列示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之下。

四、结论

由于国际间的贸易日益频繁,企业的外币折算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对外币折算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促进企业相关交易的顺利进行和财务会计的处理,从而有利于解决企业在现实会计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财务经理汇报篇10

关键词:汇率波动;外汇交易工具;资金保值;风险缓释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60-03

以国际主流货币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例,自2011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滑,人民币出现相当一段时间的单边升值,人民币汇率持续创下新高,美元也在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汇率在每天的结售汇市场出现,汇兑带来的损失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逐日增加。以2011年年中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段时间两种币别变动。

由上页汇率走势图可以看出,人民币在2011年的汇率波动加大,升值走势较为明显。如果进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动不做任何的风险缓释措施,资金损失的出现毫无疑问。但是作为对外汇市场不是特别了解一些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外汇交易工具,成为该类进出口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小的挑战。合适的外汇市场交易工具的选择判断能力是需要有较为专业的知识后才能将具备的,但是财务人员也同样可以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交易工具来增强对外汇的理解,以便对外汇市场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对外汇交易工具对资金的保值避险和风险缓释的作用有更为全面的认知,以达到能实现以外汇交易工具实现企业资金避险的目的。

以目前叙做较多的远期结售汇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外汇工具的独特作用。远期结售汇(SaLeanDpURCHaSeoFFoRwaRDFoReiGnCURRenCieSaGainStRmB)是相对日常的即期结售汇而言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与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售汇业务。在外汇实务中的应用通常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企业在6月预计一个月以后将有一笔美元回款,如果企业在回款日7月份选择美元即期结汇,那么汇率可能已经出现大幅下跌,企业原定应获得人民币金额就将减少。但是实际情况是银行在6月份时就可以给企业报出一个7月份远期结汇汇率,这个远期结汇汇率是比7月份当期的汇率要高的。如果企业在6月份时即选择叙做一笔远期结汇,那么在6月份时,就已经将汇率锁定,企业将在7月份以一个较好的汇率获得更多的人民币资金,企业该笔美元回款的汇兑损失得到缓释。下面的汇率报价表和案例分析,可以让我们对上述结论有较为有力的验证。

下表是某银行于2011年7月初的远期结售汇汇率报价。

如果企业在7月初预计7月25日左右将收到一笔金额为USD1000万元的货款,如果选择在2011年7月25日进行即期结汇,那么该企业实际收到的人民币金额为USD1000万*6.4298=CnY6429.8万元,如果选择办理一笔远期结汇,那么该企业在当天实际收到的金额为USD1000万*6.4527=

CnY6452.7万元。25天的时间为该企业的财务资金减少汇兑损失CnY6452.7万-6429.8万=CnY22.9万元。损失和收益就是这么直接地摆在进出口企业财务人员的面前,很直接地就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汇兑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里,利用外汇交易工具对企业资金的抗风险作用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当然外汇市场肯定不是以上所说的如此简单变化,人民币汇率市场也不可能一直出现单边升值走势,金融形势的走势从来都不是可以简单预料的。自2011年9月以来,人民币的走势就逐渐开始显现波动走势,震荡走势和双边波动成为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走势主题。这种复杂的走势也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人员对外汇市场更加不知所措,原有的简单操作的外汇远期结售汇突然不适应了新的形式。企业原有的避险措施不足以满足对外汇资金风险敞口的管理把控要求,新的形势对企业财务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企业开始选择银行推荐外汇期权(FoReiGneXCHanGeoptiontRanSaCtion)以达到汇率避险的目的,即是以向银行支付期权费的形式,获得未来有权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金额的外汇。外汇期权相对应于传统的远期结售汇而言,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对于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难以有效评估的局势,算得上是比较有效的避险工具。当然具体的业务选择还是要看企业的资金规模和避险要求,选择更为复杂的期权组合还是相对简单的远期结售汇,更主要的还是一句企业的风险敞口管理要求和企业所在行业特性,很有可能一项外汇期权组合给企业带来一项损失,或者未能达到预期的避险和保值效果。以简单一种外汇交易工具就能规避外汇汇兑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外汇市场没有完全绝对的法则,也没有完全可以套用的模式,所有的解决方案和案例只能是参考和学习,不分析企业的实际状况永远没有标准的答案。

外汇市场的汇率避险的工具选择目前来看并没有完美的快速、简单的解决方案,做好资产负债表的比率匹配和外币现金流的较为准确预测,利用银行远期外汇报价估算销售产品报价,估计未来短期及中长期的汇率波动水平对企业资金的影响,以增加对选择合适外汇避险工具的判断能力,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不失为目前暂时可以参考的方法。

进出口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具有高度专业水平的专家来分析汇率走势,依靠负责的分析工具来为企业选择不同的外汇避险办法,这种业务模式和水准是一般企业无法相比的,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还要不断增加自身业务素养,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充分认识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在财务资金的风险缓释作用,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实际操作,以更好地实现企业外汇资金保值和资金风险缓释的最终目的。在这条道路上,企业财务人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龚慧峰.外汇市场[Z].

[2]李健.外汇风险防范技巧与策略[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