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传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09:49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1

关于八达岭长城的一些故事、传说如下:

孟姜女哭长城神话传说:相传陕西某地有孟、姜两家为好邻居,孟家在墙角栽种一棵葫芦,长得非常茂盛,葫芦藤爬越围墙,伸向姜家院内结了一个大葫芦,两家细心养护,共同拥有,待葫芦成熟时,准备平分这一葫芦,当孟家持刀刚接触到葫芦时,葫芦自然打开了喜见葫芦内躺着一个白胖胖的可爱小女孩,两家都想要这个女孩,经商议为两家所共有,故取名为孟姜女;东米仓和西米仓:上天王母娘娘,很体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达岭堆放粮食的地方,点化两座米山,好家伙,从此全国的老百姓再也不用往这里送粮,修长城的民工们也不再挨饿,直到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据说,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

(来源:文章屋网)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2

自战国七雄肇其端倪,秦汉两代继之,先后都有所设施。就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虽一再南征,企图夷灭江左王朝,可是也不能不在其北疆建筑新的长城。这样的设施自北魏历北周、北齐而至于隋代。秦汉时期的长城,建筑在今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辽宁诸省区,秦长城更远到今朝鲜北部。南北朝时期和隋时的长城,差为较近,分布于今陕西、山西、河北和宁夏、内蒙古诸省区。

再后到金时,也曾在其北部修筑了作用略同于长城的界壕。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请省区。现在坊间所刊印的地图中所绘的长城,则为明代所修筑的。一般说来,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经历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各省市区。其实蜿蜒于辽宁省内的边墙,也应该是当时长城的组成部分,不应舍而不论。

这里所说的只是对于长城的建筑略作回顾。这是说长城的建筑,上自春秋,下迄明代,一些王朝或政权都陆续有所致力,涉及到现在北京、河北等11个省市区。西起甘肃,东迄辽宁,北起内蒙古,南至河南,范围十分广大。现在有人持坊间刊印的地图,以所标绘的明长城就是我国唯一的长城,并谓我国历来都以这条长城为边界。这是有意歪曲历史事实的谰言,是难于取信于世人的。

长城的建筑是有关军事的设施,用以弥补地理形势的不足,防御外来的攻击,保卫疆土的安全,特别是都城及其所在地区的安全。我国历史悠久,王朝政权先后不一,其中曾经建筑过长城的王朝政权,其都城所在以关中最居多数,计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统一六国后的秦王朝,还有西汉和北周,最后则是隋朝2。因而在其附近及有关的地区先后建立起长城,有些王朝政权的都城虽不在关中,为了保卫它的疆土和都城,也在这里有关地区建筑起了长城。战国时期的魏、赵两国和后来的北魏、金源、明朝就都是如此3。

这里所说的关中附近及其有关的地区,概括起来说,就是现在西北地区内的相当广大部分。西起甘肃省的西端,东至陕西省的黄河岸边,南起秦岭,而北抵阴山之北。为了方便起见,仍以西北地区相称。

长城的建筑是有关军事的设施,这里进而论述它的历史军事地理,以求正于方家。由于一些长城所经过的地方,说者容或有不尽相同处。兹篇就先论述诸长城的布局,确定诸长城的所在地,然后进而论述其历史军事地理。

壹 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布局

一 起伏于重泉附近洛河两岸的秦国“堑洛”长城

西北地区建筑最早的长城,当推秦国“堑洛”的长城。其时在秦简公七年4,亦即公元前408年,也是在《春秋》绝笔后的72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403年)的前5年。

这条见于《史记》记载的长城,文字十分简略,不过《史记》在记载“堑洛”之后,接着就说“城重泉”。重泉城的故址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东距洛河仅3里,则所谓“堑洛”当在这条洛河的近旁。为什么称为“堑洛”?有的人就字义作了解释,说是铲削洛河岸边的山崖。但这并不等于说就没有在洛河岸旁另外建筑过城墙。近年不佞在蒲城县东洛河右岸发现一段长城遗迹,其长虽仅有324米,遗址中的残砖瓦已足以证明这是秦国的旧建筑5。这条长城遗迹隔着洛河,对面就是大荔县的长城村。长城村不仅以长城为名,其地就有一条长城。这条长城为魏西长城。这里的魏西长城其实就是由秦堑烙长城改筑的6。

这条秦长城既以“堑洛”为名,自与洛河密切相关。洛河源远流长,秦国“堑洛”不会和洛河一样的长远。春秋战国之际,秦晋以至于秦魏在河西屡有争执,所争者虽有数处,但大致不出于今蒲城、白水、澄城、大荔诸县间,则“堑洛”的长城,亦当在这几县间的洛河附近。

二 “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的魏国西长城

继秦国“堑洛”的长城而起的,当为魏国所建筑的长城。魏国有两条长城,其东长城在今河南省旧原武和旧阳武(今合并为原阳县)以及郑州诸市县间。其西长城则在今陕西省境内。《史记》所说的“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7和“(魏)筑长城,塞固阳”8,就是魏国的西长城。

这条魏西长城的起迄所在及其经过的地方,历来就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其症结所在出就来自《史记》这两条记载。具体说来,是因为对上郡和固阳两地的解释有所不同。战国时期秦国曾建置过上郡,秦统一后,仍因用故名,迄至两汉,皆未尝有所改易。这个上郡的治所在今陕西省榆林县南。汉时有?阳县,其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附近,今其地仍设有固阳县。有的人就以为设在今榆林县南的秦上郡和设在今固阳县的?阳县,为《史记》所说的和魏国西长城有关的上郡和固阳。这样魏国的西长城,在自郑滨洛之后,一直向北伸迁。经过现在的榆林县,达到现在的固阳县。魏国只是战国七雄中的一国,它的疆域是有限的,现在的榆林县和固阳县当时为赵国的土地,魏国怎能把它自己的长城建筑到赵国的土地去?《史记》所说的?阳应即现在的陕西省合阳县9。魏国当时也置有上郡。魏国的上郡就在河西,不能远至今陕北,其治所也不能远在今榆林县10。

《史记·匈奴传》说:“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既与戎界边,可能为了有所防御而建筑长城。其实不然。《匈奴传》所说的应为战国初年事。至迟是在秦昭襄王、赵武灵王和燕国相继筑长城以距匈奴之前。因为《匈奴传》下面接着说:“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这三国自应是秦、赵、燕,与魏国无涉。

为了说明魏“与戎界边”为战国初年事,不妨略一回顾秦魏两国所谓河西以北地区的往事。春秋时,秦国土地东北只到彭衙11。彭衙在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为梁国12,就是后来的少梁。少梁先属秦13,后为晋国所取去14。彭衙和少梁之北,乃是白狄的居地。及三冢分晋,魏国得河西地,文侯因之设上郡15。《史记·匈奴传》所谓“与戎界边”,当指此而言。

战国初期,秦、魏、赵都向白狄居地发展,秦、赵两国开拓所得似较魏国为多。《战国策》载苏秦说齐闵王时曾经提到:“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16。所说的魏王自然指的是惠王。魏王谋秦要西围定阳(今陕西省宜川县西北),而西围周定阳又在拨邯郸之后,则此时定阳已是赵国的土地,惠王取道定阳以谋秦,正是企图由定阳西南行,可以通过今黄龙山和子午岭之间洛河河谷的道路,向南进攻咸阳。

定阳既已为赵国的土地,为什么魏国攻秦反来要取道于赵国的境内?因为定阳以南就是今黄龙山区。山路崎岖难行,迄今犹未有较为易行的大道。当时舍定阳之外,殆别无他途。其后秦魏两国战于雕阴17。雕阴在今陕西省富县北,位于定阳之西。魏国出兵之途当仍取道于定阳。雕阴隔在定阳之西,属秦属赵不可具知,显然不是属于魏国,雕阴之战魏国是进攻者。至少雕阴之南已是秦国的疆土。秦国的上郡塞就筑在上郡之南。雕阴之战时,魏国的霸权已告衰落。魏惠王当不复作由此进攻咸阳的设想。然而仍攻秦国于雕阴,可能是借此以减弱秦国对于其西长城的压力。就是这样的行动也足以证明雕阴之南已为秦国的疆土。因此可以肯定说,当魏惠王筑西长城时,魏国早已不“与戎界边”了。

魏国在河西的疆土既已如此,则其上郡就不能超越此地,而设置于其北各处。始说魏国上郡所在的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史记》卷五《秦本纪》:“惠文君十年,魏纳上郡十五县”。《正义》:“今?、绥州也”。唐?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富县,绥州治所在今陕西省绥德县。上面所说的雕阴就在唐?州北。如上所说,雕阴之战时,其地已非魏国疆土。自和魏国的上郡无关,张守节在这里举出绥州,当因《括地志》之说而致误。因为《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的《正义》就说过:“<括地志>云:‘上郡故城在绥州上郡上县东南五十里,秦魏之上郡地也’”。这是以唐上郡为秦魏上郡,秦上郡治所在肤施,见于《水经·河水注》,魏王泰不应以唐上郡为秦上郡,更不应以秦上郡为魏上郡。张守节于此还加了按语:“丹、?、延、绥等州,北至固阳,并上郡地”。唐丹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宜川县,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如上所说,战国时赵国疆土已达到定阳。定阳就在唐丹州境内,何能以赵国的疆土作为魏国上郡的辖地。唐延州于战国时尚未见诸文献记载,张守节以之为魏国上郡地,可能是出自杜撰。张守节以魏上郡北至固阳。这是以汉?阳县说战国时的地理。汉?阳县于战国时为赵国的疆土,乃赵武灵王战胜林胡、楼烦所得的新地,魏惠王无由攘夺赵地,据为已有。张守节于此还接着说:“魏筑长城界秦,自华州郑县已北,滨洛至庆州洛源县白於山。即东北至胜州固阳县,东至西河上郡之地,尽入于秦”。唐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县,其洛源县在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北。胜州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由唐洛源县至胜州确实有一条长城,乃是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与魏西长城并无任何联系。张守节在此不仅张冠李戴,而且画蛇添足,于胜州之下添了一个固阳县。洛源县白於山确是洛河发源地。魏西长城也确是滨洛建筑的。滨洛并不是一定要筑到洛河的源头。当时固然是不可能,就以常理来说,也无这样的道理。这就未免是胶柱鼓瑟了。近日杨宽先生撰《战国史》,于其《战国郡表》,谓魏上郡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省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延安一带”。未说明其史料的出处,可能就是据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而又更为具体。其实都应该是羌无故实的说法。

清末杨守敬绘制《战国疆域图》,于魏西长城的起迄,犹笃信张守节之说,其北直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固阳县。杨宽先生《战国史》篇首所附的《战国前期中原地区形势图》亦绘有魏西长城,其北端所至大约是在雕阴之北。其他各家所绘制的有关于图中也各有其标志,不尽相同。而其与史实不合,竟相仿佛。

其实这条魏西长城的遗迹还有不少段落存于地面,只要到当地考察一下,是很容易看到的。它南起今秦岭北麓的华阴县,北行至于渭河之滨,再转入洛河下游,溯洛河而上,经今大荔、澄城、合阳诸县境,进入今韩城县境,而止于芝川镇的东西两原上,芝川镇之北就是魏国的少梁。芝川镇的东西两原到现在都还称为少梁原。在西少梁原上,魏西长城有内外两条。就是在西少梁原之西。魏西长城还向北有所伸延,逸出今韩城县境外。这应是使长城能够更多地发挥出防御的作用。后来明长城也有类似的设施,并不是魏西长城特有的现象18。

三 秦国的上郡塞及其斜亘于陇西、北地、上郡三郡之北的长城

在魏国建筑它的西长城之后,秦国还不断建筑新的长城。当然这不是接着“堑洛”的长城来建筑的。其中较早的一条建筑于秦惠文王后元年(公元前324年)。当时称为上郡塞,秦国上郡的治所,如前所说,是在今榆林县南。其实今榆林县南的上郡治所是后来秦昭襄王三年(公元前304年)才迁徙的19。那里本来是赵 国的土地20。在这时以前,秦国的上郡还不能达到那里。当时秦国上郡治所在什么地方,直到现在还不清楚。西汉时,上郡的南界一直到今陕西省富县、洛川以南,当是沿袭秦时的旧规。东晋十六国时期,符坚的前秦曾经设置过长城郡和长城县,郡和县都设在长城原上21。”长城原今为晋浩原,在今富县和洛川两县间的洛河西侧、今富县和洛川两县间的洛河西侧。原以长城为名,当是原上本来建筑过长城。现在原上虽已无长城遗迹,但在长城原北,今富县城南监军台村就发现了长城的遗迹。长城原上有关长城的记载,监军台村长城的遗迹,都应该是秦时的上郡塞。如果要推究当时秦国上郡的治所。就当求之于上郡塞之南。这里位于今黄龙山和子午岭之间,是历来南北大道必须经过的地方,在这里建筑长城就能控制住这条道路22。有人说,这里的长城乃是魏西长城的一段。这里距魏国的西河已远,魏国西长城如可能够伸延到秦国的疆域?

战国时期,秦国最后建筑的一条长城,是在秦昭襄王时(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这条长城建筑在陇西、北地、上郡三郡的北边23。陇西郡在今甘肃省中部,北地郡在今甘肃省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上郡则在今陕西省的北部,其东北还稍稍伸入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东南部。和上面所说的几条长城相比较,秦昭襄王时建筑的长城应该说是最长了。有关这条长城经行的文献记载是相当多的,现在有些地方还以长城来命名,长城岭、长城梁之类的名称都能显示出当地曾经建筑过长城。不仅如此,有些段落遗迹仍然巍然伫立在原野和山间,甘肃省的临洮和渭源等县,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准格尔旗的遗迹就是最确实的证据。这条长城由今甘肃省岷县(当时称为临洮)。经今甘肃省临洮、渭源等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县,再经甘肃省镇原、环县,陕西省吴旗、志丹、安塞、绥德等县,而止于上郡治所肤施县附近今无定河的西侧。另有一支,由今安塞县北的横山山脉上分出,经今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等县,而止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的黄河岸边24。(附图二秦昭襄王时长城图)

四 “由代并阴山下至于高阙”的赵国北长城

战国时期,称雄的诸侯都在建筑长城,这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秦国于各国中位于西北,也就是现在的西北地区,这是不必说的。前面说到魏国的西长城。魏国的疆土主要在中原,其西疆稍稍渡过黄河,它就在河西建筑它的西长城。和魏国相仿的是赵国。赵国的疆土分布于太行山东西。后来武灵王掠取胡人的土地,西北至于阴山之下,因而就筑起由代并阴山下,至于高阙的长城25”。高阙在阴山的近西端处,郦道元在所撰的《水经·河水注》中曾盛加称道,说是“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即状表目,故有高阙之名”。其具体所在,或谓是石兰计山口26,或谓是两狼山口27,不佞昔年在陕坝(今杭锦后旗)时,远望其北方偏西处的阴山上双阙高起,宛如郦道元之所称道,惜当时未能一亲履其地,作详细的考察。阴山以南,由乌拉山向东也有一条长城,断断续续尚可略见遗迹28,曲折东行,经过今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南麓29,这两条长城在今呼和浩特市北郊豪沁营乡坡根底村东北相会合,再向东去。这都应是赵武灵王时的建筑。

近来有人认为这两条长城中的南侧一条,即由乌拉山西端东行的,为赵武灵王时所筑的长城,其北侧的一条为秦始皇时所筑的长城。其所执的理由有如下的几条。其一是南侧一条长城是土筑的,北侧一条是石筑的。就是说赵秦两国所筑的长城,取材各有所不同。按一般通例来说,建筑长城应是随地取材,有土用土,有石用石,未见具体规定。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在今准格尔旗的段落即完全土筑,就是一例。风吹雨淋,土筑易毁。这北侧一条长城,虽多用石筑,其间也有断续不接处,安知不是土筑,年久无迹可寻。其二是赵武灵王筑长城时,于其西端设九原县。九原县设在今包头市西。作为县治,所辖不能过远,其西只能到乌拉山西端的西山咀附近,不能远至今五原、临河诸县。赵国的九原是县是郡还应再作斟酌。以之为县,并以其西县界乃在今西山咀附近,何所依据?未闻确证。赵武灵王于其北边所设的诸郡中,有的人依《史记·匈奴传》所说,不数九原郡。《匈奴传》诚然说过赵置云中、雁门、代郡,然《赵世家》却曾一再以云中、九原并言,则九原应具有与云中同样的地位,不能以之为普通的县邑。

关于这一点,不佞别撰有《论秦九原郡始置的年代》一文30。这里就不再赘陈。就是以之为县,也不宜以现在的县界来说那时的县界。战国时各国设县皆不甚多,县的辖境往往甚为广大,不是现在的县所可比拟的31。今五原、临河诸县于战国秦汉时期已为肥沃的地区,农牧兼宜,赵武灵王向西北扩展土地,如何能以之诿诸度外?长城的建筑自是为了防御匈奴的骚扰。如果赵武灵王当时未曾取得今五原、临河诸市县的土地,而其地尚在匈奴手中,所筑的长城为什么只到乌拉山的西端,尚留下乌拉山和黄河之间的大片空地,供匈奴作为循乌拉山南向东进攻的途径?其三,有的人还说,这南侧的一条长城,是筑于乌拉山和大青山的南麓,和司马迁所说的筑长城并阴山之下的话语相符合,其实北侧的一条长城并非都是筑于阴山之上。《水经·河水注》就曾经有这样的记载:“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可见北侧这条长城,也并非都筑在山上。甚至还有人说,《水经·河水注》有关高阙的一段叙述,乃是郦道元征引其他学人的著作,因为郦道元未曾去到当地,不能亲自有所了解。这样的说法未免厚诬先哲。北魏当时曾经更改北边六镇为州。郦道元就是执行实现这样计划大使。这项工作虽因其他变化而未曾完全作到,郦道元固曾亲至沃野镇。沃野镇就在阴山之下,距高阙并非很远。这在《魏书·郦道元传》中有过明确的记载,是用不着多作说明的32。

五 秦始皇所筑的长城及其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的段落

战国之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就是这个统一的王朝,还要建筑长城。秦始皇建筑长城在他的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筑的长城起自临洮(今甘肃省岷县)至于辽东(治所未见记载,汉时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延袤万里33。这样的长度远远超过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更为战国时诸国中的长城所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当时所筑的长城,其中有一段落是“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这一段落所经过的地方,自来多所议论,纷坛莫定。秦始皇时的长城,始自临洮。秦昭襄王时的长城,也可追溯到临洮。这里所说的临洮,和现在的临洮县并非一地。昭襄王时的长城循洮河而下,经过现在的临洮县,东南折伸延到今渭源县,再趋向东北。秦始皇时的长城当由今临洮县接着向北筑去,直至黄河岸边。五十年前,兰州城西小西湖畔尚有一道土墙,据说是秦始皇时长城的遗迹,其北城墙的一段上,犹大书有“万里长城遗迹”诸字。今土城及城墙已圮毁,无由核实。

榆中所在,自来说者亦多所不同。《史记·索隐》引徐广说谓在金城。今兰州市亦曾为汉金城郡辖地,故所说如此。当时以榆中为名之地很多,并非只有一处。秦末陈余遗章邯书说:“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34。蒙恬所开之地乃在秦昭襄王时长城之北,则所谓榆中之地实至为广泛,至于说到秦始皇时长城所经过的榆中,则应有具体的所在。

如果秦始皇的长城由今临洮县直北筑去,固可达到今兰州市北黄河之滨,如果由临洮县循洮河而下,洮河入黄河处也近在今兰州市西。两者之间虽尚有一定的距离,其达到黄河岸边处却并非很远35。这里也在蒙恬所开拓的土地之内,有可能得到榆中的称谓。

《秦始皇本纪》说了“自榆中并河以东”之后,还加上一句“城河上为塞”。如何“城河上为塞”?说者谓可能是沿着黄河建筑长城,也可能像秦国堑洛长城那样,铲的削黄河岸边,使敌骑不能飞渡。说法虽不尽相同,总是离不开黄河的。就是不佞以前也有如此想法。沿着黄河是可以建筑长城的,但这里的黄河岸边迄未能发现与长城有关的事物,也未能见到有关的文献记载。这样的说法就难得实指。这里的黄河两岸固然有若干陡峻地方可以铲削,但两岸都是平原处却也不少。岸上若无陡峻崖壁,如何都能铲削?看来这样的说法也只能是一个想当然的道理。

其实这条长城的所在也并不是就没有蛛丝马迹可以探索的。

秦始皇以后,汉武帝在这里还曾继续兴工。其时是在取得匈奴右地(即后来的河西四郡土地)之后,开始经营西域之际。当时所建筑的长城是从令居开始的,由这里向西一直筑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36。令居,汉时县名,其故治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北,濒于乌亭逆水(今庄浪河)。《汉书·地理志》说:“金城郡允吾,乌亭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浩??,浩??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令居,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允吾,在今甘肃永登县东南,令居则在永登县北,皆濒于今庄浪河。浩??在今永登县西南大通河东岸。今大通河就是汉时浩??水。今庄浪河和大通河之间别无其他较大的河流,可以和所说的乌亭逆水相当。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凉州刺史部》图,以乌亭逆水即是涧水,今为庄浪河。其说诚是,今从之。乌亭逆水出参街谷。参街谷当在今乌鞘岭下,因今庄浪河就是发源于乌鞘岭下。《汉书·地理志》谓涧水出西北塞外。今乌鞘岭南北于汉时为武威郡地,如何称之为塞外?其实《汉书·地理志》以内地称塞外并非仅此涧水所出的一处。北地郡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上郡匈归都尉治塞外匈归障,西河郡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汉朝的都尉的治所如何能在塞外?其实这所谓塞外,乃是指秦昭襄王所修的长城之外,因而犹称为塞外。这在拙著《新秦中考》已经论及。此文刊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1辑。涧水所出的塞外,也应指秦始皇所修的长城之外而言,可见秦始皇所修筑的长城,是经过涧水,亦即乌亭逆水的近旁,不包括其源头所在,故《汉书·地理志》亦因之称涧水出西北塞外,以从其朔也。今庄浪河发源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乌鞘岭下,参街谷当在其地。乌鞘岭高耸一方,当为未取得河西四郡以前,汉与匈奴的分界处。为什么在当时建筑新的长城要从令居开始?这分明是令居以东原来就有过长城,汉时接着原来的长城继续向前伸延。所谓原来的长城就是秦始皇时所建筑的长城。应该指出,秦亡汉兴,旧日遗规,汉朝仍多所遵循。不仅秦始皇时的长城曾经得到充分的利用维护,就是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在汉初也依然发挥其固有的作用。秦末乱离。匈奴乘间“悉收复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37。所谓故河南塞,就是秦昭襄王时所筑的长城。如果当时没有这条旧长城,匈奴对于长安的威胁就会更为严重,所以当时对于这条长城也是尽力维护。对于旧长城尚且如此,继续建筑的新长城也应在秦始皇时的长城已有的基础上向前伸延。

现在令居以东的长城已经被发现。它是由今庄浪河入黄河处的河口东北的黄河北岸起,由庄浪河东明长城之东向西北伸延,斜贯于今永登县境。遗迹的一些段落显露地面,可以复案38。今永登县北为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同样有遗迹可寻39。这段遗迹初发现时,被当作汉长城的遗迹。令居以西的长城是汉武帝时始修建的。汉武帝以前未闻在此修长城事。其实在匈奴昆邪正降汉前,这里尚是匈奴休屠王地,汉人何能在此修筑长城?这段长城为秦始皇时所修筑,应了无疑义。

令居既在今乌鞘岭下,距离黄河已经相当远了。则所谓“城上为塞”,就不能以之作黄河岸旁来解释。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之西,及其南端的黄河之北为腾格里沙漠。沙漠之中是难于有若何较大规模的建筑的。可是在现在的腾格里沙漠中却发现了东汉时的石刻文字。石刻内容是记述南匈奴配合汉军,攻打北匈奴的历史事件。字体为隶书,当不是出于南匈奴之手。发现石刻文字的所在为通音湖乌拉,位于腾格里额里斯东北,而腾格里额里斯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西北。中卫县西且有东汉时的墓葬。这些地方现在都已被沙漠所覆盖。东汉时能有石刻文字和墓葬,足征当时这里还没有流沙。流沙移徙并因之扩大其范围,自非暂短的时间内所能完全实现。通音湖乌拉以南的沙漠,其覆盖期当在东汉以后。通音湖乌拉石刻文字的具体年代虽未能考知。其时上距秦始皇建筑长城之时,至少也应在两百年以上。则秦始皇时的沙漠,就更在通音湖乌拉以北。通音棚乌拉乃在今乌鞘岭的东北。秦始皇时建筑在这里的长城,由汉时的令居县东北行,经过通音湖乌拉以北,应该说不是不可能的40。

今腾格里沙漠的东北,还有一片相当广大的沙漠,称为乌兰布和沙漠,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北端石咀山市蔓延至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北。更北达到杭锦后旗乌加河的西侧。这里的沙漠是由西向东蔓延的。西汉时在今磴口县及其西北曾经设置过临戎、三封、窳浑三个县。临戎县设在今磴口县的北面,三封县设在今磴口县西的麻弥图庙土城,窳浑县设在今磴口县西北保尔浩特土城。窳浑县西北还有一座鸡鹿塞,为阴山山脉西端可以南北通行的山口,其遗址就是今哈隆格乃山谷南口的石城。鸡鹿塞在高阙之西,相距并非很远,现在还残留有若干烽火台41。秦汉时期,这里不仅有烽火台,还是有长城的42。

和鸡鹿塞相仿佛的,还有一个眩雷塞43,眩雷塞在三封、窳浑诸县之南,也是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咀山市之西。西汉未曾在这里设置过县邑,却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屯田所在44。眩雷塞既以塞为名,应该也和鸡鹿塞一样,乃是当时长城经过的地方。三封、窳浑诸县和眩雷塞的设置,都可说明乌兰布和沙漠尚未蔓延到当地。由乌兰布和沙漠在这里扩展的速度和腾格里沙漠在通音湖乌拉以南扩展的速度来推论,当时贺兰山西麓和腾格里沙漠的距离应该较现在为更远。当时这里的腾格里沙漠很远在今阿拉善左旗治所的更西面。有这样多的尚非沙漠的地区,是可以建筑长城的。秦汉时期为了防边,反而把这些可以从事农耕的地区诿弃于敌对的方面,是不可以想象的。根据这样的论据,秦始皇时在这里建筑的长城,应是由今乌鞘岭下,也即是汉时的令居县东北行,由贺兰山西再向北行去,经过汉时的眩雷塞,又经过汉时三封、窳浑两县之西,达到汉时的鸡鹿塞,和阴山之上的长城接连在一起45。(附图四秦始皇时长城图)

六 西汉对于秦始皇长城的修整及其始筑令居以西的长城

秦亡汉兴,王朝有所更替,长城却仍然有其作用。西汉时对于秦始皇时的长城,还是尽量加以维护和修整。秦始皇时的长城由临洮一直伸延到辽东。其东半部分变动的地方可能不是很少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较大的变动却并不很多。

如果说有所变动,那只是两处。秦始皇时的长城,西端起自临洮,因为那时的疆域,最西只到陇西郡。汉时,这里的边界向西推展到湟水流域,临洮和陇西郡的治所狄道县就都成了内地,而且和匈奴隔绝很远,当然用不着再加意维护原来的长城。这是变动的一处。

另外一处的变动是在河西。就是前面所说的汉武帝时的始筑令居以西。这是由令居更向西北,一直筑到敦煌。敦煌郡西北就是当时的西域。敦煌郡治所的西北和西南分别有两个关隘,为通往西域的要道,在其西北的为玉门关,在其西南的为阳关。应该说,阳关就是长城的尽头。汉时在玉门、阳关以西还有一些有关的设置和建筑,诚如《汉书·西域传》所说的:“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这样的设置,不能说就没有防卫的作用,其所起的作用应该说是有限的。当时在那里还设置了许多烽火台以及堡垒,和亭完全一样,不过和长城还是有所不同的。

秦始皇时所建筑的长城,延袤万余里,见于《史记·蒙恬传》的记载。汉时的长城向西伸延到敦煌,当较秦时更为长远。由敦煌至辽东的长城,据当时人说,共有万一千五百余里46。这一万一千五百余里连在一起,并非断续成为许多不同的段落。长城建筑是因当时疆界的所在和当地的地形而建筑的,不免有所曲折。汉时河西四郡南有祁连山,北有合黎山。南北相向,形成一个狭长的地区。长城建筑在合黎山南。合黎山不如祁连山的绵延悠长,实际上只是雄峙于今甘肃省张掖、临泽、高台诸县的北部,合黎山之东还有一座焉支山47,在今甘肃省山丹、永昌诸县的北部,合黎山西,弱水(今黑河)北流,储为居延泽(今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焉支山之东,谷水(今石羊河)亦北流,储为休屠泽(今已干涸)48。这两条河水的下游和这两个泽薮都远在河西之北,当时为了巩固边圉,所建筑的长城就不能不延伸到这两条河流各自的两侧。也就是说,由敦煌筑来的长城,顺弱水西侧面下,直抵居延泽畔,再溯弱水东侧南行,至于合黎山下。在过了焉支山后,再顺谷水西侧而下,直抵休屠泽泽畔,又溯谷水东侧南行,到达武威郡治所姑臧县的东北。居延泽和休屠泽都是广大的湖泊,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这样的曲折转向都是随着当地的地理形势而显现的变化,并非人为作用。现在这段长城的遗迹,有些段落都还存在。汉承秦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都由地面垒高,有的则是掘成长堑。今永登县境的长城遗迹,就是掘成长堑的。令居以西的长城,由今永登县北至于今金塔县和酒泉市、也都是就地掘成堑壕。酒泉市西,才在地面筑城49。

七 秦汉两代长城所经过的阴山和高阙

前面论述秦始皇的长城时,曾征引过《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说的:“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

《秦始皇本纪》在这下面还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50。这简短的文句中却有几点须待斟酌的问题。其一,这里说到阴山,又提及阳山,阴山和阳山各在何处?

是两座山还是一座山?其二,前面说赵武灵王所筑的长城,是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这里却以高阙与阳山连言,其间是否有所差别?其三、上文既已提到“城河上为塞”,下边却说“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城河上为塞”的塞为长城,则高阙是否还是长城经过的地方?

首先解释阴山和阳山的为徐广。徐广说:“五原西安阳县北有阴山。阴山在河南,阳山河北51。西安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南黄河北岸。郦道元以马阴山当阴山。马阴山在北河汇合南河后向南弯流处之东52,实际上乃是在河北,如所说不误,则在河北的只能是阳山,而不能称为阴山。郦道元在此为了迥护徐广之说,谓“阴山在河东南侧可矣”。虽作了迥护,还是不能移所说的阴山于河北。郦道元为了迥护徐广之说,以阳山为马阴山,其实也未能坚定其说。他在上文不远处就已经说过:“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史记音义>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临河县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县东北,濒于北河。其山就是阴山。胡谓说:“阳山即阴山也,山在中国之极北,故曰阴山,水北曰阳,山在河水之北,故亦谓之阳山”53。《秦始皇本纪》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则此三地相连,相距当不甚远。《水经·河水注》在叙述“河水自临河县东迳阳山南”之后,接着就说:“南屈,迳河目县故城西,在北假中,地名也。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阳山以往,皆北假也”。河目县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乌梁素海东。《水经注》此文是在叙述临河县之后说的,则自临河县至河目县故城的河山之间都是北假的所在地。

《水经注》在这里还特别提到“夹山带河,阳山以往”,则所带的山自然就是阳山了,其实这里所说的阳山,就是“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的阴山。现在地图上以五原、临河之北的山为狼山,这应是当地土俗的称谓。这里的阴山既称为狼山,有人就以乌拉山为战国秦汉时的阴山。不知那时的阴山。自北边塞至辽东,东西千余里54,今乌拉山何足以当之。

阳山及北假的所在既如上述,就可进而论述高阙的所在。高阙之为秦人所重视,固然是由于当地形势的险要,也是因为它是赵武灵王所筑的长城最西的终点。秦始皇筑长城,西起临洮而东至于辽东,其间需要经过燕、赵两国的故地,燕赵两国本来各有北长城,蒙恬筑长城时,势必有所参照,甚或就利旧时基础,略加修整。高阙既为赵北长城西端的终点,也应是秦始皇长城和赵长城连接的地方。如《水经·河水注》所言,高阙实在北河之北,汉时临河县故城的西北,北河之北的山就是阳山。山下就是北假,这是和《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相符合的。

高阙是这样的险要,后来到汉朝依然是防卫的重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受命北征,就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55。云中郡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东北。高阙,在黄河之北,由黄河东北的云中郡去到高阙,本可由黄河北岸,也就是经过今包头市前往。如果经过包头市前往,那就还要经过乌拉山下。可是卫青出兵却是渡过西河。汉时称流经今山陕两省间的黄河为西河,则卫青此行不应循黄河北岸前进。卫青此行取得很大的胜利,得到汉武帝的嘉奖,汉武帝称道说:“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遂定河南地,按榆?旧塞,绝梓岭,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56。这里所说的榆?旧塞,指的秦昭襄王所筑的长城。秦昭襄王长城东半段之北直至黄河都是当时所称的河南地。河南地的东部秦昭襄王长城的侧畔,遍地榆柳,称为榆柳之薮,因而当地的长城就有榆?塞之名57。卫青所按的榆?旧塞就在其地。梓岭无考。河南地少山,梓岭当是其间的高地。北河就在高阙之下。去到高阙,就必须在北河上架桥,才能过去。北河为黄河在这里的分叉,流经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临河县和五原县之北,而流经其南的为南河。南北两河在今乌拉特前旗之西合流,以下就再无北河之名。如果高阙不在今临河市境,则卫青由云中渡西河后,欲去高阙,就不必再梁北河了。

到了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再次北征。由高阙出兵,击败匈奴右贤王。据《史记·卫将军骠骑传》所载,当时“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车骑将军就是卫青。朔方郡是卫青上次出征后所置的新郡,其治所朔方城就是苏建所筑的,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朔方郡辖境大部在南河之南,南河之北直至阴山之上也在其辖区之内。折向南流的北河当为朔方郡之东界,因为九原郡所属的河目和西安阳两县的旧址就在乌拉特前旗的东北和西南,也是在北河折而南流的河段之东。准此而言,今乌拉特前旗亦不当在朔方郡境内。苏建等四将俱隶于卫青麾下,同出兵朔方,则高阙亦当在朔方郡。如果高阙不在北河之河北,也不在朔方郡境界,就是说卫青的出兵与朔方无关,其麾下的将士何得俱出朔方?高阙既在朔方郡,就应在北河之北,而不应在北河折向南流之东。因北河折向南流之东乃九原郡地,和朔方郡了无关涉也。

至于具体筑长城事,《秦始皇本纪》诚然是在叙述了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城河上为塞以后,才叙述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就是《匈奴传》也是这样说的。

《匈奴传》不仅先叙述了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而且在叙述了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之后,才明白指出: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这里虽没有提到高阙,但高阙和阳山、北假连在一起,意思应该是一样的。这样说来,高阙是在长城之外,高阙只有亭障,没有长城。

揆诸实际,并非如此,《秦始皇本纪》所说的城河上为塞,如前面所已论证的,不一定就是筑在河畔,当时所筑的长城乃是属之阴山,不见得就是及河而止。阴山上的秦始皇长城乃是始自鸡鹿塞,高阙只是长城经过的地方。鸡鹿距离其附近的黄河较之高阙更远。如果说城河上塞是筑在河畔,鸡鹿塞就难得建筑长城。

《水经·河水注》于窳浑县故城下,仅依《汉书·地理志》所载,说是窳浑县有道,自县西北出鸡鹿塞,而未及其他。《河水注》于高阙的高峻雄伟,曾有所描述,这是在前面已经征引过的。《河水注》在这里还曾提到过长城,就在高阙山下。据《河水注》所说,这是赵武灵王所筑的,当然也应为秦始皇时的长城所利用。北河与高阙近在咫尺之间,高阙已有长城,无须再在北河之滨另筑新城。《秦始皇本纪》所说的城河上为塞,很可能是就对赵北长城作了一番整修工夫。高阙既然已有长城,增添一些亭障也是理所当然的。郦道元曾经到过高阙,其时上距秦汉之时尚非很远。如果当时这里另外还有长城,《河水注》就无不相涉及之理。情势如此,就大可不必在南河之南探索秦始皇长城的遗迹,也不必在那里虚拟秦始皇长城所在位置了。

在高阙以东,原来已经有赵长城。秦始皇时修筑长城,大体遵循赵长城的线路,其间也间若干改正的地方。汉因秦制,承袭旧规,殆无若何巨大的新猷。

赵长城原有南北两条。其南一条,也就是由今乌拉山西端向东蜿蜒,至今呼和浩特东北与北一条相合的长城,秦汉时自仍继续存在。就在西汉时不还相当受到重视。西汉时,五原郡?阳县(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东)有地名石门障,为五原郡北出塞外的大路经过的地方。出塞西北行至光禄城,再西北就达到匈奴的一些地方。这条道路的南端现在仍为包头至白云鄂博的铁路所因袭。铁路直指北方,和原来西北行至光禄城的路线稍稍不同,但石门障仍是最为关键的所在。这石门障应是原来赵长城的经过的地方。可见赵长城直至西汉时,其作用并未稍有减低。

八 阴山和贺兰山之间秦汉王朝的疆界及当地长城的走向

一般说来,长城都应是建筑在防御的一方自己的土地上。可是有些舆图的制作,所显现的并非就是如此。前面说过,秦始皇的长城曾经建筑到当时的令居县,自汉令居县至于阴山西高阙间的一段,由于尚未有遗址的发现,论述者多未能肯定其具体所在。

秦始皇的长城如此,汉长城就依据秦始皇长城的旧规而未再事改筑。在这一段中,同样也不能易举其确实位置。但不能因此而谓秦汉两代这里就没有长城。这些舆图没有在这里标志着长城,还可以说是慎重。可是对于这里的疆域界线却不是把贺兰山和阴山及其附近的地区联系到一块,却改而向内凹进。在赢秦的图上,凹到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西南部58,在西汉和东汉两代图上,凹的更为深入,不仅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方面较之秦时为广大,而且还把今陕西省定边、吴旗等县的洛河和马莲河的上源都包括进去。有的明白标志着这里是塞外,当然是说这里本是匈奴的土地59;有的则显示着这里是汉和匈奴共有之地,如何共有却没有说得清楚60。如果秦汉时的长城确在汉令居县及阴山之间,则如所标志,长城之内即已有匈奴的土地,如何能发挥出长城有利于防御的作用?如果不承认当时的长城确在汉令居县及阴山之间,而且如果确有长城的话,则如所标志,长城当随所标志的疆域界线,曲曲折折蜿蜒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西南及今陕西省定边、吴旗各县境内。应该说:这是不可能的!秦汉时期如何能有这样的国界?也如何能有这样的长城61?就是有了这样长城,对于当时防御外来的入侵者,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这真是匪夷所思了。

九 汉武帝时所筑的外城

西汉后期元帝时,侯应论北边事,曾经回顾武帝时筑长城的盛绩,他说:“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按指阴山),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62。在侯应这段话中,始见外城的名称。既然以外城为名。自是对内城而言。当时别无内城,所指的当是经过阴山,西起敦煌,东至辽东的长城。

1.据在洛阳出土的■氏编钟。其铭文中已有“入(立长)城,先会于平阴”的字句。(立长)城即长城。这是指齐长城而言,考古学者谓此钟为周灵王时器,则春秋时期,齐国早已有了长城了。

2.春秋时期,秦国曾迁都于栎阳,在今陕西临潼县渭水北北屯,战国时期迁都于咸阳(今咸阳市东),秦王朝亦都于咸阳。汉时都长安,在今西安市西北,北周仍依汉时旧规。隋时另建长安城,就在今西安市。

3.战国时期,魏国初都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惠王时迁都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赵国初都于中牟(今河南省汤阴县),敬侯时迁都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北魏初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道武帝时还都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孝文帝时又迁于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金源初都于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海陵王时迁都大兴(今北京市),宣宗又迁于开封(今河南开封市)。明初都于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成祖迁都于北京(今北京市)。其初北京尚称行在,后来才确定为都城。

4.《史记》卷一五《六国表》。

5.拙著《河山集三集·洛河右岸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的探索》,人民出版社,1988年。

6.拙著《河山集二集·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三联书店,1981年。

7.《史记》卷五《秦本纪》

8.《史记》卷一五《六国表》。郑于秦武公时已设为县,其地在今陕西华县。

9.张筱衡《梁惠王西河长城考》,《人文杂志》1958年第6期。

10.拙著《河山集二集·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

11.《春秋》文公二年。或据《史记》卷五《秦本纪》所载文公初为??和徐广对于?的解释,以?在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若果如此,则秦国的土地当早已在彭衙之北。惟此说乃徐广的误证,不得以之为依据。东周初年,秦文公始居于湃渭之会,何能远至今洛川县作???此说非是。当依《正义》所引《括地志》之说,??乃在雍县南三?原上,雍县今为陕西省凤翔县。

12.《左传》桓公九年。

13.《左传》僖公十九年。

14.《左传》文公十年。

15.《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篇》。

16.《战国策》卷一二《齐策五·苏秦说闵王间》。

17.雕阴之战,《史记》卷五《秦本纪》,卷一五《六国表》,卷四四《魏世家》皆有记载,可知为当时一次重大战争。

18.拙著《河山集二集·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河山集四集·再论关中东部战国时期秦魏诸长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水经·河水注》。

20.《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21.《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州》。

22.拙著《河山集二集·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

23.《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24.拙著《河山集二集·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

25.《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26.说高阙在今石兰计山口的人不少,这和《水经·河水注》所说的不尽相同。盖山林、陆思贤《内蒙古境内战国秦汉长城遗迹》(刊内蒙古文物资料)说:阴山上的长城由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向西,每个山口里都有长城遗迹,此下备举了16个山口,其中无石兰计山口,不佞亦曾去过石兰计山口,未见到长城遗迹,亦不似《水经注》所说的双阙高耸的形势。

27.盖山林、陆思贤《内蒙古境内战国秦汉长城遗迹》,两狼山口在今临河县东北约40公里处。

28.盖山林、陆思贤《阴山南麓的赵长城》,《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刊《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

29.《水经·河水注》:“芒干水又西南迳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萦带长城,跋涉斯途,远怀古事,始知信矣,非虚言也。顾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颓基焉。沿溪亘岭,东西无极,疑赵武灵王之所筑也”。

30.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2辑。

31.县始设于春秋之时,其时楚国灭陈,即以为县,见《左传》宣公十一年。其后赵简子攻范氏中行氏,其誓辞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则县尚大于郡,见《左传》哀公二年。赵武灵王时,诸国设县已多,犹非过小。

32.不佞别撰有《郦道元与其《水经注》中说的高阙》(署名苏沧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2辑,这里不再作更多论证。

33.《史记》卷八八《蒙恬传》。

34.《史记》郑七《项羽本纪》。

35.《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关中诸郡图》于今兰州市东西黄河旁写有“始皇时筑长城”诸字,兼及洮河下游。是也以为其时长城可能就是顺洮河筑至黄河岸边。

36.《汉书》卷九六《西域传》:“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量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37.《史记》卷一一一《匈奴传》。

38.甘肃省永登县文化馆《永登县汉代长城遗迹考察》,《文物》1990年第12期。

39.吴?骧《河西汉塞》,《文物》1990年第12期。

40.拙著《(秦长城与腾格里沙漠)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2期。

41.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实践·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汉代垦区》,1979年,上海。

42.盖山林、陆思贤《内蒙古境内秦汉长城遗迹》,《内蒙古文物资料》,1984年,呼和浩特。

43.拙著《新秦中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年第一辑。

44.《史记》卷一一《匈奴传》。

45.拙著《(秦长城与腾格里沙漠)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2辑。

46.《史书》卷六九《赵充国传》。

47.《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传》。

48.《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

49.吴?骧《河西汉塞》,《文物》1990年第12期。

50.旧本《史记》四十四县作三十四县,阳山北假中作陶山北假中,此处依中华书局标点本改。

51.《史记》卷八八《蒙恬传·集解》引。

52.《水经·河水注》。

53.《禹贡锥指》卷一三上《导河》。

54.《汉书》卷九四《匈奴传》。

55.《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传》。

56.《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传》。按:《正义》引《括地志》:“梁北河在灵州界”。唐时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灵州的黄河是由南向北流的,不应称之为北河。北河也不能远至其地。

57.《水经·河水注》。

58.杨守敬《赢秦郡县图》。

59.杨守敬《前汉地理图》和《后汉郡国图》。

60.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并州、朔方刺史部》及《东汉并州刺史部》图。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3

关键字:城市形象;镇江;爱情传说

镇江民间传说十分丰富,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区县卷就收录镇江传说约1000项。其中,在全国甚至在东南亚国家都具有影响力的传说就有部级民间传说类项目就有白蛇传传说、董永传说,以及梁祝传说的雏形――华山畿传说,其他省市级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2项,如此庞大的传说资源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镇江对部分部级传说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文化挖掘和资源利用,但尚未形成较为体系化的整体利用观念,未能借助镇江代表性的爱情传说打造镇江爱情城市形象。

本文则是研究镇江富有代表情传说,从城市形象构建的角度入手,将镇江地方爱情传说资源整体化,探索将爱情传说资源转变成镇江地域文化符号。利用爱情传说的内涵以及整体化的力量打造镇江东方爱情之城的形象。

一、镇江富有代表性的地方爱情传说资源

据镇江非遗网非遗名录,截止2011年5月镇江现有部级非物资文化遗产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其中民间爱情传说类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蛇传传说、董永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山畿传说。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不断增加,已达近千项,其中爱情传说类更是占据相当比例。因此,可以看出与镇江相关的爱情传说有许多,但是想要利用民间爱情传说进行城市形象构建,则要从中挖掘出c镇江旅游业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切合的来,并寻找其当地的其他可联系资源,从整体性原则出发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认为可利用的有以下几个。

一是与白蛇传传说相关的镇江金山。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虽然起源于浙江杭州,但是在杭州他们的故事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白娘子也不过是爱上凡人的妖精。而故事的结尾金山,白娘子身上更多了一份勇敢与抗争色彩,为了爱情毫不畏惧的进行抗争,更显示出其身上蕴涵的勇敢无畏的传统美德。二是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起源地镇江丹徒区谷阳镇槐荫村。《天仙配》不仅浪漫美好,也恰好包含了对孝的大力赞扬,这也正是当今时代匮乏的。三是梁祝传说的原型华山畿传说,华山畿传说原址是镇江市丹徒区姚桥镇华山村。《华山畿》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弘扬男女挚爱情深的千古绝唱,也被众多专家考证认定是梁祝传说的原型。此类流传下来的赞美女子大义的爱情故事现已十分稀少,正是众多旅游景点所匮乏的。最后则是与乾隆皇帝相关的七星传说。传说乾隆下江南停留镇江时,心仪一位青年妇道。想要带走不肯严厉拒绝他,惹得乾隆皇帝留下“穷山恶水,泼妇刁民”的不公之词,却也体现了镇江女子的忠贞果敢,敢于天子相抗衡。

对于镇江丰富的爱情传说资源,镇江相关部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利用,如镇江金山为更好的传承与利用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蛇传传举办了夜游金山、游客撞钟、旅游商品展销、大型水景秀《白蛇传》表演等活动;如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故址丹阳也采取了发行纪念邮票及载入地方志或其他相关资料的形式进行保护与开发。而华山畿传说的原址镇江市丹徒区姚桥镇华山村,经笔者走访发现,该村是江苏省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拥有龙脊古街、1500年“神树”华山银杏、禹王井等古迹。村落负责人相对于千年银杏树的传承与开发,对于华山畿传说的利用则开发力度不够大重视程度不高,而纪念华山畿忠烈女子的神女冢也因为高架桥改线、居民意见等原因一迁再迁。

从上述可以看出镇江的爱情传说部分已经得到了保护与开发,但同时也暗示了对于镇江城市旅游开发存在可进一步探讨的研究空间:一是镇江有关部门现更多集中于单项传说研究,尚未对以镇江为整体的区域传说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二是更多是出于对传说文化意味的挖掘,尚未能从城市形象建构的视角进一步探讨镇江爱情传说所具有的文化建构的价值。

二、近年来镇江旅游品牌的创立及城市形象定位

镇江坐落在长江南岸、宁镇山脉北坡的阶地上,北倚浩瀚长江,在江边依次排开的金山、北固山、焦山,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再加上西津古渡这一受联合国嘉奖的文化景观,使得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大江风貌”、“江河交汇,滨江城市”的美称。而镇江香醋,在中国诸多醋品中别具一格,它色、香、酸、醇、浓俱全,居四大名醋之冠,《中国医学大典》就曾记载:“醋,以江苏镇江为最佳”,这使得镇江同又拥有“一座美的让人吃醋的城市”的美称。

除镇江香醋名冠全国外,镇江同时拥有丰富而有多样的资源。罗浩、陈敬堂曾在《镇江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刍议》中对镇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及总结,其认为镇江自然景观资源有风光旖旎的江山、田园、林区、渔区、城郊景观资源,文化景观资源有特色鲜明的宗教文化资源、历代文人文化遗迹及故居资源。而于萍在《镇江发展节庆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又对镇江节庆旅游节资源进行了分类,认为根据活动主题不同,镇江旅游节庆大致可分为以下6类:文化艺术类、自然生态类、民俗风情类、农事类、体育休闲类、综合类。

对于镇江纷繁复杂的资源怎样进行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打造形成镇江城市特色,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各界学者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吴立平、王善民2003年在《镇江旅游业发展策略探索》就提出“镇江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形象的塑造重视不够,没有明显区别于国内其它城市尤其是许多江南城市的特色”。诚然,相较于苏州、无锡、杭州等江南城市,镇江城市形象定位不够鲜明、缺乏品牌产品市场化运作低,从而不能在同类型城市中脱颖而出。因此,“镇江旅游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更应突出自己的资源特色,发掘自己的特有品牌,以求提高镇江在苏南旅游区中的地位。”可以看出镇江急需改变旅游发展模式,塑造鲜明的城形象。而关于如何完成这一转变,学者们也是展开一番热烈讨论,有学者建议开辟长江水上游和沿江风光带、发展宗教朝觐旅游、建设古代科技博物馆,或改变镇江旅游发展模式为“以观光、宗教和六朝三国文化旅游为内涵的短期旅游为主体,同时适当开发休闲、度假、娱乐等旅游项目。”通过总结与分析众多学者的建议,可以推断出镇江亟待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而通过对镇江爱情传说的利用与开发恰可以较好地发展镇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改变镇江“山水城市”这一定位特色不够鲜明,而“一座美的让人吃醋的城市”这一定位略显单薄内涵不够的城市形象塑造困境。

三、整体化视角下利用爱情传说塑造镇江城市形象

在了解镇江民间爱情传说现状以及镇江城市形象构造困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城市形象构建的角度入手,将镇江地方爱情传说资源整体化,探索将爱情传说资源转变成镇江鲜明地域符号。利用爱情传说的内涵以及整体化的力量打造镇江东方爱情之城的形象,并提出明确可行的建议。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镇江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挖掘镇江意蕴丰富的民间爱情传说,并利用其深刻的内涵,进行宣传与重新包装,把爱情故事的起源地、发展地等进行开发。如鉴于镇江城市面积较小且城市交通便利,可将白蛇传说水漫金山的金山寺、董永传说的槐荫村遗迹、华山畿传说的神女冢等景点利用爱情主线串联起来,打造镇江爱情专线旅游,不仅能吸引更多游客,而且还能让游客感受到镇江民间爱情魉档姆岣患捌浔澈笏蕴含的民族精神。将这几者联系起来,可以使得镇江丰富的爱情传说均得到很好的保护,也能够形成新的镇江城市背景与内涵,增强了镇江这座城市的意蕴,打破了仅以“醋”“山林”为固化模式的城市形象定位重新定位镇江城市形象。打造镇江东方爱情之城的形象,以文化吸引游客,以文化带动发展,提高镇江在苏南乃至全国的旅游竞争力。

其次,可以将镇江民间爱情传说与相关节日联系起来。民间传说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均都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并且契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西方节日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中国人也开始接受一些西方习俗。且,较民间爱情传说来说,节日具有更高的接受度与熟悉度。鉴此,镇江民间爱情传说可与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西方情人节等节日结合起来,镇江相关部门可在节日推出旅游折扣、景点特别节目、戏曲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将民间传说与节日结合起来,才能使得民间传说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才能让民众通过相关节日较快的了解镇江民间爱情传说,从而加快镇江构建东方爱情之城的脚步。

以爱之力打造镇江东方爱情之城名片,不仅是城市构建的视角出发塑造镇江更为饱满厚实城市形象,更是为了镇江爱情传说能够得到保护与传承。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应当融汇在我们生活的山山水水之间,应当存在于我们朝朝暮暮的生活之间,更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与珍惜。

参考文献

[1]镇江非遗网:http://

[2][3]罗浩、陈敬堂《镇江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刍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03-09

[4]于萍《镇江发展节庆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10卷第1期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4

城市形象涉及到一个塑造和建构的过程,就中国城市而言,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开启了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国际化想象,尽管不同城市在此一方面的进程和成效不一,可是让城市“走向国际”的渴望却是殊途同归。关于此,前些年全国有数十个城市宣称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即是一个明证。

而对外传播对象日趋广泛与多元,这又反过来要求作为传播主体的城市自身在形象塑造上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样态。在G20峰会决定于杭州召开之后,该市的城市宣传片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对外传播实践。

一、G20与杭州城市形象宣传片

2015年12月1日,中国从土耳其手中接过了G20峰会主席国的接力棒,并定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第11次G20峰会。主席强调,中国主办G20峰会,“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展示了中国愿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真诚愿望”。事实上,G20峰会在杭州举办,也可以视作中国政府对杭州的高度信任,同时又展示出杭州作为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真诚愿望。

众所周知,G20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全球治理时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作为一种多边磋商和解决的机制,峰会的举行不仅备受瞩目,而且其举办地也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举办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塑造和传播自身形象的最佳时机。

表1为2008-2015年G20会议议题及会议地点。

检视历次举办城市,我们可以注意到,其中有像华盛顿、伦敦、首尔这样的所在国首都,也有像洛斯卡沃斯、安塔利亚这样一些原先并不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城市。而毋庸讳言的是,杭州在此前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但是在其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上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该市非常有意识地想借助G20峰会的契机,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水准,的一系列城市宣传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动作。举其要者,有和英国BBC合作的一分钟动画短片《欢迎来G20杭州》。在这条视频中,西湖、断桥、龙井茶、雷峰塔和阿里巴巴的总部依次掠过画面,活泼的卡通配上欢快的音乐,非常讨人喜欢。还有与CnBC携手的《相约浙江》,该片走风光片路线,时长同样为一分钟,有古典优雅的一面,也有现代碰撞的活力;从泡茶谈到灵魂,从湖水谈到创业创新,从山脉和沿海谈到生态与产业发展,覆盖面也很广。更有会议临近时的长达16分钟的长片《杭州》,以人文纪录的方式将杭州古往今来的各种亮点一网打尽,精心调配,博得一片叫好之声。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文化广播电视共同出品,没有国外团队介入。

陆晔等人认为,“城市形象宣传片可以被视为有关一座城市、有关城市景观以及内生于其中的都市生活的一种特殊文化展示,体现对特定的相关都市景观及其文化价值的可参观性的理解,是媒介将都市转变为一种影像、进而借此代表都市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①。以这一主张对照杭州在城市宣传片上的一系列动作,或许可以补充两点:第一,城市形象宣传片还是试图“复活”城市演变脉络和历史积淀的努力,其文化内涵与呈现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受众对该城市的理解和想象;第二,与前述一致,随着全球化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城市形象宣传片需要扩展自己的受众对象,尤其是作为系列呈现时更是如此。对于这一点,杭州在此次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运作过程中就采取了多版本的方式,语言上涵盖了中英文等,时长上从15秒到16分钟,投放媒体则涵盖了从BBC到纽约时代广场等多种地点与形态。总之,杭州的G20城市形象宣传片试图将对外传播的对象拓展至尽可能的多数。

二、G20杭州系列形象宣传片的策略解析

从现有的反馈来看,G20杭州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对外传播实践,对杭州城市形象的建构、尤其是国际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从其整个策略上看,有几点值得注意。

1.城市形象是塑造,而非发现

如果我们将城市形象宣传片看做一个视觉文本的话,就很快能够理解贝拉・迪克斯所说的,作为地标的景观通过文化展示对城市的建构,亦是对当代都市文化“广泛的公共意识”(wildpublicunderstanding)的培养②。此次杭州的系列形象宣传片都在通过城市的各种标志性景观,来构建出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市、创新创业城市等指向的形象。这些景观在个体单列的时候可能是零碎的,只能片段式地传递某一方面的信息,但是,一系列形象宣传片透过各种形式的拼贴(pastiche),形成纷繁而规整的意义。这也正是美国传播学者格罗斯伯格特别强调的,“意义包括能指之间的接合,这种关系是依据代码而形成的。从更广泛的层面上看,这个过程说明文本仅仅是在与代码发生关系时才有意义,它们在代码中被解释或定位,也因此能和更广泛的、使用同样代码体系的文本体系联系在一起”。③

意义是一个传受双方共同作用的过程,而在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制作传播过程中,关于城市的形象也在彼此的“协商对话”中被塑造起来,一方面这样的形象可能是千人千面,一方面它又必然有着共同的核心要素,或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形象,多种表述”。换言之,并没有一个静态的、恒久不变的城市形象摆在那里,等着人们去发现。从某种意义上看,“发现”城市形象更近乎一种“本质主义”的论调。

2.城市形象片是修辞,不是宣传

尽管遵从惯例,我们将G20杭州对外传播的系列动作称之为“城市形象宣传片”,可实质上笔者更愿意强调系列形象片的修辞意味,而非宣传。

首先,众所周知,宣传(propaganda)一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经被视作一个贬义词。在普通公众的日常话语里,宣传也被赋予了负面意义,以至于公众尤其是西方公众一提“宣传”,就会产生天然的拒斥感――事实上,当今世界的所谓“公共关系”“营销沟通”等等,又有多少就是现实生活中旨在影响大众的“宣传”实践的另一个称谓?④传统意义上,宣传就是“通过重要的符号,或者更具体一点但欠准确地说,就是通过故事、流言、报道、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控制意见。宣传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而不是通过改变环境中或者有机体的其他条件,控制舆论和态度”⑤。对照之下,可以发现(而且我们得强调指出),G20杭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具有“迥异于宣传”最为突出的两个特征:第一,它们并不是试图要去控制舆论和态度。时至今日,恐怕稍有媒介素养的人都承认,控制舆论和态度已然是“不可能的任务”。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使命在于搭建一个可供生发各种意义的平台,让受众因势而动,各取所需。这就好比一家餐馆,它必须提供丰富的菜单,以吸引食客的到来,同时它能做的只是通过自身的食材、烹调技巧等努力让食客识别其特殊风味,从而形成对这家餐馆近乎一致的形象感知。第二,城市形象宣传片关注的不是“直接操纵社会暗示”,而是力图改变环境的其他条件。这种改变的尝试,就是修辞。

美国新修辞学派代表人物伯克说过,修辞是借由符号(语言)激发合作的行为,所以他主张修辞要达到的目标是“认同”而非“说服”⑥。仅仅从效果来看,且不论两者谁更容易达成,至少“认同”比“说服”更具有战略意义和长久稳定性,因为它改变的是环境,让接触者共同生产出关于这座城市的形象。也正因如此,修辞的技巧就极为重要,国内学者陈望道先生当年在《修辞学发凡》中就提出,“修辞技巧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这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这要靠平时对现下已有修辞方式有重返的了解”⑦。不夸张地说,G20杭州系列形象宣传片显现了极为高超的修辞技巧。例如前面提到今年8月12日首登CnBC的《相约浙江》(时长60秒)就引起极大反响,除了在CnBC刊播外,还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一位微信用户就做出了这样的评论:“杭州这个宣传片做的非常好,非常容易跨文化传播:视觉元素体现了地域独特文化与历史,城市经济结构特征,经济地理位置等。叙事节奏感明快,不拖沓,有层次感!从杭州到浙江到中国,最后延伸全球,空间层次感好。时间上,从古代走入现代。……片子的形象元素也是西方容易接受的,并且体现了自我的独特与自信,而不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偏见。”⑧

由此可见,G20峰会杭州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成功实非偶然。当然,除了上述的这些特色之外,也绝不能忽视像社交媒体勃兴、杭州城市固有知名度等这些作用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此次传播实践。而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考察,杭州利用此次G20峰会举办的契机,实实在在地做了一次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成效卓著,影响深远。

(本文为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研究院重点课题“中国梦影视的国际传播力提升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CXJYS15ZD01)

「注释

①陆晔:《都市景观的影像化与意义共享――以上海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受众解读为个案》,载《城市传播:基于中国城市的历史与现实》(黄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9页。

②贝拉・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冯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亦见上引陆晔文章。

③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祁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

④有关“宣传”一词及其观念、话语的讨论,可参看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⑤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浩、田青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⑥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5

远远望去,长城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长龙。近看,长城一眼望不到头。站在长城上看,一座座烽火台屹立在长城上,像一个永远不会倒的不倒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城的导游词作文500字,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长城的导游词作文500字1游客们,我们现在看见的万里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在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地方的人民为了防御敌人来侵略自己的领土就建筑了一段段长城,只有到了秦始皇统领中国的时候才把一段段的长城连接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我们站的这段长城是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着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

长城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据说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秦始皇派去修筑长城,但是很久的时候没有回去,孟姜女决定去找她的丈夫范喜良,到长城脚下却没有看见丈夫就问那些工人,工人却说范喜良死了,被埋在了长城下,孟姜女伤透了心就在长城脚下哭的天昏地暗,连长城都被感动了,最后她哭了三天三夜把长城都给哭倒了,她的丈夫范喜良的尸体现出来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出来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辛苦。游客们,请你们细细游赏,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乱涂乱画,随便仍纸吐唾沫。要珍惜古代劳动人民的成果。

长城的导游词作文500字2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知道宇航员们第一眼看到离我们的中国的什么吗?它就是:我们将要游览的是长城,他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是我国重点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一段长城是明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大家可以看到这路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缭望口和射口。供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保垒,打仗时城台之间能互相呼应。

这长城很长,在长城上有许多人的生命。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凝结成的。为什么这长城几百年不倒呢?那就是因为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糯米和水泥凝结成的。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对长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长城的环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去游览,仔细去观赏。不过不要在文物上乱添乱画,还注意要保护环境,从自已做起噢!

长城的导游词作文500字3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今天导游池宇豪。今天我带大家来到长城参观游览。

八达岭长城是长城保存的最完整的一段。城墙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成的,每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无数的手无数的肩膀,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到现在为止,这仍然还是个谜。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的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大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可以互相呼应。

长城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秦朝时,范杞梁被抓到北方修筑长城,其妻孟姜女带着寒衣千里寻夫。到长城脚下后,不但未找到丈夫,反而被秦始皇垂涎。孟姜女终日痛哭,终于将长城哭倒,露出丈夫尸骨。百姓借此传说斥责了暴君对人民的残酷奴役,统治者借此传说宣扬了礼教中的“贞烈”,因此流传千古,如今山海关外凤凰山上仍保存有明代重修的姜女庙。

毛爷爷说过一句名流千古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也去登长城。体验做好汉的滋味吧。

这次的游览结束了,祝大家旅游快乐。

长城的导游词作文500字4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x。大家在游览长城时,请不要再城墙上乱涂乱画,不能乱扔垃圾,一定要做一个文明游客。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是不是像很宽的马路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击口,供?望和射击用。请大家看,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就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大家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肯定能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你们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大家想一想,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呀!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大的奇迹,它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好了,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再来游览长城。

长城的导游词作文500字5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小导游员,我叫李晓宇。今天,由我带着大家游长城,由于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国家4a级建筑,游览时请大家保持它的清洁。

现在,我们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这段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关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里的长城,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到此游览,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6

关键词:八月桂花遍地开;创作者;衍变;经典

中图分类号:J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69—02

一、关于《八月桂花遍地开》产生的时间、地点及创作者a

《八月桂花遍地开》(又名《庆祝成立工农政府》)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首革命民歌,关于他的创作时间、产生地以及词曲改编者学术界尚有争议,大致有如下观点:

(一)关于《八桂》产生的时间

关于《八桂》这首歌创的时间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创作于1929年12月25日以后,即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攻占河南商城以后,为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的召开而创作的。

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此歌产生于1929年10月(农历八月间),在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创作的。

(二)关于《八月桂花遍地开》产生的地点

对《八月桂花遍地开》产生地的争论更是众说纷纭。有河南新县、河南商城、安徽金寨等不同说法。

1、河南新县

1929年8月,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堡大朱家(今属新县陈店乡)宣告成立,这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柴山保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激情满怀。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和政府组织的宣传队一起还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这次庆祝会上唱起来的。

2、河南商城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明确的记载着“为了人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的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的喜悦心情,中共党员、氟碳高小学校长罗银卿于10月(农历八九月间)在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创作的著名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开始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①

3、安徽金寨

至于安徽金寨说是从地理位置考虑的。当时的商城叫商南,其管辖范围不仅包括现在的河南商城县,还包括安徽省金寨县的斑竹园、吴家店、果子园、南溪等地。1932年10月后,商南分成毗邻的两个县——安徽金寨县和河南商城县。而且安徽人认为这首歌的作者是罗银卿,作者也是金寨人,所以这首歌理所应当产生于安徽。

(三)关于《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者

这首歌的创作者是谁?这个问题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一个话题。大多围绕两个人展开探讨:王霁初和罗银卿。

1、认为《八桂》的作者是王霁初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王霁初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者。许多重要的书刊中也都将其作者认定为王霁初。一些老革命家的回忆录中对当时的创作情景和过程都有记录。

吴冠宾在《大别山烽火》中《一曲颂歌传天下——〈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怎样产生的》一文中将这首歌曲产生的时间地点及王霁初创作的经过介绍的十分详细。吴淑慎(吴靖宇之妹)在《红日剧团》一文中也回忆说,是王继初创作了歌词。

当年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成仿吾回忆到这首歌是一个姓王的列宁教学教员写的,好像是资本家的儿子,商南或是皖西人,喜好文艺,现在河南省商城县肯定这位姓王的作者是该县的士王霁初。

另外商城县文联主席桂诗新创作的小说《王霁初和他的革命民歌》以及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中对王霁初从爱好音乐到参加革命到创作《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的故事的讲述更是普及了这种说法。

2、认为《八月桂花遍地开桂》的作者是罗银卿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中提到1929年为庆祝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的成立金寨县斑竹园镇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根据民歌八段锦的曲调创作了《八月桂花遍地开》。

原商城县少共组织部部长漆先棣在回忆中的话也支持了这种观点,原军委空军后勤部部长、罗银卿的同学漆远渥少将回忆史料说道《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作者就是罗银卿。还记述了当时学唱这首歌曲时的情景。

(四)总结

笔者更为倾向《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民歌产生于1929年10月在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时由金寨县斑竹园镇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卿创作这一说法。之所以人们误以为这首歌是在1929年12月25日以后产生的是因为在1929年12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攻占了商城县,在金寨县南溪镇成立的工农革命委员会也随之迁入了商城县境内,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也传到了商城,并在庆祝商城县庆祝苏维埃政权大会上被演唱,根据《鄂豫皖根据地史》上的记载这首歌曲的确是在12月27日商城县举行的庆祝商城县解放大会上传遍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被更多人所熟悉的。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首歌是在这次大会上首唱的。

产生时间是丹桂飘香的农历八月,而王霁初在1929年12月还被红军当作“革命对象”关起来,此后才加入革命担任文艺宣传工作。所以时间上的矛盾否定了他是创作者的这一说法。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7

2007~2012年是中国城市品牌营销的竞争时代,有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城市将展开更深层次的城市营销。

从4月开始的奥运火炬传递,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在国内进行着。对于那些被选中的城市,尤其是对于那些以往很少获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曝光机会的中小城市来说,参与奥运火炬传递已经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展示自己的形象、进行城市营销的绝好机会。

尽管火炬传递只有短短一天,不少城市仍然在申办时出尽全力志在必得,在传递时则办成了一次“城市秀”,在当地的报纸上,类似“××(城市)的机会来了”这样的表述铺天盖地。也是,如果不是成为火炬传递城市,又有几个人听说过昌吉(新疆)、吴忠(宁夏)、杨凌(陕西)、日照(山东)等这些城市?而对于自己的城市的落选,在网上的大小BBS中不时可见当地市民“为什么?到底是我们不够资格,还是市里没有全力争取?”的质疑。

北京奥组委在全国660座城市中选中这113座城市进行火炬传递的初衷,是最大范围地传递奥运精神,旨在全民参与。但在一些城市主政者那里。在奥运年这个大环境下,能跟奥运挂钩的任何机会都是不容错过的――一些火炬传递城市,不仅传递路线经过精心设计,甚至参与群众也经过筛选。倒是那些丢掉了手上的工作、自发追随火炬传递的“护火族”们,更能体验到奥运火炬传递作为一场全民狂欢的快乐。

火炬传递路线上的城市营销

有专家称,2007~2012年是中国城市品牌营销的竞争时代,理由是,在这些年中,因为有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契机,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城市将展开更深层次的城市营销。

因为做《倾国倾城》大型电视活动,总导演张雪梅切身感受到了城市主政者对城市营销的迫切需求。她形容不少市长、市委书记就像董事长、Ceo一样,像经营企业一样去经营城市。随着奥运年的临近,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城市表现出对城市营销的极大热情。张雪梅说从央视1套、2套、4套的广告就可以体现这一点,这几个频道关于城市的广告越来越多:以前城市在央视登广告,都是为了推一个事儿,比如开个博览会什么的;但现在更多的是以城市本身为主角的形象广告。

在不同的城市,借力奥运的策略各有不同。北京是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全世界的焦点;上海、天津、青岛、秦皇岛等8座奥运协办城市算第二序列;113座奥运火炬传递城市则是第三序列(除上以上序列城市)。《世界营销评论》有文章指出,对于上海来说,作为奥运协办城市和火炬传递城市,可能更多的是为圆满完成任务,而不像其他城市那样当作城市营销的契机。上海市民对前后筹办达8年之久的2010年世博会更有直观认识,更偏北京符号的奥运在上海的响应和北京还是有差距。所以,尽管上海曾在火炬传递境内首传城市的候选名单上,但却没有表现出努力争取的态势;相反,三亚却一直对成为首传城市志在必得,2006年8月即提交申请,是境内城市最早的一个。相比上海,奥运概念对三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三亚方面称奥运是比“世姐赛”更高的平台,成为首传城市被视为“三亚城市营销大获全胜”。

城市间的“暗战”

“跑过什么样的地方,要尽量安排得有看点、有故事。”北京奥组委火炬中心主任张明承认传递路线编制工作非常复杂――“其间不仅要明确早晨的开始时间和晚上的结束时间,还要考虑转场路线,保证圣火能够按时到达下一个传递城市。”

“以海南为起点,途经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共途经112个城市和地区……最终到达北京”――现在,一打开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官方网站,查看奥运火炬境内传递过程,便能看到一个互动动画片:动画片中每个省份都被用橘色的圆点标示,而传递路线由一条橘色的线贯穿各个圆点,在演示整个火炬传递的路线先后时,橘色路线蜿蜒“行进”着,好比一条火炬版的“贪吃蛇”游戏。

古城道路综合改造、南门外风雨长廊建设、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环境整治、新城区路灯配套建设等市政建设重点工程……为了迎接奥运火炬,山西省平遥县在今年3月陆续铺开工程,投资达3791万元。在得知7月的火炬传递时间提前到6月25日后,6月18日一天内,平遥县内5根与污染有关的烟囱被定向爆破拆除了。

与被选中参与火炬传递城市的“紧张”、“兴奋”、“得瑟”相比,同是名城却未参与火炬传递的城市们显得低调得多。传媒人黄章晋参与了网易策划的“百城记”,报道活动,对u3座火炬传递城市进行现场记录,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跟着火炬走了30多个城市。他的看法是,越往内地的城市,对作为火炬传递城市就越重视。有些省的公关能力强,参与的城市也比其他城市多。比如广东也就4个城市入选,而四川、山东分别有7个和8个城市入选。

“四川的自贡、广元,山东的日照、威海,不知道它们是怎么上去的?相反,广东的珠海、佛山、中山、东莞,哪一个不是金光闪闪、在改革开放中大放异彩的城市?却一个都没有上。”至于成为火炬传递城市是否会给城市营销起作用,黄章晋的看法和网易奥运频道主编唐岩的看法相似:是个机会,但作用有限,不会大幅提升城市形象。

不仅要极力争取进入火炬传递城市行列,更要绞尽脑汁打出知名度――这使得参与火炬传递城市的角逐,宛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暗战。吉林的松源是小城市努力争上游的典型,先是被奥组委拒绝,又锲而不舍再次提出申请,申请成功的理由是“祖国新农村”。江苏的无锡和常州都没有进入火炬传递城市的行列。无锡没有提出申请让人费解,有无锡网友猜测其原因,在于无锡正在进行建城3300年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最后阿Q式地来一句:“就城市发展而言,除了北京和部分协办城市,能给我们这个地区带来多少益处?”常州则是申请失败,据说常州市市长王伟成在表示非常遗憾之余,还因此撤掉了当地体育部门的负责人。

营销城市的其他方式

一座城市要进行城市营销,通常的做法,最好是拿到一个大活动,比如上海拿到2010年世博会、广州拿到2010年亚运会、深圳拿到2011年大运会;再就是参与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些评选活动,比如魅力城市评选、国家园林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最佳商业城市评选等,当然最好能拿到名次;通常以专题片的形式出现的城市形象广告也是不可或缺的,最好能上央视,再不然,可以像成都那样,花大价钱请最大牌的张艺谋来拍一部《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而像《倾国倾城》这种旨在推出“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的“城市选秀”活动,对于迫切需要让外界知道自己的城市来说,来得太及时了。正如这个活动的赞助商、青啤总裁金志国所说,

“实际上每个城市都有这个需求,但找不到资源,或者说没有机会去展示”。据总导演张雪梅介绍,《倾国倾城》2007年4月15日启动,最初采取城市自荐的形式,短短时间内就有180多个城市跟节目组联系,有些城市是市长、市委书记在网上看到消息后,亲自批复,授意自己的城市参与。有些省,比如山东、安徽,则是希望能把省内几个重要城市打包推出。

央视的平台作用,以及《倾国倾城》节目组和世界旅游组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合作背景,是这个活动得到众城市青睐的重要原因。节目组请来的由100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观察团,对每个合作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并给出建议报告,对城市来说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又有多少个城市能得到直接面对世界旅游组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机会?据张雪梅说,现在要上《倾国倾城》的城市已经要排队,虽然她没有透露具体有多少个城市在排队。

广东省奥组委:广州、深圳没有想过与三亚竞争

火炬传递城市的选择没什么故事,基本上不存在竞办的情况,应该说没什么民主。广东省4个城市名额是北京奥组委定的,而省里的传递城市名单是由省奥组委确定的。除了广州、深圳,广东省奥组委选择惠州和汕头的主要考虑是,2010年惠州要举办省运会,而汕头是广东转场福州最近的城市。当然传递城市最后要经过北京奥组委的审定。

关于广州、深圳争取第一个境内火炬传递城市失败的传闻,其实广州、深圳并没想过去和三亚竞争。因为三亚有着自己的地缘优势,它是海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当然还有天涯海角,因此作为境内第一站三亚是有绝对优势的。但广东一定要把自己的传递工作做好,实际效果也是这样,由于是地震前传递,目前没有哪个省的传递效果能够和广东比。

这次火炬传递对途经的城市来说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广东在城市的宣传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媒体宣传方面这次一共有40家境外媒体292人来广东,境内媒体记者也达到740人,央视对广州传递路线的前一公里和后两公里进行了全球直播,广东电视台则是4个城市全程直播。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8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何宜臻,大家可以叫我小何。这次很荣幸能和大家游览长城。

远远望去,长城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长龙。近看,长城一眼望不到头。站在长城上看,一座座烽火台屹立在长城上,像一个永远不会倒的不倒翁。

长城还是古代一项重要的防御工程,从燕国开始修建长城,长城现在已经有2019多年历史了!

关于长城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在修建长城的时候,除了60岁以上的老人不用去修建长城,其它的青年都得去修建长城。苏州书生范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次,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碰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便一起把范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但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新婚不到三天,范喜良声就被官兵捉走了。后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城找丈夫。谁知,民工告诉她,范喜良已经死了。她便在长城脚下痛哭,不知哭了多久,只听“轰隆”一声,长城倒了几公里。

旅客们,请不要随地扔垃圾,和在城砖上乱涂乱刻。我们7点在城门集合。

600字有关万里长城导游词作文

最新长城导游词400字

2019年长城导游词700字

关于长城的导游词600字:感人的传说

有关长城导游词500字

关于长城导游词500字

介绍长城的导游词

550字游览长城导游词

长城导游词5则

世界遗产导游词400:长城

万里长城导游词

关于长城导游词550字

八达岭长城导游词范文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9

2000年前后十年左右,一个跨越世纪长河的时空,蛰伏两年之久,继《日月》、《瀚海》、《星空》、《绿问》、《长城史诗》之后,陈长芬携影展《左右两千年》归来,他以相机为载体诠释了艺术的魅力。“艺术就是让人们去琢磨,去思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陈长芬如是说。70岁的古稀老人,依然矫健的身影,声如洪钟的话语,被草场地艺术区的年轻人称之为“老爷子”的陈长芬,《左右两千年》的登场昭示着他现在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摄影的至高境界。

自1959年开始,陈长芬一脚踏入“摄影”这块广袤无垠的疆域,就再也没有。山川云岭、日月星辰、一草一木,皆是他眼中的创作灵感。“它们也是有生命的”,此时,陈长芬说话的语调愈发显得抑扬顿挫。为了赋予它们更多的艺术内涵,也为了让作品的内涵丰盈起来,陈长芬上天入地,遁地潜海,他以“冒险王”的精神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游走于世界70多个地方。他也时刻关注人类的东西,利用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元素与哲学理念,挖掘民众与世界最基本的东西。

穿过53年的历史长河,也许“80后”、“90后”甚至“00后”,面对陈长芬,相认而不相识,相识而不相知,我们不得不去捕捉那些繁华过往,这个与李元同时代的摄影名家,他用46年时间使长城成为艺术经典,被人誉为“不可逾越的敌楼”。陈长芬,是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华人,是带给中国摄影界无限荣耀的摄影师,是“冒险+创新”的摄影大师。谁说往事如烟呢?这些往事,我们都该铭记。定格一:跨越47年的长城先行者

“中国摄影界,许多人仰望着他。不是因为他在天上飞,而因为他是‘一座难以逾越的敌楼’。”这句话是一个著名学者对陈长芬的评价。难以逾越的,如果单单指的是他的一系列长城作品,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因为陈长芬,他几乎已成为中国“影像长城”的代名词。他的长城作品里,弥漫着一种只有摄影才可以展现、涵盖的那种奇异、逼真、浩大、简约、细腻的艺术氛围。可是,经过岁月的淬炼,经验与技术的积累,这些具象的东西,其他摄影家们是可以企及的。

可是,无法企及的是什么呢?“中国长城摄影之父”的称号?抑或是他所承担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感,所承载的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毫无疑问,是后者。1989年,陈长芬带着中国摄影与万里长城走向了世界,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在《长城史诗》中,他的“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那么你就去触摸一下中国的万里长城”的思想,与“不到长城非好汉”如出一辙,撼动了当时出境表格上连摄影师这一栏都没有的中国。

自1965年起,青春、激情、精力全部被陈长芬倾注在万里长城上,用他的话说“专注于做一件事”。这一件事专注下去,晃眼间,就流逝了47年。47年的时光,他从帅气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青春不再的古稀老人,但他仍然精力充沛,还是如当初那么“执拗”,义无反顾地朝着心中的圣地――长城奔去。

现代青年:喜欢“中国长城摄影之父”这个称号吗?

陈长芬:我认为不应该这么说,这个“长城之父”,从历史角度来看,应该是秦始皇(大笑)。我应该算是拍摄长城最早的摄影师之一,相对来说,我将我的青春全部投入到长城的怀抱中了,这一点我可以自豪地说。人生重要的是主攻一件事,主攻一件事,在一件事中总结、体验、感受,会得到许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情感、生命也是如此。如果单单去追求一些功利性的东西,不全身心投入进去,从基本层面讲,人生就不会得到回报。

现代青年:那长城会一直拍下去吗?

陈长芬:毫无疑问地,肯定会拍下去。对于长城,我有四个步骤。第一是长城,第二又是长城,第三还是长城,第四永远的长城。这是我对我的人生、我的艺术、我的摄影和我对长城的思考,是一种非常态的梳理。不同的时期,不同经历,不同归宿,但最终目的,是供大家来交流。

现代青年:这种“执拗”会不会引起公众质疑“陈长芬只会拍长城”?

陈长芬:长城,又是长城本来是一个很俗的事。有人就质疑过:

“陈长芬只会拍长城,能不能来点别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家烦。过了八年十年,陈长芬还是长城,不会来点别的吗?人们腻透了,烦透了。最后,永远的长城。让人们对长城产生一种情感,进而进行思考。这种引导我并不带有政治观点,而是从视觉角度来看,无论理解与否,支持还是反对,都没有关系,但长城所折射出来的思考是一个现实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不可。

现代青年:有人说你拍摄的长城是“封建的题材”?

陈长芬:有人对我说过,当时我不想解释。因为我不是用封建的方式与思维去拍摄的,而是用现代视觉方式,它并不是封建意识的表达。其实,我拍的长城与人的情感息息相关,长城是一个硕大的建筑体,我们触摸的不仅仅是砖头或是石头,而是灵魂。人最难的就是触摸灵魂,无论是封建还是专制的,实际上是人类给予它的一种情绪的寄托。我们不能回避封建形式这个问题,而是正视这个现实,进而才能改造它。

现代青年:曾有人评价你“摄影人,摄影家,摄影师,摄影大师”,这些如何理解?

陈长芬:摄影人是一个泛称,这是毫无疑问的,拿摄影机都可以称之为摄影人,就连制造商都可以:摄影师是对行业的一个总称,从业人员,包括照相馆的都可以称之为摄影师;摄影家可以是职业的,也可以是业余的,是社会对这一个行业的称呼:摄影大师是社会的、媒体、官方、行业的公认,行业内公认是最基本的,有成就、德高望重、有影响力、有传世之作这几个元素。

现代青年:喜欢人家说你是“大师”吗?

陈长芬:我不介意人家说我是大师,比如缝衣服的、炒菜的、钉鞋的都可以称之为大师。那厨师也是大师,做皮鞋做得很好的,都可以称之为大师。这些东西不要在意,这是很随意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但是从行业来讲,是一种规范。定格二: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超得过摄影,我只是将最通俗、人们最关注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用摄影表达出来。”面对“摄影美学与古老哲学思想”这一赞誉之时,陈长芬谦虚地说。在他眼中,摄影就是一个古老哲学思想中的阴阳概念,底片就是一个负相,头发是透亮的,牙齿是黑的。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中国摄影界是这样的:有时摄影是矛,有时摄影是盾,有时候甚至摄影既是矛又是盾,有时又甚至摄影既不是矛也不是盾,摄影可以是一切,也可以一切都不是,但独独它很难清清爽爽,独独的只是它自己。这多有“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意味。

陈长芬提起一件让他触动颇深的事。

那年在美国休斯敦办完影展之后,塔克・安妮,一个老太太,美国著名的策展人,也是那次影展的策划人,一直跟着他,追问何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甚至陪着陈长芬走遍了长城,并将长城上的烟头放在口袋带下山扔掉。“我用中国学者理论性的东西,阴阳学、玄学的语言解释不了,最终我用摄影语言解释了。”陈长芬继续说道,“她的这种保护文化,爱护自然的行为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汗颜。”

现代青年:你怎样用摄影语言解释“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陈长芬:没去过长城的人肯定只是在教科书上,或者是别人口中听过长城与秦始皇的故事,虽然一知半解,但对长城产生了一个印象。当有一天,你亲眼看到长城之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哦,这就是长城啊。这是第一层概念,看山是山。第二个是艺术层面,看完之后,颠覆之前的行为。上次看长城是晴天,下次雨天,看后,长城不是这个样子,长城是那个样子,这就是看山不是山。光线是红的,我不选择红的,而是用黑白片来表达,从深层次的方面去研究长城。

现代青年:从这件事上,有没有想过从事“纪实摄影”?

陈长芬:我从来不以“纪实摄影”与“风光摄影”来简单地划分。从艺术角度来看,不能做这样的划分。它们只是一个种类,如绘画里面的种类一样。不应该这样来炒作,我是侧重于艺术。风景照片为什么不是艺术作品呢?前几年,一幅《池塘月夜》拍了290万美元,《池塘月夜》,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概念?

现代青年:听起来像艺术摄影?

陈长芬:难道不是风光摄影吗?难道不是纪实摄影吗?纪实摄影讲的是社会现象,社会的一种生活状态,应该准确锁定在这个范围之内。通过纪实摄影的提示,能帮助政府,也能与大众进行沟通。风景是一个层面的东西,指的是看到的一个景观,一种景象,云台山、八达岭等等,这是一般的风景。而风光呢?是人文概念,是神而上,契合心灵的东西。词源里说到:风光是雨后,风中的草木的闪光……

现代青年:是指抓住那种“瞬间”感觉?

陈长芬:中国没有这个概念。“瞬间”是西方摄影的一个本体语言,跟艺术没有关系。雨后,太阳出来了,有点小风,草上有露珠,在晃动,在闪光。“闪光”这一解释将人类1000多年的东西生动、抽象地表达出来。不要因定义而定义,而是以实际、生活、情感来解释,怎么去界定,没有统一标准。

定格三:“做艺术从来不怕被人取代”

在这个时尚横行的时代,瑰丽的时装大片、抢眼的巨幅广告、时尚杂志,不经意间,我们就会看到这些。这也是一个生猛的时代,无数时尚作品陈述着时尚摄影的视觉王国。对于时尚摄影这一概念,陈长芬给予了认同,“时尚摄影是精神层面上升的一种表达,鼓励精神风貌的同时,也提倡了物质消费”。

他不认为时尚摄影是对传统摄影的冲击,

“做艺术从来不怕被取代”。他说,艺术是相互促进的,时尚能给传统带来活力,带来思考,并为传统东西增加一些现代元素,比如时尚,比如可读性。“任何事物的成功都是互相促进、刺激、碰撞的结果,任何类型的摄影,都具有时尚性”,提到这个,陈长芬表情不容置疑。

现代青年:90年代。你曾提出“纯影派”,说中国在这方面为空白,这是否意味中国摄影不“时尚”?

陈长芬:这是外界理解不到位的说法,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摄影在80年代初是最时尚、最潮流的,与当时的绘画艺术,没有任何差别。1985年我的《日月》,1978年我的《红长城》,这都是很超前的。比如陕西的陈宝生,马飞过去的特别镜头,是被法国人承认的。2011年,法国人飞到中国来参加韶山艺术区,你说不时尚吗?

现代青年:你的作品大部分是胶片的,你主要是以传统摄影为主吗?

陈长芬:我没有这个概念,老一辈叫传统,传统最多讲的是一种方法,数码在很多年后也变得传统。2000年的时候,我参加了国务院发展中心《跨越两千年》的座谈会上,介绍了什么叫传统。简而言之,慢慢沉淀,留下来的东西就是传统。

现代青年:怎样来界定传统摄影与现代摄影呢?

陈长芬如今的摄影被制造商、广告商、媒体所左右,过去的摄影器材和装备为摄影师而制造的。今天摄影师跟着器材商跑,说什么好就选择什么。对于这两者之间的界定,郑板桥有句话“难得糊涂”说得好,艺术如果是非得要清澈见底,弄出一个唯一标准的话,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就难以处理。通过艺术表达人生、情感、观念、理念等,正如处理一些事情,沟通、包容,用这个概念来处理,才是可取的。

现代青年:你沉寂了两年,这期间有诸多摄影新秀出现。有让你欣赏的人吗?

陈长芬:有,在这个草场地艺术区就有很多。我经常告诫他们四点:第一,实在做事,解决温饱问题:第二,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还能喝啤酒,情绪饱满,让爸爸妈妈放心;第三,别给社会添麻烦:第四,工作生活前提下找到发展的机会。

定格四:创新+冒险=执拗的英雄

1994年,一个曼妙的身姿,面背大海,立于沙滩,似在视线范围内款款走来。红红的日头,柔和的光线,洋洋暖意,就这么倾泻下来,如梦如幻的意境,安详、静谧,谁都不忍心打破这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好。恨不得将时间定格,永久地保存在那“天涯海角”的领地。

时过境迁,2012年,遍寻彼时彼地,却找不回那曾经的美好镜头,让人扼腕叹息。愕然发觉,在陈长芬《魅力三亚》画册中,熟悉的画面跃然纸上,曼妙的身姿、柔和的日头,浮动在眼前,美好如昔。跨越18个春秋,经过无数人来人往,出现过难以计数的定格,谁也无法超越陈长芬的那一笔“执拗”的定格。

摄影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视觉艺术,在当代中国摄影界,无论从单纯的技术技巧,还是从道德情操来看,陈长芬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摄影人,也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摄影师”。他的诸多思想非常人所能理解,他不仅仅是用作品向世界证明自己,而是用思想抑或是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陈长芬是“真的大师,真的艺术家”。

现代青年:你喜欢海南,但为什么当初会选择离开那儿?

陈长芬:这是个时间段的问题,不可能是永久的。中国唯独有阳光、沙滩的地方就是属于海南,我想成立的海南国际基金会最终没有做成。最初设想是一个艺术基金会,以沙滩、模特为炒点,让世界的摄影师到海南来感受。这些在画册《魅力三亚》中可以看得出来,它倾注了我的全部情感与心血。

现代青年:还想做这个海南国际基金会事情吗?

陈长芬:现在难度很大。现在状况不一样,思维、运作模式全部发生了变化。并且,我有这样一种思想,在人家还没发现之前,我想做这件事,在人家发现之后,我就不想做了。

现代青年:有一些英雄主义在里面?

陈长芬:我承认,而且一旦我提出问题,如果超过两年时间没有答复,那么这个就不会实现了。换句话说,我提的这个方案如果有人马上意识到了,那就没有意义了。我的出发点并不是别的,而是缩短中国跟其他国家在运行模式上的差距,即使人家不理解,愿望没达成,没关系,我在意的是我的人生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至于怎么做,做成什么样,我根本不考虑这些。

现代青年:没有任何回报与成就,那做这些有意义吗?

陈长芬:这是与我们社会现状、体制、结构息息相关的。中国应该推出艺术家,艺术家是国家的窗口,只有推出艺术家,才更有价值。博物馆收藏作品不是凭金钱来看,而是艺术价值。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概念不相同,艺术品是商人、经纪人拿去炒作来卖钱被人收藏。摄影师就是一个职业,一个谋生的手段,你别管我贫困还是富裕,我就是一个艺术家。

现代青年:接下来的计划有哪些?

陈长芬:没打算,梳理自己的东西。这个世界有的东西偏离了原本的轨道,站在金钱的角度对话,不是从精神层面上。如果从精神层面,我可以跟任何人对话,从金钱来看,就很难。我注重的不是金钱的问题,而是着重于精神方面。

关于长城的传说篇10

甘肃省临洮县南坪村长城岭是战国秦长城的起点。然而在当地,除了一块1981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刻制的“战国秦长城遗址碑”外,根本看不见长城的踪影。据临洮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遭受多年破坏,秦长城遗迹早已和周围土壤融为一体,面目全非;而且在很多年前,老百姓就将长城推为平地,变作种庄稼的耕地。村民们解释缘由时表示:一是为了走路方便,二是为了多两亩地。谈到会不会担心破坏长城时,村民说:“没什么关系,感觉跟一般农户院子的墙是一样的。”

据悉,临洮县相关部门也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早在1981年,临洮县博物馆就专门定做了一批水泥材质的文物保护界桩,由于缺乏栽桩经费,便委托各村自行栽桩。但界桩运到村里,村民们却各取所需,把这批界桩变成了搭房修路的材料。此外,长城岭上的城墙占当地耕地面积的1%不到,完全犯不着为了多要一点耕地去破坏长城。长城变耕地的主要原因还是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规不健全。

多维解读

莫做华夏文明的败家子

早在2013年9月,中国新闻网就对甘肃临洮长城遗迹遭受破坏的消息进行了报道,称:“临洮秦长城大多由黄土夯筑而成,现其周围被开发为梯田,加之长年风化,保存完好的墙体仅剩2米高,墙基也逐年缩小,古长城保护迫在眉睫。”自然力和人为的双重破坏,长城已经伤痕累累,这不禁让人感到痛心。

除此之外,三峡文化、石库门文化、胡同文化等,同样在经济建设前进的车轮中屡遭碾压。相比于日本、韩国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作为华夏文明传承者的我们只能感到汗颜。

保护华夏文明是我们的责任。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明,是这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不尊重、不善待它,难免逐渐丧失文明自觉与文化自信,更谈不上文明发展、文化强国。尊重传统,加强文化教育,保护历史文明的遗产,才能让传统照进现实,实现炎黄子孙共同期盼的中国梦。

保护长城,积极行动

长城遭到破坏早已不止甘肃一地。在河北、北京等地,穿行在山岭间的砖石长城历经千百年风雨,坍塌状况越来越严重;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占整个长城70%以上的夯土长城大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常年受风沙侵袭及雨水冲刷,墙体断断续续,断处最长的达到几十公里,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出长城的痕迹;临近毛乌素、腾格里等沙漠边缘的长城,很多已经和周围的耕地一起被沙漠所摧毁、湮没。

为保护长城,全社会都在积极行动。呼吁保护长城的志愿者们发出设立“中国长城保护日”的倡议,并以徒步行走的方式宣传保护长城。政府有关部门也在为保护长城积极采取措施,一是积极干预,用科学技术进行有效保护,二是以日常养护、防护为主,敷设防护围栏,不让破坏加剧。保护长城,也缺不了立法的跟进,甘肃省已经建议加大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和建设资金的力度,以期尽快通过立法来保护我们逐渐缩短的万里长城。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积极行动与配合下,在资金投入、法规完善的基础上,我们的长城保护会取得显著成效。

画家的拒绝

当代著名画家吴作人为人随和,凡朋友索画,他总是慷慨相赠,于是,便有朋友得寸进尺。一天,一位刚要过画的朋友又带来了自己的朋友,说这个朋友也喜欢吴作人的画。吴作人不接茬,笑道:“我刚读了一个阿凡提做羊肉汤的故事,很有趣呢!听说阿凡提做的羊肉汤味美绝伦,一位朋友便慕名而来,吃完后,自然是赞不绝口。第二天,这位朋友又带了一位他自己的朋友。阿凡提就在昨天的剩汤中加了一些水,烧热后奉上。朋友喝后问:‘怎么和昨天的味道不一样?’阿凡提说:‘今天来的是朋友的朋友,我端的当然是汤的汤了。’”笑过之后,朋友再也不提求画的事了。

朋友来了奉上美味的羊肉汤,朋友的朋友只有淡而无味的“汤的汤”:由此,也就可以比照出吴作人的态度――对这位朋友的朋友,送幅画虽未尝不可,但肯定是敷衍之作。这种于不拒之中暗含巧妙的拒绝,自可免去对方索求无果的难堪。(宋桂奇)