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艺术硕士论文十篇艺术硕士论文十篇

艺术硕士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34:01

艺术硕士论文篇1

论文题目:官渡古镇滇剧传习馆的传承形态研究

一、选题背景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聚集区,而滇剧是云南的省粹,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警示着我们滇剧传承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艺术人类学理论认为,艺术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的一种形式,它所研究的是艺术与人的关系,关注艺术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承载的作用、价值和意义。①可以说艺术是人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类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滇剧作为戏曲艺术的一个门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有很多地方戏剧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发展传承的困境显而易见,而滇剧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发展境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热潮,除了官方性质的保护之外,民间私人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2014年4月26日,“官渡滇剧花灯传习馆”在昆明官渡古镇正式落户,在滇剧艺术自身发展和官方保护不理想的状态下,传习馆竭尽所能,为滇剧传承做些实事,做些好事,都是值得我们赞扬和称道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学者对滇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滇剧本身的戏曲技艺性研究上,虽然有些也涉及到滇剧的传承与保护,但是论点和论述过于空洞和宽泛,多集中于讨论滇剧保护的大政方针上,缺少对于滇剧保护的实际研究,也缺乏艺术人类学中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滇剧的传承需要一个组织,一个载体,而官渡滇剧传习馆顺应了滇剧在当下的发展要求,笔者不敢肯定传习馆能够对滇剧的传承起到多么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传习馆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来彰显私人戏曲传承社团对于戏曲传承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正值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之际,笔者把官渡滇剧传习馆对滇剧的传承作为自己的论述中心,从现实意义角度来谈,我们可以把传习馆作为官渡滇剧传承的载体,在传习馆的组织下通过对构成人员的管理、对剧目有组织的演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对自身组织机构的完善等使滇剧能够得到原真而系统的传承;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笔者的选题能够丰富关于滇剧传承的理论研究,提出保护滇剧的不同解决思路作为滇剧研究者的参考。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对于艺术人类学的定义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就艺术人类学这个概念的表面意义来说,好像是艺术学与人类学两学科的整合与交叉。在笔者看来,艺术人类学是艺术学与人类学在研究中的相互交叉与互动,我们可以借用人类学的方法与视角来研究艺术,通过不同学科的合力研究来促进艺术人类学的蓬勃发展。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眼光是具有全球性和全人类性的。当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艺术人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笔者对官渡滇剧传习馆的调研,是运用了艺术人类学中的田野民族志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通过田野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志,对滇剧传习馆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更加说明了艺术人类学是以实践为价值取向的。通过对传习馆的实地考察,并且通过借鉴相关的文献,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进行民族志的撰写。所以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调查结果,田野工作是形成民族志的前期调查搜集工作。

社会学是关注社会、关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关注社会和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社会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功能主义理论、进化理论、冲突理论、批判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结构理论。互动论包括符号互动论、社会互动论、象征性互动论等多方面的互动,而符号互动论主要是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理论。官渡滇剧传习馆的研究就是通过对主体中的个体进行细微的描述,来表现这个群体的动态。符号互动论的意义就是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当中包含了言语、文化、社会制度等等。在官渡滇剧传习馆这个场景之中,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存在着这种互动关系,笔者也曾多次亲身体验了这种互动过程,为传习馆传承形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于这篇毕业论文而言,笔者除了查阅大量严谨而科学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田野民族志的方法来记录和研究官渡古镇滇剧传习馆对滇剧的传承,具体来说就是对传习馆的演员进行个人访谈,同时还访谈到官渡滇剧传习馆周边的群众,通过笔录的形式记载下来,再与文献资料相互整合,充分确保一手资料与书报文献的客观准确性。概括说来,笔者通过文献收集、田野调查、个人访谈的方法为本篇论文的写作提供素材,充分运用艺术人类学中的亲历性与在场性来全面体会和感受官渡滇剧传习馆对于滇剧传承的意义。

就本文的结构框架而言,笔者抓住论文的写作重点,把传习馆的传承形态作为整篇文章的写作中心,其他部分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个写作中心。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对传习馆的基本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让读者对传习馆有一个基本认识。对传习馆成立过程的概述,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其产生的合理性;对传承管理的概述,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其运作与传承所具备的基本条件;通过与其他滇剧传承团体的比较来显现官渡滇剧传习馆的自身传承形态。对于传习馆传承形态这一写作中心的论述,笔者主要从滇剧传承主体资源、滇剧人才培养、滇剧传承运作的具体路径三方面着手,尽可能全面剖析官渡滇剧传习馆的传承形态,以体现出传习馆对滇剧传承与发展的价值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强传习馆对滇剧传承的作用,本文最后一部分从外部经验借鉴与内部结构优化两方面来论述传习馆传承形态的完善,目的在于使滇剧传习馆的传承更加科学、有效。由于笔者先前所学专业的限制,自上研究生开始才进行艺术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所以从论文的结构上来讲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与读者见谅。

五、写作提纲

摘要3-4

abstract4-5

导论8-13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8-9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9-10

(三)写作素材来源和结构框架10-11

(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11-13

1.理论依据11-12

2.研究方法12-13

一、传习馆的基本概况13-22

(一)传习馆的成立13-15

1.成立背景13-14

2.成立过程14-15

(二)传习馆的管理15-18

1.运作资金支持15-16

2.管理者的角色职能分工16-18

(三)当下观众对滇剧的审美需求18-19

(四)滇剧传承团体的比较研究19-22

1.滇剧传承团体的基本概况19-20

2.不同团体滇剧传承之比较20-22

二、传习馆的传承形态22-40

(一)滇剧传承主体22-26

1.传习馆滇剧表演人才的个案描述22-25

2.传习馆滇剧人才的待遇25-26

(二)滇剧人才培养26-30

1.传习馆滇剧培训班26-29

2.传习馆滇剧培训班的传承作用29-30

(三)滇剧的传承运作30-35

1.传习馆的日常排练和演出30-31

2.传承运作特点31-35

(四)滇剧的传承内容35-40

1.演出剧目35-38

2.滇剧声腔技艺38-40

三、传习馆传承形态完善40-47

(一)外部经验借鉴40-42

1.田丰传习馆的经验总结40-41

2.“杨丽萍模式”的经验总结41-42

(二)内部结构优化42-47

1.寻求政府扶植,增强体制保障42-43

2.完善人才培养,提升人才质量43-45

3.扩大宣传路径,扩展演出形式45-47

四、结语47-49

致谢49-50

参考文献50-52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一、著作

1.[英]马丁·丹斯考姆著,杨子江译.做好社会研究的10个关键[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英]罗伯特·莱顿著,李东晔,王红译.艺术人类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3.魏美仙.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m].民族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5.傅谨.戏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6.张发颖.中国戏班史[m](增订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7.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8.黄映玲.云南滇剧花灯发展年度报告[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9.黄映玲.云南滇剧花灯文集[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10.黄晓萍.大官渡[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二、期刊

1.杨山.滇剧传统戏导演艺术初探[J].民族艺术研究,1991(4)

2.杨山.滇剧表演艺术特征初论[J].民族艺术研究,1988(1)

3.祁庆富.存续“活态传承”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原则[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4.徐晴.滇剧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J].戏剧艺术,1993(2)

5.李荫厚.四大声腔与滇剧源流[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0(6)

6.张应华.石阡木偶戏的戏班组织与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2006(5)

7.夏月、朱恒夫.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艺术百家,2005(1)

8.桃木殳子.滇剧——红土地上的文化瑰宝[J].青年与社会,2012(2)

9.黄映玲.关于保护和发展以滇剧花灯为代表的云南地方戏剧的几点建议[J].民族艺术研究,2008(4)

10.顾峰.改良、改进、改革——滇剧发展三部曲[J].民族艺术研究,1988(2)

11.夏德金.论滇剧的继承与创新[J].艺海,2011(12)

12.蔡毅.关于繁荣发展滇剧花灯与地方戏的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4)

13.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0)

14.王立芳.民间艺人视野中的向上流动_以吴桥杂技艺人为例[J].四川戏剧,2009(5)

15.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

16.安学斌.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

17.白庚胜.民间文化传承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8.魏美仙、陆定福.“围城”内外——艺术人类学研究散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1)

19.李建军.田丰模式的影响与评价——兼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歌海,2012(2)

20.明跃玲.民间艺术: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再现——湘西民间艺术的人类学解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4)

21.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J].人文讲坛,2005(1)

22.尹建宏、江东.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1)

23.陈鹏、王延卿.杨丽萍身后的传习馆[J].瞭望,2009(27)

艺术硕士论文篇2

mFa是目前全球通用的一种培养艺术创作与表演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形式,得到世界多国普遍认可,它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戏剧、戏曲、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所有实践类专业。与欧美国家相比,mFa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才正式建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并于2005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分三批批准了100余所高校作为我国mFa教育的试点院校。

从mFa在中国生根,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年的发展历程,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众至今对于艺术硕士的认知态度依然还是谨小慎微,甚至半信半疑。笔者以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mFa招生培养制度的不了解和就业前景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因此,对其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做一个细致而全面的梳理尤显重要。

在国际上,艺术学科存在着两种学位类型,专业硕士和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两种培养方式。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属于研究型的,培养多侧重于理论修养,其终极学位是pHD(Doctorofphilosophy,哲学博士学位),而艺术硕士则属于创作型的,其最高学位便是mFa,虽都是终极学位,但两者不能对等折换,而是各有侧重,在招生录取、培养方式、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也各有不同。

首先,传统学术型硕士在招生方式上以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而放低对专业技能的考核,这致使很多极富艺术才华,同时又有强烈深造愿望的艺术青年因为制度上的原因而被挡在研究生大门之外,对于这一点,很多专家教授也表达了担忧和不满,甚至有学者站出来对现存的艺术教育体制进行厉声讨伐。一个人艺术才能的发现和培养不是靠简单的英语和政治的高分体现出来的,我们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就必须重新审视现存的培养制度,并在入学考试上首先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使艺术硕士在招生录取上更看重实际专业技能的考察,在文化课方面则侧重于文、史、哲以及美学知识的修养,而适当降低政治、外语等课程的考核门槛。

其次,与传统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mFa(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定位于高等艺术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范畴。在尊重艺术教育特殊性规律的基础上,应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在强调出作品、重应用的同时兼顾理论修养的提升。具体在培养环节上,加大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比重,适当压缩纯理论课程的学时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作能力,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最后,在培养质量标准上,艺术硕士获取学位不以的数量和字数为标准,而是以其作品质量作为评判的主要依据,毕业论文也无须进行表面意义上的字数设定,而需紧扣毕业创作的主题展开论述。艺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就如同演员要拿自己的影视作品来说话,导演也要通过影视或戏剧作品等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不同的质量标准决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传统学术型硕士的毕业论文因有数万字的字数要求,并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才可获得学位,这使得学生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资料的搜集和论文的写作上,这样的人才走向社会之后可能会成为一个评论家、理论家或者艺术史学家,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仅有理论研究专业人才往往不够,还需要大批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需要说明的是,从表面上看,专业硕士和传统学术型硕士的毕业证书是一模一样的,但从现在获批准的100余所院校的执行情况来看,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学术型硕士所获得的是文学硕士文凭,而专业硕士获得的是艺术专业硕士文凭。

诚然,我们应该看到,专业硕士学位自2005年在我国设置以来,在许多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培养制度上还不成熟,虽然培养目标是以实践为主,但在实际授课中却与传统学术型硕士并无多大区别,培养的人才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实践方面的优势,这样不仅达不到培养的目标,也会降低社会声誉。其次,人们对专业硕士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疑惑和误解,有人认为考分不够的考生被迫去读专业硕士。另外,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在奖学金和评奖制度上还不能被同等对待等,这都会导致专业硕士不如学术型硕士的公众看法。笔者以为,要更好地体现mFa的价值,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应树立起正确的艺术硕士的学术标准,建立起其应有的教育品牌,我们相信,有政府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更多支持,有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理解与宽容,再加上一代代专家和学子的艰苦努力,mFa必定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根深叶茂。

艺术硕士论文篇3

【关键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现状对策研究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艺术专门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注重提高学生的创作表演技能。设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开辟了中国艺术教育高层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完善了我国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艺术教育观念,使我国艺术教育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现状

2005年,在我国高校设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Finearts,简称mFa。艺术硕士专业包括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所有实践类专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从招生结构、教学管理模式到考核标准等方面都与研究型硕士学位不同,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创作人才。2009年,经教育部审批,国内34所试点院校试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其中涉及美术与设计学科的院校近20所。到2011年,我国可以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已达139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从设立至今,学位点不断增多,学位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报考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层次不断提升,已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作型人才。

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招生政策不够准确

2010年9月,教育部提出将在2011年以后,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和规模,增加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录取名额,并逐年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稳步调整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的比例。这一政策,为申报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个别地区和院校不能正确认识这一政策,认为专业型硕士学位相对于学术型硕士学位容易考取,专业型硕士学位文凭的含金量低于学术型硕士学位文凭,所以不能正确引导考生报考。导致在学位点设立初期,个别地区出现专业学位报考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有少数单位防止人才流失,特意设定一些苛刻条件,迫使一些优秀专业人员不得不放弃学习深造机会,造成优秀生源流失。个别院校一味追求扩大规模,降低招生条件,导致生源质量大打折扣。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艺术硕士学位点多设立在多年承担学术型硕士培养的教学单位,这些院校具有一批资深的专家、学者,也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学术型研究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课程设置涵盖面较广,理论与实践比例较为均衡。而艺术硕士的培养突出实践性,注重提高学生的创作表演技能,要求加大实践课程比重,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导师长期从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教学管理与培养理念,因此,导师必须要大胆突破学术型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专业硕士培养方法。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很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断层、教学理念不统一、师资来源过于单一等现象。

(三)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但培养方案没有突出实践性,从教学过程看,课程设计与学术型文学硕士相似,根据现有师资力量设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配置,理论课得到了简化,但实践应用课程无法相应增加,难以突出实践性,影响了培养质量和专业学位的社会声誉。在学位点建设之初,有些学校为了抢生源,盲目建立学位点,在日常教学中,又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系统的教学管理与培养体系的建设,不能突出艺术硕士专业优势。有些高校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考虑,迷信其他院校或学科的教学管理经验,教条死板套用,导致原本优秀的教学管理经验得不到恰当地运用,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四)学位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够密切

我国设立学位方向与市场需求没有实现紧密挂钩,部分专业人员报考专业学位仅仅是为了评职或提资。市场招聘就业,用人单位对优秀专业人才没有足够重视,导致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就业不如其他人才。就业市场中的不当选择,影响了学生的正确择业观和报考专业学位的热情,导致许多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的高端人才放弃所学专业,改变就业方向,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策略

(一)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1.完善招生工作

报考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生源主要是来自高校、专业研究机构任职人员或专门从事艺术创作人员,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能够独立进行艺术创作,为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招生工作中,坚持择优录取标准,培养院校应制定严格的审核标准,通过考核,凸显学生的专业能力,真正实现择优录取,确保录取生源的优质。杜绝为完成招生计划而放宽招生标准,盲目接收调剂生,宁缺毋滥。

2.改革考试制度

我国艺术硕士招生考试采取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初试为全国统考,采取笔试形式,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基本的专业技能。复试则由各招生单位组织,侧重考核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但目前“初试定录取”和“复试走过场”的现象依然存在,初试“一槌定音”的做法,使复试形同虚设,误导了考生的认知,忽略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加大复试比重,已经成为优化招生工作,保障专业学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举措。在报考条件上要有倾向性,考核标准要更具灵活性,招收富有实践经验、艺术天分和以艺术为事业的学员。招生复试要发挥导师作用,赋予导师更大程度的决定权。复试时由专业教授组成招生委员会,经过几番评议筛选,通过投票方式决定录取名单和备用录取名单。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心。导师队伍构成要符合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在导师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等方面要科学合理,形成梯队,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首先,完善导师聘任制度。聘任导师应该符合专业发展整体规划,要避免导师队伍学缘结构过于单一。导师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有临近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贯通能力,有利于促进整个学科的健康发展。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导师队伍基础建设,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多学科、多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为导师自身的学习提供条件。最后,要建立健全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如导师培训制度、考核机制、奖励制度等,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专业学位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改革教育管理模式

1.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

学位课程设置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制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时要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侧重专业创作能力培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注重人才的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内容要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前后连贯,具有可塑性。

2.教学管理应突出应用性

高校教学管理与培养模式应该与时俱进,搭建良好的学习和就业平台,适应市场的高速发展需求。艺术硕士教学中采用“双导师制”。所谓“双导师”,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两位或两位以上导师共同培养。“双导师”制中,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协助教学。校外导师应多选用艺术研究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出版社、拍卖行、歌舞团等部门的专业人士。通过校内导师与校外专家、学者的合理衔接,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多学科交叉,实现高水平的艺术研究与高质量的实践创作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人才培养应突出市场性

设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现状,能够对自身的专业水平正确定位,对择业范围和市场需求有准确的认知。举办或承办大规模的专业活动,展示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的学习机会,搭建更广阔的择业平台。通过建立丰富的实践课程体系,不但可以使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建设逐步完善,而且可以使社会对专业学位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品牌形象,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结论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高校要严把入口关、提高生源质量;严把教学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把出口关,提高学位与市场的密切度,突出实践教学优势,全面加强专业学位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星.关于艺术硕士培养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

[2]周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中国艺术教育高层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艺术教育,2007(10).

[3]周映辰.中国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艺术硕士论文篇4

学校肇始于解放前夕在毛泽东同志亲切关怀下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11月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湘潭工学院与原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育人环境

学校坐落在伟人故里、人文圣地湘潭,处于长株潭核心区域,比邻九华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创新创业条件优越。学校占地面积3107亩,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月湖、明湖、樱花园、梅花园等10处景观园林相映成趣,山水型校园初具规模,是师生修身治学的理想沃土。

学校拥有两座现代化图书馆,纸质藏书261.38万册,全校中外文纸本期刊1578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7184种。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已建成万兆核心骨干网络与云数据中心,有线无线网络全校覆盖、畅通快速;核心业务管理与服务全部实现信息化,移动校园应用平台日臻完善;坚持以父母心办食堂、建公寓,食宿生活条件一流,是师生安居成长的文明殿堂。

学科师资

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结构。设有19个教学院及研究生院、独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有9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金融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会计硕士、艺术硕士等8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硕师计划”推免权资格,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拥有1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46人、正高职称370人、博士学位教师838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1人、教育部科技委委员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学名师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5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9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3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93人。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卓越教育”,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3.5万余人。拥有1个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750余项,获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0项,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39门。学校拥有81个教学实验室(中心)(其中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1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实施“卓越学子计划”、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搭建了“芳菲之歌”“青春之歌”“理想之歌”等典型示范教育舞台,形成了“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校园系列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黄家厚、殷培孟、刘成、龚勋等同学接连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创造了全国地方高校成绩;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向日葵女孩”何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丹等一大批优秀典型。60多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约30万名各类高层次人才,毕业生以品行优秀、素质全面、能力突出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科学研究

学校聚焦国家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蛟龙号”参研参试单位,其中领衔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海试成功,刷新了我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标志着我国深海钻机技术跻身世界一流。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65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711项,年入校科研经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923项,推广新技术近10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31部。

学校拥有26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9个省级社科类创新平台;设有矿业工程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科学研究与战略咨询机构,办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矿业工程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其中学报社科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学报自科版和社科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毛泽东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开放办学

学校始终开放胸怀,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40余所高校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已招收来自15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近年来,积极派遣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深造,选送学生赴国(境)外交流研修或攻读硕士学位,选派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教师赴美国、泰国等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依托528个各类校企校地合作平台,与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深度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产业转移和军民融合,为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等重大民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奋力前行。科大人将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校训,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高层人才、高深知识、高新技术和高尚文化,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7年2月28日)

艺术类专业介绍

美术专业介绍

专业:美术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艺术理论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美术专业创作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比较优势: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美术方向)、校级特色专业。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美术学、教育学、艺术学理论,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透视与解剖学、中国民间美术、心理学、美术教育学、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绘画基础、绘画表现、设计基础等课程。

就业方向:中、小学,高职院校、高等学校、美术馆所、博物馆、文化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美术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绘画专业介绍

专业:绘画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设有国画、油画、水彩、版画四个专业方向。(每年交替设置两个专业方向)

比较优势: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美术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美术学、艺术学理论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构图学、应用解剖与透视、素描、色彩、绘画创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网络媒体美术等绘画创作、研究与交流机构,中高等专业学校,文化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美术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雕塑专业介绍

专业:雕塑

培养目标:强调造型基础,同时注重将创新理念、艺术方法论引入基础教学,培养能从事城市雕塑、装饰雕塑、创作、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亦能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从事雕塑教学工作。

比较优势: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美术方向),湖南省本科专业。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艺术学、文学、工学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透视学、解剖学、中外美术史、中外雕塑史、素描、泥塑(浮雕、圆雕)、陶艺、综合材料、雕塑创作构图等。

就业方向:雕塑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以及与雕塑专业相关的各种工厂、艺术创作机构,各类中高等专业学校等需要雕塑人才的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美术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学专业介绍

专业:音乐学

培养目标:分钢琴、声乐、舞蹈、理论、作曲、器乐、指挥等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巧,能在中、高等学校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亦能在社区及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演出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优势: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音乐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音乐教育导论和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学、声乐、钢琴、器乐、中国当代音乐、歌曲写作、电脑音乐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各类文艺团体及其他需要音乐人才的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音乐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艺术舞蹈)

专业:舞蹈表演(艺术舞蹈)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技能和专业理论素养,并接受舞蹈表演专业的基本训练,掌握舞蹈表演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比较优势: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音乐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舞蹈学、音乐学

主要课程:芭蕾基训、古典舞身韵、毯功、民族民间舞蹈、舞台化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台表演、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舞蹈音乐剪辑与制作等。

就业方向:专业表演团体、文化馆站、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需要舞蹈人才的企事业单位。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舞蹈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

专业:舞蹈表演(体育舞蹈)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舞蹈学、体育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体育舞蹈、流行舞蹈等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符合舞蹈表演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比较优势: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音乐方向)

主修课程:主干学科:舞蹈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中外舞蹈史;舞蹈艺术概论;舞蹈解剖学;现代舞;爵士舞;拉丁舞;摩登舞等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学制:本科四年本专业招收舞蹈类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招生计划

注:1、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相关部门公布的为准。2、专业收费标准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为准。

报考须知

专业要求: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和雕塑专业招收参加美术类统考的考生;音乐学招收参加音乐类统考的考生;专业要求:考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份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和雕塑专业招收参加美术类统考的考生;音乐学招收参加音乐类统考的考生;舞蹈表演(艺术舞蹈方向)专业招收艺术统考舞蹈类(安徽、云南、广西);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专业招收安徽省省统考本科: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河南省和云南省艺术类体育舞蹈省统考、湖北省艺(二)舞蹈学类统考的考生。湖南省的舞蹈表演(艺术舞蹈方向)和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使用舞蹈类省统考成绩。我校2017年没有单独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

艺术硕士论文篇5

1提高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其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更是抢占未来知识经济制高点的关键。由于音乐专业学科的特殊性,其领域的科学研究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它既包括音乐理论研究还涉及乐器改革、音乐创作等多方面研究,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形成可持续性的科研发展的格局。音乐专业是高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其科研的发展必将影响到学校科研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点关注。 

2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针对音乐专业硕士生研究生的特点,从科研资料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处理问题逻辑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独创能力等4个方面来探究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每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研究显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在科研动机方面:学生应该从自身角度提高对科研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开展科研活动。很多同学在科研中不能将收集的资料准确适当的运用,此方面能力需要加强,音乐专业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语言理解與表达能力,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部分学生在处理问题的逻辑能力与独创能力上表现的尤为欠缺。通过对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各方面科研能力的分析,有助于从根本上找到音乐专业科研能力的制约因素,科学的提出对策,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科研能力。 

3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制约因素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访谈,总结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制约因素有:学生自身科研态度不积极、课程设置不完善、研究生课题或项目申报的名额太少等,这些成为了制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实质性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提高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学校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音乐专业科研的不重视、学生缺乏与导师的沟通与交流等因素,部分学校提供给学生的科研条件有限,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科研环境不够好也是制约其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 

4提高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 

4.1完善课程设置,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对于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说,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的积累是进行科研的前提,从基础理论知识中了解音乐的本质。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实践课的同时,要多开设关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研究生的科研打好基础。在管理制度上,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等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对于高校音乐科研,学校要进行奖励和惩罚机制,让学生在参与科研中不仅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获得成就的满足感,在科研中获得更多的自信,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激发对科研活动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在科研上的不断的思考与创新。 

4.2相关部门注重音乐科研人才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 

国家应加大力度宣传音乐科研的价值,更加重视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师资队伍,使音乐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及科研设施环境得到完善。顺应当今教育培养模式,多举办与组织一些音乐相关的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活动。相关部门多设立一些音乐专业研究生有条件申报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创办有利于其发表学术论文的专业期刊,同时在学术交流和的费用上要给予一定的科研补助。 

4.3提高学生自身科研兴趣,加强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生自身应积极树立良好的科研意识,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要坚持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学习,不仅要关注艺术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也要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音乐理论是指导艺术鉴赏和实践的基础与关键,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与导师的接触是最多的,学生的学习内容、科研方向、科研态度都与导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交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活动。 

结束语 

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倡导注重特色人才的培养,对学生能够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高质量的学术修养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在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科研与实践的平衡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了解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基础上,从学生的自身出发,从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科研环境等方面提出一些提升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建议,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倩.音乐专业高校科研现状与趋势解析——以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2011-2015年期刊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01):178-184. 

[2]李亚慧,王为正.艺术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艺术教育,2016,(02):285. 

[3]张建华.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5,09:192-194. 

[4]曾小海.对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科研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05:223-224. 

[5]郭学渊.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探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3):117-120. 

艺术硕士论文篇6

【关键词】艺术硕士;综合性大学;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15-1.5

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为“热”的一门类型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它涉及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等多种艺术创作领域,以培养“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致利于为国家输送高尖端的艺术表演及创作型人才。自2005年试点招生发展至今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在中国大陆地区仍属于新生事物,从2008年的33所招生院校到2010年新增的68家艺术硕士培养院校名单中可以看出,这些院校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艺术类专业型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剧学院等等,二是综合类院校,如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等。那么,艺术硕士的统一培养方式是否对这两类学院具有普适性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综合类院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及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专业院校的之间的差距决定了综合类院校对于“艺术硕士”的培养方式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重视其特殊性才能完善其培养方式进而达到“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应用性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招生人数与师资队伍质量应成正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界“百花齐放争相斗艳”之势愈加激烈。艺术硕士(mFa)这一专业学位起源于美国,它的全称为:masteroffinearts.从“fine”这个词汇可以明显看出它对于艺术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美国艺术院校协会(theCollegeartassociation)与美国专业艺术和设计学院联合会(theassociationofindependentCollegeartandDesign)规定:“mFa,不同于许多硕士学位,它是对高水平专业艺术能力的证明,获得者被认为到达了正规艺术教育的最高峰。也就是说,在艺术教育领域,mFa是一个最终学位,它等同于其他领域的最终学位,如哲学博士、教育博士”,“并且mFa获得者不仅有熟练的艺术创作技法与能力,而且要具有专业艺术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然而,综合性院校是一类以多学科、多专业为特点办学的院校,艺术系的学生可以自由旁听历史、哲学等学科的课程,但是针对艺术系中单独设立的学科及师资力量是无法与专业的艺术院校所比较的,例如音乐类的艺术硕士在中央音乐学院可以学到非常完整细致的音乐类各种课程,师资力量的强大也是毋庸置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快了艺术硕士专业技能技巧学习的进度及深度。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甚至很多课程都未开设。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难发现,综合类院校关于艺术硕士的招生却在逐渐增加,导致一个专业老师带着七八个艺术硕士的局面,因而导师的课时量的无法保证,艺术表演及创作所需的“因材施教”也很难得到具体实施。其次,入学的“宽口径”使得艺术硕士水平良莠不齐,加上师资水平无法与专业院校相比,使得综合类院校艺术硕士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无法保证。因此,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硕士应当“缩减招生,宁缺毋滥”。做到生人数与师资队伍质量应成正比。

二、校际合作、外聘专家周期性地进行客座讲学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有资格培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尚且属于“自顾自暇、各行其是”的状态,比如长春市目前有四所院校具有培养艺术硕士专业的资格,分别是: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北华大学。他们各自的学校建设、硬件设备、师资团队等等是不统一的,且这四所院校各自对于艺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如吉林艺术学院属于专业的艺术院校,其艺术氛围、硬件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是比较雄厚的,而东北师范大学属于综合类院校,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特点,人文气氛良好,艺术系学生可以自由、免费的旁听哲学、历史、文学等各种课程。这对艺术硕士专业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艺术类的专业性上,是远不如吉林艺术学院的。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同样存在这同样的问题。他们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但却实行了“关起门来教学”的方法,从而导致这四所院校的艺术硕士互相之间没有沟通以及演出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沟通正是极其必要的,是对艺术硕士专业重“实践”倾向的有利支持,院际间的合作交流,不仅能够给艺术硕士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之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艺术资源被最大化利用,更加有利于其学科设置的分享与交流。从而达到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方法及设置,做到取长补短。使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更加细致化、具体化、多样化。

其次,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硕士专业应该聘请相关的表演、创作专家、艺术界顶尖人才周期性的进行讲学与互动,冲破综合类院校专业性不强的瓶颈,调动艺术硕士表演、创作的情绪,使艺术硕士能够接触到先今最前沿的艺术表演、创作成果,同时开阔视野,欣赏到不同艺术的表演与创作方法。同时,艺术硕士专业的师资团队也可以得到专业上的强化,相互学习。对于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教与学”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三、搭建艺术实践基地,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艺术硕士发展至今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在教学模式的道路上,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2010年我国新增的68院校名单中,出现了如“齐鲁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等专业倾向性较强的综合类院校,那么这些院校的艺术硕士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是否能够达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所需的标准呢?如何才能够使这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在综合性院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对于综合类院校来说,艺术硕士经常性的外出演出实践机会是少之又少的,而上述的这种专业倾向性较强的综合类院校的外出演出实践机会就更加的少了。这样的艺术环境是不利于艺术硕士专业的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拿综合类院校中音乐类艺术硕士专业来说,她们的演出时间大部分是校内,甚至系内,仅仅在各种院系的音乐厅中举行音乐会,且为数不多。至于听众,几乎是本院系的学生,也就是自己的同学或老师。而大多数的综合类院校毕业音乐会只要求两到三场。这对于以重“实践”“应用”为主的艺术硕士专业的培养,数量显然是不够的。这样“内部的”“音乐会”艺术实践对于音乐类艺术硕士的表演与创作起到了多大的刺激作用呢?能否调动起他们的创作表演欲望呢?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搭建艺术实践基地对于现如今的综合类院校艺术硕士专业的培养势在必行。这对于活跃艺术氛围、激发艺术创作灵感是极有利的。院校间可以通过联合得到各地区的商家赞助或者以义务帮助来取得户外演出、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在不同场合发挥自己所长,从各自的院系中走出来,与社会相连接,增加自己的演出经验、实践机会。通过各种渠道真正做到以培养具

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为目的,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尖端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填补我国“创意人才”匮乏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成立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的通知[eB/oL].http://.

[2]王娟.我国艺术硕士(Fma)教育管理研究[D].2009(6).

艺术硕士论文篇7

一、学校概况

青岛大学是国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坐落在黄海之滨、浮山之麓,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目前,在校学生达到4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8600人,本科生34000余人,留学生1400余人。学校设置了文、艺、史、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11个学科门类,开设了100个本科专业,拥有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7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51门,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9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与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7个。

学校实施特聘教授人才工程,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200余人,院士11人(含双聘),“”4人,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泰山学者18人。

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设立了交流学生、交流学者、学术合作、联合办学、留学生教育以及海外孔子学院等120余个交流项目。

1、音乐学院概况

学院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小提琴家吕思清担任名誉院长,歌唱家戴玉强、舞蹈家李春华、唢呐演奏家左继承、长号演奏家赵瑞林、圆号演奏家朱昆强担任我院兼职教授,作曲家徐沛东先生担任客座教授。一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各个系科的主任和教学骨干。

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教育、舞蹈、声乐、键盘、作曲、西洋管弦和民乐八个系科,开设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四个本科专业,具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学位和艺术硕士(mFa)专业类型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100间教学琴房,两个舞蹈厅、一个大排练厅和一座1200座席的剧场音乐厅,教学设施国内一流。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德国陶森根音乐学院、俄罗斯国立艺术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互访关系,并聘请国外的艺术家、演奏家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现有双管制的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等音乐实践演出组织,大学生交响乐团连续三年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巡回演出活动,学院教师与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并荣获奖项。

2、美术学院概况

学院是山东省最早的美术院系之一,拥有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全国中青年画家王绍波教授担任院长,其水彩作品《渔歌》荣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金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

学院以培养新型高素质艺术人才为宗旨,开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绘画三个本科专业,共含十个专业研究方向:(1)环境设计专业含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三个方向;(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含有平面艺术设计、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三个方向;(3)绘画专业含有水彩、油画、版画、国画四个方向。学院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学术类型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mFa)和工程硕士(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类型学位点。美术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水彩画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学院设有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青岛学术研究中心,水彩教学成果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成果卓著,教师在学术展览中获大奖、金奖7项,其他奖项80余项,学生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和艺术设计展,并获多种奖项。

3、纺织学院概况

学院拥有教授17人,副教授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泰山学者”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1名。

学院专业教学历史悠久,纺织、服装学科独具特色。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2个学科实验室和1个CaD中心。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点;具有设计艺术学(服装设计方向)硕士点和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学院开设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含有服装设计、服装表演两个专业研究方向:(1)服装设计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服装材料性能和服装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能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品牌运作、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纺织品艺术设计、成衣工艺研究和技术改造的高级专门人才;(2)服装表演方向培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表演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可从事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与组织、服装设计、公关礼仪等工作,并能担任高级服装模特、服装表演师资或教练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服装表演和服装设计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和全国比赛大奖。

二、招生计划(山东省外)

1.美术类专业招生计划(专业校考)

专业类别专业名称(方向)学院层次学制招生科类招生计划招生地区绘画类绘画(水彩、油画、版画、国画)美术学院本科四年艺术文艺术理20安徽黑龙江湖南江苏江西设计类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数码媒体设计、纺织装饰设计)本科四年艺术文艺术理30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雕塑与陶艺)本科四年艺术文艺术理30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纺织学院本科四年艺术文艺术理20注:学校将根据各专业在各省份生源报考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微调。 2.音乐类专业招生计划(采用各省专业统考成绩)

专业名称(方向)

招生范围

层次

学制

安徽

黑龙江

湖南

山西

键盘

钢琴、手风琴

本科

四年

2

2

2

2

西洋管弦

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长笛、西洋打击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2

3

2

2

民族管弦

二胡、琵琶、古筝、扬琴、柳琴、竹笛、大阮、中阮、唢呐、笙、民族打击乐

2

2

2

2

声乐

美声、民声

2

3

2

2

舞蹈学

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当代舞(不包含爵士舞、体育舞蹈)

本科

四年

3

艺术硕士论文篇8

一九五四年七月生于安徽省宁国市。一九八七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九八年结业于方增先、顾生岳任导师的人物画研究生班。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

陈剑鸣

浙江宁波人,一九五七年出生于上海。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留校任教。一九八七年,英国文化协会访问学者。一九八七年,英国牛津大学讲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教。一九至一九九一年,美国纽约pratt艺术建筑设计学院。一九九一年至二九年,旅居美国纽约,德设计事务所艺术总监兼合伙人。二一年至二一三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博士候选人。

一九八六年,作品《戊戌三仕》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并获佳作奖。二一三年五月,在宁波美术馆举办作品展,画作《元阳女》被宁波美术馆收藏。

姜永安

一九六七年生于烟台。一九本科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二一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二一二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工作室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文化厅首批艺术科学专家。

孙合卿

一九七二年九月出生。一九九五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二二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二一二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二二年,作品《朝圣路上》入选『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展。

二四年,作品《高原人》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奖。

二五年,作品《十七岁》入选『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卢晓锋

一九七七年生于济南。二一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博士学位。二一二年执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二九年,《逐》获『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优秀奖(最高奖)。二一年,《阿桑的诗意人生》获『全国中国画展览优秀奖(最高奖)。二一二年,《进城》获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最高奖)。

韩京雷

一九七八年十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九九九年毕业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二三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二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师从胡寿荣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二九年至今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讲师。二一三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宪生先生。

李鹏

一九七九年生于安徽泗县。二三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二九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二一一年至今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研究生。二一二年成为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艺术家。二三年至今工作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二一年至二一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讲授《水墨表现》课程。

马杰

一九七九年出生于山东临朐。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吴宪生先生。现为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

范雷

字冠麟,一九八年出生于山东济宁市。二一二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吴宪生教授。现任教于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

陈朵朵

生于浙江。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二一年至二五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二五年至二八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二一一年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吴冠华

一九八二年生于浙江三门。二一一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孙磊

一九八三年,生于湖南省怀化市,满族。

二二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

二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获『杭州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二七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吴宪生先生。二一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二一二年九月,由湖南省画院委派参加中国文化部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修班学习。

现任职于湖南省画院任专职画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特聘为杭州佛学院客座讲师。

王曦

艺术硕士论文篇9

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华北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院校之一。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9人。学院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企业家和高级专门设计人才,毕业生方力均、梅墨生、王晓辉等已成为当代国内外艺术领域的杰出人物。学院现有绘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动画5个系,6个本科专业。2005年设计艺术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7个硕士专业研究方向,2011年获设计学硕士一级学科,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艺术学院定位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艺术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建有美术馆及设施一流的专业工作室,设有“恒辉艺术之星”专业奖学金。办学主要指导思想: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的作品多次在教育部及各专业艺术展览中荣获金奖、银奖;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授予iGD优秀设计机构。学院近3年来的就业率在96%以上。

专业介绍

绘画专业

绘画专业创建于2002年,现设有油画、国画两个专业方向。现任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学术梯队合理,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事多人。

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能够在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出版等单位从事绘画创作、教学、设计、出版管理等部门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油画静物、油画风景、油画肖像、油画人体、油画创作、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工笔人物、写意人物、中国画山水、中国画创作等。本专业除开设绘画专业课程外,还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效果表现技法等设计选修课程,使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绘画创作、教学、插图等工作,又能从事环艺、视觉传达等设计类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涉及美术、雕塑、建筑、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装饰艺术、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2人,博士1人。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从事家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外观装饰及改造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图纸绘制、施工组织管理等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世界现代建筑史、室内设计原理与程序、人体工程学、设计效果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外观装饰设计、景观设计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副教授3人,博士1人。教学体系完整,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以适应国际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该专业学生在国内专业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奖,赢得赞誉,并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授予iGD优秀设计机构。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企事业单位、传播研究机构、专业设计部门、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策划、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装饰画、图形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设计思维与表达、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书籍装祯、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商业摄影、印刷技术与工艺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是我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工艺实习场地,为学生创造了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该专业多位毕业生现已成为出色的产品设计师,、省级陶艺大师,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主要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与产品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整体设计与创新能力。重视产品使用上的审美要求以及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培养从事各类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工作的产品设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基础、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结构与造型基础、形态设计、图形创意、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现代陶艺创作、公共艺术品设计、生活用品设计、材料与工艺等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以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作为思维起点,嫁接数字技术为媒介的当代艺术观念和现代设计思想。使学生立足数字影像教学中的造型训练为深度积累,以及商业、纪实、艺术等专业应用领域的训练为广度积累,兼顾艺术学院多艺术学科丰厚的底蕴培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艺术修养,扎实的数字艺术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艺术创新和创作实践能力,面向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公司、网络公司、广告公司、企事业设计策划部门等单位,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视听语言、剧本创作、分镜台本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影视摄像、三维动画、非线性编辑、建筑动画、视频合成等。

艺术硕士论文篇10

科类

专业代码及名称

招生

计划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测试时间

艺术类

130401美术学

40

兰州文理学院

1月17-18日

1月20日

130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兰州文理学院

1月17-18日

1月20日

130305广播电视编导

兰州文理学院

1月17-18日

1月19日

130508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兰州文理学院

1月17-18日

1月20日

130201音乐表演(校企合作)

15

西北师范大学

1月13-14日

使用甘肃省音乐表演(空中乘务)统考成绩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学院专业简介及考试安排

美术学院

一、美术学院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艺体系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高等艺术教育单位。学院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重视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美术学学科教学规模与层次完整、师范美术教育研究人才集中的单位,是教育部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正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和摄影3个本科专业,艺术学、美术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等4个硕士学位点。设有中国画、油画、综合艺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影像艺术、艺术理论等7个教研室。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取得可喜成绩。近十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艺术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以及多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全省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管理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美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五年学生中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二、招生专业简介

美术学专业(师范类)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美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艺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中西艺术比较、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基础、设计及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课程,以及中国画、油画、综合绘画、版画、平面设计、电脑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美术理论等选修课程。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了解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设计技术手段,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设计学概论、设计史、中西艺术比较、设计基础、书籍装帧、Ci设计、招贴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实践等课程,以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影像传媒设计、彩墨画、壁画、版画等选修课程。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1、美术学

报名时间:1月17-18日

报名地点:兰州文理学院

考试时间:1月20日

考试科目:色彩、素描。

2、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报名时间:1月17-18日

报名地点:兰州文理学院

考试时间:1月20日

考试科目:色彩、素描。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咨询电话:0531-86182188(美术学院)

网址:http://www.msxy.sdnu.edu.cn/

传媒学院

一、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分别是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传播学硕士点;另有现代教育技术、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电影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7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学院现有本、专科生1700人,研究生249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17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75人,此外还有在职研究生85人。

二、招生专业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以培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主持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外艺术史、中外电影史、中国电视艺术史、艺术学概论、文艺美学、素描、色彩构成、速写与构图、摄影技术与艺术、电视策划学、影视语言与导演、摄像技术与艺术、电视节目编辑、影视特技、数字动画基础、动画艺术技巧、画面造型与影视用光、数字录音制作、电视节目创作、影视美术、影视化装、戏剧艺术、主持艺术、影视表演艺术、音乐基础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五官端正,无形体缺陷,有一定艺术素养;非色盲、非色弱。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影视动画编导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动画作品,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动画创作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动画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创意造型,动画艺术概论,动画人物速写,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与数字绘画,美术构成法则,中外艺术史,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无纸动画技法,三维动画技法,无纸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艺术学概论,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动画后期制作与特效,数字雕刻艺术,定格动画,漫画创作,动画衍生品设计开发,广告动画创作,网络技术与网页设计,连环画鉴赏与创作,动画策划与项目推广,插画创作,动画导演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热爱数字艺术事业和动画创作,有一定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1、广播电视编导

报名时间:1月17-18日

报名地点:兰州文理学院

考试时间:1月19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影视创作与评论

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影视创作与评论:(1)命题故事编写;(2)电视栏目、节目分析。

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报名时间:1月17-18日

报名地点:兰州文理学院

考试时间:1月20日

考试科目:彩画、连环画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咨询电话:0531-86182852、86180283(传媒学院)

网址:http://www.cbxy.sdnu.edu.cn/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艺术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民航服务等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团结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及交通运输事业需求与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服务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简明中国民航发展史、民航乘务员基础教程、客舱服务与管理、客舱设备使用与管理、民航乘务英语、民航服务礼仪、客舱服务程序及标准动作实操、应急设备使用方法、未来空姐面试指南、民航服务心理学、乘务员CBt软件系统培训等。

招生条件: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身体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男生身高175cm~185cm,女生身高162cm~175cm;年龄不超过二十周岁(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身体条件按照国家普通高考招生体检指导意见中有关要求执行。

合格证发放及录取原则

合格证发放

我校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专业认可甘肃省音乐表演(空中乘务)统考本科合格线上的考生成绩。

报考美术学、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的考生,须先参加美术省统考并达到省统考本科合格线。

4月30日前,学校通过招生办网站公布其它专业的成绩。合格考生可在招生办网站自行打印《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

各专业按照招生计划1:4的比例划定合格线。

录取原则

甘肃省级招生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给我校投档,我校按专业志愿清原则录取:投档后,美术学、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按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专业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专业成绩×0.6+高考文化课成绩×0.4)从高到低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