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对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7:27:26

幼儿园对联篇1

上联:呀呀学语幼儿活泼可爱;

下联:默默耕耘园丁辛勤育苗。

上联:今朝花朵娇美;

下联:明天栋梁参天。

上联:祖国蓓蕾幼儿不幼稚;

下联:社会花朵宠爱不溺爱。

上联:儿童乐园无限好;

下联:祖国花朵别样红。

上联:春到人间祖国花朵开大地;

下联:喜临新岁幸福儿童进乐园。

上联:快快乐乐诸幼儿似新燕抟翼新蕾绽蕊新星丽天;

下联:勤勤勉勉众园丁如春蚕吐丝春泥护花春雨润物。

上联:幼儿园里过新年我们多快乐;

下联:奥运年里做贡献我们也争先。

上联:幼儿园内处处暖;

下联:儿童到此天天乐。

上联:满园花朵沐春风;

下联:饮露幼苗争促蕊。

上联:园丁与时俱进展新姿;

下联:桃李茁壮成长蓓蕾红。

上联:莫轻三寸幼苗,能成梁栋;

下联:且重一条微鲤,可化蟒龙!

上联:呀呀学语幼儿活泼可爱;

下联:默默耕耘园丁辛勤育苗。

上联:今朝花朵娇美;

下联:明天栋梁参天。

上联:祖国蓓蕾幼儿不幼稚;

下联:社会花朵宠爱不溺爱。

上联:儿童乐园无限好;

下联:祖国花朵别样红。()

上联:春到人间祖国花朵开大地;

下联:喜临新岁幸福儿童进乐园。

上联:快快乐乐诸幼儿似新燕抟翼新蕾绽蕊新星丽天;

下联:勤勤勉勉众园丁如春蚕吐丝春泥护花春雨润物。

上联:幼儿园里过新年我们多快乐;

下联:奥运年里做贡献我们也争先。

上联:幼儿园内处处暖;

下联:儿童到此天天乐。

上联:满园花朵沐春风;

下联:饮露幼苗争促蕊。

幼儿园对联篇2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工作对策

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可替代。家长往往忽略幼儿教育的规律性,幼儿园家长教育就显得尤为突出。它有助于对幼儿园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实现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教育,双重育人环境下实现幼儿教育的全方位提升,家园共建互赢的局面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幼儿园家长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结合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三个特点,加强沟通,实现同步教育的目的

(一)幼儿园家长工作要体现经常性。幼儿园家长工作通常情况下以家长会、信息布告栏以及学校对家长进行信息通报等形式体现,从整体角度而言,这些做法是幼儿的成长、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必要的手段。幼儿园与家长间的沟通应该具有针对性,借助电话、网络等手段开辟沟通新途径。比如建立qq群,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针对于幼儿表现以及发展情况进行讨论。通过建立家园联系册系统掌握每一名家长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取得联系。针对于性格迥异的孩子要适当家访等等,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措施。

(二)幼儿园家长工作要体现双向性。幼儿教育过程中,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的结果。沟通应该是围绕幼儿成长问题所建立的家园双方的行为,不能单纯的只体现幼儿园的信息反馈,同样家长应该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特点作为幼儿个性培养反映给幼儿园,在双向沟通下,有助于家园双方共同商讨,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策略,才能发展幼儿的优点,以优点为切入点,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家长工作要体现个性化。幼儿园为家长配备的家园联系册常常被家长忽略其实际存在意义和价值,很多联系册只是笼统地反映了幼儿的情况,没有认真地对待,有的甚至将其搁浅。教师和家长应该针对于幼儿的个性特色,清晰记录孩子在家、在幼儿园的真实表现,存在的优点和进步,以及反映出的问题等等,通过彼此配合有针对性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结合家长参与的四个方面,深入体验,实现家园配合的目的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管理是家园合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现代幼儿园开放性和科学性的体现。

(一)幼儿园家长工作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幼儿园可以通过特殊日子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活动,比如邀请妈妈进课堂,由家长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角色,给孩子们讲授一次课程,孩子们的熟悉感和兴趣点被激发出来,拉近了家园之间的情感,让孩子对家长和幼儿园更加喜欢,同时也能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幼儿园可以开辟个活动专栏,让孩子们利用假期的时间走出去,走到田野家,走向大自然,同家长一道感悟社会,并将自己的所看所感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配合完成活动,既有利于亲子关系,又有利于孩子自觉学习。

(二)幼儿园家长工作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幼儿园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实现家园共建。积极督促并参与幼儿园的建设,维护幼儿园外部环境的健康和谐,通过委员会反应幼儿园和孩子们的各类问题,加强沟通和联络,成为家园间联系的纽带,幼儿园可以根据家长委员会反映的情况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适时修正,有助于推进幼儿园的高质量建设。

(三)幼儿园家长工作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家长参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可以有效地协调家园之家的关系,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和家长共建,激发家长找到幼儿园主人的情感,主动自觉的协助幼儿园进行园区建设。比如图书资助,自然角的建立,组织孩子们通过春游体验自然等等,充分进行资源整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幼儿园大环境育人功能,也对幼儿园的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幼儿园家长工作招募家长志愿者。通过网站、家长信息台,家长手册等渠道对家长志愿者工作的优势进行宣传和招募,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家长对开放日和志愿者的看法,给有志愿的家长送去邀请函,适时地对家长进行入门教育,让家长更多的接触孩子,接触幼儿园工作,在志愿服务中学会教育儿童的理念和方法,家长角色工作化,幼儿园工作家庭化,双方的有机配合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培养和教育,通过引导实现人人争做志愿者的活动。

总之,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家园的有效配合,相互支撑,针对辅导,真情付出,才能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孩子。

参考文献:

幼儿园对联篇3

【关键词】互联网;学前教育;个性化学习;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不仅使教育信息在世界上快速的传播,而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于学前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当今教育理念认为,幼儿时期的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对幼儿教育的预期目标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水平能力,在充分满足其兴趣、需要基础上,对幼儿进行适当学前德育与学前智育的教学,这种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但是,在目前的学前教育的现状中,幼儿园是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教学坏境,但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很难找到一种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方法,而且通过观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对幼儿本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就注定了个性化学习的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实现是非常困难的。针对如上问题笔者经过对附近的幼儿园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利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来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理论依据

互联网教学虽属于新生事物,但是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看出互联网教学对于学前儿童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更具有优势。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为学习者提供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学习环境、内容,可以促进不同学习个体在自我头脑中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分为九种智力,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以上可进一步说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潜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赞成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的方法和同一的内容来进行学习,主张在尊重与了解学生智力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等新式手段进行个别化教育,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获得个人的最优发展。

三、社会中互联网环境下的幼儿园的管理

幼儿园的网络环境注重“大网络”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小网络”的合理应用:网络环境可以分为互联网(大网络)和局域网(小网络),幼儿园的内部网络环境是指局域网,即是幼儿园内部信息的交织与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它保留了班级授课的形式,不会受到外部网络的干扰,又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主要园地。但优秀的资源从哪里得到呢?这就需要去“大网络”——互联网上寻找了,互联网作为教师的“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师根据筛选与分析,将收集后的信息编译为局域网上的资源,这是因为幼儿自制力较差,年龄小,不识字,很难在“大网络”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所采取的办法。但也存在个别差异,特别有些在大班的幼儿学会了简单汉字的读写,教师可依据部分儿童的经验水平,与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收发邮件等进行简单的互动。总体来说,互联网的最佳作用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良的信息支持,幼儿园网络学习多半是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的。

四、幼儿园网络环境的特点

(一)幼儿园的网络环境不仅注重虚拟学习环境的设置,更注重幼儿情感的维护

中小学的网络环境常常设立一些虚拟的情景来促进学习,如ppt幻灯片指导教学,视频辅助语文教学等等。

幼儿园网络环境同样也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同的虚拟环境,如宽阔的马路,浩瀚的太空等在幼儿园内无法实现的场景,这些虚拟的场景是培养幼儿想象力、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幼儿园的安全常识普及课程《幼儿园校车乘坐安全常识》,课件ppt中宽阔的大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宽敞明亮的幼儿园校车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后幼儿知道了在校车上注意安全。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网络环境更注重幼儿情绪、情感的维护,尤其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某幼儿园小班的思维活动《填方块》,当幼儿找出空缺空间的方块的时候,课件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如给一个笑的声音,笑脸,或者小红花等提示;而当幼儿所选物体无法对应相应的空缺空间的时候,课件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如:“换一个呢?”等提示语。这不但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幼儿快速改正错误,而且对心里承受压力弱的小班幼儿来说,可以避免因为失误而导致的不安和难过的负面情绪的影响,给予呵护与慰藉,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与娱乐活动。

(二)幼儿园网络环境注重视觉听觉的双向结合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园地,自然幼儿园的网络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提倡教学的课件有过多的文字,而应该是一幅幅的有趣的图片。如某幼儿园的ppt课件《可爱的熊猫》,幼儿可以欣赏到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周围优美的景色,一片翠绿的竹林,雾隐雾现的山峰,还有各种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同时,图片与声音的结合也是幼儿园网络环境的特点,也比如幼儿园通过在线视频欣赏五彩缤纷的张家界风景,让幼儿对张家界风景产生了兴趣,再结合语音介绍又知道了张家界风景区的植被的种类、地貌等知识,这是视觉与听觉共同发挥的作用。

五、思考与启示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让学前教育与互联网充分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南京鼓楼区幼儿园成立的幼儿园网站以及相关的幼儿园虚拟社区就是当今幼儿园互联网发展的最好实例,它将相关幼儿教育信息以及家长与幼儿园联络信息整合选择,及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既促进了幼儿学习方法、内容等的改革,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幼儿在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教师难以对其过程进行监控,幼儿自己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对自己的进行控制,所以这种监控应该由网络监视软件系统来完成,但从目前幼的情况来看,这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想要真正实现还需要段时间。一旦克服了这个缺点,教师和幼儿的两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从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使互联网环境下的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丽.网络虚拟社区与幼儿教育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鼓楼区幼儿园网站为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04):19-26.

幼儿园对联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联动帮扶;幼儿园

岳麓区现有幼儿园134所,其中公办园33所,民办园101所,城区园114所,农村园20所,农村园、民办园所占比重大,其办园条件、师资队伍等相比示范性优质园来说较薄弱。一个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存在是有限的,如何运用这些有限的优质资源进而不断发展与扩大,这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性难题。针对现状,岳麓区创新园际帮扶模式,名园带新园、公办带民办、大园带小园,形成区、片、园三级联动,变单一、分割、孤立的“小教育”为系统、整体、开放的“大教育”,整体推进学前教育良好发展局面。

一、“1+X”联动帮扶模式的概念

“1+X”,“1”是指龙头园、优质园,“X”指代不同办园体制、不同属性的其他新园、薄弱园。“1+X”在本文指全区以岳麓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幼儿教育集团为龙头园,结对、帮扶区内各类园所共同发展。“联动”原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在本文中是指将区、片、园三级的园所连成整体,横向协作、纵向互动、结对共建、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二、“1+X”联动帮扶模式的实施

(一)主要运行方式

以龙头园为统领,借鉴园所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保育保健、安全后勤、园所文化等方面成功的管理经验,运用紧凑型和松散型两种不同的途径,采取“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等帮扶发展模式,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园际间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紧凑型方式

采用精准帮扶的方式,龙头园通过品牌、管理、师资输出、资源共享,实现一体化办园,办园水平整体提升。在借鉴和运作名园管理经验中,通过两个法人单位、一套领导班子、一种管理模式,以名园园长带帮扶园长的常规管理方式,实施连体管理,其主要形式是“名园+分园”等。

2.松散型方式

采用“多法人+多园区”方式,龙头园与其帮扶园均为独立法人,人、财、物、事分置,园际关系平等,龙头园起协调作用。薄弱园、新建园通过管理方式借鉴、教师共同培训、园际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转变教育理念,促进园所文化建设,其主要形式:“老园+新园”“名园+乡园”“名园+配套园”“名园+民园”等。

(二)主要采用形式

1.“名园+分园”模式

公办园有着优秀的师资队伍、成熟的管理体制、较好的社会声誉和一定的品牌效应。近几年经常出现家长昼夜排队只为挤进公办园的新闻报道。在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名园办分园”模式逐渐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促进了区域内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名园+分园”是指总园委派人员担任分园园长,辅导分园组建和培训师资队伍,进行常规管理,输出课程模式和教育教学经验等。岳麓区天顶乡规划建八园,集团委任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一幼”)全程帮扶。从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到师资组建,到教室、活动室布置,都由一幼团队一手打理,除了政府投入的800多万元建设费,一幼也投入了100多万元,共同打造一所占地面积3322平方米,可开设12个班的现代化示范性幼儿园。除了硬件方面,在软件方面育管理、师资调配、福利待遇、工作考核,提高分园的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公办优质幼儿园办分园的形式,增加区优质公办园数量,这使得优质教育机构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2.“老园+新园”模式

在岳麓区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人口急剧增加,老百姓对优质幼教需求日益强烈的大背景下,岳麓区利用改造闲置、选址新建等方式增加新园的建设。根据新园各方面的需求,集团的老园对此进行全方位帮扶。历史悠久的一幼是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先向新建的集团二幼、三幼进行帮扶,派出骨干到新园担任园长或其他管理岗位,将老园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在新园的管理中,采用新园教师与老园教师结对交流等方式,很快就实现新园的壮大成熟。成为有影响力的示范性幼儿园的二幼、三幼,又接上“接力棒”帮扶五幼、六幼、七幼,发展迅猛的五幼、六幼、七幼又向岳麓区新建的含浦镇中心幼儿园、莲花镇中心幼儿园、坪塘镇古塘小学附属幼儿园抛出“橄榄枝”,发展起来的幼儿园继续承前启后帮扶新园发展,实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了集团化的滚动发展,到2016年岳麓幼儿教育集团共有20所直属幼儿园,4所附属幼儿园。

3.“名园+乡园”模式

城市优质公办园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与农村园联合办园,派出执行园长管理,进行教育教学的示范以及资源共享等带动农村园教学质量的提升,达到城区示范园带动乡镇中心园、乡镇中心园带动一般幼儿园,实现以强扶弱、强者更优、共同发展的目标。

(1)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中心,加快乡镇中心园的建设,是推动和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所必需。岳麓区为破解因区域规划调整新并乡镇的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难题,率先在雨敞坪、坪塘、含浦、莲花等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统一安排集团公办园进行对口帮扶:二幼帮扶雨敞坪镇中心园,三幼帮扶坪塘镇中心园,六幼帮扶含浦镇中心园,七幼帮扶莲花镇中心园,促使这些园所飞速发展。例如,岳麓区坪塘镇中心园,又名岳麓幼儿教育集团第十幼儿园,地处坪塘镇蓝天村。为了使坪塘镇中心园迅速发展起来,由城区示范性幼儿园三幼对其进行全面的帮扶,区教育局派出三幼的副园长到幼儿园挂职担任园长,该园成长迅速,发展成为可容纳300名幼儿的坪塘镇唯一示范级幼儿园。成长起来的坪塘镇中心园也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增进村办园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先后指导周边的坪塘镇奥星幼儿园、阳光宝贝幼儿园等民办园进行规范管理、教学引领。

(2)帮扶村级中心幼儿园。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岳麓区从2010年起开始建设村级公办园,让村里的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了帮助这些村级中心新园顺利运作,教育局派出帮扶团队进村帮扶。例如位于坪塘镇花扎街村的十三幼是一所新打造的村级中心幼儿园,为加速新园尽快走上轨道,从城区园选派了一名执行园长到村级园担任挂职园长,三幼有目的地为农村新园培养部门主任、班长和配班老师,十三幼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层定期回城区三幼进行业务培训、管理交流等。

(3)帮扶小学附属幼儿园。岳麓区还在一些不具备独立或联合举办幼儿园资质且尚无公办园的地区,依托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的农村小学现有富余校舍资源增设新的幼儿园。为让这些附属幼儿园尽快走上轨道,岳麓区教育局先后确立了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三幼帮扶含浦镇之字小学附属园、五幼帮扶坪塘镇古塘小学附属园、七幼帮扶莲花镇军营小学附属园等帮扶规划。在帮扶过程中,城镇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示范性幼儿园的引领作用,引领农村园快速成长。例如,岳麓区坪塘镇古塘小学幼儿园是利用闲置校舍改造的附属园,是隶属于岳麓区教育局的公办园。从岳麓区坪塘镇古塘小学附属园筹建开始,帮扶园的五幼园长就针对新园的基础建设、园务管理、教师招聘、环境创设等方面手把手地指导该园的执行园长。因此,古塘小学附属园在短短的三个月就顺利开园,容纳了近100名孩子来园。

4.“名园+配套园”模式

随着城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小区配套园产权移交区人民政府,这些新建的小区配套园所处环境较好,硬件设施配套好,但是软件建设基本只能从零起步。为了快速让这些配套园发挥优质教育的功能,岳麓区教育局根据园所体制、发展需求、时间、距离等条件的匹配程度来安排帮扶园与被帮扶园之间的双向选择,重视帮扶园与被帮扶园之间的结对匹配程度,以更好保障结对帮扶活动的成效。坐落在岳麓区学士街道的中建・麓山和苑小区内的十五幼,隶属于岳麓区教育局,是由中建公司和岳麓区政府投资的一所全新的小区配套园,由一幼帮扶管理,按照同模式、同管理、同品质的“三同”发展,打造出环境优雅舒适、装饰格调高雅的高品质园。集团十二幼、十七幼、十八幼等都是采用了“名园帮扶配套园”的模式快速发展。

5.“名园+民园”模式

岳麓区民办园所占比重大,但是水平参差不齐。为促进更多的民办园健康发展,岳麓区教育局成立片区联组,采取教育局―片联组―示范性幼儿园―幼儿园的帮扶模式,带动片区内幼儿园共同发展。区内十余所公办示范园支撑17个不同的街道片区,片组长由示范性幼儿园园长担任。结对帮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纳入园所发展规划,在结成帮扶意向后,成立帮扶核心领导和协作发展小组,制订并逐步完善了一套共同遵守的帮扶工作章程,明确了责任,包括会议制度、跟岗学习制度、网络互动制度、送教制度、研讨沙龙制度、牵手外出培训制度等,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6.“名园+普惠园”模式

为促进岳麓区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让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惠及群众,岳麓区教育局根据《岳麓区普惠性幼儿园管理及扶持办法》,采取名园带动普惠园的模式,名园结合普惠园的办园标准,从幼儿园办学条件、办园质量、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进行全面的指导。如十二幼是小区配套园移交给政府举办的普惠性幼儿园,在三幼的帮扶下,移植三幼的管理经验,不到一年满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岳麓区“公有普惠”办园模式的先头军。

在帮扶过程中,由最初集中帮扶一所园到同时帮扶几所园,实现了“一拖三”“一拖四”。例如,三幼与华龙北津城幼儿园、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幼儿园、蓝天璞和洲幼儿园结对帮扶以来,三幼从园务管理、教学教研、卫生保健等方面有下园业务指导,也有请进园参加培训。三所新园创建市级普惠园,为帮助园所创建成功,指导三所园寻优点、找差距,对创建的工作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截至2016年,全区共有15所教育局直属公办园与41家普惠性民办园结对帮扶,有5家政府、高校公办园与15所普惠性民办园签订帮扶协议,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帮扶网络。

三、“1+X”联动帮扶模式的启示

岳麓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全国学前教育实验区的积极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协调,除政策、经费支持外,还给予引进人才、挂职锻炼、下乡支教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帮扶工作;同时积极牵线搭桥,构建互利协作、联动帮扶的全区发展网络,让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在帮扶活动中,注重考核、监督与评价,特别是与园长、执行园长、骨干教师的绩效考核、园所质量发展挂钩,形成定期活动规律,督促帮扶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对联篇5

##区教育局:

2019-

-2020年,##镇通过一系列扩大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资源举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有了明显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新增640人。其中,通过集团化办园新增217人、通过无证园治理新增182人、加大公办招生新增241人。现就##镇公办园幼儿人数增加原因汇报如下:

一、积极筹措办园经费,努力改善公办办园条件。

我镇充分利用已建好的各类公办幼儿园,办好小学附设幼儿园(班)。对##镇双@小学附设幼儿班、##镇@小学附设幼儿班、2小学附设幼儿班、##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班、##镇@小学附设幼儿班、##镇@教学点附设幼儿班、##镇2小学附设幼儿班、##镇佘营小学附设幼儿班8所小学附设幼儿园(班)

配齐了活动区域角、美工创意、活动体验等功能室设施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办园条件。2019年对##镇双南小学附设幼儿班扩建。##镇中心幼儿园已是市级示范幼儿园,正在向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

二是通过提高保教质量,加大宣传,全镇各公办园通过减免幼儿保教费、降低收费标准、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加大宣传等措施使在园幼儿人数大幅增加。

其中##镇中心幼儿园新增236人,##镇双南小学附设幼儿班新增219人,##镇@民小学附设幼儿班新增175人,2小学附设幼儿班新增101人,##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班新增115人,##镇2岗教学点附设幼儿班新增49人,##镇2小学附设幼儿班新增122人。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区培训,分批定期开展区级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素养,全镇共有60多人次参加区级以上培训。二是积极开展幼儿园帮扶活动,镇中心幼儿园和区一幼结成帮扶对象,提高了办园水平;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市级示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帮扶池阳幼儿园,使该园保教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20年区教育局新招聘了30名专业幼儿教师,分配到我镇8人,我镇新聘幼儿教师26名,其中中心幼儿园新聘18名,@小学附设幼儿班新聘8名,配齐配强幼儿教师,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公办幼儿园的吸引力。

三、加强无证园治理。

我镇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无证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政办电[2020]3号),召开了全镇无证园治理联合执法工作会,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开展了无证园现场联合执法工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重点对无证园的办园条件、办园资质、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办园标准等行为进行治理。目前已有3所无证幼儿园取得办园许可证,关停无证园4所,并妥善将182名幼儿(期中@幼儿园89人@幼儿园37人,2幼儿园56人)分流至公办园。

四、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园工作,扩充优质资源供给。

我镇按照《##区2020年推进集团化办园工作的通知》,采取“联园制”方式,扩大优质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成立了##镇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由##镇中心幼儿园为总园,各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园(班)为分园,引领各园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努力增强优质公办幼儿园的辐射力,吸引更多幼儿入园就读,通过集团化办园新增217人。

通过以上四项举措,增加了学位供给,降低了收费标准,极大改善了公办园办园条件,师资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吸引一大批家长将孩子送到公办园就读,使全这镇公办园在幼儿人数增加640人,特此说明。

幼儿园对联篇6

一、幼儿园“变”大了

园际联动教研的价值在于让参与的幼儿园清晰地感受到各自幼儿园、教师、幼儿发展中的共性、个性和彼此的优势和弱势,通过在本园基础上的教学研究,在互动中寻找适时适宜的方式予以解惑、补缺,园际联动使原本闭门造车的封闭状态转换成了合作共享、互补共进的开放状态,联动幼儿园之间的围墙打通了,幼儿园“变”大了:县二幼的趣味体育课在向联动幼儿园开放后,足荣镇中心幼儿园就将其转换成他们本园的体育活动模式,开展具有足荣本土特点的体育教学研讨,从此,足荣幼儿园结束了长期没有体育课的历史;区域活动是很多幼儿园不愿涉足的领域,荣华乡中心幼儿园因场地窄小,对于区域活动望而生畏,在联动交流中,他们就学会了利用、阳台、公共游戏室等开设墙面可操作区域,并利用农村的本土材料——五谷、瓜果、禾秸、编织、竹木等设置操作材料,丰富孩子的活动。

二、教师展示平台“变”宽了

园际联动作为教研的新途径,再次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兴趣。多所幼儿园循序渐进,强调形成“没有对与错”的教研氛围,鼓励大家运用各种方法参与并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碰撞,为每位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在不断延续的研究话题中,体验研究的成功与快乐,并能彼此分享园际联动教研的成果。从走出园门到进入他园,从区域活动到集体教学,从个别化学习到户外锻炼,教师展示的平台延伸了。在不到半年的联动教研中,我们教研组通过课件展示、教研方案交流、教学实践研讨等多种方式,为联动的园长、教师拓展了展示的平台。

三、教师胆子“变”壮了,教研能力“变”强了

园际联动将城乡的暗示性差距降到最低。在联动教研的会场,“每个人都须表达与别人不一样的收获或建议”是我们联动教研的“潜规则”,我们给予教师交流的纪律及交流的自由,没有谁有特权一言堂,也无人有借口不发言,这就促使每个教师不做旁观者,而真正成为大胆的参与者。因此在联动教研中可以看到抢着发言的教师和热烈讨论的场面。联动教研组长还会适时地抛出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最后以理论来提升教师的经验。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思维闸门打开了,“研究”的能力增强了,在联动教研中碰撞出了更多思维的火花……

四、教育观念“变”新了

乡镇幼儿园由于教师紧缺、资源匮乏、理念滞后,常常以小学化的上课方式进行教学,“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堂课”就是幼儿园“小学化”的真实写照,没有游戏,没有玩具,每天费劲的写字算数——“小学化”耗掉了孩子宝贵的童年。这些差距实际上是人为的。城乡幼儿园联动教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扭转幼儿园的“小学化”,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半年的联动教研讨论最多的话题是:游戏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在教研中,乡镇的教师惊奇地发现:几个椅子,就可以让体育课丰富多彩;一张报纸,就可以玩出许多有趣的游戏;几个轮胎,孩子就兴致盎然,锻炼得满头大汗;几个扣子和一片布料,孩子的专注力得到训练同时手指变灵活了……这些都是游戏,而这些就是学习,孩子的学习就是玩中学。在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碰撞中不断延续研究的话题,联动教研组的教师悟到了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与内涵,悟到了教育应如何回归幼儿生活,悟到了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每一次教研。联动教研让教师的视野开阔,更让教师的教育观念“变”新了。

虽然有了初尝丰收前的惊喜,但是联动教研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联动园所之间距离较远,给联动园所开展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二是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三是联动教研的最大共性是各联动体均有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有自主发展的共同目标,最终均成为“赢家”,但是目前各园对自己本园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欠缺思考。

下一步的思考:

一是开展区域跨园所交流,将同区域的园所集中开展联动教研,尽量减少因距离带来的活动无法参加的问题;

幼儿园对联篇7

关键词:家园融合;幼儿;安全行规

幼儿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幼儿健康成长是家长与老师共同的期望。而威胁幼儿安全的隐患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何使幼儿养成安全行规意识已成为目前幼儿教育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同为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安全行规的养成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园应加强沟通联系,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融合教育,共同为幼儿创建良好而安全的教育环境,以保证幼儿健康安全成长。

一、案例及分析

幼儿的安全是每个“家园”都相当重视的问题,但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威胁幼儿安全的隐患,有时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惨痛经历。

李××和郭××都是江西省某幼儿园中二班的学生,某天放学后,由于工作繁忙,两个孩子的家长都没能准时来接走孩子,幼儿园老师便留下来一边陪他们做游戏,一边等着两位家长的到来。李父及时打来了电话,告知老师具体来园接走孩子的时间,并在电话中千叮咛万嘱咐了李××耐心等待,而郭××的家长却迟迟没有打来电话。两个小朋友都着急地等待着家长的到来,趁着幼儿园老师去厕所的时候,一个漂亮阿姨过来跟他们搭话,并告诉他们:自己是受他们父母所托来接他们放学的。由于李××的父母经常告诫他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再加上刚才父母的来电,李××没有理会漂亮阿姨的话,而郭××由于平时父母的教育疏忽,等待父母的焦急心情使他忘记了幼儿园老师平时的教导,选择了相信漂亮阿姨的话,没有告诉老师便偷偷跟阿姨离开了。等老师出来后,李××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惊慌失措,第一时间打给了郭××父母,询问他们是否托人接走了孩子,得到否定答案后,老师和父母马上报了警,然而为时已晚,郭××已经失联。当李××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后,惊讶的同时,也为自己平时的教育以及与幼儿园老师的及时沟通感到庆幸。

真实而惨痛的教训告诉家长与幼儿园的老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课堂教育外,家长也应在平时生活中随时配合教育,及时、经常地与幼儿园老师联系,在掌握孩子实时动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安全行规。而幼儿园老师也应注意教育园内教育需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真正落到实处的教育需要在家园融合下才能完成。

二、对策与建议

上述案例提醒我们,幼儿安全行规的养成需在家园的融合教育下才能真正完成,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家园教育应该如何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安全行规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好家园融合教育下幼儿安全行规的养成,家庭与幼儿园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家园沟通联系

李××与郭××的案例告诉我们,家长与幼儿园加强沟通联系的必要性。如果郭××的父母及时打来电话联系老师,也不会造成惨剧的发生。因此,加强家园沟通联系,是养成幼儿安全行规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而家园沟通联系落到实处,除了家长与老师经常打电话沟通外,幼儿园也应建立较完备的家长信息表与联系册,以便于及时联系家长。此外,还可适时开展家长会与家长培训讲座,并定期组织家访,一方面及时将孩子在园的情况与问题反映给家长,另一方面也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各方面的教育问题,尤其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为幼儿安全行规的养成夯实基础。

2.双方共创幼儿安全行规的教育环境

除了沟通联系外,家园共建一个良好而安全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家庭方面,家长应仔细检查家中的安全隐患,在危险物品上贴上形象的标签与警示,如可在插座旁贴上谨防触电的标志等,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孩子的安全行规,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幼儿园,园内要注意幼儿活动场所的布置,在游乐场所贴上“小心滑倒”“注意安全”等可爱动漫标识图。除了物质环境的布置外,家长和幼儿园还应注意幼儿心理环境的建设。家长和老师都要耐心对待幼儿的提问,在孩子犯错后也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不要粗暴地一味谴责。

3.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安全行规养成

家园融合教育还应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养成安全行规与自保意识。在常规教育外,家长和幼儿园还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等趣味活动侧面教育幼儿,如可将上述郭××的真实故事讲述给幼儿,以提高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还可在“过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导幼儿突发意外时的应对措施和行路坐车等的安全行为规范。另外,幼儿园还可开展专业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与模拟演练,提高家长与孩子的安全意识与应急保护措施。

一次次惨痛的经验教训警醒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自保意识,使幼儿养成安全行规,这就要求家长与幼儿园做到双重融合教育,双方做好及时沟通、共建良好而安全的幼儿成长环境,并以多种形式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惨剧的再次发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幼儿园对联篇8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重要性

家园共育是当前社会幼儿园教学的主导模式之一,它主要通过家庭幼儿园的合作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合理地促进幼儿受到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能够在父母和幼儿教师的双重呵护下健康地成长。在很多人眼里,家园共育模式无形中已然恢复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幼儿园及父母的多重任务引导下,幼儿担负着较大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其实际的教学效用却十分低,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观念有着较多的冲突。这样的理解明显有一定的片面性,家园共育虽然也是以父母和幼儿教师共同引导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并不是指双方会给予幼儿较大的学习压力,而是实际地对幼儿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鲜明的学习意识,并逐步培养幼儿的学习思维,形成健全的学习能力。为了切实开展这种教育模式,幼儿教师必须逐步加强与各个幼儿家庭的交流沟通,进而形成严密的配合教育手段,深层次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性的教育。同时,家园共育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家庭和幼儿园的要求十分切实,而且配合度必须得到逐步的优化,否则容易造成效用较低的状况,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一、家园共育开展的必要前提

1.幼儿教师与幼儿家庭建立切实的联系

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与幼儿教师是否能与幼儿家庭建立切实的联系有关。深厚的家园联系基础有助于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开展,而且能够加深双方之间的交流,使幼儿教师切实了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并进行充分地备课,第二天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也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校园内的成长状况以及学习成绩。对于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在自身无法科学解决的状况下可以告知其家长,让家长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在这样的家园共育模式下,无形中家庭与幼儿园已然建立了切实的联系,而且对教育幼儿起到了相互促进、弥补的实际效用。

2.幼儿教师与家庭应该适时育观念

家园共育的合理开展,很大程度上还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家庭观念的统一,如果教育观念上存在太大的冲突和不一致,很容易造成双方教育开展的偏差,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面对很多家长依旧沉浸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状况,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引导,帮助幼儿家长实时地了解现阶段的主导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切实地传达给幼儿家长。同时,幼儿教师也要把平时的教学主题告知家长,便于进行教育的衔接,实现高效的家庭教育。在育观念的基础下,幼儿教师应充分对家长强调适度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在平时生活中对孩子过于严格,要留给幼儿适当的玩乐时间,同时要合理减少对幼儿的管制,加强对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育。

二、家园共育开展的实际策略及价值体现

1.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发现幼儿成长的问题

家园共育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衔接性上,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双重教育,幼儿教师可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成长状况进行细致的注视和观察,一旦发现幼儿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就与家长联系,并探讨出最为切实的解决方案,进而合理地进行教育引导,使幼儿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变化始终稳定在良好的范围内。在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庭与幼儿园两个方面进行协调教育,比如,在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批评时,幼儿的内心必然会受到冲击,感到较为难受,如果这时候家庭再对其进行批评,无异于雪上加霜,会严重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为此,可以由一方进行批评,另一方进行规劝,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错误的同时使孩子接受到较为优良的语言教育。

2.家园共育的具体开展可以落实到教学活动中

现阶段,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主题和教育价值,能够对幼儿的内心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但这样的引导作用往往截止在课堂上,当孩子们回到家里,全然失去了学习的氛围,也就会忘却今天的活动主题,教学效用戛然而止。家园共育的开展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互动活动,比如亲子运动会、故事节目扮演等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其中,这就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同样还可以将幼儿园的活动搬到家里来,幼儿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教学活动的教育氛围,进而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活动的教育质量。

总而言之,家园共育是现阶段幼儿教育中的主导模式,能够l挥最为实际的教学效用,帮助幼儿获得最为实际的成长经验。幼儿教师和家庭要正确认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合理加强双方的联系,最终形成高效科学的幼儿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幼儿园对联篇9

一、更新观念,打开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之门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各种知识和培养小画家、小琴手、小明星,而是为孩子们的终生发展做准备、打基础,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代儿童。当前,学前教育面对的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群体,他们往往缺乏许多必要的感性知识、交际能力、情感体验、团队精神,表现出五谷不分、孤僻自私、感情贫乏等不良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掌握了大量书本知识和各种技能,也是失败的教育。1998年,我市实验幼儿园为解决这一问题,与村里集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结对子”活动,城乡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换位体验生活,相互结交朋友,极大地发挥了城、乡两个方面的学前教育资源优势,形成了互动互补的良好态势。这一活动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局对这种“手拉手、结对子”的城乡学前教育联谊活动进行了面上推广,要求每所农村幼儿园必须与一所城区幼儿园建立联谊合作关系,以幼儿之间的互访活动为重点,加强沟通联系,为全市幼儿开辟城乡联谊“大课堂”,扭转了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状况,打开了幼儿个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大门。近年来,我市幼儿园不仅能给孩子们提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机会,而且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良好的交际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较强的团队精神。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对高山大海、花草树木、春种秋收、现代工业、高楼大厦等感性认识,个个“见多识广”;大家都交了不少好朋友,学会了与人交往、分享快乐、自尊自爱、团结合作。许多家长反映,联谊活动让孩子找到了朋友找到了乐趣,孩子懂事了,有爱心了,知道节约了,性格开朗了。尤其农村的自然景色为城区孩子打开了一个广阔天地:绿草、麦苗、小河、梨花,这一切在孩子眼中都是极新鲜的。当结对子的小朋友手拉手来到农家小院,孩子们的那份欢欣着实让人感动,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小伙伴的友谊,还有他们对山、对水、对人、对物的认识和感情,这一切将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成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二、加强指导,让城乡联谊产生巨大的整合效应

为产生更大的整合效应,我们注重加强对城乡联谊系列活动的宏观指导,适时给幼儿园出一些题目,让他们带着主题去设计、组织、完成联谊活动。如:每学期进行的两次联谊活动,我们都以“做个山里娃、做个城市小公民、亲近大自然、看大海、手拉手交朋友、珍藏友谊、爱心结伴行、听山里故事、看市区新貌”等为主题,每学期末,由托幼办组织召开一次城乡联谊活动汇报会,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在为孩子们构建“大课堂”的同时,我们还惊喜地发现许多连带效应。如:城乡幼儿园之间的许多资源得到共享,农村孩子得到了城区幼儿园和城里小朋友的帮助,玩上了过去见所未见的玩具,不少城里孩子也学会了种花养鱼、做农村孩子的各种游戏。城乡幼儿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日趋紧密,一些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向城区教师学习专业技能,而且还相互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促进了队伍素质提高。尤其是广大教师的组织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每次活动的设计、组织,我们都能推出一批富有创意的精品工程。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在他们还不具备理解能力之前,指望向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灌输认识和思维是不行的,关键在于训练,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均隐含着教育机会。城乡联谊活动,正是挖掘了这种隐含的教育机会,通过交往,一些孩子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一些孩子发现了来自他人的温暖,一些孩子不再做“小气鬼”,一些孩子学会了尊重他人……而这一切正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几年来的城乡联谊活动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拓展教育空间是做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整合资源,形成许多连带效应,足以让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办出理想的学前教育。

三、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学前教育联谊活动向深层发展

幼儿园对联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合作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11-02

一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更有利于深化、丰富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鼓励幼儿园加强与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国际教育组织也倡导关注儿童的社会学习,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资源。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既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已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必要性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不仅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相辅相成,不可相互替代,一旦形成教育合力,将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共育能使家长更好地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者南希・波拉和安妮・亨德森发现,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更有利于改善孩子的成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天然动力和热情,但他们大多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而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家长获得教育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从而会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和社区的联系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学校、公园、企业、医院、超市等,这是培养幼儿的乡土观念和情感的主要物质因素,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物质基础。幼儿园将其教育活动与效果推向社区,通过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获得的经验通过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应当是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全方位教育。在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育的基础是家庭教育,主导是幼儿园教育,而社区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续。三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加强学前教育的整体有效性。

三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具体策略

1.建立家、园、社区共育的幼儿园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真正做到家、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保证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在幼儿园建立合作共育管理制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树立合作共育的观念,让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理解合作共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合作共育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不能流于形式,因此这一制度应翔实可行。(3)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协调整个家、园、社区合作,从而让家、园、社区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产生最大的整体效能。

2.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

第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交流、家园联系的纽带,是鼓励家长用行动参与教育的方式,家长委员会有权利和义务了解幼儿园的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并配合好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家长委员会由全体家长推选组成,设立会长、委员等职务,定期召开会议,议题包括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由家长委员参与的互动活动既能拓展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形式,又能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家长可深刻体验幼儿园教育的工作特点,有利于家园配合、增进理解。

第二,建立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是由社区内与幼儿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参与组成,是一个能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的组织机构。建立社区委员会将能健全社区教育机构,方便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使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联系。社区委员会可以举办的活动多种多样,如组织大型联欢活动,组织义卖、捐献活动等。

3.开办家长学校,创建合作共育平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开办家长学校,将有利于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开办家长学校是幼儿园不可推卸的重任,其活动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以“父母课堂”“亲子班”为平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或组织家长沙龙,针对家庭教育案例,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调整教子思路;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将家长学校的内容放到网上,让更多的家长能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家长学校直接促进了家园共育,家长在活动中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促使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4.整合资源,促进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

第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加强家园联系。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作家、厨师、律师、警察等,他们具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利用家长们自身职业优势和家庭资源,让家长直接参与课程活动,会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和感受。

第二,调动社区资源,实现社区教育本土化。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必须面向社会,融入社会。社区丰富的人力和物质环境资源为幼儿向社会的学习提供了保证,利用社区资源的主要形式有:参观活动、体验活动、分享活动等。如到公园去看花草树木、野餐,到动物园去看动物,到商店、超市去购物,到图书馆、博物馆去看展览。通过这些实地的参观和体验,让幼儿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融入生活。

第三,整理、建立资源库,整合教育资源。一是开展普查。针对入园的所有幼儿,包括幼儿基本情况、家庭基本信息等,建立一个幼儿家庭资源资料库;针对幼儿园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社区环境资源统计调查,形成社区资源资料库。二是分类整理。对已获得的资料统计分类,并用数据图表及表格的形式详细说明。三是统筹与规划。通过统计、分类和整理,根据资源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幼儿园与相关家长、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为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琼、袁丽.变革中的国际教师教育及其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文件

[3]李兰生.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朱小燕.教学管理民主化与家、园、社区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6(4):56~57

[5]任向红、周岩.幼儿园如何创建与社区的良好关系[J].山东教育,2008(Z3)

[6]许晓蓉.幼儿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策略探微[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